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72982A - 喷墨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72982A
CN104772982A CN201510020863.XA CN201510020863A CN104772982A CN 104772982 A CN104772982 A CN 104772982A CN 201510020863 A CN201510020863 A CN 201510020863A CN 104772982 A CN104772982 A CN 104772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canning direction
printing
printed medium
dev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208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72982B (zh
Inventor
冈岛正和
杉本义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72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72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72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72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比以往更容易确认出利用移动机构实现的喷墨头相对于印刷介质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移动量的偏差的喷墨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该喷墨打印机使用喷墨头对印刷介质(90)执行箭头(10a)所示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印刷,并变更喷墨头相对于印刷介质(90)的箭头(10b)所示的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印刷位置,由此控制向印刷介质(90)的印刷,该喷墨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在对印刷介质(90)印刷图像(70)的情况下,将偏差确认用图像(80)以相对于图像(70)沿主扫描方向排列的方式印刷出来,该偏差确认用图像(80)用于确认利用移动机构实现的喷墨头相对于印刷介质(90)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移动量的偏差。

Description

喷墨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印刷介质执行印刷的喷墨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喷墨打印机,已知如下喷墨打印机,即、具备:喷墨头,其通过向印刷介质喷出墨滴来对印刷介质执行印刷;移动机构,其使喷墨头相对于印刷介质在主扫描方向以及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上相对地移动;以及印刷控制单元,其使移动机构将喷墨头相对于印刷介质在主扫描方向上相对地移动并使喷墨头对印刷介质执行主扫描方向上的印刷,并且使移动机构将喷墨头相对于印刷介质在副扫描方向上相对地移动来变更喷墨头相对于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印刷位置,由此控制向印刷介质的印刷(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732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18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当利用移动机构实现的喷墨头相对于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量存在偏差时,在移动量大于预定的情况下,会生成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比预定长的印刷物,在移动量小于预定的情况下,会生成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比预定短的印刷物。例如在图26的(a)所示那样将用箭头900a表示的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是2.5m、用箭头900b表示的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是10m并印刷有图像901a的印刷物901与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是2.5m、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是10m并印刷有图像902a的印刷物902排列而生成一个广告物900的情况下,当如图26的(b)所示那样印刷物901和印刷物902中的至少一个的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相对于预定存在偏差时,无法生成图26的(a)所示那样的按预定的广告物900。因此,喷墨打印机的使用者需要确认利用移动机构实现的喷墨头相对于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量的偏差,并调整喷墨打印机以使移动量的偏差降低。
另外,例如在生成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是10m的印刷物的情况下,当使用者在印刷结束之后注意到完成的印刷物的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是9.5m、10.5m时,所完成的印刷物会变成无用品或者需要重新进行印刷。因此,优选的是,喷墨打印机的使用者能够在生成印刷物的过程中确认利用移动机构实现的喷墨头相对于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量的偏差。
然而,在现有的喷墨打印机中,存在使用者不容易确认利用移动机构实现的喷墨头相对于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量的偏差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比于以往能够更容易地确认利用移动机构实现的喷墨头相对于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量的偏差的喷墨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具备:喷墨头,其通过向印刷介质喷出墨滴来对上述印刷介质执行印刷;移动机构,其使上述喷墨头相对于上述印刷介质在主扫描方向以及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上相对地移动;以及印刷控制单元,其使上述移动机构将上述喷墨头相对于上述印刷介质在主扫描方向上相对地移动并使上述喷墨头对上述印刷介质执行主扫描方向上的印刷,并且使上述移动机构将上述喷墨头相对于上述印刷介质在副扫描方向上相对地移动来变更上述喷墨头相对于上述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印刷位置,由此控制向上述印刷介质的印刷,其中,上述印刷控制单元在对上述印刷介质执行图像的印刷的情况下,将偏差确认用图像以相对于上述图像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的方式印刷出来,该偏差确认用图像用于确认利用上述移动机构实现的上述喷墨头相对于上述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量的偏差。
通过该结构,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将作为用于确认利用移动机构实现的喷墨头相对于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量的偏差的专用图像的偏差确认用图像与作为原来的印刷对象的图像相独立地印刷在印刷介质上,因此例如在印刷介质上的作为原来的印刷对象的图像中难以确认由移动量的偏差产生的影响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偏差确认用图像容易地确认移动量的偏差。因而,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相比于以往能够更容易地确认利用移动机构实现的喷墨头相对于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量的偏差。
另外,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中,上述印刷控制单元执行用于减小上述印刷介质上的上述图像中的由上述移动量的偏差产生的影响的控制,来作为利用上述喷墨头针对上述图像的印刷实现的墨滴喷出的控制。
通过该结构,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减小了由利用移动机构实现的喷墨头相对于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量的偏差产生的印刷介质上的作为原来的印刷对象的图像中的影响,因此在印刷介质上的作为原来的印刷对象的图像中难以确认由移动量的偏差产生的影响。然而,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将作为用于确认利用移动机构实现的喷墨头相对于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量的偏差的专用图像的偏差确认用图像与作为原来的印刷对象的图像相独立地印刷在印刷介质上,因此能够容易地确认移动量的偏差。
另外,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中,上述偏差确认用图像包括在互不相同的印刷位置处被印刷的多个区域。
通过该结构,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在产生利用移动机构实现的喷墨头相对于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量的偏差的情况下,印刷介质上的偏差确认用图像中的多个区域的位置关系会产生偏差,因此能够使使用者根据偏差确认用图像来确认移动量的偏差。
另外,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中,上述偏差确认用图像包括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延伸的填充区域来作为上述区域,多个上述填充区域在副扫描方向上排列,在互不相同的印刷位置处被印刷出来,在未产生上述移动量的偏差的情况下,上述偏差确认用图像在相互邻接的上述填充区域彼此之间不产生间隙,且相互邻接的上述填充区域彼此不产生重叠。
通过该结构,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在产生利用移动机构实现的喷墨头相对于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量的偏差的情况下,在印刷介质上的偏差确认用图像中,在相互邻接的填充区域彼此之间产生间隙或者相互邻接的填充区域彼此产生重叠,因此能够使使用者根据偏差确认用图像来确认移动量的偏差。特别是,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根据填充区域来确认利用移动机构实现的喷墨头相对于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量的偏差,因此与根据线来确认移动量的偏差的结构相比,即使印刷介质的表面有些凹凸不平,也能够根据偏差确认用图像容易地确认移动量的偏差。
