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8606A - 一种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及折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及折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8606A
CN101108606A CNA2006100617863A CN200610061786A CN101108606A CN 101108606 A CN101108606 A CN 101108606A CN A2006100617863 A CNA2006100617863 A CN A2006100617863A CN 200610061786 A CN200610061786 A CN 200610061786A CN 101108606 A CN101108606 A CN 1011086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air bag
folded
folding
safety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61006178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财松
奚兴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A20061006178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108606A/zh
Publication of CN101108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86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及折叠方法,包括气袋正面部分、排气孔、左侧片和右侧片,所述气袋正面部分横向两边与左右侧片缝合成气袋袋体,其特征在于:气袋口周围部分与仪表板贴合,气袋正面部分设有控制气袋展开的形状的拉带。本发明由于将气袋口周围部分与仪表板贴合,气袋正面部分设有控制气袋展开的形状的拉带。所以使气袋展开后位置不会因气流的冲击力或人员的挤压偏离设计位置,更易控制气袋的展开,同时可以使气袋不在一个方向上伸长过多,对乘员造成伤害,更安全可靠。本发明所述的气袋折叠方法减小气袋展开时内部的阻力,提高气袋展开速度,气袋展开过程安全,速度快。

Description

一种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及折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辆上的安全设施,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及折叠方法。
背景技术
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作为副驾驶安全气囊的一个重要部件,由气体发声器产生的气体,对气袋充气,使气囊展开,减小碰撞时副驾驶乘员所受的伤害。在正常情况下,安全气囊气袋折叠于气囊盒中,当一定强度的碰撞发生时,气袋接受发生器产生的气体,气袋充气膨胀,充满乘员与车身仪表板及前挡风玻璃的空间,避免乘员直接与这些部分发生碰撞,减小碰撞时乘员所受的伤害。
专利CN 1063649A给出了一种副驾驶气囊气袋,该发明给出了一种副驾驶气囊气袋,但该设计在应用中具有一定的难度、气囊展开不好控制。第一、该气袋设计了一个叠合部位,当气压达到一定压力时才能撕裂开,这样会导致如果压力不够没有撕开的情况下,气袋展开不够充分,保护的面积不够大,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也浪费了材料和制造成本。而且要实现这种压力的变化,需要通过多级气体发生器,适用性不高。第二、该气袋在充气展开后,没有控制气袋展开的部件。由于气体发生器产气的速度很快,时间很短,在短时间内有强气流将气袋充满,导致在气流正对的方向上压力很高,如果没有导流或限制部件,气袋在该方向上展开到极限,而在其他方向上没有展开,导致气袋在第一阶段展开的形式是以一个柱状,如果气流方向正对乘员,由于高速、高压的气体可能对乘员冲击产生伤害,在垂直于气流的方向上气袋没有得到展开,没有起到保护乘员的目的。另外,气袋设计没有考虑与仪表板的配合,使展开后的气袋不稳定,容易偏离方向,一旦偏离方向,就减弱了甚至失去了副驾驶安全气囊的保护作用。
同时,气袋的折叠方式对气囊的展开有很大的影响,不合理的折叠方式可能导致气袋在充气展开过程中,方向偏离设计位置,形状变形,甚至打开时气袋内部或气袋与其它部件发生干涉,不能顺利展开。合理的气袋折叠方式,能减小阻力、使气袋按设计顺利展开,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而原来的气袋折叠时直接滚卷,这样会导致气袋在该方向上滚卷次数过多,造成阻力过大,气袋展开时较困难,难于保证气袋展开的速度、形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提供一种可以控制气袋展开的形状,增强副驾驶安全气囊的保护作用的气囊气袋。
本发明包括气袋正面部分、排气孔、左侧片和右侧片,所述气袋正面部分横向两边与左右侧片缝合成气袋袋体,其特征在于:气袋口周围部分与仪表板贴合,气袋正面部分设有控制气袋展开的形状的拉带。
所述的拉带可以为一组或两组以上。这主要是根据气袋的外形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组数的拉带。
所述的拉带分为两组,分别为位于气袋袋体内部的气袋口的袋体两侧,拉带一端与气袋口缝合在一起,另一端与气袋正面部分缝合在一起。两组拉带能够使气袋展开更平稳,更易控制展开的形状。
