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2850A - 侧气囊、气囊装置及侧气囊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侧气囊、气囊装置及侧气囊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42850A
CN104742850A CN201410834780.XA CN201410834780A CN104742850A CN 104742850 A CN104742850 A CN 104742850A CN 201410834780 A CN201410834780 A CN 201410834780A CN 104742850 A CN104742850 A CN 1047428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rder portion
edge
left surface
lower edge
air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3478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42850B (zh
Inventor
结城达也
横田匡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nsheng Security Systems Japan Contract Society
Original Assignee
Taka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ta Corp filed Critical Taka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42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2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428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28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00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 D05B1/26General types of sew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without mechanism for lateral movement of the needle or the work or both for making fluid-tight seams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3/00Machines for sewing sa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B60R2021/2330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the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defining the external shape of the ba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折叠得较小的侧气囊、气囊装置及侧气囊的制造方法。该侧气囊具有:第一腔室,以使第一片的第一左表面与第一片的第一右表面重叠的方式将第一片折回而形成;及第二腔室,以使第二片的第二左表面与第二片的第二右表面重叠的方式将第二片折回而形成,第一片具有可使气体从第一腔室流向第二腔室的开口,第二左表面具有第二左缘部,第二左缘部在相对于第一左表面的第一左缘部而靠近第一片的折回线的位置从第一左表面的第一上缘部至第一左表面的第一下缘部地接合于第一左表面,第二右表面具有第二右缘部,第二右缘部在相对于第一右表面的第一右缘部而靠近折回线的位置从第一右表面的第二上缘部至第一右表面的第二下缘部地接合于第一右表面。

Description

侧气囊、气囊装置及侧气囊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侧气囊、气囊装置及侧气囊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与侧气囊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961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侧气囊以被折叠的状态收纳在壳体中。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侧气囊的形态下,侧气囊在折叠状态下的大小容易变大。若侧气囊在折叠状态下的大小变大,则例如容易产生壳体大型化等、车辆搭载方面的不良情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折叠得较小的侧气囊、气囊装置及侧气囊的制造方法。
