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75473A - 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 - Google Patents

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75473A
CN104775473A CN201510009656.4A CN201510009656A CN104775473A CN 104775473 A CN104775473 A CN 104775473A CN 201510009656 A CN201510009656 A CN 201510009656A CN 104775473 A CN104775473 A CN 104775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rsal valve
path
swing arm
dipper
supply passage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0965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75473B (zh
Inventor
岩崎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btesc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abtesc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0524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2068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2028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22069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abtesco Corp filed Critical Nabtesc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75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75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75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754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2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s
    • E02F9/2278Hydraulic circuits
    • E02F9/2292Systems with two or more pum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2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s
    • E02F9/2221Control of flow rate; Load sensing arrang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20Drives; Control devices
    • E02F9/22Hydraulic or pneumatic drives
    • E02F9/2278Hydraulic circuits
    • E02F9/2296Systems with a variable displacement pump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尽管是自两个泵向1个驱动器(第3驱动器)供给油的结构,但能够削减换向阀(第3换向阀)的成本。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包括:第1卸载通路(31),其与第1泵(11)相连接;第2卸载通路(32),其与第2泵(12)相连接;第1供给通路(41),其与第1泵(11)相连接;第2供给通路(42),其与第2泵(12)相连接;第3供给通路(43);以及第3换向阀(53E、53F)。第3供给通路(43)与第1供给通路(41)和第2供给通路(42)相连接。第3换向阀(53E、53F)与第3供给通路(43)、第1卸载通路(31)、第2卸载通路(32)、以及油箱通路(35)相连接,用于相对于第3驱动器(23E、23F)进行油的供排。

Description

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一种自两个泵向1个驱动器供给油的液压回路(例如专利文献1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压回路包括用于将第1泵(10)的喷出油相对于驱动器进行供排的第1系统的换向阀(32、34A、34B、34C、34D)和用于将第2泵(12)的喷出油相对于驱动器进行供排的第2系统的换向阀(42、44A、44B、44C)。在该液压回路中,向动臂用缸(24B)供给第1泵(10)和第2泵(12)的喷出油。动臂用缸(24B)与第1系统的换向阀(34C)和第2系统的换向阀(44B)相连接。另外,向斗杆用缸(24C)供给第1泵(10)和第2泵(12)的喷出油。斗杆用缸(24C)与第1系统的换向阀(34D)和第2系统的换向阀(44C)相连接。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83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在以往技术中,为了自两个泵向1个驱动器供给油,对于1个驱动器连接有两个换向阀。在该结构中,换向阀的制造成本花费较大。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尽管是自两个泵向1个驱动器供给油的结构但能够削减换向阀的成本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1技术方案和第2技术方案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分别与第1泵、第2泵、油箱、以及多个驱动器相连接。所述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包括:第1卸载通路,其与所述第1泵相连接;第2卸载通路,其与所述第2泵相连接;第1供给通路,其与所述第1泵相连接;以及第2供给通路,其与所述第2泵相连接。所述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包括油箱通路、第1换向阀、以及第2换向阀。所述油箱通路与所述第1卸载通路、所述第2卸载通路、以及所述油箱相连接。所述第1换向阀与所述第1供给通路、所述第1卸载通路、以及所述油箱通路相连接,用于相对于第1驱动器进行油的供排。所述第2换向阀与所述第2供给通路、所述第2卸载通路、以及所述油箱通路相连接,用于相对于第2驱动器进行油的供排。
第1技术方案的所述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包括第3供给通路和第3换向阀。第3供给通路与所述第1供给通路以及所述第2供给通路相连接。第3换向阀与所述第3供给通路、所述第1卸载通路、所述第2卸载通路、以及所述油箱通路相连接,用于相对于第3驱动器进行油的供排。
第2技术方案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包括动臂用供给通路、动臂用换向阀、斗杆用供给通路、以及斗杆用换向阀。所述动臂用供给通路与所述第1供给通路以及所述第2供给通路相连接。所述动臂用换向阀与所述动臂用供给通路、所述第1卸载通路、所述第2卸载通路、以及所述油箱通路相连接,用于相对于动臂用缸进行油的供排。所述斗杆用供给通路与所述第1供给通路以及所述第2供给通路相连接。所述斗杆用换向阀与所述斗杆用供给通路、所述第1卸载通路、所述第2卸载通路、以及所述油箱通路相连接,用于相对于斗杆用缸进行油的供排。
发明的效果
采用所述第1技术方案,尽管是自两个泵向1个驱动器(第3驱动器)供给油的结构,但能够削减换向阀(第3换向阀)的成本。
采用所述第2技术方案,尽管是自两个泵向1个斗杆用缸供给油并自两个泵向1个动臂用缸供给油的结构,但能够削减换向阀(动臂用换向阀和斗杆用换向阀)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建筑机械1所具有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的液压回路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动臂用换向阀53E等的液压回路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斗杆用换向阀53F等的液压回路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动臂用换向阀53E的行程量与开口面积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5是图1所示的建筑机械1的液压回路的示意图。
图6是第2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的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动臂用换向阀253E等的液压回路图。
图8是第3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的图。
图9是第4实施方式的相当于图1的图。
图10是以往技术的相当于图3的图。
图11是以往技术的相当于图5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5说明具有图1所示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的建筑机械1。
建筑机械1是用于进行建筑作业的机械。建筑机械1例如为液压挖掘机。建筑机械1包括泵(11、12)、油箱15、驱动器(21A、22B、22C、21D、23E、23F)(以下,称作驱动器(21A~23F))、以及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
泵(11、12)是用于喷出油(压力油、工作油)的液压泵。泵(11、12)是容量可变型。在泵(11、12)中,通过改变斜板的偏转角来使容量变化,在容量变化时,喷出量(输入轴每旋转1次的油的喷出量)也变化。泵(11、12)由两个泵构成。泵(11、12)包括第1泵11和第2泵12。泵(11、12)例如为剖分(split)泵。剖分泵是多个泵(第1泵11和第2泵12)被1个输入轴驱动的泵。在剖分泵中,第1泵11和第2泵12一体地构成。在剖分泵中,第1泵11的喷出量和第2泵12的喷出量相等。此外,泵(11、12)也可以不是剖分泵。第1泵11和第2泵12也可以相互独立。第1泵11的输入轴和第2泵12的输入轴既可以共用,也可以不共用。第1泵11的喷出量和第2泵12的喷出量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油箱15用于储存油。油箱15用于向泵(11、12)供给油。自泵(11、12)喷出并通过驱动器(21A~23F)之后的油返回到油箱15。自泵(11、12)喷出而没有通过驱动器(21A~23F)的油返回到油箱15。
驱动器(21A~23F)用于使建筑机械1进行工作。驱动器(21A~23F)是通过自泵(11、12)供给油而进行驱动的液压驱动器。驱动器(21A~23F)的种类包括液压马达和液压缸。在建筑机械1为液压挖掘机的情况下,驱动器(21A~23F)的用途包括行驶用、旋转用、铲斗转动用、斗杆起伏用、以及动臂起伏用等。驱动器(21A~23F)包括第1驱动器(21A、21D)、第2驱动器(22B、22C)、以及第3驱动器(23E、23F)。
通过自第1泵11向第1驱动器(21A、21D)供给油来使第1驱动器(21A、21D)进行驱动。不会自第2泵12向第1驱动器(21A、21D)供给油。第1驱动器(21A、21D)包括右行驶用马达21A(一个行驶用马达)和旋转用马达21D。
右行驶用马达21A(一个行驶用马达)是用于使建筑机械1行驶的液压马达。右行驶用马达21A是用于对建筑机械1所具有的下部行驶体的右侧的履带进行驱动的液压马达。
旋转用马达21D是用于使上部旋转体相对于下部行驶体旋转的液压马达。
通过自第2泵12向第2驱动器(22B、22C)供给油来使第2驱动器(22B、22C)进行驱动。不会自第1泵11向第2驱动器(22B、22C)供给油。第2驱动器(22B、22C)包括左行驶用马达22B(另一个行驶用马达)和铲斗用缸22C。
左行驶用马达22B(另一个行驶用马达)是用于使建筑机械1行驶的液压马达。左行驶用马达22B是用于对建筑机械1所具有的下部行驶体的左侧的履带进行驱动的马达。此外,也可以将右行驶用马达21A作为第2驱动器,将左行驶用马达22B作为第1驱动器。
铲斗用缸22C是用于使铲斗相对于斗杆进行转动的液压缸。
