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21449B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21449B
CN104821449B CN201510057555.4A CN201510057555A CN104821449B CN 104821449 B CN104821449 B CN 104821449B CN 201510057555 A CN201510057555 A CN 201510057555A CN 104821449 B CN104821449 B CN 1048214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shell
female
male
fema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575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21449A (zh
Inventor
秋口哲朗
上田和彦
野泽奈津树
尾崎仁
野口真男
原田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214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14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214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214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33Bases, cases made for use in extreme conditions, e.g. high temperature, radiation, vibration, corrosive environment,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91Coupling devices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or self alig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4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square transverse section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即使与固定于具有不同振动模式的电路基板、其他设备的公型端子连接,也能够避免在公型端子与壳体之间产生滑动。电连接器(1)具备母型端子(10),母型端子(10)具备与第1公型端子(3)连接的第1母端子(11)、与第2公型端子(4)连接的第2母端子(12)、以及连结第1母端子(11)和第2母端子(12)的连结弹簧(20)。另外,电连接器(1)具备母壳体(5),母壳体(5)具备与第1母端子(11)对应的第1端子壳体(40)、以及与第2母端子(12)对应,且与第1端子壳体(40)独立的第2端子壳体(50)。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于基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以下简称为连接器)用于种种用途,取决于用途,连接器有时受到相当的振动。关于连接器,通常是保持公型端子的公连接器和保持与公型端子电连接的母型端子的母连接器相互嵌合。然而,若连接器受到振动,则无法在公型端子与母型端子的接点之间维持初期的连接状态,有时会损害连接器的连接可靠性。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具有对振动的耐性的连接器。专利文献1提案了如下连接器,其在将仪表板模块组装到车体侧时,即使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未正确地对置,也能够将公连接器与母连接器连接,并且在连接两个连接器之后,即使在模块之间发生位置偏移、振动,也能够防止变形或破损等。
另外,专利文献2提案了如下构造的连接器,其中,振动、冲击难以在连接器之间传递,不仅能够维持可靠的连接状态,而且还易于谋求小型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910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3239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由共通的壳体保持的多个母型端子和多个公型端子连接的以往周知的连接器中,公型端子固定于单一的设备,例如电路基板。即使该电路基板由于外来原因而振动,包含公型端子和母型端子的母连接器也一同与电路基板同步地振动。因而,公型端子与母型端子的相对位置关系,即连接关系能够维持初期的状态,或者即使不能够维持,相对位移也是微小的。