在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中,提供一种侧气囊,具有:第一腔室,以使第一片的第一左表面与上述第一片的第一右表面重叠的方式将上述第一片折回而形成;及第二腔室,以使第二片的第二左表面与上述第二片的第二右表面重叠的方式将上述第二片折回而形成,上述第一片具有开口,该开口能够使气体从上述第一腔室流向上述第二腔室,上述第二左表面具有第二左缘部,该第二左缘部在相对于上述第一左表面的第一左缘部而靠近上述第一片的折回线的位置,从上述第一左表面的第一上缘部至上述第一左表面的第一下缘部地接合于上述第一左表面,上述第二右表面具有第二右缘部,该第二右缘部在相对于上述第一右表面的第一右缘部而靠近上述折回线的位置从上述第一右表面的第二上缘部至上述第一右表面的第二下缘部地接合于上述第一右表面。
发明效果
根据一实施方式,能够将侧气囊折叠得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一侧观察侧气囊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2是从另一侧观察侧气囊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A-A线剖面的图。
图4是表示第一片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第二片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侧气囊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侧气囊的折叠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侧气囊的折叠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侧气囊的折叠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侧气囊的折叠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侧气囊的折叠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2是透视地表示气囊装置的一例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充气机(气体供给器的一例)
1a      安装腿
2       保护布(protector cloth)
3       壳体
10      片(第一片的一例)
11      腔室(第一腔室的一例)
12      折回线
13      通气口(开口的一例)
14     通气布
15     内表面
16     外表面
17     插入口
20     左表面(第一左表面的一例)
21     左缘部(第一左缘部的一例)
22     上缘部(第一上缘部的一例)
23     下缘部(第一下缘部的一例)
24     右上缘部
25     右下缘部
26     安装孔
30     右表面(第一右表面的一例)
31     右缘部(第一右缘部的一例)
32     上缘部(第二上缘部的一例)
33     下缘部(第二下缘部的一例)
34     左上缘部
35     左下缘部
36     安装孔
40     片(第二片的一例)
41     腔室(第二腔室的一例)
42     折回线
43     通风孔
44     通风孔布
45     内表面
46     外表面
50     左表面(第二左表面的一例)
51     左缘部(第二左缘部的一例)
51a    左缘
52     上缘部(第三上缘部的一例)
53     下缘部(第三下缘部的一例)
54    左上缘部
55    左下缘部
60    右表面(第二右表面的一例)
61    右缘部(第二右缘部的一例)
61a   右缘
62    上缘部(第四上缘部的一例)
63    下缘部(第四下缘部的一例)
64    右上缘部
65    右下缘部
71、72、73、74、75、76  接合部
81    腰部保护面
82    腹部保护面
83    胸部保护面
101   侧气囊
201   气囊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侧气囊101的结构)
图1是从一侧观察侧气囊101的侧视图。图2是从另一侧(即,一侧的相反侧)观察侧气囊101的侧视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A-A线剖面的图。图1、2、3表示侧气囊101被折叠前的状态。
侧气囊101是以利用从后述的充气机1供给的气体而在车辆的侧壁部与坐在车内座椅上的乘员之间膨胀展开的方式形成为袋状的乘员保护用部件。侧气囊101具有:由一张被折回的片10形成的腔室11、由一张被折回的片40形成的腔室41及对被折叠后的侧气囊101进行包裹的保护布2。
片10及片40和保护布2分别是一张片状的基布。片10至少具有一个通气口13(参照图1、2)。通气口13是能够使从后述的充气机1供给的气体从腔室11流向腔室41的开口的一例。图1、2表示在片10上形成有2个通气口13的例子。另一方面,片40至少具有一个通风孔43。通风孔43是能够使腔室41内的气体排出至腔室41外的开口。图1、2表示在片40上形成有3个通风孔43的例子。
腔室11是以使片10的左表面20与片10的右表面30重叠的方式将片10沿着折回线12折回而形成的膨胀室。片10具有作为表面的外表面16及作为背面的内表面15,并以使左表面20的内表面15与右表面30的内表面15相向的方式被对折(参照图3)。
腔室41是以使片40的左表面50与片40的右表面60重叠的方式将片40沿着折回线42折回而形成的膨胀室。片40具有作为表面的外表面46及作为背面的内表面45,并以使左表面50的内表面45与右表面60的内表面45相向的方式被对折(参照图3)。
