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8633A - 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8633A
CN104958633A CN201510424799.1A CN201510424799A CN104958633A CN 104958633 A CN104958633 A CN 104958633A CN 201510424799 A CN201510424799 A CN 201510424799A CN 104958633 A CN104958633 A CN 1049586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rba
radix
medicine
weight portion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42479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42479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586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586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863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药物包括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其中内服药物中各原料药材为:荆芥、紫草、防风、玳瑁、金银花、黄芩、浮萍、粪箕笃、马尾连、金荞麦、匐地龙、败酱草、穬麦蘖、地肤子、榠樝和绵马贯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清肺散风、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寻常性痤疮,采用不同性质的药物材、配伍严谨,辨证论治药效能直达病灶,治愈时间短,愈后不易复发;且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口感适宜,病人易于接受;本药物内外兼治,以内养外,标本兼治,内服外敷药物两者相互促进,提高自身免疫力,并对人体不产生任何副作用,安全有效,能达到祛病强体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寻常性痤疮(acne vulgaris)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面部,常伴有皮脂溢出。本病有自限性,至成年时自愈。多在青春期发病,女性发病年龄常较男性要早,可在月经初潮前半年至一年。损害主要发生于面部,尤其是前额、双颊部、颏部,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初起为粉刺,有白头粉刺与黑头粉刺两种,内含角质素及皮脂。白头粉刺亦称封闭性粉刺,为皮色丘疹,钟头大小,毛囊开口下明显,不易挤出脂栓。黑头粉刺亦称开放性粉刺,丘疹中央为明显扩大的毛孔,脂栓阻塞于毛囊口,表面呈黑色系皮脂氧化及黑素所致,较易挤出黄白色脂栓。
祖国医学认为,寻常性痤疮属于“粉刺”范畴。粉刺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典性皮损能挤出白色半透明状粉汁,故称之粉刺。《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风粉刺)云:“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刺,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宜内服清肺饮,外敷颠倒散。”本病以皮肤散在性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伴皮脂溢出为临床特征。好发于颜面、胸、背部。多见于青春期男女。
寻常性痤疮可发展为炎性丘疹、脓丘疹或脓疱、结节及囊肿等。炎性丘疹一般为米粒至绿豆大小,有的因炎症较重或人为的抠剥,继发化脓感染,中心有脓头成为脓丘疹或脓疱。结节呈紫红或暗红色,可高出皮面呈半球形,亦可较深在而仅能扪及,以后可逐渐吸收。囊肿呈正常皮色或暗红色,呈半球形高出皮面,触之有波动感。结节性痤疮及囊肿性痤疮多见于男性,不易消退。当继发细菌感染时皮损红肿著明,有明显压痛。愈后遗留萎缩性或增生性的瘢痕。临床上常数种损害同时存在,并以其中一二种为主。寻常性痤疮的病程慢性,时轻时重,女性常在每次月经前呈周期性的加重。本病有自限性,一般皮损持续数年或至二十四五岁时逐渐缓解而自愈。
目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方法主要有非手术方法治疗和手术方法治疗,非手术治疗也称为保守治疗,常用的方法有:1.应少吃刺激性食物,常用温水洗涤患处,用含有硫磺的肥皂效果更好。2.以粉刺、丘疹、脓疱为主的患者,可仅以局部外用治疗。3.内分泌疗法皮脂腺的发育受雄激素支配,因此具有拮抗雄性激素作用的药物对寻常性痤疮具有治疗作用。但该疗法可引起内分泌的紊乱,物理治疗液氮冷冻喷雾法或点涂,对于粉刺可用特制的粉刺挤压器将粉刺内容物挤出。面膜包括药物面膜及石膏面膜亦可采用。6.中医称本病为“肺风粉刺”,治则宜宣肺清热,可内服枇杷清肺饮,外用颠倒散凉水调敷。由于目前的中医和西医药治疗寻常性痤疮药物副作用较多,疗程较长,效果不理想,患者不易接受,并且容易遗留凹陷性疤痕,影响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清肺散风、清热解毒功效的主治寻常性痤疮的药物,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清肺散风、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寻常性痤疮,采用不同性质的药物材、配伍严谨,辨证论治药效能直达病灶,治愈时间短,愈后不易复发;且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口感适宜,病人易于接受;本药物内外兼治,以内养外,标本兼治,内服外敷药物两者相互促进,提高自身免疫力,并对人体不产生任何副作用,安全有效,能达到祛病强体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药物,其中,由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组成,所述内服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荆芥10-30份、紫草10-25份、防风15-35份、玳瑁10-20份、金银花15-30份、黄芩10-25份、浮萍10-25份、粪箕笃10-30份、马尾连15-25份、金荞麦10-20份、匐地龙10-30份、败酱草12-24份、穬麦蘖14-32份、地肤子10-20份、榠樝13-31份和绵马贯众3-5份;
所述外用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玄参10-20份、空心苋12-32份、地耳草15-30份、垂盆草12-22份、泽兰13-34份、凌霄花10-30份、翻白草12-24份、昆明鸡脚黄连10-20份、白花蛇舌草13-31份、千里光12-26份、生地12-28份、白芷14-32份、柽柳10-20份、毒根斑鸠菊12-24份、苦参12-32份、地锦苋10-30份、白蒺藜10-26份、蜣螂10-32份、蝉蜕10-30份、蛴螬10-30份、薄荷10-20份、大萼鹿角藤12-26份、球核荚蒾12-32份和滇崖爬藤10-30份。
其中,所述内服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优选为:荆芥15-30份、紫草15-25份、防风15-33份、玳瑁12-20份、金银花15-30份、黄芩13-25份、浮萍10-22份、粪箕笃13-30份、马尾连15-22份、金荞麦12-20份、匐地龙10-28份、败酱草14-24份、穬麦蘖14-30份、地肤子10-20份、榠樝13-30份和绵马贯众3-5份;
所述外用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优选为:玄参10-20份、空心苋15-30份、地耳草17-30份、垂盆草15-22份、泽兰13-32份、凌霄花12-30份、翻白草12-22份、昆明鸡脚黄连12-20份、白花蛇舌草15-30份、千里光14-28份、生地14-25份、白芷16-30份、柽柳10-20份、毒根斑鸠菊14-22份、苦参12-30份、地锦苋10-30份、白蒺藜10-25份、蜣螂10-30份、蝉蜕10-30份、蛴螬10-30份、薄荷12-20份、大萼鹿角藤12-24份、球核荚蒾14-32份和滇崖爬藤15-30份。
其中,所述内服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又可以优选比为:荆芥17-30份、紫草15-22份、防风15-30份、玳瑁15-20份、金银花16-30份、黄芩15-25份、浮萍10-20份、粪箕笃15-30份、马尾连16-20份、金荞麦15-20份、匐地龙10-25份、败酱草14-22份、穬麦蘖15-30份、地肤子10-20份、榠樝15-30份和绵马贯众3-5份;
所述外用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玄参10-20份、空心苋15-25份、地耳草18-30份、垂盆草15-20份、泽兰15-30份、凌霄花15-30份、翻白草15-22份、昆明鸡脚黄连14-20份、白花蛇舌草18-30份、千里光15-28份、生地16-24份、白芷18-30份、柽柳12-20份、毒根斑鸠菊15-20份、苦参15-30份、地锦苋13-30份、白蒺藜11-25份、蜣螂14-30份、蝉蜕12-30份、蛴螬14-30份、薄荷15-20份、大萼鹿角藤13-24份、球核荚蒾14-30份和滇崖爬藤17-30份。
其中,所述内服药物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
先将所述内服原料药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100目~120目筛,使能通过筛的细粉量在达到30%以上,收集通过筛的细粉得细粉a;再将不能通过12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5-10倍量乙醇提取1-2小时,第二次加4-8倍量水煎煮1-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b,将a与b混合后装入胶囊。
