CN105169111A -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69111A
CN105169111A CN201510726879.2A CN201510726879A CN105169111A CN 105169111 A CN105169111 A CN 105169111A CN 201510726879 A CN201510726879 A CN 201510726879A CN 105169111 A CN105169111 A CN 1051691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herba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268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崇礼
张文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72687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691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51691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691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由紫花地丁、秦艽、薏苡仁、桂枝、徐长卿、延胡索、刺蒺藜、川楝子、鱼腥草、首乌藤、薄荷、防风、白花蛇舌草、蝉蜕、黄柏、金银花、鸡血藤、覆盆子、桑白皮、升麻、菟丝子、紫草、红花、葛根、马齿苋、黄连、知母、甘草、柴胡、白芷、麻黄、蒲公英、苦参等原料药组成。该中药组合物组方合理,诸药配伍,共奏驱风解表、凉血止痛,祛风燥湿,清热凉血,消肿止痒之功效,能有效切合本病病因,扶正祛邪,改善过敏体质,提高免疫力,治疗效果显著,无西药头晕、嗜睡、乏力等副作用,对于减少慢性荨麻疹患者病痛及预防具有重大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限局性水肿反应。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疹块损害,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愈后不留任何痕迹。
荨麻疹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期不超过1个月者为急性荨麻疹,病期超过1个月或反复发作者称慢性荨麻疹。中医学称之为风疹。以瘙痒异常,皮肤上出现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风团为主症,皮肤划痕试验阳性,消退后无皮肤色素改变。多由风邪外袭,遏于肌肤,蕴于血分,或因嗜食膏粱厚味、鱼虾之类致胃肠积热、内不能泄,外不能宣,郁于肌肤而发病。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病,是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患者常不定时地在身上、脸上或四肢发出一块块红肿且很痒的皮疹块,常常越抓越痒,越抓越肿。慢性荨麻疹时常急性暴发,严重时可出现喉头水肿、胃肠型荨麻疹等严重类型,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中医认为:本病皆因禀赋不耐,①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郁于肌肤,致使营卫失调而发病。②服食鱼虾、荤腥等发病或饮食失宜致湿热内生,加之复感风寒风热之邪,肠胃湿热,内不疏泄,外不透达,邪气郁于腠理而发病。③平素体弱、气血虚、气虚卫外不固,血虚生风,致使病情反复。④情志不畅,冲任不调,肝气郁结,郁而化火,灼伤阴血,肝肾不足,肌肤失养,生风生燥所致。
西医认为:本病病因复杂,慢性荨麻疹多数找不到确切病因。其常见有:
⒈食物主要为动物蛋白,如鱼虾、蛋、奶、蟹、肉、蕈类、草莓等。其次食物中的颜料、防腐剂、调味品等也可引起。
⒉药物常见的抗生素有青霉素、痢特灵、磺胺及血清制品、疫苗等抗原性药物,使机体产生变态反应而发病。
⒊感染常见的有细菌、病毒、真菌等。①细菌感染:常见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全身性及局部感染。②病毒感染:常见的是引起上感的病毒,其次为肝炎病毒、柯萨奇病毒、EB病毒。③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蛲虫等。④念珠菌及浅部真菌感染等。
⒋理化因素常见有冷风、冷水、冷物、热、日光、压迫、摩擦及机械刺激,以及某些化学挥发性物质等。
⒌动、植物因素如蚊虫叮咬、动物羽毛、皮屑、荨麻、毒藤、花粉等。
⒍内脏疾病如肿瘤、红斑狼疮、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湿病、肝脏病、肾病、内分泌紊乱及代谢障碍等。
⒎精神因素情绪激动、精神紧张。
⒏遗传因素有些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如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等。
目前西医对荨麻疹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以内服抗组胺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临时抑制为多,如口服西药,口服激素,外用溶液洗剂、乳剂、泥膏、油剂、软膏、乳剂、涂膜剂、酊剂及硬膏等。但长时间或大剂量外用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会成瘾导致药物依赖性,最常见的是用药后病情好转,一旦停药后,用药部位原发病变加重。当重新用激素后,上述病情好转或消失;如再停药,反跳性再发,而且比以前更严重,且有一定的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治疗效果显著,且无西药头晕、嗜睡、乏力等副作用,对于减少慢性荨麻疹患者病痛及预防具有重大意义。