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05104A - 防眩膜、偏振片、液晶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眩膜、偏振片、液晶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05104A
CN105005104A CN201410379744.9A CN201410379744A CN105005104A CN 105005104 A CN105005104 A CN 105005104A CN 201410379744 A CN201410379744 A CN 201410379744A CN 105005104 A CN105005104 A CN 1050051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organic particles
condensed matter
antiglare layer
antiglare
organic f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7974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05104B (zh
Inventor
古井玄
本田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8574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5206837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857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0567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2957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410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05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5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05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51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94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adapted to provide an additional optical effect, e.g. anti-reflection or fil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2Antiglare, refractive index matching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防眩膜、偏振片、液晶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得到映入不使人介意程度的防眩性、同时能够得到良好的防晃眼性和良好的黑彩感的防眩膜、偏振片、液晶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防眩膜(10),其具备透光性基材(11)与设置在透光性基材(11)上的防眩层(12),其中,防眩层(12)的表面为凹凸面(12A);防眩层(12)包含粘合剂树脂(16)以及2个以上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该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存在于粘合剂树脂(16)中,并且是3个以上无机微粒凝聚而成的;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包含屈曲部(13A),该屈曲部(13A)通过上述无机微粒连接形成,且具有被粘合剂树脂(16)填埋的内侧区域(13B)。

Description

防眩膜、偏振片、液晶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眩膜、偏振片、液晶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屏(LCD)、阴极线管显示装置(CRT)、等离子体显示屏(PDP)、电致发光显示屏(ELD)、场发射显示屏(FED)等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面,通常为了抑制观察者和观察者的背景等的映入,设置在表面具有凹凸的防眩膜、或设置在最外表面具有抗反射层的防反射性膜(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1-215515号公报)。
防眩膜主要具备透光性基材以及设置在透光性基材上的具有凹凸面的防眩层。防眩膜使外部光在防眩层的凹凸面发生散射,抑制观察者和观察者的背景等的映入。
防眩膜具有使映入不令人介意程度的防眩性。但是,在图像显示装置的表面不仅配置大致无映入的防眩膜、而且还配置具有使映入不令人介意程度的防眩性的防眩膜的情况下,屏幕图像光由于防眩层的凹凸面而发生散射,可能会产生所谓的晃眼。为了防止晃眼的发生,有人提出了提高雾度,在提高雾度时可防止晃眼的发生,对比度却可能降低。
另外,目前在防眩膜中,在显示动态图像时,要求有“黑彩感”,该“黑彩感”为兼具优异的对比度与跃动感的性能(例如,例如若取蓝天下的青年的场景为例,则图像中显示的头发为具有干爽感的黑色,眼珠为具有水润感的黑色,且皮肤具有青年特有的光泽而看起来生机勃勃等)。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即,其目的在于提供可得到映入不使人介意程度的防眩性、同时可得到良好的防晃眼性和良好的黑彩感的防眩膜、偏振片、液晶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防眩膜,其具备透光性基材与设置在上述透光性基材上的防眩层,其中:上述防眩层的表面为凹凸面;上述防眩层包含粘合剂树脂以及2个以上(複数)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该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存在于上述粘合剂树脂中,并且是3个以上无机微粒凝聚而成的;上述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包含屈曲部,该屈曲部通过上述无机微粒连接形成,且具有被上述粘合剂树脂填埋的内侧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式,提供一种防眩膜,其具备透光性基材与防眩层,该防眩层设于上述透光性基材上、且具有凹凸面,其中:上述防眩层包含2个以上(複数)有机微粒、2个以上(複数)无机微粒、以及粘合剂树脂;使用0.125mm宽、0.25mm宽、0.5mm宽、1.0mm宽、2.0mm宽光梳测定得到的上述防眩膜的透过图像鲜明度的算术平均值为70%以上95%以下,且上述算术平均值与使用上述各光梳测定的上述透过图像鲜明度之差的绝对值为10%以内。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式,提供一种防眩膜,其具备透光性基材与防眩层,该防眩层设于上述透光性基材上、且具有凹凸面,其中:上述防眩层包含2个以上有机微粒、2个以上无机微粒、以及粘合剂树脂;在每隔0.01度求出上述防眩膜的表面相对于上述透光性基材的表面的倾斜角度的频率分布时,上述倾斜角度的频率的累积百分数中的第99百分位与第3四分位之比为3.0以上5.0以下。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式,提供一种偏振片,其特征在于,其具备上述的防眩膜以及偏振元件(偏光子),该偏振元件形成在上述防眩膜的上述透光性基材的与形成有上述防眩层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式,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具备上述的防眩膜或具备上述的偏振片。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式,提供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备上述的防眩膜或具备上述的偏振片。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个方式的防眩膜和其它方式的偏振片、液晶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防眩层包含粘合剂树脂以及2个以上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该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存在于上述粘合剂树脂中,并且是3个以上无机微粒凝聚而成的;上述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包含屈曲部,该屈曲部通过上述无机微粒连接形成,且具有被上述粘合剂树脂填埋的内侧区域,从而,能够得到映入不使人介意程度的防眩性、同时能够得到良好的防晃眼性和良好的黑彩感。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式的防眩膜和其它方式的偏振片、液晶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使用0.125mm宽、0.25mm宽、0.5mm宽、1.0mm宽、2.0mm宽光梳测定得到的上述防眩膜的透过图像鲜明度的算术平均值为70%以上95%以下,且上述算术平均值与使用上述各光梳测定的上述透过图像鲜明度的差为10%以内,从而,能够得到映入不使人介意程度的防眩性、同时能够得到良好的防晃眼性和良好的黑彩感。
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式的防眩膜和其它方式的偏振片、液晶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在每隔0.01度求出防眩膜的表面相对于透光性基材的表面的倾斜角度的频率分布时,上述倾斜角度的频率的累积百分数中的第99百分位与第3四分位之比为3.0以上5.0以下,从而,能够得到映入不使人介意程度的防眩性、同时能够得到良好的防晃眼性和良好的黑彩感。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方式的防眩膜的示意性构成图。
图2为图1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偏振片的示意性构成图。
图4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的示意性构成图。
图5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例的液晶显示屏的示意性构成图。
图6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其它防眩膜的示意性构成图。
图7为图6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第三实施方式的防眩膜的示意性构成图。
图9为图8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图9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1为示出利用透过图像鲜明度测定装置测定第三实施方式的防眩膜的透过图像鲜明度的模式的示意图。
图12为第三实施方式的偏振片的示意性构成图。
图13为第三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的示意性构成图。
图14为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例的液晶显示屏的示意性构成图。
图15为第四实施方式的防眩膜的示意性构成图。
图16为图15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7为图16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18为第四实施方式的偏振片的示意性构成图。
图19为第四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的示意性构成图。
图20为第四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例的液晶显示屏的示意性构成图。
图21为实施例A1的防眩膜的断面照片,该断面照片是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功能拍摄的。
图22为实施例A1的防眩膜的断面照片,该断面照片是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功能且以高于图21的倍率拍摄的。
图23为实施例A2的防眩膜的断面照片,该断面照片是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功能拍摄的。
图24为实施例A2的防眩膜的断面照片,该断面照片是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功能且以高于图23的倍率拍摄的。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防眩膜等进行说明。首先,在本说明书中,“膜”、“片”、“板”等术语并非只根据称呼的差异就可相互区别的。因此,例如“膜”是也包括还能够被称为片或板的部件在内的概念。作为一具体例,“防眩膜”也包括被称为“防眩片”或“防眩板”等的部件。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重均分子量”为溶解在四氢呋喃(THF)等溶剂中,通过现有公知的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法经聚苯乙烯换算而得到的值。
<<<防眩膜>>>
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防眩膜的示意性构成图,图2为图1的部分放大图。如图1所示,防眩膜10至少具备透光性基材11与设置在透光性基材11上的防眩层12。
<<透光性基材>>
作为透光性基材11,只要具有透光性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纤维素酰化物基材、环烯烃聚合物基材、聚碳酸酯基材、丙烯酸酯系聚合物基材、聚酯基材、或玻璃基材。
作为纤维素酰化物基材,例如可以举出三乙酸纤维素基材、二乙酸纤维素基材。作为环烯烃聚合物基材,例如可以举出由降冰片烯系单体和单环环烯烃单体等的聚合物形成的基材。
作为聚碳酸酯基材,例如可以举出以双酚类(双酚A等)为基础的芳香族聚碳酸酯基材、二甘醇双烯丙基碳酸酯等脂肪族聚碳酸酯基材等。
作为丙烯酸酯系聚合物基材,例如可以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基材、聚(甲基)丙烯酸乙酯基材、(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基材等。
作为聚酯基材,例如可以举出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至少一种聚酯作为构成成分的基材等。
作为玻璃基材,例如可以举出钠钙硅玻璃、硼硅酸盐玻璃、无碱玻璃等玻璃基材。
它们之中,纤维素酰化物基材由于延迟(retardation)优异、且与偏振元件的粘接容易而优选,进一步地,在纤维素酰化物基材中,优选三乙酸纤维素基材(TAC基材)。三乙酸纤维素基材为在可见光域380nm~780nm中能够使平均光透过率为50%以上的透光性基材。三乙酸纤维素基材的平均光透过率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为85%以上。
另外,作为三乙酸纤维素基材,除了纯粹的三乙酸纤维素以外,还可以为如乙酸-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那样的还合用了乙酸以外的成分作为与纤维素形成酯的脂肪酸的物质。并且,在这些三乙酸纤维素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二乙酰纤维素等其它纤维素低级脂肪酸酯或增塑剂、紫外线吸收剂、易滑剂等各种添加剂。
从延迟和耐热性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环烯烃聚合物基材;另外,从机械特性和耐热性的方面出发,优选聚酯基材。
透光性基材11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5μm以上1000μm以下;从处理性等方面出发,透光性基材11的厚度的下限优选为15μm以上、更优选为25μm以上。从薄膜化的方面出发,透光性基材11的厚度的上限优选为80μm以下。
<<防眩层>>
防眩层12为发挥出防眩性的层。防眩层12可在发挥出防眩性的同时发挥出其它功能。具体地说,防眩层12可以为在发挥出防眩性的同时发挥出例如硬涂性、防反射性、抗静电性或防污性等功能的层。
在防眩层12为除了发挥出防眩性以外还发挥出硬涂性的层的情况下,防眩层12在JIS K5600-5-4(1999)所规定的铅笔硬度试验(4.9N负荷)中具有“H”以上的硬度。
防眩层12的表面为凹凸面12A。本说明书中,“防眩层的表面”是指防眩层中的与透光性基材侧的面(防眩层的背面)相反一侧的面。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防眩层12上未设置低折射率层等功能层,因而如图1所示,防眩层12的凹凸面12A为防眩膜10的表面10A。本说明书中的“功能层”是指在防眩膜中意图发挥某种功能的层,具体地说,例如可以举出用于发挥出防反射性、抗静电性或防污性等功能的层。功能层不仅可以为单层,也可以为2层以上层叠而成的层。
图1所示的防眩层12包含2个以上经3个以上无机微粒凝聚而成的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2个以上经2个以上无机微粒凝聚而成的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4、2个以上经2个以上有机微粒凝聚而成的有机微粒凝聚体15、以及粘合剂树脂16。需要说明的是,防眩层12也可以不含有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4和有机微粒凝聚体15。
在防眩层12中,在沿着防眩层12厚度方向(透光性基材11的法线方向)的断面中,防眩层12的凹凸面12A中的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4和有机微粒凝聚体15对应的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长度的比例优选为15%以上70%以下。通过使该比例为15%以上,防眩膜产生适度的正透过(或者正反射)成分,能够确保图像的光泽或光辉以及对比度;另外,通过使该比例为70%以下,不会产生过度的正反射,因而能够确保防眩性。该比例的下限优选为20%以上、该比例的上限优选为60%以下。
上述“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和有机微粒凝聚体对应的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长度”是指,在沿着防眩层厚度方向的断面中,在从防眩层厚度方向观察时,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和有机微粒凝聚体重叠的凹凸面的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长度(直线距离)。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和有机微粒凝聚体对应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为不存在有助于内部漫射和/或表面漫射的漫射要素的区域,透过该区域的屏幕图像光仅由正透过方向的成分形成,外部光也同样地仅由正反射成分形成。反之,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和有机微粒凝聚体对应的区域为具有有助于内部漫射和/或表面漫射的漫射要素的区域,透过该区域的屏幕图像光包含漫射成分(diffusing component)(透过防眩膜时漫射的成分),外部光也同样地具有漫反射成分(外光在防眩膜的表面被反射时漫射的成分)。例如,在图2的情况下,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4和有机微粒凝聚体15对应的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长度为L1~L4。并且,该长度的比例为使用图像处理软件由断面电子显微镜(TEM、STEM)的图像测定得到的值。
防眩层12中,在沿着防眩层12厚度方向的断面中,在每隔0.1度测定凹凸面12A相对于透光性基材11的表面的倾斜角度时,倾斜角度的频率的累积百分数中的第99百分位相对于第3四分位之比(第99百分位/第3四分位)优选为4.0以上且小于5.0。通过使该比为4.0以上,倾斜角度变化率不会过大,能够防止晃眼;并且,同时使该比小于5.0,可控制凹凸面12A中的具有过份倾斜角度的部分的存在比例,因而能够抑制对比度的降低。
在防眩层12具有硬涂性的情况下,防眩层12的厚度优选为2.0μm以上7.0μm以下。防眩层12的厚度为该范围内时,能够得到所期望的硬度。并且可谋求防眩层的薄膜化,另一方面可抑制防眩层的破裂、卷曲的发生。防眩层的厚度为使用图像处理软件由断面电子显微镜(TEM、STEM)的图像测定得到的值。此处,由于防眩层的表面为凹凸面,因而厚度根据位置而不同,上述“防眩层的厚度”是指防眩层厚度的平均值。防眩层厚度的下限更优选为2.5μm以上、上限更优选为5μm以下。
在防眩层12的凹凸面12A,构成凹凸面12A的凹凸的平均间隔Sm优选为0.1mm以上0.6mm以下,更优选为0.2mm以上0.4mm以下。在防眩层12的凹凸面12A,构成凹凸面12A的凹凸的平均倾斜角θa优选为0.05°以上0.30°以下、更优选为0.15°以上0.25°以下。
在防眩层12的凹凸面12A,构成凹凸面12A的凹凸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0.02μm以上0.20μm以下,更优选为0.04μm以上0.10μm以下。
上述“Sm”和“Ra”的定义按照JIS B0601-1994。“θa”的定义按照表面粗糙度测定仪:SE-3400/(株)小坂研究所制操作说明书(1995.07.20修订)。具体地说,θa由下式(1)表示。
θa=tan-1Δa…(1)
式中,Δa为以纵横比例表示斜率的值,是将各凹凸的极小部与极大部的差(相当于各凸部的高度)的总和除以基准长度得到的值。
Sm、θa和Ra例如可使用表面粗糙度测定仪(型号:SE-3400/(株)小坂研究所制造)按照下述测定条件进行测定。
1)表面粗糙度检出部的触针((株)小坂研究所制造的商品名SE2555N(2μ标准))
·前端曲率半径2μm、顶角90度、材质金刚石
2)表面粗糙度测定仪的测定条件
·基准长度(粗糙度曲线的取样长度值λc):2.5mm
·评定长度(基准长度(取样长度值λc)×5):12.5mm
·触针的进给速度:0.5mm/s
·预备长度(予備長さ):(取样长度值λc)×2
·纵倍率:2000倍
·横倍率:10倍
<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
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存在于粘合剂树脂16中,且如上所述由3个以上无机微粒构成。本发明中,如图2所示,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具有通过无机微粒连接形成的屈曲部13A。此处,本说明书中,“屈曲部”是指也包括弯曲部在内的概念。作为具有屈曲部13A的形状,例如可以举出V字状、U字状、圆弧状、C字状、线团状、笼状等。屈曲部13A的两端可以闭合,例如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可以为具有屈曲部13A的环状结构。
屈曲部13A可以由通过无机微粒连接形成且呈弯曲状的1个无机微粒凝聚体构成,也可以由通过无机微粒连接形成的主干部、以及由主干部分枝出且由无机微粒连接形成的分枝部来构成,此外还可由从主干部分枝出且在主干部联结的2个分枝部构成。本说明书中的“主干部”是指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中的最长的部分。
如图2所示,屈曲部13A具有内侧区域13B。本说明书中的“内侧区域”是指被屈曲部夹在中间的区域。该内侧区域13B被粘合剂树脂16填埋。屈曲部13A优选按照从防眩层12厚度方向夹着内侧区域13B的方式存在。
对于无机微粒凝聚成块状的无机微粒凝聚体,在固化后成为粘合剂树脂16的光聚合性化合物的固化收缩(聚合收缩)时,其以单一固体的形式起作用,因而防眩层的凹凸面与无机微粒凝聚体的形状对应。与此相对,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具有屈曲部13A,该屈曲部13A含有内侧区域13B,因而在固化收缩时,其作为具有缓冲作用的固体而起作用。因此,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在固化收缩时容易地且均匀性地发生坍塌(潰れる)。从而,与固化收缩前的形状相比,凹凸面12A的形状变平缓。
