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60561A - 一种前排乘员气囊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排乘员气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60561A CN104760561A CN201510131324.3A CN201510131324A CN104760561A CN 104760561 A CN104760561 A CN 104760561A CN 201510131324 A CN201510131324 A CN 201510131324A CN 104760561 A CN104760561 A CN 10476056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cut
- inner chamber
- airbag
- air b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排乘员气囊,该气囊具有放气孔和与气体发生器连接的充气孔,该气囊充气膨胀后形成一呈三棱柱状结构且其前侧面、上侧面、后侧面分别与前排乘员、前挡风玻璃、仪表台之间形成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内具有一贯通所述气囊中至少两个侧面的内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气囊内设置有内腔,显著地减少了气袋的体积,较现有的气袋体积减少约20%~5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气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体积较小的前排乘员气囊。
背景技术
参见图1和图2,图中给出了一种现有的前排乘员气囊10,该气囊10由盖封装在仪表台40的内部。气囊10由气袋中间裁片11以及气袋左、右侧裁片12、13缝制而成,具体地缝制过程为:将气袋中间裁片11的前、后边缘对缝缝合,再将气袋中间裁片11的左、右边缘分别与气袋左、右侧裁片12、13的周缘对缝缝合,形成前排乘员气囊10。气囊10在充气膨胀后呈一类三棱柱状结构,并位于前排乘员20、前挡风玻璃30以及仪表台40之间,气囊10的前侧面14与前排乘员20接触,起到保护前排乘员20的作用,气囊10的上侧面15与前挡风玻璃30接触,气囊10的后侧面16与仪表台40接触。气囊10的右侧面17即为气袋右侧裁片12上开设有一放气孔18,气囊10的后侧面16上开设有一充气孔(图中未示出),该充气孔通过导气管与气体发生器连接。
由于前排乘员座椅距离仪表台的距离较远,前排乘员气囊的体积一般都较大,需要体积更大的气体发生器进行充气。目前的气体发生器多为饼状结构,大充气量的气体发生器直径和高度会更大。这样就需要更大的空间来布置气囊。有些车型由于仪表台内部空间较小,无法布置太大的气囊。尤其是气囊的宽度方向,受仪表台造型影响,很多时候需要将气囊设计得比较小。
为了减少气囊本身的体积,人们作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0510096546.2,公开号为CN175191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气囊,该气囊由呈左右布置的左半侧气囊和右半侧气囊通过连通部连接而成。又例如,专利申请号为200910052156.3,公开号为CN101559752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副驾驶侧安全气囊的气袋,该气袋由呈上下布置的上、下气袋通过通气孔连接而成。以上所介绍的两种气袋均是采用多个气室外部相连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气囊的体积,但专利CN1751917A的设计存在气袋与乘员头部接触的部位无支撑,导致头部保护效果差的问题,专利CN101559752A的设计存在气袋与内饰接触变少,气袋容易不稳定的问题。
另外,驾驶员气囊和前排乘员气囊的气体发生器多为不同,由于前排乘员气囊的体积比驾驶员气囊的体积更大,使得前排乘员气囊所采用的气体发生器比驾驶员气囊所采用的气体发生器更大,因而驾驶员气囊所采用的气体发生器是无应用在前排乘员气囊上的,使得气囊通用性低。
为此,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的前排乘员气囊存在体积大、通用性低的问题,现提供一种通用性高、体积较小、满足保护乘员的要求、不需要大容量的气体发生器的前排乘员气囊。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前排乘员气囊,该气囊具有放气孔和与气体发生器连接的充气孔,该气囊充气膨胀后形成一呈三棱柱状结构且其前侧面、上侧面、后侧面分别与前排乘员、前挡风玻璃、仪表台之间形成接触,所述气囊内具有一贯通所述气囊中至少两个侧面的内腔。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中,所述气囊由气袋中间裁片、气袋左侧裁片、气袋右侧裁片以及内腔裁片构成,所述气袋中间裁片的前边缘与后边缘对缝缝合,所述气袋左、右侧裁片的周缘分别与气袋中间裁片的左、右边缘对缝缝合,所述内腔裁片缝合在所述气囊内以形成所述内腔。