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16605B - 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16605B
CN104816605B CN201510056383.9A CN201510056383A CN104816605B CN 104816605 B CN104816605 B CN 104816605B CN 201510056383 A CN201510056383 A CN 201510056383A CN 104816605 B CN104816605 B CN 1048166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wout
door portion
passage
blowout passag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5638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16605A (zh
Inventor
川西庆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rell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alsonic Kanse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lsonic Kansei Corp filed Critical Calsonic Kanse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16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66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166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66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814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 B60H1/00821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 for controlling particular components of the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installation the components being ventilating, air admitting or air distributing devices
    • B60H1/00835Damper doors, e.g. position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1/00064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for sending air stream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nto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664Construction or arrangement of damper doors
    • B60H1/00671Damper doors moved by rotation; Gril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4Devices purely for ventilating or where the heating or cooling is irrelevant
    • B60H1/241Devices purely for ventilating or where the heating or cooling is irrelevant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on of ventilation devices in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078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 B60H2001/00092Assembling, manufacturing or layout details of air deflecting or air directing means inside the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185Distribution of conditionned air
    • B60H2001/002Distribution of conditionned air to front and rear part of passenger compart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642Control systems or circuits; Control members or indication devices for 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H1/00664Construction or arrangement of damper doors
    • B60H2001/00721Air deflecting or air direct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该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1A、1B)在后座用送风通路(4b)分支为通气口吹出通路(41)和脚部吹出通路(42)的位置设有吹出模式门(9),该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1A、1B)的特征在于,吹出模式门(9)具有一体旋转的主门部(92)和副门部(93),且吹出模式门(9)通过旋转而在以下四个位置之间位移:关闭两个吹出通路(41、42)的全闭模式位置、打开通气口吹出通路(41)且关闭脚部吹出通路(42)的通气口吹出模式位置、关闭通气口吹出通路(41)且打开脚部吹出通路(42)的脚部吹出模式位置、打开两个吹出通路(41、42)的双层位置。

Description

