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6446A - 袋状容器 - Google Patents

袋状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6446A
CN104736446A CN201380052221.7A CN201380052221A CN104736446A CN 104736446 A CN104736446 A CN 104736446A CN 201380052221 A CN201380052221 A CN 201380052221A CN 104736446 A CN104736446 A CN 1047364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unction surface
trunk side
backbone components
bag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22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36446B (zh
Inventor
有本克哉
田中贤二
小椋慎一郎
萩尾贵志
马场敬二
岛直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hon Yamamura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hon Yamamura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6722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1178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hon Yamamura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hon Yamamura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364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64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364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64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acks or bags
    • B65D33/16End- or aperture-closing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B65D33/25Riveting; Dovetailing; Screwing; using press buttons or slide faste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50/00Making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e.g. boxes or cartons
    • B31B50/60Uniting opposed surfaces or edges; Taping
    • B31B50/64Uniting opposed surfaces or edges; Taping by applying heat or pressure, e.g. by wel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50/00Making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e.g. boxes or cartons
    • B31B50/74Auxiliary operations
    • B31B50/81Forming or attaching accessories, e.g. opening devices, closures or tear st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70/00Making flexible containers, e.g. envelopes or ba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1/00Bags or like containers made of paper and having structural provision for thickness of contents
    • B65D31/02Bags or like containers made of paper and having structural provision for thickness of contents with laminated w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008Standing pouches, i.e. "Standbeute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52Details
    • B65D75/58Opening or contents-removing devices added or incorporated during package manufacture
    • B65D75/5861Spouts
    • B65D75/5872Non-integral spouts
    • B65D75/5877Non-integral spouts connected to a planar surface of the package wa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52Details
    • B65D75/58Opening or contents-removing devices added or incorporated during package manufacture
    • B65D75/5861Spouts
    • B65D75/5872Non-integral spouts
    • B65D75/5883Non-integral spouts connected to the package at the sealed junction of two package w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2105/00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made by assembling separate sheets, blanks or webs
    • B31B2105/002Making box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blanks from which they are formed
    • B31B2105/0022Making boxes from tubular webs or blanks, e.g. with separate bottoms, including tube or bottom forming op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2150/00Flexible containers made from sheets or blanks, e.g. from flattened 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2160/00Shape of flexible containers
    • B31B2160/20Shape of flexible containers with structural provision for thickness of cont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70/00Making flexible containers, e.g. envelopes or bags
    • B31B70/60Uniting opposed surfaces or edges; Taping
    • B31B70/64Uniting opposed surfaces or edges; Taping by applying heat or pressure
    • B31B70/642Uniting opposed surfaces or edges; Taping by applying heat or pressure using sealing jaws or sealing 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1MAKING ARTICLE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WORKING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MAKING CONTAINERS OF PAPER, CARDBOARD OR MATERIAL WORKED IN A MANNER ANALOGOUS TO PAPER
