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84360B - 带标签的管容器 - Google Patents

带标签的管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84360B
CN104884360B CN201380068567.6A CN201380068567A CN104884360B CN 104884360 B CN104884360 B CN 104884360B CN 201380068567 A CN201380068567 A CN 201380068567A CN 104884360 B CN104884360 B CN 1048843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portion
end sealing
label
line
tru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856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84360A (zh
Inventor
玉谷真太郎
千叶哲也
稻川义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869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5952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84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43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843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843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5/00Pliable tubular containers adapted to be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deformed to expel contents, e.g. collapsible tubes for toothpaste or other plastic or semi-liquid material; Holders therefor
    • B65D35/02Body construction
    • B65D35/04Body construction made in one piece
    • B65D35/08Body construction made in one piece from plastics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标签的管容器(10),其包括:合成树脂制的筒状的管主体(11),其在一端部设置有排出口部,在填充内容物后另一端部作为末端封合部(13)被封闭;和合成树脂制的粘贴标签(14),其覆盖粘贴在管主体(11)的躯干部(12)的外周面,粘贴标签(14)延伸设置至末端封合部(13)的范围内而粘贴在躯干部(12)。在末端封合部(13)与躯干部(12)的边界线(13a)或末端封合部(13)的边界线(13a)的附近,优选设置有通过从两侧夹着该末端封合部(13)进行挤压而形成的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15a)。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15a)与末端封合部(13)的其他区域相比在厚度方向形成得较深。

Description

带标签的管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标签的管容器,尤其涉及一种包括合成树脂制的筒状的管主体和覆盖粘贴在该管主体的躯干部的合成树脂制的粘贴标签的带标签的管容器。
背景技术
历来,取代铝制的管容器,大多使用例如将膏状或凝胶状的化妆品、食品、牙膏、粘接剂等作为内容物填充收纳而以从排出口部的排出口挤出的方式使内容物排出的合成树脂制的管容器。合成树脂制的管容器例如使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聚烯烃类等合成树脂形成管主体,由此其躯干部具有柔软的可挠性。
在合成树脂制的管容器中,管主体优选在圆筒形状的躯干部的一端部设置有排出口部的状态下供给至填充装置,从躯干部的另一端部的开口部填充内容物后,通过使用末端封合装置形成末端封合部而该另一端部被封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利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末端封合装置进行的末端封合步骤中,使固定为剖面为八字形的两个平板构成的引导翼进行引导,使管主体的躯干部的另一端部以压塌至扁平的状态从引导翼突出,进而通过以一对夹紧爪将其夹住而将另一端部暂时固定。之后,利用加热器装置使该以压塌至扁平的状态暂时被固定的另一端部热熔后,优选利用在夹持面适当施加有凹凸花纹的一对封合棒夹住并压塌,由此形成末端封合部。此外,通过修整(切断)而除去在压塌后从封合棒作为毛刺等突出的部分的树脂片,由此进行末端封合部的最后加工。
另一方面,在合成树脂制的管容器的表面进行以装饰、宣传广告或说明书等为目的的印刷的情况下,为了在管容器的表面直接进行这些印刷,需要在管容器的表面形成特殊涂敷层,但在涂敷层的形成并不充分时,所涂敷的印刷易剥落。因此,将预先印刷有装饰、宣传广 告或说明书等的标签覆盖卷绕在管主体的躯干部的外周面,使用粘着剂或粘接剂而粘贴为一体,由此在合成树脂制的管容器的表面实施印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2309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0-19540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6-00156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5-169984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0-238173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特开2005-1700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带标签的管容器,其包括:合成树脂制的筒状的管主体,其在一端部设置有排出口部,在填充内容物后另一端部作为末端封合部而被封闭;和合成树脂制的粘贴标签,其覆盖粘贴在该管主体的筒状的躯干部的外周面。所述粘贴标签延伸设置至所述末端封合部的范围内而粘贴在所述躯干部。在所述末端封合部与所述躯干部的边界线或所述末端封合部的边界线的附近设置有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所述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与所述末端封合部的其他区域相比在厚度方向形成得较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的一实施方式的带标签的管容器的简略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的一实施方式的带标签的管容器的主要部分简略主视图。
图3是说明形成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和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的状况的简略剖面图。
图4(a)~(c)是对末端封合部进行修整而进行最后加工的状况的说明图。
图5是对末端封合部进行修整时所产生的不良情况的说明图。
图6是图1的A-A线剖面图。
图7是表示带标签的管容器的躯干部的层结构的例子的示意剖面图。
图8是表示带标签的管容器的躯干部的层结构的另一例子的示意剖面图。
图9(a)~(c)是形成挤压线状薄壁线的过程的说明图。
图10(a)~(c)是形成挤压线状薄壁线的过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利用标签实施了装饰、宣传广告或说明书等的印刷的管容器中,通过以覆盖躯干部的外周面的尽可能宽的区域的方式粘贴标签,能够产生管主体与标签的一体感,但是在靠近末端封合部的部分,在通过封合棒将躯干部的另一端部夹住并压塌时,标签易产生偏移或褶皱。此外,在使用前后,标签易剥离,或者污物或灰尘附着在所剥离的部分的粘着剂或粘接剂而有损美观。因此,在躯干部粘贴有标签的现有的管容器中,在管主体的躯干部与末端封合部的边界部和标签的端缘部之间保持有某种程度的间隔的状态下,将标签粘贴在躯干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然而,特别是考虑到在例如管容器的管主体的色调与卷绕在管主体的躯干部的标签的色调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在管主体的躯干部与末端封合部的边界部与标签的端缘部之间保持有间隔时,会破坏管主体与标签的一体感,从而难以通过标签进一步提升商品价值,或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此外,也存在因标签变小而使记载标示等的商品信息的面积受限的问题。因此,期待开发一种不使标签产生偏移、褶皱或剥离,而进一步提高粘贴在躯干部的标签与管主体的一体感的技术。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能够不使标签产生偏移、褶皱或剥离,而进一步提高粘贴在躯干部的标签与管主体的一体感的带标签的管容器。
