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47683B - 有机发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47683B
CN105047683B CN201510094807.0A CN201510094807A CN105047683B CN 105047683 B CN105047683 B CN 105047683B CN 201510094807 A CN201510094807 A CN 201510094807A CN 105047683 B CN105047683 B CN 1050476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pixel
emitting device
organic
organic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9480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47683A (zh
Inventor
金男熙
李根洙
李善律
金光民
金美庆
金阳完
朴钟力
李炅珍
李尚玟
李相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401343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683742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9721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54713B/zh
Priority to CN202010396939.XA priority patent/CN1115547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47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7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47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7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6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PVD], e.g. vacuum deposition or sputtering
    • H10K71/166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PVD], e.g. vacuum deposition or sputtering using selective deposition, e.g. using a mask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8Vertical spacers, e.g. arranged between the sealing arrangement and th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2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the areas of the RGB subpixels being differ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10K59/8723Vertical spacers, e.g. arranged between the sealing arrangement and the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有机发光装置。有机发光装置包括:第一基底;多个电极,位于第一基底上;像素限定层,位于所述多个电极上并且包括多个开口,所述多个开口分别暴露所述多个电极;以及分隔件,位于像素限定层上,其中,像素限定层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对于每个像素来讲沿第一方向通过间距彼此相邻,第三开口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通过间距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邻,其中,分隔件位于第一假想线和第二假想线的交叉点处,第一假想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一开口和第三开口之间穿过,第二假想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穿过。

Description

有机发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个方面总体上涉及一种有机发光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包括两个电极和位于两个电极之间的有机发射层。从作为阴极的一个电极注入的电子与从作为阳极的另一电极注入的空穴在有机发射层中彼此结合以产生激子,激子发射能量以发射光。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具有自发光特性,由于它不需要单独的光源(不同于液晶显示器),所以它可以具有相对小的厚度和重量。另外,因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表现出诸如低功耗、高亮度、高响应速度等的高品质特性,所以其作为显示装置受到很多关注。
有机发光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基底、具有薄膜晶体管的像素电路、结合到像素电路的第一电极、具有暴露第一电极的多个开口的像素限定层以及位于像素限定层上的分隔件。此外,有机发射层可以与开口相对应地位于第一电极上,第二电极位于有机发射层上,第二基底位于第二电极上。
分隔件可以位于由像素限定层确定的多个开口之间的空间处,并且可以在使用沉积掩膜的有机材料沉积工艺中执行支撑沉积掩膜的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外来物质会在沉积掩膜的开口边缘与分隔件的顶部中心(top center)接触的同时而积聚。在沉积工艺的过程中,外来物质会积聚使得其尺寸增大,并且增加的外来物质会在像素中导致印记,由此产生有缺陷的像素。
