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0349B -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80349B CN104980349B CN201510082150.6A CN201510082150A CN104980349B CN 104980349 B CN104980349 B CN 104980349B CN 201510082150 A CN201510082150 A CN 201510082150A CN 104980349 B CN104980349 B CN 10498034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rt
- exchange apparatus
- frame
- mclag
- identifi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2—Alternate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4—Multipath
- H04L45/245—Link aggregation, e.g. trunk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8—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route fault recove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H04L45/745—Address table lookup; Address filte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55—Prevention,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errors
- H04L49/557—Error correction, e.g. fault recovery or fault toleranc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网络管理的容易化的、使用了装置冗余方式的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MCLAG装置分别具有:MCLAG表(12)、端口控制部(14)、中继处理部(13)。MCLAG表(12)将单个或多个第一端口与第一识别符对应起来保持。端口控制部(14)在第一端口组(P[1])被设定为主动的情况下将其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在第一端口组被设定为备用的情况下将其控制成禁止发送状态(TBK)。在第一端口组被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时,中继处理部(13)将以第一识别符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中继到第一端口组,在被控制成禁止发送状态(TBK)时,中继处理部(13)将以第一识别符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中继到网桥用端口(Pb)。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特别是涉及例如应用使用了两台交换机装置的装置冗余方式的中继系统。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对一台网络装置与两台网络装置之间的各链路设定了跨装置的链路聚合的网络系统。当在连接两台网络装置间的专用线路发生故障时,使用该链路聚合的路径来构筑代替路径。并且,两台网络装置对于该装置间的路径信息的同步这一控制层以运行系统/待机系统进行动作,对于数据层则两者都以运行状态而被使用。
在专利文献2中示出了对用户网内的客户边缘(customer edge)与MPLS网内的两台运营商边缘(provider edge)之间的各链路设定了跨装置的链路聚合的结构。在两台运营商边缘都从其他运营商边缘接收到数据包时,根据彼此间预先做出的协定,只有一个的运营商边缘将数据包中继到客户边缘。
在专利文献3中,示出了分别在用户侧L2SW、与运行系统L2SW以及预备系统L2SW之间设定了链路的访问系统。通常时,预备系统L2SW将成为与用户侧L2SW之间的链路的连接源的端口控制成链路断开。用户侧L2SW 向运行系统L2SW以及预备系统L2SW发送ARP等广播帧,由此自动建立避免预备系统L2SW中控制成链路断开的端口的路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5018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099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231223号公报
例如,作为使用了进行层2(以后,简称为L2)的处理的L2交换机装置的装置冗余方式,公知有以ESRP(Extreme Standby Router Protocol备份路由协议)和VSRP(VirtualSwitch Redundancy Protocol虚拟交换冗余协议)等为代表的主动(active)和备用(standby)型的方式。在这样的方式中,当在用户侧的 L2交换机装置与主动侧的L2交换机装置之间的链路发生故障时,将路径切换为与备用侧的L2交换机装置之间的链路,因此通常进行FDB(Forwarding DataBase转发数据库)的闪存(flash)。于是会产生伴随泛洪(flooding)的通信拥堵等。
因此,例如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示,想到了使用跨装置的链路聚合组(以后,简称为LAG)的方式。该情况下,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通常在 FDB上,将设定了LAG的端口虚拟为一个端口进行管理,因此,在发生故障时不需要进行FDB的闪存。
这里例如假设如下结构:用户侧的交换机装置[1]通过跨装置的LAG[1]与应用跨装置的LAG的两台L2交换机装置连接,而且用户侧的交换机装置[2] 通过跨装置的LAG[2]与应用跨装置的LAG的两台L2交换机装置连接。在从交换机装置[1]向交换机装置[2]发送帧时,交换机装置[1]通常根据预定的分散规则将帧的发送目的地分散至两台L2交换机装置。接收到帧的两台L2交换机装置也向交换机装置[2]以适当分散的形式发送帧。
然而,有时特别是通信运营商等想进行包括帧的转发路径等在内详细的网络管理。但是,在将应用如上所述的跨装置的LAG的两台L2交换机装置配置于这样的运营商网等时,网络管理可能变得复杂化。即,如上所述,从交换机装置[1]经由两台L2交换机装置向交换机装置[2]的帧转发因分散而能够采用多种的路径,因此难以充分掌握转发路径。这样的问题随着如运营商网等收容的用户侧交换机装置的台数增加而更加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网络管理容易化的使用了装置冗余方式的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新特征根据本说明书的记述和附图能够更加明确。
在本申请所公开的发明中,对代表性的实施方式的概要进行简单说明,其内容如下。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中继系统具有第一~第三交换机装置。第一以及第二交换机装置分别具有由单个或多个第一端口构成的第一端口组、第二端口、以及网桥用端口,所述第一以及第二交换机装置经由网桥用端口通过通信线路彼此连接。第三交换机装置经由不同的通信线路分别与第一交换机装置的单个或多个第一端口、以及第二交换机装置的单个或多个第一端口连接,并对成为该通信线路的连接源的端口设定链路聚合组。这里,第一以及第二交换机装置分别具有:MCLAG表、端口控制部、中继处理部。MCLAG表将单个或多个第一端口与第一识别符对应起来进行保持。端口控制部在没有故障的情况下、且第一端口组被设定为主动的情况下,将第一端口组控制成发送以及接收都被允许的第一状态,在没有故障的情况下、且第一端口组被设定成备用的情况下,将第一端口组控制成允许接收但禁止发送的第二状态。中继处理部在第一端口组被控制成第一状态时,将以第一识别符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中继到第一端口组,在第一端口组被控制成第二状态时,将以第一识别符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中继到网桥用端口。并且,第一交换机装置的第一端口组被设定为主动,第二交换机装置的第一端口组被设定为备用。在没有故障时,将通过第一交换机装置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以第一识别符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中继到第一交换机装置的第一端口组。并且,将通过第二交换机装置的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以第一识别符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经网桥用端口中继到第一交换机装置的第一端口组。
发明效果
对本申请所公开的发明中的、通过代表性的实施方式获得的效果进行简单说明,在使用了装置冗余方式的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中,能够实现网络管理的容易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中继系统的结构例的概要图。
图2中(a)以及(b)是表示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没有发生故障时的概要动作例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发生了MCLAG用端口组的故障时的概要动作例的说明图。
图4中(a)以及(b)是表示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MCLAG用端口组的故障恢复了的时候的概要动作例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发生了网桥用端口的故障时的概要动作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在MCLAG装置的一方发生了故障时的概要动作例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构成图1的中继系统的MCLAG装置的L2交换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8中,(a)是表示图7中的地址表的结构例的概要图,(b)是表示图7 中的故障监视表的结构例的概要图,(c)是表示图7中的端口控制表的结构例的概要图。
图9是表示在图7的L2交换机装置被设定成主动时,其端口控制部的概要处理内容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在图7的L2交换机装置被设定成备用时,其端口控制部的概要处理内容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图7的L2交换机装置的中继处理部的概要处理内容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中继系统的结构例的概要图。
图13是表示构成图12的中继系统的MCLAG装置的L2交换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中继系统的结构例的概要图。
图15中,(a)以及(b)是表示在图14的中继系统中没有发生故障时的概要动作例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0、11 通信线路
12 MCLAG表
13 中继处理部
14 端口控制部
15 故障监视部
16 故障通知部
20 接口部
21 帧识别部
22 控制帧接收部
23 控制帧生成部
24 中继执行部
25 故障检测部
26 ACT/SBY保持部
27 故障监视表
28 端口控制表
30 LAG分散处理部
ACT 主动
BK 禁止收发状态
FDB 地址表
FL1a~FL1d、FL2a、FL2c、FL2d、FL3a~FL3d、FL4c、FL4d、FL5a~FL5d 帧
FW 允许收发状态
P[1]、P[2] MCLAG用端口组(MCLAG用端口)
P[m]、P3 端口
P[1、1]、P[1、2] MCLAG用端口
P1、P2、 LAG用端口
Pb、Pb[1]~Pb[p] 网桥用端口
SBY 备用
SWm1、SWm2、SW1、SW2 L2交换机装置
TBK 禁止发送状态
TRf 故障通知帧
TRr 故障恢复帧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起见,在需要的时候分成多个部分或者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除了特别明示的情况以外,它们并非彼此无关联,而是一方是另一方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变形例、详细内容、补充说明等的关系。另外,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在涉及要素的数等(包含个数、数值、量、范围等)时,除了特别明示的情况和从原理上明确限定为特定的数的情况等之外,并非限定于特定的数,可以是特定的数以上也可以是特定的数以下。