本发明是一种带标签的管容器,其包括:合成树脂制的筒状的管主体,其在一端部设置有排出口部,在填充内容物后另一端部作为末端封合部被封闭;和合成树脂制的粘贴标签,其覆盖粘贴在该管主体 的筒状的躯干部的外周面。所述粘贴标签延伸设置至所述末端封合部的范围内而粘贴在所述躯干部。在所述末端封合部与所述躯干部的边界线或所述末端封合部的边界线的附近设置有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所述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与所述末端封合部的其他区域相比在厚度方向形成得较深。
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优选的一实施方式的带标签的管容器10,填充收纳有例如膏状或凝胶状的化妆品作为内容物,并通过使具有柔软的可挠性的管主体11的躯干部12挤压变形(squeeze:压挤变形),能够从设置在管主体11的一端部的排出口部(未图示)的排出口(未图示),将内容物以挤出的方式排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带标签的管容器10中,覆盖管主体11的躯干部12的外周面而印刷有装饰、宣传广告或说明书等的粘贴标签14,通过卷绕粘贴而被实施印刷在管容器10上。进而,本实施方式的管容器10,粘贴标签14从躯干部12延伸设置至将管主体11的另一端部的开口部封闭的末端封合部13而被粘贴,由此粘贴标签14与管主体11的一体感提高,并且能够有效地避免在末端封合部13中在粘贴标签14产生偏移、褶皱或剥离。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带标签的管容器10是包括如下构件的管容器:合成树脂制的筒状的管主体11,其在一端部设置有排出口部(未图示),在填充内容物后另一端部作为末端封合部13被封闭;和合成树脂制的粘贴标签14,其覆盖粘贴在管主体11的筒状的躯干部12的外周面。也如图2所示,粘贴标签14延伸设置至末端封合部13的范围内而粘贴在躯干部12。在末端封合部13与躯干部12的边界线13a或末端封合部13的边界线13a的附近部分,优选设置有通过从两侧夹着该末端封合部13进行挤压而形成的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15a(参照图3)。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15a与末端封合部13的其他区域相比在厚度方向形成得较深。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15a与末端封合部13的其他区域相比在厚度方向深0.05~1.0mm,优选在厚度方向深0.1~0.8mm,更优选在厚度方向深0.3~0.8mm,进而优选在厚度方向深0.5~0.8mm,优选通过熔融而形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末端封合部13的范围,优选在距末端封合部13与躯干部12的边界线13a为0~4mm的区域,设置有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15a。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延伸设置至末端封合部13的范围内或区域内的粘贴标签14的前端缘部分14a,在末端封合部13的区域内,优选设置有通过从两侧夹着该末端封合部13进行挤压而形成的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15b(参照图3)。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15b与末端封合部13的其他区域相比在厚度方向形成得较深。
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15b比末端封合部13的其他区域在厚度方向深0.01~1.0mm,优选在厚度方向深0.03~0.8mm,更优选在厚度方向深0.05~0.5mm,进而优选在厚度方向深0.1~0.5mm,优选通过熔融而形成。
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15a与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15b的厚度方向的深度的差为0.05~1.0mm,优选为0.1~0.8mm,更优选为0.3~0.8mm。
此处,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15a或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15b的末端封合部13的厚度方向的深度,能够使用触针式的厚度测量器或图像尺寸测量器测量。在利用图像尺寸测量器进行测量的情况下,例如将作为被测量物的管容器10放置在测量用的台上,进行挤压线状薄壁线15a、15b、末端封合部13的测量高度的检测。测量高度的检测例如能够使用基恩斯(KEYENCE)公司的IM-6600等来进行。作为测量条件,可将样本的管容器10以温度20℃、相对湿度60%的条件保管24小时后,以明确样本的厚度的方式进行试样片的制作,通过“连结测量”“线与线的测量”模式进行测量。
此外,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以延伸设置至末端封合部13的方式粘贴在躯干部12上的粘贴标签14的前端缘部14b与末端封合部13的前端缘部13b之间保持有非标签部16(参照图2)。
在本实施方式中,带标签的管容器10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管主体11;盖17,其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封闭设置在管主体11的一端部的排出口部(未图示)的排出口(未图示);和粘贴标签14,其卷绕粘贴在管主体11的躯干部12的外周面。
管主体11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躯干部12和排出口部,如下述, 例如作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类的合成树脂的成形品而形成。由此,形成为薄壁中空的圆筒形状的躯干部12具有柔软的可挠性,可通过手或手指的力容易挤压变形(squeeze:压挤变形)。此外,排出口部例如具有使在前端具有排出口的圆筒状的管嘴部从肩部的中央部分突出的公知的形状,例如通过与躯干部12一起一体成形而设置为封闭躯干部12的一端部的开口部。排出口部也能够通过将与躯干部12分开成形的部件与躯干部12的一端部接合为一体,而与躯干部12一起形成管主体11。在排出口部,优选在从肩部的中央部分突出的管嘴部的外周面形成有阳螺纹凸条,通过将形成在盖17的阴螺纹部的阴螺纹凹条螺纹连接在该阳螺纹凸条,能够将盖17可装卸地安装在管主体11。
盖17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基部17a和经由铰链部17c可开闭地连结在基部17a上的铰链盖部17b,是公知的铰链盖。盖17与管主体11同样地例如作为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类的合成树脂的成形品而形成。盖17经由设置在基部17a的阴螺纹部而安装在设置于管主体11的一端部的排出口部,通过开闭铰链盖部17b,能够使排出口部的排出口打开或封闭。
