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02225B - 树脂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器前面板 - Google Patents

树脂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器前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2225B
CN105102225B CN201380075474.6A CN201380075474A CN105102225B CN 105102225 B CN105102225 B CN 105102225B CN 201380075474 A CN201380075474 A CN 201380075474A CN 105102225 B CN105102225 B CN 1051022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gredient
methyl
envelope
curing
mass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54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02225A (zh
Inventor
山泽英人
冈崎正吾
川合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Kase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Kase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Kasei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Kase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102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2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02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22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 C08F222/10Esters
    • C08F222/1006Esters of polyhydric alcohols or polyhydric phenols
    • C08F222/102Esters of polyhydric alcohols or polyhydric phenols of dialcohols, e.g. 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 or 1,4-butanediol dimethacryl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9/0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9/02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39/1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cast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9/00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39/02Shaping by casting, i.e. introduc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into a mould or between confining surfaces without significant moulding pressur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definite length, i.e. discrete articles
    • B29C39/12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33/00Use of 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cid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B29K2033/04Polymers of esters
    • B29K2033/12Polymers of methacrylic acid esters, e.g. PMMA, i.e. polymethylmethacryl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4Electrical apparatus, e.g. sparking plugs or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475Displays, monitors, TV-sets, computer scree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2/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carboxyl radical and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other carboxyl radical in the molecule;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 C08F222/10Esters
    • C08F222/1006Esters of polyhydric alcohols or polyhydric phenols
    • C08F222/103Esters of polyhydric alcohols or polyhydric phenols of trialcohols, e.g. trimethylolpropane tri(meth)acryl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树脂层叠体,其是包含固化被膜和树脂基材的树脂层叠体,该固化被膜是使固化性组合物固化而得的,所述固化性组合物含有(A)选自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及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多官能单体;(B)除了上述(A)成分以外的具有3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单体;(C)具有2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单体;和(D)聚合引发剂,并且相对于(A)成分、(B)成分及(C)成分的合计量100质量份,(A)成分的含量为20~50质量份、(B)成分的含量为20~60质量份、(C)成分的含量为15~35质量份,该固化被膜的膜厚为22~40μm,并且该固化被膜层叠于该树脂基材的表面。

Description

树脂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器前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器前面板。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3年5月16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3-103769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至本申请中。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保护CRT显示装置、液晶电视、移动电话等各种显示器的表面,使用具有透明性的玻璃板、树脂板作为显示器前面板。此外,最近,大多采用触摸面板方式的显示器。
作为触摸面板方式的显示器所使用的显示器前面板,使用耐擦伤性及表面硬度优异的玻璃板。在将玻璃板用作显示器前面板的情况下,为了满足低成本化和轻量化,需要进行薄板化,由于薄玻璃板容易发生破裂,因此正在研究使用能够低成本化和轻量化的树脂板的显示器前面板。此外,最近对具有各种形状的显示器前面板也存在需求,从而正在研究使用即使需要设计加工性也比玻璃的加工性优异的树脂板的显示器前面板。
然而,由于具有透明性的树脂板比玻璃软,因此容易产生由刮擦等引起的损伤。
作为提高树脂板的表面的耐擦伤性、表面硬度的方法,已知将使含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等多官能性单体的固化性组合物固化而得的交联被膜形成于基材表面的方法。
作为提高树脂板的表面的耐擦伤性、表面硬度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提出了:利用活性能量射线使含有特定多官能性单体的被覆材组合物在空气中固化,使交联固化被膜形成于合成树脂成型品的表面,从而得到具有耐磨耗性、表面平滑性、挠性、耐热性、耐溶剂性、耐久性及与基材的密合性优异的表面的合成树脂成型品。
然而,由于上述被覆材组合物在空气中固化,因此容易产生如下表面缺陷, 即由空气中的尘埃或粉尘引起的麻点、涂布工序中产生的流动模样等。此外,由于使用能够在空气中固化的被覆材组合物,因此在利用活性能量射线进行固化时,存在容易受到由氧导致的固化阻碍这样的问题。进一步地,溶剂会在交联固化被膜的固化、干燥工序中挥发,从近年来受到特别关注的地球环境保护这样的观点考虑,也不优选。
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2提出了:具有如下工序的丙烯酸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将固化性组合物涂布、固化于铸模内面的至少一部分,然后将丙烯酸树脂的原料注入上述铸模中进行浇铸聚合。
