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3929B - 光反射膜及边光型背光源 - Google Patents
光反射膜及边光型背光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43929B CN105143929B CN201480023372.4A CN201480023372A CN105143929B CN 105143929 B CN105143929 B CN 105143929B CN 201480023372 A CN201480023372 A CN 201480023372A CN 105143929 B CN105143929 B CN 10514392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ss
- reflection film
- optical reflection
- resin
- fil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反射膜,其满足以下(i)~(iv),特别适于边光型背光源所使用的反射片。(i)是至少层合了2层的膜;(ii)一个面和另一面的表面粗糙度SRa之差为0.5μm以上;(iii)所述一个面的表面粗糙度(SRa)除以另一个面的表面粗糙度(SRa)的值为6.0以上;(iv)膜整体的厚度T(μm)、弯曲刚度S(m·Nm)满足式1≤S/T×1000≤25。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反射膜,其通过使膜两面的表面粗糙度及膜的弯曲刚度为特定的范围,而可以抑制屏幕内亮度的均齐度的降低,且反射特性也优异。另外,本发明的光反射膜适用于图像显示用背光源装置及灯光反射器的反射片、照明用器具的反射片、照明广告牌用反射片等,尤其可以适用于图像显示用的边光型背光源装置的反射片。
背景技术
对于用于液晶显示器、照明广告牌等的背面光源(背光源)而言,为了实现其光能的有效利用,大多设置有光反射膜。背面光源根据其光源所在的部位,被分类为直下型和边光型。直下型是指光源配置于所谓显示器的屏幕后方的类型,边光型是指光源设置于屏幕边缘,并且与将光朝屏幕方向转换的导光板一起使用的背光源类型。
近年来,作为背面光源用的光源,通过采用耗电量小、可实现高输出功率化的发光二极管(以下记为LED),即使在大型的液晶显示器中,也取代了以往的使光源配置于背光源装置背面的方式,而采用使光源配置于侧面、有利于薄型化的方式。在这样的大型LED背光源的壳体中,出于提高壳体强度、收纳电线(electric wiring)和基板的目的,有时进行高约5~10mm的凹凸状的加工,或者,在靠近LED光源的壳体端部进行放热用槽的加工。另外,在边光型背光源中,由于是导光板和反射板相接触的结构,因此,在具有上述那样的不均匀的壳体机构的背光源中,有时导光板和反射板彼此挤压或摩擦,以致一方损伤另一方或产生粘合,从而局部性地出现亮度高的部分(以下记为亮点斑)。
针对这样的问题,在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在基材片材层上层合包含软质珠子的层而成的反射片,但根据机构·壳体具有的凹凸状态、由光源散发的热的不同,或者根据所用导光板的类型的不同,有时抑制亮点斑的效果不充分。
另外,特别是在大型液晶显示器等中,由于为大型,因此,有时会发生光反射片自身在上述壳体的槽等处发生挠曲,结果,产生作为背光源的亮度沿着光反射片的挠曲而发生变化(目视识别到挠曲。以下记为挠曲斑)的问题。针对这样的问题,专利文献3公开了通过将光反射片粘附于壳体从而避免光反射片的挠曲的方法,但有因工序增加而导致制造成本增加等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920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8-51271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2308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液晶显示器用的边光型背光源中,由于近年来大屏幕化等设计的变化,利用以往的光反射片时,有时会由于与导光板的接触而造成的损伤、粘合而导致产生亮点斑。
另外,特别是在大屏幕的液晶显示器中,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有光反射片因为设置于壳体的槽等而发生挠曲,从而目视识别到挠曲斑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减少上述亮点斑、挠曲斑的问题、使液晶显示器屏幕的均齐度提高的光反射膜。特别地,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适用于边光型背光源装置(其LED光源配置于侧面)的光反射膜。
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光反射膜满足以下(i)~(iv)中的全部项目:
(i)是至少层合了2层的膜;
(ii)一个面和另一面的表面粗糙度SRa之差为0.5μm以上;
(iii)所述一个面的表面粗糙度(SRa)除以另一个面的表面粗糙度(SRa)的值为6.0以上;
(iv)膜整体的厚度T(μm)、弯曲刚度S(mN·m)满足式
1≤S/T×1000≤25。
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一种光反射膜,其在维持反射特性的同时,用于背光源时,抑制了包含亮点斑、挠曲斑在内的亮度不均的发生,屏幕的均齐度优异。因此,可以适用于边光型的背光源装置。另外,由于刚性高、亮度也优异,因此,可以减少加工、组装时产生的弯折、刮擦痕,也可以适合用作不限于薄型大屏幕用LED背光源装置的所有液晶显示器的反射片。
附图说明
图1是组入了本发明的光反射膜的边光型背光源装置的截面简图的一个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即针对组入到边光型背光源装置(其LED光源配置于屏幕边缘部)中时,抑制了亮度不均(包含亮点斑、挠曲斑在内)的发生、屏幕均齐度高的光反射膜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并探明,具有特定构成的光反射膜可以解决该课题。
本发明的光反射膜是至少层合了2层的膜。实现该层合的方法不受特别限定,可以任意地选择利用共挤出的方法、对基材膜实施干式涂布或湿式涂布的方法等。另外,层合的树脂可以是各层由相同的树脂形成,也可以层合不同的树脂。
作为用于本发明的树脂,可以举出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树脂、聚乙烯、聚丙烯或聚环烯烃等聚烯烃树脂、或聚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其中,从价格、容易获得的方面等考虑,优选使用聚酯树脂。另外,构成各层的树脂可以是将2种或2种以上的成分共聚而成,也可以是将不同的树脂混合而成。
