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6265B - 一种生物除草剂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物除草剂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76265B
CN105076265B CN201510334784.6A CN201510334784A CN105076265B CN 105076265 B CN105076265 B CN 105076265B CN 201510334784 A CN201510334784 A CN 201510334784A CN 105076265 B CN105076265 B CN 1050762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id
sclerotium rolfsii
stalk
particle
solid matri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347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76265A (zh
Inventor
强胜
李玲燕
张雅丽
庄超
宋小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33478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762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76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62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762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762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物除草剂菌克阔的固体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固体颗粒由固体基质、齐整小核菌菌丝团、粘合剂和水为原料制粒所得;所述固体基质、齐整小核菌菌丝团、粘合剂和水的重量比为30:35~55:0.4~12:12~16;所述固体基质选自水稻秸秆、小麦秸秆、油菜秸秆、棉花秸秆、加拿大一枝黄花秸秆、甘蔗秸秆、大豆秸秆、稻壳、棉籽壳、园林枯枝或锯木屑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的粘合剂选自白炭黑或糯米粉。本发明利用液体发酵技术,生产菌丝,耗时缩短至固体发酵的一半以上。将微生物农药活性物菌丝包覆在固体粉末材料中形成颗粒制剂,从而起到延长贮藏期,提高药效,减少使用量。

Description

一种生物除草剂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除草剂制剂领域,涉及一种生物除草剂菌克阔的固体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菌克阔是以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为基础的生物除草剂,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为SC64的菌丝。该真菌是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研究人员从加拿大一枝黄花致病植株上分离获得的,并申请了专利。研究表明该菌大多数的阔叶草的致病力强,对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以及草坪草安全,易于工业化生产,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因此,具有开发成商品化生物除草剂的良好前景。
生物农药在环境中残效期短,容易分解,其田间药效维持时间要比化学农药短,容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等问题大都可以通过改进生物除草剂的剂型得以解决。在过去的15年里,在保护生物农药免受环境因素破坏的方面,剂型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包括紫外保护剂、稳定剂的应用,非水剂型的开发,海藻酸盐、淀粉胶囊剂的研发,抗雨冲刷剂和增效剂的开发与应用和生物微囊剂的研制等。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废弃物产出量最大的国家,每年大约40多亿吨,仅就农作物秸秆年产生量约为7.0亿吨,其中稻草2.3亿吨,玉米秸秆2.2亿吨,豆类和杂粮作物秸秆1亿吨,花生薯类藤蔓和甜菜叶等蔬菜残体1.8亿吨,由于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加,这些废弃物以年5%~10%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我国农业废弃物产生量将超过50亿吨,其中秸秆将达到9.5亿~11亿吨,如果把这些农业废弃物随意丢弃或者排放到环境中,不能被作为资源利用,将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危害,值得重视。
前期我们已经开发了利用农作物秸秆及废弃物直接固体发酵生产含有菌丝固体颗粒的技术,但是,固体发酵生产周期长,普遍需要7-10天甚至更长,由于菌丝的生长松散,固体颗粒不均匀,导致田间单位面积实际使用量高,增加了技术产品的成本,此外,菌丝浮于表面,产品的贮藏期明显缩短,不利用商业化,也有碍了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生物除草剂菌克阔的固体颗粒。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固体颗粒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生物除草剂菌克阔的固体颗粒,所述的固体颗粒由固体基质、保藏号为CGMCCNO.2934的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助剂和水为原料制粒所得;所述固体基质、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助剂和水的重量比为30:35~60:0.4~12:14;所述固体基质选自水稻秸秆、小麦秸秆、油菜秸秆、棉花秸秆、加拿大一枝黄花秸秆、甘蔗秸秆、大豆秸秆、稻壳、棉籽壳、园林枯枝或锯木屑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的助剂选自白炭黑或糯米粉。