就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丙烯酸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而言,由于铸模面被转印,因此能够得到表面状态被大幅改善、并且不存在由氧阻碍导致的硬度降低的表面固化处理板。然而,显示器前面板所设置的固化被膜虽然耐擦伤性优异,但仍不能说表面硬度充分,需要进一步的改善。此外,在将层叠改善了表面硬度的固化被膜的层叠体用作显示器前面板的情况下,在操作层叠体时容易产生裂纹,从而难以将树脂层叠体用作用于触摸面板方式的显示器的显示器前面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4-97,6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48,07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是通过将透明性、耐擦伤性、表面硬度及耐裂性优异的固化被膜层叠于树脂基材的表面,以低成本及轻量提供可作为触摸面板方式的显示器中的显示器前面板使用的设计加工性优异的树脂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此外,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即使在使用将透明性、耐擦伤性、表面硬度及耐裂性优异的固化被膜层叠于树脂基材的表面而得到的树脂层叠体的触摸面板方式的显示器中也能够使用的显示器前面板。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上述课题由以下本发明的[1]~[13]来解决。
[1]一种树脂层叠体,其是如下所示的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被膜以膜厚22~40μm层叠于树脂基材的表面的树脂层叠体,
固化性组合物:
(A)选自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及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多官能单体20~50质量份、
(B)除了多官能单体(A)以外的具有3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单体20~60质量份、
(C)具有2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单体15~35质量份、
(D)聚合引发剂,
(其中,多官能单体(A)、多官能单体(B)及多官能单体(C)的合计量为100质量份)。
[2]如[1]所述的树脂层叠体,固化被膜的膜厚为25~40μm。
[3]如[1]或[2]所述的树脂层叠体,作为多官能单体(A)、多官能单体(B)及多官能单体(C)为以下含量的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被膜,固化被膜的膜厚为25~30μm,
多官能单体(A)25~45质量份,
多官能单体(B)20~60质量份,
多官能单体(C)20~33质量份,
(其中,多官能单体(A)、多官能单体(B)及多官能单体(C)的合计量为100质量份)。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层叠体,其铅笔硬度为6H以上。
[5]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层叠体,其铅笔硬度为8H以上。
[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层叠体,在利用下述评价方法进行的树脂层叠体的耐裂性的评价中,当以曲率半径60mm弯曲时,具有不产生裂纹的耐裂性,
耐裂性评价方法:在说明书全文中,以mm表示曲率半径,
以使具有固化被膜的面为外侧的方式将宽度30mm、长度120mm及厚度1mm的树脂层叠体承载于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阳模上,一边贴附阳模一边进行弯曲,肉眼观察保持30秒后的树脂层叠体的固化被膜的表面,判断裂纹产生 的有无。
[7]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层叠体,在利用下述评价方法进行的树脂层叠体的耐裂性的评价中,当以曲率半径40mm弯曲时,具有不产生裂纹的耐裂性,
耐裂性的评价方法:
以使具有固化被膜的面为外侧的方式将宽度30mm、长度120mm及厚度1mm的树脂层叠体承载于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阳模上,一边贴附阳模一边进行弯曲,肉眼观察保持30秒后的树脂层叠体的固化被膜的表面,判断裂纹产生的有无。
[8]如[1]~[7]中任一项所述树脂层叠体,树脂基材是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作为主成分的甲基丙烯酸树脂。
[9]一种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将如下所示的固化性组合物涂布于模具的内面后进行固化,形成使膜厚为22~40μm的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被膜层叠的层叠铸模,然后,将含有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主成分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树脂基材原料流入至层叠铸模以接触层叠铸模的固化被膜所形成的面,然后通过浇铸聚合来将树脂基材原料聚合并形成树脂基材,从而使固化被膜层叠于树脂基材的表面,
固化性组合物:
(A)选自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及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多官能单体20~50质量份、
(B)除了多官能单体(A)以外的具有3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单体20~60质量份、
(C)具有2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单体15~35质量份、
(D)聚合引发剂,
(其中,多官能单体(A)、多官能单体(B)及多官能单体(C)的合计量为100质量份)。
[10]如[9]所述的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固化被膜的膜厚为25~40μm。
[11]如[9]或[10]所述的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作为多官能单体(A)、多官能单体(B)及多官能单体(C)为以下含量的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被膜,固化被 膜的膜厚为25~30μm,
多官能单体(A)25~45质量份,
多官能单体(B)20~60质量份,
多官能单体(C)20~33质量份,
(其中,多官能单体(A)、多官能单体(B)及多官能单体(C)的合计量为100质量份)。
[12]一种显示器前面板,其使用了[1]~[8]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层叠体。
[13]一种显示器前面板,其使用了由[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得到的树脂层叠体。
[1’]一种树脂层叠体,其是包含固化被膜和树脂基材的树脂层叠体,
上述固化被膜是使固化性组合物固化而得的,所述固化性组合物含有:
(A)选自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及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多官能单体、
(B)除了(A)成分以外的具有3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单体、
(C)具有2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单体、和
(D)聚合引发剂,并且
(A)成分、(B)成分及(C)成分的合计量为100质量份,
相对于(A)成分、(B)成分及(C)成分的合计量100质量份,(A)成分的含量为20~50质量份、(B)成分的含量为20~60质量份、(C)成分的含量为15~35质量份,
上述固化被膜的膜厚为22~40μm,并且
上述固化被膜层叠于上述树脂基材的表面。
[2’]如[1’]所述的树脂层叠体,固化被膜的膜厚为25~40μm。
[3’]如[1’]或[2’]所述的树脂层叠体,固化被膜是使相对于(A)成分、(B)成分及(C)成分的合计量100质量份,(A)成分的含量为24~45质量份、(B)成分的含量为20~60质量份、(C)成分的含量为20~33质量份的固化性组合物固化而得的固化被膜,
上述固化被膜的膜厚为25~30μm。
[4’]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层叠体,其铅笔硬度为6H以上且9H以下。
[5’]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层叠体,其铅笔硬度为8H以上且9H以下。
[6’]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层叠体,当以曲率半径60mm弯曲树脂层叠体时,具有不产生裂纹的耐裂性。
[7’]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层叠体,当以曲率半径40mm弯曲树脂层叠体时,具有不产生裂纹的耐裂性。
[8’]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层叠体,树脂基材是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作为主成分的甲基丙烯酸树脂。
[9’]一种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上述制造方法包括:
将固化性组合物涂布于模具的内面后进行固化,形成使膜厚为22~40μm的上述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被膜相对于模具层叠的层叠铸模;
将含有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主成分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混合物的树脂基材原料流入至上述层叠铸模以接触上述层叠铸模的上述固化被膜所形成的面;及
通过浇铸聚合来将流入至上述层叠铸模的上述树脂基材原料聚合并形成树脂基材,
上述固化被膜层叠于上述树脂基材的表面,
上述固化性组合物含有:
(A)选自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及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多官能单体、
(B)除了(A)成分以外的具有3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单体、
(C)具有2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单体、和
(D)聚合引发剂,并且