然而,还存在固定公型端子的设备不同的情况。例如,如图7所示,固定于电路基板SA的公型端子MA和固定于电路基板SB的公型端子MB各自连接于由共通的壳体保持的两个母型端子FA、FB的形态。在该形态中,存在电路基板SA以及电路基板SB各自的振动模式不同的情况。此外,在此所说的振动模式至少包含振动的周期、振幅。于是,该振动所伴随的公型端子MA的位移、以及该振动所伴随的公型端子MB的位移不同。以该不同为前提,要求维持公型端子MA与母型端子FA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公型端子MB与母型端子FB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若将保持母型端子FA、FB的共通的壳体固定于电路基板SA一侧,则公型端子MB有时随着振动相对于壳体发生位置偏移。若公型端子MB贯通壳体的插通孔与母型端子FB连接,则公型端子MB在插通孔的内部与壳体滑动。为了确保良好的电连接,在公型端子MB表面,通常实施有镀膜,因而该滑动导致镀膜被削去,存在磨损粉末分散到周围的风险。该磨损粉末由于由金属构成故具有导电性,因而可能成为产生使周围的电气回路短路等故障的原因。
本发明基于此种技术课题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即使与固定于具有不同振动模式的电路基板、其他设备的公型端子连接,也能够避免在公型端子与壳体之间发生滑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若通过共通的壳体保持母型端子FA以及母型端子FB,则如前所述,连接于任一方的母型端子的公型端子在与壳体之间产生滑动。因此,本发明人着眼于利用各自独立的壳体HA、HB来保持母型端子FA和母型端子FB。若如此,则保持母型端子FA的壳体HA与和母型端子FA连接的公型端子MA的振动同步,另外,保持母型端子FB的壳体HB与和母型端子FB连接的公型端子MB的振动同步。因而,获得能够防止在公型端子与壳体之间发生滑动的效果。
基于以上讨论结果的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具备母型端子、以及收容母型端子的壳体。
本发明的母型端子具备与第1公端子电连接的第1母端子、与第2公端子电连接的第2母端子、以及连结第1母端子和第2母端子的连结片。
本发明的壳体的特征在于具备与第1母端子对应的第1端子壳体、以及与第2母端子12对应,且与第1壳体独立的第2端子壳体。
在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中,优选地,在通过多个母型端子排列设置而具备多个第1母端子和多个第2母端子的情况下,一体成形的第1端子壳体统一地保持多个第1母端子,独立地成形的多个第2端子壳体由多个第2母端子中的各个保持。根据该构成,由于多个第1母端子由一体成形的单一的第1端子壳体统一地保持,故以与装配电连接器的电路基板等电子设备共通的模式振动。另外,由于多个第2母端子各自保持相互独立的多个第2端子壳体,故即使各自以不同的模式振动,也能够获得上述效果。
在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中,优选地,第1端子壳体具备:收容第1母端子的第1腔、以及与第1腔邻接,且收容第2端子壳体的第2腔,第2端子壳体在收容于第2腔的状态下由第2母端子保持。根据该构成,第1母端子的位移由于其收容于第1腔而受到约束,第2母端子能够在收容于第2端子壳体的第2腔内位移。因此,第1母端子与第2母端子相互确保独立的位移,并且保护母型端子以及第2端子壳体。
在第1公端子和第2公端子呈现不同振动模式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效果是显著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独立地具备与第1母端子对应的第1端子壳体、以及与第2母端子对应的第2端子壳体。因而,与第1母端子对应的第1端子壳体与和第1母端子连接的第1公型端子的振动同步,另外,与第2母端子对应的第2端子壳体与和第2母端子连接的第2公型端子的振动同步。因而,能够防止在各个公型端子与各个壳体之间发生滑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连接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电连接器的纵截面图。
图4是构成图1的电连接器的母型端子的三视图。
图5是示出构成图1的电连接器的母型端子和第3壳体的立体图,(a)中使两者分离,(b)中将两者组装。
图6示出将图5的母型端子与第3壳体组装的状态,(a)是正视图,(b)是纵截面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课题的母型端子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所附的图1~图6所示的电连接器1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器1由收容多个母型端子10的母壳体5和保持第1公型端子3的外壳壳体30构成。如图3所示,对一个母型端子10,电连接第1公型端子3和第2公型端子4,母壳体5固定于外壳壳体30。与第1公型端子3和第2公型端子4的数量对应地设置母型端子10。一个第1公型端子3连接、固定于电路基板6,另一个第2公型端子4连接、固定于在图中与电路基板6相比配置于下方的其他设备(未图示)。如此,第1公型端子3和第2公型端子4各自固定于不同的对象,因而振动模式有时不同。在电连接器1中,为了吸收该不同的振动模式,母型端子10采用特征性的构成,并且母壳体5以特征性的构成支持母型端子10。
[母型端子10]
