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7090A - 插头转换适配器 - Google Patents

插头转换适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67090A
CN104767090A CN201410379399.9A CN201410379399A CN104767090A CN 104767090 A CN104767090 A CN 104767090A CN 201410379399 A CN201410379399 A CN 201410379399A CN 104767090 A CN104767090 A CN 1047670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latch
housing
electrodes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7939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67090B (zh
Inventor
城下徹
平出広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KA INDUSTRY KK
Shiroshita I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KA INDUSTRY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KA INDUSTRY KK filed Critical JOKA INDUSTRY KK
Publication of CN104767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70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670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670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1/00Coupling parts supported only by co-operation with counterpart
    • H01R31/06Intermediate parts for linking two coupling parts, e.g. adap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01R13/447Shutter or cover plate
    • H01R13/453Shutter or cover plate opened by engagement of counter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即使是BF类型的AC电源插座也能很容易地打开遮板,而且,还可以用于其它类型的AC电源插座的插头转换适配器。由于通过操作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5A)、(5B)可以调节一对电极插销(1A)、(1B),所以可以用于更多类型的AC电源插座。通过第2可移动部件(3),可以使第1可移动部件(5A)、(5B)的间隔限制到最大,所以即使是具有以下这种结构的AC电源插座,即通过按压一对电极插销插口的两角而使遮板打开的结构的AC电源插座,也能很容易地打开遮板。

Description

插头转换适配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规定类型的插头转换成其它类型的插头的插头转换适配器,例如插入AC电源插座的插头等。
背景技术
世界上存在具有各种各样的插头的AC电源插座,因此,在国外使用国内的电气化产品时,必须使用转换插头的适配器,以适用该国的AC电源插座。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为适用于国外的各种规格的AC电源插座(BF,B3,B,C,SE,O)而可以改变电极插销的形状、配置以及数量等的国外插座用适配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3946491号公报说明书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适配器,其构造如下:可以调整电极插销(插头端子)的间隔,以适用电极插口的间隔不同的各种类型的AC电源插座。例如,一对电极插销与设置在适配器的盒子内部上的一对滑动部件连接。一对滑动部件,通过弹簧等向彼此远离的方向施压。一对滑动部件的端部,从盒子两侧打开的孔中作为按键突出到外部。通过与弹簧等施压力反向按压所述一对按键,可以缩短一对电极插销的间隔。
另一方面,国外的AC电源插座中,安全起见,有些是通过遮板使电极插销的插口打开或关闭的。例如,英国、香港等使用的BF类型的AC电源插座,其构造如下:如果不能将正确的头插入地线插口,则一对电极插销插口的遮板无法打开。
此外,BF类型的AC电源插座中,也有通过与上述不同的结构来打开或关闭遮板的。即以下这种遮板构造:通过一对电极插销从遮板的上面按压一对电极插销插口的两角(彼此离得最远的角),使遮板打开。这种遮板构造的话,可以防止本来不是棱柱形状的电极插销(特别是B类型、C类型等断面是圆形的电极插销)插错。
然而,如果是具有一对电极插销通过按压一对电极插销插口的两角使遮板打开的这种构造的AC电源插座,则上述的现有的适配器会有难以使遮板放开的问题。即,即使通过一对电极插销要按压一对电极插销插口的两角,由于现有的适配器中一对电极插销的间隔容易发生变化,所以有时候会难以准确地按压两角。
本发明鉴于这种事情,其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插头转换适配器,可以对应电极插销形状不同的多个类型的插头,而且,即使是具有一对电极插销通过按压一对电极插销插口的两角而使遮板打开这种构造的AC电源插座,也可以很容易地打开遮板。