(A)成分、(B)成分及(C)成分的合计量为100质量份,相对于(A)成分、(B)成分及(C)成分的合计量100质量份,(A)成分的含量为20~50质量份、(B)成分的含量为20~60质量份、(C)成分的含量为15~35质量份。
[10’]如[9’]所述的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固化被膜的膜厚为25~40μm。
[11’]如[9’]或[10’]所述的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固化被膜是使相对于(A)成分、(B)成分及(C)成分的合计量100质量份,(A)成分的含量为24~45质量 份、(B)成分的含量为20~60质量份、(C)成分的含量为20~33质量份的固化性组合物固化而得的固化被膜,
上述固化被膜的膜厚为25~30μm。
[12’]一种显示器前面板,其使用了[1’]~[8’]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层叠体。
[13’]一种显示器前面板,其使用了由[9’]~[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得到的树脂层叠体。
另外,就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树脂层叠体而言,固化被膜可以层叠于树脂基材的一侧的表面,上述固化被膜也可以层叠于上述树脂基材的两侧的表面。
予以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酸酯”的意思是选自“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1种,“(甲基)丙烯酰基”的意思是选自“丙烯酰基”及“甲基丙烯酰基”中的至少1种。
发明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形成有固化被膜的树脂层叠体,由于透明性、耐擦伤性、表面硬度及耐裂性优异,因此能够适合用作即使在触摸面板方式的显示器中也能够使用的各种显示器的前面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固化被膜层叠于树脂基材的一侧的表面的树脂层叠体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固化被膜层叠于树脂基材的两侧的表面的树脂层叠体的截面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
(固化性组合物)
本发明所使用的固化性组合物含有后述的多官能单体(A)、后述的多官能单体(B)、后述的多官能单体(C)及后述的聚合引发剂(D),多官能单体(A)、多官能单体(B)及多官能单体(C)的合计量为100质量份,相对于多官能单体(A)、多官能单体(B)及多官能单体(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多官能单体(A)的含量为20~50质量份,多官能单体(B)的含量为20~60质量份,多官能单体(C)的含量为 15~35质量份。
在多官能单体(A)的含量为20质量份以上的情况下,固化被膜的耐擦伤性及表面硬度变得良好。此外,在多官能单体(A)的含量为50质量份以下的情况下,使固化性组合物固化时的固化收缩率降低,固化被膜的耐裂性变得良好,从而固化被膜相对于后述的树脂基材的密合性变得良好。相对于多官能单体(A)、多官能单体(B)及多官能单体(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多官能单体(A)的含量的下限值优选为25质量份,多官能单体(A)的含量的上限值优选为45质量份。
即,相对于多官能单体(A)、多官能单体(B)及多官能单体(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多官能单体(A)的含量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上且5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25质量份以上且45质量份以下。
在多官能单体(B)的含量为20质量份以上的情况下,固化被膜的耐擦伤性及表面硬度变得良好。此外,在多官能单体(B)的含量为60质量份以下的情况下,使固化性组合物固化时的固化收缩率降低,固化被膜的耐裂性变得良好,从而固化被膜相对于树脂基材的密合性变得良好。
即,相对于多官能单体(A)、多官能单体(B)及多官能单体(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多官能单体(B)的含量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上且60质量份以下。
在多官能单体(C)的含量为15质量份以上的情况下,使固化性组合物固化时的固化收缩率降低,固化被膜的耐裂性变得良好。此外,存在能够抑制将固化被膜层叠于树脂基材的表面的树脂层叠体的翘曲的倾向。在多官能单体(C)的含量为35质量份以下的情况下,固化被膜的耐擦伤性及表面硬度变得良好。相对于多官能单体(A)、多官能单体(B)及多官能单体(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多官能单体(C)的含量的下限值优选为20质量份,多官能单体(C)的含量的上限值优选为33质量份。
即,相对于多官能单体(A)、多官能单体(B)及多官能单体(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多官能单体(C)的含量优选为15质量份以上且35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20质量份以上且33质量份以下。
本发明的固化性组合物根据需要可以含有具有1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单体;及脱模剂、润滑剂、增塑剂、抗氧化剂、抗静电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阻燃剂、阻燃助剂、阻聚剂、填充剂、颜料、染料、硅烷偶联剂、流平 剂、消泡剂、荧光剂或链转移剂等各种添加剂。
(多官能单体(A))
多官能单体(A)是选自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及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单体或单体混合物。
(多官能单体(B))
多官能单体(B)是除了多官能单体(A)以外的具有3个以上且20个以下(甲基)丙烯酰基的单体。
作为多官能单体(B),例如可以举出连接各(甲基)丙烯酰基的残基为烃基或其衍生物的多官能单体,其分子内可以含有醚键、硫醚键、酯键、酰胺键及尿烷键等。
作为多官能单体(B)的具体例,可以举出如下酯化物:由1摩尔的多元醇和3摩尔以上的(甲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得到的酯化物;及由多元醇、多元羧酸或其酸酐和(甲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得到的线型酯化物等。
予以说明的是,这里所谓“多元醇”是指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醇。
“多元羧酸”是指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羧基的羧酸。
“(甲基)丙烯酸的衍生物”是指(甲基)丙烯酸化合物的官能团或氢原子被其他官能团取代的化合物。
“多元羧酸的衍生物”是指多元羧酸的官能团或氢原子被其他官能团取代的化合物。
“线型”是指直链状及支链状。
作为由1摩尔多元醇和3摩尔以上的(甲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得到的酯化物的例子,可以举出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加成物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丙烷加成物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五丙三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丙三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加成物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加成物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及己内酯加成物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
在上述酯化物中,优选可以举出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
在由多元醇、多元羧酸或其酸酐和(甲基)丙烯酸或其衍生物得到的线型酯化物中,作为多元醇、多元羧酸或其酸酐和(甲基)丙烯酸的优选组合的例子,可以举出丙二酸/三羟甲基乙烷/(甲基)丙烯酸、丙二酸/三羟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酸、丙二酸/丙三醇/(甲基)丙烯酸、丙二酸/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丁二酸/三羟甲基乙烷/(甲基)丙烯酸、丁二酸/三羟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酸、丁二酸/丙三醇/(甲基)丙烯酸、丁二酸/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己二酸/三羟甲基乙烷/(甲基)丙烯酸、己二酸/三羟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酸、己二酸/丙三醇/(甲基)丙烯酸、己二酸/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戊二酸/三羟甲基乙烷/(甲基)丙烯酸、戊二酸/三羟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酸、戊二酸/丙三醇/(甲基)丙烯酸、戊二酸/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癸二酸/三羟甲基乙烷/(甲基)丙烯酸、癸二酸/三羟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酸、癸二酸/丙三醇/(甲基)丙烯酸、癸二酸/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富马酸/三羟甲基乙烷/(甲基)丙烯酸、富马酸/三羟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酸、富马酸/丙三醇/(甲基)丙烯酸、富马酸/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衣康酸/三羟甲基乙烷/(甲基)丙烯酸、衣康酸/三羟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酸、衣康酸/丙三醇/(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三羟甲基乙烷/(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三羟甲基丙烷/(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丙三醇/(甲基)丙烯酸及马来酸酐/季戊四醇/(甲基)丙烯酸。
