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6961A - 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及使用其的气体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及使用其的气体发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206961A CN107206961A CN201680005600.4A CN201680005600A CN107206961A CN 107206961 A CN107206961 A CN 107206961A CN 201680005600 A CN201680005600 A CN 201680005600A CN 107206961 A CN107206961 A CN 1072069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 closure member
- supporting member
- face
- suppor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8—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 B60R21/272—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the pressure of the gas just before or during liberation, e.g. hybrid infla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8—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 B60R21/27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release of stored pressurised gas characterised by means to rupture or open the fluid sourc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7/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gas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46—Soft diffu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Air Bags (AREA)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所述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是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筒状壳体内容纳有点火机构、并且具有填充有膨胀气体源的膨胀气体源室的气体发生器中,包括配置于所述筒状壳体内的用于封闭气体的排出路径的封闭构件、和所述封闭构件的支撑构件的组合,其中,所述支撑构件具有基底部、和从所述基底部的中心部向一方向延伸的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并且在所述基底部及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气体通过孔,所述封闭构件为具有第1面和第2面的板状,所述封闭构件是在通过所述第1面或所述第2面的中心部与所述第1支撑构件前端面抵接而从一面侧得以支撑,并且具有不与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抵接的环状面,所述封闭构件的所述环状面通过裂开而开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气囊装置等使用的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及使用其的气体发生器。
背景技术
就汽车的气囊装置等使用的气体发生器而言,已使用了使用加压气体作为膨胀气体源的气体发生器、使用气体发生剂的气体发生器、组合使用加压气体和气体发生剂的气体发生器。
使用加压气体的气体发生器,有形成以下结构的气体发生器:在填充有加压气体的膨胀气体源室(加压气体室)与到达气体排出口的气体排出路径之间,由封闭构件进行封闭,在致动时通过上述封闭构件裂开而开放气体排出路径。
在US-B No.7,121,582的图2中,显示了在容器30内的腔室50填充有加压气体的充气机22,腔室50的排出口被破裂板92封闭。
对破裂板92而言,周边部相对于面78激光焊接(激光焊接部94),包括中心部的部分(圆顶形状部122)由支撑件100进行支撑(图3)。
充气机22以从图3所示的致动前的状态开始,并使得致动后如图5~图7所示的方式进行工作,将破裂板92开口。
通过点火器98的致动,从支撑件100的开口部116向作为破裂板92的中心部分的圆顶形状部122施加压力,因此,如图6所示,被支撑件100支撑的圆顶形状部122发生切断,破裂板92裂开。因此,充气机22内切断的圆顶形状部122变成以碎片的形式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下称为“第1实施方式”)提供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其是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筒状壳体内容纳有点火机构、并且具有填充了膨胀气体源的膨胀气体源室的气体发生器中,包括配置于所述筒状壳体内的用于封闭气体的排出路径的封闭构件、和所述封闭构件的支撑构件的组合,
所述支撑构件具有基底部、和从所述基底部的中心部向一方向延伸的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并且在所述基底部及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气体通过孔,
所述封闭构件为具有第1面和第2面的板状,
所述封闭构件是通过所述第1面或所述第2面的中心部与所述第1支撑构件前端面抵接而从一面侧被支撑,并且具有不与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抵接的环状面,
所述封闭构件的所述环状面通过裂开而开口。
本发明(以下称为“第2实施方式”)提供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其是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筒状壳体内容纳有点火机构、并且具有填充了膨胀气体源的膨胀气体源室的气体发生器中,包括配置于所述筒状壳体内的用于封闭气体的排出路径的封闭构件、和所述封闭构件的支撑构件的组合,
所述支撑构件具有基底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中心部向一方向延伸的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和从所述基底部的周围沿与第1支撑构件相同的方向延伸的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并且,在所述基底部、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及所述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气体通过孔,
所述封闭构件为具有第1面和第2面的板状,
所述封闭构件是通过所述第1面或所述第2面的中心部与所述第1支撑构件前端面抵接而从一面侧被支撑,所述被支撑一面侧的外周缘部与所述支撑构件的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抵接,且具有不与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和所述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抵接的环状面,
所述封闭构件的所述环状面通过裂开而开口。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气体发生器,其中,在筒状壳体的第1端部侧安装有点火机构,在与第1端部侧为相反侧的第2端部侧安装有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扩散器部,
在所述点火机构侧配置有填充了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
在所述扩散器部侧配置有填充了作为膨胀气体源的加压气体的加压气体室,
在所述扩散器部与所述加压气体室之间的气体排出路径、和所述燃烧室与所述加压气体室之间的气体排出路径中的至少一者,利用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的包括封闭构件、和所述封闭构件的支撑构件的组合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进行封闭,
在致动时,所述封闭构件的所述环状面通过裂开而开口,气体从所述气体通过孔排出。
附图说明
本发明通过下面详细的说明和附图进一步完全得到理解,但这些仅用于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受其限制。
[图1]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的轴向截面图。
[图2]图2中,(a)为用于说明图1的封闭构件中脆弱部的形成位置的平面图,(b)为与(a)不同的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3]图3为使用了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截面图。
[图4]图4中,(a)为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的轴向截面图,(b)为用于说明(a)的封闭构件中脆弱部的形成位置的平面图,(c)为与(b)不同的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图5]图5为与图4的(a)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的轴向截面图。
[图6]图6为与图4的(a)、图5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的轴向截面图。
[图7]图7为使用了本发明(第2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截面图。
[图8]图8为与图7的气体发生器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的部分截面图,(a)显示致动前的状态,(b)显示致动后的状态。
[图9]图9为与图7的气体发生器进一步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的部分截面图,(a)显示致动前的状态,(b)显示致动后的状态。
[图10]图10为与图7的气体发生器进一步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的部分截面图。
[图11]图11为与图7的气体发生器进一步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的部分截面图。
[图12]图12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截面图。
[图13]图13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截面图。
[图14]图14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的轴向截面图。
[图15]图15为图14的部分放大图。
发明详述
本发明提供在致动时不会由于破裂板(封闭构件)的碎片而影响气体的排出性能的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及使用其的气体发生器。
对第1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而言,其是配置于筒状壳体内的气体排出路径而使用,封闭构件封闭上述排出路径,支撑构件支撑所述封闭构件。
在第1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中,封闭构件由在支撑构件的基底部的第1面侧形成的凸状的支撑构件进行支撑,并且具有上述支撑构件不支撑的环状面。
