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88391A - 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88391A
CN105088391A CN201510423399.9A CN201510423399A CN105088391A CN 105088391 A CN105088391 A CN 105088391A CN 201510423399 A CN201510423399 A CN 201510423399A CN 105088391 A CN105088391 A CN 1050883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enylene vinylene
graphene
prepolymer
preparation
graphene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233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88391B (zh
Inventor
王淑红
赵弘韬
汪成
赵曦
李志刚
张楠
马东阁
孙治尧
常青
常金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Suji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42339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883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883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883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883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883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改良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并制备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双锍盐单体,将二者混合为均匀混合液,然后在高能电离辐射下将其中的氧化石墨烯原位还原为石墨烯,经聚合反应、静电纺丝得到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经烧结,得到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本发明提供的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避免引入强还原剂,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均匀分散且含量更高,制得的复合纳米纤维材料性能更均一,具有更大的面积密度和更高的光电探测灵敏度,且该方法操作简便、环保。

Description

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聚合物/无机物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二维材料,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其具有优异的导电、导热和力学性能,因而成为制备功能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理想纳米填料。
目前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主要采用共混法,即:将石墨烯与聚合物或聚合物溶液直接混合,经沉淀或热压成型等方法制备而成,但由于石墨烯表面呈惰性状态,与其它介质的相互作用极弱,且石墨烯片与片之间存在较强的范德华力,极易发生团聚,很难在聚合物或其溶液中均匀分散,不能把石墨烯的优良性能很好地体现在复合材料中,表现为复合材料中石墨烯含量较低且材料的性能不均一。
此外,氧化-还原法是目前制备石墨烯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将石墨转变为氧化石墨,再将氧化石墨还原、剥离为石墨烯,传统手段一般采用化学还原将氧化石墨还原为石墨烯,但强还原剂(如:水合肼)的使用对环境危害较大,且后处理过程中很难除去,对复合材料造成影响。
基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状况,本发明人对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研究,目的是提供避免使用还原剂、石墨烯均匀分散且操作简便的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为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人对聚合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可以先制备聚对苯乙炔前聚物/氧化石墨烯的均匀混合液,然后在高能电离辐射下将其中的氧化石墨烯原位还原为石墨烯,再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经烧结,得到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避免引入强还原剂,石墨烯在复合材料中均匀分散且含量更高,制得的复合纳米纤维材料性能更均一,具有更大的面积密度和更高的光电探测灵敏度,且该方法操作简便、环保。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方面:
(1)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氧化石墨烯与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均匀混合溶液在高能电离辐射下,氧化石墨烯原位还原为石墨烯,然后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经烧结,得到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
(2)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该材料根据如上述(1)所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以下详述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氧化石墨烯与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均匀混合溶液在高能电离辐射下,氧化石墨烯原位还原为石墨烯,然后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经烧结,得到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以鳞片石墨为原料,在浓硫酸、浓磷酸、高锰酸钾和双氧水的作用下,得到氧化石墨。
