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0414B - 聚合物和器件 - Google Patents

聚合物和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70414B
CN104870414B CN201380067717.1A CN201380067717A CN104870414B CN 104870414 B CN104870414 B CN 104870414B CN 201380067717 A CN201380067717 A CN 201380067717A CN 104870414 B CN104870414 B CN 1048704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peat unit
formula
independently
alky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77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70414A (zh
Inventor
P·斯塔克豪斯
S·海登海因
R·佩京顿
J·皮洛
M·汉弗莱斯
吉田大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 Ltd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 Ltd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 Ltd,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mbridge Display Technolog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70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04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70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04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1/1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containing atoms other than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11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comprising aromatic, heteroaromatic, or aryl chains, e.g. polyaniline, polyphenylene or polyphenylene vinyl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G12/00 - C08G71/00
    • C08G73/02Polyamines
    • C08G73/026Wholly aromatic polyam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51Co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10Definition of the polymer structure
    • C08G2261/13Morphological aspects
    • C08G2261/135Cross-linked struc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10Definition of the polymer structure
    • C08G2261/14Side-groups
    • C08G2261/141Side-chains having aliphatic units
    • C08G2261/1414Unsaturated aliphatic uni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30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1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14Condensed aromatic systems, e.g. perylene, anthracene or pyrene
    • C08G2261/3142Condensed aromatic systems, e.g. perylene, anthracene or pyrene fluorene-based, e.g. fluorene, indenofluorene, or spirobifluor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30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1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 C08G2261/316Monomer units or repeat units incorporating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incorporating aromatic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main chain bridged by heteroatoms, e.g. N, P, Si or B
    • C08G2261/3162Arylam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40Polymerisation processes
    • C08G2261/41Organometallic coupling reactions
    • C08G2261/411Suzuki reac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50Physical properties
    • C08G2261/51Charge transport
    • C08G2261/512Hole transpor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2261/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to-carbon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2261/90Applications
    • C08G2261/95Use in organic luminescent dio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408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433Carbocyclic compounds bridged by heteroatoms, e.g. N, P, Si or B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10Triple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2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liquid deposition, e.g. spin coat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40Thermal treatment, e.g. annealing in the presence of a solvent vapou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10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 H10K85/111Organic polymers or oligomers comprising aromatic, heteroaromatic, or aryl chains, e.g. polyaniline, polyphenylene or polyphenylene vinylene
    • H10K85/115Polyfluorene; Derivative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30Coordination compounds
    • H10K85/341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 H10K85/342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e.g. Ru(II)polypyridine complexes comprising iridium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And Polymers With Carbon-To-Carbon Bonds (AREA)