能够自第1泵11和第2泵12向第3驱动器(23E、23F)供给油。通过自第1泵11和第2泵12中的两者或者一者向第3驱动器(23E、23F)供给油来使第3驱动器(23E、23F)进行驱动。第3驱动器(23E、23F)包括动臂用缸23E和斗杆用缸23F。
斗杆用缸23F是用于使斗杆相对于动臂进行起伏(升降、转动)的缸。
动臂用缸23E是用于使动臂相对于上部旋转体进行起伏(升降、转动)的缸。但是,在进行使动臂下降的动作的情况下(“动臂下降的情况”),动臂用缸23E与第2驱动器同样地进行动作(后述)。此外,建筑机械1也可以具有所述驱动器(21A~23F)以外的驱动器(例如图5所示的“推土机用”等)。
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是用于控制多个驱动器(21A~23F)的动作的液压回路。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与第1泵11、第2泵12、油箱15、以及多个驱动器(21A~23F)相连接。“连接”既可以为直接连接,也可以为间接连接(经由流路的连接等)(以下同样)。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一体构成并构成为例如块状(大致长方体状)。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如后述那样包括多个换向阀(51A、52B、52C、51D、53E、53F)(以下,换向阀(51A~53F)),但整个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有时也被称作“换向阀”。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包括通路(31~43)、换向阀(51A~53F)、压力检测部61、以及节流单元(71、72)。
通路(31~43)是油的通路(油路、配管)。通路(31~43)包括卸载(unload)通路(31、32)、油箱通路35、以及供给通路(41、42、43)。
卸载通路(31、32)是用于使泵(11、12)的喷出油在不经由驱动器(21A~23F)的情况下返回到油箱15的通路(旁路通路)。但是,在油自卸载通路(31、32)向合流通路(后述的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41Fa、第2斗杆用合流通路42Fa)流动的情况下,泵(11、12)的喷出油会通过驱动器(21A~23F)。卸载通路(31、32)设有两个(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为所谓的双旁路方式)。卸载通路(31、32)包括第1卸载通路31和第2卸载通路32。第1卸载通路31与第1泵11相连接。第2卸载通路32与第2泵12相连接。
油箱通路35是用于使油返回到油箱15的通路。油箱通路35与油箱15、第1卸载通路31、以及第2卸载通路32相连接。油箱通路35分别与多个换向阀(51A~53F)相连接。油箱通路35与第1卸载通路31和第2卸载通路32这两者的最下游部相连。所述“最下游部”是指,比多个换向阀(51A~53F)中的靠最下游侧(远离泵(11、12)的一侧)的换向阀(在图1中为斗杆用换向阀53F)靠下游的部分。
供给通路(41、42、43)是用于将泵(11、12)的喷出油向驱动器(21A~23F)供给的通路。供给通路(41、42、43)包括第1供给通路41、第2供给通路42以及第3供给通路43。
第1供给通路41是用于将第1泵11的喷出油向第1驱动器(21A、21D)和第3驱动器(23E、23F)供给的通路(其中,第1供给通路41不包括第3供给通路43)。第1供给通路41与第1泵11相连接。第1供给通路41与第1卸载通路31相连接。第1供给通路41与第1卸载通路31的最上游部相连接。将第1供给通路41上的与第1卸载通路31相连接的连接位置(第1供给通路41和第1卸载通路31分支的位置)作为连接位置41-1。“连接位置”是回路上的连接位置,并不指物理位置(配置)(以下同样)。所述“第1卸载通路31的最上游部”是指,第1卸载通路31上的比第1卸载通路31所通过的换向阀(51A~53F)(后述)中的靠最上游侧的换向阀(在图1中为右行驶用换向阀51A(一个行驶用换向阀))靠上游侧(第1泵11侧)的部分。第1供给通路41包括第1供给干线通路41α、第1供给分支通路(41A、41D、41E、41F)、以及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41Fa(第1合流通路)。
第1供给干线通路41α是能够向第1换向阀(51A、51D)和第3换向阀(53E、53F)中的、两个以上的换向阀供给油的通路。在第1供给干线通路41α上具有能够向斗杆用换向阀53F和旋转用换向阀51D供给油的部分(具体而言为比自第1供给干线通路41α向旋转用分支通路41D分支的分支点靠上游侧的部分)。
第1供给分支通路(41A、41D、41E、41F)是能够仅向第1换向阀(51A、51D)和第3换向阀(53E、53F)中的1个换向阀(51A、51D、53E、53F中的任意一个换向阀)供给油的通路。第1供给分支通路(41A、41D、41E、41F)与第1供给干线通路41α相连接。第1供给分支通路(41A、41D、41E、41F)包括右行驶用分支通路41A(一个行驶用分支通路)、旋转用分支通路41D、第1动臂用分支通路41E、以及第1斗杆用分支通路41F。第1动臂用分支通路41E将第1供给干线通路41α和动臂用供给通路43E(后述)连接起来。第1斗杆用分支通路41F将第1供给干线通路41α和斗杆用供给通路43F(后述)连接起来。
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41Fa(第1合流通路)是用于将在第1卸载通路31中流动的油(剩余油)供给(合流)到斗杆用供给通路43F(第3供给通路43)的通路。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41Fa与第1卸载通路31和斗杆用供给通路43F(第3供给通路43)相连接。在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41Fa上具有连接位置41Fa-1和连接位置41Fa-2。
连接位置41Fa-1是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41Fa上的(第1供给通路41上的)与第1卸载通路31相连接的连接位置。连接位置41Fa-1位于斗杆用换向阀53F与“其他换向阀”之间。所述“之间”是“之间的通路”的意思。该“其他换向阀”是比斗杆用换向阀53F靠上游侧(第1卸载通路31的上游侧)的换向阀。具体而言,连接位置41Fa-1位于旋转用换向阀51D与动臂用换向阀53E之间。
连接位置41Fa-2是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41Fa上的与斗杆用供给通路43F相连接的连接位置。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41Fa也可以经由第1斗杆用分支通路41F、第2斗杆用分支通路42F与斗杆用供给通路43F相连接。连接位置41Fa-22位于第1节流单元71(后述)与斗杆用换向阀53F之间(比第1节流单元71靠下游侧且比斗杆用换向阀53F靠上游侧的位置)。连接位置41Fa-2位于第2节流单元72(后述)与斗杆用换向阀53F之间(比第2节流单元72靠下游侧且比斗杆用换向阀53F靠上游侧的位置)。连接位置41Fa-2位于比配置于第1斗杆用分支通路41F的单向阀、配置于第2斗杆用分支通路42F的单向阀靠斗杆用换向阀53F侧(下游侧)的位置。
第2供给通路42是用于将第2泵12的喷出油向第2驱动器(22B、22C)和第3驱动器(23E、23F)供给的通路(但是,第2供给通路42不包含第3供给通路43)。第2供给通路42与第2泵12相连接。第2供给通路42与第2卸载通路32相连接。第2供给通路42与第2卸载通路32的最上游部相连接。将第2供给通路42上的与第2卸载通路32相连接的连接位置(第2供给通路42和第2卸载通路32分支的位置)作为连接位置42-1。所述“第2卸载通路32的最上游部”是指,第2卸载通路32上的比第2卸载通路32所通过的换向阀(52B~53F)(后述)中的靠最上游侧的换向阀(在图1中为左行驶用换向阀52B(另一个行驶用换向阀))靠上游侧(第2泵12侧)的部分。第2供给通路42包括第2供给干线通路42α、第2供给分支通路(42B、42C、42E、42F)、以及第2斗杆用合流通路42Fa(第2合流通路)。
第2供给干线通路42α是能够向第2换向阀(52B、52C)和第3换向阀(53E、53F)中的、两个以上的换向阀供给油的通路。在第2供给干线通路42α上具有能够向动臂用换向阀53E和斗杆用换向阀53供给油的部分(具体而言为比自第2供给干线通路42α向第2动臂用分支通路42E分支的分支点靠上游侧的部分)。
第2供给分支通路(42B、42C、42E、42F)是能够仅向第2换向阀(52B、52C)和第3换向阀(53E、53F)中的1个换向阀(52B、52C、53E、53F中的任意一个换向阀)供给油的通路。第2供给分支通路(42B、42C、42E、42F)与第2供给干线通路42α相连接。第2供给分支通路(42B、42C、42E、42F)包括左行驶用分支通路42B(另一个行驶用分支通路)、铲斗用分支通路42C、第2动臂用分支通路42E、动臂下降用分支通路42E1、以及第2斗杆用分支通路42F。第2动臂用分支通路42E将第2供给干线通路42α和动臂用供给通路43E(后述)连接起来。动臂下降用分支通路42E1也可以包含在第2动臂用分支通路42E中(参照下述第2实施方式)。第2斗杆用分支通路42F将第2供给干线通路42α和斗杆用供给通路43F(后述)连接起来。
第2斗杆用合流通路42Fa(第2合流通路)是用于将在第2卸载通路32中流动的油(剩余油)供给(合流)到斗杆用供给通路43F(第3供给通路43)的通路。第2斗杆用合流通路42Fa与第2卸载通路32、斗杆用供给通路43F(第3供给通路43)相连接。在第2斗杆用合流通路42Fa上具有连接位置42Fa-1和连接位置42Fa-2。
连接位置42Fa-1是第2斗杆用合流通路42Fa上的(第2供给通路42上的)与第2卸载通路32相连接的连接位置。连接位置42Fa-1位于斗杆用换向阀53F与“其他换向阀”之间。该“其他换向阀”是比斗杆用换向阀53F靠上游侧(第2卸载通路32的上游侧)的换向阀。具体而言,连接位置42Fa-1位于动臂用换向阀53E与斗杆用换向阀53F之间。
连接位置42Fa-2是第2斗杆用合流通路42Fa上的与斗杆用供给通路43F相连接的连接位置。第2斗杆用合流通路42Fa也可以经由第1斗杆用分支通路41F、第2斗杆用分支通路42F与斗杆用供给通路43F相连接。连接位置42Fa-2位于第1节流单元71(后述)与斗杆用换向阀53F之间。连接位置42Fa-2位于比第1节流单元71靠下游侧且比斗杆用换向阀53F靠上游侧的位置。连接位置42Fa-2位于第2节流单元72(后述)与斗杆用换向阀53F之间。连接位置42Fa-2位于比第2节流单元72靠下游侧且比斗杆用换向阀53F靠上游侧的位置。连接位置42Fa-2位于比配置于第1斗杆用分支通路41F的单向阀、配置于第2斗杆用分支通路42F的单向阀靠斗杆用换向阀53F侧(下游侧)的位置。
第3供给通路43是用于将第1泵11和第2泵12的喷出油向第3驱动器(23E、23F)供给的通路。第3供给通路43与第1供给通路41和第2供给通路42相连接。在第1供给通路41中流动的油和在第2供给通路42中流动的油合流而成的油流向第3供给通路43。第3供给通路43包括动臂用供给通路43E和斗杆用供给通路43F。
动臂用供给通路43E与动臂用换向阀53E(后述)相连接。动臂用供给通路43E与第1动臂用分支通路41E和第2动臂用分支通路42E相连接。
斗杆用供给通路43F与斗杆用换向阀53F(后述)相连接。斗杆用供给通路43F与第1斗杆用分支通路41F和第2斗杆用分支通路42F相连接。
此外,在通路(31~43)上配置有单向阀。单向阀用于防止油自换向阀(52C、51D、53E、53F)向供给通路(41、42)、卸载通路(31、32)逆流。单向阀配置于例如第1供给分支通路(旋转用分支通路41D、第1动臂用分支通路41E、以及第1斗杆用分支通路41F)。单向阀配置于例如第2供给分支通路(铲斗用分支通路42C、第2动臂用分支通路42E、动臂下降用分支通路42E1、以及第2斗杆用分支通路42F)。单向阀配置于例如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41Fa和第2斗杆用合流通路42Fb。
换向阀(51A~53F)是用于改变自泵(11、12)向驱动器(21A~23F)供给的油的流量和方向(调整流量、切换方向)的阀。换向阀(51A~53F)是用于相对于驱动器(21A~23F)进行油的供排(供给和排出)的阀。换向阀(51A~53F)将泵(11、12)的喷出油向驱动器(21A~23F)供给。换向阀(51A~53F)将驱动器(21A~23F)所排出的油向油箱15排出(返回)。换向阀(51A~53F)配置于泵(11、12)与驱动器(21A~23F)之间。换向阀(51A~53F)分别是滑阀。滑阀是根据阀柱的行程量(位置)而改变油的流量、方向的阀。
该换向阀(51A~53F)根据阀柱的行程量而对与换向阀(51A~53F)相连接的流路(通路(31~43)的一部分)彼此连接与否和连接的开度(阀开度)进行切换。进一步详细而言,换向阀(51A~53F)使流路为“阻断状态”和“连接状态”中的任意一种状态。
“阻断状态”是流路彼此未连接的状态(被阻断的状态)。
“连接状态”是流路彼此连接起来的状态(连通的状态)。该“连接状态”包括“全开状态”和“节流状态”。
