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90777B - 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90777B
CN104790777B CN201510209082.5A CN201510209082A CN104790777B CN 104790777 B CN104790777 B CN 104790777B CN 201510209082 A CN201510209082 A CN 201510209082A CN 104790777 B CN104790777 B CN 1047907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formation
car door
sensing bar
safety device
interior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0908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90777A (zh
Inventor
尹高纪
宋叶红
龚洁
光玲玲
周大永
刘卫国
吴成明
冯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att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Zhangjiak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att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zhangjiak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att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zhangjiak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yatt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zhangjiak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20908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90777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90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07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90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907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在发生侧面碰撞时车门会误开启对乘员造成两次伤害的问题。本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汽车包括车门,车门中设置有车锁,车锁包括内锁止扭,安全装置包括车门中设有的变形感应杆,变形感应杆的内端与内锁止扭联动,变形感应杆的外端抵靠在车门的外板上或者变形感应杆的外端与车门的外板之间具有间隙,当车门的外板向内移动时,车门的外板推动变形感应杆使变形感应杆带动内锁止扭锁住车门。本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具有传动灵敏度高,安全性能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们出行、旅游的常用交通工具,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汽车包括车门,车门包括位于外侧的外板,车门中设置有车锁,车锁包括外开摆臂、内锁止扭和锁舌,车门的外板上设置有外开把手,外开把手通过惯性块和推动杆与外开摆臂相连,即外开把手张开时通过一系列传动带动外开摆臂向下运动,在内锁止扭没有处于锁止位置时带动锁舌开锁;车门的内饰板上设置有内锁止开关,内锁止开关与内锁止扭联动,即扳动内锁止开关使内锁止扭处于锁止位置时,可以将外开摆臂与锁舌之间的联动关系切断,即此时张开外开把手,外开摆臂向下运动也不会带动锁舌做任何动作。
当未扳动内锁止开关使内锁止扭处于锁止位置时,外开把手张开时会通过一系列的传动最终带动外开摆臂向下转动而开锁,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此结构会存在三类可能误开启的机理:1.车门中部变形内凹带动车门外把手整体向下运动,从而带动推动杆向下运动造成开锁;2.车门内凹直接撞击外开摆臂、推动杆或配重块等运动件都可能导致外开摆臂向下运动而开锁3.外开把手处局部的变形导致外开把手张开而开锁。一般发生侧面碰撞时,车门会发生较大变形,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碰撞导致车门误开启,乘员可能被甩出车外而造成更为严重的二次伤害,安全性能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解决如何使现有的汽车在发生侧碰时车门不会误开启。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汽车包括车门,车门中设置有车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锁包括内锁止扭,所述安全装置包括车门中设有的变形感应杆,所述变形感应杆的内端与内锁止扭联动,所述变形感应杆的外端抵靠在车门的外板上或者所述变形感应杆的外端与车门的外板之间具有间隙,当车门的外板向内移动时,所述车门的外板推动变形感应杆使变形感应杆带动内锁止扭锁住车门。
汽车在发生侧面碰撞时,车门的外板会被撞的内凹,即车门的外板会向汽车的内部移动,车门的外板在移动的过程中会碰到变形感应杆,从而推动变形感应杆,使变形感应杆带动内锁止扭锁止车门,使汽车在发生侧面碰撞时,车门不会误开启,车内乘员不会被甩出车外造成两次伤害,而且由于变形感应杆的外端与车门的外板直接接触或者变形感应杆的外端与车门的外板之间具有间隙,且该间隙较小,车门的外板一旦变形就会及时的传递给变形感应杆,当车门的外板达到一定的变形量时,变形感应杆即可使内锁止扭锁止车门,传动精度高,灵敏度高,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锁止车门及时,安全性能好。