(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插头转换适配器,可以将规定类型的插头转换为多个其它类型的插头,其特征在于,具有:第1壳体,其设置有插座,该插座可以接受所述规定类型的插头;一对电极插销,从所述第1壳体平行突出,构成所述其它类型的插头的至少一部分;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分别保持所述一对电极插销,以向在保持所述一对电极插销平行的状态下使所述一对电极插销的间隔发生变化的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1壳体上;第2可移动部件,可以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移动,并且配置在所述第1壳体,其中,在位于所述第1位置时,允许所述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移动而使所述一对电极插销的间隔可以发生变化,在位于所述第2位置时,对所述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的移动进行限制而使所述一对电极插销的间隔固定;所述第2可移动部件在所述一对电极插销的间隔为最大时落座于所述第2位置,从而对由所述第1可移动部件进行的对所述一对电极插销的移动以可解除的方式进行限制。
优选地,所述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具有将该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向彼此分离的方向施压的第1弹性部件,所述第1壳体,具有一对锁定部和一对开口部,所述一对锁定部,以所述一对电极插销超过一定的可移动范围且不分离的方式分别锁定所述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所述一对开口部,通过所述第1弹性部件的施压力,分别使所述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的操作部向外部露出。
优选地,所述第2可移动部件,具有移动操作部和主体部,所述移动操作部,允许向第1壳体中开口的长孔贯通,且向所述第1壳体的外部露出,所述主体部,形成为比所述移动操作部宽度大,并且阻止向所述长孔贯通。
优选地,可具有导引部件,所述导引部件突出设置在所述第1壳体内的所述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之间,以与所述一对电极插销平行地滑行移动的方式导引所述第2可移动部件。
优选地,可以具有接合机构,所述接合机构在所述第2可移动部件落座于所述第2位置时,以可解除的方式将所述第2可移动部件的位置固定。
所述接合机构具有突起部和摇动壁,所述突起部,在所述导引部件的一部分中形成,所述摇动壁,设置在所述第2可移动部件的主体部,以可装卸的方式接合在所述突起部。
优选地,上述插头转换适配器可以具有第2壳体,所述第2壳体具有地线插口用插销,所述地线插口用插销与所述一对电极插销一起构成所述其它类型的插头。所述第1壳体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在与形成所述长孔的面相对的面上,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所述第2壳体。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与电极插销形状不同的多个类型的插头对应,同时,即使是具有通过一对电极插销按压一对电极插销插口的两角使遮板打开的这种构造的AC电源插座也能很容易地打开遮板。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头转换适配器的一例。图1A表示主视图,图1B表示后视图,图1C表示俯视图,图1D表示仰视图,图1E表示右视图,图1F表示左视图。
图2表示图1所示的插头转换适配器中安装了帽的状态。图2A表示主视图,图2B表示后视图,图2C表示俯视图,图2D表示仰视图,图2E表示右视图,图2F表示左视图。
图3表示将图1所示的插头转换适配器用于A类型的AC电源插座时的外观例。图3A表示从前端侧来看的立体图,图3B表示从背面侧来看的立体图。
图4表示将图1所示的插头转换适配器用于O类型的AC电源插座时的外观例。图4A表示从前端侧来看的立体图,图4B表示从背面侧来看的立体图。
图5表示将图1所示的插头转换适配器用于O2类型的AC电源插座时的外观例。图5A表示从前端侧来看的立体图,图5B表示从背面侧来看的立体图。
图6表示将图1所示的插头转换适配器用于B类型、SE类型或C类型的AC电源插座时的外观例。图6A表示从前端侧来看的立体图,图6B表示从背面侧来看的立体图。
图7表示将图1所示的插头转换适配器用于BF类型的AC电源插座时的外观例。图7A表示从前端侧来看的立体图,图7B表示从背面侧来看的立体图。
图8表示将图1所示的插头转换适配器用于B3类型的AC电源插座时的外观例。图8A表示从前端侧来看的立体图,图8B表示从背面侧来看的立体图。
图9表示把第1壳体的一部分取下来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A表示一对电极插销的间隔最小的情况,图9B表示一对电极插销的间隔最大的情况。
图10表示把第1壳体的一部分取下来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0A表示一方的盒子部件取下来的状态,图10B表示另一方的盒子部件取下来的状态。
图11表示第1壳体的长孔内的移动操作部位于第1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1A表示长孔内的移动操作部的第1位置,图11B表示第1可移动部件在可敲击状态下电极插销彼此之间的间隔比较宽的情况,图11C表示第1可移动部件在可敲击状态下电极插销彼此之间的间隔比较窄的情况。