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采用改良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具体为:在冰盐浴条件下将鳞片石墨加入浓硫酸与浓磷酸的混合液中,搅拌下加入高锰酸钾,维持反应温度在5℃以下搅拌1.5~4小时,将反应体系加热至30~35℃并搅拌反应20~30小时,然后加入去离子水和双氧水,继续搅拌反应24~30小时,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物,得到所述氧化石墨。
其中,优选质量浓度为98%的浓硫酸、85%的浓磷酸、25~35%的双氧水;1g所述鳞片石墨与4~6mL浓硫酸混合,所述鳞片石墨与高锰酸钾的重量比为1:7~1:8;所述浓磷酸与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8~1:10,所述浓硫酸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4~1:6,所述双氧水与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1~1:3;所述搅拌速度为270~300rpm。
所述改良的Hummers法包括低温反应(5℃以下)和中温反应(30~35℃)两个阶段,在低温反应阶段,主要发生硫酸分子在石墨片层间插层,在中温反应阶段,主要发生石墨的深度氧化和层间化合物的水解反应,本发明提供的改良的Hummers法低温反应插层充分,中温反应深度氧化完全且水解彻底,制得的氧化石墨层间距更大,易于被剥离成单层或双层的氧化石墨烯,为后续步骤中超声、搅拌分散制备单层或双层的氧化石墨烯打下基础,且省去了常规方法中的高温反应(一般为85~95℃)阶段,降低了能耗,提高了安全性,更适于大规模工业生产。
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改良的Hummers法采用浓磷酸取代常规方法中的硝酸钠,可以增强体系的酸性,提高氧化效率,改良的Hummers法不产生有毒气体,反应体系的温度容易控制,可以用于大规模生产氧化石墨烯。
步骤2),在甲醇中,以对二氯苄、四氢噻吩为原料制得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双锍盐单体。
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将对二氯苄、四氢噻吩、甲醇按体积比1:1:(13~17)混合,于48~52℃搅拌反应8~10小时,冷却后减压浓缩,经冰丙酮萃取、真空干燥,得到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双锍盐单体。
所述反应按下式进行:
步骤3),将步骤2)制得的双锍盐单体溶于乙醇中,加入步骤1)制得的氧化石墨,超声并搅拌分散,得到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双锍盐单体/氧化石墨烯的均匀混合溶液。
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氧化石墨与聚对苯乙炔的双锍盐单体的重量比为1:30~1:200。
在超声、搅拌下,所述氧化石墨被剥离为单层或双层的氧化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带有的羰基、羧基、环氧基等基团使其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在水或极性溶剂中分散性更好,因而可均匀分散于双锍盐单体的乙醇溶液中,在制备过程中,可提高氧化石墨烯的加入量,从而制得石墨烯含量更高的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更好地改善复合材料的多种性能,且由于石墨烯与聚对苯乙炔混合更均匀,复合材料性能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均得到提高。
步骤4),向步骤3)制得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氧化性自由基清除剂,在高能电离辐射下搅拌反应,得到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双锍盐单体/石墨烯的均匀混合溶液。
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高能电离辐射源为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或高速电子流等,优选为γ射线,所述高能电离辐射的剂量为20~80Gy/min,辐射时间为4~8小时。
在上述高能电离辐射下,所述混合溶液中的水发生电离和激发等效应,生成具有较强还原性的H·自由基、水合电子e- aq等物种,同时生成具有氧化性的·OH自由基、H3O+、H2、H2O2、HO2等其它物种,上述物种中的e- aq具有强还原性,可将混合溶液中的氧化石墨烯原位还原为石墨烯并保持均匀分散,但由于体系中同时存在具有强氧化性的·OH自由基等,需加入氧化性自由基清除剂除去体系中的氧化性自由基,使体系整体保持较强的还原性。
所述氧化性自由基清除剂为醇类,优选为异丙醇,所述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双锍盐单体/氧化石墨烯混合溶液与氧化性自由基清除剂的体积比为1:(0.05~0.4)。
步骤5),向步骤4)制得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冰甲醇、氢氧化钠水溶液,在氮气保护下搅拌反应,得到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石墨烯的均匀混合溶液。
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氮气保护和冰盐浴下,向1g所述混合溶液中加入7~8mL冰甲醇和7~8mL浓度为0.3~0.5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搅拌反应0.1~1小时,滴加盐酸进行中和,浓缩并分离溶液中的无机盐离子,得到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石墨烯的均匀混合溶液。
所述反应按下式进行:
其中,所述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0.9~5万g/mol,可溶于水、乙醇等极性溶剂中。
步骤6),采用静电纺丝装置,以步骤5)制得的混合溶液为纺丝溶液制得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经烧结,得到所述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
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纺丝溶液中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石墨烯的质量浓度为0.5~5.0%。
所述静电纺丝装置中,纺丝电压为10~30kV,发射电极与接收电极之间的距离为10~35cm。
所述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在氩气保护下,于250~300℃烧结0.2~0.5小时,得到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
所述反应按下式进行:
在室温下,采用静电纺丝装置制备得到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或纳米纤维膜,经烧结,其中的聚对苯乙炔前聚物转化为聚对苯乙炔,得到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或纳米纤维膜,可直接或经加工后应用于多种领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该材料根据如上所述的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在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材料的直径为100~350nm,纤维长度在5cm以上。
石墨烯均匀、分散地分布于所述复合纳米纤维材料中,复合材料性能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均得到提高,石墨烯在所述材料中的质量分数为5~33.3‰,所述材料的面积密度为60~120g/m2,电导率为200~300μS/cm,其光谱响应波长范围为310~700nm,在550nm波长的半导体光电探测器中,其灵敏度为1~7×1011cm·Hz1/2/W。
由于聚对苯乙炔具有光致发光性能,加之石墨烯带来的显著增强的机械性能和导电性能,所述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在电学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尤其是在有机聚合物半导体光电传感器和探测器件领域的应用。
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发明提供的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室温下采用高能电离辐射将氧化石墨烯还原为石墨烯,不引入强还原剂,避免了还原剂残留和高温还原对有机聚合物的破坏,且操作简便、环保;
(2)本发明提供的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氧化石墨烯在水中分散性好的特点,先制备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双锍盐单体/氧化石墨烯的均匀混合液,然后将其中的氧化石墨烯原位还原为石墨烯,石墨烯在混合溶液中保持均匀分散,不会聚集成团,制得的复合纳米纤维材料性能更均一;
(3)本发明提供的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并烧结,制得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或纳米纤维膜,保持了复合纳米材料均一的性能,且操作简便;
(4)本发明提供的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中石墨烯均匀分散于聚对苯乙炔中,材料性能更均一、稳定,且其中石墨烯的含量更高,具有更大的面积密度和更高的光电探测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示出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的XRD图谱;
图2示出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的结构图及纤维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实验例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通过这些说明,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为清楚明确。
实施例
实施例1
步骤1),将1.2g鳞片石墨粉加入60mL98%的浓硫酸中,然后加入6.7mL85%的浓磷酸,在冰盐浴中降温至5℃以下,开始缓慢搅拌并加入高锰酸钾,维持反应温度5℃以下搅拌2小时,撤去冰盐浴,将反应体系加热至35℃并搅拌反应24小时,然后加入300mL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后加入30mL30%的双氧水,继续搅拌反应24~30小时,过滤并用去离子水洗涤沉淀物,得到所述氧化石墨;
步骤2),分别称取甲醇450mL、对二氯苄30g、四氢噻吩45mL置于1000mL圆底烧瓶中,使用加热磁力搅拌器搅拌缓慢升温至50℃,恒温反应12小时,反应完成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减压蒸馏得到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双锍盐单体;
步骤3),将0.8g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双锍盐单体加入9.2g乙醇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加入0.016g步骤1)制得的氧化石墨,超声并搅拌分散,得到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双锍盐单体/氧化石墨烯的均匀混合溶液;
步骤4),向步骤3)制得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mL异丙醇,在60Coγ射线下以80Gy/min剂量辐射6小时,同时搅拌反应,得到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双锍盐单体/石墨烯的均匀混合溶液;
步骤5),在氮气保护和冰盐浴下,向1g步骤4)制得的混合溶液中加入8mL冰甲醇和8mL浓度为0.5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搅拌反应20分钟,滴加8mL浓度为0.1mol/L的盐酸进行中和后停止反应,浓缩并分离溶液中的无机盐离子,得到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石墨烯的均匀混合溶液,其中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石墨烯的质量浓度为1.0%;
步骤6),采用静电纺丝装置,以步骤5)制得的混合溶液为纺丝溶液,在室温下,纺丝电压为18kV,发射电极与接收电极之间的距离为15cm的条件下进行纺丝,制得网络结构的所述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将其在氩气保护下,于280℃烧结20分钟,得到网络结构的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
实施例2
采用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制备得到大小、厚度相同的网络结构的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区别仅在于:步骤3)中加入0.027g氧化石墨。
实施例3
采用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制备得到大小、厚度相同的网络结构的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区别仅在于:步骤4)中使用209Poα射线进行辐射。
实施例4
采用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制备得到大小、厚度相同的网络结构的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区别仅在于:步骤4)中使用14Cβ射线进行辐射。
实施例5