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具有在基底部的第1面侧形成的柱形状的前端面,前端面可以为平坦面、凹部面、曲面等。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可以是中空的,但没有前端面的筒形状除外。
对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而言,可以是从基底部的第1面延伸而成的,也可以是包括从基底部的第2面侧向第1面侧形成的凹部(即,向第1面侧突出的杯状的凸部)。封闭构件与第1支撑构件的前端面抵接并受到支撑。前端面也可以整体与封闭构件抵接。另外,也可以是前端面的一部分(例如周缘部)与封闭构件抵接。
封闭构件的外部形状为与气体发生器的壳体的内部形状(宽度方向的剖面形状)一致的形状,支撑构件的基底部的外部形状也相同。
气体通过孔形成于基底部及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的至少一部分。
在基底部具有气体通过孔的情况下,是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孔,可以是相对于基底部的面为垂直方向的孔,也可以是相对于基底部的面为倾斜方向的孔。
在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为柱形状的第1支撑构件的情况下,该气体通过孔可为沿倾斜方向从与上述柱形状的第1支撑构件的基底部接近的位置贯通基底部的孔,当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是向第1面侧突出的凸部且具有从第2面侧向第1面侧形成的凹部的情况下,可以为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孔(贯通了杯状凸部面的周壁部的孔)。
当第1实施方式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安装于气体发生器时,将封闭构件的周面相对于气体发生器的壳体焊接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封闭构件的周面的焊接固定变得容易,可以调整封闭构件的厚度(例如,外周部的厚度),或在与封闭构件焊接的气体发生器的壳体形成槽、台阶等。
第1实施方式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配置于气体发生器的气体排出路径时,根据与膨胀气体源室的种类、位置的关系而发挥不同作用。
(第1形态)
当气体发生器具有在加压气体室与常压空间之间的气体排出路径时,在配置使得支撑结构的封闭构件位于加压气体室侧、支撑构件位于常压空间侧的情况下,发挥第1作用和第2作用这两种作用。
(1)第1作用
由于是以封闭构件的中心部由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进行支撑、且周面是相对于壳体焊接固定的状态进行使用,因此气体发生器的致动前的封闭构件的耐压性能提高。因此,可以使用厚度较薄的封闭构件。
(2)第2作用
未被封闭构件的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支撑的环状面与由封闭构件的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支撑的剩余部分面相比较,强度(支撑强度)存在较大的差,因此,在气体发生器致动时,上述环状面中容易发生裂开,开放气体排出路径。
封闭构件的环状面裂开后时,与封闭构件的第1支撑构件抵接的部分以断裂成大致圆形的状态,保持卡在(引っ掛かった)第1支撑构件的前端面的状态。
(第2形态)
当气体发生器具有在加压气体室和燃烧室之间的气体排出路径时,在配置使得支撑结构的封闭构件位于燃烧室侧、支撑构件位于加压气体室的情况下,发挥上述第2作用。
(第3形态)
当气体发生器具有在加压气体室和燃烧室之间的气体排出路径时,配置使得支撑结构的封闭构件位于加压气体室侧、支撑构件位于燃烧室侧的情况下,发挥上述第1作用。本发明中的环状面指沿圆周方向连续形成的面,其形状不限。
第2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是配置于筒状壳体内的气体排出路径而使用,封闭构件封闭上述排出路径,支撑构件支撑上述封闭构件。
在第2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中,封闭构件由在支撑构件的基底部的第1面侧形成的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和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进行支撑,并且具有不被上述2个支撑构件支撑的环状面。
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包括从基底部的第1面侧的周围延伸的环状壁。
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具有在基底部的第1面侧形成的柱形状的前端面,前端面可以为平坦面、凹部面、曲面等。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可以是中空的,但没有前端面的筒形状除外。
对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而言,可以是从基底部的第1面延伸而成的,也可以是包括从基底部的第2面侧向第1面侧形成的凹部(即,向第1面侧突出的杯状的凸部)。封闭构件与第1支撑构件的前端面抵接并受到支撑。前端面也可以整体与封闭构件抵接。另外,也可以是前端面的一部分(例如周缘部)与封闭构件抵接。
封闭构件的外部形状为与气体发生器的壳体的内部形状(宽度方向的剖面形状)一致的形状,支撑构件的基底部的外部形状也同样。
虽然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的外部形状(环的外侧的形状)与支撑构件的外部形状相同,但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的环的内侧的形状不必要与环的外侧的形状一致。
气体通过孔形成于基底部、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及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的至少一部分。
在基底部具有气体通过孔的情况下,该气体贯通孔为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孔,可以是相对于基底部的面为垂直方向的孔,也可以是相对于基底部的面为倾斜方向的孔。
在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为柱形状的第1支撑构件的情况下,可为沿倾斜方向从与上述柱形状的第1支撑构件的基底部接近的位置贯通基底部的孔。
在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是向第1面侧突出的凸部且具有从第2面侧向第1面侧形成的凹部的情况下,可以为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孔(贯通杯状凸部面的周壁部的孔)。
在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具有气体通过孔的情况下,该气体贯通孔为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孔,可以是相对于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的面为垂直方向的孔,也可以是相对于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的面为倾斜方向的孔。
将第2实施方式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安装于气体发生器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气密性,优选在封闭构件的周面与气体发生器的壳体之间涂布密封剂,也可以将封闭构件的周面与壳体的内壁面焊接。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得易于进行密封剂的涂布,可以调整封闭构件的厚度(例如,外周部的厚度),或在与封闭构件抵接的气体发生器的壳体形成槽、台阶等。
第2实施方式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配置于气体发生器的气体排出路径时,根据与膨胀气体源室的种类、位置的关系而发挥不同作用。
(第1形态)
当气体发生器具有在加压气体室与常压空间之间的气体排出路径时,在配置使得支撑结构的封闭构件位于加压气体室侧、支撑构件位于常压空间侧的情况下,发挥第1作用和第2作用这两种作用。
(1)第1作用
由于封闭构件的中心部由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进行支撑、封闭构件的外周缘部由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进行支撑,且具有不与上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和上述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抵接的环状面,因此,气体发生器的致动前的封闭构件的耐压性能提高。因此,可以使用厚度较薄的封闭构件。
(2)第2作用
未被封闭构件的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和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支撑的环状面与由封闭构件的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和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支撑的剩余部分面相比较,强度(支撑强度)存在较大的差,因此,在气体发生器致动时,上述环状面中容易发生裂开,也难以产生碎片。
另外,封闭构件的环状面裂开时,与封闭构件的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抵接的部分以断裂成大致圆形的状态,保持卡在第1支撑构件的前端面的状态。
(第2形态)
当气体发生器具有在加压气体室和燃烧室之间的气体排出路径时,在配置使得支撑结构的封闭构件位于燃烧室侧,且支撑构件位于加压气体室的情况下,发挥上述第2作用。
(第3形态)
当气体发生器具有在加压气体室和燃烧室之间的气体排出路径时,在配置使得支撑结构的封闭构件位于加压气体室侧、支撑构件位于燃烧室侧的情况下,发挥上述第1作用。本发明中的环状面是指沿圆周方向连续形成的面,其形状不限。
对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而言,上述板状的封闭构件具有底面部和从上述底面部的外周向一方向延伸的周壁部,优选形成上述周壁部的一侧,即被周壁部包围的一侧的底面部为第1面,相反面作为第2面。
作为封闭构件,如果使用具有底面部和周壁部的封闭构件,则在气体发生器的筒状壳体内容易安装,因而优选。
对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而言,优选不与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抵接的环状面、或不与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和所述封闭构件的所述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抵接的环状面,具有环状的脆弱部。
如果使用像这样形成有脆弱部的封闭构件,则在所述环状面变得更容易裂开,故优选。
对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而言,优选不与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抵接的环状面、或不与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和所述封闭构件的所述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抵接的环状面,具有环状的脆弱部,并且具有横切所述环状的脆弱部且形成放射状的多条脆弱部。
如上所述,如果使用像这样形成有不同的脆弱部的封闭构件,则在上述环状面变得更容易裂开,故优选。
对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而言,在扩散器部与加压气体室之间的气体排出路径、和燃烧室与加压气体室之间的气体排出路径之中,有一者或两者是由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进行封闭。
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使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的情况下,封闭构件的周面相对于筒状壳体焊接固定,封闭构件的中心部由第1支撑构件进行支撑。