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紫花地丁、秦艽、薏苡仁、桂枝、徐长卿、延胡索、刺蒺藜、川楝子、鱼腥草、首乌藤、薄荷、防风、白花蛇舌草、蝉蜕、黄柏、金银花、鸡血藤、覆盆子、桑白皮、升麻、菟丝子、紫草、红花、葛根、马齿苋、黄连、知母、甘草、柴胡、白芷、麻黄、蒲公英、苦参等原料药组成。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紫花地丁3-6份,秦艽8-13份,薏苡仁3-5份,桂枝11-15份,徐长卿5-10份,延胡索2-5份,刺蒺藜4-9份,川楝子12-20份,鱼腥草10-16份,首乌藤3-8份,薄荷5-12份,防风12-17份,白花蛇舌草7-12份,蝉蜕4-9份,黄柏15-20份,金银花10-15份,鸡血藤8-12份,覆盆子2-5份,桑白皮3-7份,升麻11-14份,菟丝子9-15份,紫草3-6份,红花8-13份,葛根3-5份,马齿苋1-3份,黄连5-10份,知母5-10份,甘草13-16份,柴胡3-10份,白芷8-13份,麻黄3-5份,蒲公英1-3份,苦参5-10份。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紫花地丁6份,秦艽8份,薏苡仁3份,桂枝15份,徐长卿5份,延胡索3份,刺蒺藜5份,川楝子12份,鱼腥草16份,首乌藤3份,薄荷12份,防风12份,白花蛇舌草10份,蝉蜕9份,黄柏15份,金银花15份,鸡血藤8份,覆盆子5份,桑白皮3份,升麻14份,菟丝子9份,紫草6份,红花8份,葛根5份,马齿苋1份,黄连10份,知母5份,甘草16份,柴胡10份,白芷8份,麻黄5份,蒲公英1份,苦参10份。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紫花地丁4份,秦艽10份,薏苡仁4份,桂枝13份,徐长卿6份,延胡索4份,刺蒺藜8份,川楝子20份,鱼腥草10份,首乌藤8份,薄荷5份,防风17份,白花蛇舌草12份,蝉蜕4份,黄柏20份,金银花10份,鸡血藤12份,覆盆子2份,桑白皮7份,升麻11份,菟丝子15份,紫草3份,红花13份,葛根3份,马齿苋3份,黄连5份,知母10份,甘草13份,柴胡3份,白芷13份,麻黄3份,蒲公英3份,苦参5份。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紫花地丁5份,秦艽12份,薏苡仁3份,桂枝12份,徐长卿9份,延胡索4份,刺蒺藜7份,川楝子13份,鱼腥草11份,首乌藤4份,薄荷6份,防风13份,白花蛇舌草7份,蝉蜕5份,黄柏18份,金银花11份,鸡血藤9份,覆盆子4份,桑白皮6份,升麻12份,菟丝子13份,紫草4份,红花9份,葛根4份,马齿苋2份,黄连6份,知母6份,甘草14份,柴胡5份,白芷10份,麻黄4份,蒲公英2份,苦参6份。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紫花地丁4份,秦艽11份,薏苡仁4份,桂枝14份,徐长卿8份,延胡索3份,刺蒺藜6份,川楝子17份,鱼腥草15份,首乌藤7份,薄荷11份,防风16份,白花蛇舌草8份,蝉蜕8份,黄柏16份,金银花14份,鸡血藤11份,覆盆子3份,桑白皮5份,升麻13份,菟丝子14份,紫草5份,红花12份,葛根3份,马齿苋1份,黄连10份,知母9份,甘草13份,柴胡7份,白芷11份,麻黄3份,蒲公英1份,苦参10份。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紫花地丁6份,秦艽9份,薏苡仁5份,桂枝12份,徐长卿7份,延胡索5份,刺蒺藜9份,川楝子15份,鱼腥草12份,首乌藤5份,薄荷9份,防风15份,白花蛇舌草9份,蝉蜕7份,黄柏19份,金银花13份,鸡血藤10份,覆盆子4份,桑白皮4份,升麻11份,菟丝子11份,紫草5份,红花10份,葛根5份,马齿苋3份,黄连8份,知母8份,甘草14份,柴胡9份,白芷12份,麻黄5份,蒲公英3份,苦参8份。
进一步地,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紫花地丁3份,秦艽8份,薏苡仁5份,桂枝15份,徐长卿7份,延胡索2份,刺蒺藜4份,川楝子19份,鱼腥草14份,首乌藤6份,薄荷7份,防风14份,白花蛇舌草9份,蝉蜕6份,黄柏17份,金银花13份,鸡血藤10份,覆盆子4份,桑白皮4份,升麻11份,菟丝子11份,紫草5份,红花10份,葛根5份,马齿苋3份,黄连8份,知母8份,甘草14份,柴胡4份,白芷9份,麻黄5份,蒲公英3份,苦参8份。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制备:
(1)取权利要求3-8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各药材,混合后由粉碎机进行粉碎,得药粉细度为80-120目的混合物,混合物加醇浓度为95%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相对于该混合物质量8倍量的乙醇,回流2小时;第二次加相对于该混合物质量7倍量的乙醇,回流1小时,过滤;合并2次滤液,减压浓缩至温度为60℃、相对密度1.30~1.32的清膏备用;同时挥发乙醇,药渣留用;
(2)将步骤(1)中乙醇提取过的药渣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相对于该混合物8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相对于该混合物7倍量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2次滤液,减压浓缩至温度为60℃、相对密度1.30~1.32的清膏备用;
(3)将步骤(1)、(2)浓缩得到的获得的清膏合并,混匀,于65℃干燥,粉碎后制成80目细粉;
(4)将步骤(3)制得的80目细粉,加入适量蔗糖、糊精混合后,以乙醇为润湿剂,制粒,干燥,整粒,可制得颗粒剂;或者将步骤(3)制得的80目细粉包装后,制成散剂;或者将步骤(3)制得的80目细粉加入适量微粉硅胶、α-半乳糖混合,以乙醇为润湿剂,制粒,干燥,整粒,装胶囊,制得胶囊剂;或者将步骤(3)制得的80目细粉加入适量蔗糖、糊精混合,以乙醇为润湿剂,制粒,干燥,整粒,压片,制得片剂。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在治疗慢性荨麻疹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其以常见的中草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性:
