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49348B -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49348B
CN105049348B CN201510174097.2A CN201510174097A CN105049348B CN 105049348 B CN105049348 B CN 105049348B CN 201510174097 A CN201510174097 A CN 201510174097A CN 105049348 B CN105049348 B CN 1050493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mclag
exchange apparatus
frame
fau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7409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49348A (zh
Inventor
安多慎
坪田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teri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eta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etal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etal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0493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93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493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934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1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conne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2Loop networks
    • H04L12/437Ring fault isol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02Details
    • H04B3/36Repeate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20Repeater circuits; Relay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86Additional information in the notification, e.g. enhancement of specific meta-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6Layer 2 routing, e.g. in Ethernet based M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370/00Multiplex communications
    • Y10S370/901Wide area network
    • Y10S370/902Packet switching
    • Y10S370/903Osi compliant network
    • Y10S370/906Fiber data distribution interface, FDDI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实现可用性提高的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第一故障监视部(18)监视网桥用端口(Pb)之间的通信路径有无故障,第二故障监视部(19)监视上位链路用端口(Pu1)之间的经由环形网络的通信路径有无故障。第三故障监视部(17)监视MCLAG用端口(Pm1)有无故障。MCLAG控制部(16)在第三故障监视部的监视结果从无故障变化为有故障时发送故障通知帧。此时,MCLAG控制部(16)在第一故障监视部的监视结果为无故障时,从网桥用端口(Pb)发送故障通知帧,在第一故障监视部的监视结果为有故障,且第二故障监视部的监视结果为无故障时,从上位链路用端口(Pu1)发送故障通知帧。

Description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例如涉及一种使用两台交换机装置的采用了装置冗余方式的中继系统。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表示了在一台网络装置与两台网络装置之间的各链路上设定了跨装置的链路聚合的网络系统。当在连接两台网络装置之间的专用线路中发生了故障时,使用该链路聚合的路径来构筑替代路径。此外,两台网络装置对于该装置之间的称为路径信息的同步的控制面通过运用系统/待机系统来进行动作,对于数据面双方都在运用状态下使用。
在专利文献2中表示了对用户网内的用户边缘与MPLS网内的两台运营商边缘之间的各链路设定了跨装置的链路聚合的结构。两台运营商边缘在都从其他运营商边缘接收到数据包时,根据相互之间预先作出的规定,仅一方的运营商边缘向用户边缘中继数据包。
例如,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示,已知通过在用于进行层2(以下,简略为L2)的处理的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和两台L2交换机装置之间设定跨装置的链路聚合组(以下,简略为LAG),来实现装置冗余的方法。当使用这样的方式时,两台L2交换机装置将设定了跨装置的LAG的各端口虚拟地作为一个端口进程处理。作为此时的代表性的控制内容,当在设定了跨装置的LAG的各端口中的任意一个端口发生了故障时,两台L2交换机装置使通信后退到剩余的端口。
为了实现这样的控制,两台L2交换机装置需要相互识别设定了跨装置的LAG的各端口的状态(代表性地为有无故障)。作为其具体的方式,可以举出通过在两台L2交换机装置之间进行控制帧的通信来交换各种信息的方式。然而,此时,当在连接两台L2交换机装置之间的通信线路中发生了故障时,无法恰当地控制跨装置的LAG。
因此,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当在连接两台L2交换机装置之间的通信线路中发生了故障时,考虑使用LAG路径(即,经由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的路径)来构筑代替路径的方式。具体而言,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通常禁止设定LAG的各端口之间的帧的折返,但具备可以解除该折返禁止的结构。然而,为了实现这样的方式,除了两台L2交换机装置外,还需要在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中设置特殊的功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5018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099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实现可用性提高的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通过本说明书的叙述以及附图,使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的目的和新特征更加明确。
如下那样简单地说明在本申请中公开的发明中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的概要。
本实施方式的中继系统具备第一至第四交换机装置。第一以及第二交换机装置分别具有上位链路用端口、MCLAG用端口以及网桥用端口,经由网桥用端口通过通信线路相互连接。第三交换机装置经由不同的通信线路,分别与第一交换机装置的MCLAG用端口以及第二交换机装置的MCLAG用端口连接,对成为该通信线路的连接源的端口设定链路聚合。将第四交换机装置设置在第一交换机装置的上位链路用端口与第二交换机装置的上位链路用端口之间的通信路径上,与第一交换机装置以及第二交换机装置一起构成环形网络。在此,第一以及第二交换机装置分别具有第一至第三故障监视部、MCLAG控制部。第一故障监视部监视网桥用端口之间的通信路径有无故障。第二故障监视部监视上位链路用端口之间的经由环形网络的通信路径有无故障。第三故障监视部监视MCLAG用端口有无故障。MCLAG控制部在第三故障监视部的监视结果从无故障变化为有故障时,发送故障通知帧。此时,MCLAG控制部在第一故障监视部的监视结果为无故障时,从网桥用端口发送故障通知帧。另一方面,MCLAG控制部在第一故障监视部的监视结果为有故障,且第二故障监视部的监视结果为无故障时,从上位链路用端口发送故障通知帧。