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腔裁片大致呈矩形状,所述内腔裁片的上边缘与下边缘对缝缝合后在其内部形成所述内腔,在所述气袋中间裁片朝向前排乘员以及朝向仪表台的位置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内腔通孔和第二内腔通孔,所述内腔裁片的左、右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一内腔通孔的周缘、第二内腔通孔的周缘对缝缝合,使得所述内腔贯通气囊的前侧面和后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腔裁片大致呈矩形状,所述内腔裁片的左边缘与右边缘对缝缝合后在其内部形成所述内腔,在所述气袋中间裁片朝向前挡风玻璃以及朝向仪表台的位置上分别开设有第三内腔通孔和第四内腔通孔,所述内腔裁片的上、下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三内腔通孔的周缘、第四内腔通孔的周缘对缝缝合,使得所述内腔贯通气囊的上、后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腔裁片包括第一内腔裁片体以、第二内腔裁片体以及第三内腔裁片体,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内腔裁片体均大致呈矩形状;在所述气袋左、右侧裁片上对称开设有第五内腔通孔和第六内腔通孔,所述第一内腔裁片的左边缘与右边缘对缝缝合后在其内部形成所述内腔,且其上、下边缘分别与第五、第六内腔通孔的周缘对缝缝合;在所述气袋中间裁片朝向前挡风玻璃以及朝向仪表台的位置上分别开设有第七内腔通孔和第八内腔通孔,在已缝合于气囊内的第一内腔裁片体朝向前挡风玻璃以及朝向仪表台的位置上分别开设有第九内腔通孔和第十内腔通孔;所述第二内腔裁片体的左边缘与右边缘对缝缝合后且其上、下边缘分别与第七、第九内腔通孔的周缘对缝缝合,所述第三内腔裁片体的上边缘与下边缘对缝缝合后且其左、右边缘分别与第八、第十内腔通孔的周缘对缝缝合,使得所述内径贯通气囊的上侧面、后侧面以及左、右侧面。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气囊内设置有内腔,显著地减少了气袋的体积,较现有的气袋体积减少约20%~50%。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的气囊在车内膨胀后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气囊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内腔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气袋中间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气袋右侧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气袋左侧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内腔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气袋中间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俯视图。
图15是图13的右视图。
图16是图13的后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第一内腔裁片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第二内腔裁片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第三内腔裁片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气袋中间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气袋右侧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气袋左侧裁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
参见图3和图4,图中给出了一种前排乘员气囊100,该气囊100由气袋中间裁片110、气袋左侧裁片120、气袋右侧裁片130以及内腔裁片140构成。该气囊100在充气膨胀后展开形成一呈三棱柱状结构,并且气囊100的前侧面101、上侧面102、后侧面103分别与前排乘员、前挡风玻璃、仪表台之间形成接触。气囊100的右侧面104上设置有一放气孔105,气囊100的左侧面上也设置有一放气孔(图中未示出),气囊100的后侧面103上设置有一与气体发生器连接的充气孔(图中未示出)。
气囊100内具有一内腔150,内腔150贯通气囊100的前侧面101与后侧面102,有效地减少了气囊100的体积,较现有的气囊体积减少了约20%~30%。
本实施例1的气囊100中的各裁片之间的缝制方法如下:
第一步:参见图5并重点结合图3和图4,内腔裁片140大致呈矩形状,内腔裁片140的上边缘143与其下边缘144对缝缝合,使得其内部形成气腔150;
第二步:参见图5和图6并重点结合图3和图4,在气袋中间裁片110朝向前排乘员即为气囊100的前侧面101以及朝向仪表台即为气囊100的后侧面103的位置上分别开设有一第一内腔通孔115和一第二内腔通孔116;内腔裁片140的左边缘141与气袋中间裁片110的第一内腔通孔115的周缘对缝缝合,内腔裁片140的右边缘142与气袋中间裁片110的第二内腔通孔116的周缘对缝缝合;
第三步:参见图6并重点结合图3和图4,气袋中间裁片110的前边缘111与后边缘112对缝缝合;