粘贴标签14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下述为例如包括基材、图案层和粘接剂层的合成树脂制的片材料,形成为可卷绕在管主体11的躯干部12的周围整周的大小,俯视为矩形形状。基材,作为相对较柔软且易伸展的非热缩性的片,优选能够使用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类或聚酯类的片。图案层是印刷有装饰、宣传广告或说明书等的层,使用凹版印刷法、苯胺印刷、凸版轮转印刷法、胶印印刷法等公知的印刷法而形成。在将图案层设置在基材的外侧的面的情况下,为了保护图案层,优选在图案层的外侧的面还设置保护层。粘接剂层是例如通过将热熔型粘接剂或乳胶类粘接剂涂敷在基材等上而形成的。热熔型粘接剂例如能够使用热熔式涂敷机、挤压塑封机等装置容易地涂敷。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粘贴标签14例如以使重叠部分14c重叠的状态卷绕整周地粘贴在管主体11的躯干部12的外周面。此外,粘贴标签14从设置有排出口部的一端部越过与末端封合部13的边界线13a而延伸设置至另一端部的末端封合部13,覆盖粘贴在躯干部12的大致整体上。此外,在作为延伸设置至末端封合部13的粘贴标签14 的末端封合部13与躯干部12的边界线13a或包括该边界线13a的该边界线13a的附近部分,优选在距末端封合部13的与躯干部12的边界线13a为0~4mm的区域,形成有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15a。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15a优选通过下述方法沿着该边界线13a而形成。进而,沿着延伸设置至末端封合部13的粘贴标签14的前端缘部分14a,优选通过下述方法在末端封合部13形成有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15b。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照与历来的方法大致相同的方法,在圆筒形状的躯干部12的一端部上设置有排出口部的状态下将管主体11供给至填充装置之前,预先在躯干部12的外周面以卷绕在整周的方式将粘贴标签14粘贴为一体。此外,粘贴标签14以延伸设置至躯干部12的另一端部的形成末端封合部13的部分的区域的方式粘贴在躯干部12的外周面。此外,粘贴标签14,优选在其前端缘部14b以与在形成末端封合部13后进行修整而进行末端封合部13的最后加工时的切割线13c(参照图4(a))例如留有1mm~数mm左右的规定宽度而没有到达该切割线的方式预先调整了其位置的状态下,粘贴在躯干部12的外周面。由此,在形成末端封合部13时,能够在粘贴于末端封合部13的粘贴标签14的前端缘部14b与末端封合部13的前端缘部13b之间,形成非标签部16。
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15a的、末端封合部13的与躯干部12的边界线13a或末端封合部13的区域内的该边界线13a的附近部分,优选为距末端封合部13与躯干部12的边界线13a为0~4mm的区域。此外,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15a特别优选设置在末端封合部13与躯干部12的边界线13a上。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末端封合装置的一对封合棒20,在它们的挤压夹持面21的相对的高度位置,以横向延伸并相互平行配置的方式设置有第1线状凸部22a和第2线状凸部22b。这些线状凸部22a、22b分别直线状地设置在封合棒20的横宽的全长上。第1线状凸部22a,在将躯干部12的另一端部与粘贴标签14一起夹在一对封合棒20之间时配置在沿着末端封合部13的与躯干部12的边界线13a的部分。第2线状凸部22b,在将躯干部12的另一端部与粘贴标签14一起夹在一对封合棒20之间时配置在沿着粘贴标签14的前端缘部分14a的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设置在一端部的盖17和排出口部配置在下方的倒立状态,将管主体11供给至填充装置。在利用填充装置从躯干部12的另一端部的开口部填充内容物后,通过使用末端封合装置的末端封合步骤,将该另一端部通过形成末端封合部13而封闭。在末端封合步骤中,例如依照与日本专利特开平10-230948号公报所记载的现有的方法大致相同的方法,例如使固定为剖面八字形状的两块平板构成的引导翼进行引导,而使管主体11的躯干部12的另一端部以与粘贴标签14一起压塌至扁平的状态从引导翼突出。进而将突出的躯干部12的另一端部通过用一对夹紧爪夹住而暂时固定。之后,利用加热器装置使该以压塌至扁平的状态而被暂时固定的另一端部与粘贴标签14一起热熔后,如图3所示,通过具有第1线状凸部22a和第2线状凸部22b的一对封合棒20夹住并进行压塌,由此形成末端封合部13。末端封合部13也可具有格子状、竖的、横的或点状的挤压线。
由此,在末端封合部13,沿着延伸设置至该末端封合部13而粘贴在躯干部12的粘贴标签14的前端缘部分14a,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15b形成在末端封合部13的两侧的面的各自上。此外,沿着末端封合部13的与躯干部12的边界线13a,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15a形成在末端封合部13的两侧的面的各自上(参照图1、图2)。此处,这些挤压线状薄壁线15a、15b成为比末端封合部13的其他区域在厚度方向形成得较深的线状的薄壁部分。即,所谓挤压线状薄壁线15a、15b是指与粘贴标签14成为一体而在管主体11的末端封合部13线状地形成薄壁部分的线。所谓挤压线状,表示粘贴标签14进入内侧的状态,典型而言是如上述通过与封合同时地从两侧进行压塌而形成,因而使用该词,但也能够使用其他方法形成。例如在封合之前将凹条设置在管主体11,在封合后以沿着凹条的方式贴附粘贴标签14等而形成,也能够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15a和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15b优选为连续的线、虚线或点划线。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15a和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15b通过成为连续的线、虚线或点划线,能够获得能清楚地区分出挤压区域的挤压线状薄壁线。
此处,参照图9和图10,对形成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15a和第二 挤压线状薄壁线15b的过程进行说明。一般的将标签贴至管端部而成的标签管,通过利用封合棒50形成末端封合部51,而封闭端部(参照图9(a)、(b))。之后,通过利用挤压棒52挤压,能够形成挤压线状薄壁线15a、15b。挤压线状薄壁线15a、15b形成为比末端封合部51深的凹部(参照图9(c))。
此外,有时通过使用在末端具有凸部50a的封合棒50,形成具有比末端封合面深的凹部51a的末端封合部51(参照图10(a)、(b))。即使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利用挤压棒52进一步挤压所形成的较深的凹部51a,由此形成比包括较深的凹部51a的末端封合面更深的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15a和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15b。在该情况下,在比末端封合面深的凹部51a与挤压线状薄壁线15a、15b之间产生台阶53等边界,挤压线状薄壁线15a、15b形成得比具有凹部51a的末端封合部51深(参照图10(c))。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管主体11与粘贴标签14相加所得的合计的厚度在实施末端封合部51前在一侧例如为0.3~0.8mm的情况下,在实施末端封合部51后,从原先的厚度减少0.05~0.5mm,优选减少0.05~0.3mm,进而优选减少0.1~0.4mm。此外,利用挤压棒52形成了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15a后的该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15a的部分的厚度再减少0.05~1.0mm,优选再减少0.1~0.8mm,更优选再减少0.3~0.8mm,进而优选再减少0.5~0.8mm。即,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15a的部分的厚度优选从原先的厚度减少0.10~1.0mm左右。
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15a和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15b的宽度优选为0.3~2mm,进而优选为0.5~1mm。
