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1381A - 气体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气体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81381A
CN104981381A CN201480008275.8A CN201480008275A CN104981381A CN 104981381 A CN104981381 A CN 104981381A CN 201480008275 A CN201480008275 A CN 201480008275A CN 104981381 A CN104981381 A CN 1049813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filter
face
cup
pressurized ro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82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德田政和
小林睦治
山崎征幸
福本健二
羽生克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c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813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13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8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 B60R21/272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pressure of the gas just before or during liberation, e.g. hybrid inf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021/26011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a filter through which the inflation gas p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10)为具有加压气体室(20)、燃烧室(30)、扩散部(50)的气体发生器,该加压气体室(20)由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22)形成、填充有加压气体,该燃烧室(30)和加压气体室(20)的第1端部侧连接、并内部包含点火装置(34)与气体发生剂(36),该扩散部(50)和加压气体室(20)的第2端部侧连接、并具备气体排出口(52),其中,加压气体室(20)与燃烧室(30)之间的第1连通路(38)被第1破裂板(40)封闭,加压气体室(20)与扩散部(50)之间的第2连通路(56)被第2破裂板(58)封闭,在加压气体室(20)内,在覆盖第2破裂板(58)的位置设置有过滤器(60),在工作时第2破裂板(58)被破坏时、过滤器(60)使燃烧室(30)内的燃烧气体与加压气体通过后排出。

Description

气体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气囊系统的人员约束装置用途等的气体发生器。
背景技术
常用的是使用加压气体和气体发生剂两者的混合型气体发生器。
德国实用新型申请公开第202005008938号说明书中公开了混合型气体发生器。在填充有加压气体的瓶子的一端侧设置有安装有气体发生剂12及点火装置10的壳体。另外在该相反端部侧,在周壁部30上形成有出口开口28,并设置有将过滤器24容纳在内部的壳体。瓶的一端侧的入口开口16利用入口膜18封闭,相反端侧的出口开口20利用出口膜22封闭。
在日本特开2003-226222号公报中示出了一种混合型气体发生器,其中,封闭气体发生器30与加压气体室20之间的第1破裂板40从加压气体室20起被盖44覆盖。利用该盖44捕捉气体中的燃烧残渣、第1破裂板的断裂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1发明为使气囊膨胀的气体发生器(10),
气体发生器(10)具有:
加压气体室(20),该加压气体室(20)由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22)形成外壳、并填充有加压气体,
燃烧室(30),该燃烧室(30)和加压气体室(20)的第1端部侧连接、并包含容纳在燃烧室壳体(32)内的点火装置(34)与气体发生剂(36),
扩散部(50),该扩散部(50)和加压气体室(20)的第2端部侧连接、并具备气体排出口(52),
其中,
加压气体室(20)与燃烧室(30)之间的第1连通路(38)被第1破裂板(40)封闭,
加压气体室(20)与扩散部(50)之间的第2连通路(56)被第2破裂板(58)封闭,
在加压气体室(20)内,在覆盖第2破裂板(58)的位置设置有过滤器(60),
在工作时第2破裂板(58)被破坏时,过滤器(60)使燃烧室(30)内的燃烧气体与加压气体通过后排出。
本发明的第2发明提供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为利用由气体发生剂(36)的燃烧的燃烧气体与加压气体而使气囊膨胀方式的气体发生器(10),
气体发生器(10)具有:
加压气体室(20),该加压气体室(20)由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22)形成外壳、并填充有加压气体,
燃烧室(30),该燃烧室(30)和加压气体室(20)的第1端部侧连接、并包含容纳在燃烧室壳体(32)内的点火装置(34)与气体发生剂(36),
扩散部(150),该扩散部(150)和加压气体室(20)的第2端部侧连接,
其中,
扩散部(150)为具有封闭端面(151a)和周面(151b)的盖状构件,该周面(151b)具有数个气体排出口(152),扩散部(150)在开口部侧具有凸缘部(151c)、还具有筒状支持壁(160),该筒状支持壁(160)在凸缘部(151c)的面对加压气体室(20)的环状面(153)向加压气体室(20)侧突出,
加压气体室(20)与燃烧室(30)之间的第1连通路(38)被第1破裂板(40)封闭,
加压气体室(20)与扩散部(150)之间的第2连通路(56)被第2破裂板(58)封闭,
在加压气体室(20)内设置容纳有过滤器(60)的杯状构件(170)从而从加压气体室(20)内起覆盖第2破裂板(58),
杯状构件(170)为具有底面(171)和周面(172)的构件,该周面(172)具有作为气体通路的数个连通孔(173),
杯状构件(170)通过从外侧嵌合筒状支持壁(160)的外周面(161)来固定,
过滤器(60)的第2端面(62)和杯状构件(170)的底面(171)抵接,过滤器周面(63)和杯状构件周面(172)抵接,第1端面(61)的周缘部分和筒状支持壁(160)前端的环状顶部(163)抵接,
过滤器(60)是在工作时第2破裂板(58)被破坏时,使燃烧室(30)内的燃烧气体与加压气体通过后排出的构件。
换言之,第2发明为本发明的第1发明的气体发生器的优选发明,
扩散部(150)为具有封闭端面(151a)和周面(151b)的盖状构件,该周面(151b)具有数个气体排出口(152),扩散部(150)在开口部侧具有凸缘部(151c)、还具有筒状支持壁(160),该筒状支持壁(160)在凸缘部(151c)的面对加压气体室(20)的环状面(153)向加压气体室(20)侧突出,
在加压气体室(20)内设置容纳有过滤器(60)的杯状构件(170)从而从加压气体室(20)内起覆盖第2破裂板(58),
杯状构件(170)为具有底面(171)和周面(172)的构件,该周面(172)具有作为气体通路的数个连通孔(173),
杯状构件(170)通过从外侧嵌合筒状支持壁(160)的外周面(161)来固定,
过滤器(60)的第2端面(62)和杯状构件(170)的底面(171)抵接,过滤器周面(63)和杯状构件周面(172)抵接,第1端面(61)的周缘部分和筒状支持壁(160)前端的环状顶部(163)抵接。
本发明的第3发明提供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为利用由气体发生剂(36)的燃烧的燃烧气体与加压气体使气囊膨胀方式的气体发生器(10),
气体发生器(10)具有:
加压气体室(20),该加压气体室(20)由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22)形成外壳、并填充有加压气体,
燃烧室(30),该燃烧室(30)和加压气体室(20)的第1端部侧连接、并包含容纳在燃烧室壳体(32)内的点火装置(34)与气体发生剂(36),
扩散部(150),该扩散部(150)和加压气体室(20)的第2端部侧连接,
其中,
扩散部(150)为具有封闭端面(151a)和周面(151b)的盖状构件,该周面(151b)具有数个气体排出口(152),扩散部(150)在开口部侧具有凸缘部(151c)、还具有筒状支持壁(160),该筒状支持壁(160)在凸缘部(151c)的面对加压气体室(20)的环状面(153)向加压气体室(20)侧突出,
加压气体室(20)与燃烧室(30)之间的第1连通路(38)被第1破裂板(40)封闭,
加压气体室(20)与所述扩散部(150)之间的第2连通路(56)被第2破裂板(58)封闭,
在加压气体室(20)内设置容纳有过滤器(60)的杯状构件(170)从而从加压气体室(20)内起覆盖第2破裂板(58),
杯状构件(170)为具有底面(171)和周面(172)的构件,该周面(172)具有作为气体通路的数个连通孔(173),
杯状构件(170)通过从外侧嵌合筒状支持壁(160)的外周面(161)来固定,
过滤器(60)的第2端面(62)和杯状构件(170)的底面(171)抵接,过滤器周面(63)和杯状构件周面(172)抵接,第1端面(61)和具有作为气体通路的数个连通孔(183)的多孔板构件(180)抵接,多孔板构件(180)和筒状支持壁(160)前端的环状顶部(163)抵接,
过滤器(60)是在工作时第2破裂板(58)被破坏时、使燃烧室(30)内的燃烧气体与加压气体通过后排出的构件。
换言之,第3发明为本发明的第2发明的气体发生器的优选发明,