在本背景技术部分中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增强对描述的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其可以包含不形成在本国中已经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个方面总体上涉及一种有机发光装置。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一种在像素限定层中由像素限定的有机发光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多个方面包括一种有机发光装置,虽然在有机材料的沉积过程中在由分隔件支撑沉积掩膜的同时执行沉积工艺,但该有机发光装置具有最小化或防止可由沉积掩膜的开口边缘产生的外来物质积聚的分隔件。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一种有机发光装置,该有机发光装置可以通过防止或减少在有机材料沉积中可通过沉积掩膜的开口边缘产生的外来物质积聚来防止或减少由于外来物质积聚导致的印记。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有机发光装置包括:第一基底;多个电极,位于第一基底上;像素限定层,位于所述多个电极上并且包括多个开口,所述多个开口分别暴露所述多个电极;以及分隔件,位于像素限定层上,其中,像素限定层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对于每个像素来讲沿第一方向通过间距彼此相邻,第三开口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通过间距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邻,其中,分隔件位于第一假想线和第二假想线的交叉点处,第一假想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一开口和第三开口之间穿过,第二假想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穿过。
第一有机发射层可以位于第一有机发光材料所在的像素限定层的第一开口处,第二有机发射层可以位于第二有机发射材料所在的像素限定层的第二开口处,第三有机发射层可以位于第三有机发射材料所在的像素限定层的第三开口处。
第一有机发射材料、第二有机发射材料和第三有机发射材料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位于像素限定层或分隔件上。
第一假想线可以在一个像素中的第一开口与第三开口之间穿过,第二假想线可以在分别位于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邻的像素中并且彼此相邻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穿过,分隔件可以包括位于第一假想线与第二假想线的交叉点处的第一分隔件。
第三假想线可以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位于沿第二方向彼此相邻的像素中并彼此相邻的第一开口与第三开口之间穿过,分隔件可以包括位于第二假想线与第三假想线的交叉点处的第二分隔件。
第一分隔件和第二分隔件可以沿第一方向对于每个像素交替地布置。
第一分隔件和第二分隔件可以沿第二方向对于每个像素交替地布置。
第一分隔件和第二分隔件可以在第三开口设置在它们之间的情况下彼此背对并且沿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
分隔件可以具有三角形的平面形状。
分隔件可以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边,面对第一边的第一顶角朝向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的区域突出。
分隔件可以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边,并且可以具有包括面对第一边且朝向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的区域突出的突出部的多边形的平面形状。
分隔件可以具有分别朝向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的区域以及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之间的区域突出的突出部。
第一假想线可以在一个像素中的第一开口与第三开口之间穿过,第四假想线可以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在一个像素中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穿过,分隔件可以位于第一假想线与第四假想线的交叉点处。
分隔件可以沿第一方向对于一个像素交替地布置。
分隔件可以沿第二方向对于一个像素交替地布置。
分隔件可以具有三角形的平面形状。
分隔件可以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边,面对第一边的第一顶角朝向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的区域突出。
分隔件可以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边,并且可以具有包括面对第一边且朝向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的区域突出的突出部的多边形的平面形状。
分隔件可以具有分别朝向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的区域以及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之间的区域突出的突出部。
在分隔件中,在平面上的中心的横截面厚度可以比在平面上的边缘的横截面厚度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在用于制造有机发光装置的方法中,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基底上形成多个电极;形成像素限定层以覆盖位于第一基底上的多个电极;在像素限定层中形成多个开口以与多个电极相对应,从而暴露多个电极;在像素限定层上形成分隔件;在分隔件上安装具有与像素限定层的开口相对应的掩膜开口的沉积掩膜;以及通过掩膜开口沉积有机发射材料,其中,像素限定层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对于每个像素来讲沿第一方向通过间距彼此相邻,第三开口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通过间距与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邻,其中,分隔件位于第一假想线和第二假想线的交叉点处,第一假想线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一开口和第三开口之间穿过,第二假想线沿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之间穿过,其中,掩膜开口的边缘与分隔件的顶端分开。
掩膜开口的边缘可以具有形成有曲线的拐角。
有机发射材料的沉积步骤可以包括:通过在像素限定层的第一开口处沉积第一有机发射材料形成第一有机发射层;通过在像素限定层的第二开口处沉积第二有机发射材料形成第二有机发射层;以及通过在像素限定层的第三开口处沉积第三有机发射材料形成第三有机发射层。
根据如上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虽然在有机材料的沉积过程中在由分隔件支撑沉积掩膜的同时执行沉积工艺,但是可以减少或防止可另外地由沉积掩膜的开口边缘产生的外来物质积聚。
在有机材料沉积中,通过防止或减少可由沉积掩膜的开口边缘产生的外来物质积聚,可以防止或减少因外来物质积聚而导致的印记。
附图说明