其中,所述的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优选将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ZL2009100307593)进行液体发酵后离心所得,其中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有效浓度为1.5×105个cfu/g≤菌浓度≤2.86×105个cfu/g。
所述的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进一步优选向灭菌后的PDA液体培养基中接种活化的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28℃下,120rpm培养5d,菌种接入发酵罐批量发酵,发酵培养基为PDA液体培养基,发酵条件通气量1.0-1.2L,温度28-30℃,搅拌轴转速:160-180rpm/min,发酵时间40-60h;高速离心机9000rpm离心18min,倾倒上清,获得菌丝体。
所述的助剂选自白炭黑时,所述固体基质、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助剂和水的重量比优选30:35-60:0.4-6:14;所述的助剂选自糯米粉时,所述固体基质、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助剂和水的重量比优选30:35-60:3-12:14。
所述的固体基质选自水稻秸秆时,水稻秸秆与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的重量比优选1:1.33-2.00;所述的固体基质选自小麦秸秆时,小麦秸秆与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的重量比优选1:1.17-1.33;所述的固体基质选自油菜秸秆时,油菜秸秆与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的重量比优选1:1.5-1.83;所述的固体基质选自加拿大一枝黄花秸秆时,加拿大一枝黄花秸秆与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的重量比优选1:1.67-1.83;所述的固体基质选自甘蔗秸秆时,所述的甘蔗秸秆与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的重量比优选1:1.5-1.67;所述的固体基质选自大豆秸秆时,所述的大豆秸秆与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的重量比优选1:1.33-1.5;所述的固体基质选自稻壳时,稻壳与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的重量比优选1:1.67-1.83;所述的固体基质选自棉籽壳时,所述的棉籽壳与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的重量比优选1:1.33-1.67;所述的固体基质选自园林枯枝或锯木屑时,所述的园林枯枝或锯木屑与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的重量比优选1:1.67-1.83。
所述的固体基质优选自棉籽壳、油菜秸秆或棉花秸秆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生物除草剂菌克阔的固体颗粒粒径为大于等于6目小于等于12目。
本发明所述的生物除草剂菌克阔的固体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固体基质于粉碎机粉碎并灭菌;将固体基质、液体发酵所得的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助剂和水按照30:35~60:0.4~12:14比例混匀搅拌制作颗粒;或者先将固体基质、助剂和水按照30:0.4~12:70比例在圆盘造粒机中制作原颗粒,干燥后后将原颗粒、菌丝体按照1:1.17-2.00比例裹菌,最后将所制得的颗粒干燥得生物除草剂菌克阔的固体颗粒。
所述的制备方法,优选包含以下步骤:
(1)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的制备:将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株SC64接种在灭菌的PDA固体培养基中于28℃培养3~5天进行活化。将活化后的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接种于灭菌的PDA液体培养基中,28℃下,120rpm培养5天,然后将菌种接入发酵罐批量发酵,发酵温度28-30℃,搅拌轴转速:160—180rpm/min;最后高速离心机9000rpm离心18min,倾倒出上清,获得菌丝体,菌丝体中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有效浓度为1.5×105个cfu/g≤菌浓度≤2.86×105个cfu/g;
(2)固体基质的制备:固体基质于粉碎机粉碎,过筛子20目,常规高压蒸汽灭菌25分钟;
(3)造粒:将固体基质、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助剂和水按照30:35~60:0.4~12:14质量比例混匀搅拌制作颗粒;或者先将固体基质、助剂和水按照30:35~60:70比例在圆盘造粒机中制作基粒,然后将基粒、菌丝体按照1:1.17-2.00比例裹菌;
(4)将步骤3中所制得的颗粒干燥,得粒径为大于等于6目小于等于12目的颗粒,常温保存。
其中,所述的助剂为白炭黑时,所述固体基质、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助剂和水的重量比优选30:35-60:0.4-6:14;所述的助剂为糯米粉时,所述固体基质、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助剂和水的重量比优选30:35-60:3-12:14。
