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40163B - 以胶原纤维为模板制备雷达波吸收材料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以胶原纤维为模板制备雷达波吸收材料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40163B
CN105040163B CN201510512301.7A CN201510512301A CN105040163B CN 105040163 B CN105040163 B CN 105040163B CN 201510512301 A CN201510512301 A CN 201510512301A CN 105040163 B CN105040163 B CN 1050401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agenous fibres
prepared
water
radar waves
tem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1230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40163A (zh
Inventor
廖学品
王晓玲
石碧
黄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51051230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401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401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01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401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401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organic Fi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以胶原纤维为模板制备具有三维结构的雷达波吸收材料的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将胶原纤维酸化松解后,使之在三维胶原纤维网上配位负载一定量的金属离子,然后将负载有金属离子的胶原纤维在一定的升温速率下,逐步升温进行高温碳化,从获得具有高度有序的三维结构的金属氧化物‑碳复合纳米纤维雷达波吸收材料。本发明方法不仅工艺简单、成熟,易于操作与控制,且制备周期短,生产效率高,制备成本低,避免了现有技术采用碳质原料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同时因所制备的雷达波吸收材料所复合的磁性纳米颗粒少,既可减轻重量,还赋予了其优异的吸波性能。

Description

以胶原纤维为模板制备雷达波吸收材料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波吸收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胶原纤维特有的三维结构及化学反应特性来制备具有三维结构雷达波吸收材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控制电磁辐射污染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对雷达波进行屏蔽和吸收,将电磁辐射强度抑制在安全范围之内。目前,为满足各种应用场合的特殊要求,迫切需要开发具有“厚度薄、质量轻、频率宽、吸收强”的新型吸波材料(彭智慧,曹茂盛,袁杰,等.雷达吸波材料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J].航空材料学报,2003,23,58-63.)。大量研究显示,在不增加吸波材料厚度的条件下,三维结构和介孔结构可有效的提高雷达波传输路径,形成多级漫反射现象,不仅可增强雷达波损耗,同时,吸波材料的趋肤效应也会降低(Chen Z,Xu C,Ma C,et al.Lightweightand Flexible Graphene Foam Composites for High‐Performance 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 Shielding[J].Advanced Materials,2013,25,1296-1300.Ren Y,Zhu C,Zhang S,et al.Three-dimensional SiO2@Fe3O4core/shell nanorod array/graphenearchitecture:synthesis and electromagnetic absorption properties[J].Nanoscale,2013,5,12296-12303.)。