图1是部分地示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有机发光装置的显示区域的俯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有机发光装置的显示区域被沉积掩膜部分地覆盖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
图5和图6是示出与图3中示出的沉积掩模不同的用于像素的有机材料沉积的沉积掩膜在图1中示出的有机发光装置的制造工艺中被使用的状态的布局视图。
图7是示出按照用于制造图1中示出的有机发光装置的预定顺序使用不同的沉积掩膜来沉积有机发射材料的结果的俯视图。
图8是部分地示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变形的有机发光装置的显示区域的俯视图。
图9是部分地示出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有机发光装置的显示区域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已经仅简单地通过说明的方式示出并描述了特定的示例实施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将认识到的,在所有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附图和描述本质上将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整个说明书中,同样的附图标记指示同样的元件。另外,为了理解和便于描述,随意地示出在附图中示出的各个构造的尺寸和厚度,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在说明书的描述中,“在……上”指在目标构件上方或下方的位置,而不是指参照重力方向必需在目标构件上方的位置。在整个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除非明确地进行相反的描述,否则词语“包含”或诸如“包括”或“包含有”的变形词语将被理解为意味着包括所陈述的元件而不排除任何其它元件。
现在,将参照图1和图2来描述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有机发光装置。
图1是部分地示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有机发光装置的显示区域的俯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在图1中,为了方便,主要示出了第一电极、像素限定层、有机发射层和分隔件,并且省略了与描述不相关的部分构造,同时在图2中一并示出了在图1中未示出的第一基底、第二基底、共电极和共用层。
如图1和图2中所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有机发光装置100包括第一基底SU1、电路部分PC、第一电极E1、第二电极E2、第三电极E3、像素限定层PDL、分隔件SPC1和SPC2、第一共用层CL1、第一有机发射层OL1、第二有机发射层OL2、第三有机发射层OL3、第二共用层CL2、共电极CE以及第二基底SU2。
第一基底SU1由绝缘基底形成,例如,由玻璃、石英、陶瓷和塑料等制成。此外,第一基底SU1可以是诸如塑料的柔性基底,由此有机发光装置100可以具有柔性特性。
电路部分PC位于第一基底SU1上,并且可以包括布线以及诸如两个或更多个薄膜晶体管(TFT)和一个或更多个电容器等的像素电路,其中,布线包括一条或更多条扫描线、数据线、驱动电源线和共电源线等,像素电路结合到布线以与各像素相对应。电路部分PC可以形成为具有各种公知的结构。这里,像素指显示图像的最小单元,并且可以包括显示各种颜色的多个子像素。
在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有机发光装置中,多个第一电极E1和多个第二电极E2沿第一方向(y轴方向)交替地布置,多个第三电极E3沿第一方向平行地布置,同时被设置成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x轴方向)上与第一电极E1和第二电极E2相邻。因此,多个包括第一电极E1和第二电极E2的第一子像素阵列与多个包括第三电极E3的第二子像素阵列沿第二方向交替地布置。
第一电极E1、第二电极E2和第三电极E3可以分别是具有空穴注入电极的功能的阳极和具有电子注入电极的功能的阴极。第一电极E1、第二电极E2和第三电极E3可以形成为光透射电极、光透反射电极或光反射电极。
像素限定层PDL位于第一电极E1、第二电极E2和第三电极E3上,并且覆盖第一电极E1、第二电极E2和第三电极E3中的每个的边缘。像素限定层PDL包括第一开口OM1、第二开口OM2和第三开口OM3,第一电极E1、第二电极E2和第三电极E3中的每个的一部分通过第一开口OM1、第二开口OM2和第三开口OM3被暴露。
第一开口OM1暴露第一电极E1的一部分,并且基本上具有矩形形状。第一开口OM1与第三开口OM3和第二开口OM2分隔开,并且具有比第三开口OM3的面积小的面积。第一开口OM1具有矩形形状,但不限于此,第一开口OM1可以具有诸如三角形形状、四边形形状、五边形形状、六边形形状、七边形形状和八边形形状的多边形形状。第一开口OM1的数量与多个第一电极E1相对应地为多个,多个第一开口OM1中的每个暴露多个第一电极E1中的每个的一部分。发射红光的第一有机发射层OL1位于由第一开口OM1暴露的第一电极E1上。与此同时,可以选择性地将发射诸如蓝色、绿色和白色的各种颜色的光的有机发射层设置在由第一开口OM1暴露的第一电极E1上。
这里,有机发射层形成在有机发射材料经由掩膜的开口被大体上沉积的区域处,如果将电压或电流施加到对应于有机发射层的电极,则发射预定颜色的光。
然而,因为有机发射层经由掩膜的开口而沉积并且形成在与掩膜的开口对应的区域处,所以有机发射材料可以沉积在比像素限定层的开口宽的区域上,由此有机发射材料可以位于像素限定层和分隔件上。然而,在解释本实施例的描述和附图中,有机发射层被限定为沉积有有机发射材料并通过施加电压或电流来操作以发射光的区域。
第二开口OM2露出第二电极E2的一部分,并且基本上具有矩形形状。第二开口OM2具有矩形形状,但不限于此,第二开口OM2可以具有诸如三角形形状、四边形形状、五边形形状、六边形形状、七边形形状和八边形形状的多边形形状。第二开口OM2的数量与多个第二电极E2相对应地为多个,多个第二开口OM2中的每个暴露多个第二电极E2中的每个的一部分。发射绿光的第二有机发射层OL2位于由第二开口OM2暴露的第二电极E2上。与此同时,可以将发射诸如蓝色、红色和白色的各种颜色的光的有机发射层设置在由第二开口OM2暴露的第二电极E2上。
第三开口OM3暴露第三电极E3的一部分,并且基本上具有包括彼此对应的一对长边和一对短边的矩形形状。第三开口OM3与第一开口OM1和第二开口OM2分隔开,并且具有比第一开口OM1的面积和第二开口OM2的面积大的面积。第三开口OM3具有矩形形状,但不限于此,第三开口OM3可以具有诸如三角形形状、四边形形状、五边形形状、六边形形状、七边形形状和八边形形状的多边形形状。第三开口OM3的数量与多个第三电极E3相对应地为多个,多个第三开口OM3中的每个暴露多个第三电极E3中的每个的一部分。发射蓝光的第三有机发射层OL3位于由第三开口OM3暴露的第三电极E3上。与此同时,可以选择性地将发射诸如绿色、红色和白色的各种颜色的光的有机发射层设置在由第三开口OM3暴露的第三电极E3上。
前述的第一开口OM1、第二开口OM2和第三开口OM3彼此分隔开,第一开口OM1和第二开口OM2中的每个的短边面对第三开口OM3的长边。
