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24053B - 车辆用门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24053B
CN112124053B CN202010297704.5A CN202010297704A CN112124053B CN 112124053 B CN112124053 B CN 112124053B CN 202010297704 A CN202010297704 A CN 202010297704A CN 112124053 B CN112124053 B CN 1121240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ement
door
belt
outer panel
inne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9770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24053A (zh
Inventor
山本海平
永田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24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240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24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240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12Lower door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12Low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13Inner panel, e.g. characterised by carrying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12Low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15Outer panel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为提供一种无需增加零件的组装工时就能提高外面板的面刚性的车辆用门。车辆用门(1)具备内面板(2)、配置于内面板(2)的车外侧的外面板(3)、和设置在内面板(2)与外面板(3)之间的蒙皮加强件(4)。蒙皮加强件(4)具有:腰线加强部(41),其沿着内面板(2)的腰线(BL)延伸;中间加强部(42),其与腰线加强部(41)相比在下方从内面板(2)的车门宽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上下连结部(44),其连结腰线加强部(41)与中间加强部(42)并沿上下方向延伸;和上下抵接部(44b),其形成在与腰线加强部(41)及中间加强部(42)分离的位置,并以使上下连结部(44)与外面板(3)抵接的方式设置。

Description

车辆用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门。
背景技术
作为提高车辆用门的刚性的方式,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侧部构造。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辆侧部构造设有沿着车门内面板(44)的腰线(BL)延伸的腰线加强件(60)、和配置于车门主体的上下方向中央附近的防撞梁(58、59)以对车门进行加强。
除此之外,一般在加强车门的情况下,通常通过使腰线加强件或防撞梁等加强部件的一部分与外面板抵接来抑制外面板的不平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137146号公报(图4及图7)
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身侧部构造由于将三个加强部件分别单独安装于内面板,所以存在工厂内的零件的组装工时、零件数量、零件管理工时增加的问题。
另外,在外面板的设计为平坦的情况下或外面板的面刚性低的情况下,外面板有可能在腰线加强件与防撞梁之间的位置变形。
为了防止上述变形,由于需要进一步追加加强部件来进行加强,所以存在零件数量、零件的组装工时、零件管理工时增加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以提供一种无需增加零件的组装工时就能提高外面板的面刚性的车辆用门为课题。
