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21194B - 车辆用门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21194B
CN105121194B CN201480019315.9A CN201480019315A CN105121194B CN 105121194 B CN105121194 B CN 105121194B CN 201480019315 A CN201480019315 A CN 201480019315A CN 105121194 B CN105121194 B CN 1051211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door
vehicle
car
door beam
binding 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93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21194A (zh
Inventor
山崎省二
杉山洋人
阿部健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21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1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21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11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2Reinforcement elements
    • B60J5/0422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 B60J5/0423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 the low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29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 the lower door structure the elements being arranged diagon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2Reinforcement elements
    • B60J5/0422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 B60J5/0438Elongated type elements, e.g. beams, cables, belts or wi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elongated elements
    • B60J5/0443Beams
    • B60J5/0444Beams characterised by a special cross s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门,其具有:对车辆的车门开口部进行开闭的车门(2);和设在车门(2)的内部的车门横梁(3)。车门横梁(3)具有:与车门(2)结合的结合点(3c~3e);基本截面缘部(3i),其在车门横梁(3)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上与结合点(3c~3e)相比的外侧,沿车门横梁(3)的延伸方向延伸;从基本截面缘部(3i)向外侧突出的延伸部(3j);和用于在使车门横梁(3)与车门(2)结合时进行定位的定位孔(3k)。定位孔(3k)形成于延伸部(3j)。

Description

车辆用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设有车门横梁的车辆用门。
背景技术
通常在车辆用门的内部,通过点焊等焊接方法、或螺栓、螺母等机械式结合方法而接合并内设有加强用的车门横梁。作为通过焊接方法在车门内部结合有车门横梁的构造,已知一种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辆的车门横梁构造。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冲压成形来制造设在车门内部的车门横梁,由此能够确保轻量且具有复杂形状的车门横梁。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还公开了形成有定位孔,其用于在通过点焊将车门横梁安装在车门上时进行车门横梁的定位。
图6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车门横梁的后端部的图,图6的(a)是表示定位孔的配置状态的主要部分概略图,图6的(b)是表示后端部的宽幅的车门横梁中的定位孔的配置状态的主要部分概略图,图6的(c)是表示施加在定位孔上的应力的分布的应力分布图。
如图6的(a)、图6的(b)所示,以往,冲压制的车门横梁100、200在前后方向的端部上设有多个结合点120、220,这些多个结合点120、220用于通过点焊等使该车门横梁100、200与车门的内面板接合。在使该车门横梁100、200与内面板接合时,利用形成在结合点120、220附近的定位孔110、210而将车门横梁100、200定位于内面板的规定位置,由此将车门横梁100、200正确地安装在规定位置上。