另外,在各层的树脂中,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添加各种添加物,例如荧光增白剂、交联剂、耐热稳定剂、耐氧化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有机的润滑剂、无机的微粒、填充剂、耐光剂、抗静电剂、成核剂、染料、分散剂、偶联剂等。
层合的厚度之比没有特别规定,但优选显现反射性能的层为总厚度的70%以上,较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85%以上。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光反射膜包含复数层时,总厚度是指复数层的总厚度。
另外,关于本发明的光反射膜的利用后述方法测得的两面的表面粗糙度SRa,优选满足以下条件:
一个面和另一面的表面粗糙度SRa之差(以下有时简称为表面粗糙度之差)为0.5μm以上;
以及,所述一个面的表面粗糙度(SRa)除以另一个面的表面粗糙度(SRa)的值(以下有时简称为表面粗糙度之比)为6.0以上。
对于本发明的光反射膜而言,通过使表面粗糙度之差在上述范围内,被赋予了组入到背光源中时与导光板的适度的滑动性、以及即使不利用胶带等进行固定也具有的与壳体的适度的粘合性,因此认为亮点斑变得不易产生。另一方面,表面粗糙度之差不在该范围内时,导光板和光反射膜挤压、摩擦时,有导光板损伤光反射膜,或反之光反射膜损伤导光板的情况。
表面粗糙度之差优选为0.5μm以上,较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1.5μm以上。表面粗糙度之差并没有特别的上限,但如果考虑设置于膜上的凹凸形状,则一般为100μm以下。另外,表面粗糙度之比优选为6.0以上,较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为15.0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一个面和另一面的表面粗糙度SRa之差”是指,从表面粗糙度SRa的数值大的面的值中减去小的面的值所得的值;“一个面的表面粗糙度(SRa)除以另一个面的表面粗糙度(SRa)的值(表面粗糙度之比)”是表面粗糙度的数值大的面的值除以小的面的值所得的值。关于将本发明的光反射膜的表面粗糙度调整为上述范围的方法见后述。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光反射膜而言,膜整体的厚度T(μm)、弯曲刚度S(mN·m)优选满足式
1≤S/T×1000≤25。
膜整体的厚度T(μm)、弯曲刚度S(mN·m)的测定方法如后述。
S/T×1000小于1时,有时会在片材裁切加工时、组装时发生弯折,或发生由反射片挠曲(其由壳体的凹凸部造成)所导致的亮度不均(挠曲斑)。另一方面,S/T×1000大于25时,从膜的输送性、卷绕性考虑,有时不理想。S/T×1000的值优选为5以上25以下,较优选为5以上20以下,更优选为7以上18以下,特别优选为7以上15以下。
使本发明的光反射膜显现光反射性的方法不受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在树脂膜上蒸镀金属层的反射膜;通过在树脂层内具有多个空隙从而显现反射性能的白色反射膜;通过使树脂层内含有折射率不同的粒子从而使反射性能显现的白色反射膜;将折射率不同的复数种树脂以大约100nm~1000nm的厚度在交替地渐渐使厚度变化的同时层合多层,从而使反射性能显现的光反射膜等。另外,本发明的光反射膜也可以是将复数种上述方法组合而得的光反射膜。
在这些方法中,从制造成本的方面考虑,在树脂层内具有多个空隙的白色反射膜是优选的。作为在树脂层中制造多个空隙的方法,可以举出使用发泡剂的方法、将含有成核剂的树脂挤出后通过沿单轴或双轴拉伸而制造空隙的方法,后者的方法由于通常工序数少,因此优选使用。
另外,关于本发明的光反射膜的利用后述方法测得的相对反射率(以下有时简称为反射率),优选至少单面为95%以上。较优选为98%以上,更优选为100%以上。光反射膜的反射率小于95%时,有时作为背光源的亮度不足。将本发明的光反射膜设置于背光源时,优选将反射率高的一面作为反射面使用(朝向光源侧)。
对于使本发明的光反射膜的两面的表面粗糙度满足上述条件(一个面和另一面的表面粗糙度SRa之差为0.5μm以上,且上述一个面的表面粗糙度(SRa)除以另一个面的表面粗糙度(SRa)的值为6.0以上)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使两表层呈现不同树脂层的共挤出方法;通过在两表层的树脂层中添加不同的粒子等添加剂(包括仅在一个表层中添加)从而控制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在树脂膜的一个面利用湿式涂布或干式涂布而设置其他层的方法;按压到模具上实施热成型或使树脂固化的方法等。
其中,在湿式涂布法中,添加粒子的方法由于简便而为优选,进一步地,从对导光板的损伤性的方面考虑,优选所述粒子为有机粒子。
上述有机粒子可以使用丙烯酸、聚氨酯、尼龙、有机硅、聚苯乙烯、聚酯、聚烯烃等中的各种粒子。另外,可以使用将上述有机粒子中不同的单体共聚而成的产物或将复数种混合使用,还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添加各种添加物,例如荧光增白剂、交联剂、耐热稳定剂、耐氧化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填充剂、耐光剂、抗静电剂、成核剂、染料、偶联剂等。
本发明的光反射膜中,实施包含有机粒子的涂布时用于将有机粒子固定的粘合树脂可以使用各种树脂,可以使用丙烯酸、聚氨酯、聚酯、聚碳酸酯、聚烯烃等各种树脂。可以使用将上述树脂中不同的单体共聚而成的产物或将复数种混合使用,还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添加各种添加物,例如荧光增白剂、交联剂、耐热稳定剂、耐氧化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填充剂、耐光剂、抗静电剂、成核剂、染料、偶联剂等。
对于本发明的光反射膜而言,上述有机粒子的形状没有特别规定,但如果考虑对导光板的损伤性,则优选为球状。这里所谓球状并不是仅指圆球,而是指粒子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近似圆形、近似椭圆形等被曲面包围的形状。另外,在防止光反射膜表面损伤、或使光反射膜表面不易观察到损伤时,优选使用无定形的无机粒子及/或无定形的有机粒子,此外,无定形粒子与球状粒子相比,有时在经济方面有利。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光反射膜而言,上述有机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优选为5μm以上50μm以下。体积平均粒径的求法见后述。体积平均粒径如果小于5μm,则有时会因与导光板的贴合而导致发生亮度不均。另外,体积平均粒径如果大于50μm,则从涂布性的观点考虑有时不理想。体积平均粒径的较优选范围为10μm以上40μm以下,更优选为20μm以上30μm以下。另外,也可以将体积平均粒径不同的复数种粒子混合使用。