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15a或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15b的长度相对于管主体11的宽度为30%以上,优选为50%以上,进而优选为70%以上。例如,在管容器的宽度为60mm的情况下,挤压线状薄壁线15a、15b的长度为18mm以上,优选为30mm以上,进而优选为42mm以上。挤压线状薄壁线15a、15b优选为连续的线,也可以为虚线、点划线。在为虚线、点划线的情况下,挤压线状薄壁线的虚线、点划线的合计长度相对于管容器的宽度为30%以上,优选为50%以上,进而优选为70%以上。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末端封合部13后,如图4(a)~(c)所示,通过使用切割刀23沿着切割线13c对被压塌后作为多余的部分或毛刺等从封合棒20伸出的部分的树脂片24进行修整而将其除去,由此进行末端封合部13的最后加工。被除去的树脂片24例如通过使用真空装置进行抽吸,而从末端封合装置除掉。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带标签的管容器10中的管主体11如图6和图7所示,具有内侧聚烯烃层31和设置在其外侧的保护层32,进而在其外侧具有外侧聚烯烃层33。此外,包括由合成树脂制的片材构成的标签主体35和设置在标签主体35的单面的粘接剂层34的粘贴标签14,经由该粘接剂层34而接合在管主体11的外侧。即,在管主体11与粘贴标签14之间具有粘接剂层34。本实施方式中的内侧聚烯烃层31在管主体11的躯干部12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比保护层32靠内侧处,该内侧聚烯烃层31为本发明中的聚烯烃层。本实施方式中的内侧聚烯烃层31形成管主体11的内表面,在管主体11的躯干部12,由内侧聚烯烃层31构成的内表面与收纳在内部的内容物接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管主体11不具有铝层,且优选具有调配有碳黑或氧化钛的内侧聚烯烃层31和设置在其外侧的保护层32,粘贴标签14优选至少一部分具有金属光泽。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层32优选包含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聚酰胺,粘贴标签14包括使用有聚烯烃的片状的标签主体35作为基材。
作为构成内侧聚烯烃层31和外侧聚烯烃层33的聚烯烃,能够列举低密度聚乙烯(L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聚丙烯(PP)、聚丁烯、下述的粘接性聚烯烃等,能够单独使用它们中的一种或混合二种以上使用。此外,在内侧聚烯烃层31和外侧聚烯烃层33中,聚烯烃的种类也可以不同。
此外,内侧聚烯烃层31和外侧聚烯烃层33,从分别提高与用于保护层32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或聚酰胺之间的层间粘接力的观点而言,优选至少与保护层32邻接的部位含有粘接性聚烯烃。
所谓粘接性聚烯烃是将官能团导入至聚烯烃而赋有粘接性的改性聚乙烯、改性聚丙烯等改性聚烯烃,导入至聚烯烃的官能团通过提高 与作为构成保护层32的树脂的EVOH等的键合性,来提高与保护层32的粘接性。通过利用粘接性聚烯烃提高与保护层32的层间粘接力,能够防止层间剥离,并且也可以通过共挤成形来容易地制造例如包括保护层32与内侧聚烯烃层31的多层结构的片材或管主体11、包括保护层32与夹着该保护层32的内外的聚烯烃层31、33的多层结构的片材或管主体11。
作为粘接性聚烯烃,能够使用三井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Admer(注册商标)、三菱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Modic(注册商标)等。
作为内侧聚烯烃层31的邻接于保护层32的部位含有改性聚烯烃的方式,可列举如下方式:如图7所示,内侧聚烯烃层31的厚度方向的整体含有粘接性聚烯烃;和如图8所示,在不含有粘接性聚烯烃的聚烯烃层31A与保护层32之间具有粘接性聚烯烃层31B。
关于外侧聚烯烃层33也相同,作为邻接于保护层32的部位含有改性聚烯烃的方式,可列举如下方式:如图7所示,外侧聚烯烃层33的厚度方向的整体含有粘接性聚烯烃;和如图8所示,在不含有粘接性聚烯烃的聚烯烃层33A与保护层32之间具有粘接性聚烯烃层33B。
保护层32如上所述含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或聚酰胺。
EVOH和聚酰胺作为具有高阻气性的树脂而众所周知,通过使用它们作为保护层32的构成树脂,能够对管主体11赋予高阻气性。
作为EVOH,例如优选使用以使乙烯含量为20~60摩尔%、特别是使25~50摩尔%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成为皂化度为96摩尔%以上、特别是成为99摩尔%以上的方式而获得的共聚物皂化物。此外,EVOH优选具有能够充分形成片材或膜的分子量。
作为EVOH,例如能够优选使用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的Eval(注册商标)、日本合成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Soarnol(注册商标)等。
另一方面,作为聚酰胺,可列举尼龙6、尼龙6,6、尼龙6与尼龙6,6的共聚物、尼龙6,10、尼龙11、尼龙12、尼龙13等,能够单独使用它们中的一种或混合二种以上使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管主体11在内侧聚烯烃层31调配有碳黑和氧化钛中的至少一者。通过在内侧聚烯烃层31调配碳黑或氧化钛,能够在不设置由金属箔或金属蒸镀膜构成的保护层的情况下,对管主体11赋予高遮光性。
也可以在内侧聚烯烃层31仅调配碳黑和氧化钛中的任一者,但是在内侧聚烯烃层31调配碳黑的状态下与碳黑一并还调配氧化钛的情况就提高遮光性和防止碳黑的黑色对通过粘贴标签14而赋予的管主体11的外观产生不良影响的观点而言优选。
此外,在内侧聚烯烃层31调配碳黑的情况下在外侧聚烯烃层33还调配氧化钛的情况,就防止碳黑对管主体11的外观产生不良影响的观点而言优选。此外,就提高遮光性和防止碳黑的黑色对外观产生不良影响的观点而言,碳黑优选调配在内侧聚烯烃层31,另一方面则不调配在外侧聚烯烃层33。
碳黑就遮光性的提高和分散性的方面而言,平均粒径优选为5μm至35μm,进而优选为13μm至30μm。
此外,调配在内侧聚烯烃层31的碳黑的调配量相对于内侧聚烯烃层31的构成树脂的总量优选为0.00001质量%以上,进而优选为0.0001质量%以上。
氧化钛就遮光性的提高和分散性的方面而言,平均粒径优选为0.15μm至0.30μm,进而优选为0.20μm至0.25μm。
此外,调配在聚烯烃层31的氧化钛的调配量相对于内侧聚烯烃层31、保护层32和外侧聚烯烃层33的构成树脂的质量优选为0.5质量%以上,进而优选为1.0质量%以上,此外,优选为10.0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5.0质量%以下,此外,优选为1.0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下,进而优选为2.0质量%以上4.0质量%以下。
就管的成形性和制造成本削减、进而管的压挤(squeeze)性的方面而言,内层聚烯烃层31的厚度优选为保护层32的厚度的1.0倍以上,进而优选为2.0倍以上,此外,优选为10.0倍以下,进而优选为4.0倍以下,此外,优选为1.0倍以上且10.0倍以下,进而优选为2.0倍以上且4.0倍以下。
本实施方式中的粘贴标签14包括成为基材的片状的标签主体35和设置在该标签主体35的单面的粘接剂层34。标签主体35通过对合成树脂制的片材实施使用高亮度墨水的印刷,而至少一部分具有金属光泽。
作为用于标签主体35的合成树脂制的片材,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历来所使用的各种公知的树脂膜作为标签的形成材料。例如,优选使用含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聚酯、PE(polyethylene,聚乙烯)、LLDPE、PP等聚烯烃、聚酰胺(Ny)、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乳酸(PLA)等的片材或膜。在这些之中,优选聚酯或聚烯烃,优选为延伸聚丙烯(OPP)、延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OPET)、低密度聚乙烯(LDPE)。
此外,合成树脂制的片材也可为包含多种树脂的混合物、共聚物、多层层叠体等材料。
所谓高亮度墨水是包含树脂覆盖铝细粉末等作为赋予金属光泽感的成分的材料,通过使用高亮度墨水,能够对粘贴标签14的整体或一部分容易赋予金属光泽。
所谓金属光泽是金属一般所特有的、对在光滑的表面可见的光进行反射的性质,作为具体例可列举如铝或银那样的银色、如黄金色的金色等。金属光泽也可为被称为金属红、金属蓝、金属黄等具有如金属般的光泽的色彩。此外,为了显现如金属般的光泽,优选使用无色透明或有色透明的合成树脂制的片材作为构成标签主体35的合成树脂制的片材,并对该片材从朝向管主体11侧的面侧实施使用高亮度墨水的印刷,或者对合成树脂制的片材的朝向管主体11侧的相反侧的面实施使用高亮度墨水的印刷,之后在其上设置由无色透明或有色透明的合成树脂构成的透明涂层。特别是,对构成标签主体(标签基材)35的合成树脂制的片材的背面侧实施印刷能够通过产生标签基材的光泽而更漂亮地再现金属光泽,故而优选。
作为使用高亮度墨水的印刷方法,能够采用凹版印刷、苯胺印刷、丝网印刷等各种公知的印刷方法,它们之中优选能够表现微细的设计的凹版印刷。
在粘贴标签14上通常表示文字或花纹等。作为显示在粘贴标签14的文字,可列举表示商品名、使用方法、使用上的注意、成分表示、经销商、制造商等的文字。
作为仅使粘贴标签14的一部分具有金属光泽的方式,例如可列举 如下的方式等:仅商品名、仅花纹的一部分、或仅商品名与花纹的一部分具有金属光泽,但另一方面,它们以外的部分着色为金属色以外的颜色或无着色;仅商品名、仅花纹的一部分、或仅商品名与花纹的一部分着色为金属色以外的颜色或无着色,但另一方面,使它们以外的部分具有金属光泽。将粘贴标签14的可印刷范围分为赋予金属光泽的部分(涂敷高亮度墨水的部分)和不赋予金属光泽的部分(不涂敷高亮度墨水的部分)的方式并不限制在上述方式,还能够以其他多种方式分为两部分。此外,也可以使粘贴标签14的整体或粘贴标签14的可印刷的范围的整体通过印刷涂敷高亮度墨水而具有金属光泽。