其中,所述内服药物的剂型为片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荆芥、紫草、防风、玳瑁、金银花和黄芩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倍~5倍量醇浓度为55%~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4次,每次2小时~3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30~1.32的膏体,备用;
第二步,将浮萍、粪箕笃、马尾连、金荞麦、匐地龙、败酱草、穬麦蘖、地肤子、榠樝和绵马贯众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5倍量水,煮沸2~4小时,过滤,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27~1.29的膏体;
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膏体混合,55℃~65℃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四步,将所述的干膏粉与淀粉进行混匀处理,得到膏体混合物;所述的膏体和淀粉的重量比为1∶0.01~0.02;将所述膏体混合物进行制粒处理、干燥处理,得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
第五步,将所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与滑石粉、硬脂酸镁依次进行混匀处理、压片处理、包衣处理,即得药物片剂成品;所述的颗粒、滑石粉、硬脂酸镁的重量比为100∶1~3∶0.15~0.3。
其中,所述外用药物的剂型为膏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水煎煮2~4次,每次1~3小时,每次加入6~10倍量的水,煎煮液过滤,合并各次的过滤液,加入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至醇含量为40%~50%,静置3~5小时,过滤,滤液浓缩,干燥并粉碎,获得混合粉末,过200目筛,采用紫外灯照射1~2小时灭菌;
第二步,相对于第一步获得的100重量份所述混合粉末,将1重量份~3重量份硬脂酸、0.5重量份~1.5重量份十八烷基醇、0.5重量份~1.5重量份单硬脂酸甘油酯、3重量份~5重量份液状石蜡、8重量份~10重量份二甲基硅油混合加热至75℃~85℃,在不断搅拌下加入1重量份~3重量份维生素E溶解,获得油相;
第三步,相对于第一步获得的100重量份所述混合粉末,将0.5重量份~1.5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5重量份~1.5重量份三乙醇胺、1重量份~2重量份羟苯乙酯、1000重量份~1500重量份蒸馏水混合加热至75℃~85℃,获得水相;
第四步,将第二步获得的油相在不断搅拌下缓慢加入第三步获得的水相中,充分搅拌30分钟~1小时,使乳化,在60℃~70℃的温度下加入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末,搅拌均匀,分装。
其中,所述外用药物的剂型为涂抹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所述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200目筛,使能通过2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60%,收集通过2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步骤二:将不能通过2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重量份8-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过滤获得煎液;第二次加重量份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过滤获得煎液;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
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甘油制成涂抹剂。
其中,所述内服药物的剂型为: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蜜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硬膏剂或糖浆剂;所述外用药物的剂型为:膏剂、粉剂、软膏剂、散剂、坐浴剂、涂抹剂、洗液剂、酊剂、凝胶剂或喷雾剂。
本发明治疗寻常性痤疮的药物,外用药物可以单独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清肺散风、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寻常性痤疮,采用不同性质的药物材、配伍严谨,辨证论治药效能直达病灶,治愈时间短,愈后不易复发;且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口感适宜,病人易于接受;本药物内外兼治,以内养外,标本兼治,内服外敷药物两者相互促进,提高自身免疫力,并对人体不产生任何副作用,安全有效,能达到祛病强体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以清肺散风、清热解毒为主要治疗原则,提供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药物,其中,内服药物中各原料药材为:荆芥、紫草、防风、玳瑁、金银花、黄芩、浮萍、粪箕笃、马尾连、金荞麦、匐地龙、败酱草、穬麦蘖、地肤子、榠樝和绵马贯众;外用药物中各原料药材为:玄参、空心苋、地耳草、垂盆草、泽兰、凌霄花、翻白草、昆明鸡脚黄连、白花蛇舌草、千里光、生地、白芷、柽柳、毒根斑鸠菊、苦参、地锦苋、白蒺藜、蜣螂、蝉蜕、蛴螬、薄荷、大萼鹿角藤、球核荚蒾和滇崖爬藤。
其中,上述原料药材的药理特性如下:
荆芥:味辛,微苦,性微湿;入肺、肝经。《日华子本草》:“利五脏,消食下气,醒酒。作菜生热食并煎茶,治头风并汗出;豉汁煎治暴伤寒。”《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目中黑花,及生疮,阴颓,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产后血晕。
蝉蜕:甘,寒;归肺、肝经。《本草衍义》:"治目昏翳。又水煎壳汁,治小儿出疮疹不快。"《本草纲目》:"治头风眩运,皮肤风热,痘疹作痒,破伤风及疗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噤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蝉蜕各部分对中枢神经系统均有广泛抑制效能,醇提取物有显著镇静作用。
薄荷:性味:辛,凉。入肺经、肝经。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该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邪在卫分,头痛、发热、微恶风寒者。
紫草:性寒,味甘、咸,归心、肝经,《本草纲目》:“紫草,其功长于凉血活血,利大小肠。故痘疹欲出未出,血热毒盛,大便闭涩者宜用之,已出而紫黑便切者亦可用。若已出而红活,及白陷大便利者,切宜忌之。”《本草经疏》:“紫草为凉血之要药,故主心腹邪热之气。”主要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等。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入膀胱经、肺经、脾经、肝经。《日华子本草》:“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缓,通利五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长沙药解》:“行经络,逐湿淫,通关节,止疼痛,舒筋脉,伸急孪,活肢节,起瘫痪,敛自汗、盗汗,断漏下、崩中。”功用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用于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
白蒺藜:苦、辛,平,入肝经。平肝解郁,祛风明目。用于肝阳眩晕头痛,肝郁胁痛,风热头痛,目赤肿痛,皮肤瘙痒等症。
苦参: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对痤疮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 杆菌均有抑制作用,能利尿、抗过敏、镇痛、平喘、祛痰。味苦;性寒。归肝;肾;大肠;小肠经;膀胱;心经;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广泛应用与多重湿热病症,如湿热泻痢 外用可以煎汤外洗,用于痔疮,妇女妇科;杀虫(外用),利尿。可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本草纲目》曰:“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也。热生风,湿生虫,故又能治风杀虫。惟肾水弱而相火胜者用之相宜,若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不可用也。张从正亦云,凡药皆毒也,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则五味各归其脏,必有偏胜气增之患,诸药皆然,学者当触类而长之可也,至于饮食亦然。又按《史记》云,太仓公淳于意医齐大夫病龋齿,灸左手阳明脉,以苦参汤日漱三升,出入慎风,五、六日愈,此亦取其去风气湿热杀虫之义”。
