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79721A - 配线部件 - Google Patents

配线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79721A
CN104979721A CN201510152302.5A CN201510152302A CN104979721A CN 104979721 A CN104979721 A CN 104979721A CN 201510152302 A CN201510152302 A CN 201510152302A CN 104979721 A CN104979721 A CN 1049797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
wave absorption
mentioned
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523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79721B (zh
Inventor
今堀雅明
早川良和
二森敬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teri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eta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etal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etal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797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97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797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97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6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substantially closed in itself, e.g. toro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51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characterised by AC-mo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70/00Problem solutions or mea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L2270/10Emission reduction
    • B60L2270/14Emission reduction of noise
    • B60L2270/145Structure borne vib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70/00Problem solutions or mea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L2270/10Emission reduction
    • B60L2270/14Emission reduction of noise
    • B60L2270/147Emission reduction of noise electro magnetic [EMI]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6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substantially closed in itself, e.g. toroid
    • H01F2017/065Core mounted around conductor to absorb noise, e.g. EMI fil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Non-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将电磁波吸收部件支承为相对于电线在规定的范围内能够移动、从而能够抑制电线产生损伤且提高向车身等组装的组装性的配线部件。布线(1)具备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覆盖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的编织屏蔽件(10)、形成有使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插通的贯通孔(20)且吸收从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放射的电磁波的筒状的电磁波吸收部件(2)、以及对电磁波吸收部件(2)与编织屏蔽件(10)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的树脂带(14)及连结部件(31),电磁波吸收部件(2)通过编织屏蔽件(10)在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的轴向上的伸缩而相对于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沿轴向能够移动。

Description

配线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线部件,尤其涉及具备用于降低从电线放射的噪声的电磁波吸收部件的配线部件。
背景技术
以往,有搭载在作为行驶用的驱动源而具有电动马达的车辆、即电动车、混合动力车来连接该电动马达和变换器的配线部件。作为这样的配线部件,广泛使用为了向电动马达供给相位不同的多相交流电流、而捆扎有与各相对应的多个电线的布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布线具有连接电动马达和变换器的多个电线、以及抑制从上述多个电线放射的电磁波对外部的设备的动作产生影响的屏蔽件。该屏蔽件例如由编织有导线的金属编织线构成,覆盖多个电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57018号公报
随着近年来的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的电动马达的高输出化,从变换器向电动马达供给的电流的电流量增大。电流量的增大导致从电线放射的电磁波的高能量化,从而对周边的设备的动作产生影响的可能性变高。