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个吹出口且能够选择它们的吹出模式的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具有多个吹出口且能够选择它们的吹出模式的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在日本特开2001-138728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对车厢内的前座和后座独立地进行空气调节的装置。对该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使用图9A、图9B、图9C、图9D进行说明。
如图9A、图9B、图9C、图9D所示,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的后座吹出部具有:在后座用送风通路101的下游处分支而成的通气口吹出通路102和脚部吹出通路103;用于打开或关闭通气口吹出通路102的通气口用门104;以及用于打开或关闭脚部吹出通路103的脚部用门105。
在图9A所示的全闭模式中,通气口用门104和脚部用门105均被设为关闭位置。空调风不会流入在后座用送风通路101的下游处分支而成的通气口吹出通路102和脚部吹出通路103。
在图9B所示的通气口吹出模式中,通气口用门104被设为打开位置,脚部用门105被设为关闭位置。空调风流经通气口吹出通路102而自通气口开口部106吹出至车厢的后座上部。
在图9C所示的脚部吹出模式中,通气口用门104被设为关闭位置,脚部用门105被设为打开位置。空调风流经脚部吹出通路103而自脚部开口部107吹出至车厢的后座下部。
在图9D所示的全开模式中,通气口用门104和脚部用门105均被设为打开位置。空调风经由通气口吹出通路102和脚部吹出通路103流动并自通气口开口部106和脚部开口部107吹出至车厢的后座上部和下部。按照上述方式分别打开或关闭门104和门105,来实现四种吹出模式。
然而,在图9A、图9B、图9C、图9D所示的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中,为了实现四种吹出模式需要设置门104和门105,因此,存在因部件数量增多、控制系统复杂化而导致成本升高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即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谋求削减部件数量、削减驱动源及降低成本的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为一种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其在送风通路的下游处分支为第1吹出通路和第2吹出通路,在第1吹出通路和第2吹出通路的分支位置设有吹出模式门,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特征在于,吹出模式门具有以旋转支点为中心旋转的主门部、和与主门部一体旋转的副门部,该吹出模式门通过旋转而位移至以下四个位置:主门部将第1吹出通路和第2吹出通路一同关闭的全闭模式位置、主门部关闭第2吹出通路且副门部打开第1吹出通路的第1吹出模式位置、主门部打开第2吹出通路且副门部关闭第1吹出通路的第2吹出模式位置、以及主门部将第1吹出通路和第2吹出通路一同打开且副门部将第1吹出通路和第2吹出通路一同打开的第3吹出模式位置。
也可以是,第1吹出通路为用于朝向乘客的上半身吹出空调风的通气口吹出通路,第2吹出通路为用于朝向乘客的脚边吹出空调风的脚部吹出通路,第1吹出模式位置为通气口吹出模式位置,第2吹出模式位置为脚部吹出模式位置,第3吹出模式位置为双层吹出模式位置。
也可以是,副门部在脚部吹出模式位置不将通气口吹出通路完全关闭而是将通气口吹出通路的一部分打开。
也可以是,副门部形成为,在通气口吹出模式位置使副门部的门表面沿空调风的流动方向延伸。
也可以是,送风通路构成为,暖风和冷风在即将分支成通气口吹出通路和脚部吹出通路的位置流入,在暖风流入的位置配置有脚部吹出通路,在冷风流入的位置配置有通气口吹出通路。
也可以是,副门部利用以与送风方向正交的方向为板厚方向的连结板连结于主门部。
也可以是,主门部具有:第1封闭面部和第2封闭面部,它们以具有180度以下的夹角的方式自旋转支点沿径向延伸;以及中央封闭面部,其与第1封闭面部和第2封闭面部相连结,该中央封闭面部的一端连结于第1封闭面部的沿着延伸方向的中途,该中央封闭面部的与该中央封闭面部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连结于第2封闭面部的沿着延伸方向的中途。
也可以是,主门部和副门部分别独立形成,且能够将主门部和副门部组装起来。
也可以是,主门部和上副门部设为能够在多个组装位置进行组装。
也可以是,通气口吹出通路和脚部吹出通路为后座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概略俯视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A是第1实施方式的吹出模式门的立体图。
图4B是第1实施方式的吹出模式门的侧视图。
图4C是第1实施方式的吹出模式门的剖视图。
图5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全闭模式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5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通气口吹出模式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5C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脚部吹出模式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5D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双层吹出模式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6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全闭模式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6B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通气口吹出模式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6C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脚部吹出模式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6D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空调单元的双层吹出模式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7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吹出模式门的变形例的图,是将副门部组装于主门部之前的立体图。