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使用了第2实施方式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的情况下,封闭构件的中心部由第1支撑构件进行支撑,封闭构件的外周缘部由第2支撑构件进行支撑。
由于像这样提高了对于封闭构件的支撑强度,因此,可提高气体发生器的致动前的封闭构件的耐久性(第1作用)。
另外,未被封闭构件的支撑构件支撑的环状面与由封闭构件的支撑构件支撑的剩余部分面进行比较,强度(支撑强度)存在较大的差,因此,在气体发生器致动时,上述环状面中容易发生裂开。如上所述,上述环状面变得容易裂开,而由于为环状面,因此在裂开时也不易产生碎片(第2作用)。
对封闭构件而言,优选环状面具有上述脆弱部。
本发明优选提供气体发生器,
其在筒状壳体的第1端部侧安装有点火机构,在与第1端部侧为相反侧的第2端部侧安装有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扩散器部,
在所述点火机构侧配置有填充了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
在所述扩散器部侧配置有填充了作为膨胀气体源的加压气体的加压气体室,
所述扩散器部与所述加压气体室之间的气体排出路径,由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的包括封闭构件、和所述封闭构件的支撑构件的组合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进行封闭,所述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的支撑构件包括所述扩散器部,
在所述扩散器部为第2实施方式的情况下,
具有基底部、从所述基底部的周围向一方向延伸的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和从所述基底部的中心部沿与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相同方向延伸的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并且,在所述基底部的没有所述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和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的部分、及所述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所述气体排出口,
所述封闭构件配置使得所述加压气体室侧为第1面,所述扩散器部侧为第2面,
所述封闭构件是通过所述封闭构件的第2面侧的外周缘部与所述扩散器部的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抵接、所述封闭构件的第2面侧的中心部与所述扩散器部的第1支撑构件前端面抵接而被支撑,且具有不与所述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和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抵接的环状面,
在致动时,通过所述封闭构件的所述环状面环状裂开而开口,气体从所述气体排出口排出。
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扩散器部与加压气体室之间的气体排出路径由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进行封闭,所述支撑构件也作为扩散器部发挥功能。
由于作为支撑构件的扩散器部被固定于筒状壳体的第2端部,所以扩散器部(支撑构件)具有气体排出口。
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使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的情况下,封闭构件的周面相对于筒状壳体焊接固定,封闭构件的中心部由第1支撑构件进行支撑。
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使用了第2实施方式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的情况下,封闭构件的中心部由第1支撑构件进行支撑,封闭构件的外周缘部由第2支撑构件进行支撑。
由于像这样提高了相对于封闭构件的支撑强度,因此,可提高气体发生器的致动前的封闭构件的耐久性(第1作用)。
另外,未被封闭构件的支撑构件(扩散器部)支撑的环状面与由封闭构件的支撑构件(扩散器部)进行支撑的剩余部分面进行比较,强度(支撑强度)存在较大的差,因此,在气体发生器致动时,所述环状面中容易发生裂开。如上所述,所述环状面变得容易裂开,而由于为环状面,因此在裂开时也不易产生碎片(第2作用)。
对封闭构件而言,优选环状面具有所述脆弱部。
本发明优选提供气体发生器,其中,
在筒状壳体的第1端部侧安装有点火机构,在与第1端部侧为相反侧的第2端部侧安装有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扩散器部,
在所述点火机构侧配置有填充了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
在所述扩散器部侧配置有填充了作为膨胀气体源的加压气体的加压气体室,
所述燃烧室和所述加压气体室之间的气体排出路径由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的包括封闭构件、和所述封闭构件的支撑构件的组合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进行封闭,
所述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的支撑构件配置于所述加压气体室侧,所述封闭构件配置于所述燃烧室侧,
所述封闭构件配置使得所述燃烧室侧为第1面,所述加压气体室侧为第2面,
当支撑构件为第2实施方式时,所述封闭构件是通过所述封闭构件的第2面的外周缘部与所述支撑构件的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抵接、所述封闭构件的第2面的中心部与所述第1支撑构件前端面抵接而被支撑,且具有不与所述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和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抵接的环状面,
在致动时,所述封闭构件的所述环状面通过发生环状裂开而开口,利用所述气体通过孔连通燃烧室和加压气体室。
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使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的情况下,封闭构件的周面相对于筒状壳体焊接固定,封闭构件的中心部由第1支撑构件进行支撑。
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使用了第2实施方式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的情况下,封闭构件的中心部由第1支撑构件进行支撑,封闭构件的外周缘部由第2支撑构件进行支撑。
像这样,未由封闭构件的支撑构件支撑的环状面与由封闭构件的支撑构件支撑的剩余部分面进行比较,强度(支撑强度)存在较大的差,因此,在气体发生器致动时,所述环状面中容易发生裂开。如上所述,所述环状面变得容易裂开,而由于为环状面,因此在裂开时也不易产生碎片(第2作用)。
对封闭构件而言,优选环状面具有上述脆弱部。
本发明优选提供气体发生器,其中,
在筒状壳体的第1端部侧安装有点火机构,与所述第1端部轴向相反侧的第2端部侧封闭,
在所述筒状壳体的第1端部侧配置有内部填充了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在所述筒状壳体的第2端部侧配置有内部填充了加压气体的加压气体室,在所述燃烧室与所述加压气体室之间配置有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气体流入室,
所述燃烧室和所述气体流入室之间,由使用了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的包括封闭构件、和所述封闭构件的支撑构件的组合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的第1封闭构件进行封闭,所述加压气体室与所述气体流入室之间由第2封闭构件进行封闭,
在所述燃烧室或气体流入室内,配置有在致动时能够在轴向上滑动的可动体,
所述可动体具有:能够沿着所述燃烧室的内周面滑动的基底部、和从所述基底部向所述气体流入室或第2封闭构件侧突出的杆部,
在所述基底部作为所述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中的支撑构件,且是第2实施方式的支撑构件的情况下,
所述基底部具有:从所述基底部的中心部向所述点火机构方向延伸的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和从所述基底部的周围向所述点火机构的方向延伸的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并且在没有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和所述基底部的所述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的部分,具有气体通过孔,
所述第1封闭构件为具有所述点火机构侧的第1面和所述气体流入室侧的第2面的板状,
所述第1封闭构件是通过所述第2面的中心部与所述基底部的第1支撑构件前端面抵接、所述第2面的外周缘部与所述基底部的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抵接而被支撑,且具有不与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和所述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抵接的环状面,
在致动时,所述第1封闭构件的所述环状面通过环状裂开而开口,利用所述气体通过孔连通燃烧室和气体流入室。
就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而言,燃烧室和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气体流入室之间的气体排出路径,由所述第1实施方式或第2实施方式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进行封闭。
支撑构件也作为用于使第2封闭构件裂开的可动体的基底部发挥作用。
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使用了第1实施方式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的情况下,第1封闭构件的周面相对于筒状壳体焊接固定,第1封闭构件的中心部由第1支撑构件进行支撑。
在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使用了第2实施方式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的情况下,第1封闭构件的中心部由第1支撑构件进行支撑,第1封闭构件的外周缘部由第2支撑构件进行支撑。
由于像这样提高了对于第1封闭构件的支撑强度,因此,可提高气体发生器致动前的封闭构件的耐久性(第1作用)。
另外,未由第1封闭构件的支撑构件(可动体的基底部)支撑的环状面与由第1封闭构件的支撑构件(可动体的基底部)进行支撑的剩余部分面进行比较,强度(支撑强度)存在较大的差,因此,在气体发生器致动时,所述环状面容易裂开。如上所述,所述环状面变得容易裂开,而由于为环状面,因此在裂开时也不易产生碎片(第2作用)。
对第1封闭构件而言,优选环状面具有所述脆弱部。
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可以提高对用于封闭气体发生器的气体排出路径的封闭构件的支撑强度,并且不会由于封闭构件的碎片而影响气体的排出性能。
使用了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的气体发生器,即使在使用较薄的封闭构件的情况下,也可使得在致动前封闭构件的耐久性提高,通过在不由支撑构件支撑的部分裂开并使用较薄的封闭构件,可以在致动时更容易裂开,且碎片也难以产生。
本发明的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可以在汽车的气囊系统使用的气体发生器中使用。
