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04766B - 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04766B
CN106004766B CN201610195784.7A CN201610195784A CN106004766B CN 106004766 B CN106004766 B CN 106004766B CN 201610195784 A CN201610195784 A CN 201610195784A CN 106004766 B CN106004766 B CN 1060047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frenulum
expansion
inflato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957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04766A (zh
Inventor
安藤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Gos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004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04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04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047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dashboards
    • B60R21/206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dashboards in the lower part of dashboards, e.g. for protecting the kne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021/23169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ee prot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60R2021/23382Internal tether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收容安全气囊和充气机的壳体在下端侧配置有能够使安全气囊凸出的凸出用开口。安全气囊使用充气机的安装单元与充气机一起被安装在壳体。安全气囊具有:安装侧膨胀部,其配置在膨胀完成时的下端侧而安装在壳体;以及膝盖保护部,其以从安装侧膨胀部延伸至后上方的方式配置。在安装侧膨胀部内配置系带,该系带将车体侧壁部和乘客侧壁部连结,能够限制在安全气囊的膨胀时的车体侧壁部与乘客侧壁部的分隔距离。

Description

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区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该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是使折叠后的安全气囊和将膨胀用气体供给至安全气囊的充气机收容于大致箱形状的壳体的内部而构成的,在该壳体的下端侧配置有能够使安全气囊凸出的凸出用开口。
背景技术
当前,作为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如日本特开2013-119327公报所示,存在下述结构,即,被收容于在下端侧配置有凸出用开口的壳体的安全气囊,利用将充气机安装在壳体的安装螺钉,与圆柱状的充气机一起安装在壳体。
该现有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是下述结构,即,安全气囊被收容于使下端侧开口的壳体,并且使安装侧膨胀部的部位支撑于大致圆柱状的充气机,利用充气机的安装螺钉安装在壳体,因此在安全气囊的膨胀初期,有时安装侧膨胀部会从凸出用开口向下方凸出得较大。因此,在现有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中,使外部系带配置在安全气囊的安装侧膨胀部的外侧,该外部系带使用其他安装单元使两端侧安装在壳体侧而配置于壳体内,覆盖安装侧膨胀部的下表面侧,限制安装侧膨胀部的膨胀时的外形形状。
但是,在现有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中,对安全气囊的安装侧膨胀部的外形形状进行限制的系带作为独立部件而配置在安全气囊之外,由于要另外被安装在壳体,因此结构不简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该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作为简单的结构,能够限制安全气囊的膨胀时的外形形状,并能够使安全气囊迅速地展开膨胀。
本发明的目的能够利用下述结构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而达到。
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具有下述部件而构成,即:被折叠收容的安全气囊;充气机,其将膨胀用气体供给至安全气囊;以及壳体,其收容安全气囊和充气机,
壳体在下端侧配置能够使安全气囊凸出的凸出用开口而构成,
充气机将外形形状设为大致圆柱状,是利用安装单元安装在壳体的结构,
安全气囊,
构成为使用安装单元与充气机一起被安装在壳体,并且,
该安全气囊具有在膨胀完成时配置在车体侧的车体侧壁部、和在膨胀完成时配置在乘客侧的乘客侧壁部,并且具有下述部分而构成,即:安装侧膨胀部,其配置在膨胀完成时的下端侧而安装在壳体;以及膝盖保护部,其以从安装侧膨胀部延伸至后上方的方式进行配置而能够保护乘客的膝盖地构成,
在安装侧膨胀部内配置有系带,该系带将车体侧壁部和乘客侧壁部连结,能够限制在安全气囊的膨胀时的车体侧壁部与乘客侧壁部的分隔距离。
在本发明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中,壳体在下端侧具有凸出用开口,在安全气囊的膨胀初期,虽然安全气囊是从凸出用开口向下方凸出的结构,但安装在壳体的安装侧膨胀部利用配置在内部的系带限制车体侧壁部与乘客侧壁部的分隔距离而进行膨胀。因此,能够抑制安装侧膨胀部膨胀得过厚,并能够使从充气机喷出的膨胀用气体迅速地流出至膝盖保护部侧,能够使膝盖保护部迅速地膨胀。另外,由于系带在安装侧膨胀部内将车体侧壁部与乘客侧壁部连结而配置,因此与现有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相比能够使结构变得简单。
因此,在本发明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中,形成简单的结构,能够限制限制安全气囊的膨胀时的外形形状,能够使安全气囊迅速地展开膨胀。