紫花地丁性味归经:苦、辛、寒,无毒;归心、肝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主治黄疸、痢疾。
秦艽,苦辛,平。入肝、胃、胆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和血舒筋,清热利尿。治风湿痹痛,筋骨拘挛,黄疸,便血,骨蒸潮热,小儿疳热,小便不利。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能利水渗湿、祛湿除痹、健脾止泻、清热排脓。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脚气、湿痹拘挛、湿温初起以及脾虚泄泻、肺痈、肠痈等证。
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奔豚。
徐长卿,主治:镇痛,止咳,利水消肿,活血解毒。治胃痛,牙痛,风湿疼痛,经期腹痛,慢性气管炎,腹水,水肿,痢疾,肠炎,跌打损伤,湿疹,荨麻疹,毒蛇咬伤。1、用于风湿痹痛、腰痛、跌打损伤疼痛、脘腹痛、牙痛等各种痛症。徐长卿有较好的祛风止痛作用,广泛地用于风湿、寒凝、气滞、血瘀所致的各种痛症。近年来也用于手术后疼痛及癌肿疼痛,有一定的止痛作用。可单味应用,或随证配伍有关的药物。2、用湿疹、风疹块、顽癣等皮肤病。本品有祛风止痒作用。可单用内服或煎汤外洗,亦可配伍苦参、地肤子、白鲜皮等清利湿热的药物。此外,本品还能解蛇毒,治毒蛇咬伤。可与半边莲同用内服或外用。
延胡索,味苦、辛,性温;归肝、心、胃经;善行走散,可升可降,具有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胸痹心痛,胁肋、脘腹诸痛,头痛、腰痛、疝气痛、筋骨痛、痛经、经闭,产后瘀腹痛,跌打损伤。
刺蒺藜,性味:味苦、辛、性平,具有平肝、解郁、祛风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房胀痛、乳闭不通、经闭、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白癜风、疮疽、瘰疬等症。
川楝子:中药材,为楝科落叶乔木川楝树的成熟果实,性寒,味苦,是行气药的一种。有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的药效。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而且还是制作高效无残毒无污染的新型植物性农药的重要原料。川楝子苦寒沉降,主要入肝经,疏泄肝热,行气止痛,治气郁而有热之证尤宜。
鱼腥草:拉丁名houttuyniaeherba,味辛,性微寒,入肺、膀胱经,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的功效,用于肺病吐脓,痰热咳喘,热毒血痢,湿热淋证,热毒疮痈,蛇虫要上等证。
首乌藤:味甘,性平,归心、肝经,具有养血安神,祛风通络的功效,主治失眠多梦,血虚身痛,风湿痹痛;皮肤瘙痒等证,首乌藤能够活血、通经、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下乳消肿。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功效与主治: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目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肺、脾、肝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正,脾虚湿盛。
白花蛇舌草又叫蛇舌草、二叶、竹叶菜、蛇利草。味微苦,甘,寒。入胃、大肠、小肠经,苦寒清热解毒,甘寒清利湿热,对痈肿、咽痛、蛇伤等有较强的解毒消痈作用。一般用于治疗疮毒、咽喉肿痛、肠痈腹痛、毒蛇咬伤,也用于热淋涩痛、小便不利。是拔毒祛湿的良药。
蝉蜕:味甘,性寒。归肺、肝经。功能主治: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别录》:主小儿痫;灰服之主久痢。《药性论》:治小儿浑身壮热惊痫,兼能止渴。《纲目》: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疗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
黄柏: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chinenseSchneid.的干燥树皮。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除下焦湿肿。《用药心法》记载黄柏:“治疮痛不可忍者。”黄柏含有大量生物碱类成分,有广谱的抗菌作用,能够阻断神经节,对中枢神经有抑制的作用。
金银花,性味:味甘、性寒,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疏利咽喉、消暑除烦之功效,用于治疗暑热症、泻痢、流感、疮疖肿毒、急慢性扁桃体炎、牙周炎等病症。
鸡血藤:味苦、微甘,性温;归肝、心、肾经。活血舒筋,养血调经。主治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月经不调,经行不畅,痛经,经闭,白细胞减少症。
覆盆子:基原: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华东覆盆的干燥果实。性味与归经:甘、酸,温。归肝、肾、膀胱经。功能与主治:益肾固精缩尿,养肝明目。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阳痿早泄,目暗昏花。
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MorusalbaL.的根皮。主产于安徽、河南、浙江、江苏、湖南等地。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药性论》:使,平。能治肺气喘满,水气浮肿,主伤绝,利水道,消水气,虚劳客热头痛,内补不足。《日华子本草》:温,调中,下气。消痰止渴,利大小肠,开胃,下食,杀腹藏虫,止霍乱吐泻。
