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3136B - 车体罩及作业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体罩及作业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03136B
CN104903136B CN201480003700.4A CN201480003700A CN104903136B CN 104903136 B CN104903136 B CN 104903136B CN 201480003700 A CN201480003700 A CN 201480003700A CN 104903136 B CN104903136 B CN 1049031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ortion
ventilation cover
cover
vent
interi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37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03136A (zh
Inventor
上前健志
田中豊
坂东范仁
龟井和典
平冈谦二
大地康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031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31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031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31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8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6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air 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3/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3/04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concerning exhau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2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40Special vehicles
    • B60Y2200/41Construction vehicles, e.g. graders, excavators
    • B60Y2200/415Wheel loa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一种作业车辆的车体罩,具备外通气罩部和内通气罩部。外通气罩部具有与外部空间连通的外通气孔。外通气罩部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地配置。内通气罩部在外通气罩部的内侧与外通气孔相对地配置。内通气罩部具有流水槽部和通气部。流水槽部接收从外通气孔进入的水。通气部具有与内通气罩部的内侧空间连通的内通气孔。通气部配置于流水槽部的更上方。

Description

车体罩及作业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体罩及作业车辆。
背景技术
在作业车辆的车体罩上设有用于换气的通气孔。例如,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中,在发动机室的侧面设有通气孔,经由通气孔将冷却用的外气输入到发动机室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1565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作业车辆的操作员一边目视车辆周围,一边进行作业机的操作或车辆行驶操作。因此,作业车辆要求具有良好的视野性。另一方面,车体罩的形状对视野性造成影响。例如,通过将车体罩的一部分设为倾斜的形状,能够减少死角,提高视野性。
但是,如果在倾斜的车体罩上设置上述的通气孔,则由于雨等,水可能从通气孔浸入车体罩内。车体罩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越大,越能够提高视野性,但另一方面,存在水容易从通气孔浸入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得到良好的通气性,并且既能够提高视野性,又能够抑制水向内部的浸入的车体罩及作业车辆。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式提供一种作业车辆的车体罩,其具备外通气罩部和内通气罩部。外通气罩部具有与外部空间连通的外通气孔。外通气罩部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地配置。内通气罩部在外通气罩部的内侧与外通气孔相对地配置。内通气罩部具有流水槽部和通气部。流水槽部接收从外通气孔进入的水。通气部具有与内通气罩部内侧的空间连通的内通气孔。通气部配置于流水槽部的更上方。
在本方式的作业车辆的车体罩中,外通气罩部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地配置。由此,能够提高视野性。另外,外气可通过外通气罩部的外通气孔和通气部的内通气孔向车体罩内流入。或者,车体罩内的空气可通过通气部的内通气孔和外通气罩部的外通气孔向车体罩的外部流出。由此,能够得到良好的通气性。进而,即使水从外通气孔浸入,水也会被流水槽部接收。另外,通气部配置于流水槽部的更上方,因此,即使水从外通气孔浸入,也不易浸入通气部的内通气孔。由此,能够抑制水向车体罩内部的浸入。
优选地,外通气罩部具有包含外通气孔的倾斜面部和从外侧覆盖外通气孔的檐部。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来自外通气孔的水的浸入。
优选地,将倾斜面部和檐部一体形成。在该情况下,通过例如冲压加工等,能够容易地形成外通气罩部。