另外,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中,上述偏差确认用图像包括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基准线以及在与上述基准线的位置不同的印刷位置处被印刷并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确认用线来分别作为上述区域,在未产生上述移动量的偏差的情况下,上述偏差确认用图像的上述基准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与上述确认用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一致。
通过该结构,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在产生利用移动机构实现的喷墨头相对于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量的偏差的情况下,在印刷介质上的偏差确认用图像中,基准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与确认用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不一致,因此能够使使用者根据偏差确认用图像来确认移动量的偏差。
另外,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中,上述偏差确认用图像包括相对于上述基准线在副扫描方向上平行地配置的多个基准辅助线以及相对于上述确认用线在副扫描方向上以与上述多个基准辅助线的间隔不同的间隔平行地配置的多个确认用辅助线。
通过该结构,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在产生利用移动机构实现的喷墨头相对于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量的偏差的情况下,根据印刷介质上的偏差确认用图像中的基准辅助线和确认用辅助线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关系能够容易地确认移动量的偏差。
另外,也可以是,在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中,上述印刷控制单元接受指示来调整上述移动量。
通过该结构,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能够容易地调整利用移动机构实现的喷墨头相对于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量的偏差。
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该喷墨打印机具备:喷墨头,其通过向印刷介质喷出墨滴来对上述印刷介质执行印刷;移动机构,其使上述喷墨头相对于上述印刷介质在主扫描方向以及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上相对地移动;以及印刷控制单元,其使上述移动机构将上述喷墨头相对于上述印刷介质在主扫描方向上相对地移动并使上述喷墨头对上述印刷介质执行主扫描方向上的印刷,并且使上述移动机构将上述喷墨头相对于上述印刷介质在副扫描方向上相对地移动来变更上述喷墨头相对于上述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印刷位置,由此控制向上述印刷介质的印刷,在该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方法中,在上述印刷控制单元对上述印刷介质执行图像的印刷的情况下,使上述印刷控制单元将偏差确认用图像以相对于上述图像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的方式印刷出来,该偏差确认用图像用于确认利用上述移动机构实现的上述喷墨头相对于上述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量的偏差。
通过该结构,在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方法中,将作为用于确认利用移动机构实现的喷墨头相对于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量的偏差的专用图像的偏差确认用图像与作为原来的印刷对象的图像相独立地印刷在印刷介质上,因此例如在印刷介质上的作为原来的印刷对象的图像中难以确认由移动量的偏差产生的影响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偏差确认用图像容易地确认移动量的偏差。因而,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方法相比于以往能够更容易地确认利用移动机构实现的喷墨头相对于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量的偏差。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喷墨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相比于以往能够更容易地确认利用移动机构实现的喷墨头相对于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量的偏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的局部侧视截面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的局部俯视图。
图4是图2所示的网纹辊的立体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的框图。
图6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生成的印刷物的一例的图。
图7是从图2所示的状态进一步进行了印刷的状态下的喷墨打印机的局部侧视截面图。
图8是与图2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例子中的喷墨打印机的局部侧视截面图。
图9是表示图6所示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0的(a)~(d)是表示印刷图9所示的图像的一系列工序的一例的图。
图11的(a)~(c)是表示图10所示的工序的后续工序的图。
图12的(a)~(d)分别表示在图10的(a)~(d)所示的各工序中印刷的路径图像的图。
图13的(a)~(c)分别表示在图11的(a)~(c)所示的各工序中印刷的路径图像的图。
图14是表示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一系列工序中产生了输送偏差的情况下的图9所示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15的(a)~(d)是表示印刷图9所示的图像的一系列工序的一例且是与图10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16的(a)~(c)是表示图15所示的工序的后续工序的图。
图17的(a)~(d)分别表示在图15的(a)~(d)所示的各工序中印刷的路径图像的图。
图18的(a)~(c)分别表示在图16的(a)~(c)所示的各工序中印刷的路径图像的图。
图19是表示在图15和图16所示的一系列工序中产生了输送偏差的情况下的图9所示的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20是表示图6所示的偏差确认用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21的(a)、(b)是表示印刷图20所示的偏差确认用图像的一系列工序的一例的图。
图22的(a)是表示产生移动量大于预定这种输送偏差的情况下的图20所示的偏差确认用图像的一例的图。图22的(b)是表示产生移动量小于预定这种输送偏差的情况下的图20所示的偏差确认用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23是表示图6所示的偏差确认用图像的一例且是与图20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例子的图。
图24的(a)、(b)是表示印刷图23所示的偏差确认用图像的一系列工序的一例的图。
图25的(a)是表示产生了移动量大于预定这种输送偏差的情况下的图23所示的偏差确认用图像的一例的图。图25的(b)是表示产生了移动量小于预定这种输送偏差的情况下的图23所示的偏差确认用图像的一例的图。
图26的(a)是表示由现有的喷墨打印机生成的广告物的一例的图。图26的(b)是表示未按预定进行印刷的状态下的图26的(a)所示的广告物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喷墨打印机;10a:箭头(表示主扫描方向的箭头);10b:箭头(表示副扫描方向的箭头);21:导轨(移动机构);22:滑架(移动机构);23:喷墨头;32:送出辊(移动机构);33:卷取辊(移动机构);38:网纹辊(移动机构);39:夹送辊(移动机构);54:滑架驱动装置(移动机构);55:送出辊驱动装置(移动机构);56:卷取辊驱动装置(移动机构);57:网纹辊驱动装置(移动机构);59a:印刷控制单元;70、70A:图像;80、80A、80B:偏差确认用图像;81:填充区域(区域);81a:间隙;81b:重叠;82:基准线组(区域);82a:基准线(区域);82b:基准辅助线(区域);83:确认用线组(区域);83a:确认用线(区域);83b:确认用辅助线(区域);90:印刷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的结构。
图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打印机10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喷墨打印机10的局部侧视截面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喷墨打印机10具备:主体20,其在用箭头10a表示的主扫描方向上延伸;支承部31,其支承主体20;送出辊32,其用于卷绕印刷前的印刷介质90并送出印刷介质90;卷取辊33,其用于卷取印刷后的印刷介质90;拉杆34,其在主体20与送出辊32之间对印刷介质90施加张力;拉杆35,其在主体20与卷取辊33之间对印刷介质90施加张力;旋转支承部36,其以能够以轴36a为中心旋转的方式被支承部31支承,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拉杆34;旋转支承部37,其以能够以轴37a为中心旋转的方式被支承部31支承,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拉杆35;网纹辊38,其用于从送出辊32侧开始输送印刷介质90;以及夹送辊39,其用于与网纹辊38一起夹持印刷介质90。
主体20具备:导轨21,其在用箭头10a表示的主扫描方向上延伸;滑架22,其以能够在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被导轨21支承;多个喷墨头23,其搭载于滑架22并向印刷介质90喷出墨滴;以及台板24,其支承印刷介质90。
图3是喷墨打印机10的局部俯视图。
如图3所示,喷墨头23形成有用于喷出墨滴的多个喷嘴的列(以下称为“喷嘴列”。)23a。喷嘴列23a在用箭头10b表示的与用箭头10a表示的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上延伸。