图12表示第1壳体的长孔内的移动操作部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2A表示长孔内的移动操作部的第2位置,图12B表示第1可移动部件在可以敲击固定状态下电极插销之间的间隔固定的比较宽的情况。
(附图标记说明)
1A、1B,24A、24B……电极插销
3……第2可移动部件
4……导引部件
5A、5B……第1可移动部件
6……长孔
7……插座
7A、7B……母插头
8……接合机构
9……第1弹性部件
10……第1壳体
11,12……壳体部件
13A、13B……锁定部
14A、14B……开口部
16……突条
20……第2壳体
25~27……地线插口用插销
32……移动操作部
31……第2可移动部件的主体部
81……突起部
83A、83B……摇动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头转换适配器的一例。图1A表示主视图,图1B表示后视图,图1C表示俯视图,图1D表示仰视图,图1E表示右视图,图1F表示左视图。图1所示的插头转换适配器,具有2个分别具备插座和电极插销的壳体(第1壳体10,第2壳体20)。图1的例子中,第2壳体20的电极插销24A、24B(图3,图4,图5)插入第1壳体10的插座7(图6,图7,图8)。通过如图1那样,使第1壳体10和第2壳体20合并为一体,整体的尺寸变得紧凑,携带方便。
图2表示使图1所示的插头转换适配器配置了帽的状态。图2A表示主视图,图2B表示后视图,图2C表示俯视图,图2D表示仰视图,图2E表示右视图,图2F表示左视图。插头转换适配器的第1壳体10的前端侧的侧面,平行的突出设置着电极插销1A、1B(图1)。如图2所示,帽2以自由装卸的方式安装在插头转换适配器的前端部。帽2,由例如合成树脂等材料形成,呈顶部被堵塞的长圆筒体状。通过在插头转换适配器的前端部安装帽2,可以使该帽2覆盖并保护电极插销1A、1B,所以可以防止携带时对电极插销1A、1B造成损伤。帽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中,设置着横断面T字形状的突部28A、28B,以使可以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将所述帽2安装于第1壳体10或第2壳体20的槽部19、29(图1B,图2B)。
图3~图8,表示将图1所示的插头转换适配器用于各种类型的AC电源插座(A,O,O2,B,SE,C,BF,B3)时的外观例。图3表示A类型,图4表示O类型,图5表示O2类型,图6表示B类型、SE类型或C类型,图7表示BF类型,图8表示B3类型时的外观例。
关于A类型,O类型,O2类型的AC电源插座,如图3~图5所示,单体使用第2壳体20。关于B类型,SE类型,C类型的AC电源插座,如图6所示,单体使用第1壳体10。关于BF类型,B3类型的AC电源插座,如图7,图8所示,通过将第1壳体10和第2壳体20组合使用。
首先,对第2壳体20进行说明。
第2壳体2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具有发圆的薄盒形的形状,其1个侧面设置有插座21(图1D,图2D,图3B,图4B,图5B),与所述1个侧面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一对电极插销24A、24B(图3A,图4A,图5A)。插座21具有一对母插头21A、21B,用于接收规定类型的电源插头具备的一对电极插销24A、24B。一对电极插销24A、24B,分别具有细长的板状形状,从第2壳体20的一个侧面互相平行突出。母插头21A与电极插销24A导通,母插头21B与电极插销24B导通。
一对电极插销24A、24B,以可在与其突出的方向平行的旋转轴中转动的方式,在第2壳体20中以分别可自由转动的方式被支撑。因此,一对电极插销24A、24B,如图3A,图4B,图5A所示,分别可以调节面的倾斜度。使用A类型的AC电源插座时,设定一对电极插销24A、24B的面互相平行(图3A),使用O类型或者O2类型的AC电源插座时,设定一对电极插销24A、24B的面为非平行倾斜状态(图4B,图5A)。
此外,第2壳体20中,设置有以自由折叠的方式在O2类型的AC电源插座中使用的地线插口用插销27(图5A)。地线插口用插销27,是用于插入O2类型的AC电源插座的地线插口并使遮板打开的头。地线插口用插销27,在侧面由弯曲成L型的板状的部件构成。该L型板状部件的一端,在第2壳体20中的一对电极插销24A、24B的中间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被支撑。如果是O2类型的AC电源插座,则地线插口用插销27,被设定为与电极插销24A、24B平行突出的状态。如果是除此以外的AC电源插座,则地线插口用插销27被设定为设置在第2壳体20的槽中的被折叠的状态。
另外,第2壳体20中,分别以可自由折叠的方式设置以下两种:BF类型的AC电源插座中使用的地线插口用插销25,和B3类型的AC电源插座中使用的地线插口用插销26(图3,图4,图5)。地线插口用插头25,26中的任意一个都是用于插入地线插口并使遮板打开的头。地线插口用插销25具有细长的板状的形状,地线插口用插销26具有前端部被弄成圆形的圆柱形形状。
第2壳体20的两个相对的侧面(没有设置插座21和电极插销24A、24B的侧面)中,分别形成槽。一方的槽中,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撑地线插口用插销25的一端,另一个槽中,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支撑地线插口用插销26的一端。地线插口用插销25、26,分别设定为使用时是从第2壳体20的侧面突出的状态,未使用时在槽中是被折叠的状态。
第2壳体20中接近形成插座21的侧面部的部分,形成与其侧面部的边缘平行延展的槽22、23。所述槽22、23可以与第1壳体10中形成的突条16嵌合(图1A,图6A)。通过槽22或槽23与突条16嵌合,第2壳体20在第1壳体10中被设定为可自由装卸的安装状态(图7,图8)。如果使用地线插口用插销25,则使所述地线插口用插销25朝向电极插销1A、1B侧,且第2壳体20的槽23与第1壳体10的突条16嵌合(图7)。如果使用地线插口用插销26,则使所述地线插口用插销26朝向电极插销1A、1B侧,第2壳体20的槽22与第1壳体10的突条16嵌合(图8)。第1壳体10的突条16,是本发明中的安装部的一个示例。