第四步:参见图6和图7并重点结合图3和图4,气袋右侧裁片120的周缘121与气袋中间裁片110的右边缘113对缝缝合;
第五步:参见图6和图8并重点结合图3和图4,气袋左侧裁片130的周缘131与气袋中间裁片110的左边缘114对缝缝合。
经过上述五步缝合步骤,使得内腔裁片140缝合在气囊100内并使得气囊100内形成贯通气囊100的前侧面101与后侧面103的气腔15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气囊100a与实施例1中的气囊100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参见图9和图10,气囊100a内具有的内腔150a为贯通气囊100a的上侧面102a与后侧面103a的内腔,因而有效地减少了气囊100的体积,较现有的气囊体积减少了约20%~30%。
本实施例2的气囊100a中的各裁片之间的缝制方法如下:
第一步:参见图11并重点结合图9和图10,内腔裁片140a大致呈矩形状,内腔裁片140a的左边缘141a与其右边缘142a对缝缝合,使得其内部形成气腔150a;
第二步:参见图11和图12并重点结合图9和图10,在气袋中间裁片110a朝向前挡风玻璃即为气囊100a的上侧面102a以及朝向仪表台即为气囊100a的后侧面103a的位置上分别开设有一第三内腔通孔115a和一第四内腔通孔116a;内腔裁片140a的上边缘143a与气袋中间裁片110a的第三内腔通孔115a的周缘对缝缝合,内腔裁片140a的下边缘144a与气袋中间裁片110a的第四内腔通孔116a的周缘对缝缝合;
第三步:参见图12并重点结合图9和图10,气袋中间裁片110a的前边缘111a与后边缘112a对缝缝合;
第四步:参见图12和图7并重点结合图9和图10,气袋右侧裁片120a的周缘121a与气袋中间裁片110a的右边缘113a对缝缝合;
第五步:参见图12和图8并重点结合图9和图10,气袋左侧裁片130a的周缘131a与气袋中间裁片110a的左边缘114a对缝缝合。
经过上述五步缝合步骤,使得内腔裁片140a缝合在气囊100a内并使得气囊100a内形成贯通气囊100a的上侧面102a与后侧面103a的气腔150a。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气囊100b与实施例1中的气囊100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参见图13至图16,气囊100b内具有的内腔150b为贯通气囊100b的上侧面102a、后侧面103a以及左、右侧面的内腔,因而有效地减少了气囊100的体积,较现有的气囊体积减少了约30%~50%。
本实施例3的气囊100b中的各裁片之间的缝制方法如下:
第一步:参见图17并重点结合图13至图16,第二内腔裁片体142b大致呈矩形状,第二内腔裁片体142b的左边缘142ba与其右边缘142bb对缝缝合;
第二步:参见图18并重点结合图13至图16,第三内腔裁片体143b大致呈矩形状,第三内腔裁片体143b的左边缘143ba与其右边缘143bb对缝缝合;
第三步:参见图17至图19并重点结合图13至图16,第一内腔裁片体141b大致呈矩形状,在第一内腔裁片体141b上开设有第九内腔通孔141be和第十内腔通孔141bf;第二内腔裁片体142b的下边缘142bd与第一内腔裁片体141b的第九内腔通孔141be的周缘对缝缝合,第三内腔裁片体143b的下边缘143bd与第一内腔裁片体141b的第十内腔通孔141bf的周缘对缝缝合;
第四步:参见图19并重点结合图13和图16,第一内腔裁片体141b的左边缘141ba与其右边缘141bb对缝缝合,在第一内腔裁片体141b的内部形成气腔150b;
第五步:参见图17、图18和图20并重点结合图13至图16,在气袋中间裁片110b朝向前挡风玻璃即为气囊100b的上侧面102b以及朝向仪表台即为气囊100b的后侧面103b的位置上分别开设有一第七内腔通孔115b和一第八内腔通孔116b;第二内腔裁片体142b的上边缘142bc与气袋中间裁片110b的第七内腔通孔115b的周缘对缝缝合,第三内腔裁片143b的上边缘143bc与气袋中间裁片110b的第八内腔通孔116a的周缘对缝缝合;
第六步:参见图20并重点结合图13至图16,气袋中间裁片110b的前边缘111b与后边缘112b对缝缝合;
第七步:参见图19、图21和图22并重点结合图13至图16,在气袋左、右侧裁片120b、130b上对称开设有第五内腔通孔122b和第六内腔通孔132b;第一内腔裁片体141b的上边缘141bc与气袋左侧裁片120b的第五内腔通孔122b的周缘对缝缝合,第一内腔裁片体141b的下边缘141bd与气袋右侧裁片130b的第六内腔通孔132b的周缘对缝缝合;
第八步:参见图21和图22并重点结合图13至图16,气袋右侧裁片120b的周缘121b与气袋中间裁片110b的右边缘113b对缝缝合,气袋左侧裁片130b的周缘131b与气袋中间裁片110b的左边缘114b对缝缝合。