现有构建三维结构的吸波材料主要是以具有一维结构的碳纳米管(CNTs)和二维结构的石墨烯(Graphene)通过化学组装方式(化学沉淀、氧化还原等)先形成连续的三维网络,然后通过物理化学方法(热处理或共价修饰等)在其表面接枝活性基团(-OH、-COOH、-CO-、-NH4等),最后通过接枝的活性基团复合具有电磁性能的纳米颗粒来获得。这种人为构建的具有三维结构的碳质吸波材料对雷达波的吸收性能虽然比传统的雷达波吸收材料(一维和二维结构)具有明显的改善,但是:1)由于在制备这种三维结构的雷达波吸收材料中需要通过化学组装和物理化学方法,故会使用大量的化学助剂,这不仅要增加成本,且还会因排放而对环境形成污染。2)由于所用的碳质原料分子中含有大量的π电子云,使得在π-π键的作用下分子很容易堆积与聚集,不能有效的形成高度有序的三维结构,因此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添加表面活性剂对其进行分散处理,这将进一步增加了成本和加剧对环境的污染(Ren F,Yu H,Wang L,et al.Current Progress on the Modification of CarbonNanotub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J].RSC,Advances,2014,4,14419.)。3)由于CNTs和Graohene这两种材料均具有较高的复介电常数与抗磁性,因此,为了满足雷达波吸收材料的阻抗匹配原则,必须复合大量(>50%)的磁性纳米颗粒来提高其磁导率(Wang Z,Wu L,Zhou J,et al.Chemoselectivity-inducedmultiple interfaces in MWCNT/Fe3O4@ZnO heterotrimers for whole X-bandmicrowave absorption[J].Nanoscale,2014,6,12298-12302.),而复合大量的磁性纳米颗粒无疑会增加三维吸波材料的重量,从而限制其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4)由于要获得含有活性基团的三维结构碳质吸波材料,必须要先通过化学组装方式和物理化学方法来进行制备,这无疑要延长制备周期,降低生产效率,进而增加制备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制备三维雷达波吸收材料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以天然胶原纤维为模板,制备具有三维结构的金属氧化物-纳米碳纤维复合的雷达波吸收材料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以胶原纤维为模板制备雷达波吸收材料的方法,该方法的工艺步骤和条件如下:
(1)将100份胶原纤维与400~120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装置中搅拌混合均匀后,调节体系pH至1.5~2.5,然后加入40~120份金属离子M前驱体溶液,反应2~8h,再缓慢滴加弱碱溶液,使体系在4h内的pH调至3.5~6.0,并升温至25~50℃继续反应4~12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负载有金属离子的胶原纤维(M-CF)。
(2)在真空或氮气保护下,将负载有金属离子的胶原纤维在升温速率为1~5℃/min下,依次按照以下升温程序进行高温碳化:从室温升温至300℃并保持2~4h,然后再升温至500~700℃并保持2~6h,即可获得具有三维结构的金属氧化物-碳复合纳米纤维材料(MOx-CNF),
其中所用物料的份数均为重量份。
以上方法中所用的金属离子前驱体为含Fe3+的水溶性铁盐、Ti4+的水溶性钛盐、Zr4 +的水溶性锆盐、Ni2+的水溶性镍盐和Co2+的水溶性钴盐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含Fe3+的水溶性铁盐是由硫酸铁、硝酸铁或氯化铁中的任一种与去离子水配制而成;含Ti4+的水溶性钛盐是由硫酸钛与去离子水配制而成;含Zr4+的水溶性锆盐是由硫酸锆与去离子水配制而成;含Ni2+的水溶性镍盐是由硫酸镍、硝酸镍或氯化镍中的任一种与去离子水配制而成;含Co2+的水溶性钴盐是由硫酸钴、硝酸钴或氯化钴中的任一种与去离子水配制而成。
以上方法中所用的弱碱溶液为由碳酸氢钠、碳酸钠或氨水中的任一种配制的溶液,优选碳酸氢钠配制的溶液。
以上方法中所用的去离子水优选400~800份;缓慢滴加弱碱溶液调pH的时间优选0.5~4h,更优选2~4小时;缓慢滴加弱碱溶液调节pH优选4~5.5;升温后继续反应时间优选6~12h;高温碳化的升温程序优选:从室温升温至100℃并保持1h,继续升温至300℃并保持2~3h,然后再升温至500~700℃并保持2~6h。
上述方法中所用的胶原纤维为家畜动物皮或边角料按常规制革预处理工艺除去纤维间质后粉碎成长度为0.1~5.0mm的胶原纤维或市购的长度为0.1~5.0mm的商品胶原纤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由于本发明采用的胶原纤维是由胶原分子自组装形成的超分子聚集体,其自身之间相互编织,可形成微米尺度的胶原纤维束(直径7~10μm),胶原纤维束之间再以特殊的方式编织形成了高度有序的三维胶原纤维网,且其胶原分子中含有-COOH、-OH、-NH2、-CONH2和-CONH-等活性基团,可进行多种化学反应,因而以胶原纤维为生物模板制备雷达波吸收材料无需再人为构建三维结构,且也无需再人为进行化学接枝来获得活性基团,不仅缩短了制备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制备成本,还避免了现有技术采用碳质原料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2、由于本发明采用的胶原纤维是一种带有多种活性基团的、高度有序的三维胶原纤维网,当其为生物模板负载金属离子时,不仅可直接通过配位键结合金属离子,且可使金属离子分散均匀,因而以胶原纤维制备三维雷达波吸收材料只需复合少量的磁性纳米颗粒(~38.1%)即可获取较为优良的雷达波吸收性能,同时还可减轻其重量。