    • B31B70/00Making flexible containers, e.g. envelopes or bags
    • B31B70/74Auxiliary operations
    • B31B70/81Forming or attaching accessories, e.g. opening devices, closures or tear strings
    • B31B70/84Forming or attaching means for filling or dispensing contents, e.g. valves or spouts
    • B31B70/844Applying rigid valves, spouts, or filling 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25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2575/52Details
    • B65D2575/58Opening or contents-removing devices added or incorporated during package manufacture
    • B65D2575/583Opening or contents-removing devices added or incorporated during package manufacture the non-integral spout having an elongate cross-sectional shape, e.g. canoe or boat shap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52Details
    • B65D75/58Opening or contents-removing devices added or incorporated during package manufacture
    • B65D75/5861Spouts
    • B65D75/5866Integral spou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袋状容器,其自立稳定性和保形性优异,并且外观设计性优异,能够进行减容化,在采用使用粘接剂的多层膜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粘接剂向盛装物析出,并且,能够充分确保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间的密封性。该能够自立的袋状容器(1)包括:由膜部件构成的主干部件(4);和液密性地封闭主干部件(4)的一端开口部的由膜部件构成的下端封闭部件(5),在主干部件(4)的一端部形成有向内侧折弯而成的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4a),作为下端封闭部件(5)设置有包括熔接于主干侧端部接合部(4a)的容器内表面侧的内侧部件(6)和熔接于容器外表面侧的外侧部件(7)的封闭部件。

Description

袋状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软质膜形成的袋状容器。
背景技术
通常,作为收纳洗发水、护发素、洗手液等液状物的替换装用的容器、或收纳像果冻等那样的凝胶状食物的容器,由软质膜形成的袋状的可折叠的袋状容器正在被广泛实用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作为上述袋状容器,在充填有盛装物的状态下可自立的袋状容器也正在被实用化,但是,因为容器主体由软质膜形成,所以基本上容器主体随着盛装物的减少而变形成为扁平的形状,存在自立稳定性下降,并且外观性下降的问题。特别是,像专利文献1记载的袋状容器那样,具有形成为筒状的由膜部件构成的主干部件,和将上述主干部件的下端开口部封闭的由膜部件构成的底板,在将从底板的外周部向下侧延伸的接合部熔接于主干部件的下端内表面的情况下,在放置袋状容器的状态下,成为底板从放置面浮起的状态,因此由于盛装物的自重,底板的中央部会向下方突出状地变形,主干部件会整体向内侧变形,存在自立稳定性下降,外观性下降的问题。
另外,作为袋状容器的底部构造,也提案有以如下方式构成的构造,将主干部件的下端部向内侧折弯,形成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然后将底板插入主干部件的内侧,且将底板的外周部熔接于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封闭主干部件的下端开口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在该专利文献2记载的袋状容器中,由于底面的大致整个面成为放置面,因此具有袋状容器的自立稳定性提高,而且能够减少盛装物的自重引起的容器变形,从而提高容器的外观的优点。
而且,在该专利文献2记载的袋状容器中,为了提高容器的强度、提高阻气性,由例如通过干式层压法而层叠的多层膜构成主干部件和底板,另一方面,为了防止使用多层膜引起的问题,即底板的外周端在容器内露出、多层膜成形时使用的粘接剂析出至充填于容器的盛装物中而导致盛装物劣化、盛装物渗透到粘接剂层导致膜在层间剥离的问题,如以下所述的那样构成。即,作为底板,使用以覆盖底板的外周缘的方式将最上层和最下层的合成树脂层熔接的底板,或者以使底板的最上层的合成树脂层比其它层的合成树脂层大一圈的方式构成,将从其它层的外缘向外侧伸出的最上层的下表面遍及整周地熔接于主干侧端部接合部,以粘接剂层不在容器内露出的方式构成。
另一方面,作为收纳于集装箱或鼓形罐等外装容器而使用的内袋,也提案有如下的内袋,具有形成为筒状的由膜部件构成的主干部件和将上述主干部件的下端开口部封闭的底板,将上述主干部件的下端部向内侧折弯,形成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通过使用两块上述底板,并在该两块底板的外周部间夹着主干侧端部接合部而熔接,来封闭上述主干部件的下端开口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际公开第2008/0963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979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1781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袋状容器中,为了提高阻气性、遮光性等功能性,使用将铝薄膜层叠而形成的基于干式层压法的多层膜的情况下,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内周缘、底板的外周缘也不会在容器内露出,因此能够防止构成多层膜的粘接剂析出到盛装物中致使盛装物劣化,或盛装物渗透到粘接剂层而导致膜在层间剥离的不良情况的发生。但是,由于底板的结构复杂,底板的制作成本升高,并且将主干部件的下端部向内侧折弯而形成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变得满是折皱,因此存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与底板间的密封性下降,并且底面的美感变差,自立性也变差的问题。
另外,专利文献3记载的内袋是收纳于集装箱或鼓形罐等外装容器中而使用的内袋,内袋自身不具有自立性。而且,由于使用的是通过吹塑成形制作出的膜部件,因此也存在不能使用铝的多层膜,阻隔性不高的问题。而且,该专利文献3记载的内袋与专利文献2记载的发明同样,将主干部件的下端部向内侧折弯而形成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变得满是折皱,因此存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与底板间的密封性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袋状容器,其自立稳定性和保形性优异,并且外观设计性优异,能够进行减容化,即使在采用使用粘接剂的多层膜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粘接剂析出到盛装物中,而且能够充分确保主干侧端部接合部与封闭部件间的密封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袋状容器是一种能够自立的袋状容器,其包括:由膜部件构成的主干部件;和液密性地封闭上述主干部件的一端开口部的由膜部件构成的封闭部件,其中,在上述主干部件的一端部形成向内侧折弯而成的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作为上述封闭部件,设置有熔接于上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容器外表面侧的外侧部件。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膜部件不具有涉及厚度的严格意义,而是作为包含片材的总称而使用的名称。