第1壳体10的突条16,在与形成后面所述的长孔6(图1A,图1B)的面相对的面上形成。因此,第2可移动部件3贯通了长孔6,且其移动操作部32(图1B),设定为即使使第2壳体20安装在第1壳体10上的状态下也向第1壳体10的外侧露出的状态,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操作。第2可移动部件3贯通了长孔6,且其移动操作部32在以下操作中使用:在BF类型的AC电源插座(图7)中使一对电极插销1A、1B之间的宽度固定到最大。
以上是第2壳体20的说明。
以下将对第1壳体10进行说明。
第1壳体10,与第2壳体20相同,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具有发圆的薄盒形的形状,其中1个侧面上设置有插座7(图6B、图7B、图8B),与上述一个侧面相对的侧面中设置有一对电极插销1A、1B(图6A、图7A、图8A)。就第1壳体10的宽度而言,与插座7的一侧相比,一对电极插销1A、1B一侧较窄。插座7具有一对母插头7A、7B(图6B,图7B,图8B),所述一对母插头,用于接收规定类型的电源插头所具备的一对电极插销。一对电极插销1A、1B,其前端部分别具有发圆的圆柱形的形状,从第1壳体10的一个侧面互相平行突出。母插头7A与电极插销1A导通,母插头7B与电极插销1B导通。
此外,第1壳体10中,设置了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5A、5B,分别保持一对电极插销1A、1B(图1,图6,图7,图8)。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5A、5B,以在保持一对电极插销1A、1B平行的状态下向使一对电极插销1A、1B的间隔发生变化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在第1壳体10的内部以可移动的方式进行配置。通过操作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5A、5B,可以配合AC电源插座的类型(B,SE,C,B3)调整一对电极插销1A、1B的间隔(图6,图8)。
另外,图3~图8中,利用帽2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的突部28A、28B,在第1壳体10或者第2壳体20的槽部19、29中以装卸自由的方式安装所述帽2。所述帽2也可以作为用于插入没有图示的三级插头的母插头发挥功能。
参照图9~图12,对第1壳体10的内部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第1壳体10的一部分被取下来的状态的立体图。第1壳体10在侧面中央附近分为2个部件(盒子部件11、12)(图6~图8)。图9的立体图,表示取下其一方(盒子部件12)的状态。图9A表示一对电极插销1A、1B的间隔最小的情况,图9B表示一对电极插销1A、1B的间隔最大的情况。如图9所示,第1壳体10中设置了分别保持一对电极插销1A、1B的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5A、5B,和向所述第1可移动部件5A、5B互相分离的方向施压的第1弹性部件9(图11B,图11C,图12B)。第1弹性部件9使用例如金属的弹簧(バネ)等构成。
图10是表示第1壳体10的一部分被取下来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0A的立体图表示取下一方的盒子部件12的状态。图10B的立体图,表示取下另一方的盒子部件11的状态。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5A、5B由操作部50A、50B,宽幅部51A、51B,和接合部52A、52B构成。所述操作部50A、50B,从第1壳体10向外部突出。所述宽幅部51A、51B,配置在上述这些操作部50A、50B的基端一侧,用于限制向所述操作部50A、50B的外方移动。所述接合部52A、52B,从上述这些宽幅部51A、51B向前端侧延伸。操作部50A,50B呈圆柱状,其基部的宽幅部51A,51B呈长方体状。接合部52A、52B的平面形成逆L字形状。操作部50A、50B,宽幅部51A、51B,和接合部52A、52B,通过例如具有适度的强度和绝缘性的合成树脂等材料一体成型。
第1弹性部件9,配设在形成于宽幅部51A、51B的相对面的圆柱状孔53内。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5A、5B通过第1弹性部件9向彼此分离的方向施压。逆L字形状的接合部52A、52B的相对面彼此之间,隔开间隔进行配置。一对电极插销1A、1B,插通在宽幅部51A、51B以及接合部52A、52B的内部。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5A、5B,以在保持一对电极插销1A、1B平行的状态下向使一对电极插销1A、1B的间隔发生变化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在第1壳体10的内部以可移动的方式进行配置。
此外,为通过第1弹性部件9的施压力限制在互相分离的方向上移动的一对电极插销1A、1B的可移动范围,在第1壳体10中形成一对锁定部13A、13B(图9)。一对锁定部13A、13B,通过锁定受到第一弹性部件9的施压力的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5A、5B的宽幅部51A、51B,将一对电极插销1A、1B的可移动范围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图9、图10)。在一对锁定部13A、13B锁定了一对宽幅部51A、51B的状态下,一对电极插销1A、1B的间隔最大(图9B)。图9的示例中,锁定部13A、13B允许第1可移动部件5A、5B的操作部50A、50B贯通,且同时具有一对开口部14A、14B,其以阻止位于靠近该操作部50A、50B内侧的第1可移动部件5A的宽幅部52A、52B的贯通的方式形成(图9、图10)。