图4是从内表面15侧观察被沿折回线12折回之前的片10的俯视图。片10具有:相对于折回线12向左方扩展成半圆状的左表面20及相对于折回线12向右方扩展成半圆状的右表面30。片10被折回线12划分成左表面20与右表面30。片10形成为以折回线12为对称轴的线对称,但也可以不形成为完全的线对称。
在将折回线12作为左表面20的右缘部时,左表面20具有由左缘部21、上缘部22及下缘部23形成的外缘部。左缘部21具有通过直线状的左缘21a而在上下方向上形成的轮廓。上缘部22具有通过曲线状的上缘22a而向上缘部22的左上方形成为凸状的轮廓。下缘部23具有通过曲线状的下缘23a而向下缘部23的左下方形成为凸状的轮廓。
在将折回线12作为右表面30的左缘部时,右表面30具有由右缘部31、上缘部32及下缘部33形成的外缘部。右缘部31具有通过直线状的右缘31a而在上下方向上形成的轮廓。上缘部32具有通过曲线状的上缘22a而向上缘部32的右上方形成为凸状的轮廓。下缘部33具有通过曲线状的下缘33a而向下缘部33的右下方形成为凸状的轮廓。
片10具有以与折回线12或者与折回线12的附近重叠的方式设成一列的2个通气口13。在各通气口13的周围接合有环状的通气布14。通气布14是利用线状的双重的接合部75通过缝合等而接合在片10的内表面15上的片状的基布。
图5是从内表面45侧观察被沿折回线42折回之前的片40的俯视图。片40具有:相对于折回线42向左方扩展成反半圆状的左表面50及相对于折回线42向右方扩展成反半圆状的右表面60。片40被折回线42划分成左表面50与右表面60。片40形成为以折回线42为对称轴的线对称,但也可以不形成为完全的线对称。
在将折回线42作为左表面50的右缘部时,左表面50具有由左缘部51、上缘部52及下缘部53形成的外缘部。左缘部51具有通过直线状的左缘51a而在上下方向上形成的轮廓。上缘部52具有通过曲线状的上缘52a而向上缘部52的右上方形成为凸状的轮廓。下缘部53具有通过曲线状的下缘53a而向下缘部53的右下方形成为凸状的轮廓。
在将折回线42作为右表面60的左缘部时,右表面60具有由右缘部61、上缘部62及下缘部63形成的外缘部。右缘部61具有通过直线状的右缘61a而在上下方向上形成的轮廓。上缘部62具有通过曲线状的上缘62a而向上缘部62的左上方形成为凸状的轮廓。下缘部63具有通过曲线状的下缘63a而向下缘部63的左下方形成为凸状的轮廓。
片40具有以与折回线42或者折回线42的附近重叠的方式设成一列的3个通风孔43。在通风孔43的周围接合有通风孔布44。通风孔布44是利用线状的双重的接合部76通过缝合等而接合在片40的内表面45上的片状的基布。
(侧气囊101的制造方法)
图6是表示侧气囊101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侧气囊101的制造方法具有:左接合工序S10、右接合工序S20、折回工序S30及上下接合工序S40。左接合工序S10与右接合工序S20的顺序可以互相替换,也可以同时进行。
左接合工序S10与右接合工序S20是通过缝合等对图4的片10与图5的片40进行接合的工序。
在左接合工序S10中,操作者或者制造装置(以下,称为“操作者等”)以使图4的片10的左表面20的外表面16侧与图5的片40的左表面50的内表面45侧相向的方式对左表面20与左表面50进行接合。左表面50的左缘部51具有从左表面20的上缘部22的右上缘部24直至左表面20的下缘部23的右下缘部25的长度。另外,左表面50的左上缘部54是左缘部51与上缘部52相交的角部,左表面50的左下缘部55是左缘部51与下缘部53相交的角部。操作者等使左表面20的右上缘部24与左表面50的左上缘部54重合,并且,使左表面20的右下缘部25与左表面50的左下缘部55重合。然后,在如此重合的状态下,在相对于左表面20的左缘部21而靠近通气口13的位置,操作者等将左表面50的左缘部51的内表面45侧从左表面20的上缘部22至左表面20的下缘部23地接合于左表面20的外表面16侧。
操作者等例如在左缘部21与通气口13之间的区域以左缘部51的左缘51a沿着折回线12的方式(例如以平行的方式)通过缝合等对左缘部51的内表面45侧与左表面20的外表面16侧进行接合。由此,例如如图1所示,左缘部51通过与折回线12平行的直线状的接合部71而被接合在左表面20的外表面16侧。
在右接合工序S20中,操作者等以使图4的片10的右表面30的外表面16侧与图5的片40的右表面60的内表面45侧相向的方式对片10的右表面30与片40的右表面60进行接合。右表面60的右缘部61具有从右表面30的上缘部32的左上缘部34直至右表面30的下缘部33的左下缘部35的长度。另外,右表面60的右上缘部64是右缘部61与上缘部62相交的角部,右表面60的右下缘部65是右缘部61与下缘部63相交的角部。操作者等使右表面30的左上缘部34与右表面60的右上缘部64重合,并且,使右表面30的左下缘部35与右表面60的右下缘部65重合。然后,在如此重合的状态下,在相对于右表面30的右缘部31而靠近通气口13的位置,操作者等将右表面60的右缘部61的内表面45侧从右表面30的上缘部32至右表面30的下缘部33地接合于右表面30的外表面16侧。
操作者等例如在右缘部31与通气口13之间的区域以右缘部61的右缘61a沿着折回线12的方式(例如以平行的方式)通过缝合等对右缘部61的内表面45侧与右表面30的外表面16侧进行接合。由此,例如如图2所示,右缘部61通过与折回线12平行的直线状的接合部72而被接合在右表面30的外表面16侧。
折回工序S30是将在左接合工序S10及右接合工序S20中所接合的、图4的片10与图5的片40的接合体折回的工序。操作者等通过进行使左表面20的内表面15侧与右表面30的内表面15侧相向的谷折,使左表面20与右表面30重合,并且通过进行使左表面50的内表面45侧与右表面60的内表面45侧相向的谷折,使左表面50与右表面60重合。操作者等沿着折回线12将左表面20与右表面30折回而对片10进行对折,并且沿着折回线42将左表面50与右表面60折回而对片40进行对折(参照图1、2)。