图7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吹出模式门的变形例的图,是将副门部组装在了第1组装位置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7C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吹出模式门的变形例的图,是将副门部组装在了第2组装位置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8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吹出模式门的变形例的图,是将副门部组装于主门部之前的侧视图。
图8B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吹出模式门的变形例的图,是将副门部组装在了第1组装位置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8C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吹出模式门的变形例的图,是将副门部组装在了第2组装位置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9A是表示以往例中的全闭模式的主要部分结构图。
图9B是表示以往例中的通气口吹出模式的主要部分结构图。
图9C是表示以往例中的脚部吹出模式的主要部分结构图。
图9D是表示以往例中的双层吹出模式的主要部分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4b、后座用送风通路(送风通路);9、吹出模式门;41、43、通气口吹出通路(第1吹出通路);42、44、脚部吹出通路(第2吹出通路);91、旋转支点;92、主门部;93、副门部;94、连结板;95、第1封闭面部;96、第2封闭面部;97、中央封闭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图4A、图4B、图4C、图5A、图5B、图5C、图5D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具有配置于车辆仪表板(未图示)下方内侧的空调单元1A。该空调单元1A在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具有后座空调部2,在后座空调部2的两侧具有左右一对前座空调部3。车厢(未图示)的后座空气调节与前座空气调节是独立进行的。
如图2所示,在前座空调部3设有左右一对前座用送风通路4a。前座用送风通路4a构成为利用鼓风机(未图示)吸进内部空气、外部空气。在前座用送风通路4a上,横穿配置有蒸发器5和加热器芯6。在前座用送风通路4a上,在蒸发器5的下游位置且加热器芯6的上游位置配置有前座用混合门7。蒸发器5配置为供经过前座用送风通路4a的全部的送风通过,用于冷却送风。加热器芯6配置于前座用送风通路4a的大致一半区域,用于加热送风。前座用混合门7用于调整流过加热器芯6的送风和绕过加热器芯6的送风的比例。根据该风量比例来制得期望温度的空调风。在比流过加热器芯6的送风和绕过加热器芯6的送风的合流部位靠下游的位置配置有三个吹出用门10a、10b、10c。通过打开或关闭这些吹出用门10a、10b、10c等能够调整前座用除霜器吹出口(未图示)、通气口吹出口(未图示)以及脚部吹出口(未图示)的配风比例,从而实现期望的吹出模式。
如图3所示,在后座空调部2设有后座用送风通路4b。后座用送风通路4b构成为利用上述鼓风机(未图示)吸进内部空气、外部空气。上述蒸发器5和上述加热器芯6横穿后座用送风通路4b地配置。在后座用送风通路4b上,在蒸发器5和加热器芯6的下游位置设有后座用混合门8。后座用送风通路4b在比后座用混合门8靠下游的位置具有送风合流部位,在比该合流部位更靠下游的位置分支为用于朝向乘客的上半身吹出空调风的通气口吹出通路41(第1吹出通路)、和用于朝向乘客的脚边吹出空调风的脚部吹出通路42(第2吹出通路)。在该分支位置设有吹出模式门9。通气口吹出通路41配置于冷风的主流流入的位置,脚部吹出通路42配置于暖风的主流流入的位置。通过通气口吹出通路41的空调风自通气口吹出口(未图示)朝向后座乘客的上半身吹出。通过脚部吹出通路42的空调风自脚部吹出口(未图示)朝向后座乘客的脚边吹出。
后座用混合门8具有旋转支点81、和以旋转支点81为中心旋转的封闭面部82。后座用混合门8通过使封闭面部82在图5B所示的全制冷位置和图5C所示的全升温位置之间旋转而位移,从而调整流过加热器芯6的送风和绕过加热器芯6的送风的比例。根据该风量比例来制得期望温度的空气调和风并向车厢的后座供给。
如图4A、图4B、图4C所示,吹出模式门9具有以旋转支点91为中心旋转的主门部92、和与主门部92一体旋转的副门部93。主门部92包括:第1封闭面部95和第2封闭面部96,它们以具有180度以下的夹角的方式自旋转支点91沿径向延伸;以及中央封闭面部97,其与第1封闭面部95和第2封闭面部96相连结,中央封闭面部97的一端连结于第1封闭面部95的沿着延伸方向的中途,中央封闭面部97的与中央封闭面部97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连结于第2封闭面部96的沿着延伸方向的中途。副门部93为平坦的平板状,利用连结板94连结于主门部92。连结板94将送风方向的正交方向设为板厚方向。吹出模式门9通过单一的注射成型而由一体构件形成。
吹出模式门9通过旋转而移动到图5A所示的全闭模式位置、图5B所示的通气口吹出模式位置(第1吹出模式位置)、图5C所示的脚部吹出模式位置(第2吹出模式位置)、和图5D所示双层吹出模式位置(第3吹出模式位置)。
在图5A所示的全闭模式位置,主门部92将通气口吹出通路41和脚部吹出通路42一同关闭。
在图5B所示的通气口吹出模式位置,主门部92关闭脚部吹出通路42,且副门部93打开通气口吹出通路41。
在图5C所示的脚部吹出模式位置,主门部92打开脚部吹出通路42,且副门部93未完全关闭通气口吹出通路41而是将通气口吹出通路41的一部分打开。
在图5D所示的双层吹出模式位置,主门部92将通气口吹出通路41和脚部吹出通路42一同打开,并且,副门部93将通气口吹出通路41和脚部吹出通路42一同打开。
对于上述构造,对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的后座空调部2的动作进行说明。利用鼓风机(未图示)将外部空气、内部空气吸进后座用送风通路4b。被吸进的空气经过蒸发器5而成为冷风、经过加热芯6而成为暖风。该冷风和暖风通过后座用混合门8的配风而被制成期望温度的空调风。例如,后座用混合门8在全制冷位置,将从加热芯6中经过的暖风全部遮挡而仅将经过蒸发器5后的冷风引导至下游。后座用混合门8在全升温位置,将经过蒸发器5后的冷风全部遮挡而仅将经过加热芯6后的暖风引导至下游。
