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97185B - 粘辊式打扫工具 - Google Patents

粘辊式打扫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97185B
CN104797185B CN201380052796.9A CN201380052796A CN104797185B CN 104797185 B CN104797185 B CN 104797185B CN 201380052796 A CN201380052796 A CN 201380052796A CN 104797185 B CN104797185 B CN 1047971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 banding
gear
winder
spinning movement
band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27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97185A (zh
Inventor
金井利美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ea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金井利美男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金井利美男 filed Critical 金井利美男
Publication of CN1047971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71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971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718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40Parts or details of machin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L11/02 - A47L11/38, or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se groups, e.g. handles, arrangements of switches, skirts, buffers, levers
    • A47L11/4036Parts or details of the surface treating tools
    • A47L11/4047Wound-up or endless cleaning bel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1/00Machine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1/40Parts or details of machin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7L11/02 - A47L11/38, or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se groups, e.g. handles, arrangements of switches, skirts, buffers, levers
    • A47L11/4063Driving means; Transmission means therefor
    • A47L11/4069Driving or transmission means for the cleaning too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25/00Domestic clean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A47L25/005Domestic clean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using adhesive or tacky surfaces to remove dirt, e.g. lint remov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3/00Implements for cleaning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or wall coverings
    • A47L13/10Scrubbing; Scouring; Cleaning; Polishing
    • A47L13/38Other dusting imp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25/00Domestic cleaning devi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Cleaning Implements For Floors, Carpets, Furniture, Walls, And The Like (AREA)
  • Winding Of Webs (AREA)

Abstract

依次提供干净的粘着片,提高操作性并改善卫生性的同时,还可以抑制不经意拉出粘着片。包括:配置成能够旋转的粘辊部(27)、以及用于卷绕从粘辊部(27)中拉出并附着有灰尘等后的粘着片(37)的卷绕部(39),卷绕部(39)被设置成能够经由旋转动作传递部(51)而与粘辊部(27)的前后旋转动作同步地进行前后旋转,粘辊部(27)被施力,使得在被压抵于接触面而前进时与旋转动作传递部(51)啮合,并在后退时以及离开接触面时,与上述旋转动作传递部(51)的啮合被解除,还包括旋转阻止机构(63),当粘辊部(27)离开接触面时,阻止粘辊部(27)与卷绕部(39)各自的旋转动作。

Description

粘辊式打扫工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辊式打扫工具、例如使地毯、被褥上等落下的毛发、灰尘等附着在粘着片上加以清除的打扫工具。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这种粘辊式打扫工具由如下部分构成:将规定长度的粘着片卷绕成桶状而成的粘辊部、将该粘辊部支撑为可旋转的外壳部(支撑部)、以及与外壳部一体或分体连结的握持部。
由于最近的宠物热,在室内饲养狗、猫等玩赏动物的现象增多,随之而很容易在室内的地板上、沙发或被褥上等发现玩赏动物等脱落的毛发、灰尘及虫子尸体等。
尤其在季节交替时节,脱落的毛发很多,在收集并废物处置这些脱落的毛发、灰尘及虫子尸体等时,这种粘辊式打扫工具非常方便,目前它的使用正在普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户至少拥有一个。
这种粘辊式打扫工具的使用方法如下:
首先,使粘辊部的粘着片(粘着面)抵压于有玩赏动物等脱落的毛发、灰尘等的地板上。
然后,握住握持部向前方推,在旋转一圈时,粘着片上就会附着有毛发、灰尘等。反复进行这个操作,到粘着力下降时,用手撕开粘着片中附着有毛发、灰尘等的部分,将其丢弃。
如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在粘着片的粘着力下降时,每次都必须撕开粘着片中附着有大量毛发、灰尘的部分。每次都必须进行这样的操作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而且,在这项操作中,老是要从满是毛发、灰尘的粘着片中寻找它的起始端,令人不胜其烦。
而且,用手撕开大量附着有毛发、灰尘的粘着片时,往往会接触到毛发、灰尘,不仅会犹豫,而且也不干净卫生。
因此,专利文献1至3的现有技术中已经在先披露了不用撕开粘着片中附着有毛发、灰尘等的部分而提供一种干净的粘着片,以达到提高操作性的同时改善卫生性的目的。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7-16198
专利文献2:特开平11-169333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2-786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至3所公开的先行技术中,外壳内分别包括卷绕粘着片而成的粘辊部、以及卷绕使用后的粘着片的卷绕部,两者在外壳内均可转动。
专利文献1至2中,从粘辊部拉出规定长度的粘着片,将其起始端固定在卷绕部上而使粘辊部接地进行打扫。并且,构成为,如果粘着面满是毛发、灰尘而判断为粘着力降低,则通过手动转动卷绕部来卷绕使用后的粘着片。