采用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制备得到大小、厚度相同的网络结构的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区别仅在于:步骤4)中使用Cu靶X射线进行辐射。
对比例
对比例1溶液混合法制备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材料
步骤1),采用与实施例1步骤1)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氧化石墨;
步骤2),将0.15g步骤1)制得的氧化石墨加入150mL水中,超声1小时,加入0.3gKOH和2mL水合肼,于98℃回流反应24小时,冷却至室温,离心分离固体产物,并用水、乙醇洗涤,得到石墨烯;
步骤3),采用与实施例1步骤2)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双锍盐单体;
步骤4),将0.8g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双锍盐单体加入9.2g乙醇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加入0.016g步骤2)制得的石墨,超声并搅拌分散,得到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双锍盐单体/石墨烯的混合溶液;
步骤5),采用与实施例1步骤5)相同的方法制备得到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石墨烯的混合溶液;
步骤6),将步骤5)制得的混合溶液倒入模具中,于-25℃静置12小时后取出、烘干,得到与实施例1中网络结构的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大小、厚度相同的片状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材料。
对比例2制备聚对苯乙炔纳米纤维材料
采用与实施例1相似的方法制备得到大小、厚度相同的网络结构的聚对苯乙炔纳米纤维材料,区别仅在于:不添加氧化石墨烯。
实验例
实验例1X-射线衍射实验
使用X-射线粉晶衍射仪(Cu靶Kα射线),在λ为0.15406nm,步宽0.02,工作电压40kV,工作电流100mA的条件下进行测试,实施例1结果见图1,实施例2~5结果与实施例1相似。
实验例2电镜测试
采用步骤6)方法,将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制备到含有双面碳导电胶带的接收电极上,取下带有上述复合纳米纤维导电胶带,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4800型)观察纳米纤维直径、长度等,测试结果见图2。
实验例3
在25℃,空气相对湿度为25~40%的条件下,测定所述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光电探测灵敏度等,其中,所述复合材料的光电探测灵敏度在550nm波长的半导体光电探测器中进行测试,结果见表1。
表1.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性能测定结果
以上结合优选实施方式和范例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不过需要声明的是,这些具体实施方式仅是对本发明的阐述性解释,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任何限制。在不超出本发明精神和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内容及其实施方式进行各种改进、等价替换或修饰,这些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氧化石墨烯与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均匀混合溶液在高能电离辐射下,氧化石墨烯原位还原为石墨烯,然后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经烧结,得到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步骤1),以鳞片石墨为原料,在浓硫酸、浓磷酸、高锰酸钾和双氧水的作用下,得到氧化石墨;
步骤2),在甲醇中,以对二氯苄、四氢噻吩为原料制得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双锍盐单体;
步骤3),将步骤2)制得的双锍盐单体溶于乙醇中,加入步骤1)制得的氧化石墨,超声并搅拌分散,得到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双锍盐单体/氧化石墨烯的均匀混合溶液;
步骤4),向步骤3)制得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氧化性自由基清除剂,在高能电离辐射下搅拌反应,得到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双锍盐单体/石墨烯的均匀混合溶液;
步骤5),向步骤4)制得的混合溶液中加入冰甲醇、氢氧化钠水溶液,在氮气保护下搅拌反应,得到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石墨烯的均匀混合溶液;
步骤6),采用静电纺丝装置,以步骤5)制得的混合溶液为纺丝溶液制得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经烧结,得到所述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在冰盐浴条件下将鳞片石墨加入浓硫酸与浓磷酸的混合液中,搅拌下加入高锰酸钾,维持反应温度在5℃以下搅拌1.5~4小时,将反应体系加热至30~35℃并搅拌反应20~30小时,然后加入去离子水和双氧水,继续搅拌反应24~30小时,过滤并洗涤沉淀物,得到所述氧化石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
优选质量浓度为98%的浓硫酸、85%的浓磷酸、25~35%的双氧水,和/或
1g所述鳞片石墨与4~6mL浓硫酸混合,所述鳞片石墨与高锰酸钾的重量比为1:7~1:8,和/或
所述浓磷酸与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8~1:10,所述浓硫酸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4~1:6,所述双氧水与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1~1:3,和/或
所述搅拌速度为270~300rp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将对二氯苄、四氢噻吩、甲醇按体积比1:1:(13~17)混合,于48~52℃搅拌反应8~10小时,冷却后减压浓缩,经萃取、干燥,得到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双锍盐单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氧化石墨与聚对苯乙炔的双锍盐单体的重量比为1:30~1:20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
所述氧化性自由基清除剂为醇类,优选为异丙醇,和/或