作为多官能单体(B)的其他例子,可以举出使下式(1)所表示的多异氰酸酯1摩尔与2-羟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2-羟基-3-甲氧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N-羟基(甲基)丙烯酰胺等具有活性氢的丙烯酸单体3摩尔以上反应而得到的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三(2-羟基乙基)异氰脲酸的三(甲基)丙烯酸酯等聚[(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异氰脲酸酯;环氧聚丙烯酸酯;及氨基甲酸酯聚丙烯酸酯等。
(式中,R可以包含取代基,其表示碳原子数1~12的2价烃基。)
作为下式(1)所表示的多异氰酸酯,优选通过三羟甲基丙烷甲代亚苯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甲代亚苯基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亚甲基双(环己基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异氰酸酯化合物的三聚化而得到的多异氰酸酯。
作为多官能单体(B),可以单独使用上述单体中的1种单体或组合2种以上单体来使用。
作为多官能单体(B),从固化被膜的耐擦伤性及表面硬度方面考虑,优选为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及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
(多官能单体(C))
多官能单体(C)是具有2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单体。
作为多官能单体(C),例如可以举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环戊烯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环氧乙烷加成物三羟甲基丙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酯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羟甲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羟基三甲基乙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型聚乙氧基二(甲基)丙烯酸酯、1,10-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及羟基三甲基乙酸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
在上述单体中,优选可以举出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作为多官能单体(C),可以单独使用上述单体中的1种单体或组合2种以上单体来使用。
作为多官能单体(A)、多官能单体(B)及多官能单体(C)的优选组合,可以举出如下组合:多官能单体(A)是选自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及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单体或单体混合物,多官能单体(B)是选自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及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单体或单体混合物,多官能单体(C)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聚合引发剂(D))
聚合引发剂(D)是用于使固化性组合物固化的成分。
聚合引发剂(D)的含量相对于多官能单体(A)、多官能单体(B)及多官能单体(C)的合计量100质量份优选为0.1~10质量份。在聚合引发剂(D)的含量为0.1质量份以上的情况下,存在使生产性提高的倾向。此外,在聚合引发剂(D)的含量为10质量份以下的情况下,具有能够抑制固化被膜的着色的倾向。
作为聚合引发剂(D),例如可以举出热聚合引发剂及光聚合引发剂。
作为热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过氧化甲基乙基酮、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二异丙苯、叔丁基过氧化氢、氢过氧化枯烯、过氧化辛酸叔丁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月桂酰等有机过氧化物;偶氮二异丁腈等偶氮系化合物;及将N,N-二甲基苯胺、N,N-二甲基对甲苯胺等胺类与上述过氧化物组合而成的氧化还原聚合引发剂。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二苯甲酮、4,4-双(二乙氨基)二苯甲酮、2,4,6-三甲基二苯甲酮、邻苯甲酰苯甲酸甲酯、4-苯基二苯甲酮、叔丁基蒽醌、2-乙基蒽醌、2,4-二乙基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2,4-二氯噻吨酮等噻吨酮类;二乙氧基苯乙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苄基二甲基缩酮、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甲基-2-吗啉代(4-硫甲基苯基)丙烷-1-酮、2-苄基-2-二甲基氨基-1-(4-吗啉代苯基)-丁酮等苯乙酮类;苯偶姻甲醚、苯偶姻乙醚、苯偶姻异丙醚、苯偶姻异丁醚等苯偶姻醚类;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双(2,6-二甲氧基苯甲酰基)-2,4,4-三甲基戊基氧化膦、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等酰基氧化膦类;甲基苯甲酰基甲酸酯;1,7-双吖啶基庚烷;及9-苯基吖啶。
在上述光聚合引发剂中,优选可以举出苯偶姻乙醚、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
作为聚合引发剂(D),可以单独使用1种这些化合物或组合2种以上化合物来使用。
(固化被膜)
本发明中的固化被膜是使上述固化性组合物固化而得的被膜。
固化被膜的膜厚为22~40μm。在膜厚为22μm以上的情况下,固化被膜的耐擦伤性及表面硬度变得良好。此外,在膜厚为40μm以下的情况下,固化被膜的耐裂性变得良好,能够抑制后述的本发明的树脂层叠体的翘曲。进一步地,在膜厚为40μm以下的情况下,能够在切断树脂层叠体时抑制破裂,能够在操作树脂层叠体时抑制固化被膜产生裂纹,从而使加工性变得良好。固化被膜的膜厚的下限值优选为25μm,膜厚的上限值优选为30μm。即,固化被膜的膜厚优选为25~30μm。
这里所谓“固化被膜的膜厚”是指树脂层叠体中的固化被膜的膜厚。
予以说明的是,本申请说明书及权利要求的范围中的固化被膜的膜厚能够通过在后述的实施例中说明的测定方法来测定。具体地,通过使用树脂层叠体截面的微分干涉显微镜照片,测定从固化被膜的树脂基材侧至位于与树脂基材相反的表层侧的最表面的长度的最大值,从而能够测定膜厚。
固化被膜的表面优选依据JIS K5600-5-4测定的铅笔硬度为6H以上且9H以下,更优选为7H以上且9H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H以上且9H以下。在固化被膜的表面的铅笔硬度为6H以上的情况下,即使用作触摸面板方式的显示器前面板等各种显示器前面板,人在直接接触而使用时也难以带来损伤。
作为固化被膜的形成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如下方法:将上述固化性组合物涂布于后述树脂基材的表面,在对固化性组合物进行加热或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后,从而使固化性组合物固化来形成固化被膜。
作为向树脂基材的表面涂布固化性组合物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流延法、辊涂法、棒涂法、喷雾涂布法及气刀涂布法等。
在本发明中,从得到没有由异物等导致的缺陷且具有良好外观的固化被膜的方面考虑,优选在将固化性组合物涂布于树脂基材的表面后,用树脂膜被覆 固化性组合物的表面。在用树脂膜覆盖固化性组合物的表面后,可以使用JIS硬度40°的橡胶辊等辊对树脂膜面实施平滑处理。由此,能够得到更均匀膜厚的固化被膜,能够得到具有高平滑性和期望的膜厚的固化被膜。此外,通过用树脂膜被覆固化性组合物的表面并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从而具有固化性组合物的交联反应充分进行而得到固化度良好的固化被膜的倾向,具有得到的固化被膜的耐擦伤性及表面硬度变得良好的倾向。
作为树脂膜,例如可以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聚丙烯(PP)膜、聚乙烯(PE)膜及聚偏氟乙烯(PVDF)膜。在这些膜中,从成本及固化被膜的固化性方面考虑,优选为PET膜。
树脂膜的厚度优选为8~125μm。
作为活性能量射线,例如可以举出电子射线、紫外线及可见光线,但从装置成本、生产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紫外线。活性能量射线的累计光量优选为5~2000mJ/cm2
作为活性能量射线的光源,例如可以举出荧光紫外线灯、超高压汞灯、高压汞灯、中压汞灯、低压汞灯、金属卤化物灯、Ar激光、He-Cd激光、固体激光、氙灯、高频感应汞灯及太阳光。在这些光源中,从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速度方面考虑,优选为荧光紫外线灯及高压汞灯。
在通过加热使固化性组合物固化的情况下,作为加热装置,可以使用公知的热风干燥炉等。加热温度通常为40℃~120℃,加热时间通常为1分钟~48小时。
(树脂基材)
作为构成本发明所使用的树脂基材的树脂,例如可以举出聚烯烃树脂、(甲基)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树脂、酚树脂、聚酯树脂及聚碳酸酯树脂等。