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其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肠炎、菌痢、麻疹、肺炎、乙脑、流脑、急性乳腺炎、败血症、阑尾炎、皮肤感染、痈疽疔疮、丹毒、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同时金银花茶有独特的减肥功能,还能抑制与杀灭咽喉部的病原菌,对老人和儿童有抗感染功效。所以,经常服用金银花浸泡或煎剂有利于风火目赤、咽喉肿痛、肥胖症、肝热症和肝热性高血压的治疗与康复。
黄芩:性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本草汇言》:“清肌退热,柴胡最佳,然无黄芩不能凉肌达表。上焦之火,山桅可降,然舍黄芩不能上清头目。所以方脉科以之清肌退热,疮疡科以之解毒生肌,光明科以之散热明目,妇女科以之安胎理经,此盖诸科半表半里之首剂也。”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黄芩有解热、镇静、降血压、利尿、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肠管蠕动等作用,对葡萄球菌、血溶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痢疾球菌、新城疫、绿脓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菌痢等有较好的疗效。
生地:甘,寒;归心,肝,肾经。《神农本草经》:“味甘,寒。主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清热、生津、润燥、滑肠、破瘀、生新、止痛、调经、凉血、止血活血。生地性寒,功能为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痰中带血等症。白芷:味辛,性温;归肺、胃、大肠经。《日华子本草》:“治目赤胬肉,及补胎漏滑落,破宿血,补新血,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疥癣,疮痍、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本草纲目》:“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妇人血风眩运,小便出血,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刀箭金疮。”功用祛风解表、散寒止痛、除湿通窍、消肿排脓。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齿痛,目痒泪出,鼻塞,鼻渊,湿盛久泻,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瘙痒疥癣,毒蛇咬伤。可改善人体微循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而白芷的水溶性成分有血管收缩作用,白芷的香豆精类成分白当归素对冠状血管有扩张作用。
柽柳:味甘、辛、性平;归肺经、胃经、心经。《本草备要》:“治痧疹不出,喘嗽闷乱。”功用疏风,解表,透疹,解毒。主治风热感冒,麻疹初起,疹出不透,风湿痹痛,皮肤瘙痒。治麻疹难透,风疹身痒,感冒,咳喘,风湿骨痛。
浮萍:辛,寒;入肺、小肠经。《唐本草》:“水萍者,有三种:大者名苹;水中又有蒋菜,亦相似而叶圆;水上小浮萍主火疮。”《名医别录》:“主消渴者,以湿热之邪去,则津液自生,而渴自止也。其曰下气,以休浴生毛发者,亦以寒能除热,凉血之验也。”发汗,祛风,行水,清热,解毒。治时行热痈,斑疹不透,风热痛疹,皮肤瘙痒,水肿,经闭,疮癣,丹毒,烫伤。浮萍有利尿作用,其有效成分主要为醋酸钾及氯化钾。
马尾连:性味: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湿热泻痢,黄疸,热病烦躁,肺热咳嗽,痈疮肿毒,目赤肿痛。现在应用于肠炎,传染性肝炎,感冒,麻疹,痈肿疮疖,结膜炎。
金荞麦:性凉,味辛、苦。能清热解毒;活血消痈;祛风除湿疮毒;蛇虫咬伤。主肺痈;肺热咳喘;咽喉肿痛;痢疾;风湿痹证;跌打损伤;痈肿癌。
败酱草:味辛、苦,微寒;归肝、胃、大肠经。《滇南本草》:“凉血热,寒胃,发肚腹中诸积,利小便。《本草纲目》:“治血淋痔瘘。”《唐本草》:“败酱,不出近道,多生岗岭间,叶似水莨及薇衔,丛生,花黄,根紫作陈酱色;其叶殊不似豨莶也。”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用于肠痈,肺痈高热,咳吐脓血,热毒疮疔,疮疖痛肿,胸腹疼痛,阑尾炎,肠炎、痢疾,产后腹痛,痛经。
翻白草:味苦、甘,性寒,入心,肝,脾,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渗湿的作用,用于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等证。
白花蛇舌草:味苦、甘,性寒,入心,肝,脾,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渗湿的作用,用于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等证。
千里光:性寒,味苦。《本草拾遗》:“主疫气,结黄,疟瘴,盅毒,煮服之吐下,亦捣敷疮、虫蛇犬等咬伤处。”《纲目拾遗》:“明目去星障。煎汤浴疮疡。狗咬以千里膏掺粉霜贴之。治蛇伤。”清热,解毒,杀虫,明目,治各种急性炎症性疾病,风火赤眼,目翳,伤寒,菌痢,大叶肺炎,扁桃体炎,肠炎,黄疸,流行性感冒,毒血症,败血症,痈肿疖毒,干湿癣疮,丹毒,湿疹,烫伤,滴虫性阴道炎。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千里光有广谱抗生素作用,对黄疸出血性钩端螺旋体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能入肺以清肺家烁热,解毒消火,最宜于肺病结核,肺热咳嗽。”《日华子本草》:“治头风热毒游风,补虚劳损,心惊烦躁,劣乏骨蒸,传尸邪气,止健忘,消肿毒。”具有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的功效,主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等证。脾胃有湿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地肤子:性寒,味辛、苦;入肾、膀胱经。《药性论》:"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补气益力;治阴卵癀疾,去热风,可作汤沐浴。"《滇南本草》:"利膀胱小便积热,洗皮肤之风,疗妇人诸经客热,清利胎热,湿热带下。"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
地耳草:味苦、平;归肝、胆经。《生草药性备要》:“治酒病,消肿胀,敷大恶疮,理疳疮肿。”《岭南采药录》:"去硝黄火毒,敷虾箝疮,理跌打、蛇伤。"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用于黄疸热淋,恶疮,肿毒,毒蛇咬伤。
垂盆草:性凉,味甘、凉;归肝、胆、小肠经。清利湿热,解毒。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痈肿疮疡,急、慢性肝炎。
泽兰:苦、辛,微温;归肝、脾经。功效活血祛瘀,利水消肿。主治血瘀经闭,通经,症瘕,产后瘀滞腹痛,身面浮肿,跌扑损伤,金疮,疮痈肿毒,水肿,腹水,淤血阻滞、水瘀互阻之水肿尤宜。含挥发油黄酮甙、皂甙、酚类、糖类及鞣质。
凌霄花:甘、酸,寒;归肝、心包经。《本草纲目》:“凌雷花及根,甘酸而寒,茎叶带苦,行血分,能去血中伏火,故主产乳崩漏诸疾及血热生风之证也。”《本经逢原》:“凌雪花,额痛血闭,血气刺痛,厉风恶疮多用之,皆取其散恶血之功也。”《神农本草经》:“主妇人产乳余疾,崩中,症瘕,血闭,寒热羸瘦。”行血去瘀,凉血祛风。用于经闭癓瘕,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
球核荚蒾:性味:苦、涩,温。主治:止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主治骨折,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蜣螂:性味:咸,寒。有毒。主治:解毒,消肿,通便。用于疮疡肿毒,痔漏,便秘。
蛴螬:性味:咸,微温。有毒。主治:破瘀血,消肿止痛,明目。用于丹毒,痈肿,痔漏,目翳。
大萼鹿角藤:性味:辛,温。主治:通经活络,活血止痛,接骨生肌,降压。主治肾亏腰痛,高血压,风湿性腰腿痛,骨折,跌打损伤。
玳瑁:性味:甘,寒。主治:清热解毒,镇心平肝。用于热病发狂,谵语,小儿惊风,痈肿疮毒。
地锦苋:性味:甘;性凉。主治: 清热利湿。主痢疾。
毒根斑鸠菊:性味:苦,凉。主治:祛风解表,舒筋活络,截疟。用于风湿关节痛,腰腿痛,跌打损伤,疟疾;外用治眼结膜炎。
粪箕笃:性味:微苦、涩,平。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肾盂肾炎,膀胱炎,慢性肾炎,肠炎,痢疾,毒蛇咬伤;外用治痈疖疮疡,化脓性中耳炎。
匐地龙:性味:微苦,凉。主治: 利尿排石,清热解毒,理脾消积。用于尿路结石,胆道结石,黄疸性传染性肝炎,狂犬病,蕈子中毒,小儿疳积,牙龈肿毒,痈肿疔疮。
昆明鸡脚黄连:性味:《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苦,寒。"主治:清热解毒。治肠炎,痢疾,淋病,咽喉肿痛,烫伤,疮痈。①《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清热泻火解毒。治尿赤淋痛,牙龈肿痛,咽喉肿痛,目赤痛,腮腺炎。"②《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防治痢疾,肠炎;治烫伤,疮痈。"
穬麦蘖:性味:①《别录》:"温。"②《纲目》:"咸,温,无毒。"主治:消食,和中。治食积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①《别录》:"消食和中。"②《药性论》:"破冷气,去心腹胀满。"③《日华子本草》:"开胃,止霍乱,除烦闷,消痰饮,破症积,能催生落胎。"④张元素:"补脾胃虚,宽肠下气,腹鸣者用之。"⑤《纲目》:"消化一切米面诸果食积。"
空心苋:性味:《福建中草药》:"根:苦,寒;茎叶:微甘,寒。"主治: 清热,凉血,利尿,解毒。治麻疹,乙性脑炎,肺结核咳血,淋浊,带状疱疹,疔疖,蛇咬伤。