定位孔110、210在车门横梁100、200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上,形成于设置有结合点120、220的所谓的基本截面缘部130、230的区域内。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3165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具有专利文献1以及图6的(a)、图6的(b)所示的车门横梁100、200的车辆用门中,定位孔110、210形成于结合点120、220所存在的车门横梁100、200的基本截面缘部130、230的区域内。因此,定位孔110、210形成于如下区域,该区域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传递至车门横梁100、200的碰撞载荷会传递至车门以及接近结合点120、220的车身的区域。
其结果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如图6的(c)所示,当车门横梁100、200开始弯曲变形,除了弯矩以外在截面部位上还作用有拉伸力时,在定位孔110、210上将产生应力集中,因此存在车门横梁100、200的耐冲击力降低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其具有车门横梁,该车门横梁具有能够抑制耐冲击力降低的定位孔。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本发明的车辆用门的特征在于,具有:对车辆的车门开口部进行开闭的车门;和设在所述车门的内部的车门横梁,所述车门横梁具有:与所述车门结合的第1结合点;基本截面缘部,其在所述车门横梁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上与所述第1结合点相比的外侧,沿所述车门横梁的延伸方向延伸;从所述基本截面缘部向所述外侧突出的延伸部;和定位孔,其用于在使所述车门横梁与所述车门结合时进行定位,所述定位孔形成于所述延伸部。
在此,参照图2、图3、图5的(b)、以及图6的(a)、图6的(b)来说明基本截面缘部。如图6的(a)所示,在上下方向宽度沿着车门横梁100的外周无变化的情况下,基本截面缘部是指该截面自身的上下缘(基本截面缘部130),且如图6的(b)所示,在沿着外周而具有上下方向上的宽幅部分231和窄幅部分232的情况下,基本截面缘部是指从端部的宽幅部分231向着中央部侧的窄幅部分232延伸的上下缘(基本截面缘部230)。
此外,如图2、图3以及图5的(b)所示,在形成有从上下方向的外周面的根部3n、3An、3Cn向外侧方向突出的延伸部3j、3Aj、3Cj的情况下,基本截面缘部是指除了延伸部3j、3Aj、3Cj以外的车门横梁3、3A、3C的上下缘(基本截面缘部3i、3Ai、3Ci)。
根据上述构成,车辆用门在从车门横梁的基本截面缘部向外侧突出的延伸部上形成有定位孔,由此定位孔与在车辆(自身车辆)与其他车辆等发生碰撞时有助于碰撞载荷向定位孔传递的基本截面区域相比位于外侧,从而能够避免向定位孔的碰撞载荷。因此,即使车门横梁形成有定位孔,也不会在定位孔上发生应力集中,由此能够抑制耐冲击力降低。
此外,优选为,所述第1结合点在车内外方向上与所述车门结合,所述延伸部具有沿车内外方向折曲的折曲部,所述折曲部具有在所述车门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车门结合的第2结合点,所述第1结合点设在所述车门中的形成于与车身的支柱的侧面在车内外方向上重叠的位置上的第1安装部上,所述第2结合点设在所述车门中的与所述车身的所述支柱的前表面在前后方向上重叠且与所述第1安装部大致正交的第2安装部上。
根据上述构成,车门横梁上的第1结合点在与车门横梁的延伸方向(车门宽度方向)正交的车内外方向上结合,因此不用在车门横梁上设置特别的形状部位,能够以简单构造使结合点与车门结合。
此外,车门横梁具有延伸部以及折曲部,由此能够在第2结合点以及与第1结合点的结合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结合,因此,能够防止车门横梁在车门厚度方向上移位,并且能够防止车门厚度方向上的结合点从车门剥离。
第1结合点形成在与基本截面区域不同的位置上,由此对车门横梁的性能以及强度的影响小,因此能够提高车门横梁形状的自由度。
此外,车门横梁能够利用用于设置定位孔的延伸部来形成折曲部,该折曲部用于设置在车门宽度方向上与车门结合的第2结合点。其结果是,能够使车门横梁的构造简洁化,从而抑制重量以及成本的增加。
此外,优选为,所述延伸部具有:从所述基本截面缘部向着所述外侧延伸的根部;和从所述根部延伸与所述基本截面缘部分离地形成的突片部,所述折曲部形成于所述突片部。
根据上述构成,车门横梁使基本截面缘部与突片部分离地配置,因此通过使突片部折曲倾斜,能够将第2结合点容易地设置在从基本截面缘部分向车门厚度方向分离的位置上。
此外,即使在车门横梁成形时存在形状尺寸的偏差,该车门横梁也能够通过突片部与基本截面缘部分离的部分来吸收形状尺寸的偏差,因此,能够在正确的位置上使结合点以及第2结合点结合。
此外,优选为,所述定位孔形成于所述根部。
根据上述构成,车门横梁将定位孔形成在从基本截面缘部分离的突片部上,由此,通过在与基本截面缘部相邻的根部上设置定位孔,而能够在突片部受到外力而弯曲时抑制定位精度降低,从而使定位精度提高。