在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中,1个以上3个以下无机微粒与1个无机微粒相接的无机微粒的比例优选为95%以上。1个以上3个以下无机微粒与1个无机微粒相接的无机微粒的比例为95%以上的情况下,4个以上无机微粒与1个无机微粒相接的无机微粒的比例极少,因而作为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的整体形状不会呈块状。无机微粒的该比例更优选为97%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9%以上。
防眩层12中,优选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的存在比例在防眩层12的透光性基材11侧高于防眩层12的凹凸面12A侧。此处,关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在防眩层中的透光性基材侧存在还是在凹凸面侧存在,以防眩层的厚度一半处为边界,判断相比于该边界其是在透光性基材侧存在、还是相比于该边界其是在凹凸面侧存在,由此来进行判断。此外,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的存在比例在防眩层的透光性基材侧高于防眩层的凹凸面侧的情况可通过断面电子显微镜(TEM、STEM)的图像进行确认。由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在防眩层12的透光性基材11侧的存在比例高于防眩层12的凹凸面12A侧,凹凸面12A不会具有陡峭的斜面而更为平滑,具有极为接近于正反射和/或正透过的漫射性能。由此,尽管防眩层12具有防眩性,但其明室对比度优异,不仅如此,还能够抑制屏幕图像光的杂散光的发生,因而暗室对比度也优异,能够得到具有非常高的对比度和黑彩感的防眩膜10。
具体地说,在沿着防眩层12厚度方向的断面,将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中在防眩层12的透光性基材11侧存在的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的数目设为Nb、将在防眩层12的凹凸面12A侧存在的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的数目设为Nf时,优选Nb/Nf满足下式(2)。
1.5<Nb/Nf…(2)
通过使Nb/Nf满足上述式(2),能够更为确实地得到上述防眩性与优异的黑彩感。
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至少存在于有机微粒凝聚体15的表面的位置、以及存在于与有机微粒凝聚体15分离开且为有机微粒凝聚体15之间的位置。在凹凸面12A,与有机微粒凝聚体15对应的位置呈凸部,由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在有机微粒凝聚体15的表面的位置存在,因此有机微粒凝聚体15的相对密度增大,能够抑制表面上浮,同时由于显示出针对粘合剂树脂16的固化收缩的缓冲效果,因此在凹凸面12A的凸部边缘(裾)平缓地变化,由此使凹凸面12A平滑。进一步地,由于凹凸面12A中与有机微粒凝聚体15对应的位置呈凸部,因而有机微粒凝聚体15之间呈凹部;但由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在与有机微粒凝聚体15分离开且为有机微粒凝聚体15之间的位置存在,因此凹凸面12A上的凹部的位置变高,因而凹凸面12A上的凸部与凹部的高低差缩小,由此使凹凸面12A更为平滑,同时如上所述在凹凸面12A之间形成极为平缓的凹凸,因而能够确实地具有防眩性而不会使对比度变差。
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的平均凝聚径优选为100nm以上2.0μm以下。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的平均凝聚径为100nm以上时,能够容易地形成平滑的凹凸面12A;另外,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的平均凝聚径为2.0μm以下时,能够抑制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引起的光的漫射,能够得到对比度优异的防眩膜10。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的平均凝聚径的下限优选为200nm以上、上限优选为1.5μm以下。
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的平均凝聚径为如下得到的粒径:由利用断面电子显微镜进行的观察(1万~2万倍左右)选择包含大量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的5μm见方的区域,测定该区域中的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的凝聚径,将前10个最大的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的凝聚径取平均,所得到的粒径为该平均凝聚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的凝聚径”是如下进行测定的:在利用任意平行的2条直线将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的断面夹在中间时,将这2条直线间距离为最大时的2条直线的组合中的直线间距离作为该凝聚径,来进行测定。此外,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的平均凝聚径可使用图像解析软件来计算出。
关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优选与防眩层12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凝聚径大于该厚度方向的凝聚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厚度方向的凝聚径”是如下测定的:利用垂直于防眩层厚度方向的2条平行直线将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的断面夹在中间,将此时的2条直线间距离作为该凝聚径进行测定。此外,上述“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凝聚径”是如下测定的:利用平行于防眩层厚度方向的2条平行直线将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的断面夹在中间,将此时的2条直线间距离作为该凝聚径进行测定。这些凝聚径也可使用图像解析软件来计算出。
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例如可通过控制构成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和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4的无机微粒的疏水化处理、构成有机微粒凝聚体15的有机微粒的亲水化处理和粘合剂树脂16的羟基的存在比例来得到。尽管无机微粒的表面存在有羟基,但若对无机微粒凝聚体实施疏水化处理,则无机微粒的表面存在的羟基变少,能够抑制无机微粒的过度凝聚。此外,通过对无机微粒的表面实施疏水化处理,还能够谋求无机微粒本身的耐化学药品性和耐皂化性的提高。
这样的疏水化处理可使用硅烷类或硅氮烷类等的表面处理剂来进行。作为具体的表面处理剂,例如可以举出二甲基二氯硅烷、硅油、六甲基二硅氮烷、辛基硅烷、十六烷基硅烷、氨基硅烷、甲基丙烯酸硅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聚二甲基硅氧烷等。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利用上述方法以外的方法也能够得到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因而作为得到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的方法并不限于上述方法。例如,可在无机微粒的表面散布相互反应的基团,控制无机微粒的凝聚状态,得到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此外可通过使用与无机微粒及粘合剂树脂的亲和性和挥发性不同的溶剂而在干燥中途使亲和性发生变化,由此来控制凝聚,得到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
作为构成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的无机微粒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二氧化硅(SiO2)微粒、氧化铝微粒、二氧化钛微粒、氧化锡微粒、锑掺杂氧化锡(简称ATO)微粒、氧化锌微粒等无机氧化物微粒。
作为无机微粒使用二氧化硅粒子的情况下,在二氧化硅粒子中,从能够容易地形成具有平滑凹凸面的防眩层的方面考虑,优选气相法二氧化硅微粒。气相法二氧化硅是指通过干式法制作的具有200nm以下粒径的非晶态二氧化硅,可通过使含有硅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气相中反应来得到。具体地说,例如可以举出使四氯化硅(SiCl4)等硅化合物在氧与氢的火焰中水解而生成的物质等。作为气相法二氧化硅微粒的市售品,可以举出NIPPON AEROSIL株式会社制造的AEROSIL R805等。
作为无机微粒使用无机氧化物粒子的情况下,优选无机氧化物微粒为非晶质。这是由于,在无机氧化物粒子为结晶性的情况下,由于其晶体结构中所含有的晶格缺陷,无机氧化物微粒的路易斯酸盐会增强,可能无法控制无机氧化物微粒的过度凝聚。
此外,在使用气相法二氧化硅微粒作为无机微粒的情况下,气相法二氧化硅微粒有显示出亲水性的二氧化硅微粒与显示出疏水性的二氧化硅微粒;它们之中,从水分吸收量少、容易分散在防眩层用组合物中的方面考虑、优选显示出疏水性的二氧化硅微粒。疏水性的气相法二氧化硅可通过使气相法二氧化硅微粒的表面存在的硅烷醇基与上述那样的表面处理剂进行化学反应而得到。
无机微粒优选单粒子状态的形状为球状。通过使无机微粒的单粒子为这样的球状,在将防眩膜配置在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面时,能够得到对比度更为优异的图像。此处所说的“球状”是指包括例如正球状、椭圆球状等,但不包括所谓无定形的形状的含义。
无机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优选为1nm以上100nm以下。由于无机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为1nm以上,因而能够更容易地形成具有平滑的凹凸面的防眩层;并且由于平均一次粒径为100nm以下,因而能够抑制微粒引起的光的漫射,能够得到优异的对比度。无机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的下限更优选为10nm以上,无机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的上限更优选为50nm以下。
无机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为使用图像处理软件由断面电子显微镜(优选TEM、STEM等透射型且倍率为5万倍以上的显微镜)的图像测定得到的值。
<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
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4在凹凸面12A或其附近存在。此外,在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4中,也优选1个以上3个以下无机微粒与上述1个无机微粒相接的上述无机微粒的比例为95%以上。进一步地,优选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4的与防眩层12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凝聚径大于该厚度方向的凝聚径,进一步优选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4呈二维凝聚。此外,由于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相比,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4更靠近凹凸面12A或其附近存在,因而通过使防眩层12厚度方向的凝聚径小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能够使凹凸面12A更为平滑。
由于通过使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4在凹凸面12A或其附近存在,能够提高防眩层12的表面的硬度,因而可使用比较柔软的粘合剂树脂作为粘合剂树脂16,由此能够得到挠曲性优异的防眩膜10。
出于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的平均凝聚径同样的理由,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4的平均凝聚径优选为100nm以上2.0μm以下。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4的平均凝聚径的下限更优选为200nm以上、上限更优选为1.5μm以下。
由于构成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4的无机微粒与构成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的无机微粒可以是同样的,因而在此省略说明。并且,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4可以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同样地得到,例如可通过控制构成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和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4的无机微粒的疏水化处理、构成有机微粒凝聚体15的有机微粒的亲水化处理和粘合剂树脂16的羟基的存在比例来得到。其中,为了使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4的凝聚状态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的凝聚状态不同,例如,在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4中,可以使用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不同的表面处理剂或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不同的表面处理剂浓度。
<有机微粒凝聚体>
有机微粒凝聚体15如上所述由2个以上有机微粒构成。在防眩层12中,优选防眩层12厚度方向的有机微粒凝聚体15的最大高度小于防眩层12的厚度。由于有机微粒凝聚体15的最大高度小于防眩层12的厚度,因而不会产生陡峭的凹凸面,能够在显示出防眩性的同时抑制对比度和黑彩感的降低。
作为有机微粒,可以举出例如塑料珠。关于塑料珠,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聚苯乙烯珠、三聚氰胺树脂珠、丙烯酸珠、丙烯酸-苯乙烯珠、硅酮珠、苯胍胺珠、苯胍胺·甲醛缩合珠、聚碳酸酯珠、聚乙烯珠等。还优选对有机微粒的表面实施亲水化处理。通过对有机微粒的表面实施亲水化处理,能够控制与无机微粒的凝聚状态。
有机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优选为1μm以上5μm以下。有机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为如下得到的值:在穿过有机微粒中心附近的断面的电子显微镜(优选TEM、STEM等透射型)观察中,以任意相同种类选择30个看起来粒径大致相同的有机微粒,测定其断面的最大粒径,计算出其平均值,作为该平均一次粒径。另外,可使用图像解析软件进行计算。通过使有机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为1μm以上,能够更为确实地确保防眩性。此外,通过使有机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为5μm以下,能够抑制对比度的降低。有机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的下限更优选为1.5μm以上,有机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的上限更优选为4.0μm以下。
此外,在设防眩层12的厚度为T、有机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为R时,优选R/T满足下式(3)的关系。
0.2<R/T<0.7…(3)
通过使R/T满足上述式(3),能够更确实地兼具防眩性与黑彩感。
构成有机微粒凝聚体15的有机微粒的个数优选为2个以上3个以下。通过使构成有机微粒凝聚体15的有机微粒的个数为2个以上,凹凸面12A中的倾斜平缓的凸部山顶的面积增加、倾斜陡峭的凸部竖立面的面积减少,因而能够抑制对比度的劣化。此外,通过使构成有机微粒凝聚体15的有机微粒的个数为3个以下,能够更为确实地防止比防眩层12的厚度T更大的有机微粒凝聚体的产生,能够抑制陡峭的凸部的形成。
关于有机微粒凝聚体15,例如可通过在有机微粒的表面散布相互反应的基团,控制有机微粒的凝聚状态来得到有机微粒凝聚体15;此外可通过使用与有机微粒和粘合剂树脂的亲和性和挥发性不同的溶剂而在干燥中途使亲和性变化,由此来控制凝聚,得到有机微粒凝聚体15;并且还可通过控制构成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和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4的无机微粒的疏水化处理、构成有机微粒凝聚体15的有机微粒的亲水化处理和粘合剂树脂16的羟基的存在比例来得到该有机微粒凝聚体15。
<粘合剂树脂>
粘合剂树脂16含有光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物(交联物)。粘合剂树脂除了含有光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物(交联物)以外,还可以含有溶剂干燥型树脂或热固化性树脂。光聚合性化合物具有至少1个光聚合性官能团。在本说明书中,“光聚合性官能团”为可通过光照射进行聚合反应的官能团。作为光聚合性官能团,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烯丙基等烯键式双键。需要说明的是,“(甲基)丙烯酰基”是指包含“丙烯酰基”和“甲基丙烯酰基”这两者的含义。此外,作为对光聚合性化合物进行聚合时所照射的光,可以举出可见光线以及紫外线、X射线、电子射线、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之类的电离射线。
作为光聚合性化合物,可以举出光聚合性单体、光聚合性低聚物或光聚合性预聚物,可将它们适当调整来使用。作为光聚合性化合物,优选光聚合性单体与光聚合性低聚物或光聚合性预聚物的组合。
优选对粘合剂树脂16的亲水性进行控制。例如,通过使用下述粘合剂树脂制作防眩膜并进行确认,可得到有机微粒和无机微粒的凝聚和偏在(偏在)程度受到控制的防眩膜;该粘合剂树脂是事先对变更具有羟基的光聚合性化合物与不具有羟基的光聚合性化合物的混合比例的、亲水性的程度得到控制的粘合剂树脂。
(光聚合性单体)
光聚合性单体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以下。需要说明的是,光聚合性单体不仅可使用一种,还可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光聚合性单体,优选具有2个(即2官能)以上的光聚合性官能团的多官能单体。
作为2官能以上的单体,例如可举出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甘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一缩二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三季戊四醇八(甲基)丙烯酸酯、四季戊四醇十(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三(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二(甲基)丙烯酸酯、聚酯三(甲基)丙烯酸酯、聚酯二(甲基)丙烯酸酯、双酚二(甲基)丙烯酸酯、双甘油四(甲基)丙烯酸酯、金刚烷基二(甲基)丙烯酸酯、异冰片基二(甲基)丙烯酸酯、二环戊烷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甲基)丙烯酸酯、双三羟甲基丙烷四(甲基)丙烯酸酯、它们经PO、EO等改性得到的改性物。
它们之中,从得到硬度高的防眩层的方面考虑,优选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DPHA)、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DPPA)等。
(光聚合性低聚物)
光聚合性低聚物的重均分子量大于1000且为10000以下。
作为光聚合性低聚物,优选光聚合性官能团为3个(3官能)以上的多官能低聚物。作为光聚合性低聚物,优选2官能以上的多官能低聚物。作为多官能低聚物,可以举出聚酯(甲基)丙烯酸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醚(甲基)丙烯酸酯、多元醇(甲基)丙烯酸酯、三聚氰胺(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等。
(光聚合性预聚物)
光聚合性预聚物的重均分子量大于10000,作为重均分子量优选为10000以上80000以下、更优选为10000以上40000以下。重均分子量大于80000的情况下,由于粘度高,因而涂布适性会降低,所得到的光学层叠体的外观可能会恶化。作为上述多官能聚合物,可以举出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异氰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聚酯-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环氧(甲基)丙烯酸酯等。
溶剂干燥型树脂为热塑性树脂等仅通过对涂布时为调整固体成分而添加的溶剂进行干燥即可形成覆膜这样的树脂。在添加溶剂干燥型树脂的情况下,在形成防眩层12时,能够有效地防止涂液的涂布面的覆膜缺陷。作为溶剂干燥型树脂没有特别限定,通常可使用热塑性树脂。
作为热塑性树脂,例如可举出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乙酸乙烯酯系树脂、乙烯基醚系树脂、含卤素的树脂、脂环式烯烃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硅酮系树脂以及橡胶或弹性体等。
热塑性树脂优选为非结晶性且可溶于有机溶剂(特别是能够溶解2种以上的聚合物或固化性化合物的通用溶剂)中。从透明性、耐候性这样的方面出发,特别优选苯乙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脂环式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纤维素衍生物(纤维素酯类等)等。
作为热固化性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酚树脂、脲树脂、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胍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氨基醇酸树脂、三聚氰胺-脲醛共缩合树脂、硅树脂、聚硅氧烷树脂等。
<<防眩膜的物性>>
防眩膜10的全光线透过率优选为85%以上。全光线透过率为85%以上时,在将防眩膜10安装于图像显示装置的表面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色彩再现性、可见性。全光线透过率更优选为90%以上。本说明书中的全光线透过率可使用雾度计(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造,制品编号;HM-150)按照基于JIS K7361的方法进行测定。
防眩膜10整体的雾度值(整体雾度值)优选为2%以下。整体雾度值为2%以下时,可得到所期望的光学特性,在将防眩膜10设置在图像显示表面时的可见性可进一步得到提高。整体雾度值更优选为1%以下。本说明书中的整体雾度值可使用雾度计(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造,制品编号;HM-150)按照基于JIS K7136的方法进行测定。