“全开状态”是阀开度为最大的状态。“阀开度为最大的状态”是指,在使换向阀(51A~53F)的阀柱自一侧端以行程滑动到另一侧端时阀开度进行各种变化中、该阀开度为最大的状态。例如,“全开状态”是流路没有被节流(或者基本上没有被节流)的状态。
“节流状态”是流路比所述“全开状态”被节流的状态(不包括阻断状态)。
该换向阀(51A~53F)根据建筑机械1的操纵者的操作(杆操作)而进行动作。换向阀(51A~53F)的切换位置根据杆操作而进行切换。换向阀(51A~53F)的切换位置包括中立位置和工作位置。
(中立位置)中立位置是在没有进行杆操作的情况(杆操作量例如为零的情况)下的切换位置。切换位置为中立位置的情况下的换向阀(51A~53F)不进行相对于驱动器(21A~23F)的油的供排。
(工作位置)工作位置是在进行了杆操作的情况(杆操作量例如不为零的情况)下的切换位置。切换位置为工作位置的情况下的换向阀(51A~53F)进行相对于驱动器(21A~23F)的油的供排。切换位置为工作位置的情况下的换向阀(51A~53F)根据杆操作量而改变相对于驱动器(21A~23F)供排的油的供排量。
该换向阀(51A~53F)包括第1换向阀(51A、51D)、第2换向阀(52B、52C)、以及第3换向阀(53E、53F)。换向阀(51A~53F)自卸载通路(31、32)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去依次包括右行驶用换向阀51A、左行驶用换向阀52B、铲斗用换向阀52C、旋转用换向阀51D、动臂用换向阀53E、以及斗杆用换向阀53F。
第1换向阀(51A、51D)是用于改变自第1泵11流向第1驱动器(21A、21D)的油的流量和方向的阀。第1换向阀(51A、51D)相对于第1驱动器(21A、21D)进行油的供排。第1换向阀(51A、51D)与第1供给通路41、第1卸载通路31、以及油箱通路35相连接。第1换向阀(51A、51D)既可以与第2卸载通路32相连接(参照旋转用换向阀51D),也可以不与第2卸载通路32相连接(参照右行驶用换向阀51A)。
该第1换向阀(51A、51D)如下那样进行动作。
(中立位置)切换位置为中立位置的情况下的第1换向阀(51A、51D)不进行相对于第1驱动器(21A、21D)的油的供排。具体而言,切换位置为中立位置的情况下的第1换向阀(51A、51D)使第1卸载通路31为全开状态并使第1供给通路41和油箱通路35为阻断状态。
(工作位置)切换位置为工作位置的情况下的第1换向阀(51A、51D)进行相对于第1驱动器(21A、21D)的油的供排。具体而言,切换位置为工作位置的情况下的第1换向阀(51A、51D)使第1卸载通路31为阻断状态或节流状态。另外,切换位置为工作位置的情况下的第1换向阀(51A、51D)使第1供给通路41和油箱通路35为连接状态(全开状态或节流状态)。其结果,使第1泵11的喷出油在第1供给通路41中流动,将在第1供给通路41中流动的油供给到第1驱动器(21A、21D),并使自第1驱动器(21A、21D)排出的油流向油箱通路35。
(中立位置和工作位置)不管切换位置如何,与第2卸载通路32相连接的第1换向阀(旋转用换向阀51D)均将第2卸载通路32维持为全开状态。
该第1换向阀(51A、51D)包括右行驶用换向阀51A和旋转用换向阀51D。
右行驶用换向阀51A(一个行驶用换向阀)相对于右行驶用马达21A进行油的供排。右行驶用换向阀51A与右行驶用分支通路41A相连接。
旋转用换向阀51D相对于旋转用马达21D进行油的供排。旋转用换向阀51D与旋转用分支通路41D相连接。
第2换向阀(52B、52C)是用于改变自第2泵12向第2驱动器(22B、22C)流动的油的流量和方向的阀。第2换向阀(52B、52C)相对于第2驱动器(22B、22C)进行油的供排。第2换向阀(52B、52C)与第2供给通路42、第2卸载通路32、以及油箱通路35相连接。第2换向阀(52B、52C)与第1卸载通路31相连接。第2换向阀(52B、52C)也可以不与第1卸载通路31相连接(未图示)。
该第2换向阀(52B、52C)如下那样进行动作。
(中立位置)切换位置为中立位置的情况下的第2换向阀(52B、52C)不进行相对于第2驱动器(22B、22C)的油的供排。具体而言,切换位置为中立位置的情况下的第2换向阀(52B、52C)使第2卸载通路32为全开状态并使第2供给通路42和油箱通路35为阻断状态。
(工作位置)切换位置为工作位置的情况下的第2换向阀(52B、52C)进行相对于第2驱动器(22B、22C)的油的供排。具体而言,切换位置为工作位置的情况下的第2换向阀(52B、52C)使第2卸载通路32为阻断状态或节流状态。另外,切换位置为工作位置的情况下的第2换向阀(52B、52C)使第2供给通路42和油箱通路35为连接状态(全开状态或节流状态)。其结果,使第2泵12的喷出油在第2供给通路42中流动,将在第2供给通路42中流动的油供给到第2驱动器(22B、22C),并使自第2驱动器(22B、22C)排出的油流向油箱通路35。
(中立位置和工作位置)不管切换位置如何,与第1卸载通路31相连接的第2换向阀(52B、52C)均将第1卸载通路31维持为全开状态。
该第2换向阀(52B、52C)包括左行驶用换向阀52B和铲斗用换向阀52C。
左行驶用换向阀52B(另一个行驶用换向阀)相对于左行驶用马达22B进行油的供排。左行驶用换向阀52B与左行驶用分支通路42B相连接。
铲斗用换向阀52C相对于铲斗用缸22C进行油的供排。铲斗用换向阀52C与铲斗用分支通路42C相连接。
第3换向阀(53E、53F)是用于改变自第1泵11和第2泵12向第3驱动器(23E、23F)流动的油的流量和方向的阀。第3换向阀(53E、53F)相对于第3驱动器(23E、23F)进行油的供排。第3换向阀(53E、53F)与第3供给通路43、第1卸载通路31、第2卸载通路32、以及油箱通路35相连接。第3换向阀(53E、53F)配置于比第1换向阀(51A、51D)和第2换向阀(52B、52C)靠下游侧(卸载通路(31、32)的下游侧)的位置。第3换向阀(53E、53F)也可以在一部分的切换位置处与第2换向阀(52B、52C)同样地进行动作(参照后述的动臂用换向阀53E的动臂下降位置53Ec(参照图2))。后述第3换向阀(53E、53F)的动作。第3换向阀(53E、53F)包括动臂用换向阀53E和斗杆用换向阀53F。
动臂用换向阀53E相对于动臂用缸23E进行油的供排。动臂用换向阀53E配置于其他换向阀(卸载通路(31、32)上的比动臂用换向阀53E靠上游侧的换向阀)的下游侧。具体而言,动臂用换向阀53E配置于旋转用换向阀51D的下游侧。如图2所示,动臂用换向阀53E与动臂用供给通路43E相连接。另外,动臂用换向阀53E与动臂下降用分支通路42E1相连接。动臂用换向阀53E的切换位置包括中立位置53Ea和工作位置(53Eb、53Ec)。工作位置(53Eb、53Ec)包括动臂上升位置53Eb和动臂下降位置53Ec。动臂上升位置53Eb是在要使动臂上升时选择的切换位置。动臂下降位置53Ec是要在使动臂下降时选择的切换位置。
如图1所示,斗杆用换向阀53F相对于斗杆用缸23F进行油的供排。斗杆用换向阀53F配置于其他换向阀(卸载通路(31、32)上的比斗杆用换向阀53F靠上游侧的换向阀)的下游侧。具体而言,斗杆用换向阀53F配置于动臂用换向阀53E的下游侧。如图3所示,斗杆用换向阀53F与斗杆用供给通路43F相连接。斗杆用换向阀53F的切换位置包括中立位置53Fa和工作位置(53Fb、53Fc)。
压力检测部61是为了控制图1所示的泵(11、12)的容量(进行负控制)而设置的。压力检测部61对卸载通路(31、32)的最下游部的压力(负压)进行检测。压力检测部61对第1卸载通路31和第2卸载通路32中的压力较低的一个通路的压力进行检测。根据被压力检测部61检测到的压力而调整泵(11、12)的喷出量。进一步详细而言,自泵(11、12)流向驱动器(21A~23F)(已使用)的油越多,在卸载通路(31、32)中流动的油越少,其结果,压力检测部61所检测到的压力变低。因此,控制泵(11、12)的容量(改变偏转角),使得在压力检测部61所检测的压力越低时泵(11、12)的喷出量越大。此外,也可以以利用正控制来控制泵(11、12)的容量的方式来构成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另外,在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中,也可以不进行泵(11、12)的容量的控制。
节流单元(71、72)配置于第1供给通路41和第2供给通路42。节流单元(71、72)是为了调整自第1供给通路41、第2供给通路42向第3供给通路43流入的油的量而设置的。节流单元(71、72)包括第1节流单元71和第2节流单元72。
第1节流单元71配置于第1斗杆用分支通路41F。第1节流单元71是为了防止第1供给通路41的压力变低而设置的。第1节流单元71是为了通过例如确保向旋转用换向阀51D供给的液压而确保在旋转用马达21D的旋转启动时(在自停止状态起开始旋转时)的扭矩而设置的。若设有第1节流单元71,则通过第1节流单元71被供给到斗杆用换向阀53F的油减少。但是,在自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41Fa向斗杆用换向阀53F供给油的情况下,不仅是通过第1节流单元71后的油,而且通过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41Fa后的油也被供给到斗杆用换向阀53F,因此,易于使斗杆用缸23F进行动作。
第2节流单元72配置于第2斗杆用分支通路42F。第2节流单元72是为了自第2供给通路42优先地向动臂用换向阀53E(优先于斗杆用换向阀53F)供给油而设置的。若设有第2节流单元72,则通过第2节流单元72被供给到斗杆用换向阀53F的油减少。但是,在自第2斗杆用合流通路42Fa向斗杆用换向阀53F供给油的情况下,不仅是通过第2节流单元72后的油,而且通过第2斗杆用合流通路42Fa后的油也被供给到斗杆用换向阀53F,因此,易于使斗杆用缸23F进行动作。
第3换向阀(53E、53F)的动作
图1所示的第3换向阀(53E、53F)的动作的概要如下(其中,不包括动臂下降位置53Ec)。第3换向阀(53E、53F)根据杆操作(第3换向阀(53E、53F)的操作)而调整第1卸载通路31和第2卸载通路32这两者的开度。第3换向阀(53E、53F)通过该开度的调整来对自第1供给通路41和第2供给通路42流入第3供给通路43的油的流量进行调整。第3换向阀(53E、53F)通过该流量的调整来对相对于第3驱动器(23E、23F)供排的油的流量进行调整。
斗杆用换向阀53F的动作
说明图3所示的斗杆用换向阀53F的动作。
(中立位置53Fa)切换位置为中立位置53Fa的情况下的斗杆用换向阀53F不进行相对于斗杆用缸23F的油的供排。具体而言,在中立位置53Fa处,使第1卸载通路31和第2卸载通路32为全开状态并使第3供给通路43和油箱通路35为阻断状态。
(工作位置(53Fb、53Fc))切换位置为工作位置(53Fb、53Fc)的情况下的斗杆用换向阀53F进行相对于斗杆用缸23F的油的供排。具体而言,在工作位置(53Fb、53Fc)处,使第1卸载通路31和第2卸载通路32为阻断状态或节流状态(详见后述)。另外,在工作位置(53Fb、53Fc)处,使第3供给通路43和油箱通路35为连接状态(全开状态或节流状态)。其结果,原则上,使在第1供给通路41中流动的油和在第2供给通路42中流动的油在第3供给通路43中合流(例外情况见后述)。然后,将在第3供给通路43中流动的油供给到斗杆用缸23F,使自斗杆用缸23F排出后的油流向油箱通路35。
动臂用换向阀53E的动作
说明图2所示的动臂用换向阀53E的动作。
(中立位置)切换位置为中立位置53Ea的情况下的动臂用换向阀53E不进行相对于动臂用缸23E的油的供排。具体而言,在中立位置53Ea处,使第1卸载通路31和第2卸载通路32为全开状态并使第3供给通路43和油箱通路35为阻断状态。
(动臂上升位置53Eb)切换位置为动臂上升位置53Eb的情况下的动臂用换向阀53E进行相对于动臂用缸23E的油的供排。具体而言,在动臂上升位置53Eb处,使第1卸载通路31和第2卸载通路32为阻断状态或节流状态(详见后述)。另外,动臂上升位置53Eb使第3供给通路43和油箱通路35为连接状态(全开状态或节流状态)。其结果,原则上,使在第1供给通路41中流动的油和在第2供给通路42中流动的油在第3供给通路43中合流(例外情况见后述)。然后,将在第3供给通路43中流动的油供给到动臂用缸23E,使自动臂用缸23E排出后的油流向油箱通路35。其结果,使动臂上升。
(动臂下降位置53Ec)在选择了动臂下降位置53Ec的情况下,动臂用换向阀53E与第2换向阀(52B、52C)同样地发挥作用。切换位置为动臂下降位置53Ec的情况下的动臂用换向阀53E自第2供给通路42向动臂用缸23E供给油,而不自第3供给通路43(动臂用供给通路43E)向动臂用缸23E供给油。在动臂下降时,仅自第1供给通路41和第2供给通路42中的第2供给通路42向动臂用换向阀53E供给油。具体而言,在动臂下降位置53Ec处,使第1卸载通路31为全开状态(维持为全开状态)。在动臂下降位置53Ec处,使动臂用供给通路43E(第3供给通路43)为阻断状态。另外,与第2换向阀(52B、52C)同样地,在动臂下降位置53Ec处,使第2卸载通路32为阻断状态或节流状态。另外,与第2换向阀(52B、52C)同样地,在动臂下降位置53Ec处,使动臂下降用分支通路42E1(第2供给通路42)和油箱通路35为连接状态(全开状态或节流状态)。其结果,使第2泵12的喷出油在动臂下降用分支通路42E1(第2供给通路42)中流动,将在动臂下降用分支通路42E1中流动的油供给到动臂用缸23E,使自动臂用缸23E排出后的油流向油箱通路35。其结果,使动臂下降。