另外,在本发明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中,如果使系带形成下述结构,即,在安全气囊的展开膨胀时,使与车体侧壁部连结的上端侧直接地或者间接地支撑于充气机,则系带的上端侧的区域由于充气机的支撑而能够抑制向下方移动,在安全气囊的展开膨胀时,能够限制安装侧膨胀部处的乘客侧壁部的与壳体的分隔距离。因此,能够抑制安装侧膨胀部以向下方凸出较大的方式进行膨胀,成为优选。
并且,在上述结构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中,系带可以是在安全气囊的膨胀完成时配置在充气机的前侧的结构,另外,也可以是配置在充气机的后侧的结构。
再者,在上述结构的安全气囊装置中,如果使系带形成下述结构,即,在安全气囊的膨胀完成时,形成为大致沿左右方向进行配置的带状,并且使短边方向的一端侧在大致整个区域与车体侧壁部连结,使短边方向的另一端侧在大致整个区域与乘客侧壁部连结,从而配置在安装侧膨胀部的左右的大致整个区域,则在安全气囊的展开膨胀时,抑制安装侧膨胀部在左右的整个区域向下方的凸出,变得能够使安全气囊在左右方向侧平衡性良好地迅速地膨胀,成为优选。
再者,在上述结构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中,如果使系带形成下述结构,即,在安全气囊的膨胀完成时,配置在壳体下方的前后方向的区域内,则能够在安装侧膨胀部处,抑制在壳体下方的前后方向的区域内进行膨胀的部位的向下方的大的凸出,成为优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搭载状态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概略纵向剖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的从车辆前方侧观察到的沿车辆左右方向的状态的概略放大纵向剖视图。
图3是表示将在实施方式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中使用的安全气囊平坦地展开后的状态的后视图。
图4是图3的安全气囊的主视图。
图5是图3的安全气囊的概略纵向剖视图,表示图3的V-V部位。
图6是表示在图5中安装侧膨胀部的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3的安全气囊的概略局部放大纵向剖视图,表示图4的VII-VII部位。
图8是表示图3的安全气囊中的构成系带的系带用基布、和弯曲系带用基布形成的系带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构成图3的安全气囊的基材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将配置于图3的安全气囊内的系带构成的系带用基布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中,安全气囊的膨胀完成状态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概略纵向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中,安全气囊的膨胀完成状态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概略纵向剖视图,是表示安装侧膨胀部的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表示在实施方式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中,安全气囊的膨胀完成状态下的安装侧膨胀部的部位的从车辆后方侧观察到的沿车辆左右方向的状态的概略纵向剖视图。
图14是对使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的安全气囊膨胀后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安装侧膨胀部的部位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概略纵向剖视图。
图15是对使作为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安全气囊膨胀后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安装侧膨胀部的部位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概略纵向剖视图。
图16是对使作为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安全气囊膨胀后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安装侧膨胀部的部位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概略纵向剖视图。
图17是对使作为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安全气囊膨胀后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安装侧膨胀部的部位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概略纵向剖视图。
图18是对使作为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安全气囊膨胀后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安装侧膨胀部的部位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概略纵向剖视图。
图19是对使作为本发明的其他方式的安全气囊膨胀后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安装侧膨胀部的部位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概略纵向剖视图。
图20是对使图19的安全气囊膨胀后的状态进行表示的安装侧膨胀部的部位的从车辆后方侧观察到的沿车辆左右方向的状态的概略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实施方式中采用在副驾驶席的前方配置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S为例而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S被配置于在副驾驶席前方配置的手套箱1的下方。此外,本说明书中的上下、左右、以及前后的方向,只要未特别地声明,均与搭载了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S的车辆的上下、前后、左右的方向一致。