此外,本发明的车辆用门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对车辆的车门开口部进行开闭的车门;和设在所述车门的内部的车门横梁,所述车门横梁具有:形成在该车门横梁的前端部侧且与所述车门结合的多个前侧结合点;形成在所述车门横梁的后端侧且与所述车门结合的多个后侧结合点;和用于在使所述车门横梁与所述车门结合时进行定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如下的作用线相比位于外侧,该作用线是在所述车门横梁上负载有前后方向的拉伸载荷时将所述前侧结合点和所述后侧结合点连结的拉伸载荷作用线中的、所述车门横梁的宽度方向最外侧的作用线。
根据上述构成,车辆用门使定位孔形成在与车门横梁中的拉伸载荷作用线相比的外侧,由此能够将定位孔设于在车门横梁上负载有拉伸载荷等时避开该拉伸载荷(应力集中)的位置上,因此即使在车门横梁上形成有定位孔,也能够抑制耐冲击力降低。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门,其具有车门横梁,该车门横梁具有能够抑制耐冲击力降低的定位孔。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的内部构造的概略侧视图。
图2是表示车门横梁的前端部的设置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概略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变形例的车门横梁的主要部分放大概略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的变形例的图,且是表示车门横梁的后端部的设置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概略横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的其他变形例的图,图5的(a)表示具有恒定的上下方向宽度的车门横梁的主要部分概略图,图5的(b)是表示具有上下方向宽度的宽幅部分和窄幅部分的车门横梁的主要部分概略图。
图6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的车门横梁的图,图6的(a)是表示定位孔以及结合点的配置状态的主要部分概略图,图6的(b)是表示后端部的宽幅的车门横梁中的定位孔以及结合点的配置状态的主要部分概略图,图6的(c)是表示施加在定位孔上的应力的分布的应力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以及图2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的一例。
另外,将车辆的行进方向作为“前”,后退方向作为“后”,垂直上方侧作为“上”,垂直下方侧作为“下”,车宽方向作为“左”、“右”来进行说明。
(车辆的构成)
首先,在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之前,对适用了本发明的车辆进行说明。车辆只要是具有内设有车门横梁3的车门2的汽车即可,并不特别限定其形式以及种类。以下,以如下乘用车为例来说明本发明,在该乘用车的车身1(参照图4)的侧部具有由后侧车门构成的车门2。
(车身的构成)
在车身1(参照图4)例如在左右的侧部,分别形成有多个用于设置车门2的车门开口部1a(参照图4)。车身1形成为左右对称形状,因此以下说明左侧的车身侧部并省略右侧的车身侧部的说明。
在车身侧部上,例如分别朝向上下方向地延伸设置有未图示的前柱、前柱下构件、中柱、后柱。此外,在车身侧部上,分别朝向前后方向地延伸设置有车顶横梁、下纵梁。车门开口部1a(参照图4)通过中柱、后柱、车顶横梁和下纵梁而形成为四边形的开口部。
(车门的构成)
如图1所示,车门2是对车门开口部1a(参照图4)进行开闭的门体。车门2由例如配置在车身1的左右侧面上的铰链式车门、滑动式车门或鸥翼式车门等构成。只要该车门2具有车门横梁3即可,其形式并不特别限定。以下,将以铰链后开式配置在后席左侧的后侧车门为例来进行说明。
车门2具有:设在车室侧且构成车门主体的内面板21;设置在该内面板21的车室外侧的外面板(省略图示);设在内面板21的车门横梁3;用于将车门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在车身上的铰链部件(省略图示);设在车门横梁3的前端部上的托架4;车门2的上锁/解锁用的车门锁装置5;设置在内面板21的车室内侧的衬里(省略图示);设在内面板21上且使车窗玻璃升降的车窗装置(省略图示);从外面板插入而固定在衬里上的内侧把手;车窗装置或配线类等的电气安装部件;和设在车门2整个外周上的橡胶框等。
(内面板的构成)
内面板21是构成车门2骨架的车门内构件,例如由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状的轧制钢板构成。内面板21在外周缘部上通过卷边加工和焊接而安装有外面板(省略图示)的周缘部。内面板21的前端部侧经由上下一对的铰链部件而与中柱(省略图示)开闭自如地连结。内面板21的后端部侧通过车门锁装置5而保持车门关闭状态。在内面板21的前端偏下方以及后端部偏上方,形成有设置有用于加强车门2的车门横梁3的横梁安装部21a、21b。
(外面板的构成)
未图示的外面板是配置在车门2的外侧的门皮面板(door skin),例如是将轧制钢板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外面板在后端部侧的附近配设有车门把手(省略图示)。
(车门横梁的构成)
如图1所示,车门横梁3是以朝向前后方向并向前下方倾斜的状态架设在车门2内部的加强部件,是对由1个轧制钢板构成的横梁主体31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的。在车门横梁3上形成有:与车门2结合的结合点3c~3h;所谓的基本截面缘部3i;从基本截面缘部3i向外侧突出的延伸部3j;车门横梁3的定位用的定位孔3k;车门锁装置安装孔3m;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凹形状部31a;沿着该凹形状部31a而在其上下形成的凸形状部31b、31c;和形成在上下的缘部上的凸缘部31d、31e。