粘贴标签14是将标签主体35经由粘接剂层34而粘贴在管主体11上。作为形成粘接剂层34的粘接剂,能够无特别限制地使用各种公知的粘接剂,例如能够使用(1)感压粘接剂、(2)感热粘接剂、(3)冷胶等。粘接剂层34的厚度为10~500μm,优选为10~100μm,进而优选为20~80μm。
使用感压粘接剂的感压粘接剂标签通过按压能够贴附在管主体11上,但也可以并用加热而以紧贴状态粘贴在管主体11的表面。例如,也可以在将粘贴标签14按压在管主体11的表面之前,通过加热提高粘贴标签14的曲面追随性或柔软性,而以该状态按压在管主体11的表面,或一边将粘贴标签14按压在管主体11的表面一边进行加热,从而提高对该表面的紧贴性。作为感压粘接标签,例如能够使用日本专利特表2010-524035号公报所记载的标签。
使用感热粘接剂的感热粘接剂标签是对粘贴标签14进行加热而使该粘接剂活化而能够粘贴的标签。作为感热粘接剂,优选聚乙烯乙酸乙烯酯(EVA)等。
使用冷胶粘接剂的粘接剂标签是在粘贴时(即将贴附之前等)对粘贴标签14涂敷粘接剂而能够贴附的标签。作为粘接剂,优选淀粉、酪蛋白等,其中优选淀粉。
作为将如上所述的感压粘接剂标签或感热粘接剂标签贴附在管主体11的方法的一例,可列举如下方法:将心轴插入至管主体11,一边使由心轴支承的管主体11旋转,一边将粘贴标签14按压卷绕在该管主体11的周围。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标签的管容器10,管主体11具有上述结构,因此在管主体11的躯干部12能够获得优异的遮光性和阻气性(阻氧性等)。
此外,上述构成保护层32的EVOH和聚酰胺的耐油性也优异。而且,在保护层32的内侧具有内侧聚烯烃层31。因此,即便在收纳有油性成分的比率多的内容物作为收纳在内部的内容物的情况下,也不会有油性成分渗出,或管主体11的壁面因油性成分而膨润的情况。
此外,在上述构成保护层32的树脂为EVOH和聚酰胺中的任一者的情况下,在其内侧也具有内侧聚烯烃层31。因此,在收纳有水分多的内容物作为收纳在内部的内容物的情况下,也不会有水分渗出,或管主体11的壁面因水分而膨润的情况。再者,就耐水性的观点而言,构成保护层32的树脂优选为聚酰胺。
此外,在粘贴标签14本身形成具有金属光泽的部分,而在管主体11形成具有金属光泽的部分,因此例如制造使印刷的内容不同的多种标签,将它们粘贴在同一结构的管主体11上,由此使遮光性、阻气性、耐油性等共同优异,并且还能够高效率地制造标示不同的带多种标签的管容器10。
此外,与使用铝箔获得金属色的情况不同,焚烧处理等也变得容易。此外,与制造具有金属箔或金属蒸镀膜的管主体11的情况相比,还能够实现削减管容器10的制造成本。
本实施方式的带标签的管容器10,例如以盖17(参照图1)将排出口部(未图示)的排出口(未图示)封闭后,利用公知的填充装置从管主体11的另一端部填充内容物,接着,通过利用上述方法在另一端部形成末端封合部13,在内部收纳有内容物。然后,以该状态陈列在柜台等。
作为收纳在管容器1的内部的内容物,可列举洗面奶、防晒霜、护手霜、乳液等化妆品、牙膏、食品(芥末酱或山萮菜等)等,但并不限制于此。
此外,作为美白美容霜剂用组合物,已知有调配含有西洋甘菊萃取成分(西洋甘菊EX成分)的天然萃取物而成的混合物。该组合物,由于含有西洋甘菊EX成分的天然萃取物易因光而导致质量劣化,因此 一般使用将具有高遮光性但相对较昂贵的铝箔等金属箔用于保护层的层压管等。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带标签的管容器10,可使包含此种组合物的内容物具有高遮光性和金属光泽,并且相对较廉价地提供。
此外,作为防晒霜用组合物,已知有调配有有机类的紫外线吸收剂而成的组合物。该组合物,由于有机类的紫外线吸收剂易因光而导致质量劣化,因此一般使用将具有高遮光性但相对较昂贵的铝箔等金属箔用于保护层的层压管等。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管容器,可使包含此种组合物的内容物具有高遮光性和金属光泽,并且相对较廉价地提供。再者,作为有机类的紫外线吸收剂,可列举GAP-AP、对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对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二乙基胺基羟基苯甲酰基苯甲酸己酯混合物、二甲氧亚苄基二氧代咪唑烷基丙酸2-乙基己酯等。可单独使用它们中一种或组合多种使用。
而且,根据具有所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带标签的管容器10,可不在粘贴标签14产生偏移、褶皱或剥离,而进一步提高粘贴在躯干部12的粘贴标签14与管主体11的一体感。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粘贴标签14延伸设置至末端封合部13的范围内而粘贴在躯干部12,在末端封合部13与躯干部12的边界线13a或末端封合部13的边界线13a的附近设置有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15a,而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15a与末端封合部13的其他区域相比在厚度方向形成得较深。由此,粘贴标签14从设置有排出口部的躯干部12的一端部越过躯干部12与末端封合部13的边界线13a延伸设置至另一端部的末端封合部13,从而可覆盖躯干部12的大致整体而连续地粘贴。此外,由此消费者变得难以辨别粘贴标签14与管主体11的边界部分,因此可进一步提高标签14与管主体11的一体感,并且可有效地提高容器整体的美观。此外,由于延伸设置至末端封合部13的粘贴标签14通过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15a而以陷入末端封合部13的方式牢固地贴紧,因此可有效地避免在粘贴于末端封合部13的粘贴标签14产生偏移、褶皱或剥离。特别是,可有效地避免在粘贴于与末端封合部13接近的部分的躯干部12上的粘贴标签14产生偏移、褶皱或剥离。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除了设置有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15a以外,沿着延伸设置至末端封合部13的范围内的粘贴标签14的前端缘部分14a,在末端封合部13的区域内,还设置有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15b,因此可进一步有效地避免在粘贴于末端封合部13的粘贴标签14产生偏移、褶皱或剥离。此外,在末端封合部13是利用在挤压夹持面21形成有凹凸花纹的封合棒20而形成的情况下,还可有效地避免在该末端封合部13中在粘贴标签14产生偏移、褶皱或剥离。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粘贴于末端封合部13的粘贴标签14的前端缘部14b与末端封合部13的前端缘部13b之间保持有非标签部16。即,在对末端封合部13进行最后加工时,将用于对作为多余的部分或毛刺等伸出的部分的树脂片24进行修整的切割线13c设定在从粘贴标签14的前端缘部14b分隔例如1mm~数mm左右的部分(参照图4(a))。由此,可使切割刀23不与粘贴标签14的端面接触地通过,而对树脂片24进行修整(参照图4(b)、(c))。此外,由此可有效地避免如下情况:如图5所示的粘贴标签14超过切割线13c而粘贴在末端封合部13的情况,由于以粘贴在树脂片24的状态残留的粘贴标签14的面向被切割的切割端面的粘着剂或粘接剂的作用,树脂片24成为附着于切割刀23的状态,而不能通过真空装置将所附着的树脂片24除掉。此外,由此可有效地避免未能除掉的树脂片24聚集在切割刀23,而对修整造成阻碍的情况。
再者,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而可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末端封合部并非必须除了设置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以外还设置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但优选设置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此外,在延伸设置至末端封合部而粘贴在躯干部的粘贴标签的前端缘部与末端封合部的前端缘部之间,并非必须保持非标签部。进而,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和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优选通过与封合棒不同的线状挤压构件,在形成末端封合部后从两侧挤压该末端封合部,而沿着粘贴标签的前端缘部分、末端封合部与躯干部的边界线或其附近部分形成。
此外,例如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由能够提高保护层32与不含有粘接性聚烯烃的聚烯烃层31A、33A的层间粘接力的其他树脂构成的层来代替粘接性聚烯烃层31B和粘接性聚烯烃层33B中的一者或两者。