另一方面,在图1中,第一假想线VL1在平面上在包括在同一像素PX中的第一开口OM1(或第二开口OM2)与第三开口OM3之间穿过并且沿第一方向(y轴方向)延伸,第二假想线VL2在沿第一方向彼此相邻的像素PX的第一开口OM1与第二开口OM2之间穿过并且沿第二方向(x轴方向)延伸,第三假想线VL3在沿第二方向彼此相邻的像素的第一开口OM1(或第二开口OM2)与第三开口OM3之间穿过并且沿第一方向延伸。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分隔件SPC1和SPC2包括位于第一假想线VL1与第二假想线VL2的交叉点处的第一分隔件SPC1和位于第三假想线VL3与第二假想线VL2的交叉点处的第二分隔件SPC2。
分隔件SPC1和SPC2遍及沿第一方向布置的多个像素的边界而设置,并且对于每个像素交替地布置。即,第一分隔件SPC1在第一假想线VL1上沿第一方向对于两个像素而布置,第二分隔件SPC2在第三假想线VL3上沿第一方向对于两个像素而布置,第二分隔件SPC2与第一分隔件SPC1对于每个像素交替地布置。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分隔件SPC1和SPC2的平面形状是三角形形状,分隔件SPC1和SPC2的在三角形上的第一边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平行于第三开口OM3的长边,面对第一边的第一顶角朝向第一开口OM1与第二开口OM2之间的区域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分隔件SPC1和第二分隔件SPC2形成为彼此背对并且第三开口OM3设置在第一分隔件SPC1和第二分隔件SPC2之间,使得第一分隔件SPC1的第一顶角和第二分隔件SPC2的第一顶角沿相反的方向突出。
如图2中所示,当在剖视图中观看时,分隔件SPC1位于像素限定层PDL上,在平面上的中心的横截面厚度可以比边缘的横截面厚度大,这可以根据工艺条件来控制。即,分隔件SPC1和SPC2的横截面形状的在平面上的边缘要低,并且中心的高度逐渐增大。这里,“平面形状”指当沿与第一基底SU1的表面垂直的方向观看时所确定的形状,“横截面形状”指沿着相对于基底的表面的垂直切割所截取的形状。
分隔件SPC1和SPC2可以与像素限定层PDL一体地形成,或者可以由与像素限定层PDL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形成。当分隔件SPC1和SPC2由与像素限定层PDL的材料相同类型的材料一体地形成时,它们之间的界线会难以分隔开。
第一共用层CL1位于第一电极E1、第二电极E2、第三电极E3、像素限定层PDL以及分隔件SPC1和SPC2上,并且可以包括从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中选择的一层或更多层。
第一有机发射层OL1位于设置在第一电极E1上的第一共用层CL1上以对应于第一开口OM1。第一有机发射层OL1包括发射红光的有机材料,若施加电信号则第一有机发射层OL1可以发射红光。与此同时,第一有机发射层OL1可以包括发射绿色、蓝色或白色的光的有机材料,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有机发射层OL1发射绿颜色、蓝颜色或白颜色的光。
第二有机发射层OL2位于设置在第二电极E2上的第一共用层CL1上以对应于第二开口OM2。第二有机发射层OL2包括发射绿光的有机材料,若施加电信号则第二有机发射层OL2可以发射绿光。与此同时,第二有机发射层OL2可以包括发射红色、蓝色或白色的光的有机材料,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有机发射层OL2发射红颜色、蓝颜色或白颜色的光。
第三有机发射层OL3位于设置在第三电极E3上的第一共用层CL1上以对应于第三开口OM3。第三有机发射层OL3包括发射蓝光的有机材料,若施加电信号则第三有机发射层OL3可以发射蓝光。与此同时,第三有机发射层OL3可以包括发射红色、绿色或白色的光的有机材料,在这种情况下,第三有机发射层OL3发射红颜色、绿颜色或白颜色的光。
即,第一有机发射层OL1、第二有机发射层OL2和第三有机发射层OL3分别发射不同颜色的光。此外,第三有机发射层OL3发射蓝光,第一有机发射层OL1和第二有机发射层OL2中的任意一个有机发射层发射红光且另一个有机发射层发射绿光。
第二共用层CL2位于设置在第一有机发射层OL1、第二有机发射层OL2、第三有机发射层OL3上,并且在位于像素限定层PDL以及分隔件SPC1和SPC2上的第一共用层CL1上。第二共用层CL2可以包括从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中选择的一层或更多层。
共电极CE位在第一基底SU1的整个表面上方的第二共用层CL2上,并且可以是用作电子注入电极的阴极或用作空穴注入电极的阳极。共电极CE可以由光透射电极或光反射电极形成。
第二基底SU2由绝缘基底形成,在本示例实施例中,第二基底SU2可以由交替地沉积有多个有机层和无机层的薄膜包封层形成。此外,第二基底SU2可以与第一基底SU1一起由诸如塑料的柔性基底形成,因此,有机发光装置100可以是柔性的。
此外,虽然在图2中未示出,但是覆盖层和诸如氟化锂(LiF)的功能层可以形成在共电极CE与第二基底SU2之间。
图3是图1的有机发光装置的显示区域被沉积掩膜部分地覆盖的状态的俯视图,图4是沿着图3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3,为了将第一有机发射材料沉积到第一开口OM1,可以使用第一沉积掩膜M1。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沉积掩膜M1包括仅形成在与第一开口OM1相对应的部分处的掩膜开口OP1,掩膜开口OP1的边缘具有形成为曲线的拐角。
参照图3的放大视图和图4,当形成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有机发光装置100的分隔件SPC1和SPC2时,在有机材料沉积工艺中,虽然第一沉积掩膜M1由分隔件SPC1和SPC2支撑,但是第一沉积掩膜M1的掩膜开口OP1的边缘不与分隔件SPC1和SPC2的中心T的最上端接触。因此,可以减少、最小化或防止在沉积工艺中可由第一沉积掩膜M1的掩膜开口OP1的边缘产生的外来物质积聚,并且可以防止或减少由外来物质积聚导致的印记缺陷。
图5和图6是示出与图3中示出的沉积掩模不同的用于像素的有机材料沉积的沉积掩膜在图1中示出的有机发光装置的制造工艺中被使用的状态的布局视图。
即,图5示出了覆盖有第二沉积掩膜M2以将第二有机发射材料沉积到第二开口OM2的状态,图6示出了覆盖有第三沉积掩膜M3以将第三有机发射材料沉积到第三开口OM3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沉积掩膜M2在仅与第二开口OM2相对应的部分处形成有掩膜开口OP2,掩膜开口OP2的边缘具有形成为曲线的拐角。另一方面,在第三沉积掩膜M3中,掩膜开口OP3通过包括与第三开口OM3相对应的部分而形成为沿第一方向彼此结合。然而,掩膜开口OP3可以在仅与每个第三开口OM3相对应的部分处形成。
参照图5和图6,可以确认的是,每个沉积掩膜由分隔件SPC1和SPC2支撑,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沉积掩膜的掩膜开口OP2和OP3的边缘与在分隔件SPC1和SPC2的中心T之外的上表面部分地重叠。因此,可以最小化或防止在沉积工艺中可由沉积掩膜M1、M2和M3的开口边缘产生的外来物质积聚,并且可以防止由外来物质积聚导致的印记缺陷。
图7是示出按照用于制造图1中示出的有机发光装置的预定顺序使用不同的沉积掩膜来沉积有机发射材料的结果的俯视图。
参照图7,示出了使用第一沉积掩膜M1沉积的第一有机发射材料层OD1、使用第二沉积掩膜M2沉积的第二有机发射材料层OD2和使用第三沉积掩膜M3沉积的第三有机发射材料层OD3的形成结果。