车门横梁3由长尺寸的轧制钢板构成,该轧制钢板具有:沿着在延伸方向延伸的横梁主体31而形成在中央部的凹形状部31a;沿着该凹形状部31a而在其上下形成的凸形状部31b、31c;和沿着凸形状部31b、31c的上下外侧而形成的凸缘部31d、31e。车门横梁3在前端部3a上形成有结合点3c、3d、3e、延伸部3j以及定位孔3k,在后端部3b上形成有结合点3f、3g、3h以及车门锁装置安装孔3m。车门横梁3的前端部3a隔着托架4并通过将结合点3c、3d、3e点焊于内面板21的前端部下侧而固定。该车门横梁3的后端部3b通过将结合点3f、3g、3h点焊于内面板21的后侧部上侧而固定。
如图2所示,结合点3c是如下部位:配置在处于车门横梁3的基本截面缘部3i、3i内的、上侧的凸缘部31d的前端部3a上,且使上侧的凸缘部31d的前端部3a隔着托架4与内面板21的前侧横梁安装部21a接合。
结合点3d是如下部位:配置在处于车门横梁3的基本截面缘部3i、3i内的、凹形状部31a的前端部3a上,且使凹形状部31a的前端部3a隔着托架4与内面板21的前侧横梁安装部21a接合。
结合点3e是如下部位:配置在处于车门横梁3的基本截面缘部3i、3i内的、下侧的凸缘部31e的前端部3a上,且使下侧的凸缘部31e的前端部3a隔着托架4与内面板21的前侧横梁安装部21a接合。
如图1所示,结合点3f是如下部位:配置在处于车门横梁3的基本截面缘部3i、3i内的、上侧的凸缘部31d的后端部3b上,且使上侧的凸缘部31d的后端部3b与内面板21的后侧横梁安装部21b接合。
结合点3g是如下部位:配置在处于车门横梁3的基本截面缘部3i、3i内的、凹形状部31a的后端部3b上,且使凹形状部31a的后端部3b与内面板21的后侧横梁安装部21b接合。
结合点3h是如下部位:配置在处于车门横梁3的基本截面缘部3i、3i内的、下侧的凸缘部31e的后端部3b上,且使下侧的凸缘部31e的后端部3b与内面板21的后侧横梁安装部21b接合。
如图2所示,基本截面缘部3i是指,在车门横梁3的宽度方向(上下方向)上与结合点3c~3h相比的外侧,沿着除延伸部3j以外的车门横梁3的延伸方向延伸的上下的缘,该延伸部3j从位于车门横梁3的平行缘的延长线上的根部3n向外侧突出。
延伸部3j是从该基本截面缘部3i向外侧突出的突出片,是用于与基本截面缘部3i相比在外侧形成定位孔3k的部位。延伸部3j从车门横梁3的前端部3a附近的下侧缘突出形成。
定位孔3k是用于在通过点焊等使车门横梁3与车门2结合时进行车门横梁3定位的孔,形成于延伸部3j的靠近前端的位置。
如图1所示,车门锁装置安装孔3m是用于通过螺丝等紧固部件(图示省略)而将车门锁装置5安装在车门横梁3上的部位,且形成于凹形状部31a的后端部3b。因此,车门锁装置5的闩机构以与车门横梁3的后端部3b的车室侧重叠的方式设置在正对的位置上,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通过车门横梁3来减少施加在车门锁装置5上的碰撞载荷。
如图2所示,凹形状部31a是形成在上下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上的纵剖视下形成为凹槽状的部位,且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在凸形状部31b与凸形状部31c之间。凹形状部31a的车室侧的面配置成与托架4的表面抵接,且在车门横梁3的前端部3a的底面形成有结合点3d。凹形状部31a通过折曲形成为凹槽状而形成有棱线L,因此,能够发挥加强车门横梁3的功能。
凸形状部31b、31c是与凹形状部31a的上下相邻并在纵剖视下形成为凸峰状的部位,且沿长度方向延伸设置。凸形状部31b、31c通过折曲形成为凸峰状而分别在上下形成有2条棱线L,因此能够发挥加强车门横梁3的功能。
凸缘部31d、31e是分别形成在凸形状部31b、31c的上下的缘部上的平板状部位,且沿横梁主体31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凸缘部31d、31e的车室侧的面设置为与托架4的表面抵接,而使得车门横梁3的前端部3a的结合点3c、3e与托架4接合。此外,横梁主体31通过该凸缘部31d、31e、凹形状部31a和凸形状部31b、31c而在纵截面上形成为连续设有2个截面帽形状部的形状。
(作用)
接着,参照图1以及图2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的作用。
例如在车辆与其他车辆等发生碰撞等而向车门2施加弯矩,并在车门横梁3上负载有拉伸载荷(箭头A)的情况下,由于该定位孔3k形成在从车门横梁3的基本截面缘部3i向外侧突出的延伸部3j上,由此能够避免拉伸载荷等的碰撞载荷作用于定位孔3k。因此,即使车门横梁3形成有定位孔3k,也能够抑制耐冲击力降低。
此外,在该车门横梁3的延伸方向上形成有凹形状部31a以及凸形状部31b、31c,由此,沿车门横梁3的延伸方向形成有多条棱线L而加强该车门横梁3,因此,即使是金属制板材也能够充分地发挥作为加强用横梁材料的功能。
像这样,本发明的车辆用门将定位孔3k形成在车门横梁3的基本截面缘部3i的外侧,由此,即使具有定位孔3k,也能够抑制强度以及耐冲击力的降低。此外,能够对1个轧制钢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容易地形成车门横梁3,因此,能够使构造以及制造简洁化,从而抑制重量、工作量、工时以及成本的增加。