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5A、5B的操作部50A、50B,通过第1弹性部件9的施压力,在形成于第1壳体10的一对开口部14A、14B中向外部露出。通过将外部露出的第1可移动部件5A、5B的操作部50A、50B,与第1弹性部件9的施压力对抗,且将其推回到第1壳体10的内侧方向,来使一对电极插销1A、1B的间隔变窄。
如图10所示,在第1壳体10的内部的一对锁定部52A、52B之间,设置着第2可移动部件3和接合机构8。所述接合机构,以可解除的方式固定所述第2可移动部件3的位置。
如图10A所示,第2可移动部件3的主体部31是一种门型的矩形部件,其顶部具有与所述主体部相比宽度被缩小的、且呈长方体形的突出来的移动操作部32。第2可移动部件3的移动操作部32,贯通第1壳体10中形成的长孔6,且设定为在第1壳体10的外部露出的状态(图1B)。长孔6,在第1壳体10中与一对电极插销1A、1B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形成。允许移动操作部32贯通的同时,阻止第2可移动部件的主体部31贯通。所述第2可移动部件3的主体部31,比该移动操作部32宽度更宽。
在第1壳体部件11的第1可移动部件5A、5B之间,突出设置有逆T字状的导引部件4,以导引第2可移动部件3的滑行移动。逆T字状的导引部件4,具有导引部41和限制部42。所述导引部41,与一对电极插销1A、1B平行配置;所述限制部42,以阻塞所述导引部41的端部的方式设置,且对第2可移动部件3的滑行移动进行限制。第2可移动部件3,跨过导引部41,且沿该导引部41以滑行移动的方式配置于第1壳体10的内部。第2可移动部件3的移动操作部32,以从一方的盒子部件12中开口的长孔6露出的方式进行配置。在长孔6内,如果操作并移动第2可移动部件3的移动操作部32,则第1壳体10内部的第1可移动部件3的主体部31,沿着导引部件4的导引部41,在与一对电极插销1A、1B平行的方向上移动(图10)。
第2可移动部件3的主体部31的横宽以如下方式进行设定。当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5A、5B的接合部52A、52B的间隔最大时,在上述这些接合部52A、52B之间,使第2可移动部件3的主体部31进入,并且对该接合部52A、52B彼此之间的间隔进行限制。如图10A所示,在与一对电极插销1A、1B平行延伸的导引部件4的前端侧的两侧部,突起部81突出设置在宽度方向上。另一方面,如图10B所示,在第2可移动部件3的门型的主体部31的内侧,通过狭缝82A、82B,以可摇动的方式形成一对摇动壁83A、83B。一对摇动壁83A、83B的相对面的横断面形成两个连着的圆弧状。
因此,如果第2可移动部件3的主体部31沿着导引部件4向前端侧移动,则两个连着的圆弧状的摇动壁83A、83B向狭缝82A、82B一侧摇动,导引部件4的突起部81,越过所述摇动壁83A、83B的圆弧部,与谷部84A、84B接合。即,导引部件4的突起部81、和第2可移动部件3的主体部31的两个连着的圆弧状的摇动壁83A、83B,构成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头转换适配器的接合机构8。导引部件4的突起部81、以及第2可移动部件3的主体部31的两个连着的圆弧状的摇动壁83A、83B是本实施方式的接合机构8的一个示例。
图11是表示第1壳体的长孔内的移动操作部在第1位置时的状态的俯视图。如图11所示,第2可移动部件3的移动操作部32,在壳体部件12中开口的长孔6内,位于远离一对电极插销1A、1B的后端侧的第1位置。第2可移动部件3的移动操作部32落座于第1位置时,允许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5A、5B移动,并且一对电极插销1A、1B的间隔是可变化的。
即,通过操作一对可移动部件5A、5B的操作部50A、50B,可以使一对电极插销1A、1B的间隔发生变化。图11A,表示长孔6内的第2可移动部件3的移动操作部32落座于第1位置的状态。图11B表示在第1可移动部件5A、5B可敲击的状态下,一对电极插销1A、1B彼此之间的间隔较大的情况。图11C表示5A、5B在可敲击的状态下,一对电极插销1A、1B彼此之间的间隔较小的情况。
图12表示第1壳体的长孔内的移动操作部位于第2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如图12所示,第2可移动部件3的移动操作部32,在壳体部件12中开口的长孔6内,位于靠近一对电极插销1A、1B的前端侧的第2位置。第2可移动部件3的移动操作部32落座于第2位置时,对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5A、5B的移动进行限制,并且使一对电极插销1A、1B的间隔固定。
即,第2可移动部件3进入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5A、5B之间,且由于该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5A、5B的移动受到限制,所以其操作部50A、50B无法操作。一对电极插销1A、1B的间隔,通过第2可移动部件3保持最大的间隔。图12A,表示长孔6内的第2可移动部件3的移动操作部32落座于第2位置时的状态。图12B,表示第1可移动部件5A、5B在敲击固定状态下,使一对电极插销1A、1B以彼此之间间隔较宽的方式被固定的状态。