防眩膜10的内部雾度值优选为0%以上2.0%以下。此处,本说明书中,“内部雾度值为0%”的含义并不限定于内部雾度值完全为0%的情况,其包括即便内部雾度值大于0%的情况也在测定误差的范围内而内部雾度值可大致看作0%的范围(例如,0.3%以下的内部雾度值)。
防眩膜10的表面雾度值优选为0%以上0.3%以下。表面雾度值是仅由防眩层中的凹凸面的凹凸形状所导致的,可如下求得。首先使用雾度计(HM-150、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造),按照JIS K7136测定防眩膜的整体雾度值。其后藉由粘着层或胶带等将透光性树脂基材粘贴在防眩层的表面。由此,防眩层中的凹凸面的凹凸形状坍塌,防眩膜的表面变平坦。于是,在该状态下,可使用雾度计按照JIS K7136测定雾度值,再减去上述粘着层或胶带自身的雾度,从而求出内部雾度值。由于该内部雾度值不考虑防眩层中的凹凸面的凹凸形状,因而可通过从整体雾度值中减去内部雾度值来求出仅由于防眩层中的表面的凹凸形状所致的表面雾度值。
在防眩膜10中,使用0.125mm宽、0.5mm宽、1.0mm宽、2.0mm宽的光梳测得的透过图像鲜明度的平均值与使用各光梳测得的透过图像鲜明度之差优选为10%以内。通过使该差为10%以内,能够更为确实地抑制晃眼。
上述透过图像鲜明度可利用基于JIS K7105的像鲜明度的透过法的透过鲜明度测定装置进行测定。作为这样的测定装置,可以举出SUGA TEST INSTRUMENTS社制造的图像清晰度测定仪ICM-1T等。
使用上述4种光梳测定的防眩膜10的透过图像鲜明度的平均值优选为80%以上。使用0.125mm宽光梳测定的防眩膜10的透过图像鲜明度优选为80%以上、使用0.5mm宽光梳测定的防眩膜10的透过图像鲜明度优选为80%以上、使用1.0mm宽光梳测定的防眩膜10的透过图像鲜明度优选为80%以上、使用2.0mm宽光梳测定的防眩膜10的透过图像鲜明度优选为90%以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具有含有内侧区域13B的屈曲部13A,因而如上所述,在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固化收缩时容易地且均匀性地发生坍塌。由此,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具有形成凹凸面12A的作用,凹凸面12A的形状相比于固化收缩量变得平缓,凹凸面12A具有使观察者(观测者)和观察者背景的映入不令人介意的程度的防眩性,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发生急剧亮度变化的倾斜角度变化率急变部位的产生,因而能够得到良好的防晃眼性。需要说明的是,观察者(观测者)和观察者背景的映入不令人的程度的防眩性是指例如下述这样的防眩性:可发现观察者的存在,但仅其轮廓呈现出不清晰的模糊状态;以及还发现位于观察者背景处的物品的存在,但轮廓或边界不清晰。如此,观察者的轮廓等仅为模糊的,呈现出对观察者来说不介意映入的状态。
此外,由于构成凹凸面12A的凹凸的倾斜角度不会变大,因而也不会产生外部光的过度漫射。由此能够抑制明室对比度的降低。此外,由于还能够防止屏幕图像光形成杂散光,因而还能够得到良好的暗室对比度。进一步地,由于具有适度的正反射成分,因而在显示动态图像时,图像的光泽或光辉增加,能够得到跃动感。由此,能够得到兼具优异的对比度与跃动感的黑彩感。
<<<防眩膜的制造方法>>>
防眩膜10例如可如下来形成。首先在透光性基材11上涂布防眩层用组合物。作为涂布防眩层用组合物的方法,可以举出旋涂、浸渍法、喷雾法、坡流涂布法、棒涂法、辊涂法、凹板印刷法、模涂法等公知的涂布方法。
防眩层用组合物至少含有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4、有机微粒凝聚体15和上述光聚合性化合物。此外可根据需要在防眩层用组合物中添加上述热塑性树脂、上述热固化性树脂、溶剂、聚合引发剂。进一步地,在防眩层用组合物中,根据提高防眩层的硬度、抑制固化收缩、控制折射率等目的,可以添加现有公知的分散剂、表面活性剂、抗静电剂、硅烷偶联剂、增稠剂、防着色剂、着色剂(颜料、染料)、消泡剂、流平剂、阻燃剂、紫外线吸收剂、粘接赋予剂、阻聚剂、抗氧化剂、表面改性剂、易滑剂等。
<溶剂>
作为溶剂,可示例出例如醇(例如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苯甲醇、PGME、乙二醇)、酮类(丙酮、甲基乙基酮(MEK)、环己酮、甲基异丁基酮、二丙酮醇、环庚酮、二乙基酮等)、醚类(1,4-二氧六环、二氧戊环、二异丙醚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等)、脂肪族烃类(己烷等)、脂环式烃类(环己烷等)、芳香族烃类(甲苯、二甲苯等)、卤化碳类(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等)、酯类(甲酸甲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乳酸乙酯等)、溶纤剂类(甲基溶纤剂、乙基溶纤剂、丁基溶纤剂等)、溶纤剂乙酸酯类、亚砜类(二甲基亚砜等)、酰胺类(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等)等,也可以为它们的混合物。
<聚合引发剂>
聚合引发剂为通过光照射发生分解、产生自由基,引发光聚合性化合物的聚合(交联)或使该聚合(交联)进行的成分。
聚合引发剂只要通过光照射能够发出引发自由基聚合的物质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聚合引发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物质,具体例可以举出例如苯乙酮类、二苯甲酮类、米氏苯甲酰苯甲酸酯(Michler’s benzoyl benzoate)、α-阿米罗基酯(α-amyloxim ester)、噻吨酮类、苯丙酮类、联苯酰类、苯偶姻类、酰基氧化膦类。此外优选混合光敏剂进行使用,作为其具体例,可以举出例如正丁胺、三乙胺、聚正丁基膦等。
作为上述聚合引发剂,在上述粘合剂树脂为具有自由基聚合性不饱和基团的树脂系的情况下,优选单独或混合使用苯乙酮类、二苯甲酮类、噻吨酮类、苯偶姻、苯偶姻甲醚等。
防眩层用组合物中的聚合引发剂的含量相对于光聚合性化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上10.0质量份以下。通过使聚合引发剂的含量为该范围内,能够充分确保硬涂性能、并且能够抑制固化障碍。
作为防眩层用组合物中的原料的含有比例(固体成分)没有特别限定,通常优选为5质量%以上7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5质量%以上60质量%以下。
作为防眩层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只要能够将各成分均匀混合就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使用涂料摇摆器、珠磨机、捏合机、混合器等公知的装置来进行。
在透光性基材11上涂布防眩层用组合物后,为了使涂膜状的防眩层用组合物干燥,传送至经加热的区域,利用各种公知的方法使防眩层用组合物干燥、使溶剂蒸发。此处,可通过对溶剂与固体成分的亲和性、溶剂相对蒸发速度、固体成分浓度、涂布液温度、干燥温度、干燥风的风速、干燥时间、干燥区域的溶剂气氛浓度等进行选择来调整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4和有机微粒凝聚体15的分布状态。
通过选择干燥条件来调整微粒凝聚体的分布状态的方法特别简便,为优选的。作为具体的干燥温度优选30℃~120℃、干燥风速优选为0.2m/s~50m/s,通过进行1次或2次以上在该范围内适宜调整的干燥处理,能够将微粒凝聚体的分布状态调整成所期望的状态。
其后对涂膜状的防眩层用组合物照射紫外线等光,使光聚合性化合物聚合(交联),从而使防眩层用组合物固化,形成防眩层12。此处,如上所述,由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具有屈曲部13A,该屈曲部13A具有内侧区域13B,因而在固化收缩时作为具有缓冲作用的固体发挥作用。从而,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在固化收缩时容易地且均匀性地发生坍塌。
作为使防眩层用组合物固化时的光,在使用紫外线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由超高压汞灯、高压汞灯、低压汞灯、碳弧、氙弧、金属卤化物灯等发出的紫外线等。此外,作为紫外线的波长,可以使用190nm~380nm的波段。作为电子射线源的具体例,可以举出考克罗夫特-瓦尔顿(Cockcroft-Walton)型、范德格拉夫(Van de Graaff,バンデグラフト)型、共振变压器型、绝缘芯变压器型、或者直线型、地那米(Dynamitron)型、高频型等各种电子射线加速器。
<<<偏振片>>>
防眩膜10例如可装入到偏振片中进行使用。图3为装入有本实施方式的防眩膜的偏振片的示意性构成图。如图3所示,偏振片20具备防眩膜10、偏振元件21和保护膜22。偏振元件21在透光性基材11的与形成有防眩层12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形成。保护膜22设置在偏振元件21的与设有防眩膜10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保护膜22可以为相位差膜。
作为偏振元件21,例如可以举出通过碘等染色并进行了拉伸的聚乙烯醇膜、聚乙烯醇缩甲醛膜、聚乙烯醇缩醛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皂化膜等。在将防眩膜10与偏振元件21进行层叠时,优选预先对透光性基材11实施皂化处理。通过实施皂化处理,粘接性变好,还可得到抗静电效果。
<<<液晶面板>>>
防眩膜10、偏振片20可装入到液晶面板中进行使用。图4为装入有本实施方式的防眩膜的液晶面板的示意性构成图。
图4所示的液晶面板具有从光源侧(背光单元侧)向着观察者侧依次层叠三乙酸纤维素膜(TAC膜)等保护膜31、偏振元件32、相位差膜33、接合剂层34、液晶盒35、接合剂层36、相位差膜37、偏振元件21、防眩膜10而成的结构。液晶盒35在2片玻璃基材间配置有液晶层、取向膜、电极层、滤色器等。
作为相位差膜33、37,可以举出三乙酸纤维素膜、环烯烃聚合物膜。相位差膜37可以与保护膜22相同。作为构成接合剂层34、36的接合剂,可以举出压敏接合剂(PSA)。
<<<图像显示装置>>>
防眩膜10、偏振片20、液晶面板30可以装入到图像显示装置中进行使用。作为图像显示装置,可以举出例如液晶显示屏(LCD)、阴极线管显示装置(CRT)、等离子体显示屏(PDP)、电致发光显示屏(ELD)、场发射显示屏(FED)、触摸屏、平板电脑、电子纸等。图5是作为装入有本实施方式的防眩膜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例的液晶显示屏的示意性构成图。
图5所示的图像显示装置40为液晶显示屏。图像显示装置40由背光单元41、以及与背光单元41相比更靠近观察者侧配置的具备防眩膜10的液晶面板30构成。作为背光单元41,可以使用公知的背光单元。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防眩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只要没有特别记载,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重复的内容。图6为本实施方式的其它防眩膜的示意性构成图,图7为图6的部分放大图。
<<<防眩膜>>>
如图6所示,防眩膜50至少具备透光性基材51与设置在透光性基材51上的防眩层52。透光性基材51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透光性基材11相同,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其说明。
<<防眩层>>
防眩层52包含3个以上无机微粒凝聚而成的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53、2个以上无机微粒凝聚而成的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54、未凝聚的单粒子状态的有机微粒55、以及粘合剂树脂56。需要说明的是,防眩层52也可以不含有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54和有机微粒55。
防眩层52中,有机微粒55在透光性基材51侧偏在(偏在)。有机微粒在透光性基材侧偏在可通过断面电子显微镜(TEM、STEM)的图像确认。
此处,例如,通过将透光性基材51与有机微粒55之间的粘合剂树脂56的厚度的平均值同凹凸面52A与有机微粒55之间的粘合剂树脂56的厚度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可以表示有机微粒55以何种程度偏在。
具体地说,在防眩层52中,设透光性基材51与有机微粒55之间的粘合剂树脂56的厚度的平均值为Tb、设凹凸面52A与有机微粒55之间的粘合剂树脂56的厚度的平均值为Tf时,优选Tf/Tb满足下式(4)。
2.5<Tf/Tb…(4)
通过使Tf/Tb满足上述式(4),凹凸面52A平滑,能够防止会使对比度、晃眼变差的大倾斜角度的发生。
在防眩层52的凹凸面52A中,构成凹凸面52A的凹凸的平均间隔Sm优选为0.1mm以上0.6mm以下、更优选为0.2mm以上0.4mm以下。在防眩层52的凹凸面52A中,构成凹凸面52A的凹凸的平均倾斜角θa优选为0.05°以上0.30°以下、更优选为0.15°以上0.25°以下。
在防眩层52的凹凸面52A中,构成凹凸面52A的凹凸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0.02μm以上0.20μm以下、更优选为0.04μm以上0.10μm以下。需要说明的是,上述“Sm”、“Ra”、“θa”的定义和测定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
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53中,1个以上3个以下无机微粒与1个无机微粒相接的无机微粒的比例为95%以上。并且,如图7所示,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53具有通过无机微粒连接形成的屈曲部53A。如图7所示,屈曲部53A具有内侧区域53B。
另外,除下段内容以外,其它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3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53至少在有机微粒55的表面的位置以及自有机微粒55离开且为有机微粒55之间的位置存在。
<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
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54在凹凸面52A或其附近存在。其它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4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有机微粒>
有机微粒55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有机微粒具有同样的材料和同样的平均一次粒径。此处,例如,由于可通过使用亲和性和挥发性与有机微粒和粘合剂树脂不同的溶剂而在干燥途中使亲和性发生变化,由此来控制有机微粒55的凝聚,因而其在防眩层52中可以单粒子状态的有机微粒55的形式存在,同时可使有机微粒55在透光性基材51侧偏在。
<粘合剂树脂>
粘合剂树脂56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粘合剂树脂16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防眩膜的制造方法>>>
防眩膜50可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来形成,因而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防眩层52中存在包含具有内侧区域53B的屈曲部53A的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53,因而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能够得到观察者(观测者)和观察者的背景映入不使人介意程度的防眩性、同时能够得到良好的防晃眼性和良好的黑彩感。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防眩膜进行说明。
<<<防眩膜>>>
图8为本实施方式的防眩膜的示意性构成图,图9为图8的部分放大图,图10为图9的部分放大图,图11为示出利用透过图像鲜明度测定装置对本实施方式的防眩膜的透过图像鲜明度进行测定的模式的示意图。
如图8所示,防眩膜60具备透光性基材61与设置在透光性基材61上且具有凹凸面62A的防眩层62。
防眩膜60的表面60A形成凹凸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防眩层62上未设置低折射率层等功能层,因而防眩层62的凹凸面62A为防眩膜60的表面60A。
在防眩膜60中,使用0.125mm宽、0.25mm宽、0.5mm宽、1.0mm宽、2.0mm宽的光梳测得的透过图像鲜明度的算术平均值与使用各光梳测得的透过图像鲜明度之差的绝对值为10%以内。
本说明书中的“防眩膜的透过图像鲜明度”是指作为防眩膜整体测得的透过图像鲜明度。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防眩层62上未设置低折射率层等功能层,因而防眩膜60的透过图像鲜明度为使用含有透光性基材61和防眩层62的防眩膜60测得的透过图像鲜明度。另外,在防眩层上设置有低折射率层等功能层的情况下,防眩膜的透过图像鲜明度为使用含有透光性基材、防眩层和功能层的防眩膜测得的透过图像鲜明度。
上述透过图像鲜明度可利用基于JIS K7374的像鲜明度的透过法的透过鲜明度测定装置进行测定。作为这样的测定装置,可以举出SUGA TEST INSTRUMENTS社制造的图像清晰度测定仪ICM-1T等。
如图11所示,透过图像鲜明度测定装置200具备光源201、狭缝202、透镜203、透镜204、光梳205和受光器206。透过鲜明度测定装置200中,从光源201发出且通过了狭缝202的光利用透镜203成为平行光,该平行光照射至防眩膜60的背面(透光性基材61的与防眩层62侧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从防眩膜60的防眩层62的凹凸面62A透过的光利用透镜204聚焦,通过了光梳205的光被受光器206受光,基于该被受光器206受光的光量通过下式(5)计算出透过图像鲜明度C。
C(n)={(M-m)/(M+m)}×100(%)…(5)
式(5)中,C(n)为光梳的宽n(mm)时的透过图像鲜明度(%)、M为光梳的宽n(mm)时的最高光量,m为光梳的宽n(mm)时的最低光量。
光梳205可沿着光梳205的长度方向移动,具有遮光部分和透过部分。光梳205的遮光部分和透过部分的宽度比为1:1。此处,在JIS K7374中,作为光梳,规定为宽0.125mm、0.25mm、0.5mm、1.0mm、2.0mm的5种光梳。防眩膜60按照经透镜203变成平行光的光相对于防眩膜60垂直地入射到防眩膜60的背面的方式进行配置。
使用上述5种光梳测定的防眩膜60的透过图像鲜明度的算术平均值为70%以上95%以下。该防眩膜60的透过图像鲜明度的算术平均值的下限优选为80%以上,该防眩膜60的透过图像鲜明度的算术平均值的上限优选为90%以下。使用0.125mm宽光梳测定的防眩膜60的透过图像鲜明度优选为70%以上、使用0.25mm宽光梳测定的防眩膜60的透过图像鲜明度优选为70%以上、使用0.5mm宽光梳测定的防眩膜60的透过图像鲜明度优选为80%以上、使用1.0mm宽光梳测定的防眩膜60的透过图像鲜明度优选为80%以上、使用2.0mm宽光梳测定的防眩膜60的透过图像鲜明度优选为90%以上。
在防眩膜60的表面60A,构成表面60A的凹凸的平均间隔Sm优选为0.1mm以上0.6mm以下、更优选为0.2mm以上0.4mm以下。在防眩膜60的表面60A,构成表面60A的凹凸的平均倾斜角θa优选为0.05°以上0.30°以下、更优选为0.15°以上0.25°以下。
在防眩膜60的表面60A,构成表面60A的凹凸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0.02μm以上0.20μm以下、更优选为0.04μm以上0.10μm以下。
上述“Sm”、“Ra”和“θa”的定义和测定方法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防眩膜60的全光线透过率优选为85%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全光线透过率可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进行测定。
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防眩膜60整体的雾度值(全雾度值)优选为2%以下、更优选为1%以下。全雾度值可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进行测定。
防眩膜60的内部雾度值优选为0%以上2.0%以下。防眩膜60的表面雾度值优选为0%以上0.3%以下。内部雾度和表面雾度值可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求得。
防眩膜60中,在沿着防眩膜60厚度方向的断面中,在每隔0.1度测定防眩膜10的表面60A相对于透光性基材61的表面61A的倾斜角度时,倾斜角度的频率的累积百分数中的第99百分位相对于第3四分位之比(第99百分位/第3四分位)优选为4.0以上且小于5.0。通过使该比为4.0以上,倾斜角度变化率不会过大,能够防止晃眼;并且,通过使该比小于5.0,可控制防眩膜60的表面60A中的具有过分倾斜角度的部分的存在比例,因而能够抑制对比度的降低。
<<透光性基材>>
透光性基材61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透光性基材11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防眩层>>
防眩层62为发挥出防眩性的层,如图9所示,其含有2个以上有机微粒63、2个以上无机微粒64、以及粘合剂树脂65。防眩层62的表面为凹凸面62A。防眩层62可在发挥出防眩性的同时发挥出其它功能。具体地说,防眩层62可以为在发挥出防眩性的同时发挥出例如硬涂性、防反射性、抗静电性或防污性等功能的层。
防眩层62为除了发挥出防眩性以外还发挥出硬涂性的层时,防眩层62在JISK5600-5-4(1999)中规定的铅笔硬度试验(4.9N负荷)中具有“H”以上的硬度。
防眩层62具有硬涂性的情况下,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防眩层62的厚度优选为2.0μm以上7.0μm以下。防眩层厚度的下限更优选为2.5μm以上、上限更优选为5μm以下。防眩层厚度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进行测定。
<有机微粒>
2个以上有机微粒63中,优选至少一部分有机微粒63以有机微粒凝聚体63A的形式存在,该有机微粒凝聚体63A是2个以上有机微粒63凝聚而成的。通过使构成有机微粒凝聚体63A的有机微粒63的个数为2个以上,凹凸面62A中的倾斜平缓的凸部山顶的面积增加、倾斜陡峭的凸部竖立面的面积减少,因而能够抑制对比度的劣化。
防眩层62中,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防眩层62的厚度方向的有机微粒凝聚体63A的最大高度优选小于防眩层62的厚度。
作为有机微粒63,例如可以举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示例出的塑料珠。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也优选对有机微粒63的表面实施亲水化处理。
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有机微粒63的平均一次粒径优选为1μm以上5μm以下。有机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可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计算出。有机微粒63的平均一次粒径的下限更优选为1.5μm以上,有机微粒63的平均一次粒径的上限更优选为4.0μm以下。
此外,将防眩层62的厚度设为T、将有机微粒63的平均一次粒径设为R时,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优选R/T满足上述式(3)的关系。
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构成有机微粒凝聚体63A的有机微粒63的个数优选为2个以上3个以下。有机微粒凝聚体63A例如可进行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凝聚状态的控制来得到。
<无机微粒>
作为无机微粒64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示例出的无机氧化物微粒同样的无机氧化物微粒。作为无机微粒64使用二氧化硅粒子的情况下,在二氧化硅粒子中,从能够容易地形成具有平滑凹凸面的防眩层的方面考虑,优选气相法二氧化硅微粒。