如图1、图2所示,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S具有下述部件而构成,即:折叠后的安全气囊28;充气机19,其将膨胀用气体供给至安全气囊28;壳体7,其收容折叠后的安全气囊28和充气机19;以及安全气囊罩15,其覆盖壳体7的凸出用开口7a。
如图1、2所示,壳体7配置在乘客MP的膝盖K的前下方,且手套箱1的下表面侧,并作为板金制而形成为在下端侧配置有能够使安全气囊28凸出的凸出用开口7a的大致箱形状。即,壳体7具有:大致四角筒形状的周壁部9,其使长度方向大致沿左右方向、并且使轴向大致沿上下方向;以及长方形板状的顶棚壁部8,其将周壁部9的上方侧封堵,该壳体7使周壁部9的下端侧作为凸出用开口7a而构成。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顶棚壁部8的前端附近形成有安装孔8a,该安装孔8a用于使作为充气机19的安装单元的安装螺钉25插入(参照图2、12)。在周壁部9处,在前后相对的前壁部10和后壁部11分别沿左右方向形成有多个卡止爪部10a、11a,该卡止爪部10a、11a被卡止于在安全气囊罩15的侧壁部17形成的卡止孔部17a周缘(参照图12)。另外,如图2所示,在壳体7的周壁部9的右壁部13的前端附近形成有贯通孔13a,该贯通孔13a能够使充气机19的成为后述的连接口部22侧的右端20b侧凸出。虽未图示,但实施方式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S搭载于在驾驶席的右侧配置的副驾驶席的前方,并且壳体7的右壁部13配置在车宽方向的车外侧。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如图1、11所示,壳体7是下述结构,即,其与从手套箱1的前端下表面侧延伸的托架4连结,被安装在主体侧。并且,在实施方式中,壳体7的后方侧被底部罩3覆盖,该底部罩3以从手套箱1连续的方式配置(参照图1、12)。
并且,在实施方式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S中,壳体7以在右侧的区域将充气机19收容于内部的方式构成。详细地说,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壳体7将左右方向侧的宽度尺寸设定为充气机19中的主体部20的长度尺寸的2倍左右,在左右方向作为长边而构成(参照图2)。该壳体7的左右方向侧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与安全气囊28中的后述的安装侧膨胀部32的前缘32c侧的左右方向侧的宽度尺寸大致一致。
安全气囊罩15为由聚烯烃类热可塑性弹性体等构成的合成树脂制,构成为覆盖壳体7的凸出用开口7a。具体地说,安全气囊罩15具有:1个门部16,其覆盖凸出用开口7a,并且在安全气囊28的展开膨胀时能够向前方打开;以及侧壁部17,其以从门部16的周缘延伸至上方并覆盖壳体7的周壁部9的外周侧的方式构成。在侧壁部17处,在前后相对的壁部形成有卡止孔部17a,该卡止孔部17a使形成在壳体7的卡止爪部10a、11a插入而能够在周缘处卡止(参照图12)。
如图2所示,充气机19具有:主体部20,其将外形形状设为大致圆柱状;以及作为安装单元的安装螺钉25,其以从主体部20的外周面沿轴正交方向侧凸出的方式配置。主体部20构成为,在沿轴向的一端侧(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左端20a侧)配置使膨胀用气体喷出的多个气体喷出口21,在另一端侧(右端20b侧)配置与连接器23连接的连接口部22,该连接器23将从安全气囊工作电路延伸的导线24接线。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安装螺钉25沿主体部20的轴向(左右方向)形成于两处。并且,实施方式的充气机19以下述状态被收容于安全气囊28内,即,使安装螺钉25从安全气囊28的后述的安装孔29a凸出,以露出连接口部22的方式使右端20b侧从安全气囊28的后述的插入孔29b凸出。主体部20的长度尺寸以下述方式设定,即,在一边使安装螺钉25从安装孔29a凸出、一边被收容于安全气囊28内的状态下,将气体喷出口21配置于安全气囊28中的位于安装侧膨胀部32的左右的大致中央的位置(参照图3的双点划线)。并且,充气机19是下述结构,即,一边以使接口部22露出至壳体7外的方式使右端20b侧从形成在右壁部13的贯通孔13a凸出,一边使从顶棚壁部8凸出的安装螺钉25利用螺母26紧固,从而充气机19与安全气囊28一起被安装在壳体7。即,在实施方式中,在向该壳体7的安装时,充气机19以在左端20a侧的气体喷出口21与壳体7的左壁部12之间设置大的空间A(参照图2)的方式安装在壳体7。该空间A形成为充气机19的主体部20的长度尺寸左右的大的宽度,在实施方式中,充气机19在壳体7的前端侧(前壁部10附近)配置于壳体7的右半区域。换言之,安全气囊28在展开膨胀时,仅使安装侧膨胀部32处的前端侧的右半区域支撑于充气机19的主体部20。
安全气囊28由含有聚酯纤维线、聚酰胺线等具有挠性的织布形成,且形成为下述结构,即,作为使膨胀用气体流入至内部而能够膨胀的袋状,在展开膨胀时从壳体7凸出而向上方进行膨胀,以使得进入就座于副驾驶席的乘客MP的膝盖K与手套箱1之间的间隙。另外,如图1的双点划线以图11所示,安全气囊28在膨胀完成时以下述方式构成,即,在乘客MP的膝盖K的前方,沿手套箱1的后表面1a而配置。
如图3、4、11所示,安全气囊28具有下述部分而构成,即:安装侧膨胀部32,其配置在膨胀完成时的下端28a侧而安装在壳体7;以及膝盖保护部49,其以从安装侧膨胀部32延伸至后上方的方式配置而能够保护乘客MP的膝盖K地构成。如图3、4所示,与安装侧膨胀部32相比,膝盖保护部49在左右方向上作为长边而构成,以使得能够保护乘客MP的左右膝盖K。另外,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安全气囊28在平坦地展开后的状态下,以使膝盖保护部49向左方凸出得较大的方式,使膝盖保护部49的左右方向的中心与安装侧膨胀部32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相比配置于左方而构成。并且,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安全气囊28具有在膨胀完成时配置在手套箱1(车体侧)侧的车体侧壁部29、和在膨胀完成时配置在乘客MP侧的乘客侧壁部30,使它们外形形状大致一致而构成,并且使车体侧壁部29与乘客侧壁部30的周缘相互结合(缝接)而构成袋状(参照图3~7)。
安装侧膨胀部32是在安全气囊28的膨胀完成时,在包含壳体7内和壳体7的下方区域在内的区域膨胀的部位,使平坦地展开后的形状形成为将前缘32c侧设为短边的大致梯形状。如图2、3所示,在该安装侧膨胀部32中的车体侧壁部29的部位形成有:2个安装孔29a,它们能够将充气机19的安装螺钉25插入;以及插入孔29b,其能够将充气机19的右端20b侧的部位插入。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插入孔29b配置在安装侧膨胀部32的右缘32b附近,安装孔29a配置在安装侧膨胀部32处的左右之中的与中央相比的右侧区域。