母型端子10如图4所示,由第1母端子11、第2母端子12、以及连结第1母端子11与第2母端子12的连结弹簧20构成。第1母端子11与第2母端子12平行地配置,从相同方向供第1公型端子3和第2公型端子4插入。母型端子10通过对铜、铜合金那样高导电性的金属板实施切断以及弯折来一体地形成第1母端子11、第2母端子12、以及连结弹簧20。第1母端子11和第2母端子12基本上制作成相同的样式,但各自与第1公型端子3、第2公型端子4连接的部位在使与第1公型端子3、第2公型端子4的插拔方向A(图2、图3)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设置。在母型端子10中,通过利用连结弹簧20连结第1母端子11和第2母端子12,在发生振动时,第1母端子11与第2母端子12能够独立地位移。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第1母端子11具备供第1公型端子3插入的容纳口14在一端侧开口的盒状的端子本体13、以及收容从容纳口14插入的第1公型端子3的容纳腔15。在端子本体13的另一端侧,一体地连接有连结弹簧20。在容纳腔15的内部,设有朝端子本体13的内壁推抵插入的第1公型端子3的主簧片16和从簧片17。
在第1母端子11的端子本体13的外壁,形成有卡止突起18(参照图4)。卡止突起18在母型端子10被收容在第1端子壳体40的收容凹部47的状态下,通过被夹在第1端子壳体40与上部壳体60之间来负责母型端子10对第1端子壳体40的定位以及防脱。
由于第2母端子12与第1母端子11具有相同样式,故以下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此外,对与第1母端子11相同的构成要素附以与图3以及图4等相同的符号。
如前所述,在第1母端子11、第2母端子12中,与第1公型端子3、第2公型端子4的连接部位在使插拔方向A的位置偏移的情况下配置。如图3所示,第2公型端子4与第2母端子12的主簧片16接触的位置与第1母端子11一侧相比配置于电路基板6的附近。
如图4所示,连结第1母端子11和第2母端子12的连结弹簧20具备一对柱状部21、22、以及将柱状部21、22的顶端彼此连结的梁部23。为了在电连接器1受到振动时,第1母端子11和第2母端子12能够独立地位移,连结弹簧20以在较弱的力下弹性变形的方式形成。
柱状部21一体地连接于第1母端子11的另一端侧,并沿插拔方向A延伸设置。同样地,柱状部22一体地连接于第2母端子12的另一端侧,并沿插拔方向A延伸设置。柱状部21、22由于沿插拔方向A形成,故主要沿与插拔方向A正交的宽方向B挠曲。柱状部21、22通过使与第1母端子11、第2母端子12连接的根部较细,从而使得在施加振动时容易挠曲。
梁部23通过形成为S字状而使弹簧常数较小,能够容易沿插拔方向A挠曲。若母型端子10安装于母壳体5,则第1母端子11相对于母壳体5(第1端子壳体40和上部壳体60)得到固定、约束,但第2母端子12未固定、约束于母壳体5,故梁部23作为将与柱状部21的连接端作为固定端的悬臂梁起作用。
[第1公型端子3、第2公型端子4]
突片(tab)形状的第1公型端子3和第2公型端子4如图3所示,各自嵌合于第1母端子11和第2母端子12。第1公型端子3和第2公型端子4为了维持与第1母端子11和第2母端子12的良好的电连接,在各自的表面施加有镀膜。
L字形状的第1公型端子3固定于电路基板6的表面。固定例如通过焊接(省略图示)来进行。另外,笔直状的第2公型端子4固定于省略图示的电气设备。该电气设备与电路基板6不具有机械的结合关系。因而,若该电气设备和电路基板6个别地振动,则由于电气设备与电路基板6的振动模式不同,故第1公型端子3与第2公型端子4的振动模式有时不同。
第1公型端子3通过其顶端侧插入第1母端子11的容纳腔15来与第1母端子11电连接。通过将从弹性变形的主簧片16以及从簧片17受到按压力的第1公型端子3推抵于端子本体13的内壁,维持第1母端子11与第1公型端子3的电连接。
第2公型端子4也同样,通过其顶端侧插入第2母端子12的容纳腔15,与第2母端子12电连接,通过从主簧片16以及从簧片17受到按压力,维持与第2母端子12的电连接。在电路基板6形成有贯通表里的插通槽8,第2公型端子4通过此处插入容纳腔15。在本实施方式中,插拔第2公型端子4和第2母端子12所需的力(插拔力)F2以超过连结弹簧20弹性变形所需的负载F1的方式设定。
在此,为了稳定地维持第1公型端子3与第1母端子11的电连接,在使用电连接器1期间,期望维持第1母端子11与第1公型端子3连接的位置。这是因为,若产生位置偏移,则由于第1母端子11与第1公型端子3的连接面的磨损所伴随的连接载荷的不足,不能够维持电连接。第2公型端子4和第2母端子12也同样。
[母壳体5]
如图2所示,母壳体5将母型端子10收容在内部。
如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母壳体5包括第1端子壳体40、第2端子壳体50、上部壳体60这三个要素。母壳体5从电路基板6一侧开始按照第1端子壳体40、第2端子壳体50以及上部壳体60的顺序进行安装。这些壳体要素各自通过对绝缘性的树脂进行注射成形来制作。
[外壳壳体30]
外壳壳体30保持第1公端子13。如图2以及图3所示,外壳壳体30具有上表面敞开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具备与电路基板6相向的底衬31、从底衬31的周缘立起的侧壁35、以及被底衬31和侧壁35包围的收容凹部36。
在底衬31,形成有供第1公型端子3插入贯通的插通孔32。插通孔32的开口尺寸以供第1公型端子3压入的方式设定。为了使第1公型端子3以足够的力保持于底衬31,底衬31的形成插通孔32的部分的厚度与形成后述插通孔42的部分相比较厚的方式形成。
外壳壳体30在下部(裾)部分具备用于固定于电路基板6表面的销(peg)34。通过将固定于外壳壳体30的销34焊接于电路基板6的表面,外壳壳体30固定于电路基板6。
在收容凹部36的内部,收容有与第1公型端子3和第2公型端子4双方嵌合的母型端子10。另外,在收容凹部36内部,收容与母型端子10的第1母端子11对应,且进行保持的第1端子壳体40,以及与母型端子10的第2母端子12对应,并被保持的第2端子壳体50,第1端子壳体40固定于外壳壳体30。