在该袋状容器中,由于袋状容器的主干部件和封闭部件由膜部件构成,因此在盛装物使用后,能够将主干部件和封闭部件压成扁平而实现袋状容器的减容化。另外,由于将主干部件的一端开口部向内侧折弯而形成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且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容器外表面侧熔接有外侧部件,因此即使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折弯时产发生折皱的情况下,也能够由外侧部件覆盖该折皱,因此能够防止因折皱在外部露出而导致的外观设计性的下降。进而,在由外侧部件构成袋状容器的底面的情况下,由于袋状容器的底面由平坦的外侧部件构成,因此能够将外侧部件的下表面的大致整体无间隙地设置为放置面而使袋状容器自立,能够提高袋状容器的自立稳定性和保形性。另外,由于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与其熔接的外侧部件的外周部不从主干部件向外侧突出,因此能够提高袋状容器的外观设计性。
在此,上述主干部件由利用粘接剂的层压法或共挤出法形成的多层膜构成是优选的实施方式。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对主干部件赋予阻气性、遮光性、耐磨损性等功能,既能够扩大能够收纳于袋状容器的盛装物的选择自由度,又能够提高袋状容器的耐久性。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利用粘接剂的层压法”是包含干式层压、湿式层压、热层压、单层层压、串列层压、共挤出层压的层压法的意思。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共挤出法”是如热层压法、T模法、吹塑法等那样不使用粘接剂的多层膜的制造方法的意思。此外,在上述粘接剂中,除包含粘接剂层压所使用的粘接剂以外,还包含挤出层压所使用的AC剂(粘底涂层,anchor coat)。
另外,上述外侧部件由利用粘接剂的层压法或共挤出法形成的多层膜构成是优选的实施方式。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对外侧部件赋予阻气性、耐磨损性等功能,既能够扩大能够收纳于袋状容器的盛装物的选择自由度,又能够提高袋状容器的耐久性。
优选下述实施方式:上述封闭部件包括上述外侧部件和熔接于上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容器内表面侧的内侧部件,上述内侧部件由单层膜或共挤出法形成的多层膜构成,利用上述内侧部件以使得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内周缘不在容器内露出的方式进行区域划分。
在该袋状容器中,由于由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构成封闭部件,因此在由封闭部件构成袋状容器的底面的情况下,袋状容器的底面的刚性升高,能够提高袋状容器的自立稳定性和保形性,另外,在由封闭部件构成袋状容器的上表面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袋状容器的保形性。进而,由于使用由单层膜或共挤出法形成的多层膜构成的内侧部件,因此虽然内侧部件的外周缘在容器内露出,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像使用通过干式层压法制作出的多层膜时那样,粘接剂相对于充填在容器内的盛装物从内侧部件的外周缘析出的情况。另外,利用内侧部件以使得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内周缘不在容器内露出的方式进行区域划分,因此,即使在使用通过干式层压法制作出的多层膜作为主干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粘接剂相对于充填在容器内的盛装物从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内周缘析出。
在像上述袋状容器那样,由外侧部件和内侧部件构成封闭部件的情况下,优选以下述(1)~(5)的方式构成的实施方式。
(1)优选将上述内侧部件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外侧部件地环状熔接,该熔接部分的宽度设定为包含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内周缘在内至少为3mm~20mm。即,当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外侧部件的内侧部件的熔接部分的宽度过小时,不能确保足够的密封性能,而过大时,熔接作业的作业时间变长,因此优选设定为3mm~20mm。此外,上述熔接部分也能够以内侧部件与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熔接宽度、内侧部件与外侧部件的熔接宽度为不同尺寸的方式构成,但优选以使内侧部件与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熔接宽度、内侧部件与外侧部件的熔接宽度为相同尺寸的方式,将该熔接部分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配置于与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内周缘相对应的位置。
(2)优选的实施方式是:上述内侧部件的膜部件的厚度设定成比上述外侧部件的膜部件的厚度薄,由上述外侧部件封闭主干部件的一端开口部。即,在由外侧部件封闭主干部件的一端开口部时,由于不需要对内侧部件赋予阻气性、遮光性等功能,因此通过将内侧部件构成为比外侧部件薄,既不会使阻气性、遮光性等功能下降,又不会使密封性下降,能够较薄地构成内侧部件,从而尽量减少构成袋状容器的合成树脂材料的使用量。
(3)优选的实施方式是:上述外侧部件和内侧部件的一方由能够封闭上述主干部件的一端开口部的膜部件构成,上述外侧部件和内侧部件的另一方由熔接于上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以及上述外侧部件和内侧部件中的一方的环状的膜部件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外侧部件和内侧部件的另一方由环状的膜部件构成,因此能够尽量减少构成袋状容器的合成树脂材料的使用量。
(4)优选的实施方式是:上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以下述方式形成:在将上述主干部件的一端部向外侧折回后,将通过该折回而内外反转的部分和配置于其内侧的部分向内侧折弯而形成为环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熔接于主干部件的内表面侧的合成树脂层,因此能够提高相对于主干部件的最外表面的合成树脂层的原材料的设计自由度,例如,作为主干部件的最外表面的合成树脂层,能够采用包含耐磨损性优异的原材料的合成树脂层。
(5)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将上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宽度设定为2mm~20mm。当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宽度过小时,不能充分确保相对于外侧部件和内侧部件的熔接面积,当过大时,会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内周缘形成大的折皱,因此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宽度优选设定为2mm~20mm。
本发明的袋状容器也能够以下述方式构成。
优选的实施方式是:上述主干部件具有将构成它的膜部件卷成筒状后将其两端人字形粘贴而形成的主干侧侧部接合部。这样,当将膜部件人字形粘贴而形成主干侧侧部接合部时,在主干侧侧部接合部的侧缘,构成主干部件的膜部件的端部不会在容器内露出,因此既能够采用使用粘接剂的多层膜作为构成主干部件的膜部件,又能够可靠地防止粘接剂相对于充填在容器内的盛装物从主干侧侧部接合部的端部析出,因此优选。但是,当将主干侧侧部接合部通过人字形粘贴构成时,主干侧侧部接合部会从主干部件的周面向外侧突出,容器的外观性下降,且手握持时的手感下降,因此,优选使用在两面都形成有密封层的膜部件作为构成主干部件的膜部件,将主干侧侧部接合部熔接于主干部件的周面,主干侧侧部接合部以与主干部件的周面平滑相连的方式构成,从而提高容器的外观,并且提高手握持时的手感。另外,当将主干侧侧部接合部熔接于主干部件的周面时,能够在主干部件的制作时,将膜部件卷起而制作出漂亮的圆筒状的主干部件,在将该主干部件的一端部向内侧折弯而形成主干侧端部接合部时,能够将主干侧侧部接合部漂亮地折弯,因此既能够缩短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的密封时间,又能够防止主干部件和封闭部件的熔接不良情况的发生,能够精度良好地在主干部件安装封闭部件。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人字形粘贴是将膜部件卷起并将其两端部的内表面侧彼此重合熔接而贴合的接合方法的意思。
优选的实施方式是:上述主干部件具有将构成它的膜部件卷起后将两端搭接粘贴而形成的主干侧侧部接合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主干侧侧部接合部几乎不向外侧突出,而是与主干部件的周面平滑地相连而形成,因此能够提高容器的外观,并且能够提高手握持时的手感,而且,由于在主干部件的制作时,能够将主干侧侧部接合部漂亮地折弯,因此既能够缩短主干部件和封闭部件的密封时间,又能够防止熔接不良的发生,能够精度良好地在主干部件安装封闭部件。但是,当将膜部件搭接粘贴而形成主干侧侧部接合部时,在主干侧侧部接合部的侧缘,构成主干部件的膜部件的端部会在容器内露出,因此也优选构成为由单层膜或共挤出法形成的多层膜构成主干部件,以防止粘接剂相对于充填在容器内的盛装物从主干侧侧部接合部的侧缘析出。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搭接粘贴是将膜部件卷起并将其一方的端部的内表面侧和另一方的端部的外表面侧重合熔接而贴合的接合方法的意思。