3、由于本发明是将负载有金属离子的胶原纤维置于真空或氮气氛围中进行碳化,并在控制一定的升温速率下,逐步进行高温碳化热处理,因而才一方面使获得的碳纤维得以完整的保留胶原纤维的三维网络结构,另一方面实现了金属离子与胶原纤维的强相互作用,从而制备出具有高度有序三维结构的、优良的复合吸波材料。
4、由于本发明采用的胶原纤维是天然高分子材料,其不仅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且也为胶原纤维提供一条提高其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
5、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成熟,易于操作与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得Fe3O4-CNF和天然的胶原纤维的X射线衍射能谱分析(XRD)图,由图中可知,Fe3+-CF在500℃碳化完全,且从(311)、(400)和(511)的晶格衍位置可知Fe3+随着CF的碳化形成了Fe3O4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得Fe3O4-CNF中Fe和O元素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图,从图2的Fe和O元素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可知,Fe3+随着CF的碳化形成的是Fe3O4,而不是γFe2O3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得Fe3O4-CNF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图,由图3可知,Fe3O4-CNF成功的保留了胶原纤维的三维结构;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所得Fe3O4-CNF的雷达波反射损失效果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得Fe3N-CNF的雷达波反射损失效果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得α-Fe-CNF的雷达波反射损失效果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4所得FeTiO3-CNF的雷达波反射损失效果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5所得Fe3O4/ZrO2-CNF的雷达波反射损失效果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6所得CoO-CNF的雷达波反射损失效果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9所得NiO-CNF的雷达波反射损失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的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本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可以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内容做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值得说明的是,1)以下实施例在所用物料的份数均为重量份;2)以下测试例测量的复介电常数及复磁导率是用矢量网络分析仪(VNA,Agilent E8363B,USA)来测量的,其测量范围为2~18GHz,所得的雷达波吸收性能——反射损耗RL,是根据以下Maxwell方程(1)和(2)计算的:
RL=20log[(Zin-Z0)/(Zin+Z0)] (2)
实施例1
将100份长度为0.1~5.0mm的胶原纤维与80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装置中搅拌混合均匀后,调节体系pH至2.0,然后加入60份Fe3+前驱体溶液(用硫酸铁配制溶液,浓度为0.05mol/L),反应4h,再缓慢滴加NaHCO3溶液,使体系的pH在4h调至4.0,并升温至40℃继续反应6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负载有金属离子Fe3+的胶原纤维(Fe3+-CF)。
在氮气保护下,将Fe3+-CF在升温速率为5℃/min下,依次按照以下升温程序进行高温碳化:从室温升温至300℃并保持2h,然后再升温至500℃并保持2h,待温度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获得具有三维结构的Fe3O4-碳复合纳米纤维材料(Fe3O4-CNF)。
实施例2
将100份长度为0.1~5.0mm的胶原纤维与40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装置中搅拌混合均匀后,调节体系pH至1.5,然后加入40份Fe3+前驱体溶液(用硝酸铁配制溶液,浓度为0.05mol/L),反应6h,再缓慢滴加Na2CO3溶液,使体系的pH在0.5h调至5.0,并升温至50℃继续反应4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负载有金属离子Fe3+的胶原纤维(Fe3+-CF)。
在氮气保护下,将Fe3+-CF在升温速率为1℃/min下,依次按照以下升温程序进行高温碳化:从室温升温至300℃保持3h,然后再升温至600℃并保持4h,待温度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获得具有三维结构的Fe3N-碳复合纳米纤维材料(Fe3N-CNF)。