经过上述八步缝合步骤,使得内腔裁片140b缝合在气囊100b内并使得气囊100b内形成贯通气囊100b的上侧面102b、后侧面103b以及左、右侧面的气腔150b。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前排乘员气囊,该气囊具有放气孔和与气体发生器连接的充气孔,该气囊充气膨胀后形成一呈三棱柱状结构且其前侧面、上侧面、后侧面分别与前排乘员、前挡风玻璃、仪表台之间形成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内具有一贯通所述气囊中至少两个侧面的内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排乘员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由气袋中间裁片、气袋左侧裁片、气袋右侧裁片以及内腔裁片构成,所述气袋中间裁片的前边缘与后边缘对缝缝合,所述气袋左、右侧裁片的周缘分别与气袋中间裁片的左、右边缘对缝缝合,所述内腔裁片缝合在所述气囊内以形成所述内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排乘员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裁片大致呈矩形状,所述内腔裁片的上边缘与下边缘对缝缝合后在其内部形成所述内腔,在所述气袋中间裁片朝向前排乘员以及朝向仪表台的位置上分别开设有第一内腔通孔和第二内腔通孔,所述内腔裁片的左、右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一内腔通孔的周缘、第二内腔通孔的周缘对缝缝合,使得所述内腔贯通气囊的前侧面和后侧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排乘员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裁片大致呈矩形状,所述内腔裁片的左边缘与右边缘对缝缝合后在其内部形成所述内腔,在所述气袋中间裁片朝向前挡风玻璃以及朝向仪表台的位置上分别开设有第三内腔通孔和第四内腔通孔,所述内腔裁片的上、下边缘分别与所述第三内腔通孔的周缘、第四内腔通孔的周缘对缝缝合,使得所述内腔贯通气囊的上、后侧面。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排乘员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裁片包括第一内腔裁片体以、第二内腔裁片体以及第三内腔裁片体,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内腔裁片体均大致呈矩形状;在所述气袋左、右侧裁片上对称开设有第五内腔通孔和第六内腔通孔,所述第一内腔裁片的左边缘与右边缘对缝缝合后在其内部形成所述内腔,且其上、下边缘分别与第五、第六内腔通孔的周缘对缝缝合;在所述气袋中间裁片朝向前挡风玻璃以及朝向仪表台的位置上分别开设有第七内腔通孔和第八内腔通孔,在已缝合于气囊内的第一内腔裁片体朝向前挡风玻璃以及朝向仪表台的位置上分别开设有第九内腔通孔和第十内腔通孔;所述第二内腔裁片体的左边缘与右边缘对缝缝合后且其上、下边缘分别与第七、第九内腔通孔的周缘对缝缝合,所述第三内腔裁片体的上边缘与下边缘对缝缝合后且其左、右边缘分别与第八、第十内腔通孔的周缘对缝缝合,使得所述内径贯通气囊的上侧面、后侧面以及左、右侧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31324.3A CN104760561A (zh) | 2015-03-24 | 2015-03-24 | 一种前排乘员气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31324.3A CN104760561A (zh) | 2015-03-24 | 2015-03-24 | 一种前排乘员气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60561A true CN104760561A (zh) | 2015-07-08 |
Family
ID=53642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31324.3A Pending CN104760561A (zh) | 2015-03-24 | 2015-03-24 | 一种前排乘员气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760561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52747A (zh) * | 2018-10-22 | 2020-05-15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乘员保护装置 |
JP2021054181A (ja) * | 2019-09-27 | 2021-04-08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649A (zh) * | 1991-01-17 | 1992-08-19 | 瑞帕Trw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乘员保护系统用膨胀式气袋 |
DE19860804A1 (de) * | 1998-12-30 | 2000-07-06 | Volkswagen Ag | Anordnung eines Fahrerairbags in einem Kraftfahrzeug |
US20020067033A1 (en) * | 2000-12-01 | 2002-06-06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Air bag system |
US20030034639A1 (en) * | 2000-07-07 | 2003-02-20 | Ichiro Amamori | Passenger-seat airbag device |
EP1338481A1 (de) * | 2002-02-20 | 2003-08-27 | Takata-Petri AG | Airbaganordnung |