本发明中,为了使膜整体的厚度T(μm)、弯曲刚度S(mN·m)满足式1≤S/T×1000≤25,更优选为满足以下(1)~(4)中的全部项目的构成。
(1)具有实质上不含有空洞的层(以下有时简称为A层)和含有空洞的层(以下有时简称为B层)。
(2)上述含有空洞的层(B层)含有与基体树脂不相容的树脂及无机粒子。
(3)将上述含有空洞的层(B层)总体的质量计为100质量%时,上述与基体树脂不相容的树脂的含量为5质量%以上且小于12质量%。
(4)将上述含有空洞的层(B层)总体的质量计为100质量%时,上述无机粒子的含量为15质量%以上且小于30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光反射膜可以由上述A层及B层这2层形成,也可以在A层、B层之间或外侧具有其他层。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光反射膜而言,涂布以外的层的层数优选为2层以上,为2层以上时,如上所述,优选为包含实质上不含有空洞的层(A层)和含有空洞的层(B层)的2层以上。需要说明的是,更优选为A层/B层/A层的3层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涂布以外的层,例如经由粘合层而层合有其他膜时,将粘合层、其他膜也分别计为1层。
另外,如果增加涂布以外的层的层数,则容易满足式
1≤S/T×1000≤25,
但另一方面,如果增加层数,则由于制造工序变得复杂,或需要大量材料,所以有时制造成本会增加。对于涂布以外的层的层数的上限,优选为5层以下,较优选为4层以下,更优选为3层以下。
本发明中,如上所述,满足上述(1)~(4)中的全部项目的构成是更优选的。而且,通过为满足上述(1)~(4)中的全部项目的构成,即使涂布以外的层的层数较少时,也可以良好地显现本发明的效果。
在上述含有空洞的B层中优选同时含有与基体树脂不相容的树脂及无机粒子。本发明中,基体树脂是指,后述(参见〔物性值的测定以及效果的评价方法〕(1)膜总厚度T·层合构成的有无·各层厚度一项)的利用截面SEM观察法所观察到的切割面中,除空洞及无机粒子之外的部分中占最多面积的树脂成分。
复数种树脂共聚的情况下、完全混合的情况下、或在树脂中均匀地溶有添加剂的情况下,将这些成分统称为基体树脂。例如,B层的基体树脂为聚酯时,作为与基体树脂不相容的树脂(以下有时简称为非相容树脂),可以是均聚物,也可以是共聚物,优选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甲基戊烯等聚烯烃树脂、环状聚烯烃树脂、聚苯乙烯树脂、聚丙烯酸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丙烯腈树脂、聚苯硫醚树脂、氟树脂等。这些树脂也可以合用2种以上。在上述非相容树脂中,特别优选与聚酯树脂的临界表面张力差大、不易因拉伸后的热处理而变形的树脂。具体而言,可以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甲基戊烯等结晶性聚烯烃、非晶性环烯烃类共聚物、及它们的共聚物。
通过含有非相容树脂,在拉伸时产生以非相容树脂作为核的空洞,通过该空洞界面而引起光反射。因此,为了得到高反射率,只要增加该空洞即可。但是,空洞的增加除了有时由于空洞彼此的结合而使反射界面减少以外,还因反射膜的强度减弱而导致对反射膜施加局部性的力量时空洞变得容易破坏。因此,在反射膜被组入到薄型大屏幕用LED背光源壳体中时,有时因壳体的凹凸部、导光板的凹凸部而导致在反射膜上出现刮擦痕,发生亮度不均。由于空洞的过剩增加使光反射膜的表观密度降低、刚度降低,因此从操作性的观点考虑有时不理想。另外,对于这样的光反射膜而言,有时会在加工、组装时产生弯折,因壳体的凹凸部而导致发生反射膜的挠曲从而造成亮度不均。
另一方面,无机粒子由于使光散射,因此使反射率提高。但是,无机粒子的过剩添加有时会因无机粒子的光吸收而导致反射性能下降,或因无机粒子的凝集使反射率的提高效果降低,或损害制膜稳定性。此外,在像本发明这样与非相容树脂合用时,有时会阻碍以非相容聚合物为核的空洞的均匀生成。
因此,为了提高屏幕的亮度均齐度、使弯曲刚度优异且维持高亮度,对于本发明的光反射膜而言,表观比重优选为0.6g/cm3以上,较优选为0.7g/cm3以上,更优选为0.75g/cm3以上。表观比重如果小于0.6g/cm3,则亮度变高,但刚度降低,因此,有时容易发生由壳体的凹凸部导致的反射膜亮度不均。表观比重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但如果考虑制造成本,则优选为2.0g/cm3以下。
本发明中,从得到合适的反射界面数、膜强度的方面考虑,B层中含有的非相容树脂在基体树脂中优选以数均粒径为0.4μm以上3.0μm以下进行分散,更优选为0.5μm以上1.5μm以下的范围。这里的数均粒径是指,切出膜的截面,使用(株)日立制作所制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S-2100A观察该截面,求出100个非相容树脂的面积,并换算为正圆时的直径的平均值。
本发明中,B层中含有的无机粒子可以举出例如碳酸钙、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锆、硫化锌、碱式碳酸铅(铅白)、硫酸钡等,但其中,在400~700nm的可见光区域中吸收少的碳酸钙、硫酸钡、二氧化钛等从反射特性、隐蔽性、制造成本等观点考虑是优选的。本发明中,从膜的卷绕性、长时间的制膜稳定性、反射特性提高的观点考虑,最优选硫酸钡、二氧化钛。
作为无机粒子的粒径,使用数均粒径为0.1μm以上3.0μm以下的粒子在实现优异的反射性、隐蔽性方面是优选的,较优选为0.3μm以上2.0μm以下,更优选为0.5μm以上1.5μm以下。
本发明中,对于B层中含有的非相容树脂的优选含量而言,将含有空洞的层(B层)总体的质量计为100质量%时,为5质量%以上且小于12质量%,更优选为7质量%以上11质量%以下。另外,对于B层中含有的无机粒子的优选含量而言,将B层总体的质量计为100质量%时,为15质量%以上且小于30质量%,更优选为17质量%以上25质量%以下。通过增加非相容树脂的含量,空洞数增加,因此,表观比重降低。另外,如果无机粒子的含量增加,则利用非相容树脂而生成的空洞有时彼此结合。表观比重由于也受拉伸条件影响,因此不限于此,但从使表观比重为0.6g/cm3以上2.0g/cm3以下的方面考虑,使B层中含有的非相容树脂及无机粒子的含量为上述范围是优选的。
本发明中,为了得到弯曲刚度优异、抑制了由光反射膜的挠曲所引起的亮度不均的反射膜,除了使B层的非相容树脂、无机粒子的含量为上述范围之外,设A层的厚度为TA(μm)、膜总体的厚度为T(μm)时,TA/T较优选为0.05以上0.15以下。更优选为0.06以上0.10以下。如果TA/T小于0.05,则有时弯曲刚度会降低。另一方面,TA/T大于0.15时,无法忽视A层中的光能损失,且作为反射层的B层的比率减少,因此,有时反射性能(亮度)会降低。