对于树脂基材,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层叠有上述树脂的树脂基材。
作为构成树脂基材的树脂,从透明性方面考虑,优选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作为主成分的(甲基)丙烯酸树脂。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作为主成分的(甲基)丙烯酸树脂”是指如下聚合物,即相对于构成(甲基)丙烯酸树脂的全部构成单元,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50~100质量%及能够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的单体单元0~50质量%,并且上 述各成分的合计量不超过100质量%。
作为能够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共聚的单体,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等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叔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丙烯酸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衣康酸等不饱和羧酸;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不饱和羧酸酐;N-苯基马来酰亚胺、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等马来酰亚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等含有羟基的乙烯基单体;乙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等乙烯酯;氯乙烯、偏氯乙烯及其衍生物;甲基丙烯酰胺、丙烯腈等含有氮的乙烯基单体;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含有环氧基的单体;以及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基单体等。
在上述单体中,优选可以举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
此外,作为能够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共聚的单体,除了上述单体以外,例如可以举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2-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3-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烷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聚氧化烯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烯基苯等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键的乙烯基单体;由包括乙烯性不饱和聚羧酸的至少1种多元羧酸与至少1种二醇得到的不饱和聚酯预聚物;及通过丙烯酸改性环氧基的末端而得到的乙烯酯预聚物等。
在上述单体中,优选可以举出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作为主成分的(甲基)丙烯酸树脂例如可以通过将树脂基材原料进行聚合来得到,所述树脂基材原料包含将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主成分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混合物,即,相对于(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50~100质量%和相对于(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含有能够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的单体0~50质量%,并且上述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上述 能够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的单体的合计量不超过100质量%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混合物。
在本发明中,作为树脂基材原料,可以使用使一部分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混合物聚合的部分聚合体和剩余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混合物的浆料,关于所述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混合物,相对于(甲基)丙烯酸树脂的总质量,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50~100质量%及能够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的单体0~50质量%,并且上述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上述能够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的单体的合计量不超过100质量%。此外,作为树脂基材原料,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如下类型的浆料,即,使作为树脂基材原料的(甲基)丙烯酸树脂溶解于将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主成分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混合物的浆料。
作为上述浆料中的部分聚合体或树脂基材原料的(甲基)丙烯酸树脂的分子量,优选为30万以下的质均分子量。此外,作为部分聚合体的聚合率,相对于部分聚合体的总质量,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此外,浆料中的部分聚合体或(甲基)丙烯酸树脂与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混合比例以质量比计优选为2:98~50:50。
在树脂基材原料中,可以添加引发剂。
作为引发剂,例如可以举出与聚合引发剂(D)中的有机化氧化物及偶氮系化合物同样的化合物。
引发剂的添加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树脂基材原料中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100质量份优选为0.005~5质量份。
在树脂基材原料中,根据需要可以添加着色剂、脱模剂、抗氧化剂、稳定剂、阻燃剂、耐冲击改性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阻聚剂、链转移剂等各种添加剂。
作为树脂基材原料的聚合方法,例如可以举出本体聚合法、溶液聚合法、乳化聚合法及悬浮聚合法,但从(甲基)丙烯酸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成本、由溶剂使用等导致的环境负载、(甲基)丙烯酸树脂成形体的生产性、透明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本体聚合法。
(树脂层叠体)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树脂层叠体是膜厚22~40μm的固化被膜层 叠于树脂基材的表面的层叠体。
在根据下述评价方法进行的耐裂性评价中,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树脂层叠体优选为以曲率半径60mm弯曲树脂层叠体时具有不产生裂纹的耐裂性的树脂层叠体,更优选为以曲率半径40mm弯曲树脂层叠体时具有不产生裂纹的耐裂性的树脂层叠体。通过采用以曲率半径60mm弯曲时具有不产生裂纹的耐裂性的树脂层叠体,存在能够得到操作加工性等加工性优异的显示器前面板的倾向。
<耐裂性的评价方法>
以使具有固化被膜的面为外侧的方式将宽度30mm、长度120mm及厚度1mm的树脂层叠体承载于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阳模上,一边贴附阳模一边进行弯曲,肉眼观察保持30秒后的树脂层叠体的固化被膜的表面,判断裂纹产生的有无。
作为本发明的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举出以下2种方法。
(1)在将固化性组合物涂布于树脂基材的表面后,使固化性组合物固化从而得到树脂层叠体的方法。
(2)在将用于得到树脂基材的树脂基材原料层形成于使固化性组合物固化而得到的固化被膜的表面后,将树脂基材原料层聚合从而得到树脂层叠体的方法。
在这些方法中,从得到固化被膜的铅笔硬度与树脂层叠体的耐裂性的平衡方面考虑,优选为上述(2)的方法。
作为上述(2)的方法,例如可以举出以下(2-1)的方法。
<方法(2-1)>
首先,将固化性组合物涂布于模具的内面,用树脂膜覆盖固化性组合物的表面。接着,在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将固化性组合物固化后,剥落树脂膜,在模具的内表面得到层叠有固化被膜的层叠铸模。将树脂基材原料注入得到的层叠铸模,然后,通过浇铸聚合使树脂基材原料固化。然后,将使固化被膜层叠于树脂基材的表面的树脂层叠体从模具剥离从而得到树脂层叠体。
即,(2-1)的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是如下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将固化性组合物涂布于模具的内面,用树脂膜覆盖固化性组合物的表面;在照射活性能量射线将上述固化性组合物固化后,剥落树脂膜,在模具的内表面得到层叠有固化被膜的层叠铸模;将树脂基材原料注入上述层叠铸模,通过浇铸聚合使上述树脂基材原料固化;及将通过上述树脂基材原料的固化而得到的树脂基材的表面层叠有上述固化被膜的树脂层叠体从模具剥离。
作为树脂膜,可以使用与前述树脂膜同样的膜。
作为活性能量射线,可以使用与前述活性能量射线同样的能量射线,作为使用活性能量射线的固化方法,可以通过与前述同样的方法进行固化。