因此,使用后的粘着片被卷绕在卷绕部上,故使用者无需将使用后的附着有毛发、灰尘的粘着片撕掉并拉出新的粘着片,因而不需要直接接触,所以不仅卫生,而且使用方便性优异。
然而,该专利文献1至2所公开的粘辊式打扫工具尚有以下几个问题未能解决。
即,存在这样的麻烦:在使用中,当粘着片的粘着面粘满毛发、灰尘而粘着力降低时,使用者必须自行中止操作(打扫),并暂时地另外进行手动转动卷绕部而卷绕使用后的粘着片,并拉出新的粘着片等操作。
专利文献3在于解决专利文献1至2所具有的上述不便,其构成为,自动地将从粘辊部拉出使用并附着有毛发、灰尘等的使用后的粘着片卷绕在卷绕部上。
采用该专利文献3公开的结构,可以解决使用者必须自行中止操作(打扫)、并暂时地另外进行转动卷绕部而卷绕使用后的粘着片并拉出新的粘着片等操作的麻烦。
然而,即便是该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粘辊式打扫工具,还是存在未解决的问题。
即,在这种粘辊式打扫工具的情况下,当粘着片与地板等地面接触时,由于其粘着力而紧贴在地面等上,若就那样移动、或向上方提起时,会出现粘着片被拉出的弊端。
根据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技术,虽然构成为使用于防止反转的爪臂与粘辊部和卷绕部两者的齿轮部咬合,从而防止向非规定方向的旋转(反转),但这种结构无法抑制在使用时以外的时间的向规定方向的旋转(正转),因此,若在粘着片紧贴地面的状态下移动、或向上方提起,则粘辊、卷绕部自然会转动,从无无法避免粘着片被拉出等弊端。而且,该技术未能在解决这样的问题上给予启示。
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这样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粘辊式打扫工具,其无需撕开粘着片中附着有毛发、灰尘等的部分即可顺序提供干净的粘着片,不仅提高了操作性,同时也改善了卫生性,还可以抑制不经意拉出粘着片。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涉及一种粘辊式打扫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部件;粘辊部,以能够向前后方向旋转的方式配置于外壳部件内;以及卷绕部,用于卷绕从粘辊部中拉出并附着有灰尘等后的粘着片,卷绕部被设置成能够经由旋转动作传递部而与粘辊部的前后旋转动作同步地进行前后旋转动作,粘辊部被施力,使得当所述粘辊部被压抵于接触面而前进时,与旋转动作传递部啮合,并且,当所述粘辊部后退时以及离开接触面时,与所述旋转动作传递部的啮合被解除,所述粘辊式打扫工具还包括旋转阻止机构,当粘辊部离开接触面时,所述旋转阻止机构阻止粘辊部和卷绕部各自的旋转动作。
根据本发明,卷绕部被设置成可通过旋转动作传递部而与粘辊部的前后旋转动作同步地进行前后旋转动作,因此,经粘辊部的旋转动作而拉出的粘着片被依次卷绕在与粘辊部的旋转同步的卷绕部上。
而且,由于粘辊部构成为被施力,使得当被压抵于接触面而前进时,与旋转动作传递部啮合,并且,当后退时以及离开接触面时,与所述旋转动作传递部的啮合被解除,因此,当被压抵于地面前进时,粘辊部的旋转动作被传递至卷绕部而卷绕粘着片,当向反方向、即以拉近粘辊部的方式使其反转(后退)时,粘辊部与旋转动作传递部之间的啮合被解除,因此,粘辊部成为自由旋转状态(正反向旋转自由状态)。
因此,在向前后方向对粘辊部进行推拉操作时,可以无负荷地进行动作。
进而,由于包括当粘辊部离开接触面时阻止粘辊部和卷绕部各自的旋转动作的旋转阻止机构,因此,即便在粘着片紧贴在地面上而不能分离的状态下,也能阻止粘辊部和卷绕部各自的旋转动作,因而能抑制不经意拉出粘着片。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是一种粘辊式打扫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包括前后旋转自由地与外壳部件连结的握持部,握持部被施力,使得与外壳部件在一条直线上,当将粘辊部压抵于接触面时,所述握持部抵抗所述施力而向前方旋转。
根据本发明,例如,使用者将粘辊部从立着的状态向地面方向进行推压,因此,能够形成利用该推压动作而使握持部抵抗施力向前方旋转这样的状态、即、形成使握持部相对于外壳部从在一条直线上变成以规定角度折起这样的状态。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是一种粘辊式打扫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旋转阻止机构与握持部的前后旋转动作同步,当握持部因施力而与外壳部件在一条直线上时,所述旋转阻止机构阻止粘辊部和卷绕部的旋转动作,当抵抗施力而将粘辊部压抵于接触面时,所述阻止动作被解除。
根据本发明,当握持部因施力而与外壳部件在一条直线上时,通过旋转阻止机构阻止粘辊部和卷绕部的旋转动作,因此,即使在移动时或结束打扫时向上提起的情况下,也能抑制不经意拉出粘着片。
当应用本发明进行打扫时,必然要向下方施加推压力,因此,抵抗施力进行推压时,旋转阻止机构被解除,所以使用方便性优异。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是一种粘辊式打扫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粘辊部,配置成能够向前后方向旋转;以及卷绕部,用于卷绕从粘辊部中拉出并附着有灰尘等后的粘着片,卷绕部被设置成能够经由旋转动作传递部而与粘辊部的前后旋转动作同步地进行前后旋转动作,粘辊部被施力,使得当被压抵于接触面而前进时,与旋转动作传递部啮合,并且,当后退时以及离开接触面时,与所述旋转动作传递部的啮合被解除,所述粘辊式打扫工具还包括旋转阻止机构,当粘辊部离开接触面时,所述旋转阻止机构阻止粘辊部和卷绕部各自的旋转动作。
根据本发明,和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同样,卷绕部被设置成可通过旋转动作传递部而与粘辊部的前后旋转动作同步地进行前后旋转动作,因此,经粘辊部的旋转动作而拉出的粘着片被依次卷绕在与粘辊部的旋转同步的卷绕部上。
而且,由于粘辊部构成为被施力,使得当被压抵于接触面而前进时,与旋转动作传递部啮合,并且,当后退时以及离开接触面时,与所述旋转动作传递部的啮合被解除,因此,当被压抵于地面前进时,粘辊部的旋转动作被传递至卷绕部而卷绕粘着片,当向反方向、即以拉近粘辊部的方式使其反转(后退)时,粘辊部与旋转动作传递部之间的啮合被解除,因此,粘辊部成为自由旋转状态(正反向旋转自由状态)。
因此,在向前后方向对粘辊部进行推拉操作时,可以无负荷地进行动作。
进而,由于包括当粘辊部离开接触面时阻止粘辊部和卷绕部各自的旋转动作的旋转阻止机构,因此,即便在粘着片紧贴在地面上而不能分离的状态下,也能阻止粘辊部和卷绕部各自的旋转动作,因而能抑制不经意拉出粘着片。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是一种粘辊式打扫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中,包括握持部,在粘辊部和卷绕部上分别一体地设置有啮合部,旋转阻止机构包括与握持部的下压提起动作联动地卡定于各个所述啮合部或解除卡定的阻止部。
根据本发明,与握持部的提起动作联动,旋转阻止机构的阻止部分别卡定于粘辊部的啮合部和卷绕部的啮合部,从而阻止粘辊部和卷绕部的旋转动作。因此,即使在移动时或结束打扫时向上提起的情况下,也能抑制不经意拉出粘着片。
当应用本发明进行打扫时,必然要向下方施加推压力,因此,当通过握持部的下压动作将粘辊部压抵于地面等时,阻止部与啮合部的卡定被解除,所以使用方便性优异。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是一种粘辊式打扫工具,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中,包括外壳部件,在外壳部件的内表面包括手柄底板和手柄板,所述手柄底板配设成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所述手柄板的一端能够旋转地固定于手柄底板,并且,所述手柄板能够与手柄底板一起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握持部的一端与手柄板连接,粘辊部和卷绕部通过分别向外壳部件的外侧突出的粘辊部用的旋转轴和卷绕部用的旋转轴而各自在上下方向上并列设置,粘辊部用的旋转轴和卷绕部用的旋转轴的一端分别容纳在外壳部件内,在粘辊部用的旋转轴的一端一体地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一啮合部,在卷绕部用的旋转轴的一端一体地设置有第二齿轮和第二啮合部,旋转动作传递部是在外壳部件中配设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第三齿轮一直与第二齿轮啮合,第四齿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于齿轮保持板,所述齿轮保持板的一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固定(軸止)于外壳部件的内表面,齿轮保持板一直被向使第四齿轮与第一齿轮分离的方向施力,在手柄底板上设置有能分别与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啮合的阻止部,手柄板具有推压部,推压部能够随握持部的下压动作而推压齿轮保持板,使第四齿轮与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