CN1630593A (zh) * | 2000-08-18 | 2005-06-22 | 美利肯公司 | 多镶片安全气囊及其制造方法 |
CN1830704A (zh) * | 2005-03-11 | 2006-09-13 | 上海惠太汽车安全气袋制造有限公司 | 汽车安全气袋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108606A (zh) * | 2006-07-20 | 2008-01-23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及折叠方法 |
CN101652277A (zh) * | 2007-04-20 | 2010-02-17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安全气囊 |
WO2010116797A1 (ja) * | 2009-04-07 | 2010-10-14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
CN102145680A (zh) * | 2005-10-17 | 2011-08-10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具有膨胀管状内部结构的安全气囊系统 |
JP2012046056A (ja) * | 2010-08-26 | 2012-03-08 | Nippon Plast Co Ltd | 自動車の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
US20120193896A1 (en) * | 2011-01-31 | 2012-08-02 |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 Reduced volume air bag |
CN102753398A (zh) * | 2010-06-04 | 2012-10-24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副驾驶席用安全气囊 |
CN102858600A (zh) * | 2010-04-28 | 2013-01-02 |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 副驾驶座用安全气囊装置的缓冲件的制造方法 |
CN103043024A (zh) * | 2011-10-11 | 2013-04-17 | 铃木株式会社 | 前排乘客安全气囊 |
CN204713017U (zh) * | 2015-03-24 | 2015-10-21 | 上海东方久乐汽车安全气囊有限公司 | 一种前排乘员气囊 |
-
2015
- 2015-03-24 CN CN201510131324.3A patent/CN10476056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649A (zh) * | 1991-01-17 | 1992-08-19 | 瑞帕Trw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乘员保护系统用膨胀式气袋 |
DE19860804A1 (de) * | 1998-12-30 | 2000-07-06 | Volkswagen Ag | Anordnung eines Fahrerairbags in einem Kraftfahrzeug |
US20030034639A1 (en) * | 2000-07-07 | 2003-02-20 | Ichiro Amamori | Passenger-seat airbag device |
CN1630593A (zh) * | 2000-08-18 | 2005-06-22 | 美利肯公司 | 多镶片安全气囊及其制造方法 |
US20020067033A1 (en) * | 2000-12-01 | 2002-06-06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Air bag system |
EP1338481A1 (de) * | 2002-02-20 | 2003-08-27 | Takata-Petri AG | Airbaganordnung |
CN1830704A (zh) * | 2005-03-11 | 2006-09-13 | 上海惠太汽车安全气袋制造有限公司 | 汽车安全气袋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145680A (zh) * | 2005-10-17 | 2011-08-10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具有膨胀管状内部结构的安全气囊系统 |
CN101108606A (zh) * | 2006-07-20 | 2008-01-23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及折叠方法 |
CN101652277A (zh) * | 2007-04-20 | 2010-02-17 |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 安全气囊 |
WO2010116797A1 (ja) * | 2009-04-07 | 2010-10-14 | タカタ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
CN102858600A (zh) * | 2010-04-28 | 2013-01-02 | 芦森工业株式会社 | 副驾驶座用安全气囊装置的缓冲件的制造方法 |