作为无机微粒64使用无机氧化物粒子的情况下,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优选无机氧化物微粒为非晶态的。
此外,作为无机微粒64使用气相法二氧化硅微粒的情况下,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优选显示出疏水性的气相法二氧化硅微粒。疏水性的气相法二氧化硅可通过使上述那样的表面处理剂与气相法二氧化硅微粒的表面所存在的硅烷醇基进行化学反应来得到。
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优选无机微粒64在单粒子状态下的形状为球状。
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无机微粒64的平均一次粒径优选为1nm以上100nm以下。无机微粒64的平均一次粒径的下限更优选为10nm以上,无机微粒64的平均一次粒径的上限更优选为50nm以下。无机微粒64的平均一次粒径为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进行测定得到的值。
2个以上无机微粒64中的至少一部分无机微粒64优选以3个以上无机微粒64凝聚而成的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的形式存在。
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在粘合剂树脂65中存在、且如上所述由3个以上无机微粒64构成。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优选如图10所示具有通过无机微粒64相连形成的屈曲部64B。作为屈曲部64B的形状,可以举出与屈曲部13A同样的形状。
屈曲部64B可以由通过无机微粒连接形成且呈弯曲状的1个无机微粒凝聚体构成,也可以由通过无机微粒连接形成的主干部、以及由主干部分枝出且由无机微粒连接形成的分枝部来构成,此外还可由从主干部分枝出且在主干部联结的2个分枝部构成。
屈曲部64B如图10所示具有内侧区域64C。该内侧区域64C被粘合剂树脂65填埋。屈曲部64C优选按照从防眩层62的厚度方向夹着内侧区域64C的方式存在。
对于无机微粒凝聚成块状的无机微粒凝聚体,在固化后成为粘合剂树脂的光聚合性化合物的固化收缩(聚合收缩)时,其以单一固体的形式起作用,因而防眩层的凹凸面与无机微粒凝聚体的形状对应。与此相对,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具有屈曲部64B,该屈曲部64B具有内侧区域64C,因而在固化收缩时,其以具有缓冲作用的固体的形式起作用。因此,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在固化收缩时容易地且均匀性地发生坍塌。从而,与固化收缩前的形状相比,凹凸面62A的形状变平缓。
在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中,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1个以上3个以下无机微粒与1个无机微粒相接的无机微粒的比例优选为95%以上。无机微粒的该比例更优选为97%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9%以上。
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防眩层62中,优选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的存在比例在防眩层62的透光性基材61侧高于防眩层62的凹凸面62A侧。此处,关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在防眩层中的透光性基材侧存在还是在凹凸面侧存在,按照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判断。
具体地说,在沿着防眩层62的厚度方向的断面,将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中在防眩层62的透光性基材61侧存在的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的数目设为Nb、将在防眩层62的凹凸面62A侧存在的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的数目设为Nf时,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优选Nb/Nf满足上述式(2)。
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优选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至少在有机微粒凝聚体63A的表面的位置、以及与有机微粒凝聚体63A分离开且为有机微粒凝聚体63A之间的位置存在。
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的平均凝聚径优选为100nm以上2.0μm以下。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的平均凝聚径的下限优选为200nm以上、上限优选为1.5μm以下。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的平均凝聚径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求得。
关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优选与防眩层62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凝聚径大于该厚度方向的凝聚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厚度方向的凝聚径”和“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凝聚径”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进行测定。
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例如可通过控制有机微粒63的亲水化处理、无机微粒64的疏水化处理和粘合剂树脂65的羟基的存在比例来得到。尽管无机微粒64的表面存在有羟基,但若对第一无机微粒64实施疏水化处理,则无机微粒64的表面存在的羟基变少,能够抑制无机微粒的过度凝聚。此外,通过对无机微粒64的表面实施疏水化处理,还能够谋求无机微粒本身的耐化学药品性和耐皂化性的提高。
这样的疏水化处理可使用硅烷类或硅氮烷类等的表面处理剂来进行。作为具体的表面处理剂,例如可以举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示例出的二甲基二氯硅烷等。
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也可利用上述方法以外的方法得到,还可利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方法得到。
作为防眩层62中的无机微粒64,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存在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的同时,还可以存在2个以上无机微粒64凝聚而成的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64D。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64D在凹凸面62A或其附近存在。此外,在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64D中,也优选1个以上3个以下无机微粒与上述1个无机微粒相接的上述无机微粒的比例为95%以上。进一步地,优选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64D的与防眩层62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凝聚径大于该厚度方向的凝聚径,进一步优选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64D呈二维凝聚。此外,由于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相比,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64D更靠近凹凸面62A或其附近存在,因而通过使防眩层62的厚度方向的凝聚径小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能够使凹凸面62A更为平滑。
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64D在凹凸面62A或其附近存在的情况下,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可得到挠曲性优异的防眩膜60。
出于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的平均凝聚径同样的理由,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64D的平均凝聚径优选为100nm以上2.0μm以下。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64D的平均凝聚径的下限更优选为200nm以上、上限更优选为1.5μm以下。
由于构成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64D的无机微粒64与构成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的无机微粒64是相同的,因而在此省略说明。此外,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64D可以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同样地例如通过控制有机微粒63的亲水化处理、无机微粒64的疏水化处理和粘合剂树脂65的羟基的存在比例来得到。其中,为了使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64D的凝聚状态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的凝聚状态不同,例如,在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64D中,可以使用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不同的表面处理剂或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不同的表面处理剂浓度。
在防眩层62中,在沿着防眩层62的厚度方向(透光性基材61的法线方向)的断面中,防眩层62的凹凸面62A中的与有机微粒63和无机微粒64对应的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长度的比例优选为15%以上70%以下。通过使该比例为15%以上,防眩膜产生适度的正透过(正反射)成分,能够确保图像的光泽或光辉以及对比度;另外,通过使该比例为70%以下,不会产生过度的正反射,因而能够确保防眩性。该比例的下限优选为20%以上,该比例的上限优选为60%以下。
本说明书中的“与有机微粒和无机微粒对应的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长度”是指,在沿着防眩层的厚度方向的断面中,在从防眩层的厚度方向观察时,与有机微粒(有机微粒凝聚体)和无机微粒(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和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重叠的凹凸面的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长度(直线距离)。与有机微粒和无机微粒对应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为不存在有助于内部漫射和/或表面漫射的漫射要素的区域,透过该区域的屏幕图像光仅由正透过方向的成分形成,外部光也同样地仅由正反射成分形成。反之,与有机微粒和无机微粒对应的区域为具有有助于内部漫射和/或表面漫射的漫射要素的区域,透过该区域的屏幕图像光包含漫射成分,外部光也同样地具有漫反射成分。例如,在图10的情况下,与有机微粒63和无机微粒64对应的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长度为L1~L4。并且,该长度的比例为使用图像处理软件由断面电子显微镜(TEM、STEM)的图像测定得到的值。
<粘合剂树脂>
粘合剂树脂65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粘合剂树脂16相同,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其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防眩膜60使用0.125mm宽、0.25mm宽、0.5mm宽、1.0mm宽、2.0mm宽的光梳测得的透过图像鲜明度的算术平均值为70%以上、且该算术平均值与使用各光梳测得的透过图像鲜明度之差的绝对值为10%以内,因而能够得到映入不使人介意程度的防眩性、同时能够得到良好的防晃眼性和良好的黑彩感。即,由于上述算术平均值与使用各光梳测得的透过图像鲜明度之差的绝对值为10%以内,因而各光梳的透过图像鲜明度的差小。这表示,透过光仅在防眩膜表面的凸部漫射、在防眩膜表面的平坦部不漫射。即意味着平坦部大致无倾斜。如此,由于平坦部大致无倾斜,因而能够抑制晃眼的发生,从而能够得到良好的防晃眼性。此外,由于平坦部大致无倾斜,因而能够具有适度的正反射成分,从而在显示动态图像时,图像的光泽、光辉增加,能够得到跃动感。进一步地,由于透过图像鲜明度的算术平均值为70%以上,因而防眩膜表面的凸部不会过大。因此,除了上述效果外,还能够抑制明室对比度的降低而不会发生外部光的过度漫射、同时还能够防止屏幕图像光成为杂散光,因此还能够得到良好的暗室对比度。并且,通过使透过图像鲜明度的算术平均值为95%以下,平坦部不会多过,即能够在防眩膜的表面适度地形成凸部、使反射光适度地漫射,因而能够得到映入不使人介意程度的防眩性。由此,在能够得到映入不使人介意程度的防眩性的同时,还能够得到良好的防晃眼性和兼具优异的对比度与跃动感的良好的黑彩感。需要说明的是,不担心观察者(观测者)和观察者背景的映入不使人介意程度的防眩性是指例如下述这样的防眩性:可发现观察者的存在,但仅其轮廓呈现出不清晰的模糊状态;以及还发现位于观察者的背景处的物品的存在,但轮廓或边界不清晰。如此,观察者的轮廓等仅为模糊的,呈现出对观察者来说不介意映入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含有具有内侧区域64C的屈曲部64B,因而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能够得到更良好的防晃眼性,并且能够进一步得到兼具优异的对比度与跃动感的黑彩感。
<<<防眩膜的制造方法>>>
防眩膜60例如可如下形成。首先,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在透光性基材61上涂布防眩层用组合物。
<<防眩层用组合物>>
防眩层用组合物至少含有有机微粒63、无机微粒64和上述光聚合性化合物,优选含有有机微粒凝聚体63A、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和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64D。此外可根据需要在防眩层用组合物中添加上述热塑性树脂、上述热固化性树脂、溶剂、聚合引发剂。进一步地,在防眩层用组合物中,可添加第一实施方式中示例出的现有公知的分散剂等。
<溶剂、聚合引发剂>
溶剂和聚合引发剂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溶剂和聚合引发剂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在透光性基材61上涂布防眩层用组合物后,为了使涂膜状的防眩层用组合物干燥,传送至经加热的区域,利用各种公知的方法使防眩层用组合物干燥、使溶剂蒸发。此处,可通过对溶剂与固体成分的亲和性、溶剂相对蒸发速度、固体成分浓度、涂布液温度、干燥温度、干燥风的风速、干燥时间、干燥区域的溶剂气氛浓度等进行选择来调整有机微粒凝聚体63A、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和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64D的分布状态。
其后对涂膜状的防眩层用组合物照射紫外线等光,使光聚合性化合物聚合(交联),从而使防眩层用组合物固化,形成防眩层62。此处,如上所述,由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具有屈曲部64B,该屈曲部64B具有内侧区域64C,因而在固化收缩使作为具有缓冲作用的固体发挥作用。从而,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64A在固化收缩时容易地且均匀性地发生坍塌。
防眩层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干燥条件、使防眩层用组合物固化时的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偏振片、液晶面板、图像显示装置>>
如图12~图14所示,防眩膜60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可装入到例如偏振片70、液晶面板80、图像显示装置90中进行使用。在图12~14中,赋予与图3~图5同样符号的部件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部件。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防眩膜进行说明。
<<<防眩膜>>>
图15为本实施方式的防眩膜的示意性构成图,图16为图15的部分放大图,图17为图16的部分放大图。
如图15所示,防眩膜100具备透光性基材101以及设置在透光性基材101上且具有凹凸面102A的防眩层102。
防眩膜100的表面100A为凹凸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防眩层102上未设置低折射率层等功能层,因而防眩层102的凹凸面102A为防眩膜100的表面100A。
防眩膜100中,在每隔0.01度求出防眩膜100的表面100A相对于透光性基材101的表面101A的倾斜角度的频率分布时,倾斜角度的频率的累积百分数中的第99百分位相对于第3四分位之比(第99百分位/第3四分位)为3.0以上5.0以下。第99百分位/第3四分位的下限优选为4.0以上、第99百分位/第3四分位的上限优选为4.5以下。
“倾斜角度”为防眩膜表面的倾斜角度。即,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防眩层上未设置低折射率层等功能层的情况下,所测定的“倾斜角度”为防眩层的凹凸面的倾斜角度。此外,在防眩层上设置低折射率层等功能层的情况下,“倾斜角度”为功能层表面的倾斜角度而非为防眩层的凹凸面的倾斜角度。另外,“倾斜角度”为绝对值。
倾斜角度通过对防眩膜表面的表面形状进行测定而得到。作为测定表面形状的装置,可以举出接触式表面粗糙度计或非接触式表面粗糙度计(例如干涉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它们之中,出于测定的简便性的原因,优选干涉显微镜。作为这样的干涉显微镜,可以举出Zygo社制造的“New View”系列等。
在使用干涉显微镜计算倾斜角度时,例如求出遍及防眩膜整个表面的各点的斜率St,利用下式(6)将斜率St换算为倾斜角度θi
θi=tan-1St…(6)
斜率St可由下式(7)求得。
【数1】
St = Sx 2 + Sy 2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7 )
其中,设测定面上正交的2个方向中的一个为x轴、另一个为y轴时,Sx为相对于x轴的x轴方向的斜率,Sy为相对于y轴的y轴方向的斜率,通过下式(8)和(9)计算出。
Sx=(Zi+1,j-Zi-1,j)/2⊿…(8)
Sy=(Zi,j+1-Zi,j-1)/2⊿…(9)
式(8)和(9)中,Zi,j为x轴方向第i个、y轴方向第j个的高度,⊿为取样间隔。
在表面100A的表面形状的测定中,优选基于300μm的取样长度值由利用高通滤波器除去波纹度(うねり)而得到的凹凸形状计算出倾斜角度。
已知在求倾斜角度时会受到取样间隔的较大影响。本发明中,优选取样间隔为0.2μm以上2μm以下。这是由于,若取样间隔过小,则会拾取噪声上的凹凸的高频成分,倾斜角度可能被估计得过大;若取样间隔过大,则有可能无法精确地估计表面角度。测定面积优选较大,可在至少为200μm×200μm以上、更优选为500μm×500μm以上的区域进行测定。
防眩膜100中,使用0.125mm宽、0.25mm宽、0.5mm宽、1.0mm宽、2.0mm宽的光梳测得的透过图像鲜明度的算术平均值与使用各光梳测得的透过图像鲜明度之差的绝对值优选为10%以内。通过使该差为10%以内,能够更确实地抑制晃眼。上述透过图像鲜明度可使用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的装置进行测定。
使用上述5种光梳测定的防眩膜100的透过图像鲜明度的平均值优选为80%以上。使用0.125mm宽光梳测定的防眩膜100的透过图像鲜明度优选为70%以上、使用0.25mm宽光梳测定的防眩膜100的透过图像鲜明度优选为70%以上、使用0.5mm宽光梳测定的防眩膜100的透过图像鲜明度优选为80%以上、使用1.0mm宽光梳测定的防眩膜100的透过图像鲜明度优选为80%以上、使用2.0mm宽光梳测定的防眩膜100的透过图像鲜明度优选为90%以上。
在防眩膜100的表面100A,构成表面100A的凹凸的平均间隔Sm优选为0.1mm以上0.6mm以下、更优选为0.2mm以上0.4mm以下。在防眩膜100的表面100A,构成表面100A的凹凸的平均倾斜角θa优选为0.05°以上0.30°以下、更优选为0.15°以上0.25°以下。
在防眩膜100的表面100A,构成表面100A的凹凸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优选为0.02μm以上0.20μm以下、更优选为0.04μm以上0.10μm以下。
上述“Sm”、“Ra”和“θa”的定义和测定方法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防眩膜100的全光线透过率优选为85%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全光线透过率可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进行测定。
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防眩膜100整体的雾度值(全雾度值)优选为2%以下、更优选为1%以下。全雾度值可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进行测定。
防眩膜具有内部雾度值时,防晃眼性提高;而另一方面,若内部雾度值过大,则发生杂散光、黑彩感可能变差,因而从防晃眼性和黑彩感的提高的方面出发,防眩膜100的内部雾度值优选为0.1%以上2.0%以下。防眩膜100的内部雾度值更优选为0.5%以上1.5%以下。内部雾度值可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进行测定。
防眩膜100的表面雾度值优选为0%以上0.3%以下。表面雾度值可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求得。
<<透光性基材>>
透光性基材101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透光性基材11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防眩层>>
防眩层102为发挥出防眩性的层,如图16所示,其含有2个以上有机微粒103、2个以上无机微粒104以及粘合剂树脂105。防眩层102可以在发挥出防眩性的同时还发挥出其它功能。具体地说,防眩层102可以为在发挥出防眩性的同时还发挥出例如硬涂性、防反射性、抗静电性或防污性等功能的层。
防眩层102为除了防眩性外还发挥出硬涂性的层的情况下,防眩层102在JISK5600-5-4(1999)所规定的铅笔硬度试验(4.9N负荷)中具有“H”以上的硬度。
防眩层102的表面为凹凸面102A。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防眩层102的凹凸面102A为防眩膜100的表面100A,因而在每隔0.01度求出防眩层102的凹凸面102A相对于透光性基材101的表面101A的倾斜角度的频率分布时,倾斜角度的频率的累积百分数中的第99百分位相对于第3四分位之比(第99百分位/第3四分位)为3.0以上5.0以下。