安装有本发明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的气体发生器,可以在汽车的气囊系统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的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
对第1实施方式的图1、图2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而言,在具有扩散器部(气体排出口)的筒状壳体内容纳有点火机构(包含点火器)并且具有填充有膨胀气体源的膨胀气体源室的气体发生器中,其用于封闭上述扩散器部(气体排出口)与上述膨胀气体源室之间的气体排出路径。
本发明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优选由与气体发生器的壳体相同的材质形成,优选由铁、不锈钢等形成。
对膨胀气体源室而言,为填充了气体发生剂的空间、填充了作为气体源的加压气体(氩、氦等)的空间、或填充了这两者的空间。
在以下全部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气体发生剂,可以是具有供给膨胀用的气体的作用的气体发生剂,也可以是具有对加压气体室内填充的膨胀气体源进行加热而供给热的作用的气体发生剂。
图1所示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1A包括封闭构件2、和封闭构件2的支撑构件10A的组合。
支撑构件10A具有基底部11、和从基底部11的第1面11a的中心部向一方向延伸的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13。第1支撑部材13的前端面为平坦面。
在基底部11形成了从第1面11a到第2面11b贯通的多个气体通过孔15a。多个气体通过孔15a以沿周方向等间隔的方式形成。
封闭构件2具有底面部3、和从底面部3的外周向一方向延伸的周壁部4。底面部3和周壁部4为一体形成。
对封闭构件2而言,被周壁部4包围的侧的底面部3为第1面3a,相反面作为第2面3b。
对封闭构件2和支撑构件10A的基底部11而言,基底部11的外径较大。
封闭构件2是通过第2面3b的中心部与第1支撑构件13的前端面抵接而被支撑。在图1中,第1支撑构件13的前端面整体与第2面3b抵接。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底面部3与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13的抵接部分进行焊接。
封闭构件2在不与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13抵接的底面部3具有环状面5。
环状面5除了为圆形以外,也可以为多边形,优选为角为略圆的多边形。
封闭构件2的环状面5优选如图2(a)所示,具有用于容易裂开的环状的脆弱部6。
虽然环状的脆弱部6形成于环状面5的宽度(X)的中间位置(1/2X的位置),但也可以在比图2(a)所示的位置靠近周壁部4侧的位置形成,也可以形成于中心部侧。
进一步,封闭构件2的环状面5可以如图2(b)所示,具有横切环状的脆弱部6且形成放射状的多条脆弱部7。
脆弱部6和脆弱部7为比其它部分的破裂强度减小的部分,例如,宽度方向的剖面形状包括V字形状的切口等。
脆弱部6和脆弱部7可以连续形成,也可以虚线状不连续地形成。
图2(a)、(b)虽然以虚线示出了脆弱部6和脆弱部7,但是这是为了显示形成位置,不表示优选形成虚线状的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1A,用于封闭气体发生器的气体排出口与膨胀气体源室之间的气体排出路径。
当将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1A安装于气体发生器的情况下,支撑构件10A的基底部的第1面11a相对于气体发生器的壳体焊接固定,并且封闭构件2的周壁部4相对于气体发生器的壳体焊接固定。
封闭构件2的第1面3a在安装于气体发生器时为在点火器侧的面,第2面3b在安装于气体发生器时为在气体排出口侧的面。
在气体发生器致动时,封闭构件2虽然从第1面3a侧受到压力并向第2面3b侧裂开,但是此时,在未由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13支撑的环状面5裂开,而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13支撑的部分不裂开。
<图3所示的气体发生器>
图3为具有图1所示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1A的气体发生器100A,除了使用了本发明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以外,与JP-A No.2008-174215的图1所示的混合充气机为相同结构。
气体发生器100A具有加压气体室120、气体发生室(燃烧室)130、扩散器部50。
加压气体室120利用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122形成外壳,填充了包括氩、氦的混合物的加压气体。
加压气体室壳体122为相对于轴向及半径方向呈对称形,因此在组装时不需要调整在轴向及半径方向上的方向。
在加压气体室壳体122的侧面,形成有加压气体的填充孔124,在填充加压气体后由销126封闭。
销126的前端部126a向加压气体室120内突出,突出部具有与气体发生剂的燃烧气体流发生碰撞的长度。通过调整该销126的突出部的长度,销126自身可以与燃烧气体碰撞,附着燃烧残渣。
对气体发生室130而言,包含容纳于气体发生室壳体132内的点火机构(电气式点火器)134和固态气体发生剂136,并与加压气体室120的一端侧连接。
气体发生室130作为固态气体发生剂136进行燃烧的燃烧室。
气体发生室壳体132与加压气体室壳体122在接合部149电阻焊接。
将气体发生器100A组装入气囊系统时,点火器134经由连接器、导线等连接电源。
固态气体发生剂136含有作为燃料的硝基胍10~35质量%,作为氧化剂的高氯酸钾10~50质量%,作为粘合剂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盐30~80质量%,其中,硝基胍/高氯酸钾的(质量比)高于0.35且低于0.95。
在加压气体室120和气体发生室130之间的作为气体排出路径的第1连通孔138,由变形为碗状的第1破裂板140进行封闭,气体发生室130内保持为常压。第1破裂板140在周缘部140a与气体发生室壳体132电阻焊接。
在加压气体室120的另一端侧,安装有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1A,图1所示的支撑构件10A作为扩散器部50。
扩散器部50具有基底部51、和从基底部51的第1面51a的中心部向一方向延伸的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53。第1支撑构件53的前端面为平坦面。
扩散器部50在基底部的第1面51a的外周缘部与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122焊接固定。
基底部51具有从第1面51a到第2面51b贯通形成的多个气体排出口55。多个气体排出口55沿周方向等间隔形成。
在图3的气体发生器100A中,由于扩散器部50作为图1所示的支撑构件10A,因此,图1所示的多个气体通过孔15a作为气体排出口55。
封闭构件60具有底面部61、和从底面部61的外周向点火器134侧延伸的周壁部62。底面部61和周壁部62为一体形成。
对封闭构件60而言,周壁部62相对于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122焊接固定。
对封闭构件60而言,形成有周壁部62的侧的底面部61为第1面61a,相反面作为第2面61b。
封闭构件60的第1面61a为位于点火器134侧的面,第2面61b为位于气体排出口55侧的面。
周壁部62的外表面与加压气体室壳体122的内壁面122a抵接。
封闭构件60是通过第2面61b的中心部与扩散器部50的第1支撑构件53的前端面抵接而被支撑。
底面部61的第2面61b具有不与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53抵接的环状面65。
在环状面65形成了与图2(a)所示的环状的脆弱部6相同的环状的脆弱部64。
对将图3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0A装配至搭载于汽车的气囊系统的实施方式的工作进行说明。
当汽车发生碰撞而受到冲击时,利用致动信号输出机构,点火器134致动点火并使气体发生剂136燃烧,产生高温的燃烧气体。
随后,由高温的燃烧气体导致气体发生室130内的压力上升,由此破坏第1破裂板140,作为气体发生室130与加压气体室120的气体排出路径的第1连通孔138开口,燃烧气体向加压气体室120内排出。
在点火器134致动前,封闭构件60由第1支撑构件53进行支撑(第1作用),由于加压气体室120内的压力上升,封闭构件60的环状面65沿着脆弱部64发生环状裂开,从加压气体室120到气体排出口55的气体排出路径开放,从气体排出口55排出气体,使气囊膨胀。
此时,由于第2作用,环状面65变得容易裂开,碎片也难以产生。
另外,裂开片分离为周壁部62侧的环状裂开片、和中心部的圆形裂开片两者,但中心部的圆形裂开片为比第1支撑构件53的前端面所支撑的部分更大面积的裂开片。因此,圆形裂开片容易卡在第1支撑构件53,所以不会封闭排出路径,可以抑制对气体的排出造成的影响。
<图4~图6的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
第2实施方式的图4~图6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为,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筒状壳体内容纳有点火机构(包含点火器)并且具有填充有膨胀气体源的膨胀气体源室的气体发生器中,用于封闭上述气体排出口与上述膨胀气体源室之间。
本发明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优选由与气体发生器的壳体相同的材质形成,优选由铁、不锈钢等形成。
对膨胀气体源室而言,为填充了气体发生剂的空间、填充了作为气体源的加压气体(氩、氦等)的空间、或填充了这两者的空间。
图4(a)所示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1C包括封闭构件2、和封闭构件2的支撑构件10C的组合。
支撑构件10C具有:基底部11、从基底部11的第1面11a的中心部向一方向延伸的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13、和从基底部11的周围沿与第1支撑构件13相同方向延伸的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12。从基底部11开始的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12和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13的高度相同。第1支撑构件13的前端面为平坦面。
在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12沿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多个气体通过孔15b。
封闭构件2具有底面部3,和从底面部3的外周向一方向延伸的周壁部4。底面部3和周壁部4为一体形成。
对封闭构件2而言,被周壁部4包围的侧的底面部3为第1面3a,相反面作为第2面3b。
封闭构件2是通过第2面3b的中心部与第1支撑构件13的端面抵接、第2面3b的外周缘部与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12抵接而被支撑。在图4中,第1支撑构件13的前端面整体与第2面3b抵接。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底面部3与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13的抵接部分进行焊接。
对底面部3的第2面3b而言,具有不与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12和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13抵接的环状面5。
环状面5除了为圆形以外,也可以为多边形,优选为角为略圆的多边形。
封闭构件2的环状面5优选如图4(b)所示,具有用于容易裂开的环状的脆弱部6。
虽然环状的脆弱部6形成于环状面5的宽度(X)的中间位置(1/2X的位置),但也可以形成在比图4(b)所示的位置靠近周壁部4侧的位置,也可以形成于中心部侧。
进一步,封闭构件2的环状面5可以如图4(c)所示,具有横切环状的脆弱部6且形成放射状的多条脆弱部7。
脆弱部6和脆弱部7为比其它部分的破裂强度减小的部分,例如,宽度方向的剖面形状包括V字形状的切口等。
脆弱部6和脆弱部7可以连续形成,也可以虚线状不连续地形成。