如图1和图2所示,送出辊32和卷取辊33在用箭头10a表示的主扫描方向上延伸,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部31支承。
拉杆34和拉杆35在用箭头10a表示的主扫描方向上延伸。
图4是网纹辊38的立体图。
如图4所示,网纹辊38具备旋转轴38a以及被插入了旋转轴38a的多个筒状部件38b。筒状部件38b在表面形成有凹凸,使得在与印刷介质90(参照图2。)接触的情况下在与印刷介质90的表面之间产生摩擦力。
图5是喷墨打印机10的框图。
如图5所示,喷墨打印机10具备:作为用于输入各种操作的按钮等输入设备的操作部51、作为用于显示各种信息的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设备的显示部52、作为与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设备的通信部53、上述喷墨头23、用于使滑架22(参照图1。)沿着导轨21(参照图1。)在用箭头10a(参照图1。)表示的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的滑架驱动装置54、用于使送出辊32(参照图1。)旋转的送出辊驱动装置55、用于使卷取辊33(参照图1。)旋转的卷取辊驱动装置56、用于使网纹辊38(参照图2。)旋转的网纹辊驱动装置57、作为用于存储各种数据的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带电可擦可编程序只读存储器)等存储设备的存储部58以及控制喷墨打印机10整体的控制部59。
存储部58存储进给校正值58a,该进给校正值58a用于调整网纹辊38对印刷介质90(参照图1。)的输送量。
控制部59例如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预先存储有程序和各种数据的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以及用作CPU的工作区域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CPU执行在ROM或者存储部58中存储的程序。
控制部59作为通过执行在ROM或者存储部58中存储的程序来控制向印刷介质90的印刷的印刷控制单元59a发挥功能。
印刷控制单元59a控制滑架驱动装置54来使滑架22沿着导轨21在用箭头10a表示的主扫描方向上移动,由此使搭载于滑架22的喷墨头23相对于印刷介质90在主扫描方向上相对地移动。此时,印刷控制单元59a通过喷墨头23向印刷介质90喷出墨滴,由此执行主扫描方向上的印刷(以下称为“主扫描方向印刷”)。然后,印刷控制单元59a在每次结束主扫描方向印刷时,控制网纹辊驱动装置57来使网纹辊38旋转,由此使由网纹辊38与夹送辊39(参照图2。)夹持的印刷介质90在用箭头10b(参照图1。)表示的副扫描方向上移动。即,印刷控制单元59a使喷墨头23相对于印刷介质90在副扫描方向上相对移动,由此变更喷墨头23相对于印刷介质90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印刷位置(以下称为“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然后,印刷控制单元59a在新的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处再次执行主扫描方向印刷。此外,印刷控制单元59a与网纹辊驱动装置57对印刷介质90的输送相应地在规定的定时控制送出辊驱动装置55来使送出辊32旋转,由此从送出辊32送出用于通过网纹辊38输送的印刷介质90。另外,印刷控制单元59a与网纹辊驱动装置57对印刷介质90的输送相应地在规定的定时控制卷取辊驱动装置56来使卷取辊33旋转,由此使卷取辊33卷取由喷墨头23印刷后的印刷介质90。
此外,导轨21、滑架22以及滑架驱动装置54如上述那样地使喷墨头23相对于印刷介质90在用箭头10a表示的主扫描方向上相对地移动。另外,送出辊32、卷取辊33、网纹辊38、夹送辊39、送出辊驱动装置55、卷取辊驱动装置56以及网纹辊驱动装置57如上述那样地使喷墨头23相对于印刷介质90在用箭头10b表示的副扫描方向上相对地移动。因而,导轨21、滑架22、送出辊32、卷取辊33、网纹辊38、夹送辊39、滑架驱动装置54、送出辊驱动装置55、卷取辊驱动装置56以及网纹辊驱动装置57构成使喷墨头23相对于印刷介质90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相对地移动的移动机构。
印刷控制单元59a在通过网纹辊38输送印刷介质90的情况下,控制网纹辊驱动装置57以使网纹辊38旋转与要输送的预定距离X相应的旋转量R。在此,利用距离X、常数A以及作为进给校正值58a的变量B,用以下式子表示网纹辊38的旋转量R。因而,印刷控制单元59a能够通过变更进给校正值58a来调整网纹辊38对印刷介质90的输送量。
R=(A+B)×X
接着,说明喷墨打印机10的动作。
印刷喷墨打印机10的控制部59的印刷控制单元59a当经由通信部53接收到从外部发送来的数据时,根据该印刷数据如上述那样地控制喷墨头23、滑架驱动装置54、送出辊驱动装置55、卷取辊驱动装置56以及网纹辊驱动装置57,由此执行喷墨头23的印刷。
图6是表示由喷墨打印机10生成的印刷物91的一例的图。
如图6所示,印刷物91是在印刷介质90上印刷基于印刷数据的图像70以及偏差确认用图像80而得到的,该偏差确认用图像80用于确认利用移动机构实现的喷墨头23(参照图1。)相对于印刷介质90的在用箭头10b表示的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量的偏差(以下称为“输送偏差”)。
此外,关于图像70,在图6中仅示出了外形,但是实际上能够通过喷墨头23印刷基于印刷数据的图像。同样地,关于偏差确认用图像80,在图6中仅示出了外形,但是实际上通过喷墨头23印刷后述的具体图像。
印刷控制单元59a在根据印刷数据对印刷介质90印刷图像70的情况下,一边生成偏差确认用图像80一边将偏差确认用图像80以相对于图像70在用箭头10a表示的主扫描方向上排列的方式印刷出来。
在此,说明产生输送偏差的原因。
产生输送偏差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例如有由拉杆34和拉杆35施加于印刷介质90的张力发生变化、网纹辊38的精密度低等。
首先,说明由于由拉杆34和拉杆35施加于印刷介质90的张力发生变化而产生输送偏差这一理由。
图7是从图2所示的状态进一步进行了印刷的状态下的喷墨打印机10的局部侧视截面图。
例如,从图2所示的状态开始进行印刷而成为图7所示的状态。关于通过拉杆34而输送方向弯曲的印刷介质90所形成的角度34a,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和图2所示的状态下是不同的。同样地,关于通过拉杆35而输送方向弯曲的印刷介质90形成的角度35a,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和图2所示的状态下是不同的。角度34a、35a分别对由拉杆34、35施加于印刷介质90的张力的大小带来影响。即,由拉杆34和拉杆35施加于印刷介质90的张力随着进行印刷而发生变化。在网纹辊38输送印刷介质90的情况下,当由拉杆34和拉杆35施加于印刷介质90的张力发生变化时,网纹辊38有时会不能以按预定的距离输送印刷介质90。
图8是与图2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例子中的喷墨打印机10的局部侧视截面图。
此外,如图8所示,喷墨打印机10在送出辊32与拉杆34之间具备辊40,在卷取辊33与拉杆35之间具备辊41,由此能够抑制角度34a、35a的变化。然而,辊41与由喷墨头23印刷之后的印刷介质90的印刷面相接触,因此从保护印刷面的观点出发是不优选的。
接着,说明由于网纹辊38的精密度低而产生输送偏差这一理由。
网纹辊38本来是应如图4所示那样地以所有筒状部件38b相对于旋转轴38a不偏心的方式被安装,但是在精密度低地进行了加工的情况下,筒状部件38b有时会以相对于旋转轴38a偏心的状态被安装。在网纹辊38的筒状部件38b以相对于旋转轴38a偏心的状态被安装的情况下,即使印刷控制单元59a控制网纹辊驱动装置57来使网纹辊38旋转,有时也会无法以按预定的距离输送印刷介质90。
以下,说明喷墨打印机10对图像70的印刷。
图9是表示图像70的一例的图。
为了易于理解图像70,作为图像70而以图9所示的矩形的图像70A为例进行说明。此外,图像70A的内部全部由同一颜色形成,但是实际上也可以按内部的每个位置利用各种颜色形成。
图像70A的用箭头10b表示的副扫描方向上的长度(以下称为“副扫描方向长度”)与喷嘴列23a的副扫描方向长度相同,都是L。
图像70A是通过在四个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处印刷同一地方的所谓四个路径的印刷生成的。以下,将在各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处被印刷而形成图像70A的同一地方的四个图像分别称为路径图像。
图10和图11是表示印刷图像70A的一系列工序的一例的图。图12的(a)~(d)、图13的(a)~(c)分别表示在图10的(a)~(d)、图11的(a)~(c)所示的各工序中印刷的路径图像的图。
首先,印刷控制单元59a使用作为喷嘴列23a中的从印刷介质90的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端起副扫描方向长度为L的1/4(以下称为“1/4L”。同样地以下将“L的a/b”称为“a/bL”。)的部分的喷嘴组(以下称为“上游端1/4喷嘴组”。)以图像70A的浓度的1/4的浓度执行主扫描方向印刷,由此如图12的(a)所示那样地印刷出副扫描方向长度是1/4L且浓度是图像70A的浓度的1/4的矩形的路径图像(以下称为“普通第一工序路径图像”。)。因而,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0的(a)所示的图像。此外,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是用箭头10b表示的副扫描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是从上游侧、即送出辊32(参照图2。)侧朝向下游侧、即卷取辊33(参照图2。)侧的方向。
印刷控制单元59a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0的(a)所示的图像之后,使印刷介质90向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移动1/4L,由此变更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而且,印刷控制单元59a使用作为喷嘴列23a中的从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端起副扫描方向长度是2/4L的部分的喷嘴组(以下称为“上游端2/4喷嘴组”。)以图像70A的浓度的1/4的浓度在新的副扫描方向位置处执行主扫描方向印刷,由此如图12的(b)所示那样地印刷出副扫描方向长度是2/4L且浓度是图像70A的浓度的1/4的矩形的图像(以下称为“普通第二工序路径图像”。)。因而,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0的(b)所示的图像。
印刷控制单元59a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0的(b)所示的图像之后,使印刷介质90向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移动1/4L,由此变更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而且,印刷控制单元59a使用作为喷嘴列23a中的从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端起副扫描方向长度是3/4L的部分的喷嘴组(以下称为“上游端3/4喷嘴组”。)以图像70A的浓度的1/4的浓度在新的副扫描方向位置处执行主扫描方向印刷,由此如图12的(c)所示那样地印刷出副扫描方向长度是3/4L且浓度是图像70A的浓度的1/4的矩形的图像(以下称为“普通第三工序路径图像”。)。因而,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0的(c)所示的图像。