根据本发明,通过握持部的下压动作将粘辊部压抵于地面等时,与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啮合的手柄底板的抑制部的卡定状态被解除,粘辊部和卷绕部成为可前后旋转的状态。
然后,通过握持部的下压动作,手柄板与手柄底板一同被下压,并以轴固定部(軸止部)为中心旋转,从而设置在手柄板上的推压部推压齿轮保持板。
当推压部的推压力施加在齿轮保持板上时,齿轮保持板以轴固定部为中心旋转,设置在齿轮保持板上的第四齿轮在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之间移动,并与各个齿轮啮合。
由此,设置在粘辊部一侧的第一齿轮和设置在卷绕部一侧的第二齿轮通过由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构成的旋转动作传递部而同步啮合,由于与粘辊部的前后旋转动作同步地使卷绕部进行前后旋转动作,因此,通过粘辊部的旋转动作而拉出的粘着片被依次卷绕在与粘辊部的旋转同步的卷绕部上。
而且,当将粘辊部压抵于接触面使其前进时,粘辊部与旋转动作传递部啮合,在后退时以及离开地面等时,没有施加来自握持部的对手柄板的下压力,对齿轮保持板的推压力也被解除,因此,第四齿轮与第一齿轮分离,即与旋转动作传递部的啮合被解除,因此,当将粘辊部压抵于地面等使其前进时,粘辊部的旋转动作被传递到卷绕部而卷绕粘着片,当向反方向、即以拉近粘辊部的方式使其反转(后退)时,粘辊部与旋转动作传递部之间的啮合被解除,因此,粘辊部成为自由旋转状态(正反向旋转自由状态)。
因此,在向前后方向对粘辊部进行推拉操作时,可以无负荷地进行动作。
进而,由于包括当粘辊部离开地面等时阻止粘辊部和卷绕部各自的旋转动作的旋转阻止机构(阻止部),且该阻止部与设置在粘辊部一侧的第一啮合部、和设置在卷绕部一侧的第二啮合部啮合而被卡定,使得粘辊部和卷绕部各自的旋转动作被阻止,因此,即便在粘着片紧贴在地面上而不能分离的状态下,也能抑制不经意拉出粘着片。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粘辊式打扫工具,其无需撕开粘着片中附着有毛发、灰尘等的部分即可顺序提供干净的粘着片,不仅提高了操作性,同时也改善了卫生性,还可以抑制不经意拉出粘着片。
附图说明
图1是局部省略地示出本发明的粘辊式打扫工具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简要立体图。
图2是局部省略地示出本发明的粘辊式打扫工具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简要横截面图,示出了粘辊部和卷绕部同步的状态。
图3是局部省略地示出本发明的粘辊式打扫工具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简要横截面图,示出了粘辊部和卷绕部的同步被取消的状态。
图4是局部省略地示出本发明的粘辊式打扫工具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简要侧面图,示出了粘辊部和卷绕部同步的状态。
图5是局部省略地示出本发明的粘辊式打扫工具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简要侧面图,示出了粘辊部和卷绕部的同步被取消的状态。
图6是局部省略地示出本发明的粘辊式打扫工具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简要侧面图,示出了粘辊部和卷绕部的同步被解除、且粘辊部和卷绕部的旋转动作受到旋转阻止机构阻止的状态。
图7是局部省略地示出本发明的粘辊式打扫工具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简要立体图。
图8涉及本发明的粘辊式打扫工具的第二实施方式,示出了未对握持部施加下压动作而在第一齿轮和第四齿轮分离的状态下卸下外壳盖部后的简要侧面图。
图9是示出从图8的状态同时拆除齿轮保持板和第四齿轮后的状态的简要侧面图。
图10是以虚线示出在图8的状态下第四齿轮与第一齿轮分离的状态的简要侧面图。
图11是以虚线示出从图10的状态对握持部施加下压动作而手柄底板和手柄板向下方移动,被手柄板的推压部推压的齿轮保持板向前方旋转,且第四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状态,并示出第一齿轮至第四齿轮成为可同步的状态的简要侧面图。
图12是示出在图10的状态下,配置在手柄底板上的旋转阻止机构的上下阻止部分别与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啮合而卡定,粘辊部和卷绕部的旋转动作受到阻止的状态的简要侧面图。
图13是示出在图11的状态下,配置在手柄底板上的旋转阻止机构的上下阻止部分别与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分离而粘辊部和卷绕部的旋转阻止状态被解除的状态的简要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粘辊式打扫工具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至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7至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附图说明的以下的本实施方式只不过单纯地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举例说明,并非限定性地解释本发明,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适当进行设计变更。
而且,本发明的粘辊式打扫工具可以适用于任何家庭和工作场所,且其尺寸和材质等不受限制,可根据用途适当地进行设计变更。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粘辊式打扫工具的一个例子的简要立体图,其由以下部分构成:外壳部件1;可前后自由旋转地与外壳部件1连结的握持部13;在外壳部件1内配置成可向前后方向旋转(正转、反转)的粘辊部27;用于卷绕从粘辊部27拉出的附着有灰尘等后的粘着片37的卷绕部39;以及将粘辊部27的旋转(正转)动作传递到卷绕部39的旋转动作传递部51。
外壳部件1由安装有粘辊部27、卷绕部39、旋转动作传递部51等的第一部件3、和以可开闭的方式覆盖在第一部件3上的第二部件11构成,握持部13与第一部件3的靠后端处连结(参照图1和图2)。
在俯视观察中,第一部件3由前侧部5、后侧部(省略图示)、右侧部7和左侧部9形成为大致矩形的形状(参照图1和图2)。
左侧部9包括:容纳粘辊部27的旋转轴33的轴容纳部9a、和容纳卷绕部39的旋转轴45的轴容纳部9b。各个轴容纳部9a、9b敞开设置在左侧部9的平面和侧面(对着右侧部的侧面),被构成为可分别从上方插入粘辊部27的旋转轴33和卷绕部39的旋转轴45。
右侧部7包括:容纳与粘辊部27的旋转轴31结合的第一齿轮47的齿轮轴48的齿轮轴容纳部7a、和容纳与卷绕部39的旋转轴43结合的第二齿轮49的齿轮轴50的齿轮轴容纳部7b。各个齿轮轴容纳部7a、7b敞开设置在右侧部7的平面和侧面(对着左侧部的侧面),被构成为可分别从上方插入第一齿轮47的齿轮轴48和第二齿轮49的齿轮轴50。
而且,右侧部7上设置有可在与第二齿轮49啮合的状态下向前后方向自由旋转的旋转动作传递部51。
第二部件11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未特别进行图示,但其以可向前后方向旋转的方式轴支撑在第一部件3的靠后端处。即,形成为盖状,以覆盖设置于第一部件3的粘辊部27、卷绕部39等的方式将其收容,并由其下端面从上方控制在第一部件3的右侧部7和左侧部9的平面中空出的轴容纳部9a,9b与齿轮轴容纳部7a,7b的开口,阻止各被容纳的旋转轴33、45和齿轮轴48、50向上方脱出。
握持部13由在俯视观察中呈大致コ字形状的连结部15、和与连结部15的横杆部17的大致中心位置连结的竖杆部23构成。根据本实施方式,使用者拿着该竖杆部23进行推拉操作来进行打扫。
连结部15具有一体地设置在横杆部17的两端的左右连结片19、19,在该连结片19、19的中间部分分别设置有相对的突部21、21。
突部21、21以可向前后方向旋转的方式插入分别设置在第一部件3的右侧部7和左侧部9的靠后端处的连结孔7c、9c中。