优选地,俯视时,流水槽部与外通气孔重合配置。在该情况下,可利用流水槽部容易地接收从外通气孔浸入的水。
优选地,从水平方向看时,通气部与外通气孔重合配置。在该情况下,即使水从外通气孔浸入,也难以再浸入通气部的内通气孔。另外,由于空气容易地通过外通气孔和内通气孔,因此,能够提高通气性。
优选地,外通气罩部具有与流水槽部和外通气罩部之间的空间连通的抽水孔。在该情况下,能够将从外通气孔浸入且被流水槽部接收的水经由抽水孔容易地向外部排出。
优选地,流水槽部朝向外通气罩部向下方倾斜地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将从外通气孔浸入且被流水槽部接收的水经由抽水孔更容易地向外部排出。
优选地,外通气罩部和内通气罩部之间的空间在外通气罩部和内通气罩部的侧面开口。在该情况下,从外通气罩部和内通气罩部的侧面的开口能够容易地进入外通气罩部和内通气罩部之间的空间。因此,可提高车体罩的维护性。例如,能够将清扫用的喷嘴容易地从开口插入到外通气罩部和内通气罩部之间的空间。因此,即使异物进入到外通气罩部和内通气罩部之间的空间,也能够容易地除去。
优选地,通气部具有包含内通气孔的多个通气孔。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通气性。
优选地,内通气罩部还具有与内通气孔连接的引导部件。引导部件引导空气通过内通气孔向内通气罩部的内侧流动。在该情况下,可利用引导部件向希望的位置导入外气。例如,对于需要冷却的装置,利用引导部件引导空气,能够有效地冷却该装置。
优选地,还具备配置于外通气孔和内通气孔之间的板状部件。在该情况下,即使水从外通气孔浸入,由于板状部件起到挡板(baffle plate)的作用,水也不易浸入内通气孔。因此,即使增大内通气孔,也能够抑制水向车体罩内部的浸入。而通过增大内通气孔,能够提高通气性。由此,例如向需要冷却的装置引导更多的空气,能够更有效地冷却该装置。
优选地,车体罩还具备第一外装罩。第一外装罩具有开口,且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地配置。优选地,第一外装罩与外通气罩部分体设置。优选地,将外通气罩部和内通气罩部相互一体化而构成通气罩单元。优选地,通气罩单元安装于第一外装罩而封闭开口。
在该情况下,通过相对于第一外装罩拆装通气罩单元,能够从车体容易地拆装内通气罩部和外通气罩部。因此,可提高维护性。
优选地,车体罩还具备第二外装罩。第二外装罩配置于外通气罩部的下方,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地配置。优选地,外通气罩部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比第二外装罩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大。
在该情况下,配置于第二外装罩的更上方的外通气罩部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比第二外装罩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视野性。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提供一种作业车辆,该作业车辆具备前述车体罩。本方式的作业车辆具有良好的通气性,并且既能够提高视野性,又能够抑制水向内部的浸入。
优选地,作业车辆还具备:驾驶室、发动机室、发动机、第一排气处理装置、第二排气处理装置。发动机室具有车体罩,且配置于驾驶室的后方。发动机配置于发动机室内。第一排气处理装置配置于发动机的上方。第二排气处理装置配置于发动机的上方。
在该情况下,由于发动机室的通气性良好,所以能够降低发动机室内的温度。另外,即使为了增大发动机室内的空间而使发动机室变大,由于外通气罩部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地配置,也能够得到良好的视野性。另外,即使外通气罩部倾斜,也能够利用内通气罩部抑制水向发动机室内的浸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作业车辆的车体罩可获得良好的通气性,并且既能够提高视野性,又能够抑制水向内部的浸入。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轮式装载机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发动机室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发动机室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发动机室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发动机室的一部分的右侧视图;
图6是表示发动机室的一部分的左侧视图;
图7是图4中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从外侧观察第一通气罩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从内侧观察第一通气罩单元的立体图;
图10是图8中的X-X剖视图;
图11是图8中的XI-XI剖视图;
图12是从内侧观察第二通气罩单元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1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1的侧视图。本实施方式中,作业车辆1为轮式装载机。如图1所示,作业车辆1具备:车体框架2、作业机3、行驶轮4、5和驾驶室6。作业车辆1通过行驶轮4、5被旋转驱动而行驶。作业车辆1能够使用作业机3进行挖掘等作业。
在车体框架2上安装有作业机3。作业机3被来自未图示的液压泵的工作油驱动。作业机3具有大臂11和铲斗12。大臂11安装于车体框架2上。作业机3具有提升油缸13和铲斗油缸14。提升油缸13和铲斗油缸14为液压缸。提升油缸13的一端安装于车体框架2上。提升油缸13的另一端安装于大臂11上。提升油缸13通过来自液压泵的工作油进行伸缩,由此,大臂11上下摆动。铲斗12安装于大臂11的前端。铲斗油缸14的一端安装于车体框架2上。铲斗油缸14的另一端安装于倾斜臂18上。铲斗油缸14经由倾斜臂18及未图示的倾斜杆驱动铲斗12。铲斗油缸14通过来自液压泵的工作油进行伸缩,由此,铲斗12上下摆动。