过滤器(60)的第1端面(61)和具有作为气体通路的数个连通孔(183)的多孔板构件(180)抵接,多孔板构件(180)和筒状支持壁(160)前端的环状顶部(163)抵接。
本发明的第4发明提供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为利用由气体发生剂(36)的燃烧的燃烧气体与加压气体而使气囊膨胀方式的气体发生器(10),
气体发生器(10)具有:
加压气体室(20),该加压气体室(20)由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22)形成外壳、并填充有加压气体,
燃烧室(30),该燃烧室(30)和加压气体室(20)的第1端部侧连接、并包含容纳在燃烧室壳体(32)内的点火装置(34)与气体发生剂(36),
扩散部(250),该扩散部(250)和加压气体室(20)的第2端部侧连接,
其中,
扩散部(250)为具有封闭端面(251a)和周面(251b)的盖状构件,该周面(251b)具有数个气体排出口(252),扩散部(250)在开口部侧具有凸缘部(251c)、还具有筒状支持壁(260),该筒状支持壁(260)在凸缘部(251c)的面对加压气体室(20)的环状面(253)向加压气体室(20)侧突出,
筒状支持壁(260)通过外侧筒状壁部(261)和比外侧筒状壁部低的内侧筒状壁部(262)在厚度方向一体化而成,筒状支持壁(260)具有由外侧筒状壁部(261)和内侧筒状壁部(262)的高低差形成的内侧环状阶梯面(263),
加压气体室(20)与燃烧室(30)之间的第1连通路(38)被第1破裂板(40)封闭,
加压气体室(20)与扩散部(250)之间的第2连通路(56)被第2破裂板(58)封闭,
在加压气体室(20)内,容纳有过滤器(60)的杯状构件(270)设置在从加压气体室(20)内起正对第2破裂板(58)的位置,
杯状构件(270)为具有底面(271)和周面(273)的构件,该底面(271)具有作为气体通路的数个连通孔(272),
杯状构件(270)的底面(271)的周缘部分和筒状支持壁(260)的内侧环状阶梯面(263)抵接,与周面(273)的底面(271)连接的环状部分和外侧筒状壁部(261)的内周面(261a)抵接,
过滤器(60)的第1端面(61)和杯状构件底面(271)抵接,过滤器周面(63)和杯状构件周面(273)抵接,第2端面(62)的外周缘部分通过被杯状构件(270)的开口部侧的周面(273)上形成的爪部(274)向内侧弯折来固定,
过滤器(60)是在工作时第2破裂板(58)被破坏时、使燃烧室(30)内的燃烧气体与加压气体通过后排出的构件。
换言之,第4发明为本发明的第1发明的气体发生器的优选发明,
扩散部(250)为具有封闭端面(251a)和周面(251b)的盖状构件,该周面(251b)具有数个气体排出口(252),扩散部(250)在开口部侧具有凸缘部(251c)、还具有筒状支持壁(260),该筒状支持壁(260)在凸缘部(251c)的面对加压气体室(20)的环状面(253)向加压气体室(20)侧突出,
筒状支持壁(260)通过外侧筒状壁部(261)和比外侧筒状壁部低的内侧筒状壁部(262)在厚度方向一体化而成,筒状支持壁(260)具有由外侧筒状壁部(261)和内侧筒状壁部(262)的高低差形成的内侧环状阶梯面(263),
在加压气体室(20)内,容纳有过滤器(60)的杯状构件(270)设置在从加压气体室(20)内起正对第2破裂板(58)的位置,
杯状构件(270)为具有底面(271)和周面(273)的构件,该周面(273)具有作为气体通路的数个连通孔(272),
杯状构件(270)的底面(271)的周缘部分和筒状支持壁(260)的内侧环状阶梯面(263)抵接,与周面(273)的底面(271)连接的环状部分和外侧筒状壁部(261)的内周面(261a)抵接,
过滤器(60)的第1端面(61)和杯状构件底面(271)抵接,过滤器周面(63)和杯状构件周面(273)抵接,第2端面(62)的外周缘部分通过被杯状构件(270)的开口部侧的周面(273)上形成的爪部(274)向内侧弯折来固定。
本发明的第5发明提供气体发生器,该气体发生器为利用由气体发生剂(36)的燃烧的燃烧气体与加压气体而使气囊膨胀方式的气体发生器(10),
气体发生器(10)具有:
加压气体室(20),该加压气体室(20)由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22)形成外壳、并填充有加压气体,
燃烧室(30),该燃烧室(30)和加压气体室(20)的第1端部侧连接、并包含容纳在燃烧室壳体(32)内的点火装置(34)与气体发生剂(36),
扩散部(150),该扩散部(150)和加压气体室(20)的第2端部侧连接,
其中,
扩散部(150)为具有封闭端面(151a)和周面(151b)的盖状构件,该周面(151b)具有数个气体排出口(152),扩散部(150)在开口部侧具有凸缘部(151c)、还具有筒状支持壁(160),该筒状支持壁(160)在凸缘部(151c)的面对加压气体室(20)的环状面(153)向加压气体室(20)侧突出,
加压气体室(20)与燃烧室(30)之间的第1连通路(38)被第1破裂板(40)封闭,
加压气体室(20)与扩散部(150)之间的第2连通路(56)被第2破裂板(58)封闭,
在加压气体室(20)内设置支持筒状过滤器(190)的杯状构件(370)从而从加压气体室(20)内起覆盖第2破裂板(58),
杯状构件(370)为具有底面(371)、周面(372)、凸缘部(374)、从凸缘部(374)沿与周面(372)同方向延伸的环状壁部(375)的构件,该周面(372)具有作为气体通路的数个连通孔(373),
杯状构件(370)的凸缘部(374)的外侧环状面(376)和筒状支持壁(160)前端的环状顶部(163)抵接,环状壁部(375)和筒状支持壁(160)的外周面(161)抵接,
筒状过滤器(190)的内周面(191)和具有数个连通孔(373)的杯状构件周面(372)从外侧抵接,外周面(192)与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22)相对,扩散部(150)侧的第1环状底面(193)与杯状构件凸缘部(374)的内侧环状面(377)抵接,
筒状过滤器(190)是在工作时第2破裂板(58)被破坏时,使燃烧室(30)内的燃烧气体与加压气体通过而排出的构件。
换言之,第5发明为本发明的第2发明的气体发生器的优选发明,
扩散部(150)为具有封闭端面(151a)和周面(151b)的盖状构件,该周面(151b)具有数个气体排出口(152),扩散部(150)在开口部侧具有凸缘部(151c)、还具有筒状支持壁(160),该筒状支持壁(160)在凸缘部(151c)的面对加压气体室(20)的环状面(153)向加压气体室(20)侧突出,
杯状构件(370)为具有底面(371)、周面(372)、凸缘部(374)、从凸缘部(374)沿与周面(372)同方向延伸的环状壁部(375)的构件,该周面(372)具有作为气体通路的数个连通孔(373),
杯状构件(370)的凸缘部(374)的外侧环状面(376)和筒状支持壁(160)前端的环状顶部(163)抵接,环状壁部(375)和筒状支持壁(160)的外周面(161)抵接,
筒状过滤器(190)的内周面(191)和杯状构件周面(372)从外侧抵接,外周面(192)与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22)相对,扩散部(150)侧的第1环状底面(193)与杯状构件凸缘部(374)的内侧环状面(377)抵接。
附图说明
本发明通过下面详细的说明和附图进一步完全得到理解,但这些仅用于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受其限制。
[图1]图1为气体发生器的轴向的截面图。
[图2]图2(a)是用于说明在图1的气体发生器中过滤器的安装状态的部分截面图,(b)是(a)所使用的过滤器的截面图。
[图3]图3是用于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过滤器的安装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图4]图4是用于进一步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过滤器的安装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图5]图5是用于进一步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过滤器的安装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图6]图6是用于进一步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过滤器的安装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图7]图7是用于进一步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过滤器的安装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图8]图8是用于进一步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过滤器的安装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图9]图9是用于进一步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过滤器的安装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图10]图10是用于进一步说明其他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过滤器的安装状态的部分截面图。
发明详述
对德国实用新型申请公开第202005008938号说明书的气体发生器而言,过滤器24安置在填充有加压气体的瓶子的外部,仅过滤器24自身就使气体发生器整体的大小变大。另外,有以下考虑:由于过滤器24设置在和出口开口20邻接的位置上,为了使从开口20排出的气体集中,需要增大对过滤器24的载荷,不能充分确保冷却效率。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工作时排出的气体冷却效率高,也可以捕捉燃烧残渣,并且输出性能稳定的气体发生器。