[第1端子壳体40]
如图2以及图3所示,第1端子壳体40具备与外壳壳体30的底衬31相向的底衬41、从底衬41的周围立起的侧壁45、以及将被底衬41和侧壁45包围的区域分割成2个收容凹部47、48的分隔板46。
在底衬41,形成有供第1公型端子3插入贯通的插通孔42,插通孔42的开口径以在与插入贯通的第1公型端子3之间具有微小游隙(间隙)的方式设定。第2端子壳体50的插通孔55也同样。
在收容凹部47收容第1母端子11,另外,在收容凹部48收容由第2母端子12保持的第2端子壳体50。
在第1母端子11中,形成容纳口14的一端(下端)接触底衬41,并且卡止突起18夹在侧壁45的上端与上部壳体60的下端之间,从而固定、保持于第1端子壳体40。
[第2端子壳体50]
如图3所示,第2端子壳体50在第1端子壳体40的收容凹部48内部由母型端子10的第2母端子12保持。相对于一体的外壳壳体30统一地保持多个第1母端子11,如图2、图5~图6所示,对多个第2母端子12中的各个对应地安装各一个第2端子壳体50。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各第2端子壳体50具备收容并保持第2母端子12的收容腔51。第2端子壳体50具备侧壁52和底衬54,侧壁52除了供第2母端子12插入的前部(間口)之外包围收容腔51的周围,底衬54与侧壁52相连,且设于插入第2公型端子4的一侧。
在侧壁52,供设于第2母端子12的卡止突起19a、19b压入的保持孔53a、53b贯通表里地形成。通过卡止突起19a、19b被压入保持孔53a、53b,第2母端子12保持第2端子壳体50。
在底衬54,形成有供第2公型端子4插入贯通的插通孔55(参照图3)。
在第2母端子12中,形成容纳口14的一端(下端)与底衬54相向地配置。另外,第2母端子12的卡止突起19a、19b插入保持孔53a、53b。因而,由于第2母端子12与第2端子壳体50机械地一体化,故第2端子壳体50与第2母端子12一体地振动。
[上部壳体60]
如图3所示,上部壳体60具有下表面敞开的大致长方体形状,且以覆盖安装有母型端子10的第1端子壳体40的上部开口的方式安装于第1端子壳体40。
如图3所示,上部壳体60具备顶板61、从顶板61周围下垂的侧壁62(62A、62B)、以及被顶板61和侧壁62包围的收容凹部63。
在安装有上部壳体60的状态下,侧壁62A的下端朝下按第1母端子11的卡止突起18。如此,通过卡止突起18被第1端子壳体40的侧壁45的上端和上部壳体60的侧壁62A从上下夹住,第1母端子11相对于第1端子壳体40统一地固定。如此,具备第1端子壳体40、上部壳体60、母型端子10、第2端子壳体50的母壳体5(参照图2)嵌合于外壳壳体30。由于外壳壳体30固定于电路基板6的表面,故第1母端子11经由第1端子壳体40以及外壳壳体30固定于电路基板6。
另一方面,在安装有上部壳体60的状态下,在侧壁62B的下端与第2端子壳体50的侧壁52的上端之间设有间隙(参照图3的单点划线的圆C)。因而,在该状态下,由第2母端子12保持的第2端子壳体50未从上部壳体60受到机械约束。
虽然连结弹簧20收容于收容凹部63的内部,但顶板61和侧壁62隔着微小的间隔配置在连结弹簧20的周围,连结弹簧20的部分未受到机械约束。因而,第2母端子12与第2端子壳体50一同由连结弹簧20正好悬空。
电连接器1大致如下地组装。
预先将第2端子壳体50安装于第2母端子12的母型端子10收容到第1端子壳体40的既定位置,并将上部壳体60安装到覆盖第1端子壳体40的上部开口的既定位置。通过使它们收容于外壳壳体30的收容凹部36,母壳体5与外壳壳体30嵌合。
外壳壳体30与第1端子壳体40的锁紧通过使外壳壳体30的锁紧槽37与第1端子壳体40的锁紧突起43卡合而进行(参照图2、图3)。另外,第1端子壳体40与上部壳体60的锁紧通过使第1端子壳体40的锁紧突起49与上部壳体60的锁紧槽65卡合而进行(参照图2)。在母型端子10中,虽然第1母端子11一侧固定于第1端子壳体40,但包含第2端子壳体50的第2母端子12一侧未固定于壳体之类。
在使第1公型端子3嵌合于第1母端子11时,将具备第1母端子11的母壳体5插入固定有第1公型端子3的外壳壳体30即可。另一方面,在使第2公型端子4嵌合于第2母端子12时,在该状态下第2母端子12未机械地受到约束。因此,第2母端子12能够位移,直到图3的以单点划线的圆C示出的间隙消失。若间隙消失,则上部壳体60的侧壁62B的下端与第2端子壳体50的上端相碰。若如此,则在使第2公型端子4嵌合于第2母端子12时,能够防止第2母端子12退出。由此,能够使第2公型端子4与第2母端子12不勉强地嵌合。此外,图3的以单点划线的圆C示出的间隙是通过连结弹簧20而弹性变形的区域。
以下说明具备以上构成的电连接器1的作用、效果。
在电连接器1中,第1母端子11固定于母壳体5(第1端子壳体40),与此相对,第2母端子12未固定,只不过是经由连结弹簧20连结于第1母端子11。因而,即使第1母端子11受到振动并与母壳体5一同位移,第2母端子12也不一定追随母壳体5的振动而位移。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2母端子12和第2公型端子4的插拔力F2超过连结弹簧20弹性变形所需的负载F1,故第2母端子12和第2公型端子4能够在维持连接位置的状态下位移。如此,第1母端子11和第2母端子12能够相对独立地位移。因此,即使固定第1母端子11的电路基板6与固定第2母端子12的电子设备(省略图示)的振动模式不同,也能够都维持与公型端子的连接位置并且与电路基板6和电子设备各自的振动模式同步地振动。因而,电连接器1即使与固定于具有不同振动模式的设备类的公型端子连接,也能够稳定地维持公型端子与母型端子的电连接。