本发明中,A层优选为实质上不含有空洞的层。实质上不含有空洞是指,空隙率小于10%的层状态。因此,A层的厚度是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截面时,实质上不含有空洞的层的厚度。另一方面,B层的厚度是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截面时,含有空洞的层的厚度。另外,在层合有不同种材料时等,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清晰地观察到其界面的情况下,也可以测定从表面到该界面的厚度。需要说明的是,空隙率被定义为后述(参见〔物性值的测定以及效果的评价方法〕(1)膜总厚度T·层合构成的有无·各层厚度一项)的利用截面SEM观察法所观察到的切割面中空隙所占的面积比率。具体而言,是指将以规定的倍率拍摄的界面的空隙部分的面积除以截面的面积而得的值。
本发明中,光反射膜总体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70μm以上400μm以下。更优选为90μm以上380μm以下。光反射膜总体的厚度如果小于70μm,则反射率不足,或弯曲刚度不足,有时容易发生挠曲。另外,上限不需要特别限制,但如果大于400μm,则有时即使进一步增厚也无法期待反射率的上升,制造成本也增加。
〔物性值的测定以及效果的评价方法〕
本发明的物性值的评价方法以及效果的评价方法如下所述。
(1)膜整体的厚度T·层合结构的有无·各层厚度·空隙率
膜整体的厚度T按照JIS C2151:2006测定。关于各层厚度·层合结构的有无,如下进行判定、计算。将光反射膜用超薄切片机(microtome)沿厚度方向在不切碎的前提下切断,得到切片样品。将该切片样品的截面使用(株)日立制作所制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S-2100A判定层合构成的有无,并从照片中测量各层厚度,计算各层厚度和厚度比。需要说明的是,在测定中,将倍率适当调整为200倍~10000倍来拍摄图像,以使在用电子显微镜拍摄膜截面而得的图像的纵向上,纵向长度的1/2以上为膜的总体厚度的长度,并进行测定。空隙率为使用(株)日立制作所制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S-2100A以2500倍的倍率拍摄切片样品的截面,将所得图像内空隙部分的面积除以截面面积所得的值。
(2)表面粗糙度SRa
按照JIS B0602:2001,使用(株)小坂研究所制微细形状测定机SurfcorderET4000A在以下条件下进行测定。
·测定端子:金刚石制,前端R=2μm
·测定力:100μN
·测定长度:1mm
·测定速度:0.1mm/秒
·临界(cut off)值:0.08mm。
(3)表观密度
将膜切为100mm×100mm见方,用安装有直径为10mm的测头(No.7002)的千分表((株)三丰制作所制No.2109-10)测定10处的厚度,计算厚度的平均值d(μm)。另外,将该膜用直读式天平秤量,将重量w(g)读取至1.00×10-4g的单位。将利用下述式计算而得的值作为表观密度。
表观密度=w/d×100(g/cm3)。
(4)弯曲刚度S
弯曲刚度按照JIS P8125:2000,是弯曲角度15°对应的值,使用锥式刚度试验器TELEDYNE MODEL 150-D(NORTH Tonowanda,New York USA制)求出。
(5)相对反射率
在(株)Hitachi High-Technologies制吸光光度计(U-3310)上安装积分球,测定将标准白色板(氧化铝)设为100%时的反射率作为波长560nm处的相对反射率。针对本发明的光反射膜的两面进行测定,采用反射率较高的面的值。
(6)各层构成物的鉴定·定量
利用剥离等方法分开每层。使其在各种溶剂·水溶液中溶解后,通过过滤分离得到溶解物和沉淀,通过NMR、IR、EDX、荧光X射线法、ICP发光分析法等的分析进行鉴定、定量。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有机粒子,利用IR进行鉴定、定量,分析其组成。
(7)相对亮度·亮点斑及挠曲斑评价
拆卸40英寸的液晶电视(Samsung公司制,PAVV UN40B7000WF),取出以LED为光源的边光型背光源。背光源的发光面的大小为89.0cm×50.2cm,对角长度为102.2cm。进而,从背光源取出3片光学膜、导光板(丙烯酸板,4mm厚,凸部15μm)及反射膜,将本发明的光反射膜裁切成与被搭载的反射膜相同的形状、大小。代替被搭载的反射膜,将裁切了的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反射膜以表面粗糙度SRa大的面朝向导光板侧的方式配置,按照与拆卸前相同的顺序和方向设置导光板和3片光学膜。
关于相对亮度,使用Konicaminolta(株)制二维色彩亮度计CA-2000W,以白色反射膜“Lumirror”(注册商标)#250E6SL(东丽(株)制)为标准样品(100%),按照以下判定标准进行评价。
A:103%以上
B:102%以上且小于103%
C:101%以上且小于102%
D:小于101%
另一方面,关于亮度不均,在500lx的照明环境下或暗处环境下以正视及斜视方式通过目视观察可以识别为亮度不均的现象,对由光反射片与导光板的粘合、损伤所导致的“亮点斑”(观察到呈点状的高亮度部分)和由光反射片的挠曲所导致的“挠曲斑”(观察到波状的明暗)分别如下进行评价。
[亮点斑]
A:优良(在暗处环境下,从正视·斜视中任一个视角均未目视识别到亮点斑。)
B:良好(在暗处环境下,通过正视未观察到亮点斑,但通过斜视目视识别到亮点斑。)
C:比较良好(在500lx的照明环境下,从正视·斜视中任一个视角均未目视识别到亮点斑,但在暗处环境下目视识别到亮点斑。)
D:略差(在500lx的照明环境下,通过正视未观察到亮点斑,但通过斜视目视识别到亮点斑。)
E:差(在500lx的照明环境下,从正视·斜视中任一个视角均目视识别到亮点斑。)
F:非常差(在500lx的照明环境下,目视识别到非常强的亮点斑。)
[挠曲斑]
A:优良(在暗处环境下,从正视·斜视中任一个视角均未目视识别到挠曲斑。)
B:良好(在暗处环境下,通过正视未观察到挠曲斑,但通过斜视目视识别到挠曲斑。)
C:比较良好(在500lx的照明环境下,从正视·斜视中任一个视角均未目视识别到挠曲斑,但在暗处环境下目视识别到挠曲斑。)
D:略差(在500lx的照明环境下,通过正视未观察到挠曲斑,但通过斜视目视识别到挠曲斑。)
E:差(在500lx的照明环境下,从正视·斜视中任一个视角均目视识别到挠曲斑。)
F:非常差(在500lx的照明环境下,目视识别到非常强的挠曲斑。)。
(8)涂布层的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
涂布(以下有时也称为涂覆(coating))层的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通过以下顺序求出。
将样品表面在有机溶剂中浸渍,并将涂布层剥离采集后,通过在载玻片上按压·滑动而使粒子从涂布层脱落。