并且,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关于其构成要素(包含要素步骤等),除了特别明示的情况以及原理上明确认为必须这样的情况等之外,当然未必是必须这样。同样地,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在涉及构成要素等的形状、位置关系等时,除了特别明示的情况以及原理上明确认为不是这样的情况等之外,实质上包含与其形状等近似或者类似的情况等。这对于上述数值和范围也是一样的。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所有附图中,作为原则对同一部件标记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中继系统的概要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中继系统的结构例的概要图。图1 所示的中继系统具有:应用跨装置的LAG的两台L2交换机装置(第一以及第二交换机装置)SWm1、SWm2以及多个(这里是两台)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1、SW2。
L2交换机装置SWm1、SWm2分别具有MCLAG用端口组(第一端口组) P[1]、MCLAG用端口组(第二端口组)P[2]以及网桥用端口Pb。MCLAG用端口组P[1]由单个或多个MCLAG用端口(第一端口)构成,MCLAG用端口组P[2]由单个或多个MCLAG用端口(第二端口)构成。在本实施方式1中,以MCLAG用端口组P[1]、P[2]分别由单个MCLAG用端口构成的情况为例。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P[1]、P[2]分别表示MCLAG用端口组和MCLAG用端口两者。
L2交换机装置(第一交换机装置)SWm1与L2交换机装置(第二交换机装置)SWm2之间经由网桥用端口Pb彼此通过通信线路11连接。通信线路 11例如由专用线路、或根据情况由一般的通信线路(例如,以太网(注册商标)线路)构成。
L2交换机装置(第三交换机装置)SW1具有多个(这里是两个)LAG用端口P1、P2、以及端口P3。L2交换机装置SW1经由不同的通信线路10分别与L2交换机装置SWm1的单个或多个MCLAG用端口(第一端口)P[1]以及L2交换机装置SWm2的单个或多个MCLAG用端口(第一端口)P[1]连接。在该示例中,LAG用端口P1与L2交换机装置SWm1的MCLAG用端口P[1] 连接,LAG用端口P2与L2交换机装置SWm2的MCLAG用端口P[1]连接。另外,端口P3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与终端等连接。通信线路10例如由以太网线路构成。
这里,L2交换机装置(第三交换机装置)SW1对成为L2交换机装置 SWm1、SWm2之间的通信线路10的连接源的LAG用端口P1、P2设定LAG。另外,LAG一般大多应用于一台装置间的多个通信线路,但是这里应用于一台装置与两台装置之间的多个通信线路。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将这样的跨装置的LAG区分为一般的LAG,称为多机箱链路聚合组(Multi-ChassisLink Aggregation Group,以后简称为MCLAG)。L2交换机装置SW1对LAG用端口P1、P2设定MCLAG1。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对应用这样的跨装置的LAG 的两台L2交换机装置SWm1、SWm2进行统称,称为MCLAG装置。
同样地,L2交换机装置(第四交换机装置)SW2具有多个(这里是两个) LAG用端口P1、P2、以及端口P3。L2交换机装置SW2经由不同的通信线路 10分别与L2交换机装置SWm1的单个或多个MCLAG用端口(第二端口) P[2]以及L2交换机装置SWm2的单个或多个MCLAG用端口(第二端口)P[2] 连接。在该示例中,LAG用端口P1与L2交换机装置SWm1的MCLAG用端口P[2]连接,LAG用端口P2与L2交换机装置SWm2的MCLAG用端口P[2] 连接。端口P3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与终端等连接。L2交换机装置SW2 对成为与MCLAG装置之间的通信线路10的连接源的LAG用端口P1、P2设定MCLAG2。
另外,这里以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是两台的情况为例,但是同样地也可以是三台以上,根据情况还可以是一台。即,MCLAG装置与三台以上的用户侧L2的交换机装置之间可以分别通过不同的MCLAG来连接,根据情况与一台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之间可以通过MCLAG来连接。另外,这里 MCLAG装置具有网桥用端口Pb以及MCLAG用端口P[1]、P[2],但是除此之外,也可以具有没有设定MCLAG的通常端口。例如,L2交换机装置SWm1、 SWm2的MCLAG用端口P[2]也可以都不是MCLAG用端口而是通常端口,并在该各通常端口P[2]分别连接不同的终端等这样的结构。
L2交换机装置(第一以及第二交换机装置)SWm1、SWm2分别具有: MCLAG表12、中继处理部13、地址表FDB、端口控制部14、故障监视部15、以及故障通知部16。MCLAG表12将自身的单个或多个MCLAG用端口(实际上是其各端口识别符)与MCLAG识别符对应起来进行保持。
在图1的示例中,MCLAG表12将MCLAG用端口(第一端口)P[1] ({P[1]})与MCLAG识别符(第一识别符){MCLAG1}对应起来进行保持,将MCLAG用端口(第二端口)P[2]({P[2]})与MCLAG识别符(第二识别符){MCLAG2}对应起来进行保持。在本说明书中,例如{AA}表示“AA”的识别符(ID)。例如,在MCLAG装置中预先决定了将MCLAG识别符 {MCLAG1}、{MCLAG2}分别共用。构成MCLAG装置的各L2交换机装置通过自身的MCLAG表12来决定分配给各MCLAG识别符(例如{MCLAG1}) 的自身的MCLAG用端口(P[1])(实际上是该端口识别符({P[1]})。
端口控制部14在没有故障的情况下、且MCLAG用端口组(P[1]、P[2]) 被设定为主动ACT的情况下,将该MCLAG用端口组控制成发送以及接收都被允许的允许收发状态(第一状态)FW。另一方面,端口控制部14在没有故障的情况下、且MCLAG用端口组(P[1]、P[2])被设定为备用SBY的情况下,将该MCLAG用端口组控制成允许接收但禁止发送的禁止发送状态(第二状态)TBK。
在本实施方式1中,构成MCLAG装置的两台L2交换机装置SWm1、 SWm2的一方(这里是SWm1)预先以装置为单位被设定为主动ACT,另一方(这里是SWm2)预先以装置为单位被设定为备用SBY。设定为主动ACT 的L2交换机装置SWm1将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P[1]、P[2])全部设定为主动ACT,设定为备用SBY的L2交换机装置SWm2将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P[1]、P[2])全部设定为备用SBY。但是,其他实施方式所述,主动ACT/备用SBY的设定方法未必是以装置为单位,也可以是以MCLAG用端口组为单位。
在没有故障的情况下,L2交换机装置SWm1的端口控制部14将自身的 MCLAG用端口组P[1]、P[2]都设定为主动ACT,因此,将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P[1]、P[2]都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第一状态)FW。另一方面,L2交换机装置SWm2的端口控制部14将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P[1]、P[2]都设定为备用SBY,因此,将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P[1]、P[2]都控制成禁止发送状态(第二状态)TBK。
中继处理部13在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P[1]、P[2]被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第一状态)FW时,将以MCLAG识别符({MCLAG1}、{MCLAG2}) 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中继到与该MCLAG识别符对应的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例如,中继处理部13在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第一端口组)P[1] 被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时(即L2交换机装置SWm1时)将以MCLAG识别符(第一识别符){MCLAG1}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中继到自身的MCLAG 用端口组P[1]。
另一方面,中继处理部13在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P[1]、P[2]被设定成禁止发送状态(第二状态)TBK时,将以MCLAG识别符({MCLAG1}、 {MCLAG2})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中继到网桥用端口Pb。例如,中继处理部13在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第一端口组)P[1]被控制成禁止发送状态 TBK时(即L2交换机装置SWm2时),将以MCLAG识别符(第一识别符) {MCLAG1}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中继到网桥用端口Pb。
这里,根据地址表FDB的检索结果来决定帧的发送目的地端口。如众所周知那样,地址表FDB对端口与存在于该端口的目的地的MAC(Media Access Control)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保持。中继处理部13针对该地址表FDB例如进行以下的处理。
首先,在接收到帧的端口是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P[1]、P[2])时,中继处理部13将与该MCLAG用端口组对应的MCLAG识别符决定为接收端口识别符。中继处理部13将该帧所包含的发送源MAC地址与接收端口识别符对应起来学习到地址表FDB。例如,中继处理部13在通过MCLAG用端口组(第一端口组)P[1]接收到帧时,将与其对应的MCLAG识别符{MCLAG1}决定为接收端口识别符,将该帧所包含的发送源MAC地址与MCLAG识别符 {MCLAG1}对应起来学习到地址表FDB。
另外,中继处理部13从地址表FDB检索与该帧所包含的发送目的地MAC 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端口。中继处理部13根据该检索结果,在与发送目的地MAC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端口是MCLAG识别符时、且与该MCLAG用识别符对应的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被控制成禁止发送状态TBK时,将附加了接收端口识别符的帧中继到网桥用端口Pb。例如,在与发送目的地MAC 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端口是MCLAG识别符{MCLAG2}时、且与其对应的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第二端口组)P[2]被控制成禁止发送状态TBK时,中继处理部13将附加了接收端口识别符{MCLAG1}而得的帧中继到网桥用端口Pb。
并且,中继处理部13在通过网桥用端口Pb接收到附加了接收端口识别符的帧时,将该帧所包含的发送源MAC地址与附加到该帧的接收端口识别符对应起来学习到地址表FDB。例如,中继处理部13在通过网桥用端口Pb接收到附加了接收端口识别符{MCLAG1}的帧时,将该帧所包含的发送源MAC地址与接收端口识别符{MCLAG1}对应起来学习到地址表FDB。
故障监视部15对自身的各端口(MCLAG用端口组P[1]、P[2]以及网桥用端口Pb)的故障发生以及故障恢复进行检测。具体来说,故障监视部15例如通过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的降低、FLP(Fast Link Pulse快速链路脉冲)等脉冲信号的未检测到、或定期发送以及接收的存在确认用帧的未接收等,来检测故障发生。故障通知部16在通过故障监视部15检测出MCLAG用端口组的故障发生时,经由网桥用端口Pb发送故障通知帧。另外,故障通知部16在通过故障检测部15检测出MCLAG用端口组的故障恢复时,经由网桥用端口Pb 发送故障恢复帧。
《中继系统的概要动作(无故障时)》
图2中(a)以及(b)是表示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没有发生故障时的概要动作例的说明图。这里,以在与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1的端口P3连接的终端、同与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2的端口P3连接的终端之间通信帧的情况为例。首先,如图2(a)所示,假设如下情况: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2将通过端口P3接收到的帧FL1a中继到LAG用端口P1。即,L2交换机装置SW2根据预定的分散规则从设定了MCLAG2的LAG用端口P1、P2 中选择某一个端口,将帧FL1a中继到该选择出的LAG用端口(这里是P1)。