有益效果: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利用农作物秸秆及废弃物直接固体发酵生产含有菌丝固体颗粒存在的生产周期长、固体颗粒不均匀,实际使用量高,产品贮藏期短的缺陷,利用液体发酵技术,先通过液体发酵大规模生产菌丝体,耗时缩短至固体发酵的一半以上。将微生物农药活性物菌丝包覆在固体粉末材料中形成颗粒制剂,从而起到延长贮藏期,和保持较高的药效、并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等作用,且使用后,还增加了土壤有机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还具备以下优点:
(1)固体颗粒有固定的形状规格,便于大批量生产和商业化。
(2)齐整小核菌菌丝体与固体基质紧密混合,几乎没有裸露的菌丝,可有效保持菌丝活性,延长货架期。
(3)良好的颗粒剂剂型,明显增强了菌剂产品的除草活性,大大降低了田间的用量。
(4)本发明利用农业废弃物做固体基质,实现秸秆还田,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
附图说明
图1不同湿度固体颗粒的萌发率和染菌率
图2不同贮藏条件下固体颗粒的萌发率随时间变化
图3不同贮藏条件下固体颗粒的致病力随时间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罗氏白绢小菌核菌菌丝体的制备:将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接种在培养基中于28℃培养5天,该培养基每L中含有土豆200g、葡萄糖20g、琼脂16g。将液体培养基常规高压蒸汽灭菌25分钟,接种上述活化的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饼10枚,28℃下,120rpm培养5d,高速离心机9000rpm离心18min,倾倒上清,沉淀即为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菌丝体中以菌丝团质量为基准,齐整小核菌有效浓度为1.5×105个cfu/g≤菌浓度≤2.86×105个cfu/g。
(2)固体基质的制备:固体基质于粉碎机粉碎,过筛子20目,常规高压蒸汽灭菌25分钟。
(3)造粒方法两种:一种将固体基质、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白炭黑和水按照30:(35-55):3:14比例混匀搅拌制作颗粒;;另一种先将固体基质、白炭黑和水按照30:3:70比例在圆盘造粒机中制作原颗粒,然后将原颗粒、菌丝团按照1:(1.17-2.00)比例裹菌。
(4)将步骤3中所制得的颗粒干燥,常温保存。固体颗粒剂直径为1.40-3.35mm。
实施例2不同直径对固体颗粒致病力的影响
按照实施例1所示方法造粒,无菌条件下干燥固体颗粒,取直径不同的颗粒:X<12目,12目≤X<8目,8目≤X<6目,6目≤X<2目,X≥2目,做致病力检测[致病力检测以30℃条件下,将除草剂颗粒在熟龄紫茎泽兰叶片(从顶部往下5~6片真叶)中央培养72小时后所引起的坏死病斑直径为指标。即将除草剂颗粒置于预先铺有湿润双层滤纸的9cm培养皿中的紫茎泽兰叶片中央,每平皿2片叶子,Parafilm(American National Can,Greenwich,CT,USA)进行密封,将培养皿置于30℃,12h L/D的光照培养箱。每试验处理均4次重复,设置灭菌的固体基质为空白对照)],并计数每g不同直径的颗粒的个数,进而计算出每g不同直径的固体颗粒侵染叶片的总病斑面积。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直径对固体颗粒致病力的影响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结果显示:当颗粒直径介于8到12目之间,即1.40<r<2.36mm时,每g固体颗粒致病力最强,但考虑到固体颗粒剂产业化生产时基粒制备过程中可能用到挤压造粒机,挤压造粒机制备圆球型颗粒一般最小直径为3mm,所以此处我们将颗粒直径定为1.40<r<3.35mm,即6到12目之间。
实施例3助剂含量对颗粒成型率的影响
每个处理固体基质30g,改变白炭黑或糯米粉的用量,按照实施例1所示第一种方法造粒(白炭黑或糯米粉用量不同),干燥后称重,计算成型率(将所制得的颗粒干燥后直径介于1.40-3.35mm之间的颗粒重量与颗粒总重量的比例)。
表2不同糯米粉和白炭黑含量对颗粒成型率的影响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结果显示:当糯米粉用量为3g-12g时,成型率在91.31%以上,但糯米粉用量为1g时成型率明显较低。当白炭黑用量为0.4g-6g时,成型率在91.35%以上,但白炭黑用量为0.1g时成型率明显较低。
实施例4
4.1固体基质类型对颗粒致病力的影响
将不同固体基质干燥,粉碎后按照权利四所示方法造粒,无菌条件下干燥固体颗粒,致病力检测以30℃条件下,直径为3.3mm的除草剂颗粒在熟龄紫茎泽兰叶片(从顶部往下5~6片真叶)中央培养72小时后所引起的坏死病斑面积为指标。即将除草剂颗粒置于预先铺有湿润双层滤纸的9cm培养皿中的紫茎泽兰叶片中央,每平皿2片叶子,Parafilm(American National Can,Greenwich,CT,USA)进行密封,将培养皿置于30℃,12h L/D的光照培养箱。每试验处理均4次重复,设置灭菌的固体基质为空白对照。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不同固体基质类型对颗粒致病性的影响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结果显示:1、棉籽壳最有利于固体颗粒中菌丝萌发侵染叶片,致病力最强,其次是油菜秸秆和棉花秸秆。水稻、小麦秸秆和园林枯枝固体颗粒中菌丝萌发侵染叶片的能力相对较弱,但是,考虑到来源广泛,变废为宝,还是可以接受的。
4.2不同固体基质与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的配比对颗粒离体叶片致病力的影响
分别取不同的固体基质粉碎后,过20目筛子,称取固体基质粉末30g,白炭黑3g,在圆盘造粒机中加水70ml制作原颗粒,于烘箱50℃烘干,倒入圆盘造粒机中裹菌,分别加入30g,35g,40g,45g,50g,55g,60g,65g,70g,75g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测离体叶片致病力(按照实施例4试验例1的方法)和成型率(将所制得的颗粒干燥后直径介于2.0-3.35mm之间的颗粒重量与颗粒总重量的比例)。每实验处理均4次重复。试验结果如表4-13所示。