在车体框架2上安装有驾驶室6及行驶轮4、5。驾驶室6配置于车体框架2上。在驾驶室6内配置有操作员就座的座椅及后述的操作装置等。车体框架2具有前框架2a和后框架2b。前框架2a和后框架2b相互沿左右方向可摆动地安装。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左右各方向是指,由驾驶室6内的操作员观察的前后左右各方向。
在前框架2a上安装有作业机3。在后框架2b上配置有驾驶室6。另外,在后框架2b上配置有发动机室7。发动机室7配置于驾驶室6的后方。车辆前后方向上,在发动机室7和驾驶室6之间配置有工作油箱8。
作业车辆1具有转向油缸15。转向油缸15安装于前框架2a和后框架2b上。转向油缸15为液压缸。通过转向油缸15进行伸缩,作业车辆1的前进方向左右变更。
图2是表示发动机室7的内部构造的侧视图。图3是表示发动机室7的内部构造的俯视图。如图2及图3所示,在发动机室7内配置有发动机21、冷却装置22、第一排气处理装置23、第二排气处理装置24、空气净化器25。
发动机21驱动上述的行驶轮4、5及液压泵。发动机21被后框架2b支承。冷却装置22具有散热器26及风扇27。散热器26冷却发动机21的冷却水。风扇27生成通过散热器26向散热器26的后方流动的空气流。在冷却装置22和发动机21之间配置有隔壁28。隔壁28配置于发动机21的后方。冷却装置22配置于隔壁28的后方。如图1所示,在发动机室7的后面设有排出口29。通过了散热器26的空气从发动机室7后面的排出口29向后方排出。
第一排气处理装置23配置于发动机21的上方。第一排气处理装置23例如是DPF。第一排气处理装置23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形状。第一排气处理装置23被配置成第一排气处理装置23的中心轴线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且,第一排气处理装置23被配置成第一排气处理装置23的长度方向沿车宽方向延伸。第一排气处理装置23经由第一连接管41与发动机21连接。
第二排气处理装置24配置于发动机21的上方且第一排气处理装置23的前方。第二排气处理装置24例如是SCR。第二排气处理装置24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形状。第二排气处理装置24被配置成第二排气处理装置24的中心轴线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且,第二排气处理装置24被配置成第二排气处理装置24的长度方向沿车宽方向延伸。第二排气处理装置24经由第二连接管42与第一排气处理装置23连接。
第二连接管42配置于第二排气处理装置24的上方。俯视时,第二连接管42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二排气处理装置24重合。第二连接管42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一排气处理装置23的顶上部的更下方。
如图3所示,第二连接管42具有第一连接端部51、第二连接端部52和中间管部53。第一连接端部51与第一排气处理装置23连接。第二连接端部52与第二排气处理装置24连接。中间管部53位于第一连接端部51和第二连接端部52之间。中间管部53沿车宽方向延伸。
在第二连接管42上安装有还原剂喷射装置54。还原剂喷射装置54向第二连接管42内喷射尿素水等还原剂。详细而言,第二连接管42包含凹部55。凹部55位于第一连接端部51和中间管部53之间。还原剂喷射装置54安装于凹部55。
在第二排气处理装置24上连接有排气管47。排气管47位于第二排气处理装置24的上方。排气管47在第二排气处理装置24的上方沿车宽方向延伸,向上方弯曲。如图1所示,排气管47的前端部从发动机室7的上面向上方突出。排气管47的前端部向后方弯曲。
空气净化器25在发动机室7内配置于第二排气处理装置24的前方。空气净化器25被配置成空气净化器25的中心轴线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且,空气净化器25被配置成空气净化器25的长度方向沿车宽方向延伸。
此外,第一排气处理装置23、第二排气处理装置24及中间管部53也可以不相互平行地配置。另外,第一排气处理装置23、第二排气处理装置24及中间管部53的各中心轴线也可以不沿车宽方向延伸。例如,各中心轴线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或各中心轴线可以相对于车宽方向倾斜。
中间管部53的中心轴线可以不位于第一排气处理装置23及第二排气处理装置24各自的中心轴线的更上方。例如,第一排气处理装置23、第二排气处理装置24及中间管部53的各中心轴线可以沿水平方向并列配置。
空气净化器25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形状。在空气净化器25上连接图1所示的进气管61。进气管61位于空气净化器25的上方。进气管61从空气净化器25向上方延伸,且从发动机室7的上面向上方突出。进气管61配置于排气管47的更前方。
在空气净化器25上连接进气连接管62。详细而言,进气连接管62与空气净化器25的侧面连接。进气连接管62从空气净化器25向下方延伸,在空气净化器25的下方向后方延伸。进气连接管62经由增压机63与发动机21的进气口(未图示)连接。
工作油箱8配置于空气净化器25的前方。工作油箱8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于驾驶室6和空气净化器25之间。
接着,对发动机室7的构造进行说明。图4是发动机室7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发动机室7的一部分的右侧视图。图6是表示发动机室7的一部分的左侧视图。图7是图4中的VII-VII剖视图。此外,在图7中,对第一排气处理装置23及第二连接管42的内部标记阴影,并省略详细的内部构造的图示。
如图1所示,发动机室7具有主体罩31及顶盖32等车体罩。主体罩31及顶盖32为外装罩。主体罩31收容上述的发动机21。主体罩31具有后罩35。在后罩35上设有上述的排出口29。
如图4及图7所示,主体罩31具有第一侧罩33和第二侧罩3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罩33是发动机室7的右侧面,第二侧罩34是发动机室7的左侧面。但发动机室7的左侧面也可以是第一侧罩,发动机室7的右侧面也可以是第二侧罩。
如图7所示,第一侧罩33具有主体侧罩部331和上侧罩部332。主体侧罩部331沿上下方向延伸。主体侧罩部331位于第一排气处理装置23及第二排气处理装置24的顶上部的更下方。