上下接合工序S40是在折回工序S30后,通过缝合等对上缘部22与上缘部32进行接合,并且,对下缘部23与下缘部33进行接合,并且,对上缘部52与上缘部62进行接合,并且,对下缘部53与下缘部63进行接合的工序。操作者等在上下接合工序S40中,以形成腔室11、41的方式对片10与片40进行接合。
例如,上下接合工序S40是如下的缝合工序:在片10的折回线12被片40覆盖的状态下,对由片10的上缘部22、32与片40的上缘部52、62形成的上周缘部进行缝合,并且,对由片10的下缘部23、33与片40的下缘部53、63形成的下周缘部进行缝合(参照图1、2)。通过这种缝合工序,能够利用连续的接合部73对片10的上缘部22、32与片40的上缘部52、62一并进行接合,并且能够利用连续的接合部74对片10的下缘部23、33与片40的下缘部53、63一并进行接合。其结果为,能够使侧气囊101的上周缘部彼此与下周缘部彼此的接合操作简单化。
经过这些工序而制造出图1、2、3所示的侧气囊101。另外,保护布2在上下接合工序S40中,通过接合部73、74接合在片10的左表面20的外表面16侧即可。
如图1所示,片40的左表面50具有左缘部51,该左缘部51在相对于左表面20的左缘部21靠近折回线12的位置,从上缘部22(的右上缘部24)至下缘部23(的右下缘部25)地从外表面16侧接合在左表面20上。即,左表面20具有被左表面50覆盖的外表面部分16a,并且具有未被左表面50覆盖而露出的外表面部分16b。
另外,如图2所示,片40的右表面60具有右缘部61,该右缘部61在相对于右表面30的右缘部31靠近折回线12的位置,从上缘部32(的左上缘部34)至下缘部33(的左下缘部35)地从外表面16侧接合在右表面30上。即,右表面30具有被右表面60覆盖的外表面部分16c,并且具有未被右表面60覆盖而露出的外表面部分16d。
由于具有外表面部分16b、16d,与左表面20完全被左表面50覆盖,并且,右表面30完全被右表面60覆盖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侧气囊101所使用的片40的需要量。因此,可获得能够将侧气囊101折叠得较小而不会使其体积太大的效果。另外,可获得例如提高侧气囊101的展开速度、使侧气囊101轻量化等的效果。
尤其是,如图1、2所示,由于左缘部51从上缘部22延伸至下缘部23,右缘部61从上缘部32延伸至下缘部33,所以能够扩大在腰部保护面81露出的外表面部分16b、16d。由此,能够提高腰部保护面81的展开速度。
腰部保护面81是相当于膨胀展开后的侧气囊101的在车辆搭载状态下的下部的部分。腹部保护面82是相当于膨胀展开后的侧气囊101的在车辆搭载状态下的中间部的部分。胸部保护面83是相当于膨胀展开后的侧气囊101的在车辆搭载状态下的上部的部分。
若外表面部分16b的面积Sb大于外表面部分16a的面积Sa,外表面部分16d的面积Sd大于外表面部分16c的面积Sc,则能够将侧气囊101折叠得更小。
另外,左缘部51具有:左上缘部54,接合于上缘部22的右上缘部24;及左下缘部55,在比左上缘部54远离左缘部21的位置,接合于下缘部23的右下缘部25。即,左下缘部55与左缘部21的距离D1大于左上缘部54与左缘部21的距离D2。同样地,右缘部61具有:右上缘部64,接合于上缘部32的左上缘部34;及右下缘部65,在比右上缘部64远离右缘部31的位置,接合于下缘部33的左下缘部35。即,右下缘部65与右缘部31的距离D3大于右上缘部64与右缘部31的距离D4。
由于距离D1大于距离D2,距离D3大于距离D4,从而能够进一步扩大在腰部保护面81露出的外表面部分16b、16d。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腰部保护面81的展开速度。
如图1所示,在片10的左缘部21上沿着在车辆搭载状态下的上下方向并排设有多个安装孔26,如图2所示,在片10的右缘部31上沿着在车辆搭载状态下的上下方向并排设有多个安装孔36。安装孔26、36是用于安装后述的充气机1的贯通孔。充气机1是将气体供给到腔室11、41的气体供给器(气体发生器)的一例。
(侧气囊101的折叠方法)
图7~12表示安装有充气机1的侧气囊101的折叠步骤的一例。
在图7中,充气机1整体从形成于左缘部21的左缘21a与右缘部31的右缘31a之间的插入口17(参照图3)插入,充气机1的2个安装腿1a(参照图12)插入到安装孔26b(参照图1、2、3)。
在图7中,操作者等以使左表面20沿着与充气机1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折回线进行谷折的方式将安装有充气机1的左缘部21及右缘部31折回。
在图8中,操作者等以使右表面30、60沿着与充气机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折回线进行谷折的方式将胸部保护面83折回。操作者等将胸部保护面83折回后,以使右表面30沿着与充气机1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折回线进行谷折的方式将腰部保护面81、腹部保护面82、胸部保护面83整体地折回。由此,获得图9的折叠形态。
在图9中,操作者等以使左表面20沿着与充气机1的长度方向以锐角相交的折回线进行谷折的方式将腰部保护面81、腹部保护面82、胸部保护面83整体地折回。由此,获得图10的折叠形态。
在图10中,操作者等对腹部保护面82进行多次折叠并卷起。由此,获得图11的折叠形态。
在图11中,操作者等对腰部保护面81进行多次折叠。由此,获得图12所示的折叠形态。
图12表示在内包有充气机1的状态下被折叠后的侧气囊101收容于气囊装置201的壳体3中的状态。壳体3是一并收容被折叠后的侧气囊101和充气机1的框体。气囊装置201例如以充气机1的长度方向为车辆的上下方向的方式内置于座椅靠背部的侧部。