上述以曲率半径60mm弯曲时具有不产生裂纹的耐裂性、固化被膜的铅笔硬度为6H以上的树脂层叠体例如可以利用上述(2-1)的方法通过将膜厚为22~40μm的固化被膜形成于树脂基材的表面来得到。
此外,上述以曲率半径60mm弯曲时具有不产生裂纹的耐裂性、固化被膜的铅笔硬度为8H以上的树脂层叠体例如可以利用上述(2-1)的方法通过将膜厚为25~40μm的固化被膜形成于树脂基材的表面来得到。
进一步地,作为上述以曲率半径40mm弯曲时具有不产生裂纹的耐裂性、固化被膜的铅笔硬度为8H以上的树脂层叠体,例如可以利用上述(2-1)的方法通过将前述多官能单体(A)、前述多官能单体(B)及前述多官能单体(C)为以下含量的固化性组合物固化而得到的固化被膜且膜厚为25~40μm的固化被膜形成于树脂基材的表面来得到。
上述多官能单体(A):25~45质量份
上述多官能单体(B):20~60质量份
上述多官能单体(C):15~35质量份
(其中,多官能单体(A)、多官能单体(B)及多官能单体(C)的合计量为100质量份。)
作为铸模的种类,例如可以举出金属模具、片等模具。铸模通常将2个模具以使层叠有固化被膜的面为内面的方式对置而成。模具的层叠有固化被膜的面优选具有平滑的表面。
作为铸模的材质,例如可以举出不锈钢、玻璃及树脂等。
铸模可以是使相同材质的2个模具对置的铸模,也可以是使不同材质的2个模具对置的铸模。
作为铸模的制作方法,例如可以举出以下方法。
首先,将1个形成有固化被膜的层叠模具配置于1个模具的内表面。接着,以与该层叠模具对置的方式配置另1个模具,通过将密封垫设置于这些模具之间形成的空间部的周边部来进行密封,从而制作内侧具有一定容积的层叠铸模。
在本发明中,可以将固化被膜形成于1个模具的内面,也可以形成于2个模具的内面。
作为密封垫的材质,优选为聚氯乙烯,其中更优选为软质聚氯乙烯。
将树脂基材原料注入得到的层叠铸模内来进行浇铸聚合,从而形成树脂基材。
通过将得到的树脂基材以固化被膜和树脂基材为一体化的状态从模具取出,能够得到树脂层叠体。
予以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的范围中,“浇铸聚合”是指例如使用通过使2个以规定间隔对置配置的模具配置于相对的铸模和其周边部的密封材料形成的层叠铸模,将树脂基材原料注入层叠铸模内来聚合的方法。
作为树脂基材原料的浇铸聚合法,例如可以举出将树脂基材原料流入层叠铸模内并进行加热的槽浇铸(cell casting)法。
作为树脂基材原料的浇铸聚合法,除了上述方法以外,还可以举出连续浇铸聚合法作为合适的方法。
连续浇铸聚合法是指如下聚合法:对于以相同方向、相同速度运行的、相对的不锈钢制环形带的表面层叠有固化被膜的层叠不锈钢制环形带与其他不锈钢制环形带,在被与上述密封垫同样的密封垫密封这些不锈钢制环形带的两侧端部而形成的空间部中,通过从上游连续地将树脂基材原料流入并加热从而连续地聚合。
作为层叠铸模的加热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利用30~98℃的温水等热源加热层叠铸模的方法。聚合时间可以根据聚合的进行来适当地决定。
在本发明中,为了提高树脂基材原料的聚合率,还可以根据需要在空气气氛下,通过远红外线加热器等热源进行90~150℃的热处理。聚合时间可以根据聚合的进行适当地决定。此外,在热处理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送风等冷却处 理。
树脂层叠体的厚度只要为0.2mm~2mm即可,优选为0.3mm~1mm。
(显示器前面板)
就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器前面板而言,可以将前述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任一树脂层叠体直接用作显示器前面板。
实施例
以下,根据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另外,实施例中的各种评价是通过下述方法实施的。此外,以下,“份”表示“质量份”。
(1)固化被膜的膜厚
使用树脂层叠体的截面的微分干涉显微镜照片来测定固化被膜的膜厚。
(2)雾度
使用日本电色工业(株)制HAZE METER NDH4000(商品名)并根据JIS K7136所示的测定法测定树脂层叠体雾度。
(3)耐擦伤性
通过以下所示的擦伤试验前与擦伤试验后的雾度值的差Δ雾度(%)评价树脂层叠体的表面的固化被膜的耐擦伤性。擦伤试验是将装有#000钢丝棉(日本steel wool(株)制,商品名:Bonstar No.000)的直径24mm的圆形衬垫放置于树脂层叠体的固化被膜侧的表面上,并在2,000g的载荷下使之往返20mm的距离100次而实施的。
[耐擦伤性(Δ雾度(%))]=[擦伤后的雾度值(%)]-[擦伤前的雾度值(%)]
(4)铅笔硬度
根据JIS K5600-5-4测定树脂层叠体的表面的固化被膜的铅笔硬度,从而评价表面硬度。
(5)耐裂性
通过观察以40mm、60mm及75mm的3种曲率半径弯曲树脂层叠体时裂纹产生的有无来评价树脂层叠体的表面的耐裂性。耐裂性的评价如下:以使具有固化被膜的面为外侧的方式将宽度30mm、长度120mm及厚度1mm的树脂层叠体承载于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阳模上,一边贴附阳模一边进行弯曲,肉眼观察保持30秒后的树脂层叠体的固化被膜的表面,并以下述基准进行判断。予以 说明的是,这里所谓无裂纹是指完全没有裂纹,有裂纹是指存在1条以上的裂纹。
“A”:无裂纹
“B”:有裂纹
以下,简称表示下述化合物。
DPHA: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及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的混合物(日本化药(株)制,商品名)
U-6HA:将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化而得到的三异氰酸酯1摩尔与3-丙烯酰氧基-2-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3摩尔反应而得到的氨基甲酸酯化合物(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制,商品名)
DPCA-30:己内酯加成物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及己内酯改性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的混合物(日本化药(株)制,商品名)
M305: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及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的混合物(东亚合成(株)制,商品名)
M309: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东亚合成(株)制,商品名)
C6DA: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大阪有机化学工业(株)制,商品名)
BEE:苯偶姻乙醚(精工化学(株)制,商品名)
Lucirin TPO: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BASF日本(株)制,商品名)
IRGACURE184: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BASF日本(株)制,商品名)
[实施例1]
混合DPHA:30份、U-6HA:10份、M305:30份、C6DA:30份及BEE:1.5份,得到固化性组合物(1)。
将具有镜面的SUS304板作为铸模,将固化性组合物(1)涂布于该铸模的镜面上,使之被覆厚度12μm的PET膜“NS”(帝人Dupont film(株)制,商品名),得到固化前被膜(1-1)。
在固化前被膜(1-1)的PET膜上使用JIS硬度40°的橡胶辊将过剩的固化性组合物(1)捋出,同时以不含气泡的方式压接,得到固化前被膜(1-2)。然后,将固化前被膜(1-2)的PET膜面朝上,使其以2m/分钟的速度通过输出40W的荧光紫外线灯(东芝(株)制,商品名:FL40BL)的下方20cm的位置,得到使固化性组合物(1)固化的固化后被膜(1-3)。然后,剥离固化后被膜(1-3)的PET膜,得到固化后被膜(1-4)。
然后,将固化后被膜(1-4)的固化被膜部分朝上,使其以3m/分钟的速度通过输出30W/cm2的高压汞灯的下方20cm的位置,对固化后被膜(1-4)照射紫外线使其进一步固化,得到膜厚39μm的固化性组合物(1)的固化被膜相对于铸模层叠的层叠模具(1A)。使得到的层叠模具(1A)与没有形成固化被膜的SUS304板以层叠模具(1A)的固化被膜为内侧的方式对置,将这2片SUS304板的周边部用软质聚氯乙烯制密封垫密封,制作层叠铸模(1B)。
然后,将树脂基材原料(1C)在减压下去除溶解空气后注入上述层叠铸模(1B)内,在80℃的水浴中聚合1小时,然后在130℃的鼓风炉中聚合1小时,所述树脂基材原料(1C)包含:含有质均分子量22万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20份及甲基丙烯酸甲酯80份的混合物100份;2-(5-甲基-2-羟基苯基)-苯并三唑0.01份;偶氮双二甲基戊腈0.05份;及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酯的钠盐0.005份。冷却后,从层叠铸模(1B)剥离SUS304板,得到片侧表面具有固化被膜、厚度1mm的树脂层叠体(1D)。
对于得到的树脂层叠体(1D),利用前述的评价方法,评价固化被膜的膜厚、雾度、耐擦伤性、铅笔硬度及耐裂性。评价结果示于表1。
树脂层叠体(1D)的固化被膜的耐擦伤性为0.03%、铅笔硬度为9H,耐擦伤性、表面硬度优异。
[实施例2]
使对置且以相同方向、相同速度运行的宽度2800mm、厚度1mm的加工成镜面的一对SUS304制环形带的运行暂时停止,将与实施例1相同组成的固化性组合物(1)涂布于这一对环形带的上侧的环形带面,使之被覆厚度12μm的PET膜“NS”(帝人Dupont film(株)制,商品名),得到固化前被膜(2-1)。
在固化前被膜(2-1)的PET膜上使用JIS硬度40°的橡胶辊将过剩的固化性组合物(1)捋出,同时以不含气泡的方式压接,得到固化前被膜(2-2)。然后,将固化前被膜(2-2)的PET膜面朝上,使环形带的运行再次开始,使其以2m/分钟的速度通过输出40W/cm2的荧光紫外线灯(东芝(株)制,商品名:FL40BL)的下方20cm的位置,使固化性组合物(1)固化而得到固化后被膜(2-3)。然后,剥离固化后被膜(2-3)的PET膜,得到固化后被膜(2-4)。
然后,将固化后被膜(2-4)的固化被膜部分朝上,使其以3m/分钟的速度通过输出30W/cm2的高压汞灯的下方20cm的位置,对固化后被膜(2-4)照射紫外线,得到膜厚32μm的固化性组合物(1)的固化被膜相对于铸模层叠的层叠模具(2A)。
用以与环形带相同速度运行的软质聚氯乙烯制密封垫围住形成有固化被膜的环形带(层叠模具(2A))与另一环形带的两侧端部,使用定量泵以一定流量向使这一对环形带的间隙形成为1.5mm的空间部的层叠铸模(2B)注入树脂基材原料(2C),使之聚合。此时,在环形带运行的同时,用78℃的温水淋浴进行45分钟加热并聚合。然后,进一步利用远红外线加热器进行30分钟135℃的热处理后,通过送风10分钟将其冷却至85℃。冷却后,从上述环形带连续剥离并取出片侧表面具有固化被膜、厚度1mm的树脂层叠体(2D)。