上侧罩部332配置于主体侧罩部331的上方。上侧罩部332与主体侧罩部331的上端连接。此外,主体侧罩部331也可以与上侧罩部332成为一体,或者,也可以与上侧罩部332分体而构成。上侧罩部332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上侧罩部332朝向内侧方向上方倾斜。上侧罩部332的上端位于第一排气处理装置23及第二排气处理装置24的顶上部的更上方。上侧罩部332的上端位于第二连接管42的顶上部的更下方。
第二侧罩34是与第一侧罩33大致左右对称的形状。第二侧罩34具有主体侧罩部341和上侧罩部342。第二侧罩34的主体侧罩部341与第一侧罩33的主体侧罩部331大致左右对称。第二侧罩34的上侧罩部342与第一侧罩33的上侧罩部332大致左右对称。因此,对第二侧罩34的主体侧罩部341和上侧罩部342省略详细的说明。
此外,图1所示的工作油箱8的左右侧面与第一侧罩33及第二侧罩34齐平。因此,工作油箱8的左右侧面的上部与上侧罩部332、342同样地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
顶盖32配置于主体罩31的上方。顶盖32相对于主体罩31可拆装地安装。如图5及图6所示,顶盖32具有前面部36、顶面部37和后面部38。前面部36配置于进气管61的前端部的后方。前面部36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详细而言,前面部36向后斜上方倾斜。
顶面部37在车辆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前面部36和后面部38之间。顶面部37大致水平地配置。排气管47的前端部从顶面部37向上方突出。后面部38配置于顶面部37的后方。后面部38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详细而言,后面部38向后斜下方倾斜。
如图5所示,顶盖32具有第一侧面部43。如图6所示,顶盖32具有第二侧面部4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面部43是顶盖32的右侧面,第二侧面部44是顶盖32的左侧面。但顶盖32的左侧面也可以是第一侧面部,顶盖32的右侧面也可以是第二侧面部。
如图5所示,第一侧面部43配置于上侧罩部332的上方。第一侧面部43具有第一开口45。在第一开口45安装有第一通气罩单元56。对于第一通气罩单元56,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第一侧面部43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详细而言,第一侧面部43朝向内侧方向上方倾斜。第一侧面部43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比上侧罩部332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大。第一侧面部43的下端位于第二连接管42的顶上部的更下方。第一侧面部43的上端位于第二连接管42的顶上部的更上方。
如图6所示,第二侧面部44具有第二开口46。在第二开口46安装有第二通气罩单元57。对于第二通气罩单元57,将在后面进行说明。第二侧面部44是与第一侧面部43大致左右对称的形状。因此,对于第二侧面部44省略详细的说明。
接着,对第一通气罩单元56进行说明。第一通气罩单元56安装于第一侧面部43,关闭第一开口45。第一通气罩单元56可拆装地安装于第一侧面部43。例如,第一通气罩单元56通过螺栓等紧固部件安装于第一侧面部43。图8是从外侧观察第一通气罩单元56的立体图。图9是从内侧观察第一通气罩单元56的立体图。图10是图8中的X-X剖视图。图11是图8中的XI-XI剖视图。如图9所示,第一通气罩单元56具有第一外通气罩部64和第一内通气罩部65。第一外通气罩部64和第一内通气罩部65相互一体化。
第一外通气罩部64可拆装地安装于第一侧面部43。在第一外通气罩部64上设有紧固部件通过的孔641。第一外通气罩部64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地配置。第一外通气罩部64与第一侧面部43齐平地安装。因此,第一外通气罩部64的倾斜角度与第一侧面部43的倾斜角度相同。如从图8~图11所示,第一外通气罩部64具有多个外通气孔642、643、644。
多个外通气孔642、643、644将第一外通气罩部64外侧的空间和内侧的空间连通。外通气孔642、643、644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细长形状。详细而言,多个外通气孔642、643、644具有:多个第一外通气孔642、多个第二外通气孔643、多个第三外通气孔644。第一外通气孔642、第二外通气孔643和第三外通气孔644沿车辆前后方向排列配置。多个第一外通气孔642沿上下方向排列配置。多个第二外通气孔643沿上下方向排列配置。多个第三外通气孔644沿上下方向排列配置。
此外,附图中,仅对多个第一外通气孔642中的一个标注了附图标记642,而省略了其它第一外通气孔642的附图标记。附图中,仅对多个第二外通气孔643中的一个标注了附图标记643,而省略了其它第二外通气孔643的附图标记。附图中,仅对多个第三外通气孔644中的一个标注了附图标记644,而省略了其它第三外通气孔644的附图标记。
如图8所示,第一外通气罩部64具有倾斜面部66和多个檐部67。倾斜面部66包含多个外通气孔642、643、644。倾斜面部66与第一侧面部43齐平地安装。檐部67从外侧覆盖外通气孔642、643、644。檐部67从倾斜面部66向外侧突出。倾斜面部66和檐部67一体地形成。檐部67例如通过冲压加工一张板材而形成。此外,附图中,仅对多个檐部67中的一个标注了附图标记67,而省略其它檐部67的附图标记。
第一外通气罩部64具有下侧面部68。下侧面部68位于倾斜面部66的下方。下侧面部68与倾斜面部66连接。第一外通气罩部64具有在下侧面部68和倾斜面部66之间弯曲的形状。下侧面部68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比倾斜面部66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小。下侧面部68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与上述第一侧罩33的上侧罩部332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相同。
如图9所示,第一内通气罩部65安装于第一外通气罩部64的内面。第一内通气罩部65在第一外通气罩部64的内侧与第一外通气罩部64的外通气孔642、643、644相对地配置。第一内通气罩部65具有多孔板部件71和点冷却部件72。此外,“内侧”是指车体内侧方向。