作为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方式,本发明的车辆用门具备内面板、配置于所述内面板的车外侧的外面板、和设置在所述内面板与所述外面板之间的蒙皮加强件,该车辆用门的特征在于,所述蒙皮加强件具有:腰线加强部,其沿着所述内面板的腰线延伸;中间加强部,其与所述腰线加强部相比在下方从所述内面板的车门宽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上下连结部,其连结所述腰线加强部与所述中间加强部并沿上下方向延伸;和上下抵接部,其形成在与所述腰线加强部及所述中间加强部分离的位置,并以使所述上下连结部与所述外面板抵接的方式设置。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无需增加零件的组装工时就能提高外面板的面刚性的车辆用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的图,是从车内侧观察到的内面板的概要侧视图。
图2是从车外侧观察到的表示门的内面板及蒙皮加强件的设置状态的要部放大概要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蒙皮加强件的设置状态的要部放大图。
图4是图3的IV-IV概要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门(车辆用门)
2 内面板
3 外面板
4 蒙皮加强件
41 腰线加强部
41b 腰线抵接部
42 中间加强部
42b 中间抵接部
43 第2中间加强部
44 上下连结部
44b 上下抵接部
45 第2上下连结部
51、52 车门铰链
BL 腰线
DH 外把手
L 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4来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门的一例。
需要说明的是,以车辆的行进方向为“前”、以后退方向为“后”、以垂直上方侧为“上”、以垂直下方侧为“下”、以车宽方向为“左”和“右”来进行说明。
《车辆》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车辆用门(以下适当称为“车门1”。)所适用的车辆只要是具备如下车门1的汽车即可,该车门1具有内面板2、外面板3(参照图4)和蒙皮加强件4,车辆的形式、类型等并不特别限定。在车身上例如形成有用于将车门1开闭自如地设置的门开口部(省略图示)。
以下,作为车门1的一个例子而列举配置于右侧的车身后侧的侧部的车门1为例进行说明。
《车门》
如图1所示,车门1只要是具备内面板2、配置于内面板2的车外侧的外面板3(参照图4)、和蒙皮加强件4的车门即可,其形式并不特别限定。也就是说,车门1只要是对车身的车门开口部(省略图示)进行开闭的车门即可,也可以是配置于车身侧面的侧门或配置于车身后面的尾门。车门1也可以是铰链式车门、滑动式车门或鸥翼式车门等。以下,作为车门1的一个例子,列举铰链后开式且配置于后部座位的车身右侧的侧部的铰链式后门为例进行说明。
车门1具备:内面板2;外面板3(参照图4);设置在内面板2与外面板3之间的蒙皮加强件4;车门铰链51、52;下部加强部件6;车窗玻璃9;未图示的衬里;和车窗装置、门锁装置、线束等电装部件。
<内面板>
如图1所示,内面板2是构成车门1的骨架的车门主体。内面板2由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的轧制钢板构成。内面板2具有:开口部2a、2b;扬声器设置孔2c;从开口部2a的缘突出形成的外面板粘结片2d及夹子设置片2q;和窗框部2s。
在内面板2的外周缘部夹着蒙皮加强件4及下部加强部件6通过卷边加工和焊接而安装有外面板3(参照图4)的周缘部。内面板2通过安装于前端部侧的上下一对车门铰链51、52而与中柱(省略图示)开闭自如地连结。内面板2的后端部侧通过门锁装置(省略图示)能够保持车门关闭状态。
如图2所示,开口部2a、2b是用于进行组装作业的作业孔或用于减轻重量的减轻重量孔,该组装作业对内设于形成在内面板2与外面板3(参照图4)之间的中空部内的电装部件等内置部件进行组装。在开口部2a、2b以重叠的方式设置有蒙皮加强件4(参照图2)。
开口部2a例如是用于进行电动车窗装置(省略图示)或线束的安装作业的孔。开口部2a例如形成于内面板2的靠前侧的位置。
开口部2b例如是用于进行门锁执行机构(省略图示)的安装作业的孔。开口部2b形成于内面板2的靠后侧的位置。
扬声器设置孔2c是供扬声器(省略图示)安装的孔。在扬声器设置孔2c例如夹着防震用密封材料(省略图示)安装扬声器。扬声器设置孔2c形成于内面板2的前侧下部。
如图1及图2所示,外面板粘结片2d是从内面板2的开口部2a的缘朝向外面板3(参照图4)突出形成的突出片。外面板粘结片2d在前端部具有沿着外面板3(参照图4)弯折形成的粘结面2f。外面板粘结片2d以使从与外面板3相对配置的平坦的内面板2突出的倒L字形的突出片朝向外面板3的方向立起的方式弯折形成(参照图4)。
粘结面2f是通过粘结剂(省略图示)粘结于外面板3(参照图4)的车内侧的面上的面。在粘结面2f的中央部形成有沿着大致梯形形状的粘结面2f的上底和下底延伸设置的椭圆形的加强筋2g。
加强筋2g由凹陷设置于粘结面2f的凹槽状的凹洼构成。在加强筋2g内填充有粘结外面板3(参照图4)与粘结面2f的粘结剂(填充剂)。因此,加强筋2g发挥填充粘结剂(省略图示)的槽的作用、和加强粘结面2f以使其难以弯曲的作用。
此外,设于图1及图3所示的加强筋2g及X标记处的粘结剂例如由胶粘密封剂(mastic sealer)或热熔胶等粘结性密封部件构成。
<外面板>