对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而言,工作时的气体流向如下。
燃烧室内所产生的燃烧气体破坏第1破裂板后,通过第1连通路流向加压气体室,升高内部的气体温度及压力。
该内部压力的升高导致第2破裂板迅速被破坏,第2破裂板被破坏后,气体通过第2连通路从扩散部的气体排出口排出。
因此工作时的气体的流向为从上游侧的燃烧室朝向下游侧的扩散部流动。
因为过滤器在加压气体室内覆盖第2破裂板,所以过滤器设置在加压气体室内的下游侧。
此时,如果过滤器被安装在覆盖第1破裂板的位置,则由于从燃烧室通过第1连通路的燃烧气体会暂时被过滤器冷却,因此加压气体室内的气压不能充分升高,也会延迟第2破裂板的破坏。
但是对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而言,由于从燃烧室通过第1连通路的燃烧气体直接进入加压气体室,充分提高内部的压力后通过过滤器,因此加压气体室的压力升高快速地进行,第2破裂板被迅速破坏,打开第2连通路。
进而,燃烧气体与加压气体在进入第2连通路前被过滤器冷却,在过滤掉气体中的燃烧残渣(金属成分)、第1破裂板的碎片后,从气体排出口排出。
像这样将过滤器设置在加压气体室的情况下和德国实用新型申请公开第202005008938号说明书那样的过滤器设置在瓶子外部的情况相比,可以使气体发生器整体小型化。
另外,由于形成过滤器内部也有加压气体进入的状态,因此也可以将过滤器作为加压气体室的气体填充空间利用。
因为过滤器覆盖第2破裂板,第2破裂板封闭第2连通路,所以过滤器的截面的大小(截面积Df)、第2破裂板的大小(截面)(Dr)、及第2连通路的截面(截面积Dp)满足Df>Dr>Dp的关系。
在将第2破裂板通过焊接周缘部等而固定于扩散部的情况下,由于Dr为包含第2破裂板的周缘部的大小,因此Dr>Dp。但是在第2破裂板与扩散部一体形成的情况等下,为Df>Dr≥Dp。
因此,存在于加压气体室中的气体(加压气体与燃烧气体)通过过滤器向第2连通路流动时,流入第2连通路的流速变大。
因此,由于工作时过滤器为按压于扩散部侧的状态,因此对工作前的状态而言,因为过滤器可以以不离开扩散部的方式安装,所以不需要焊接那样的固定作业,气体发生器的组装也变得容易。
对于加压气体室内过滤器的安装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适用:
调节过滤器的外径尺寸与加压气体室壳体的内径尺寸而将过滤器相对于加压气体室壳体压入固定的方法,
在过滤器设有凸缘部,调节凸缘部的外径尺寸与加压气体室壳体的内径尺寸,将过滤器在凸缘部压入固定的方法,
在过滤器设有凸缘部而与加压气体室的内周面抵接,在所述抵接部分形成从外侧按压在半径方向上相对的加压气体室壳体并向内侧突出的突起部,并通过所述突起部压住凸缘部的方法等。
像这样安装过滤器时,过滤器可以和面对加压气体室的扩散部抵接,也可以隔着间隔设置。
另外,过滤器可以和第2破裂板的朝向扩散部的固定部(焊接部分)抵接,也可以隔着间隔设置。
对过滤器而言,可以使用例如将平织的金属丝网、膨胀合金、冲孔金属等多次卷绕形成叠层体而得到的过滤器,编织金属丝网并压缩成型而成的过滤器,将一根金属丝卷绕数次并形成叠层体而成的过滤器,叠层卷曲金属丝(クリンプワイヤ)并压缩而成的过滤器,日本特开平10-119705号公报的[0025]~[0027]中所述的,图1~图5中所示的冷冻剂等。
卷曲金属丝为沿长度方向波动收缩的金属丝,例如,日本特表2013-507540号公报的[0021]中所述的金属丝,可以从N.V.Bekaert S.A.,Zwevegem,Belgium得到的商品名称为High Impact Steel的金属丝。
使用了卷曲金属丝的压缩成型体(过滤器),例如,可以使用适用日本特开平7-308726号公报中所述的制造方法制备的成型体。使用了卷曲金属丝的压缩成型过滤器,由于卷曲金属丝彼此之间复杂地缠绕在一起,可以提高作为过滤器的刚性、均匀地形成内部的空隙而使密度更均一,因此是性能稳定的气体发生器。
另外,过滤器可以是具有从中央部分的一个端面到另外端面的贯通孔的筒状,也可以是没有贯通孔的柱状或板状的构件。
过滤器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
在第1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优选实施方式1-2为
就第2连通路(56)而言,第2破裂板(58)的周缘部(58a)固定于面对加压气体室(20)的扩散部面(53)而封闭第2连通路(56),
过滤器(60)按以下方式安装:第1端面(61)与第2破裂板(58)的至少除周缘部(58a)外的部分隔着间隔,第2端面(62)面对加压气体室(20)内,周面(63)与加压气体室壳体(22)的内周面(22a)之间隔着间隔。
像这样,如果过滤器的侧面及第2端面(面对扩散部的相反面)为与其他构件不接触的开放状态,则与气体的接触面积变多,气体变得容易流入。
需要说明的是,第2破裂板安装前为圆板,安装后受到加压气体室内的压力在扩散部侧变形为碗状。
因此,由于过滤器为与第2破裂板完全不接触的状态,因此即使是从外侧施加振动时,过滤器也不损坏第2破裂板。
在第1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优选实施方式1-3为
扩散部(50)具有过滤器安装部,该过滤器安装部包括从面对加压气体室(20)的部分突出的环状突起部(54)及数个独立的突起部(54)中的任一者,
通过利用所述过滤器安装部将周面(63)从外侧按压至内侧从而固定过滤器(60)。
在第1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优选实施方式1-4为
扩散部(50)具有过滤器安装部。该过滤器安装部包括从面对加压气体室(20)的部分突出的环状突起部(54)及数个独立的突起部(54)中的任一者,
过滤器(60)在周面(63)具有环状槽(64)及数个凹部(64)中的任一者,
通过使所述过滤器安装部嵌入过滤器周面(63)的环状槽(64)及凹部(64)中的任意而安装过滤器(60)。
优选实施方式1-3与1-4是使用从扩散部突出的过滤器安装部安装过滤器的实施方式。
在第1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优选实施方式1-5为
扩散部(50)在面对加压气体室(20)的部分具有突起部(55),
以从加压气体室(20)内起覆盖第2破裂板(58)的方式设置了容纳有过滤器(60)的杯状构件(70),
杯状构件(70)在开口部具有凸缘部(71),且周面(72)及底面(73)的至少一者具有作为气体通路的开口部(72a),
通过利用扩散部(50)的突起部(55)将凸缘部(71)按压于扩散部(50)来固定杯状构件(70)。
优选实施方式1-5以过滤器容纳在杯状构件内的状态将杯状构件安装至扩散部。
由于组装时是以过滤器放入杯状构件内的状态安装,因此不会损坏过滤器。
在第1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优选实施方式1-6为
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22)具有内径均一的均一直径部分与最小内径部分(22c),该最小内径部分(22c)至少形成在扩散部(50)侧的开口部,
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22)的内周面(22a)具有从所述均一直径部分向最小内径部分(22c)内径连续变小的倾斜面部(22b),
在最小内径部分(22c)中压入有过滤器(60),
在倾斜面部(22b)与过滤器(60)之间形成有缝隙(90)。
在第1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中,优选实施方式1-7为
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22)具有内径均一的均一直径部分与最小内径部分(22c),该最小内径部分(22c)至少形成在扩散部(50)侧的开口部,
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22)的内周面(22a)具有从所述均一直径部分向最小内径部分(22c)内径连续变小的倾斜面部(22b),
将容纳有过滤器(60)且具有作为气体通路的开口部(83)的杯状构件(80)压入最小内径部分(22c),
在倾斜面部(22b)与杯状构件的(80)周面(81)之间形成有缝隙(90)。
通过调整加压气体室壳体的内部形状及尺寸与过滤器或杯状构件的尺寸,使过滤器或杯状构件形成为可以压入加压气体室壳体的形式。
进一步通过在加压气体室壳体上设有倾斜面而使过滤器周面或杯状构件周面与倾斜面之间形成有缝隙。
通过这样在使过滤器或杯状构件的安装变得容易的同时,也可以确保过滤器有充分的气体流入面积。
本发明的第2发明是在杯状构件内容纳有过滤器的状态下将杯状构件安装于扩散部的发明。
由于组装时,过滤器是以放在杯状构件内的状态被安装的,因此不会损坏过滤器。
本发明的第2发明是扩散部在环状面上具有向加压气体室侧突出的筒状支持壁的发明。
进而,由于容纳在杯状构件内的过滤器的第1端面和所述筒状支持壁抵接,第2端面通过杯状构件的底面固定,因此如果与上述发明比较,过滤器可以被牢固地固定,可以增大第1端面与第2破裂板之间的间隔。
因此,即使因通过工作时气流通过过滤器时的压力,作为过滤器的构成材料的金属丝等产生绽开(磨损)时,也不会对第2破裂板的正常破坏带来不利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过滤器,可以使用上述公知的过滤器,但由于刚性高、不易绽开,而特别优选使卷曲金属丝叠层在形成为给定形状(通常为圆柱或圆筒)的模具内,然后进行压缩成型而得到的过滤器等。
对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而言,工作时的气体流向如下。
燃烧室内所产生的燃烧气体破坏第1破裂板后,通过第1连通路流向加压气体室,升高内部的气体温度及压力。
该内部压力的升高导致第2破裂板迅速被破坏,第2破裂板被破坏后,气体通过第2连通路从扩散部的气体排出口排出。
因此工作时的气体的流向为从上游侧的燃烧室朝向下游侧的扩散部流动。
因为过滤器在加压气体室内覆盖第2破裂板,所以设置在加压气体室内的下游侧。
此时,如果过滤器被安装在覆盖第1破裂板的位置,则由于从燃烧室通过第1连通路的燃烧气体会暂时被过滤器冷却,因此加压气体室内的气压不能充分升高,也会延迟第2破裂板的破坏。
但是对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而言,由于从燃烧室通过第1连通路的燃烧气体直接进入加压气体室,充分提高内部的压力后通过过滤器,因此加压气体室的压力升高快速地进行,第2破裂板被迅速破坏,打开第2连通路。