L2交换机装置SWm1通过MCLAG用端口组(MCLAG用端口)P[2]来接收帧FL1a,如图1所述,将帧FL1a的发送源MAC地址与接收端口识别符 ({MCLAG2})对应起来学习到地址表FDB。另外,L2交换机装置SWm1从地址表FDB检索与帧FL1a的发送目的地MAC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端口。作为该发送目的地端口的检索结果,L2交换机装置SWm1得到MCLAG识别符{MCLAG1}。
由于与MCLAG识别符{MCLAG1}对应的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P[1] 被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因此L2交换机装置SWm1将帧FL1a中继到 MCLAG用端口组(MCLAG用端口)P[1]。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1通过LAG用端口P1来接收帧FL1a,将其中继到端口P3。
与其相反地,假设如下情况: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1根据预定的分散规则将通过端口P3接收到的帧FL1b中继到LAG用端口P1。该情况也同样地,L2交换机装置SWm1进行帧FL1b的发送源MAC地址的学习、以及发送目的地端口的检索。作为该发送目的地端口的检索结果,L2交换机装置 SWm1获得MCLAG识别符{MCLAG2}。L2交换机装置SWm1,由于与 MCLAG识别符{MCLAG2}对应的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P[2]被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因此,将帧FL1b中继到MCLAG用端口组(MCLAG用端口) P[2],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2将该帧FL1b中继到端口P3。
接下来,如图2(b)所示,假设如下情况: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2 根据预定的分散规则将通过端口P3接收到的帧FL1c中继到LAG用端口P2。该情况下,L2交换机装置SWm2通过MCLAG用端口组(MCLAG用端口) P[2]来接收帧FL1c,将该发送源MAC地址与接收端口识别符({MCLAG2}) 对应起来学习到地址表FDB。
另外,L2交换机装置SWm2从地址表FDB检索与帧FL1c的发送目的地 MAC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端口。作为该发送目的地端口的检索结果,L2交换机装置SWm2得到MCLAG识别符{MCLAG1}。L2交换机装置SWm2与图 2(a)的情况不同,与MCLAG识别符{MCLAG1}对应的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P[1]被控制成禁止发送状态TBK,因此将帧FL1c中继到网桥用端口 Pb。此时,L2交换机装置SWm2如图1所述,将接收端口识别符({MCLAG2}) 附加到该帧FL1c。
L2交换机装置SWm1通过网桥用端口Pb来接收附加了接收端口识别符 ({MCLAG2})而得的帧FL1c,将该发送源MAC地址与该接收端口识别符 ({MCLAG2})对应起来学习到地址表FDB。另外,L2交换机装置SWm1从地址表FDB检索与帧FL1c的发送目的地MAC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端口,作为该检索结果得到MCLAG识别符{MCLAG1}。L2交换机装置SWm1由于与MCLAG识别符{MCLAG1}对应的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P[1]被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因此将帧FL1c中继到MCLAG用端口组(MCLAG用端口)P[1]。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1通过LAG用端口P1接收帧FL1c,并将其中继到端口P3。
与此相反地,假设如下情况: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1根据预定的分散规则将通过端口P3接收到的帧FL1d中继到LAG用端口P2。该情况也同样地,L2交换机装置SWm2进行帧FL1d的发送源MAC地址的学习、以及发送目的地端口的检索。作为该发送目的地端口的检索结果,L2交换机装置 SWm2获得MCLAG识别符{MCLAG2}。L2交换机装置SWm2,由于与 MCLAG识别符{MCLAG2}对应的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P[2]被控制成禁止发送状态TBK,因此,将帧FL1d中继到网桥用端口Pb。
L2交换机装置SWm1针对通过网桥用端口Pb接收到的帧FL1d进行发送源MAC地址的学习、以及发送目的地端口的检索。作为该发送目的地端口的检索结果,L2交换机装置SWm1得到MCLAG识别符{MCLAG2}。由于与 MCLAG识别符{MCLAG2}对应的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P[2]被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因此L2交换机装置SWm1将帧FL1d中继到MCLAG用端口组(MCLAG用端口)P[2],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2将该帧FL1的中继到端口P3。
另外,在图2(b)中,例如MCLAG装置(SWm1、SWm2)双方针对帧 FL1c进行了地址表FDB的检索,但是根据情况,也可以只是一方进行地址表 FDB的检索。具体来说,例如,接收到了帧FL1c的L2交换机装置SWm2进行地址表FDB的检索,除了接收端口识别符之外还将附加了发送目的地端口识别符{MCLAG1}而得的帧FL1b中继到网桥用端口Pb。接收到帧的L2交换机装置SWm1根据该发送目的地端口识别符{MCLAG1}来中继帧即可。
如上所述,在没有故障的情况下,例如,将L2交换机装置(第一交换机装置)SWm1的MCLAG用端口(第二端口)P[2]接收到的、以MCLAG识别符(第一识别符){MCLAG1}为发送目的地的帧FL1a中继到L2交换机装置 SWm1的MCLAG用端口组(第一端口组)P[1]。另一方面,例如,L2交换机装置(第2交换机装置)SWm2的MCLAG用端口(第二端口)P[2]接收到的、以MCLAG识别符(第一识别符){MCLAG1}为发送目的地的帧FL1c经由网桥用端口Pb被中继到L2交换机装置(第一交换机装置)SWm1的MCLAG 用端口组(第一端口组)P[1]。
该情况下,帧通常被从MCLAG装置中的设定成主动ACT的MCLAG用端口组(这里是SWm1的P[1])向L2交换机装置SW1发送,而不是从设定成备用SBY的MCLAG用端口组(这里是SWm2的P[1])发送。另外,关于其反方向也是同样地,帧通常被从设定成主动ACT的MCLAG用端口组(这里是SWm1的P[2])向L2交换机装置SW2发送,而不是从设定成备用SBY 的MCLAG用端口组(这里是SWm2的P[2])发送。
其结果为,易于掌握帧的转发路径,能够实现网络管理的容易化等。具体来说,在MCLAG装置中,例如,在通过端口镜像来监视帧时,以设定为主动ACT的MCLAG用端口组(L2交换机装置SWm1的端口P[1]、P[2])为监视对象即可,能够从监视对象中除去设定为备用SBY的MCLAG用端口组。另外,如上所述,在以装置为单位设定主动ACT/备用SBY的情况下,只以设定为主动ACT的装置为监视对象即可。这样监视对象的削减,尤其是对于运营商网络等越是收容的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的台数多的情况越是有益。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关于数据层双方都在运行状态下被使用,而没有像本实施方式1那样区别针对MCLAG用端口组的主动/备用。另外,专利文献2的技术是如下技术:以MPLS网为前提,通过决定针对发送源地址以及发送目的地地址的组合的动作来控制路径,是与本实施方式1的方式本质上不同的技术。更进一步,专利文献3的技术是不使用LAG的技术,该情况下,如上所述,在故障时可能需要FDB的闪存。
《中继系统的概要动作(MCLAG用端口组的故障发生时)》
图3是表示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发生了MCLAG用端口组的故障时的概要动作例的说明图。这里,以自图2(a)以及(b)所示的无故障时的状态起,在与L2交换机装置SWm1的MCLAG用端口P[1]连接的通信线路10发生了故障时的情况为例。首先,L2交换机装置SWm1的故障监视部15检测出 MCLAG用端口组(MCLAG用端口)P[1]的故障发生(步骤S11)。L2交换机装置SWm1的故障通知部16根据该故障发生的检测,将包含了该故障发生部位的信息的故障通知帧TRf发送给网桥用端口Pb(步骤S12)。
这里,图1所示的端口控制部14在通过故障监视部15检测出MCLAG 用端口组的故障发生时,将该MCLAG用端口组控制成发送以及接收都被禁止的禁止收发状态(第三状态)BK。另外,端口控制部14在通过故障监视部 15没有检测出MCLAG用端口组的故障发生的情况下、且经网桥用端口Pb接收到故障通知帧TRf的情况下,将在与其所包含的故障发生部位之间构成 MCLAG的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第一状态)FW。图1所示的中继处理部13在MCLAG用端口组被控制成禁止收发状态(第三状态)BK时,将以该MCLAG用端口组(该MCLAG识别符)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中继到网桥用端口Pb。
在图3的示例中,L2交换机装置SWm1的端口控制部14通过故障监视部15检测出MCLAG用端口组(第一端口组)P[1]的故障发生,因此,使MCLAG 用端口组P[1]控制成禁止收发状态BK来取代允许收发状态FW(步骤S13)。另外,L2交换机装置SWm2的端口控制部14在通过故障监视部15没有检测出MCLAG用端口组的故障发生、且接收故障通知帧TRf,因此,将在与故障发生部位(SWm1的P[1])之间构成MCLAG1的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P[1] 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来取代禁止发送状态TBK(步骤S13)。
在这样的状态下,首先,假设如下情况: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2 根据预定的分散规则将通过端口P3接收到的帧FL2a中继到LAG用端口P1。该情况下,L2交换机装置SWm1通过MCLAG用端口组(MCLAG用端口) P[2]来接收帧FL2a,将其发送源MAC地址与接收端口识别符({MCLAG2}) 对应起来学习到地址表FDB。
另外,L2交换机装置SWm1从地址表FDB中检索与帧FL2a的发送目的地MAC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端口。作为该发送目的地端口的检索结果,L2 交换机装置SWm1获得MCLAG识别符{MCLAG1}。L2交换机装置SWm1,由于与MCLAG识别符{MCLAG1}对应的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P[1]被控制成禁止收发状态BK,因此将帧FL2a中继到网桥用端口Pb。此时,L2交换机装置SWm1将接收端口识别符({MCLAG2})附加到该帧FL2a。
L2交换机装置SWm2通过网桥用端口Pb接收附加了接收端口识别符 ({MCLAG2})的帧FL2a,将其发送源MAC地址与该接收端口识别符 ({MCLAG2})对应起来学习到地址表FDB。并且,L2交换机装置SWm2从地址表FDB检索与帧FL2a的发送目的地MAC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端口,作为该检索结果获得MCLAG识别符{MCLAG1}。L2交换机装置SWm2,由于与MCLAG识别符{MCLAG1}对应的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P[1]被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因此将帧FL2a中继到MCLAG用端口组(MCLAG用端口)P[1]。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1通过LAG用端口P2来接收帧FL2a、并将其中继到端口P3。
接下来,假设如下情况: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2根据预定的分散规则将通过端口P3接收到的帧FL2c中继到LAG用端口P2。L2交换机装置 SWm2通过MCLAG用端口组(MCLAG用端口)P[2]接收帧FL2c,将其发送源MAC地址与接收端口识别符({MCLAG2})对应起来学习到地址表FDB。
另外,L2交换机装置SWm2从地址表FDB检索与帧FL2c的发送目的地 MAC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端口,作为其检索结果获得MCLAG识别符 {MCLAG1}。L2交换机装置SWm2,由于与MCLAG识别符{MCLAG1}对应的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P[1]被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因此将帧FL2c 中继到MCLAG用端口组(MCLAG用端口)P[1]。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 SW1通过LAG用端口P2接收帧FL2c,将其中继到端口P3。