实施例3
将100份长度为0.1~5.0mm的胶原纤维与120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装置中搅拌混合均匀后,调节体系pH至2.5,然后加入80份Fe3+前驱体溶液(用氯化铁配制溶液,浓度为0.05mol/L),反应8h,再缓慢滴加氨水溶液,使体系的pH在2h调至3.5,并升温至30℃继续反应10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负载有金属离子Fe3+的胶原纤维(Fe3+-CF)。
在氮气保护下,将Fe3+-CF在升温速率为3℃/min下,依次按照以下升温程序进行高温碳化:从室温升温至100℃并保持1h,继续升温至300℃保持3h,然后再升温至700℃并保持6h,待温度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获得具有三维结构的α-Fe-碳复合纳米纤维材料(α-Fe-CNF)。
实施例4
将100份长度为0.1~5.0mm的胶原纤维与40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装置中搅拌混合均匀后,调节体系pH至1.8,然后加入100份Fe3+与Ti4+混合前驱体溶液(用硫酸铁与硫酸钛按Fe3+:Ti4+摩尔比=1:1配制硫酸铁与硫酸钛混合液,浓度为0.05mol/L),反应2h,再缓慢滴加NaHCO3溶液,使体系的pH在4h调至4.0,并升温至25℃继续反应5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负载有金属离子Fe3+与Ti4+的胶原纤维(Fe3+/Ti4+-CF)。
在真空保护下,将Fe3+/Ti4+-CF在升温速率为5℃/min下,依次按照以下升温程序进行高温碳化:从室温升温至100℃并保持1h,继续升温至300℃保持1h,然后再升温至700℃并保持6h,待温度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获得具有三维结构的FeTiO3-碳复合纳米纤维材料(FeTiO3-CNF)。
实施例5
将100份长度为0.1~5.0mm的胶原纤维与60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装置中搅拌混合均匀后,调节体系pH至2.0,然后加入120份Fe3+与Zr4+混合前驱体溶液(用硫酸铁与硫酸锆按Fe3+:Zr4+摩尔比=1:1配制硫酸铁与硫酸锆混合液,浓度为0.05mol/L),反应2h,再缓慢滴加NaHCO3溶液,使体系的pH在3.0h调至4.5,并升温至45℃继续反应10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负载有金属离子Fe3+与Zr4+的胶原纤维(Fe3+/Zr4+-CF)。
在真空保护下,将Fe3+/Zr4+-CF在升温速率为5℃/min下,依次按照以下升温程序进行高温碳化:从室温升温至100℃并保持1h,继续升温至300℃保持2.5h,然后再升温至700℃并保持6h,待温度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获得具有三维结构的Fe3O4和ZrO2颗粒-碳复合纳米纤维材料(Fe3O4/ZrO2-CNF)。
实施例6
将100份长度为0.1~5.0mm的胶原纤维与80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装置中搅拌混合均匀后,调节体系pH至1.5,然后加入60份Co2+前驱体溶液(用硫酸钴配制溶液,浓度为0.05mol/L),反应6h,再缓慢滴加NaHCO3溶液,使体系的pH在4h调至6.0,并升温至45℃继续反应8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负载有Co2+-CF的胶原纤维(Co2+-CF)。
在氮气保护下,将Co2+-CF在升温速率为3℃/min下,依次按照以下升温程序进行高温碳化:从室温升温至100℃并保持1h,继续升温至300℃保持2h,然后再升温至500℃并保持6h,待温度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获得具有三维结构的磁性CoO-碳复合纳米纤维材料(CoO-CNF)。
实施例7
将100份长度为0.1~5.0mm的胶原纤维与40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装置中搅拌混合均匀后,调节体系pH至1.8,然后加入120份Co2+前驱体溶液(用硝酸钴配制溶液,浓度为0.05mol/L),反应8h,再缓慢滴加NaHCO3溶液,使体系的pH在4h调至5.5,并升温至40℃继续反应12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负载有Co2+-CF的胶原纤维(Co2+-CF)。
在氮气保护下,将Co2+-CF在升温速率为5℃/min下,依次按照以下升温程序进行高温碳化:从室温升温至100℃并保持1h,继续升温至300℃保持2h,然后再升温至500℃并保持6h,待温度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获得具有三维结构的磁性CoO-碳复合纳米纤维材料(CoO-CNF)。
实施例8
将100份长度为0.1~5.0mm的胶原纤维与60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装置中搅拌混合均匀后,调节体系pH至1.5,然后加入80份Co2+前驱体溶液(用氯化钴配制溶液,浓度为0.05mol/L),反应4h,再缓慢滴加NaHCO3溶液,使体系的pH在2h调至6.0,并升温至40℃继续反应6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负载有Co2+-CF的胶原纤维(Co2+-CF)。