表4不同量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与水稻秸秆粉混合造粒对固体颗粒剂致病力和成型率的影响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5不同量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与园林枯枝粉混合造粒对固体颗粒剂致病力和成型率的影响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6不同量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与棉花秸秆粉混合造粒对固体颗粒剂致病力和成型率的影响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7不同量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与棉籽壳粉混合造粒对固体颗粒剂致病力和成型率的影响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8不同量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与油菜秸秆粉混合造粒对固体颗粒剂致病力和成型率的影响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9不同量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与麦秸秆混合造粒对固体颗粒剂致病力和成型率的影响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10不同量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与加拿大一枝黄花秸秆粉混合造粒对固体颗粒剂致病力和成型率的影响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11不同量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与稻壳粉混合造粒对固体颗粒剂致病力和成型率的影响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12不同量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与甘蔗秸秆粉混合造粒对固体颗粒剂致病力和成型率的影响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13不同量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与大豆秸秆粉混合造粒对固体颗粒剂致病力和成型率的影响
注: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试验结果表明:各种固体基质与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混合所制得的颗粒剂,致病力随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的量的增加逐渐增强,但成型率逐渐下降,为确保固体颗粒剂的成型率在78%以上并尽量增大致病力,各种固体基质与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的重量比例如下:
水稻秸秆: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1:1.33-2.00
园林枯枝: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1:1.67-1.83
棉花秸秆: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1:1.67-1.83
棉籽壳: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1:1.33-1.67
油菜秸秆: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1:1.5-1.83
小麦秸秆: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1:1.17-1.33
加拿大一枝黄花秸秆: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1:1.67-1.83
稻壳: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1:1.67-1.83
甘蔗秸秆: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1:1.5-1.67
大豆秸秆: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1:1.33-1.5
实施例5固体颗粒湿度对萌发率和染菌率的影响
将按照实施例1生产好的固体颗粒按照不同的时间点取样,得到不同湿度的固体颗粒,将直径为3mm的固体颗粒接种PDA固体培养基平板上,每个平板6粒,每个湿度4个平板重复。36小时后,统计萌发率(萌发出菌丝的固体颗粒与全部固体颗粒个数的比例)和染菌率(染杂菌的固体颗粒与全部固体颗粒个数的比例),见图1。结果显示:萌发率一直维持在90-100%之间,变化不大,染菌率随颗粒湿度逐渐下降,湿度低于10%。所以干燥时应该保证湿度到10%以下。
实施例6贮藏条件、时间对固体颗粒萌发率和致病性的影响
分别称取实施例1制备的固体颗粒各100g,置于常温非真空,常温真空,4℃非真空,4℃真空四种条件下保存,每个处理4个重复,真空按照1g小包装,每次取小包实验。
每个月分别于6号,21号两次检测固体颗粒的萌发率和致病性,首次检测时间为5月21号。萌发率检测为取直径为3.3mm的固体颗粒接种与PDA固体培养基平板上,每个平板5粒,4个平板重复。于28℃恒温培养箱培养,36后测量固体颗粒所形成的菌落直径大小。致病力检测以30℃条件下,直径为3.3mm的除草剂颗粒在熟龄紫茎泽兰叶片(从顶部往下5~6片真叶)中央培养72小时后所引起的坏死病斑面积为指标。即将新鲜培养的含菌丝体固体基质置于预先铺有湿润双层滤纸的9cm培养皿中的紫茎泽兰叶片中央,每平皿2片叶子,Parafilm(American National Can,Greenwich,CT,USA)进行密封,将培养皿置于30℃,12hL/D的光照培养箱。每试验处理均4次重复,设置灭菌的固体基质为空白对照。