印刷控制单元59a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0的(c)所示的图像之后,使印刷介质90向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移动1/4L,由此变更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而且,印刷控制单元59a使用喷嘴列23a的全部喷嘴以图像70A的浓度的1/4的浓度在新的副扫描方向位置处执行主扫描方向印刷,由此如图12的(d)所示那样地印刷出副扫描方向长度是L且浓度是图像70A的浓度的1/4的矩形的图像(以下称为“普通第四工序路径图像”。)。因而,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0的(d)所示的图像。
印刷控制单元59a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0的(d)所示的图像之后,使印刷介质90向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移动1/4L,由此变更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而且,印刷控制单元59a使用作为喷嘴列23a中的从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起副扫描方向长度是3/4L的部分的喷嘴组(以下称为“下游端3/4喷嘴组”。)以图像70A的浓度的1/4的浓度在新的副扫描方向位置处执行主扫描方向印刷,由此如图13的(a)所示那样地印刷出副扫描方向长度是3/4L且浓度是图像70A的浓度的1/4的矩形的图像(以下称为“普通第五工序路径图像”)。因而,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1的(a)所示的图像。
印刷控制单元59a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1的(a)所示的图像之后,使印刷介质90向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移动1/4L,由此变更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而且,印刷控制单元59a使用作为喷嘴列23a中的从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起副扫描方向长度是2/4L的部分的喷嘴组(以下称为“下游端2/4喷嘴组”。)以图像70A的浓度的1/4的浓度在新的副扫描方向位置处执行主扫描方向印刷,由此如图13的(b)所示那样地印刷出副扫描方向长度是2/4L且浓度是图像70A的浓度的1/4的矩形的图像(以下称为“普通第六工序路径图像”。)。因而,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1的(b)所示的图像。
印刷控制单元59a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1的(b)所示的图像之后,使印刷介质90向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移动1/4L,由此变更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而且,印刷控制单元59a使用喷嘴列23a中的从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起副扫描方向长度是1/4L的部分的喷嘴组(以下称为“下游端1/4喷嘴组”。)以图像70A的浓度的1/4的浓度在新的副扫描方向位置处执行主扫描方向印刷,由此如图13的(c)所示那样地印刷出副扫描方向长度是1/4L且浓度是图像70A的浓度的1/4的矩形的图像(以下称为“普通第七工序路径图像”)。因而,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1的(c)所示的图像。
如上,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了图像70A。
在此,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一系列工序中,当在各工序之间执行的印刷介质90的输送中产生输送偏差时,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的图像70A有时例如会像图14所示的图像70A那样地与图9所示的图像70A大不相同。
图14是表示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一系列工序中产生了输送偏差的情况下的图像70A的一例的图。
图14所示的图像70A中包含由于受输送偏差影响浓度比原浓度变淡而出现的白色条带71以及由于受输送偏差影响浓度比原浓度变浓而出现的黑色条带72。
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一系列工序中,在为了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1的(a)所示的图像而使印刷介质90向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移动1/4L的情况下,产生了移动量大于1/4L这种输送偏差,由此会在被印刷在印刷介质90上的普通第一工序路径图像与被印刷在印刷介质90上的普通第五工序路径图像之间产生间隙而出现白色条带71。
在图10和图11所示的一系列工序中,在为了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1的(c)所示的图像而使印刷介质90向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移动1/4L的情况下,产生了移动量小于1/4L这种输送偏差,由此会在被印刷在印刷介质90上的普通第三工序路径图像与被印刷在印刷介质90上的普通第七工序路径图像中产生重叠而出现黑色条带72。
印刷控制单元59a能够执行用于减小白色条带71、黑色条带72那样的印刷介质90上的图像70A中的由输送偏差产生的影响的控制,来作为利用喷墨头23针对图像70A的印刷实现的墨滴喷出的控制。
以下,说明用于减小印刷介质90上的图像70A中的由输送偏差产生的影响的控制的一例。
图15和图16是印刷图像70A的一系列工序的一例,是表示与图10以及图11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例子的图。图17的(a)~(d)、图18的(a)~(c)分别表示在图15的(a)~(d)、图16的(a)~(c)所示的各工序中印刷的路径图像的图。
首先,印刷控制单元59a使用上游端1/4喷嘴组执行主扫描方向印刷,由此如图17的(a)所示那样地印刷出副扫描方向长度是1/4L的矩形的图像(以下称为“改进第一工序路径图像”。)。在此,关于改进第一工序路径图像,在从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端起副扫描方向长度是1/8L的部分,越靠上游侧则浓度相对于普通第一工序路径图像逐渐变得越淡。因而,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5的(a)所示的图像。
印刷控制单元59a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5的(a)所示的图像之后,使印刷介质90向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移动1/4L,由此变更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而且,印刷控制单元59a使用上游端2/4喷嘴组在新的副扫描方向位置处执行主扫描方向印刷,由此如图17的(b)所示那样地印刷出副扫描方向长度是2/4L的矩形的图像(以下称为“改进第二工序路径图像”。)。在此,关于改进第二工序路径图像,在从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端起副扫描方向长度是1/8L的部分,越靠上游侧则浓度比普通第二工序路径图像逐渐变得越淡。另外,关于改进第二工序路径图像,在从相对于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向上游侧离开了1/8L的位置起向上游侧副扫描方向长度是2/8L的部分,按副扫描方向长度是1/8L的每个部分,从下游侧起浓度依次与如下量相应地比普通第二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变浓,即:将改进第一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比普通第一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变淡的量补充至图17的(c)中的被印刷在印刷介质90的路径图像(以下称为“改进第三工序路径图像”。)和图17的(d)中的被印刷在印刷介质90上的路径图像(以下称为“改进第四工序路径图像”。)的量、将图18的(a)中的被印刷在印刷介质90上的路径图像(以下称为“改进第五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比普通第五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变淡的量补充至改进第三工序路径图像和改进第四工序路径图像的量。因而,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5的(b)所示的图像。
印刷控制单元59a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5的(b)所示的图像之后,使印刷介质90向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移动1/4L,由此变更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而且,印刷控制单元59a使用上游端3/4喷嘴组在新的副扫描方向位置处执行主扫描方向印刷,由此如图17的(c)所示,印刷出副扫描方向长度为3/4L的矩形的图像、即改进第三工序路径图像。在此,关于改进第三工序路径图像,在从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端起副扫描方向长度是1/8L的部分,越靠上游侧则浓度比普通第三工序路径图像逐渐变得越淡。另外,在改进第三工序路径图像的从相对于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向上游侧离开了1/8L的位置起向上游侧副扫描方向长度是4/8L的部分,按副扫描方向长度是1/8L的每个部分,从下游侧起浓度依次与如下量相应地比普通第三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变浓,即:将改进第一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比普通第一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变淡的量补充至改进第二工序路径图像和改进第四工序路径图像的量、将改进第五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比普通第五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变淡的量补充至改进第二工序路径图像和改进第四工序路径图像的量、将改进第二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比普通第二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变淡的量补充至改进第四工序路径图像和改进第五工序路径图像的量、将图18的(b)的被印刷在印刷介质90上的路径图像(以下称为“改进第六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比普通第六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变淡的量补充至改进第四工序路径图像和改进第五工序路径图像的量。因而,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5的(c)所示的图像。