(动臂下降的动作的变形例)此外,在选择了动臂下降位置53Ec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使动臂用换向阀53E与第1换向阀(51A、51D)同样地发挥作用的方式进行变形。该情况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动臂下降用分支通路42E1不与第2供给通路42相连接,而与第1供给通路41相连接。在动臂下降位置53Ec处,不将第1卸载通路31维持为全开状态,而将第2卸载通路32维持为全开状态。在动臂下降时,不是自第1供给通路41和第2供给通路42中的第2供给通路42向动臂用供给通路43E供给油,而是仅自第1供给通路41和第2供给通路42中的第1供给通路41向动臂用供给通路43E供给油。
(开度的差异)将表示通过动臂用换向阀53E的各通路的开度的图形表示在图4中。图4所示的图表的横轴表示动臂用换向阀53E(参照图2)的阀柱的行程量。该行程量与杆操作量成正比。行程量为零的情况与中立位置53Ea(参照图2)相对应。行程量为正数的情况与动臂上升位置53Eb(参照图2)相对应。行程量为负数的情况与动臂下降位置53Ec(参照图2)相对应。该图表的纵轴表示通过动臂用换向阀53E的各通路的开口面积(=全开状态的开口面积×开度)。在该图表中,对第1卸载通路31(参照图2)的开度的图形标注了“P1→T”(意味着“第1泵11→油箱15”)。对第2卸载通路32(参照图2)的开度的图形标注了“P2→T”(意味着“第2泵12→油箱15”)。此外,对第3供给通路43(参照图2)的开度的图形标注了“P→C”(意味着“泵(11、12)→动臂用缸23E”)。对油箱通路35(参照图2)的开度的图形标注了“C→T”(意味着“动臂用缸23E→油箱15”)。对动臂下降用分支通路42E1(参照图2)的开度的图形标注了“P2→C”(意味着“第2泵12→动臂用缸23E”)。
图2所示的动臂上升位置53Eb处的、第1卸载通路31的开度(参照图4的“P1→T”)与第2卸载通路32的开度(参照图4的“P2→T”)之间存在差异(将该差异称作“差异X”)。该“差异X”导致自第1供给通路41流入到第3供给通路43的油的流量与自第2供给通路42流入到第3供给通路43的油的流量之间存在差异。根据该流量的差异,能够将第1供给通路41和第2供给通路42中的一个供给通路称作主供给通路且将另一个供给通路称作副供给通路。
(产生差异X的区域)所述“差异X”会在操作动臂用换向阀53E(第3换向阀)时(在杆操作量不为零时)产生。在第1卸载通路31和第2卸载通路32中的至少一个卸载通路位于阻断状态与全开状态之间的区域(节流状态)时产生“差异X”。所述“阻断状态与全开状态之间的区域”是比阻断状态敞开且比全开状态闭合的状态的区域、即是所谓的过渡期且是开度根据杆操作量而变化的区域。具体而言,在图4所示的图表中,该区域位于行程量为大约1.9(mm)~大约7.0(mm)的范围内。“差异X”包括如下的“差异Xa”和“差异Xb”。
“差异Xa”是指,在杆操作量为某个量时,第1卸载通路31(参照图2)的开度大小(节流的程度)与第2卸载通路32(参照图2)的开度大小之间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在图4所示的图表中,在行程量为大约1.9(mm)~大约7.0(mm)(不包括4.8(mm))的范围内,第1卸载通路31的开度大小与第2卸载通路32的开度大小之间存在差异。在行程量为大约1.9(mm)~大约4.7(mm)的范围内,第1卸载通路31的开度大于第2卸载通路32的开度。在行程量为大约4.9(mm)~大约7.0(mm)的范围内,第1卸载通路31的开度小于第2卸载通路32的开度。该“差异Xa”包含如下“差异Xa1”。
“差异Xa1”是指,图2所示的第1卸载通路31和第2卸载通路32中的一个卸载通路为节流状态且另一个卸载通路为全开状态。具体而言,在图4所示的图表中,在行程量为大约1.9(mm)~大约2.6(mm)的范围内,图2所示的第1卸载通路31为全开状态,第2卸载通路32为节流状态。这样,在第1卸载通路31和第2卸载通路32中的一个卸载通路为节流状态且另一个卸载通路为全开状态的情况下,仅自第1供给通路41和第2供给通路42中的一个供给通路向动臂用供给通路43E供给油。由此,与自第1供给通路41和第2供给通路42这两个供给通路向动臂用供给通路43E供给油的情况相比,易于进行微操作。微操作是指以微小的动作速度来操作驱动器(该情况为动臂用缸23E)。
“差异Xb”是指,在杆操作量变化时的、第1卸载通路31的开度的变化的程度(打开速度、关闭速度、增减的程度)与第2卸载通路32的开度的变化的程度之间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在图4所示的图表中,在行程量为大约2.6(mm)~4.6(mm)的范围内,图2所示的第1卸载通路31的开度的变化的程度与第2卸载通路32的开度的变化的程度之间存在差异(图形的倾斜存在差异)。
(开度的差异:斗杆用)所述“差异X”是在图2所示的动臂用换向阀53E的动臂上升位置53Eb处的、第1卸载通路31的开度与第2卸载通路32的开度之间的差异。但是,也可以使图3所示的斗杆用换向阀53F的工作位置(53Fb、53Fc)处的、第1卸载通路31的开度与第2卸载通路32的开度之间存在差异。例如,也可以是,与所述“差异Xa1”相反地,仅自第1供给通路41和第2供给通路42中的第1供给通路41向斗杆用换向阀53F供给油。在使第1卸载通路31的开度与第2卸载通路32的开度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能够易于对斗杆用缸23F进行微操作。
效果1(技术方案1)
说明图1所示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的效果。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与第1泵11、第2泵12、油箱15、以及多个驱动器(21A~23F)相连接。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包括与第1泵11相连接的第1卸载通路31、与第2泵12相连接的第2卸载通路32、与第1泵11相连接的第1供给通路41、以及与第2泵12相连接的第2供给通路42。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包括油箱通路35、第1换向阀(51A、51D)、以及第2换向阀(52B、52C)。油箱通路35与第1卸载通路31、第2卸载通路32、以及油箱15相连接。第1换向阀(51A、51D)与第1供给通路41、第1卸载通路31、以及油箱通路35相连接,用于相对于第1驱动器(21A、21D)进行油的供排。第2换向阀(52B、52C)与第2供给通路42、第2卸载通路32、以及油箱通路35相连接,用于相对于第2驱动器(22B、22C)进行油的供排。并且,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包括第3供给通路43和第3换向阀(53E、53F)。
(结构1-1)第3供给通路43与第1供给通路41和第2供给通路42相连接。
(结构1-2)第3换向阀(53E、53F)与第3供给通路43、第1卸载通路31、第2卸载通路32、以及油箱通路35相连接,用于相对于第3驱动器(23E、23F)进行油的供排。
采用所述“结构1-1”,使第1泵11和第2泵12的喷出油流入到第3供给通路43。采用所述“结构1-2”,第3换向阀(53E或53F)将第1泵11和第2泵12的喷出油供给到第3驱动器(23E或23F)。因此,能够利用1个第3换向阀(53E或53F)来进行油自两个泵(11、12)向1个第3驱动器(23E或23F)的供给。因此,与以往技术相比,相对于1个第3驱动器(23E或23F),能够使第3换向阀(53E或53F)的数量减少1个。因而,尽管是自两个泵(11、12)向1个第3驱动器(23E或23F)供给油的结构,但能够削减第3换向阀(53E或53F)的成本。所述“以往技术”是指,如图10所示那样的、使用两个换向阀(553F1、553F2)来进行油自两个泵(11、12)向1个驱动器(23F)的供给的技术。
该效果的具体例如下。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建筑机械1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的示意图。此外,在图5中,记载了在图1中未图示的“推土机用”的换向阀和驱动器、以及“直行行驶用”的换向阀。将以往技术的一个例子表示在图10和图11中。如图11所示,以往的建筑机械501包括3个泵和开放中心(opencenter)式(卸载通路的数量为1个)的多个换向阀。该建筑机械501包括:斗杆用缸23F,自两个泵(11、12)向该斗杆用缸23F供给油;以及动臂用缸23E,自两个泵(11、12)向动臂用缸23E供给油。在以往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530中,相对于斗杆用缸23F进行油的供排的斗杆用换向阀(553F1、553F2)的数量是两个,相对于动臂用缸23E进行油的供排的动臂用换向阀(553E1、553E2)的数量是两个。其结果,在以往技术中,在整个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530中,换向阀的数量是10个。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整个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中,换向阀的数量是8个。
另外,如图11所示,在以往的建筑机械501中,利用外配管561(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530的外部的配管)将两个斗杆用换向阀(553F1、553F2)彼此连接起来。另外,利用外配管562将两个动臂用换向阀(553E1、553E2)彼此连接起来。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斗杆用换向阀53F的数量为1个,动臂用换向阀53E的数量为1个,因此,不需要图11所示的外配管561和外配管562。因此,在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中,与需要外配管561或外配管562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成本。
效果2(技术方案2)
(结构2)图1所示的第3驱动器(23E、23F)是动臂用缸23E。第3换向阀(53E、53F)是动臂用换向阀53E。第3供给通路43是动臂用供给通路43E。
与右行驶用马达21A、左行驶用马达22B、铲斗用缸22C、以及旋转用马达21D相比,动臂用缸23E在动作时需要的油量较多。在所述“结构2”中,能够向需要较多油量的动臂用缸23E供给两个泵(第1泵11和第2泵12)的喷出油。因此,与向动臂用缸23E仅供给1个泵(11或12)的喷出油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动臂适当地动作。
效果3(技术方案3)
(结构3)第1换向阀(51A、51D)由右行驶用换向阀51A(一个行驶用换向阀)和旋转用换向阀51D构成。第2换向阀(52B、52C)由左行驶用换向阀52B(另一个行驶用换向阀)和铲斗用换向阀52C构成。
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具有所述“结构2”和“结构3”。因此,第1泵11的喷出油被供给到右行驶用换向阀51A、旋转用换向阀51D、以及动臂用换向阀53E(参照所述“结构2”)。另外,第2泵12的喷出油被供给到左行驶用换向阀52B、铲斗用换向阀52C、以及动臂用换向阀53E。这样,能够自两个泵(11、12)向不同的换向阀供给喷出油并削减动臂用换向阀53E的成本。
效果4(技术方案5)
(结构4)如图2所示,在动臂下降时(参照动臂下降位置53Ec),动臂用换向阀53E仅将第1卸载通路31和第2卸载通路32中的一个卸载通路(在图2中为第1卸载通路31)维持为全开状态。
采用所述“结构4”,在维持为全开状态的那个卸载通路(第1卸载通路31或第2卸载通路32)中,不会因动臂下降的操作而产生压力。因此,能够抑制无谓的能量消耗。
效果5(技术方案6)
(结构5)在动臂下降时(参照动臂下降位置53Ec),仅自第1供给通路41和第2供给通路42中的一个供给通路(在图2中为第1供给通路41)向动臂用供给通路43E供给油。
在动臂下降时,不会对动臂用缸23E施加载荷,而会对动臂用缸23E作用动臂的自重。因此,在动臂下降时,若自第1供给通路41和第2供给通路42这两个供给通路向动臂用供给通路43E供给油,则有可能使动臂下降的动作(动臂用缸23E的动作)过快。因此,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具有所述“结构5”。因此,能够抑制动臂下降的动作过快。
效果6(技术方案7)
(结构6)图1所示的动臂用换向阀53E使第1卸载通路31的开度与第2卸载通路32的开度之间存在差异(参照图4)。
采用所述“结构6”,对于自第1供给通路41流入到动臂用换向阀53E的油的流量和自第2供给通路42流入到动臂用换向阀53E的油的流量,能够使其中的一者较大且使另一者较小。因此,能发挥如下的“效果6-1”和“效果6-2”。
(效果6-1)与自第1供给通路41和第2供给通路42向动臂用换向阀53E供给相同流量的油的情况相比,易于对向动臂用换向阀53E供给的油的流量进行微调。其结果,能够易于对动臂用缸23E进行微操作。
(效果6-2)能够对可向具有所述“结构6”的动臂用换向阀53E以外的换向阀供给的油量进行调整。具体而言,例如,使自第2供给通路42供给到动臂用换向阀53E的油的流量少于自第1供给通路41供给到动臂用换向阀53E的油的流量。在该情况下,与使用第1供给通路41的油的驱动器(第1驱动器(21A、21D)等)相比,易于向使用第2供给通路42的油的驱动器(第2驱动器(22B、22C)等)供给油。