握持部13被施力,使得其与外壳部件1在一条直线上。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突部21的插入设置处,跨第一部件3和连结片19架设有弹性部件(螺旋弹簧)25,其一端部抵到第一部件3,另一端部抵到连结片19,外壳部件1和握持部13以在一条直线上的方式被施力(图6),当将粘辊部27压抵于接触面上进行使用时,抵抗上述弹性部件25的弹力而使握持部13向前方旋转,在折起状态下进行使用(图1、图4、图5)。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并非特意限定性地解释外壳部件1和握持部13的构造、外观形态等,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在构造、外观形态上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粘辊部27由芯材35和粘着片37构成,芯材35由圆筒部29和一体地突出设置在圆筒部29两侧的旋转轴31、33构成,粘着片37按照预定长度绕着芯材35的圆筒部卷绕成桶状。
而且,一个旋转轴31通过键联接(キー結合)等方式与设置于第一齿轮47的齿轮盘中心的连结孔76一体地连结,构成为第一齿轮47与粘辊部27同步地旋转。
卷绕部39用于卷绕从粘辊部27中拉出并经打扫后的使用后的粘着片37,由圆筒部41和一体地突出设置在圆筒部41的两侧的旋转轴43、45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已用完的粘辊部27的芯材35。即,通过将已用完的粘辊部27的芯材35用作卷绕部39,从而无需另外生产卷绕部39,在成本上来说也非常有用。
而且,一个旋转轴43通过键联接等方式与设置于第二齿轮49的齿轮盘中心的连结孔77一体地连结,构成为第二齿轮49与卷绕部39同步地旋转。
第一齿轮47和第二齿轮49被构成为直径各异。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齿轮49构成为直径比第一齿轮47小。
换言之,使用开始时,由于卷绕部39的直径(圆筒部的外径)相比粘辊部27的直径(卷绕有粘着片37的状态的外径)极端不同(直径更小),因此,粘着片37被送出(被拉出)的速度与卷绕部39的卷绕速度不同。因此,粘着片37可能会发生松弛,为了消除这种松弛,需要使卷绕部39更快地旋转。
进而,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卷绕部39的卷绕动作中施加预定的牵引力(张力)时,第二齿轮49的连结孔77和卷绕部39的旋转轴打滑(空转)。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省略了图示,但在第二齿轮49的连结孔77与卷绕部39的旋转轴43之间具有所谓的棘轮机构(ラチェット機構)。
即,如果卷绕部39的卷绕量一直增加下去,则卷绕部39的直径也会一直增大。而且,当卷绕部39的直径变得比粘辊部27的直径更大时,牵引力(张力)就会施加在卷绕的粘着片37上。在这种状况下,不能进行卷绕部39对粘着片的卷绕。因此,通过形成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当预定的牵引力(张力)施加在卷绕部39上时,形成仅第二齿轮49动作,而卷绕部不进行动作(该期间,不卷绕粘着片)的状态,当预定的牵引力(张力)消失时,第二齿轮49和卷绕部39再次联动,卷绕重新开始。
旋转动作传递部51用于将粘辊部27的旋转动作传递至卷绕部39,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动作传递部51由一直与第二齿轮49啮合的第三齿轮53、一直与第三齿轮53啮合的第四齿轮55这二个齿轮构成。
而且,构成旋转动作传递部51的第三齿轮53和第四齿轮55形成为直径比第一齿轮47和第二齿轮49更小。
通过采用这样的齿轮构成,第一齿轮47和第二齿轮49将在同一方向上进行旋转动作。
而且,通过使第三齿轮53和第四齿轮55形成为直径分别比第一齿轮47和第二齿轮49更小,从而尽可能地缩小第一齿轮47与第二齿轮49的距离,防止粘着片37的松弛。
之所以构成为上述结构,原因如下。
粘辊部27中,被卷绕的粘着片37的胶面37a朝外。
由于从粘辊部27拉出的粘着片37(从粘辊部27拉出,直至到达卷绕部39的粘着片37)处于不稳定状态,考虑在到达卷绕部39之前可能会粘在某处而扭曲,因此,希望尽可能地使该胶面37a远离接触面(地面)地被送往卷绕部39。因此,通过使卷绕方向与粘辊部27的旋转方向(拉出方向)相同,可以将拉出的粘着片37带向卷绕部39的上方而离开接触面(地面)(如图4的虚拟线所示,被拉出的粘着片37可以设置成朝着卷绕部39的上方而斜向上升的形状)。
而且,若使粘着片37的胶面37a对着卷绕部39的圆筒部41的表面,则由于该胶面37a的粘结力,仅使拉出的粘着片37粘在圆筒部41的表面就可以进行架设,因此,即便不使用卷绕开始时的特殊的复杂结构,也能够简单且廉价地将粘着片架设在卷绕部39上。
第一齿轮47和旋转动作传递部51的第四齿轮55以当抵在接触面上前进时啮合,当后退时、以及离开接触面时,上述第一齿轮47和旋转动作传递部51的第四齿轮55的啮合被解除的方式被施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施力机构具体采用如下构成。根据图2至图6进行说明。
在第一部件3的将粘辊部27支撑为自由旋转的右侧部7和左侧部9各自的轴容纳部(齿轮轴容纳部7a、9a和轴容纳部7b、9b)中,配设有分别向前方对齿轮轴48和旋转轴33施力的推压部件57。
推压部件57由弹性部件59、和设置在弹性部件59的一端的推压板61构成,推压部件57经由旋转轴31一直向前方对粘辊部27施力,起到使第一齿轮47和旋转动作传递部件51的第四齿轮55分开的作用。
也就是说,将粘辊部27抵在接触面(地面)上使其正转(向箭头X1方向前进)时,由于此时的按压力,抵抗弹性部件59的弹力而将推压部件57压向后方。于是,由于粘辊部27被压向后方,从而第一齿轮47和旋转动作传递部51的第四齿轮55啮合,粘辊部27的旋转动作被传递(参照图2、图4)。
而且,当使其反方向反转、即、以拉近粘辊部27的方式使其反转(向箭头X2方向后退)时,施加在粘辊部27上的按压力消失,由于推压部件57的弹力,经由旋转轴向前方对粘辊部27施力,从而第一齿轮47与旋转动作部的第四齿轮55分开(啮合被解除),因此,粘辊部27成为自由旋转状态(正反转自由状态)(图3、图5、图6)。
因此,向前后方向对粘辊部27进行推拉操作时,可以无负荷地进行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并非限定性地解释如上所述的施力结构,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设计变更。
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旋转阻止机构63,当粘辊部27离开接触面时、即结束移动或打扫而向上方提起本打扫工具时,旋转阻止机构63阻止粘辊部27和卷绕部39各自的旋转动作(正反转动作)。
本实施方式中,旋转阻止机构63被构成为与握持部13的前后旋转动作同步。例如,被构成为,当握持部13因施力而与外壳部件1在一条直线上时,阻止粘辊部27和卷绕部39的旋转动作,当抵抗施力而将粘辊部27压抵在接触面上时,上述阻止动作被解除。
具体如下所述。
第一齿轮47和第二齿轮49各自的齿轮轴上包括啮合部。该啮合部构成为位于第一齿轮47与右侧部7之间的间隙S、第二齿轮49与右侧部7之间的间隙S。
而且,由以下部分构成:偏心板69,一体地固定于与握持部13一体形成的突部21的前端;长条状的操作臂部71,旋转自由地用轴支撑(軸着)于偏离该偏心板69的旋转中心的位置;以及阻止部73、73,立起形成于该操作臂部71的规定位置,前端部包括可与上述各啮合部啮合的凹凸部。
当使握持部13向前方(箭头X3方向)进行旋转动作时,偏心板69追随该动作而向后方(箭头X4方向)进行旋转动作。
于是,操作臂部71被拉向后方(箭头X4方向),阻止部73、73同样地向后方(箭头X4方向)移动。由此,没有什么可以抑制粘辊部27和卷绕部39的旋转动作。
而且,当使握持部13向后方(箭头X5方向)进行旋转动作时,偏心板69追随该动作而向前方(箭头X6方向)进行旋转动作。
于是,在操作臂部71被压向前方的同时,阻止部73、73进行移动并与第一齿轮47和第二齿轮49各自的啮合部65、67啮合,从而阻止粘辊部27和卷绕部39的旋转动作。
因此,即使是在粘着片紧贴地面没有分离的状态下,粘辊部27和卷绕部39各自的旋转动作也被阻止,因此,不经意地拉出粘着片得到抑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包括由第三齿轮53和第四齿轮55构成的旋转动作传递部51,但旋转动作传递部51的齿轮构成数量没有特别的限定。而且,概不使用旋转动作传递部51的方式也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第二实施方式