多孔板部件71在第一外通气罩部64的内侧被配置成覆盖外通气孔642、643、644的一部分。点冷却部件72在第一外通气罩部64的内侧被配置成覆盖外通气孔642、643、644的剩余部。详细而言,多孔板部件71在第一外通气罩部64的内侧被配置成覆盖多个第一外通气孔642及多个第二外通气孔643。如图11所示,点冷却部件72在第一外通气罩部64的内侧被配置成覆盖多个第三外通气孔644。
如图10所示,多孔板部件71具有流水槽部73和通气部74。流水槽部73接收从第一外通气孔642及第二外通气孔643进入的水。俯视时,流水槽部73与第一外通气孔642及第二外通气孔643重合配置。流水槽部73朝向第一外通气罩部64向下方倾斜地配置。流水槽部73的下端部与第一外通气罩部64连接。详细而言,流水槽部73的下端部与第一外通气罩部64的下侧面部68连接。
流水槽部73具有上流水槽部731和下流水槽部732。上流水槽部731的下端部与下流水槽部732的上端部连接。流水槽部73具有在上流水槽部731和下流水槽部732之间弯曲的形状。上流水槽部731和下流水槽部732朝向第一外通气罩部64向下方倾斜地配置。上流水槽部731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比下流水槽部732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大。
上述的第一外通气罩部64具有与流水槽部73和第一外通气罩部64之间的空间连通的抽水孔645。抽水孔645与第一外通气罩部64和流水槽部73之间的空间连通。抽水孔645被配置成与流水槽部73相对。详细而言,抽水孔645被被配置成与下流水槽部732相对。
此外,如图7所示,在第一侧罩33和第一侧面部43之间设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槽75。槽75配置于第一外通气罩部64和第一侧罩33之间。抽水孔645与槽75接近地配置。从抽水孔645排出的水通过槽75流向车辆的前方或后方。因此,防止从抽水孔645排出的水污染第一侧罩33。在第二侧罩34和第二侧面部44之间设有同样的槽76。
如图10所示,通气部74配置于流水槽部73的更上方。通气部74的下端部与流水槽部73的上端部连接。通气部74具有与第一内通气罩部65的内侧的空间连通的多个内通气孔741。例如,多个内通气孔741是穿过板状的通气部74的穿孔。从水平方向看时,通气部74与第一外通气孔642及第二外通气孔643重合配置。此外,在附图中,仅对多个内通气孔741中的一个标注了附图标记741,省略了其它内通气孔741的附图标记。
通气部74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通气部74被配置成朝向第一外通气罩部64向下方倾斜。通气部74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比上流水槽部731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小。因此,第一内通气罩部65具有在通气部74和流水槽部73之间弯曲的形状。
如图9所示,第一外通气罩部64和第一内通气罩部65之间的空间在第一外通气罩部64和第一内通气罩部65的侧面开口。但是,第一外通气罩部64和第一内通气罩部65的侧面的开口下部被闭塞部件77封闭。详细而言,如图10所示,第一外通气罩部64和下流水槽部732之间的空间的侧方被闭塞部件77封闭。此外,闭塞部件77也可以通过弯曲加工与流水槽部73一体地形成。
如图9所示,第一内通气罩部65具有第一连接部78和第二连接部79。第一连接部78和第二连接部79与第一外通气罩部64连接。第一连接部78和第二连接部79从通气部74的上端部突出。第一连接部78和第二连接部79沿车辆前后方向隔开间隔配置。因此,第一外通气罩部64和第一内通气罩部65之间的空间在第一连接部78和第二连接部79之间向上方开口。
如图11所示,点冷却部件72具有流水槽部81和通气部82。流水槽部81接收从第三外通气孔644进入的水。俯视时,流水槽部81与第三外通气孔644重合配置。流水槽部81朝向第一外通气罩部64向下方倾斜地配置。流水槽部81的下端部与第一外通气罩部64连接。详细而言,流水槽部81的下端部与第一外通气罩部64的下侧面部68连接。流水槽部81与上述抽水孔645相对配置。抽水孔645与第一外通气罩部64和流水槽部81之间的空间连通。
通气部82配置于流水槽部81的更上方。通气部82的下端部与流水槽部81的上端部连接。从水平方向看时,通气部82与第三外通气孔644重合配置。通气部82具有与第一内通气罩部65的内侧的空间连通的内通气孔821。在本实施方式中,点冷却部件72的内通气孔821的数量为一个。点冷却部件72的内通气孔821比多孔板部件71的内通气孔741大。
通气部82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通气部82朝向第一外通气罩部64向下方倾斜地配置。通气部82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比流水槽部81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小。点冷却部件72的通气部82在上下方向上比多孔板部件71的通气部74长。
点冷却部件72具有引导部件83。引导部件83与内通气孔821连接。引导部件83从通气部82向第一内通气罩部65的内侧突出。引导部件83具有管状的形状。引导部件83引导空气通过内通气孔821向发动机室7内流动。详细而言,如图4及图7所示,引导部件83与还原剂喷射装置54相对配置。引导部件83从内通气孔821向还原剂喷射装置54引导空气流动。
点冷却部件72具有板状部件84(baffle plate)。板状部件84位于点冷却部件72和第一外通气罩部64之间,且配置于第三外通气孔644和内通气孔821之间。板状部件84配置于内通气孔821的上方。俯视时,板状部件84与内通气孔821重合。
点冷却部件72将点冷却部件72和第一外通气罩部64之间的空间的上方、下方及两侧方封闭。因此,点冷却部件72和第一外通气罩部64之间的空间仅通过内通气孔821与发动机室7内的空间连通。
如图6所示,第二通气罩单元57安装于第二侧面部44,封闭第二开口46。第二通气罩单元57可拆装地安装于第二侧面部44。例如,第二通气罩单元57通过螺栓等紧固部件安装于第二侧面部44。图12是从内侧观察第二通气罩单元57的立体图。第二通气罩单元57具有第二外通气罩部85和第二内通气罩部86。第二外通气罩部85和第二内通气罩部86相互一体化。