作为该对策,考虑有使电线插通于铁氧体磁芯等电磁波吸收部件,但若使电线插通于能够充分抑制电磁波的程度的大小的电磁波吸收部件,则由于例如起因于伴随车辆的行驶产生的振动,电线因电磁波吸收部件摇动,从而有电线产生损伤的担忧。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考虑将电磁波吸收部件固定于车身。但是,在以电磁波吸收部件沿电线能够自由移动的方式构成配线部件的情况下,当将配线部件组装于车身时,必须通过手动作业将电磁波吸收部件的位置定位于规定的位置。另一方面,在完全地固定了电磁波吸收部件相对于电线的位置的情况下,例如当车身的电磁波吸收部件的固定部的位置精度、或电磁波吸收部件相对于电线的位置精度较低时,有将电磁波吸收部件固定于车身的作业变得困难的情况。并且,该情况下,若强行将电磁波吸收部件固定于车身,则有对电线作用过度的张力或压缩力而电线损伤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将电磁波吸收部件支承为相对于电线在规定的范围内能够移动、从而能够抑制电线产生损伤并且提高向车身等组装的组装性的配线部件。
本发明以解决上述课题为目的,提供一种配线部件,其具备:电线;覆盖上述电线的编织屏蔽件;形成有使上述电线插通的贯通孔、并吸收从上述电线放射的电磁波的筒状的电磁波吸收部件;以及对上述电磁波吸收部件与上述编织屏蔽件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的位置固定部件,上述电磁波吸收部件通过上述编织屏蔽件在上述电线的轴向上的伸缩而相对于上述电线沿上述轴向能够移动。
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配线部件,将电磁波吸收部件支承为相对于电线在规定的范围内能够移动,从而能够抑制电线产生损伤并且提高向车身等组装的组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布线、以及由布线连接的电动马达和变换器的简图。
图2表示第一电线保持部,图2(a)是外观图,图2(b)是分解图。
图3是电磁波吸收部件的周边部的布线的剖视图。
图4是电磁波吸收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表示卷绕树脂带前的制造阶段中的电磁波吸收部件以及编织屏蔽件的侧视图,图5(b)是图5(a)的A部放大图。
图6(a)~图6(c)是表示由树脂带覆盖的电磁波吸收部件的相对于第一至第三电线的轴向移动的前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符号的说明
1—布线(配线部件),2—电磁波吸收部件,2a—外周面,20—贯通孔,3—托架,10—编织屏蔽件,11~13—第一至第三电线,14—树脂带(位置固定部件),31—连结部件(位置固定部件),91—电动马达,92—变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布线1、以及由布线1连接的电动马达91和变换器92的简图。该布线1是本发明的配线部件的一个例子。
布线1搭载在作为行驶用的驱动源而具有电动马达的车辆,向作为产生驱动车辆的驱动力的驱动源的电动马达91供给从变换器92输出的被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后的驱动电流。该驱动电流包含功率晶体管等开关元件的开关所产生的高频成分。
布线1在一端部设有固定于电动马达91的框体的第一电线保持部1a,并在另一端设有固定于变换器91的框体的第二电线保持部1b。并且,布线1具有:向电动马达91供给U相、V相以及W相的三相交流电流的多个(3根)电线(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覆盖这些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的编织屏蔽件10;使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插通的筒状的电磁波吸收部件2;卷绕于电磁波吸收部件2以及编织屏蔽件10的树脂带14;用于在由电动马达91驱动的车辆的车身固定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托架3;将托架3连结于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连结部件31;以及由具有挠性的绝缘体构成的作为容纳部件的管状的波纹管15。此外,作为容纳部件,也能够使用金属制的管来代替波纹管15。
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的一端与电动马达91连接,另一端与变换器92连接。更加详细而言,从固定于电动马达91的框体的第一电线保持部1a突出的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的一端部与电动马达91的图示省略的端子板连接,从固定于变换器92的框体的第二电线保持部1b突出的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的另一端与变换器92的图示省略的端子板连接。
电磁波吸收部件2配置于第二电线保持部1b的附近。即,电磁波吸收部件2在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的长边方向上配置在偏置于作为噪声产生源的变换器92侧的位置。由此,从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放射的电磁波由电磁波吸收部件2有效地吸收。
树脂带14从外周侧卷绕于电磁波吸收部件2以及包含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两端部的范围内的编织屏蔽件10。编织屏蔽件10在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的轴向上的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两侧,由树脂带14以朝向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的方式紧固。
托架3配置于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外周侧,由带状的连结部件31固定。连结部件31从树脂带14的外周侧紧固电磁波吸收部件2。在托架3形成有使用于固定于车身的螺栓插通的插通孔3a。
电磁波吸收部件2由树脂带14及连结部件31而对与编织屏蔽件10相对的位置进行固定。树脂带14以及连结部件31均通过将编织屏蔽件10从其外侧朝向电磁波吸收部件2紧固,来对电磁波吸收部件2与编织屏蔽件10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即,树脂带14以及连结部件31是本发明的“位置固定部件”的一个方式。
但是,也可以仅由树脂带14来固定电磁波吸收部件2与编织屏蔽件10的相对位置。或者,也可以仅由连结部件31来固定电磁波吸收部件2与编织屏蔽件10的相对位置。该情况下,树脂带14以及连结部件作为“位置固定部件”发挥功能。并且,也可以通过粘结来固定电磁波吸收部件2和编织屏蔽件10。该情况下,粘接剂作为“位置固定部件”发挥功能。