进而,燃烧气体和加压气体在进入第2连通路前被过滤器冷却,在过滤掉气体中的燃烧残渣(金属成分)、第1破裂板的碎片后,从气体排出口排出。
像这样将过滤器设置在加压气体室的情况下和德国实用新型申请公开第202005008938号说明书那样的过滤器设置在瓶子外部的情况相比,可以使气体发生器整体小型化。
另外,由于形成过滤器内部也有加压气体进入的状态,因此也可以将过滤器作为加压气体室的气体填充空间利用。
本发明的第3发明与本发明的第2发明同样,在杯状构件内容纳有过滤器的状态下将杯状构件安装至扩散部。
过滤器的第1端面经由多孔板构件与筒状支持壁抵接,第2端面通过杯状构件的底面保持。
因此,不易因工作时气流通过过滤器时的压力导致作为过滤器的构成材料的钢丝等绽开,不会对第2破裂板的正常破坏带来不利影响。另外过滤器自身被牢固地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过滤器可以使用上述公知的过滤器,但特别优选为日本特开平10-119705号公报的[0025]~[0027]中所述、图1~图5中所示的过滤器(冷冻剂)。
本发明的第4发明为以在杯状构件内容纳有过滤器的状态将杯状构件安装至扩散部,但杯状构件的安装状态与上述发明方向相反。
本发明的第4发明为将容纳有过滤器的杯状构件以底面侧为第2破裂板侧的方式安装至扩散部的筒状支持壁,因此上述杯状构件底面与本发明的第3发明中的多孔板构件功能相同。
因此,除过滤器得到充分固定之外,不易因工作时气流通过过滤器时的压力而导致作为过滤器的构成材料的金属丝等发生绽开,不会对第2破裂板的正常破坏带来不良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过滤器可以使用上述公知的过滤器,特别优选为日本特开平10-119705号公报的[0025]~[0027]中所述、图1~图5中所示的过滤器(冷却介质)。
本发明的第5发明为将具有筒状支持壁的扩散部、给定形状的杯状构件与筒状过滤器进行组合,特别是以杯状构件为内侧、筒状过滤器为外侧的方式进行组合的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5发明而言,杯状构件与本发明的第3发明中的多孔板构件功能相同。
因此,不易因工作时气流通过过滤器时的压力而导致作为过滤器的构成材料的金属丝等发生绽开,不会对第2破裂板的正常破坏带来不良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过滤器可以使用上述公知的过滤器,但特别优选为将膨胀合金、冲孔金属等多次卷绕形成叠层体而得到的过滤器。
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因为过滤器配置在加压气体室内,所以容易捕捉气体发生剂的燃烧残渣。
另外,由于过滤器配置在加压气体室内的下游侧(第2破裂板侧),因此燃烧气体的流入导致加压气体室内的压力升高,且也可以迅速准确地破坏第2破裂板,可以进行从气体排出口排出的气体的冷却、净化。并且气体的流动导致的对过滤器的影响变少,输出性能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图1,对1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气体发生器的轴向截面图。
气体发生器10具有加压气体室20、燃烧室30、及扩散部50。
加压气体室20由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22形成外壳,填充有包括氩、氦的混合物的加压气体。
对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22而言,轴向的中央部附近为均一直径(内径及外径均一的均一直径部分),在两端开口部侧具有最小内径部分22c,均一直径部分与最小内径部分之间形成倾斜面部22b。需要说明的是,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22也可以使用不具有倾斜面部的均一直径的构件。
在加压气体室壳体22的侧面上形成有加压气体的填充孔24,填充加压气体后利用销26进行封闭。
燃烧室30通过燃烧室壳体32在加压气体室壳体22的第1端部(第1破裂板40侧的端部)侧的接合部49通过接触焊而连接所形成。
在燃烧室30中容纳有点火装置(电点火器)34与气体发生剂36。
在将气体发生器10组入气囊体系时,点火装置34经由连接器、导线与外部电源连接。
气体发生剂36可以使用例如由34质量%作为燃料的硝基胍、56质量%作为氧化剂的硝酸锶、10重量%作为结合剂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构成的气体发生剂(排出气体温度700~1630℃)。该组成的气体发生剂36燃烧时产生的燃烧残渣为氧化锶(熔点2430℃)。因此,燃烧残渣不会成为熔融状态,而是凝固为块状(炉渣状)。
加压气体室20与燃烧室30之间的第1连通路38被第1破裂板40封闭,使燃烧室30内保持为常压。第1破裂板40在周缘部40a与燃烧室壳体32经过了接触焊。
第1破裂板40被具有气体排出口42的盖44从加压气体室20侧盖上。由于该盖44覆盖第1破裂板40其以以下方式被安装:通过气体发生剂36的燃烧产生的燃烧气体必然经由盖44从气体排出口42喷出。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1中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使用了盖44,但对本发明而言,由于具备过滤器60,因此也可以不使用盖44。
加压气体室20的第2端部(第2破裂板58侧的端部)侧与具有排出加压气体及燃烧气体的气体排出口52的扩散部50连接。
扩散部50为具有封闭端面51a与周面51b的盖状构件,在开口部侧具有凸缘部51c。
扩散部50在周面51b具有使气体通过的数个气体排出口52。
扩散部50与加压气体室壳体22在接合部29经过了接触焊。
扩散部50与加压气体室壳体22以使各自的中央轴一致的方式连接。
加压气体室20与扩散部50之间的第2连通路56被第2破裂板58封闭,使扩散部50内保持为常压。
对第2破裂板58而言,在周缘部58a上,在凸缘部51c的面向加压气体室20的凸缘部环状面(扩散部面)53的内周缘侧与凹陷成环状的部分经过了接触焊。
加压气体室20内,在覆盖第2破裂板58的位置上设置有过滤器60。
过滤器60为在工作时使燃烧气体与加压气体通过、并通过第2连通路56从气体排出口52排出的构件,在该过程中发挥作为使气体冷却及过滤的气体发生器用过滤器的众所周知的功能的构件。
过滤器60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为与加压气体室20的内部截面形状相同的圆柱形状。
过滤器60的一端面(第1端面)61正对第2破裂板58,另一端面(第2端面)62面向加压气体室20内。此时,一端面61与第2破裂板58的周缘部58a分离。进一步周面(侧面)63与加压气体室壳体22的内周面22a之间隔着间隔正对。
过滤器60的一端面61的面积大于第2破裂板58的整体(包含与扩散部面53的焊接部)。
过滤器60为包括金属丝网、金属线材(例如,卷曲金属丝)的叠层体,或包括它们的压缩成型体等的构件,因此过滤器60内部也为进入有加压气体的状态,过滤器60的内部与加压气体室20内为等压状态。
由于像这样过滤器60自身也可以作为气体空间利用,因此过滤器60的体积部分不直接变成气体填充空间的减少部分。
过滤器60在工作前以在加压气体室20内不能活动的程度固定即可。
从过滤器60不阻碍工作时的气体的流动的观点出发,期望安装在扩散部50上,或过滤器60与扩散部50抵接的状态。
以下,通过图2~图5对过滤器60在扩散部50上的安装方式进行说明。
<图2的安装方式>
在图1的气体发生器10中,如图2(a)所示安装过滤器60的实施方式。
图2(b)所示的过滤器60为圆柱形状的过滤器,密度为1~5g/cm3左右。
第1端面61与第2破裂板58的周缘部(焊接部分)58a之间隔着小间隔设置,也可以根据焊接状态与周缘部(焊接部分)58a抵接。第2端面62面向加压气体室20内。
第2破裂板58由于受到加压气体室20内的压力而向扩散部50侧变形为碗状。因而,在第2破裂板58除了周缘部58a以外的部分与第1端面61之间,存在比周缘部58a与第1端面61之间的间隔大的间隔。
因此,即使是在气体发生器搭载于车辆时受到施加的振动的情况下,第2破裂板58除了周缘部以外的部分(工作时被破坏的部分)也不会被第1端面61损伤。
周面63具有环状槽64或隔着均等间隔设置的数个独立的凹部64,并与加压气体室壳体的内周面22a之间隔着间隔设置。
扩散部面53具有向加压气体室20侧延伸的突起部(过滤器安装部)54。
突起部54的前端部54a向内侧弯曲。
突起部54在过滤器周面63具有环状槽64时为环状突起或数个突起,在过滤器周面63具有数个凹部64时为在与其对应的位置存在的数个独立的突起。
过滤器60以设置在给定位置的状态下,以突起部54按压环状槽(或凹部)64的状态嵌入而得到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2的过滤器60具有环状槽(或凹部)64,但作为没有环状槽(或凹部)64的周面63,可以利用突起部54从外侧向内侧按压过滤器周面63(按压并咬合,或使过滤器变形)而进行安装。
在图2中所示的实施方式及以下说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图3~图6)中,过滤器60的截面的大小(截面积Df)、第2破裂板58的大小(截面)(也包括焊接的周缘部58a)(Dr)、及第2连通路56的截面的大小(截面积Dp)也满足Df>Dr>Dp的关系。
<图3的安装方式>
在图1的气体发生器10中,如图3所示与杯状构件70组合安装过滤器60的实施方式。
图3中所示的过滤器60为圆柱形状或筒状过滤器,密度为1~5g/cm3左右。
第1端面61与作为扩散部面的凸缘部环状面53抵接,第2端面62朝向加压气体室20内。
杯状构件70为内部可以容纳过滤器60的大小及形状的构件,在开口部侧具有向半径方向外侧扩径的凸缘部71。
在周面72上设有作为气体通路的开口部72a。开口部72a可以设置1个或2个以上。在底面73上也可以设置开口部。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了具有贯通孔的筒状的过滤器的情况下,杯状构件的开口部72a不与过滤器的贯通孔正对。
设定开口部72a的总开口面积大于第2连通路56的截面积,且调整为气体通过时不产生压力损失。