图4(b)、(c)虽然以虚线示出了脆弱部6和脆弱部7,但这是为了显示形成位置,不表示优选形成虚线状的实施方式。
在图4中,环状面5的宽度(X)与从环状面5(第2面3b)到气体通过孔15a的距离(Y)具有1/2X<Y的关系。这是为了使环状面5即使在脆弱部6裂开时,裂开部分也不与气体通过孔15b接触而妨碍气体的流动。即使在上述那样改变脆弱部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调整使得不接触气体通过孔15b。
即使在不形成脆弱部6的情况下,也可以为了使1/2X的位置的应力为最大而容易裂开而满足1/2X<Y的关系。
图4(a)所示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1C用于封闭气体发生器的气体排出口与膨胀气体源室之间。
封闭构件2的第1面3a在安装于气体发生器时为在点火器侧的面,第2面3b在安装于气体发生器时为在气体排出口侧的面。
在气体发生器致动时,封闭构件2虽然从第1面3a侧受到压力并向第2面3b侧裂开,此时,不被支撑构件10C支撑的环状面5裂开,而支撑构件10C支撑的部分不裂开。
图5所示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1D,除了气体通过孔的形成位置不同以外,与图4所示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1C相同。
在支撑构件10D的基底部11,隔开间隔地环状地形成了多个气体通过孔15a。
出于容易裂开的理由,环状的脆弱部6形成于环状面5的宽度(X)的中间位置。
环状面5的宽度(X),与从环状面5到气体通过孔15a的距离(Z)具有1/2X<Z的关系。这是为了使环状面5即使在脆弱部6裂开时,裂开部分也不与气体通过孔15a接触而妨碍气体的流动。
即使在上述那样改变脆弱部的位置的情况下,也调整使得不接触气体通过孔15a。
即使在不形成脆弱部6的情况下,由于1/2X的位置的应力为最大而容易裂开,因此也可以满足1/2X<Z的关系。
除了气体通过孔的形成位置不同以外,图6所示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1E与图4所示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1C相同。
在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12,沿周方向形成多个气体通过孔15b,在基底部11,环状形成了多个气体通过孔15a。
<图7所示的气体发生器>
图7为具有本发明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的气体发生器100B,除了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不同以外,与图3的气体发生器100A为相同结构。
气体发生器100B具有:加压气体室120、气体发生室(燃烧室)130、扩散器部50。
加压气体室120利用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122形成外壳,填充了包括氩、氦的混合物的加压气体。
加压气体室壳体122为相对于轴向及半径方向呈对称形,因此在组装时不需要调整在轴向及半径方向上的方向。
在加压气体室壳体122的侧面形成有加压气体的填充孔124,在填充加压气体后由销126封闭。
销126的前端部126a向加压气体室120内突出,突出部具有与气体发生剂的燃烧气体流发生碰撞的长度。通过调整该销126的突出部的长度,销126自身可以与燃烧气体碰撞,附着燃烧残渣。
对气体发生室130而言,包含容纳于气体发生室壳体132内的点火机构(电气式点火器)134和固态气体发生剂136,并与加压气体室120的一端侧连接。
气体发生室130作为固态气体发生剂136进行燃烧的燃烧室。
气体发生室壳体132与加压气体室壳体122在接合部149电阻焊接。
将气体发生器100B组装入气囊系统时,点火器134经由连接器、导线等连接电源。
固态气体发生剂136含有作为燃料的硝基胍10~35质量%,作为氧化剂的高氯酸钾10~50质量%,作为粘合剂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盐30~80质量%,其中,硝基胍/高氯酸钾的(质量比)高于0.35且低于0.95。
加压气体室120和气体发生室130之间的作为气体排出路径的第1连通孔138,由变形为碗状的第1破裂板140进行封闭,气体发生室130内保持为常压。第1破裂板140在周缘部140a与气体发生室壳体132电阻焊接。
在加压气体室120的另一端侧安装有图4(a)所示的本发明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1C,图4(a)所示的支撑构件10C作为扩散器部50。
扩散器部50具有基底部51、从基底部51的中心部向一方向延伸的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53、和从基底部51的周围向与第1支撑构件53相同的方向延伸的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52。第1支撑构件53的前端面为平坦面。
并且扩散器部50具有从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52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54,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52和凸缘部54这两者作为图4(a)所示的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12发挥功能。
扩散器部50在凸缘部54与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122焊接固定。
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52沿周方向隔开等间隔地具有多个气体排出口55。
在图7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0B中,由于扩散器部50作为图4(a)所示的支撑构件10C,因此,图4(a)所示的多个气体通过孔15b作为气体排出口55。
封闭构件60具有底面部61、和从底面部61的外周向点火器134侧延伸的周壁部62。底面部61和周壁部62为一体形成。
为了保持加压气体室120的气密性,周壁部62相对于加压气体室壳体122焊接固定。
对封闭构件60而言,被周壁部62包围的侧的底面部61为第1面61a,相反面作为第2面61b。
封闭构件60的第1面61a为位于点火器134侧的面,第2面61b为位于气体排出口55侧的面。
周壁部62的外表面与加压气体室壳体122的内壁面122a抵接。
封闭构件60是通过第2面61b的中心部与扩散器部50的第1支撑构件53的前端面抵接、第2面61b的外周缘部与扩散器部50的凸缘部54抵接而被支撑。
对封闭构件60而言,底面部61具有不与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53和凸缘部54抵接的环状面65。
在环状面65形成了与图4(b)所示的环状的脆弱部6相同的环状的脆弱部64。
<图8~图11的实施方式>
图7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0B的扩散器部(支撑构件)和封闭构件,也可以为图8(a)、图9(a)、图10、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
图8(a)所示的扩散器部150具有基底部151、从基底部151的中心部延伸的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153、和从基底部151的周围沿与第1支撑构件153相同方向延伸的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152。
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153为在基底部151的中心部形成凹部153a而呈凹陷形状(杯状),底面闭合。
并且扩散器部150具有从环状的第2支撑部152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154,环状的第2支撑部152和凸缘部154这两者作为图4(a)所示的环状的第2支撑部12发挥功能。
扩散器部150在凸缘部154与筒状的加压气体室壳体122焊接固定。
在基底部151沿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作为多个气体排出口的气体通过孔155a。
封闭构件60具有底面部61、和从底面部61的外周向点火器134侧延伸的周壁部62。
对封闭构件60而言,形成周壁部62的侧的底面部61为第1面61a,相反面作为第2面61b。
封闭构件60的第1面61a为位于点火器134侧的面,第2面61b为位于气体排出口155a侧的面。
周壁部62的外表面与加压气体室壳体122的内壁面122a抵接,利用焊接等密封。
封闭构件60是通过第2面61b的中心部与扩散器部150的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153抵接、第2面61b的外周缘部与扩散器部150的凸缘部154抵接而被支撑。
由于第1支撑构件153的剖面为杯状,其底面为闭合的端面,因此其闭合的端面与封闭构件60的第2面61b抵接。在图8中,端面整体与封闭构件60抵接。
底面部61的第2面61b具有不与凸缘部154和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153抵接的环状面65。
在环状面65形成了与图4(b)所示的环状的脆弱部6相同的环状的脆弱部64。
除了气体排出口的形成位置不同,封闭构件60以一部分与第1支撑构件153焊接以外,图9(a)与图8(a)所示的扩散器部150和封闭构件60的支撑结构相同。
在扩散器部150的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152,沿周方向隔开间隔地形成作为多个气体排出口的气体通过孔155b。
对封闭构件60而言,与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153的前端面抵接的部分焊接(焊接部70)。
除了气体排出口的形成位置不同以外,图10与图8(a)所示的扩散器部150和封闭构件60的支撑结构相同。
在扩散器部150的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152,沿周方向形成作为多个气体排出口的气体通过孔155b,在基底部151沿周向形成作为多个气体排出口的气体通过孔155a。
除了气体排出口的形成位置不同以外,图11与图8(a)所示的扩散器部150和封闭构件60的支撑结构相同。
在扩散器部150的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153所具有的凹部153a的周壁面,形成作为多个气体排出口的气体通过孔155c。
虽然图11中气体排出口155c是相对于轴向(加压气体室壳体122的轴向)倾斜形成,但也可以是沿相对于轴向正交的方向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气体排出口也可以组合图8的气体排出口155a、图9的气体排出口155b、图11的气体排出口155c。另外,可以将图9的焊接部70设于图8、图10、图11的扩散器部150。
对将图7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0B装配至搭载于汽车的气囊系统的情况下,对使用了图8(a)或图9(a)所示的扩散器部150和封闭构件60组合而成的支撑结构的实施方式的工作进行说明。
致动前,封闭构件60由凸缘部154和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153进行支撑(第1作用)。
当汽车发生碰撞而受到冲击时,利用致动信号输出机构,点火器134致动点火并使气体发生剂136燃烧,产生高温的燃烧气体。
随后,由高温的燃烧气体导致气体发生室130内的压力上升,由此破坏第1破裂板140,从开口的第1连通孔138向加压气体室120内排出。
如图8(b)所示,由于加压气体室120内的压力上升,封闭构件60的环状面65沿着脆弱部64发生环状裂开,容易地分离为环状裂开片62a与圆形裂开片61a两者。此时,不产生其它碎片(第2作用)。
对环状裂开片62a而言,由于凸缘部154与加压气体室壳体122抵接,并利用焊接、凸缘部154的台阶等而得以固定于加压气体室壳体122,因此,不会从该处脱离。
对圆形裂开片61a而言,由于被从加压气体室120向气体排出口155a或气体排出口155b的气体流按压于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153,因此,不会从该处脱离。
如图9(b)所示,由于加压气体室120内的压力上升,封闭构件60的环状面65沿着脆弱部64发生环状裂开,容易地分离为环状裂开片62a与圆形裂开片61a这两者。此时,不产生其它碎片(第2作用)。