在图5A所示的全闭模式中,由于吹出模式门9的主门部92被设为将通气口吹出通路41和脚部吹出通路42一同关闭的位置,因此,空调风不会流入通气口吹出通路41和脚部吹出通路42。
在图5B所示的通气口吹出模式中,由于主门部92被设为关闭脚部吹出通路42的位置,因此,空调风不会流入脚部吹出通路42。另一方面,副门部93没有遮挡通气口吹出通路41,使冷风流经通气口吹出通路41而自通气口开口部吹出至车厢内的后座。
在图5C所示的脚部吹出模式中,由于主门部92被设为打开脚部吹出通路42的位置,因此,空调风流经脚部吹出通路42而自脚部开口部吹出至车厢内的后座。在此,由于副门部93没有将通气口吹出通路41完全关闭而是将通气口吹出通路41的一部分打开,因此,一些空调风流经通气口吹出通路41而自通气口开口部吹出至车厢内的后座。
在图5D所示的双层吹出模式中,由于主门部92被设为打开脚部吹出通路42的位置且副门部93被设为打开通气口吹出通路41的位置,因此,空调风经由脚部吹出通路42而自脚部开口部吹出至车厢内的后座,同时经由通气口吹出通路41而自通气口开口部吹出至车厢内的后座。在此,在双层吹出模式中,后座用混合门8被设在中间位置(全制冷位置和全升温位置的中间)的情况较多。因而,在通气口吹出通路41和脚部吹出通路42的分支位置的前侧,在暖风和冷风流入后,暖风主要流入脚部吹出通路42而冷风主要流入通气口吹出通路41。由此,暖风流经脚部吹出通路42而自脚部开口部吹出至车厢内的后座,并且冷风流经通气口吹出通路41而自通气口开口部吹出至车厢内的后座。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吹出模式门9具有以旋转支点91为中心旋转的主门部92、和与主门部92一体旋转的副门部93,吹出模式门9构成为,通过旋转而在全闭模式位置、通气口吹出模式位置、脚部吹出模式位置、和双层吹出模式位置这四个位置之间位移,其中,该全闭模式位置是主门部92将通气口吹出通路41和脚部吹出通路42一同关闭的位置,该通气口吹出模式位置是主门部92关闭脚部吹出通路42且副门部93打开通气口吹出通路41的位置,该脚部吹出模式位置是主门部92打开脚部吹出通路42且副门部93关闭通气口吹出通路41的位置,该双层吹出模式位置是主门部92将通气口吹出通路41和脚部吹出通路42一同打开且副门部93将通气口吹出通路41和脚部吹出通路42一同打开的位置。因而,通过利用一个吹出模式门9打开或关闭空调单元1A的在后座用送风通路4b的下游处分支而成的通气口吹出通路41和脚部吹出通路42,能够实现例如全闭模式、通气口吹出模式、脚部吹出模式、双层吹出模式这四种模式,因此,能够谋求削减部件数量、削减驱动源以及降低成本。
副门部93构成为,在脚部吹出模式位置不将通气口吹出通路41完全关闭而是将通气口吹出通路41的一部分打开。因而,即使在脚部吹出模式中也能够防止车厢内的玻璃起雾、能够应对期望弱通气口风的乘客的要求。
在通气口吹出模式位置,副门部93的门表面形成为沿空调风的流动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副门部93的平坦的平板状的面成为沿空调风的流动方向延伸的姿态。因而,副门部93几乎不会阻挡送风,即使在通气口吹出模式中也能够同其他模式一样地确保吹出送风量。
后座用送风通路4b构成为,暖风和冷风在分支成通气口吹出通路41和脚部吹出通路42之前的位置流入,在暖风流入的位置配置有脚部吹出通路42,在冷风流入的位置配置有通气口吹出通路41。因而,在双层吹出模式中,冷风主要流入通气口吹出通路41,并且暖风主要流入脚部吹出通路42,因此,对于后部乘客,能够向其上半身吹送较冷的风,并向其下半身吹送较暖的风。其结果,乘客不会感到过冷或过热,因此,能够防止危害乘客健康的空气调节。
副门部93利用以与送风方向正交的方向为板厚方向的连结板94连结于主门部92,即使副门部93旋转,连结板94的面仍成为沿送风方向延伸的姿态。因此,能够极力地防止连结板94阻挡送风。
主门部92具有:第1封闭面部95和第2封闭面部96,它们以具有180度以下的夹角的方式自旋转支点91沿径向延伸;以及中央封闭面部97,其与第1封闭面部95和第2封闭面部96相连结,中央封闭面部97的一端连结于第1封闭面部95的沿着延伸方向的中途,中央封闭面部97的与中央封闭面部97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连结于第2封闭面部96的沿着延伸方向的中途。
在吹出模式门9构成为主门部92不具有上述的中央封闭面部97而使风流入至旋转支点91附近的情况下,第1封闭面部95和第2封闭面部96上的旋转支点91的附近的区域成为空气积存部那样的区域,送风流动不畅。然而,在本发明中,由于能够利用中央封闭面部97抑制风流入旋转支点91的附近,因此,在吹出模式门9的周围不会产生空气积存部那样的区域,送风在吹出模式门9的周围顺畅地流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气口吹出通路41和脚部吹出通路42为车厢的后座用,当然,也可以设为除后座用以外的通路切换。
第2实施方式
图6A、图6B、图6C、图6D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如图6A、图6B、图6C、图6D所示,该第2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点在于,在空调单元1B设有构造不同的通气口吹出通路43(第1吹出通路)和脚部吹出通路44(第2吹出通路)。
空调单元1B的后座用送风通路4b在后座用混合门8的下游分支为:用于朝向乘客的上半身吹出空调风的通气口吹出通路43、和用于朝向乘客的脚边吹出空调风的脚部吹出通路44。在该分支位置设有吹出模式门9。通气口吹出通路43配置于脚部吹出通路44的下侧。其他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为了避免重复而省略说明。另外,对附图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而谋求明确化。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实现例如全闭模式、通气口吹出模式、脚部吹出模式、双层吹出模式这四种吹出模式,因此,能够谋求削减部件数量、削减驱动源及降低成本。另外,对于其他效果,第2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与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效果。
第1实施方式的吹出模式门的变形例
图7A、图7B、图7C中示出了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吹出模式门9A。如图7A所示,该变形例的吹出模式门9A的主门部92和副门部93独立形成。在主门部92的中央封闭面部97的左右位置形成有第1组装孔97a和第2组装孔97b。左右一对第1组装孔97a和左右一对第2组装孔97b配置于在送风方向上错开且沿送风方向为直线上的位置。