采集的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通过下述方法测定:作为利用了细孔电阻法的粒度分布测定装置,使用Coulter Multisizer III(Beckman Coulter(株)制),通过测定粒子通过细孔时的相当于粒子体积的电解液的电阻而进行测定。首先,在容器中使微少量的样品分散于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接着,向容器中添加专用电解液。其后,持续计量体积粒径直至通过粒子数达到10万个并自动计算,求出体积平均粒径。
实施例
基于实施例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使用数均分子量为4000的聚乙二醇,使用聚合后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色调(根据JIS K7105:1981、刺激值直读方法测定)为L值62.8、b值0.5、雾度0.2%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85质量份、聚甲基戊烯15重量份进行调整混合,于180℃干燥3小时后,供给到加热至280℃的挤出机B中(B层)。
另一方面,将下述成分于180℃真空干燥3小时后,供给到加热至280℃的挤出机A中(A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63质量份、数均粒径为3.5μm的二氧化硅粒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母料(相对于母料片(master chip)总量而言含有6质量%的二氧化硅)83质量份、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共聚有18mol%间苯二甲酸的产物(PET/I)17质量份。
同样地,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70质量份、PET/I 20质量份、及硫酸钡10质量份进行调整混合,于180℃干燥3小时后,供给到加热至280℃的挤出机C中(C层)。
将这些聚合物通过层合装置层合,使其成为A层/B层/C层的结构,并利用T模成型为片状。进而,将该片材用表面温度为25℃的冷却滚筒冷却固化,将所得的未拉伸膜导入加热至85~98℃的辊组,在长度方向上纵向拉伸3.6倍,利用21℃的辊组进行冷却。接着,一边用布铗夹持经纵拉伸的膜的两端一边导入拉幅机,在加热至120℃的气氛中在与长度垂直的方向上横向拉伸3.6倍。之后,在拉幅机内实施200℃的热固定,均匀地缓慢冷却后,冷却至室温,得到被双轴拉伸了的层合膜。作为光反射膜的物性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85质量份和聚甲基戊烯15质量份进行调整混合,于180℃干燥3小时后,供给到加热至280℃的挤出机B中(B层)。另一方面,将下述成分于180℃真空干燥3小时后,供给到加热至280℃的挤出机A中(A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63质量份、数均粒径为3.5μm的二氧化硅粒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母料(相对于母料片总量而言含有6质量%的二氧化硅)17质量份、PET/I 20质量份。
将这些聚合物通过层合装置层合,使其成为A层/B层/A层的结构,并利用T模成型为片状,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双轴拉伸,得到未涂布的白色片材(A)。
与上述独立地,将下述成分于180℃真空干燥3小时后,供给到加热至280℃的挤出机中,利用T模成型为片状,同样地通过双轴拉伸得到透明的片材(B):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98.5质量份、数均粒径为3.5μm的二氧化硅粒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母料(相对于母料片总量而言含有6质量%的二氧化硅)1.5质量份。
接着,准备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下述成分而成的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67.5质量份、乙酸乙酯:29.5质量份、及二氧化硅粒子(FUJI SILYSIA CHEMICAL(株)制“Sylosphere”(注册商标)C1504,体积平均粒径4.0μm):3质量份。在上述白色片材(A)的一个面上,使用刮棒#16涂布该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涂布层。接着,通过在与设有涂布层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贴合市售的厚度为25μm的无基材型的粘附片材,继而贴合片材(B),从而得到光反射膜。
[实施例3]
准备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下述成分而成的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60质量份、乙酸乙酯:34质量份、及有机硅粒子(日硝产业(株)制“Tospearl”(注册商标)145,体积平均粒径4.5μm):6质量份。在实施例2的白色片材(A)的一个面上,使用刮棒#16涂布该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涂布层,得到光反射膜。
[实施例4]
准备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下述成分而成的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45质量份、乙酸乙酯:43质量份、及聚苯乙烯树脂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制“TECHPOLYMER”(注册商标)SBX-8,体积平均粒径4.5μm):12质量份。在实施例2的白色片材(A)的一个面上,使用刮棒#16涂布该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涂布层,得到光反射膜。
[实施例5]
准备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下述成分而成的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45质量份、乙酸乙酯:43质量份、及丙烯酸树脂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制“TECHPOLYMER”(注册商标)MBX-5,体积平均粒径4.5μm):12质量份。在实施例2的白色片材(A)的一个面上,使用刮棒#16涂布该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涂布层,得到光反射膜。
[实施例6]