(变形例)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造以及变更,当然本发明也包括这些改造以及变更的发明。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的变形例的、车门横梁的主要部分放大概略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的变形例的图,且是表示车门横梁的后端部的设置状态的主要部分放大概略横剖视图。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定位孔3k的一例,如图2所示地以形成在从车门横梁3的上下宽度方向的缘向外侧方向突出的延伸部3j的情况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定位孔3k以及延伸部3j形成在车门横梁3的基本截面缘部3i的外侧即可,其形状以及位置并不特别限定。
如图3所示,也可以为,车门横梁3A的延伸部3Aj例如形成在从横梁主体31A的基本截面缘部3Ai向外侧突出且沿车门2A的厚度方向折曲的折曲部3Am的前端侧。
在该情况下,结合点3Ac~3Ae形成于车门横梁3A的后端部3Ab的凹形状部31Aa以及凸缘部31Ad、31Ae,且在车门2A的厚度方向上与车门2A结合(参照图4)。
此外,延伸部3Aj具有:从基本截面缘部3Ai向着外侧延伸的根部3An;从根部3An延伸且与基本截面缘部3Ai分离地形成的突片部3Ao;将该突片部3Ao的前端侧向车门2A的厚度方向折曲的折曲部3Am;从该折曲部3Am沿车门2A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结合片3Ap;形成于根部3An的定位孔3Ak;和形成于结合片3Ap的第2结合点3Af(参照图4)。
如图3以及图4所示,根部3An从横梁主体31A的上侧的基本截面缘部3Ai向着上方向延伸,并且向着车室内侧延伸。
突片部3Ao从上述根部3An的上部向着后方向延伸,并且沿着横梁主体31A的上侧的基本截面缘部3Ai而平行地形成。
折曲部3Am相对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突片部3Ao而向车室内方向以直角折曲。
如图4所示,将第2结合点3Af通过点焊与内面板21A接合,由此使结合片3Ap固定在车门2A的横梁安装部21Aa上,该车门2A的横梁安装部21Aa形成在与形成车身1的车门开口部1a的一部分的后柱10的前表面10a相对的位置上。另外,后柱10是将后柱外部11和后柱内板12接合为中空的柱状而形成,在后柱外部11的车外侧,配置有内面板21A的后侧横梁安装部21Ab以及车门横梁3A的后端部3Ab。
此外,结合点3Ac、3Ad、3Ae通过点焊与车门2A的后侧横梁安装部21Ab接合而固定于内面板21A,该车门2A的后侧横梁安装部21Ab形成于与后柱10的侧面10b相对的位置。
该定位孔3Ak在进行将结合点3Ac、3Ad、3Ae接合的焊接作业时,与未图示的定位销卡合而用于对车门横梁3A进行定位。
车门横梁3A通过这种使具有定位孔3Ak以及第2结合点3Af的延伸部3Aj形成于基本截面缘部3Ai的外侧的结构,即使具有定位孔3Ak或第2结合点3Af,也能够抑制强度及耐冲击力的降低。
(其他变形例)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的其他变形例的图,图5的(a)是表示具有恒定的上下方向宽度的车门横梁的主要部分概略图,图5的(b)是表示具有上下方向宽度的宽幅部分和窄幅部分的车门横梁的主要部分概略图。
如图5的(a)所示,在上下方向宽度为大致恒定的车门横梁3B的情况下,只要定位孔3Bk与拉伸力B的作用线P1、P3相比形成于上下宽度方向的外侧即可,该作用线P1、P3是在将形成于车门横梁3B的前端部3Ba侧的结合点3Bc、3Bd、3Be、和形成于车门横梁3B的后端部3Bb侧的结合点3Bf、3Bg、3Bh连结的拉伸力B的作用线P1、P2、P3中的、外侧的作用线。
像这样,在车门横梁3B上不具有上述实施方式所说明的延伸部3j(参照图2)的情况下,只要使定位孔3Bk与拉伸力B的作用线P1、P3相比形成在上下宽度方向的外侧,就能够使定位孔3Bk形成在不受拉伸力B影响的位置,其中,作用线P1、P3是将车门横梁3B的上下外侧的结合点3Bc、3Be、和车门横梁3B的上下外侧的结合点3Bf、3Bh连结的拉伸力B的作用线。
此外,如图5的(b)所示,在沿上下方向具有宽幅部分和窄幅部分的车门横梁3C的情况下,只要定位孔3Ck与作用线P4、P6相比形成在上下宽度方向的外侧即可,其中,作用线P4、P6是将形成于车门横梁3C的前端部3Ca侧宽幅部分的结合点3Cc、3Cd、3Ce、和形成于车门横梁3C的后端部3Cb侧宽幅部分的结合点3Cf、3Cg、3Ch连结的拉伸力C的作用线P4、P5、P6中的、外侧的作用线。
此外,如图5的(b)所示,定位孔3Ck也可以设在从车门横梁3C的窄幅部分的缘向外侧突出形成的延伸部3Cj上。
若这样地形成定位孔3Ck,则形成有延伸部3Cj的部位与拉伸力C的作用线P4、P6相比位于上下宽度方向的外侧,因此能够使其形成在不受拉伸力C影响的位置上,其中,作用线P4、P6是将车门横梁3C的上下外侧的结合点3Cc、3Ce和车门横梁3C的上下外侧的结合点3Cf、3Ch连结的拉伸力C的作用线。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以使车门横梁3、3A、3B、3C的结合点3c~3h、3Ac~3Ae、3Bc~3Bh、3Cc~3Ch与车门2、2A点焊而接合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上述结合点3c~3h、3Ac~3Ae、3Bc~3Bh、3Cc~3Ch能够将车门横梁3固定在车门2、2A上即可,其结合方法并不特别限定。该结合方法也可以为例如螺栓、螺母或铆钉等机械式固定方法或除此之外的焊接方法。