对环状裂开片62a而言,由于凸缘部154与加压气体室壳体122抵接,并利用焊接、凸缘部154的台阶等而得以固定于加压气体室壳体122,因此,不会从该处脱离。
圆形裂开片61a以在焊接部70焊接固定于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153的状态残留。
通过如上所述工作,封闭构件60裂开并分离为2个,从而使从加压气体室120到气体排出口155a或气体排出口155b的气体排出路径开放,因此,气体从气体排出口155a或气体排出口155b排出,使气囊膨胀。
此时,在图8(b)中,由于环状面65的宽度(X)与从环状面65到气体排出口155a的距离(Z)具有1/2X<Z的关系,因此,不会由于封闭构件60的裂开而破坏从气体排出口155a的气体(加压气体和燃烧气体的混合气体)的排出。
另外,在图9(b)中,由于环状面65的宽度(X)与从环状面65到气体通过孔155b的距离(Y)具有1/2X<Y的关系,因此,不会由于封闭构件60的裂开而破坏从气体排出口155b的气体(加压气体和燃烧气体的混合气体)的排出。
图10所示的使用了扩散器部150与封闭构件60组合而成的支撑结构的实施方式,与图8(a)、(b)和图9(a)、(b)相同地工作。
在图10的实施方式中,由于满足1/2X<Y和1/2X<Z两者,因此,不会由于封闭构件60的裂开而损坏从气体排出口155a和气体排出口155b的气体(加压气体和燃烧气体的混合气体)的排出。
图11所示的使用了扩散器部150与封闭构件60组合而成的支撑结构的实施方式,与图8(a)、(b)和图9(a)、(b)相同地工作。
在图11的实施方式中,由于满足1/2X<Y,因此,不会由于封闭构件60的裂开而损坏从气体排出口155c的气体(加压气体和燃烧气体的混合气体)的排出。
<图12所示的气体发生器>
除了在图7的气体发生器100B中,加压气体室120和气体发生室(燃烧室)130之间的气体排出路径利用图5所示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1D进行封闭以外,图12的气体发生器100C与图7的气体发生器100B相同。
在下文中,仅说明与图7的气体发生器100B不同的部分。
在加压气体室120与气体发生室(燃烧室)130之间的气体排出路径,作为第1封闭构件安装了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1D。
第1封闭构件包括支撑构件180与封闭构件190的组合。
支撑构件180具有:基底部181、从基底部181的中心部向一方向延伸的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183、和从基底部181的周围沿与第1支撑构件183相同方向延伸的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182。第1支撑部材的前端面183为平坦面。
基底部181沿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多个气体通过孔185。
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182与气体发生室壳体的内壁面132a互相焊接固定。
封闭构件190具有底面部191、和从底面部191的外周向点火器134侧延伸的周壁部192。
封闭构件190的周壁部192相对于气体发生室壳体132焊接固定。
对封闭构件190而言,通过中心部与第1支撑构件183的前端面抵接、外周缘部与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182抵接而被支撑。
对封闭构件190而言,底面部191具有不与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183和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182抵接的环状面195。
在环状面195形成了与图4(b)所示的环状的脆弱部6相同的环状的脆弱部。在图12中,封闭构件190配置在气体发生室(燃烧室)130侧,支撑构件180配置在加压气体室120侧。
对将图12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0C装配至搭载于汽车的气囊系统的实施方式的工作的一部分进行说明。
当汽车发生碰撞而受到冲击时,利用致动信号输出机构,点火器134致动点火并使气体发生剂136燃烧,产生高温的燃烧气体。
由燃烧气体导致封闭构件190沿着在环状面195形成的脆弱部64环状裂开,从气体发生室130到加压气体室120的气体排出路径开放。此时的裂开状态与图8(b)、9(b)相同,发挥第2作用。
随后,与图7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0B相同地工作。
<图13所示的气体发生器>
除了在图7的气体发生器100B中,加压气体室120和气体发生室(燃烧室)130之间的气体排出路径利用图5所示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1D进行封闭以外,图13的气体发生器100D与图7的气体发生器100B相同。
另外,与图12的气体发生器100C比较,除了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1D的安装相反(封闭构件190配置在加压气体室120侧,支撑构件180配置在气体发生室(燃烧室)130侧)以外,图13的气体发生器100D与图12的气体发生器100C相同。
在下文中,仅说明与图7的气体发生器100B不同的部分。
在加压气体室120与气体发生室(燃烧室)130之间的气体排出路径,作为第1封闭构件安装了图5所示的本发明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1D。
第1封闭构件包括支撑构件180与封闭构件190的组合。
支撑构件180具有:基底部181、从基底部181的中心部向一方向延伸的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183、和从基底部181的周围沿与第1支撑构件183相同方向延伸的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182。第1支撑部材的前端面183为平坦面。
基底部181沿周方向等间隔地形成多个气体通过孔185。
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182与气体发生室壳体的内壁面132a互相焊接固定。
封闭构件190具有底面部191、和从底面部191的外周向扩散器部50侧延伸的周壁部192。
封闭构件190的周壁部192相对于气体发生室壳体132焊接固定。
对封闭构件190而言,通过中心部与第1支撑构件183的前端面抵接、外周缘部与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182抵接而被支撑。
对封闭构件190而言,底面部191具有不与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183和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182抵接的环状面195。
在环状面195形成了与图4(b)所示的环状的脆弱部6相同的环状的脆弱部。
对将图13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0D装配至搭载于汽车的气囊系统的实施方式的工作的一部分进行说明。
致动前,封闭构件190由第1支撑构件183和第2支撑构件182进行支撑(第1作用)。
当汽车发生碰撞而受到冲击时,利用致动信号输出机构,点火器134致动点火并使气体发生剂136燃烧,产生高温的燃烧气体。
由燃烧气体导致封闭构件190沿着在环状面195形成的脆弱部6环状裂开,从气体发生室130到加压气体室120的气体排出路径开放。
随后,与图7所示的气体发生器100B相同地工作。
(6)图14、图15所示的气体发生器
气体发生器200在筒状壳体210内配置有点火机构室230、气体流入室240及加压气体室220。
虽然筒状外壳210包括了点火机构室壳体211和加压气体室壳体212,但也可以包括作为整体的一个壳体。
点火机构室壳体211在第1端部211a侧的开口部固定有电气式点火器225。
加压气体室壳体212的第2端部212a侧被封闭(封闭面213)。
点火机构室壳体211的第2端部211b与加压气体室壳体212的第1端部212b,在接合部214焊接一体化。
筒状壳体210(点火机构室壳体211和加压气体室壳体212)由铁、不锈钢等形成。
在加压气体室220内,利用高压填充了氩、氦等气体。
气体从加压气体室壳体212的封闭面213的气体填充孔进行填充。气体填充孔可以形成于加压气体室壳体212的周壁面。
气体填充孔在填充气体后以插入销215的状态,通过销215和封闭面213一起焊接而得以封闭。
在加压气体室220和气体流入室240之间,由焊接固定于固定部(环状固定部)242的加压气体室的破裂板247进行封闭。
固定部242具有:从点火机构室壳体211的第2端部211b向壳体的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环状板面部243、从环状板面部243的内周部向气体流入室240侧延伸的筒状壁部244,破裂板247从加压气体室220侧焊接固定于环状板面部243。
破裂板247由铁、不锈钢等形成,包括焊接固定于环状板面部243的环状的焊接部247a、和在环状的焊接部247a的内侧的圆形的非焊接部247b。
破裂板247由于受到来自加压气体室220的压力而以向气体流入室240侧突出的方式变形。
气体流入室240是致动时气体从加压气体室220流入、燃烧气体从点火机构室230流入的空间。
在面向气体流入室240的点火机构室壳体211中形成有多个气体排出口229,从内侧利用金属制的密封胶带228进行封闭。也可以没有密封胶带228。
多个气体排出口229虽然是沿点火机构室壳体211的周方向隔开均等间隔形成的,但也可以以在X轴方向上为2列的方式沿周方向排列,也可以沿周方向交错排列(千鳥配列)。
可以在气体流入室240内的面向气体排出口229的位置,配置筒状过滤器。
对气体流入室240而言,在从点火机构室230到破裂板247之间形成有台阶部217。
虽然,台阶部217是由点火机构室壳体211的内径从点火机构室230到破裂板247之间减小而形成,但也可以用从点火机构室壳体211的内周壁面211c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突起来代替台阶部217。
在气体流入室240与点火机构室230之间,配置有包括基底部251和从基底部251向破裂板247侧延伸的杆部260的可动体250。
可动体250的基底部251形成图5所示的支撑构件10D。
具有从基底部251的中心部向一方向延伸的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253,和从基底部251的周围向与第1支撑构件253相同的方向延伸的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252。第1支撑构件253的前端面为平坦面。
在基底部251的没有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252和杆部260的部分,沿周方向隔开等间隔地形成多个气体通过孔255。
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252与点火机构室壳体211的内周壁面211c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抵接。
封闭构件60具有底面部61、和从底面部61的外周向点火器225侧延伸的周壁部62。
对封闭构件60而言,形成有周壁部62的侧的底面部61为第1面61a,相反面作为第2面61b。
封闭构件60的第1面61a为位于点火器225侧的面,第2面61b为位于气体排出口229侧的面。
对周壁部62的外表面而言,与点火机构室壳体211的内周壁面211c抵接,并涂布密封剂等来与内周壁面211c之间保持气密。
封闭构件60通过第2面61b的中心部与第1支撑构件253的前端面抵接,第2面61b的外周缘部与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252抵接而被支撑。
对封闭构件60而言,底面部61具有不与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252和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253抵接的环状面65。
在环状面65形成了与图4(b)所示的环状的脆弱部6相同的环状的脆弱部64。
图14、图15所示的封闭构件,与图2相同地,环状面65的宽度(X)与从环状面65到气体通过孔255的距离(Z)具有1/2X<Z的关系。
下面,对将图14所示的气体发生器200装配至搭载于汽车的气囊系统的情况下的工作进行说明。
当汽车发生碰撞而受到冲击时,利用致动信号输出机构,点火器225致动点火并使气体发生剂226燃烧,点火手段室230内产生高温的燃烧气体。
由高温的燃烧气体导致气体发生室230内的压力上升,由此封闭构件60的环状面65裂开,如图8(a)、(b)所示,分离为环状裂开片62a和圆形裂开片61a这两者。
由此,从点火机构室230到气体流入室240,进一步到气体排出口229的气体排出路径开放。