波纹管15覆盖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以及编织屏蔽件10的一部分。本实施方式中,波纹管15配置于电磁波吸收部件2与第一电线保持部1a之间。并且,在波纹管15,为了提高挠性而交替地形成有大径部和小径部。
第一电线保持部1a以及第二电线保持部1b分别相同地构成。接下来,以第一电线保持部1a为例,参照图2详细地对其结构进行说明。
图2表示第一电线保持部1a,图2(a)是外观图,图2(b)是分解图。
第一电线保持部1a构成为,具有:由导电性的金属构成的屏蔽壳4;一部分容纳于屏蔽壳4、保持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的由树脂构成的外壳5;与外壳5连结、且保持环状的密封部件60的密封件保持部件6;配置于编织屏蔽件10的外周的环状部件7;以及带状的紧固部件8。在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各自的端部,例如通过压接连接有连接端子110、120、130。
屏蔽壳4一体地具有容纳外壳5的一部分的筒状的容纳部41、和固定于电动马达91的框体的凸缘部42。在凸缘部42形成有图示省略的螺栓插通孔,利用插通该螺栓插通孔的螺栓来将屏蔽壳4固定于电动马达91的接地的框体。
外壳5具有供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插通的插通孔,例如通过压入固定于屏蔽壳4的容纳部41。由密封件保持部件6保持的密封部件60对密封件保持部件6与形成于电动马达91的框体的安装孔的内表面之间进行密封。
环状部件7例如是醋酸布胶带,在与屏蔽壳4的容纳部41之间夹持编织屏蔽件10,而在编织屏蔽件10的外周多次地环状卷绕。紧固部件8例如由不锈钢等金属构成,配置于环状部件7的外周侧。编织屏蔽件10由紧固部件8的紧固力按压于屏蔽壳4。由此,编织屏蔽件10经由屏蔽壳4而与电动马达91的框体电连接。
图3是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周边部的布线1的剖视图。图3中,表示了沿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剖开了电磁波吸收部件2、树脂带14以及编织屏蔽件10的剖面。图4是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分解立体图。
在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中心部,形成有使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插通的贯通孔20。也就是说,在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贯通孔20,一并地插通有多个电线(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具有相同的外径,该外径为贯通孔20的内径的10%以上46%以下。
并且,电磁波吸收部件2具备第一磁芯21、第二磁芯22、第一橡胶部件23以及第二橡胶部件24。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贯通孔20通过结合形成于第一磁芯21的中心部的贯通孔21a、形成于第二磁芯22的中心部的贯通孔22a、以及形成于第一橡胶部件23的中心部的贯通孔23a而形成。
作为第一磁芯21以及第二磁芯22,能够使用铁氧体磁芯、非晶磁芯、或者坡莫合金磁芯等高导磁率的环状的磁芯部件。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芯21以及第二磁芯22由示出软磁性的软磁铁氧体(例如锰锌铁氧体、镍锌铁氧体、铜锌铁氧体等)构成。此外,还能够使用六方晶铁氧体(硬磁铁氧体)、石榴石铁氧体、或者钴铁氧体。
第一磁芯21和第二磁芯22沿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的轴向并列。第一磁芯21也可以作为环状的一个部件形成,例如也可以通过组合剖面呈半圆形的一对部件而形成为环状。第二磁芯22也相同。
第一磁芯21以及第二磁芯22吸收从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放射的电磁波(电磁噪声),并将该电磁波的能量变换为振动等力学能量、热能。由此,降低从布线1放射的电磁波对周边配置的控制装置等产生的不良影响。
第一橡胶部件23是被夹持在第一磁芯21与第二磁芯22之间的环状板的部件,抑制伴随着第一磁芯21以及第二磁芯22的电磁波的吸收而产生的振动、车辆的振动所产生的磨损。第二橡胶部件24是使其内周面与第一磁芯21以及第二磁芯22的外周面对置而配置于第一磁芯21以及第二磁芯22的外周侧的筒状的部件。第一橡胶部件23以及第二橡胶部件24例如通过粘结而与第一磁芯21及第二磁芯22成为一体。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外径例如是58mm。并且,作为电磁波吸收部件2,例如使用50克以上600克以下的部件。
(布线1的制造方法)
图5(a)是表示卷绕树脂带14之前的制造阶段中的电磁波吸收部件2以及编织屏蔽件10的侧视图,图5(b)是图5(a)的A部放大图。此外,在图5(a)中的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的左方配置有第一电线保持部1a,并在右方配置有第二电线保持部1b。
在制造布线1时,以以下的顺序进行组装。首先,将由绝缘体覆盖中心导体而成的绝缘电线切断为规定的长度而作为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捆扎这些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并使它们插通于编织屏蔽件10。此时的编织屏蔽件10的内径是比捆扎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后的粗细大、且比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外径小的尺寸。
接着,从编织屏蔽件10的长边方向上的一个端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电线保持部1b侧的端部)在规定的长度的范围内,将编织屏蔽件10在其周向上拉伸,使编织屏蔽件10的内径成为比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外径大的尺寸。并且,在拉伸后的编织屏蔽件10的内侧配置电磁波吸收部件2。之后,将电磁波吸收部件2通过的范围的编织屏蔽件10按压于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而使之缩径,是图5(a)所示的状态。