如上所述,由于在腰部保护面81露出的外表面部分16b、16d比较大(即,由于在腰部保护面81片10与片40重叠的部分的面积比较小),所以能够降低腰部保护面81的折叠部分的高度H1。由于高度H1的下降,也能够使壳体3的高度H2下降,因此容易确保气囊装置201的搭载空间。
以上,通过实施方式对侧气囊、气囊装置及侧气囊的制造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进行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组合、替换等的各种变形及改良。
例如,在图1、2中,左缘部51的左缘51a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也可以形成为曲线状,右缘部61的右缘61a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也可以形成为曲线状。另外,接合部71、72的全部或者一部分也可以是曲线状的接合部。

Claims (8)

1.一种侧气囊,具有:
第一腔室,以使第一片的第一左表面与所述第一片的第一右表面重叠的方式将所述第一片折回而形成;及
第二腔室,以使第二片的第二左表面与所述第二片的第二右表面重叠的方式将所述第二片折回而形成,
所述第一片具有开口,所述开口能够使气体从所述第一腔室流向所述第二腔室,
所述第二左表面具有第二左缘部,所述第二左缘部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左表面的第一左缘部而靠近所述第一片的折回线的位置从所述第一左表面的第一上缘部至所述第一左表面的第一下缘部地接合于所述第一左表面,
所述第二右表面具有第二右缘部,所述第二右缘部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右表面的第一右缘部而靠近所述折回线的位置从所述第一右表面的第二上缘部至所述第一右表面的第二下缘部地接合于所述第一右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气囊,其中,
所述第二左缘部具有:左上缘部,接合于所述第一上缘部;及左下缘部,在比所述左上缘部远离所述第一左缘部的位置接合于所述第一下缘部,
所述第二右缘部具有:右上缘部,接合于所述第二上缘部;及右下缘部,在比所述右上缘部远离所述第一右缘部的位置接合于所述第二下缘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气囊,其中,
所述第一左表面未被所述第二左表面覆盖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左表面被所述第二左表面覆盖的面积,
所述第一右表面未被所述第二右表面覆盖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右表面被所述第二右表面覆盖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侧气囊,其中,
所述第二左缘部沿着所述折回线接合于所述第一左表面,
所述第二右缘部沿着所述折回线接合于所述第一右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侧气囊,其中,
所述第一左缘部及所述第一右缘部具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供给所述气体的气体供给器。
6.一种气囊装置,具有:
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侧气囊;
供给所述气体的气体供给器;及
收容所述侧气囊和所述气体供给器的壳体。
7.一种侧气囊的制造方法,具有:
左接合工序,在相对于第一片的第一左表面的第一左缘部而靠近设于所述第一片的开口的位置,将第二片的第二左表面的第二左缘部从所述第一左表面的第一上缘部至所述第一左表面的第一下缘部地接合于所述第一左表面;
右接合工序,在相对于所述第一片的第一右表面的第一右缘部而靠近所述开口的位置,将所述第二片的第二右表面的第二右缘部从所述第一右表面的第二上缘部至所述第一右表面的第二下缘部地接合于所述第一右表面;
折回工序,以使所述第一左表面与所述第一右表面重叠并且使所述第二左表面与所述第二右表面重叠的方式,将所述第一片及所述第二片折回;及
上下接合工序,在所述折回工序之后,对所述第一上缘部与所述第二上缘部进行接合,并且,对所述第一下缘部与所述第二下缘部进行接合,并且,对所述第二左表面的第三上缘部与所述第二右表面的第四上缘部进行接合,并且,对所述第二左表面的第三下缘部与所述第二右表面的第四下缘部进行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气囊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上下接合工序是如下的缝合工序:在所述第一片的折回线被所述第二片覆盖的状态下,对由所述第一片的上缘部与所述第二片的上缘部形成的上周缘部进行缝合,并且,对由所述第一片的下缘部与所述第二片的下缘部形成的下周缘部进行缝合。
CN201410834780.XA 2013-12-27 2014-12-26 侧气囊、气囊装置及侧气囊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7428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72773A JP2015127168A (ja) 2013-12-27 2013-12-27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並びにサイドエアバッグの製造方法