接着,由于第2公型端子4嵌合于第2母端子12,故若对第2公型端子4施加振动,则第2母端子12与第2公型端子4同步地振动。虽然第2公型端子4通过第2端子壳体50的插通孔55,但由于第2端子壳体50由第2母端子12保持,故即使第2公型端子4振动,第2端子壳体50也与第2公型端子4同步地振动。因而,第2公型端子4在插通孔55的内部不与第2端子壳体50滑动,故防止在第2公型端子4的表面形成的镀膜的剥离。由于镀膜由具备导电性的金属构成,故镀膜的剥离存在使周围的电气回路短路的风险,因而需要防止其发生。
假如使第2端子壳体50与第1端子壳体40一体地形成,则第2公型端子4和第1端子壳体40(与第2端子壳体50对应的部分)基于不同的振动源振动,因而两者产生振动的相位差。因而,第2公型端子4在插通孔55的内部与第1端子壳体40(与第2端子壳体50对应的部分)滑动,故存在表面的镀膜剥离的风险。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设置与第2母端子12对应的个别的第2端子壳体50的例子,但还能够一体地形成多个第2端子壳体50。
连结弹簧20的形态只不过是一例,若能够获得上述效果,则还可采用其他形状、尺寸。例如,梁部23还可以不是S字状而是直线状。
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母端子11和第2母端子12以大致相同的样式制作,但本发明容许使用不同样式的2个母端子。另外,虽然第1母端子11和第2母端子12从相同方向供与各自对应的公型端子插入,并且平行地配置,但这也是一例,本发明不限制2个母端子的配置、以及插入公型端子的方向。
而且,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盒类型的母型端子、突片类型的公型端子的例子,但还能够将本发明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母型端子、公型端子。
除此以外,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则能够对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的构成进行取舍选择,或是适当地变更为其他构成。
符号说明
1 电连接器
3 第1公型端子
4 第2公型端子
5 母壳体
6 电路基板
10 母型端子
11 第1母端子
12 第2母端子
13 端子本体
14 容纳口
15 容纳腔
16 主簧片
17 从簧片
18,19a,19b 卡止突起
20 连结弹簧
21,22 柱状部
23 梁部
30 外壳壳体
31 端子保持衬底
32 插通孔
34 销
35 侧壁
36 收容凹部
37 锁紧槽
40 第1端子壳体
41 底衬
42 插通孔
45 侧壁
43,49 锁紧突起
46 分隔板
47,48 收容凹部
50 第2端子壳体
51 收容腔
52 侧壁
53a,53b 保持孔
54 底衬
60 上部壳体
61 顶板
62,62A,62B 侧壁
63 收容凹部
65 锁紧槽。

Claims (4)

1.一种电连接器,具备母型端子、收容所述母型端子的壳体、以及外壳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型端子具备:
与固定于电路基板的表面的第1公端子电连接的第1母端子、
与固定于电气设备的第2公端子电连接的第2母端子,所述电气设备与所述电路基板不具有机械的结合关系、以及
连结所述第1母端子和所述第2母端子的连结片,
所述壳体具备:
与所述第1母端子对应的第1端子壳体、以及
与所述第2母端子对应,且与所述第1端子壳体独立的第2端子壳体,
所述外壳壳体保持所述第1公端子,并固定于所述电路基板,
在所述外壳壳体的收容凹部的内部收容所述第1端子壳体和所述第2端子壳体,所述第1端子壳体被固定于所述外壳壳体,所述第2端子壳体在所述第1端子壳体的收容凹部内由所述第2母端子保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通过多个所述母型端子排列设置,具备多个所述第1母端子和多个所述第2母端子,
一体成形的所述第1端子壳体统一地保持多个所述第1母端子,
独立地成形的多个所述第2端子壳体由多个所述第2母端子中的各个保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1端子壳体具备:
收容所述第1母端子的第1腔、以及
与所述第1腔邻接,且收容所述第2端子壳体的第2腔,
所述第2端子壳体在收容于所述第2腔的状态下由所述第2母端子保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1公端子和所述第2公端子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沿相同方向配置,并且呈现不同的振动模式。
CN201510057555.4A 2014-02-04 2015-02-04 电连接器 Active CN1048214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9322 2014-02-04
JP2014019322A JP5805230B2 (ja) 2014-02-04 2014-02-04 電気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21449A CN104821449A (zh) 2015-08-05
CN104821449B true CN104821449B (zh) 2019-04-26

Family

ID=52396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57555.4A Active CN104821449B (zh) 2014-02-04 2015-02-04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502815B2 (zh)