该状态下,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外周面2a以及轴向的两端面2b、2c由编织屏蔽件10覆盖,从而限制电磁波吸收部件2相对于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沿轴向的移动。即,编织屏蔽件10通过覆盖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外周面2a以及轴向的两端面2b、2c,来限制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轴向移动。
接下来,安装波纹管15,当在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的两端部插通屏蔽壳4、外壳5以及密封件保持部件6之后,除去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的两端部的绝缘体而使中心导体露出,并将连接端子110、120、130压接于露出来的中心导体。之后,进一步由环状部件7以及紧固部件8将编织屏蔽件10的端部固定在屏蔽壳4的外周,从而构成第一电线保持部1a以及第二电线保持部1b。
接着,以从编织屏蔽件10的外侧覆盖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方式卷绕树脂带14,并在该树脂带14的外侧由连结部件31对托架3进行固定。综上所述,完成布线1的组装。
(编织屏蔽件10的结构)
如图5(a)及图5(b)所示,编织屏蔽件10将由多个线材100构成的线材束101编织为格子状。本实施方式中,编织屏蔽件10的股数为5,锭数为36。此处,股数是指一个线材束101所包含的线材100的根数。并且,锭数是指编织屏蔽件10所包含的线材束101的数量。线材束101的卷绕间距例如是100~400mm。
线材100是实施了电镀的铜线,更加具体而言是镀锡的软铜线。但是,作为线材100,也可以使用镀镍或镀银的铜线。
线材100的线材直径d(mm)优选为0.12≤d≤0.32(0.12mm以上0.32mm以下)。这是由于,若线材直径d为0.12mm以下,则线材强度变弱,在编织屏蔽件10的制造(编织作业)时有断线的担忧,若线材直径d为0.32mm以上,则编织屏蔽件10变硬(难以将编织屏蔽件10扩径),而有使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电磁波吸收部件2插通于编织屏蔽件10的作业的作业性低下的担忧。
并且,当将编织屏蔽件10的股数设为n、将锭数设为m时,优选为1≤n≤15且0≤m≤50。这是由于,若股数m不足10,则线材束101间的间隙变大而有无法保持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担忧。并且,这是由于,若股数n超过15、锭数m超过50,则带来编织屏蔽件10的成本上升,并且编织屏蔽件10变硬(难以将编织屏蔽件10扩径),而有使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电磁波吸收部件2插通于编织屏蔽件10的作业的作业性低下的担忧。
即,若编织屏蔽件10的股数n为1以上15以下,且股数m在10以上50以下的范围内,则抑制制造时的作业性的低下,并且利用编织屏蔽件10的伸缩使电磁波吸收部件2在轴向上能够移动,且能够将电磁波吸收部件2相对于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的位置可靠地限制在适于向车身安装的规定的范围内。
图6(a)~图6(c)是表示由树脂带14覆盖的电磁波吸收部件2相对于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的轴向移动的前后的状态的示意图。此外,图6(a)~图6(c)中,与图5(a)相同,在附图左方配置有第一电线保持部1a,在附图右方配置有第二电线保持部1b。
图6(a)表示电磁波吸收部件2处于中立位置的状态。该状态下,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附近的第一电线保持部1a侧(以下,将该区域称作“第一区域10a”)的编织屏蔽件10的线材100的密度、和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附近的第二电线保持部1b侧(以下,将该区域称作“第二区域10b”)的编织屏蔽件10的线材100的密度大致相同。
图6(b)表示电磁波吸收部件2从图6(a)所示的中立位置向箭头X方向(第二电线保持部1b侧)移位了距离D1的状态。该状态下,第一区域10a的编织屏蔽件10在轴向上伸长,第二区域10b的编织屏蔽件10在轴向上收缩。由此,第二区域10b的编织屏蔽件10的线材100的密度比第一区域10a的线材100的密度高。
图6(c)表示电磁波吸收部件2从图6(a)所示的中立位置向箭头X方向(第一电线保持部1a侧)移位了距离D2的状态。该状态下,第一区域10a的编织屏蔽件10在轴向上收缩,第二区域10b的编织屏蔽件10在轴向上伸长。由此,第一区域10a的编织屏蔽件10的线材100的密度比第二区域10b的线材100的密度高。
这样,电磁波吸收部件2利用编织屏蔽件10在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的轴向上的收缩,相对于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在轴向上能够移动。
(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及效果)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得到以下的作用以及效果。
(1)由于电磁波吸收部件2由树脂带14以及连结部件31而固定与编织屏蔽件10的相对位置,并且利用编制屏蔽件10的伸缩而在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的轴向上能够移动,所以能够将电磁波吸收部件2支承为相对于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在规定的范围内能够移动。即,当将托架3固定于车身时,能够使电磁波吸收部件2以及托架3以图6(a)所示的中立位置为中心在X方向或Y方向上移动,从而即使是固定托架3的车身的固定部的位置精度、或电磁波吸收部件2相对于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的位置精度较低、存在尺寸误差的情况,利用编织屏蔽件10的伸缩也能够吸收该尺寸误差,也能够将布线1容易地组装于车身。并且,电磁波吸收部件2经由托架3固定于车身,从而可抑制因伴随车辆的行驶产生的振动而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被电磁波吸收部件2摇动而受到损伤。也就是说,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抑制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产生损伤,并且提高向车身组装的组装性。
(2)由于编织屏蔽件10覆盖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外周面2a,所以由树脂带14以及连结部件31将编织屏蔽件10从其外侧进行紧固,从而能够容易地固定电磁波吸收部件2与编织屏蔽件10的相对位置。