  •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Forming Nitrogen-Containing Linkag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一种共聚物,其包含式(I)的重复单元和至少一种另外的重复单元:其中:Ar1和Ar2各自独立地选自芳基和杂芳基,所述芳基和杂芳基各自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取代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每个R独立地是取代基;每个n独立地是0、1或2;每个m独立地是0、1、2或3,并且聚合物的重复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是部分共轭的重复单元。

Description

聚合物和器件
背景
对于在器件诸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光响应器件(特 别是有机光伏器件和有机光传感器)、有机晶体管和存储器阵列器件 中的应用,含有活性有机材料的电子器件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含 有活性有机材料的器件提供诸如低重量、低功率消耗和柔性的益处。 此外,可溶有机材料的使用允许在器件制造中利用溶液加工,例如喷 墨印刷或者旋涂。
OLED器件可以包含带有阳极的基底、阴极以及介于阳极和阴极 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有机发光层。
在器件工作期间空穴通过阳极被注入OLED器件并且电子通过阴 极被注入器件。OLED器件中存在的发光材料的最高已占分子轨道 (HOMO)中的空穴和最低未占分子轨道(LUMO)中的电子结合从而 形成激子,所述激子以光的形式释放其能量。在一些器件中也提供空 穴传输层,其用于帮助从阳极至发光层的空穴传输。
发光层可以包含半导电主体材料和发光掺杂剂,其中能量从主体 材料转移至发光掺杂剂。例如,J.Appl.Phys.65,3610,1989公 开了用荧光发光掺杂剂掺杂的主体材料(即,其中通过单重态激子的 衰变而发出光的发光材料)。
磷光掺杂剂也是已知的(即,其中通过三重态激子的衰变而发出 光的发光掺杂剂)。
US2007/205714公开了包含由具有下式的单体形成的重复单元 的共聚物:
WO 2005/049546公开了具有以下结构单位的聚合物:
其中每个Ar独立地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芳基;每个Ar”是取代的或 未取代的亚芳基;并且Z是多环亚芳基。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穴传输聚合物,该空穴传输聚合物提 供高的效率同时维持不使来自发光层的发射猝灭的单线态和三线态 能级。
发明概述
在第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包含式(I)的重复单元和至少一种 另外重复单元的共聚物:
其中:
Ar1和Ar2各自独立地选自芳基和杂芳基,所述芳基和杂芳基各 自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取代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
每个R独立地是取代基;
每个n独立地是0、1或2;
每个m独立地是0、1、2或3,并且聚合物的重复单元中的至少 之一是部分共轭的重复单元。
在第二方面中,本发明提供包含第一方面的共聚物和至少一种溶 剂的配制物。
在第三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器件,该器件包含阳极、 阴极、介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光层、以及介于发光层和阳极之间的 空穴传输层,其中所述空穴传输层包含根据第一方面的共聚物。
在第四方面中,本发明提供形成根据第三方面的有机发光器件的 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在阳极上方形成空穴传输层;在空穴传输层 上方形成发光层;和在发光层上方形成阴极。
附图说明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
图1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OLED;
图2是示例性绿色OLED器件和对比的绿色OLED的外部量子效 率相对于电压的坐标图;以及
图3是图2的示例性绿色OLED和对比的绿色OLED的亮度相对 于时间的坐标图。
发明详述
图1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OLED 100。
OLED 100包含阳极101、阴极107、介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光 层105以及介于阳极101和发光层105之间的空穴传输层103。该器 件承载于基底109上,例如玻璃或塑料。
可以在阳极101和阴极107之间提供一个或多个另外的层,例 如电子传输层、空穴阻挡层和电子阻挡层。该器件可以含有多于一个 发光层。优选地,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两者都存在。
示例性的器件结构包括:
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阴极
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阴极。
优选地,发光层105与空穴传输层103接触。阴极107可以与 发光层105接触或与其间隔开,例如通过电子传输层间隔开。
菲二胺重复单元
本发明的聚合物包含式(I)的重复单元
其中Ar1和Ar2、R、n和m如上文所述。
可以提供取代基R以增强聚合物的溶解性;改变聚合物的电子特 性,例如通过吸取或施予电子,或改变聚合物的玻璃转变温度。取代 基R可以是可交联基团,在形成包含该共聚物的层之后可使所述可交 联基团交联从而使包含共聚物的层不溶。
任选地,n是至少1,和/或至少一个m是1。在一种任选的配置 中,n=2并且每个m=0。
示例性的取代基R可以选自如下:
-C1-20烷基,其中可以用O、S、NR11、C=O和COO替换一个或多个 不相邻的C原子,其中R11是取代基;
-可以是未取代的或取代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的芳基或杂芳基;
-芳基或杂芳基的支化链或直链,其中每个芳基或杂芳基独立地 是未取代的或取代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以及
-可交联基团,例如包含双键的基团如乙烯基或丙烯酸酯基团; 或者苯并环丁烯基团。
芳基或杂芳基取代基R任选地是苯基。苯基的示例性直链是联苯 基和三联苯基。苯基的示例性支化链是3,5-二苯基苯。
在R含有一个或多个芳基或杂芳基的情形中,芳基或杂芳基的任 选的取代基可以选自C1-20烷基,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原子可以 被O、S、NR11、C=O和COO替换,其中R11是取代基。示例性的R11取 代基包括C1-20烷基。
任选地,每个R独立地是C1-40烃基,例如C1-20烷基,可以是未取 代的或取代有一个或多个C1-20烷基的苯基;以及可以是未取代的或取 代有一个或多个C1-20烷基的苯基的支化链或直链。
任选地,Ar1和Ar2各自是苯基。任选地,式(I)的重复单元具 有式(I I):
其中R1每次出现时是取代基;每个y独立地是0、1、2、3或4; 并且每个z独立地是0、1、2、3、4或5。
任选地,每个y是0。
任选地,每个z独立地是0、1、2或3。
一个或两个Ar2可以是多环芳族基团或杂芳族基团。与具有单环 基团Ar2的重复单元相比,由此类多环基团提供的延伸共轭可以增加 重复单元的稳定性。任选地,一个或两个基团Ar2是芴。在该情形中, 式(I)的重复单元可以具有式(XIII):
其中Ar1、R、m和n如上文所述;R3每次出现时是相同的或不同 的并且是取代基;R8每次出现时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并且是取代基;e 是0、1、2或3;并且f是0、1、2、3或4。
任选地,式(XIII)的Ar1是苯基,其可以是未取代的或取代有 一个或多个取代基R1
示例性的取代基R3和R8可以选自参照式(VII)所述的取代基。
式(XIII)的重复单元的芴基Ar2可以各自独立地通过任何位置 连接至N。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一个或两个芴基Ar2通过它们的2 位连接。
本文中描述的任何重复单元的示例性取代基R1可以选自
-C1-20烷基,其中一个或多个不相邻的C原子可以被O、S、NR11、 C=O和COO替换,其中R11是取代基;
-可以是未取代的或取代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的芳基或杂芳基;
-芳基或杂芳基的支化链或直链,其中每个芳基或杂芳基独立地 是未取代的或取代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
任选地,每个R1(当存在时)独立地是C1-40烃基,任选地C1-20烷基。
式(I)的重复单元可以是部分共轭的重复单元,在该情形中所 述一个或多个另外的重复单元可以包含或可以不包含一个或多个部 分共轭的重复单元。
式(I)的示例性部分共轭的重复单元具有式(XIV):
其中R、R1、Ar2、n和m如上文所述;y1和y2各自独立地是0 或1,条件是y1和y2的至少一个是1;并且每个y3独立地是0、1 或2。