在氮气保护下,将Co2+-CF在升温速率为5℃/min下,依次按照以下升温程序进行高温碳化:从室温升温至100℃并保持1h,继续升温至300℃保持2h,然后再升温至500℃并保持6h,待温度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获得具有三维结构的磁性CoO-碳复合纳米纤维材料(CoO-CNF)。
实施例9
将100份长度为0.1~5.0mm的胶原纤维与100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装置中搅拌混合均匀后,调节体系pH至1.5,然后加入80份Ni2+前驱体溶液(用硫酸镍配制溶液,浓度为0.05mol/L),反应4h,再缓慢滴加Na2CO3溶液,使体系的pH在4h调至5.5,并升温至45℃继续反应6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负载有Ni2+-CF的胶原纤维(Ni2+-CF)。
在氮气保护下,将Ni2+-CF在升温速率为5℃/min下,依次按照以下升温程序进行高温碳化:从室温升温至100℃并保持1h,继续升温至300℃保持2h,然后再升温至500℃并保持6h,待温度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获得具有三维结构的磁性NiO-碳复合纳米纤维材料(NiO-CNF)。
实施例10
将100份长度为0.1~5.0mm的胶原纤维与40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装置中搅拌混合均匀后,调节体系pH至2.0,然后加入120份Ni2+前驱体溶液(用硝酸镍配制溶液,浓度为0.05mol/L),反应8h,再缓慢滴加饱和NaHCO3溶液,使体系的pH在4h调至5.0,并升温至40℃继续反应12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负载有Ni2+-CF的胶原纤维(Ni2+-CF)。
在氮气保护下,将Ni2+-CF在升温速率为5℃/min下,依次按照以下升温程序进行高温碳化:从室温升温至100℃并保持1h,继续升温至300℃保持2h,然后再升温至500℃并保持6h,待温度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获得具有三维结构的磁性NiO-碳复合纳米纤维材料(NiO-CNF)。
实施例11
将100份长度为0.1~5.0mm的胶原纤维与60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装置中搅拌混合均匀后,调节体系pH至2.0,然后加入80份Ni2+前驱体溶液(用氯化镍配制溶液,浓度为0.05mol/L),反应6h,再缓慢滴加饱和NaHCO3溶液,使体系的pH在4h调至4.0,并升温至40℃继续反应10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负载有Ni2+-CF的胶原纤维(Ni2+-CF)。
在氮气保护下,将Ni2+-CF在升温速率为5℃/min下,依次按照以下升温程序进行高温碳化:从室温升温至100℃并保持1h,继续升温至300℃保持2h,然后再升温至500℃并保持6h,待温度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即可获得具有三维结构的磁性NiO-碳复合纳米纤维材料(NiO-CNF)。
测试例1
将实施例1所得的Fe3O4-CNF与石蜡按质量比为7:1的比例混合,在4MPa下压制成内径为3.0mm,外径为7.0mm的环进行复介电常数及复磁导率测试,测试所得数据计算的不同厚度下雷达波吸收性能——反射损耗RL的结果见图4。
测试例2
将实施例2所得的Fe3N-CNF与石蜡按质量比为7:1的比例混合,在4MPa下压制成内径为3.0mm,外径为7.0mm的环进行复介电常数及复磁导率测试,测试所得数据计算的不同厚度下雷达波吸收性能——反射损耗RL的结果见图5。
测试例3
将实施例3所得的α-Fe-CNF与石蜡质量比为7:1的比例混合,在4MPa下压制成内径为3.0mm,外径为7.0mm的环进行复介电常数及复磁导率测试,测试所得数据计算的不同厚度下雷达波吸收性能——反射损耗RL的结果见图6。
测试例4
将实施例4所得的FeTiO3-CNF与石蜡质量比为7:1的比例混合,在4MPa下压制成内径为3.0mm,外径为7.0mm的环进行复介电常数及复磁导率测试,测试所得数据计算的不同厚度下雷达波吸收性能——反射损耗RL的结果见图7。
测试例5
将实施例5所得的Fe3O4/ZrO2-CNF与石蜡质量比为7:1的比例混合,在4MPa下压制成内径为3.0mm,外径为7.0mm的环进行复介电常数及复磁导率测试,测试所得数据计算的不同厚度下雷达波吸收性能——反射损耗RL的结果见图8。
测试例6
将实施例6所得的CoO-CNF与石蜡质量比为7:1混合,在4MPa下压制成内径为3.0mm,外径为7.0mm的环进行复介电常数及复磁导率测试,测试所得数据计算的不同厚度下雷达波吸收性能——反射损耗RL的结果见图9。
测试例7
将实施例9所得的NiO-CNF与石蜡质量比为7:1的比例混合,在4MPa下压制成内径为3.0mm,外径为7.0mm的环进行复介电常数及复磁导率测试,测试所得数据计算的不同厚度下雷达波吸收性能——反射损耗RL的结果见图10。

Claims (8)

1.一种以胶原纤维为模板制备雷达波吸收材料的方法,该方法的工艺步骤和条件如下:
(1)将100份胶原纤维与400~1200份去离子水加入反应装置中搅拌混合均匀后,调节体系pH至1.5~2.5,然后加入40~120份金属离子M前驱体溶液,反应2~8h,再缓慢滴加弱碱溶液,使体系在4h内的pH调至3.5~6.0,并升温至25~50℃继续反应4~12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干燥,即可得到负载有金属离子的胶原纤维(M-CF),
(2)在真空或氮气保护下,将负载有金属离子的胶原纤维在升温速率为1~5℃/min下,依次按照以下升温程序进行高温碳化:从室温升温至300℃并保持2~4h,然后再升温至500~700℃并保持2~6h,即可获得具有三维结构的金属氧化物-碳复合纳米纤维材料,
其中所用的金属离子M前驱体或为含Fe3+的水溶性铁盐、Ni2+的水溶性镍盐和Co2+的水溶性钴盐中的至少一种,或为含Fe3+的水溶性铁盐和Ti4+的水溶性钛盐,或为含Fe3+的水溶性铁盐和Zr4+的水溶性锆盐;所用物料的份数均为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胶原纤维为模板制备雷达波吸收材料的方法,该方法中所用的含Fe3+的水溶性铁盐是由硫酸铁、硝酸铁或氯化铁中的任一种与去离子水配制而成;含Ti4+的水溶性钛盐是由硫酸钛与去离子水配制而成;含Zr4+的水溶性锆盐是由硫酸锆与去离子水配制而成;含Ni2+的水溶性镍盐是由硫酸镍、硝酸镍或氯化镍中的任一种与去离子水配制而成;含Co2+的水溶性钴盐是由硫酸钴、硝酸钴或氯化钴中的任一种与去离子水配制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以胶原纤维为模板制备雷达波吸收材料的方法,该方法中所用的弱碱溶液为由碳酸氢钠、碳酸钠或氨水中的任一种配制的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以胶原纤维为模板制备雷达波吸收材料的方法,该方法中所用的去离子水为400~800份;缓慢滴加弱碱溶液调pH的时间为0.5~4h;缓慢滴加弱碱溶液调节的pH为4~5.5;升温后继续反应时间为6~12h。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以胶原纤维为模板制备雷达波吸收材料的方法,该方法中所用的去离子水为400~800份;缓慢滴加弱碱溶液调pH的时间为0.5~4h;缓慢滴加弱碱溶液调节的pH为4~5.5;升温后继续反应时间为6~12h。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以胶原纤维为模板制备雷达波吸收材料的方法,该方法中所述高温碳化的升温程序为:从室温升温至100℃并保持1h,继续升温至300℃并保持2~3h,然后再升温至500~700℃并保持2~6h。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以胶原纤维为模板制备雷达波吸收材料的方法,该方法中所述高温碳化的升温程序为:从室温升温至100℃并保持1h,继续升温至300℃并保持2~3h,然后再升温至500~700℃并保持2~6h。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以胶原纤维为模板制备雷达波吸收材料的方法,该方法中所述高温碳化的升温程序为:从室温升温至100℃并保持1h,继续升温至300℃并保持2~3h,然后再升温至500~700℃并保持2~6h。
CN201510512301.7A 2015-08-19 2015-08-19 以胶原纤维为模板制备雷达波吸收材料的方法 Active CN1050401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12301.7A CN105040163B (zh) 2015-08-19 2015-08-19 以胶原纤维为模板制备雷达波吸收材料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12301.7A CN105040163B (zh) 2015-08-19 2015-08-19 以胶原纤维为模板制备雷达波吸收材料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0163A CN105040163A (zh) 2015-11-11
CN105040163B true CN105040163B (zh) 2017-08-08

Family

ID=54447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12301.7A Active CN105040163B (zh) 2015-08-19 2015-08-19 以胶原纤维为模板制备雷达波吸收材料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401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5852A (zh) * 2015-11-16 2016-02-24 四川大学 碳/金属氧化物核壳型三维纳米纤维束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23849A (zh) * 2017-10-31 2018-02-23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高比表面杂化碳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IT201800003182A1 (it) * 2018-03-01 2019-09-01 Leonardo Spa Procedimenti per la fabbricazione di componenti strutturali radar-assorbenti per velivoli in materiale composito con inserzione di nanoplacchette di grafene.