(3)由于编织屏蔽件10的股数为1~15,锭数为10~50,所以利用编织屏蔽件10的伸缩,能够将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轴向移动限制在适于向车身固定的规定的范围。
(4)由于编织屏蔽件10由树脂带14而在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两侧朝向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紧固,所以能够可靠地抑制电磁波吸收部件2相对于编织屏蔽件10的相对移动。
(5)由于在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外周侧配置有托架3,所以由该托架3能够将电磁波吸收部件2容易地固定于车身。
(实施方式的总结)
接下来,对于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把握的技术思想,引用并记载实施方式的符号等。但是,以下的记载中的各符号不将权利要求书的构成要素限定于实施方式中具体表示的部件等。
[1]一种配线部件(布线10),其具备电线(11~13)、覆盖上述电线(11~13)的编织屏蔽件(10)、形成有使上述电线(11~13)插通的贯通孔(20)并吸收从上述电线(11~13)放射的电磁波的筒状的电磁波吸收部件(2)、以及对上述电磁波吸收部件(2)与上述编织屏蔽件(10)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的位置固定部件(树脂带14、连结部件31),上述电磁波吸收部件(2)利用上述编织屏蔽件(10)在上述电线(11~13)的轴向上的伸缩,相对于上述电线(11~13)沿上述轴向能够移动。
[2]根据[1]所述的配线部件(布线1),上述编织屏蔽件(10)覆盖上述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外周面,上述位置固定部件(树脂带14、连结部件31)将上述编织屏蔽件(10)从其外侧进行紧固,来对上述电磁波吸收部件(2)与上述编织屏蔽件(10)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3]根据[1]或[2]所述的配线部件(布线1),当将上述编织屏蔽件(10)的股数设为n、将锭数设为m时,1≤n≤15且10≤m≤50。
[4]根据[1]~[3]任一项中所述的配线部件(布线1),上述电线(11~13)的一端与产生驱动车辆的驱动力的电动马达(91)连接,另一端与向上述电动马达(91)供给驱动电流的变换器(92)连接。
[5]根据[4]所述的配线部件(布线1),还具备用于在上述车辆的车身固定上述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托架(3),上述托架(3)由上述位置固定部件(树脂带14、连结部件31)而固定于上述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外周侧。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记载的实施方式不对权利要求书的发明进行限定。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全部的特征的组合不限于用于解决发明的课题的方案所必需的。
并且,本发明中,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变形来实施。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布线1的电线(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为3根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电线的根数可以是1或2,或者是4根以上。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电磁波吸收部件2具备第一磁芯21、第二磁芯22、第一橡胶部件23、以及第二橡胶部件2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电磁波吸收部件2也可以不具备橡胶部件(第一橡胶部件23以及第二橡胶部件24)。即,电磁波吸收部件2也可以由1个或多个磁芯构成。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以覆盖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外周面2a的方式配置有编织屏蔽件1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即,对在编织屏蔽件10的内侧配置有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编织屏蔽件10的外侧配置电磁波吸收部件2。也就是说,也可以在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贯通孔20插通编织屏蔽件10。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一并地插通于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贯通孔2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布线1具备多个电磁波吸收部件2,第一至第三电线11~13插通于各自不同的电磁波吸收部件2的贯通孔20。
另外,布线1的用途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为了进行计算机等各种电子装置间的通信而使用布线1。

Claims (5)

1.一种配线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线;
覆盖上述电线的编织屏蔽件;
形成有使上述电线插通的贯通孔、并吸收从上述电线放射的电磁波的筒状的电磁波吸收部件;以及
对上述电磁波吸收部件与上述编织屏蔽件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的位置固定部件,
上述电磁波吸收部件利用上述编织屏蔽件在上述电线的轴向上的伸缩,而相对于上述电线沿上述轴向能够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编织屏蔽件覆盖上述电磁波吸收部件的外周面,
上述位置固定部件将上述编织屏蔽件从其外侧进行紧固,来对上述电磁波吸收部件与上述编织屏蔽件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配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当将上述编织屏蔽件的股数设为n、将锭数设为m时,1≤n≤15且10≤m≤5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配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线的一端与产生驱动车辆的驱动力的电动马达连接,另一端与向上述电动马达供给驱动电流的变换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线部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用于在上述车辆的车身固定上述电磁波吸收部件的托架,