在安装侧膨胀部32内配置有系带37,该系带37将车体侧壁部29和乘客侧壁部30连结,能够限制在安全气囊28的膨胀时的车体侧壁部29与乘客侧壁部30的分隔距离。系带37作为大致沿左右方向进行配置的带状而构成,并且使成为短边方向的一端侧的上端37a侧在大致整个区域与车体侧壁部29连结,使成为短边方向的另一端侧的下端37b侧在大致整个区域与乘客侧壁部30连结,从而配置在安装侧膨胀部32的左右上的大致整个区域(参照图3~6)。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系带37在安全气囊28的膨胀完成时,在壳体7下方的前后的区域内,靠近充气机19的后侧而配置(参照图11、12)。具体地说,在平坦地展开了安全气囊28的状态下,系带37以下述方式进行配置,即,使右端37d侧位于插入孔29b附近,使左端37c侧靠近左缘32a以使得在与安装侧膨胀部32的左缘32a之间具有微小的间隙(参照图3、4)。如图12所示,系带37在安全气囊28的膨胀完成时以大致沿上下方向的方式配置,并使膨胀完成时的上端37a侧在左右的整个区域使用缝合线与车体侧壁部29缝接,使膨胀完成时的下端37b侧在左右的整个区域使用缝合线与乘客侧壁部30缝接。具体地说,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系带37将大致带状的系带用基布60在短边方向侧对折而构成,在该系带用基布60的折叠线CL上配置有能够使安装螺钉25插入的2个贯通孔60b。并且,系带37是将对折后的系带用基布60的折叠部位侧作为上端37a侧而配置在安全气囊28内的结构。即,系带37是在上缘38具有开口38a的结构,该上缘38与使上端37a侧在左右的整个区域与车体侧壁部29缝接的缝合部位39相比成为缘侧,该开口38a与形成在车体侧壁部29的安装孔29a相对应地进行配置,开口38a开设了能够使安装螺钉25插入的半圆状的开口(参照图6)。
并且,在实施方式中,系带37通过使充气机19的安装螺钉25插入该开口38a,从而在安全气囊28的展开膨胀时,由充气机19的主体部20的外周面、与壳体7的顶棚壁部8(壳体7的内周面)将开口38a周缘夹持。并且,系带37在安全气囊28的展开膨胀时,在成为充气机19侧的右侧部位40,将从上缘38至缝合部位39的下侧为止的上端37a侧的部位作为被支撑部41,而被卷绕在充气机19的主体部20的外周面,使被支撑部41直接支撑于充气机19的主体部20(参照图12)。
另外,在系带37中的成为左右的大致中央的位置处,开口为大致椭圆形状地形成有气体流通孔43,该气体流通孔43能够使从充气机19喷出的膨胀用气体流出,在系带37的左端37c侧和右端37d侧,切口为大致半椭圆状地形成有切口凹部44、44,该切口凹部44使膨胀用气体流通(参照图8、13)。在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28中,将气体流通孔43的开口面积、从系带37的左端37c、右端37d侧的切口凹部44至安装侧膨胀部32的左缘32a、右缘32b为止的间隙设定得小,在安全气囊28的膨胀初期,安装侧膨胀部32处的系带37的前侧的区域(由安装侧膨胀部32和系带37包围的区域)膨胀成大致沿左右方向的棒状。
如图4所示,在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28中,在安装侧膨胀部32的后侧处的乘客侧壁部30侧的部位形成有辅助膨胀部45。该辅助膨胀部45在安全气囊28的膨胀完成时,在成为壳体7的后侧附近的位置以凸出至下方的方式配置(参照图11、12),为了一边使从壳体7的凸出用开口7a暂时向下方凸出而展开的安全气囊28在膨胀完成时沿手套箱1的后表面1a、一边使膝盖保护部49的前端(上端49a)配置为朝向上方,作为使安全气囊28弯曲的起点而配置有辅助膨胀部45。具体地说,该辅助膨胀部45在乘客侧壁部30设置壁厚较厚部30a,以捏住该壁厚较厚部30a的方式而形成,通过使分别从壁厚较厚部30a的前后两端侧延伸的划分系带46、47的前端侧相互地重叠而与车体侧壁部29结合(缝接),从而被构成(参照图5)。即,在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28中,在膨胀完成时变为下述形态,即,配置在远离手套箱1的一侧的乘客侧壁部30,将膜长设定得比车体侧壁部29长出构成辅助膨胀部45的壁厚较厚部30a的量,安全气囊28在车体侧壁部29处将使分别从壁厚较厚部30a的前后两端侧延伸的划分系带46、47的前端侧相结合的部位设为起点,在膨胀完成时变得弯曲。
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辅助膨胀部45将左右方向侧的宽度尺寸设定得小于安装侧膨胀部32的前缘32c侧的左右方向侧的宽度尺寸,使平坦地展开后的状态作为大致梯形状而以局部地凸出的方式形成(参照图4)。并且,配置于前侧的划分系带46使左右方向侧的宽度尺寸与辅助膨胀部45的左右方向侧的宽度尺寸大致一致而构成,配置于后侧的划分系带47将左右方向侧的宽度尺寸设定得大于前侧的划分系带46,配置在安全气囊28的左右方向上的大致整个区域。各划分系带46、47分别将后述的系带用基布61、62在短边方向侧的中央进行对折而构成。另外,在各划分系带46、47形成有使膨胀用气体流出的气体流通孔46a、47a。具体地说,在前侧的划分系带46,沿左右方向形成有3个气体流通孔46a,在后侧的划分系带47,沿左右方向形成有6个气体流通孔47a。另外,在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28中,在乘客侧壁部30处的辅助膨胀部45的左右两侧的区域,使后述的主体用基布57的相对的缘部相互直接缝接,构成了乘客侧壁部30(参照图7)。
另外,在安全气囊28中,在膝盖保护部49的区域内,厚度限制系带50、51、52在上下方向侧排列设置3个,并且分别以大致沿左右方向的方式配置,该厚度限制系带50、51、52将车体侧壁部29和乘客侧壁部30连结,并限制膝盖保护部49的膨胀完成时的厚度(参照图3~5)。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各厚度限制系带50、51、52以在左右的整个区域划分膝盖保护部49的区域的方式形成。除了配置在上端49a侧的厚度限制系带52之外的厚度限制系带50、51,将后述的系带用基布63、64在短边方向侧的中央进行对折而构成。另外,在各厚度限制系带50、51、52分别沿左右方向各形成6个使膨胀用气体流出的气体流通孔50a、51a、52a。另外,在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28中,各厚度限制系带50、51、52为了在安全气囊28的膨胀完成时以大致沿水平方向的方式配置(参照图11),使向乘客侧壁部30侧的结合部位与向车体侧壁部29侧的结合部位相比配置在上端侧而构成。
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关于安全气囊28,将由聚酯纤维线、聚酰胺线等织布构成的基材裁断成规定形状,使用缝合线缝接,形成为袋状。在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如图9、10所示,安全气囊28由构成安全气囊28的车体侧壁部29及乘客侧壁部30的3张主体用基布56、57、58和6张系带用基布60、61、62、63、64、65构成。