如果简单地说明通过申请公开的发明中的代表性的实施方式得到的效果,在使用装置冗余方式的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中,能够容易地实现可用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中继系统中,其结构例的概要图。
图2是表示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成为其前提的没有故障时的概要动作例子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成为其前提的产生了MCLAG用端口的故障时的概要动作例子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作为其前提讨论的问题点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没有故障时的概要动作例子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产生了网桥用端口的故障时的概要动作例子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除了网桥用端口外,还在MCLAG用端口中产生了故障时的概要动作例子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构成该MCLAG装置的L2交换机装置的主要部件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9(a)是表示图8中的地址表的结构例的概要图,(b)是表示图8中的端口控制表的结构例的概要图。
图10是表示图8中的MCLAG用控制帧的结构例的概要图。
符号说明
10、11 通信线路
12 MCLAG表
13 中继处理部
14 端口控制表
15 故障监视部
16 MCLAG控制部
17 MCLAG端口监视部
18 网桥路径监视部
19 环路径监视部
25 接口部
26 环协议控制部
27 ACT/SBY保存部
28 帧识别部
29 故障检测部
30 HELLO帧处理部
31 故障帧处理部
35 发送目的地MAC地址
36 发送源MAC地址
37 VLAN识别符
38 以太网类型
39 帧类型
40 MCLAG数据
ACT 激活
BK 切断状态
FDB 地址表
FL1a、FL1b、FL2a、FL2b、FL3a、FL23b 帧
HLm主HELLO帧
HLs子HELLO帧
MSW MCLAG装置
NP 收发禁止状态
OP 开放状态
P 收发许可状态
P1、P2 LAG用端口
P3 端口
Pb 网桥用端口
Pd1 下位链路用端口
Pm1、Pm2 MCLAG用端口
Pu1、Pu2 上位链路用端口
SBY 待机
SWm1、SWm2、SWu1、SWr1、SWr2 L2交换机装置
TRf 故障通知帧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起见,在必要时划分成多个部分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除了特别明示的情况外,它们并不是相互毫无关系的,而是一方是另一方的一部分或全部的变形例、细节、补充说明等关系。此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在提及要素的数量等(包含个数、数值、量、范围等)时,除了特别明示的情况以及原理上明确限定为特定的数等情况外,并不局限于该特定的数,也可以是特定的数以上或以下。
并且,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其构成要素(还包含要素步骤等),除了特别明示的情况以及原理上明确认为是必须的等情况外,当然并不一定是必须的。同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在言及构成要素等的形状、位置关系等时,除了特别明示的情况以及原理上明确认为不是那样等情况外,实质上包含与该形状等近似或类似的形状等。这对于上述数值以及范围也是同样的。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在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所有附图中,作为原则对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中继系统的概要结构》
图1是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中继系统中,表示其结构例的概要图。图1所示的中继系统具备:应用了跨装置的LAG的两台L2交换机装置(第一以及第二交换机装置)SWm1、SWm2、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第三交换机装置)SWu1以及环对应的多个L2交换机装置(第四交换机装置)SWr1、SWr2。
L2交换机装置SWm1、SWm2分别具有上位链路用端口Pu1、MCLAG用端口Pm1以及网桥用端口Pb。L2交换机装置(第一交换机装置)SWm1与L2交换机装置(第二交换机装置)SWm2之间经由网桥用端口Pb通过通信线路11相互连接。通信线路11例如由一般的通信线路(例如,以太网(注册商标)线路)或专用线路构成。
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第三交换机装置)SWu1具有多个(在此为两个)LAG用端口P1、P2以及端口P3。L2交换机装置SWu1经由不同的通信线路10分别与L2交换机装置SWm1的MCLAG用端口Pm1以及L2交换机装置SWm2的MCLAG用端口Pm1连接。在该例子中,LAG用端口P1与L2交换机装置SWm1的MCLAG用端口Pm1连接,LAG用端口P2与L2交换机装置SWm2的MCLAG用端口Pm1连接。此外,没有进行特别的限定,但在端口P3上连接终端等。通信线路10例如由以太网线路构成。
在此,L2交换机装置(第三交换机装置)SWu1对成为L2交换机装置SWm1、SWm2之间的通信线路10的连接源的LAG用端口P1、P2设定LAG。另外,大多情况下LAG一般应用于一台装置间的多条通信线路,但在此,应用于一台装置与两台装置间的多条通信线路。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将这样的跨装置的LAG与一般的LAG区别开来称为多机架链路聚合组(以后简称为MCLAG)。L2交换机装置SWu1对LAG用端口P1、P2设定MCLAG1。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应用这样的跨装置的LAG的两台L2交换机装置SWm1、SWm2统称为MCLAG装置称为MSW。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u1将MCLAG装置MSW虚拟地当作一台装置来进行动作。然而,实际上,L2交换机装置SWu1不特别对MCLAG与LAG进行区别,而是将设定了MCLAG1的端口(P1、P2)作为LAG用端口来处理。
将环对应的L2交换机装置(第四交换机装置)SWr1、SWr2设置在L2交换机装置SWm1的上位链路用端口Pu1与L2交换机装置SWm2的上位链路用端口Pu1之间的通信路径上。并且,L2交换机装置SWr1、SWr2与L2交换机装置SWm1、SWm2一起构成环形网络。
具体而言,L2交换机装置SWr1、SWr2分别具有两个上位链路用端口Pu1、Pu2和下位链路用端口Pd1。在该例子中,L2交换机装置SWr1以及L2交换机装置SWm1中的相互的上位链路用端口Pu1之间,L2交换机装置SWr2以及L2交换机装置SWm2中的相互的上位链路用端口Pu1之间,分别经由通信线路10连接。此外,L2交换机装置SWr1、SWr2中的相互的上位链路用端口Pu2之间,也经由通信线路10连接。没有进行特别的限定,分别在L2交换机装置SWr1、SWr2的下位链路用端口Pd1上连接终端。
构成MCLAG装置MSW的L2交换机装置SWm1、SWm2和环对应的L2交换机装置SWr1、SWr2具备用于执行预定的环协议的各种功能。各种种类的环协议广为人知,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进行特别的限定。在一般的环协议中,为了防止帧的循环,将环形网络内的任意一个端口控制成切断状态BK。被控制成切断状态BK的端口禁止除了用于管理/控制的帧以外的通常的帧(在本说明书中称为用户帧)的通过。然而,当在环形网络内发生了故障时,被控制成切断状态BK的端口被控制成允许帧(用户帧)通过的开放状态。在图1中,作为一个例子,将L2交换机装置SWr1的上位链路用端口Pu2控制成切断状态BK。
在图1中,以具有两台环对应的L2交换机装置SWr1、SWr2的情况作为例子,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一台或三台以上。此外,MCLAG并不局限于一个,也可以设定多个。即,构成MCLAG装置MSW的各个L2交换机装置SWm1、SWm2可以为具有多个MCLAG用端口,对各MCLAG用端口以跨装置的方式连接多个用户侧的交换机装置的结构。此外,各个L2交换机装置SWm1、SWm2在此与一个MCLAG对应地具有一个MCLAG用端口,但也可以为与一个MCLAG对应地具有多个MCLAG用端口的结构。