图7至图13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粘辊式打扫工具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粘辊式打扫工具相比,更为紧凑、且使用更方便。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粘辊式打扫工具的简要立体图,图中100、110、115、145分别表示外壳部件、粘辊部、卷绕部、握持部。本实施方式中,粘辊部110和卷绕部115在上下方向上并列设置(图7、图8中箭头200所示的方向)。
外壳部件100由外壳主体101、和外壳盖部105构成。
外壳主体101由规定形状的底板102、和从底板102的周边竖立设置的周壁103构成,具有容纳本实施方式的打扫工具的机械结构部分(第一齿轮120至第四齿轮127、齿轮保持板130、手柄底板135、手柄板141)程度的深度(厚度)。
在上述底板102的外表面102a上,沿上下方向(箭头200所示的方向)相隔规定距离分别设置有与内表面102b连通的粘辊部用旋转轴111的保持用贯通孔(未图示)和卷绕部用旋转轴116的保持用贯通孔(未图示)。
而且,在外壳主体101的底板102的内表面102b上设置有接收构成旋转动作传递部125的第三齿轮126的旋转轴128的接收孔(未图示),上述第三齿轮126的旋转轴128用的接收孔设置成与上述卷绕部用旋转轴116的接收孔在上下方向(箭头200所示的方向)上配置在一条线上。
进而,在底板102的内表面102b上设置有将齿轮保持板130的一端130a固定(軸止)为可旋转的轴支撑部106。
而且,在外壳主体101的背面(外表面)102a侧的下方形成有缺口,当与外壳盖部105配合构成外壳部件100时,上述缺口作为握持部用的通孔104而起作用。
而且,在外壳盖部105的内表面上,在与设置于上述外壳主体101的粘辊部用旋转轴111的保持用贯通孔及卷绕部用旋转轴116的保持用贯通孔相对的位置处,分别设置有接收粘辊部用旋转轴111的一端并使其可旋转的接收孔(未图示)、和接收卷绕部用旋转轴116的一端并使其可旋转的接收孔(未图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并非特意限定性地解释外壳部件100的构造和外观形态等,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设计变更为各种构造和外观形态。
粘辊部110通过向外壳部件100的外侧(外壳主体101的外侧)突出的粘辊部用旋转轴111而被保持为可前后旋转,卷绕部115通过向外壳部件100的外侧突出的卷绕部用旋转轴116而被保持为可前后旋转。
粘辊部用旋转轴111以规定直径形成为规定长度的棒状,一端侧在上述外壳部件100内由未图示的上述保持用贯通孔和接收孔保持为可旋转,另一端侧经由未图示的上述保持用贯通孔而向外壳部件100的外侧突出。
由于粘辊部用旋转轴111与粘辊部110需要同步地进行旋转动作,因此,作为为了这种目的的机构,例如可以举出下述例子:即,使形成为大致圆柱状的嵌合部112一体地设置在向外壳部件100的外侧突出的粘辊部用旋转轴111的另一端侧的外周上,并使上述嵌合部112紧密地嵌合于粘辊部110的筒内表面的机构。由此,粘辊部用旋转轴111和粘辊部110可以同步地进行旋转动作。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并非是限定性地解释用于同步进行旋转动作的机构,可以适当地设计变更为其它公知的机构。
粘辊部110中,规定长度的粘着片110a在圆筒状的芯材110b的外周卷绕成桶状。关于粘辊部110,可适当使用现有公知的形式,不局限于特定的说明解释。
卷绕部用旋转轴116的一端侧在上述外壳部件100内被上述保持用贯通孔和接收孔保持为可旋转,另一端侧经由上述保持用贯通孔向外壳部件100的外侧突出,将筒状的卷绕部115保持为可旋转。
卷绕部用旋转轴116与卷绕部115需要同步地进行旋转动作,因此,作为为了这种目的的机构,例如可以举出下述例子:即,和上述粘辊部用旋转轴111同样,使形成为大致圆柱状的嵌合部117一体地设置在卷绕部用旋转轴116的另一端侧的外周,并使上述嵌合部117紧密地嵌合于卷绕部115的筒内表面的机构。由此,卷绕部用旋转轴116和卷绕部115可以同步地进行旋转动作。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并非是限定性地解释用于同步进行旋转动作的机构,可以适当地设计变更为其它公知的机构。
卷绕部115卷绕从粘辊部110中拉出并经打扫后的使用后的粘着片110a,其形成为圆筒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已用完的粘辊部110的芯材110b。即,通过将已用完的粘辊部110的芯材110b用作卷绕部115,从而无需另外生产卷绕部115,在成本上来说也非常有用。
如上所述,粘辊部用旋转轴111和卷绕部用旋转轴116的一端分别被容纳在外壳部件100内,在粘辊部用旋转轴111的一端上一体地设置有第一齿轮120和第一啮合部121,在卷绕部用旋转轴116的一端上一体地设置有第二齿轮122和第二啮合部123。
第一齿轮120被形成为规定直径的圆盘状,通过使粘辊部用旋转轴111的一端侧与设置在第一齿轮120的盘中心的连结孔120a连通而使其设置为一体(参照图8至图13)。第一齿轮120通过键联接等预定的联接结构而被一体化为与粘辊部用旋转轴111一体地进行旋转动作。第一齿轮120被构成为不绕粘辊部用旋转轴111的外周旋转即可,其机构不受特别限定。
第一啮合部121形成为与第一齿轮120相比直径极小的短的筒状,并在其外周形成有凹凸部121a(参照图12和图13)。第一啮合部121也与第一齿轮120同样地通过预定的机构而被一体化为与粘辊部用旋转轴111一体地进行旋转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啮合部121也可以通过在粘辊部用旋转轴111的外周的规定位置直接形成凹凸部而成。
第二齿轮122形成为直径比第一齿轮120小的圆盘状,通过使卷绕部用旋转轴116的一端侧与设置在第二齿轮122的盘中心的连结孔122a连通而使其设置为一体(参照图8至图13)。第二齿轮122通过键联接等预定的联接结构而被一体化为与卷绕部用旋转轴116一体地进行旋转动作。第二齿轮122被构成为不绕卷绕部用旋转轴116的外周旋转即可,其机构不受特别限定。
如上所述,使第一齿轮120和第二齿轮122的直径不同而达到的作用效果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已经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也相同。
第二啮合部123形成为与第二齿轮122相比直径极小的短的筒状(形成为与第一啮合部121相同形状),并在其外周上形成有凹凸部123a(参照图12和图13)。
第二啮合部123也与第二齿轮122同样地通过预定的机构而被一体化为与卷绕部用旋转轴116一体地进行旋转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啮合部123也可以通过在卷绕部用旋转轴116的外周的规定位置直接形成凹凸部而成。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动作传递部125由在外壳部件100内配设在第一齿轮120与第二齿轮122之间的第三齿轮126和第四齿轮127构成。
第三齿轮126形成为和第一齿轮120大致相同直径的圆盘状,并在其盘中心位置形成有嵌合旋转轴的嵌合孔126a。
第三齿轮126用的旋转轴128以与第一齿轮120的旋转轴(粘辊部用旋转轴111)的轴心相比略向前方(图中箭头300所示的方向)错开配置的方式可旋转地配设于设置在外壳主体101的底板102的内表面102b的用于接收第三齿轮126用的旋转轴128的接收孔中(参照图9)。由此,第二齿轮122的旋转轴(卷绕部用旋转轴116)也被配置成与第一齿轮120的旋转轴(粘辊部用旋转轴111)的轴心相比略向前方(图中箭头300所示的方向)错开。而且,第三齿轮126与第二齿轮122在上下方向(箭头200所示的方向)上被配置成轴心位于同一条线上、且一直相互啮合。
第四齿轮127形成为直径比第一齿轮120小、且比第二齿轮122大,可旋转地一体保持于齿轮保持板130的一个表面(与外壳主体101的内表面相对的表面部130e),齿轮保持板130的一端130a可旋转地固定(軸止)配设于外壳部件100的内表面102b。
齿轮保持板130被构成为:一端(上端)130a上设有被轴固定部(被軸止部)131,在与该被轴固定部131相对的另一端(下端)130b的表面部(背面)130c上设有被推压面部132,在与被推压面部132相对的表面部(正面)130d上包括弹性部件容纳空间133(参照图8至图13)。
齿轮保持板130的上述被轴固定部131通过螺丝108等而以可前后旋转的方式被安装在设于外壳主体101的内表面102b的轴固定部106上。
上述轴固定部(軸止部)106设置成与外壳主体101的内表面102b的规定位置、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二齿轮122的旋转轴(卷绕部用旋转轴116)横向并排。而且,齿轮保持板130一直被弹性部件134施力,使得被推压面部132位于该轴固定位置的斜后方。
弹性部件134例如采用螺旋弹簧,以一端侧134a突出的方式容纳在齿轮保持板130的弹性部件容纳空间133中,由突出设置于外壳主体101的内表面102b的弹簧接收部107接收从弹性部件容纳空间133突出的一端侧134a。