所述的气袋外形展开后成成弧形附于仪表板上。而不是成椭圆或锥形,目的在于通过气袋膨胀后的袋体与仪表板的结构配合及摩擦力,使气袋展开后不会由于展开带来的冲力或人员的挤压,导致气袋位置的改变。
所述的排气孔为两个,设计在离气袋口距离为气袋宽度的1/3~2/3处的左右侧片上。距离太近造成过早泄气,影响气袋的展开。
所述气袋口的四边分别为气袋左右侧片与气袋正面部分缝合后的左右侧片上的两条余边以及气袋正面部分的两条余边所组成。这样可以减少缝合工艺。
本发明由于将气袋口周围部分与仪表板贴合,气袋正面部分设有控制气袋展开的形状的拉带。所以使气袋展开后位置不会因气流的冲击力或人员的挤压偏离设计位置,更易控制气袋的展开,同时可以使气袋不在一个方向上伸长过多,对乘员造成伤害,更安全可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可以减小气袋展开时内部的阻力,提高气袋展开速度的气袋折叠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气袋折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在横向上将气袋两侧超过气囊盒宽度的气袋部分以Z形方式折叠在一起;
(2)、进行纵向滚卷折叠;
(3)、折叠完后,将折叠后的气袋装入气囊盒中。
所述的步骤(1)中Z形方式折叠的顺序如下,先折叠完一侧,再叠另一侧。
所述的步骤(2)中上纵向滚卷折叠的顺序如下,先将气袋上部顺时针滚卷折叠,形成第一个滚卷,将气袋下部顺时针滚卷折叠,形成第二个滚卷;将第一个滚卷逆时针折叠180度于气囊盒上,形成第三个滚卷,将第二个滚卷顺时针折叠180度,覆盖于第三个滚卷上,并包住。
本发明所述的气袋折叠方法减小气袋展开时内部的阻力,提高气袋展开速度,气袋展开过程安全,速度快。
附图说明
图1:车内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展开示意图;
图2: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侧面示意图;
图3:气袋正面部分与限位拉带组缝合示意图;
图4: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正面示意图;
图5-图7: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正面横向折叠示意图;
图8-图10;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侧面横向折叠示意图;
图11-图15: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侧面纵向折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为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1(以下简称气袋)在车身内静态展开示意图。包括气袋1,气袋正面部分4,发生器2,气囊盒3,气袋左右侧片5、6,上部限位拉带组7,下部限位拉带组8,泄气孔9。所述气袋折叠后置于气囊盒3中,安装于仪表板内侧。当气囊工作时,发生器2对气袋1充气,使气袋展开。展开后的气袋1需要填充前挡风玻璃12、仪表板等车内物件与人之间的间隙,避免人与上述部件发生直接的碰撞,减小碰撞给副驾驶乘员带来的伤害。具体实施方式中设计的气袋中有限位拉带组7、8,确保气袋充气展开后,不会因为气流的冲击,导致气袋在这个方向过度伸展,用限位拉带组7、8控制展开的长度,当达到设计展开位置时,气袋1不会继续在这个方向展开。限位拉带组的位置及组数根据气袋1的外形,可以为一组或多组。气袋1外形设计为展开后气袋1成弧形附于仪表板11上,特别气袋口周围部分与仪表板贴合,而不是成椭圆或锥形,目的在于通过气袋1膨胀后的袋体与仪表板11的结构配合及摩擦力,使气袋1展开后不会由于展开带来的冲力或人员的挤压,导致气袋1位置的改变。
图2中,气袋1由气袋正面部分4与气袋左右侧片5、6,缝制成,接缝13、14分别为气袋正面部分4与气袋右侧片、气袋正面部分4与气袋左侧片的缝合处。所述气袋口15的四边分别为气袋左右侧片5、6与气袋正面部分4缝合后的左右侧片上的两条余边以及气袋正面部分的两条余边所组成。在气袋正面部分4上有重叠缝合处20、21。
图3中,重叠缝合处20与限位拉带组7一端22缝合为一体17。限位拉带组7、8的两端,分别与气袋正面部分重叠缝合处20、21及气袋口15的两端缝合连接,16、17分别为限位拉带组7与气袋口15、与重叠缝合处20的缝合处。缝合处18、19分别为限位拉带组8与气袋口15、与重叠缝合处21的缝合处。将限位拉带组7、8的一端与气袋口15缝合在一起,确保限位拉带组7、8一端固定,确保拉带产生限位作用,这是因为气袋口是固定于气囊盒3上的。泄气孔9、10分别在气袋左右侧片5、6上,这样设计确保气囊能在达到压力的情况下正常泄气,同时泄出的气体从侧边拍出,不会对副驾驶乘员产生伤害。气孔9、10位置设计在离气袋口15为气袋宽度的1/3~2/3处,距离太近造成过早泄气,影响气袋1的展开。
图5-图15为气袋折叠示意图。图5-图7囊气袋正面横向折叠示意图,气袋1折叠示需要现在横向宽度减小折叠,将气袋1两侧超过气囊盒3宽度的气袋部分以Z形方式折叠在一起,先折叠完一侧,折叠部分25,再叠另一侧,折叠部分26。图8-图10为侧面横向折叠示意图。横向折叠完后进行纵向折叠。
图11-图15为侧面纵向折叠示意图。先将气袋上部如图顺时针滚卷折叠,形成滚卷27,将气袋下部顺时针滚卷折叠,形成滚卷28;将滚卷27逆时针折叠180度于气囊盒3上,形成滚卷29,将滚卷28顺时针折叠180度,覆盖于滚卷29上,并包住形成滚卷30。折叠完后,将折叠后的气袋1装入气囊盒中。这样折叠,在气袋充气后,气袋膨胀产生的力初期主要为向正前方,能迅速冲出仪表板11的气囊盖,当冲开仪表板上的气囊盖后,由于气袋是滚卷形成的,气袋会在横向和纵向方向上正常展开,通过与限位拉带组7、8的限位共同作用,气袋能按照设计平稳的正常的打开,不会变形。