印刷控制单元59a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5的(c)所示的图像之后,使印刷介质90向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移动1/4L,由此变更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而且,印刷控制单元59a使用喷嘴列23a的全部喷嘴在新的副扫描方向位置处执行主扫描方向印刷,由此如图17的(d)所示那样地印刷出副扫描方向长度是L的矩形的图像、即改进第四工序路径图像。在此,在改进第四工序路径图像的从相对于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起向上游侧离开了1/8L的位置起向上游侧副扫描方向长度是6/8L的部分,按副扫描方向长度是1/8L的每个部分,从下游侧起浓度依次与如下量相应地比普通第四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变浓,即:将改进第一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比普通第一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变淡的量补充至改进第二工序路径图像和改进第三工序路径图像的量、将改进第五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比普通第五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变淡的量补充至改进第二工序路径图像和改进第三工序路径图像的量、将改进第二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比普通第二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变淡的量补充至改进第三工序路径图像和改进第五工序路径图像的量、将改进第六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比普通第六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变淡的量补充至改进第三工序路径图像和改进第五工序路径图像的量、将在改进第三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比普通第三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变淡的量补充至改进第五工序路径图像和改进第六工序路径图像的量、将图18的(c)中的被印刷在印刷介质90上印刷的路径图像(以下称为“改进第七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比普通第七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变淡的量补充至改进第五工序路径图像和改进第六工序路径图像的量。因而,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5的(d)所示的图像。
印刷控制单元59a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5的(d)所示的图像之后,使印刷介质90向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移动1/4L,由此变更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而且,印刷控制单元59a使用下游端3/4喷嘴组在新的副扫描方向位置处执行主扫描方向印刷,由此如图18的(a)所示那样地印刷出副扫描方向长度是3/4L的矩形的图像、即改进第五工序路径图像。在此,关于改进第五工序路径图像,在从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起副扫描方向长度是1/8L的部分,越靠下游侧则浓度比普通第五工序路径图像逐渐变得越淡。另外,在改进第五工序路径图像的从相对于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向上游侧离开了1/8L的位置起向上游侧副扫描方向长度是4/8L的部分,按副扫描方向长度是1/8L的每个部分,从下游侧起浓度依次与如下量相应地比普通第五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变浓,即:将改进第二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比普通第二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变淡的量补充至改进第三工序路径图像和改进第四工序路径图像的量、将改进第六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比普通第六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变淡的量补充至改进第三工序路径图像和改进第四工序路径图像的量、将改进第三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比普通第三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变淡的量补充至改进第四工序路径图像和改进第六工序路径图像的量、将改进第七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比普通第七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变淡的量补充至改进第四工序路径图像和改进第六工序路径图像的量。因而,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6的(a)所示的图像。
印刷控制单元59a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6的(a)所示的图像之后,使印刷介质90向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移动1/4L,由此变更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而且,印刷控制单元59a使用下游端2/4喷嘴组在新的副扫描方向位置处执行主扫描方向印刷,由此如图18的(b)所示那样地印刷出副扫描方向长度是2/4L的矩形的图像、即改进第六工序路径图像。在此,关于改进第六工序路径图像,在从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起副扫描方向长度是1/8L的部分,越靠下游侧则浓度比普通第六工序路径图像逐渐变得越淡。另外,在改进第六工序路径图像的从相对于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向上游侧离开了1/8L的位置起向上游侧副扫描方向长度是2/8L的部分,按副扫描方向长度是1/8L的每个部分,从下游侧起浓度依次与如下量相应地比普通第六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变浓,即:将改进第三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比普通第三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变淡的量补充至改进第四工序路径图像和改进第五工序路径图像的量、将改进第七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比普通第七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变淡的量补充至改进第四工序路径图像和改进第五工序路径图像的量。因而,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6的(b)所示的图像。
印刷控制单元59a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6的(b)所示的图像之后,使印刷介质90向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移动1/4L,由此变更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而且,印刷控制单元59a使用下游端1/4喷嘴组在新的副扫描方向位置处执行主扫描方向印刷,由此如图18的(c)所示那样地印刷出副扫描方向长度是1/4L的矩形的图像、即改进第七工序路径图像。在此,关于改进第七工序路径图像,在从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端起副扫描方向长度是1/8L的部分,越靠下游侧则浓度比普通第七工序路径图像的浓度逐渐变得越淡。因而,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6的(c)所示的图像。
如上所述,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像70A。
在图15、16所示的一系列工序中,在相互邻接的路径图像中的相互的边界处浓度变淡。即,改进第一工序路径图像与改进第五工序路径图像在相互的边界处浓度变淡。另外,改进第二工序路径图像与改进第六工序路径图像在相互的边界处浓度变淡。另外,改进第三工序路径图像与改进第七工序路径图像在相互的边界处浓度变淡。因而,印刷控制单元59a在通过图15、16所示的一系列工序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像70A的情况下,能够减小印刷介质90上的图像70A中的由输送偏差产生的影响。
图19是表示在图15和图16所示的一系列工序中产生了输送偏差的情况下的图像70A的一例的图。
与生成图14所示的图像70A的一系列工序同样地,在生成图19所示的图像70A的一系列工序中,在为了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6的(a)所示的图像而使印刷介质90向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移动1/4L的情况下,产生了移动量大于1/4L这种输送偏差。另外,与生成图14所示的图像70A的一系列工序同样地,在生成图19所示的图像70A的一系列工序中,在为了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16的(c)所示的图像而使印刷介质90向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移动1/4L的情况下,产生了移动量小于1/4L这种输送偏差。
然而,与图14所示的图像70A不同,图19所示的图像70A中由输送偏差产生的影响小,图19所示的图像70A与图9所示的图像70A几乎相同。
以下,说明喷墨打印机10对偏差确认用图像80的印刷。
图20是表示作为偏差确认用图像80的一例的偏差确认用图像80A的图。
如图20所示,偏差确认用图像80A包括多个在用箭头10a表示的主扫描方向上延伸并在用箭头10b表示的副扫描方向延伸的矩形填充区域81。
多个填充区域81是在用箭头10b表示的副扫描方向上排列并在互不相同的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处被印刷的区域。填充区域81的副扫描方向长度与邻接的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之间的输送距离、即1/4L相同。