L2交换机装置(第一以及第二交换机装置)SWm1、SWm2各自具有:MCLAG表12、中继处理部13、地址表FDB、端口控制表14、故障监视部15以及MCLAG控制部16。MCLAG表12与MCLAG识别符{MCLAG1}对应地保存自身的MCLAG用端口Pm1(实际上是其端口识别符{Pm1})。在本说明书中,例如{AA}表示“AA”的识别符(ID)。
例如,预先决定在MCLAG装置中共通使用MCLAG识别符{MCLAG1}。构成MCLAG装置的L2交换机装置SWm1、SWm2分别在自身的MCLAG表12中决定向MCLAG识别符{MCLAG1}分配的自身的MCLAG用端口的端口识别符{Pm1}。
故障监视部15具备MCLAG端口监视部17、网桥路径监视部18以及环路径监视部19。MCLAG端口监视部(第三故障监视部)17监视自身的MCLAG用端口Pm1有无故障。网桥路径监视部(第一故障监视部)18监视MCLAG装置MSW的网桥用端口Pb之间的通信路径有无故障。环路径监视部(第二故障监视部)19监视MCLAG装置MSW的上位链路用端口Pu1之间的经由环形网络的通信路径有无故障。
具体而言,故障监视部15例如通过以检测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的电路或检测FLP(Fast Link Pulse,快速链路脉冲)等的脉冲信号的电路等为代表的硬件来检测有无故障。除了该硬件外,或代替该硬件,故障监视部15使用预定的控制帧(例如HELLO帧)来监视有无故障。
具体而言,网桥路径监视部(第一故障监视部)18通过在MCLAG装置MSW的网桥用端口Pb之间定期地通信主HELLO帧(第一控制帧)来监视有无故障。当在预定的期间通过网桥用端口Pb没有接收到主HELLO帧时,网桥路径监视部18将网桥用端口Pb之间的通信路径判定为有故障。同样地,环路径监视部(第二故障监视部)19通过在MCLAG装置MSW的上位链路用端口Pu1之间经由环形网络定期地通信子HELLO帧(第二控制帧)来监视有无故障。当在预定的期间通过上位链路用端口Pu1没有接收到子HELLO帧时,环路径监视部19将上位链路用端口Pu1之间的通信路径判定为有故障。
MCLAG控制部16进行使L2交换机装置SWm1、SWm2作为MCLAG装置MSW进行动作所需要的各种控制。作为其中之一,当MCLAG端口监视部(第三故障监视部)17的监视结果从无故障变化为有故障时,MCLAG控制部16发送故障帧之一的故障通知帧。此时,当网桥路径监视部(第一故障监视部)18的监视结果为无故障时,MCLAG控制部16从网桥用端口Pb发送故障通知帧。另一方面,当网桥路径监视部18的监视结果为有故障,并且环路径监视部(第二故障监视部)19的监视结果为无故障时,MCLAG控制部16从上位链路用端口Pu1发送故障通知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MCLAG控制部16在没有故障,且被设定成激活ACT时,将MCLAG用端口Pm1控制成许可针对对象发送以及接收用户帧的收发许可状态(第一状态)P。另一方面,MCLAG控制部16在没有故障,且被设定成待机SBY时,将MCLAG用端口Pm1控制成禁止针对对象发送以及接收用户帧的收发禁止状态(第二状态)NP。另外,第二状态只要是至少禁止发送的状态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方便起见,以第二状态为收发禁止状态NP的情况为例子。
并且,MCLAG控制部16在被设定成激活ACT,且发送了故障通知帧时,将MCLAG用端口Pm1从收发许可状态P变更为收发禁止状态NP。另一方面,MCLAG控制部16在被设定成待机SBY,且接收到故障通知帧时,将MCLAG用端口Pm1从收发禁止状态NP变更为收发许可状态P。
在图1的例子中,L2交换机装置SWm1的MCLAG控制部16因为没有故障且被设定为激活ACT,因此将MCLAG用端口Pm1控制成收发许可状态P。此时,该MCLAG控制部16例如使用各端口和管理各端口的控制状态的端口控制表14,将MCLAG用端口Pm1控制成收发许可状态P。另一方面,L2交换机装置SWm2的MCLAG控制部16因为没有故障且被设定为待机SBY,因此将MCLAG用端口Pm1控制成收发禁止状态NP。此时,该MCLAG控制部16例如使用端口控制表14,将MCLAG用端口Pm1控制成收发禁止状态NP。
中继处理部13在自身的MCLAG用端口Pm1被控制成收发许可状态(第一状态)P时(在此为SWm1的情况),将以MCLAG识别符{MCLAG1}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中继给自身的MCLAG用端口Pm1。另一方面,中继处理部13在自身的MCLAG用端口Pm1被控制成收发禁止状态(第二状态)NP时(在此为SWm2的情况),将以MCLAG识别符{MCLAG1}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中继给网桥用端口Pb。
在此,根据地址表FDB的检索结果来决定帧的发送目的地端口。如人们广为所知的那样,地址表FDB保存端口和在该端口之前存在的MAC(介质访问控制)地址的对应关系。中继处理部13针对该地址表FDB例如进行如下的处理。
首先,中继处理部13在接收到帧的端口为自身的MCLAG用端口Pm1时,将与该MCLAG用端口对应的MCLAG识别符{MCLAG1}确定为接收端口识别符。中继处理部13使该帧中包含的发送源MAC地址与接收端口识别符相对应来在地址表FDB中进行学习。此外,中继处理部13从地址表FDB中检索由预定的端口接收到的帧中包含的发送目的地MAC地址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端口。
中继处理部13根据该检索结果,在与发送目的地MAC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端口为MCLAG识别符,且与该MCLAG识别符对应的自身的MCLAG用端口被控制成收发禁止状态NP时,将附加了接收端口识别符的帧中继给网桥用端口Pb。并且,中继处理部13在通过网桥用端口Pb接收到附加了接收端口识别符的帧时,使该帧中包含的发送源MAC地址与对该帧附加的接收端口识别符相对应来在地址表FDB中进行学习。
通过这样的中继处理部13以及MCLAG控制部16的动作,可使构成MCLAG装置MSW的L2交换机装置SWm1、SWm2作为激活/待机型的MCLAG装置进行动作。具体而言,例如仅从两个MCLAG用端口Pm1的一方(在此为SWm1侧)发送帧,因此可以防止MCLAG1中的帧的折返或重复发送。此外,当在激活侧的MCLAG用端口Pm1中发生了故障时,可以根据故障通知帧来切换L2交换机装置SWm1、SWm2中的各MCLAG用端口Pm1的控制状态。
但是,MCLAG装置的实现方法并不特别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的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是激活/激活型的MCLAG装置。此时,MCLAG装置需要进行对每个帧选择两个MCLAG用端口Pm1中的某一方的控制和用于防止帧的折返或重复发送的控制。为了即使在MCLAG用端口Pm1中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恰当地实现这样的控制,各L2交换机装置SWm1、SWm2与图1的情况同样地,需要使用故障通知帧来识别各MCLAG用端口Pm1有无故障。
《中继系统的前提动作(无故障时)》
图2是表示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成为其前提的没有故障时的概要动作的例子的说明图。在此,以在与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u1的端口P3连接的终端和与环对应的L2交换机装置SWr2的下位链路用端口Pd1连接的终端之间对帧进行通信的情况为例子。在此,L2交换机装置SWu1预先识别L2交换机装置SWm2的MCLAG用端口Pm1的收发禁止状态NP,从向MCLAG1发送帧时的发送端口的选择项(P1、P2)中删除LAG用端口P2。
首先,假设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u1将由端口P3接收到的帧FL1a中继给LAG用端口P1的情况。L2交换机装置SWm1通过MCLAG用端口Pm1接收帧FL1a,如图1所示,使帧FL1a的发送源MAC地址与接收端口识别符{MCLAG1}相对应来在地址表FDB中进行学习。
此外,L2交换机装置SWm1从地址表FDB中检索与帧FL1a的发送目的地MAC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端口,作为该检索结果,得到网桥用端口Pb的端口识别符{Pb}。即,在此,在环形网络中,因为将环对应的L2交换机装置SWr1中的上位链路用端口Pu2控制成切断状态BK,因此L2交换机装置SWm1使该发送目的地MAC地址与网桥用端口的端口识别符{Pb}相对应来在地址表FDB进行学习。L2交换机装置SWm1根据发送目的地端口的检索结果,如图1所示,将附加了接收端口识别符{MCLAG1}的帧FL1a中继给网桥用端口Pb。
L2交换机装置SWm2通过网桥用端口Pb接收附加了接收端口识别符{MCLAG1}的帧FL1a,使其发送源MAC地址与该接收端口识别符{MCLAG1}相对应来在地址表FDB中进行学习。此外,L2交换机装置SWm2从地址表FDB中检索与帧FL1a的发送目的地MAC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端口,作为该检索结果,得到上位链路用端口Pu1的端口识别符{Pu1}。L2交换机装置SWm1根据发送目的地端口的检索结果,将帧FL1a中继给上位链路用端口Pu1。