优选的实施方式是:构成上述主干部件的膜部件由具有设于两面的密封层和设于两密封层间的1个到多个基材层的多层构造的膜部件构成,构成上述封闭部件的膜部件由具有设于至少一侧的外侧面的密封层和层叠状地设于该密封层的基材层的多层构造的膜部件构成。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在形成于主干部件的一端部的向内侧突出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外表面侧熔接外侧部件、内侧部件作为封闭部件,另外,既能够通过熔接封闭主干部件的另一端部,又能够在排出嘴配置于主干部件的另一端部的状态下,通过熔接封闭另一端部。
优选的实施方式是:上述主干部件和封闭部件的熔接面侧的密封层的厚度设定为10~200μm。即,在本发明中,为了在主干部件的一端部形成向内方突出的无端环状(无缝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在容器主体成形时,将主干部件的一端部向内侧或外侧折回,此时,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无论如何都会形成沿半径方向延伸的折皱,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熔接有封闭部件的外周部时,有可能沿着折皱形成密封缺陷。因此,通过将密封层的厚度设定为10~200μm,在将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的外周部接合时,能够在接合部间确保足够量的密封剂,在产生于折回部的折皱所造成的间隙内可靠地充填密封剂,充分确保主干部件和封闭部件间的密封性,因此优选。
优选的实施方式是:上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的熔接部分的宽度设定为1~10mm。即,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的熔接部分的宽度低于1mm的情况下,不能充分确保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的接合强度,当超过10mm时,将主干部件的一端部折弯而形成主干侧端部接合部时的作业性会下降,而且袋状容器的外观性会下降,因此优选设定为1~10mm。
优选的实施方式是:设置有在上述主干部件的内表面间熔接保持着主体部的排出嘴。在本发明的袋状容器中,在袋状容器设置排出嘴的情况下,由于在对于主干部件的一端部安装封闭部件以后,再在主干部件的另一端部安装排出嘴,因此在排出嘴的安装时,不能在主干部件内插入工具以承接排出嘴。因此,作为排出嘴,优选设有在主干部件的另一端开口部配置有排出嘴的主体部的状态下,能够将主体部熔接保持于主干部件的内表面间的排出嘴。例如,作为排出嘴,能够采用船形排出嘴,其具有:中央部最宽、且随着向两端部侧去而宽度变窄的船形形状的主体部;和立设于该主体部的筒状口部。
优选的实施方式是:设置有改善上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间的密封性的密封性改善构造。
本发明的第二袋状容器是一种能够自立的袋状容器,其包括:由膜部件构成的主干部件;和液密性地封闭上述主干部件的一端开口部的由膜部件构成的封闭部件,在上述主干部件的一端部形成有向内侧折弯而成的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作为上述封闭部件,具有熔接于上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容器外表面侧的外侧部件和/或熔接于上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容器内表面侧的内侧部件,设置有改善上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间的密封性的密封性改善构造。
在本发明的袋状容器中,由于将主干部件的一端部向内侧折弯而形成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因此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无论如何都会形成向半径方向延伸的折皱,由于该折皱,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的熔接部分的密封性有可能下降。因此,优选像第二袋状容器那样,设置密封性改善构造,提高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熔接部件间的密封性。
优选的实施方式是:作为上述密封性改善构造,在上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的熔接部分形成有由环状的突部形成的密封部,或在上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的熔接部分栅格状地形成有密封部。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密封部,能够进一步提高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间的密封性。这种密封部通过使用在一方的加热模具的加热面形成有环状或栅格状的嵌合槽、在另一方的加热模具的加热面形成有与嵌合槽凹凸嵌合的环状或栅格状的嵌合突部的加热模具作为夹持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的外周部而将两者加热熔接的一对加热模具,能够容易地形成。
优选利用上述密封性改善构造,将上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膜部件的折皱所导致的重叠片数控制在两片以下。当折皱的膜部件的重叠片数达到三片以上时,折皱部分和其两侧间的厚度方向的台阶差会变大,变得容易沿着折皱形成间隙,因此膜部件的折皱所导致的重叠片数优选设定为两片以下。但是,在使用将膜部件卷成筒状并将两端部人字形粘贴或搭接粘贴而形成的部件作为主干部件的情况下,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上述人字形粘贴或搭接粘贴部分成为两片以上的膜部件重合的状态,因此优选进行控制,使得在该人字形粘贴部分和搭接粘贴部分不形成折皱,将人字形粘贴部分或搭接粘贴部分以外的重叠片数控制在两片以下。
优选的实施方式是:作为上述密封性改善构造,在上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宽度方向的中途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由贯通孔形成的多个去皱部。当这样构成时,在将主干部件的端部向内侧折弯而形成主干侧端部接合部时,贯通孔变形,由此来抑制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折皱的产生,能够提高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的密封性,并且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在外部露出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折皱造成的袋状容器的外观性下降。
另外,在这样形成贯通孔的情况下,优选上述由贯通孔形成的去皱部的中心配置于比上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靠内周侧的位置。由于折皱的尺寸越靠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内周侧越大,因此将由贯通孔构成的去皱部的中心配置于比上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靠内周侧的位置,通过贯通孔的变形来减小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内周侧的较大的折皱,另外,以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外周侧部分不形成贯通孔的方式构成,由此能够将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外周侧部分无间隙地熔接于封闭部件,能够进一步提高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的密封性。
优选的实施方式是:作为上述密封性改善构造,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由从上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宽度方向的中途部延伸到内周缘的切入部形成的多个去皱部。当这样构成时,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内周部被切入部分割成多个接合片,相邻的接合片重合,由此能够防止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折皱的产生,能够提高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的密封性,并且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在外部露出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折皱造成的袋状容器的外观性下降。