此外,在上述变形例所说明的车门横梁3A中,只要形成有形成了定位孔3Ak的根部3An或者突片部3Ao即可,也可以不具有结合片3Ap以及第2结合点3Af。
像这样,也能够不对定位孔3Ak施加碰撞载荷。
附图标记说明
1a 车门开口部
2、2A 车门
3、3A、3B、3C 车门横梁
3c~3h、3Ac~3Ae、3Bc~3Bh、3Cc~3Ch 结合点
3i、3Ai 基本截面缘部
3j、3Aj、3Cj 延伸部
3k、3Ak、3Bk、3Ck 定位孔
3Af 第2结合点
3Am 折曲部
3An 根部
3Ao 突片部

Claims (3)

1.一种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具有:
对车辆的车门开口部进行开闭的车门;和
设在所述车门的内部的车门横梁,
所述车门横梁具有:
与所述车门结合的第1结合点;
基本截面缘部,其在所述车门横梁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第1结合点相比的外侧,沿所述车门横梁的延伸方向延伸;
从所述基本截面缘部向所述外侧突出的延伸部;和
定位孔,其用于在使所述车门横梁与所述车门结合时进行定位,
所述定位孔形成于所述延伸部,
所述第1结合点在车内外方向上与所述车门结合,
所述延伸部具有沿车内外方向折曲的折曲部,
所述折曲部具有与所述车门在所述车门的宽度方向上结合的第2结合点,
所述第1结合点设在所述车门中的形成于与车身的支柱的侧面在车内外方向上重叠的位置上的第1安装部上,
所述第2结合点设在所述车门中的与所述车身的所述支柱的前表面在前后方向上重叠且与所述第1安装部大致正交的第2安装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具有:
从所述基本截面缘部向着所述外侧延伸的根部;和
从所述根部延伸与所述基本截面缘部分离地形成的突片部,
所述折曲部形成于所述突片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孔形成于所述根部。
CN201480019315.9A 2013-04-03 2014-03-20 车辆用门 Active CN1051211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7977 2013-04-03
JP2013-077977 2013-04-03
PCT/JP2014/057862 WO2014162900A1 (ja) 2013-04-03 2014-03-20 車両用ドア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21194A CN105121194A (zh) 2015-12-02
CN105121194B true CN105121194B (zh) 2017-11-10

Family

ID=51658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9315.9A Active CN105121194B (zh) 2013-04-03 2014-03-20 车辆用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59677A1 (zh)
JP (1) JP5997836B2 (zh)
CN (1) CN105121194B (zh)
WO (1) WO20141629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13152B2 (ja) * 2016-02-25 2018-10-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ドア構造
JP6340652B2 (ja) * 2016-03-22 2018-06-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ドア構造
KR20200001257A (ko) * 2018-06-27 2020-01-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도어 임팩트 빔
JP2020117096A (ja) * 2019-01-24 2020-08-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インパクトビーム
DE102021006162A1 (de) 2021-12-14 2022-01-27 Daimler Ag Fahrzeugtür mit variablen Seitencrasheigenschafte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16561B2 (ja) * 2005-12-27 2009-08-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ドアビーム構造
CN102656036A (zh) * 2009-12-17 2012-09-05 沃尔沃拉斯特瓦格纳公司 车门强化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39698Y2 (zh) * 1975-10-01 1981-09-16
US4307911A (en) * 1980-02-04 1981-12-29 The Budd Company Reinforcement means for resisting side impacts against an automobile door
JPS6018566B2 (ja) * 1980-05-29 1985-05-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ドア・ビ−ム