环对应的L2交换机装置SWr2通过上位链路用端口Pu1接收帧FL1a,使其发送源MAC地址与端口识别符{Pu1}相对应来在地址表中进行学习。此外,L2交换机装置SWr2从地址表FDB中检索与帧FL1a的发送目的地MAC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端口,根据该检索结果,将帧FL1a中继给下位链路用端口Pd1。
接着,假设环对应的L2交换机装置SWr2将通过下位链路用端口Pd1接收到的帧FL1b中继给上位链路用端口Pu1的情况。L2交换机装置SWm2通过上位链路用端口Pu1接收帧FL1b,使帧FL1b的发送源MAC地址与端口识别符{Pu1}相对应来在地址表FDB中进行学习。
此外,L2交换机装置SWm2从地址表FDB中检索与帧FL1b的发送目的地MAC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端口,作为该检索结果,得到MCLAG识别符{MCLAG1}。因为与MCLAG识别符{MCLAG1}对应的自身的MCLAG用端口Pm1被控制成收发禁止状态NP,所以L2交换机装置SWm2如图1所示,将帧FL1b中继给网桥用端口Pb。
L2交换机装置SWm1通过网桥用端口Pb接收帧FL1b,使其发送源MAC地址与端口识别符{Pb}相对应来在地址表FDB中进行学习。此外,L2交换机装置SWm1从地址表FDB中检索与帧FL1b的发送目的地MAC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端口,作为该检索结果,得到MCLAG识别符{MCLAG1}。因为与MCLAG识别符{MCLAG1}对应的自身的MCLAG用端口Pm1被控制成收发许可状态P,所以L2交换机装置SWm1将帧FL1b中继给MCLAG用端口Pm1。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u1通过LAG用端口P1接收帧FL1b,在经过地址表的学习以及检索后,将该帧FL1b中继给端口P3。
《中继系统的前提动作(MCLAG用端口发生故障时)》
图3是表示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发生了成为其前提的MCLAG用端口的故障时的概要动作例的说明图。在此,以从图2所示的没有故障时的状态开始,在与L2交换机装置SWm1的MCLAG用端口Pm1连接的通信线路10中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为例子。首先,L2交换机装置SWm1的MCLAG端口监视部17检测出MCLAG用端口Pm1发生故障(步骤S11)。L2交换机装置SWm1的MCLAG控制部16根据该故障发生的检测,将包含该故障发生位置(例如SWm1的{MCLAG1})的信息的故障通知帧TRf发送给网桥用端口Pb(步骤S12)。
此外,因为发送了故障通知帧TRf,所以L2交换机装置SWm1的MCLAG控制部16将MCLAG用端口Pm1从收发许可状态P控制成收发禁止状态NP(步骤S13)。另一方面,L2交换机装置SWm2的MCLAG控制部16因为接收到故障通知帧TRf,所以将在与该故障发生位置(SWm1的{MCLAG1})之间构成相同的MCLAG的自身的MCLAG用端口Pm1从收发禁止状态NP控制成收发许可状态P(步骤S13)。
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u1检测出LAG用端口P1发生故障,此外,识别L2交换机装置SWm2的MCLAG用端口Pm1的收发许可状态P。结果,L2交换机装置SWu1从向MCLAG1发送帧时的发送端口的选择项中删除LAG用端口P1,此外向该选择项增加LAG用端口P2。
在这样的状态下,首先假设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u1将通过端口P3接收到的帧FL2a中继给LAG用端口P2的情况。L2交换机装置SWm2通过MCLAG用端口Pm1接收帧FL2a,使帧FL2a的发送源MAC地址与接收端口识别符{MCLAG1}相对应来在地址表FDB中进行学习。
此外,L2交换机装置SWm2从地址表FDB中检索与帧FL2a的发送目的地MAC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端口,作为该检索结果,得到上位链路用端口Pu1的端口识别符{Pu1}。即,伴随环形网络中的切断状态BK的端口的位置,L2交换机装置SWm2使该发送目的地MAC地址与上位链路用端口的端口识别符{Pu1}相对应来在地址表FDB中进行学习。L2交换机装置SWm2根据发送目的地端口的检索结果,将帧FL2a中继给上位链路用端口Pu1。
环对应的L2交换机装置SWr2通过上位链路用端口Pu1接收帧FL2a,使该发送源MAC地址与端口识别符{Pu1}相对应来在地址表中进行学习。此外,L2交换机装置SWr2从地址表FDB中检索与帧FL2a的发送目的地MAC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端口,根据该检索结果,将帧FL2a中继给下位链路用端口Pd1。
接着,假设环对应的L2交换机装置SWr2将通过下位链路用端口Pd1接收到的帧FL2b中继给上位链路用端口Pu1的情况。L2交换机装置SWm2通过上位链路用端口Pu1接收帧FL2b,使帧FL2b的发送源MAC地址与端口识别符{Pu1}相对应来在地址表FDB中进行学习。
此外,L2交换机装置SWm2从地址表FDB中检索与帧FL2b的发送目的地MAC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端口,作为该检索结果,得到MCLAG识别符{MCLAG1}。因为与MCLAG识别符{MCLAG1}对应的自身的MCLAG用端口Pm1被控制成收发许可状态P,所以L2交换机装置SWm2将帧FL2b中继给MCLAG用端口Pm1。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u1通过LAG用端口P2接收帧FL2b,在经过地址表的学习以及检索后,将该帧FL2b中继给端口P3。
《中继系统的前提动作(问题点的一例)》
图4是表示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作为其前提研究的问题点的一例的说明图。在图4的例子中,首先,在MCLAG装置MSW的网桥用端口Pb之间的通信线路11中发生了故障(步骤S21)。环对应的L2交换机装置SWr1根据该环形网络内的故障,将上位链路用端口Pu2从切断状态BK变更为许可用户帧通过的开放状态OP(步骤S22)。
并且,在这样的状态下,与图3的情况相同,假设在与L2交换机装置SWm1的MCLAG用端口Pm1连接的通信线路10中发生了故障的情况。L2交换机装置SWm1虽然检测出MCLAG用端口Pm1发生故障(步骤S23),但伴随网桥用端口Pb的故障,无法如图3所示从网桥用端口Pb发送故障通知帧TRf。结果,L2交换机装置SWm2的MCLAG用端口Pm1维持收发禁止状态NP。
于是,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u1在将由端口P3接收到的帧FL3a发送给MCLAG1时,不存在发送端口的选择项。即,不存在从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u1中的端口P3的终端向环对应的L2交换机装置SWr2中的下位链路用端口Pd1的终端的通信路径。此外,也不存在其逆向的通信路径。例如,即使在环对应的L2交换机装置SWr2对由端口P3接收到的帧FL3b进行泛洪的情况下,该帧FL3b也不会到达发送目的地的终端。
因此,例如,当构成MCLAG装置MSW的L2交换机装置SWm1、SWm2分别检测出网桥用端口Pb发生故障时,考虑使用将自身的MCLAG用端口Pm1控制成收发许可状态P的方式。此时,将L2交换机装置SWm2的MCLAG用端口Pm1控制成收发许可状态P,所以确保上述各终端之间的通信路径。然而,在具有步骤S23的故障时,这样的控制不会特别产生问题,但在没有该故障时,可能产生问题。即,在没有该故障的状态下,在将L2交换机装置SWm2的MCLAG用端口Pm1控制成收发许可状态P时,例如产生L2交换机装置SWu1→SWm2→SWr2→SWr1→SWm1→SWu1的循环路径。
《中继系统的动作(无故障时)》
图5是表示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没有故障时的概要动作例的说明图。如图5所示,构成MCLAG装置MSW的L2交换机装置SWm1、SWm2的网桥路径监视部18定期地相互从网桥用端口Pb发送主HELLO帧(第一控制帧)HLm。此外,L2交换机装置SWm1、SWm2的环路径监视部19定期地相互从上位链路用端口Pu1发送子HELLO帧(第二控制帧)HLs。此时,在环形网络内,通过VLAN(虚拟局域网)的设定等,设定成包含L2交换机装置SWr1的上位链路用端口Pu2许可子HELLO帧HLs的通过。
网桥路径监视部18通过是否能够在与该发送间隔对应的预定的期间内接收到主HELLO帧HLm来监视网桥用端口Pb之间的通信路径,环路径监视部19也通过是否能够在预定的期间内接收到子HELLO帧HLs来监视上位链路用端口Pu1之间的通信路径。如图1所述,网桥路径监视部18以及环路径监视部19的监视方法并不局限于使用HELLO帧的方法,也可以一并使用采用硬件的检测电路的方法。