在形成这种切入部的情况下,优选以相对于与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内周缘的切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在一个方向上带有角度的方式形成由上述切入部构成的去皱部。当这样构成时,能够进行控制尽量使得相邻的接合片的重叠片数较少,能够防止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折皱的产生,能够提高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的密封性,并且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在外部露出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折皱造成的袋状容器的外观下降,并且,利用朝向一个方向的规则的切入部,能够提高袋状容器的外观设计性。
作为上述密封性改善构造,也能够在上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内周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由切口构成的多个去皱部。当这样构成时,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内周部被切口分割成多个接合片,在将主干部件的一端部向内侧折弯而形成主干侧端部接合部时,相邻的接合片向切口变窄的方向接近,由此防止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折皱的产生,能够提高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间的密封性,并且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在外部露出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折皱造成的袋状容器的外观性下降。此外,作为切口,能够形成V字状的切口或U字状的切口或等腰梯形形状的切口等。
优选上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通过曲率半径不同的多个圆弧的组合形成为环状,曲率半径小的部分的去皱部的配设间距(节距)设定成小于曲率半径大的部分的去皱部的配设间距。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曲率半径小的部分,在将主干部件的一端折弯而形成主干侧端部接合部时,会形成比曲率半径大的部分更大的折皱,或形成更多的折皱,因此优选将曲率半径小的部分的去皱部的配设间距设定得较小,使得能够去除尽量多的折皱。
优选的实施方式是:上述密封性改善构造,由上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的熔接部分的内周侧部分的熔接部相比于外周侧部分的熔接部在更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熔接而形成的熔接部构成。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以高温高压的条件进行熔接时,密封性高,但由于构成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的膜部件无论如何都会易因热而劣化,因此像本发明那样,通过将形成较大的折皱的内周侧部分以比外周侧部分更高的高温高压进行熔接,既能够尽量防止熔接时的膜部件的热劣化,又能够充分确保密封性。
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将上述主干部件的横截面构成为椭圆形,并且将封闭部件构成为椭圆形,作为上述密封性改善构造,在上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的椭圆环状的熔接部分的、椭圆的长径的两端侧部分,形成向与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相反的一侧的主干部件的另一端部侧倾斜的倾斜面。即,由于主干侧端部接合部中的椭圆的长径的两端部的曲率半径比椭圆的长径的中央部(短径的两端部)小,因此在将主干部件的一端部向内侧折弯而形成主干侧端部接合部时,会在该部分形成许多折皱。因此,在本发明中,在上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的椭圆环状的熔接部分的、椭圆的长径的两端侧部分,形成向与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相反的一侧的主干部件的另一端部侧倾斜的倾斜面,由此,在将主干部件的一端部向内侧折弯而形成主干侧端部接合部时,在该倾斜面的内外两边缘,主干侧端部接合部按照两阶段被折弯,因此与一次折弯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折弯角度,抑制折皱的产生,能够提高密封性。
本发明的袋状容器的制造方法包括:主干部件成形工序,成形由膜部件构成的主干部件;和端部封闭工序,将主干部件的一端部向内侧折回,形成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将由膜部件构成的封闭部件的外周部熔接于主干侧端部接合部,以将上述主干部件的一端开口液密性地封闭的方式在上述主干部件的一端部安装封闭部件。
在该制造方法中,袋状容器的主干部件和封闭部件由膜部件构成,因此能够制作在盛装物使用后,能够将主干部件和封闭部件压成扁平而减容化的袋状容器。另外,由于在容器主体的一端部配置有封闭部件,并且,在封闭部件的外周部形成有将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的外周部熔接而成的、比主干部件或封闭部件更硬质的环状的接合部分,因此能够制作自立稳定性优异的袋状容器。进而,由于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与其熔接的封闭部件的外周部不从主干部件向外方突出,因此能够提高袋状容器的外观设计性。另外,由于按主干部件成形工序、端部封闭工序进行的作业为比较简单的作业,因此能够实现制袋作业的自动化。
在此,优选的实施方式是:上述端部封闭工序包括:装填工序,将安装用工具内嵌于上述主干部件;折回工序,将从上述安装用工具的一端部向外侧突出的主干部件的一端部以安装用工具的一端缘为中心向内侧折回,在上述安装用工具的一端侧,在主干部件形成由无端环状的折回部构成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熔接工序,在上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熔接构成封闭部件的膜部件,由封闭部件液密性地封闭上述主干部件的一端开口部。
当这样构成端部封闭工序时,将外嵌于安装用工具的主干部件的一端部以安装用工具的一端缘为中心以内外反转的方式向内侧折回,能够在安装用工具的一端侧,在主干部件形成由无端环状的折回部构成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因此能够在主干部件的一端部,高效地形成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另外,由于这种主干部件的折回作业能够比较容易地自动化,且装填工序、熔接工序也能够比较容易地自动化,因此能够将安装工艺整体自动化。进而,由于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宽度为与安装用工具的一端面的宽度相应的尺寸,因此能够遍及整周地充分确保将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的外周部熔接接合而形成的接合部分的宽度,能够防止熔接面积局部减小造成的接合强度的下降或液密性的下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袋状容器,袋状容器的主干部件和封闭部件由膜部件构成,因此在盛装物使用后,能够将主干部件和封闭部件压成扁平进行袋状容器的减容化。另外,将主干部件的一端开口部向内侧折弯,形成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且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容器外表面侧熔接外侧部件,因此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折弯时产生了折皱的情况下,也能够由外侧部件覆盖该折皱,因此能够防止折皱在外部露出导致外观设计性下降。进而,在由外侧部件构成袋状容器的底面的情况下,由于袋状容器的底面由平坦的外侧部件构成,因此能够将外侧部件的下表面的大致整体无间隙地设置为放置面,使袋状容器自立,能够提高袋状容器的自立稳定性和保形性。另外,由于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与其熔接的外侧部件的外周部不从主干部件向外方突出,因此能够提高袋状容器的外观设计性。