DE3102328A1 (de) * 1981-01-24 1982-08-26 Messerschmitt-Bölkow-Blohm GmbH, 8000 München "tuer, insbesondere fuer ein kraftfahrzeug"
DE3217640A1 (de) * 1982-03-12 1983-11-17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G, 8630 Coburg Fahrzeugtuere
US4684166A (en) * 1986-05-19 1987-08-0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ehicle door impact beam and stabilizing assembly
ATE64901T1 (de) * 1986-12-11 1991-07-15 Alusuisse Lonza Services Ag Fahrzeugtuere.
US4796946A (en) * 1987-09-04 1989-01-10 Inland Steel Company Automotive vehicle door and bar reinforcement
US4922596A (en) * 1987-09-18 1990-05-08 Essex Composite System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lightweight composite automotive door beam
US4901500A (en) * 1987-09-18 1990-02-20 Essex Composite Systems Lightweight composite beam
US5124186A (en) * 1990-02-05 1992-06-23 Mpa Diversified Products Co. Composite tubular door beam reinforced with a reacted core localized at the mid-span of the tube
US4978562A (en) * 1990-02-05 1990-12-18 Mpa Diversified Products, Inc. Composite tubular door beam reinforced with a syntactic foam core localized at the mid-span of the tube
JP3170630B2 (ja) * 1992-05-18 2001-05-28 株式会社城南製作所 自動車のドア
US5277470A (en) * 1992-10-21 1994-01-11 The Budd Company Tapered intrusion beam for reinforcing a vehicle door
EP0685355A1 (de) * 1994-05-30 1995-12-06 Schade Kg Aufprallträger
US5544930A (en) * 1994-10-05 1996-08-13 Chrysler Corporation Floating end structural reinforcement for a vehicle door
JP3763858B2 (ja) * 1995-02-14 2006-04-05 ユニプレス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ドアのガードビーム
US5580120A (en) * 1995-02-23 1996-12-03 Mascotech Tubular Products, Inc. Vehicle door intrusion beam
US5756167A (en) * 1995-04-07 1998-05-26 Hashimoto Forming Industry Co., Ltd. Rigid elongated member for use in vehicles and produ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5785376A (en) * 1995-06-21 1998-07-28 Mascotech Tubular Products, Inc. Vehicle door beam
SE9601246L (sv) * 1996-04-01 1997-10-02 Plannja Hardtech Ab Skyddsbalk
JP3139984B2 (ja) * 1997-06-06 2001-03-05 株式会社協豊製作所 管状構造部材、車両用ボデーの管状構造部材、およびそのリインフォースメント
US5868456A (en) * 1997-09-29 1999-02-09 Trim Trends, Inc. Selectively heat treated side intrusion beams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CA2338511C (en) * 1998-09-16 2007-01-23 Cosma International Inc. Vehicle door reinforcing beam and method of making it
MXPA02005790A (es) * 2000-07-12 2003-01-28 Shape Corp Barra de portezuela estampada y formada mediante rodillos.