效果7(技术方案8)
(结构7)第3驱动器(23E、23F)是斗杆用缸23F。第3换向阀(53E、53F)是斗杆用换向阀53F。第3供给通路43是斗杆用供给通路43F。
与右行驶用马达21A、左行驶用马达22B、铲斗用缸22C、以及旋转用马达21D相比,斗杆用缸23F在动作时需要的油量较多。在所述“结构7”中,能够向需要较多油量的斗杆用缸23F供给两个泵(第1泵11和第2泵12)的喷出油。因此,与向斗杆用缸23F仅供给1个泵(11或12)的喷出油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斗杆适当地动作。
效果8(技术方案9)
(结构8)第1换向阀(51A、51D)由右行驶用换向阀51A(一个行驶用换向阀)和旋转用换向阀51D构成。第2换向阀(52B、52C)由左行驶用换向阀52B(另一个行驶用换向阀)和铲斗用换向阀52C构成。
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具有所述“结构7”和所述“结构8”(与所述“结构3”相同)。因此,能够自两个泵(11、12)向不同的换向阀供给喷出油并削减斗杆用换向阀53F的成本。
效果9(技术方案10)
(结构9-1)斗杆用换向阀53F配置于其他换向阀(斗杆用换向阀53F的上游侧的换向阀(51A、52B、52C、51D、53E))的下游侧。
(结构9-2a)第1供给通路41(例如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41Fa)在其他换向阀(例如旋转用换向阀51D)与斗杆用换向阀53F之间连接于第1卸载通路31(参照连接位置41Fa-1)。
(结构9-2b)或者,第2供给通路42(例如第2斗杆用合流通路42Fa)在其他换向阀(例如动臂用换向阀53E)与斗杆用换向阀53F之间连接于第2卸载通路32(例如参照连接位置42Fa-1)。
采用所述“结构9-1”和“结构9-2a”,能够将其他换向阀(在图1中为旋转用换向阀51D)的剩余油经由第1供给通路41(例如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41Fa)供给到斗杆用换向阀53F。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第1泵11的喷出油。或者,采用所述“结构9-1”和“结构9-2a”,能够将其他换向阀(在图1中为动臂用换向阀53E)的剩余油经由第2供给通路42(例如第2斗杆用合流通路42Fa)供给到斗杆用换向阀53F。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第2泵12的喷出油。
效果10(技术方案11)
(结构10)斗杆用换向阀53F使第1卸载通路31的开度与第2卸载通路32的开度之间存在差异(参照图4)。
采用所述“结构10”,对于自第1供给通路41流入到斗杆用换向阀53F的油的流量和自第2供给通路42流入到斗杆用换向阀53F的油的流量,能够使其中的一者较大且使另一者较小。因此,能发挥如下的“效果10-1”和“效果10-2”。
(效果10-1)与自第1供给通路41和第2供给通路42向斗杆用换向阀53F供给相同流量的油的情况相比,易于对向斗杆用换向阀53F供给的油的流量进行微调。其结果,能够易于对斗杆用缸23F进行微操作。
(效果10-2)能够对可向具有所述“结构10”的斗杆用换向阀53F以外的换向阀供给的油量进行调整。具体而言,例如,使自第2供给通路42供给到斗杆用换向阀53F的油的流量少于自第1供给通路41供给到斗杆用换向阀53F的油的流量。在该情况下,与使用第1供给通路41的油的驱动器(第1驱动器(21A、21D)等)相比,易于向使用第2供给通路42的油的驱动器(第2驱动器(22B、22C)等)供给油。
效果11(技术方案12)
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包括动臂用供给通路43E、动臂用换向阀53E、斗杆用供给通路43F、以及斗杆用换向阀53F。
(结构11-1)动臂用供给通路43E与第1供给通路41和第2供给通路42相连接。动臂用换向阀53E与动臂用供给通路43E、第1卸载通路31、第2卸载通路32、以及油箱通路35相连接,用于相对于动臂用缸23E进行油的供排。
(结构11-2)斗杆用供给通路43F与第1供给通路41和第2供给通路42相连接。斗杆用换向阀53F与斗杆用供给通路43F、第1卸载通路31、第2卸载通路32、以及油箱通路35相连接,用于相对于斗杆用缸23F进行油的供排。
采用所述“结构11-1”和“结构11-2”,对于两种驱动器(动臂用缸23E和斗杆用缸23F)中的每一个,能够分别削减各1个(合计两个)换向阀(动臂用换向阀53E和斗杆用换向阀53F)。因此,能够进一步削减换向阀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的)成本。
效果12(技术方案13)
(结构12)第1换向阀(51A、51D)由右行驶用换向阀51A(一个行驶用换向阀)和旋转用换向阀51D构成。第2换向阀(52B、52C)由左行驶用换向阀52B(另一个行驶用换向阀)和铲斗用换向阀52C构成。
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具有所述“结构11-1”、“结构11-2”、以及所述“结构12”(与“所述“结构3”相同)。因此,能够自两个泵(11、12)向不同的换向阀供给喷出油并削减动臂用换向阀53E和斗杆用换向阀53F的成本。
效果13(技术方案14)
第1供给通路41包括第1供给干线通路41α和第1斗杆用分支通路41F。
(结构13-1)第1供给干线通路41α能够向斗杆用换向阀53F和旋转用换向阀51D供给油。
(结构13-2)第1斗杆用分支通路41F将第1供给干线通路41α和斗杆用供给通路43F连接起来。
(结构13-3)在第1斗杆用分支通路41F上配置有第1节流单元71。
采用所述“结构13-1”~“结构13-3”,相比斗杆用换向阀53F,第1供给干线通路41α的油被优先供给到旋转用换向阀51D。其结果,能够抑制旋转用换向阀51D处的压力降低。因此,易于确保与旋转用换向阀51D相连接的驱动器(旋转用马达21D)的扭矩。具体而言,例如,易于确保旋转启动时(所述)的启动扭矩。
效果14(技术方案15)
动臂用换向阀53E配置于旋转用换向阀51D的下游侧。斗杆用换向阀53F配置于动臂用换向阀53E的下游侧。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包括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41Fa。
(结构14-1)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41Fa将第1卸载通路31和斗杆用供给通路43F连接起来。
(结构14-2)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41Fa在旋转用换向阀51D与动臂用换向阀53E之间连接于第1卸载通路31。
(结构14-3)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41Fa在第1节流单元71与斗杆用换向阀53F之间连接于斗杆用供给通路43F。
在设有所述“结构13-3”的第1节流单元71的情况下,有时油自第1斗杆用分支通路41F向斗杆用换向阀53F的供给不够。因此,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包括所述“结构14-1”~“结构14-3”的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41Fa。因而,能够将旋转用换向阀51D的剩余油经由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41Fa供给到斗杆用供给通路43F。因此,易于确保向斗杆用换向阀53F供给的油的供给量。例如,在与旋转用换向阀51D相连接的驱动器(旋转用马达21D)没有动作(或大致上没有动作)的情况下,易于确保向斗杆用换向阀53F供给的油的供给量。
效果15(技术方案17)
第2供给通路42包括第2供给干线通路42α和第2斗杆用分支通路42F。
(结构15-1)第2供给干线通路42α能够向动臂用换向阀53E和斗杆用换向阀53F供给油。
(结构15-2)第2斗杆用分支通路42F将第2供给干线通路42α和第2斗杆用分支通路42F连接起来。
(结构15-3)在第2斗杆用分支通路42F上配置有第2节流单元72。
采用所述“结构15-1”~“结构15-3”,相比斗杆用换向阀53F,第2供给干线通路42α的油被优先供给到动臂用换向阀53E。因此,能够使动臂用缸23E先于斗杆用缸23F动作。
效果16(技术方案18)
斗杆用换向阀53F配置于动臂用换向阀53E的下游侧。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包括第2斗杆用合流通路42Fa。
(结构16-1)第2斗杆用合流通路42Fa将第2卸载通路32和斗杆用供给通路43F连接起来。
(结构16-2)第2斗杆用合流通路42Fa在动臂用换向阀53E与斗杆用换向阀53F之间连接于第2卸载通路32。
(结构16-3)第2斗杆用合流通路42Fa在第2节流单元72与斗杆用换向阀53F之间连接于斗杆用供给通路43F。
在设有所述“结构15-3”的第2节流单元72的情况下,有时油自第2斗杆用分支通路42F向斗杆用换向阀53F的供给不够。因此,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0包括所述“结构16-1”~“结构16-3”的第2斗杆用合流通路42Fa。因而,能够将动臂用换向阀53E的剩余油经由第2斗杆用合流通路42Fa供给到斗杆用供给通路43F。因此,易于确保向斗杆用换向阀53F供给的油的供给量。
效果17(技术方案23)
(结构17)动臂用换向阀53E使第1卸载通路31的开度(参照图4的“P1→T”)与第2卸载通路32的开度(参照图4的“P2→T”)之间存在差异。
采用所述“结构17”,对于自图1所示的第1供给通路41供给到动臂用换向阀53E的油的流量和自第2供给通路42供给到动臂用换向阀53E的油的流量,能够使其中的一者较大且使另一者较小。因此,能发挥如下的“效果17-1”和“效果17-2”。
(效果17-1)与自第1供给通路41和第2供给通路42向动臂用换向阀53E供给相同流量的油的情况相比,易于对向动臂用换向阀53E供给的油的流量进行微调。其结果,能够易于对动臂用缸23E进行微操作。
(效果17-2)能够对可向动臂用换向阀53E以外的换向阀供给的油量进行调整。具体而言,例如,使自第2供给通路42供给到动臂用换向阀53E的油的流量大于自第1供给通路41供给到动臂用换向阀53E的油的流量。在该情况下,与使用第2供给通路42的油的驱动器(第2驱动器(22B、22C)等)相比,易于向使用第1供给通路41的油的驱动器(第1驱动器(21A、21D)等)供给油。
效果18(技术方案24)
(结构18)斗杆用换向阀53F使第1卸载通路31的开度(参照图4的“P1→T”)与第2卸载通路32的开度(参照图4的“P2→T”)之间存在差异。
采用所述“结构18”,对于自图1所示的第1供给通路41供给到斗杆用换向阀53F的油的流量和自第2供给通路42供给到斗杆用换向阀53F的油的流量,能够使其中的一者较大且使另一者较小。因此,能发挥如下的“效果18-1”和“效果18-2”。
(效果18-1)与自第1供给通路41和第2供给通路42向斗杆用换向阀53F供给相同流量的油的情况相比,易于对向斗杆用换向阀53F供给的油的流量进行微调。其结果,能够易于对斗杆用缸23F进行微操作
(效果18-2)能够对可向斗杆用换向阀53F以外的换向阀供给的油量进行调整。具体而言,例如,使自第2供给通路42供给到斗杆用换向阀53F的油的流量小于自第1供给通路41供给到斗杆用换向阀53F的油的流量。在该情况下,与使用第1供给通路41的油的驱动器(第1驱动器(21A、21D)等)相比,易于向使用第2供给通路42的油的驱动器(第2驱动器(22B、22C)等)供给油。
第2实施方式
参照图6和图7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230与第1实施方式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之间的不同点。此外,对于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230中的与第1实施方式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之间的相同点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第2实施方式与第1实施方式之间的不同点如下。(a)图6所示的第1供给通路41上的与第1卸载通路31相连接的连接位置141-1。(b)第2供给通路42上的与第2卸载通路32相连接的连接位置142-1。(c)图7所示的动臂用换向阀253E的动臂下降位置253Ec周边的结构。(d)图6所示的第3节流单元273。
连接位置141-1
如图1所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1供给通路41上的与第1卸载通路31相连接的连接位置41-1位于第1卸载通路31的最上游部(右行驶用换向阀51A的上游侧)。如图6所示,在第2实施方式中,第1供给通路41(不包括右行驶用分支通路41A)上的与第1卸载通路31相连接的连接位置141-1位于能够将第1泵11的喷出油最优先地供给到右行驶用换向阀51A那样的位置。具体而言,连接位置114-1位于比右行驶用换向阀51A靠下游侧的位置。连接位置141-1位于斗杆用换向阀53F与其他换向阀(比斗杆用换向阀53F靠上游侧的换向阀)之间。连接位置141-1位于动臂用换向阀253E与其他换向阀(比动臂用换向阀253E靠上游侧的换向阀)之间。连接位置141-1位于右行驶用换向阀51A与左行驶用换向阀52B之间(右行驶用换向阀51A的出口部分)。