式(I)的重复单元适当地直接结合至邻近的共聚重复单元的芳 族或杂芳族基团。与式(XIV)重复单元的连接位置邻近存在取代基 R1在基团R1所结合的苯基和苯基所结合的邻近共聚重复单元的芳基 或杂芳基之间产生扭曲,从而在两个重复单元之间产生扭曲,这限制 两个重复单元之间的共轭程度。
式(I)的重复单元可以形成本发明共聚物的重复单元的0.5-75 mol%,任选地1-50mol%,任选地1-40mol%。
在图1的器件中,在OLED的空穴传输层中提供本发明的聚合物。 在其它的配置中,可以提供本发明的聚合物作为发光层的发光材料或 在发光层中提供空穴传输材料与单独的发光材料结合。
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测量的本文所述聚合物的聚苯乙烯当量数 均分子量(Mn)在约1×103至1×108的范围内,且优选在1×104至5 ×106的范围内。本文所述聚合物的聚苯乙烯当量重均分子量(Mw)可 以为1×103至1×108,且优选为1×104至1×107
本文所述的聚合物适宜地为非晶态(amorphous)聚合物。
共聚重复单元
发明的聚合物含有式(I)的重复单元和至少一种共聚重复单元。 所述共聚重复单元可以选自部分共轭的共聚重复单元和完全共轭的 共聚重复单元。共聚重复单元可以含有芳族或杂芳族基团,所述芳族 或杂芳族基团直接连接至本发明的重复单元的Ar1,或连接至其它共 聚重复单元的芳族或杂芳族基团。
本发明的共聚物的部分共轭的共聚重复单元可以是共轭至邻近 重复单元的重复单元,但其中重复单元的共轭程度是有限的。
所述部分共轭重复单元可以是具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的重复单 元,使得所述部分共轭重复单元扭曲到邻近重复单元的平面之外,或 者使得所述部分共轭重复单元含有内部扭曲。
通过提供沿聚合物骨架的扭曲,沿骨架的芳族或杂芳族基团之间 p-轨道重叠的程度是有限的。
部分共轭的重复单元可以是1,3-连接的或1,2-连接的亚苯基重 复单元。将理解的是在1,3-连接的或1,2-连接的亚苯基重复单元的 任意一侧上的邻近芳族或杂芳族重复单元之间的共轭程度将小于由 1,4-连接的亚苯基重复单元提供的共轭程度。
任选地,部分共轭的重复单元是式(IIIa)、(IIIb)或(IIIc) 的重复单元:
其中p是1、2或3;q每次出现时独立地是1、2、3或4;w是 0、1、2、3或4;并且R3每次出现时独立地是取代基。
当存在时,各R3可独立地选自以下:
-烷基,任选地C1-20烷基,其中一个或多个非邻近C原子可被任 选取代的芳基或杂芳基、O、S、取代的N、C=O或COO替换,并且一 个或多个H原子可被F替换;
-芳基和杂芳基基团,所述芳基和杂芳基基团可以是未取代的或 取代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优选为取代有一个或多个C1-20烷基的苯 基;
-芳基或杂芳基基团的直链或支化链,每个所述基团可独立地被 取代,例如式-(Ar3)r的基团,其中各Ar3独立地为芳基或杂芳基并且 r为至少2,优选苯基的支化链或直链,每个所述苯基可以是未取代 的或取代有一个或多个C1-20烷基;和
-可交联基团,例如包含双键的基团如乙烯基或丙烯酸酯基团, 或者苯并环丁烯基团。
在R3包含芳基或杂芳基、或者芳基或杂芳基的直链或支化链的 情况下,所述芳基或杂芳基或者每个芳基或杂芳基可取代有一个或多 个选自以下的取代基R7:烷基,例如C1-20烷基,其中一个或多个非邻 近C原子可被O、S、取代的N、C=O和-COO-替换,并且该烷基的一 个或多个H原子可被F替换;氟;硝基和氰基;
取代的N(当存在时)可以是–NR9-,其中每个R9独立地选自烷 基,优选为C1-20烷基;和芳基或杂芳基,优选为苯基,任选地取代有 一个或多个C1-20烷基。
可交联基团可以直接结合至重复单元或者可通过间隔基团例如 C1-20烷基从其间隔开,其中该C1-20烷基的一个或多个非相邻C原子可 以被O、S、C=O或COO替换。
优选地,各个R3(当存在时)独立地选自C1-40烃基,并且更优选 地选自:C1-20烷基;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有一个或多个C1-20烷基的苯 基;苯基的直链或支化链,其中各苯基可以是未取代的或取代有一个 或多个取代基;以及可交联基团。
式(IIIa)的特别优选的重复单元具有下式:
上式的取代基R3与该重复单元的连接位置邻近,这可引起重复 单元与邻近重复单元之间的空间位阻,从而导致重复单元相对于一个 或两个邻近重复单元扭曲到平面外。
p为2或3时的示例性重复单元包括以下:
示例性的重复单元具有下式:
上式的两个R3基团可以在它们所键合的苯基环之间引起空间位 阻,从而导致两个苯基环相对于彼此扭曲从而产生在重复单元内的内 部扭曲。
不希望受任何理论约束,据认为部分共轭重复单元的存在允许沿 聚合物骨架的电导率而不允许可引起从发光层发射的光的猝灭或红 移的高共轭程度。
另一类共聚重复单元为任选取代的芴重复单元,例如式(VII)的 重复单元:
其中R3每次出现时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并且是如参照式(III)所 述的取代基,并且其中两个基团R3可以连接形成未取代的或取代的 环;R8是取代基;并且d是0、1、2或3。
芴重复单元的芳族碳原子可以是未取代的,或可以取代有一个或 多个取代基R8。示例性的取代基R8是:烷基例如C1-20烷基,其中一 个或多个非邻近C原子可以被O、S、NH或取代的N、C=O和-COO-替 换,任选取代的芳基,任选取代的杂芳基,烷氧基,烷硫基(alkylthio),氟,氰基和芳基烷基。特别优选的取代基包括C1-20烷基和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例如苯基。对于芳基而言,任选的取代 基包括一个或多个C1-20烷基。
取代的N(当存在时)可以为-NR5-,其中R5为C1-20烷基;未取 代的苯基;或取代有一个或多个C1-20烷基的苯基。
式(VII)的重复单元可以是所述共聚物中存在的完全共轭的重 复单元,或者可以形成所述共聚物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共轭的重复单 元。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限制跨式(VII)的重复单元的共轭程度以形 成部分共轭的重复单元:(a)通过3-和/或6-位置连接重复单元以 限制跨该重复单元的共轭程度,和/或(b)在邻近该连接位置的一个 或多个位置上用一个或多个取代基R8取代所述重复单元以产生与邻 近的一个或多个重复单元的扭曲,例如在3-和6-位置之一或两者上 带有取代基R8(例如C1-20烷基取代基)的2,7-连接的芴。
式(VII)的重复单元可以是式(VIIa)的完全共轭的2,7-连接的重复单元:
式(VII)的重复单元可以是式(VIIb)的部分共轭的3,6-连接 的重复单元:
式(VII)的重复单元可以是式(VIIc)的部分共轭的3,6-连接 的重复单元:
一个或两个R3基团可以是可交联的基团,其直接连接至芴单元 或通过上文所述的间隔基团从其间隔开。
在WO 2012/104579中公开了优选类别的式(III)重复单元, 通过引用将其内容并入本文中。
另一种示例性的共聚重复单元具有式(VIII):
其中R3、R8和d如参考上文的式(III)和(VII)所述。任一个 R3基团可连接至任何其它R3基团从而形成环。如此形成的环可以是 未取代的或取代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任选地一个或多个C1-20烷基。
式(VIII)的重复单元可以具有式(VIIIa)或(VIIIb):
式(VIII)的示例性重复单元具有以下结构,其中芳族碳原子可 以各自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用取代基R8取代,并且其中环戊基可以 各自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者取代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例如一个或多 个C1-20烷基:
可以如参考式(VII)所述那样控制式(VIII)的重复单元的共 轭以提供完全共轭或部分共轭的重复单元。
聚合物可以包含式(IV)的共聚重复单元:
其中Ar4、Ar5和Ar6各自独立地是芳基或杂芳基,并且可以各自 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取代有上文所述的一个或多个取代基R3,任选 地C1-20烷基;t每次出现时独立地是至少1,任选地1、2或3;并且 X是N或CR2,其中R2是H或取代基,优选地H或C1-10烷基。
优选地,式(IV)的Ar4、Ar5和Ar6各自是苯基,每个苯基任选 地且独立地取代有一个或多个C1-20烷基。
优选地,至少一个X是N。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有3个 基团X是N。
如果所有3个基团X是CR2,那么Ar1、Ar2和Ar3的至少一个优 选地是包含N的杂芳族基团。
式(IV)的Ar6优选地是苯基,并且任选地取代有一个或多个C1-20烷基或可交联基团。
式(IV)的优选重复单元是2,4,6-三苯基-1,3,5-三嗪,其中苯 基是未取代的或取代有一个或多个C1-20烷基。
该聚合物可以含有1-50mol%的部分共轭的重复单元。
该聚合物可以含有1-50mol%、任选地1-30mol%的除式(I) 重复单元和部分共轭重复单元以外的重复单元。
发光层
发光层105可以含有一种或多种合适的发光材料,包括小分子、 树枝状和聚合的发光材料。发光材料可以是荧光的或磷光的。发光层 105可以基本上由所述一种或多种发光材料组成,或可以包含一个或 多个另外的材料。另外的材料可以选自主体材料以及(在荧光发光层 的情形中)为了从荧光发光材料接受三线态激子的三线态接受材料, 用以猝灭三线态激子或促进三线态-三线态湮灭和延迟荧光。示例性 的添加材料是WO 2012/086671中所述的聚合物,通过引用将其内容 并入本文中。
发光层的发光材料包括红色、绿色和蓝色发光材料,它们各自可 以是荧光的或磷光的。