另外,关于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1通过端口P3接收到的帧,由于 L2交换机装置SWm1、SWm2的MCLAG用端口组P[2]的状态与图2(a)以及图2(b)的情况相同,因此,决定为与其相同的路径。即,从L2交换机装置SW1的端口P3中继到LAG用端口P2的帧FL2d被决定为与图2(b)所示的帧FL1d相同的路径。但是,在L2交换机装置SW1的LAG用端口P1检测出故障发生,因此,没有产生图2(a)所示的帧FL1b的路径。
《中继系统的概要动作(MCLAG用端口组的故障恢复时)》
图4(a)以及图4(b)是表示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MCLAG用端口组的故障恢复时的概要动作例的说明图。这里,以图3所示的MCLAG用端口组的故障恢复了的情况为例。在图4(a)以及图4(b)中,首先,L2交换机装置SWm1的故障监视部15对MCLAG用端口组(MCLAG用端口)P[1]的故障恢复进行检测(步骤S21)。L2交换机装置SWm1的故障通知部16根据该故障恢复的测知将包含了该故障恢复部位的信息的故障恢复帧TRr发送给网桥用端口Pb(步骤S22)。
这里,在MCLAG用端口组被设定成主动ACT的情况下、且通过故障监视部15检测出该MCLAG用端口组的故障恢复的情况下,图1所示的端口控制部14将该MCLAG用端口组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第一状态)FW。另一方面,在MCLAG用端口组被设定为备用SBY的情况下、且经由网桥用端口 Pb接收到故障恢复帧的情况下,端口控制部14将在与其所包含的故障恢复部位之间构成MCLAG的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控制成禁止发送状态(第二状态)TBK。
在图4(a)以及图4(b)的示例中,L2交换机装置SWm1的端口控制部 14通过故障监视部15检测出MCLAG用端口组(第一端口组)P[1]的故障恢复,因此,使MCLAG用端口组P[1]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来取代禁止收发状态BK(步骤S23)。另外,由于接收到了故障恢复帧TRr,因此L2交换机装置SWm2的端口控制部14将在与故障恢复部位(SWm1的P[1])之间构成MCLAG1的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P[1]控制成禁止发送状态TBK来取代允许收发状态FW(步骤S23)。
由此,各MCLAG端口的状态为与图2(a)以及图2(b)的情况相同的状态。其结果为,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各帧FL1a~FL1d的路径被与图2(a)以及图2(b)的情况相同地决定。另外,这里示出了根据故障恢复而自动返回到图2(a)以及图2(b)的状态的动作例,但是并非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能够选择是否返回到图2(a)以及图2(b)的状态。
具体来说,例如,MCLAG装置具有能够预先由管理者等选择的自动恢复模式和手动恢复模式。在自动恢复模式时,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 MCLAG装置根据故障恢复而自动变更各MCLAG用端口组的状态,而在手动恢复模式时,接受来自管理者等的指令输入来变更各MCLAG用端口组的状态。即,在故障恢复了的情况下,在收到指令输入之前,MCLAG装置维持图 3所示的各MCLAG用端口组的状态。例如,在图3所示的故障是不稳定的故障时,能够发生图3的状态与图4(a)以及图4(b)的状态交替地重复的事态,但是通过手动恢复模式能够防止这样的事态。
《中继系统的概要动作(网桥用端口的故障发生时)》
图5是表示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发生了网桥用端口的故障时的概要动作例的说明图。这里,以自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无故障时的状态起,在与网桥用端口Pb连接的通信线路11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为例。图1的端口控制部14在通过故障检测部15检测出网桥用端口Pb的故障发生时,将MCLAG 用端口组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第一状态)FW。
在图5的示例中,L2交换机装置SWm2的端口控制部14根据网桥用端口Pb的故障发生,将MCLAG用端口组P[1]、P[2]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 来取代禁止发送状态TBK。该状态下,首先假设如下情况: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2根据预定的分散规则将由端口P3接收到的帧FL3a中继到LAG 用端口P1。该情况下,L2交换机装置SWm1根据MCLAG用端口组P[1]的允许收发状态FW将由MCLAG用端口组P[2]接收到的、以MCLAG识别符 {MCLAG1}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FL3a中继到MCLAG用端口组P[1]。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1将由LAG用端口P1接收到的帧FL3a中继到端口 P3。
与其相反地,假设如下情况: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1根据预定的分散规则将由端口P3接收到的帧FL3b中继到LAG用端口P1。该情况下也同样地,L2交换机装置SWm1根据MCLAG用端口组P[2]的允许收发状态FW 将由MCLAG用端口组P[1]接收到的、以MCLAG识别符{MCLAG2}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FL3b中继到MCLAG用端口组P[2]。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2将由LAG用端口P1接收到的帧FL3b中继到端口P3。
接下来,假设如下情况: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2根据预定的分散规则将由端口P3接收到的帧FL3c中继到LAG用端口P2。该情况下,L2交换机装置SWm2根据MCLAG用端口组P[1]的允许收发状态FW将由MCLAG 用端口组P[2]接收到的、以MCLAG识别符{MCLAG1}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FL3c中继到MCLAG用端口组P[1]。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1将由 LAG用端口P2接收到的帧FL3c中继到端口P3。
与其相反地,假设如下情况: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1根据预定的分散规则将由端口P3接收到的帧FL3d中继到LAG用端口P2。该情况下也同样地,L2交换机装置SWm2根据MCLAG用端口组P[2]的允许收发状态FW 将由MCLAG用端口组P[1]接收到的、以MCLAG识别符{MCLAG2}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FL3d中继到MCLAG用端口组P[2]。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2将由LAG用端口P2接收到的帧FL3d中继到端口P3。
《中继系统的概要动作(MCLAG装置的故障发生时)》
图6是表示在图1的中继系统中在MCLAG装置的一方发生了故障时的概要动作例的说明图。这里,以自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无故障时的状态起,在设定为主动ACT的L2交换机装置SWm1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为例。 MCLAG装置(SWm1、SWm2)与图5所示的网桥用端口Pb的故障同样地处理MCLAG装置的一方(这里是SWm1)的故障。即,当在L2交换机装置SWm1 发生了故障时,其结果为,L2交换机装置SWm2检测出网桥用端口Pb的故障发生。
因此,图6所示的各帧FL4c、FL4d被设定成与图5所示的各帧FL3c、 FL3d相同的路径。但是,在图6中,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1、SW2检测出L2交换机装置SWm1的故障发生的结果为,没有产生图5所示的帧FL4a、 FL4b的路径。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1的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中,如图3~图6 所述,通过根据故障的发生状况来适当控制各端口的状态,能够容易地实现包括装置故障在内的可用性的提升。
《交换机装置的结构》
图7是表示构成图1的中继系统的MCLAG装置的L2交换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例的框图。图8(a)是表示图7中的地址表的结构例的概要图,图8(b)是表示图7中的故障监视表的结构例的概要图,图8(c)是表示图 7中的端口控制表的结构例的概要图。
图7所示的L2交换机装置(第一或第二交换机装置)SWm具有:多个端口(P[1]~P[m])、网桥用端口Pb、各种处理部以及各种表。多个端口(P[1]~ P[m])中的至少一个是MCLAG用端口组(MCLAG用端口),其余的也可以是MCLAG用端口组(MCLAG用端口),还可以是没有设定MCLAG的通常端口。这里,为了方便,P[1]、P[2]是MCLAG用端口组(MCLAG用端口),P[m]是通常端口。以下,对于该各种处理部以及各种表进行说明。
接口部20具有接收缓存区以及发送缓存区,在与多个端口(MCLAG用端口组P[1]、P[2]以及端口P[m])以及网桥用端口Pb之间进行帧(用户帧或者控制帧)的发送或接收。接口部20在通过端口接收到帧时,将表示该接收端口的端口识别符(即接收端口识别符)附加到该帧。并且,接口部20具有故障检测部25。
故障检测部25承担图1等所述的故障监视部15的一部分功能。故障检测部25通过接收信号的信号强度的检测电路、和FLP等脉冲信号的检测电路这样的硬件来对多个端口(MCLAG用端口组P[1]、P[2]以及端口P[m])以及网桥用端口Pb的故障发生以及故障恢复进行检测。另外,故障检测部25还可以使用以太网OAM(Operations Administration,andMaintenance运营管理和维护)等来对多个端口(MCLAG用端口组P[1]、P[2]以及端口P[m])和网桥用端口Pb的故障发生以及故障恢复进行检测。
帧识别部21对于通过多个端口(MCLAG用端口组P[1]、P[2]以及端口 P[m])以及网桥用端口Pb接收、经由接口部20的接收缓存区传送的帧进行该帧是用户帧还是控制帧的识别。所谓用户帧例如表示图2(a)所示的帧FL1a 这样的一般的帧。所谓控制帧例如表示图3所示的故障通知帧TRf、图4(a) 所示的故障恢复帧TRr、或者在MCLAG装置的网桥用端口Pb间彼此定期收发的存在确认用帧等。
帧识别部21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通过帧所包含的帧类型和发送目的地MAC地址(例如是否是MCLAG装置目的地)等,来识别是用户帧还是控制帧。在成为对象的帧是用户帧的情况下,帧识别部21将该用户帧发送给中继处理部13,在成为对象的帧是控制帧的情况下,帧识别部21将该控制帧发送给控制帧接收部22。
控制帧接收部22根据来自与自身一起构成MCLAG装置的其他L2交换机装置(在本说明书中称为对等装置(peer device))的控制帧,来检测各端口的故障发生以及故障恢复。具体来说,如图3以及图4(a)所示,控制帧接收部22根据网桥用端口Pb接收到的故障通知帧TRf或故障恢复帧TRr对对等装置中的MCLAG用端口组的故障发生以及故障恢复进行检测。另外,控制帧接收部22承担图1等所述的故障监视部15的另一部分功能,在该功能中,根据从对等装置定期接收的存在确认用帧的接收状况,对网桥用端口Pb和对等装置自身的故障发生以及故障恢复进行检测。
ACT/SBY保持部26对由管理者等预先决定的以装置为单位的主动ACT 或备用SBY的设定信息进行保持。MCLAG表12如图1所示,将各MCLAG 用端口(例如P[1])与MCLAG识别符({MCLAG1})对应起来进行保持。端口控制部14根据MCLAG表12的信息、控制帧接收部22的信息、故障检测部25的信息、以及ACT/SBY保持部26的信息,如图1~图6所述那样,控制MCLAG用端口组的状态。
具体来说,端口控制部14例如具有故障监视表27以及端口控制表28。如图8(b)所示,在故障监视表27中保持自身(例如SWm2)的MCLAG用端口(例如P[1])以及网桥用端口Pb、与对等装置(SWm1)的MCLAG用端口组的故障状况(例如有无故障)。对等装置(SWm1)的MCLAG用端口组的故障状况例如由该MCLAG识别符(例如{MCLAG1})保持。通过相当于所述的图1的故障监视部15的、图7的故障检测部25、与控制帧接收部22 的一部分功能来判别自身的MCLAG用端口以及网桥用端口Pb的故障状况。通过控制帧接收部22以及MCLAG表12来判别对等装置的MCLAG用端口组的故障状况。