如以上的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头转换适配器,可以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移动。所述第1位置,允许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5A、5B移动并且一对电极插销1A、1B的间隔可以变化。所述第2位置,对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5A、5B的移动进行限制,并且使一对电极插销1A、1B的间隔是固定的。第2可移动部件3,在一对电极插销1A、1B的间隔达到最大时落座于第2位置,以可解除的方式对通过第1可移动部件5A、5B移动的一对电极插销1A、1B进行限制。因此,即使是以下这种通过从遮板上部按压一对电极插销插口的两角(互相离得最远的角)使遮板打开的类型(BF类型等)的AC电源插座,也可以通过以最大的间隔固定的一对电极插销1A、1B很容易地打开遮板。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头转换适配器,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5A、5B的操作部50A、50B,通过第1弹性部件9的施压力,在形成于第1壳体10的一对开口部14A、14B中向外部露出。形成于第1壳体10的一对锁定部13A、13B,以一对电极插销1A、1B超过一定的可移动范围但不分离的方式分别锁定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5A、5B。通过将在所述外部露出的第1可移动部件5A、5B的操作部50A、50B,与第1弹性部件9的施压力相抗且向第1壳体10的内侧方向推回,可以使一对电极插销1A、1B的间隔发生变化。因此,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头转换适配器,也可以使用在BF类型以外的AC电源插座(B、SE、C、B3等)。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头转换适配器,第2可移动部件3具备移动操作部32和主体部31。所述移动操作部32,允许向第1壳体10中开口的长孔6的贯通,并且在第1壳体10的外部露出。所述主体部31,比所述移动操作部32形成的宽度更宽,且阻止向长孔6的贯通。在长孔6内,如果对第2可移动部件3的移动操作部32进行移动操作,则第1壳体10的内部的第1可移动部件3的主体部31沿着导引部件4,在与一对电极插销1A、1B平行的方向滑行移动。这样,当落座于第2位置时,由于通过接合机构8可以以可解除的方式固定第2可移动部件3,所以可以保持一对电极插销1A、1B的间隔最大,并且使其与BF类型的AC电源插座对应。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头转换适配器,如果第2可移动部件3的主体部31沿着导引部件4向前端侧的第2位置移动,则两个连着的圆弧状的摇动壁83A、83B向狭缝82A、82B一侧摇动,导引部件4的突起部81越过该摇动壁83A、83B的圆弧部并且以可装卸的方式接合在谷部84A、84B上。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头转换适配器,通过具备简单的接合机构8,可以在对第1可移动部件5A、5B进行限制的第2位置上,以可装卸的方式固定第2可移动部件3。
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头转换适配器具有第2壳体20。所述第2壳体20,具备一对电极插销1A、1B,以及构成其它类型的插头的地线插口用插销25,26,27。此外,第1壳体10,由于在与形成长孔6的面相对的面上,具有以装卸自由的方式安装第2壳体20的安装部(突条16),所以可以与A类型、O类型、O2类型的AC电源插座对应。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头转换适配器,由于第2壳体20的一对电极插销24A、24B可以连接第1壳体10的母插头7A、7B,所以可以将第2壳体20连接到第1壳体10上,方便携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头转换适配器,由于所述插头转换适配器的前端部可以安装帽2,所以可以通过帽2覆盖并保护电极插销1A、1B,还可以在携带的时候防止电极插销1A、1B出现损伤。另外,帽2不仅能发挥对一对电极插销1A、1B的保护功能,在第1壳体10或者第2壳体20安装帽2时,还兼备以下功能,即通过所述帽2防止没有图示的地线电极露出。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插头转换适配器,由于具有第1壳体10和第2壳体20,所以可以对应电极插销形状不同的多个类型的插头。所述第1壳体10,其设置的插座7可以接受规定类型的插头。所述第2壳体20,具备地线插口用插销25,26,27,所述地线插口用插销25,26,27,构成其它类型的插头。此外,通过操作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5A、5B可以调节一对电极插销1A、1B的间隔,所以可以应用于更多类型的AC电源插座。另外,通过第2可移动部件3,可以将第1可移动部件5A、5B的间隔限制到最大程度,所以即使是具备以下这种构造的AC电源插座,即通过按压一对电极插销插口的两角使遮板打开的这种构造,也能很容易地打开遮板。
虽然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包含各种变化。即,头或各部件、壳体等的形状、尺寸、间隔、配置等只是一个例子,对于上述以外的各种方式,也可以构成本发明的变化。

Claims (7)

1.一种插头转换适配器,可以将规定类型的插头转换为多个其它类型的插头,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壳体,其设置有插座,该插座可以接受所述规定类型的插头;
一对电极插销,从所述第1壳体平行突出,构成所述其它类型的插头的至少一部分;
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分别保持所述一对电极插销,以向在保持所述一对电极插销平行的状态下使所述一对电极插销的间隔发生变化的方向移动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1壳体上;