升麻,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功能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菟丝子,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丝子CuscutaaustralisR.Br.或菟丝子CuscutachinensisLam.的干燥成熟种子。辛、甘,平。归肝、肾、脾经。可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外用消风祛斑。用于肝肾不足,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肾虚胎漏,胎动不安,目昏耳鸣,脾肾虚泻;外治白癜风。
紫草:性寒,味甘、咸。归心、肝经。其功能主治: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红花性温,味辛。功能主治应用于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本草汇言》:红花,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也。主胎产百病因血为患,或血烦血晕,神昏不语;或恶露抢心,脐腹绞痛;或沥浆难生,;或胞衣不落,子死腹中,是皆临产诸证,非红花不能治。若产后血晕、口噤指搦;或邪入血室,谵语发狂;或血闷内胀,僵仆如死,是皆产后诸证,非红花不能定。凡如经闭不通而寒热交作,或过期腹痛而紫黑淋漓,或跌扑损伤而气血瘀积,或疮疡痛痒而肿溃不安,是皆气血不和之证,非红花不能调,红花活血通经、消肿止痛,有抑制血栓形成、抗炎、止痛作用,具有消除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血管作用,有“通利经脉”作用。
葛根,味甘、辛,性凉。入脾、胃经。具有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的功效。用于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临床上用来治疗高血压病颈项强痛、冠心病心绞痛,而且还具有降血糖作用。
马齿苋利水消肿,降低血压。马齿苋含有大量的钾盐,有良好的利水消肿作用;钾离子还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壁上,使血管壁扩张,阻止动脉管壁增厚,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药用功能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因为它含有丰富的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胰岛腺分泌胰岛素,调节人体糖代谢过程、降低血糖浓度、保持血糖恒定,所以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此外,它还含有一种叫做3—W的不饱和脂肪酸,能抑制胆固醇和甘油三酸酯的生成,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本草纲目》:“散血消肿,利肠滑胎,解毒通淋,治产后虚汗。”
黄连,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
知母属于清热、下火药,味苦,性寒,归肺、胃、肾经,有滋阴降火、润燥滑肠、利尿、清热泻火之效,用于温病、阴虚燥咳、肠燥便秘、阴虚火旺、骨蒸潮热、清泄肺胃之火、滋养肺肾之阴等症状。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治疗食少、脾胃虚弱、腹痛便溏、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和烈性。
柴胡苦辛,性微寒,入肝胆经。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少阳症,肝郁气滞,气虚下陷,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白芷,性味:味辛、性温,具有祛风、祛寒、燥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眉梭骨痛、鼻塞、牙痛、白带、疮疡肿痛。
麻黄: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sinicaStapf、中麻黄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或木贼麻黄EphedraequisetinaBge.的干燥草质茎。发汗解表和利水消肿力强,多用于风寒表实证,胸闷喘咳,风水浮肿,风湿痹痛,阴疽,痰核。
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sinicumKitag.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中医学认为,慢性荨麻疹是由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造成。由于人体正气相对虚弱,且体质各异,或内有食滞、邪热,复感风寒、风热之邪;或平素体弱,阴血不足,皮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气血被耗;或患有慢性疾病致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皮肤腠理之间,邪正交争而发病。
本发明中药组方中紫草、防风、蝉蜕、薄荷可驱风解表、凉血止痛,疏散风邪,透热于外;紫花地丁、秦艽、薏苡仁、徐长卿、鱼腥草、白花蛇舌草、黄柏等清热解毒,祛风燥湿,能消除体内湿热邪毒;延胡索活血散瘀,行气止痛,红花辛散温通,功能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两药相和,相得益彰,活血化瘀力增强;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刺蒺藜平肝、解郁,川楝子舒肝行气止痛,首乌藤养血安神,祛风通络,鸡血藤活血舒筋,养血调经,覆盆子、菟丝子养肝明目,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知母滋阴降火、润燥滑肠,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诸药配合,可有效切合本病病因,扶正祛邪,改善过敏体质,同时能直接作用于血液器官,解除毒素并排除体外,恢复血气畅通,消除并发症。