每个有机发射材料层OD1、OD2和OD3形成为具有比像素限定层PDL的每个开口宽阔的面积,相邻的有机发射材料层可以边界相邻或部分地重叠。因此,沉积有有机发射材料的有机发射材料层可以位于像素限定层或分隔件上。
图8是部分地示出根据第一示例实施例的变形的有机发光装置的显示区域的俯视图。在图8中,为了方便,主要示出了像素限定层、有机发射层和分隔件以及沉积掩膜M1,并省略了一些构造以简化描述。
在根据本示例变形的有机发光装置150的像素限定层PDL中,形成第一开口OM1、第二开口OM2和第三开口OM3。第一开口OM1、第二开口OM2和第三开口OM3分别彼此分开,第一开口OM1和第二开口OM2的各短边面对第三开口OM3的长边。
参照图8,有机发光装置150具有分隔件SPC3和SPC4,分隔件SPC3和SPC4布置在与根据图1中示出的第一示例实施例的有机发光装置100相同的位置处。
即,分隔件SPC3和SPC4包括位于第一假想线VL1与第二假想线VL2的交叉点处的第三分隔件SPC3和位于第三假想线VL3与第二假想线VL2的交叉点处的第四分隔件SPC4。
分隔件SPC3和SPC4遍及根据第一方向布置的多个像素的边界而设置,并且对于每个像素交替地布置。即,第三分隔件SPC3在第一假想线VL1上沿第一方向对于两个像素而布置,第四分隔件SPC4在第三假想线VL3上沿第一方向对于两个像素而布置,第四分隔件SPC4与第三分隔件SPC3对于每个像素交替地布置。
分隔件SPC3和SPC4的平面形状沿第一方向延伸,具有平行于第三开口OM3的长边的第一边,并且可以由具有朝向第二开口OM2与相邻像素的第一开口OM1之间的区域延伸或突出的突出部的多边形形状形成。即,分隔件SPC3和SPC4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朝向两侧突出的两个突出部和沿着第二方向在面对第一边的方向上突出的一个突出部。
如上所述形成的第三分隔件SPC3和第四分隔件SPC4形成为在第三开口OM3的两侧沿远离第三开口OM3的方向突出,并且沿第一方向左右交替地布置。即,第三分隔件SPC3和第四分隔件SPC4形成为在第三开口OM3设置在它们之间的情况下彼此背对。
当在剖视图上观看时,分隔件SPC3和SPC4形成在像素限定层PDL上,在平面上的中心的横截面厚度可以比边缘的横截面厚度厚。即,在分隔件SPC3和SPC4的横截面形状中,在平面上的边缘要低且随着靠近于中心而增高。
图9是部分地示出根据第二示例实施例的有机发光装置的显示区域的俯视图。在图9中,为了方便,主要示出了像素限定层、有机发射层和分隔件,还示出了第一沉积掩膜M1,省略了第一电极和不相关构造的描述。
参照图9,在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有机发光装置200中,像素限定层和有机发射层与图1中示出的有机发光装置的显示区域的像素限定层和有机发射层相同,然而分隔件SPC5的形成位置可以不同。
在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有机发光装置200的像素限定层PDL中,形成第一开口OM1、第二开口OM2和第三开口OM3。第一开口OM1、第二开口OM2和第三开口OM3分别彼此分开,第一开口OM1和第二开口OM2的各短边面对第三开口OM3的长边。
参照图9,除在图1中限定的第一假想线VL1、第二假想线VL2和第三假想线VL3之外,还可以限定第四假想线VL4。即,第四假想线VL4由在包括在同一像素中的第一开口OM1与第二开口OM2之间穿过并且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假想直线来限定。
在本示例实施例中,分隔件SPC5位于第一假想线VL1与第四假想线VL4的交叉点处,并且沿着布置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像素对于一个像素交替地布置。此外,与第一示例实施例不同,分隔件不位于第二假想线VL2或第三假想线VL3上。
分隔件SPC5的平面形状形成为三角形,三角形的分隔件SPC5的第一边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平行于第三开口OM3的长边,面对第一边的第一顶角设置成朝向包括在同一像素中的第一开口OM1与第二开口OM2之间的区域。
如图9中所示,当形成根据本示例实施例的有机发光装置200的分隔件SPC5时,虽然在有机材料沉积工艺中第一沉积掩膜M1由分隔件SPC5支撑,但是第一沉积掩膜M1的掩膜开口OP1的边缘不与分隔件SPC5的中心接触。因此,可以减少、最小化或防止在沉积工艺中可由第一沉积掩膜M1的掩膜开口OP1的边缘产生的外来物质积聚,并且可以防止由外来物质积聚导致的印记。
在图9中,示出了第一沉积掩膜M1,然而可以执行顺序地安装第二沉积掩膜M2和第三沉积掩膜M3的沉积工艺,以分别在第二开口OM2和第三开口OM3处沉积有机发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沉积掩膜M2的掩膜开口OP2和沉积掩膜M3的掩膜开口OP3的边缘不与分隔件SPC5的中心部分接触。
尽管已经结合目前被认为是实际的示例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将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实施例,而是相反,意在覆盖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变形和等同布置。
符号的说明:
100、150、200:发射显示装置 CE:共电极
CL1、CL2:共用层 E1:第一电极
E2:第二电极 E3:第三电极
M1、M2、M3:沉积掩膜 OL1、OL2、OL3:有机发射层
OM1、OM2、OM3:开口 OP1、OP2、OP3:掩膜开口
PC:电路部分 PDL:像素限定层
SPC1、SPC2、SPC3、SPC4、SPC5:分隔件
SU1:第一基底 SU2:第二基底
VL1、VL2、VL3、VL4:假想线 PX:像素

Claims (10)

1.一种有机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装置包括:
第一基底;
多个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基底上;
像素限定层,位于所述多个电极上并且包括多个开口,所述多个开口分别暴露所述多个电极,像素限定层限定多个像素,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个像素包括能够发射彼此不同颜色的光的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以及第三子像素;以及
第一分隔件,位于所述像素限定层上,
其中,对于每个像素,所述像素限定层包括第一开口、第二开口和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沿第一方向通过间距彼此相邻,所述第三开口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通过间距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相邻,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三开口排成一行,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对应于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开口对应于所述第二子像素,所述第三开口对应于所述第三子像素,