绵马贯众:性味:性微寒,味苦;有小毒。主治: 清热解毒,驱虫,止血。
榠樝:性味:酸,平。①《本草拾遗》:"辛香。"②《日华子本草》:"平,无毒。"③《纲目》:"酸,平,无毒。"主治:消痰,祛风湿。治恶心,泛酸,吐泻转筋,痢疾,风湿筋骨酸痛。①《本草经集注》:"去痰。"②《本草拾遗》:"去恶心,止心中酸水,水痢。"③《日华子本草》:"消痰,解酒毒及治咽酸;煨食止痢。"④《日用本草》:"治霍乱转筋。"⑤《中国药植图鉴》:"治肺炎、粘膜炎、支气管炎、瘰疬、腺病及咳嗽等。长期服用对肺结核有良效。"
苕叶细辛:性味:湖北《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辛,温,有毒。"主治:发汗,祛痰,止痛,消肿。治感冒头痛,咳喘痰多,牙痛,口舌生疮,跌打损伤。①《广西药植名录》:"祛风,发汗,行气,消肿,祛痰止血。治感冒头痛,齿痛,口舌疮,跌打,蛇伤。"②《广西植物目录》:"发汗,祛痰,上痛。治感冒,牙痛,咳喘痰多。"
滇崖爬藤:性味:辛,温。主治:散瘀消肿,续筋骨。
由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组成,所述内服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荆芥10-30份、紫草10-25份、防风15-35份、玳瑁10-20份、金银花15-30份、黄芩10-25份、浮萍10-25份、粪箕笃10-30份、马尾连15-25份、金荞麦10-20份、匐地龙10-30份、败酱草12-24份、穬麦蘖14-32份、地肤子10-20份、榠樝13-31份和绵马贯众3-5份;
所述外用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玄参10-20份、空心苋12-32份、地耳草15-30份、垂盆草12-22份、泽兰13-34份、凌霄花10-30份、翻白草12-24份、昆明鸡脚黄连10-20份、白花蛇舌草13-31份、千里光12-26份、生地12-28份、白芷14-32份、柽柳10-20份、毒根斑鸠菊12-24份、苦参12-32份、地锦苋10-30份、白蒺藜10-26份、蜣螂10-32份、蝉蜕10-30份、蛴螬10-30份、薄荷10-20份、大萼鹿角藤12-26份、球核荚蒾12-32份和滇崖爬藤10-30份。
其中,所述内服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优选为:荆芥15-30份、紫草15-25份、防风15-33份、玳瑁12-20份、金银花15-30份、黄芩13-25份、浮萍10-22份、粪箕笃13-30份、马尾连15-22份、金荞麦12-20份、匐地龙10-28份、败酱草14-24份、穬麦蘖14-30份、地肤子10-20份、榠樝13-30份和绵马贯众3-5份;
所述外用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优选为:玄参10-20份、空心苋15-30份、地耳草17-30份、垂盆草15-22份、泽兰13-32份、凌霄花12-30份、翻白草12-22份、昆明鸡脚黄连12-20份、白花蛇舌草15-30份、千里光14-28份、生地14-25份、白芷16-30份、柽柳10-20份、毒根斑鸠菊14-22份、苦参12-30份、地锦苋10-30份、白蒺藜10-25份、蜣螂10-30份、蝉蜕10-30份、蛴螬10-30份、薄荷12-20份、大萼鹿角藤12-24份、球核荚蒾14-32份和滇崖爬藤15-30份。
其中,所述内服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又可以优选比为:荆芥17-30份、紫草15-22份、防风15-30份、玳瑁15-20份、金银花16-30份、黄芩15-25份、浮萍10-20份、粪箕笃15-30份、马尾连16-20份、金荞麦15-20份、匐地龙10-25份、败酱草14-22份、穬麦蘖15-30份、地肤子10-20份、榠樝15-30份和绵马贯众3-5份;
所述外用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玄参10-20份、空心苋15-25份、地耳草18-30份、垂盆草15-20份、泽兰15-30份、凌霄花15-30份、翻白草15-22份、昆明鸡脚黄连14-20份、白花蛇舌草18-30份、千里光15-28份、生地16-24份、白芷18-30份、柽柳12-20份、毒根斑鸠菊15-20份、苦参15-30份、地锦苋13-30份、白蒺藜11-25份、蜣螂14-30份、蝉蜕12-30份、蛴螬14-30份、薄荷15-20份、大萼鹿角藤13-24份、球核荚蒾14-30份和滇崖爬藤17-30份。
其中,所述内服药物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
先将所述内服原料药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100目~120目筛,使能通过筛的细粉量在达到30%以上,收集通过筛的细粉得细粉a;再将不能通过12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5-10倍量乙醇提取1-2小时,第二次加4-8倍量水煎煮1-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b,将a与b混合后装入胶囊。
其中,所述内服药物的剂型为片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荆芥、紫草、防风、玳瑁、金银花和黄芩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倍~5倍量醇浓度为55%~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4次,每次2小时~3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30~1.32的膏体,备用;
第二步,将浮萍、粪箕笃、马尾连、金荞麦、匐地龙、败酱草、穬麦蘖、地肤子、榠樝和绵马贯众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5倍量水,煮沸2~4小时,过滤,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27~1.29的膏体;
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膏体混合,55℃~65℃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四步,将所述的干膏粉与淀粉进行混匀处理,得到膏体混合物;所述的膏体和淀粉的重量比为1∶0.01~0.02;将所述膏体混合物进行制粒处理、干燥处理,得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
第五步,将所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与滑石粉、硬脂酸镁依次进行混匀处理、压片处理、包衣处理,即得药物片剂成品;所述的颗粒、滑石粉、硬脂酸镁的重量比为100∶1~3∶0.15~0.3。
其中,所述外用药物的剂型为膏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水煎煮2~4次,每次1~3小时,每次加入6~10倍量的水,煎煮液过滤,合并各次的过滤液,加入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至醇含量为40%~50%,静置3~5小时,过滤,滤液浓缩,干燥并粉碎,获得混合粉末,过200目筛,采用紫外灯照射1~2小时灭菌;
第二步,相对于第一步获得的100重量份所述混合粉末,将1重量份~3重量份硬脂酸、0.5重量份~1.5重量份十八烷基醇、0.5重量份~1.5重量份单硬脂酸甘油酯、3重量份~5重量份液状石蜡、8重量份~10重量份二甲基硅油混合加热至75℃~85℃,在不断搅拌下加入1重量份~3重量份维生素E溶解,获得油相;
第三步,相对于第一步获得的100重量份所述混合粉末,将0.5重量份~1.5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5重量份~1.5重量份三乙醇胺、1重量份~2重量份羟苯乙酯、1000重量份~1500重量份蒸馏水混合加热至75℃~85℃,获得水相;
第四步,将第二步获得的油相在不断搅拌下缓慢加入第三步获得的水相中,充分搅拌30分钟~1小时,使乳化,在60℃~70℃的温度下加入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末,搅拌均匀,分装。
其中,所述外用药物的剂型为涂抹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所述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200目筛,使能通过2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60%,收集通过2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步骤二:将不能通过2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重量份8-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过滤获得煎液;第二次加重量份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过滤获得煎液;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
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甘油制成涂抹剂。
其中,所述内服药物的剂型为: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蜜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硬膏剂或糖浆剂;所述外用药物的剂型为:膏剂、粉剂、软膏剂、散剂、坐浴剂、涂抹剂、洗液剂、酊剂、凝胶剂或喷雾剂。
本药物组合内外兼治,以内养外,标本兼治,内服外敷药物两者相互促进,提高自身免疫力,并对人体不产生任何副作用,安全有效,能达到祛病强体的目的。