在图5的情况下,L2交换机装置SWm1能够正常地接收主HELLO帧HLm(以及子HELLO帧HLs),因此将网桥用端口Pb之间的通信路径判定为无故障。因此,例如,在这样的状态下,当发生了图3的步骤S11所示的故障时,L2交换机装置SWm1与图3的情况相同地,从网桥用端口Pb发送故障通知帧TRf,之后进行与图3的情况相同的动作。
《中继系统的动作(发生网桥用端口的故障时)》
图6是表示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发生了网桥用端口的故障时的概要动作例的说明图。在图6的例子中,在网桥用端口Pb之间的通信线路11中发生了故障。L2交换机装置SWm1的网桥路径监视部18不能正常地接收主HELLO帧HLm,因此将网桥用端口Pb之间的通信线路判定为有故障(步骤S31)。此外,L2交换机装置SWm1的环路径监视部19能够正常地接收子HELLO帧HLs,因此将上位链路用端口Pu1之间的通信路径判定为没有故障。
另外,更详细而言,在通信路径中存在发送路径和接收路径。例如,L2交换机装置SWm2在不能接收来自L2交换机装置SWm1的主HELLO帧HLm时,向L2交换机装置SWm1发送附加了不可接收信息的主HELLO帧HLm。除了不能接收来自L2交换机装置SWm2的主HELLO帧HLm的情况以外,L2交换机装置SWm1还在接收到附加了该不可接收信息的主HELLO帧HLm时,将网桥用端口Pb之间的通信线路判定为有故障。此外,这样的处理对于子HELLO帧HLs也是相同的。
环对应的L2交换机装置SWr1检测出该环形网络内的故障(步骤S31),将上位链路用端口Pu2从切断状态BK变更为开放状态OP(步骤S32)。具体的检测方法根据环协议的不同而不同,但代表性的方法可以列举使用HELLO帧的方法或使用陷阱帧(Trap Frame)的方法等。在前者的方法中,L2交换机装置SWr1例如从上位链路用端口Pu2定期地发送HELLO帧,通过上位链路用端口Pu1能否接收到该HELLO帧来检测故障。在后者的方法中,通过硬件等检测出环形网络内的端口故障的L2交换机装置(在此为SWm1、SWm2)向环形网络内发送陷阱帧,L2交换机装置SWr1通过接收该陷阱帧来检测出故障。
《中继系统的动作(发生网桥用端口以及MCLAG用端口的故障时)》
图7是表示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除了网桥用端口外,还在MCLAG用端口中发生了故障时的概要动作例的说明图。并且,在此,以在图6的状态下,与L2交换机装置SWm1的MCLAG用端口Pm1连接的通信线路10中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为例子。
首先,L2交换机装置SWm1的MCLAG端口监视部17检测出MCLAG用端口Pm1发生故障(步骤S41)。L2交换机装置SWm1的MCLAG控制部16根据该故障发生的检测,发送包含该故障发生位置(例如,SWm1的{MCLAG1})的信息的故障通知帧TRf。此时,网桥路径监视部18的监视结果为有故障,且环路径监视部19的监视结果为无故障,因此该MCLAG控制部16从上位链路用端口Pu1发送故障通知帧TRf(步骤S42)。此时,在环形网络内,与子HELLO帧HLs的情况相同地,预先进行了许可故障通知帧TRf通过的设定。
此外,L2交换机装置SWm1的MCLAG控制部16接收到故障通知帧TRf,因此将MCLAG用端口Pm1控制成收发禁止状态NP来代替收发许可状态P(步骤S43)。另一方面,L2交换机装置SWm2的MCLAG控制部16通过上位链路用端口Pu1接收到故障通知帧TRf,因此将与该故障发生位置(SWm1的{MCLAG1})之间构成相同MCLAG的自身的MCLAG用端口Pm1控制成收发许可状态P来代替收发禁止状态NP(步骤S43)。
结果,与图3的情况相同地,进行帧FL2a、帧FL2b的通信。即,与图4的情况不同,在与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u1的端口P3连接的终端和与环对应的L2交换机装置SWr2的下位链路用端口Pd1连接的终端之间形成双向的通信路径。此时,L2交换机装置SWm2根据故障通知帧TRf,将MCLAG用端口Pm1控制成收发许可状态P,因此不会产生图4所述的循环路径的问题。
《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的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代表性地能够容易地实现可用性的提高。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即使在网桥用端口Pb之间的通信路径中发生了故障,也可以利用环形网络来进行MCLAG装置MSW内的通信,从而能够维持作为MCLAG装置的动作。结果,可实现可用性的提高。
并且,此时,如专利文献1所示,不需要对除了MCLAG装置MSW以外的L2交换机装置安装特殊功能,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可用性的提高。即,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u1不需要像专利文献1那样具备用于解除MCLAG1中的折返禁止的结构。此外,环对应的L2交换机装置SWr1、SWr2简单地将子HELLO帧HLs、故障通知帧TRf等在环形网络内进行中继即可,这样的处理可以利用VLAN等一般的功能容易地实现。
另外,在此,MCLAG装置MSW定期地一同发送主HELLO帧HLm以及子HELLO帧HLs,但根据情况,也可以在网桥用端口Pb之间的通信路径中产生故障时发送子HELLO帧HLs。即,当产生代替路径的必要性时,MCLAG装置MSW为了确认该路径有无故障,发送子HELLO帧HLs。然而,此时,产生故障时的切换动作需要时间,因此希望定期地发送双方的HELLO帧。
并且,当通过预定的环协议能够检测出环形网络的故障时,子HELLO帧HLs的发送并不一定是必要的。具体而言,例如,图1的环路径监视部19根据预定的环协议来检测故障发生或产生故障恢复时在环形网络内发送的陷阱帧等,由此可以判别上位链路用端口Pu1之间的通信路径有无故障。
此外,在此,将环形网络内的切断状态BK的端口设为L2交换机装置SWr1的上位链路用端口Pu2,但可以设为MCLAG装置MSW的上位链路用端口Pu1。此时,MCLAG装置MSW根据环协议,例如使用HELLO帧来监视环形网络内的可通信性。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使基于该环协议的HELLO帧和在MCLAG的控制中使用的子HELLO帧HLs。
《交换机装置的结构》
图8是表示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构成该MCLAG装置的L2交换机装置的主要部件的构成例的图。图9(a)是表示图8中的地址表的构成例的概要图,图9(b)是表示图8中的端口控制表的构成例的概要图。图8所示的L2交换机装置(第一或第二交换机装置)SWm具备多个MCLAG用端口Pm1、Pm2、……、上位链路用端口Pu1、网桥用端口Pb、各种处理部以及各种表。
多个MCLAG用端口Pm1、Pm2、……分别可以由多个MCLAG用端口构成,而不限于一个。例如,MCLAG用端口Pm1可以由两个MCLAG用端口(Pm1[1]、Pm1[2])构成。此外,上位链路用端口Pu1、网桥用端口Pb分别也可以由多个端口构成,而并不限于一个。例如,上位链路用端口Pu1可以由设定LAG的两个上位链路用端口(Pu1[1]、Pu1[2])构成。并且,L2交换机装置SWm也可以具备不设定MCLAG的通常的端口。以下,对上述各种处理部以及各种表进行说明。
接口部25具备帧识别部28和故障检测部29,与各端口(MCLAG用端口Pm1、Pm2、……、上位链路用端口Pu1、网桥用端口Pb)之间进行帧的发送或接收。帧识别部28对接收到的帧进行是用户帧、环用控制帧还是MCLAG用控制帧的识别。没有进行特别的限定,但帧识别部28根据帧中包含的帧类型、发送目的地MAC地址(例如,是否发送给MCLAG装置)等来识别帧。
用户帧例如表示图2所示的帧FL1a那样的一般的帧。环用控制帧表示基于预定的环协议的各种控制帧。MCLAG用控制帧表示图5所示的主HELLO帧HLm或子HELLO帧HLs或图3以及图7所示的故障通知帧TRf以及后述的故障恢复帧等。
故障检测部29承担通过图1所述的故障监视部15的部分功能。故障检测部29通过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的检测电路或FLP等脉冲信号的检测电路这样的硬件,来检测各端口(MCLAG用端口Pm1、Pm2、……、上位链路用端口Pu1、网桥用端口Pb)的故障发生以及故障恢复。此外,故障检测部29例如可以具备以太网OAM(操作管理维护)的功能。此时,故障检测部29例如使用基于以太网OAM的CC(连续性检查)功能,来监视MCLAG用端口Pm1、Pm2有无故障。
例如,接口部25在接收到帧时,向该帧附加接收到帧的端口的端口识别符(接收端口识别符),并将其发送给基于帧识别部28的判别结果的处理部。具体而言,接口部25在成为对象的帧为用户帧时,将其发送给中继处理部13。此外,接口部25在成为对象的帧为环用控制帧时,将其发送给环协议控制部26,在为MCLAG用控制帧时,将其发送给MCLAG控制部16。
环协议控制部26进行基于预定的环协议的各种控制以及各种处理。作为一例,如图6所示,当通过故障检测部29检测出环形网络内的端口(在此为上位链路用端口Pu1以及网桥用端口Pb)发生故障或故障恢复时,环协议控制部26在环形网络内发送陷阱帧。此外,例如图6所示,环协议控制部26接收在环形网络内的控制端口的状态在切断状态BK与开放状态OP之间进行迁移时所产生的地址表FDB的清除命令等,执行该清除命令。此外,环协议控制部26进行基于环协议的HELLO帧等的中继。