在副门部93上附设有一对连结板部94。在各连结板部94的顶端面分别突出设有一对卡定爪94a。一对卡定爪94a形成为其宽度尺寸能够利用弹性弯曲变形而收缩。副门部93能够通过使一对卡定爪94a弯曲变形而选择性地组装于第1组装孔97a和第2组装孔97b。
在该变形例的吹出模式门9A中,由于主门部92和副门部93为独立构件,因此,在对主门部92和副门部93中的某一方进行样式变更的情况下,不必对吹出模式门9A的整体进行变更。也就是说,在对副门部93进行样式变更的情况下,仅变更副门部93即可。在对主门部92进行样式变更的情况下,仅变更主门部92即可。另外,在利用模具进行注射成型时,相对于一体的吹出模式门9,主门部92和副门部93独立的吹出模式门9A的注射成型体较简单,因此,不必考虑设置脱模用的倾斜坡度等。
如图7B所示,在将副门部93组装于第1组装孔97a的情况(第1组装位置)下,副门部93的顶端面的位置位于前方。如图7C所示,在将副门部93组装于第2组装孔97b的情况(第2组装位置)下,副门部93的顶端面的位置位于后方。由此,在图7B所示的第1组装位置时,副门部93的顶端面的位置位于前方,通气口吹出模式中的空气漏过量较小。在图7C所示的第1组装位置时,副门部93的顶端面的位置位于后方,通气口吹出模式中的空气漏过量较大。由此,通过设为能够在两个组装位置组装而变更组装位置,能够调整通气口吹出模式中的空气漏过量等。
如图7B、图7C所示,在将副门部93组装于第1组装孔97a的情况下,附设于副门部93的连结板部94封闭第2组装孔97b,在将副门部93组装于第2组装孔97b的情况下,附设于副门部93的连结板部94封闭第1组装孔97a。因而,不必另外进行封闭不使用的组装孔97a或组装孔97b的作业。另外,也能够设置三个以上的组装孔,从而在三个以上的组装位置进行组装。
另外,还可以在主门部92仅形成单个组装孔,而从多种副门部93中选择组装于主门部93的副门部93进行组装。通过以这样的方式构成,也能够变更送风变量。
在图7A、图7B、图7C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第2实施方式的吹出模式门的变形例
图8A、图8B、图8C中示出了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吹出模式门9B。该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吹出模式门9B如图8A所示,与图7A、图7B、图7C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同样地,其主门部92和副门部93独立形成。由于其他结构也与图7A、图7B、图7C的变形例相同,因此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在该变形例的吹出模式门9B中,与图7A、图7B、图7C的吹出模式门9A同样地,主门部92和副门部93为独立构件,因此,在对主门部92和副门部93中的某一方进行样式变更的情况下,不必对吹出模式门9B的整体进行变更。另外,在利用模具进行注射成型时,相对于一体的吹出模式门9,主门部92和副门部93独立的吹出模式门9B的注射成型体较简单,因此,不必考虑设置脱模用的倾斜坡度等。
在该吹出模式门9B中,与图7A、图7B、图7C的吹出模式门9A同样地,设为能够在两个组装位置(图8B的组装位置和图8C的组装位置)组装,能够通过变更组装位置来调整通气口吹出模式的空气漏过量等。
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在脚部吹出模式中,副门部93被设为没有将通气口吹出通路41完全关闭而是将通气口吹出通路41的一部分打开的位置,当然也可以设为完全关闭的位置。
在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与车厢的前座空气调节分开地进行后座空气调节的情况(对三个座位独立地实施空气调节的情况),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变形例,也能够应用于对车厢的两个后座独立进行空气调节的情况(对四个座位独立地实施空气调节的情况)。
以上,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在此示出了特定的具体例子而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在不偏离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宽范围的主旨及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这些具体例进行各种修正和变更。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4年2月4日申请的日本国第2014-019391号专利申请的优先权以及基于2014年6月23日申请的日本国第2014-127905号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这些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照而被引入本说明书中。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采用本发明,通过利用一个吹出模式门打开或关闭在送风通路的下游处分支而成的第1吹出通路和第2吹出通路,能够实现四种吹出模式,因此,能够谋求削减部件数量、削减驱动源及降低成本。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其在送风通路的下游处分支为第1吹出通路和第2吹出通路,在所述第1吹出通路和所述第2吹出通路的分支位置设有吹出模式门,该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吹出模式门具有以旋转支点为中心旋转的主门部、和与所述主门部一体旋转的副门部,
所述吹出模式门通过旋转而位移至以下四个位置:
所述主门部将所述第1吹出通路和所述第2吹出通路一同关闭的全闭模式位置;
所述主门部关闭所述第2吹出通路且所述副门部打开所述第1吹出通路的第1吹出模式位置;
所述主门部打开所述第2吹出通路且所述副门部关闭所述第1吹出通路的第2吹出模式位置;以及
所述主门部将所述第1吹出通路和所述第2吹出通路一同打开且所述副门部将所述第1吹出通路和所述第2吹出通路一同打开的第3吹出模式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吹出通路为用于朝向乘客的上半身吹出空调风的通气口吹出通路,
所述第2吹出通路为用于朝向乘客的脚边吹出空调风的脚部吹出通路,
所述第1吹出模式位置为通气口吹出模式位置,
所述第2吹出模式位置为脚部吹出模式位置,
所述第3吹出模式位置为双层吹出模式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门部在所述脚部吹出模式位置不将所述通气口吹出通路完全关闭而是将所述通气口吹出通路的一部分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门部形成为,在所述通气口吹出模式位置使所述副门部的门表面沿空调风的流动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通路构成为,暖风和冷风在即将分支成所述通气口吹出通路和所述脚部吹出通路的位置流入,