关于所述各实施方式,本发明进而揭示如下的带管嘴盖的排出容 器和管容器的制造方法。
<1>一种带标签的管容器,其包括:合成树脂制的筒状的管主体,其在一端部设置有排出口部,在填充内容物后另一端部作为末端封合部被封闭;和合成树脂制的粘贴标签,其覆盖粘贴在该管主体的筒状的躯干部的外周面,
所述粘贴标签延伸设置至所述末端封合部的范围内而粘贴在所述躯干部,
在所述末端封合部与所述筒状的躯干部的边界线或所述末端封合部的边界线的附近设置有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
所述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形成得比所述末端封合部的其他区域在厚度方向深0.1~0.8mm。
<2>如<1>所述的带标签的管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形成得比所述末端封合部的其他区域在厚度方向深0.3~0.8mm。
<3>如<1>或<2>所述的带标签的管容器,其中沿着延伸设置至所述末端封合部的范围内的所述粘贴标签的前端缘部分,在所述末端封合部的区域内,设置有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该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与所述末端封合部的其他区域相比在厚度方向形成得较深。
<4>如<1>至<3>中任一项的带标签的管容器,其中所述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形成得比所述末端封合部的其他区域在厚度方向深0.01~1.0mm。
<5>如<1>至<4>中任一项的带标签的管容器,其中所述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与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的差在厚度方向深0.05~1.0mm,通过熔融而形成。
<6>一种带标签的管容器,该带标签的管容器:合成树脂制的筒状的管主体,其在一端部设置有排出口部,在填充内容物后另一端部作为末端封合部被封闭;和合成树脂制的粘贴标签,其覆盖粘贴在该管主体的筒状的躯干部的外周面,
所述粘贴标签延伸设置至所述末端封合部的范围内而粘贴在所述躯干部,
在所述末端封合部与所述筒状的躯干部的边界线或所述末端封合部中的边界线的附近设置有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
所述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形成得比所述末端封合部的其他区域在厚度方向深,
在所述末端封合部的范围且距所述末端封合部与所述躯干部的边界线为0~4mm的区域设置有所述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
<7>如<1>至<6>中任一项的带标签的管容器,其在所述末端封合部的前端部设置非标签部。
<8>如<1>至<7>中任一项的带标签的管容器,其中所述管主体具有聚烯烃层和设置在其外侧的保护层,所述标签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金属光泽,
所述保护层含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聚酰胺,
在所述聚烯烃层调配有碳黑或氧化钛,
所述粘贴标签延伸设置至所述末端封合部而粘贴在所述躯干部。
<9>如<1>至<8>中任一项的带标签的管容器,其中所述保护层含有乙烯-乙烯醇共聚物或聚酰胺,
所述粘贴标签包括使用有聚烯烃的片状的标签主体。
<10>如<1>至<9>中任一项的带标签的管容器,其中所述管主体在所述保护层的外侧具有外侧聚烯烃层,在比所述保护层靠内侧的所述聚烯烃层调配有碳黑,并且在所述外侧聚烯烃层没有调配碳黑。
<11>如<1>至<10>中任一项的带标签的管容器,其中所述聚烯烃层,至少邻接于所述保护层的层含有粘接性聚烯烃。
<12>如<1>至<11>中任一项的带标签的管容器,其中所述聚烯烃层具有所述保护层的厚度的3倍以上的厚度。
<13>如<1>至<12>中任一项的带标签的管容器,其中所述管主体在所述保护层的外侧具有外侧聚烯烃层,在比所述保护层靠内侧的所述聚烯烃层和所述外侧聚烯烃层各自调配有氧化钛。
<14>一种带标签的管容器的制造方法,该带标签的管容器包括:合成树脂制的筒状的管主体,其在一端部设置有排出口部,在填充内容物后另一端部作为末端封合部被封闭;和合成树脂制的粘贴标签,其覆盖粘贴在该管主体的筒状的躯干部的外周面,
所述粘贴标签延伸设置至所述末端封合部的范围内而粘贴在所述躯干部,
在所述末端封合部与所述筒状的躯干部的边界线或所述末端封合部的边界线的附近设置有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
所述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形成得比所述末端封合部的其他区域在厚度方向深0.1~0.4mm。
<15>一种带标签的管容器的制造方法,该带标签的管容器包括:合成树脂制的筒状的管主体,其在一端部设置有排出口部,在填充内容物后另一端部作为末端封合部被封闭;和合成树脂制的粘贴标签,其覆盖粘贴在该管主体的躯干部的外周面,
在延伸设置至所述末端封合部的所述粘贴标签,沿着所述末端封合部的与所述躯干部的边界部分,通过设置有线状、链状、点状的凸部的封合棒而形成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
<16>如<14>或<15>的带标签的管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形成得比所述末端封合部的其他区域在厚度方向深0.05~0.5mm。
<17>如<14>至<16>中任一项的带标签的管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形成得比所述末端封合部的其他区域在厚度方向深0.1~0.4mm。
<18>如<14>至<17>中任一项的带标签的管容器的制造方法,在形成所述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后,沿着延伸设置至所述末端封合部的所述粘贴标签的前端缘部分挤压形成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
<19>如<14>至<18>中任一项的带标签的管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形成得比所述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在厚度方向深0.05~0.5mm。
<20>如<14>至<19>中任一项的带标签的管容器的制造方法,在所述末端封合部的前端部设置非标签部。
<21>如<14>至<20>中任一项的带标签的管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的线宽为0.3~2mm。
<22>如<14>至<21>中任一项的带标签的管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末端封合部的形成使用实施有凸条的加工的封合棒。
<23>如<14>至<22>中任一项的带标签的管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的形成使用加热至30℃以上的封合 棒。
<24>如<14>至<22>中任一项的带标签的管容器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的形成使用没有进行加热的封合棒。
实施例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以下实施例的任何限定。
[实施例1]
内层聚烯烃层形成用的树脂使用在粘接性聚烯烃(三井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Admer LF300”)中调配有碳黑(0.005质量%)和氧化钛(3.4质量%)而成的材料。保护层形成用的树脂使用EVOH树脂(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Eval EP-F101”)。此外,外层烯烃层形成用的树脂使用在粘接性聚烯烃(三井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Admer LF300”中调配有氧化钛(3.4质量%)而成的材料。
为了成为3层构成而将它们共挤成形来制造管主体,并在该管主体的一端部形成有排出口部。接着,将心轴插入至管主体,将粘贴标签一边卷绕一边贴附在其周围,获得具有图1和图6所示的形态且躯干部具有表1所示的层结构的带标签的管容器。
粘贴标签,在对OPP制的树脂膜使用高亮度墨水以商品标志的部分具有金属光泽而除此以外的部分不具有金属光泽的方式对管主体侧的面实施凹版印刷后,在管主体侧的面形成并制造粘接剂层,而经由该粘接剂层粘贴在管主体上。带标签的管容器在350℃、3~5气压的热空气下将管内表面熔融后,利用封合棒从外侧进行冷却并且进行粘接,由此获得末端封合部。进而,在末端封合部与所述躯干部的边界线上形成挤压线状薄壁线。