JP2013-272773 2013-1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2850A true CN104742850A (zh) 2015-07-01
CN104742850B CN104742850B (zh) 2018-10-16

Family

ID=52282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34780.XA Active CN104742850B (zh) 2013-12-27 2014-12-26 侧气囊、气囊装置及侧气囊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40175B2 (zh)
EP (1) EP2889190B1 (zh)
JP (1) JP2015127168A (zh)
CN (1) CN10474285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3608A (zh) * 2015-09-16 2017-04-05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包括前向排气孔的侧面安全气囊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61008A (ja) * 2022-10-20 2024-05-07 株式会社Subaru エアバッグ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4774A (zh) * 2001-07-03 2003-02-05 德尔福汽车系统星宇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气囊及其折叠方法
WO2003101788A1 (de) * 2002-05-28 2003-12-11 Takata Corporation Mehrteiliger gassackzuschnitt für einen gassack einer insassenschutzein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assackes aus dem gassackzuschnitt
JP2004196162A (ja) * 2002-12-19 2004-07-15 Takata Corp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
DE102005043308A1 (de) * 2005-09-07 2007-03-15 Takata-Petri Ag Gassack, insbesondere zum Schutz des Kniebereichs eines Fahrzeuginsassen
DE102010018180A1 (de) * 2010-04-22 2011-10-2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assack mit einer ersten Seitenwand und einer zweiten Seitenwand und wenigstens einem Fangband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58670B2 (ja) 1990-10-25 1999-02-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石油燃焼装置
JP3411524B2 (ja) * 1999-05-26 2003-06-03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GB2419116A (en) * 2004-10-13 2006-04-19 Autoliv Dev A side air-bag with distinct head and thorax regions
JP4992790B2 (ja) * 2008-03-28 2012-08-0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JP2011105186A (ja) * 2009-11-18 2011-06-02 Nippon Plast Co Ltd エアバッグ
US8480124B2 (en) 2011-01-18 2013-07-09 Autoliv Asp, Inc. Seat bolster chambe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4774A (zh) * 2001-07-03 2003-02-05 德尔福汽车系统星宇株式会社 车辆用侧气囊及其折叠方法
WO2003101788A1 (de) * 2002-05-28 2003-12-11 Takata Corporation Mehrteiliger gassackzuschnitt für einen gassack einer insassenschutzeinrichtung für kraftfahrzeuge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gassackes aus dem gassackzuschnitt
JP2004196162A (ja) * 2002-12-19 2004-07-15 Takata Corp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