其中,所述第一分隔件位于第一假想线和第二假想线的交叉点处,所述第一假想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之间穿过,所述第二假想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穿过,并且
所述第一分隔件在所述第一假想线上被布置为沿着所述第一方向跳过至少一个像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有机发射层位于第一有机发射材料所在的所述像素限定层的所述第一开口处,第二有机发射层位于第二有机发射材料所在的所述像素限定层的所述第二开口处,第三有机发射层位于第三有机发射材料所在的所述像素限定层的所述第三开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有机发射材料、所述第二有机发射材料和所述第三有机发射材料中的至少一个位于所述像素限定层或所述第一分隔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假想线在一个像素中的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三开口之间穿过,所述第二假想线在分别位于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相邻的像素中并且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穿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装置还包括:
第三假想线,所述第三假想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位于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相邻的像素中并彼此相邻的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三开口之间穿过,
第二分隔件,位于所述第二假想线与所述第三假想线的交叉点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件和所述第二分隔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对于每个像素交替地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件和所述第二分隔件沿第二方向对于每个像素交替地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件和所述第二分隔件在所述第三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分隔件和所述第二分隔件之间的情况下彼此背对并且沿彼此相反的方向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件具有三角形的平面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件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边,面对所述第一边的第一顶角朝向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区域突出。
CN201510094807.0A 2014-04-25 2015-03-03 有机发光装置 Active CN1050476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97213.8A CN111554713B (zh) 2014-04-25 2015-03-03 有机发光装置
CN202010396939.XA CN111554712B (zh) 2014-04-25 2015-03-03 有机发光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40050328 2014-04-25
KR10-2014-0050328 2014-04-25
KR10-2014-0134345 2014-10-06
KR1020140134345A KR101683742B1 (ko) 2014-04-25 2014-10-06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96939.XA Division CN111554712B (zh) 2014-04-25 2015-03-03 有机发光装置
CN202010397213.8A Division CN111554713B (zh) 2014-04-25 2015-03-03 有机发光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7683A CN105047683A (zh) 2015-11-11
CN105047683B true CN105047683B (zh) 2020-06-05

Family

ID=52444159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97213.8A Active CN111554713B (zh) 2014-04-25 2015-03-03 有机发光装置
CN202010396939.XA Active CN111554712B (zh) 2014-04-25 2015-03-03 有机发光装置
CN201510094807.0A Active CN105047683B (zh) 2014-04-25 2015-03-03 有机发光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97213.8A Active CN111554713B (zh) 2014-04-25 2015-03-03 有机发光装置
CN202010396939.XA Active CN111554712B (zh) 2014-04-25 2015-03-03 有机发光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508778B2 (zh)
EP (1) EP2940752B1 (zh)
CN (3) CN1115547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31346B1 (ko) * 2015-08-07 2018-02-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80035272A (ko) * 2016-09-28 2018-04-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6384744B (zh) * 2016-11-16 2020-04-03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的制造方法
JP6842282B2 (ja) * 2016-11-29 2021-03-1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有機el表示装置