结果显示:常温非真空与4℃非真空菌的萌发率较高,4个月后,仍高达60%-70%,两者相比,常温非真空效果较好。常温真空和4℃真空在两个月后萌发率急剧下降,4个月后,降至5%(图2)。萌发率和致病率呈正相关(图3),因此固体颗粒常温贮藏即可。
实施例7新颗粒剂与直接发酵的固体基质颗粒菌剂活性比较
试验称取水稻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甘蔗渣、油菜秸秆、棉花秸秆、加拿大一枝黄花秸秆、园林废弃物或锯木屑制成的新颗粒剂与用上述秸秆发酵的菌丝固体颗粒各0.1g,分别分成三份置于叶片上,比较侵染情况。结果表明,所有新制成的颗粒菌剂致病活性均优于后者。
表14新颗粒剂与直接发酵的固体基质颗粒菌剂活性比较
实施例8田间控草实验,不同固体颗粒剂量对水直播水稻田阔叶草的防除效果。
试验是在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室江浦试验农场进行。播种水稻,小区设120kg/ha、180kg/ha、240kg/ha、360kg/ha、空白对照五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水稻播种15天后,人工施撒固体颗粒。每个小区对角线取样5点,每个样点定点调查0.25m2,施药后分别在14天,28天调查水苋菜、鳢肠、陌上菜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
实验结果(表15~16)表明,对三种阔叶草的防控四种剂量处理后,均与空白对照有显著差异,对水苋菜的株防效最高剂量可达到64.25%,鲜重防效最高可达到57.55%;对鳢肠的株防效最高剂量可达到81.50%,鲜重防效最高可达到74.84%;对陌上菜的株防效最高剂量可达到82.80%,鲜重防效最高可达到83.05%
表15不同固体颗粒剂量对阔叶草的防除效果(14d)
aMR表示植株死亡率(%),FW表示鲜重抑制率(%),图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16不同固体颗粒剂量对阔叶草的防除效果(28d)
aMR表示植株死亡率(%),FW表示鲜重抑制率(%),图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同一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Claims (9)

1.一种生物除草剂菌克阔的固体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体颗粒由固体基质、保藏号为CGMCC NO.2934的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助剂和水为原料制粒所得;所述固体基质、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助剂和水的重量比为30:35~60:0.4~12:14;所述固体基质选自水稻秸秆、小麦秸秆、油菜秸秆 、加拿大一枝黄花秸秆、甘蔗秸秆、大豆秸秆、稻壳、棉籽壳、园林枯枝或锯木屑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的助剂选自白炭黑或糯米粉;所述的生物除草剂菌克阔的固体颗粒主要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得到:将固体基质于粉碎机粉碎并灭菌;将固体基质、液体发酵所得的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助剂和水按照 30:35~60:0.4~12:14比例混匀搅拌制作颗粒,将所制得的颗粒干燥得生物除草剂菌克阔的固体颗粒;其中,所述的固体基质选自水稻秸秆时,水稻秸秆与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的重量比为1:1.33-2.00;所述的固体基质选自小麦秸秆时,小麦秸秆与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的重量比为1:1.17-1.33;所述的固体基质选自油菜秸秆时,油菜秸秆与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的重量比为1:1.5-1.83;所述的固体基质选自加拿大一枝黄花秸秆时,加拿大一枝黄花秸秆与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的重量比为1:1.67-1.83;所述的固体基质选自甘蔗秸秆时,所述的甘蔗秸秆与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的重量比为1:1.5-1.67;所述的固体基质选自大豆秸秆时,所述的大豆秸秆与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的重量比为1:1.33-1.5;所述的固体基质选自稻壳时,稻壳与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的重量比为1:1.67-1.83;所述的固体基质选自棉籽壳时,所述的棉籽壳与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的重量比为1:1.33-1.67;所述的固体基质选自园林枯枝或锯木屑时,所述的园林枯枝或锯木屑与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的重量比为1:1.67-1.8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草剂菌克阔的固体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是将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进行液体发酵后离心所得,其中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有效浓度为1.5×105个cfu/g≤菌浓度≤2.86×105个cfu/g。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除草剂菌克阔的固体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是向灭菌后的PDA液体培养基中接种活化的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28℃下,120rpm培养5d,菌种接入发酵罐批量发酵,发酵培养基为PDA液体培养基,发酵条件通气量1.0-1.2L,温度28-30℃,搅拌轴转速:160—180rpm/min,发酵时间40-60h;高速离心机9000rpm离心18min,倾倒上清,获得菌丝体。