蓝色发光材料可以具有峰值在400-490nm、任选地420-490nm 范围内的光致发光光谱。
绿色发光材料可以具有峰值在大于490nm直至580nm范围内、 任选地大于490nm直至540nm范围内的光致发光光谱。
红色发光材料可以任选地在其光致发光光谱内具有大于580nm 直至630nm、任选地585-625nm的峰值。
当用于形成空穴传输层时,可以选择本发明聚合物的最低单线态 和/或三线态激发态能级以便避免从发光层的发光材料的发射的猝 灭。最低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发态能级可以分别为:比发光层的荧光发 射体的最低单线态激发态能级或者发光层的磷光发射体的最低三线 激发态能级低不超过0.1eV,任选地相同或更高。可以根据聚合物 的期望的能级选择部分共轭的重复单元的量。
示例性的磷光发光材料包括包含式(IX)的取代或未取代络合物 的金属络合物:
ML1 qL2 rL3 s
(IX)
其中M是金属;L1、L2和L3各自是配位基团;q是整数;r和s 各自独立地是0或整数;以及(a.q)+(b.r)+(c.s)的和等于M上 的可用配位点的数目,其中a是L1上的配位点的数目,b是L2上的 配位点的数目并且c是L3上的配位点的数目。优选地a、b和c各自 是1、2或3,优选地1或2。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a、b和c各自 是2。L1、L2和L3可以是相同的,或者L1、L2和L3的至少一个不同于 L1、L2和L3中的其它。
重元素M引发强烈的自旋轨道耦合从而允许快速的系统间蹿跃 (cross ing)以及从三重态或更高态的发射。合适的重金属M包括d- 区金属,特别是第2行和第3行中的那些金属,即39到48号元素 和72到80号元素,特别是钌、铑、钯、铼、锇、铱、铂和金。特别 优选铱。
示例性的配体L1、L2和L3包括碳或氮的供体,例如卟啉或式(X) 的二齿配体:
其中Ar10和Ar11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 的芳基或杂芳基;X1和Y1可以相同或不同,并且独立地选自碳或氮; 并且Ar10和Ar11可以稠合在一起。其中X1是碳并且Y1是氮的配体是 优选的,特别是其中Ar10为单环或仅为N和C原子的稠合杂芳族的配 体,例如吡啶基或异喹啉,并且Ar11为单环或稠合芳族,例如苯基或 萘基。
为实现红光发射,Ar10可选自苯基、芴和萘基,以及Ar11选自喹 啉、异喹啉、噻吩和苯并噻吩。
为实现绿光发射,Ar10可选自苯基或芴。Ar11可以为吡啶。
为实现蓝光发射,Ar10可以是苯基并且Ar11可以为咪唑、三唑或 四唑。
二齿配体的实例如下所示:
其中R13每次出现时是H或C1-20烷基。
Ar10和Ar11各自可带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这些取代基中的两个 或更多个可连接形成环,例如芳族环。
适合与d区元素一起使用的其它配体包括二酮化物 (diketonate),特别是乙酰丙酮化物(acac);三芳基膦和吡啶,它 们各自可以被取代。
示例性的取代基包括基团R3,如上文关于式(III)所述。特别优 选的取代基包括:氟或三氟甲基,它们可用于使络合物的发射蓝移, 例如WO 02/45466、WO 02/44189、US2002-117662和US 2002-182441 中所公开的;烷基或烷氧基,例如C1-20烷基或烷氧基,其可以是如 JP 2002-324679中所公开的;咔唑,当用作发光材料时,其可用于 辅助空穴传输到络合物,例如WO 02/81448中所公开的;和树突 (dendron),其可用于获得或增强金属络合物的溶液加工性,例如WO 02/66552中所公开的。
发光的树枝状聚合物(dendrimer)可包含结合到一个或多个树 突的发光核心,其中每个树突包含分支点和两个或更多个树枝状分 支。优选地,树突至少部分地共轭,并且分支点和树枝状分支中的至 少之一包含芳基或杂芳基基团,例如苯基基团。在一种设置中,分支 点基团和分支基团都是苯基,并且每个苯基可独立地取代有一个或多 个取代基,例如烷基或烷氧基。
树突可以具有任选地取代的式(XI)
其中BP表示用于连接到核心的分支点,并且G1代表第一代分支 基团。
树突可以是第一、第二、第三或更高代树突。G1可被两个或更多 个第二代分支基团G2取代,如此继续,如在任选取代的式(XIa)中:
其中u为0或1;如果u为0则v为0,或者如果u为1则v可以是 0或1;BP表示用于连接到核心的分支点,并且G1、G2和G3代表第一 代、第二代和第三代树突分支基团。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BP和 G1、G2…Gn各自为苯基,并且每个苯基BP、G1、G2…Gn-1为3,5-连接 的苯基。
优选的树突是式(XIb)的取代或未取代的树突:
其中*代表树突至核心的连接点。
BP和/或任何基团G可以取代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例如一个或 多个C1-20烷基或烷氧基基团。
可以在具有主体材料的发光层中提供磷光发光材料。主体材料具 有的最低三线态激发态能级比与其一起使用的材料的最低三线态激 发态能级低不超过0.1eV,且优选地至少相同或更高。
该磷光发光材料可以与主体聚合物物理混合或可与其共价结合。 磷光发光材料可被提供在主体聚合物的侧链、主链或端基中。当在聚 合物侧链中提供磷光材料时,该磷光材料可以直接结合到聚合物的骨 架或通过间隔基团与其间隔开,例如C1-20烷基间隔基团,其中一个或 多个非邻近C原子可用O或S替换。
发光材料可以是有机荧光材料的任何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小 分子、树枝状和聚合的荧光材料。
发光聚合物可以是包含发光重复单元的发光均聚物,或者其可以 是包含发光重复单元和另外的重复单元诸如在例如WO 00/55927中 所公开的空穴传输和/或电子传输重复单元的共聚物。可将每个重复 单元提供在聚合物的主链或侧链中。
发光聚合物可含有在聚合物骨架中的重复单元,其共轭在一起。
发光聚合物可含有芳基胺重复单元,例如式(XII)的重复单元:
其中Ar8和Ar9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者 杂芳基,g大于或等于1,优选地1或2,R13是H或者取代基,优选 地取代基,并且c和d各自独立地是1、2或者3。
R13(当g>1时其每次出现时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优选地选 自:烷基例如C1-20烷基,Ar12,Ar12基团的支化链或直链,或者直接 结合到式(XII)的N原子或通过间隔基团与其间隔开的可交联单元, 其中Ar12每次出现时独立地是任选取代的芳基或杂芳基。示例性的间 隔基团是C1-20烷基、苯基和苯基-C1-20烷基。
在式(XII)的重复单元中Ar8、Ar9和Ar12(如果存在的话)的 任一个可以通过直接键或二价连接原子或基团连接至Ar8、Ar9和Ar12中的另一个。优选的二价连接原子和基团包括O、S;取代的N;和取 代的C。
可以用一个或多个取代基取代Ar8、Ar9和Ar12(如果存在的话) 的任一个。示例性的取代基是取代基R12,其中每个R12可独立地选自:
-取代的或未取代的烷基,任选地C1-20烷基,其中一个或多个 不相邻的C原子可以被任选取代的芳基或杂芳基、O、S、取 代的N、C=O或-COO-替换,并且一个或多个H原子可以被F 替换;以及
-直接连接至芴单元或通过间隔基团从其间隔开的可交联基 团,例如包含双键的基团如乙烯基或丙烯酸酯基团,或苯并 环丁烯基团。
优选的式(XI I)重复单元具有式1-3:
发光聚合物可以含有一种、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的式(XII)重复 单元。
在一种任选的配置中,连接至两个N原子的中央Ar9基团(例如 在式1中)是亚苯基,其可以是未取代的或取代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 R12
在另一个任选的配置中,式1的中心Ar9基团是多环芳族,其可 以是未取代的或取代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R10。示例性的多环芳族基 团是萘、苝、蒽和芴。这些多环芳族基团的每一个可以取代有一个或 多个取代基R12。两个取代基R12可连接形成取代或未取代的环。
任选地,Ar8是苯基,该苯基可以是未取代的或取代有一个或多 个取代基R12
任选地,连接至式(XI I)重复单元的仅一个N原子的Ar9基团 是苯基,其可以是未取代的或取代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R12
式(XI I)的R13优选地是烃基,优选C1-20烷基、苯基(其是未取 代的或取代有一个或多个C1-20烷基)、或者苯基的支化链或直链,其 中每个所述苯基是未取代的或取代有一个或多个C1-20烷基。
任选地,R13是Ar12例如苯基,或者是-(Ar12)r,其中r是至少2, 并且其中基团-(Ar12)r形成芳族或杂芳族基团的直链或支化链,例如 3,5-二苯基苯,其中每个苯基可以取代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R10,如 一个或多个C1-20烷基。在WO 2010/001982中描述了该类型的重复单 元,通过引用将其内容并入本文中。
任选地,c、d和g各自是1并且Ar8和Ar9是通过氧原子连接从 而形成吩噁嗪环的苯基。
胺重复单元可以提供空穴传输和/或发光功能。示例性的发光胺 重复单元包括式(XIIa)的蓝色荧光发光重复单元和式(XIIb)的 绿色发光重复单元:
式(XIIa)和(XIIb)的重复单元可以是未取代的,或者式(XIIb) 重复单元的环中的一个或多个可取代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R15,优选 一个或多个C1-20烷基。