并且,当环协议控制部26自身作为环形网络的主装置发挥功能时,通过上位链路用端口Pu1定期地进行HELLO帧的发送以及接收。此时,环协议控制部26根据环形网络内有无故障,使用端口控制表14来控制上位链路用端口Pu1的切断状态BK或开放状态OP。
ACT/SBY保存部27保存通过管理员等预先决定的装置单位或MCLAG用端口单位的激活ACT或待机SBY的设定信息。如图1所示,MCLAG表12将自身的MCLAG用端口(例如Pm1)与该MCLAG用端口的MCLAG识别符({MCLAG1})对应地进行保存。
MCLAG控制部16具备HELLO帧处理部30以及故障帧处理部31,如图1~图7所示,进行用于使MCLAG装置MSW恰当地动作的各种控制以及各种处理。如图6所示,HELLO帧处理部30进行主HELLO帧HLm以及子HELLO帧HLs的定期的发送以及接收,由此监视网桥用端口Pb之间的通信路径以及上位链路用端口Pu1之间的通信路径。即,HELLO帧处理部30承担在图1所述的故障监视部15(网桥路径监视部18以及环路径监视部19)的其他部分的功能。
当通过故障检测部29检测出MCLAG用端口Pm1、Pm2、……发生故障时,如图3以及图7所示,故障帧处理部31向与自身一起构成MCLAG装置MSW的L2交换机装置(在本说明书中称为对装置)发送成为故障帧之一的故障通知帧TRf。同样地,在通过故障检测部29检测出MCLAG用端口Pm1、Pm2、……恢复故障时,故障帧处理部31向对装置发送成为另一个故障帧的故障恢复帧。此时,故障帧处理部31根据网桥用端口Pb之间的通信路径有无故障以及上位链路用端口Pu1之间的通信路径有无故障,来决定故障帧的发送端口。此外,故障帧处理部31接收来自对装置的故障帧。
如图2等所示,MCLAG控制部16根据由ACT/SBY保存部27保存的信息(是激活ACT还是待机SBY),使用端口控制表14来控制MCLAG用端口Pm1、Pm2、……的状态。此外,如图3以及图7所示,MCLAG控制部16根据由ACT/SBY保存部27保存的信息和是故障通知帧TRf的发送侧还是接收侧,使用端口控制表14来控制MCLAG用端口Pm1、Pm2、……的状态。
如图9(b)所示,端口控制表14管理端口识别符或MCLAG识别符和与其对应的端口(包含MCLAG用端口)的控制状态。在图9(b)中,以向图8的MCLAG用端口Pm1、Pm2分别分配MCLAG识别符{MCLAG1}、{MCLAG2}的情况为例子,将它们都控制成收发许可状态P。
中继处理部13以来自接口部25的用户帧为对象,如图1~图7所示,进行地址表FDB的学习以及检索,并且反映端口控制表14的信息来决定发送目的地端口。具体而言,在地址表FDB学习时,中继处理部13使用户帧的发送源MAC地址与通过接口部25附加的接收端口识别符相对应来在地址表FDB中进行学习。此时,中继处理部13根据MCLAG表12,当接收端口识别符为MCLAG用端口的端口识别符时,将该端口识别符置换成MCLAG识别符来在地址表FDB进行学习。
此外,当通过网桥用端口Pb接收到附加了接收端口识别符(MCLAG识别符)的用户帧时,中继处理部13使其发送源MAC地址与该接收端口识别符相对应来在地址表FDB中进行学习。结果,如图9(a)所示,地址表FDB保存端口和在该端口之前存在的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在图9(a)中,将端口保存为端口识别符(例如{Pb}),或MCLAG识别符(例如{MCLAG1})。实际上,除了MAC地址外,地址表FDB还保存VLAN识别符。
另一方面,在检索地址表FDB时,中继处理部13以用户帧的发送目的地MAC地址(以及VLAN识别符)作为检索关键字来检索地址表FDB,取得发送目的地端口。中继处理部13根据端口控制表14在判别该发送目的地端口的控制状态后,决定最终的发送目的地端口等。例如,当基于检索结果发送目的地端口为MCLAG识别符,且根据端口控制表14该MCLAG识别符的控制状态为收发许可状态P时,中继处理部13将与该MCLAG识别符对应的MCLAG用端口决定为最终的发送目的地端口。中继处理部13对用户帧附加该MCLAG用端口的端口识别符来作为发送目的地端口识别符,并将其发送给接口部25。
另一方面,当基于检索结果发送目的地端口为MCLAG识别符,且根据端口控制表14该MCLAG识别符的控制状态为收发禁止状态NP时,中继处理部13将网桥用端口Pb决定成最终的发送目的地端口。中继处理部13向用户帧附加网桥用端口Pb的识别符{Pb}作为发送目的地端口识别符,并将其发送给接口部25。接口部25将来自中继处理部13的用户帧从与发送目的地端口识别符对应的端口进行发送。
《MCLAG用控制帧的结构》
图10是表示图8中的MCLAG用控制帧的结构例的概要图。图10所示的MCLAG用控制帧是基于一般的以太网帧的结构。图10的MCLAG用控制帧包含发送目的地MAC地址35、发送源MAC地址36、VLAN识别符(VID)37、以太网类型38、帧类型39以及MCLAG数据40。
例如,在VLAN识别符37中存储与应用预定的环协议的VLAN值不同的VLAN值。在图7所示的环对应的L2交换机装置SWr1、SWr2中进行用于许可具有该VLAN值的帧的中继的设定。由此,MCLAG用控制帧不会被基于环协议的切断状态BK的控制端口切断。此外,在VLAN识别符37中通过与在上述的网桥用端口Pb之间进行通信的控制帧、在上位链路用端口Pu1之间进行通信的控制帧,存储不同的VLAN值。
在以太网类型38中存储预定的固定值。在帧类型39中存储用于分别区别上述的HELLO帧(主HELLO帧HLm以及子HELLO帧HLs)、故障帧(故障通知帧TRf以及故障恢复帧)的识别符。在MCLAG数据40中根据帧类型39存储需要的信息。
在此,例如当图1的MCLAG端口监视部(第三故障监视部)17(图8的故障检测部29)的监视结果为有故障时,假设图1的网桥路径监视部18以及环路径监视部19(图8的HELLO帧处理部30)发送HELLO帧的情况。即,假设图1的网桥路径监视部(第一故障监视部)18定期地发送主HELLO帧(第一控制帧)HLm,环路径监视部(第二故障监视部)19定期地发送子HELLO帧(第二控制帧)HLs的情况。
此时,希望在HELLO帧的MCLAG数据40中包含用于表示有MCLAG用端口的故障的信息。表示有故障的信息可以是直接表示有故障的信息,也可以是间接表示MCLAG用端口的控制状态的信息。例如,图7的L2交换机装置SWm1使L2交换机装置SWm2识别自身的MCLAG用端口Pm1的控制状态(收发禁止状态NP),由此L2交换机装置SWm2能够知道L2交换机装置SWm1的MCLAG用端口Pm1有故障。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故障通知帧TRf使对装置识别MCLAG装置MSW的一方的MCLAG用端口的故障。然而,在因某种偶然性原因对装置无法正常地接收故障通知帧TRf时,在L2交换机装置SWm1、SWm2双方中,可能产生将MCLAG用端口持续控制成收发禁止状态NP的情况。因此,如上所述,可以使HELLO帧还包含表示有故障的信息,使接收到它的L2交换机装置逐次确认该信息,由此能够更加确切地进行故障通知。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人做出的发明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进行的详细说明,而并不局限于一定具备说明的所有结构。此外,可以将某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成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此外,也可以对某实施方式的结构追加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此外,也能够对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削除、置换。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在网桥用端口Pb之间的通信路径中产生了故障时,将环形网络作为代替路径发送故障帧(故障通知帧以及故障恢复帧)的例子。但是,成为代替路径的对象的帧并不局限于故障帧,也可以将为了恰当控制MCLAG装置MSW所需要的各种控制帧作为对象。
并且,根据情况,还能够将用户帧作为代替路径的对象。具体而言,例如,在图7中假设L2交换机装置SWm1、SWm2还具备MCLAG用端口Pm2,在该MCLAG用端口Pm2与其他L2交换机装置(设成SWu2)之间设定MCLAG2的情况。此外,将L2交换机装置SWm1的MCLAG用端口Pm2控制成收发许可状态P,将L2交换机装置SWm2的MCLAG用端口Pm2控制成收发禁止状态NP。
在这样的状态下,例如从L2交换机装置SWu1向L2交换机装置SWu2发送用户帧的情况下,当网桥用端口Pb没有故障时,使用L2交换机装置SWu1→SWm2→SWm1→SWu2的通信路径。另一方面,当网桥用端口Pb有故障时,将环形网络设成代替路径,由此可以使用L2交换机装置SWu1→SWm2→SWr2→SWr1→SWm1→SWu2的通信路径。如上所述,当在网桥用端口Pb之间的通信路径中没有故障时,还能够将在网桥用端口Pb之间传送的各种帧(用户帧以及控制帧)作为代替路径的对象。

Claims (12)

1.一种中继系统,其具备:
第一交换机装置以及第二交换机装置,其分别具有上位链路用端口、MCLAG用端口以及网桥用端口,并且经由所述网桥用端口通过通信线路相互连接;