作为第一种情况,在上述的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中,所述车锁包括锁体,所述变形感应杆包括内端的铰接部、外端的接触部以及中部的连接部,所述铰接部与连接部平滑过渡,所述接触部与连接部平滑过渡,所述铰接部与锁体相铰接,所述变形感应杆能绕铰接点转动,所述铰接部与连接部的连接处抵靠在内锁止扭的外侧或者所述铰接部与连接部的连接处与内锁止扭的外侧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接触部的轴向中心线与车门的外板大致垂直。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车门的外板向汽车的内部移动时,车门的外板推动变形感应杆使变形感应杆绕铰接点转动,从而使变形感应杆推动内锁止扭锁住车门,使车门不会误开启,车内乘员不会被甩出车外造成两次伤害,安全性能好;而且由于铰接部与连接部的连接处抵靠在内锁止扭的外侧或者铰接部与连接部的连接处与内锁止扭的外侧之间具有间隙,且该间隙较小,变形感应杆与内锁止扭之间的传动精度高,灵敏度高,内锁止扭锁止车门及时,该种结构适合内锁止扭朝汽车内部移动从而锁止车门的情况。
作为第二种情况,在上述的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中,所述车锁包括锁体,所述变形感应杆包括内端的抵靠部、中间的转动部以及外端的触碰部,所述转动部和触碰部平滑过渡,所述抵靠部和转动部大致垂直,所述转动部与锁体相铰接,所述变形感应杆能绕铰接点转动,所述抵靠部抵靠在内锁止扭的内侧或者所述抵靠部与内锁止扭的内侧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触碰部的轴向中心线与车门的外板大致垂直。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车门的外板向汽车的内部移动时,车门的外板推动变形感应杆使变形感应杆绕铰接点转动,从而使变形感应杆推动内锁止扭锁住车门,使车门不会误开启,车内乘员不会被甩出车外造成两次伤害,安全性能好;而且由于抵靠部抵靠在内锁止扭的内侧或者抵靠部与内锁止扭的内侧之间具有间隙,且该间隙较小,变形感应杆与内锁止扭之间的传动精度高,灵敏度高,内锁止扭锁止车门及时,该种结构适合内锁止扭朝汽车外部移动从而锁止车门的情况。
作为第三种情况,在上述的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中,所述车锁包括锁体,所述变形感应杆呈直杆状,所述变形感应杆的内端抵靠在内锁止扭的外侧或者所述变形感应杆的内端与内锁止扭的外侧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变形感应杆能沿着变形感应杆的轴向移动。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车门的外板向汽车的内部移动时,车门的外板推动变形感应杆移动,从而使变形感应杆推动内锁止扭锁住车门,使车门不会误开启,车内乘员不会被甩出车外造成两次伤害,安全性能好;而且由于变形感应杆的内端抵靠在内锁止扭的外侧或者变形感应杆的内端与内锁止扭的外侧之间具有间隙,且该间隙较小,变形感应杆与内锁止扭之间的传动精度高,灵敏度高,内锁止扭锁止车门及时,该种结构适合内锁止扭朝汽车内部移动从而锁止车门的情况。
作为第四种情况,在上述的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中,所述车锁包括锁体,所述变形感应杆呈直杆状,所述变形感应杆的内端具有斜面,所述斜面抵靠在内锁止扭的底部或者斜面与内锁止扭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变形感应杆能沿着变形感应杆的轴向移动。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车门的外板向汽车的内部移动时,车门的外板推动变形感应杆移动,使变形感应杆内端的斜面推动内锁止扭向上运动从而锁住车门,使车门不会误开启,车内乘员不会被甩出车外造成两次伤害,安全性能好;而且由于斜面抵靠在内锁止扭的底部或者斜面与内锁止扭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且该间隙较小,变形感应杆与内锁止扭之间的传动精度高,灵敏度高,内锁止扭锁止车门及时,该种结构适合内锁止扭朝上移动从而锁止车门的情况。
作为第五种情况,在上述的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中,所述车锁包括锁体,所述变形感应杆呈直杆状,所述变形感应杆的内端具有斜面,所述斜面抵靠在内锁止扭的顶部或者斜面与内锁止扭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变形感应杆能沿着变形感应杆的轴向移动。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车门的外板向汽车的内部移动时,车门的外板推动变形感应杆移动,变形感应杆内端的斜面推动内锁止扭向下运动从而锁住车门,使车门不会误开启,车内乘员不会被甩出车外造成两次伤害,安全性能好;而且由于斜面抵靠在内锁止扭的顶部或者斜面与内锁止扭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且该间隙较小,变形感应杆与内锁止扭之间的传动精度高,灵敏度高,内锁止扭锁止车门及时,该种结构适合内锁止扭朝下移动从而锁止车门的情况。
在上述的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中,所述变形感应杆的外端位于车门外板沿车门高度方向上的中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碰撞的位置在车门上时,碰撞的位置在车门中部区域的可能性最大,变形感应杆的外端位于该处,使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能及时的通过变形感应杆传递给内锁止扭,使内锁止扭锁止车门,灵敏度高,传递及时,车门不会误开启。
在上述的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中,所述变形感应杆的外端与车门的外板之间具有缓冲垫。缓冲垫起到缓冲的作用,车门轻微的凹陷不会通过变形感应杆传递给内锁止扭,降低变形感应杆误感应的可能性。