EP (1) EP2903093B1 (zh)
JP (1) JP5805230B2 (zh)
CN (1) CN104821449B (zh)
ES (1) ES2747974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67746B2 (ja) * 2015-03-30 2018-08-01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電気的接続装置
JP6368267B2 (ja) * 2015-03-30 2018-08-01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電気的接続装置
JP6176283B2 (ja) * 2015-04-17 2017-08-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電気コネクタの基板実装方法
JP6314964B2 (ja) 2015-12-03 2018-04-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8049799A (ja) * 2016-09-23 2018-03-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係合検査方法
JP6712736B2 (ja) * 2016-12-26 2020-06-24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電気的接続装置
JP6345287B1 (ja) * 2017-02-17 2018-06-20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可動コネクタ
CN109411920A (zh) * 2017-08-18 2019-03-01 岱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7114053B2 (ja) * 2018-04-19 2022-08-08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メス端子
US10998666B2 (en) * 2018-10-23 2021-05-04 Iriso Electronics Co., Ltd. Movable connector
JP6888601B2 (ja) 2018-11-13 2021-06-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双方向電力変換器、電気自動車、及び、双方向電力変換器の制御方法
US11283323B2 (en) * 2019-02-28 2022-03-2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lf-fixturing jumper bridge for electric machine stator
JP7156118B2 (ja) 2019-03-20 2022-10-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モータシステム
JP7099393B2 (ja) 2019-04-04 2022-07-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構造
JP7206170B2 (ja) * 2019-09-02 2023-01-17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ソケット及び電子機器
JP2023047525A (ja) * 2021-09-27 2023-04-0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インターロックコネクタ付カバー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8631A (en) * 1986-03-27 1988-04-19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CN102771016A (zh) * 2010-02-22 2012-11-07 泰科电子(Amp)意大利公司 用于电气设备的分支器连接器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58969A (en) * 1981-03-27 1982-09-30 Taiko Denki Co Ltd Flexible connector
US5380222A (en) * 1992-04-16 1995-01-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s, and device using same
JP2573399Y2 (ja) * 1993-10-05 1998-05-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超多極コネクタ
US5883561A (en) * 1995-11-24 1999-03-16 Yazaki Corporation Secondary short preventing mechanism of fuse
JP2000091029A (ja) 1998-09-10 2000-03-31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コネクタ