可以在具有一种或多种共聚重复单元的共聚物中提供胺重复单 元,并且其可以形成发光共聚物的重复单元的0.5mol%至约50mol%, 任选地约1-25mol%,任选地约1-10mol%。
示例性的共聚重复单元包括但不限于芴、亚苯基、茚并芴、菲和 二氢菲重复单元。发光聚合物的共聚重复单元可以包括上述共聚重复 单元(III)、(VII)和(VIII)中的一种或多种;菲重复单元; 萘重复单元;蒽重复单元和苝重复单元。这些重复单元各自可以通过这些单元的芳族碳原子中的任何两个连接至邻近的重复单元。具体的 示例性连接包括9,10-蒽;2,6-蒽;1,4-萘;2,6-萘;2,7-菲和2,5- 苝。这些重复单元各自可以是取代的或未取代的,例如取代有一个或 多个C1-40烃基。
聚合物合成
制备如本文所述的共轭聚合物(包括空穴传输和发光共轭的聚合 物)的优选方法包括“金属嵌插”,其中使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的金属 原子嵌插在单体的芳基或杂芳基与离去基团之间。示例性的金属嵌插 方法是如例如WO 00/53656中所述的Suzuki聚合,以及如例如以下 文献中所述的Yamamoto聚合:T.Yamamoto,“Electrically Conducting AndThermally Stable π-Conjugated Poly(arylene)s Prepared by OrganometallicProcesses",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1993,17,1153-1205。在Yamamoto聚合的情形中,使用 镍络合物催化剂;在Suzuki聚合的情形中,使用钯络合物催化剂。
例如,在通过Yamamoto聚合来合成线性聚合物中,使用具有两 个反应性卤素基团的单体。类似地,根据Suzuki聚合,至少一个反 应性基团是硼衍生基团例如硼酸或硼酸酯,并且其它反应性基团是卤 素。优选的卤素为氯、溴和碘,最优选溴。
因此将意识到本申请通篇所说明的重复单元可衍生自带有合适 离去基团的单体。同样地,可以通过合适的离去基团的反应将端基或 侧基结合到聚合物。
Suzuki聚合可以用来制备区域规则的(regioregular)、嵌段的 和无规的共聚物。具体地,当一个反应性基团为卤素且另一个反应性 基团为硼衍生基团时,可以制备均聚物或无规共聚物。作为替代,当 第一单体的两个反应性基团均为硼并且第二单体的两个反应性基团 均为卤素时,可以制备嵌段或区域规则(特别是AB)的共聚物。
作为卤化物的替代,能够参与金属插嵌的其它离去基团包括:甲 苯磺酸酯(tosylate)、甲磺酸酯(mesylate)和三氟甲磺酸酯 (triflate)。
空穴注入层
可由导电性有机材料或无机材料形成的导电性空穴注入层,其可 提供于如图1所示的OLED的阳极101和空穴传输层103之间以辅助 从阳极到一层或多层半导体聚合物中的空穴注入。掺杂的有机空穴注 入材料的实例包括任选取代的、掺杂的聚(乙烯二氧噻吩)(PEDT), 尤其是用下列掺杂的PEDT:电荷平衡聚酸(polyacid),如EP 0901176 和EP0947123中所公开的聚苯乙烯磺酸酯(PSS)、聚丙烯酸或氟化 磺酸,例如如US5723873和US 5798170中公开的聚苯 胺;和任选取代的聚噻吩或聚(噻吩并噻吩)。导电性无机材料的实例 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如Journal of Physics D:Applied Physics(1996),29(11),2750-2753中所公开的VOx、MoOx和RuOx。
阴极
阴极107选自于具有容许电子注入OLED的发光层内的功函数的 材料。其它因素会影响阴极的选择,例如在阴极与发光材料之间的有 害相互作用的可能性。阴极可以由单一材料例如铝层构成。作为替代, 其可以包含多种导电材料如金属,例如低功函数材料和高功函数材料 的双层,例如WO 98/10621中公开的钙和铝。阴极可以包含单质钡, 如在WO98/57381、Appl.Phys.Lett.2002,81(4),634和WO 02/84759中所公开的。阴极可在器件的有机层与一个或多个导电阴 极层之间包含金属化合物(特别是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氧化物或氟化 物)的薄(例如1-5nm)层,以协助电子注入,例如在WO 00/48258 中公开的氟化锂;如在Appl.Phys.Lett.2001,79(5),2001中公 开的氟化钡;以及氧化钡。为了提供电子向器件内的高效注入,阴极 优选地具有小于3.5eV、更优选地小于3.2eV、最优选地小于3eV的功函数。金属的功函数可以参见例如Michaelson,J.Appl.Phys. 48(11),4729,1977。
阴极可以是不透明的或透明的。透明阴极对于有源矩阵器件是特 别有利的,因为穿过此类器件中的透明阳极的发射光至少部分地被位 于发光像素下方的驱动电路阻挡。透明阴极包含电子注入材料的层, 该层足够薄以致是透明的。通常,该层的横向导电性由于其薄度 (thinness)而将是低的。在这种情况下,电子注入材料层与较厚的 透明导电材料层例如铟锡氧化物结合使用。
将理解的是,透明阴极器件不需要具有透明阳极(当然,除非需 要完全透明的器件),并且因此可以用反射材料层例如铝层代替或补 充用于底部发光器件的透明阳极。在例如GB 2348316中公开了透明 阴极器件的实例。
包封
有机光电子器件往往对水分和氧气敏感。因此,基底优选地具有 用于防止水分和氧气侵入器件内的良好阻隔性。基底通常为玻璃,但 是可以使用替代性的基底,特别是在器件的柔性为期望的情况下。例 如,基底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塑料层,例如交替的塑料和电介质阻挡 层的基底,或者薄玻璃和塑料的层叠体。
可以用包封材料(未示出)包封器件以防止水分和氧气侵入。合适 的包封材料包括玻璃片,具有合适的阻隔性质的膜,如二氧化硅、一 氧化硅、氮化硅、或聚合物与介电材料的交替叠层,或气密性容器。 在透明阴极器件的情况下,可沉积透明包封层如一氧化硅或二氧化硅 达到微米级的厚度,但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该层的厚度在 20-300nm范围内。用于吸收可能渗透穿过基底或包封材料的任何大 气水分和/或氧气的吸收材料可被设置在基底和包封材料之间。
配制物加工
适用于形成本发明聚合物的层的配制物可以由聚合物和一种或 多种合适的溶剂形成。
适合于溶解本发明的组合物(特别是含有含烷基取代基的聚合物 的组合物)的溶剂,包括用一个或多个C1-10烷基或C1-10烷氧基取代的 苯,例如甲苯、二甲苯和甲基苯甲醚。
特别优选的溶液沉积技术包括印刷和涂覆技术,例如旋涂和喷墨 印刷。
旋涂特别适合于其中发光层的图案化为不必要的器件—例如用 于照明应用或简单的单色分段显示器。
喷墨印刷特别适合于高信息内容的显示器,尤其是全色显示器。 可通过如下方式来喷墨印刷器件:在第一电极上方提供图案化的层, 和限定用于印刷一种颜色(单色器件的情况)或多种颜色(多色的情 况,尤其是全色器件)的凹坑(well)。图案化的层典型地是被图案化 以限定凹坑的光刻胶层,例如EP 0880303中所述。
作为凹坑的替代,可将墨印刷到图案化层内限定的沟道中。具体 而言,可将光刻胶图案化以形成沟道,与凹坑不同的是,所述沟道在 多个像素上方延伸并且可在沟道末端封闭或开放。
其它溶液沉积技术包括浸涂、辊筒印刷和丝网印刷。
可以使用本发明聚合物的配制物形成空穴传输层103以形成聚 合物的未交联层,随后使聚合物的可交联取代基交联以使空穴传输层 103不溶于用以形成器件的上覆层的溶剂中。可以提供可交联基团作 为式(I)重复单元的取代基和/或作为共聚重复单元的取代基。
实施例
单体实施例1
根据以下反应方案制备单体实施例1:
(2)的合成—将苯胺(0.62mol)、1-溴-4-丁基-2,6-二甲苯 (0.25mol)、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0.005mol)、三-叔丁基鏻 四氟硼酸盐(0.02mol)和叔丁醇钠(0.6mol)在甲苯(1.5L)中的混合 物加热至回流持续20小时。在水相加工(aqueous work up)和通 过柱色谱法的纯化之后,以89%的产率得到(2)。
(4)的合成—将甲苯(600ml)中的2,7-二溴-9,10-二辛基菲 (0.045mol)、(2)0.11mol的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0.9mmol) 和三-叔丁基鏻四氟硼酸盐(3.6mmol)和叔戊醇钠(0.10mol)加热至 回流持续20小时。在水相加工和通过柱色谱法的纯化之后,以66% 的产率得到(4)。
(5)的合成—通过氯仿(260ml)中的NBS(2.28当量)和二 甲基甲酰胺(115ml)的作用使化合物(4)(29mmol)溴化。用 水和甲醇猝灭反应。通过柱色谱法和再结晶进行(4)的纯化直到达 到期望的纯度。得到70%的产率。
单体实施例2
(2)的合成
向1(180g,0.3211mol)和4-丁基-2,6-二甲基苯胺(125.3g, 0.7066mol)在1800ml甲苯(无水)中的溶液添加固体的双(二亚 苄基丙酮)钯(0)(1.47g,0.0016mol)和三-叔丁基鏻四氟硼酸盐 (0.90g 0.0024mol)。然后用氮气喷射混合物,接着作为固体分批 添加叔丁醇钠(92.6g,0.9635mol)。将最终的混合物喷射另外10 分钟并且缓慢加热至回流以及加热直到通过TLC看不到起始材料。在 水相加工和通过柱色谱法纯化之后得到(2)(235g,98%产率)。
(3)的合成
向(2)(50g,66.4mmol)和5-溴-间二甲苯(27ml,199mmol) 在800ml的甲苯(无水)中的溶液添加固体的双(二亚苄基丙酮) 钯(0)(1.82g,2mmol)和三-叔丁基鏻四氟硼酸盐(1.73g,6mmol)。 然后用氮气喷射混合物,接着作为固体分批添加叔丁醇钠(25.5g g,266mmol)。将最终的混合物喷射林外10分钟并且缓慢加热至回流 并且加热直到通过TLC看不到起始材料。在水相加工和通过柱色谱法 纯化之后得到红色油形式的(3)。
(4)的合成