连接位置142-1
如图1所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2供给通路42上的与第2卸载通路32相连接的连接位置42-1位于第2卸载通路32的最上游部(左行驶用换向阀52B的上游侧)。如图6所示,在第2实施方式中,第2供给通路42(不包括左行驶用分支通路42B)上的与第2卸载通路32相连接的连接位置142-1位于能够将第2泵12的喷出油最优先地供给到左行驶用换向阀52B那样的位置。具体而言,连接位置142-1位于比左行驶用换向阀52B靠下游侧的位置。连接位置142-1位于斗杆用换向阀53F与其他换向阀(斗杆用换向阀53F的上游侧的换向阀)之间。连接位置142-1位于动臂用换向阀253E与其他换向阀(比动臂用换向阀253E靠上游侧的换向阀)之间。连接位置142-1位于左行驶用换向阀52B与铲斗用分支通路42C之间(左行驶用换向阀52B的出口部分)。
动臂下降位置253Ec
如图2所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动臂下降位置53Ec处,使第1卸载通路31为全开状态(维持为全开状态)并使第2卸载通路32为阻断状态或节流状态。并且,在动臂下降位置53Ec处,使动臂用供给通路43E(第3供给通路43)为阻断状态并使动臂下降用分支通路42E1(第2供给通路42)和油箱通路35为连接状态(全开状态或节流状态)。
如图7所示,在第2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动臂下降位置253Ec处,使第1卸载通路31为全开状态(维持为全开状态)并使第2卸载通路32为阻断状态或节流状态。并且,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在动臂下降位置253Ec处,使动臂用供给通路43E(第3供给通路43)和油箱通路35为连接状态(全开状态或节流状态)。采用该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仅自第1供给通路41和第2供给通路42中的第2供给通路42向动臂用缸23E供给油。在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230中,不需要图1所示的动臂下降用分支通路42E1。或者,也可以说将动臂下降用分支通路42E1(参照图1)和第2动臂用分支通路42E作为(兼用作)1个通路。
如图6所示,第3节流单元273配置于第2动臂用分支通路42E。第3节流单元273是为了比起动臂用换向阀253E而将第2供给通路42的油优先地供给到斗杆用换向阀53F而设置的。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没有设置图1所示的第2节流单元72(配置于第2斗杆用分支通路42F的节流单元)。另外,在图6所示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230中设有图1所示的动臂下降用分支通路42E1的情况下(未图示),也可以将图6所示的第3节流单元273配置于动臂下降用分支通路42E1(参照图1)。
效果19(技术方案4)
说明图6所示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230的效果。
(结构19-1)动臂用换向阀253E配置于其他换向阀(动臂用换向阀53E的上游侧的换向阀(51A、52B、52C、51D))的下游侧。
(结构19-2a)第1供给通路41在其他换向阀(例如左行驶用换向阀52B)与动臂用换向阀253E之间连接于第1卸载通路31(例如连接位置141-1)。
(结构19-2b)或者,第2供给通路42在其他换向阀(例如左行驶用换向阀52B)和动臂用换向阀253E之间连接于第2卸载通路32(例如连接位置142-1)。
采用所述“结构19-1”和“结构19-2a”,能够将其他换向阀(例如右行驶用换向阀51A)的剩余油经由第1供给通路41供给到动臂用换向阀253E。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第1泵11的剩余油。或者,采用所述“结构19-1”和“结构19-2a”,能够将其他换向阀(例如左行驶用换向阀52B)的剩余油经由第2供给通路42供给到动臂用换向阀253E。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第2泵12的剩余油。
效果20(技术方案19)
第2供给通路42包括第2供给干线通路42α和第2动臂用分支通路42E。
(结构20-1)第2供给干线通路42α能够向动臂用换向阀253E和斗杆用换向阀53F供给油。
(结构20-2)第2动臂用分支通路42E能够将第2供给干线通路42α和动臂用供给通路43E连接起来。
(结构20-3)在第2动臂用分支通路42E上配置有第3节流单元273。
采用所述“结构20-1”~“结构20-3”,比起动臂用换向阀253E,第2供给干线通路42α的油被优先供给到斗杆用换向阀53F。因此,能够使斗杆用缸23F先于动臂用缸23E动作。
第3实施方式
参照图8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30与第1实施方式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之间的不同点。此外,对于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30中的与第1实施方式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之间的相同点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第3实施方式与与第1实施方式之间的不同点如下。
(a)如图1所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动臂用换向阀53E的下游侧配置有斗杆用换向阀53F。如图8所示,在第3实施方式中,在斗杆用换向阀53F的下游侧配置有动臂用换向阀53E。
(b)在图8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中,没有设置在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中设置的第2斗杆用合流通路42Fa。
(c)在第3实施方式中具有在第1实施方式中未设置的第1动臂用合流通路341Ea和第2动臂用合流通路342Ea。
(d)图8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的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341Fa的配置与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41Fa的配置不同。
(e)与图6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在图8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中,设有在第1实施方式中未设置的第3节流单元273,并且未设有第1实施方式中的第2节流单元72(参照图1)。
(f)在第3实施方式中,设有在第1实施方式中未设置的第4节流单元374。以下,进一步说明不同点。
第1动臂用合流通路341Ea是用于将在第1卸载通路31中流动的油(剩余油)供给(合流)到动臂用供给通路43E的通路。第1动臂用合流通路341Ea与第1卸载通路31和动臂用供给通路43E相连接。在第1动臂用合流通路341Ea上具有连接位置341Ea-1和连接位置341Ea-2。
连接位置341Ea-1是第1动臂用合流通路341Ea(第1供给通路41)上的与第1卸载通路31相连接的连接位置。连接位置341Ea-1位于比动臂用换向阀53E靠上游侧的位置。具体而言,连接位置331c位于动臂用换向阀53E与斗杆用换向阀53F之间。
连接位置341Ea-2是第1动臂用合流通路341Ea上的与动臂用供给通路43E相连接的连接位置。第1动臂用合流通路341Ea也可以经由第1动臂用分支通路41E、第2动臂用分支通路42E与动臂用供给通路43E相连接。连接位置341Ea-2位于第4节流单元374(后述)与动臂用换向阀53E之间。连接位置341Ea-2位于比第4节流单元374靠下游侧且比动臂用换向阀53E靠上游侧的位置。连接位置341Ea-2位于第3节流单元273(第2动臂用分支通路42E上的第3节流单元273)与动臂用换向阀53E之间。连接位置341Ea-2位于比第3节流单元273靠下游侧且比动臂用换向阀53E靠上游侧的位置。连接位置341Ea-2位于比配置于第1动臂用分支通路41E的单向阀、配置于第2动臂用分支通路42E的单向阀靠动臂用换向阀53E侧(下游侧)的位置。
第2动臂用合流通路342Ea是用于将在第2卸载通路32中流动的油(剩余油)供给(合流)到动臂用供给通路43E的通路。第2动臂用合流通路342Ea与第2卸载通路32和动臂下降用分支通路42E1相连接。在第2动臂用合流通路342Ea上具有连接位置342Ea-1和连接位置342Ea-2。
连接位置342Ea-1是第2动臂用合流通路342Ea(第2供给通路42)上的与第2卸载通路32相连接的连接位置。连接位置342Ea-1位于比动臂用换向阀53E靠上游侧的位置。具体而言,连接位置332c位于动臂用换向阀53E与斗杆用换向阀53F之间。
连接位置342Ea-2是第2动臂用合流通路342Ea上的与动臂下降用分支通路42E1相连接的连接位置(也可以是第2动臂用合流通路342Ea上的与第2动臂用分支通路42E相连接的连接位置)。连接位置342Ea-2位于第3节流单元273与动臂用换向阀53E之间。连接位置342Ea-2位于比第3节流单元273靠下游侧且比动臂用换向阀53E靠上游侧的位置。连接位置342Ea-2位于比配置于动臂下降用分支通路42E1的单向阀靠动臂用换向阀53E侧(下游侧)的位置。
第1动臂用合流通路341Ea和第2动臂用合流通路342Ea上分别配置有单向阀。
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341Fa
如图1所示,在第1实施方式中,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41Fa上的(第1供给通路41上的)与第1卸载通路31相连接的连接位置41Fa-1位于旋转用换向阀51D与动臂用换向阀53E之间。如图8所示,在第3实施方式中,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341Fa上的与第1卸载通路31相连接的连接位置341Fa-1位于旋转用换向阀51D与斗杆用换向阀53F之间。
第4节流单元374配置于第1动臂用分支通路41E。与图1所示的第1节流单元71同样地,第4节流单元374是为了防止第1供给通路41的压力变低而设置的。
效果21(技术方案16)
说明图8所示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30的效果。
斗杆用换向阀53F配置于旋转用换向阀51D的下游侧。动臂用换向阀53E配置于斗杆用换向阀53F的下游侧。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30包括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341Fa。
(结构21-1)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341Fa将第1卸载通路31和斗杆用供给通路43F连接起来。
(结构21-2)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341Fa在旋转用换向阀51D与斗杆用换向阀53F之间连接于第1卸载通路31。
(结构21-3)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341Fa在第1节流单元71与斗杆用换向阀53F之间连接于斗杆用供给通路43F。
在第1斗杆用分支通路41F上配置有第1节流单元71的情况下,有时油自第1斗杆用分支通路41F向斗杆用换向阀53F的供给不够。因此,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30包括所述“结构21-1”~“结构21-3”的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341Fa。因而,能够将旋转用换向阀51D的剩余油经由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341Fa供给到斗杆用换向阀53F。因此,易于确保向斗杆用换向阀53F供给的油的供给量。
效果22(技术方案21)
第1供给通路41包括第1供给干线通路41α和第1动臂用分支通路41E。
(结构22-1)第1供给干线通路41α能够向动臂用换向阀53E和斗杆用换向阀53F供给油。
(结构22-2)第1动臂用分支通路41E将第1供给干线通路41α和动臂用供给通路43E连接起来。
(结构22-3)在第1动臂用分支通路41E上配置有第4节流单元374。