4.根据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草剂菌克阔的固体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剂为白炭黑时,所述固体基质、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助剂和水的重量比为30:35-60: 0.4-6:14;所述的助剂为糯米粉时,所述固体基质、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助剂和水的重量比为30:35-60: 3-12:14。
5.根据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草剂菌克阔的固体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体基质选自棉籽壳、油菜秸秆中的一种。
6.根据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草剂菌克阔的固体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除草剂菌克阔的固体颗粒粒径为大于等于6目小于等于12目。
7.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除草剂菌克阔的固体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固体基质于粉碎机粉碎并灭菌;将固体基质、液体发酵所得的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助剂和水按照 30:35~60:0.4~12:14比例混匀搅拌制作颗粒,将所制得的颗粒干燥得生物除草剂菌克阔的固体颗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1)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的制备:将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株SC64接种在灭菌的PDA固体培养基中于28℃培养3~5天进行活化。将活化后的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接种于灭菌的PDA液体培养基中,28℃下,120rpm培养5天,然后将菌种接入发酵罐批量发酵,发酵温度28-30℃,搅拌轴转速:160—180rpm/min;最后高速离心机9000rpm离心18min,倾倒出上清,获得菌丝体,菌丝体中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有效浓度为1.5×105个cfu/g≤菌浓度≤2.86×105个cfu/g;
(2)固体基质的制备:固体基质于粉碎机粉碎,过筛子20目,常规高压蒸汽灭菌25分钟;
(3)造粒:将固体基质、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助剂和水按照 30:35~60:0.4~12:14质量比例混匀搅拌制作颗粒;
(4)将步骤3中所制得的颗粒干燥,得粒径为大于等于6目小于等于12目的颗粒,常温保存。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剂为白炭黑时,所述固体基质、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助剂和水的重量比为30:35-60: 0.4-6:14;所述的助剂为糯米粉时,所述固体基质、罗氏白绢小菌核菌SC64菌丝体、助剂和水的重量比为30:35-60:3-12:14。
CN201510334784.6A 2015-06-16 2015-06-16 一种生物除草剂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0762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34784.6A CN105076265B (zh) 2015-06-16 2015-06-16 一种生物除草剂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34784.6A CN105076265B (zh) 2015-06-16 2015-06-16 一种生物除草剂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6265A CN105076265A (zh) 2015-11-25
CN105076265B true CN105076265B (zh) 2018-01-26

Family

ID=54558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34784.6A Active CN105076265B (zh) 2015-06-16 2015-06-16 一种生物除草剂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7626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32878A (zh) * 2016-08-26 2017-01-18 安徽久易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含五氟磺草胺和噁嗪草酮的水分散粒剂
CN107743979A (zh) * 2017-11-09 2018-03-02 江苏东宝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含齐整小核菌的复配除草颗粒剂
CN108713552A (zh) * 2018-05-13 2018-10-30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适用于福寿螺的绿色杀螺剂
CN109090144A (zh) * 2018-10-17 2018-12-28 马书文 一种新型环保生物除草剂
KR102011266B1 (ko) * 2018-11-01 2019-08-16 김달수 진균의 균핵이 포함된 식물관리용 고형조성물 및 그 용도