在上述的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中,所述变形感应杆的外端固连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的外侧面抵靠在车门的外板上或者所述接触板的外侧面与车门的外板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接触板的外侧面与车门外板对应处的形状相匹配。设置接触板扩大变形感应杆的外端与车门外板之间的接触面,使侧面碰撞发生在车门的其他区域时也能及时的传递给变形感应杆,提高感应的范围,提高灵敏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在车门中设置一根变形感应杆,变形感应杆将车门外板的位置变化及时的传递给内锁止扭,使内锁止扭锁住车门,使汽车在发生侧面碰撞时车门被及时的锁止,灵敏度高,传递精度高,车门不会误开启,安全性能好,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实施例一正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实施例一碰撞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实施例二正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实施例三正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实施例四正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实施例五正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实施例六正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门;11、外板;2、车锁;21、内锁止扭;22、锁体;23、外开摆臂;3、变形感应杆;31、铰接部;32、接触部;33、连接部;34、抵靠部;35、转动部;36、触碰部;4、斜面;5、缓冲垫;6、接触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汽车包括车门1,车门1中设置有车锁2,车锁2包括内锁止扭21和锁体22,安全装置包括变形感应杆3,变形感应杆3包括内端的铰接部31、外端的接触部32以及中部的连接部33,铰接部31与连接部33平滑过渡,接触部32与连接部33平滑过渡,铰接部31与锁体22相铰接,变形感应杆3能绕铰接点转动,本实施例中,铰接部31与连接部33的连接处与内锁止扭21的外侧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的距离为1mm,在实际生产中,该间隙的距离可以是5mm或者10mm,铰接部31与连接部33的连接处也可以直接抵靠在内锁止扭21的外侧。本实施例中,接触部32与车门1的外板11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的距离为1mm,在实际生产中,该间隙的距离可以是5mm或者10mm,接触部32可直接抵靠在车门1的外板11上,也可以在接触部32靠近车门1外板11的一端设置缓冲垫5,接触部32通过缓冲垫5抵靠在车门1的外板11上,接触部32的轴向中心线与车门1的外板11大致垂直,接触部32靠近车门1外板11的一端位于车门1外板11沿车门1高度方向上的中部区域。
如图2所示,当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车门1外板11内凹变形,车门1外板11向汽车内部移动,车门1外板11接触到接触部32,使变形感应杆3绕铰接部31与锁体22之间的铰接点转动,从而使变形感应杆3带动内锁止扭21锁住车门1,对外开摆臂23的开锁功能进行机械屏蔽从而使外开把手失去开锁功能,车门1在汽车发生侧面碰撞时不会被误开启,安全性能好。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变形感应杆3包括内端的抵靠部34、中间的转动部35以及外端的触碰部36,转动部35和触碰部36平滑过渡,抵靠部34和转动部35大致垂直,转动部35与锁体22相铰接,变形感应杆3能绕铰接点转动,抵靠部34与内锁止扭21的内侧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的距离为1mm,在实际生产中,该间隙的距离可以是5mm或者10mm,抵靠部34也可以抵靠在内锁止扭21的内侧,触碰部36的轴向中心线与车门1的外板11大致垂直。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变形感应杆3呈直杆状,变形感应杆3的内端与内锁止扭21的外侧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的距离为1mm,在实际生产中,该间隙的距离可以是5mm或者10mm,变形感应杆3的内端也可以直接抵靠在内锁止扭21的外侧,变形感应杆3能沿着变形感应杆3的轴向移动。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三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变形感应杆3的内端具有斜面4,斜面4与内锁止扭21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的距离为1mm,在实际生产中,该间隙的距离可以是5mm或者10mm,斜面4也可以直接抵靠在内锁止扭21的底部。
实施例五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同实施例四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斜面4与内锁止扭21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的距离为1mm,在实际生产中,该间隙的距离可以是5mm或者10mm,斜面4也可以直接抵靠在内锁止扭21的顶部。
实施例六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和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变形感应杆3的外端固连有接触板6,接触板6的外侧面与车门1的外板11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的距离为1mm,在实际生产中,该间隙的距离可以是5mm或者10mm,接触板6的外侧面也可以直接抵靠在车门1的外板11上,或者接触板6的外侧面通过缓冲垫5抵靠在车门1的外板11上,接触板6的外侧面与车门1外板11对应处的形状相匹配。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车门1、外板11、车锁2、内锁止扭21、锁体22、外开摆臂23、变形感应杆3、铰接部31、接触部32、连接部33、抵靠部34、转动部35、触碰部36、斜面4、缓冲垫5、接触板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8)