防眩层102具有硬涂性的情况下,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防眩层102的厚度优选为2.0μm以上7.0μm以下。防眩层厚度的下限更优选为2.5μm以上、上限更优选为5μm以下。
<有机微粒>
出于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2个以上有机微粒103中的至少一部分有机微粒以有机微粒凝聚体103A的形式存在,该有机微粒凝聚体103A是2个以上有机微粒103凝聚而成的。
防眩层102中,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优选防眩层102的厚度方向的有机微粒凝聚体103A的最大高度小于防眩层12的厚度。
作为有机微粒103,例如可举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示例出的塑料珠。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还优选对有机微粒103的表面实施亲水化处理。
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有机微粒103的平均一次粒径优选为1μm以上5μm以下。有机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可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计算出。有机微粒103的平均一次粒径的下限更优选为1.5μm以上、有机微粒103的平均一次粒径的上限更优选为4.0μm以下。
此外,设防眩层102的厚度为T、设有机微粒103的平均一次粒径为R时,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优选R/T满足上述式(3)的关系。
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构成有机微粒凝聚体103A的有机微粒103的个数优选为2个以上3个以下。有机微粒凝聚体103A例如可进行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凝聚状态的控制来得到。
<无机微粒>
作为无机微粒104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示例出的无机氧化物微粒同样的无机氧化物微粒。作为无机微粒104使用二氧化硅粒子的情况下,在二氧化硅粒子中,从能够容易地形成具有平滑凹凸面的防眩层的方面考虑,优选气相法二氧化硅微粒。
作为无机微粒104使用无机氧化物粒子的情况下,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优选无机氧化物微粒为非晶态的。作为无机微粒104使用气相法二氧化硅微粒的情况下,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优选显示出疏水性的气相法二氧化硅微粒。疏水性的气相法二氧化硅可通过使上述那样的表面处理剂与气相法二氧化硅微粒的表面所存在的硅烷醇基进行化学反应而得到。
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优选无机微粒104在单粒子状态下的形状为球状。
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无机微粒104的平均一次粒径优选为1nm以上100nm以下。无机微粒104的平均一次粒径的下限更优选为10nm以上,无机微粒104的平均一次粒径的上限更优选为50nm以下。无机微粒104的平均一次粒径为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进行测定得到的值。
2个以上无机微粒104中的至少一部分无机微粒104优选以3个以上无机微粒104凝聚而成的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的形式存在。
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在粘合剂树脂105中存在、且如上所述由3个以上无机微粒104构成。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优选如图17所示具有通过无机微粒104相连形成的屈曲部104B。作为屈曲部104B的形状,可以举出与屈曲部13A同样的形状。
屈曲部104B可以由通过无机微粒连接形成且呈弯曲状的1根无机微粒凝聚体构成,也可以由通过无机微粒连接形成的主干部、以及由主干部分枝出且由无机微粒连接形成的分枝部来构成,此外还可由从主干部分枝出且在主干部联结的2个分枝部构成。
屈曲部104B如图17所示具有内侧区域104C。该内侧区域104C被粘合剂树脂105填埋。屈曲部104B优选按照从防眩层102的厚度方向夹着内侧区域104C的方式存在。
对于无机微粒凝聚成块状的无机微粒凝聚体,在固化后成为粘合剂树脂的光聚合性化合物的固化收缩(聚合收缩)时,其以单一固体的形式起作用,因而防眩层的凹凸面与无机微粒凝聚体的形状对应。与此相对,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具有屈曲部104B,该屈曲部104B具有内侧区域104C,因而在固化收缩时,其以具有缓冲作用的固体的形式起作用。因此,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在固化收缩时容易地且均匀性地发生坍塌。从而,与固化收缩前的形状相比,凹凸面102A的形状变平缓。
在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中,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1个以上3个以下无机微粒与1个无机微粒相接的无机微粒的比例优选为95%以上。无机微粒的该比例更优选为97%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9%以上。
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防眩层102中,优选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的存在比例在防眩层102的透光性基材101侧高于防眩层102的凹凸面102A侧。此处,关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在防眩层中的透光性基材侧存在还是在凹凸面侧存在,按照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判断。
具体地说,在沿着防眩层102的厚度方向的断面,将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中在防眩层102的透光性基材101侧存在的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的数目设为Nb、将在防眩层102的凹凸面102A侧存在的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的数目设为Nf时,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优选Nb/Nf满足上述式(2)。
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优选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至少在有机微粒凝聚体103A的表面的位置、以及与有机微粒凝聚体103A分离开且为有机微粒凝聚体103A之间的位置存在。
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的平均凝聚径优选为100nm以上2.0μm以下。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的平均凝聚径的下限优选为200nm以上、上限优选为1.5μm以下。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的平均凝聚径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求得。
关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优选与防眩层102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凝聚径大于该厚度方向的凝聚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厚度方向的凝聚径”和“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凝聚径”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进行测定。
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例如可通过控制有机微粒103的亲水化处理、无机微粒104的疏水化处理和粘合剂树脂105的羟基的存在比例来得到。尽管在无机微粒104的表面存在有羟基,但若对第一无机微粒104实施疏水化处理,则无机微粒104的表面存在的羟基变少,能够抑制无机微粒的过度凝聚。此外,通过对无机微粒104的表面实施疏水化处理,还能够谋求无机微粒本身的耐化学药品性和耐皂化性的提高。
这样的疏水化处理可使用硅烷类或硅氮烷类等的表面处理剂来进行。作为具体的表面处理剂,例如可以举出第一实施方式中示例出的二甲基二氯硅烷等。
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可利用上述方法以外的方法得到,也可利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方法得到。
作为防眩层102中的无机微粒104,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存在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的同时,还可以存在2个以上无机微粒104凝聚而成的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04D。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04D在凹凸面102A或其附近存在。此外,在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04D中,也优选1个以上3个以下无机微粒与上述1个无机微粒相接的上述无机微粒的比例为95%以上。进一步地,优选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04D的与防眩层102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凝聚径大于该厚度方向的凝聚径,进一步优选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04D呈二维凝聚。此外,由于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相比,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04D更靠近凹凸面102A或其附近存在,因而通过使防眩层12厚度方向的凝聚径小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能够使凹凸面102A更为平滑。
通过使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04D在凹凸面102A或其附近存在,能够提高防眩层102的表面的硬度,因而能够使用比较柔软的粘合剂树脂作为粘合剂树脂105,从而能够得到挠曲性优异的防眩膜100。
出于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的平均凝聚径同样的理由,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04D的平均凝聚径优选为100nm以上2.0μm以下。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04D的平均凝聚径的下限更优选为200nm以上、上限更优选为1.5μm以下。
由于构成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04D的无机微粒104与构成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的无机微粒104可以是同样的,因而在此省略说明。并且,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04D可以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同样地得到,例如可通过控制有机微粒103的亲水化处理、无机微粒104的疏水化处理和粘合剂树脂105的羟基的存在比例来得到。其中,为了使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04D的凝聚状态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的凝聚状态不同,例如,在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04D中,可以使用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不同的表面处理剂或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不同的表面处理剂浓度。
在防眩层102中,出于与第三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在沿着防眩层102的厚度方向(透光性基材101的法线方向)的断面中,防眩层102的凹凸面102A中的与有机微粒103和无机微粒104对应的区域以外的区域的长度的比例优选为15%以上70%以下。该比例的下限优选为20%以上,该比例的上限优选为60%以下。
<粘合剂树脂>
粘合剂树脂105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粘合剂树脂16相同,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每隔0.01度求出防眩膜100的表面100A相对于透光性基材101的表面101A的倾斜角度的频率分布时,上述倾斜角度的频率的累积百分数中的第99百分位相对于第3四分位之比(第99百分位/第3四分位)为3.0以上5.0以下,因而能够得到映入不使人介意程度的防眩性、同时能够得到良好的防晃眼性和良好的黑彩感。即,由于第99百分位显示出倾斜角度的最大值、第3四分位为倾斜角度分布中的主要倾斜角度的代表值,因而第99百分位/第3四分位的值大表示防眩膜的表面中的凹凸形状的主要部分偏于倾斜角度小的一方、即表示在防眩膜的表面大量存在平坦部。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99百分位/第3四分位为3.0以上,因而第99百分位/第3四分位较大,在防眩膜100的表面100A大量存在平坦部。通过在防眩膜100的表面100A大量存在平坦部,能够抑制晃眼的发生,因而能够得到良好的防晃眼性。此外,通过在防眩膜100的表面100A大量存在平坦部,能够具有适度的正反射成分,因而在显示动态图像时,图像的光泽、光辉增加,能够得到跃动感。此外,还能够抑制明室对比度的降低而不会发生外部光的过度漫射、同时还能够防止屏幕图像光成为杂散光,因此还能够得到良好的暗室对比度。另一方面,若第99百分位/第3四分位过大,则由于在防眩膜的表面存在过多的平坦部,因而防眩性会变差。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99百分位/第3四分位为5.0以下,因而防眩膜100的表面100A不会存在过多的平坦部而能够得到映入不使人介意程度的防眩性。由此,在能够得到映入不使人介意程度的防眩性的同时,还能够得到良好的防晃眼性和良好的黑彩感。需要说明的是,观察者(观测者)和观察者背景的映入不使人介意程度的防眩性是指例如下述这样的防眩性:可发现观察者的存在,但仅其轮廓呈现出不清晰的模糊状态;以及还发现位于观察者的背景处的物品的存在,但轮廓或边界不清晰。如此,观察者的轮廓等仅为模糊的,呈现出对观察者来说不介意映入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具有屈曲部104B,该屈曲部104B具有内侧区域104C,因而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理由,能够得到更良好的防晃眼性,并且能够进一步得到兼具优异的对比度与跃动感的黑彩感。
<<<防眩膜的制造方法>>>
防眩膜100例如可如下形成。首先,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在透光性基材101上涂布防眩层用组合物。
<<防眩层用组合物>>
防眩层用组合物至少含有有机微粒103、无机微粒104和上述光聚合性化合物,优选含有有机微粒凝聚体103A、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和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04D。此外可根据需要在防眩层用组合物中添加上述热塑性树脂、上述热固化性树脂、溶剂、聚合引发剂。进一步地,在防眩层用组合物中,可添加第一实施方式中示例出的现有公知的分散剂等。
<溶剂和聚合引发剂>
溶剂和聚合引发剂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溶剂和聚合引发剂相同,因而省略说明。
在透光性基材101上涂布防眩层用组合物后,为了使涂膜状的防眩层用组合物干燥,传送至经加热的区域,利用各种公知的方法使防眩层用组合物干燥、使溶剂蒸发。此处,可通过对溶剂与固体成分的亲和性、溶剂相对蒸发速度、固体成分浓度、涂布液温度、干燥温度、干燥风的风速、干燥时间、干燥区域的溶剂气氛浓度等进行选择来调整有机微粒凝聚体103A、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和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104D的分布状态。
其后对涂膜状的防眩层用组合物照射紫外线等光,使光聚合性化合物聚合(交联),从而使防眩层用组合物固化,形成防眩层102。此处,如上所述,由于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具有屈曲部104B,该屈曲部104B具有内侧区域104C,因而在固化收缩时作为具有缓冲作用的固体发挥作用。从而,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104A在固化收缩时容易地且均匀性地发生坍塌。
防眩层用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干燥条件、使防眩层用组合物固化时的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其说明。
<<偏振片、液晶面板、图像显示装置>>
如图18~图20所示,防眩膜100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可装入到例如偏振片110、液晶面板120、图像显示装置130中进行使用。在图18~20中,赋予与图3~图5同样符号的部件表示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相同的部件。
【实施例】
为了详细说明本发明,下面举出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记载。
<<实施例A>>
<防眩层用组合物的制备>
首先按如下所示组成混配各成分,得到防眩层用组合物。
(防眩层用组合物A1)
·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粒子(有机微粒、平均一次粒径2.0μm、折射率1.52、积水化成品工业社制造):3质量份
·气相法二氧化硅(无机微粒、六甲基二硅氮烷处理、平均一次粒径50nm、NIPPONAEROSIL社制造):1质量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产品名“PETIA”、Daicel·SciTech社制造):60质量份
·异氰脲酸乙氧基改性二丙烯酸酯(产品名“M-215”、东亚合成社制造):40质量份
·聚合引发剂(产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社制造):5质量份
·聚醚改性硅酮(产品名“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社制造):0.025质量份
·甲苯:120质量份
·甲基异丁基酮(MIBK):30质量份
(防眩层用组合物A2)
·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粒子(有机微粒、平均一次粒径2.0μm、折射率1.52、积水化成品工业社制造):4质量份
·气相法二氧化硅(无机微粒、六甲基二硅氮烷处理、平均一次粒径50nm、NIPPONAEROSIL社制造):1质量份
·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产品名“PETA”、Daicel·SciTech社制造):60质量份
·聚氨酯丙烯酸酯(产品名“UV1700B”、日本合成化学社制造):40质量份
·聚合引发剂(产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社制造):5质量份
·聚醚改性硅酮(产品名“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社制造):0.025质量份
·甲苯:120质量份
·环己酮:30质量份
(防眩层用组合物A3)
·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粒子(有机微粒、平均一次粒径2.0μm、折射率1.52、积水化成品工业社制造):1质量份
·气相法二氧化硅(无机微粒、辛基硅烷处理、平均一次粒径12nm、NIPPONAEROSIL社制造):1质量份
·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产品名“PETA”、Daicel·SciTech社制造):60质量份
·聚氨酯丙烯酸酯(产品名“UV1700B”、日本合成化学社制造):40质量份
·聚合引发剂(产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社制造):5质量份
·聚醚改性硅酮(产品名“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社制造):0.025质量份
·甲苯:105质量份
·异丙醇:30质量份
·环己酮:15质量份
(防眩层用组合物A4)
·气相法二氧化硅(无机微粒、辛基硅烷处理、平均粒径12nm、NIPPON AEROSIL社制造)2.5质量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产品名“PETIA”、Daicel·SciTech社制造):70质量份
·聚氨酯丙烯酸酯(产品名“V-4000BA”、DIC社制造):30质量份
·聚合引发剂(产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社制造):5质量份
·聚醚改性硅酮(产品名“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社制造):0.025质量份
·甲苯:105质量份
·异丙醇:35质量份
·环己酮:10质量份
(防眩层用组合物A5)
·无定形二氧化硅粒子(无机微粒、疏水化处理、平均粒径(激光衍射散射法)4.1μm、Fuji Silysia Chemical社制造):4质量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产品名“PETIA”、Daicel·SciTech社制造):100质量份
·聚合引发剂(产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社制造):5质量份
·聚醚改性硅酮(产品名“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社制造):0.025质量份
·甲苯:150质量份
·甲基异丁基酮(MIBK):35质量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无定形二氧化硅粒子是利用凝胶法制作的。
(防眩层用组合物A6)
·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粒子(有机微粒、平均一次粒径3.0μm、折射率1.52、积水化成品工业社制造):7质量份
·无定形二氧化硅粒子(无机微粒、疏水化处理、平均粒径(激光衍射散射法)2.7μm、Fuji Silysia Chemical社制造):2质量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产品名“PETIA”、Daicel·SciTech社制造):100质量份
·聚合引发剂(产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社制造):5质量份
·聚醚改性硅酮(产品名“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社制造):0.025质量份
·甲苯:120质量份
·环己酮:30质量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无定形二氧化硅粒子是利用凝胶法制作的。