KR102604310B1 (ko) * 2016-12-30 2023-11-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8630829B (zh) * 2017-03-17 2019-11-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344877B1 (ko) 2017-03-30 2021-12-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07302061B (zh) * 2017-07-28 2020-06-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7507915B (zh) * 2017-08-09 2019-09-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制造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基板及蒸镀装置
CN107871773B (zh) * 2017-10-26 2020-11-20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871775B (zh) * 2017-10-27 2020-08-21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08807478B (zh) * 2018-06-07 2021-06-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KR20200021573A (ko) * 2018-08-20 2020-03-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마스크 조립체, 표시 장치의 제조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방법
CN110890397A (zh) * 2018-09-10 2020-03-17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
CN109378329A (zh) * 2018-09-28 2019-02-2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支撑柱的掩膜板
KR20200082018A (ko) * 2018-12-28 2020-07-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200091059A (ko) 2019-01-21 2020-07-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20200106589A (ko) 2019-03-04 2020-09-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표시 장치의 제조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방법
KR20200121957A (ko) 2019-04-16 2020-10-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딩 가능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0610972B (zh) * 2019-09-19 2022-06-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911466B (zh) * 2019-11-29 2022-08-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母板的制备方法、掩膜版和蒸镀装置
US11557635B2 (en) 2019-12-10 2023-01-17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mask assembly,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display device
EP3836222A3 (en) * 2019-12-10 2021-08-0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mask assembly,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KR20220030463A (ko) * 2020-09-01 2022-03-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KR20220086764A (ko) * 2020-12-16 2022-06-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0150A (zh) * 2000-07-28 2008-12-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器、三色像素元件、图像捕获装置和系统及方法
CN101924120A (zh) * 2009-06-09 2010-12-2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EP2637209A1 (en) * 2012-03-06 2013-09-1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ixel arrangement structure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22564A (ja) 2004-05-11 2005-11-17 Sony Corp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
KR20050112456A (ko) * 2004-05-25 2005-11-3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20070080131A (ko) 2006-02-06 2007-08-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패널용 기판과 이를 포함한 액정표시패널 및 그제조방법
KR100796618B1 (ko) * 2007-01-04 2008-01-2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0833773B1 (ko) 2007-06-20 2008-05-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0924137B1 (ko) * 2008-01-31 2009-10-29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1499234B1 (ko) 2008-06-27 2015-03-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그 제조 방법 및 이에 사용되는섀도우 마스크