主体用基布56在车体侧壁部29处,将从安装侧膨胀部32至膝盖保护部49处的中央的系带51的配置区域(与系带51相比下方的区域)为止构成。主体用基布57在乘客侧壁部30处,将从安装侧膨胀部32至膝盖保护部49处的中央的系带51的配置区域(与系带51相比下方的区域)为止构成。该主体用基布57在上下的中央侧配置有构成辅助膨胀部45的壁厚较厚部57a,并使壁厚较厚部57a的左右两侧的部位相互分离而构成。主体用基布58在膝盖保护部49处构成了与系带51相比位于上方的车体侧壁部29和乘客侧壁部30。各系带用基布60、61、62、63、64分别对折而构成了系带37、划分系带46、47、厚度限制系带50、51,系带用基布65以未折叠的状态构成了厚度限制系带52。各系带用基布60、61、62、63、64、65分别具有构成气体流通孔43、46a、47a、50a、51a、52a的开口60a、61a、62a、63a、64a、65a。另外,在将配置于安装侧膨胀部32内的系带37构成的系带用基布60,如上述所述形成有:贯通孔60b,其构成用于使安装螺钉25插入的开口38a;以及切口部60c,其构成切口凹部44。
下面,对实施方式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S向车辆的搭载进行说明。首先,以露出连接口部22的方式使主体部20的右端20b侧从插入孔29b凸出,使安装螺钉25从安装孔29a凸出,将充气机19收容于安全气囊28的内部。这时,安装螺钉25也插入至形成在系带37的开口38a。然后,将安全气囊28折叠成能够收容于壳体7内的大小。并且,将折叠后的安全气囊28的周围通过用于防止弯折变形的能够断裂的未图示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裹。这时,预先使充气机19的安装螺钉25、主体部20的右端20b侧从包装基材凸出。
接下来,使充气机19的各安装螺钉25及主体部20的右端20b从壳体7的安装孔8a及贯通孔13a凸出,将折叠后的安全气囊28和充气机19收容于壳体7内。然后,使螺母26与从顶棚壁部8凸出的安装螺钉25紧固,将充气机19和安全气囊28安装在壳体7。这时,配置在安全气囊28的安装侧膨胀部32内的系带37使膨胀完成时的上端37a侧的开口38a的周缘夹持在充气机19的主体部20和壳体7的顶棚壁部8之间。然后,如果通过使卡止爪部10a、11a卡止于卡止孔部17a周缘,从而将安全气囊罩15组装在壳体7,则能够形成安全气囊组装体。并且,如果将该安全气囊组装体使用托架4安装在手套箱1的下表面侧,同时,使对从安全气囊工作电路延伸的导线24进行了接线的连接器23与从壳体7凸出的充气机19的连接口部22连接,并安装底部罩3,则能够将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S搭载至车辆。
在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S向车辆的搭载之后,如果工作信号经过导线24输入至充气机19,则从充气机19的气体喷出口21喷出膨胀用气体,膨胀用气体会流入至安全气囊28内。并且,安全气囊28膨胀而使未图示的包装材料断裂,压开安全气囊罩15的门部16,从壳体7的凸出用开口7a凸出,一边向后上方展开,一边如图1的双点划线及图11所示,以覆盖手套箱1的后表面1a侧的方式完成膨胀。
并且,在实施方式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S中,壳体7在下端侧具有凸出用开口7a,在安全气囊28的膨胀初期,虽然安全气囊28是从凸出用开口7a向下方凸出的结构,但安装在壳体7的安装侧膨胀部32被配置在内部的系带37限制车体侧壁部29与乘客侧壁部30的分隔距离而进行膨胀。因此,能够抑制安装侧膨胀部32膨胀得过厚,并能够使从充气机19喷出的膨胀用气体迅速地流出至膝盖保护部49侧,能够使膝盖保护部49迅速地展开膨胀。另外,由于系带37在安装侧膨胀部32内将车体侧壁部29与乘客侧壁部30连结而配置,因此与现有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相比能够使结构变得简单。
因此,在实施方式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S中,形成简单的结构,能够限制安全气囊28的膨胀时的外形形状,能够使安全气囊28迅速地展开膨胀。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S中,系带37是下述结构,即,在安全气囊28的展开膨胀时,使与车体侧壁部29连结的上端37a侧支撑于充气机19。具体地说,在实施方式中,系带37是下述结构,即,使充气机19的安装螺钉25插入在上缘38形成的开口38a,将成为充气机19侧的右侧部位40的上端37a侧的区域即被支撑部41卷绕在充气机19的主体部20,从而直接支撑于主体部20(参照图12)。因此,系带37的上端37a侧的区域由于充气机19的支撑而能够抑制向下方移动,在安全气囊28的展开膨胀时,能够限制安装侧膨胀部32处的乘客侧壁部30的与壳体7(顶棚壁部8)相距的分隔距离。其结果,能够抑制安装侧膨胀部32以向下方凸出较大的方式进行膨胀。特别地,在实施方式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S中,在系带37的上端37a侧形成有能够使充气机19的安装螺钉25插入的开口38a,该开口38a的周缘的部位被充气机19的主体部20和壳体7的顶棚壁部8夹持,因此能够使系带37的上端37a侧被充气机19更牢固地支撑,在安全气囊28的膨胀时,能够可靠地抑制系带37的上端37a侧的部位、和与该上端37a侧的部位连结的车体侧壁部29向下方错位移动。
并且,在实施方式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S中,使系带37在安全气囊28的膨胀完成时,形成为大致沿左右方向进行配置的带状,并且使成为短边方向的一端侧的上端37a侧在大致整个区域与车体侧壁部29连结,使成为短边方向的另一端侧的下端37b侧在大致整个区域与乘客侧壁部30连结,从而配置在安装侧膨胀部32的左右的大致整个区域,因此在安全气囊28的展开膨胀时,抑制安装侧膨胀部32在左右的整个区域向下方的凸出,能够使安全气囊28在左右方向侧平衡性良好地迅速地膨胀。
此外,在实施方式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S中,由于充气机19偏向壳体7的右侧而配置,因此在安装侧膨胀部32的左右的大致整个区域配置的系带37仅使成为充气机19侧的右侧部位40支撑于充气机19,成为远离充气机19的一侧的左侧部位42未支撑于充气机19(参照图13)。然而,系带37使上端37a侧沿左右的整个区域在缝合部位39的部位与车体侧壁部29连结,因此左侧部位42的上端侧也变为被充气机19侧拉拽的形态,在安全气囊28的展开膨胀时,能够可靠地抑制安装侧膨胀部32以使左侧的区域向下方凸出的方式进行膨胀。
再者,在实施方式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S中,系带37在安全气囊28的膨胀完成时,配置在壳体7下方的前后方向的区域内,因此能够在安装侧膨胀部32处,抑制在壳体7下方的前后方向的区域内进行膨胀的部位的向下方的大的凸出。