对凸缘部环状面53而言,在从加压气体室20向第2连通路56的入口部分,具有内径比第2连通路56内径大的环状部57、以及利用环状部57与第2连通路56的内径差所形成的环状阶梯面57a。
进而,对第2破裂板58而言,其周缘部58a相对于环状阶梯面57a焊接固定。因此,由于第2破裂板58与第1端面61之间存在充分的间隔,第2破裂板58包括周缘部58a都不与第1端面61接触。
扩散部面53具有与杯状构件的凸缘部71的形状相对应的向加压气体室20侧延伸的环状突起部55。
对图3而言,容纳有过滤器60的杯状构件70的凸缘部71被前端部侧向内侧弯折的环状突起部55按压。
<图4的安装方式>
在图1的气体发生器10中,如图4所示安装过滤器60的实施方式。
图4中所示的过滤器60为圆柱形状的构件,且是在第1端面61侧具有相比于过滤器60扩径的凸缘部65的构件(过滤器60的密度为1~5g/cm3左右)。
第1端面61与扩散部面53抵接,第2端面62面向加压气体室20内。
调整过滤器的凸缘部65的外径使其略大于正对的加压气体室壳体内周面22a的内径。
通过压入凸缘部65直至其与凸缘部环状面53(第2破裂板的周缘部58a)抵接来安装过滤器60。
<图5的安装方式>
在图1的气体发生器10中,如图5所示安装过滤器60的实施方式。
图5中所示的过滤器60为圆柱形状的构件,且是在第1端面61侧具有半径方向外层扩径的凸缘部65的构件(过滤器60的密度为1~5g/cm3左右)。
第1端面61与扩散部面53抵接,第2端面62面向加压气体室20内。
调整过滤器的凸缘部65的外径使其为能够与正对的加压气体室壳体内周面22a抵接程度的大小。
以将加压气体室壳体22的外壁面压入内侧的方式加工而形成的突起部(环状突起部~独立的多个的突起部)28,在凸缘部65与凸缘部环状面53(第2破裂板58的周缘部58a)抵接的位置上沿厚度方向按压过滤器60。
<图6的安装方式>
在图1的气体发生器10中,如图6所示与杯状构件80组合安装过滤器60的实施方式。
加压气体室壳体22虽然为包括轴向中央部的大部分为均一直径部分(均一内径及外径),但在两端开口部侧具有最小内径部分22c。
进而,形成从均一直径部分至最小内径部分22c之间内径朝向扩散部连续变小的倾斜面部22b。
过滤器60容纳在杯状构件80内。过滤器60与图3中所示的过滤器相同。
杯状构件80具有周面81和底面82,且在周面81上具有作为气体通路的开口部83。需要说明的是,在底面82上也可以设置开口部。
设定开口部83的总开口面积大于第2连通路56的截面积,且调整为气体通过时不产生压力损失。
调整杯状构件80的外径为仅稍大于最小内径部分22c的内径。
将容纳有过滤器60的杯状构件80的开口部侧的周面81压入最小内径部分22c。
进而,由于在杯状构件80(开口部83)与倾斜面部22b之间形成有缝隙90,因此确保了充分的气体流入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为不使用杯状构件80,将过滤器60压入最小内径部分22c的方式。
另外在图6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图3中所示的具有环状部57与环状阶梯面57a的扩散部50。
<图1、图2(a)中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动作>
接着,对于如图1中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如图2(a)所示安装过滤器60的气体发生器组入搭载于汽车的气囊系统的情况的动作进行说明。
汽车相撞受到冲击时,通过工作信号输出机构,点火装置34工作点火使气体发生剂36燃烧,产生高温的燃烧气体。
之后,通过高温的燃烧气体导致燃烧室30内的压力升高,第1破裂板40被破坏,包含燃烧残渣的燃烧气体流入盖44内,从气体排出口42向加压气体室20内喷出。
由于此时加压气体与盖44的封闭端面44b冲突改变流向后,从气体排出孔42流出,因而燃烧残渣、第1破裂板40的碎片那样的异物变得容易残留在从封闭端面44b到最近的气体排出孔42之间的口袋部分。
从燃烧室30内进入加压气体室20内的燃烧气体,实质上其温度没有降低,加压气体室20的内部压力迅速升高。
认为由于特别是过滤器60设置为远离燃烧室30而靠近第2破裂板58,因而在燃烧气体向加压气体室20排出的时刻,不易受过滤器60的影响,几乎不发生加压气体室20内的燃烧气体的冷却。因此加压气体室20的压力迅速上升。另外此时,在过滤器60内部也为进入有燃烧气体与加压气体的混合物的状态。
进而,在内部压力达到给定压力时,第2破裂板58被破坏,第2连通路56打开,气体从气体排出口52排出。
如上所述,由于满足Df>Dr>Dp的关系,因此在气体排出过程中,气体通过过滤器60向第2连通路56流动时,流入第2连通路的流速变大。
因此,气体的流动导致过滤器60被牢牢按压至扩散部面53,因而例如即使产生突起部54从槽64偏离的事态,工作中过滤器60的位置也不会偏离。
<图7的安装方式>
在图1的气体发生器10中,如图7所示与扩散部150、杯状构件170组合安装过滤器60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图7没有示出的部分与图1相同。
扩散部150为具有封闭端面151a和周面151b的盖状构件,在开口部侧具有凸缘部151c,该周面151b具有数个气体排出口152。
对扩散部150而言,进一步在凸缘部151c的面对加压气体室20的凸缘部环状面153上具有向加压气体室20侧突出的筒状支持壁160。
加压气体室20与扩散部150之间的第2连通路56被第2破裂板58封闭。
在加压气体室20内设置容纳有过滤器60的杯状构件170从而从加压气体室20内起覆盖第2破裂板58。
杯状构件170具有底面171和周面172,该周面172具有作为气体通路的数个连通孔173。由于连通孔(开口部)173可以使气体通过过滤器60的整体,因此仅在杯状构件170靠近底面171的位置沿周向隔开均等间隔形成多个连通孔173。
杯状构件170通过从外侧与筒状支持壁160的外周面161嵌合而得到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杯状构件170可以与筒状支持壁160焊接固定,也可以通过相对于预先在筒状支持壁160的外周面161形成的环状槽或凹部,使杯状构件170的周面172从外侧向内侧凹下而得到固定。
过滤器60的第2端面62和杯状构件的底面171抵接,过滤器周面63和杯状构件周面172抵接,第1端面61的周缘部分和筒状支持壁160前端的环状顶部163抵接。筒状支持壁160的长度虽然与凸缘部151c的厚度为相同程度,但也可以长于凸缘部151c的厚度。
因此,对图7中所示的实施方式而言,过滤器的第1端面61与第2破裂板58之间的间隔大于上述其他实施方式(图1~图6)。
图7中所示的过滤器60是在模具内将卷曲金属丝叠层为圆柱形状,然后进行压缩成型而得到的过滤器(过滤器60的密度为1~5g/cm3左右)。包括卷曲金属丝的过滤器60由于在过滤器60内卷曲金属丝彼此之间以互相缠绕的状态存在,因此即使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也不绽开,所以压缩成型后没有密度不均,因而优选。
<图1、图7中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动作>
接着,对于图1中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如图7所示安装过滤器60的气体发生器组入搭载于汽车的气囊系统的情况的动作进行说明。
汽车相撞受到冲击时,通过工作信号输出机构,点火装置34工作点火使气体发生剂36燃烧,产生高温的燃烧气体。
之后,高温的燃烧气体导致燃烧室30内的压力升高,第1破裂板40被破坏,包含燃烧残渣的燃烧气体流入盖44内,从气体排出口42向加压气体室20内喷出。
由于此时加压气体与盖44的封闭端面44b冲突改变流向后,从气体排出孔42流出,因而燃烧残渣、第1破裂板40的碎片那样的异物变得容易残留在从封闭端面44b到最近的气体排出孔42之间的口袋部分。
从燃烧室30内进入加压气体室20内的燃烧气体,实质上其温度没有降低,加压气体室20的内部压力迅速上升。
认为由于特别是过滤器60设置为远离燃烧室30而靠近第2破裂板58,因而在燃烧气体向加压气体室20排出的时刻,不易受过滤器60的影响,几乎不发生加压气体室20内的燃烧气体的冷却。因此加压气体室20的压力迅速上升。另外此时,在过滤器60内部也为进入有燃烧气体与加压气体的混合物的状态。
进而,在内部压力达到给定压力时,第2破裂板58被破坏,第2连通路56打开,气体从气体排出口52排出。
如上所述排出气体时,燃烧气体与加压气体的混合气体高压(高速)通过过滤器60。
但是,对图7的实施方式而言,由于使用包括卷曲金属丝的过滤器60,即使在受到大压力的情况下也不会绽开。特别是从加压气体室20到第2连通路56之间的通路截面积变窄,由于气体的流速提高导致过滤器的金属丝容易受到影响,但包括卷曲金属丝的过滤器的刚性高,不易受影响。
<图8所示的安装方式>
在图1的气体发生器10中,如图8所示与扩散部150、杯状构件170、多孔板构件180组合安装过滤器60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图8没有示出的部分与图1相同。
扩散部150为具有封闭端面151a和周面151b的盖状构件,该周面151b具有数个气体排出口152,扩散部150在开口部侧具有凸缘部151c。
对扩散部150而言,进一步在凸缘部151c的面对加压气体室20的凸缘部环状面153上具有向加压气体室20侧突出的筒状支持壁160。
加压气体室20与扩散部150之间的第2连通路56被第2破裂板58封闭。
在加压气体室20内设置了容纳有过滤器60的杯状构件170从而从加压气体室20内起覆盖第2破裂板58。过滤器60使用应用在日本特开平10-119705号公报的[0025]~[0027]中所述的、图1~图5中所示的过滤器(冷冻剂)的制造方法制备而成的圆柱状过滤器。
杯状构件170为具有底面171和周面172的构件,该周面172具有作为气体通路的数个连通孔(开口部)173。由于连通孔173可以使气体通过过滤器60的整体,因此在杯状构件170的靠近底面171的位置形成。
杯状构件170通过从外侧与筒状支持壁160的外周面161嵌合而得到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杯状构件170可以与筒状支持壁160焊接固定,也可以通过相对于预先在筒状支持壁160的外周面161形成的环状槽或凹部,使杯状构件170的周面172从外侧向内侧凹下而得到固定。