图21是表示印刷偏差确认用图像80A的一系列工序的一例的图。
首先,印刷控制单元59a使用上游端1/4喷嘴组执行主扫描方向印刷,由此如图21的(a)所示那样地印刷出副扫描方向长度是1/4L的矩形填充区域81。
印刷控制单元59a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21的(a)所示的填充区域81之后,使印刷介质90向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移动1/4L,由此变更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而且,印刷控制单元59a使用上游端1/4喷嘴组在新的副扫描方向位置处执行主扫描方向印刷,由此如图21的(b)所示那样地印刷出副扫描方向长度是1/4L的矩形填充区域81。
之后,同样地,印刷控制单元59a每当使印刷介质90向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移动1/4L时,都会使用上游端1/4喷嘴组在新的副扫描方向位置处执行主扫描方向印刷,由此印刷出副扫描方向长度是1/4L的矩形填充区域81。
如上,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偏差确认用图像80A。
此外,偏差确认用图像80A用于确认输送偏差。因而,印刷控制单元59a即使位于不印刷图像70(参照图6。)的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处也可以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偏差确认用图像80A。
另外,印刷控制单元59a在位于印刷图像70的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的情况下,在一次主扫描方向印刷中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构成图像70的一部分的图12的(a)~(d)、图13的(a)~(c)、图17的(a)~(d)以及图18的(a)~(c)中的任一图所示的路径图像和偏差确认用图像80A的填充区域81。
图22是表示产生了输送偏差的情况下的偏差确认用图像80A的一例的图。
在未产生输送偏差的情况下,如图20所示,在偏差确认用图像80A的相互邻接的填充区域81之间未产生间隙。另外,在未产生输送偏差的情况下,如图20所示,在偏差确认用图像80A的相互邻接的填充区域91彼此也不会产生重叠。
然而,在为了进行印刷而使印刷介质90向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当产生移动量大于1/4L这种输送偏差时,如图22的(a)所示,在偏差确认用图像80A的相互邻接的填充区域81彼此之间产生间隙81a。
另外,在为了进行印刷而使印刷介质90向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当产生了移动量小于1/4L这种输送偏差时,如图22的(b)所示,在偏差确认用图像80A的相互邻接的填充区域91彼此产生重叠81b。
因而,使用者在确认出在偏差确认用图像80A中产生间隙81a和重叠81b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产生了输送偏差。另外,使用者在确认出在偏差确认用图像80A中产生了间隙81a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产生了移动量大于预定这种输送偏差。另外,使用者在确认出在偏差确认用图像80A中产生了重叠81b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产生了移动量小于预定这种输送偏差。另外,使用者能够根据在偏差确认用图像80A中产生的间隙81a或者重叠81b的副扫描方向长度来判断输送偏差的大小。
此外,在图21所示的一系列工序中,使用上游端1/4喷嘴组来印刷填充区域81。然而,用于印刷填充区域81的喷嘴也可以是上游端1/4喷嘴组以外的喷嘴。例如,印刷控制单元59a也可以使用下游端1/4喷嘴组来印刷填充区域81。
图23是表示偏差确认用图像80的一例且是与图20所示的例子不同的例子的偏差确认用图像80B的图。
如图23所示,偏差确认用图像80B包括多个作为输送偏差的确认基准的基准线组82和用于确认输送偏差的确认用线组83。确认用线组83在主扫描方向上相对于基准线组82以用箭头10a表示的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的一部分与基准线组82的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重叠的方式配置。
基准线组82包括在用箭头10a表示的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基准线82a以及在用箭头10b表示的副扫描方向上相对于基准线82a平行地配置的八个基准辅助线82b。同一基准线组82中包含的基准线82a和基准辅助线82b在副扫描方向上以等间隔配置。
确认用线组83包括在用箭头10a表示的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确认用线83a以及在用箭头10b表示的副扫描方向上相对于确认用线83a平行地配置的八个确认用辅助线83b。同一确认用线组83中包含的确认用线83a和确认用辅助线83b在副扫描方向上以等间隔配置。此外,多个确认用辅助线83b的副扫描方向上的间隔与多个基准辅助线82b的副扫描方向上的间隔不同。
在用箭头10a表示的主扫描方向上并排地配置的基准线组82和确认用线组83是在互不相同的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处被印刷的区域。用箭头10b表示的副扫描方向上的基准线组82之间的间隔与邻接的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之间的输送距离、即1/4L相同。同样地,副扫描方向上的确认用线组83之间的间隔与邻接的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之间的输送距离、即1/4L相同。
图24是表示印刷偏差确认用图像80B的一系列工序的一例的图。
首先,印刷控制单元59a通过使用上游端2/4喷嘴组执行主扫描方向印刷,从而如图24的(a)所示那样地印刷出基准线组82和确认用线组83。此时,印刷控制单元59a使用上游端1/4喷嘴组来印刷基准线组82,使用喷嘴列23a中的从相对于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端向下游侧离开了1/4L的位置起向下游侧副扫描方向长度是1/4L的部分的喷嘴组(以下称为“中央上游侧1/4喷嘴组”)来印刷确认用线组83。
印刷控制单元59a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图24的(a)所示的基准线组82和确认用线组83之后,使印刷介质90向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移动1/4L,由此变更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而且,印刷控制单元59a使用上游端2/4喷嘴组在新的副扫描方向位置处执行主扫描方向印刷,由此如图24的(b)所示那样地印刷出基准线组82和确认用线组83。此时,印刷控制单元59a使用上游端1/4喷嘴组来印刷基准线组82,使用中央上游侧1/4喷嘴组来印刷确认用线组83。
之后,同样地,印刷控制单元59a每当使印刷介质90向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移动1/4L时,都会使用上游端2/4喷嘴组在新的副扫描方向位置处执行主扫描方向印刷,由此印刷基准线组82和确认用线组83。
如上所述,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偏差确认用图像80B。
此外,偏差确认用图像80B用于确认输送偏差。因而,印刷控制单元59a即使位于不印刷图像70(参照图6。)的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处也可以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偏差确认用图像80B。
另外,印刷控制单元59a在位于印刷图像70的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的情况下,在一次主扫描方向印刷中在印刷介质90上生成构成图像70的一部分的图12的(a)~(d)、图13的(a)~(c)、图17的(a)~(d)以及图18的(a)~(c)中的任一图所示的路径图像以及偏差确认用图像80B的基准线组82和确认用线组83。
图25是表示产生了输送偏差的情况下的偏差确认用图像80B的一例的图。
在未产生输送偏差的情况下,如图23所示,在偏差确认用图像80B的在用箭头10a表示的主扫描方向并排地配置的基准线组82和确认用线组83中,基准线82a的用箭头10b表示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与确认用线83a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一致。
然而,在为了进行印刷而使印刷介质90向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当产生移动量大于1/4L这种输送偏差时,如图25的(a)所示,在偏差确认用图像80B的在用箭头10a表示的主扫描方向上并排地配置的基准线组82和确认用线组83中,基准线82a的用箭头10b表示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与确认用线83a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不一致,确认用线83a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配置于比基准线82a更靠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地方。
另外,在为了进行印刷而使印刷介质90向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移动的情况下,当产生移动量小于1/4L这种输送偏差时,如图25的(b)所示,在偏差确认用图像80B的在用箭头10a表示的主扫描方向上并排地配置的基准线组82和确认用线组83中,基准线82a的用箭头10b表示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与确认用线83a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不一致,确认用线83a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配置于比基准线82a更靠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地方。
因而,使用者确认在偏差确认用图像80B中的在用箭头10a表示的主扫描方向上并排地配置的基准线组82和确认用线组83中产生了基准线82a的用箭头10b表示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与确认用线83a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不一致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产生了输送偏差。另外,使用者在确认在偏差确认用图像80B中的在主扫描方向上并排地配置的基准线组82和确认用线组83中确认用线83a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配置于比基准线82a更靠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地方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产生了移动量大于预定这种输送偏差。另外,使用者在确认在偏差确认用图像80B中的在主扫描方向上并排地配置的基准线组82和确认用线组83中确认用线83a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配置于比基准线82a更靠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地方的情况下,能够判断为产生了移动量小于预定这种输送偏差。另外,使用者能够根据在偏差确认用图像80B中的在主扫描方向上并排地配置的基准线组82和确认用线组83中确认用线83a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与基准线82a错开的距离来判断输送偏差的大小。