端口控制部14根据该故障监视表27的信息、ACT/SBY保持部26的信息,控制自身MCLAG用端口组的状态,通过端口控制表28来管理该控制状态。在图8(c)的端口控制表28(以及图8(b)的故障监视表27)中,示出了以图3的L2交换机装置SWm2为例时的保持内容的一例。在图8(c)的示例中,与MCLAG识别符{MCLAG1}对应的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P[1]被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与MCLAG识别符{MCLAG2}对应的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P[2]被控制成禁止发送状态TBK。
图9是表示在图7的L2交换机装置被设定成主动时,其端口控制部的概要处理内容的一例的流程图。在图9中,端口控制部14根据故障监视表27(具体来说,故障检测部25的检测结果)来判别在控制对象MCLAG用端口组是否有故障(步骤S101)。当在控制对象MCLAG用端口组有故障时,端口控制部14将该MCLAG用端口组控制成禁止收发状态BK(步骤S102)。另一方面,当在控制对象MCLAG用端口组没有故障时,端口控制部14将该MCLAG用端口组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步骤S103)。
例如,在以图3的L2交换机装置SWm1为例时,控制对象MCLAG用端口组为P[1]、P[2]。由于在MCLAG用端口组P[1]有故障,因此端口控制部14 将该MCLAG用端口组P[1]控制成禁止收发状态BK(步骤S102)。另外,由于在MCLAG用端口组P[2]没有故障,因此端口控制部14将该MCLAG用端口组P[2]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步骤S103)。
图10是表示在图7的L2交换机装置被设定成备用时,该端口控制部的概要处理内容的一例的流程图。在图10中,端口控制部14根据故障监视表 27(具体来说,故障检测部25的检测结果)来判别在控制对象MCLAG用端口组是否有故障(步骤S201)。当在控制对象MCLAG用端口组有故障时,端口控制部14将该MCLAG用端口组控制成禁止收发状态BK(步骤S202)。
另外,当在控制对象MCLAG用端口组没有故障时,端口控制部14根据故障监视表27(具体来说,基于控制帧接收部22的故障通知帧/故障恢复帧的接收结果),对与控制对象MCLAG用端口组对应的对等装置的MCLAG用端口组是否有故障进行判别(步骤S203)。当对等装置的MCLAG用端口组有故障时,端口控制部14将控制对象MCLAG用端口组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 (步骤S204)。
另外,当在对等装置的MCLAG用端口组没有故障时,端口控制部14根据故障监视表27(具体来说,故障检测部25的检测结果或基于控制帧接收部 22的存在确认用帧的接收结果),对网桥用端口Pb是否有故障进行判别(步骤S205)。当网桥用端口Pb有故障时,端口控制部14将控制对象MCLAG用端口组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步骤S204)。另一方面,当网桥用端口Pb 没有故障时,端口控制部14将控制对象MCLAG用端口组控制成禁止发送状态TBK(步骤S206)。
例如,在以图3的L2交换机装置SWm2为例时,控制对象MCLAG用端口组为P[1]、P[2]。关于MCLAG用端口组P[1],由于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P[1]没有故障,对等装置(SWm1)的MCLAG用端口组P[1]有故障,因此,端口控制部14将MCLAG用端口组P[1]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步骤S204)。另外,关于MCLAG用端口组P[2],由于自身的MCLAG用端口组P[2]、对应的对等装置(SWm1)的MCLAG用端口组P[2]、以及网桥用端口Pb都没有故障,因此端口控制部14将该MCLAG用端口组P[2]控制成禁止发送状态 TBK(步骤S206)。
另外,例如在以图5的L2交换机装置SWm2为例时,控制对象MCLAG 用端口组为P[1]、P[2]。关于MCLAG用端口组P[1],由于自身以及对等装置 (SWm1)的MCLAG用端口组P[1]没有故障,但是网桥用端口Pb有故障,因此端口控制部14将该MCLAG用端口组P[1]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步骤S204)。同样地,关于MCLAG用端口组P[2],由于自身以及对等装置(SWm1)的MCLAG用端口组P[2]没有故障,但是网桥用端口Pb有故障,因此端口控制部14将该MCLAG用端口组P[2]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步骤S204)。
在图7中,中继处理部13以来自帧识别部21的用户帧为对象,如图1~图6所述那样,进行地址表FDB的学习以及检索,并且反映端口控制部14(具体来说端口控制表28)的信息,从而决定发送目的地端口。图11是表示图7 的L2交换机装置的中继处理部的概要处理内容的一例的流程图。在图11中,中继处理部13接收来自帧识别部21的帧(用户帧)(步骤S301),将其发送源MAC地址与接收端口识别符对应起来学习到地址表FDB(步骤S302)。
如上所述,接收端口识别符被接口部20附加到帧。但是,中继处理部13,根据MCLAG表12,在接收端口识别符是MCLAG用端口的端口识别符(例如P[1])时,将该接收端口识别符置换为该MCLAG用端口的MCLAG识别符({MCLAG1}),并学习到地址表FDB。更进一步,中继处理部13如图1 等所述,在通过网桥用端口Pb接收到已经附加了接收端口识别符的帧时,将该帧所包含的发送源MAC地址与该接收端口识别符对应起来学习到地址表 FDB。
其结果为,如图8(a)所示,地址表FDB对端口与存在于该端口的目的地的MAC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保持。在图8(a)中,端口被保持为其端口识别符(例如P[m])、或者MCLAG识别符(例如{MCLAG1})。另外,地址表FDB实际上除了MAC地址之外还保持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虚拟局域网)识别符。
接下来,中继处理部13将帧的发送目的地MAC地址(以及VLAN识别符)作为检索关键词对地址表FDB进行检索,取得发送目的地端口(步骤 S303)。在检索结果命中的情况下(步骤S304),中继处理部13对发送目的地端口是否是MCLAG识别符进行判别(步骤S305)。当发送目的地端口是 MCLAG识别符时,中继处理部13根据端口控制部14(具体来说端口控制表 28)的信息,对与该MCLAG识别符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的MCLAG用端口组是否是允许收发状态FW进行判别(步骤S306)。
在发送目的地的MCLAG用端口组是允许收发状态FW时,中继处理部 13将发送目的地端口决定为该MCLAG用端口组(MCLAG用端口)(步骤 S307)。然后,中继处理部13将帧中继到该发送目的地端口(步骤S308)。具体来说,中继处理部13将表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端口识别符(即发送目的地端口识别符)(例如{P[1]})附加到该帧,而发送到中继执行部24。
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306中,发送目的地的MCLAG用端口组不是允许收发状态FW时(即,是禁止发送状态TBK或禁止收发状态BK时),中继处理部13将发送目的地端口决定为网桥用端口Pb(步骤S310)。更进一步,中继处理部13在接收端口识别符是MCLAG识别符时,将接收端口识别符 (MCLAG识别符)附加到该帧(步骤S311)。然后,中继处理部13将附加了该接收端口识别符的帧中继到发送目的地端口(步骤S308)。具体来说,中继处理部13更进一步将发送目的地端口识别符{Pb}附加到该帧,而发送到中继执行部24。
另外,在步骤S304中,当地址表FDB的检索结果是未命中时,中继处理部13将该帧泛洪到该帧所属的VLAN内(步骤S309)。例如,在图2(b)中,假设如下情况:针对L2交换机装置SWm2的帧FL1c的检索结果是未命中。该情况下,L2交换机装置SWm2的中继处理部13将除了MCLAG用端口组 P[2](即接收到帧FL1c的端口)之外的端口(P[1]以及Pb)设为泛洪对象的候补。其中,由于MCLAG用端口组P[1]是禁止发送状态TBK,因此该中继处理部13以网桥用端口Pb为对象对帧FL1c进行泛洪。
另一方面,在检索结果未命中时,通过网桥用端口Pb接收到帧FL1c的 L2交换机装置SWm1的中继处理部13将除了接收到帧FL1c的端口(Pb)、和与附加到帧FL1c的接收端口识别符({MCLAG2})对应的MCLAG用端口组(P[2])之外的端口(P[1])设为泛洪对象的候补。由于MCLAG用端口组 P[1]是允许收发状态FW,因此该中继处理部13以MCLAG用端口组P[1]为对象泛洪帧FL1c。
这样,该中继处理部13根据附加到帧FL1c的接收端口识别符 ({MCLAG2})来防止MCLAG2中的帧FL1c的折返。更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1中,构成MCLAG装置的各L2交换机装置的MCLAG用端口组除了在网桥用端口Pb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之外,其一方被控制成禁止发送状态TBK,因此,不会发生MCLAG中的帧的重复发生
另外,在图11的步骤S305中,当发送目的地端口不是MCLAG识别符时,中继处理部13将帧中继到从地址表FDB的检索结果得到的发送目的地端口(步骤S308)。具体来说,中继处理部13将表示该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发送目的地端口识别符附加到该帧,而发送到中继执行部24。另外,所谓发送目的地端口不是MCLAG用识别符的情况例如与发送目的地端口为通常端口(这里是P[m])的情况等相当。
在图7中,控制帧生成部23具有故障通知部16。故障通知部16根据故障检测部25的检测结果,生成图3所示的故障通知帧TRf、图4(a)以及图 4(b)所示的故障恢复帧TRr。控制帧生成部23除了所述的帧之外,还生成存在确认用帧。控制帧生成部23例如将网桥用端口Pb的发送目的地端口识别符({Pb})附加到生成的帧,而发送给中继执行部24。
中继执行部24向接口部20内的预定的发送缓存区发送来自中继处理部 13或控制帧生成部23的帧(用户帧或控制帧)。该预定的发送缓存区是与附加到该帧的发送目的地端口识别符对应的缓存区。接口部20内的发送缓存区受理来自中继执行部24的帧,将帧发送给对应的端口。
另外,在图7的结构例中,能够发生在MCLAG装置(SWm1、SWm2) 间地址表FDB的保持内容不同的情况(即存在于一方的条目不存在于另一方的情况),但通过进行泛洪特别是不会发生错误动作。但是,为了降低基于泛洪的通信拥堵,也可以设置使地址表FDB的保持内容同步的架构。
以上,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1的中继系统以及中继装置,能够代表性地实现网络管理的容易化。
(实施方式2)
《中继系统(应用例)的概要结构》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中继系统的结构例的概要图。将图12所示的中继系统与图1的中继系统进行比较,不同点在于:图1的MCLAG 装置具有的各MCLAG用端口组P[1]、P[2]分别由多个(这里是两个)MCLAG 用端口构成,网桥用端口Pb也由多个(这里是两个)网桥用端口构成。由此,各装置间通过多条通信线路10连接。作为其代表例,在图12中,MCLAG用端口组(第一端口组)P[1]由两个MCLAG用端口(第一端口)P[1、1]、P[1、 2]构成,两个MCLAG用端口P[1、1]、P[1、2]分别经由通信线路10与L2交换机装置SW1连接。
对L2交换机装置SWm1的MCLAG用端口P[1、1]、P[1、2]、与L2交换机装置SWm2的MCLAG用端口P[1、1]、P[1、2]设定MCLAG1。同样地,对与L2交换机装置SWm1、SWm2的MCLAG用端口组P[2]对应的四个 MCLAG用端口(SWm1、SWm2中的未图示的P[2、1]、P[2、2])设定MCLAG2。并且,对构成网桥用端口Pb的多个网桥用端口设定LAG。
与图1的情况同样地,L2交换机装置SWm1的MCLAG用端口组P[1]、 P[2]被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L2交换机装置SWm2的MCLAG用端口组 P[1]、P[2]被控制成禁止发送状态TBK。更详细来说,L2交换机装置SWm1 的各MCLAG用端口P[1、1]、P[1、2](以及P[2、1]、P[2、2])都被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L2交换机装置SWm2的各MCLAG用端口P[1、1]、P[1、 2](以及P[2、1]、P[2、2])都被控制成禁止发送状态TBK。
图12的中继系统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地进行动作。即,例如,在 MCLAG用端口P[1、1]、P[1、2]的故障发生状况是怎样的情况下,通过适当决定是否认为图3所示的MCLAG用端口组P[1]的故障发生,由此图12的中继系统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地进行动作。例如,在MCLAG用端口P[1、 1]、P[1、2]中的某一个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可以认为MCLAG用端口组P[1] 的故障发生,另外,在MCLAG用端口P[1、1]、P[1、2]全部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也可以认为MCLAG用端口组P[1]的故障发生。