过滤器60的第2端面62和杯状构件底面171抵接,过滤器周面63和杯状构件周面172抵接,第1端面61和具有作为气体通路的数个连通孔183的多孔板构件180抵接。
多孔板构件180和筒状支持壁160前端的环状顶部163抵接。
多孔板构件180为具有底面181和环状壁182的构件,该底面181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数个连通孔183,环状壁182从底面181的外周缘沿与连通孔183相同方向延伸。多孔板构件180也可以使用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数个连通孔183的圆板。
筒状支持壁160的长度虽然与凸缘部151c的厚度为相同程度,但也可以长于凸缘部151c的厚度。
多孔板构件180的厚度小于筒状支持壁160的长度。
因此,对图8中所示的实施方式而言,过滤器的第1端面61与第2破裂板58之间间隔大于上述其他实施方式(图1~图6)。
在对于图1中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如图8所示安装过滤器60的气体发生器组入搭载于汽车在气囊系统的情况下,与对于图1中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如图7所示安装过滤器60的气体发生器同样地动作。
在工作时,燃烧气体与加压气体的混合气体高压(高速)通过过滤器60时,由于在过滤器60与第2破裂板58之间存在多孔板构件180,所以过滤器60不易产生绽开,不会对第2破裂板58的破坏性造成不良影响,因而气体发生器的性能稳定。
<图9所示的安装方式>
在图1的气体发生器10中,如图9所示与扩散部250、杯状构件270组合安装过滤器60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图9没有示出的部分与图1相同。
扩散部250为具有封闭端面251a和周面251b的盖状构件,该周面251b具有数个气体排出口252。
对扩散部250而言,在开口部侧具有凸缘部251c,进一步在凸缘部251c的面对加压气体室20的环状面253上具有向加压气体室20侧突出的筒状支持壁260。
由于筒状支持壁260由外侧筒状壁部261和低于外侧筒状壁部的内侧筒状壁部262在厚度方向上一体化而成,因此筒状支持壁260具有利用外侧筒状壁部261和内侧筒状壁部262的高低差形成的内侧环状阶梯面263。
加压气体室20与扩散部250之间的第2连通路56被第2破裂板58封闭。
在加压气体室20内将容纳有圆柱状过滤器60的杯状构件270设置在从加压气体室20内起正对第2破裂板58的位置。过滤器60使用应用在日本特开平10-119705号公报的[0025]~[0027]中所述的、图1~图5中所示的过滤器(冷冻剂)的制造方法制备而成的圆柱状过滤器。
杯状构件270具有底面271和周面273,该底面271具有作为气体通路的数个连通孔272,且在开口部侧的周面273上具有数个(例如2~6个)爪部274。
杯状构件270的底面271的周缘部分和筒状支持壁260的内侧环状阶梯面263抵接,周面273的靠近底面271的部分和外侧筒状壁部261的内周面261a抵接。
过滤器60的第1端面61和杯状构件底面271抵接,过滤器周面63和杯状构件周面273抵接,第2端面62的外周缘部分通过在杯状构件270的开口部侧的周面273上形成的数个爪部274向内侧弯折被按压而固定。
筒状支持壁260的内侧环状阶梯面263的长度虽然与凸缘部151c的厚度为相同程度,但也可以长于凸缘部151c的厚度。
因此,对图9中所示的实施方式而言,过滤器的第1端面61与第2破裂板58之间的间隔大于上述其他实施方式(图1~图6)。
在对于图1中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如图9所示安装过滤器60的气体发生器组入搭载于汽车在气囊系统的情况下,与对于图1中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如图7所示安装过滤器60的气体发生器10同样地动作。
在工作时,燃烧气体与加压气体的混合气体从过滤器60的开放面(第2端面62)高压(高速)地流入并通过时,由于过滤器60与第2破裂板58之间存在具有数个连通孔272的底面271(与图8的多孔板构件180具有相同功能),因此过滤器60不易产生绽开,不会对第2破裂板58的破坏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气体发生器的性能稳定。
<图10所示的安装方式>
在图1的气体发生器10中,如图10所示与扩散部150、杯状构件370组合安装筒状过滤器190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图10没有示出的部分与图1相同。
扩散部150为具有封闭端面151a和周面151b的盖状构件,该周面151b具有数个气体排出口152。
对扩散部150而言,在开口部侧具有凸缘部151c,进一步在凸缘部151c的面对加压气体室20的环状面153上具有向加压气体室20侧突出的筒状支持壁160。
加压气体室20与扩散部150之间的第2连通路56被第2破裂板58封闭。
在加压气体室20内设置支持筒状过滤器190的杯状构件370从而从加压气体室20内起覆盖第2破裂板58。筒状过滤器190,虽然使用了膨胀合金经多次卷绕形成筒状的叠层体而成的过滤器,但也可以使用上述以外的过滤器。
杯状构件370为具有底面371、周面372、凸缘部374、从凸缘部374沿与周面372相同方向延伸的环状壁部375的构件,该周面372具有作为气体通路的数个连通孔373。沿周方向在周面372的多个不同的高度位置上隔着均等间隔形成数个连通孔373。
杯状构件370的凸缘部374的外侧环状面376和筒状支持壁160前端的环状顶部163抵接,环状壁部375和筒状支持壁160的外周面161抵接。
筒状过滤器190的内周面191从外侧和具有数个连通孔373的杯状构件周面372抵接,外周面192与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22相对,扩散部150侧的第1环状底面193与杯状构件凸缘部374的内侧环状面377抵接。
筒状支持壁160的长度虽然与凸缘部151c的厚度为相同程度,但也可以长于凸缘部151c的厚度。
因此,对图10中所示的实施方式而言,过滤器的第1端面61(第1环状底面193)与第2破裂板58之间的间隔大于上述其他实施方式(图1~图6)。
在对于图1中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如图10所示安装过滤器60的气体发生器组入搭载于汽车在气囊系统的情况下,与对于图1中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如图7所示地安装过滤器60的气体发生器同样地动作。
在工作时,燃烧气体与加压气体的混合气体从筒状过滤器190的外周面192高压(高速)地流入并通过时,由于过滤器190的内周面191通过杯状构件370的周面372保持,因此不易产生绽开,不对第2破裂板58的破坏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气体发生器的性能稳定。
如上记载了本发明。显然本发明在其范围中包含各种方式的变形,这些变形并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是本发明的变形的全部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使气囊膨胀的气体发生器(10),
该气体发生器(10)具有:
加压气体室(20),该加压气体室(20)由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22)形成外壳、并填充有加压气体,
燃烧室(30),该燃烧室(30)和加压气体室(20)的第1端部侧连接、并包含容纳在燃烧室壳体(32)内的点火装置(34)与气体发生剂(36),
扩散部(50),该扩散部(50)和加压气体室(20)的第2端部侧连接、并具备气体排出口(52),
其中,
加压气体室(20)与燃烧室(30)之间的第1连通路(38)被第1破裂板(40)封闭,
加压气体室(20)与扩散部(50)之间的第2连通路(56)被第2破裂板(58)封闭,
在加压气体室(20)内,在覆盖第2破裂板(58)的位置设置有过滤器(60),
在工作时第2破裂板(58)被破坏时,过滤器(60)使燃烧室(30)内的燃烧气体与加压气体通过后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第2破裂板(58)的周缘部(58a)固定于面对加压气体室(20)的扩散部面(53)而封闭第2连通路(56),
过滤器(60)按照以下方式安装:第1端面(61)与第2破裂板(58)的至少除周缘部(58a)外的部分隔着间隔,第2端面(62)面对加压气体室(20)内,周面(63)与加压气体室壳体(22)的内周面(22a)之间隔着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扩散部(50)具有过滤器安装部,该过滤器安装部包括从面对加压气体室(20)的部分突出的环状突起部(54)及数个独立的突起部(54)中的任一者,
通过利用所述过滤器安装部从外侧向内侧按压周面(63)来固定过滤器(6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扩散部(50)具有过滤器安装部,该过滤器安装部包括从面对加压气体室(20)的部分突出的环状突起部(54)及数个独立的突起部(54)中的任一者,
过滤器(60)在周面(63)具有环状槽(64)及数个凹部(64)中的任一者,
通过使所述过滤器安装部嵌入过滤器周面(63)的环状槽(64)及凹部(64)中的任意来安装过滤器(6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扩散部(50)在面对加压气体室(20)的部分具有突起部(55),
设置容纳有过滤器(60)的杯状构件(70)从而从加压气体室(20)内起覆盖第2破裂板(58),
杯状构件(70)在开口部具有凸缘部(71),且在周面(72)及底面(73)中的至少一者上具有作为气体通路的开口部(72a),
通过利用所述扩散部(50)的突起部(55)使凸缘部(71)按压至扩散部(50)来固定杯状构件(7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22)具有内径均一的均一直径部分与最小内径部分(22c),该最小内径部分(22c)至少形成在扩散部(50)侧的开口部,