用氮气喷射(3)(28.91g,30.07mmol)在220ml的氯仿(无 水)中的溶液持续20分钟,随后冷却至-40℃。将N-溴代琥珀酰亚 胺(10.44g,58.63mmol)在200ml的N,N-二甲基甲酰胺(无水) 中的溶液逐滴添加至反应混合物。使反应混合物温热至室温并且通过 HPLC检查转化。按照需要添加另外的小份NBS以实现二溴化物的最 佳转化而不形成三溴化物。在水相加工之后通过反复的再结晶纯化白 色固体从而得到单体实施例2(28g,通过HPLC在99.46%(83%产 率))。
单体实施例3
(3)的合成
将(2)(70g,198.83mmol)在THF(1400mL)中的溶液冷却 至低于-60℃并且逐滴添加正丁基锂的溶液(91mL在己烷中的2.5M 溶液,228.65mmol)。在添加完成之后搅拌混合物持续另外1小时 并且温热至-40和-50℃之间。然后逐滴添加丁基碘(45.5mL,398 mmol)并且使反应温热至室温并且搅拌过夜。在水相加工、通过用甲 苯/乙腈洗脱的氧化硅和彻底干燥之后,得到棕色油形式的(3)(98% 产率)。
(4)的合成
在氮气下向3(20g,45.56mmol)、Pd2(dba)3和2-(二环己基磷 基)联苯的混合物添加THF(80mL)并且用氮气喷射溶液持续10分 钟。向溶液逐滴添加在THF中的LiN(SiMe3)2(68.3mL的1M溶液, 68.33mmol)。在添加完成后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回流持续3小时 并且然后冷却至10℃并逐滴添加2M HCl(125mL),随后10%NaOH 溶液(102mL)。用甲苯(200mL)和乙腈(100mL)稀释该混合物。 在水相加工和在硅胶上通过色谱法纯化后得到棕色固体形式的4 (11.8g,89%产率)。
6的合成
在氮气氛下将1,4-二溴-2,5-二乙基苯(130g,445.19mmol)在 环戊基甲醚(CPME)(1950mL)中的溶液冷却至<-65℃的内部温度, 在30分钟内逐滴添加正丁基锂(207mL,516.4mmol)。然后使反应 混合物缓慢温热至-25℃的内部温度并且在30分钟内逐滴添加三甲 基氯硅烷(68mL,534mmol)。用水(390mL)猝灭反应并使其经受 水相加工,随后通过用甲苯/乙腈洗脱的硅胶通道进行纯化。溶剂的 蒸发产生无色油形式的6(127g,99%产率)。
7的合成
制备4(20.6g,77.6mmol)、tBu3PHBF4(0.471g,1.622mmol)、 Pd2(dba)3(0.707g,0.772mmol)和甲苯(164mL)的溶液并且用氮气 喷射混合物持续10分钟,接着添加固体的tBuONa(11.13g,115.87 mmol)。在氮气下向其逐滴添加6(21.10g,74mmol)在甲苯(207mL)中的溶液。在添加完成后,将反应混合物加热至60℃持续4小时。 使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并添加己烷(410mL)。在水相加工后使 有机相通过氧化硅,用甲苯/乙腈洗脱并且去除挥发物。使该材料再 次溶解于甲苯/己烷(2:1)中并且通过氧化硅塞,用甲苯/己烷(2:1) 洗脱。去除挥发物提供红色油形式的7(34.3g,98.7%产率)。
9的合成
在氮气氛下向8(15.563g,27.77mmol)、tBu3PHBF4和Pd2(dba)3的混合物添加7(28.7g,61.1mmol)在甲苯(271mL)中的溶液并且 用氮气喷射产生的溶液持续10分钟。向溶液添加固体的叔戊醇钠 (9.175g,83.31mmol)并且将混合物加热至50℃持续4小时,在此之后使它冷却至室温。将己烷(280mL)添加至反应混合物并且执 行水相加工。去除挥发物提供棕色油,将其再次溶解于甲苯/己烷中 并且通过氧化硅塞,用另外的甲苯/己烷洗脱。去除挥发物并将油再 次溶解于己烷中。逐滴添加乙醇以提供黄色粘性固体的沉淀物。将该沉淀物用甲醇和与母液结合的洗液洗涤,导致另外的小份黄色固体。 将两份黄色固体结合并再次溶解于己烷中,并用活性碳处理产生的棕 色溶液一级通过celite过滤以提供棕黄色的溶液。重复该过程并去 除挥发物以提供黄色油形式的9,其在静置后凝固为黄色固体。使该 黄色固体通过从己烷/乙醇/甲醇再结晶三次进一步纯化从而以75% 的产率提供黄色固体形式的9。
单体实施例3的合成
向维持在-10℃和-20℃之间的9(28g,20.92mmol)在二氯甲烷 (280mL)中的溶液添加吡啶(5mL,62.8mmol),随后以4份添加 苄基三甲基三溴化铵(16.319g,41.85mmol),且在每次添加之间搅 拌2小时。在搅拌的最后时期将反应混合物倒入甲醇(1400mL)并 过滤混合物。用甲醇洗涤滤液并经由通过用甲苯/己烷(1:4)洗脱的 氧化硅纯化淡黄色固体,随后由己烷/乙醇/甲醇(1:2:0.7)反复再 结晶从而以93%的产率提供单体实施例3。
聚合物
通过下示单体以表1和表2中提供量的按WO 00/53656中所述 的Suzuki聚合制备聚合物:
其中“OCT”是正辛基。
表1
在聚合物实施例2和5中,分别通过单体6(单体实施例2)和 单体11(单体实施例3)的聚合形成的式(I)重复单元提供部分共 轭的重复单元。
在聚合物实施例1、3和4中通过单体1(扭曲的亚苯基重复单 元)或单体8(扭曲的芴重复单元)的聚合形成的重复单元提供部分 共轭的重复单元。
蓝色荧光器件实施例
制备具有以下结构的蓝色有机发光器件:
ITO/HIL/HTL/LE/阴极,
其中ITO是氧化铟锡阳极;HIL是空穴注入层;HTL是空穴传输 层;LE是发光层;并且阴极包含与发光层接触的金属氟化物层和银 层及铝层。
为了形成器件,使用紫外/臭氧清洗带有ITO的基底。通过旋涂 可购自Plextronics,Inc的空穴注入材料的水性配制物来形成空穴 注入层。通过旋涂表1的聚合物实施例并且通过加热使聚合物交联形 成空穴传输层。通过旋涂蓝色荧光发光聚合物形成发光层,该聚合物 通过如WO 00/53656中所述的Suzuki聚合形成并且包含式(VIIa) 的芴重复单元、式(VIIIa)的重复单元和式(XII)的胺重复单元 和添加聚合物。通过蒸镀金属氟化物的第一层至约2nm的厚度、铝的 第二层至约100nm的厚度和银的第三层至约100nm的厚度形成阴极。
绿色磷光器件实施例
按器件实施例1中所述制备绿色器件,区别在于用组成为主体聚 合物(60重量%)和绿色磷光发射体1(40重量%)的绿色磷光发光层代 替所述蓝色荧光发光层。
通过式(IIIa)的烷基取代亚苯基重复单元和式(IV)的三苯 基三嗪重复单元的如WO 00/53656中所述的Suzuki聚合来制备主体 聚合物:
绿色磷光发射体1具有以下结构:
表2中提供了蓝色荧光器件的结果,其中T95和T80代表器件 亮度分别下降至1000cd/m2的初始亮度的95%和80%所用的时间。
含有示例性聚合物的器件的T95和T80值高于含有比较聚合物 的器件。CIE(x,y)颜色坐标和外部量子效率(EQE)是相似的。
表2-荧光蓝色器件结果
表3中提供了绿色磷光器件的结果,其中T90和T50代表器件 亮度分别地下降至24000cd/m2的初始亮度的90%和50%所用的时间。
含有示例性聚合物的器件的T90和T50值高于含有比较聚合物 的器件。
聚合物实施例2和5(其中式(I)重复单元是扭曲的)的T50 值高于聚合物实施例3和4(其中共聚重复单元提供沿聚合物骨架的 扭曲)的T50值。
表3-磷光绿色器件结果(1)
绿色磷光器件结果(2)
表3中所示的结果显示对于含有聚合物实施例4和比较聚合物 4A的器件的更高的寿命和可比较的效率和颜色。
聚合物实施例4和比较聚合物4A都含有衍生自单体8的部分共 轭的芴重复单元,但只有聚合物实施例4含有式(I)的重复单元。
如上所述制备绿色磷光器件。制备器件实例1,其中使用聚合物 实施例4形成空穴传输层,并且制备比较器件,其中使用比较聚合物 4B形成空穴传输层。
在表4中示出结果。比较聚合物4B的确含有式(I)的重复单元, 但不含部分共轭的重复单元。
聚合物实施例4、比较例4A和比较例4B的结果证明改善的性能 不是通过单一重复单元的存在或不存在实现的,而是通过式(I)重 复单元和部分共轭重复单元的结合而实现的。
表4
绿色磷光器件结果(3)
如上所述制备绿色磷光器件。制备器件实施例2,其中使用聚合 物实施例1形成空穴传输层,并且制备比较器件2,其中使用比较聚 合物1形成空穴传输层。
参照图2,在高于约2.5V的电压下器件实施例2的外部量子效 率高于比较器件2的外部量子效率。
参照图3,器件实施例2的半寿命(在恒定电流下器件的亮度下 降至初始亮度的50%所用的时间)高于比较器件2的半寿命。
虽然关于具体的示例性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 不偏离下列权利要求所述的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本文所公开的特征 的各种修改、改变和/或组合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明显的。

Claims (16)

1.一种共聚物,其包含式(I)的重复单元和至少一种另外的重复单元:
其中:
所述式(I)的重复单元直接结合到另外的重复单元的芳族或杂芳族基团;
Ar1是苯基,所述苯基各自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取代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
Ar2独立地是苯基或芴,所述苯基或芴是未取代的或取代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
每个R独立地是C1-20烷基;
每个n独立地是0、1或2;
每个m独立地是0、1、2或3,并且聚合物的重复单元中的至少之一是部分共轭的重复单元,所述部分共轭的重复单元包含与所述部分共轭的重复单元的连接位置邻近的至少一个取代基,其中所述部分共轭的重复单元选自:式(I)的重复单元,其中该重复单元具有式(XIV);式(IIIa)的另外重复单元;和/或式(VIIc)的另外重复单元:
其中R1独立地是C1-20烷基;
y1和y2各自独立地是0或1,条件是y1和y2的至少一个是1;并且每个y3独立地是0、1或2;
其中p是1、2或3;q每次出现时独立地是1、2、3或4;并且R3每次出现时独立地是C1-20烷基;