<实施例A1>
准备作为透光性基材的厚度60μm的三乙酸纤维素基材(富士胶片社制造,TD60UL),在三乙酸纤维素基材的一面涂布防眩层用组合物A1,形成涂膜。接下来,对于所形成的涂膜以0.2m/s的流速使70℃的干燥空气流通15秒后,进一步以10m/s的流速使70℃的干燥空气流通30秒来进行干燥,从而使涂膜中的溶剂蒸发,在氮气气氛(氧浓度200ppm以下)下按照累积光量为100mJ/cm2照射紫外线,使涂膜固化,从而形成固化时的厚度为4μm的防眩层,制作实施例A1的防眩膜。
<实施例A2>
在实施例A2中,不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A1而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A2、使固化时的防眩层的厚度为3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A1同样地制作防眩膜。
<实施例A3>
在实施例A3中,不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A1而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A3,除此以外,与实施例A1同样地制作防眩膜。
<实施例A4>
在实施例A4中,不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A1而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A4,除此以外,与实施例A1同样地制作防眩膜。
<比较例A1>
在比较例A1中,不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A1而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A5、使固化时的防眩层的厚度为2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A1同样地制作防眩膜。
<比较例A2>
在比较例A2中,不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A1而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A6、使固化时的防眩层的厚度为3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A1同样地制作防眩膜。
<防眩膜的断面观察>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4800、Hitachi High-Tech社制造)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功能对上述实施例A1和实施例A2中得到的防眩膜的断面进行拍摄,对所得到的STEM断面照片进行观察。图21为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功能拍摄的实施例A1的防眩膜的断面照片,图22为其放大照片。图23为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功能拍摄的实施例A2的防眩膜的断面照片,图24为其放大照片。
由图21的照片确认到,存在有机微粒凝聚体;存在无机微粒凝聚体,且无机微粒凝聚体至少在防眩层的凹凸面或其附近的位置、有机微粒凝聚体的表面的位置、以及与有机微粒凝聚体分离开且为有机微粒凝聚体之间的位置存在;以及在防眩层的凹凸面或其附近的位置存在的无机微粒凝聚体中,与防眩层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凝聚径大于上述厚度方向的凝聚径。
另外,对图22的照片进行图像分析,结果确认到,在有机微粒凝聚体的表面的位置以及与有机微粒凝聚体分离开且为有机微粒凝聚体之间的位置存在的无机微粒凝聚体具有屈曲部,该屈曲部具有被粘合剂树脂填埋的内侧区域。
同样地,由图23的照片确认到,单独的有机微粒在三乙酸纤维素基材侧偏在;存在无机微粒凝聚体、且无机微粒凝聚体至少在防眩层的凹凸面或其附近的位置、有机微粒的表面的位置、以及与有机微粒分分离开且为有机微粒之间的位置存在;以及在防眩层的凹凸面或其附近的位置存在的无机微粒凝聚体中,与防眩层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凝聚径大于上述厚度方向的凝聚径。
此外,对图24的照片进行图像分析,结果确认到,在有机微粒凝聚体的表面的位置以及与有机微粒凝聚体分离开且为有机微粒凝聚体之间的位置存在的无机微粒凝聚体具有屈曲部,该屈曲部具有被粘合剂树脂填埋的内侧区域。
<防眩性>
在实施例A1~A4和比较例A1、A2中得到的各防眩膜的三乙酸纤维素基材的与形成防眩层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藉由透明粘着剂粘贴用于防止背面反射的的黑亚克力(丙烯酸)板,制成样品。在明室环境下由15名被测者通过目视观察该样品,按下述基准对于是否得到了观测者和观测者背景的映入不使人介意程度的防眩性进行评价。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10人以上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5~9人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4人以下
<晃眼>
对于实施例A1~A4和比较例A1、A2中得到的各防眩膜如下进行晃眼的评价。以亮度为1500cd/m2的灯箱(白色面光源)、140ppi的黑底玻璃、防眩膜的顺序从下方层叠,在该状态下,以30cm左右的距离从上下、左右各种角度由15名被测者进行目视评价。判断是否不觉得晃眼,并根据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10人以上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5~9人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4人以下
<黑彩感>
对于实施例A1~A4和比较例A1、A2中得到的各防眩膜,如下进行黑彩感的评价。将索尼社制造的液晶电视机“KDL-40X2500”的最外表面的偏振片剥离,粘贴无表面涂覆的偏振片。接下来,利用光学膜用透明粘着膜(全光线透过率91%以上、雾度0.3%以下、膜厚20~50μm的制品、例如MHM系列:日荣加工社制造等)在其上粘贴实施例A1~A4和比较例A1、A2的防眩膜,使防眩层侧为最外表面。将该液晶电视机设置于照度为约1000Lx的环境下的室内,播放MEDIA FACTORY社的DVD“歌剧魅影(オペラ座の怪人)”,15名被测者由距离液晶电视机1.5~2.0m左右的位置鉴赏该屏幕图像,从而通过感官评价对黑彩感进行评价。黑彩感通过在动态图像显示时对比度是否高、且图像是否具有光泽和光辉、是否感受到跃动感来进行判断。评价基准如下。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10人以上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5~9人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4人以下
<整体雾度、内部雾度、表面雾度测定>
对于上述实施例A1~A4和比较例A1、A2中得到的各防眩膜,如下进行整体雾度、内部雾度、表面雾度的测定。首先使用雾度计(HM-150、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造)按照JIS K7136测定防眩膜的整体雾度值。其后在防眩层的表面藉由透明光学粘着层粘贴三乙酸纤维素基材(富士胶片社制造,TD60UL)。由此使防眩层的凹凸面的凹凸形状坍塌、使防眩膜的表面平坦。在该状态下,使用雾度计(HM-150、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造)按照JIS K7136测定雾度值,进一步减去上述粘着层自身的雾度,由此来求出内部雾度值。并通过从整体雾度值减去内部雾度值来求出表面雾度值。
<透过图像鲜明度>
对于实施例A1~A4和比较例A1、A2中得到的各防眩膜,按照基于JIS K7105透过法的图像鲜明度测定法设定图像清晰度测定仪(型号:ICM-1T、SUGA TESTINSTRUMENTS社制造),将三乙酸纤维素基材侧朝向光源进行设置,对透过图像鲜明度进行测定。作为光梳,使用0.125mm、0.5mm宽、1.0mm宽、2.0mm宽的光梳,分别测定透过图像鲜明度。并将所测定的各透过图像鲜明度合计,求出平均值。
<Sm、θa和Ra的测定>
对于实施例A1~A4和比较例A1、A2中得到的各防眩膜的表面进行Sm、θa和Ra的测定。Sm和Ra的定义为基于JIS B0601-1994中的定义,θa为基于表面粗糙度测定仪:SE-3400/(株)小坂研究所制操作说明书(1995.07.20修订)中的定义。
具体地说,使用表面粗糙度测定仪(型号:SE-3400/(株)小坂研究所制造),按下述测定条件对Sm、θa和Ra进行测定。
1)表面粗糙度检出部的触针((株)小坂研究所制造的商品名SE2555N(2μ标准))
·前端曲率半径2μm、顶角90度、材质金刚石
2)表面粗糙度测定仪的测定条件
·基准长度(粗糙度曲线的取样长度值λc):2.5mm
·评定长度(基准长度(取样长度值λc)×5):12.5mm
·触针的进给速度:0.5mm/s
·预备长度:(取样长度值λc)×2
·纵倍率:2000倍
·横倍率:10倍
<耐挠曲性试验>
对于实施例A1~A4和比较例A1、A2中得到的各防眩膜,使用具有心轴的抗弯试验机进行耐挠曲性试验,将未产生裂纹的心轴的最小直径记载于表2。耐挠曲性试验按照JIS K5600-5-1(1999)进行。
<耐擦伤性>
对于实施例A1~A4和比较例A1、A2中得到的各防眩膜,使用#0000号钢丝绒(产品名:Bonstar、日本钢丝绒株式会社制造),在施加700g/cm2负荷的情况下以100毫米/秒的速度反复刮擦10次后,在三乙酸纤维素基材的与形成防眩层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粘贴黑胶带,在三波长荧光灯下通过评价有无伤痕。耐擦伤性评价的评价基准如下。
○:未确认到伤痕,或稍微确认到伤痕、但为实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
×:确认到多处伤痕。
下面将结果列于表1和表2。
如表1所示,在比较例A1中,尽管得到了良好的防眩性,但晃眼性差。据认为,这是由于,在比较例A1中,尽管由无定形二氧化硅形成了防眩层表面的凹凸,但无定形二氧化硅为块状的,因而发生了倾斜角度的急剧变化。此外,在比较例A2中,尽管防眩性良好、且不觉得晃眼,但黑彩感低。据认为,这是由于,在比较例A2中,尽管由作为有机微粒的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粒子和无定形二氧化硅形成了防眩层表面的凹凸,并且雾度高,从而能够抑制晃眼,但由于无定形二氧化硅为块状的,因而产生了凹凸过大的倾斜角度。与此相对,实施例A1~A4的防眩性良好、不觉晃眼、且黑彩感良好。
<<实施例B>>
<防眩层用组合物的制备>
首先按如下所示组成混配各成分,得到防眩层用组合物。
(防眩层用组合物B1)
·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粒子(有机微粒、平均一次粒径2.0μm、折射率1.52、积水化成品工业社制造):3质量份
·气相法二氧化硅(无机微粒、六甲基二硅氮烷处理、平均一次粒径50nm、NIPPONAEROSIL社制造):1质量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产品名“PETIA”、Daicel·SciTech社制造):60质量份
·异氰脲酸乙氧基改性二丙烯酸酯(产品名“M-215”、东亚合成社制造):40质量份
·聚合引发剂(产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社制造):5质量份
·聚醚改性硅酮(产品名“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社制造):0.025质量份
·甲苯:120质量份
·甲基异丁基酮(MIBK):30质量份
(防眩层用组合物B2)
·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粒子(有机微粒、平均一次粒径2.0μm、折射率1.52、积水化成品工业社制造):4质量份
·气相法二氧化硅(无机微粒、六甲基二硅氮烷处理、平均一次粒径50nm、NIPPONAEROSIL社制造):1质量份
·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产品名“PETA”、Daicel·SciTech社制造):60质量份
·聚氨酯丙烯酸酯(产品名“UV1700B”、日本合成化学社制造):40质量份
·聚合引发剂(产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社制造):5质量份
·聚醚改性硅酮(产品名“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社制造):0.025质量份
·甲苯:120质量份
·环己酮:30质量份
(防眩层用组合物B3)
·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粒子(有机微粒、平均一次粒径2.0μm、折射率1.52、积水化成品工业社制造):2质量份
·气相法二氧化硅(无机微粒、辛基硅烷处理、平均一次粒径12nm、NIPPONAEROSIL社制造):2质量份
·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产品名“PETA”、Daicel·SciTech社制造):60质量份
·聚氨酯丙烯酸酯(产品名“UV1700B”、日本合成化学社制造):40质量份
·聚合引发剂(产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社制造):5质量份
·聚醚改性硅酮(产品名“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社制造):0.025质量份
·甲苯:105质量份
·异丙醇:30质量份
·环己酮:15质量份
(防眩层用组合物B4)
·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粒子(有机微粒、平均一次粒径3.5μm、折射率1.52、积水化成品工业社制造):4.5质量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产品名“PETIA”、Daicel·SciTech社制造):65质量份
·异氰脲酸改性三丙烯酸酯(产品名“M-313”、东亚合成社制造):35质量份
·聚合引发剂(产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社制造):5质量份
·聚醚改性硅酮(产品名“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社制造):0.025质量份
·甲苯:110质量份
·环己酮:50质量份
(防眩层用组合物B5)
·无定形二氧化硅粒子(无机微粒、疏水化处理、平均粒径(激光衍射散射法)2.3μm、Fuji Silysia Chemical社制造):2质量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产品名“PETIA”、Daicel·SciTech社制造):100质量份
·聚合引发剂(产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社制造):5质量份
·聚醚改性硅酮(产品名“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社制造):0.025质量份
·甲苯:150质量份
·甲基异丁基酮(MIBK):35质量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无定形二氧化硅粒子是利用凝胶法制作的。
(防眩层用组合物B6)
·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粒子(有机微粒、平均一次粒径3.0μm、折射率1.52、积水化成品工业社制造):7质量份
·无定形二氧化硅粒子(无机微粒、疏水化处理、平均粒径(激光衍射散射法)2.7μm、Fuji Silysia Chemical社制造):2质量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产品名“PETIA”、Daicel·SciTech社制造):100质量份
·聚合引发剂(产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社制造):5质量份
·聚醚改性硅酮(产品名“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社制造):0.025质量份
·甲苯:120质量份
·环己酮:30质量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无定形二氧化硅粒子是利用凝胶法制作的。
<实施例B1>
准备作为透光性基材的厚度60μm的三乙酸纤维素基材(富士胶片社制造,TD60UL),在三乙酸纤维素基材的一面涂布防眩层用组合物B1,形成涂膜。接下来,对于所形成的涂膜以0.2m/s的流速使70℃的干燥空流通15秒后,进一步以10m/s的流速使70℃的干燥空气流通30秒来进行干燥,从而使涂膜中的溶剂蒸发,在氮气气氛(氧浓度200ppm以下)下按照累积光量为100mJ/cm2照射紫外线,使涂膜固化,从而形成固化时的厚度为4μm的防眩层,制作实施例B1的防眩膜。
<实施例B2>
在实施例B2中,不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B1而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B2、使固化时的防眩层的厚度为3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B1同样地制作防眩膜。
<实施例B3>
在实施例B3中,不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B1而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B3,除此以外,与实施例B1同样地制作防眩膜。
<比较例B1>
在比较例B1中,不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B1而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B4、使固化时的防眩层的厚度为6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B1同样地制作防眩膜。
<比较例B2>
在比较例B2中,不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B1而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B5、使固化时的防眩层的厚度为3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B1同样地制作防眩膜。
<比较例B3>
在比较例B3中,不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B1而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B6、使固化时的防眩层的厚度为3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B1同样地制作防眩膜。
<防眩膜的断面观察>
上述实施例B1的防眩膜与上述实施例A1的防眩膜相同,因而图21和图22的断面照片也可以说使实施例B1的防眩膜的断面照片。
由图21的照片确认到,在实施例B1的防眩膜中,存在有机微粒凝聚体;存在无机微粒凝聚体,且无机微粒凝聚体至少在防眩层的凹凸面或其附近的位置、有机微粒凝聚体的表面的位置、以及与有机微粒凝聚体分离开且为有机微粒凝聚体之间的位置存在;以及在防眩层的凹凸面或其附近的位置存在的无机微粒凝聚体中,与防眩层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凝聚径大于上述厚度方向的凝聚径。
另外,对图22的照片进行图像分析,结果确认到,在实施例B1的防眩膜中,在有机微粒凝聚体的表面的位置以及与有机微粒凝聚体分离开且为有机微粒凝聚体之间的位置存在的无机微粒凝聚体具有屈曲部,该屈曲部具有被粘合剂树脂填埋的内侧区域。
<透过图像鲜明度>
对于实施例B1~B3和比较例B1~B3中得到的各防眩膜,按照基于JIS K7374透过法的图像鲜明度测定法设定图像清晰度测定仪(型号:ICM-1T、SUGA TESTINSTRUMENTS社制造),将三乙酸纤维素基材侧朝向光源进行设置,对透过图像鲜明度进行测定。作为光梳,使用0.125mm、0.25mm宽、0.5mm宽、1.0mm、2.0mm宽的光梳,分别测定透过图像鲜明度。并将所测定的各透过图像鲜明度合计,求出算术平均值,进一步求出该算术平均值与各透过图像鲜明度的值之差的绝对值。
<防眩性>
在实施例B1~B3和比较例B1~B3中得到的各防眩膜的三乙酸纤维素基材的与形成防眩层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藉由透明粘着剂粘贴用于防止背面反射的黑亚克力(丙烯酸)板,制成样品。在明室环境下由15名被测者通过目视观察该样品,按下述基准对于是否得到了观测者和观测者背景的映入不使人介意程度的防眩性进行评价。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10人以上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5~9人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4人以下
<晃眼>
对于实施例B1~B3和比较例B1~B3中得到的各防眩膜如下进行晃眼的评价。以亮度为1500cd/m2的灯箱(白色面光源)、140ppi的黑底玻璃、防眩膜的顺序从下方层叠,在该状态下,以30cm左右的距离从上下、左右各种角度由15名被测者进行目视评价。判断是否不觉得晃眼,并根据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10人以上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5~9人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4人以下
<黑彩感>
对于实施例B1~B3和比较例B1~B3中得到的各防眩膜,如下进行黑彩感的评价。将索尼社制造的液晶电视机“KDL-40X2500”的最外表面的偏振片剥离,粘贴无表面涂覆的偏振片。接下来,利用防眩膜用透明粘着膜(全光线透过率91%以上、雾度0.3%以下、膜厚20~50μm的制品、例如MHM系列:日荣加工社制造等)在其上粘贴所得到的实施例B1~B3和比较例B1~B3的防眩膜,使防眩层侧为最外表面。将该液晶电视机设置于照度为约1000Lx的环境下的室内,播放MEDIA FACTORY社的DVD“歌剧魅影”,15名被测者由距离液晶电视机1.5~2.0m左右的位置鉴赏该屏幕图像,从而通过感官评价对黑彩感进行评价。黑彩感通过在动态图像显示时对比度是否高、且图像是否具有光泽和光辉、是否感受到跃动感来进行判断。评价基准如下。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10人以上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5~9人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4人以下
<全雾度、内部雾度、表面雾度测定>
对于上述实施例B1~B3和比较例B1~B3中得到的各防眩膜,如下进行全雾度、内部雾度、表面雾度的测定。首先使用雾度计(HM-150、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造)按照JIS K7136测定防眩膜的全雾度值。其后在防眩层的表面藉由透明光学粘着层粘贴三乙酸纤维素基材(富士胶片社制造,TD60UL)。由此使防眩层的凹凸面的凹凸形状坍塌、使防眩膜的表面平坦。在该状态下,使用雾度计(HM-150、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造)按照JIS K7136测定雾度值,进一步减去上述粘着层自身的雾度,由此来求出内部雾度值。并通过从全雾度值减去内部雾度值来求出表面雾度值。
<Sm、θa和Ra的测定>
对于实施例B1~B3和比较例B1~B3中得到的各防眩膜的表面进行Sm、θa和Ra的测定。Sm和Ra的定义为基于JIS B0601-1994中的定义,θa为基于表面粗糙度测定仪:SE-3400/(株)小坂研究所制操作说明书(1995.07.20修订)中的定义。
具体地说,使用表面粗糙度测定仪(型号:SE-3400/(株)小坂研究所制造),按下述测定条件对Sm、θa和Ra进行测定。
1)表面粗糙度检出部的触针((株)小坂研究所制造的商品名SE2555N(2μ标准))
·前端曲率半径2μm、顶角90度、材质金刚石
2)表面粗糙度测定仪的测定条件
·基准长度(粗糙度曲线的取样长度值λc):2.5mm
·评定长度(基准长度(取样长度值λc)×5):12.5mm
·触针的进给速度:0.5mm/s
·预备长度:(取样长度值λc)×2
·纵倍率:2000倍
·横倍率:10倍
<耐挠曲性试验>
对于实施例B1~B3和比较例B1~B3中得到的各防眩膜,使用具有心轴的抗弯试验机进行耐挠曲性试验,将未产生裂纹的心轴的最小直径记载于表5。耐挠曲性试验按照JIS K5600-5-1(1999)进行。
<耐擦伤性>