对于得到的树脂层叠体(2D),利用前述的评价方法评价固化被膜的膜厚、雾度、耐擦伤性、铅笔硬度及耐裂性。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6、比较例1~5]
采用表1所示的固化性组合物的组成及固化被膜的膜厚,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得到树脂层叠体。
对于得到的树脂层叠体,利用前述的评价方法评价固化被膜的膜厚、雾度、耐擦伤性、铅笔硬度及耐裂性。
评价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7]
将表1所示的固化性组合物涂布于厚度1mm的甲基丙烯酸树脂板“AcryliteMR100”(三菱Rayon(株)制,商品名)的未形成硬涂层的面。
然后,使PET膜“OX-50”(帝人Dupont film(株)制,商品名)的高平滑面以接触固化性组合物的涂布面的方式进行贴合,利用压辊以7m/分钟的速度进行碾压,将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被膜的膜厚调整为25μm。
然后,甲基丙烯酸树脂板、固化性组合物及PET膜以依次层叠的状态保持1分钟,得到层叠物。然后,使得到的层叠物以2.5m/分钟的速度通过输出120 W/cm2的金属卤化物灯的下方24cm的位置,使固化性组合物固化,得到固化层叠物。
然后,从得到的固化层叠物剥离PET膜,得到将固化被膜层叠于甲基丙烯酸树脂板的树脂层叠体。
对于得到的树脂层叠体(2D),利用前述的评价方法评价固化被膜的膜厚、雾度、耐擦伤性、铅笔硬度及耐裂性。评价结果示于表1。
[表1]
就比较例1的树脂层叠体而言,由于固化性组合物中不含多官能单体(A),因此耐擦伤性、表面硬度低下。
就比较例2的树脂层叠体而言,由于固化被膜的膜厚过厚,因此耐裂性不良。
就比较例3的树脂层叠体而言,由于固化被膜的膜厚过薄,因此耐擦伤性及表面硬度低下。
就比较例4的树脂层叠体而言,由于固化性组合物中的多官能单体(A)的含量少、多官能单体(C)的含量多,因此耐擦伤性及表面硬度低下。
就比较例5的树脂层叠体而言,由于固化性组合物中的多官能单体(A)的含量多、多官能单体(C)的含量少,因此耐裂性不良。
产业可利用性
就本发明的树脂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上述树脂层叠体的显示器前面板而言,由于低成本及轻量、可作为触摸面板方式的显示器的前面板使用的设计加工性优异,因此产业上极其有用。
符号说明
1 树脂基材
2 固化被膜
3 树脂层叠体

Claims (16)

1.一种树脂层叠体,其是包含固化被膜和树脂基材的树脂层叠体,
所述固化被膜是使固化性组合物固化而得的,所述固化性组合物含有:
(A)选自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及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多官能单体、
(B)除了(A)成分以外的具有3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单体、
(C)具有2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单体、和
(D)聚合引发剂,并且
(A)成分、(B)成分及(C)成分的合计量为100质量份,
所述(B)成分含有由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选出的至少一种,
相对于(A)成分、(B)成分及(C)成分的合计量100质量份,(A)成分的含量为20~50质量份、(B)成分的含量为20~60质量份、(C)成分的含量为15~35质量份,
所述固化被膜的膜厚为22~40μm,并且
所述固化被膜层叠于所述树脂基材的表面,
所述树脂层叠体的固化被膜的铅笔硬度为7H以上且9H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层叠体,固化被膜的膜厚为25~4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层叠体,固化被膜的膜厚为22~30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层叠体,固化被膜的膜厚为25~30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层叠体,固化被膜是使相对于(A)成分、(B)成分及(C)成分的合计量100质量份,(A)成分的含量为25~45质量份、(B)成分的含量为20~60质量份、(C)成分的含量为15~35质量份、且所述(B)成分中的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含量的合计为30~45质量份的固化性组合物固化而得的固化被膜,
所述固化被膜的膜厚为25~30μ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层叠体,其铅笔硬度为8H以上且9H以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层叠体,当以曲率半径60mm弯曲树脂层叠体时,具有不产生裂纹的耐裂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层叠体,当以曲率半径40mm弯曲树脂层叠体时,具有不产生裂纹的耐裂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层叠体,树脂基材是将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作为主成分的甲基丙烯酸树脂。
10.一种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将固化性组合物涂布于模具的内面后进行固化,形成膜厚为22~40μm的所述固化性组合物的固化被膜被层叠了的层叠铸模;
将含有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主成分的自由基聚合性单体的混合物的树脂基材原料流入至所述层叠铸模以接触所述层叠铸模的所述固化被膜所形成的面;及
通过浇铸聚合将流入至所述层叠铸模的所述树脂基材原料聚合来形成树脂基材,
所述固化被膜层叠于所述树脂基材的表面,
所述固化性组合物含有:
(A)选自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及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多官能单体、
(B)除了(A)成分以外的具有3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单体、
(C)具有2个(甲基)丙烯酰基的多官能单体、和
(D)聚合引发剂,并且
(A)成分、(B)成分及(C)成分的合计量为100质量份,
所述(B)成分含有由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选出的至少一种,
相对于(A)成分、(B)成分及(C)成分的合计量100质量份,(A)成分的含量为20~50质量份、(B)成分的含量为20~60质量份、(C)成分的含量为15~35质量份,
所述树脂层叠体的固化被膜的铅笔硬度为7H以上且9H以下。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固化被膜的膜厚为25~40μm。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固化被膜的膜厚为22~30μm。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固化被膜的膜厚为25~30μm。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树脂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固化被膜是使相对于(A)成分、(B)成分及(C)成分的合计量100质量份,(A)成分的含量为25~45质量份、(B)成分的含量为20~60质量份、(C)成分的含量为15~35质量份的固化性组合物固化而得的固化被膜,且所述(B)成分中的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和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含量的合计为30~45质量份,
所述固化被膜的膜厚为25~30μm。
15.一种显示器前面板,其使用了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层叠体。
16.一种显示器前面板,其使用了由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得到的树脂层叠体。
CN201380075474.6A 2013-05-16 2013-12-19 树脂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器前面板 Active CN1051022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03769 2013-05-16
JP2013103769 2013-05-16
PCT/JP2013/084163 WO2014184983A1 (ja) 2013-05-16 2013-12-19 樹脂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ディスプレー前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2225A CN105102225A (zh) 2015-11-25
CN105102225B true CN105102225B (zh) 2018-06-01

Family

ID=51897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5474.6A Active CN105102225B (zh) 2013-05-16 2013-12-19 树脂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器前面板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75057A1 (zh)
EP (1) EP2998114A1 (zh)
JP (1) JP6229204B2 (zh)
KR (1) KR101858328B1 (zh)
CN (1) CN105102225B (zh)
TW (1) TWI592304B (zh)