US8350468B2 (en) 2008-06-30 2013-01-08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including a spacer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KR101378439B1 (ko) * 2008-08-20 2014-03-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0963074B1 (ko) * 2008-10-17 2010-06-14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KR100995066B1 (ko) * 2009-01-07 2010-11-18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0989134B1 (ko) * 2009-01-07 2010-10-20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11001599A1 (ja) 2009-07-02 2011-01-0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有機el照明装置
US8535108B2 (en) 2009-07-03 2013-09-17 Sharp Kabushiki Kaisha Formation method of an organic layer,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KR101845332B1 (ko) * 2011-06-13 2018-05-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833946B1 (ko) * 2011-11-03 2018-03-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화소 배열 구조
CN102495500B (zh) * 2011-12-31 2015-02-18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KR101632298B1 (ko) * 2012-07-16 2016-06-2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평판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997122B1 (ko) 2012-07-27 2019-07-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140111115A1 (en) * 2012-10-22 2014-04-24 Motorola Mobility Llc Display devices having non-uniform sub-pixel spacing and methods therefor
KR101663743B1 (ko) 2013-03-29 2016-10-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장치
KR20150005264A (ko) * 2013-07-05 2015-01-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0150A (zh) * 2000-07-28 2008-12-1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器、三色像素元件、图像捕获装置和系统及方法
CN101924120A (zh) * 2009-06-09 2010-12-2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EP2637209A1 (en) * 2012-03-06 2013-09-1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ixel arrangement structure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54713A (zh) 2020-08-18
CN111554712B (zh) 2023-11-03
US20150311473A1 (en) 2015-10-29
EP2940752B1 (en) 2021-01-13
US9508778B2 (en) 2016-11-29
EP2940752A1 (en) 2015-11-04
CN111554712A (zh) 2020-08-18
CN105047683A (zh) 2015-11-11
CN111554713B (zh) 2023-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47683B (zh) 有机发光装置
US9685629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KR102656232B1 (ko) 유기 발광 어레이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348876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US10453901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1683742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6218548B2 (ja) 有機発光表示装置
WO2014136149A1 (ja) El表示装置
US20150009104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 display
JP4538649B2 (ja) 輝度ムラを解消した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7157406A (ja) 有機el表示装置
KR20160093776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1695295B1 (ko)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패널의 모기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2141166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마스크 유닛
KR102624878B1 (ko)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7286212A (ja) 有機el表示装置
JP2017117767A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326470B2 (ja) 表示装置
KR20190078925A (ko) 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KR20070050796A (ko) 오엘이디 디스플레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0708689B1 (ko)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KR100844783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KR20070071904A (ko)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70119006A (ko) 표시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2078992B1 (ko) 표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