对于实施例B1~B3和比较例B1~B3中得到的各防眩膜,使用#0000号钢丝绒(产品名:Bonstar、日本钢丝绒株式会社制造),在施加700g/cm2负荷的情况下以100毫米/秒的速度反复刮擦10次后,在三乙酸纤维素基材的与形成防眩层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粘贴黑胶带,在三波长荧光灯下通过目视评价有无伤痕。耐擦伤性评价的评价基准如下。
○:未确认到伤痕,或稍微确认到伤痕、但为实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
×:确认到多处伤痕。
下面将结果列于表3~表5。
如表4所示,在比较例B1中,尽管得到了良好的防眩性,但晃眼性差。据认为,这是由于,在比较例B1中,透过图像鲜明度的各光梳与算术平均值之差的绝对值大,因而平坦的部分少、容易产生晃眼。此外,在比较例B2中,尽管晃眼性和黑彩感良好,但防眩性差。据认为,这是由于,在比较例B2中,透过图像鲜明度的算术平均值大,因而平坦的部分过多。此外,在比较例B3中,尽管防眩性良好、且不觉得晃眼,但黑彩感低。据认为,这是由于,在比较例B3中,尽管由作为有机微粒的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粒子与无定形二氧化硅形成防眩层表面的凹凸、并且雾度高,从而能够抑制晃眼,但透过图像鲜明度的算术平均值小、几乎没有平坦部。与此相对,实施例B1~B3的防眩性良好、不担心晃眼、且黑彩感良好。
<<实施例C>>
<防眩层用组合物的制备>
首先按下述所示组成混配各成分,得到防眩层用组合物。
(防眩层用组合物C1)
·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粒子(有机微粒、平均一次粒径2.0μm、折射率1.52、积水化成品工业社制造):3质量份
·气相法二氧化硅(无机微粒、六甲基二硅氮烷处理、平均一次粒径50nm、NIPPONAEROSIL社制造):1质量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产品名“PETIA”、Daicel·SciTech社制造):60质量份
·异氰脲酸乙氧基改性二丙烯酸酯(产品名“M-215”、东亚合成社制造):40质量份
·聚合引发剂(产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社制造):5质量份
·聚醚改性硅酮(产品名“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社制造):0.025质量份
·甲苯:120质量份
·甲基异丁基酮(MIBK):30质量份
(防眩层用组合物C2)
·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粒子(有机微粒、平均一次粒径2.0μm、折射率1.52、积水化成品工业社制造):4质量份
·气相法二氧化硅(无机微粒、六甲基二硅氮烷处理、平均一次粒径50nm、NIPPONAEROSIL社制造):1质量份
·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产品名“PETA”、Daicel·SciTech社制造):60质量份
·聚氨酯丙烯酸酯(产品名“UV1700B”、日本合成化学社制造):40质量份
·聚合引发剂(产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社制造):5质量份
·聚醚改性硅酮(产品名“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社制造):0.025质量份
·甲苯:120质量份
·环己酮:30质量份
(防眩层用组合物C3)
·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粒子(有机微粒、平均一次粒径2.0μm、折射率1.52、积水化成品工业社制造):2质量份
·气相法二氧化硅(无机微粒、辛基硅烷处理、平均一次粒径12nm、NIPPONAEROSIL社制造):2质量份
·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PETTA)(产品名“PETA”、Daicel·SciTech社制造):60质量份
·聚氨酯丙烯酸酯(产品名“UV1700B”、日本合成化学社制造):40质量份
·聚合引发剂(产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社制造):5质量份
·聚醚改性硅酮(产品名“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社制造):0.025质量份
·甲苯:105质量份
·异丙醇:30质量份
·环己酮:15质量份
(防眩层用组合物C4)
·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粒子(有机微粒、平均一次粒径3.5μm、折射率1.52、积水化成品工业社制造):4.5质量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产品名“PETIA”、Daicel·SciTech社制造):65质量份
·异氰脲酸改性三丙烯酸酯(产品名“M-313”、东亚合成社制造):35质量份
·聚合引发剂(产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社制造):5质量份
·聚醚改性硅酮(产品名“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社制造):0.025质量份
·甲苯:110质量份
·环己酮:50质量份
(防眩层用组合物C5)
·无定形二氧化硅粒子(无机微粒、疏水化处理、平均粒径(激光衍射散射法)2.3μm、Fuji Silysia Chemical社制造):2质量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产品名“PETIA”、Daicel·SciTech社制造):100质量份
·聚合引发剂(产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社制造):5质量份
·聚醚改性硅酮(产品名“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社制造):0.025质量份
·甲苯:150质量份
·甲基异丁基酮(MIBK):35质量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无定形二氧化硅粒子是利用凝胶法制作的。
(防眩层用组合物C6)
·丙烯酸-苯乙烯共聚物粒子(有机微粒、平均一次粒径3.0μm、折射率1.52、积水化成品工业社制造):7质量份
·无定形二氧化硅粒子(无机微粒、疏水化处理、平均粒径(激光衍射散射法)2.7μm、Fuji Silysia Chemical社制造):2质量份
·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产品名“PETIA”、Daicel·SciTech社制造):100质量份
·聚合引发剂(产品名“Irgacure 184”、BASF Japan社制造):5质量份
·聚醚改性硅酮(产品名“TSF4460”、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社制造):0.025质量份
·甲苯:120质量份
·环己酮:30质量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无定形二氧化硅粒子是利用凝胶法制作的。
<实施例C1>
准备作为透光性基材的厚度60μm的三乙酸纤维素基材(富士胶片社制造,TD60UL),在三乙酸纤维素基材的一面涂布防眩层用组合物1,形成涂膜。接下来,对于所形成的涂膜以0.2m/s的流速使70℃的干燥空气流通15秒后,进一步以10m/s的流速使70℃的干燥空气流通30秒来进行干燥,从而使涂膜中的溶剂蒸发,在氮气气氛(氧浓度200ppm以下)下按照累积光量为100mJ/cm2照射紫外线,使涂膜固化,从而形成固化时的厚度为4μm的防眩层,制作实施例C1的防眩膜。
<实施例C2>
在实施例C2中,不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C1而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C2、使固化时的防眩层的厚度为3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C1同样地制作防眩膜。
<实施例C3>
在实施例C3中,不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C1而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C3,除此以外,与实施例C1同样地制作防眩膜。
<比较例C1>
在比较例C1中,不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C1而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C4、使固化时的防眩层的厚度为6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C1同样地制作防眩膜。
<比较例C2>
在比较例C2中,不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C1而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C5、使固化时的防眩层的厚度为3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C1同样地制作防眩膜。
<比较例C3>
在比较例C3中,不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C1而使用防眩层用组合物C6、使固化时的防眩层的厚度为3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C1同样地制作防眩膜。
<防眩膜的断面观察>
上述实施例C1的防眩膜与上述实施例A1的防眩膜相同,因而图21和图22的断面照片也可以说是实施例C1的防眩膜的断面照片。
由图21的照片确认到,在实施例C1的防眩膜中,存在有机微粒凝聚体;存在无机微粒凝聚体,且无机微粒凝聚体至少在防眩层的凹凸面或其附近的位置、有机微粒凝聚体的表面的位置、以及与有机微粒凝聚体分离开且为有机微粒凝聚体之间的位置存在;以及在防眩层的凹凸面或其附近的位置存在的无机微粒凝聚体中,与防眩层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凝聚径大于上述厚度方向的凝聚径。
另外,对图22的照片进行图像分析,结果确认到,在实施例C1的防眩膜中,在有机微粒凝聚体的表面的位置以及与有机微粒凝聚体分离开且为有机微粒凝聚体之间的位置存在的无机微粒凝聚体具有屈曲部,该屈曲部具有被粘合剂树脂填埋的内侧区域。
<倾斜角度>
在实施例C1~C3和比较例C1~C3中得到的各防眩膜的三乙酸纤维素基材的与形成防眩层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藉由透明粘着剂粘贴玻璃板制成样品,使用白色干涉显微镜(New View6300、Zygo社制造)按下述条件测定防眩膜的表面的凹凸形状,按上述方法由该结果计算出倾斜角度分布。需要说明的是,解析软件使用MetroProver8.3.2的Microscope Application。
[测定条件]
物镜:10倍
变焦:2倍
测定区域:573μm×573μm
分辨率(每1点的间隔):0.58μm
[解析条件]
Removed:None
Filter:HighPass
FilterType:GaussSpline
Low wavelength:300μm
Remove spikes:on
Spike Height(xRMS):2.5
需要说明的是,Low wavelength相当于粗糙度参数中的取样长度值λc。
<防眩性>
在实施例C1~C3和比较例C1~C3中得到的各防眩膜的三乙酸纤维素基材的与形成防眩层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藉由透明粘着剂粘贴用于防止背面反射的黑亚克力(丙烯酸)板,制成样品。在明室环境下由15名被测者通过目视观察该样品,按下述基准对于是否得到了观测者和观测者背景的映入不使人介意程度的防眩性进行评价。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10人以上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5~9人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4人以下
<晃眼>
对于实施例C1~C3和比较例C1~C3中得到的各防眩膜如下进行晃眼的评价。以亮度为1500cd/m2的灯箱(白色面光源)、140ppi的黑底玻璃、防眩膜的顺序从下方层叠,在该状态下,以30cm左右的距离从上下、左右各种角度由15名被测者进行目视评价。判断是否不觉得晃眼,并根据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10人以上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5~9人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4人以下
<黑彩感>
对于实施例C1~C3和比较例C1~C3中得到的各防眩膜,如下进行黑彩感的评价。将索尼社制造的液晶电视机“KDL-40X2500”的最外表面的偏振片剥离,粘贴无表面涂覆的偏振片。接下来,利用防眩膜用透明粘着膜(全光线透过率91%以上、雾度0.3%以下、膜厚20~50μm的制品、例如MHM系列:日荣加工社制造等)在其上粘贴所得到的实施例C1~C3和比较例C1~C3的防眩膜,使防眩层侧为最外表面。将该液晶电视机设置于照度为约1000Lx的环境下的室内,播放MEDIA FACTORY社的DVD“歌剧魅影”,15名被测者由距离液晶电视机1.5~2.0m左右的位置鉴赏该屏幕图像,从而通过感官评价对黑彩感进行评价。黑彩感通过在动态图像显示时对比度是否高、且图像是否具有光泽和光辉、是否感受到跃动感来进行判断。评价基准如下。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10人以上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5~9人
×:回答良好的人数为4人以下
<全雾度、内部雾度、表面雾度测定>
对于上述实施例C1~C3和比较例C1~C3中得到的各防眩膜,如下进行全雾度、内部雾度、表面雾度的测定。首先使用雾度计(HM-150、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造)按照JIS K7136测定防眩膜的全雾度值。其后在防眩层的表面藉由透明光学粘着层粘贴三乙酸纤维素基材(富士胶片社制造,TD60UL)。由此使防眩层的凹凸面的凹凸形状坍塌、使防眩膜的表面平坦。在该状态下,使用雾度计(HM-150、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造)按照JIS K7136测定雾度值,进一步减去上述粘着层自身的雾度,由此来求出内部雾度值。并通过从全雾度值减去内部雾度值来求出表面雾度值。
<Sm、θa和Ra的测定>
对于实施例C1~C3和比较例C1~C3中得到的各防眩膜的表面进行Sm、θa和Ra的测定。Sm和Ra的定义为基于JIS B0601-1994中的定义,θa为基于表面粗糙度测定仪:SE-3400/(株)小坂研究所制操作说明书(1995.07.20修订)中的定义。
具体地说,使用表面粗糙度测定仪(型号:SE-3400/(株)小坂研究所制造),按照下述测定条件对Sm、θa和Ra进行测定。
1)表面粗糙度检出部的触针((株)小坂研究所制造的商品名SE2555N(2μ标准))
·前端曲率半径2μm、顶角90度、材质金刚石
2)表面粗糙度测定仪的测定条件
·基准长度(粗糙度曲线的取样长度值λc):2.5mm
·评定长度(基准长度(取样长度值λc)×5):12.5mm
·触针的进给速度:0.5mm/s
·预备长度:(取样长度值λc)×2
·纵倍率:2000倍
·横倍率:10倍
<耐挠曲性试验>
对于实施例C1~C3和比较例C1~C3中得到的各防眩膜,使用具有心轴的抗弯试验机进行耐挠曲性试验,将未产生裂纹的心轴的最小直径记载于表7。耐挠曲性试验按照JIS K5600-5-1(1999)进行。
<耐擦伤性>
对于实施例C1~C3和比较例C1~C3中得到的各防眩膜,使用#0000号钢丝绒(产品名:Bonstar、日本钢丝绒株式会社制造),在施加700g/cm2负荷的情况下以100毫米/秒的速度反复刮擦10次后,在三乙酸纤维素基材的与形成防眩层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粘贴黑胶带,在三波长荧光灯下通过目视评价有无伤痕。耐擦伤性评价的评价基准如下。
○:未确认到伤痕,或稍微确认到伤痕、但为实用上没有问题的水平。
×:确认到多处伤痕。
下面将结果列于表6和表7。
如表6所示,在比较例C1中,尽管得到了良好的防眩性,但晃眼性差。据认为,这是由于,在比较例C1中,第99百分位/第3四分位的值小,因而平坦部少、容易发生晃眼。此外,在比较例C2中,尽管晃眼和黑彩感良好,但防眩性差。据认为,这是由于,在比较例C2中,第99百分位/第3四分位的值大,因而倾斜角度过于偏集在平坦的一方。另外,在比较例C3中,尽管防眩性良好、且不觉得晃眼,但黑彩感低。据认为,这是由于,在比较例C3中,尽管雾度高、因而能够抑制晃眼,但第99百分位/第3四分位的值非常小,几乎没有平坦部。与此相对,实施例C1~C3的防眩性良好、不担心晃眼、且黑彩感良好。
【符号的说明】
10、50、60、100…防眩膜
10A、60A、100A…表面
11、51、61、101…透光性基材
12、52、62、102…防眩层
12A、52A、62A、102A…凹凸面
13、53、64A、104A…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
14、54、64D、104D…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
15、63A、103A…有机微粒凝聚体
16、56、65、105…粘合剂树脂
20、70、110…偏振片
21…偏振元件
30、80、120…液晶面板
40、90、130…图像显示装置
55…有机微粒

Claims (20)

1.一种防眩膜,其具备透光性基材与设置在所述透光性基材上的防眩层,其中:
所述防眩层的表面为凹凸面;
所述防眩层包含粘合剂树脂以及2个以上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该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存在于所述粘合剂树脂中,并且是3个以上无机微粒凝聚而成的;
所述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包含屈曲部,该屈曲部通过所述无机微粒连接形成,且具有被所述粘合剂树脂填埋的内侧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膜,其中,所述防眩层中所述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在所述防眩层的所述透光性基材侧的存在比例高于在所述防眩层的凹凸面侧的存在比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膜,其中,所述防眩层进一步包含2个以上有机微粒凝聚体,该有机微粒凝聚体是2个以上有机微粒凝聚而成的;
所述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至少在所述有机微粒凝聚体的表面的位置、以及与所述有机微粒凝聚体分离开且处于所述有机微粒凝聚体之间的位置存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膜,其中,所述防眩层进一步包含在所述透光性基材侧偏在的2个以上单独的有机微粒;
所述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至少在所述有机微粒的表面的位置、以及与所述有机微粒分离开且处于所述有机微粒之间的位置存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膜,其中,所述防眩层进一步包含2个以上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该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是2个以上无机微粒凝聚而成的;
所述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在所述凹凸面或其附近的位置存在,并且与所述防眩层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所述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的凝聚径大于所述厚度方向的所述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的凝聚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眩膜,所述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在所述厚度方向的凝聚径小于所述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在所述厚度方向的凝聚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膜,其中,在所述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中,1个以上3个以下的所述无机微粒与1个所述无机微粒相接的所述无机微粒的比例为95%以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膜,其中,所述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的平均径为100nm以上2.0μm以下。
9.一种防眩膜,其具备透光性基材与防眩层,该防眩层设于所述透光性基材上、且具有凹凸面,其中:
所述防眩层包含2个以上有机微粒、2个以上无机微粒以及粘合剂树脂;
使用0.125mm宽、0.25mm宽、0.5mm宽、1.0mm宽、2.0mm宽的光梳测得的所述防眩膜的透过图像鲜明度的算术平均值为70%以上95%以下,且所述算术平均值与使用所述各光梳测定的所述透过图像鲜明度之差的绝对值为10%以内。
10.一种防眩膜,其具备透光性基材与防眩层,该防眩层设于所述透光性基材上且具有凹凸面,其中:
所述防眩层包含2个以上有机微粒、2个以上无机微粒、以及粘合剂树脂;
在每隔0.01度求出所述防眩膜的表面相对于所述透光性基材的表面的倾斜角度的频率分布时,所述倾斜角度的频率的累积百分数中的第99百分位与第3四分位之比为3.0以上5.0以下。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防眩膜,其中,2个以上所述有机微粒中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有机微粒以有机微粒凝聚体的形式存在,该有机微粒凝聚体是2个以上所述有机微粒凝聚而成的;2个以上所述无机微粒中的至少一部分所述无机微粒以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的形式存在,该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是3个以上所述无机微粒凝聚而成的;所述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包含屈曲部,该屈曲部通过所述无机微粒连接形成,且具有被所述粘合剂树脂填埋的内侧区域。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眩膜,其中,所述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至少在所述有机微粒凝聚体的表面的位置、以及与所述有机微粒凝聚体分离开且为所述有机微粒凝聚体之间的位置存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眩膜,其中:
2个以上所述无机微粒中的一部分所述无机微粒以2个以上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的形式存在,该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是2个以上无机微粒凝聚而成的;
所述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在所述凹凸面或其附近的位置存在,并且与所述防眩层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所述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的凝聚径大于所述厚度方向的所述第二无机微粒凝聚体的凝聚径。
14.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眩膜,其中,所述防眩层中所述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在所述防眩层的所述透光性基材侧的存在比例高于在所述防眩层的凹凸面侧的存在比例。
15.如权利要求3、9和10任一项所述的防眩膜,其中,设所述防眩层的厚度为T、设所述有机微粒的平均粒径为R时,其满足0.2<R/T<0.7的关系。
16.如权利要求1、9和10任一项所述的防眩膜,其中,所述无机微粒的平均一次粒径为1nm以上100nm以下。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防眩膜,其中,所述第一无机微粒凝聚体的平均径为100nm以上2.0μm以下。