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组方合理,诸药配伍,共奏驱风解表、凉血止痛,祛风燥湿,清热凉血,消肿止痒之功效,能有效切合本病病因,扶正祛邪,改善过敏体质,提高免疫力,治疗效果显著,无西药头晕、嗜睡、乏力等副作用,对于减少慢性荨麻疹患者病痛及预防具有重大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取下列中药原料药:紫花地丁6克,秦艽8克,薏苡仁3克,桂枝15克,徐长卿5克,延胡索3克,刺蒺藜5克,川楝子12克,鱼腥草16克,首乌藤3克,薄荷12克,防风12克,白花蛇舌草10克,蝉蜕9克,黄柏15克,金银花15克,鸡血藤8克,覆盆子5克,桑白皮3克,升麻14克,菟丝子9克,紫草6克,红花8克,葛根5克,马齿苋1克,黄连10克,知母5克,甘草16克,柴胡10克,白芷8克,麻黄5克,蒲公英1克,苦参10克。
其中,所述中药组合物按照下列方法进行制备:
(1)取所述中药制剂中重量组分的各药材,混合后由粉碎机进行粉碎,得药粉细度为80-120目的混合物,混合物加醇浓度为95%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相对于该混合物质量8倍量的乙醇,回流2小时;第二次加相对于该混合物质量7倍量的乙醇,回流1小时,过滤;合并2次滤液,减压浓缩至温度为60℃、相对密度1.30~1.32的清膏备用;同时挥发乙醇,药渣留用;
(2)将步骤(1)中乙醇提取过的药渣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相对于该混合物8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相对于该混合物7倍量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2次滤液,减压浓缩至温度为60℃、相对密度1.30~1.32的清膏备用;
(3)将步骤(1)、(2)浓缩得到的清膏合并,混匀,于65℃干燥,粉碎后制成80目细粉;
(4)将步骤(3)制得的80目细粉,加入适量蔗糖、糊精混合后,以乙醇为润湿剂,制粒,干燥,整粒,可制得颗粒剂;或者将步骤(3)制得的80目细粉包装后,制成散剂;或者将步骤(3)制得的80目细粉加入适量微粉硅胶、α-半乳糖混合,以乙醇为润湿剂,制粒,干燥,整粒,装胶囊,制得胶囊剂;或者将步骤(3)制得的80目细粉加入适量蔗糖、糊精混合,以乙醇为润湿剂,制粒,干燥,整粒,压片,制得片剂。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取下列中药原料药:紫花地丁4克,秦艽10克,薏苡仁4克,桂枝13克,徐长卿6克,延胡索4克,刺蒺藜8克,川楝子20克,鱼腥草10克,首乌藤8克,薄荷5克,防风17克,白花蛇舌草12克,蝉蜕4克,黄柏20克,金银花10克,鸡血藤12克,覆盆子2克,桑白皮7克,升麻11克,菟丝子15克,紫草3克,红花13克,葛根3克,马齿苋3克,黄连5克,知母10克,甘草13克,柴胡3克,白芷13克,麻黄3克,蒲公英3克,苦参5克。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取下列中药原料药:紫花地丁5克,秦艽12克,薏苡仁3克,桂枝12克,徐长卿9克,延胡索4克,刺蒺藜7克,川楝子13克,鱼腥草11克,首乌藤4克,薄荷6克,防风13克,白花蛇舌草7克,蝉蜕5克,黄柏18克,金银花11克,鸡血藤9克,覆盆子4克,桑白皮6克,升麻12克,菟丝子13克,紫草4克,红花9克,葛根4克,马齿苋2克,黄连6克,知母6克,甘草14克,柴胡5克,白芷10克,麻黄4克,蒲公英2克,苦参6克。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取下列中药原料药:紫花地丁4克,秦艽11克,薏苡仁4克,桂枝14克,徐长卿8克,延胡索3克,刺蒺藜6克,川楝子17克,鱼腥草15克,首乌藤7克,薄荷11克,防风16克,白花蛇舌草8克,蝉蜕8克,黄柏16克,金银花14克,鸡血藤11克,覆盆子3克,桑白皮5克,升麻13克,菟丝子14克,紫草5克,红花12克,葛根3克,马齿苋1克,黄连10克,知母9克,甘草13克,柴胡7克,白芷11克,麻黄3克,蒲公英1克,苦参10克。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取下列中药原料药:紫花地丁6克,秦艽9克,薏苡仁5克,桂枝12克,徐长卿7克,延胡索5克,刺蒺藜9克,川楝子15克,鱼腥草12克,首乌藤5克,薄荷9克,防风15克,白花蛇舌草9克,蝉蜕7克,黄柏19克,金银花13克,鸡血藤10克,覆盆子4克,桑白皮4克,升麻11克,菟丝子11克,紫草5克,红花10克,葛根5克,马齿苋3克,黄连8克,知母8克,甘草14克,柴胡9克,白芷12克,麻黄5克,蒲公英3克,苦参8克。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取下列中药原料药:紫花地丁3克,秦艽8克,薏苡仁5克,桂枝15克,徐长卿7克,延胡索2克,刺蒺藜4克,川楝子19克,鱼腥草14克,首乌藤6克,薄荷7克,防风14克,白花蛇舌草9克,蝉蜕6克,黄柏17克,金银花13克,鸡血藤10克,覆盆子4克,桑白皮4克,升麻11克,菟丝子11克,紫草5克,红花10克,葛根5克,马齿苋3克,黄连8克,知母8克,甘草14克,柴胡4克,白芷9克,麻黄5克,蒲公英3克,苦参8克。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动物毒性试验:
取家兔30只,雌雄兼用,体重2.0-2.5kg,分两组,每组15只,其中一组为超剂量试验组,另一组为正常量试验组。将本发明实施例2片剂50g,分别用150ml温开水调制成溶液。超常量组为20ml/kg,正常量为10ml/kg,给药方式为灌胃法给药,每天2次,连服7天,每天观察给药反应,结果表明二组家兔活动、饮食正常,药物无不良毒副作用。
临床论证:
为了验证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效果,2013年7月-2014年11月,门诊处随机选择8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对本发明药物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将88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男性24人,女性20人,年龄16~58岁,病程6周~3.3年。对照组44例,男性22人,女性22人。年龄15~55岁,病程6周~2.9年。两组在年龄、病程、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