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本发明内服胶囊剂的制作过程为取荆芥230g、紫草150g、防风300g、玳瑁200g、金银:花280g、黄芩230g、浮萍100g、粪箕笃300g、马尾连200g、金荞麦150g、匐地龙180g、败酱草140g、穬麦蘖300g、地肤子220g、榠樝250g和绵马贯众30g;
先将所述内服原料药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120目筛,使能通过筛的细粉量在达到30%以上,收集通过筛的细粉得细粉a;再将不能通过12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7倍量乙醇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5倍量水煎煮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b,将a与b混合后装入胶囊。
本发明内服片剂的制作过程为:取荆芥300g、紫草220g、防风300g、玳瑁150g份、金银花260g、黄芩200g、浮萍100g、粪箕笃280g、马尾连180g、金荞麦150g、匐地龙250g、败酱草140g、穬麦蘖300g、地肤子100g、榠樝300g和绵马贯众30g;
第一步,将荆芥、紫草、防风、玳瑁、金银花和黄芩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倍~5倍量醇浓度为55%~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4次,每次2小时~3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30~1.32的膏体,备用;
第二步,将浮萍、粪箕笃、马尾连、金荞麦、匐地龙、败酱草、穬麦蘖、地肤子、榠樝和绵马贯众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5倍量水,煮沸3小时,过滤,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28的膏体;
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膏体混合,60℃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四步,将所述的干膏粉与淀粉进行混匀处理,得到膏体混合物;所述的膏体和淀粉的重量比为1∶0.02;将所述膏体混合物进行制粒处理、干燥处理,得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
第五步,将所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与滑石粉、硬脂酸镁依次进行混匀处理、压片处理、包衣处理,即得药物片剂成品;所述的颗粒、滑石粉、硬脂酸镁的重量比为100∶3∶0.2。
本发明外用膏剂的制作过程为:取玄参200g、空心苋300g、地耳草240g、垂盆草220g、泽兰320g、凌霄花140g、翻白草220g、昆明鸡脚黄连120g、白花蛇舌草230g、千里光280g、生地160g、白芷300g、柽柳100g、毒根斑鸠菊190g、苦参120g、地锦苋300g、白蒺藜240g、蜣螂300g、蝉蜕160g、蛴螬280g、薄荷150g、大萼鹿角藤220g、球核荚蒾320g和滇崖爬藤300g;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每次加入7倍量的水,煎煮液过滤,合并各次的过滤液,加入醇浓度为90%的乙醇至醇含量为40%,静置5小时,过滤,滤液浓缩,干燥并粉碎,获得混合粉末,过200目筛,采用紫外灯照射2小时灭菌;
第二步,相对于第一步获得的100重量份所述混合粉末,将3重量份硬脂酸、0.7重量份十八烷基醇、1.5重量份单硬脂酸甘油酯、4重量份液状石蜡、10重量份二甲基硅油混合加热至80℃,在不断搅拌下加入2重量份维生素E溶解,获得油相;
第三步,相对于第一步获得的100重量份所述混合粉末,将0.5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7重量份三乙醇胺、2重量份羟苯乙酯、1200重量份蒸馏水混合加热至80℃,获得水相;
第四步,将第二步获得的油相在不断搅拌下缓慢加入第三步获得的水相中,充分搅拌40分钟,使乳化,在70℃的温度下加入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末,搅拌均匀,分装。
本发明外用涂抹剂的制作过程为:取玄参100g、空心苋300g、地耳草170g份、垂盆草220g、泽兰320g、凌霄花120g、翻白草220g、昆明鸡脚黄连150g、白花蛇舌草300g份、千里光280g、生地230g、白芷160g、柽柳200g、毒根斑鸠菊140g、苦参300g、地锦苋100g、白蒺藜250g、蜣螂300g、蝉蜕100g、蛴螬240g、薄荷120g、大萼鹿角藤220g、球核荚蒾320g和滇崖爬藤270g;
步骤一:先将所述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200目筛,使能通过2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60%,收集通过2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步骤二:将不能通过2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重量份7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获得煎液;第二次加重量份9倍量水煎煮3小时,过滤获得煎液;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
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甘油制成涂抹剂。
毒理学试验:
试验例1:本发明急性毒性试验
一、试验材料:
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21-24g,雌雄各半,山东大学生物试验室育种。药物:本发明胶囊剂,含0.0365g生药/粒。
二、方法:
1、LD50计算:采用改良寇氏法,将小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将片剂加蒸馏水溶解,配成最大浓度,按小鼠最大允许容量给药,所给剂量按生药量依次为18,14.4,11.5,9.2,7.4(g.kg-1),在动物禁食(不禁水)18小时后,一日内分两次给药(间隔半小时),每次0.5ml,观察动物死亡情况。
2、最大耐受剂量测定(MTD值):取小鼠20只,雌雄各10只。将片剂加蒸馏水溶解,配成最高浓度,按动物的最大耐受量,以注射灌喂器能抽动为准。在动物禁食(不禁水)18小时后,一日内分两次给药(间隔半小时),每次0.5ml(每ml含生药0.36g),总药量为18g生药/kg.d,相当临床成人 50Kg体重用量的300倍。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
三、试验结果:
在LD50计算中当用最大允许浓度和最大允许容量给予小鼠时 (18g/Kg.d),未见小鼠死亡,即未测出LD50,只可求最大耐受剂量,在7天观察期中,动物其食欲、活动、毛色、精神状态等皆正常,发育正常,未见有死亡。即选用相当于临床剂量的300倍药量,并无不良反应发生,表明急性毒性极小,MTD>18g/Kg.d。
 实验例2:长期毒性实验资料
 1、实验方法
将豚鼠随机份成4组,每组15只。在豚鼠背部脊柱两侧将脱毛剂均匀涂上,使其脱毛范围约40平方厘米。洗净脱毛剂,观察24小时后每组豚鼠分别涂本发明外服药物涂抹剂0.2、0.4和0.8ml,分别含生药92、184和368mg,另一组涂溶媒0.8ml每日二次,连续30天,观察豚鼠的一般情况,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及病理学检查。
 2、结果
上述三组用药豚鼠躯干去毛区,未见局部皮肤有水肿、充血、红斑、出血点及溃疡。用药组与对照组动物毛发色泽、摄食、四肢活动等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血液生化检查,用药组与对照组均在正常范围。病理组织学检查,实验各组心、肝、肾及局部皮肤均未见明显病变。提示,本发明药物长期用药对局部皮肤及全身重要脏器均未见明显的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实验安全。该药对乙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为1∶150,淋球菌为1∶150,白色念珠菌为1∶300,对1∶20稀释度时的杀灭时间为5分钟,1∶50时为10分钟,1∶100时为20分钟,1∶200时为40 分钟,1∶400时为8小时。
实验例3:累计毒性实验:
本发明药物内服片剂对小鼠按7.69、19.18和43.21g生药/kg连续用药15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3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对大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5周及停药3周后,大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药物内服胶囊剂对大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实验例4:皮肤刺激性试验
取家兔剃毛,对该外用药物膏剂进行诱导和激发接触试验,在24小时和48小时后观察试验家兔,均不见皮肤有红斑及水肿等现象,与阴性对照组无差异。结果表明,该制剂对皮肤反应强度近于零,即无皮肤变态反应。对白鼠阴道和破损皮肤进行刺激性试验,未见有刺激性反应和其它不良。对滤过性病毒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反应。毒性试验证明,该药未有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实验例5:急性皮肤刺激试验报告
1、实验目的:检测膏剂对实验动物皮肤的刺激/腐蚀作用和强度
2、材料和方法:受试物:名称:本发明擦剂,实验动物:壹级大耳白种家兔,4只,雌性,体重2.1-2.3k份;由山东医学院生物系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3.试验方法:
选用皮肤完好的健康家免4只,于试验前24小时将其背部脊柱两侧被毛剪掉,去毛面积左、右各约3cm×3cm。试验时取受试物0.2ml涂于2.5cm×2.5cm的二层纱布上,敷贴于一侧去毛皮肤表面,油纸覆盖,胶布固定。另一侧皮肤作为空白对照。封闭4小时后,去除覆盖物,并用温水清洗去残留受试物,于去除受试物后的1、24和48小时观察涂抹部位皮肤反应,并评分。
4、实验结果:实验动物皮肤未出现任何红斑,红肿,发炎现象。
5、小结:根据《消毒技术规范》(1999)中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判定,本发明膏剂对动物皮肤刺激强度属无刺激性。 、
本发明的多次皮肤刺激试验检测结果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动物饲养环境室温22℃±2℃,相对湿度:60%-70%。
2、试验动物:日本大耳白兔;动物级别:普通级;4只,雄性;体重2 kg-3kg。
3、动物来源:山东医学院生物试验室提供
(二)、方法 1、检验依据: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第6.4条“多次皮肤刺激试验”。 2、样品处理方法:用送检样品直接作为受试物。3、试验步骤:试验前24h,用儿童理发器去除动物背部脊柱两侧的毛,去除范围3cm× 3cm。取受试物本发明膏剂0.5mL,涂抹在动物一侧去毛皮肤上,另一侧作为对照,涂抹面积2.5cm×2.5cm;每天涂抹一次,连续涂抹14d。每次涂抹剪毛、清除残留受试物。1h后观察结果,参照《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年版)“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评分。
 (三)、结果
所有动物在14天涂抹过程中,受试皮肤未出现红斑及水肿现象。受试动物多次皮肤刺激反应平均每天每只动物积分均值为“0”。
药效学试验
实验材料:
 1、受试物及药品:(1)、供试品为本发明的内服胶囊剂,每克药粉相当于生药5.20g,本发明外用膏剂 (2)、扑尔敏,昆明制药厂生产,批号为941105;(3)、乌蛇止痒丸,广州药物一厂生产,批号为94080053; 2、动物:昆明种小鼠,普通级体重18~24g,山东医科大学动物室提供;Wistar大鼠,普通级,体重150~350g,山东大学生物实验动物室提供;豚鼠,体重200~300g,山东医科大学动物室提供。动物雌雄均用。
实验方法及结果:
一、对药物所致动物皮肤瘙痒的作用
1、对右旋糖酐致小鼠皮肤瘙痒的影响
小鼠50只,随机分组5组:(1)空白对照组(蒸馏水20ml/kg,ig);(2)、扑尔敏对照组(4mg/kg,ig);(3)、乌蛇止痒丸对照组(2g/kg,以药丸重量计,下同,ig); (4)、本发明药物低剂量组(4.5g/kg,以生药量计,下同,ig);(5)、本发明药物高剂量组(9g/kg,ig)。各组小鼠分别ig给药或蒸馏水1次,30min后,iv右旋糖酐1.25mg/kg,记录20分钟内每只小鼠瘙痒发生的总次数及持续总时间。
 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对右旋糖酐所致小鼠皮肤瘙痒有明显止痒作用,见表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1  本发明药物对右旋糖酐所致小鼠皮肤瘙痒的影响(X±SD)
组别 剂量 动物数 瘙痒次数  瘙痒持续时间(秒)
空白对照   10 28.8±6.7 164.5±30.5
扑尔敏 4mg/kg 10 6.5±3.6*** 12.1±3.3***
乌蛇止痒丸 2g/kg 10 11.7±6.1*** 34.0±15.6***
本发明药物低剂量组 4.5g/kg 10 23.2±4.6* 64.8±31.6*
本发明药物高剂量组 9g/kg 10 20.2±3.7*** 55.7±32.1***
与空白对照组作t检验, * P>0.05, *** P<0.01
2、对组胺致豚鼠瘙痒的影响
豚鼠50只,每只豚鼠后右足背剃毛,并用砂纸擦伤皮肤,面积约1 cm 2 ,随后动物随机分组:(1)空白对照组(10ml/kg,ig);(2)扑尔敏对照组(4mg/kg, ig);(3)乌蛇止痒丸对照组(1g/kg,ig);(4)本发明药物外用膏剂低剂量组(2.3g/kg,ig);(5)本发明药物外用膏剂高剂量组(4.5g/kg,ig)。每只豚鼠灌胃给药1次,30分钟后,在后右足创面滴0.01%组胺液,此后每隔3分钟依0.01%、0.02%、0.03%、0.04%……递增浓度,每次均为0.05ml/只,直致出现豚鼠回头舔后右足,以最后出现豚鼠回头舔后右足时所给予的组胺总量为致痒阈。
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4.5g/kg剂量组可明显提高致痒阈,见表2。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2  本发明药物对组胺所致豚鼠皮肤瘙痒反应的影响(X±SD)
组别 剂量 动物数 致痒阈(组胺总量,μg)
空白对照组   10 57.0±95.1
扑尔敏 4mg/kg 10 237.9±47.4***
乌蛇止痒丸 1g/kg 10 181.0±106.7 **
本发明药物低剂量组 2.3g/kg 10 155.0±102.4*
本发明药物高剂量组 4.5g/kg 10 208.3±86.8***
与空白对照组作t检验, * P>0.05, ** P<0.05, *** P<0.01二、本发明药物对二甲亚砜致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的作用
豚鼠50只,随机分5组:(1)空白对照组(10ml/kg,ig);(2)扑尔敏对照组(4 mg/kg,ig);(3)乌蛇止痒丸对照组(1g/kg,ig);(4)本发明药物外用膏剂低剂量组(2.3g/kg, ig);(5)本发明药物外用膏剂高剂量组(4.5g/kg,ig)。各组每只豚鼠灌胃给药1次,30分钟后,右耳两面外涂80%二甲亚砜(无水乙醇配制)50μl,此后于1小时、3小时用游标卡尺测量耳廓4个点的厚度,求出平均值,减去外涂二甲亚砜前4个点的平均值,差值为豚鼠耳廓肿胀值。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4.5g/kg剂量组对二甲亚砜致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有对抗作用,见表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3  本发明药物对二甲亚砜所致豚鼠耳肿的影响(X±SD)
与空白对照组作t检验, * P>0.05, ** P<0.05, *** P<0.01
 三、镇痛作用试验(热板法测痛)选用雌性小白鼠,18~22g,热板痛反应匣温度控制在55±0.5℃,以小白鼠后足作为痛反应指标,给药前先每隔5分钟测一次痛阈,共测两次,取均数作基础痛阈。给予小鼠本发明膏剂分别局部涂0.05ml每只,15ml一次,共4次,末次给药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各测一次痛阈,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表明本发明洗剂有明显提高痛阈作用。
表4镇痛作用反应的影响(X±SD)
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 * P<0.05, ** P<0.01。从表3可知,本药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
临床治疗:
病例资料:30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均来自我院皮肤科门诊。年龄18-30岁,平均(25.25±5.60)岁,病程2周-15年,男199例,女101例;将300例患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药物治疗组174例,男112例,女62例;对照组126例,男87例,女39例,两组年龄、性别构成无显著性差异。
30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
1、早期典型皮损为位于毛囊口的黑头粉刺和白头粉刺。黑头粉刺为阻塞于毛囊管内的脂栓末端,见于扩大的毛囊口中,呈点状黑色,可挤出脂栓。发展过程中可发生面颊部有炎性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及瘢痕等。
2、好发于面部、上胸及肩胛间、背部等皮脂腺串富部位,常伴皮脂溢出,青年男女多见。
3、慢性病程,一般青春期过后倾向自愈。
诊断标准:
1、皮损为毛囊性丘疹、黑头粉刺、白头粉刺、脓疱、结节,伴有皮脂溢出,好发于青少年,面部、上胸及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对称分布,呈慢性过程。
2、除了发生于青春期痤疮造成的皮肤损害外,另伴有面红、便秘或便溏、尿黄、腹胀、口干口苦、月经不调等症状。
3、肺胃蕴热性:主要表现为颜面、胸背部皮肤油腻,丘疹散布,甚或结节、脓疱,以黑头或白头粉刺居多,炎症较明显,口干,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组中:
治疗组1:使用本发明外用的膏剂和内服的胶囊剂,膏剂是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胶囊剂是每日3次,一次1粒,每60天为1个疗程;
治疗组2:使用本发明外用的涂抹剂和内服的片剂,涂抹剂是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片剂是每日3次,一次1片,每60天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使用三味肤宝软膏,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3mg,每60天为一个疗程。
疗效评价标准:
用药第2疗程后,根据皮损消退的百分率评定疗效。
(1)治愈:皮损消退95%以上或仅留有轻微色素沉着,且无新疹发生;
(2)显效:原有皮损消退65%-95%;
(3)有效:皮损消退35%-65%;
(4)无效:皮损消退<35%或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者。
治疗结果:
参见表1和表2,从表1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药物治疗寻常性痤疮,相对于中成药在治疗效果上,具有显著的改进;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药物治疗寻常性痤疮,相对于中成药,在治疗疗程上显著缩短。
表1两组分别治疗4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痊愈数 显效数 有效数 无效数 痊愈和显效率(%)
治疗组1 87 46 41 0 0 100%
治疗组2 87 47 40 0 0 100%
对照组 126 63 37 17 9 79.3%
表2 四组分别治疗4个疗程后痊愈和显效人数和时间比较  例(%)
组别 例数 第1个疗程 第2个疗程 第3个疗程 第4个疗程
治疗组1 87 16(18.4%) 20(23%) 23(26.4%) 28(32.2%)
治疗组2 87 16(18.4%) 17(19.5%) 23(26.4%) 31(35.6%)
对照组 100 3(3%) 7(7%) 11(11%) 79(79%)
根据上述表格内的临床统计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药物在寻常性痤疮方面,具有治愈时间短,愈后不易复发;毒副作用小的作用;同时对治疗组1和治疗组2的痊愈和显效人数的174例以及对照组痊愈和显效的100例患者随访1年半,结果统计,治疗组1痊愈和显效人数87例中痊愈的46例和显效41例中无复发,复发率为0%;治疗组2痊愈和显效人数87例中痊愈的47例无复发,显效40例中复发1例,复发率为1.15%;对照组痊愈和显效人数的100例,痊愈的63例患者中,复发32例,显效的37例患者中,复发26人,复发率58%;上述复发是指患者治疗效果达到痊愈或显效后,在随访的1年半中明显出现治疗前的毛囊口的白头粉刺,,发展过程中可发生面颊部有炎性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及瘢痕等症状。
典性病例:刘某,男性,22岁,因毛囊口有白头粉刺一个半月,伴有皮脂溢出,出现在面部和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经检查判断为痤疮,发展过程中可发生面颊部有炎性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及瘢痕等症状,且根据中医望、闻、问、切辨证进一步诊断为寻常性痤疮。使用治疗组1中外用的膏剂和内服的胶囊剂,膏剂是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胶囊剂是每日3次,一次1粒,治疗2个月有效,继续用药2个月显效,随访1年半未复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组成,所述内服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荆芥10-30份、紫草10-25份、防风15-35份、玳瑁10-20份、金银花15-30份、黄芩10-25份、浮萍10-25份、粪箕笃10-30份、马尾连15-25份、金荞麦10-20份、匐地龙10-30份、败酱草12-24份、穬麦蘖14-32份、地肤子10-20份、榠樝13-31份和绵马贯众3-5份;
所述外用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玄参10-20份、空心苋12-32份、地耳草15-30份、垂盆草12-22份、泽兰13-34份、凌霄花10-30份、翻白草12-24份、昆明鸡脚黄连10-20份、白花蛇舌草13-31份、千里光12-26份、生地12-28份、白芷14-32份、柽柳10-20份、毒根斑鸠菊12-24份、苦参12-32份、地锦苋10-30份、白蒺藜10-26份、蜣螂10-32份、蝉蜕10-30份、蛴螬10-30份、薄荷10-20份、大萼鹿角藤12-26份、球核荚蒾12-32份和滇崖爬藤10-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寻常性痤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服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荆芥15-30份、紫草15-25份、防风15-33份、玳瑁12-20份、金银花15-30份、黄芩13-25份、浮萍10-22份、粪箕笃13-30份、马尾连15-22份、金荞麦12-20份、匐地龙10-28份、败酱草14-24份、穬麦蘖14-30份、地肤子10-20份、榠樝13-30份和绵马贯众3-5份;
所述外用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玄参10-20份、空心苋15-30份、地耳草17-30份、垂盆草15-22份、泽兰13-32份、凌霄花12-30份、翻白草12-22份、昆明鸡脚黄连12-20份、白花蛇舌草15-30份、千里光14-28份、生地14-25份、白芷16-30份、柽柳10-20份、毒根斑鸠菊14-22份、苦参12-30份、地锦苋10-30份、白蒺藜10-25份、蜣螂10-30份、蝉蜕10-30份、蛴螬10-30份、薄荷12-20份、大萼鹿角藤12-24份、球核荚蒾14-32份和滇崖爬藤15-3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寻常性痤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服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荆芥17-30份、紫草15-22份、防风15-30份、玳瑁15-20份、金银花16-30份、黄芩15-25份、浮萍10-20份、粪箕笃15-30份、马尾连16-20份、金荞麦15-20份、匐地龙10-25份、败酱草14-22份、穬麦蘖15-30份、地肤子10-20份、榠樝15-30份和绵马贯众3-5份;
所述外用药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玄参10-20份、空心苋15-25份、地耳草18-30份、垂盆草15-20份、泽兰15-30份、凌霄花15-30份、翻白草15-22份、昆明鸡脚黄连14-20份、白花蛇舌草18-30份、千里光15-28份、生地16-24份、白芷18-30份、柽柳12-20份、毒根斑鸠菊15-20份、苦参15-30份、地锦苋13-30份、白蒺藜11-25份、蜣螂14-30份、蝉蜕12-30份、蛴螬14-30份、薄荷15-20份、大萼鹿角藤13-24份、球核荚蒾14-30份和滇崖爬藤17-3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治疗寻常性痤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服药物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先将所述内服原料药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100目~120目筛,使能通过筛的细粉量在达到30%以上,收集通过筛的细粉得细粉a;再将不能通过12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5-10倍量乙醇提取1-2小时,第二次加4-8倍量水煎煮1-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b,将a与b混合后装入胶囊。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治疗寻常性痤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服药物的剂型为片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荆芥、紫草、防风、玳瑁、金银花和黄芩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倍~5倍量醇浓度为55%~65%的乙醇回流提取2次~4次,每次2小时~3小时,过滤,滤液合并,回收乙醇,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30~1.32的膏体,备用;
第二步,将浮萍、粪箕笃、马尾连、金荞麦、匐地龙、败酱草、穬麦蘖、地肤子、榠樝和绵马贯众按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5倍量水,煮沸2~4小时,过滤,浓缩至70℃相对密度为1.27~1.29的膏体;
第三步,将第一步、第二步获得的膏体混合,55℃~65℃减压真空干燥,得干膏粉;
第四步,将所述的干膏粉与淀粉进行混匀处理,得到膏体混合物;所述的干膏粉和淀粉的重量比为1∶0.01~0.02;将所述膏体混合物进行制粒处理、干燥处理,得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
第五步,将所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与滑石粉、硬脂酸镁依次进行混匀处理、压片处理、包衣处理,即得药物片剂成品;所述的膏体混合物颗粒、滑石粉、硬脂酸镁的重量比为100∶1~3∶0.15~0.3。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治疗寻常性痤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药物的剂型为膏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水煎煮2~4次,每次1~3小时,每次加入6~10倍量的水,煎煮液过滤,合并各次的过滤液,加入醇浓度为90%~95%的乙醇至醇含量为40%~50%,静置3~5小时,过滤,滤液浓缩,干燥并粉碎,获得混合粉末,过200目筛,采用紫外灯照射1~2小时灭菌;
第二步,相对于第一步获得的100重量份所述混合粉末,将1重量份~3重量份硬脂酸、0.5重量份~1.5重量份十八烷基醇、0.5重量份~1.5重量份单硬脂酸甘油酯、3重量份~5重量份液状石蜡、8重量份~10重量份二甲基硅油混合加热至75℃~85℃,在不断搅拌下加入1重量份~3重量份维生素E溶解,获得油相;
第三步,相对于第一步获得的100重量份所述混合粉末,将0.5重量份~1.5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0.5重量份~1.5重量份三乙醇胺、1重量份~2重量份羟苯乙酯、1000重量份~1500重量份蒸馏水混合加热至75℃~85℃,获得水相;