US6382707B1 (en) * 2000-10-09 2002-05-07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Reinforced door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SE523371C2 (sv) * 2001-08-31 2004-04-13 Accra Teknik Ab Balk
GB0201215D0 (en) * 2002-01-21 2002-03-06 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 Ltd Vehicle door assembly
DE10212792B4 (de) * 2002-03-22 2005-05-12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Seitenaufprallträger
FR2846924B1 (fr) * 2002-11-12 2006-12-15 Arvin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 Assemblage anti-intrusion
US6959957B2 (en) * 2003-01-14 2005-11-01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door and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door from intruding into vehicle room in side-on collision vehicle
US7041193B2 (en) * 2003-05-14 2006-05-09 L & L Products, Inc. Method of adhering members and an assembly formed thereby
SE0400602L (sv) * 2004-03-11 2005-06-07 Ssab Hardtech Ab Bärande del av fordonsdörr
US7341277B2 (en) * 2005-07-13 2008-03-11 Honda Motor Co., Ltd. Occupant safety device
JP4875715B2 (ja) * 2006-02-02 2012-02-15 ドンウォン メタル アイエヌディー.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ブラケット一体型自動車用インパクトビー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55958B2 (ja) * 2006-11-21 2009-11-04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ドア構造
JP4368915B2 (ja) * 2007-07-24 2009-11-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の構造
JP5194301B2 (ja) * 2007-10-02 2013-05-08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ボディ構造
JP5439805B2 (ja) * 2008-12-15 2014-03-12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ドア構造
CA2821429C (en) * 2010-12-13 2016-01-05 Honda Motor Co., Ltd. Structure for side portion of vehicle
US8727421B2 (en) * 2011-08-31 2014-05-20 Shape Corp. Door beam assembly with roll formed beam
KR101327121B1 (ko) * 2011-12-01 2013-11-07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도어 임팩트 빔 지지 구조
US9010839B2 (en) * 2012-10-24 2015-04-21 Sabic Global Technologies B.V. Vehicle side door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JP5755258B2 (ja) * 2013-01-07 2015-07-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側部構造
JP5949598B2 (ja) * 2013-03-04 2016-07-06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ドア構造
US8955900B2 (en) * 2013-04-26 2015-02-1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ide-impact energy absorption bracket
US9150084B2 (en) * 2013-12-04 2015-10-0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trusion mitigation door bracket
JP5888313B2 (ja) * 2013-12-13 2016-03-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側突検知装置
JP6068378B2 (ja) * 2014-03-17 2017-01-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
DE102014008210A1 (de) * 2014-06-04 2015-12-1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Rahmenstruktur für eine Fahrzeugtür, insbesondere eine Fahrzeugseitentür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16561B2 (ja) * 2005-12-27 2009-08-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ドアビーム構造
CN102656036A (zh) * 2009-12-17 2012-09-05 沃尔沃拉斯特瓦格纳公司 车门强化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162900A1 (ja) 2017-02-16
WO2014162900A1 (ja) 2014-10-09
CN105121194A (zh) 2015-12-02
JP5997836B2 (ja) 2016-09-28
US20160059677A1 (en) 2016-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21194B (zh) 车辆用门
US7390049B2 (en) Vehicle door
US7959217B2 (en) Modified upper rear door hinge patch
US10889329B2 (en) Vehicle side portion structure
CN105813925A (zh) 用于改进侧面碰撞价值的具有加强b 形柱构件的两部分的车辆侧部结构
CN109204547B (zh) 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
US10967909B2 (en) Side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JP2015093643A (ja) 車両の側部車体構造
US7681940B2 (en) Rear door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CN112124054A (zh) 车辆用门
US20170291646A1 (en) Automotive vehicle structural part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KR101936505B1 (ko) 차량의 센터필러 어셈블리 및 이의 조립방법
JP6588073B2 (ja) 車体構造
JP2009184488A (ja) 自動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US11377879B2 (en) Motor vehicle latch
JP2010120489A (ja) センターピラートリムの取り付け構造
CN110182025A (zh) 一种汽车车门下铰链加强件
JP4305154B2 (ja) 車体構造
US11840280B2 (en) Reinforcement for a vehicle structural memb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296983B2 (ja) 車両用ドア構造
JP2020001427A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KR101254158B1 (ko) 자동차용 스트라이커 제조방법 및 스트라이커
CN112124053B (zh) 车辆用门
JP2023055050A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
JP4341289B2 (ja) サンルーフ車側部車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