1、皮肤突发瘙痒。
2、不规则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或绕有红晕,一般在24小时内消退,消退后不留鳞屑和色素沉着。
3、排除了丘疹性荨麻疹或多形性红斑。少数可伴腹痛、腹泻或伴发支气管哮喘、喉头水肿等呼吸系统表现。
4、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皮肤划痕症阳性。
5、病程可呈慢性经过,反复发作且反复发作6周以上。
其中第4点不是必备的条件。
中医诊断标准:
身体瘙痒,搔之出现红斑隆起,形如豆瓣,堆累成片,发无定处,急隐忽现,退后不留痕迹,相当于现代医学之荨麻疹。诊断依据:
1、突然发作,皮损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水肿性斑块,境界清楚。
2、皮疹时起时落,剧烈瘙痒,发无定处,退后不留痕迹。
3、部分病例可有腹痛腹泻,或有发热、关节痛等症。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甚至引起窒息。
4、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5、皮疹经过3个月以上不愈或反复间断发作。
排除标准:排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排除2周内使用过糖皮质激素者,1周内使用过抗组胺类药物者;排除有心,肝,肺,肾及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
治疗方法:对照组:口服盐酸左旋西替利嗪5mg,每天1次,疗程4周。
治疗组:给予本发明中药实施例1片剂每次3片,每天3次。疗程4周。
疗效标准:
疗效评估方法
按4级评分方法记录服药前后的症状和体征,并计算疗效指数,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并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的表现及转归。荨麻疹症状和体征的4级评分标准:
①风团数目: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数1-10个;2分为风团数11-20个;3分为风团数>20个,遍布全身。
②风团大小: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直径<1cm;2分为风团直径1-2.5cm;3分为风团直径>2.5cm。
③瘙痒程度:0分为无瘙痒;1分为轻度瘙痒,不影响睡眠;2分为中度瘙痒,每晚因瘙痒觉醒次数≤2次,影响睡眠,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3分为重度瘙痒,每晚因瘙痒觉醒次数≥3次或无法入睡,影响睡眠、正常生活和工作。
④风团发生次数: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每天出现1次;2分为风团每天出现2-3次;3分为风团每天出现>3次。
⑤风团持续时间:0分为无风团;1分为风团持续时间≤4h;2分为4h<风团持续时间≤12h;3分为风团持续时间>12h。
治疗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治疗指数为100%;
显效:60%≤治疗指数<100%;
有效:20%≤治疗指数<60%;
无效:治疗指数<20%。痊愈和显效例数的百分数合计为有效率。
治疗结果:四周后两组治疗前后总疗效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总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44 27(61.4%) 11(25%) 5(11.4%) 1(2.3%) 43(97.7%)
对照组 44 14(31.8%) 11(25%) 6(13.6%) 13(29.5%) 31(70.5%)
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既充分发挥了其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作用,又有效地消除了其不良作用,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疗效显著、价格低廉、无副作用、治愈率高且不易复发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典型病例:
病例1
赵某,男,42岁,青岛市崂山区人。患者全身出现疹块,瘙痒,反复发作一年余,曾服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等药,疗效欠佳。就诊时,身体仍有没退的红色疹块,瘙痒、畏寒、乏力。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颗粒剂,一天两次,每次一袋,早晚饭后服用,一周后,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两周,诸症状皆消,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病例2
钱某,男,33岁,青岛即墨人。患者患慢性荨麻疹1年,每日出门则骤起风团,大小不等,数小时方退。经查:全身散在风团,色红,瘙痒灼热,以四肢为多。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实施例6之片剂,一天两次,每次两片,早晚饭后服用,两周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病例3:
孙某,男,34岁,烟台莱阳人。患者全身反复起风团,瘙痒已三四年了,几年时间里,他的病不断反复。采用了很多方法治疗,服用抗组胺类药物,外用炉甘石洗剂等,但是没有彻底治愈,而且越来越频繁反复。后服用本发明实施例4之散剂,一天两次,每次两袋,早晚饭后服用,3周后,赵先生的皮肤恢复了正常,连续服用2周后,回访近两年的时间里一次也没有反复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紫花地丁、秦艽、薏苡仁、桂枝、徐长卿、延胡索、刺蒺藜、川楝子、鱼腥草、首乌藤、薄荷、防风、白花蛇舌草、蝉蜕、黄柏、金银花、鸡血藤、覆盆子、桑白皮、升麻、菟丝子、紫草、红花、葛根、马齿苋、黄连、知母、甘草、柴胡、白芷、麻黄、蒲公英、苦参等原料药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紫花地丁3-6份,秦艽8-13份,薏苡仁3-5份,桂枝11-15份,徐长卿5-10份,延胡索2-5份,刺蒺藜4-9份,川楝子12-20份,鱼腥草10-16份,首乌藤3-8份,薄荷5-12份,防风12-17份,白花蛇舌草7-12份,蝉蜕4-9份,黄柏15-20份,金银花10-15份,鸡血藤8-12份,覆盆子2-5份,桑白皮3-7份,升麻11-14份,菟丝子9-15份,紫草3-6份,红花8-13份,葛根3-5份,马齿苋1-3份,黄连5-10份,知母5-10份,甘草13-16份,柴胡3-10份,白芷8-13份,麻黄3-5份,蒲公英1-3份,苦参5-1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紫花地丁6份,秦艽8份,薏苡仁3份,桂枝15份,徐长卿5份,延胡索3份,刺蒺藜5份,川楝子12份,鱼腥草16份,首乌藤3份,薄荷12份,防风12份,白花蛇舌草10份,蝉蜕9份,黄柏15份,金银花15份,鸡血藤8份,覆盆子5份,桑白皮3份,升麻14份,菟丝子9份,紫草6份,红花8份,葛根5份,马齿苋1份,黄连10份,知母5份,甘草16份,柴胡10份,白芷8份,麻黄5份,蒲公英1份,苦参1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紫花地丁4份,秦艽10份,薏苡仁4份,桂枝13份,徐长卿6份,延胡索4份,刺蒺藜8份,川楝子20份,鱼腥草10份,首乌藤8份,薄荷5份,防风17份,白花蛇舌草12份,蝉蜕4份,黄柏20份,金银花10份,鸡血藤12份,覆盆子2份,桑白皮7份,升麻11份,菟丝子15份,紫草3份,红花13份,葛根3份,马齿苋3份,黄连5份,知母10份,甘草13份,柴胡3份,白芷13份,麻黄3份,蒲公英3份,苦参5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紫花地丁5份,秦艽12份,薏苡仁3份,桂枝12份,徐长卿9份,延胡索4份,刺蒺藜7份,川楝子13份,鱼腥草11份,首乌藤4份,薄荷6份,防风13份,白花蛇舌草7份,蝉蜕5份,黄柏18份,金银花11份,鸡血藤9份,覆盆子4份,桑白皮6份,升麻12份,菟丝子13份,紫草4份,红花9份,葛根4份,马齿苋2份,黄连6份,知母6份,甘草14份,柴胡5份,白芷10份,麻黄4份,蒲公英2份,苦参6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紫花地丁4份,秦艽11份,薏苡仁4份,桂枝14份,徐长卿8份,延胡索3份,刺蒺藜6份,川楝子17份,鱼腥草15份,首乌藤7份,薄荷11份,防风16份,白花蛇舌草8份,蝉蜕8份,黄柏16份,金银花14份,鸡血藤11份,覆盆子3份,桑白皮5份,升麻13份,菟丝子14份,紫草5份,红花12份,葛根3份,马齿苋1份,黄连10份,知母9份,甘草13份,柴胡7份,白芷11份,麻黄3份,蒲公英1份,苦参10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紫花地丁6份,秦艽9份,薏苡仁5份,桂枝12份,徐长卿7份,延胡索5份,刺蒺藜9份,川楝子15份,鱼腥草12份,首乌藤5份,薄荷9份,防风15份,白花蛇舌草9份,蝉蜕7份,黄柏19份,金银花13份,鸡血藤10份,覆盆子4份,桑白皮4份,升麻11份,菟丝子11份,紫草5份,红花10份,葛根5份,马齿苋3份,黄连8份,知母8份,甘草14份,柴胡9份,白芷12份,麻黄5份,蒲公英3份,苦参8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紫花地丁3份,秦艽8份,薏苡仁5份,桂枝15份,徐长卿7份,延胡索2份,刺蒺藜4份,川楝子19份,鱼腥草14份,首乌藤6份,薄荷7份,防风14份,白花蛇舌草9份,蝉蜕6份,黄柏17份,金银花13份,鸡血藤10份,覆盆子4份,桑白皮4份,升麻11份,菟丝子11份,紫草5份,红花10份,葛根5份,马齿苋3份,黄连8份,知母8份,甘草14份,柴胡4份,白芷9份,麻黄5份,蒲公英3份,苦参8份。
9.权利要求3-8任一所述的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制备:
(1)取权利要求3-8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各药材,混合后由粉碎机进行粉碎,得药粉细度为80-120目的混合物,混合物加醇浓度为95%乙醇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加相对于该混合物质量8倍量的乙醇,回流2小时;第二次加相对于该混合物质量7倍量的乙醇,回流1小时,过滤;合并2次滤液,减压浓缩至温度为60℃、相对密度1.30~1.32的清膏备用;同时挥发乙醇,药渣留用。
CN201510726879.2A 2015-10-30 2015-10-30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Pending CN1051691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26879.2A CN105169111A (zh) 2015-10-30 2015-10-30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26879.2A CN105169111A (zh) 2015-10-30 2015-10-30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69111A true CN105169111A (zh) 2015-12-23

Family