18.一种偏振片,其特征在于,其具备权利要求1、9和10任一项所述的防眩膜以及偏振元件,该偏振元件形成在所述防眩膜的所述透光性基材的与形成有所述防眩层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
19.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具备权利要求1、9和10任一项所述的防眩膜。
20.一种图像显示面板,其具备权利要求1、9和10任一项所述的防眩膜。
CN201410379744.9A 2014-04-17 2014-08-04 防眩膜、偏振片、液晶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Active CN1050051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29574.0A CN112241033B (zh) 2014-04-17 2014-08-04 防眩膜、偏振片、液晶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85755 2014-04-17
JP2014085746A JP2015206837A (ja) 2014-04-17 2014-04-17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JP2014-085755 2014-04-17
JP2014-085746 2014-04-17
JPJP2014-085746 2014-04-17
JP2014085755A JP6405677B2 (ja) 2014-04-17 2014-04-17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29574.0A Division CN112241033B (zh) 2014-04-17 2014-08-04 防眩膜、偏振片、液晶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5104A true CN105005104A (zh) 2015-10-28
CN105005104B CN105005104B (zh) 2021-12-28

Family

ID=5437783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29574.0A Active CN112241033B (zh) 2014-04-17 2014-08-04 防眩膜、偏振片、液晶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CN201410379744.9A Active CN105005104B (zh) 2014-04-17 2014-08-04 防眩膜、偏振片、液晶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29574.0A Active CN112241033B (zh) 2014-04-17 2014-08-04 防眩膜、偏振片、液晶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2074296B1 (zh)
CN (2) CN112241033B (zh)
TW (1) TWI628457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63732A (zh) * 2018-05-10 2018-10-16 明基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雾度防眩膜及偏光板
CN111712737A (zh) * 2018-05-11 2020-09-25 株式会社Lg化学 防眩光膜和显示装置
CN111812880A (zh) * 2020-07-01 2020-10-2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936895A (zh) * 2018-04-04 2020-11-13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具有防眩面的物品
CN111971593A (zh) * 2018-11-15 2020-11-20 株式会社Lg化学 光学层合体、偏光板和显示装置
CN113853538A (zh) * 2019-10-31 2021-12-28 株式会社Lg化学 偏光板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45695A (zh) * 2019-12-27 2022-08-02 花王株式会社 皮肤外用剂组合物
CN115053156A (zh) * 2020-03-05 2022-09-13 株式会社Lg化学 光学膜和包括其的微型led显示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19156B2 (ja) * 2015-11-11 2021-01-2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11929751B (zh) 2016-03-09 2022-07-08 株式会社Lg化学 抗反射膜
KR101906492B1 (ko) * 2016-03-14 2018-12-0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반사 방지 필름
TWI662088B (zh) * 2018-05-03 2019-06-11 Benq Materials Corporation 一種低霧度防眩膜
TWI765177B (zh) 2018-09-21 2022-05-21 南韓商Lg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防眩膜、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KR102363874B1 (ko) 2018-10-18 2022-02-1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편광판, 액정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520585B1 (ko) * 2018-12-04 2023-04-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필름,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325975B1 (ko) 2019-01-08 2021-11-1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적층체,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608213B1 (ko) * 2019-01-14 2023-11-2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492778B1 (ko) * 2019-11-26 2023-01-2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눈부심 방지 필름, 편광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20206188A1 (en) * 2019-11-23 2022-06-30 Lg Chem, Ltd.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57065A1 (en) * 2001-10-18 2004-08-12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Antireflection film, optical element and visual display
CN1540365A (zh) * 2003-04-24 2004-10-27 日本制纸株式会社 防眩膜
WO2005033752A1 (ja) * 2003-10-06 2005-04-14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
JP2007108724A (ja) * 2005-09-16 2007-04-26 Fujifilm Corp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こ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163993A (zh) * 2005-02-21 2008-04-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光学层合体
CN101308220A (zh) * 2007-03-19 2008-11-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CN101341427A (zh) * 2006-08-14 2009-01-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光学叠层体
JP2009251379A (ja) * 2008-04-08 2009-10-29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288650A (ja) * 2008-05-30 2009-12-10 Nitto Denko Corp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0020267A (ja) * 2008-06-09 2010-01-28 Sony Corp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光学層付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US7839570B2 (en) * 2007-01-22 2010-11-23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ptical layered body, polarizer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12018343A (ja) * 2010-07-09 2012-01-26 Toray Ind Inc 防眩性光拡散部材
CN202975374U (zh) * 2012-10-10 2013-06-05 江阴通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眩膜片
CN103154781A (zh) * 2010-10-22 2013-06-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3415791A (zh) * 2011-06-29 2013-11-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薄膜、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及防眩性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03529499A (zh) * 2012-06-28 2014-01-2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防眩性薄膜及防眩性薄膜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76150B2 (ja) * 2002-04-24 2011-09-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偏光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7114377A (ja) * 2005-10-19 2007-05-10 Fujifilm Corp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080256A (ja) * 2007-09-26 2009-04-1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
JP2013238867A (ja) * 2008-06-09 2013-11-28 Sony Corp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光学層付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KR20120085755A (ko) * 2009-09-04 2012-08-01 스미또모 가가꾸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확산 필름과 그 제조 방법, 광확산성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JP5522720B2 (ja) * 2009-10-07 2014-06-1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ならびに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4788830B1 (ja) * 2010-03-18 2011-10-05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893840B2 (ja) * 2010-03-31 2012-03-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防眩性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5494144B2 (ja) * 2010-04-02 2014-05-14 日油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
JP2012098526A (ja) * 2010-11-02 2012-05-24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光拡散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光拡散性偏光板、ならびに液晶表示装置
WO2012075250A1 (en) * 2010-12-01 2012-06-07 Magna Electronics Inc. System and method of establishing a multi-camera image using pixel remapping
KR102084997B1 (ko) * 2011-12-26 2020-03-05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방현성 필름,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6035764B2 (ja) * 2012-02-14 2016-11-30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273789B1 (ko) * 2012-04-19 2013-06-11 다이니폰 인사츠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방현성 필름, 편광판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5974709B2 (ja) * 2012-07-26 2016-08-2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57065A1 (en) * 2001-10-18 2004-08-12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Antireflection film, optical element and visual display
CN1540365A (zh) * 2003-04-24 2004-10-27 日本制纸株式会社 防眩膜
WO2005033752A1 (ja) * 2003-10-06 2005-04-14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
CN101163993A (zh) * 2005-02-21 2008-04-1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光学层合体
JP2007108724A (ja) * 2005-09-16 2007-04-26 Fujifilm Corp 防眩性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こ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341427A (zh) * 2006-08-14 2009-01-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光学叠层体
US7839570B2 (en) * 2007-01-22 2010-11-23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Optical layered body, polarizer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1308220A (zh) * 2007-03-19 2008-11-1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光学层叠体
JP2009251379A (ja) * 2008-04-08 2009-10-29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防眩フィルム、防眩性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9288650A (ja) * 2008-05-30 2009-12-10 Nitto Denko Corp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0020267A (ja) * 2008-06-09 2010-01-28 Sony Corp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防眩性フィルム、光学層付偏光子、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JP2012018343A (ja) * 2010-07-09 2012-01-26 Toray Ind Inc 防眩性光拡散部材
CN103154781A (zh) * 2010-10-22 2013-06-1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防眩性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3415791A (zh) * 2011-06-29 2013-11-2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防眩性薄膜、偏振片、图像显示装置及防眩性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03529499A (zh) * 2012-06-28 2014-01-22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装置、防眩性薄膜及防眩性薄膜的制造方法
CN202975374U (zh) * 2012-10-10 2013-06-05 江阴通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眩膜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佳文: ""明基T502液晶显示器 防眩处理 色彩清晰"", 《中国计算机用户》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36895A (zh) * 2018-04-04 2020-11-13 日本电气硝子株式会社 具有防眩面的物品
CN108663732A (zh) * 2018-05-10 2018-10-16 明基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低雾度防眩膜及偏光板
CN111712737A (zh) * 2018-05-11 2020-09-25 株式会社Lg化学 防眩光膜和显示装置
CN111712737B (zh) * 2018-05-11 2022-07-05 株式会社Lg化学 防眩光膜和显示装置
CN111971593A (zh) * 2018-11-15 2020-11-20 株式会社Lg化学 光学层合体、偏光板和显示装置
CN111971593B (zh) * 2018-11-15 2022-11-29 株式会社Lg化学 光学层合体、偏光板和显示装置
CN113853538A (zh) * 2019-10-31 2021-12-28 株式会社Lg化学 偏光板层合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45695A (zh) * 2019-12-27 2022-08-02 花王株式会社 皮肤外用剂组合物
CN115053156A (zh) * 2020-03-05 2022-09-13 株式会社Lg化学 光学膜和包括其的微型led显示器
CN111812880A (zh) * 2020-07-01 2020-10-23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120264A (ko) 2015-10-27
CN105005104B (zh) 2021-12-28
KR102074296B1 (ko) 2020-02-07
TW201541113A (zh) 2015-11-01
CN112241033B (zh) 2022-08-23
TWI628457B (zh) 2018-07-01
CN112241033A (zh) 2021-0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5104A (zh) 防眩膜、偏振片、液晶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5264407B (zh) 防眩膜、偏振片、液晶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3308959B (zh) 光学膜、偏振片、液晶面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1074996B (zh) 防眩性硬涂膜、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KR101798354B1 (ko) 광학 적층체 및 광학 적층체의 제조 방법
US9507057B2 (en) Anti-glare sheet for image display device
CN104246540A (zh) 光学膜、偏振片、液晶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TWI331227B (en) Hard-coated antiglare film, polarizing plate, image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ard-coated antiglare film
JP6405677B2 (ja)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08032763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6886065B (zh) 光学层叠体、偏振片和图像显示装置
JP5991322B2 (ja) 画像表示装置用防眩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動画像と静止画像との共用に適した画像表示装置の黒彩感及び画像の切れの改善方法
JP6107184B2 (ja)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1316045A (zh) 圖像顯示裝置用防眩光片材
JP2015206837A (ja)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TW201643652A (zh) 觸控面板、顯示裝置及光學片與光學片之篩選方法及光學片之製造方法
TW202130723A (zh) 防眩膜及具有此防眩膜之偏光板
WO2019065865A1 (ja)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2018189975A (ja)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347627B2 (ja) 防眩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8173662A (ja) 防眩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