上述托架由上述位置固定部件而固定于上述电磁波吸收部件的外周侧。
CN201510152302.5A 2014-04-02 2015-04-01 配线部件 Active CN1049797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6249A JP6135585B2 (ja) 2014-04-02 2014-04-02 配線部材
JP2014-076249 2014-04-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9721A true CN104979721A (zh) 2015-10-14
CN104979721B CN104979721B (zh) 2018-01-05

Family

ID=54211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52302.5A Active CN104979721B (zh) 2014-04-02 2015-04-01 配线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18365B2 (zh)
JP (1) JP6135585B2 (zh)
CN (1) CN10497972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8095A (zh) * 2015-10-19 2018-05-11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电线束以及电磁波抑制部件
CN110880720A (zh) * 2018-09-05 2020-03-1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线的布线构造和线束
CN114097153A (zh) * 2019-10-23 2022-02-2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64772A1 (ja) * 2015-10-14 2017-04-20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7147307A (ja) * 2016-02-16 2017-08-24 星和電機株式会社 ノイズ除去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ケーブルコネクタ並びにノイズ除去方法
TW201805968A (zh) 2016-03-28 2018-02-16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線圈零件、電子零件及電子機器
JP6492114B2 (ja) * 2017-03-03 2019-03-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電磁波吸収体及び電磁波吸収体付成形品
DE102017205855B3 (de) 2017-04-06 2018-10-11 Audi Ag Kraftfahrzeug
JP7162414B2 (ja) 2017-06-13 2022-10-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電磁波吸収体及び電磁波吸収体付成形品
JP6899730B2 (ja) 2017-08-04 2021-07-0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460214B1 (ja) * 2017-11-23 2019-01-30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6925290B2 (ja) * 2018-03-01 2021-08-25 沖電線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ケーブル
JP2020156122A (ja) * 2019-03-18 2020-09-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サージ低減装置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204628B2 (ja) * 2019-10-18 2023-01-16 株式会社Soken ワイヤハーネス構造体
JP2021072388A (ja) * 2019-10-31 2021-05-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US11367542B2 (en) * 2019-11-01 2022-06-21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Field grading members, power cables having field grading members, and methods of regulating electric fields
JP2021136274A (ja) * 2020-02-25 2021-09-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21136275A (ja) * 2020-02-25 2021-09-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7396112B2 (ja) * 2020-02-25 2023-12-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4211A (en) * 1992-12-21 1995-05-09 E-Systems,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shielding a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able from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JP2000151175A (ja) * 1998-11-12 2000-05-30 Ge Yokogawa Medical Systems Ltd コア付きシールドケーブル、mri装置および複数機器の接続方法
US20040173369A1 (en) * 2003-03-07 2004-09-0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able extension for reducing EMI emissions