例如,在前者的情况下,假设如下情况:在L2交换机装置SWm1的 MCLAG用端口P[1、1]发生了故障。该情况下,L2交换机装置SWm1的MCLAG 用端口P[1、2]与MCLAG用端口P[1、1]一起成为禁止收发状态BK,L2交换机装置SWm2的MCLAG用端口P[1、1]、P[1、2]一起成为允许收发状态FW。另一方面,在后者的情况下,假设如下情况:在L2交换机装置SWm1的端口 P[1、1]发生了故障。该情况下,L2交换机装置SWm1的MCLAG用端口P[1、 2]保持允许收发状态FW,L2交换机装置SWm2的MCLAG用端口P[1、1]、 P[1、2]保持禁止发送状态TBK。
《交换机装置(应用例)的结构》
图13是表示构成图12的中继系统的MCLAG装置的L2交换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结构例的框图。将图13所示的L2交换机装置(第一或第二交换机装置)SWm与图7所示的结构例进行比较,不同点如下。第一,在图13中图 7中的MCLAG用端口组P[1]由多个MCLAG用端口P[1、1]、P[1、2]构成,图7中的网桥用端口Pb也由多个网桥用端口Pb[1]~Pb[p]构成。第二,在图13 中中继处理部13具有LAG分散处理部30。由于除此以外的结构以及动作与图7的情况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3的L2交换机装置SWm例如在将帧中继到MCLAG用端口组P[1] 时,使用LAG分散处理部30从MCLAG用端口P[1、1]、P[1、2]中选择某一个MCLAG用端口。例如,假设如下情况:根据中继处理部13进行的地址表 FDB的检索结果,通过预定的端口接收到的帧的发送目的地端口是MCLAG 识别符{MCLAG1}。另外,MCLAG用端口P[1、1]、P[1、2]被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
该情况下,LAG分散处理部30根据MCLAG表12识别出成为MCLAG 识别符{MCLAG1}的成员端口的自身MCLAG用端口是P[1、1]、P[1、2]。并且,LAG分散处理部30例如使用帧的发送源MAC地址以及发送目的地MAC 地址等来进行哈希值运算。根据其运算结果选择出MCLAG用端口P[1、1]、 P[1、2]中的某一个。LAG分散处理部30将表示该选择出的端口的发送目的地端口识别符附加到帧,将其发送给中继执行部24。
以上,通过使用本实施方式2的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除了能够实现实施方式1所述的各种效果之外,还能够实现在装置间的连接中使用基于LAG (或MCLAG)的多个通信线路带来的通信频带的提升、和可用性的进一步提升等。
(实施方式3)
《中继系统(变形例)的概要结构》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中继系统的结构例的概要图。将图14所示的中继系统与图1的中继系统进行比较,不同点在于:不以装置为单位而以MCLAG用端口组为单位设定主动ACT/备用SBY。即,例如,图7 的ACT/SBY保持部26对管理者等预先决定的以MCLAG用端口组为单位的主动ACT或备用SBY的设定信息进行保持。
在图14的示例中,L2交换机装置SWm1的MCLAG用端口组P[1]被设定成主动ACT,与此相伴地被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另一方面,L2交换机装置SWm2的MCLAG用端口组P[2]被设定成备用SBY,与此相伴地被控制成禁止发送状态TBK。另外,L2交换机装置SWm1的MCLAG用端口组 P[2]被设定成备用SBY,与此相伴地被控制成禁止发送状态TBK。另一方面, L2交换机装置SWm2的MCLAG用端口组P[2]被设定成主动ACT,与此相伴地被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
《中继系统(变形例)的概要动作(无故障时)》
图15(a)以及图15(b)是表示在图14的中继系统中,没有发生故障时的概要动作例的说明图。这里,与图2(a)以及图2(b)的情况同样地,以在与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1的端口P3连接的终端、和与用户侧的L2 交换机装置SW2的端口P3连接的终端之间通信帧的情况为例。另外,由于地址表FDB的学习和检索等动作与图2(a)以及图2(b)的情况相同,因此这里着重对帧的路径进行说明。
首先,假设如下情况: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2将由端口P3接收到的帧FL5a中继到LAG用端口P1。该情况下,如图15(b)所示,由于L2交换机装置SWm1的MCLAG用端口组P[1]被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因此帧FL5a以从L2交换机装置SWm1向L2交换机装置SW1的路径转发。
与其相反地,假设如下情况: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1将由端口P3 接收到的帧FL5b中继到LAG用端口P1。如图15(a)所示,L2交换机装置 SWm1的MCLAG用端口组P[2]被控制成禁止发送状态TBK,L2交换机装置 SWm2的MCLAG用端口组P[2]被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因此帧FL5b以从L2交换机装置SWm1经由L2交换机装置SWm2向L2交换机装置SW2的路径转发。
接下来,假设如下情况: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2将由端口P3接收到的帧FL5c中继到LAG用端口P2。如图15(a) 所示,L2交换机装置SWm2 的MCLAG用端口组P[1]被控制成禁止发送状态TBK,L2交换机装置SWm1 的MCLAG用端口组P[1]被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因此,帧FL5c以从L2 交换机装置SWm2经由L2交换机装置SWm1向L2交换机装置SW1的路径转发。
与其相反地,假设如下情况:用户侧的L2交换机装置SW1将由端口P3 接收到的帧FL5d中继到LAG用端口P2。该情况下,如图15(b) 所示,由于 L2交换机装置SWm2的MCLAG用端口组P[2]被控制成允许收发状态FW,因此帧FL5d以从L2交换机装置SWm2向L2交换机装置SW2的路径转发。
从图15(a)以及图15(b)能够明确,例如,在通过端口镜像来监视帧时,与图2(a)以及图2(b)的情况同样地,以设定为主动ACT的MCLAG 用端口组(SWm1的P[1]以及SWm2的P[2])为监视对象即可。因此,即使在实施方式3中,也能够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同样地实现网络管理的容易化。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人完成的发明具体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容易理解而详细进行的说明,本发明并不一定限定于具有上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可以将某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成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在某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增加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此外,对于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结构,可以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和置换。
Claims (12)
1.一种中继系统,具有:
第一交换机装置以及第二交换机装置,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以及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分别具有由单个或多个第一端口构成的第一端口组、第二端口、以及网桥用端口,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以及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经由所述网桥用端口通过通信线路彼此连接;以及
第三交换机装置,其经由不同的通信线路分别与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的所述单个或多个第一端口、以及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的所述单个或多个第一端口连接,并对成为该通信线路的连接源的端口设定链路聚合组,
所述中继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以及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分别具有:
MCLAG表,其将自身的所述单个或多个第一端口与第一识别符对应起来进行保持;
端口控制部,其在没有故障的情况下、且自身的所述第一端口组被设定为主动的情况下,将自身的所述第一端口组控制成发送以及接收都被允许的第一状态,在没有故障的情况下、且自身的所述第一端口组被设定成备用的情况下,将自身的所述第一端口组控制成允许接收但禁止发送的第二状态;以及
中继处理部,其在自身的所述第一端口组被控制成所述第一状态时,将以所述第一识别符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中继到自身的所述第一端口组,在自身的所述第一端口组被控制成所述第二状态时,将以所述第一识别符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中继到自身的所述网桥用端口,
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第一端口组被设定为所述主动,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第一端口组被设定为所述备用,
在没有故障时,将通过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以所述第一识别符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中继到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第一端口组,将通过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以所述第一识别符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经所述网桥用端口中继到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第一端口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以及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分别还具有:
故障监视部,其对自身的所述第一端口组、自身的所述第二端口以及自身的所述网桥用端口的故障发生以及故障恢复进行检测;以及
故障通知部,其在通过所述故障监视部检测出自身的所述第一端口组的故障发生时,经自身的所述网桥用端口发送故障通知帧,
所述端口控制部在通过所述故障监视部检测出自身的所述第一端口组的故障发生时,将自身的所述第一端口组控制成发送以及接收都被禁止的第三状态,在通过所述故障监视部没有检测出自身的所述第一端口组的故障发生时、且经由自身的所述网桥用端口接收到所述故障通知帧时,将自身的所述第一端口组控制成所述第一状态,
所述中继处理部在自身的所述第一端口组被控制成所述第三状态时,将以所述第一识别符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中继到自身的所述网桥用端口,
当检测出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第一端口组的故障发生时,将通过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以所述第一识别符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经由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及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网桥用端口中继到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第一端口组,将通过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以所述第一识别符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中继到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第一端口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故障通知部在通过所述故障监视部检测出自身的所述第一端口组的故障恢复时,经自身的所述网桥用端口发送故障恢复帧,
所述端口控制部在自身的所述第一端口组被设定成所述主动时、且通过所述故障监视部检测出自身的所述第一端口组的故障恢复时,将自身的所述第一端口组控制成所述第一状态,在自身的所述第一端口组被设定成所述备用时、且经由自身的所述网桥用端口接收到所述故障恢复帧时,将自身的所述第一端口组控制成所述第二状态,