所述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双锍盐单体/氧化石墨烯混合溶液与氧化性自由基清除剂的体积比为1:(0.05~0.4),和/或
所述高能电离辐射源为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或高速电子流等,优选为γ射线,和/或
所述高能电离辐射的剂量为20~80Gy/min,辐射时间为4~8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
在氮气保护和冰盐浴下,向1g所述混合溶液中加入7~8mL冰甲醇和7~8mL浓度为0.3~0.5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搅拌反应0.1~1小时,滴加盐酸进行中和,浓缩并分离溶液中的无机盐离子,得到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石墨烯的均匀混合溶液,
其中,所述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为0.9~5万g/mol。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
所述纺丝溶液中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石墨烯的质量浓度为0.5~5.0%,和/或
所述静电纺丝装置中,纺丝电压为10~30kV,发射电极与接收电极之间的距离为10~35cm,和/或
所述聚对苯乙炔前聚物/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在氩气保护下,于250~300℃烧结0.2~0.5小时。
10.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根据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和/或
所述材料的直径为100~350nm,纤维长度在5cm以上,和/或
石墨烯均匀、分散地分布于所述复合纳米纤维材料中,石墨烯在所述材料中的质量分数为5~33.3‰,所述材料的面积密度为60~120g/m2,电导率为200~300μS/cm,其光谱响应波长范围为310~700nm,在550nm波长的半导体光电探测器中,其灵敏度为1~7×1011cm·Hz1/2/W。
CN201510423399.9A 2015-07-17 2015-07-17 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0883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23399.9A CN105088391B (zh) 2015-07-17 2015-07-17 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23399.9A CN105088391B (zh) 2015-07-17 2015-07-17 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88391A true CN105088391A (zh) 2015-11-25
CN105088391B CN105088391B (zh) 2017-05-10

Family

ID=54569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23399.9A Active CN105088391B (zh) 2015-07-17 2015-07-17 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8839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00292A (zh) * 2017-01-16 2017-06-06 王奉瑾 氧化石墨烯及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7938009A (zh) * 2017-11-30 2018-04-20 山东省圣泉生物质石墨烯研究院 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812754A (zh) * 2021-02-07 2021-05-18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苯乙炔功能化石墨烯/铜复合导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4181A (zh) * 2005-02-01 2005-09-07 东北师范大学 聚对苯乙炔纳米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59941A (zh) * 2009-05-26 2009-10-21 上海大学 电子束辐照法制备石墨烯基纳米材料的方法
CN103146024A (zh) * 2013-03-19 2013-06-12 苏州格瑞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多孔石墨烯/聚合物复合结构、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451925A (zh) * 2014-11-21 2015-03-25 东华大学 一种水溶性聚合物/石墨烯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532400A (zh) * 2014-12-21 2015-04-22 黑龙江大学 聚对苯乙炔/芴-三苯胺聚合物纳米纤维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4724697A (zh) * 2014-08-23 2015-06-24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微波辅助制备氧化石墨烯的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64181A (zh) * 2005-02-01 2005-09-07 东北师范大学 聚对苯乙炔纳米丝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59941A (zh) * 2009-05-26 2009-10-21 上海大学 电子束辐照法制备石墨烯基纳米材料的方法
CN103146024A (zh) * 2013-03-19 2013-06-12 苏州格瑞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多孔石墨烯/聚合物复合结构、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724697A (zh) * 2014-08-23 2015-06-24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微波辅助制备氧化石墨烯的新方法