第三交换机装置,其经由不同的通信线路,分别与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的所述MCLAG用端口以及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的所述MCLAG用端口连接,对成为该通信线路的连接源的端口设定链路聚合;以及
第四交换机装置,其设置在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的所述上位链路用端口与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的所述上位链路用端口之间的通信路径上,与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以及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一起构成环形网络,
所述中继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以及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分别具有:
第一故障监视部,其监视所述网桥用端口之间的通信路径有无故障;
第二故障监视部,其监视所述上位链路用端口之间的经由所述环形网络的通信路径有无故障;
第三故障监视部,其监视所述MCLAG用端口有无故障;以及
MCLAG控制部,其在所述第三故障监视部的监视结果从无故障变化为有故障时,发送故障通知帧,
所述MCLAG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故障监视部的监视结果为无故障时,从所述网桥用端口发送所述故障通知帧,在所述第一故障监视部的监视结果为有故障,且所述第二故障监视部的监视结果为无故障时,从所述上位链路用端口发送所述故障通知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故障监视部通过在所述网桥用端口之间定期地通信第一控制帧来监视有无故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故障监视部在所述第三故障监视部的监视结果为有故障时,使所述第一控制帧中包含表示该故障发生的信息,
除了所述故障通知帧外,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以及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中的一方的交换机装置还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帧来识别另一方的交换机装置的所述MCLAG用端口有故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故障监视部通过在所述上位链路用端口之间经由所述环形网络定期地通信第二控制帧来监视有无故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故障监视部在所述第三故障监视部的监视结果为有故障时,使所述第二控制帧中包含表示该故障发生的信息,
除了所述故障通知帧外,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以及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中的一方的交换机装置还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帧来识别另一方的交换机装置的所述MCLAG用端口有故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MCLAG控制部还进行以下动作:
在没有故障,且被设定为激活时,将所述MCLAG用端口控制成发送以及接收都许可的第一状态,
在没有故障,且被设定成待机时,将所述MCLAG用端口控制成至少禁止发送的第二状态,
在被设定成所述待机,且接收到所述故障通知帧时,将所述MCLAG用端口从所述第二状态变更为所述第一状态,
将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以及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中的一方的所述MCLAG控制部设定成所述激活,将另一方的所述MCLAG控制部设定成所述待机。
7.一种交换机装置,其具有与环形网络连接的上位链路用端口、MCLAG用端口以及网桥用端口,与其他的交换机装置之间经由所述网桥用端口连接,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故障监视部,其监视所述网桥用端口与所述其他的交换机装置的网桥用端口之间的通信路径有无故障;
第二故障监视部,其监视所述上位链路用端口与所述其他的交换机装置的上位链路用端口之间的经由所述环形网络的通信路径有无故障;
第三故障监视部,其监视所述MCLAG用端口有无故障;以及
MCLAG控制部,其在所述第三故障监视部的监视结果从无故障变化为有故障时,发送故障通知帧,
所述MCLAG控制部在所述第一故障监视部的监视结果为无故障时,从所述网桥用端口发送所述故障通知帧,在所述第一故障监视部的监视结果为有故障,且所述第二故障监视部的监视结果为无故障时,从所述上位链路用端口发送所述故障通知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换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故障监视部通过在所述网桥用端口之间定期地通信第一控制帧来监视有无故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换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故障监视部在所述第三故障监视部的监视结果为有故障时,使所述第一控制帧中包含表示该故障发生的信息,
除了所述故障通知帧外,所述交换机装置还通过所述第一控制帧来识别所述其他的交换机装置的MCLAG用端口有故障。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换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故障监视部通过在所述上位链路用端口之间经由所述环形网络定期地通信第二控制帧来监视有无故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交换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故障监视部在所述第三故障监视部的监视结果为有故障时,使所述第二控制帧中包含表示该故障发生的信息,
除了所述故障通知帧外,所述交换机装置还通过所述第二控制帧来识别所述其他的交换机装置的MCLAG用端口有故障。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换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MCLAG控制部还进行以下动作:
在没有故障,且被设定成激活时,将所述MCLAG用端口控制成发送以及接收都许可的第一状态,
在没有故障,且被设定成待机时,将所述MCLAG用端口控制成至少禁止发送的第二状态,
在被设定成所述待机,且接收到所述故障通知帧时,将所述MCLAG用端口从所述第二状态变更为所述第一状态,
在将所述其他的交换机装置设定成所述待机时,将所述交换机装置设定成所述激活,在将所述其他的交换机装置设定成所述激活时,将所述交换机装置设定成所述待机。
CN201510174097.2A 2014-04-28 2015-04-13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493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3142 2014-04-28
JP2014093142A JP6278818B2 (ja) 2014-04-28 2014-04-28 中継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イ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9348A CN105049348A (zh) 2015-11-11
CN105049348B true CN105049348B (zh) 2019-06-18

Family

ID=54335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7409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049348B (zh) 2014-04-28 2015-04-13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525609B2 (zh)
JP (1) JP6278818B2 (zh)
KR (1) KR20150124369A (zh)
CN (1) CN10504934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57019B2 (en) * 2015-12-04 2019-04-09 Arista Networks, Inc. Link aggregation split-brain detection and recovery