当检测出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第一端口组的故障恢复时,将通过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以所述第一识别符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中继到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第一端口组,将通过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以所述第一识别符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经由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及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网桥用端口中继到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第一端口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口控制部在通过所述故障监视部检测出自身的所述网桥用端口的故障发生时,将自身的所述第一端口组控制成所述第一状态,
在通过所述故障监视部检测出所述网桥用端口的故障发生时,将通过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以所述第一识别符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中继到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第一端口组,将通过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第二端口接收到的、以所述第一识别符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中继到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第一端口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以及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分别具有由单个或多个所述第二端口构成的第二端口组,
所述中继系统具有:第四交换机装置,其经由不同的通信线路分别与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的所述单个或多个第二端口以及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的所述单个或多个第二端口连接,并对成为该通信线路的连接源的端口设定链路聚合,
所述MCLAG表将自身的所述单个或多个第二端口与第二识别符对应起来保持,
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第二端口组被设定为所述主动,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第二端口组被设定为所述备用,
在没有故障时,将通过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第一端口组接收到的、以所述第二识别符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中继到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第二端口组,将通过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第一端口组接收到的、以所述第二识别符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经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及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网桥用端口中继到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的所述第二端口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交换机装置以及所述第二交换机装置分别还具有:对端口与存在于该端口的目的地的MAC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保持的地址表,
所述中继处理部在通过自身的所述第一端口组接收到帧时,将所述第一识别符决定为接收端口识别符,将所述帧所包含的发送源MAC地址与所述接收端口识别符对应起来学习到自身的所述地址表,
所述中继处理部根据自身的所述地址表的检索,在与所述帧所包含的发送目的地MAC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端口为所述第二识别符时、且所述第二端口组被控制成所述第二状态时,将附加了所述接收端口识别符而得的帧中继到自身的所述网桥用端口,
所述中继处理部在通过自身的所述网桥用端口接收到附加了所述接收端口识别符而得的帧时,将所述帧所包含的发送源MAC地址与附加在所述帧的所述接收端口识别符对应起来学习到自身的地址表。
7.一种交换机装置,具有由单个或多个第一端口构成的第一端口组、第二端口、以及网桥用端口,该交换机装置与其他交换机装置之间经由所述网桥用端口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机装置具有:
MCLAG表,其将所述单个或多个第一端口与第一识别符对应起来进行保持;
端口控制部,其在没有故障的情况下、且所述第一端口组被设定为主动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端口组控制成发送以及接收都被允许的第一状态,在没有故障的情况下、且所述第一端口组被设定成备用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一端口组控制成允许接收但禁止发送的第二状态;以及
中继处理部,其在所述第一端口组被控制成所述第一状态时,将以所述第一识别符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中继到所述第一端口组,在所述第一端口组被控制成所述第二状态时,将以所述第一识别符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中继到所述网桥用端口,
所述第一端口组和所述其他交换机装置具有的第一端口组中的某一个第一端口组被设定为所述主动,另一个第一端口组被设定为所述备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换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换机装置还具有:
故障监视部,其对自身的所述第一端口组、所述第二端口以及所述网桥用端口的故障发生以及故障恢复进行检测;以及
故障通知部,其在通过所述故障监视部检测出所述第一端口组的故障发生时,经所述网桥用端口发送故障通知帧,
在通过所述故障监视部检测出所述第一端口组的故障发生时,所述端口控制部将所述第一端口组控制成发送以及接收都被禁止的第三状态,在通过所述故障监视部没有检测出所述第一端口组的故障发生时、且通过所述网桥用端口接收到所述故障通知帧时,所述端口控制部将所述第一端口组控制成所述第一状态,
所述中继处理部在所述第一端口组被控制成所述第三状态时,将以所述第一识别符为发送目的地端口的帧中继到所述网桥用端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换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故障通知部在通过所述故障监视部检测出所述第一端口组的故障恢复时,经所述网桥用端口发送故障恢复帧,
所述端口控制部在所述第一端口组被设定成所述主动时、且通过所述故障监视部检测出所述第一端口组的故障恢复时,将所述第一端口组控制成所述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一端口组被设定成所述备用时、且经由所述网桥用端口接收到所述故障恢复帧时,将所述第一端口组控制成所述第二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交换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口控制部在通过所述故障监视部检测出所述网桥用端口的故障发生时,将所述第一端口组控制成所述第一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换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换机装置还具有由单个或多个所述第二端口构成的第二端口组,
所述MCLAG表将所述单个或多个第二端口与第二识别符对应起来保持,
在所述第一端口组被设定为所述主动时,所述第二端口组被设定成所述主动,在所述第一端口组被设定为所述备用时,所述第二端口组被设定成所述备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交换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换机装置还具有:对端口与存在于该端口的目的地的MAC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保持的地址表,
所述中继处理部在通过所述第一端口组接收到帧时,将所述第一识别符决定为接收端口识别符,将所述帧所包含的发送源MAC地址与所述接收端口识别符对应起来学习到所述地址表,
所述中继处理部根据所述地址表的检索,在与所述帧所包含的发送目的地MAC地址对应的发送目的地端口为所述第二识别符时、且所述第二端口组被控制成所述第二状态时,将附加了所述接收端口识别符而得的帧中继到所述网桥用端口,
所述中继处理部在通过所述网桥用端口接收到附加了所述接收端口识别符而得的帧时,将所述帧所包含的发送源MAC地址与附加在所述帧的所述接收端口识别符对应起来学习到地址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76742 | 2014-04-03 | ||
JP2014076742A JP6278800B2 (ja) | 2014-04-03 | 2014-04-03 | 中継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イッチ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80349A CN104980349A (zh) | 2015-10-14 |
CN104980349B true CN104980349B (zh) | 2019-07-12 |
Family
ID=54210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8215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80349B (zh) | 2014-04-03 | 2015-02-15 |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25591B2 (zh) |
JP (1) | JP6278800B2 (zh) |
CN (1) | CN10498034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189783B2 (ja) * | 2014-04-08 | 2017-08-30 | APRESIA Systems株式会社 | 中継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イッチ装置 |
JP6278818B2 (ja) * | 2014-04-28 | 2018-02-14 | APRESIA Systems株式会社 | 中継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イッチ装置 |
CN105511347A (zh) * | 2015-12-02 | 2016-04-20 | 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通过fpga模拟i2c总线进行信息获取的系统及方法 |
US10257019B2 (en) * | 2015-12-04 | 2019-04-09 | Arista Networks, Inc. | Link aggregation split-brain detection and recovery |
US10972380B2 (en) * | 2016-04-05 | 2021-04-06 | Versa Networks, Inc. |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connection using redundant service nodes |
CN107360106A (zh) * | 2017-07-13 | 2017-11-17 | 安徽环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lacp协议的数据流定向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
US10686650B2 (en) * | 2017-09-20 | 2020-06-16 | Dell Products L.P. | Stack link fault response system |