此外,在实施方式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S中,由于充气机19被收容于壳体7的前端侧(前壁部10附近),因此配置在安装侧膨胀部32内的系带37是在安全气囊28的膨胀完成时配置于充气机19的后侧的结构,但也可以以下述方式构成,例如如图14所示,在壳体7A是将充气机19收容于后端侧(后壁部11A附近)的结构的情况下,系带37A在安全气囊28A的膨胀完成时配置于充气机19的前侧。在该安全气囊28A中,系带37A是下述结构,即,在上缘侧具有能够使安装螺钉25贯通、开口为圆形的开口38a,使上端37a侧卷绕在充气机19的主体部20,从而支撑于充气机19。此外,在上述的安全气囊28中,形成在系带37的开口38a形成为能够使安装螺钉25插入的大致半圆形状,但也可以如上述这样,在系带配置开口为能够使安装螺钉贯通的大致圆形的开口。
另外,在实施方式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S中,系带37是下述结构,即,具有能够使安装螺钉25插入的开口38a,由充气机19的主体部20和壳体7的顶棚壁部8将开口38a周缘夹持,从而直接地支持于充气机19。然而,如果是能够利用充气机进行支撑的结构,则作为系带,也可以不形成使安装螺钉插入的结构。例如如图15所示的安全气囊28B那样,也可以形成下述结构,即,使配置在充气机19的后侧的系带37B的上端37a侧不形成使安装螺钉插入的结构,而在安装孔29a的后侧附近,利用缝合部位39B与车体侧壁部29B缝接,使在系带37B处的与缝合部位39B相比位于下侧的部位在安全气囊28B的展开膨胀时,与充气机19的主体部20接触而支撑于主体部20。另外,如图16所示的安全气囊28C那样,也可以形成下述结构,即,配置在充气机19的前侧的系带37C也使上端37a侧不形成使安装螺钉插入的结构,而在安装孔29a的前侧附近,利用缝合部位39C与车体侧壁部29C缝接,使在系带37C处的与缝合部位39C相比位于下侧的部位在安全气囊28C的展开膨胀时,与充气机19的主体部20接触而支撑于主体部20。
并且,也可以使系带不直接支撑于充气机,例如如图17所示的安全气囊28D那样,也可以形成下述结构,即,为了支撑于充气机19而配置从安装螺钉25周缘延伸的加强布68,使系带37D的上端37a侧以在分离于充气机19的位置与车体侧壁部29D一起缝制的方式,通过缝合部位39D而缝接在该加强布68,使系带37D隔着加强布68间接地支撑于充气机19。而且,也可以使系带也不间接地支撑于充气机,例如如图18所示的安全气囊28E那样,也可以形成下述结构,即,使系带37E在分离至充气机19的后方的位置,以将车体侧壁部29E与乘客侧壁部30E连结的方式进行配置。
并且,在实施方式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S中,系带37是下述结构,即,其作为沿左右方向的带状而构成,使成为短边方向的一端侧的上端37a侧在整个区域与车体侧壁部29连结,使成为短边方向的另一端侧的下端37b侧在整个区域与乘客侧壁部30连结,从而配置在安装侧膨胀部32的左右的大致整个区域。然而,系带也可以不形成这样的结构,如果是在安全气囊28F的展开膨胀时,能够限制安装侧膨胀部32F处的车体侧壁部29F与乘客侧壁部30F的分隔距离的结构,则例如如图19、20所示,也可以形成下述结构,即,使壳体7F形成为将充气机19收容于前后方向的中央附近的结构,在安全气囊28F的安装侧膨胀部32F内,使带状的系带70通过中间部位卷绕在充气机19的周围,使端部70a、70b在前后左右彼此分离的位置,与乘客侧壁部30F连结而配置。详细地说,该系带70将中间部位作为安装部71,在该安装部71的部位利用安装螺钉25安装于壳体7F,使从安装部71向前右方和后左方延伸的部位的前端(端部70a、70b)分别与乘客侧壁部30F连结。即,关于该系带70,中间部位71被夹持在壳体7F的顶棚壁部8F与充气机19的主体部20之间,并与车体侧壁部29F连结。并且,系带也可以形成下述结构,即,作为宽度小的带状而仅配置在安装侧膨胀部的成为左右的中央附近的一处。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作为充气机19,使用了从圆柱状的主体部20使作为直接安装单元的螺钉25凸出的结构的充气机,但充气机不限于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使用下述结构的充气机,即,使独立的保持器以覆盖主体部的外周侧的方式进行配置,在该保持器配置作为安装单元的螺钉。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选取配置在副驾驶席的前方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配置在驾驶席的前方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配置在后部坐席的前方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

Claims (7)

1.一种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具有下述结构:
被折叠而收容的安全气囊;充气机,其将膨胀用气体供给至该安全气囊;以及壳体,其收容所述安全气囊和所述充气机,
所述壳体在下端侧配置能够使所述安全气囊凸出的凸出用开口而构成,
所述充气机的外形形状设为大致圆柱状,是利用安装单元安装在壳体的结构,
所述安全气囊构成为使用所述安装单元与所述充气机一起被安装在所述壳体,并且,具有在膨胀完成时配置在车体侧的车体侧壁部、和在膨胀完成时配置在乘客侧的乘客侧壁部,并且具有下述部分而构成,即:安装侧膨胀部,其配置在膨胀完成时的下端侧而安装在所述壳体;以及膝盖保护部,其以从该安装侧膨胀部延伸至后上方的方式进行配置而能够保护乘客的膝盖地构成,
在所述安装侧膨胀部内配置有系带,该系带将所述车体侧壁部和所述乘客侧壁部连结,能够限制在安全气囊的膨胀时的所述车体侧壁部与所述乘客侧壁部的分隔距离,
所述安全气囊构成为在膨胀完成时的安装侧膨胀部的后侧配置有辅助膨胀部,该辅助膨胀部在所述安全气囊的膨胀完成时在成为所述壳体的后侧附近的位置以凸出至下方的方式配置,并且,该辅助膨胀部在所述乘客侧壁部设置壁厚较厚部,以捏住该壁厚较厚部的方式而形成,该辅助膨胀部由分别从该壁厚较厚部的前后两端侧延伸的两个划分系带被划分为所述安装侧膨胀部和所述膝盖保护部,所述划分系带使一端侧相互地重叠而与所述车体侧壁部结合,配置在所述安装侧膨胀部内的系带与配置在所述辅助膨胀部的前侧的划分系带相比配置在前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系带形成下述结构,即,在所述安全气囊的膨胀时,使与所述车体侧壁部连结的上端侧直接地或者间接地支撑于所述充气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系带在所述安全气囊的膨胀完成时,配置在所述充气机的前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系带在所述安全气囊的膨胀完成时,配置在所述充气机的后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系带在所述安全气囊的膨胀完成时,作为大致沿左右方向进行配置的带状而构成,并且使短边方向的一端侧在大致整个区域与所述车体侧壁部连结,使短边方向的另一端侧在大致整个区域与所述乘客侧壁部连结,从而配置在所述安装侧膨胀部的左右的大致整个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系带在所述安全气囊的膨胀完成时,作为大致沿左右方向进行配置的带状而构成,并且使短边方向的一端侧在大致整个区域与所述车体侧壁部连结,使短边方向的另一端侧在大致整个区域与所述乘客侧壁部连结,从而配置在所述安装侧膨胀部的左右的大致整个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其中,