第2可移动部件,可以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移动,并且配置在所述第1壳体,其中,在位于所述第1位置时,允许所述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移动而使所述一对电极插销的间隔可以发生变化,在位于所述第2位置时,对所述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的移动进行限制而使所述一对电极插销的间隔固定;所述第2可移动部件在所述一对电极插销的间隔为最大时落座于所述第2位置,从而对由所述第1可移动部件进行的对所述一对电极插销的移动以可解除的方式进行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转换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具有将该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向彼此分离的方向施压的第1弹性部件,
所述第1壳体,具有一对锁定部和一对开口部,
所述一对锁定部,以所述一对电极插销超过一定的可移动范围且不分离的方式分别锁定所述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
所述一对开口部,通过所述第1弹性部件的施压力,分别使所述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的操作部向外部露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头转换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可移动部件,具有移动操作部和主体部,
所述移动操作部,允许向第1壳体中开口的长孔贯通,且向所述第1壳体的外部露出,
所述主体部,形成为比所述移动操作部宽度大,并且阻止向所述长孔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转换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导引部件,所述导引部件突出设置在所述第1壳体内的所述一对第1可移动部件之间,以与所述一对电极插销平行地滑行移动的方式导引所述第2可移动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转换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接合机构,所述接合机构在所述第2可移动部件落座于所述第2位置时,以可解除的方式将所述第2可移动部件的位置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转换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机构具有突起部和摇动壁,
所述突起部,在所述导引部件的一部分中形成,
所述摇动壁,设置在所述第2可移动部件的主体部,以可装卸的方式接合在所述突起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转换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2壳体,所述第2壳体具有地线插口用插销,所述地线插口用插销与所述一对电极插销一起构成所述其它类型的插头,
所述第1壳体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在与形成所述长孔的面相对的面上,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所述第2壳体。
CN201410379399.9A 2014-01-08 2014-08-04 插头转换适配器 Active CN1047670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1485 2014-01-08
JP2014001485A JP5546698B1 (ja) 2014-01-08 2014-01-08 プラグ変換アダプ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67090A true CN104767090A (zh) 2015-07-08
CN104767090B CN104767090B (zh) 2019-04-16

Family

ID=51409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79399.9A Active CN104767090B (zh) 2014-01-08 2014-08-04 插头转换适配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84547B2 (zh)
EP (1) EP2894730B1 (zh)
JP (1) JP5546698B1 (zh)
CN (1) CN104767090B (zh)
HK (1) HK12099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66351B1 (en) * 2014-05-30 2015-10-20 Tongt-Huei Wang Power adapting device
JP6614150B2 (ja) * 2014-08-05 2019-12-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交流直流共用プラグ及び交流直流共用機器
ES2960630T3 (es) * 2016-06-01 2024-03-05 Travel Blue Ltd Enchufe de viaje compacto
DE102017102513A1 (de) * 2017-02-08 2018-08-09 Andro Grünberger Elektrischer Adapte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61793A1 (en) * 2000-02-15 2001-08-23 Jin Young Choi Electric plug