对环状裂开片62a而言,与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252和点火机构室壳体211抵接,由于利用第2支撑构件252形成了台阶,因此不会从该处脱离。
对圆形裂开片61a而言,由于被从点火机构室230进入气体流入室240的向着气体排出口229的燃烧气体流按压于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253,因此,不会从该处脱离。
另外,可动体250的杆部260受到点火机构室230内的压力上升而沿X轴方向移动,使破裂板247裂开,开放从加压气体室220到气体流入室240,进一步到气体排出口229的气体排出路径。
利用从气体排出口229排出的燃烧气体和加压气体使气囊膨胀。
如上记载了本发明。显然本发明在其范围中包含各种方式的变化,这些变化并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此外,所有的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明显地认为是本发明的变形这样的情形,都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9)
1.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
其是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筒状壳体内容纳有点火机构、并且具有填充有膨胀气体源的膨胀气体源室的气体发生器中,包括配置于所述筒状壳体内的用于封闭气体的排出路径的封闭构件、和所述封闭构件的支撑构件的组合,其中,
所述支撑构件具有基底部、和从所述基底部的中心部向一方向延伸的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并且在所述基底部及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气体通过孔,
所述封闭构件为具有第1面和第2面的板状,
所述封闭构件是通过在所述第1面或所述第2面的中心部与所述第1支撑构件前端面抵接而从一面侧得以支撑,并且具有不与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抵接的环状面,
所述封闭构件的所述环状面通过裂开而开口。
2.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
其是在具有气体排出口的筒状壳体内容纳有点火机构、并且具有填充有膨胀气体源的膨胀气体源室的气体发生器中,包括配置于所述筒状壳体内的用于封闭气体的排出路径的封闭构件、和所述封闭构件的支撑构件的组合,其中,
所述支撑构件具有基底部、从所述基底部的中心部向一方向延伸的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和从所述基底部的周围向与第1支撑构件相同的方向延伸的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并且,在所述基底部、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及所述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气体通过孔,
所述封闭构件为具有第1面和第2面的板状,
所述封闭构件是通过在所述第1面或所述第2面的中心部与所述第1支撑构件前端面抵接而从一面侧被支撑,在所述被支撑一面侧的外周缘部与所述支撑构件的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抵接,且具有不与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和所述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抵接的环状面,
所述封闭构件的所述环状面通过裂开而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板状的封闭构件具有底面部、和从所述底面部的外周向一方向延伸的周壁部,被所述周壁部包围的侧的底面部为第1面,相反面为第2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其中,在不与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抵接的环状面,或不与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和所述封闭构件的所述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抵接的环状面具有环状的脆弱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其中,在不与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抵接的环状面,或不与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和所述封闭构件的所述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抵接的环状面具有环状的脆弱部,并且具有横切所述环状的脆弱部而形成放射状的多条脆弱部。
6.气体发生器,其中,
在筒状壳体的第1端部侧安装有点火机构,在与第1端部侧为相反侧的第2端部侧安装有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扩散器部,
在所述点火机构侧配置有填充了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
在所述扩散器部侧配置有填充了作为膨胀气体源的加压气体的加压气体室,
在所述扩散器部与所述加压气体室之间的气体排出路径和所述燃烧室和所述加压气体室之间的气体排出路径中的至少一者,利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括封闭构件、和所述封闭构件的支撑构件的组合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进行封闭,
在致动时,所述封闭构件的所述环状面通过裂开而开口,气体从所述气体通过孔排出。
7.气体发生器,其中,
在筒状壳体的第1端部侧安装有点火机构,在与第1端部侧为相反侧的第2端部侧安装有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扩散器部,
在所述点火机构侧配置有填充了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
在所述扩散器部侧配置有填充了作为膨胀气体源的加压气体的加压气体室,
所述扩散器部与所述加压气体室之间的气体排出路径,由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括封闭构件、和所述封闭构件的支撑构件的组合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进行封闭,所述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的支撑构件包括所述扩散器部,
所述扩散器部具有基底部、从所述基底部的周围向一方向延伸的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和从所述基底部的中心部沿与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相同方向延伸的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并且,在所述基底部的没有所述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和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的部分、及所述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所述气体排出口,
所述封闭构件配置使得所述加压气体室侧为第1面,所述扩散器部侧为第2面,
所述封闭构件是通过在所述封闭构件的第2面侧的外周缘部与所述扩散器部的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抵接、所述封闭构件的第2面侧的中心部与所述扩散器部的第1支撑构件前端面抵接而被支撑,且具有不与所述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和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抵接的环状面,
在致动时,通过所述封闭构件的所述环状面环状裂开而开口,气体从所述气体排出口排出。
8.气体发生器,其中,
在筒状壳体的第1端部侧安装有点火机构,在与第1端部侧为相反侧的第2端部侧安装有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扩散器部,
在所述点火机构侧配置有填充了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
在所述扩散器部侧配置有填充了作为膨胀气体源的加压气体的加压气体室,
所述燃烧室和所述加压气体室之间的气体排出路径由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括封闭构件、和所述封闭构件的支撑构件的组合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进行封闭,
所述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的支撑构件配置于所述加压气体室侧,所述封闭构件配置于所述燃烧室侧,
所述封闭构件配置使得所述燃烧室侧为第1面,所述加压气体室侧为第2面,
所述封闭构件是通过在所述封闭构件的第2面的外周缘部与所述支撑构件的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抵接、所述封闭构件的第2面的中心部与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前端面抵接而被支撑,并且具有不与所述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和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抵接的环状面,
在致动时,所述封闭构件的所述环状面通过环状裂开而开口,利用所述气体通过孔连通燃烧室和加压气体室。
9.气体发生器,其中,
在筒状壳体的第1端部侧安装有点火机构,与所述第1端部为轴向相反侧的第2端部侧封闭,
在所述筒状壳体的第1端部侧配置有内部填充了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在所述筒状壳体的第2端部侧配置有内部填充了加压气体的加压气体室,在所述燃烧室与所述加压气体室之间配置有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气体流入室,
所述燃烧室和所述气体流入室之间,由使用了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括封闭构件、和所述封闭构件的支撑构件的组合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的第1封闭构件进行封闭,所述加压气体室与所述气体流入室之间由第2封闭构件进行封闭,
在所述气体流入室内,配置有在致动时在轴向上能够滑动的可动体,
所述可动体具有能够沿着所述燃烧室的内周面滑动的基底部、和从所述基底部向所述第2封闭构件侧突出的杆部,
所述基底部作为所述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中的支撑构件,
所述基底部具有从所述基底部的中心部向所述点火机构方向延伸的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从所述基底部的周围向所述点火机构方向延伸的环状第2支撑构件,并且,在没有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和所述基底部的所述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的部分具有气体通过孔,
所述第1封闭构件为具有所述点火机构侧的第1面和所述气体流入室侧的第2面的板状,
所述第1封闭构件是通过在所述第2面的中心部与所述基底部的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前端面抵接、所述第2面的外周缘部与所述基底部的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抵接而被支撑,并且具有不与所述凸状的第1支撑构件和所述环状的第2支撑构件抵接的环状面,
在致动时,所述第1封闭构件的所述环状面通过环状裂开而开口,利用所述气体通过孔连通燃烧室和气体流入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13400 | 2015-01-27 | ||