在暖风流入的位置配置有所述脚部吹出通路,在冷风流入的位置配置有所述通气口吹出通路。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门部利用以与送风方向正交的方向为板厚方向的连结板连结于所述主门部。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门部具有:
第1封闭面部和第2封闭面部,它们以具有180度以下的夹角的方式自所述旋转支点沿径向延伸;以及
中央封闭面部,其与所述第1封闭面部和所述第2封闭面部相连结,
所述中央封闭面部的一端连结于所述第1封闭面部的沿着延伸方向的中途,所述中央封闭面部的与所述中央封闭面部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连结于所述第2封闭面部的沿着延伸方向的中途。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门部和所述副门部分别独立形成,且能够将所述主门部和所述副门部组装起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门部和所述副门部设为能够在多个组装位置进行组装。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吹出通路和所述第2吹出通路为后座用。
CN201510056383.9A 2014-02-04 2015-02-03 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166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19391 2014-02-04
JP2014019391 2014-02-04
JP2014127905A JP2015164837A (ja) 2014-02-04 2014-06-23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2014-127905 2014-06-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6605A CN104816605A (zh) 2015-08-05
CN104816605B true CN104816605B (zh) 2017-04-12

Family

ID=53547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5638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16605B (zh) 2014-02-04 2015-02-03 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17629A1 (zh)
JP (1) JP2015164837A (zh)
CN (1) CN104816605B (zh)
DE (1) DE1020152014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05959B2 (ja) * 2014-12-05 2018-10-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US20210213800A1 (en) * 2016-02-19 2021-07-15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Air-conditioning system for air-conditioning a space
JP6421776B2 (ja) * 2016-03-18 2018-11-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1887768B1 (ko) 2016-10-21 2018-08-1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스티어링 휠 냉각 시스템
KR20180058259A (ko) * 2016-11-23 2018-06-0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
FR3077528B1 (fr) * 2018-02-08 2020-07-03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Boiter destine a etre monte sur une portier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t portiere comprenant un tel boitier
CN110341415A (zh) * 2018-04-03 2019-10-18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通道副仪表板风道
DE102018209060A1 (de) * 2018-06-07 2019-12-1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Luftausströmer zum Einleiten von Luft in einen Kraftfahrzeuginnenraum
JP7110970B2 (ja) * 2018-12-21 2022-08-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30691B2 (ja) * 1993-06-07 1998-12-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CN1495055A (zh) * 2002-09-17 2004-05-12 ��ʽ�����װ 用于汽车空气管的空气变向系统
CN2832572Y (zh) * 2005-10-18 2006-11-01 上海德尔福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双区空调空气分配箱
CN102795075A (zh) * 2011-05-20 2012-11-28 卡森尼可关精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调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32014U (zh) * 1986-08-18 1988-03-01
FR2761012B1 (fr) * 1997-03-18 1999-05-28 Valeo Climatisation Dispositif de distribution d'air pour le chauffage et/ou la climatisation de l'habitacle d'un vehicule