准备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下述成分而成的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45质量份、乙酸乙酯:43质量份、及丙烯酸树脂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制“TECHPOLYMER”(注册商标)MBX-40,体积平均粒径40μm):12质量份。在实施例2的白色片材(A)的一个面上,使用刮棒#16涂布该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涂布层,得到光反射膜。
[实施例7]
准备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下述成分而成的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45质量份、乙酸乙酯:43质量份、及聚氨酯树脂粒子(根上工业(株)制“Art-pearl”(注册商标)C-400透明,体积平均粒径15μm):12质量份。在实施例2的白色片材(A)的一个面上,使用刮棒#16涂布该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涂布层,得到光反射膜。
[实施例8]
准备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下述成分而成的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45质量份、乙酸乙酯:43质量份、及尼龙树脂粒子(东丽(株)制SP-10,体积平均粒径10μm):12质量份。在实施例2的白色片材(A)的一个面上,使用刮棒#16涂布该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涂布层,得到光反射膜。
[实施例9]
准备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下述成分而成的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45质量份、乙酸乙酯:43质量份、及尼龙树脂粒子(东丽(株)制SP-20,体积平均粒径30μm):12质量份。在实施例2的白色片材(A)的一个面上,使用刮棒#16涂布该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涂布层,得到光反射膜。
[实施例10]
准备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下述成分而成的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45质量份、乙酸乙酯:43质量份、尼龙树脂粒子(东丽(株)制SP-20、体积平均粒径30μm):9质量份、及丙烯酸树脂粒子(积水化成品工业(株)制“TECHPOLYMER”(注册商标)MBX-5,体积平均粒径5μm):3质量份。在实施例2的白色片材(A)的一个面上,使用刮棒#16涂布该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涂布层,得到光反射膜。
[实施例11~30]
将各层的原料组成、厚度、膜总厚度如表2、3所记载地进行变更,制作未涂布的白色片材。进行与实施例8同样的涂布,得到光反射膜。
[比较例1、2]
除将原料组成如表4所记载地进行变更之外,用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法得到未涂布的白色片材。将此作为光反射片,但由于两面的表面粗糙度之差为0.00μm,因此,目视识别到亮点斑及挠曲斑,无法耐用于背光源。
[比较例3]
准备一边搅拌一边添加下述成分而成的涂液:“HALSHYBRID”(注册商标)UV-G720T(丙烯酸类共聚物,浓度为40质量%的溶液,(株)日本触媒制):70质量份、乙酸乙酯:28质量份、及二氧化硅粒子(FUJI SILYSIA CHEMICAL(株)制“Sylophobic”(注册商标)100,体积平均粒径3.0μm):2质量份。在实施例2的白色片材(A)的一个面上,使用刮棒#16涂布该涂液,在120℃、1分钟的干燥条件下设置涂布层,得到光反射膜。由于两面的表面粗糙度之差及之比不足,因此,目视识别到亮点斑及挠曲斑,无法耐用于背光源。
[比较例4]
将各层的原料组成、厚度、膜总厚度如表4所记载地进行变更,制作未涂布的白色片材。进行与实施例8同样的涂布,得到了光反射膜,但S/T×1000的值不足,显著地目视识别到挠曲斑,无法耐用于背光源。
【表4】
这里,表1~表4中的简写符号表示以下内容。即,
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I: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共聚有15mol%间苯二甲酸的产物
PET/CHDM: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二甲酯(共聚有相对于乙二醇而言为33mol%的1,4-环己烷二甲醇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
PBT/PTMG:聚酯醚弹性体丁烯/聚(烷撑醚)邻苯二甲酸酯(相对于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而言,亚烷基二醇为30mol%的共聚物)(商品名:Du Pont-Toray公司制“Hytrel”(注册商标))、
二氧化硅:数均粒径为3.5μm的二氧化硅
二氧化钛:数均粒径为0.25μm的金红石型氧化钛
硫酸钡:数均粒径为1.4μm的硫酸钡。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光反射膜除特别适合用作边光型背光源用的反射板以外,也可以适合用作各种背光源用反射板、照明装置用反射板。
附图标记说明
1:光反射膜
2:光源(LED)
3:导光板
4:光学片材
5:壳体
Claims (7)
1.一种光反射膜,其满足以下(i)~(iv)中的全部项目:
(i)是至少层合了2层的膜;
(ii)一个面和另一面的表面粗糙度SRa之差为0.5μm以上;
(iii)所述一个面的表面粗糙度(SRa)除以另一个面的表面粗糙度(SRa)的值为6.0以上;
(iv)膜整体的厚度T(μm)、弯曲刚度S(mN·m)满足式
1≤S/T×1000≤2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反射膜,其中,在至少一个面上实施了包含有机粒子的涂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反射膜,其中,所述有机粒子由选自尼龙、丙烯酸及聚氨酯中的至少1种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反射膜,其中,所述有机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μm以上50μm以下。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反射膜,其满足以下(1)~(4)中的全部项目:
(1)具有实质上不含有空洞的层和含有空洞的层;
(2)所述含有空洞的层含有与基体树脂不相容的树脂及无机粒子;
(3)将所述含有空洞的层总体的质量计为100质量%时,所述与基体树脂不相容的树脂的含量为5质量%以上且小于12质量%;
(4)将所述含有空洞的层总体的质量计为100质量%时,所述无机粒子的含量为15质量%以上且小于30质量%。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反射膜,其满足以下(1)~(4)中的全部项目:
(1)具有实质上不含有空洞的层和含有空洞的层;
(2)所述含有空洞的层含有与基体树脂不相容的树脂及无机粒子;
(3)将所述含有空洞的层总体的质量计为100质量%时,所述与基体树脂不相容的树脂的含量为5质量%以上且小于12质量%;
(4)将所述含有空洞的层总体的质量计为100质量%时,所述无机粒子的含量为15质量%以上且小于30质量%。
7.一种边光型背光源,其搭载有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反射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20372 | 2013-06-07 | ||
JP2013-120372 | 2013-06-07 | ||
PCT/JP2014/064752 WO2014196534A1 (ja) | 2013-06-07 | 2014-06-03 | 光反射フィルムおよびエッジライト型バックライ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43929A CN105143929A (zh) | 2015-12-09 |
CN105143929B true CN105143929B (zh) | 2017-11-24 |
Family
ID=520081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23372.4A Active CN105143929B (zh) | 2013-06-07 | 2014-06-03 | 光反射膜及边光型背光源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006199A4 (zh) |
JP (2) | JP6671097B2 (zh) |
KR (1) | KR102272688B1 (zh) |
CN (1) | CN105143929B (zh) |
MX (1) | MX2015015910A (zh) |
TW (1) | TWI612341B (zh) |
WO (1) | WO2014196534A1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29281A (zh) * | 2006-10-27 | 2009-09-09 | 东丽株式会社 | 光反射板用白色聚酯膜 |
CN102713692A (zh) * | 2010-02-24 | 2012-10-03 | 东丽株式会社 | 侧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和使用该白色反射膜的背光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82313A (ja) * | 1998-09-08 | 2000-03-21 | Enplas Corp | サイドライト型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JP4712252B2 (ja) * | 2001-09-19 | 2011-06-29 | 恵和株式会社 | 反射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JP4907810B2 (ja) * | 2001-09-28 | 2012-04-04 | 恵和株式会社 | 反射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KR100446044B1 (ko) * | 2002-06-07 | 2004-08-25 | 신화인터텍 주식회사 | 프리즘 보호 필름 |
WO2006031043A1 (en) | 2004-09-13 | 2006-03-23 | Skc Co., Ltd. | Reflection sheet and backlight unit employing the same |
EP1879056B1 (en) * | 2005-04-19 | 2013-03-20 | Sekisui Plastics Co., Ltd. | Foamed sheet for a reflector, process for production of the sheet and for production of a reflector |
CN101484746B (zh) * | 2006-06-23 | 2013-06-12 | 东丽株式会社 | 白色反射膜 |
EP1884785B1 (en) * | 2006-07-25 | 2010-04-21 | STMicroelectronics Srl | A device for comparing the peak value of at least one voltage signal with a reference voltage |
CN101542325B (zh) * | 2007-05-08 | 2011-04-20 | 东丽株式会社 | 白色反射膜 |
JP2010230804A (ja) | 2009-03-26 | 2010-10-14 | Sekisui Chem Co Ltd | 反射フィルム及びこの反射フィルムを用いた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ユニット |
JP5469364B2 (ja) * | 2009-04-21 | 2014-04-16 |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 エンボス転写用熱可塑性樹脂シート、熱可塑性樹脂製エンボスシート、および、熱可塑性樹脂製エンボス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
JP5937357B2 (ja) * | 2009-12-17 | 2016-06-22 | 株式会社きもと | 光拡散性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 |
WO2011105295A1 (ja) * | 2010-02-26 | 2011-09-01 | 東レ株式会社 | 白色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面光源 |
JP2012135952A (ja) * | 2010-12-27 | 2012-07-19 | Toray Ind Inc | 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