JP2001210419A (ja) * 2000-01-25 2001-08-03 Tyco Electronics Amp Kk 雌型端子
JP2003151677A (ja) * 2001-11-16 2003-05-23 Yazaki Corp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の嵌合方法及び嵌合構造
JP4061117B2 (ja) 2002-04-30 2008-03-12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JP2006228451A (ja) * 2005-02-15 2006-08-31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5964673B2 (ja) * 2012-06-28 2016-08-03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メス型端子
JP2014010950A (ja) * 2012-06-28 2014-01-20 Tyco Electronics Japan Kk 電気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38631A (en) * 1986-03-27 1988-04-19 Yazaki Corporation Connector
CN102771016A (zh) * 2010-02-22 2012-11-07 泰科电子(Amp)意大利公司 用于电气设备的分支器连接器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22046A1 (en) 2015-08-06
ES2747974T3 (es) 2020-03-12
CN104821449A (zh) 2015-08-05
JP5805230B2 (ja) 2015-11-04
EP2903093B1 (en) 2019-08-14
EP2903093A1 (en) 2015-08-05
US9502815B2 (en) 2016-11-22
JP2015146289A (ja) 2015-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21449B (zh) 电连接器
JP5964673B2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メス型端子
US9812801B2 (en) Cable holding member, plug connector, connector device, flat cabl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plug connector
US9306306B2 (en) Terminal
JP2011501358A (ja) 電気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TWI552464B (zh) 插座連接器、插頭連接器及連接器組裝體
TW201530931A (zh) 相互卡合之連接器裝置
TWI652862B (zh) Connector device
JP2015076312A (ja) 同軸コネクタ装置
CN108352660B (zh) 连接器
CN104821451B (zh) 电连接器
EP2839545A1 (en) Substrate connector
CN107949963B (zh) 电连接箱
JP2012234773A (ja) コネクタ端子及びこのコネクタ端子を含むカードエッジ型コネクタ
JP2016106343A (ja) Usb規格準拠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
JP5521845B2 (ja)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WO2014002408A1 (ja) 電気コネクタ
WO2018221094A1 (ja) コネクタ
JP5256132B2 (ja) コネクタ、ケーブルアッセンブリ、半導体試験装置、及びコネクタのハウジング
TW201742338A (zh) Usb連接器
EP3306753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unit
JP2012195250A (ja) コネクタおよびコネクタ装置
JP2012064317A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012243563A (ja) コネクタ端子及びこのコネクタ端子を含むカードエッジ型コネクタ
JP2011204370A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2

Address after: Kawasaki City,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Patentee after: DENSO Corp.

Address before: Kawasaki City,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Tyco Electronics Japan G.K.

Patentee before: Toyota Motor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