特别是,使用者在确认在偏差确认用图像80B中的在用箭头10a表示的主扫描方向上并排地配置的基准线组82和确认用线组83中产生了基准线82a的用箭头10b表示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与确认用线83a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不一致的情况下,通过确认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是否与基准辅助线82b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一致或者最近的确认用辅助线83b相对于确认用线83a配置于哪一个位置,能够判断确认用线83a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配置于比基准线82a更靠用箭头10c表示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中的哪一侧,并且能够推测确认用线83a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与基准线82a错开的距离。
此外,在图24所示的一系列工序中,使用上游端2/4喷嘴组来印刷基准线组82和确认用线组83。然而,用于印刷基准线组82和确认用线组83的喷嘴也可以是上游端2/4喷嘴组以外的喷嘴。例如,印刷控制单元59a也可以使用下游端2/4喷嘴组来印刷基准线组82和确认用线组83。
另外,从确认重叠、偏差的难易度的观点出发,也可以是将基准线组82中包含的一个以上的线和确认用线组83中包含的一个以上的线按互不相同的颜色印刷。
以下,说明校正输送偏差的情况下的喷墨打印机10的动作。
使用者在根据偏差确认用图像80确认出产生了输送偏差、所产生的输送偏差的量的情况下,能够经由操作部51或者从PC等外部装置经由通信部53指示开始处理网纹辊38对印刷介质90的输送量的调整。
印刷控制单元59a当经由操作部51被指示开始处理网纹辊38对印刷介质90的输送量的调整时,在显示部52显示当前的进给校正值58a。另外,印刷控制单元59a当经由通信部53被指示开始处理网纹辊38对印刷介质90的输送量的调整时,将当前的进给校正值58a经由通信部53发送到外部装置,在外部装置的显示部显示当前的进给校正值58a。
使用者在根据偏差确认用图像80确认出产生了移动量大于预定这种输送偏差的情况下,能够经由操作部51或者从PC等外部装置经由通信部53指示进给校正值58a的变更指示,使得当前的进给校正值58a减小与根据偏差确认用图像80确认出的输送偏差的大小相应的值。另外,使用者在根据偏差确认用图像80确认出产生了移动量小于预定这种输送偏差的情况下,能够经由操作部51或者从PC等外部装置经由通信部53指示进给校正值58a的变更指示,使得当前的进给校正值58a增加与根据偏差确认用图像80确认出的输送偏差的大小相应的值。
印刷控制单元59a当经由操作部51或者通信部53接收到进给校正值58a的变更指示时,根据接收到的指示来变更存储部58中的进给校正值58a。即,印刷控制单元59a经由操作部51或者通信部53接收指示,调整网纹辊38对印刷介质90的输送量。
如上所述,喷墨打印机10将作为用于确认输送偏差的专用图像的偏差确认用图像80与作为原来的印刷对象的图像70相独立地印刷在印刷介质90上,因此,例如即使在印刷介质90上的图像70中难以确认出由输送偏差产生的影响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偏差确认用图像80使输送偏差的确认变得容易。因而,喷墨打印机10相比于以往能够容易地确认输送偏差。
另外,喷墨打印机10一边印刷作为原来的印刷对象的图像70一边印刷偏差确认用图像80,因此能够使使用者在生成印刷物91的过程中确认输送偏差。
喷墨打印机10在对作为原来的印刷对象的图像70执行图15和图16所示的喷出墨滴的控制方法的情况下,减小了印刷介质90上的图像70中的由输送偏差产生的影响,因此,在印刷介质90上的图像70中难以确认出由输送偏差产生的影响。然而,喷墨打印机10将作为用于确认输送偏差的专用图像的偏差确认用图像80与图像70相独立地印刷在印刷介质90上,因此能够容易地确认输送偏差。
此外,喷墨打印机10即使在对作为原来的印刷对象的图像70执行图10和图11所示的喷出墨滴的控制方法的情况下,根据图像70的内容,在印刷介质90上的图像70中不一定会清楚地出现由输送偏差产生的影响,因此能够根据偏差确认用图像80容易地确认输送偏差。
喷墨打印机10包括偏差确认用图像80A的多个填充区域81、偏差确认用图像80B中的在用箭头10a表示的主扫描方向上并排地配置的基准线组82和确认用线组83等将偏差确认用图像80印刷在互不相同的副扫描方向印刷位置而形成的多个区域,因此在产生了输送偏差的情况下,印刷介质90上的偏差确认用图像80中的多个区域的位置关系会产生偏差。因而,喷墨打印机10能够使使用者根据偏差确认用图像80来确认输送偏差。
在喷墨打印机10将偏差确认用图像80A作为偏差确认用图像80印刷的情况下,当产生了输送偏差时,在印刷介质90上的偏差确认用图像80中,会在相互邻接的填充区域81彼此之间产生间隙81a或者相互邻接的填充区域81彼此产生重叠81b,因此能够使使用者根据偏差确认用图像80来确认输送偏差。
特别是,在喷墨打印机10将偏差确认用图像80A作为偏差确认用图像80印刷的情况下,根据填充区域81来确认输送偏差,因此与根据线来确认输送偏差的结构相比,即使印刷介质90的表面有些凹凸不平,也能够根据偏差确认用图像80容易地确认输送偏差。
喷墨打印机10在将偏差确认用图像80B作为偏差确认用图像80印刷的情况下,当产生了输送偏差时,在印刷介质90上的偏差确认用图像80中的在用箭头10a表示的主扫描方向上并排地配置的基准线组82和确认用线组83中,基准线82a的用箭头10b表示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与确认用线83a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不一致,因此能够使使用者根据偏差确认用图像80来确认输送偏差。
喷墨打印机10在将偏差确认用图像80B作为偏差确认用图像80印刷的情况下,当产生了输送偏差时,根据在印刷介质90上的偏差确认用图像80中的在用箭头10a表示的主扫描方向上并排地配置的基准线组82和确认用线组83中基准辅助线82b和确认用辅助线83b的用箭头10b表示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关系,能够容易地确认输送偏差。
喷墨打印机10的印刷控制单元59a接受指示来调整网纹辊38对印刷介质90的输送量,因此能够以软件方式调整输送偏差,结果是,能够容易地调整输送偏差。
此外,喷墨打印机10例如可以将当前具备的网纹辊38更换为新的网纹辊38等,并以硬件方式调整输送偏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墨打印机10通过图10和图11所示的印刷方法或者图15和图16所示的印刷方法来印刷图像70。然而,喷墨打印机10也可以通过其它印刷方法来印刷图像70。
例如,关于喷墨机10,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四个路径的印刷来生成图像70,但是也可以通过任意路径数的印刷来生成图像70。
另外,关于喷墨打印机10,为了减小印刷介质90上的图像70中的由输送偏差产生的影响,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图15和图16所示的印刷方法,但是也可以采用其它印刷方法。
关于喷墨机10,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偏差确认用图像80A或者偏差确认用图像80B作为偏差确认用图像80印刷。然而,只要是用于确认输送偏差的图像,则喷墨打印机10也可以采用偏差确认用图像80A或者偏差确认用图像80B以外的图像作为偏差确认用图像80。
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墨打印机10在印刷控制单元59a中生成偏差确认用图像80。然而,喷墨打印机10也可以是包括图像70的印刷数据本身包括偏差确认用图像80。例如,也可以是,在PC等外部装置中生成包括图像70和偏差确认用图像80的印刷数据,从外部装置接收到该印刷数据的喷墨打印机10的印刷控制单元59a根据印刷数据将图像70和偏差确认用图像80印刷在印刷介质90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墨打印机10构成为通过将印刷介质90在用箭头10b表示的副扫描方向上输送来使喷墨头23相对于印刷介质90在副扫描方向上相对移动,但是也可以是该结构以外的结构。例如,喷墨打印机10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将喷墨头23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来使喷墨头23相对于印刷介质90在用箭头10b表示的方向上相对移动。

Claims (8)

1.一种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喷墨头,其通过向印刷介质喷出墨滴来对上述印刷介质执行印刷;
移动机构,其使上述喷墨头相对于上述印刷介质在主扫描方向以及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上相对地移动;以及
印刷控制单元,其使上述移动机构将上述喷墨头相对于上述印刷介质在主扫描方向上相对地移动并使上述喷墨头对上述印刷介质执行主扫描方向上的印刷,并且使上述移动机构将上述喷墨头相对于上述印刷介质在副扫描方向上相对地移动来变更上述喷墨头相对于上述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印刷位置,由此控制向上述印刷介质的印刷,
其中,上述印刷控制单元在对上述印刷介质执行图像的印刷的情况下,将偏差确认用图像以相对于上述图像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的方式印刷出来,该偏差确认用图像用于确认利用上述移动机构实现的上述喷墨头相对于上述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量的偏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印刷控制单元执行用于减小上述印刷介质上的上述图像中的由上述移动量的偏差产生的影响的控制,来作为利用上述喷墨头针对上述图像的印刷实现的墨滴喷出的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偏差确认用图像包括在互不相同的印刷位置处被印刷的多个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偏差确认用图像包括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延伸的填充区域来作为上述区域,
多个上述填充区域在副扫描方向上排列,在互不相同的印刷位置处被印刷出来,
在未产生上述移动量的偏差的情况下,上述偏差确认用图像在相互邻接的上述填充区域彼此之间不产生间隙,且相互邻接的上述填充区域彼此不产生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偏差确认用图像包括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基准线以及在与上述基准线的位置不同的印刷位置处被印刷并在主扫描方向上延伸的确认用线来分别作为上述区域,