JP4016496B2 (ja) * 1998-08-28 2007-12-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253960B2 (ja) 1999-11-18 2009-04-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3960020B2 (ja) * 2001-11-22 2007-08-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085769B2 (ja) * 2002-10-11 2008-05-1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FR2862911B1 (fr) * 2003-11-28 2006-03-03 Valeo Climatisation Dispositif de chauffage-ventilation et/ou climatisation d'un habitacle de vehicule avec reglage de temperature par zones
EP1817187B1 (de) * 2004-10-01 2010-05-19 Behr GmbH & Co. KG Luftmischklappe
US20060154592A1 (en) * 2005-01-04 2006-07-13 Behr Gmbh & Co. Air control door with integrated stratification feature
JP4837984B2 (ja) * 2005-12-06 2011-12-14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JP5959354B2 (ja) 2012-07-23 2016-08-0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車両用アウタミラー装置
JP6007098B2 (ja) 2012-12-27 2016-10-12 株式会社第一興商 歌唱動画生成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30691B2 (ja) * 1993-06-07 1998-12-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
CN1495055A (zh) * 2002-09-17 2004-05-12 ��ʽ�����װ 用于汽车空气管的空气变向系统
CN2832572Y (zh) * 2005-10-18 2006-11-01 上海德尔福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双区空调空气分配箱
CN102795075A (zh) * 2011-05-20 2012-11-28 卡森尼可关精株式会社 车辆用空调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17629A1 (en) 2015-08-06
DE102015201490A1 (de) 2015-08-06
CN104816605A (zh) 2015-08-05
JP2015164837A (ja) 2015-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16605B (zh) 车辆用空气调和装置
JP4388243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7540321B2 (en)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KR101465792B1 (ko) 자동차의 공기 조화 장치용 공기 분배 케이스
JP4196492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8302669B2 (en) Louvre for an air-conduction housing of a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US6547152B1 (en) Vehicle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 module for improved heating and defrosting performance
US9884534B2 (en) Air-conditioning system, in particular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3534113B (zh) 车用空调器
JP4016496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3052518B (zh) 车辆用空调系统
JP3900645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Z299705B6 (cs) Skrín pro vedení vzduchu
JP5359702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4230995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205498548U (zh) 汽车用空调装置
JP2008087576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4630328B2 (ja) 自動車用の空調装置
KR101463496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4665223B2 (ja)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WO2017065101A1 (ja) 車両用空調ユニット
WO2021039745A1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KR102470404B1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2007083926A (ja)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CN110303847A (zh) 空气吹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2

Termination date: 2019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