所述系带在所述安全气囊的膨胀完成时,配置在所述壳体下方的前后方向的区域内。
CN201610195784.7A 2015-03-31 2016-03-31 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 Active CN1060047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1682A JP6507798B2 (ja) 2015-03-31 2015-03-31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5-071682 2015-03-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04766A CN106004766A (zh) 2016-10-12
CN106004766B true CN106004766B (zh) 2019-03-22

Family

ID=57015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95784.7A Active CN106004766B (zh) 2015-03-31 2016-03-31 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86788B2 (zh)
JP (1) JP6507798B2 (zh)
CN (1) CN10600476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51559B2 (ja) * 2015-08-31 2019-01-1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016001455A1 (de) * 2016-02-09 2017-08-10 Trw Automotive Gmbh Kniegassackmodul
DE102016119613B4 (de) * 2016-10-14 2020-03-26 Autoliv Development Ab Gassack
JP6454364B2 (ja) * 2017-01-23 2019-01-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756291B2 (ja) * 2017-03-30 2020-09-1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822921B2 (ja) * 2017-08-14 2021-01-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歩行者保護エアバッグ
JP6973342B2 (ja) * 2018-09-25 2021-11-2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
JP7155909B2 (ja) * 2018-11-13 2022-10-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019208417A1 (de) * 2019-06-11 2020-12-17 Audi Ag Bein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 Insassenschutzsystem eines Fahrzeugs
CN112622800A (zh) * 2020-12-23 2021-04-09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膝部气囊气袋结构及车辆
US11498511B2 (en) * 2021-03-15 2022-11-15 Toyoda Gosei Co., Ltd. Airbag assemblies including airbag bodies having sewn portion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same
JP7400763B2 (ja) * 2021-03-26 2023-12-1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JP2023167585A (ja) * 2022-05-12 2023-11-2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6188A (zh) * 2004-12-29 2006-07-05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部保护用气囊
DE102009050384A1 (de) * 2009-10-22 2011-04-2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chutzvorrichtung
US8696020B2 (en) * 2010-07-30 2014-04-15 Toyoda Gosei Co., Ltd. Airba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63152A (ja) * 1999-12-10 2001-06-19 Toyoda Gosei Co Ltd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EP2351670B1 (en) * 2000-07-07 2019-05-08 Toyoda Gosei Co., Ltd. Knee protecting airbag device
JP3991720B2 (ja) * 2001-11-29 2007-10-17 タカタ株式会社 乗員保護装置
JP4211479B2 (ja) * 2003-05-09 2009-01-21 タカタ株式会社 乗員脚部保護装置
JP4345645B2 (ja) * 2004-11-09 2009-10-14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0586764C (zh) * 2005-02-28 2010-02-03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部保护用气囊
JP4793910B2 (ja) * 2005-10-24 2011-10-12 タカタ株式会社 乗員脚部拘束装置
EP2072348B1 (en) * 2007-12-18 2016-10-05 Autoliv Development AB Knee airbag and method of folding the same