其中每个R8独立地是C1-20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共聚物,其中n=2。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共聚物,其中式(I)的重复单元具有式(II):
其中R1每次出现时是C1-20烷基;每个y独立地是0、1、2、3或4;并且每个z独立地是0、1、2、3、4或5。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共聚物,其中式(I)的重复单元是所述式(XIV)的部分共轭的重复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共聚物,其中所述部分共轭的重复单元是所述式(IIIa)的重复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的共聚物,其中所述部分共轭的另外的重复单元是所述式(VIIc)的重复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的共聚物,其中式(I)的重复单元不是部分共轭的重复单元,该部分共轭的重复单元包含与该部分共轭的重复单元的连接位置邻近的取代基。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共聚物,其中Ar2每次出现时独立地选自如下: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有一个或多个取代基的苯基;和式(XIII)的基团:
其中*代表式(XIII)的基团与式(I)重复单元的N原子的连接点;R3每次出现时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并且是C1-20烷基;R8每次出现时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并且是C1-20烷基;e是0、1、2或3;并且f是0、1、2、3或4。
9.根据权利要求1的共聚物,其中聚合物的至少一个重复单元取代有可交联基团。
10.一种配制物,其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聚物和至少一种溶剂。
11.一种有机发光器件,该器件包含阳极、阴极、介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光层以及介于发光层和阳极之间的空穴传输层,其中所述空穴传输层包含根据权利要求1的共聚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发光层包含荧光发光材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所述发光层包含磷光发光材料。
14.形成根据权利要求11的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该方法包含步骤:在阳极上方形成所述空穴传输层;在所述空穴传输层上方形成发光层;和在所述发光层上方形成阴极。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中通过在阳极上方沉积根据权利要求10的配制物并且蒸发所述至少一种溶剂形成所述空穴传输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在形成发光层之前使所述空穴传输层交联。
CN201380067717.1A 2012-12-24 2013-12-23 聚合物和器件 Active CN1048704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GBGB1223369.8A GB201223369D0 (en) 2012-12-24 2012-12-24 Polymer and device
GB1223369.8 2012-12-24
PCT/GB2013/053425 WO2014102543A2 (en) 2012-12-24 2013-12-23 Polymer and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0414A CN104870414A (zh) 2015-08-26
CN104870414B true CN104870414B (zh) 2018-03-27

Family

ID=476825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7717.1A Active CN104870414B (zh) 2012-12-24 2013-12-23 聚合物和器件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966534B2 (zh)
EP (1) EP2935182A2 (zh)
JP (2) JP6401711B2 (zh)
KR (1) KR102144603B1 (zh)
CN (1) CN104870414B (zh)
GB (1) GB201223369D0 (zh)
WO (1) WO201410254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01200619D0 (en) * 2012-01-16 2012-02-29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Polymer
GB201223369D0 (en) * 2012-12-24 2013-02-06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Polymer and device
GB201313699D0 (en) * 2013-07-31 2013-09-11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Polymer and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EP3187522B1 (en) * 2014-08-28 2019-12-04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Polymer compound and light-emitting element using same
GB201511398D0 (en) * 2015-06-30 2015-08-12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Method for preparing an organic semiconducting layer
JP6848787B2 (ja) * 2016-09-29 2021-03-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
JP6809426B2 (ja) * 2016-09-29 2021-01-0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
KR102673970B1 (ko) * 2016-10-13 2024-06-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그 제조방법
US11974494B2 (en) 2016-12-27 2024-04-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lymer compound, composition including the polymer compound, light-emitt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polymer compound
US10270036B2 (en) 2016-12-27 2019-04-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lymer, composition including the polymer,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including the polymer
US11021568B2 (en) 2017-06-30 2021-06-01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Polymer compound and light emitt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19049225A1 (ja) * 2017-09-06 2019-03-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
JP7194072B2 (ja) * 2018-04-26 2022-12-2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
JP6506456B1 (ja) 2018-05-21 2019-04-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用組成物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発光素子
JP7224830B2 (ja) 2018-09-28 2023-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パッド電極を有する部材、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記録装置