由此,齿轮保持板130以被轴固定部131为中心,因弹性部件134的弹力而一直被向图中的顺时针方向(箭头400所示的后方)施力(参照图8)。第四齿轮127以在该状态时与第一齿轮120分开的方式被配设在齿轮保持板130的规定位置。
而且,当齿轮保持板130的被推压面部132被后述的手柄板141的推压部143推压时,齿轮保持板130抵抗弹性部件134的弹力而以轴固定部106为支点向前方旋转移动,第四齿轮127与第一齿轮120啮合。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部件134不被限定性地解释为螺旋弹簧,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设计变更。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法使得不因握持部145施加过大的推压力而导致齿轮损伤。即,构成为:当第四齿轮127与第一齿轮120啮合而可传递第一齿轮120的动作时,为了能够限制齿轮保持板130在此之上的向前方进行旋转动作,使齿轮保持板130的正面部130d侧与弹簧接收部107抵接(参照图11和图13)。
手柄底板135例如形成为长的平板状,在上下方向(箭头200所示的方向)的规定位置上包括沿上下方向形成为长条形的第一长孔136和第二长孔137。
而且,通过使螺钉分别经由上述第一长孔136、第二长孔137而紧固于设置在外壳主体101的内表面102b的未图示的螺孔中,从而手柄底板135以能够沿第一长孔136和第二长孔137在上下方向(箭头200所示的方向)上直线移动(上下移动)的方式配设于外壳主体101的内表面102b。
如上所述,在手柄底板135上一体地设置有作为旋转阻止机构63的第一阻止部(第一卡定爪)138和第二阻止部(第二卡定爪)139,作为旋转阻止机构63的第一阻止部138和第二阻止部139可随着手柄底板135的上下移动分别与第一啮合部121和第二啮合部123啮合而被卡定、或分开而解除啮合。
下面,举出该机构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第一阻止部138以规定形状的爪部138a与第一啮合部121方向相对的方式突出设置于手柄底板135的正面135a侧的下方位置,使得可从下方卡定于第一啮合部121的凹凸部121。第二阻止部139也以规定形状的爪部139a与第二啮合部123方向相对的方式突出设置于手柄底板135的正面135a侧的上方位置,使得可从下方卡定于第二啮合部123的凹凸部123a。
换言之,当手柄底板135向上方移动时,第一阻止部138的爪部138a从第一啮合部121的下方与第一啮合部121的凹凸部121a啮合而被卡定,第二阻止部139的爪部139a从第二啮合部123的下方与第二啮合部123的凹凸部123a啮合而被卡定。
而且,当手柄底板135向下方移动时,第一阻止部138和第二阻止部139分别与第一啮合部121的凹凸部121a和第二啮合部123的凹凸部123a分离,各自的啮合状态被解除。
而且,手柄底板135的下端配设有弹性部件140,使得手柄底板135一直被向上方(箭头200a所示的方向)施力。例如,假设弹性部件140是螺旋弹簧,其介于手柄底板135的下端135b与外壳主体101的周壁103之间。
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手柄底板135构成为,因弹性部件140的弹力而一直被向上方(箭头200a所示的方向)施力,因此,只要不发生向下方(箭头200b所示的方向)的下压力,第一阻止部138和第二阻止部139均会分别与第一啮合部121和第二啮合部123啮合。
手柄板141被安装成一端141a可旋转地固定于上述手柄底板135,并可与手柄底板135一起沿上下方向(箭头200所示的方向)移动。而且,握持部(手柄部)145的一端与手柄板141连接成一体。
在手柄板141的一端侧(上端侧)141a上设置有被轴固定部(轴孔)142,在与被轴固定部142相对的另一端侧(下端侧)141b的背面141c上突出设置有推压部143。
推压部143在与上述齿轮保持板130的被推压面部132相对并接触的位置上突出设置成规定长度的平板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消除手柄板141以被轴固定部142为支点进行旋转动作时的摇晃,采用了手柄板141的引导机构。
例如,可举出一个例子进行说明,通过在手柄板141的规定位置设置长孔144a、144b,使螺钉经由该长孔144a、144b紧固于手柄底板135上,从而经由长孔144a、144b无摇晃地引导手柄板141的旋转动作。
推压部143随握持部145的下压动作而推压上述齿轮保持板130,使第四齿轮127可与第一齿轮120啮合。
握持部145由以斜向下的形状插入外壳部件100内的倾斜部145a、和从倾斜部145a呈水平状地连续地一体形成的未图示的手柄部构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使用者握住该手柄部进行推拉操作来进行打扫。需要注意的是,握持部145的形状、安装位置等是任意的,而不受特别限定。
对本实施方式的粘辊式打扫工具的操作和动作进行说明。
当不使用本打扫工具时,第四齿轮127被向与第一齿轮120分开的方向(箭头400所示的方向)施力(参照图8至图10和图12)。
在使用本打扫工具的情况下,当使粘辊部110接触地面等时,握持部145、手柄底板135、手柄板141也有重量,手柄底板135会相对于外壳部件100向下方(箭头200b所示的方向)下移。由此,手柄底板135的第一阻止部138和第二阻止部139分别卡定于粘辊部用旋转轴111的第一啮合部121和卷绕部用旋转轴116的第二啮合部123而阻止旋转动作的状态被解除(参照图11和图13)。
而且,同时地,手柄板141向前方(箭头300所示的方向)进行旋转动作,齿轮保持板130的被推压面部132被推压部143推压,从而齿轮保持板130抵抗弹性部件134的弹力而向前方(箭头300所示的方向)进行旋转动作。
由此,第四齿轮127与第一齿轮120啮合,第一齿轮120→第四齿轮127→第三齿轮126→第二齿轮122地全部成为啮合状态。
然后,当通过握持部145向斜前方将粘辊部110压抵于接触面(地面)使其正转(向箭头300所示的前方前进)时,粘辊部110的旋转动作通过第四齿轮127而从第三齿轮126传递到第二齿轮122(参照图11和图13)。由此,吸附有灰尘等的粘着片110a被依次卷绕到卷绕部115上。
而且,当使粘辊部110反向、即以将其拉到跟前的方式反转(向箭头400所示的后方后退)时,施加在粘辊部110上的推压力消失,推压部143对齿轮保持板130的推压力也被解除,因此,齿轮保持板130因弹性部件134的弹力而以被轴固定部131为支点向后方(箭头400的方向)返回,因此,第四齿轮127与第一齿轮120分开(啮合被解除)。因此,粘辊部110成为自由旋转状态(正反向旋转自由状态)(图8至图10、图12)。
因此,向前后方向对粘辊部110进行推拉操作时,可以无负荷地进行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粘辊部110离开接触面时、即结束移动或打扫时,若将本打扫工具向上方提起,由于具备可阻止粘辊部110和卷绕部115各自的旋转动作(正反向旋转动作)的旋转阻止机构(第一阻止部138和第二阻止部139),因此,即便是在粘着片紧贴地面而不能分开的状态下,由于在将本打扫工具向上方提起时,粘辊部110和卷绕部115各自的旋转动作被阻止,因而能够抑制不经意拉出粘着片。
也就是说,当提起本打扫工具时,由于引力,外壳部件100会向下方(箭头200b所示的方向)下沉,手柄底板135的第一阻止部138和第二阻止部139被分别卡定于粘辊部用旋转轴111的第一啮合部121和卷绕部用旋转轴116的第二啮合部123,从而旋转动作被阻止。
进而,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没有特别披露,但和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也可以在第二齿轮123与卷绕部用旋转轴116之间包括所谓的棘轮机构,使得在卷绕部115的卷绕动作中施加有规定的牵引力(张力)时,第二齿轮123和卷绕部用旋转轴116打滑(空转)。
而且,其它的构成、作用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省略对其的特别说明。
符号说明
1,100 外壳部件
13,145 握持部
27,110 粘辊部
39,115 卷绕部
51,125 旋转动作传递部
63 旋转阻止机构

Claims (6)

1.一种粘辊式打扫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部件;
粘辊部,以能够向前后方向旋转的方式配置于外壳部件内;以及
卷绕部,用于卷绕从粘辊部中拉出并附着有玩赏动物脱落的毛发、灰尘或虫子尸体后的粘着片,
卷绕部被设置成能够经由旋转动作传递部而与粘辊部的前后旋转动作同步地进行前后旋转动作,
粘辊部被施力,使得当所述粘辊部被压抵于接触面而前进时,与旋转动作传递部啮合,并且,当所述粘辊部后退时以及离开接触面时,与所述旋转动作传递部的啮合被解除,