特别是,上述封闭部件具有上述外侧部件和熔接于上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容器内表面侧的内侧部件,且上述内侧部件由单层膜或共挤出法形成的多层膜构成,当利用上述内侧部件以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内周缘不在容器内露出的方式进行区域划分时,由内侧部件和外侧部件构成封闭部件,因此在由封闭部件构成袋状容器的底面的情况下,袋状容器的底面的刚性升高,能够提高袋状容器的自立稳定性和保形性,另外,在由封闭部件构成袋状容器的上表面时,也能够提高袋状容器的保形性。进而,由于使用由单层膜或共挤出法形成的多层膜构成的部件作为内侧部件,因此虽然内侧部件的外周缘在容器内露出,也能够可靠地防止像使用通过干式层压法制作出的多层膜时那样,粘接剂相对于充填在容器内的盛装物从内侧部件的外周缘析出。另外,利用内侧部件以使得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内周缘不在容器内露出的方式进行区域划分,因此即使在使用通过干式层压法制作出的多层膜作为主干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防止粘接剂相对于充填在容器内的盛装物从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内周缘析出。
另外,在上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的熔接部分,作为改善密封性的密封性改善构造,形成由环状的突部构成的密封部或栅格状的密封部等,或者对熔接部分的内侧部分以比外周侧部分更高的高温高压的条件进行熔接,或者使熔接部分的内周侧部分相比于外周侧部分更向容器的外侧突出,或者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作为改善密封性的密封性改善构造,设置由贯通孔或切入部或切口等构成的去皱部或切入部,或者将它们任意组合,由此能够提高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间的密封性能。另外,在形成去皱部的情况下,能够减少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折皱,因此能够提高熔接于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外侧部件的平滑性,从而提高袋状容器的外观。
在本发明的袋状容器的制造方法中,袋状容器的主干部件和封闭部件由膜部件构成,因此能够制作出在盛装物使用后,能够将主干部件和封闭部件压成扁平进行减容化的袋状容器。另外,在容器主体的一端部配置封闭部件,并且,在封闭部件的外周部形成将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的外周部熔接而成的、比主干部件或封闭部件更硬质的环状的接合部分,因此能够制作自立稳定性优异的袋状容器。进而,由于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的外周部的接合部分不从主干部件向外侧突出,因此不会由于该接合部分导致袋状容器的外观设计性下降。另外,按主干部件成形工序、端部封闭工序进行的作业为比较简单的作业,因此能够实现制袋作业的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袋状容器的立体图。
图2(a)是袋状容器的主视图,图2(b)是右侧视图,图2(c)是后视图。
图3是图1的III-III截面图。
图4是图1的IV-IV截面图。
图5是袋状容器的下端封闭构造的主要部分纵截面图。
图6(a)、(b)是袋状容器的另一下端封闭构造的相当于图5的图。
图7(a)是另一结构的下端封闭构造的纵截面图,图7(b)、(c)是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8(a)、(b)是另一结构的袋状容器的纵截面图。
图9(a)、(b)是另一结构的袋状容器的纵截面图。
图10是封闭部件的熔接前的主干部件的立体图。
图11(a)~(c)是折入工序的说明图。
图12是封闭部件安置工序的说明图。
图13是熔接工序的说明图。
图14是排出嘴熔接工序的说明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袋状容器的立体图。
图16(a)是该冲压容器的主视图,图16(b)是右侧视图,图16(c)是后视图。
图17是图15XVII-XVII截面图。
图18是图15的XVIII-XVIII截面图。
图19(a)、(b)是袋状容器的另一下端封闭构造的相当于图17的图。
图20(a)、(b)是另一结构的袋状容器的纵截面图。
图21(a)、(b)是另一结构的袋状容器的纵截面图。
图22是另一结构的袋状容器的相当于图17的图。
图23是该袋状容器的相当于图18的图。
图24是主干部成形工序的说明图。
图25(a)~(e)是下端封闭工序的说明图。
图26是排出嘴安装工序的说明图。
图27是另一结构的袋状容器的相当于图17的图。
图28是该袋状容器的相当于图18的图。
图29(a)~(d)是该袋状容器的下端封闭工序的说明图。
图30(a)、(b)是该袋状容器的反转工序的说明图。
图31(a)是形成有贯通孔的圆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仰视图,图31(b)是形成有贯通孔的椭圆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仰视图。
图32(a)是形成有切入部的圆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仰视图,图32(b)是形成有切入部的椭圆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仰视图。
图33(a)是切入部带有角度的圆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仰视图,图33(b)是切入部带有角度的椭圆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仰视图。
图34(a)是形成有切口的圆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仰视图,图34(b)是形成有切口的椭圆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仰视图。
图35(a)是形成有切入部和切口的椭圆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仰视图,图35(b)是形成有切入部和贯通孔的椭圆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仰视图。
图36(a)是具有去皱构造的容器主体的仰视图,图36(b)是图36(a)的b-b截面图。
图37(a)是以利用高温高压形成熔接部的方式熔接了封闭部件的状态的容器主体的仰视图,图37(b)是该封闭部件的熔接方法的说明图。
图38(a)是以形成密封部的方式熔接了封闭部件的状态的容器主体的仰视图,图38(b)是该封闭部件的熔接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由外侧部件和内侧部件构成封闭部件的袋状容器进行说明。
如图1~图5所示,该袋状容器1包括:可容纳盛装物的由软质膜形成的容器主体2;和熔接于容器主体2的上端部的排出嘴3。容器主体2具有筒状的主干部件4和液密性地封闭主干部件4的下端开口的下端封闭部件5,在主干部件4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内侧折弯而形成的环状的作为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作为下端封闭部件5设置有:熔接于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的容器主体2的内表面侧的内侧部件6;和熔接于所述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的容器主体2的外表面侧的外侧部件7,作为内侧部件6,使用包括单层膜或由共挤出法形成的多层膜的部件,利用内侧部件6以使得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的内周缘不在容器主体2内露出的方式进行区域划分。该袋状容器1构成为外侧部件7的下表面的大致整个面被设置为放置面且可自立,构成为在盛装物被使用后,能够将主干部件4和下端封闭部件5折叠或用手压扁而将废弃物减容化(减小体积)。
构成主干部件4和外侧部件7的膜部件由能够用手进行减容化的单层或多层构造的软质膜构成。虽然也能够由单层膜构成,但为了赋予阻气性、遮光性、磨损性等功能,能够使用通过如干式层压(复合)、湿式层压、热熔层压等粘接剂层压、单层层压、串列层压、共挤出层压等挤出层压那样的利用粘接剂的层压法制作,或者像热层压法、T模法、吹塑法等共挤出法那样的不使用粘接剂制作出的多层膜。特别是,在本发明中,主干部件4和外侧部件7的端部不会在袋状容器1内露出,能够防止构成膜部件的粘接剂析出到盛装物,因此,作为构成主干部件4和外侧部件7的膜部件,能够优选采用由使用粘接剂的层压法制作的多层膜。具体而言,构成主干部件4的膜部件能够优选采用三层以上的多层膜,该多层膜在两面设置有能够通过热封或超声波密封等相互熔接的、具有聚烯烃类树脂等热塑性合成树脂材料的密封层,且在两密封层间设有例如包含根据收纳于袋状容器1的盛装物而具有阻气性、遮光性、磨损性等功能的铝箔等功能性材料的单个或多个基材层。另外,作为构成外侧部件7的膜部件,能够优选采用两层以上的多层膜,该多层膜在内表面侧设有能够通过热封或超声波密封等相互熔接的、具有聚烯烃类树脂等热塑性合成树脂材料的密封层,且在外表面侧设有包含具有阻气性、遮光性、磨损性等功能的铝箔等功能性材料的单个或多个基材层。但是,作为构成主干部件4和外侧部件7的膜部件,只要是能够用手进行减容化且能够与包含内侧部件6的膜部件、排出嘴3相互熔接的膜部件,则能够采用任意结构。