图4所示的外面板3是配置于内面板2的车外侧的车门蒙皮,例如通过将一块轧制钢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在外面板3的靠后端部侧的位置设置有外把手DH。
<蒙皮加强件>
如图3所示,蒙皮加强件4是内设于车门1内的加强部件。蒙皮加强件4通过将一块轧制钢板在侧视时冲压加工成大致网状而形成。蒙皮加强件4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腰线加强部41、中间加强部42及第2中间加强部43;形成在腰线加强部41与中间加强部42之间的上下连结部44;和形成在中间加强部42与第2中间加强部43之间的第2上下连结部45。
<腰线加强部>
腰线加强部41是沿着内面板2的腰线BL从车门1的前端部到后端部在前后方向上呈大致带状延伸设置的加强部。腰线加强部41的前端部与固定在内面板2的前端部的前侧加强托架7接合,并且其后端部与固定在内面板2的后端部的后侧加强托架8接合。腰线加强部41具有形成于下侧缘部的凸缘部41a、和通过粘结剂(省略图示)粘结于外面板3(参照图4)上的腰线抵接部41b。
凸缘部41a以与外面板3抵接的方式向外面板3侧鼓出形成,并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参照图4)。因此,腰线加强部41整体在纵剖视时形成为层差状而被加强。
腰线抵接部41b是使腰线加强部41与外面板3(参照图4)抵接并以粘结剂(省略图示)粘结的部位。腰线抵接部41b设于凸缘部41a的适当的多个部位。若具体列举设置部位的话,则腰线抵接部41b在凸缘部41a上设于后端部和三个上下连结部44的基端部的前后。在腰线抵接部41b形成有剖视时呈帽子形状的加强用的加强筋(省略图示)。腰线抵接部41b及后述的中间抵接部42b与上下抵接部44b配置于在前后方向(车门宽度方向)上错开的位置。
<中间加强部>
如图3所示,中间加强部42是与腰线加强部41相比在下方从内面板2的前后方向(车门宽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而配置的加强部。若具体说明的话,则中间加强部42相对于腰线加强部41而言夹着连续设置于该腰线加强部41下侧的上下连结部44,从车门1的前端部到后端部沿前后方向稍微朝向斜前下方形成为大致带状。此外,该中间加强部42也可以沿前后方向水平地延伸设置。中间加强部42以与开口部2a、2b在车门1的厚度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中间加强部42的前端部与前侧加强托架7接合,其后端部固定在内面板2的后端部。中间加强部42具有形成于上下缘部的凸缘部42a、和通过粘结剂(省略图示)粘结于外面板3(参照图4)上的中间抵接部42b。
凸缘部42a与凸缘部41a同样地以与外面板3抵接的方式向外面板3侧鼓出形成,并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参照图4)。因此,中间加强部42整体在纵剖视时形成为大致帽子形状而被加强。
中间抵接部42b是使中间加强部42与外面板3(参照图4)抵接并以粘结剂(省略图示)粘结的部位。中间抵接部42b在凸缘部42a上设于下侧的凸缘部42a的靠后端部的部位、和上下连结部44的基端部的前后部位。在中间加强部42b形成有剖视时呈帽子形状的加强用的加强筋(省略图示)。
<第2中间加强部>
第2中间加强部43是在中间加强部42的下方从车门1的前端部到后端部沿前后方向形成为大致带状的加强部。第2中间加强部43夹着连续设置于中间加强部42下侧的第2上下连结部45而连续设置于该第2上下连结部45的下侧。第2中间加强部43以与开口部2a、2b在车门1的厚度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第2中间加强部43的前端部与前侧加强托架7接合,其后端部固定在内面板2的后端部。第2中间加强部43具有形成于上下缘部的凸缘部43a、和通过粘结剂(省略图示)粘结于外面板3上的中间抵接部43b(参照图4)。
凸缘部43a与凸缘部41a、42a同样地以与外面板3抵接的方式向外面板3侧鼓出形成,并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参照图4)。因此,第2中间加强部43整体在纵剖视时形成为大致帽子形状而被加强。
中间抵接部43b是使第2中间加强部43与外面板3抵接并以粘结剂(省略图示)粘结的部位。中间抵接部43b在凸缘部43a上从前端部到后端部以适当间隔设有多个。多个中间抵接部43b中的至少一个以与开口部2a在车门1的厚度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并配置于外面板粘结片2d的粘结面2f的附近。在中间加强部43b形成有剖视时呈帽子形状的加强用的加强筋(省略图示)。
<上下连结部>
如图3所示,上下连结部44是连结腰线加强部41与中间加强部42并沿上下方向呈大致带状延伸的加强部。上下连结部44在腰线加强部41与中间加强部42之间沿前后方向隔着适当间隔形成有三个。上下连结部44具有形成于前后缘部的凸缘部44a、和通过粘结剂(省略图示)粘结于外面板3(参照图4)上的上下抵接部44b。在穿过多个上下连结部44的直线L-L上设有外把手DH。外把手DH在侧视时设置于腰线加强部41与中间加强部42之间。另外,在穿过多个上下连结部44的直线L-L上设有车门铰链51(参照图1)。