在未产生上述移动量的偏差的情况下,上述偏差确认用图像的上述基准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与上述确认用线的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偏差确认用图像包括相对于上述基准线在副扫描方向上平行地配置的多个基准辅助线以及相对于上述确认用线在副扫描方向上以与上述多个基准辅助线的间隔不同的间隔平行地配置的多个确认用辅助线。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印刷控制单元接受指示来调整上述移动量。
8.一种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喷墨打印机具备:
喷墨头,其通过向印刷介质喷出墨滴来对上述印刷介质执行印刷;
移动机构,其使上述喷墨头相对于上述印刷介质在主扫描方向以及与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上相对地移动;以及
印刷控制单元,其使上述移动机构将上述喷墨头相对于上述印刷介质在主扫描方向上相对地移动并使上述喷墨头对上述印刷介质执行主扫描方向上的印刷,并且使上述移动机构将上述喷墨头相对于上述印刷介质在副扫描方向上相对地移动来变更上述喷墨头相对于上述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印刷位置,由此控制向上述印刷介质的印刷,
在该喷墨打印机的控制方法中,在上述印刷控制单元对上述印刷介质执行图像的印刷的情况下,使上述印刷控制单元将偏差确认用图像以相对于上述图像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的方式印刷出来,该偏差确认用图像用于确认利用上述移动机构实现的上述喷墨头相对于上述印刷介质的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相对的移动量的偏差。
CN201510020863.XA 2014-01-15 2015-01-15 喷墨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47729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5055 2014-01-15
JP2014005055A JP6177143B2 (ja) 2014-01-15 2014-01-15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72982A true CN104772982A (zh) 2015-07-15
CN104772982B CN104772982B (zh) 2016-10-05

Family

ID=53614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20863.XA Active CN104772982B (zh) 2014-01-15 2015-01-15 喷墨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77143B2 (zh)
CN (1) CN104772982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00957A (ja) * 2011-03-24 2012-10-2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2201094A (ja) * 2011-03-28 2012-10-22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吐出タイミング修正方法
JP2013060007A (ja) * 2011-08-24 2013-04-04 Canon Inc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130286075A1 (en) * 2012-04-27 2013-10-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and registration adjustment method
JP2013223973A (ja) * 2012-04-23 2013-10-31 Toshiba Tec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24008A (ja) * 2012-03-22 2013-10-31 Seiko I Infotech Inc 画像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80013A (ja) * 1997-12-19 1999-07-06 Canon Aptex Inc 記録試験装置
JP2003001803A (ja) * 2001-06-19 2003-01-08 Canon Inc 記録制御装置および記録制御方法
KR100433555B1 (ko) * 2002-07-25 2004-05-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 형성을 위한 화상 정렬 오차 측정방법 및 장치
JP4306214B2 (ja) * 2002-10-03 2009-07-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ラテンギャップに応じた双方向印刷時の位置ズレ補正
JP4507509B2 (ja) * 2002-10-18 2010-07-21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151953B2 (ja) * 2003-01-20 2008-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副走査送り量補正方法
JP5201846B2 (ja) * 2007-02-16 2013-06-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2196915A (ja) * 2011-03-22 2012-10-18 Seiko Epson Corp 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印刷装置
JP5936416B2 (ja) * 2012-03-29 2016-06-22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における位置ずれ補正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00957A (ja) * 2011-03-24 2012-10-2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2201094A (ja) * 2011-03-28 2012-10-22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吐出タイミング修正方法
JP2013060007A (ja) * 2011-08-24 2013-04-04 Canon Inc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13224008A (ja) * 2012-03-22 2013-10-31 Seiko I Infotech Inc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3223973A (ja) * 2012-04-23 2013-10-31 Toshiba Tec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20130286075A1 (en) * 2012-04-27 2013-10-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 apparatus and registration adjustment method
JP2013240991A (ja) * 2012-04-27 2013-12-05 Canon Inc 記録装置及びレジストレーション調整の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72982B (zh) 2016-10-05
JP6177143B2 (ja) 2017-08-09
JP2015131461A (ja) 2015-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5254B (zh) 流体喷射装置和流体喷射方法
JP5849395B2 (ja) 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EP3355245B1 (e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printing method, image processor, and printing apparatus
CN108712967B (zh) 印刷装置
JP5636649B2 (ja)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流体噴射方法
JP5750909B2 (ja) 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2012126128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方法
CN110014736A (zh)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JP201305654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EP3194174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1985255B (zh) 流体喷射装置和流体喷射方法
CN103249886B (zh) 喷墨打印机以及介质输送方法
CN103660562A (zh) 点数据生成方法及装置和喷墨记录装置及系统
CN103057269B (zh) 流体喷射装置和流体喷射方法
US10275693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method
CN104772982A (zh) 喷墨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JP2017149042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
JP2014527923A (ja) 連続するスワスを印刷する方法
JP2016083805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584996B2 (ja) 補正値取得方法、及び、流体噴射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20026121A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WO2018180677A1 (ja) テストパターンに基づいた吐出調整機能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8094830A (ja) 印刷装置の調整方法
CN107025471B (zh)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
JP6589481B2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調整パターンの確認領域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