DE102005043308A1 (de) * 2005-09-07 2007-03-15 Takata-Petri Ag Gassack, insbesondere zum Schutz des Kniebereichs eines Fahrzeuginsassen
DE102010018180A1 (de) * 2010-04-22 2011-10-2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assack mit einer ersten Seitenwand und einer zweiten Seitenwand und wenigstens einem Fangban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3608A (zh) * 2015-09-16 2017-04-05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包括前向排气孔的侧面安全气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340175B2 (en) 2016-05-17
US20150183394A1 (en) 2015-07-02
CN104742850B (zh) 2018-10-16
EP2889190A1 (en) 2015-07-01
EP2889190B1 (en) 2017-02-08
JP2015127168A (ja) 2015-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74858B2 (en) Vehicle seat
CN106004766B (zh) 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
JP4481814B2 (ja) 自動車用乗員保護装置の複数部分を有するエアバッグのためのエアバッグカット体、およびエアバッグ
US10421427B2 (en)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JP2019156349A (ja)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015576B2 (ja)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6341780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エアバッグの製造方法
KR101967832B1 (ko)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를 탑재한 차량용 시트
EP2756999B1 (en) Passenger-side airbag, passenger-side airbag device, and vehicle
JP6435955B2 (ja)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8001198A (ja)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
JP2012071723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4742850A (zh) 侧气囊、气囊装置及侧气囊的制造方法
CN106004773B (zh) 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
KR20120047001A (ko) 벤트홀이 형성된 에어백
CN104325959B (zh) 气囊装置
JP2011057155A (ja)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
US20160176379A1 (en) Airbag
JP5407889B2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2438077B1 (ko) 조수석 에어백 및 조수석 에어백의 제조방법
JP5986229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EP3052340A1 (en) Vehicle interior components with tags
KR102558598B1 (ko) 무릎 에어백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7283426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7196849A (ja) エアバッ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615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Takata Corp.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7

Address after: Shiga

Patentee after: Junsheng Security Systems Japan Contract Societ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Joyson Safety Systems Japa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