ID=548918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26879.2A Pending CN105169111A (zh) 2015-10-30 2015-10-30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6911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7896A (zh) * 2016-05-21 2017-11-28 陈茹 一种治疗心经郁热型荨麻疹的中成药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0962A (zh) * 2007-04-02 2007-09-26 王翠云 一种内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
KR20100066075A (ko) * 2008-12-09 2010-06-17 한국 한의학 연구원 바디나물(자화전호) 추출물 또는 이의 분획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부종 또는 피부염의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조성물
CN103989994A (zh) * 2014-05-12 2014-08-20 宁波大学 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物制剂
CN104606595A (zh) * 2015-01-22 2015-05-13 潍坊医学院 一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制剂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0962A (zh) * 2007-04-02 2007-09-26 王翠云 一种内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
KR20100066075A (ko) * 2008-12-09 2010-06-17 한국 한의학 연구원 바디나물(자화전호) 추출물 또는 이의 분획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부종 또는 피부염의 예방 또는 치료용 조성물
CN103989994A (zh) * 2014-05-12 2014-08-20 宁波大学 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药物制剂
CN104606595A (zh) * 2015-01-22 2015-05-13 潍坊医学院 一种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制剂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柯娟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55例疗效观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97896A (zh) * 2016-05-21 2017-11-28 陈茹 一种治疗心经郁热型荨麻疹的中成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20572A (zh) 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KR20240102982A (ko) 두드러기, 습진, 알레르기/변태반응체질 치료를 위한 중약제제
CN102836409B (zh) 用于治疗产后恶露不绝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3432559B (zh) 一种治疗血滞型月经减少及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922426A (zh) 一种治疗妇产科术后低热症的药物组合物
CN104383317A (zh) 一种治疗肝癌的中药组合物
CN104147574A (zh) 治疗感冒发烧的清热解表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5169018A (zh) 一种普外科治疗痔疮的中药组合物
CN105106749A (zh) 一种普外科治疗痔疮的中药组合物
CN104940718A (zh) 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98873B (zh) 一种用于外痔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0773A (zh) 用于治疗心肌缺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32466B (zh) 治疗女性盆腔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70691A (zh) 一种用于治疗宫颈癌的药物制剂及其用途
CN105169111A (zh) 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521332A (zh) 治疗肛裂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106634A (zh) 一种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应用
CN105106696A (zh) 一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4288581A (zh) 用于治疗先兆流产的中药
CN104257813B (zh) 一种调理气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86802A (zh) 一种预防或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12706A (zh) 一种治疗女性内分泌失调的中药组合物
CN105267895A (zh) 用于治疗牛产后血瘀型胞衣不下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88075A (zh) 一种治疗腹痛的新型口服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6638A (zh) 一种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