CN203085881U (zh) * 2013-01-17 2013-07-24 深圳市赛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蔽电缆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44076B (en) * 1997-10-21 1998-11-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Process for producing magnet core
JP4470132B2 (ja) * 2000-12-26 2010-06-02 株式会社Ihi 航空機搭載電子機器のケーブルノイズ抑制装置
JP2006164753A (ja) * 2004-12-07 2006-06-22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シールドケーブル
JP2009269579A (ja) * 2008-05-12 2009-11-19 Toyota Industries Corp 電線におけるノイズ低減構造
JP2011157018A (ja) 2010-02-02 2011-08-18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JP2012134028A (ja) * 2010-12-22 2012-07-1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5848963B2 (ja) * 2011-11-25 2016-01-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4211A (en) * 1992-12-21 1995-05-09 E-Systems, Inc. Device and method for shielding a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able from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JP2000151175A (ja) * 1998-11-12 2000-05-30 Ge Yokogawa Medical Systems Ltd コア付きシールドケーブル、mri装置および複数機器の接続方法
US20040173369A1 (en) * 2003-03-07 2004-09-0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able extension for reducing EMI emissions
CN203085881U (zh) * 2013-01-17 2013-07-24 深圳市赛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屏蔽电缆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8095A (zh) * 2015-10-19 2018-05-11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电线束以及电磁波抑制部件
CN108028095B (zh) * 2015-10-19 2019-08-13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电线束以及电磁波抑制部件
US10529482B2 (en) 2015-10-19 2020-01-07 Hitachi Metals, Ltd. Wire harness and electromagnetic wave suppression member
CN110880720A (zh) * 2018-09-05 2020-03-1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线的布线构造和线束
CN114097153A (zh) * 2019-10-23 2022-02-2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
CN114097153B (zh) * 2019-10-23 2023-09-05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718365B2 (en) 2017-08-01
JP6135585B2 (ja) 2017-05-31
CN104979721B (zh) 2018-01-05
US20150289423A1 (en) 2015-10-08
JP2015198042A (ja) 2015-1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79721A (zh) 配线部件
CN104979722A (zh) 配线部件
EP2750149B1 (en) Wire harness
EP2750150B1 (en) Wire harness
JP5638937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CN103093942A (zh) 非晶铁芯变压器
JP2012142092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US9659687B2 (en) Noise reduction cable
CN104851511A (zh) 噪声抑制电缆
JP6024607B2 (ja) 導電路
JP5459041B2 (ja) 車両用導電路
CN203850129U (zh) 一种磁性元件的固定装置
JP2017070104A (ja) 導電路及び導電路の製造方法
JP6207059B2 (ja) 導電路
JP6515755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JP6065856B2 (ja) ノイズ抑制ケーブル
KR102066723B1 (ko) 인덕터 및 인덕터 장치
JP2016225215A (ja) ノイズ抑制ケーブル
JP2017004745A (ja) ノイズシールドケーブル
JP2012171476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固定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固定方法
JP4831653B2 (ja) 電磁波シールドテープ及びケーブル
JP2018107020A (ja) ハーネス及び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JP2019186465A (ja) 磁界シールド材
JP2016178861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KR100983980B1 (ko) 일괄 차폐형 편조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