JP2003142216A (ja) * 2001-11-05 2003-05-16 Shiroshita Kogyo Kk 海外コンセント用アダプタ
JP2008198498A (ja) * 2007-02-13 2008-08-28 Hackberry Co Ltd 海外コンセント用変換プラグ
WO2011146809A1 (en) * 2010-05-20 2011-11-24 Mclawhorn Tyler E Lead system for electrical devices used in medical procedur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55676U (zh) * 1987-09-30 1989-04-06
JPH0997660A (ja) * 1995-09-29 1997-04-08 Toraberaa House:Kk 海外コンセント用アダプタ
JP3255575B2 (ja) * 1996-04-19 2002-02-12 株式会社トラベラーハウス 海外コンセント用アダプタ
JP2003132991A (ja) * 2001-10-30 2003-05-09 Takuo Hirouchi マルチプラグ
US6780034B2 (en) 2002-11-19 2004-08-24 Shiroshita Industrial Co., Ltd. Coalescent type power supply conversion plug adapter
JP4674379B2 (ja) * 2005-09-26 2011-04-20 財団法人北九州産業学術推進機構 ユニバーサルアダプタ
JP3121171U (ja) * 2006-02-14 2006-04-27 勝雄 鄭 多種ブレード合体の電源プラグ構造
JP4484885B2 (ja) * 2007-01-17 2010-06-16 淳溢科學股▲ふん▼有限公司 プラグアダプ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1061793A1 (en) * 2000-02-15 2001-08-23 Jin Young Choi Electric plug
JP2003142216A (ja) * 2001-11-05 2003-05-16 Shiroshita Kogyo Kk 海外コンセント用アダプタ
JP2008198498A (ja) * 2007-02-13 2008-08-28 Hackberry Co Ltd 海外コンセント用変換プラグ
WO2011146809A1 (en) * 2010-05-20 2011-11-24 Mclawhorn Tyler E Lead system for electrical devices used in medical procedur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94730A1 (en) 2015-07-15
JP2015130284A (ja) 2015-07-16
US9184547B2 (en) 2015-11-10
HK1209907A1 (zh) 2016-04-08
EP2894730B1 (en) 2017-11-15
US20150194778A1 (en) 2015-07-09
JP5546698B1 (ja) 2014-07-09
CN104767090B (zh) 2019-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88098B2 (en) Pin and grommet fastener accommodating two directional offset and related methods
CN104767090A (zh) 插头转换适配器
US20110136358A1 (en) Safety structure for electric receptacles and power strips
KR101342165B1 (ko) 커넥터 조립체
JP2014099267A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03682781A (zh) 电连接器组装体
US10305218B2 (en) Protective cap for an attachment housing
DE112014000772T5 (de) Verbinder
US20090074359A1 (en) Shuttered adapter
US20160240963A1 (en) Connector structure and wiring harness
RU2562958C2 (ru) Передняя панель для розетки
KR20140032289A (ko) 커넥터 조립체
US20170018873A1 (en) Alignment module for plug-in connector
US8551634B2 (en) Computer enclosure with battery holding structure
JP2007012452A (ja) コネクタ
JP2015198004A (ja) コネクタ用端子の組み付け治具
JP2015230786A (ja) プラグ変換アダプタ
JP2008130511A (ja) コネクタ
JP6144173B2 (ja) プラグ変換アダプタ
JP5752535B2 (ja) コネクタユニット
JP5885283B2 (ja) 通信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2005229785A (ja) ワイヤレスマイク用の充電器
KR101919034B1 (ko) 커넥터
JP2016066441A (ja) コネクタ
JP2014238942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0990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