[实施例2]
内层聚烯烃层形成用的树脂使用在表2的内层聚烯烃层的栏所示的调配中混合聚烯烃,进而调配碳黑(0.005质量%)和氧化钛(3.4质量%)而成的材料。保护层形成用的树脂使用EVOH树脂(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Eval EP-F101”)。外层聚烯烃层形成用的树脂使用在表2的外层聚烯烃层的栏所示的调配中混合聚烯烃,进而调配氧化钛(3.4质量%)而成的材料。
为了将保护层隔着粘接性聚烯烃(三井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Admer LF300”)层配置在中间而成为共计5层的结构,将上述的内层聚烯烃层、保护层、外层聚烯烃层共挤成形来制造管主体,在该管主体的一端部形成排出口部。接着,将心轴插入至管主体,并将粘贴标签卷绕并粘贴在其周围,从而获得具有图1和图6所示的形态且躯干部具有表2所示的层结构的带标签的管容器。
粘贴标签与实施例1相同地,在对OPP制的树脂膜使用高亮度墨水以商品标志的部分具有金属光泽而除此以外的部分不具有金属光泽的方式对管主体3的面实施凹版印刷后,在管主体侧的面形成并制造粘接剂层,而经由该粘接剂层粘贴在管主体上。带标签的管容器,通过在350℃、3~5气压的热空气下将管内表面熔融后,利用封合棒从外侧冷却并且进行粘接,而获得末端封合部。进而,沿着末端封合部与所述躯干部的边界线和延伸设置至末端封合部的粘贴标签的前端缘部分形成挤压线状薄壁线。
[比较例1]
内层聚烯烃层形成用的树脂使用在表3的内层聚烯烃层的栏所示的调配中混合聚烯烃,进而调配碳黑(0.005质量%)和氧化钛(3.4质量%)而成的材料。外层聚烯烃层形成用的树脂使用在表2的外层聚烯烃层的栏所示的调配中混合聚烯烃,进而调配氧化钛(3.4质量%)而成的材料。
对上述的内层聚烯烃层、外层聚烯烃层进行共挤成形而制造管主体,并在该管主体的一端部形成排出口部。接着,将心轴插入至管主体,将粘贴标签卷绕并贴附在其周围,从而获得具有图1和图6所示的形态且躯干部具有表3所示的层结构的带标签的管容器。
粘贴标签与实施例1相同地,在对OPP制的树脂膜使用高亮度墨水以商品标志的部分具有金属光泽而除此以外的部分不具有金属光泽的方式对管主体侧的面实施凹版印刷后,在管主体侧的面形成并制造粘接剂层,而经由该粘接剂层粘贴在管主体。
[比较例2]
管主体形成用的聚烯烃层的树脂使用在表4的聚烯烃层所表示的聚烯烃(LLDPE)中调配碳黑(0.005质量%)和氧化钛(3.4质量%) 而形成的材料。将上述树脂挤出成形而制造管主体,在该管主体的一端部形成排出口部。接着,将心轴插入至管主体,将粘贴标签卷绕并贴附在其周围,从而获得具有图1和图6所示的形态且躯干部具有表4所示的层结构的带标签的管容器。
粘贴标签与实施例1相同地,在对OPP制的树脂膜使用高亮度墨水以商品标志的部分具有金属光泽而除此以外的部分不具有金属光泽的方式对管主体侧的面实施凹版印刷后,在管主体侧的面形成并制造粘接剂层,而经由该粘接剂层粘贴在管主体。
[表1]
[表2]
[表3]
[表4]
[评价]
对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带标签的管容器进行下述评价。标签的剥离性在实施例1、2中为A,在比较例1中为B~C。
遮光性、阻气性、耐油性和外观(金属光泽)为表1、表2的结果。
1)标签的剥离性
(评价基准)
A:没有产生剥离。
B:略微剥离。
C:产生剥离。
2)遮光性
(方法)
利用UV(ultraviolet,紫外线)分光亮度计(SHlMADZU UV-3100PC)以1nm刻度对300~800nm的范围的透过率进行测量,比较各波长下的遮光性。此外,在各带标签的管容器填充规定量的内容液后,对将末端封合部热熔接了的样本实施日光暴露试验(相当于300~400nm下的UV累计照度10万计数),而对内容液的各物性有无变化进行比较。
(评价基准)
A:没有产生变化。
B:略微变化。
C:产生变化。
3)阻气性
(方法)
对各带标签的管容器,利用JlS-K7126B中所确定的方法,测量23℃×65%RH时的氧气透过率,比较阻气性。此外,在各带标签的管容器填充规定量的内容液后,对将末端封合部热熔接了的样本在40℃下保存6个月后,对内容液的气味进行定性评价,从而对保香性进行确认。
(评价基准)
A:确认到与比较例1的样品相比显著高的阻气性。
B:与比较例1的样品为相同程度。
C:与比较例1的样品相比阻气性差。
4)耐油性和外观(金属光泽)
关于实施例1和2,由于具有包含EVOH的保护层,因此耐油性与比较例1和2相比优异。
此外,关于实施例1和2,由于将管主体设为层叠结构,且仅在其最内层调配有规定量的碳黑,因此与比较例2相比,在管主体外表面为成为白色且含有金属光泽的外观上优异。再者,比较例2由于管主体的外表面的颜色成为灰色而透过粘贴标签可见,故而含有金属光泽的图案性降低。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带标签的管容器,能够使标签不产生偏移、褶皱或剥离,而进一步提高粘贴在躯干部的标签与管主体的一体感。
根据本发明的带标签的管容器,能够不使用铝箔等金属箔,而确保高遮光性、高阻气性和对于内容物的油性成分或水分的高耐受性,此外,能够使容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金属光泽。

Claims (11)

1.一种带标签的管容器,其包括:合成树脂制的筒状的管主体,其在一端部设置有排出口部,在填充内容物后另一端部作为末端封合部被封闭;和合成树脂制的粘贴标签,其覆盖粘贴在该管主体的筒状的躯干部的外周面,所述带标签的管容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粘贴标签延伸设置至所述末端封合部的范围内而粘贴在所述躯干部,
在所述末端封合部与所述躯干部的边界线或所述末端封合部的边界线的附近设置有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
该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与所述末端封合部的其他区域相比在厚度方向形成得较深,
沿着延伸设置至所述末端封合部的范围内的所述粘贴标签的前端缘部分,在所述末端封合部的区域内,设置有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该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与所述末端封合部的其他区域相比在厚度方向形成得较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标签的管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形成得比所述末端封合部的其他区域在厚度方向深0.05~1.0mm。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标签的管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形成得比所述末端封合部的其他区域在厚度方向深0.1~0.8mm。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标签的管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末端封合部的范围且距所述末端封合部与所述躯干部的边界线为0~4mm的区域,设置有所述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标签的管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管主体与所述粘贴标签之间具有粘接剂层。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标签的管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主体不具有铝层,具有调配有碳黑或氧化钛的聚烯烃层和设置在其外侧的保护层,
所述粘贴标签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金属光泽。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标签的管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粘贴于所述末端封合部的所述粘贴标签的前端缘部与所述末端封合部的前端缘部之间保持有非标签部。
8.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标签的管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或所述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为连续的线、虚线或点划线。
9.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标签的管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或所述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的宽度为0.3~2mm。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标签的管容器,其特征在于:
收纳有含有选自西洋甘菊成分和有机类紫外线吸收剂的成分的组合物。
11.一种带标签的管容器的制造方法,该带标签的管容器包括:合成树脂制的筒状的管主体,其在一端部设置有排出口部,在填充内容物后另一端部作为末端封合部被封闭;和合成树脂制的粘贴标签,其覆盖粘贴在该管主体的躯干部的外周面,所述带标签的管容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当延伸设置至所述末端封合部的范围内而粘贴在所述躯干部的所述粘贴标签上设置所述末端封合部后,
在所述末端封合部与所述躯干部的边界线或所述末端封合部的边界线的附近形成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
在挤压形成所述第一挤压线状薄壁线后,沿着延伸设置至所述末端封合部的范围内而粘贴在所述躯干部的所述粘贴标签的前端缘部分,形成第二挤压线状薄壁线。
CN201380068567.6A 2012-12-28 2013-12-26 带标签的管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843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7049 2012-12-28
JP2012-286986 2012-12-28
JP2012286986A JP6159526B2 (ja) 2012-12-28 2012-12-28 チューブ容器
JP2012287049 2012-12-28
PCT/JP2013/084982 WO2014104239A1 (ja) 2012-12-28 2013-12-26 ラベル付きチューブ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84360A CN104884360A (zh) 2015-09-02
CN104884360B true CN104884360B (zh) 2017-07-28

Family

ID=51021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856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84360B (zh) 2012-12-28 2013-12-26 带标签的管容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84360B (zh)
TW (1) TWI603895B (zh)
WO (1) WO20141042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115401A1 (de) * 2016-08-19 2018-02-22 X-Label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mit einem Etikett versehenden Kunststoffquetschtube
CN109080228B (zh) * 2018-08-10 2020-11-13 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 挤出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0386312A (zh) * 2019-06-21 2019-10-29 广州市丽宝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包肩软管标签的加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69139U (ja) * 1984-04-19 1985-11-09 吉田工業株式会社 チユ−ブ容器
JP2587261Y2 (ja) * 1993-04-27 1998-12-16 大和製罐株式会社 ラミネートチューブ
JP3510350B2 (ja) * 1994-11-04 2004-03-29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ラベル付きチューブ容器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577135B2 (ja) * 1995-05-12 2004-10-13 呉羽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多層チューブ容器
JP3786734B2 (ja) * 1995-10-13 2006-06-14 釜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筒状容器のシール方法
JPH10230948A (ja) * 1997-02-18 1998-09-02 Akimoto Sanki Kk 柔軟性絞り出しチューブの端部成型方法及び装置
JPH1129158A (ja) * 1997-07-07 1999-02-02 Lion Corp チューブ容器
JP4030652B2 (ja) * 1998-05-15 2008-01-09 花王株式会社 サンスクリーン剤および化粧下地料
DE19822068A1 (de) * 1998-05-16 1999-11-18 Wella Ag Tube mit einem metallischen Mantel und einem Etikett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 Tube
SE527799C2 (sv) * 2004-03-03 2006-06-07 Norden Tubes Ab Tunnväggig plasttub med etikett
JP4600922B2 (ja) * 2004-12-14 2010-12-22 日本メナード化粧品株式会社 化粧料
CN201206677Y (zh) * 2008-05-23 2009-03-11 上海三樱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抗紫外线多层复合全塑管
JP2010195402A (ja) * 2009-02-23 2010-09-09 Fuji Seal International Inc チューブ容器
CN202063355U (zh) * 2010-12-31 2011-12-07 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 覆膜软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04239A1 (ja) 2014-07-03
TWI603895B (zh) 2017-11-01
CN104884360A (zh) 2015-09-02
TW201433514A (zh) 2014-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15613B (zh) 用于管道的柔性多层结构
US20070163990A1 (en) Container comprising an in-mold label positioned proximate to a surface topography
AU2005323126A1 (en) Pull-tab sealing member with improved heat distribution for a container
CN104884360B (zh) 带标签的管容器
US6210766B1 (en) Holographic decorated tube package
JP2014141303A (ja) ラベル付きチューブ容器
US20070084557A1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squeeze tube with maximally labeled surface area
JP5453879B2 (ja) 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チューブ容器
JP2014129103A (ja) チューブ容器
JP7268304B2 (ja) Icチップ付き包装体
CN107107635B (zh) 全息层合物及由其制备的管
JP2009107666A (ja) ジッパー付き包装袋
CN106590461A (zh) 一种防伪封箱胶带
CN108473236B (zh) 全息层合物
CN102163387B (zh) 可用指甲刮掉金葱粉的烫金标识
CN109377862A (zh) 可重复开启闭合的香烟软包封口标及其制备方法
CN217101261U (zh) 一种小样包装袋
CA3070456C (en) Inkless printing on substrates and comestibles
JP2023114641A (ja) 巻回シート付きチューブ容器
JP2023171055A (ja) 巻回シート付きチューブ容器
JP3735446B2 (ja) 二液押出し個包装容器
JPH1156467A (ja) 化粧料充填容器
JP2018168331A (ja) 樹脂フィルム、積層体および包装材料
JP2017186055A (ja) チューブ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