Claims (9)

1.一种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包括气袋正面部分、排气孔、左侧片和右侧片,所述气袋正面部分横向两边与左右侧片缝合成气袋袋体,其特征在于:气袋口周围部分与仪表板贴合,气袋正面部分设有控制气袋展开的形状的拉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拉带可以为一组或两组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带分为两组,分别为位于气袋袋体内部的气袋口的袋体两侧,拉带一端与气袋口缝合在一起,另一端与气袋正面部分缝合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袋外形展开后成弧形附于仪表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孔为两个,设计在离气袋口距离为气袋宽度的1/3~2/3处的左右侧片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口的四边分别为气袋左右侧片与气袋正面部分缝合后的左右侧片上的两条余边以及气袋正面部分的两条余边所组成。
7.一种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的折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在横向上将气袋两侧超过气囊盒宽度的气袋部分以Z形方式折叠在一起;
(2)、进行纵向滚卷折叠;
(3)、折叠完后,将折叠后的气袋装入气囊盒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Z形方式折叠的顺序如下,先折叠完一侧,再叠另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纵向滚卷折叠的顺序如下,先将气袋上部顺时针滚卷折叠,形成第一个滚卷,将气袋下部顺时针滚卷折叠,形成第二个滚卷;将第一个滚卷逆时针折叠180度于气囊盒上,形成第三个滚卷,将第二个滚卷顺时针折叠180度,覆盖于第三个滚卷上,并包住。
CNA2006100617863A 2006-07-20 2006-07-20 一种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及折叠方法 Pending CN10110860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0617863A CN101108606A (zh) 2006-07-20 2006-07-20 一种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及折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A2006100617863A CN101108606A (zh) 2006-07-20 2006-07-20 一种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及折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8606A true CN101108606A (zh) 2008-01-23

Family

ID=39040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6100617863A Pending CN101108606A (zh) 2006-07-20 2006-07-20 一种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及折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108606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0019A (zh) * 2008-05-14 2009-11-18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具有气囊的仪表板及其形成方法
CN103029674A (zh) * 2011-10-10 2013-04-10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副驾驶座位气囊及副驾驶座位气囊的折叠方法
CN104760561A (zh) * 2015-03-24 2015-07-08 上海东方久乐汽车安全气囊有限公司 一种前排乘员气囊
CN105196958A (zh) * 2015-10-21 2015-12-30 芜湖金鹏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加强材料定型的汽车安全气囊
CN105829170A (zh) * 2014-02-21 2016-08-03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的侧气囊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80019A (zh) * 2008-05-14 2009-11-18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具有气囊的仪表板及其形成方法
CN103029674A (zh) * 2011-10-10 2013-04-10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副驾驶座位气囊及副驾驶座位气囊的折叠方法
CN103029674B (zh) * 2011-10-10 2017-05-03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副驾驶座位气囊及副驾驶座位气囊的折叠方法
CN105829170A (zh) * 2014-02-21 2016-08-03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车辆的侧气囊装置
CN105829170B (zh) * 2014-02-21 2018-02-02 奥迪股份公司 用于折叠车辆的侧气囊装置的方法
US10207670B2 (en) 2014-02-21 2019-02-19 Audi Ag Side airbag for vehicles and method for folding a side airbag
CN104760561A (zh) * 2015-03-24 2015-07-08 上海东方久乐汽车安全气囊有限公司 一种前排乘员气囊
CN105196958A (zh) * 2015-10-21 2015-12-30 芜湖金鹏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加强材料定型的汽车安全气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40282A (en) Air bag and folding technique
US5899490A (en) Method of folding an air bag
JP5371157B2 (ja) 膨張式クッション用のテザーシステム
CN105026219B (zh)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以及气囊的折叠方法
KR100948387B1 (ko) 승객석 에어백
US8641088B2 (en) Side-impact airbag module
US7992892B2 (en) Inflatable ramp for inflatable curtain side impact restraint
US20110062693A1 (en) Inflatable airbag assemblies with lateral and longitudinal tethers
US10618494B2 (en) Airbag assemblies with anchored positional tether
CN105793119A (zh) 用于帘式气囊的一体编织织物的有成本效益的使用
JPH0220458A (ja) 自動車同乗者用の衝突保護クッション
KR20040062881A (ko) 팽창식 결합 커튼 접기용 장치 및 접는 방법
JPH10510232A (ja) 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
JP4996447B2 (ja) 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構造
KR20200086353A (ko) 아코디언형 골반 절첩부를 갖는 측면 에어백
CN212500256U (zh) 安全气囊和用于车辆的组合系统
CN101108606A (zh) 一种副驾驶安全气囊气袋及折叠方法
JP5366592B2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191926B2 (en) Inflatable airbag assembly with an airbag housing vent panel
US20080079247A1 (en) Side Airbag Module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0389032C (zh) 副驾驶膝部安全气囊及其汽车
CN102837661B (zh) 气囊装置及气囊的折叠方法
CN103661229B (zh) 汽车安全气囊自适应排气孔结构
CN212500257U (zh) 安全气囊和用于车辆的组合系统
JP7404151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