第二外通气罩部85具有多个外通气孔852、853、854。详细而言,第二外通气罩部85具有:多个第一外通气孔852、多个第二外通气孔853、多个第三外通气孔854。第二外通气罩部85的多个第一外通气孔852、多个第二外通气孔853和多个第三外通气孔854,与第一外通气罩部64的多个第一外通气孔642、多个第二外通气孔643和多个第三外通气孔644对应。第二外通气罩部85是与第一外通气罩部64左右对称的形状,除此之外,第二外通气罩部85与第一外通气罩部64是相同的形状。因此,省略第二外通气罩部85的详细的说明。
第二内通气罩部86不具有与第一内通气罩部65的点冷却部件72对应的结构,仅由与第一内通气罩部65的多孔板部件71相同的结构构成。第二内通气罩部86具有流水槽部87和通气部88。
流水槽部87接收从外通气孔852、853、854进入的水。流水槽部87是与第一内通气罩部65的流水槽部73相同的结构。
通气部88被配置成覆盖外通气孔852、853、854。即,通气部88在第二外通气罩部85的内侧被配置成覆盖多个第一外通气孔852、多个第二外通气孔853和多个第三通气孔854。第二内通气罩部86的其它结构与第一内通气罩部65的多孔板部件71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中,顶盖32的第一侧面部43及第一外通气罩部64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地配置。特别是,顶盖32的第一侧面部43及第一外通气罩部64比位于其下方的第一侧罩33的上侧罩部332更大幅地倾斜。因此,从驾驶室6能够获得良好的后方视野性。
外气从第一外通气罩部64的外通气孔642、643、644进入第一外通气罩部64和第一内通气罩部65之间的空间。从第一外通气孔642及第二外通气孔643进入到第一外通气罩部64和多孔板部件71之间的空间的外气通过通气部74的多个内通气孔741向发动机室7内流入。由此,可以对发动机室7内进行换气,从而降低发动机室7内的温度。
从第三外通气孔644进入到第一外通气罩部64和点冷却部件72之间的空间的外气通过通气部82的内通气孔821,被引导部件83向还原剂喷射装置54引导。由此,能够集中冷却还原剂喷射装置54。
即使水从第一外通气孔642及第二外通气孔643浸入,水也会被流水槽部73接收。另外,在多孔板部件71中通气部74配置于流水槽部73的更上方,因此,即使水从第一外通气孔642及第二外通气孔643浸入,水也不易浸入到通气部74的内通气孔741。由此,能够抑制水向发动机室7内的浸入。
同样,即使水从第三外通气孔644浸入,水也会被流水槽部81接收。另外,在点冷却部件72中,通气部82配置于流水槽部81的更上方,因此,即使水从第三外通气孔644浸入,水也不易浸入到通气部82的内通气孔821。由此,能够抑制水向发动机室7内的浸入。
特别是,在点冷却部件72中,内通气孔821较大,因此,水有可能容易浸入。但是,在点冷却部件72中,在第三外通气孔644和内通气孔821之间配置有板状部件84。因此,即使水从第三外通气孔644浸入,由于板状部件84也不易浸入到内通气孔821。
被流水槽部73接收的水沿着流水槽部73流向下方,通过抽水孔645向外部排出。被流水槽部81接收的水沿着流水槽部81流向下方,通过抽水孔645向外部排出。另外,从抽水孔645排出的水通过第一外通气罩部64和第一侧罩33之间的槽75被排出。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水滴到第一侧罩33而污染第一侧罩33。
第一外通气罩部64和第一内通气罩部65之间的空间在第一外通气罩部64和第一内通气罩部65的侧面开口。因此,能够从第一外通气罩部64和第一内通气罩部65的侧面的开口容易进入到第一外通气罩部64和第一内通气罩部65之间的空间。由此,能够提高第一通气罩单元56的维护性。
第一外通气罩部64和第一内通气罩部65相互一体化而构成第一通气罩单元56。因此,通过相对于第一侧面部43拆装第一通气罩单元56,能够从车辆上容易地拆装第一内通气罩部65和第一外通气罩部64。因此,能够提高维护性。
以上的说明是与第一通气罩单元56的第一外通气罩部64和第一内通气罩部65相关的效果,第二通气罩单元57的第二外通气罩部85和第二内通气罩部86也具有与上述同样的效果。
以上,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作业车辆1,例示了轮式装载机,但也可以是液压挖掘机或推土机等其它作业车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DPF作为第一排气处理装置23,且例示了SCR作为第二排气处理装置24。但是,也可以将DPF及SCR以外的排气处理装置用作第一排气处理装置23及第二排气处理装置24。
第一外通气罩部64和第一内通气罩部65不限于设于发动机室7的车体罩,也可以设于其它部分的车体罩。第二外通气罩部85和第二内通气罩部86也一样。
第一外通气罩部64和第一内通气罩部65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也可以进行变更。例如,在第一外通气罩部64中,倾斜面部66和檐部67不限于一体形成,也可以是分体地形成。也可以在第一内通气罩部65上省略多孔板部件71。或者,也可以在第一内通气罩部65上省略点冷却部件72。对于第二外通气罩部85和第二内通气罩部86也一样。
第一外通气罩部64也可以是外装罩的一部分。即,外通气孔642、643、644可以直接形成于外装罩上,并将第一内通气罩部65设于外装罩的内侧。对于第二外通气罩部85也一样。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作业车辆的车体罩可以获得良好的通气性,并且既能够提高视野性,又能够抑制水向内部的浸入。
附图标记说明
64 第一外通气罩部
65 第一内通气罩部
73、81 流水槽部
74、82 通气部
66 倾斜面部
67 檐部
645 抽水孔
741、821 内通气孔
83 引导部件
84 板状部件
43 第一侧面部(第一外装罩)
332 上侧罩部(第二外装罩)
6 驾驶室
7 发动机室
21 发动机
23 第一排气处理装置
24 第二排气处理装置

Claims (14)

1.一种作业车辆的车体罩,其特征在于,具备:
外通气罩部,其具有与外部空间连通的外通气孔,且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地配置;
内通气罩部,其在所述外通气罩部的内侧与所述外通气孔相对地配置;
所述内通气罩部具有:
流水槽部,其构成为接收从所述外通气孔进入的水;
通气部,其具有与所述内通气罩部的内侧空间连通的内通气孔,且配置于所述流水槽部更上方,