采用所述“结构22-1”~“结构22-3”,比起斗杆用换向阀53F,第1供给干线通路41α的油被优先供给到旋转用换向阀51D。其结果,能够抑制旋转用换向阀51D处的压力降低。因此,易于确保与旋转用换向阀51D相连接的驱动器(旋转用马达21D)的扭矩。具体而言,例如,易于确保旋转启动时(所述)的启动扭矩。
效果23(技术方案22)
斗杆用换向阀53F配置于旋转用换向阀51D的下游侧。动臂用换向阀53E配置于斗杆用换向阀53F的下游侧。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30包括第1动臂用合流通路341Ea。
(结构23-1)第1动臂用合流通路341Ea将第1卸载通路31和动臂用供给通路43E连接起来。
(结构23-2)第1动臂用合流通路341Ea在斗杆用换向阀53F与动臂用换向阀53E之间连接于第2卸载通路32。
(结构23-3)第1动臂用合流通路341Ea在第4节流单元374与动臂用换向阀53E之间连接于动臂用供给通路43E。
在如所述“结构22-3”那样配置有第4节流单元374的情况下,有时油自第1动臂用分支通路41E向动臂用换向阀53E的供给不够。因此,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30包括所述“结构23-1”~“结构23-3”的第1动臂用合流通路341Ea。因而,能够将斗杆用换向阀53F的剩余油经由第1动臂用合流通路341Ea供给到动臂用换向阀53E。因此,易于确保向动臂用换向阀53E供给的油的供给量。
第4实施方式
参照图9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430与第3实施方式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之间的不同点。此外,对于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430中的与第3实施方式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之间的相同点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第4实施方式与第3实施方式之间的不同点如下。
(a)如图8所示,在第3实施方式中,第2动臂用分支通路42E和动臂下降用分支通路42E1被设置为相互独立的通路,并设有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动臂用换向阀53E。如图9所示,在第4实施方式中,动臂下降用分支通路42E1(参照图8)和第2动臂用分支通路42E被设成(兼用作)1个通路,并设有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动臂用换向阀253E。
(b)如图8所示,第3实施方式中,连接位置342Ea-2是第2动臂用合流通路342Ea上的与动臂下降用分支通路42E1相连接的连接位置。如图9所示,在第4实施方式中,连接位置342Ea-2是第2动臂用合流通路342Ea上的与第2动臂用分支通路42E相连接的连接位置。
(c)如图8所示,在第3实施方式中,连接位置342Ea-2位于比配置于动臂下降用分支通路42E1的单向阀靠动臂用换向阀53E侧(下游侧)的位置。如图9所示,在第4实施方式中,连接位置342Ea-2位于比配置于第2动臂用分支通路42E的单向阀靠动臂用换向阀253E侧(下游侧)的位置。
效果24(技术方案20)
说明图9所示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430的效果。
斗杆用换向阀53F配置于旋转用换向阀51D的下游侧。动臂用换向阀253E配置于斗杆用换向阀53F的下游侧。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430包括第2动臂用合流通路342Ea。
(结构22-1)第2动臂用合流通路342Ea将第2卸载通路32和动臂用供给通路43E连接起来。
(结构22-2)第2动臂用合流通路342Ea在斗杆用换向阀53F与动臂用换向阀253E之间连接于第2卸载通路32。
(结构22-3)第2动臂用合流通路342Ea在第3节流单元273与动臂用换向阀253E之间连接于动臂用供给通路43E。
在第2动臂用分支通路42E上配置有第3节流单元273的情况下,有时油自第2动臂用分支通路42E向动臂用换向阀253E的供给不够。因此,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430包括所述“结构22-1”~“结构22-3”的第2动臂用合流通路342Ea。因而,能够将斗杆用换向阀53F的剩余油经由第2动臂用合流通路342Ea供给到动臂用换向阀253E。因此,易于确保向动臂用换向阀253E供给的油的供给量。
其他变形例
所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也可以适当地改变图1等所示的回路。
(例1)例如,也可以将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适当地组合。
(例1-1)例如,也可以是,不设置图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的第2节流单元72,而是将图6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第3节流单元273附加于第1实施方式。
(例1-2)另外,例如,也可以将图6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位置141-1和连接位置142-1的结构应用于图8所示的第3实施方式的结构(在斗杆用供给通路43F的下游配置有动臂用换向阀53E的结构)。
(例2)另外,例如,图2所示的动臂用换向阀53E构成为,在动臂下降的情况下,仅自第1供给通路41和第2供给通路42中的一个供给通路向动臂用缸23E供给油。但是,动臂用换向阀53E也可以构成为,在动臂下降的情况下,自第1供给通路41和第2供给通路42这两个供给通路向动臂用缸23E供给油。
(例3)另外,例如,图3所示的斗杆用换向阀53F构成为,在斗杆下降的情况下,自第1供给通路41和第2供给通路42这两个供给通路向斗杆用缸23F供给油。但是,斗杆用换向阀53F也可以构成为,在斗杆下降的情况下,仅自第1供给通路41和第2供给通路42中的一个供给通路向斗杆用缸23F供给油。
(例4)另外,例如,也可以在通路(31~43)上追加在图1等中未记载的单向阀、节流单元。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1泵;12、第2泵;15、油箱;21A、右行驶用马达;21D、旋转用马达;22B、左行驶用马达;22C、铲斗用缸;23E、动臂用缸;23F、斗杆用缸;30、230、330、430、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31、第1卸载通路;32、第2卸载通路;35、油箱通路;41、第1供给通路;41α、第1供给干线通路;41E、第1动臂用分支通路;41F、第1斗杆用分支通路;41Fa、341Fa、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42、第2供给通路;42α、第2供给干线通路;42E、第2动臂用分支通路;42Fa、第2斗杆用合流通路;43E、动臂用供给通路;43F、斗杆用供给通路;51A、右行驶用换向阀(第1换向阀、一个行驶用换向阀);51D、旋转用换向阀(第1换向阀);52B、左行驶用换向阀(第2换向阀、另一个行驶用换向阀);52C、铲斗用换向阀(第2换向阀);53E、253E、动臂用换向阀;53F、斗杆用换向阀;71、第1节流单元;72、第2节流单元;273、第3节流单元;341Ea、第1动臂用合流通路;342Ea、第2动臂用合流通路;374、第4节流单元。

Claims (24)

1.一种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其与第1泵、第2泵、油箱、以及多个驱动器相连接,其中,
该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包括:
第1卸载通路,其与所述第1泵相连接;
第2卸载通路,其与所述第2泵相连接;
第1供给通路,其与所述第1泵相连接;
第2供给通路,其与所述第2泵相连接;
油箱通路,其与所述第1卸载通路、所述第2卸载通路、以及所述油箱相连接;
第1换向阀,其与所述第1供给通路、所述第1卸载通路、以及所述油箱通路相连接,用于相对于第1驱动器进行油的供排;
第2换向阀,其与所述第2供给通路、所述第2卸载通路、以及所述油箱通路相连接,用于相对于第2驱动器进行油的供排;
第3供给通路,其与所述第1供给通路以及所述第2供给通路相连接;以及
第3换向阀,其与所述第3供给通路、所述第1卸载通路、所述第2卸载通路、以及所述油箱通路相连接,用于相对于第3驱动器进行油的供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其中,
所述第3驱动器是动臂用缸,
所述第3换向阀是动臂用换向阀,
所述第3供给通路是动臂用供给通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其中,
所述第1换向阀由一个行驶用换向阀和旋转用换向阀构成,
所述第2换向阀由另一个行驶用换向阀和铲斗用换向阀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其中,
所述动臂用换向阀配置于其他换向阀的下游侧,
所述第1供给通路在所述其他换向阀与所述动臂用换向阀之间连接于所述第1卸载通路,或者,所述第2供给通路在所述其他换向阀与所述动臂用换向阀之间连接于所述第2卸载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其中,
在动臂下降时,所述动臂用换向阀仅将所述第1卸载通路和所述第2卸载通路中的一个卸载通路维持为全开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其中,
在动臂下降时,仅自所述第1供给通路和所述第2供给通路中的一个供给通路向所述动臂用供给通路供给油。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其中,
所述动臂用换向阀使所述第2卸载通路的开度与所述第1卸载通路的开度之间存在差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其中,
所述第3驱动器是斗杆用缸,
所述第3换向阀是斗杆用换向阀,
所述第3供给通路是斗杆用供给通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其中,
所述第1换向阀由一个行驶用换向阀和旋转用换向阀构成,
所述第2换向阀由另一个行驶用换向阀和铲斗用换向阀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其中,
所述斗杆用换向阀配置于其他换向阀的下游侧,
所述第1供给通路在所述其他换向阀与所述斗杆用换向阀之间连接于所述第1卸载通路,或者,所述第2供给通路在所述其他换向阀与所述斗杆用换向阀之间连接于所述第2卸载通路。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其中,
所述斗杆用换向阀使所述第1卸载通路的开度与所述第2卸载通路的开度之间存在差异。
12.一种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其与第1泵、第2泵、油箱、以及多个驱动器相连接,其中,
该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包括:
第1卸载通路,其与所述第1泵相连接;
第2卸载通路,其与所述第2泵相连接;
第1供给通路,其与所述第1泵相连接;
第2供给通路,其与所述第2泵相连接;
油箱通路,其与所述第1卸载通路、所述第2卸载通路、以及所述油箱相连接;
第1换向阀,其与所述第1供给通路、所述第1卸载通路、以及所述油箱通路相连接,用于相对于第1驱动器进行油的供排;
第2换向阀,其与所述第2供给通路、所述第2卸载通路、以及所述油箱通路相连接,用于相对于第2驱动器进行油的供排;
动臂用供给通路,其与所述第1供给通路以及所述第2供给通路相连接;
动臂用换向阀,其与所述动臂用供给通路、所述第1卸载通路、所述第2卸载通路、以及所述油箱通路相连接,用于相对于动臂用缸进行油的供排;
斗杆用供给通路,其与所述第1供给通路以及所述第2供给通路相连接;以及
斗杆用换向阀,其与所述斗杆用供给通路、所述第1卸载通路、所述第2卸载通路、以及所述油箱通路相连接,用于相对于斗杆用缸进行油的供排。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其中,
所述第1换向阀由一个行驶用换向阀和旋转用换向阀构成,
所述第2换向阀由另一个行驶用换向阀和铲斗用换向阀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其中,
所述第1供给通路包括能够向所述斗杆用换向阀和所述旋转用换向阀供给油的第1供给干线通路和将所述第1供给干线通路与所述斗杆用供给通路连接起来的第1斗杆用分支通路,
在所述第1斗杆用分支通路上配置有第1节流单元。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其中,
所述动臂用换向阀配置于所述旋转用换向阀的下游侧,
所述斗杆用换向阀配置于所述动臂用换向阀的下游侧,