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22)的内周面(22a)具有从所述均一直径部分向最小内径部分(22c)内径连续变小的倾斜面部(22b),
在最小内径部分(22c)中压入有过滤器(60),
在倾斜面部(22b)与过滤器(60)之间形成有缝隙(90)。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22)具有内径均一的均一直径部分与最小内径部分(22c),该最小内径部分(22c)至少形成在扩散部(50)侧的开口部,
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22)的内周面(22a)具有从所述均一直径部分向最小内径部分(22c)内径连续变小的倾斜面部(22b),
将容纳有过滤器(60)且具有作为气体通路的开口部(83)的杯状构件(80)压入最小内径部分(22c),
在倾斜面部(22b)与杯状构件(80)的周面(81)之间形成有缝隙(9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扩散部(150)为具有封闭端面(151a)和周面(151b)的盖状构件,该周面(151b)具有数个气体排出口(152),扩散部(150)在开口部侧具有凸缘部(151c)、还具有筒状支持壁(160),该筒状支持壁(160)在凸缘部(151c)的面对加压气体室(20)的环状面(153)向加压气体室(20)侧突出,
在加压气体室(20)内设置容纳有过滤器(60)的杯状构件(170)从而从加压气体室(20)内起覆盖第2破裂板(58),
杯状构件(170)为具有底面(171)和周面(172)的构件,该周面(172)具有作为气体通路的数个连通孔(173),
杯状构件(170)通过从外侧嵌合筒状支持壁(160)的外周面(161)而被固定,
过滤器(60)的第2端面(62)和杯状构件(170)的底面(171)抵接,过滤器周面(63)和杯状构件周面(172)抵接,第1端面(61)的周缘部分和筒状支持壁(160)前端的环状顶部(163)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过滤器(60)的第1端面(61)和具有作为气体通路的多个连通孔(183)的多孔板构件(180)抵接,多孔板构件(180)和筒状支持壁(160)前端的环状顶部(163)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扩散部(250)为具有封闭端面(251a)和周面(251b)的盖状构件,该周面(251b)具有数个气体排出口(252),扩散部(250)在开口部侧具有凸缘部(251c)、还具有筒状支持壁(260),该筒状支持壁(160)在凸缘部(251c)的面对加压气体室(20)的环状面(253)向加压气体室(20)侧突出,
筒状支持壁(260)通过外侧筒状壁部(261)和比外侧筒状壁部低的内侧筒状壁部(262)在厚度方向一体化而成,筒状支持壁(260)具有由外侧筒状壁部(261)与内侧筒状壁部(262)的高低差形成的内侧环状阶梯面(263),
在加压气体室(20)内,容纳有过滤器(60)的杯状构件(270)设置在从加压气体室(20)内起正对第2破裂板(58)的位置,
杯状构件(270)为具有底面(271)和周面(273)的构件,该底面(271)具有作为气体通路的数个连通孔(272),
杯状构件(270)的底面(271)的周缘部分和筒状支持壁(260)的内侧环状阶梯面(263)抵接,周面(273)与底面(271)连接的环状部分和外侧筒状壁部(261)的内周面(261a)抵接,
过滤器(60)的第1端面(61)和杯状构件底面(271)抵接,过滤器周面(63)和杯状构件周面(273)抵接,第2端面(62)的外周缘部分通过被杯状构件(270)的开口部侧的周面(273)上形成的爪部(274)向内侧弯折来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
扩散部(150)为具有封闭端面(151a)和周面(151b)的盖状构件,该周面(151b)具有数个气体排出口(152),扩散部(150)在开口部侧具有凸缘部(151c)、还具有筒状支持壁(160),该筒状支持壁(160)在凸缘部(151c)的面对加压气体室(20)的环状面(153)向加压气体室(20)侧突出,
杯状构件(370)为具有底面(371)、周面(372)、凸缘部(374)、从凸缘部(374)沿与周面(372)相同方向延伸的环状壁部(375)的构件,该周面(372)具有作为气体通路的数个连通孔(373),
杯状构件(370)的凸缘部(374)的外侧环状面(376)和筒状支持壁(160)前端的环状顶部(163)抵接,环状壁部(375)和筒状支持壁(160)的外周面(161)抵接,
筒状过滤器(190)的内周面(191)和杯状构件周面(372)从外侧抵接,外周面(192)与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22)相对,扩散部(150)侧的第1环状底面(193)与杯状构件凸缘部(374)的内侧环状面(377)抵接。
CN201480008275.8A 2013-02-22 2014-02-18 气体发生器 Pending CN10498138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32795 2013-02-22
JP2013032795 2013-02-22
JP2013249994A JP6313031B2 (ja) 2013-02-22 2013-12-03 ガス発生器
JP2013-249994 2013-12-03
PCT/JP2014/053682 WO2014129430A1 (ja) 2013-02-22 2014-02-18 ガス発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1381A true CN104981381A (zh) 2015-10-14

Family

ID=51387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8275.8A Pending CN104981381A (zh) 2013-02-22 2014-02-18 气体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02303B2 (zh)
EP (1) EP2960118B1 (zh)
JP (1) JP6313031B2 (zh)
KR (1) KR20150120367A (zh)
CN (1) CN104981381A (zh)
WO (1) WO2014129430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6961A (zh) * 2015-01-27 2017-09-26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及使用其的气体发生器
CN108349457A (zh) * 2015-11-26 2018-07-31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09476273A (zh) * 2016-07-26 2019-03-15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09476274A (zh) * 2016-07-20 2019-03-15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09927664A (zh) * 2019-04-04 2019-06-25 湖北航鹏化学动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级式气体发生器
CN110177718A (zh) * 2017-01-18 2019-08-27 天合安全气囊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混合气体发生器、用于运行混合气体发生器的方法、安全气囊模块和车辆安全系统
CN110520334A (zh) * 2017-04-04 2019-11-29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002937A1 (de) * 2016-03-11 2017-09-14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Hybridgasgenerator, Gassackeinheit und Fahrzeugsicherheitssystem mit einem solchen Hybridgasgenerator sowie Verfahren zum Ausbilden einer Schockwelle
JP6619293B2 (ja) 2016-05-23 2019-12-11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JP6691442B2 (ja) * 2016-06-27 2020-04-28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DE102017100858A1 (de) 2017-01-18 2018-07-19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Gasgenerator für ein Fahrzeugsicherheitssystem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JP7211866B2 (ja) * 2019-03-25 2023-01-24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金属組立体及びインフレー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51241A1 (en) * 2001-11-30 2003-08-14 Naoki Matsuda Inflator
US20040066024A1 (en) * 2002-06-05 2004-04-08 Hiroshi Shioji Inflator
CN1642791A (zh) * 2002-02-06 2005-07-20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气体发生器