第四步,将第二步获得的油相在不断搅拌下缓慢加入第三步获得的水相中,充分搅拌30分钟~1小时,使乳化,在60℃~70℃的温度下加入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末,搅拌均匀,分装。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治疗寻常性痤疮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药物的剂型为涂抹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先将所述原料药材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200目筛,使能通过200目筛的细粉量至少达到60%,收集通过20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
步骤二:将不能通过20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重量份8-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过滤获得煎液;第二次加重量份6-10倍量水煎煮1-3小时,过滤获得煎液;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将所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烘干后,室温冷却,研磨成细粉b;
步骤三:将细粉a与细粉b混合后调入甘油制成涂抹剂。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治疗寻常性痤疮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服药物的剂型为: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蜜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硬膏剂或糖浆剂;所述外用药物的剂型为:膏剂、粉剂、软膏剂、散剂、坐浴剂、涂抹剂、洗液剂、酊剂、凝胶剂或喷雾剂。
CN201510424799.1A 2015-07-20 2015-07-20 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Withdrawn CN1049586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24799.1A CN104958633A (zh) 2015-07-20 2015-07-20 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424799.1A CN104958633A (zh) 2015-07-20 2015-07-20 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8633A true CN104958633A (zh) 2015-10-07

Family

ID=54212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424799.1A Withdrawn CN104958633A (zh) 2015-07-20 2015-07-20 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5863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75111A (zh) * 2016-06-19 2016-11-09 王京涛 一种治疗甲沟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6697A (zh) * 2016-09-07 2017-01-04 济南思拓新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肋软骨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48378A (zh) * 2021-06-25 2021-11-16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治疗新冠肺炎早期的中药复方及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2411A (zh) * 2007-09-18 2008-04-02 尹克山 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中药
CN102125617A (zh) * 2011-02-25 2011-07-20 南方医科大学 一种治疗寻常型痤疮的药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2411A (zh) * 2007-09-18 2008-04-02 尹克山 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中药
CN102125617A (zh) * 2011-02-25 2011-07-20 南方医科大学 一种治疗寻常型痤疮的药物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75111A (zh) * 2016-06-19 2016-11-09 王京涛 一种治疗甲沟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66697A (zh) * 2016-09-07 2017-01-04 济南思拓新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肋软骨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48378A (zh) * 2021-06-25 2021-11-16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治疗新冠肺炎早期的中药复方及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应用
CN113648378B (zh) * 2021-06-25 2022-04-22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治疗新冠肺炎早期的中药复方及治疗呼吸道感染的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8804B (zh) 一种治疗肛周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0572B (zh) 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51633A (zh) 一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0978B (zh) 一种治疗褥疮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78877B (zh) 一种治疗阴囊湿疹的外用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24125B (zh)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00164A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58633A (zh) 一种治疗寻常性痤疮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62996A (zh) 治疗月经相关性痤疮的中药面膜
CN105250619A (zh) 一种治疗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15037A (zh) 一种治疗风湿蕴毒型慢性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47538A (zh) 一种治疗湿热毒盛型糖尿病足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78781B (zh) 一种治疗阴囊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84292A (zh) 一种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01118A (zh) 用于治疗湿热浸淫型运动神经元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74148A (zh) 用于治疗真菌性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69443A (zh) 一种治疗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3610795A (zh) 一种杜仲降压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4667183A (zh) 治疗湿热邪滞型化脓性骨髓炎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12596A (zh) 一种治疗肝肿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16536A (zh) 一种治疗白癜风的中药擦剂
CN104324185A (zh) 一种治疗白带过多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24332A (zh)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27737A (zh) 用于防治痔疮术后并发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24184A (zh) 一种治疗月经不调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