JP5817165B2 (ja) * | 2011-03-24 | 2015-11-18 | 東レ株式会社 | 反射板用白色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
EP2693102B1 (en) * | 2011-03-29 | 2016-06-22 | Toray Industries, Inc. | White-colored reflection film for edge-light type backligh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backlight using same |
-
2014
- 2014-06-03 WO PCT/JP2014/064752 patent/WO201419653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6-03 JP JP2014526719A patent/JP6671097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6-03 EP EP14807296.0A patent/EP3006199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06-03 KR KR1020157031967A patent/KR10227268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6-03 MX MX2015015910A patent/MX2015015910A/es unknown
- 2014-06-03 CN CN201480023372.4A patent/CN105143929B/zh active Active
- 2014-06-06 TW TW103119628A patent/TWI612341B/zh active
-
2020
- 2020-01-06 JP JP2020000476A patent/JP6880521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29281A (zh) * | 2006-10-27 | 2009-09-09 | 东丽株式会社 | 光反射板用白色聚酯膜 |
CN102269831A (zh) * | 2006-10-27 | 2011-12-07 | 东丽株式会社 | 光反射板用白色聚酯膜 |
CN102713692A (zh) * | 2010-02-24 | 2012-10-03 | 东丽株式会社 | 侧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和使用该白色反射膜的背光源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4196534A1 (ja) | 2014-12-11 |
JPWO2014196534A1 (ja) | 2017-02-23 |
CN105143929A (zh) | 2015-12-09 |
TWI612341B (zh) | 2018-01-21 |
KR20160016776A (ko) | 2016-02-15 |
KR102272688B1 (ko) | 2021-07-05 |
MX2015015910A (es) | 2016-03-09 |
JP6880521B2 (ja) | 2021-06-02 |
EP3006199A1 (en) | 2016-04-13 |
EP3006199A4 (en) | 2017-01-11 |
JP2020064322A (ja) | 2020-04-23 |
JP6671097B2 (ja) | 2020-03-25 |
TW201502596A (zh) | 2015-0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611599B1 (ko) | 면광원 반사부재용 백색필름 | |
CN102713692B (zh) | 侧光型背光源用白色反射膜和使用该白色反射膜的背光源 | |
TW200829962A (en) | White polyester film for light reflecting plate | |
JP2002031704A (ja) | 光反射体 | |
JP2003139926A (ja) | 光反射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用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 |
JP5464997B2 (ja) | 光反射体及び面光源装置 | |
KR101331888B1 (ko) | 면광원 반사 부재용 필름 | |
WO2016017416A1 (ja) | 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 |
WO2016204234A1 (ja) | 反射フィルムおよび面光源装置用反射ユニット | |
JP2002098808A (ja) | 面光源反射部材用白色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 |
JP2007140542A (ja) | 光反射フィルムとそれを用いた面光源 | |
TWI463190B (zh) | 光反射體及面光源裝置 | |
JP5817165B2 (ja) | 反射板用白色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 |
CN105143929B (zh) | 光反射膜及边光型背光源 | |
JP2007168089A (ja) | 反射板用白色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 |
JP5157724B2 (ja) | 光拡散性フィルム | |
JP2008309975A (ja) | 反射板用白色積層ポリ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 |
JP2008286907A (ja) | 反射用積層体 | |
JP2007072429A (ja) | 液晶ディスプレー反射板用白色ポリエステルフイルム | |
JP4049659B2 (ja) | 光反射体 | |
JP2005099314A (ja) | 光反射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両面表示型面光源装置 | |
JP6259278B2 (ja) | 直下型面光源用白色反射フィルム | |
KR102488716B1 (ko) | 직하형 면광원용 백색 반사 필름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직하형 면광원 | |
JP2014052595A (ja) | 光拡散シート | |
WO2012020837A1 (ja) | 光反射体、照明器具、電飾看板及び面光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