从水平方向看时,所述通气部与所述外通气孔重合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车辆的车体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通气罩部具有:
倾斜面部,其包含所述外通气孔;
檐部,其从外侧覆盖所述外通气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作业车辆的车体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面部和所述檐部一体地形成。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的车体罩,其特征在于,
俯视时,所述流水槽部与所述外通气孔重合配置。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的车体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通气罩部具有抽水孔,该抽水孔与所述流水槽部和所述外通气罩部之间的空间连通。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的车体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水槽部朝向所述外通气罩部向下方倾斜地配置。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的车体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通气罩部和所述内通气罩部之间的空间在所述外通气罩部和所述内通气罩部的侧面开口。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的车体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部具有包含所述内通气孔的多个通气孔。
9.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的车体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通气罩部还具有与所述内通气孔连接的引导部件,
所述引导部件引导通过所述内通气孔朝向所述内通气罩部的内侧的空气流动。
10.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的车体罩,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配置于所述外通气孔和所述内通气孔之间的板状部件。
11.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的车体罩,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一外装罩,该第一外装罩具有开口,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地配置,并与所述外通气罩部分体设置,
所述外通气罩部和所述内通气罩部相互一体化而构成通气罩单元,
所述通气罩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一外装罩而封闭所述开口。
12.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车辆的车体罩,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二外装罩,其配置于所述外通气罩部的下方,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地配置,
所述外通气罩部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比所述第二外装罩相对于竖直方向的倾斜角度大。
13.一种作业车辆,具备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体罩。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作业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驾驶室;
发动机室,其具有所述车体罩,且配置于所述驾驶室的后方;
发动机,其配置于所述发动机室内;
第一排气处理装置,其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的上方;
第二排气处理装置,其配置于所述发动机的上方。
CN201480003700.4A 2014-09-04 2014-09-04 车体罩及作业车辆 Active CN1049031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73328 WO2015079764A1 (ja) 2014-09-04 2014-09-04 車体カバー及び作業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3136A CN104903136A (zh) 2015-09-09
CN104903136B true CN104903136B (zh) 2017-06-23

Family

ID=53198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3700.4A Active CN104903136B (zh) 2014-09-04 2014-09-04 车体罩及作业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87078B2 (zh)
EP (2) EP3141413B1 (zh)
JP (1) JP6068628B2 (zh)
CN (1) CN104903136B (zh)
WO (1) WO201507976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95831B1 (fr) * 2012-09-25 2014-08-29 Renault Sa Implantation de pipe de reservoir d'uree dans un vehicule utilitaire a moteur diesel et vehicule correspondant