CN110367291B (zh) * 2019-07-31 2021-07-30 乐东广陵南繁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杂交水稻抑草剂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2938A (zh) * 2009-04-15 2010-05-26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小菌核菌菌株及其用于生物除草的方法
CN101880633A (zh) * 2010-06-25 2010-11-10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层出镰孢菌及其菌剂和应用
CN103146588A (zh) * 2013-03-22 2013-06-12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齐整小核菌固体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
CN104054702A (zh) * 2014-07-03 2014-09-24 泰安市泰山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农药载体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2938A (zh) * 2009-04-15 2010-05-26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小菌核菌菌株及其用于生物除草的方法
CN101880633A (zh) * 2010-06-25 2010-11-10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一种层出镰孢菌及其菌剂和应用
CN103146588A (zh) * 2013-03-22 2013-06-12 南京农业大学 一种齐整小核菌固体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
CN104054702A (zh) * 2014-07-03 2014-09-24 泰安市泰山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农药载体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加拿大一枝黄花白绢病( Sclerotium rolfsii)菌株SC64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唐伟等;《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0315;第34卷(第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76265A (zh) 2015-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76265B (zh) 一种生物除草剂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16249B (zh)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微生物菌剂和它们在发酵腐熟中的应用
CN104531533A (zh) 一种防治植物重茬病害的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11961598B (zh) 一种爪哇棒束孢菌株及其在防治黄曲条跳甲方面的应用
CN107493974B (zh) 一种汉麻秆芯栽培基质及其用于栽培黑木耳的工艺
CN108277177B (zh) 细黄链霉菌固体发酵培养基、制备方法及其发酵方法、发酵产物、生防产品和应用
CN109053253A (zh) 一种固根防倒伏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26742A (zh) 一种有利于防治水稻立枯病的微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
CN109315265B (zh) 一种球毛壳菌生物育苗基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642782B (zh) 一种能够抑制土传病害的秸秆腐熟剂的制备方法
CN105330395B (zh) 一种生物除草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414093A (zh) 一种直接分解秸秆为肥的微生物肥料菌剂及其生产工艺和使用方法
CN112940949B (zh) 一种哈茨木霉菌、培养方法、应用及复合生物制剂
CN113234602B (zh) 一种球孢毛壳菌、菌剂、浸种液及应用
CN109757521A (zh) 布氏白僵菌菌剂及其应用
CN102827773B (zh) 一种复合菌剂、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348888B (zh) 一种利用大葱葱叶废弃物生产木霉生物有机肥的方法
CN111944699B (zh) 一种角毛壳菌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7003597A (zh) 一种功能性微生物肥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0791445B (zh) 一种解淀粉芽孢杆菌及生物药肥
CN111172064B (zh) 一株侧孢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3602595A (zh) 淡紫拟青霉航天诱变突变株Sd-m-26及其微生物制剂和应用
CN115161214A (zh) 一种防控地下害虫的生物有机肥、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967910A (zh) 一种防治青枯病的微生物有机肥、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2868674A (zh) 防控马铃薯地下害虫的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