构成内侧部件6的膜部件由能够用手进行减容化的单层膜或共挤出法形成的多层膜构成。在由多层膜构成的情况下,优选使用像热层压法、T模法、吹塑法等共挤出法那样不使用粘接剂制作出的多层膜。即,内侧部件6配置于袋状容器1内,而且外周缘在袋状容器1内露出,因此在像干式层压法那样使用粘接剂制作出的多层膜中,由于粘接剂会从内侧部件6的外周端部向充填于袋状容器1的盛装物中析出,因此优选使用不使用粘接剂的多层膜。
主干部件4形成为将成形为圆筒状的由膜部件构成的主干部件4A(参照图10)的上端部压成扁平而形成的形状,下端部形成为大致圆形,形成为随着从下端部向上侧去而前后宽度变窄的扁平的横截面形状,在上端部形成有将前表面侧和后表面侧的膜部件熔接而形成的主干侧上端接合部4b,在主干侧上端接合部4b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的中途部,在前表面侧与后表面侧的膜部件间熔接保持着排出嘴3。主干部件4通过将一片膜部件卷成圆筒状并使两端部重合,然后利用热封或超声波密封等由人字形粘贴或搭接粘贴进行接合,从而成形为筒状,在主干部件4的后表面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外侧,遍及高度方向的全长地形成有将膜部件接合而形成的主干侧侧部接合部4c。此外,在人字形粘贴中,将膜部件卷起,并将其两端部的内表面侧彼此重合后进行熔接贴合,但由于在主干侧侧部接合部4c的侧缘,构成主干部件4的膜部件的端部不在容器内露出,因此作为构成主干部件4的膜部件,能够采用使用粘接剂的多层膜,而且能够可靠地防止粘接剂相对于充填在容器内的盛装物从主干侧侧部接合部4c的端部析出,因此优选。但是,当以人字形粘贴的方式构成主干侧侧部接合部4c时,主干侧侧部接合部4c会从主干部件4的周面向外侧突出,容器的外观性下降,手握持时的手感下降,因此作为构成主干部件4的膜部件,优选使用在两面形成有密封层的膜部件,将主干侧侧部接合部4c熔接于主干部件4的周面,以主干侧侧部接合部4c与主干部件4的周面平滑相连的方式构成,由此能够提高容器的外观,并且能够提高手握持时的手感。另外,当将主干侧侧部接合部4c熔接于主干部件4的周面时,能够制作出漂亮的圆筒状主干部件4A(参照图10),如图11所示将主干部件4A安置(set)于心轴30而将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a内折时,能够将主干侧侧部接合部4c漂亮地折弯,因此能够缩短主干部件4A和下端封闭部件5的密封时间,且能够防止熔接不良,能够精度良好地在主干部件4A安装下端封闭部件5。另外,在搭接粘贴中,将膜部件卷起,然后将其一端部的内表面侧和另一端部的外表面侧重合而熔接贴合,由于主干侧侧部接合部几乎不向外侧突出,而是与主干部件的周面平滑地相连而形成,因此能够提高容器的外观,并且能够提高手握时的手感,而且在主干部件的制作时,由于能够将主干侧侧部接合部漂亮地折弯,因此能够缩短主干部件和下端封闭部件的密封时间,且能够防止熔接不良,能够精度良好地在主干部件安装下端封闭部件。但是,当对膜部件进行搭接粘贴而形成主干侧侧部接合部时,在主干侧侧部接合部的侧缘,构成主干部件的膜部件的端部在容器内露出,因此优选将主干部件由单层膜或共挤出法形成的多层膜构成,以防止粘接剂相对于充填在容器内的盛装物从主干侧侧部接合部的侧缘析出。此外,主干侧侧部接合部4c能够形成于主干部件4的周向的任意位置。
此外,在该第一实施方式的袋状容器1中,将主干部件4的下端部形成为圆形,但也可形成为椭圆形或扁平的圆形或流线型、四边形或六边形等多边形形状。另外,将主干部件4形成为随着从下端部向上侧去而前后宽度变窄的扁平的截面形状,但也可设置封闭主干部件的上端开口部的由膜部件构成的上端封闭部件,将主干部件从下端部到上部构成为与主干部件的下端部同一截面形状的筒状,或将主干部件从下端部到上部构成为与主干部件的下端部同一截面形状的筒状,仅使主干部件的上端部缓慢缩径。进而,能够将主干部件构成为圆锥台状或棱锥台状,或在主干部件的中途部形成缩细部,使得便于握持袋状容器,提高袋状容器的自立稳定性、功能性、外观设计性。进一步,为了便于将主干部件折叠,也能够在主干部件的周向的中途部形成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多条折痕线,或形成角撑件(gusset)。另外,通过将一片膜部件卷成筒状而将其两端部熔接将主干部件4构成为筒状,但也可采用将两片膜部件重合并将其侧部熔接、或将三片以上的膜部件接合而形成的主干部件。进而,作为构成主干部件的膜部件,也能够采用通过吹塑成形而形成的筒状的吹塑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制作没有主干侧侧部接合部4c的主干部件。
如图1、图2、图14所示,排出嘴3由船形排出嘴构成,该船形排出嘴包括:形成为在俯视时中央部宽度最宽且越向两端部侧去宽度越窄的、具有高度的船形形状的主体部3a;立设于主体部3a的筒状口部3b;可装卸地螺合于口部3b的盖体3c。但是,作为排出嘴,如后所述,也能够根据袋状容器的结构采用其它结构,还能够省略。
接着,对将主干部件4的下端开口部封闭的下端封闭构造8进行说明。
如图3~图5所示,在主干部件4的下端部,设有通过向内侧折弯而向内方突出的无端环状的凸缘状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在主干部件4的下端部内,设有与主干部件4的下端部的内径大致相同尺寸的圆形的由膜部件构成的内侧部件6,在主干部件4的下端部,设有与主干部件4的下端部的外径大致相同尺寸的圆形的由膜部件构成的外侧部件7,由内侧部件6和外侧部件7构成将主干部件4的下端开口部封闭的下端封闭部件5。
内侧部件6的外周部与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的上侧重合地设置,外侧部件7的外周部与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的下侧重合地设置,内侧部件6的外周部和外侧部件7的外周部通过热封或超声波密封等分别接合于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并且在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的内侧,内侧部件6的外周部和外侧部件7的外周部通过热封或超声波密封等接合,在内侧部件6形成有跨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和外侧部件7延伸的环状的内侧熔接部6a,在外侧部件7形成有跨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和内侧部件6延伸的环状的外侧熔接部7a。这样,通过设置内侧熔接部6a和外侧熔接部7a,能够将袋状容器1的下端部进行双重密封,在万一在内侧熔接部6a发生了熔接不良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外侧熔接部7a来确保密封性能。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的内侧的内侧部件6和外侧部件7既可以遍及整个面地熔接,也可以以不熔接的方式构成。另外,也能够在内侧部件6和外侧部件7的熔接部分、内侧部件6和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的熔接部分和/或外侧部件7和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的熔接部分间,设置不熔接的部分。
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的宽度W1过小时,不能充分确保相对于外侧部件7和内侧部件6的熔接面积,宽度W1过大时,会在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的内周缘形成较大的折皱,易发生密封不良的情况,因此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的宽度W1优选设定为2mm~20mm。另外,构成主干部件4、内侧部件6和外侧部件7的软质膜的密封层的厚度优选设定为10μm~200μm,使得膜彼此密封性良好地可靠熔接。
外侧熔接部7a和内侧熔接部6a的宽度W2过小时,不能确保充分的密封性能,另外,宽度W2过大时,熔接作业的作业时间会变长,因此优选设定为3mm~20mm。外侧熔接部7a和内侧熔接部6a的宽度也可设定为不同的宽度。另外,外侧熔接部7a和内侧熔接部6a也能够构成为与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的熔接宽度不同于与内侧部件6或外侧部件7的熔接宽度,但优选以外侧熔接部7a和内侧熔接部6a中与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的熔接宽度和与内侧部件6或外侧部件7的熔接宽度为相同尺寸的方式,将该熔接部6a、7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配置于与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的内周缘相对应的位置。进而,在外侧熔接部7a和内侧熔接部6a的宽度方向的中途部,形成1条乃至多条由遍及整周的环状凹部或突部构成的密封部从而提高密封性,这也是优选的实施方式。