JP6275552B2 (ja) * 2014-05-29 2018-02-07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JP6438341B2 (ja) * 2014-10-15 2018-12-12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EP3222830B1 (en) * 2014-11-21 2020-03-18 Hitac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Industrial vehicle
JP5890591B1 (ja) * 2015-03-10 2016-03-22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車両
WO2017203588A1 (ja) * 2016-05-24 2017-11-30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車両
CN106428223B (zh) * 2016-11-09 2018-09-28 山东国金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前围通风盖板
JP6857112B2 (ja) * 2017-11-29 2021-04-14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JP7157538B2 (ja) * 2018-03-26 2022-10-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車両
JP7142505B2 (ja) * 2018-07-13 2022-09-27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作業車両
KR102554763B1 (ko) * 2021-08-27 2023-07-13 최리규 의료용 전동스쿠터의 캐노피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36830U (zh) * 1974-09-12 1976-03-18
CN103370219A (zh) * 2011-04-06 2013-10-23 铃木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车辆的排气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38136B1 (zh) * 1973-02-16 1974-10-15
JPS5628019Y2 (zh) * 1975-06-12 1981-07-03
JPS61151138U (zh) 1985-03-12 1986-09-18
US5950753A (en) * 1997-07-14 1999-09-14 Chrysler Corporation Vehicle hood louvers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JPH1183102A (ja) * 1997-09-05 1999-03-26 Masahiro Oshiro 換気口ユニット
JP2002021565A (ja) 2000-07-11 2002-01-23 Komatsu Ltd 建設車両のエンジン囲い
JP3853618B2 (ja) * 2001-07-23 2006-12-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電池自動車の水素換気ダクト
US8528675B2 (en) * 2011-03-02 2013-09-10 Deere & Company Electrical cabinet
WO2014125622A1 (ja) * 2013-02-15 2014-08-21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油圧ショベル
JP5329009B1 (ja) 2013-02-22 2013-10-30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ホイールローダ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36830U (zh) * 1974-09-12 1976-03-18
CN103370219A (zh) * 2011-04-06 2013-10-23 铃木株式会社 燃料电池车辆的排气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18436B1 (en) 2017-05-03
US20160068058A1 (en) 2016-03-10
CN104903136A (zh) 2015-09-09
US9487078B2 (en) 2016-11-08
EP2918436A1 (en) 2015-09-16
EP2918436A4 (en) 2016-01-20
EP3141413B1 (en) 2018-08-08
JP6068628B2 (ja) 2017-01-25
JPWO2015079764A1 (ja) 2017-03-16
EP3141413A1 (en) 2017-03-15
WO2015079764A1 (ja) 2015-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3136B (zh) 车体罩及作业车辆
KR101739308B1 (ko) 유압 셔블
CN105517848B (zh) 作业车辆
CN103797195B (zh) 作业车辆
CN104903135B (zh) 作业车辆
CN104755713A (zh) 作业车辆
CN105283605B (zh) 液压挖掘机
CN104582990B (zh) 作业车辆
KR101896579B1 (ko) 건설 기계
KR102567231B1 (ko) 콤바인
JP6289527B2 (ja) 作業車
JP4681523B2 (ja) 作業車の防水シール構造
JP5775192B2 (ja) 作業車
JP5391187B2 (ja) 作業車
JP6333169B2 (ja) 作業車
JP2013126875A (ja) 作業車
JP2013126876A (ja) 作業車
JP2008080871A (ja) 作業車の排水構造
JP2013126875A5 (zh)
JP6308271B2 (ja) 車両のカウル構造
CN110508067A (zh) 作业机
JP2018043605A (ja) 車両のカウル構造
JP2004268800A (ja) 作業車のエアコ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