JP2009154603A (ja) * 2007-12-25 2009-07-16 Toyoda Gosei Co Ltd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008060858B4 (de) * 2008-12-09 2012-03-01 Autoliv Development Ab Kniegassack
JP5218349B2 (ja) * 2009-09-07 2013-06-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505969B2 (en) * 2009-10-27 2013-08-13 Tk Holdings Inc. Knee airbag module
US8272667B2 (en) * 2009-11-03 2012-09-25 Autoliv Asp, Inc. Low-mount inflatable knee airbags having serial chambers
CN105584453B (zh) * 2009-11-10 2018-11-16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卷绕气囊装置
US9180835B2 (en) * 2011-10-11 2015-11-1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Knee airbag device for an automobile
JP6013728B2 (ja) * 2011-12-08 2016-10-25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1614491B1 (ko) * 2013-04-03 2016-04-25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무릎 에어백 장치의 에어백
KR101614496B1 (ko) * 2013-04-08 2016-05-02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무릎 에어백 장치의 에어백
JP6167953B2 (ja) * 2014-03-19 2017-07-2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451559B2 (ja) * 2015-08-31 2019-01-16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9902361B2 (en) * 2016-02-29 2018-02-27 Toyoda Gosei Co., Ltd. Center airba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6188A (zh) * 2004-12-29 2006-07-05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膝部保护用气囊
DE102009050384A1 (de) * 2009-10-22 2011-04-2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Schutzvorrichtung
US8696020B2 (en) * 2010-07-30 2014-04-15 Toyoda Gosei Co., Ltd. Airba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190565A (ja) 2016-11-10
CN106004766A (zh) 2016-10-12
JP6507798B2 (ja) 2019-05-08
US10086788B2 (en) 2018-10-02
US20160288758A1 (en) 2016-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04766B (zh) 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
JP6064876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8474858B2 (en) Vehicle seat
US10093265B2 (en) Knee protecting air bag system
US8696020B2 (en) Airbag apparatus
US20150084316A1 (en) Head protection airbag apparatus
JP6332308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JP6706503B2 (ja)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
JP2005247118A (ja)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
CN109229052B (zh) 气囊装置
JP2008081002A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6004773B (zh) 膝盖保护用安全气囊装置
JP4075636B2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
JP2017065398A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446972B2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エアバッグ装置
KR20160058485A (ko) 사이드 에어백 설치 구조
JP2011194935A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60552B2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
JP2020040460A (ja)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
JP2005096625A (ja)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0215096A (ja)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6327360A (ja) 歩行者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063168B2 (ja)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
JP2005088681A (ja) 助手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1189791A (ja) 車両用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