如图4所示,凸缘部44a与凸缘部41a、42a、43a(参照图3)同样地以与外面板3抵接的方式向外面板3侧鼓出形成,并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因此,上下连结部44在纵剖视时形成为大致帽子形状而被加强。
上下抵接部44b是使上下连结部44与外面板3抵接并以粘结剂(省略图示)粘结的部位。如图3所示,上下抵接部44b在前后的凸缘部44a上形成于上下方向中央部。上下抵接部44b形成在与腰线加强部41及中间加强部42分离的位置。上下抵接部44b分别设于多个上下连结部44的前侧及后侧的凸缘部44a,并在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L-L上排列配置。在上下抵接部44b形成有剖视时呈帽子形状的加强用的加强筋(省略图示)。
<第2上下连结部>
如图3所示,第2上下连结部45是连结中间加强部42与第2中间加强部43并沿上下方向呈大致带状延伸的加强部。第2上下连结部45在中间加强部42与第2中间加强部43之间隔着适当间隔形成有四个。四个中的两个第2上下连结部45以与开口部2a、2b在车门1的厚度方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第2上下连结部45具有形成于前后缘部的凸缘部45a、和通过粘结剂(省略图示)粘结于外面板3(参照图4)上的上下抵接部45b。上下连结部44与第2上下连结部45配置于在车门宽度方向上错开的位置。
凸缘部45a以与外面板3抵接的方式向外面板3侧鼓出形成,并沿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参照图4)。因此,第2上下连结部45在纵剖视时形成为大致帽子形状而被加强。
上下抵接部45b是使第2上下连结部45与外面板3(参照图4)抵接并以粘结剂(省略图示)粘结的部位。在侧视时配置于车门1的靠中央部的内部的从后侧起第一个第2上下连结部45的前侧的凸缘部45a、和从后侧起第二个第2上下连结部45的后侧的凸缘部45a上设有上下抵接部44b。在上下抵接部45b形成有剖视时呈帽子形状的加强用的加强筋(省略图示)。
<下部加强部件>
如图1所示,下部加强部件6是用于加强车门1的下端部的轧制钢板。下部加强部件6构成为,具备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下部横加强部61、从下部横加强部61的后端部向上方向延伸设置的下部纵加强部62、和从下部横加强部61的后端部配置到前侧加强托架7的下部前侧加强部63。下部加强部件6通过对钢板进行冲压成型而形成。
下部横加强部61、下部纵加强部62及下部前侧加强部63由在剖视时形成为宽度方向中央的加强筋部61a、62a、63a向外面板3(参照图4)侧鼓出的大致帽子形状而被加强的部件构成。
下部横加强部61的前端部与下部前侧加强部63接合,其后端部与内面板2的后端部下侧接合。下部横加强部61在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加强筋部61a的中央部、前端部及后端部设有以粘结剂(省略图示)粘结于外面板3上的抵接部61b(参照图4)。
下部纵加强部62的下端部与下部横加强部61的前端部接合,设于上端部的抵接部62b以粘结剂(省略图示)粘结于外面板3上。该抵接部62b配置于开口部2b的周缘部下侧(参照图4)。
下部前侧加强部63的前端部与前侧加强托架7接合。
如图1所示,车门铰链51、52是用于将车门1能够转动地安装于车身的铰链部件。车门铰链51、52分别安装于车门1的前端部的上下。
衬里(省略图示)由设置于内面板2的车内侧的树脂制部件构成。
《作用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车门1基本如以上那样构成,接着,对车辆用车门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3或图4所示,本发明的车辆用车门1具备内面板2、配置于内面板2的车外侧的外面板3、和设置在内面板2与外面板3之间的蒙皮加强件4,其中,蒙皮加强件4具有:腰线加强部41,其沿着内面板2的腰线BL延伸;中间加强部42,其与腰线加强部41相比在下方从内面板2的车门宽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上下连结部44,其连结腰线加强部41与中间加强部42并沿上下方向延伸;和上下抵接部44b,其形成在与腰线加强部41及中间加强部42分离的位置,并以使上下连结部44与外面板3抵接的方式设置。
在此,“车门宽度方向”是指车门延伸的面上的水平方向。例如,在侧门的情况下车辆前后方向是“车门宽度(左右)方向”,在尾门的情况下车辆宽度方向成为“车门宽度方向”。另外,“车门的厚度方向”在侧门的情况下是“车辆宽度(左右)方向”、在尾门的情况下是“前后方向”。
由此,蒙皮加强件4是将腰线加强部41与中间加强部42由上下连结部44连结成一体化而由一个部件形成的。因此,本发明能够减少零件数量及零件管理工时,并且当在工厂内组装车门1时减少零件的组装工时。上下连结部44由于通过与外面板3抵接来进行保持而能够支承外面板3,所以能够防止外面板3在腰线加强部41与中间加强部42之间的位置变形。其结果是,本发明无需增加零件的组装工时就能提高外面板3的面刚性。