CN104451925A (zh) * 2014-11-21 2015-03-25 东华大学 一种水溶性聚合物/石墨烯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532400A (zh) * 2014-12-21 2015-04-22 黑龙江大学 聚对苯乙炔/芴-三苯胺聚合物纳米纤维材料及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林君等: ""聚对苯乙炔薄膜的吸声性能的研究"", 《化工新型材料》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00292A (zh) * 2017-01-16 2017-06-06 王奉瑾 氧化石墨烯及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CN107938009A (zh) * 2017-11-30 2018-04-20 山东省圣泉生物质石墨烯研究院 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812754A (zh) * 2021-02-07 2021-05-18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苯乙炔功能化石墨烯/铜复合导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12754B (zh) * 2021-02-07 2021-07-16 广西师范大学 一种苯乙炔功能化石墨烯/铜复合导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88391B (zh) 2017-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47227B (zh) 聚乙烯吡咯烷酮/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88592B (zh) 聚乙烯醇/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EP3056468B1 (en) Graphene production method
Yan et al. Enhanced supercapacitive performance of delaminated two-dimensional titanium carbide/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s in alkaline electrolyte
Chen-Yang et al. Effect of the addition of hydrophobic clay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of polyacrylonitrile/LiClO4 polymer electrolytes for lithium battery
CN104448305B (zh) 一种纳米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06630B (zh) 一种超低松装密度片状银粉的制备方法
CN102698666B (zh) 基于红外线辐照的石墨烯/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Singh et al.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graphene oxide and its application as counter electrode in 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
CN102690426B (zh) 基于红外线辐照的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6660807A (zh) 基于石墨烯的材料和产品的形成方法
An et al. High energy-density supercapacitor based on a novel conjugated poly (1, 5-diaminoanthraquinone)/intercalated graphene composite system
CN102205959A (zh) 石墨炔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88391B (zh) 聚对苯乙炔/石墨烯复合纳米纤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WO2014054441A1 (ja) 膨張化黒鉛の製造方法及び薄片化黒鉛の製造方法
WO2015099378A1 (ko) 그래핀의 제조 방법과, 그래핀의 분산 조성물
Massoumi et al. In situ chemical oxidative graft polymerization of aniline from phenylamine end-caped poly (ethylene glycol)-functionaliz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JP6816490B2 (ja) ポリエーテル系重合体組成物
Ba et al. Porous graphene composites fabricated by template method used for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and thermal conduction
He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organophilic vermiculite/poly (methyl methacrylate)/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 composite gel polymer electrolyte
Shan et al. Electrochemical preparation of hydroxylated boron nitride nanosheets for solid–state flexible supercapacitors using deep eutectic solvent and water mixture as electrolytes
CN105789628A (zh) 一种氮杂石墨烯和二氧化锰杂化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Zhou et al. Green, fast and scalable preparation of few-layers graphene
CN105280918B (zh) 一种各向同性石墨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371958A (zh) 一种微波还原法制备铁盐插层石墨烯气凝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16

Address after: 130000 room 103, block a, incubation building, No. 191, Chaoqun street, high tech Zone, Changchun City, Jili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angchun Suji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50080 No. 74, Xuefu Road, Nangang District, Harbin, Heilongjiang

Patentee befor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