1.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汽车包括车门(1),车门(1)中设置有车锁(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锁(2)包括内锁止扭(21),所述安全装置包括车门(1)中设有的变形感应杆(3),所述变形感应杆(3)的内端与内锁止扭(21)联动,所述变形感应杆(3)的外端抵靠在车门(1)的外板(11)上或者所述变形感应杆(3)的外端与车门(1)的外板(1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变形感应杆(3)的外端与车门(1)的外板(11)之间具有缓冲垫(5),当车门(1)的外板(11)向内移动时,所述车门(1)的外板(11)推动变形感应杆(3)使变形感应杆(3)带动内锁止扭(21)锁住车门(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锁(2)包括锁体(22),所述变形感应杆(3)包括内端的铰接部(31)、外端的接触部(32)以及中部的连接部(33),所述铰接部(31)与连接部(33)平滑过渡,所述接触部(32)与连接部(33)平滑过渡,所述铰接部(31)与锁体(22)相铰接,所述变形感应杆(3)能绕铰接点转动,所述铰接部(31)与连接部(33)的连接处抵靠在内锁止扭(21)的外侧或者所述铰接部(31)与连接部(33)的连接处与内锁止扭(21)的外侧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接触部(32)的轴向中心线与车门(1)的外板(11)大致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锁(2)包括锁体(22),所述变形感应杆(3)包括内端的抵靠部(34)、中间的转动部(35)以及外端的触碰部(36),所述转动部(35)和触碰部(36)平滑过渡,所述抵靠部(34)和转动部(35)大致垂直,所述转动部(35)与锁体(22)相铰接,所述变形感应杆(3)能绕铰接点转动,所述抵靠部(34)抵靠在内锁止扭(21)的内侧或者所述抵靠部(34)与内锁止扭(21)的内侧之间具有间隙,所述触碰部(36)的轴向中心线与车门(1)的外板(11)大致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锁(2)包括锁体(22),所述变形感应杆(3)呈直杆状,所述变形感应杆(3)的内端抵靠在内锁止扭(21)的外侧或者所述变形感应杆(3)的内端与内锁止扭(21)的外侧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变形感应杆(3)能沿着变形感应杆(3)的轴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锁(2)包括锁体(22),所述变形感应杆(3)呈直杆状,所述变形感应杆(3)的内端具有斜面(4),所述斜面(4)抵靠在内锁止扭(21)的底部或者斜面(4)与内锁止扭(21)的底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变形感应杆(3)能沿着变形感应杆(3)的轴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锁(2)包括锁体(22),所述变形感应杆(3)呈直杆状,所述变形感应杆(3)的内端具有斜面(4),所述斜面(4)抵靠在内锁止扭(21)的顶部或者斜面(4)与内锁止扭(21)的顶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变形感应杆(3)能沿着变形感应杆(3)的轴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感应杆(3)的外端位于车门(1)外板(11)沿车门(1)高度方向上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感应杆(3)的外端固连有接触板(6),所述接触板(6)的外侧面抵靠在车门(1)的外板(11)上或者所述接触板(6)的外侧面与车门(1)的外板(11)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接触板(6)的外侧面与车门(1)外板(11)对应处的形状相匹配。
CN201510209082.5A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 Active CN1047907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09082.5A CN104790777B (zh)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09082.5A CN104790777B (zh)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0777A CN104790777A (zh) 2015-07-22
CN104790777B true CN104790777B (zh) 2017-12-15

Family

ID=53555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09082.5A Active CN104790777B (zh) 2015-04-28 2015-04-28 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907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4132B (zh) * 2017-10-23 2023-01-31 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安全车门及应用其的汽车
EP3591152B1 (en) * 2018-07-02 2021-01-20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A hood safety system for a vehicle
CN110541630B (zh) * 2019-08-28 2021-03-16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把手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4298A (ja) * 1995-06-22 1997-01-07 Hino Motors Ltd 車両のドアロック機構
EP1069266A1 (en) * 1999-07-07 2001-01-17 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tems (UK) Ltd Latch mechanism
JP2005330689A (ja) * 2004-05-19 2005-12-02 Mitsubishi Automob Eng Co Ltd 車両ドア開放防止構造