另外,如图3或图4所示,上下连结部44在车门宽度方向上彼此分离地设有多个,上下抵接部44b分别设于多个上下连结部44,并在沿车门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L-L上排列配置。
由此,具有多个上下抵接部44b的上下连结部44通过在沿车门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L-L上排列配置而能够在设有疑似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加强部件的相同位置支承外面板3。因此,能够高效地提高外面板3的面刚性。
另外,如图3所示,在穿过多个上述上下连结部44的直线L-L上设有外把手DH。
由此,上下连结部44能够在本来会与外把手DH干扰而无法追加中间加强部42的位置处支承外面板3。
另外,如图1及图3所示,在穿过多个上下连结部44的直线L-L上设有车门铰链51。
由此,上下连结部44能够在由于本来会在车门铰链51的调整时碍事所以无法追加配置中间加强部42的位置处支承外面板3(参照图4)。
另外,如图3或图4所示,蒙皮加强件4还具有供腰线加强部41与外面板3抵接的腰线抵接部41b、和供中间加强部42与外面板3抵接的中间抵接部42b,腰线抵接部41b及中间抵接部42b与上下抵接部44b配置于在车门宽度方向上错开的位置。
由此,分散设置的腰线抵接部41b及中间抵接部42b与上下抵接部44b通过在车门宽度方向上错开配置而能够提高外面板3的面整体的支承刚性。
另外,如图3所示,蒙皮加强件4还具有设于中间加强部42的下方的第2中间加强部43、和连结中间加强部42与第2中间加强部43的第2上下连结部45,上下连结部44与第2上下连结部45配置于在车门宽度方向上错开的位置。
由此,蒙皮加强件4由于是腰线加强部41、中间加强部42、第2中间加强部43和第2上下连结部45为一体构造的一个零件,所以能够进一步削减在工厂组装车门1时的零件的组装工时。上下连结部44与第2上下连结部45通过在车门宽度方向上错开配置而能够提高成为一体的加强部件(蒙皮加强件4)整体的刚性。
[变形例]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能够在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造及变更,本发明当然也涉及这些改造及变更后的发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2所示,作为车门1的一个例子而列举配置于车身的后座右侧的后门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能够设置内面板2和外面板3(参照图4)的开闭体即可,并不特别限定。车门1也可以是设置于车身前侧的侧部的前门、或配置于车身的后部的尾门。
另外,作为内面板2、外面板3(参照图4)及蒙皮加强件4的一个例子而对由轧制钢板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其材质并不特别限定,也可以是铝合金或镁合金等轻合金。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门,其具备内面板、配置于所述内面板的车外侧的外面板、和设置在所述内面板与所述外面板之间的蒙皮加强件,该车辆用门的特征在于,
所述蒙皮加强件具有:
腰线加强部,其沿着所述内面板的腰线延伸;
中间加强部,其与所述腰线加强部相比在下方从所述内面板的车门宽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
上下连结部,其连结所述腰线加强部与所述中间加强部并沿上下方向延伸;和
上下抵接部,其形成在与所述腰线加强部及所述中间加强部分离的位置,并以使所述上下连结部与所述外面板抵接的方式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连结部在车门宽度方向上彼此分离地设有多个,
所述上下抵接部分别设于多个所述上下连结部,并在沿车门宽度方向延伸的直线上排列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在穿过多个所述上下连结部的直线上设有外把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在穿过多个所述上下连结部的直线上设有车门铰链。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蒙皮加强件还具有:
供所述腰线加强部与所述外面板抵接的腰线抵接部;和
供所述中间加强部与所述外面板抵接的中间抵接部,
所述腰线抵接部及所述中间抵接部、与所述上下抵接部配置于在车门宽度方向上错开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蒙皮加强件还具有:
设于所述中间加强部的下方的第2中间加强部;和
连结所述中间加强部与所述第2中间加强部的第2上下连结部,
所述上下连结部与所述第2上下连结部配置于在车门宽度方向上错开的位置。
CN202010297704.5A 2019-06-25 2020-04-15 车辆用门 Active CN1121240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7875 2019-06-25