WO (1) WO20141849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84060B1 (ko) * 2013-06-21 2020-03-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보호용 윈도우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작한 표시 장치
TWI645963B (zh) * 2014-05-30 2019-01-01 日商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樹脂製品
CN107207643A (zh) * 2014-12-19 2017-09-26 东亚合成株式会社 树脂片制造用固化型组合物
KR102192181B1 (ko) * 2015-08-11 2020-12-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외관 하우징, 이의 제작 방법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JP6728854B2 (ja) * 2016-03-25 2020-07-22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樹脂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825363B2 (ja) * 2016-12-28 2021-02-03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樹脂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ディスプレー前面板及び移動体用グレージング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6640A (zh) * 1998-09-14 2001-03-07 联合讯号公司 化学军火的非军事化
CN1558824A (zh) * 2001-09-25 2004-12-29 ��ʿ��Ƭ��ʽ���� 硬涂层薄膜、层压有硬涂层薄膜的基材以及设置有该薄膜和基材的图像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52184B2 (ja) 1978-01-18 1985-11-18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塗料組成物
JP4801263B2 (ja) 2000-02-04 2011-10-26 東レ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保護フイルム
JP4475016B2 (ja) * 2003-06-30 2010-06-09 東レ株式会社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5248070A (ja) 2004-03-05 2005-09-15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アクリル系樹脂積層体とその製法、およびアクリル系樹脂ミラー
JP4644496B2 (ja) * 2005-01-19 2011-03-02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アクリル系樹脂成型品
JP2006342213A (ja) * 2005-06-07 2006-12-21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樹脂積層体および樹脂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07276310A (ja) * 2006-04-07 2007-10-25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メタクリル系樹脂積層品の製造方法
JP5230322B2 (ja) * 2008-09-26 2013-07-10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硬化性組成物、積層樹脂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ディスプレイ前面板
JP5497342B2 (ja) * 2009-06-02 2014-05-21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積層樹脂板の製造方法及びディスプレー前面板
JP6007789B2 (ja) * 2011-05-10 2016-10-12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アクリル樹脂組成物、アクリル樹脂シート、アクリル樹脂積層体、及び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KR101761081B1 (ko) * 2012-11-06 2017-07-24 미쯔비시 케미컬 주식회사 (메트)아크릴 수지 조성물의 제조 방법, (메트)아크릴 수지 성형체의 제조 방법, (메트)아크릴 수지 성형체,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전면판 및 터치 패널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6640A (zh) * 1998-09-14 2001-03-07 联合讯号公司 化学军火的非军事化
CN1558824A (zh) * 2001-09-25 2004-12-29 ��ʿ��Ƭ��ʽ���� 硬涂层薄膜、层压有硬涂层薄膜的基材以及设置有该薄膜和基材的图像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4184983A1 (ja) 2017-02-23
KR101858328B1 (ko) 2018-05-15
JP6229204B2 (ja) 2017-11-15
US20160075057A1 (en) 2016-03-17
CN105102225A (zh) 2015-11-25
TW201444686A (zh) 2014-12-01
EP2998114A4 (en) 2016-03-23
KR20150123849A (ko) 2015-11-04
TWI592304B (zh) 2017-07-21
EP2998114A1 (en) 2016-03-23
WO2014184983A1 (ja) 2014-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102225B (zh) 树脂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器前面板
JP6361734B2 (ja) 透明粘着シート
CN107033799A (zh) 一种具有多功能层的曲面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12077808A1 (ja) 画像表示装置用粘着シート、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粘着性樹脂組成物
JP2014213572A (ja) 硬化粘着シートを含む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10222524A (ja) フィルム保護層用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
JP2014106275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加飾フィルム及び保護フィルム
JP6048137B2 (ja) 画像表示装置用粘着シート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5829101B (zh) 树脂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09456711A (zh) 用于曲面显示屏的热定型保护膜
JP5656054B2 (ja) アクリル樹脂板の製造方法、アクリル樹脂板、アクリル樹脂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JP2008298962A (ja) 光学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073886A (zh) 塑料薄膜层压制件
WO2015140900A1 (ja) 画像表示装置用粘着シート、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1819439A (zh) 活性能量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及積層膜
TWI688581B (zh) (甲基)丙烯酸酯樹脂之製造方法及光學構件之製造方法、硬化性組成物之製造方法、硬化物之製造方法
JP2019108247A (ja) 合わせガラ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40009320A (ko) 액상 경화성 수지 조성물, 이것을 사용한 화상 표시용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화상 표시용 장치
JP5700245B2 (ja) アクリル樹脂板、アクリル樹脂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JP2017078139A (ja) 硬化膜、樹脂積層体及び樹脂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KR101465260B1 (ko) 프리즘 필름 또는 프리즘 기능성 복합필름의 프리즘층형성용 자외선 경화형 수지 조성물, 이를 이용한 프리즘필름 및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9069373A1 (ja) 合わせガラスの中間膜に用いられる樹脂膜、合わせガラスの中間膜用フィルム材、合わせガラス及び合わせ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JP6728854B2 (ja) 樹脂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22030169A (ja) 樹脂積層体
JP2019104652A (ja) 合わせガラスの中間膜用樹脂組成物、合わせガラスの中間膜用フィルム材、合わせガラス、及び合わせガラス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Mitsubishi Kase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itsubishi Reiyon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