CN101200181A (zh) * 2006-12-12 2008-06-18 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侧向碰撞中车门外侧把手的车门打开防止装置
CN101634208A (zh) * 2008-07-25 2010-01-27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侧门组件
CN201531171U (zh) * 2009-10-16 2010-07-21 镇江美驰轻型车系统(第二)有限公司 汽车碰撞时门锁的应急锁止装置
CN202180797U (zh) * 2011-06-30 2012-04-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侧向碰撞时车门开锁的汽车门锁保护装置
CN203846892U (zh) * 2013-04-23 2014-09-24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203905667U (zh) * 2014-06-24 2014-10-29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门锁外释放连杆的保护装置
CN104120916A (zh) * 2013-04-26 2014-10-29 上海霍富汽车锁具有限公司 防连环撞击惯性误开车门的锁住机构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4298A (ja) * 1995-06-22 1997-01-07 Hino Motors Ltd 車両のドアロック機構
EP1069266A1 (en) * 1999-07-07 2001-01-17 Meritor Light Vehicle Systems (UK) Ltd Latch mechanism
JP2005330689A (ja) * 2004-05-19 2005-12-02 Mitsubishi Automob Eng Co Ltd 車両ドア開放防止構造
CN101200181A (zh) * 2006-12-12 2008-06-18 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侧向碰撞中车门外侧把手的车门打开防止装置
CN101634208A (zh) * 2008-07-25 2010-01-27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侧门组件
CN201531171U (zh) * 2009-10-16 2010-07-21 镇江美驰轻型车系统(第二)有限公司 汽车碰撞时门锁的应急锁止装置
CN202180797U (zh) * 2011-06-30 2012-04-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侧向碰撞时车门开锁的汽车门锁保护装置
CN203846892U (zh) * 2013-04-23 2014-09-24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4120916A (zh) * 2013-04-26 2014-10-29 上海霍富汽车锁具有限公司 防连环撞击惯性误开车门的锁住机构
CN203905667U (zh) * 2014-06-24 2014-10-29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门锁外释放连杆的保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90777A (zh) 2015-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90777B (zh) 一种防止侧碰车门开启的安全装置
EP2655138B1 (de) Verfahren zum automatischen betätigen eines schliesselements eines fahrzeugs sowie entsprechende vorrichtung und fahrzeug
CN104718095B (zh) 用于对动力分离式后背门的门进行控制的系统
CN105874136A (zh) 机动车门闭锁系统
CN201395993Y (zh) 一种防跳型铁路敞车下侧门锁
CN203925038U (zh) 尾门锁锁止机构
CN110254303A (zh) 儿童安全座椅
CN109312578A (zh) 机动车门锁
CN103420247A (zh) 关于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的安全装置
CN202970219U (zh) 一种汽车引擎盖用铰链机构
CN106285244A (zh) 一种隐藏式外门拉手锁止结构
CN107600031A (zh) 车辆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CN203580623U (zh) 加油口盖与侧滑门之间的防护机构
CN103481750B (zh) 一种带有关闭传感构件的护栏式车门
CN102979384B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103670048B (zh) 用于平开电动门的电控门锁
JP6314170B2 (ja) ボンネットヒンジ、ボンネットヒンジ制御システム及び車両
CN213269379U (zh) 一种新型特种车辆锁装置
CN201432653Y (zh) 一种机动车自动撞击熄火刹车装置
CN103802643B (zh) 车辆侧滑门智能控制系统
CN202520102U (zh) 内开一次解锁汽车门锁
CN203472477U (zh) 一种带有关闭传感构件的护栏式车门
CN107139700A (zh) 一种自动控制防冲击车门
CN205365190U (zh) 一种车门主动防撞装置
CN202463618U (zh) 一种汽车后座椅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15

Address after: 075000 Rui Street No. 2 in Nansha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rea, Zhangjiakou, Hebei

Applicant after: Hyatt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Zhangjiakou) Co., Ltd.

Address before: Tai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7000 coastal city east gate head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