JP2019117875A JP6853304B2 (ja) 2019-06-25 2019-06-25 車両用ドア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24053A CN112124053A (zh) 2020-12-25
CN112124053B true CN112124053B (zh) 2023-04-28

Family

ID=73850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97704.5A Active CN112124053B (zh) 2019-06-25 2020-04-15 车辆用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853304B2 (zh)
CN (1) CN11212405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504480A (ja) * 1989-03-03 1991-10-03 オトモビル プジヨ 自動車の車体の開閉要素
CN101319591A (zh) * 2007-06-08 2008-12-1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门结构
JP6137146B2 (ja) * 2014-11-27 2017-05-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側部構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504480A (ja) * 1989-03-03 1991-10-03 オトモビル プジヨ 自動車の車体の開閉要素
CN101319591A (zh) * 2007-06-08 2008-12-10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门结构
JP6137146B2 (ja) * 2014-11-27 2017-05-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側部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03961A (ja) 2021-01-14
JP6853304B2 (ja) 2021-03-31
CN112124053A (zh) 2020-1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06279B2 (en) Vehicle rear do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US9381952B2 (en) Vehicle body bottom structure
US20200385056A1 (en) Lower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KR101637303B1 (ko) 자동차용 도어구조
US8511740B2 (en) Vehicle door reinforcement
CN109109979B (zh) 车辆前部结构及车身模块结构
CN112977633A (zh) 车辆的门槛刚度加强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JP2014019219A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12124054B (zh) 车辆用门
EP2371678A1 (en) Automotive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CN110087926B (zh) 车辆用后尾门内板
CN112124053B (zh) 车辆用门
EP3785958B1 (en) Side vehicle-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 vehicle body structure, and vehicle
JP6194901B2 (ja) 自動車のドア構造
JP3423100B2 (ja) トラックのキャブ
JP6734334B2 (ja) 車両の下部構造
JP2004314697A (ja) 車両用ドア
WO2018101197A1 (ja)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インナパネル
CN112429092B (zh) 车辆的侧部车身构造
JP2019055677A (ja)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インナパネル
JP2006069397A (ja) 車両用ドアモジュール構造
WO2021124533A1 (ja) 車両側部構造
CN115123395A (zh) 车身侧部结构及车身侧部结构的制造方法
KR20220080272A (ko) 자동차의 후방 측면부 차체 구조물
JP2021011219A (ja) 後部ドア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