CN110218823B (zh) * 2019-06-21 2021-07-23 四川大学 一种高z元素–天然皮革复合x射线屏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80262B2 (ja) * 1998-11-02 2007-02-14 株式会社カネカ 水不溶化再生コラーゲン繊維の製造方法
CN1767757B (zh) * 2005-09-16 2012-05-23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电磁波吸收材料
CN1791322A (zh) * 2005-10-18 2006-06-21 南开大学 一种兼具电磁屏蔽及雷达吸波功能的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1135071A (zh) * 2007-06-22 2008-03-05 上海兰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吸波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17733A (zh) * 2007-07-27 2008-02-06 东华大学 辐射吸收纤维及其制备工艺
CN101624508B (zh) * 2009-07-28 2012-10-03 四川大学 用皮胶原纤维制备雷达吸波材料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40163A (zh) 2015-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u et al. Facile synthesis of ellipsoid-like MgCo2O4/Co3O4 composites for strong wideband microwave absorption application
Li et al. Morphology controllable urchin-shaped bimetallic nickel-cobalt oxide/carbon composites with enhanced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performance
Sun et al. CrN attached multi-component carbon nanotube composites with superior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performance
CN105040163B (zh) 以胶原纤维为模板制备雷达波吸收材料的方法
Wen et al. Controlling the heterogeneous interfaces of S, Co co-doped porous carbon nanosheets for enhancing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CN108521754B (zh) 一种多孔碳基电磁吸波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49266B (zh) 一种三维多孔花状结构钴/碳纳米复合电磁波吸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81107B (zh) 镍锌铁氧体(Ni1-xZnxFe2O4)包覆碳纳米管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305185B (zh) 还原氧化石墨烯/Fe3O4/Ag纳米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838324A (zh) 负载铁及碳化铁的多孔碳球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310038B (zh) 一种多孔Co/Cu/C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65567B (zh) 一种碳纤维表面包覆磁性铁氧体纳米碳管的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233741A (zh) 一种三维碳网络负载铁酸钴纳米颗粒复合吸波剂的制备方法
CN109233740A (zh) 基于改性MOF材料热解制备Fe/Co/C复合吸波材料的方法
CN101503579A (zh) 表面负载磁性合金粒子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779172A (zh) 石墨烯负载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复合吸波剂的制备方法
CN104045336B (zh) 镍铁氧体磁性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7098341B (zh) 氧化石墨烯水热模板剂及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790316A (zh) 铁氧化物-氮掺杂碳微米管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57899A (zh) 一种石墨烯负载四氧化三铁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18513A (zh) 一种石墨烯泡沫负载纳米Fe3O4磁性粒子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77638A (zh) 一种Co/C复合电磁吸波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165848A (zh) 石墨烯负载磁性金属或其氧化物的复合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93804A (zh) 一种锶铁氧体/锌铁氧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496454B (zh) 一种纳米铁氧体颗粒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