CN109698788B (zh) * | 2017-10-20 | 2021-06-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流量转发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JP6992611B2 (ja) * | 2018-03-09 | 2022-01-13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中継装置 |
US10409743B1 (en) * | 2018-06-29 | 2019-09-10 | Xilinx, Inc. | Transparent port aggregation in multi-chip transport protocols |
CN111385197B (zh) * | 2018-12-29 | 2022-09-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
US10817455B1 (en) | 2019-04-10 | 2020-10-27 | Xilinx, Inc. | Peripheral I/O device with assignable I/O and coherent domains |
US10817462B1 (en) | 2019-04-26 | 2020-10-27 | Xilinx, Inc. | Machine learning model updates to ML accelerators |
US11586369B2 (en) | 2019-05-29 | 2023-02-21 | Xilinx, Inc. | Hybrid hardware-software coherent framework |
US11074208B1 (en) | 2019-07-24 | 2021-07-27 | Xilinx, Inc. | Routing network using global address map with adaptive main memory expansion for a plurality of home agents |
US11372769B1 (en) | 2019-08-29 | 2022-06-28 | Xilinx, Inc. | Fine-grained multi-tenant cache management |
US11093394B1 (en) | 2019-09-04 | 2021-08-17 | Xilinx, Inc. | Delegated snoop protocol |
US11113194B2 (en) | 2019-09-04 | 2021-09-07 | Xilinx, Inc. | Producer-to-consumer active direct cache transfers |
US11474871B1 (en) | 2019-09-25 | 2022-10-18 | Xilinx, Inc. | Cache coherent acceleration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
US11271860B1 (en) | 2019-11-15 | 2022-03-08 | Xilinx, Inc. | Compressed tag coherency messaging |
US11386031B2 (en) | 2020-06-05 | 2022-07-12 | Xilinx, Inc. | Disaggregated switch control path with direct-attached dispatch |
US11556344B2 (en) | 2020-09-28 | 2023-01-17 | Xilinx, Inc. | Hardware coherent computational expansion memory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98201A (zh) * | 2009-12-14 | 2011-06-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l2tp用户接入备份的方法及网络系统 |
CN102137009A (zh) * | 2011-01-31 | 2011-07-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中的二层业务处理方法和系统以及设备 |
JP2011250185A (ja) * | 2010-05-27 | 2011-12-08 | Alaxala Networks Corp |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
CN102594696A (zh) * | 2012-03-08 | 2012-07-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管理网络设备链路聚合组的方法及装置 |
JP2012231223A (ja) * | 2011-04-25 | 2012-11-22 | Fujitsu Telecom Networks Ltd | アクセスシステムおよび冗長切替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462774B2 (en) * | 2010-08-04 | 2013-06-11 | Alcatel Lucent | Virtual IP interfaces on 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es |
US8913489B2 (en) * | 2010-08-04 | 2014-12-16 | Alcatel Lucent |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rtual fabric link failure recovery |
JP5612560B2 (ja) * | 2011-11-30 | 2014-10-22 | アラクサラ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 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中継システム |
JP5364187B2 (ja) | 2012-08-02 | 2013-12-11 | アラクサラ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 エッジ装置 |
CN102843291B (zh) * | 2012-08-16 | 2016-12-07 | 南京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通告方法、装置及系统 |
US9130865B2 (en) * | 2012-12-12 | 2015-09-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network element to limit service disruption due to a failure on a layer 2 interface |
US9118589B2 (en) * | 2013-03-11 | 2015-08-25 | Dell Products, L.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apid VLT connection failure handling |
US9264302B2 (en) * | 2013-06-17 | 2016-02-16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systems with enhanced robustness for 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 group |
-
2014
- 2014-04-03 JP JP2014076742A patent/JP6278800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2-15 CN CN201510082150.6A patent/CN10498034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02-17 US US14/624,006 patent/US952559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98201A (zh) * | 2009-12-14 | 2011-06-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l2tp用户接入备份的方法及网络系统 |
JP2011250185A (ja) * | 2010-05-27 | 2011-12-08 | Alaxala Networks Corp |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ネットワーク装置 |
CN102137009A (zh) * | 2011-01-31 | 2011-07-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网络中的二层业务处理方法和系统以及设备 |
JP2012231223A (ja) * | 2011-04-25 | 2012-11-22 | Fujitsu Telecom Networks Ltd | アクセスシステムおよび冗長切替方法 |
CN102594696A (zh) * | 2012-03-08 | 2012-07-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管理网络设备链路聚合组的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80349A (zh) | 2015-10-14 |
JP2015198416A (ja) | 2015-11-09 |
US9525591B2 (en) | 2016-12-20 |
JP6278800B2 (ja) | 2018-02-14 |
US20150288559A1 (en) | 2015-10-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80349B (zh) |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 |
CN104980372B (zh) |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 |
CN105743734B (zh) | 虚拟机镜像流量传输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
JP6166960B2 (ja) | フレーム伝送装置および正常性確認方法 | |
CN103460647B (zh) | 用于操作网络节点的技术 | |
EP0452466B1 (en) | Automatic fault recovery in a packet network | |
US9485172B2 (en) | Data transmitting device, data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CN105049348B (zh) |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 |
CN105099905B (zh) |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 |
CN103684953B (zh) | 避免多连接到vpls传输网的以太网环路中流量损失方法、装置 | |
US10038632B2 (en) | AIA enhancements to support L2 connected networks | |
US20020010770A1 (en) |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 |
US8917592B2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 |
WO2011021179A1 (en) | Technique for dual homing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
JPWO2009090723A1 (ja) | パケット伝送装置 | |
CN105847185A (zh) | 分布式设备的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分布式设备 | |
CN105577552A (zh) | 中继系统和交换机装置 | |
JP4895972B2 (ja) | リングプロトコル高速切替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
CN105049349A (zh) |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机装置 | |
WO2015154423A1 (zh) | 跨域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5391630B (zh) | 中继系统以及中继装置 | |
CN103973498B (zh) | 一种多归属网络主备路径选择方法及设备 | |
CN105959129B (zh) | 监测网络故障的方法及装置 | |
JP5776617B2 (ja) | シャーシ型スイッチ | |
CN105471746A (zh) | 中继系统以及交换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