所述粘辊式打扫工具还包括旋转阻止机构,当粘辊部离开接触面时,所述旋转阻止机构阻止粘辊部和卷绕部各自的旋转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辊式打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辊式打扫工具包括前后旋转自由地与外壳部件连结的握持部,
握持部被施力,使得所述握持部与外壳部件在一条直线上,当将粘辊部压抵于接触面时,所述握持部抵抗所述施力而向前方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粘辊式打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旋转阻止机构与握持部的前后旋转动作同步,当握持部因施力而与外壳部件在一条直线上时,所述旋转阻止机构阻止粘辊部和卷绕部的旋转动作,当抵抗施力而将粘辊部压抵于接触面时,阻止动作被解除。
4.一种粘辊式打扫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粘辊部,配置成能够向前后方向旋转;以及
卷绕部,用于卷绕从粘辊部中拉出并附着有玩赏动物脱落的毛发、灰尘或虫子尸体后的粘着片,
卷绕部被设置成能够经由旋转动作传递部而与粘辊部的前后旋转动作同步地进行前后旋转动作,
粘辊部被施力,使得当所述粘辊部被压抵于接触面而前进时,与旋转动作传递部啮合,并且,当所述粘辊部后退时以及离开接触面时,与所述旋转动作传递部的啮合被解除,
所述粘辊式打扫工具还包括旋转阻止机构,当粘辊部离开接触面时,所述旋转阻止机构阻止粘辊部和卷绕部各自的旋转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粘辊式打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辊式打扫工具包括握持部,
在粘辊部和卷绕部上分别一体地设置有啮合部,
旋转阻止机构包括与握持部的下压提起动作联动地卡定于各个所述啮合部或解除卡定的阻止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辊式打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辊式打扫工具包括外壳部件,
在外壳部件的内表面包括手柄底板和手柄板,
所述手柄底板配设成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所述手柄板的一端能够旋转地固定于手柄底板,并且,所述手柄板能够与手柄底板一起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握持部的一端与手柄板连接,
粘辊部和卷绕部通过分别向外壳部件的外侧突出的粘辊部用的旋转轴和卷绕部用的旋转轴而各自在上下方向上并列设置,
粘辊部用的旋转轴和卷绕部用的旋转轴的一端分别容纳在外壳部件内,
在粘辊部用的旋转轴的一端一体地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一啮合部,
在卷绕部用的旋转轴的一端一体地设置有第二齿轮和第二啮合部,
旋转动作传递部是在外壳部件中配设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
第三齿轮一直与第二齿轮啮合,
第四齿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于齿轮保持板,所述齿轮保持板的一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固定于外壳部件的内表面,齿轮保持板一直被向使第四齿轮与第一齿轮分离的方向施力,
在手柄底板上设置有能分别与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啮合的阻止部,
手柄板具有推压部,推压部能够随握持部的下压动作而推压齿轮保持板,使第四齿轮与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
CN201380052796.9A 2012-10-10 2013-10-10 粘辊式打扫工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971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24746 2012-10-10
JP2012-224746 2012-10-10
PCT/JP2013/077568 WO2014058006A1 (ja) 2012-10-10 2013-10-10 粘着ローラー式掃除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7185A CN104797185A (zh) 2015-07-22
CN104797185B true CN104797185B (zh) 2017-06-20

Family

ID=50477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2796.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97185B (zh) 2012-10-10 2013-10-10 粘辊式打扫工具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9706892B2 (zh)
EP (1) EP2907443B1 (zh)
JP (1) JP6043359B2 (zh)
KR (1) KR20150065880A (zh)
CN (1) CN104797185B (zh)
AU (2) AU2013330782A1 (zh)
CA (1) CA2889949A1 (zh)
HK (1) HK1212577A1 (zh)
WO (1) WO20140580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09874B1 (ko) 2015-01-26 2016-04-11 최인상 핸디 클리너
CN106821136B (zh) * 2017-03-06 2019-05-14 林权豪 一种用于市政工程的多功能扫地机器人
US9936857B1 (en) 2017-07-05 2018-04-10 Marvin L. Menius Roller sweeper
US10407269B1 (en) * 2018-06-27 2019-09-10 Laura Tommaso Tape application and removal device
KR102015331B1 (ko) * 2018-10-24 2019-08-28 배기용 청소 용구
WO2020123276A1 (en) * 2018-12-11 2020-06-18 Gojo Industries, Inc. Surface wipe cleaning device
JP2020131128A (ja) * 2019-02-20 2020-08-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異物除去装置
CN110432690B (zh) * 2019-08-09 2022-01-25 江苏里高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洁功能的沙发
CN112305834B (zh) * 2020-09-23 2022-01-14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户外用隐藏式摄像监控装置
CN113616065B (zh) * 2021-09-18 2023-04-04 宁波公牛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电动轨道和电动窗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7243A (zh) * 2001-03-06 2003-11-19 花王株式会社 辊式粘附清洁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18434A (zh) * 2009-03-20 2009-09-02 沈阳化工学院 一种可反复使用的清洁辊
CN102365046A (zh) * 2010-03-31 2012-02-29 尼托母斯股份有限公司 粘接带辊及该粘接带辊的制造方法
JP2012050741A (ja) * 2010-09-02 2012-03-15 Hmproducts Co Ltd リント清掃用器具
CN202355391U (zh) * 2011-10-11 2012-08-01 南通芯迎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led透光清洁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69333A (en) * 1915-05-29 1916-01-25 Mcdonald Machine Company Metal-shearing machine.