该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包括将所述第1卸载通路和所述斗杆用供给通路连接起来的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
所述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在所述旋转用换向阀与所述动臂用换向阀之间连接于所述第1卸载通路,
所述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在所述第1节流单元与所述斗杆用换向阀之间连接于所述斗杆用供给通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其中,
所述斗杆用换向阀配置于所述旋转用换向阀的下游侧,
所述动臂用换向阀配置于所述斗杆用换向阀的下游侧,
该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包括将所述第1卸载通路和所述斗杆用供给通路连接起来的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
所述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在所述旋转用换向阀与所述斗杆用换向阀之间连接于所述第1卸载通路,
所述第1斗杆用合流通路在所述第1节流单元与所述斗杆用换向阀之间连接于所述斗杆用供给通路。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其中,
所述第2供给通路包括能够向所述动臂用换向阀和所述斗杆用换向阀供给油的第2供给干线通路和将所述第2供给干线通路与所述斗杆用供给通路连接起来的第2斗杆用分支通路,
在所述第2斗杆用分支通路上配置有第2节流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其中,
所述斗杆用换向阀配置于所述动臂用换向阀的下游侧,
该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包括将所述第2卸载通路和所述斗杆用供给通路连接起来的第2斗杆用合流通路,
所述第2斗杆用合流通路在所述动臂用换向阀与所述斗杆用换向阀之间连接于所述第2卸载通路,
所述第2斗杆用合流通路在所述第2节流单元与所述斗杆用换向阀之间连接于所述斗杆用供给通路。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其中,
所述第2供给通路包括能够向所述动臂用换向阀和所述斗杆用换向阀供给油的第2供给干线通路和将所述第2供给干线通路与所述动臂用供给通路连接起来的第2动臂用分支通路,
在所述第2动臂用分支通路上配置有第3节流单元。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其中,
所述斗杆用换向阀配置于所述旋转用换向阀的下游侧,
所述动臂用换向阀配置于所述斗杆用换向阀的下游侧,
该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包括将所述第2卸载通路和所述动臂用供给通路连接起来的第2动臂用合流通路,
所述第2动臂用合流通路在所述斗杆用换向阀与所述动臂用换向阀之间连接于所述第2卸载通路,
所述第2动臂用合流通路在所述第3节流单元与所述动臂用换向阀之间连接于所述动臂用供给通路。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其中,
所述第1供给通路包括能够向所述动臂用换向阀和所述斗杆用换向阀供给油的第1供给干线通路和将所述第1供给干线通路与所述动臂用供给通路连接起来的第1动臂用分支通路,
在所述第1动臂用分支通路上配置有第4节流单元。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其中,
所述斗杆用换向阀配置于所述旋转用换向阀的下游侧,
所述动臂用换向阀配置于所述斗杆用换向阀的下游侧,
该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包括将所述第1卸载通路和所述动臂用供给通路连接起来的第1动臂用合流通路,
所述第1动臂用合流通路在所述斗杆用换向阀与所述动臂用换向阀之间连接于所述第2卸载通路,
所述第1动臂用合流通路在所述第4节流单元与所述动臂用换向阀之间连接于所述动臂用供给通路。
23.根据权利要求12至2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其中,
所述动臂用换向阀使所述第2卸载通路的开度与所述第1卸载通路的开度之间存在差异。
24.根据权利要求12至2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其中,
所述斗杆用换向阀使所述第1卸载通路的开度与所述第2卸载通路的开度之间存在差异。
CN201510009656.4A 2014-01-15 2015-01-08 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 Active CN1047754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5243 2014-01-15
JP2014005243A JP6220680B2 (ja) 2014-01-15 2014-01-15 建設機械用油圧回路
JP2014020281A JP6220690B2 (ja) 2014-02-05 2014-02-05 建設機械用油圧回路
JP2014-020281 2014-02-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75473A true CN104775473A (zh) 2015-07-15
CN104775473B CN104775473B (zh) 2017-04-19

Family

ID=53617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09656.4A Active CN104775473B (zh) 2014-01-15 2015-01-08 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648662B1 (zh)
CN (1) CN10477547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2950A (zh) * 2016-06-29 2018-12-21 Kyb株式会社 流体压控制装置
CN110268169A (zh) * 2017-02-09 2019-09-20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液压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55732A (en) * 1980-05-06 1981-12-02 Toshiba Mach Co Ltd Hydraulic control circuit for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JPH1018360A (ja) * 1996-07-08 1998-01-20 Toshiba Mach Co Ltd 油圧ショベルの油圧回路
WO2001096748A1 (fr) * 2000-06-14 2001-12-20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Circuit hydraulique pour machines de travaux publics
JP2004176800A (ja) * 2002-11-26 2004-06-24 Sumitomo (S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建設機械の油圧回路
JP2010096289A (ja) * 2008-10-17 2010-04-30 Sumitomo (S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建設機械のパイロット油圧源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806A (en) * 1980-05-31 1982-01-07 Nippon Air Brake Co Ltd Composite valve
JP2730095B2 (ja) * 1988-10-20 1998-03-2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気体の臭気強度測定方法
JP4480565B2 (ja) * 2004-12-10 2010-06-16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バックホウの油圧回路構造
JP5357864B2 (ja) * 2008-03-31 2013-12-04 株式会社不二越 建設機械の油圧回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55732A (en) * 1980-05-06 1981-12-02 Toshiba Mach Co Ltd Hydraulic control circuit for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JPH1018360A (ja) * 1996-07-08 1998-01-20 Toshiba Mach Co Ltd 油圧ショベルの油圧回路
WO2001096748A1 (fr) * 2000-06-14 2001-12-20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Circuit hydraulique pour machines de travaux publics
JP2004176800A (ja) * 2002-11-26 2004-06-24 Sumitomo (S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建設機械の油圧回路
JP2010096289A (ja) * 2008-10-17 2010-04-30 Sumitomo (Shi)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建設機械のパイロット油圧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2950A (zh) * 2016-06-29 2018-12-21 Kyb株式会社 流体压控制装置
CN110268169A (zh) * 2017-02-09 2019-09-20 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液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648662B1 (ko) 2016-08-16
CN104775473B (zh) 2017-04-19
KR20150085472A (ko) 2015-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57245B1 (en) Hydraulic system for construction equipment
US9228323B2 (en) Control system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JP5172477B2 (ja) ハイブリッド建設機械の制御装置
JP4139352B2 (ja) 油圧制御装置
KR101942603B1 (ko) 건설 기계
WO2013187092A1 (ja) 建設機械の油圧回路及びその制御装置
JP4541209B2 (ja) 油圧回路
JPH11218102A (ja) 圧油供給装置
EP2799723B1 (en) System for reducing fuel consumption in excavator
CN103620233A (zh) 用于施工机械的液压控制阀
EP2884117B1 (en) Hydraulic circuit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and control device for same
CN104775473A (zh) 建筑机械用液压回路
WO2018020689A1 (ja) 制御システム、作業機械及び制御方法
JP6242312B2 (ja) 建設機械の油圧システム
WO2015119175A1 (ja) 建設機械用油圧回路
KR101260072B1 (ko) 굴삭기의 복합동작 제어용 유압제어시스템
EP3686442A1 (en) Fluid pressure control device
JP5872170B2 (ja) 建設機械の制御装置
JP5121545B2 (ja) 建設機械の油圧回路
JP6043157B2 (ja) ハイブリッド建設機械の制御システム
JP4767934B2 (ja) 建設機械用油圧ポンプ制御装置
JP3980501B2 (ja) 建設機械の油圧駆動装置
JP6220680B2 (ja) 建設機械用油圧回路
JP2005226678A (ja) 油圧駆動装置
CN217204385U (zh) 液压控制阀及挖掘机液压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