JP6585810B1 (ja) 2018-12-28 2019-10-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用組成物及び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6585814B1 (ja) 2018-12-28 2019-10-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用組成物及び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6585273B1 (ja) 2018-12-28 2019-10-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用組成物及び発光素子の製造方法
JP6894025B2 (ja) 2019-03-29 2021-06-2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発光素子用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0202279A1 (ja) 2019-03-29 2020-10-0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発光素子用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902640B2 (ja) 2019-03-29 2021-07-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発光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発光素子用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WO2021059813A1 (zh) * 2019-09-27 2021-04-01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7275A (zh) * 2004-04-26 2007-04-11 默克专利有限公司 电致发光聚合物和其用途
CN1947274A (zh) * 2004-04-26 2007-04-11 默克专利有限公司 包含平面芳基胺单元的电致发光聚合物,其制备和用途
CN101068905A (zh) * 2004-10-11 2007-11-07 默克专利有限公司 菲衍生物
CN101258126A (zh) * 2005-08-08 2008-09-03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芳香族胺衍生物及使用它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01516856A (zh) * 2006-09-14 2009-08-26 西巴控股有限公司 杂环桥联联苯及其在场致发光装置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17153B2 (ja) * 2005-11-18 2013-06-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高分子化合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高分子発光素子
KR101256281B1 (ko) * 2006-07-19 2013-04-18 히타치가세이가부시끼가이샤 유기 일렉트로닉스용 재료, 유기 일렉트로닉스 소자 및 유기 일렉트로루미네센스 소자
JP2010245060A (ja) 2007-07-07 2010-10-28 Idemitsu Kosan Co Ltd 有機el素子
JPWO2009066666A1 (ja) * 2007-11-20 2011-04-07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高分子化合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US8692234B2 (en) 2008-04-02 2014-04-08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Polymer compound, net-like polymer compound produced by crosslinking the polymer compound, composition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organic EL display, and organic EL lighting
WO2010097155A1 (de) * 2009-02-27 2010-09-02 Merck Patent Gmbh Polymer mit aldehydgruppen, umsetzung sowie vernetzung dieses polymers, vernetztes polymer sowie elektrolumineszenzvorrichtung enthaltend dieses polymer
TWI538561B (zh) * 2009-10-22 2016-06-11 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有機電激發光元件
JP5516317B2 (ja) 2009-10-22 2014-06-1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GB201223369D0 (en) * 2012-12-24 2013-02-06 Cambridge Display Tech Ltd Polymer and device
US10003024B2 (en) * 2012-09-27 2018-06-19 Merck Patent Gmbh Materials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7275A (zh) * 2004-04-26 2007-04-11 默克专利有限公司 电致发光聚合物和其用途
CN1947274A (zh) * 2004-04-26 2007-04-11 默克专利有限公司 包含平面芳基胺单元的电致发光聚合物,其制备和用途
CN101068905A (zh) * 2004-10-11 2007-11-07 默克专利有限公司 菲衍生物
CN101258126A (zh) * 2005-08-08 2008-09-03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芳香族胺衍生物及使用它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CN101516856A (zh) * 2006-09-14 2009-08-26 西巴控股有限公司 杂环桥联联苯及其在场致发光装置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0414A (zh) 2015-08-26
US20150333262A1 (en) 2015-11-19
EP2935182A2 (en) 2015-10-28
WO2014102543A2 (en) 2014-07-03
GB201223369D0 (en) 2013-02-06
JP6401711B2 (ja) 2018-10-10
JP2016503087A (ja) 2016-02-01
KR102144603B1 (ko) 2020-08-13
WO2014102543A3 (en) 2014-10-02
KR20150100866A (ko) 2015-09-02
US9966534B2 (en) 2018-05-08
JP2018184603A (ja) 2018-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0414B (zh) 聚合物和器件
Ren et al. Pendant homopolymer and copolymers as solution-processable 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 materials f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CN104011173B (zh) 发光组合物和器件
CN103881068B (zh) 聚合物以及有机发光器件
JP5847805B2 (ja) 有機発光ポリマー及びデバイス
CN103848978B (zh) 聚合物以及有机电子器件
JP6129207B2 (ja) 非対称ジアリールアミンフルオレンユニットを含むポリマー
TWI697471B (zh) 化合物
CN107531735A (zh) 发光化合物
CN106661446A (zh) 空穴传输化合物及组合物
WO2012153083A1 (en) Light emitting material, composition and device
WO2013064793A1 (en) Compound,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6507161B2 (ja) ポリマーおよび有機電子デバイス
CN107078225B (zh) 有机发光器件
WO2017194909A1 (en) Phosphorescent light-emitting complex and use in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07075089A (zh) 聚合物以及有机发光器件
GB2521005A (en) Polymer and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