JP6499625B2 (ja) * 2016-09-09 2019-04-1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JP6922442B2 (ja) * 2017-06-02 2021-08-18 富士通株式会社 伝送システム、伝送装置及びループ防止方法
JP7021543B2 (ja) 2018-01-29 2022-02-17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6839115B2 (ja) * 2018-02-08 2021-03-03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通信事業者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131370B2 (ja) * 2018-12-21 2022-09-06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7208458B2 (ja) * 2019-02-27 2023-01-19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JP7159940B2 (ja) 2019-03-27 2022-10-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中継装置
WO2021100146A1 (ja) * 2019-11-20 2021-05-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光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JP7424491B2 (ja) 2020-07-02 2024-01-3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伝送システムの中継方法
CN115410292B (zh) * 2022-07-29 2023-10-27 成都赛力斯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故障分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04421A (ja) * 2010-09-02 2011-01-06 Alaxala Networks Corp エッジ装置およびパケット中継方法
JP2011250185A (ja) * 2010-05-27 2011-12-08 Alaxala Networks Corp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CN102594696A (zh) * 2012-03-08 2012-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网络设备链路聚合组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48391B2 (en) * 2010-08-04 2015-09-29 Alcatel Luc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pass thru mode in a virtual chassis system
US8488608B2 (en) * 2010-08-04 2013-07-16 Alcatel Luc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ffic distribution in a 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US9172662B2 (en) * 2010-08-04 2015-10-27 Alcatel Lucent Virtual chassis system control protocols
JP5364187B2 (ja) 2012-08-02 2013-12-11 アラクサラ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エッジ装置
JP5821815B2 (ja) * 2012-09-11 2015-11-24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の処理方法
JP6278800B2 (ja) * 2014-04-03 2018-02-14 APRESIA Systems株式会社 中継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イッチ装置
JP6189783B2 (ja) * 2014-04-08 2017-08-30 APRESIA Systems株式会社 中継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イッ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50185A (ja) * 2010-05-27 2011-12-08 Alaxala Networks Corp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JP2011004421A (ja) * 2010-09-02 2011-01-06 Alaxala Networks Corp エッジ装置およびパケット中継方法
CN102594696A (zh) * 2012-03-08 2012-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管理网络设备链路聚合组的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78818B2 (ja) 2018-02-14
US20150312121A1 (en) 2015-10-29
KR20150124369A (ko) 2015-11-05
CN105049348A (zh) 2015-11-11
JP2015211402A (ja) 2015-11-24
US9525609B2 (en) 2016-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49348B (zh)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CN104980349B (zh)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CN104980372B (zh)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CN105099905B (zh)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CN101554002B (zh) 监视链路聚合链路的方法和系统
CN103825766B (zh) 一种bfd链路检测装置和方法
CN101529763A (zh) 链路聚合的禁用状态和状态信令
CN101094190B (zh) 以太环网保护控制报文的传输方法
CN103684835A (zh) 链路故障上报方法、处理方法、传输节点及主节点
CN104394017B (zh) 一种堆叠系统的选举方法及主设备
CN105656715B (zh) 用于监测云计算环境下网络设备的状态的方法和装置
CN105099825B (zh) 一种外置Bypass的安全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1686167A (zh) 一种以太环网故障恢复的控制方法
CN105915426A (zh) 环形网络的故障恢复方法及装置
CN105391630B (zh) 中继系统以及中继装置
CN104104596B (zh) 一种irf分裂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5049349A (zh)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CN110213798A (zh) 一种基于Femto网关的分流方法及装置
CN107026762B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集群的容灾系统及方法
CN101753465B (zh) 以太环网保护系统控制vlan报文的保护方法及设备
CN106534399A (zh) Vsm分裂的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04954248B (zh) 报文传送保护倒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376130A (zh) 中继系统以及中继装置
CN108574648A (zh) 一种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CN107528730A (zh) 多重冗余方法、多重冗余服务器以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8

Termination date: 202004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