US20070222195A1 (en) * 2006-03-22 2007-09-27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Gas generator for occupant restraining device for vehicle
US20080264022A1 (en) * 2007-02-05 2008-10-30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Filter for use in a gas generator
CN102205830A (zh) * 2010-03-31 2011-10-05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混合充气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035A (ja) 1990-08-31 1993-01-14 Nippon Oil & Fats Co Ltd ガス発生器用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ガス発生器
JPH07308726A (ja) 1994-05-17 1995-11-28 Shinko Kosen Kogyo Kk 通気性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3218200B2 (ja) 1996-04-08 2001-10-15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用ガス発生器のクーラント
US6234521B1 (en) 1996-04-08 2001-05-22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Airbag inflator and an airbag apparatus
JP3910897B2 (ja) * 2001-11-30 2007-04-25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フレータ
JP2003226222A (ja) 2001-11-30 2003-08-12 Daicel Chem Ind Ltd インフレータ
US7004500B2 (en) * 2002-03-19 2006-02-28 Paul Dinsdale Dual stage inflator with extended gas delivery for a vehicular airbag system
JP4209184B2 (ja) * 2002-06-05 2009-01-14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フレータ
DE202005008938U1 (de) 2005-06-07 2005-08-11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Hybridgasgenerator
JP4970813B2 (ja) * 2006-03-22 2012-07-11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車両の人員拘束装置用ガス発生器
DE102008022749B4 (de) * 2008-05-08 2015-05-13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Gasgenerator
US20110086224A1 (en) 2009-10-13 2011-04-14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Sheet and Method of Making Sheet for Support Structures and Tires
JP5541180B2 (ja) * 2011-01-31 2014-07-0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インフレーター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51241A1 (en) * 2001-11-30 2003-08-14 Naoki Matsuda Inflator
CN1642791A (zh) * 2002-02-06 2005-07-20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气体发生器
US20040066024A1 (en) * 2002-06-05 2004-04-08 Hiroshi Shioji Inflator
US20070222195A1 (en) * 2006-03-22 2007-09-27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Gas generator for occupant restraining device for vehicle
US20080264022A1 (en) * 2007-02-05 2008-10-30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Filter for use in a gas generator
CN102205830A (zh) * 2010-03-31 2011-10-05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混合充气机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6961A (zh) * 2015-01-27 2017-09-26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及使用其的气体发生器
CN108349457A (zh) * 2015-11-26 2018-07-31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08349457B (zh) * 2015-11-26 2020-10-16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09476274A (zh) * 2016-07-20 2019-03-15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09476274B (zh) * 2016-07-20 2021-04-09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09476273A (zh) * 2016-07-26 2019-03-15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09476273B (zh) * 2016-07-26 2021-10-08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CN110177718A (zh) * 2017-01-18 2019-08-27 天合安全气囊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混合气体发生器、用于运行混合气体发生器的方法、安全气囊模块和车辆安全系统
CN110520334A (zh) * 2017-04-04 2019-11-29 株式会社大赛璐 气体发生器
US11555613B2 (en) 2017-04-04 2023-01-17 Daicel Corporation Gas generator
CN109927664A (zh) * 2019-04-04 2019-06-25 湖北航鹏化学动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级式气体发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13031B2 (ja) 2018-04-18
US9102303B2 (en) 2015-08-11
KR20150120367A (ko) 2015-10-27
EP2960118B1 (en) 2018-04-11
WO2014129430A1 (ja) 2014-08-28
EP2960118A1 (en) 2015-12-30
JP2014184427A (ja) 2014-10-02
US20140239623A1 (en) 2014-08-28
EP2960118A4 (en) 2016-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81381A (zh) 气体发生器
CN105026220B (zh) 气体发生器
US7390019B2 (en) Inflator for airbag
US10870409B2 (en) Gas generator
CN101835662B (zh) 气流由外到内轴向流动的两级圆筒形充气机
US8469398B2 (en) Gas generator
JP2006160251A (ja) 気体発生器
US20200023805A1 (en) Gas generator
EP3187380A1 (en) Gas generator
CN107000671A (zh) 气体发生器
CN204586768U (zh) 用于气囊模块的气体发生器组件
CN100581881C (zh) 气体发生器
US7648163B2 (en) Gas generator for air bag
JPH09323614A (ja) エアバッグ用インフレータ
JP2009001221A (ja) ガス発生器
CN110139781A (zh) 充气机
US8870221B2 (en) Gas generator
JPH10329635A (ja) ガス発生器
CN219339400U (zh) 一种气体发生器、安全气囊及车辆
WO2022230242A1 (ja) ガス発生器
JP4814832B2 (ja) ガス発生器用フィルター材及びガス発生器
CN1329230C (zh) 用于气囊的气体发生器
JP6422326B2 (ja) ガス発生器
JP2004058930A (ja) インフレータ用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