CN102753398A (zh) * | 2010-06-04 | 2012-10-24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副驾驶席用安全气囊 |
JP2012046056A (ja) * | 2010-08-26 | 2012-03-08 | Nippon Plast Co Ltd | 自動車の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
US20120193896A1 (en) * | 2011-01-31 | 2012-08-02 |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 Reduced volume air bag |
CN103043024A (zh) * | 2011-10-11 | 2013-04-17 | 铃木株式会社 | 前排乘客安全气囊 |
CN204713017U (zh) * | 2015-03-24 | 2015-10-21 | 上海东方久乐汽车安全气囊有限公司 | 一种前排乘员气囊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52747A (zh) * | 2018-10-22 | 2020-05-15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乘员保护装置 |
US11318904B2 (en) | 2018-10-22 | 2022-05-03 | Toyoda Gosei Co., Ltd. |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
CN111152747B (zh) * | 2018-10-22 | 2022-06-24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乘员保护装置 |
JP2021054181A (ja) * | 2019-09-27 | 2021-04-08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7180577B2 (ja) | 2019-09-27 | 2022-11-30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07643B (zh) | 安全气囊及安全气囊装置 | |
CN204713017U (zh) | 一种前排乘员气囊 | |
JP2016049971A (ja) | 自動車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 |
CN105452066A (zh) | 车辆用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以及车辆用座椅 | |
CN102753398B (zh) | 副驾驶席用安全气囊 | |
WO2007022147A3 (en) | One-piece woven air bag with tethers | |
CN104760561A (zh) | 一种前排乘员气囊 | |
DE102013205465A1 (de) | Befestigungsclip und vorhangairbag-befestigungsvorrichtung | |
BR102014025155A2 (pt) | reforços de proteção contra impacto frontal a ocupante traseiro e contra impacto lateral integrados | |
US20170247007A1 (en) | Center airbag device | |
RU2015115119A (ru) | Система подушки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 |
CN208291166U (zh) | 安全气囊、安全气囊系统和汽车 | |
CN106660509A (zh) | 用于折叠安全气囊的方法、安全气囊、安全气囊模块及汽车安全系统 | |
US9421940B2 (en) | Airbag apparatus | |
US8419049B2 (en) | Airbag and airbag device | |
CN107107856A (zh) | 正面安全气囊 | |
CN203623554U (zh) | 车门内饰 | |
CN107963049A (zh) | 气囊门总成和仪表板总成 | |
CN107054281A (zh) | 安全气囊装置 | |
WO2014054478A1 (ja) |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 |
GB2552146A (en) | Airbag apparatus | |
JP2016052865A (ja) |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エアバッグ装置 | |
JP5605804B2 (ja) | 車両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 | |
CN205498872U (zh) | B柱上护板气帘导向结构连接总成及汽车 | |
CN203713798U (zh) | 一种软塑隐藏式副安全气囊盖板模块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