JP2015013400A JP6467232B2 (ja) | 2015-01-27 | 2015-01-27 | ガス発生器用の閉塞部材の支持構造とそれを使用したガス発生器 |
PCT/JP2016/050177 WO2016121422A1 (ja) | 2015-01-27 | 2016-01-06 | ガス発生器用の閉塞部材の支持構造とそれを使用したガス発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06961A true CN107206961A (zh) | 2017-09-26 |
Family
ID=56543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05600.4A Pending CN107206961A (zh) | 2015-01-27 | 2016-01-06 | 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及使用其的气体发生器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308211B2 (zh) |
JP (1) | JP6467232B2 (zh) |
KR (1) | KR20170107446A (zh) |
CN (1) | CN107206961A (zh) |
DE (1) | DE112016000487T5 (zh) |
WO (1) | WO2016121422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71788A (zh) * | 2021-03-23 | 2021-07-06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放射性气体提取容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6002937A1 (de) * | 2016-03-11 | 2017-09-14 |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 Hybridgasgenerator, Gassackeinheit und Fahrzeugsicherheitssystem mit einem solchen Hybridgasgenerator sowie Verfahren zum Ausbilden einer Schockwelle |
JP6710167B2 (ja) * | 2017-02-09 | 2020-06-17 |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 ガス発生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62599A (en) * | 1998-05-12 | 2000-05-16 |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 Air bag inflator |
WO2008127181A1 (en) * | 2007-04-12 | 2008-10-23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An inflator for an air-bag |
JP2009292238A (ja) * | 2008-06-04 | 2009-12-17 | Daicel Chem Ind Ltd | インフレータ用の破裂板 |
CN104981381A (zh) * | 2013-02-22 | 2015-10-14 | 株式会社大赛璐 | 气体发生器 |
CN105121233A (zh) * | 2013-04-15 | 2015-12-02 | 株式会社大赛璐 | 气体发生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73462B1 (en) * | 1995-09-22 | 2001-08-14 |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 Air bag inflator |
US6332404B1 (en) * | 1996-04-15 | 2001-12-25 | Autoliv Asp, Inc. | Airbag inflation gas generation via a dissociating material and the moderation thereof |
US5992881A (en) * | 1997-07-01 | 1999-11-30 |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apparatus with multiple stage inflator |
US6116642A (en) * | 1998-04-27 | 2000-09-12 | Trw Inc. | Inflator for inflating an inflatable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
US6206414B1 (en) * | 1998-08-05 | 2001-03-27 | Trw Inc. | Air bag inflator including plural burst disks |
US7131663B1 (en) | 1999-08-10 | 2006-11-07 |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 Inflator for inflatable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
US6237950B1 (en) * | 1999-07-26 | 2001-05-29 |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 Staged air bag inflator |
US6176249B1 (en) * | 1999-08-10 | 2001-01-23 | Trw Inc. | Inflator |
US6357792B1 (en) * | 2000-09-28 | 2002-03-19 | Trw Inc. | Air bag inflator with burst disk |
US6382668B1 (en) * | 2000-11-16 | 2002-05-07 |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 Air bag inflator |
US7942990B2 (en) | 2006-12-18 | 2011-05-17 |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 Hybrid inflator |
JP5179825B2 (ja) | 2006-12-18 | 2013-04-10 |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 ハイブリッドインフレータ |
US20130199399A1 (en) * | 2011-07-27 | 2013-08-08 | Autoliv Asp, Inc. | Hydrogen enhanced reactive gas inflator |
JP6236331B2 (ja) * | 2014-02-14 | 2017-11-22 |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 ガス発生器 |
JP2015205661A (ja) * | 2014-04-23 | 2015-11-19 |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 ガス発生器 |
-
2015
- 2015-01-27 JP JP2015013400A patent/JP6467232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1-06 DE DE112016000487.7T patent/DE112016000487T5/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6-01-06 US US15/541,629 patent/US10308211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1-06 CN CN201680005600.4A patent/CN107206961A/zh active Pending
- 2016-01-06 WO PCT/JP2016/050177 patent/WO201612142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1-06 KR KR1020177019950A patent/KR20170107446A/ko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62599A (en) * | 1998-05-12 | 2000-05-16 |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 Air bag inflator |
WO2008127181A1 (en) * | 2007-04-12 | 2008-10-23 | Autoliv Development Ab | An inflator for an air-bag |
JP2009292238A (ja) * | 2008-06-04 | 2009-12-17 | Daicel Chem Ind Ltd | インフレータ用の破裂板 |
CN104981381A (zh) * | 2013-02-22 | 2015-10-14 | 株式会社大赛璐 | 气体发生器 |
CN105121233A (zh) * | 2013-04-15 | 2015-12-02 | 株式会社大赛璐 | 气体发生器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71788A (zh) * | 2021-03-23 | 2021-07-06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放射性气体提取容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341620A1 (en) | 2017-11-30 |
KR20170107446A (ko) | 2017-09-25 |
JP2016137794A (ja) | 2016-08-04 |
JP6467232B2 (ja) | 2019-02-06 |
US10308211B2 (en) | 2019-06-04 |
WO2016121422A1 (ja) | 2016-08-04 |
DE112016000487T5 (de) | 2017-1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67897B2 (en) | Gas generator | |
US7390019B2 (en) | Inflator for airbag | |
US8434783B2 (en) | Gas generator for restraining device of vehicle | |
US20080257195A1 (en) | Gas generator | |
JP2006160252A (ja) | 気体発生器 | |
US7730837B2 (en) | Initiator including a zone of weakness | |
CN107206961A (zh) | 气体发生器用的封闭构件的支撑结构及使用其的气体发生器 | |
US7520530B2 (en) | Gas generator for air bag | |
US10814828B2 (en) | Gas generator | |
US7419183B2 (en) | Inflator | |
JPH08253095A (ja) | 自動車における安全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ハイブリツドガス発生器 | |
CN110497876A (zh) | 推进剂笼、充气机、充气机的操作方法以及引导冲击波的方法 | |
CN106232436A (zh) | 气体发生器 | |
EP1927519A2 (en) | Inflator | |
CN110520334A (zh) | 气体发生器 | |
EP1972509B1 (en) | Inflator | |
CN103857566B (zh) | 用于约束装置的气体发生器 | |
WO2024004245A1 (ja) | ガス発生器及びガス発生器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6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