JPH01169333A (ja) 1987-12-25 1989-07-04 Hitachi Ltd 半導体圧力変換器
US5499877A (en) * 1993-04-06 1996-03-19 Fujicopian Co., Ltd. Transfer ribbon cassette, a case for enclosing the cassette, and a paint film transfer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H0716198A (ja) 1993-07-02 1995-01-20 Shinichi Ono 粘着ロ−ルクリ−ナ
JPH11169333A (ja) 1997-12-15 1999-06-29 Daiei Giken Kk 塵取りローラ
JP2000000202A (ja) * 1998-06-15 2000-01-07 Setsue Nishio 無切断粘着式掃除機
JP2002078664A (ja) * 2000-09-07 2002-03-19 Akihiko Odagiri 巻取り式粘着掃除機
TW558430B (en) * 2000-11-01 2003-10-21 Kao Corp Cleaning device
US6859976B2 (en) * 2002-02-22 2005-03-01 S.C. Johnson & Son, Inc. Cleaning apparatus with continuous action wiping and sweeping
JP2005131360A (ja) * 2003-10-10 2005-05-26 F & F:Kk ホルダ
CN101188962B (zh) * 2005-04-15 2011-06-08 约翰逊父子公司 连续的粘附辊
US8011050B2 (en) * 2005-05-31 2011-09-06 S.C. Johnson & Son, Inc. Fabric sweeper
JP2008168107A (ja) * 2006-06-19 2008-07-24 Hitoshi Minami 粘着テープ掃除具
KR100736863B1 (ko) * 2006-10-30 2007-07-06 이상훈 테이프 클리너
JP2009028228A (ja) * 2007-07-26 2009-02-12 Duskin Co Ltd ロール掃除機
US20090097902A1 (en) * 2007-10-16 2009-04-16 Richard Lemmon Cleaning device
US20110078866A1 (en) * 2009-10-02 2011-04-07 Sandra Kaye Panthofer Lint remover with housing and method of using
US20110146011A1 (en) * 2009-12-18 2011-06-23 Todd Mitchell Day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debris from a target surface
US20110247651A1 (en) * 2010-04-13 2011-10-13 Neumann Peter M Fabric Sweeper
GB2483074A (en) * 2010-08-25 2012-02-29 Itw Cs Uk Ltd A retro-fit assembly for a contact cleaning hand roller
US20120061026A1 (en) * 2010-09-10 2012-03-15 Ching-Chen Lu Tacky Tape Device for Removing Dirty Objects
US8910340B2 (en) * 2012-06-15 2014-12-16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Floor cleaning device having disposable floor sheets and rotatable beater bar and method of cleaning a floor therewith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57243A (zh) * 2001-03-06 2003-11-19 花王株式会社 辊式粘附清洁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1518434A (zh) * 2009-03-20 2009-09-02 沈阳化工学院 一种可反复使用的清洁辊
CN102365046A (zh) * 2010-03-31 2012-02-29 尼托母斯股份有限公司 粘接带辊及该粘接带辊的制造方法
JP2012050741A (ja) * 2010-09-02 2012-03-15 Hmproducts Co Ltd リント清掃用器具
CN202355391U (zh) * 2011-10-11 2012-08-01 南通芯迎设计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led透光清洁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13330782A1 (en) 2015-05-21
EP2907443B1 (en) 2019-08-28
JPWO2014058006A1 (ja) 2016-09-05
EP2907443A1 (en) 2015-08-19
JP6043359B2 (ja) 2016-12-14
AU2018229520A1 (en) 2018-10-04
HK1212577A1 (zh) 2016-06-17
CA2889949A1 (en) 2014-04-17
CN104797185A (zh) 2015-07-22
US9706892B2 (en) 2017-07-18
KR20150065880A (ko) 2015-06-15
US20150313443A1 (en) 2015-11-05
EP2907443A4 (en) 2016-07-13
WO2014058006A1 (ja) 2014-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97185B (zh) 粘辊式打扫工具
CN201775948U (zh) 陀螺玩具发射装置
JP6389819B2 (ja) 廃棄物処理システム
CA3009987A1 (en) A rolled media dispenser
US20070241123A1 (en) Pet waste bag dispenser
US9186286B2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increasing consumer access to first aid supplies
TW200839824A (en) Energy storing mechanism for switching device
US9764889B2 (en) Automatic shoe cover dispenser with shoe cover cartridge
US20120273605A1 (en) Cover actuated roll towel dispense
EP3009024A1 (en) Automatic shoe cover dispenser with shoe cover cartridge
CN104287669A (zh) 一种卷筒纸盒
US9834368B2 (en) Automatic shoe cover dispenser with shoe cover cartridge
KR101275531B1 (ko) 휴대용 접착 테이프 커팅기
US8464386B2 (en) Floor cleaning apparatus with integrated dispensing and containment rolls
CN109224275A (zh) 一种实用棉球笔
WO2011035226A1 (en) Paper-towel apparatus for reusing non-structured paperless paper-towels
TWM286931U (en) Winding/retrieving wheel set for the specific cleaner of fiber connector
CN101987544A (zh) 装订用具
JP4561118B2 (ja) 紙巻器
CN202589414U (zh) 卷筒纸存取装置
DE102014008880A1 (de) Ausgabevorrichtung mit Öffnungsarm
JPS60108019A (ja) タオル配与器
JPS60225529A (ja) 便座カバ−
BRMU8800066U2 (pt) dispositivo dispensador de embalagens
JPS6361896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257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2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Dream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Jin Jing

Patentee before: Li Meina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620

Termination date: 201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