内侧部件6的膜部件的厚度可以与外侧部件7的膜部件的厚度相同,但为了尽量减少合成树脂材料的使用量,优选以比外侧部件7的膜部件的厚度薄的方式构成。在这种情况下,以至少能够由外侧部件7封闭主干部件4的下端开口部的方式构成。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袋状容器1中,将内侧部件6和外侧部件7形成为圆板状,但也可如图6(a)所示的下端封闭构造8A那样,设置能够包覆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的内周缘的宽度的由环状膜部件构成的内侧部件6A来代替内侧部件6,以覆盖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的内周缘的方式跨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和外侧部件7熔接内侧部件6A,或者如图6(b)所示的下端封闭构造8B那样,设置能够包覆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的内周缘的宽度的由环状的膜部件构成的外侧部件7B来代替外侧部件7,以覆盖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的内周缘的方式跨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和内侧部件6熔接外侧部件7B。另外,也能够如图7(a)所示的下端封闭构造8C那样,代替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在主干部件4的下端部形成由向内侧折弯的环状的内折部4Cb和将内折部4Cb的外周缘向外侧折回的环状的外折部4Cc构成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Ca,将内侧部件6的外周部熔接于内折部4Cb的上侧,将外侧部件7的外周部熔接于外折部4Cc的下侧,在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Ca的内侧,将内侧部件6的外周部和外侧部件7的外周部熔接。为了形成这样的下端封闭构造8C,首先,将图10所示的圆筒状主干部件4A的下端部向外侧折回,如图7(b)所示制作出具有外折部4Cc的主干部件4,其后如图7(c)所示,通过将外折部4Cc和配置于其内侧的内折部4Cb向内侧折弯,制作出形成有由外折部4Cc和内折部4Cb构成的环状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Ca的主干部件4,接着,相对于该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Ca,重合内侧部件6和外侧部件7的外周部进行熔接,形成图7(a)所示的下端封闭构造8C。在该下端封闭构造8C中,内侧部件6和外侧部件7熔接于主干部件4的内表面侧的合成树脂层,因此作为构成主干部件4的膜部件,能够使用省略了外表面侧的密封层的两层构造的膜部件。
另外,内侧部件6和外侧部件7的外形形成为适合主干部件4的下端部的形状,在主干部件4的下端部形成为椭圆形、扁平的圆形、流线型、四边形或六边形等多边形形状的情况下,内侧部件6和外侧部件7的外形形成为适合该形状的形状。另外,也优选对内侧部件6、外侧部件7形成折叠用的折痕线,使得在将主干部件4折叠时下端封闭部件5易折叠。
在该袋状容器1中,将外侧部件7的下表面的整体设置为放置面,能够使袋状容器1纵向自立,因此能够提高袋状容器1的自立稳定性和保形性。另外,由于在容器主体2的下端部设有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外侧部件7和内侧部件6,袋状容器1的底面得到加强,因此袋状容器1的自立稳定性和保形性进一步提高。进而,由于主干部件4和下端封闭部件5由膜部件构成,因此在盛装物使用后,能够将主干部件4和下端封闭部件5压成扁平而实现袋状容器1的减容化。进而,由于在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熔接内侧部件6和外侧部件7的外周部而形成的下端封闭构造8不从主干部件4的主体部4d向外方突出,因此能够防止内侧部件6和外侧部件7的外周部、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从主干部件4的主体部4d向外方突出所引起的袋状容器1的外观设计性的下降。
接着,对将袋状容器1的结构进行了局部变更后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同一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8(a)所示的袋状容器1A那样,由与上述同样的下端封闭构造8将主干部件4的下端部封闭,且可由下述结构的封闭构造10将主干部件4的上端部封闭。即,在主干部件4的上端部形成有向外方延伸的环状的边沿部4e,且设有由与外侧部件7同样的软质膜构成的上端封闭部件11,将上端封闭部件11的外周接合部11a熔接于边沿部4e的上表面,能够由上端封闭部件11封闭主干部件4的上端开口。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具有圆筒状的口部12a、从口部12a向外侧突出的环状的凸缘部12b、安装于口部12a的盖部件12c的排出嘴12来代替排出嘴3,通过将口部12a从下侧插入形成在上端封闭部件11的中央部的贯通孔11b,再将凸缘部12b熔接于上端封闭部件11的下表面,能够安装排出嘴12。
另外,不具有排出嘴3的袋状容器也能够应用本发明。例如,如图8(b)所示的袋状容器1B那样也能够构成为,由与上述同样的下端封闭构造8将主干部件4的下端部封闭,在主干部件4的上端部一体地形成有注出部(倒出部)15,通过重合主干部件4的上缘并熔接,形成主干侧上端接合部4Ba,通过剪切注出部15的前端部,取出盛装物。
进而,如图9(a)、(b)的袋状容器1C、1D那样,可由与下端封闭构造8同样的结构的上端封闭构造20将主干部件4的上端部封闭。具体而言,如图9(a)、(b)所示的上端封闭构造20那样,在主干部件4的上端部,形成有通过向内侧折弯而向内方突出的无端环状的凸缘状的主干侧上端接合部4f,且设有液密性地封闭主干部件4的上端开口部的上端封闭部件21,作为上端封闭部件21,设有熔接于主干侧上端接合部4f的内表面侧的内侧部件22和熔接于主干侧上端接合部4f的外表面侧的外侧部件23,由与所述内侧部件6和外侧部件7同样的膜部件构成内侧部件22和外侧部件23,利用内侧部件22以使得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的内周缘不在袋状容器1C内露出的方式进行区域划分,在上端封闭部件21的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21a,与图8(a)的袋状容器1A同样,能够将排出嘴12的口部12a从下侧插通在贯通孔21a内,将排出嘴12安装于上端封闭部件21。另外,袋状容器1的下端开口部如图9(a)的袋状容器1C那样,在主干部件4的下端部,形成有向外方延伸的环状的凸缘部25,且设有将外周部熔接于该环状的凸缘部25的下表面,由与下端封闭部件5同样的软质膜构成的下端封闭部件26,或者如图9(b)的袋状容器1D那样,能够在主干部件4的下端部的内侧熔接由软质膜部件构成的公知结构的底部件27。
<袋状容器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袋状容器1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该袋状容器1的制造方法包括:成形由膜部件构成的圆筒状的主干部件4A的主干部件成形工序;在主干部件4A的下端部熔接具有内侧部件6和外侧部件7的下端封闭部件5的下端封闭工序;和在主干部件4A的上端部安装排出嘴3的排出嘴安装工序。
(主干部件成形工序)
在主干部件成形工序中,如图10所示,通过将膜部件卷成圆筒状,且将两端部重合,并利用热封或超声波密封等进行接合,成形圆筒状的主干部件4A。在成形后的主干部件4A,遍及高度方向的全长地形成有将膜部件的两端部通过人字形粘贴或搭接粘贴接合而形成的主干侧侧部接合部4c。也能够采用通过吹塑成形而形成的筒状的吹塑膜作为构成主干部件4A的膜部件。另外,也可采用将两片膜部件重合并将其侧部熔接或将三片以上的膜部件接合而形成的筒状的主干部件。进而,在将袋状容器1的主干部件4形成为多边形形状的情况下,将圆筒状的主干部件4A折成多边形形状。
(下端封闭工序)
在下端封闭工序中,首先,在安置工序中,如图11所示,将主干部件4A外嵌状地安装于心轴30,并且在心轴30的上表面安置内侧部件6,其后,在折入工序中,将主干部件4A的筒状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a向内侧折入,进行预固定(临时固定),接着,在外侧部件安置工序中,如图12所示,在折入后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上的适当位置安置外侧部件7,接着,在熔接工序中,如图13所示,将内侧部件6和外侧部件7的外周部熔接于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并且在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的内侧熔接内侧部件6和外侧部件7,形成内侧熔接部6a和外侧熔接部7a,从而在主干部件4的下端部形成下端封闭部件5。
下面,对下端封闭工序进行具体说明,在说明之前,先对下端封闭工序中所使用的心轴30进行说明。
如图11~图13所示,心轴30具有柱状的主体部件31和设于主体部件31的上端部的头部件32。头部件32的外周缘配置于比主体部件31的外周缘更靠外侧的位置,头部件32以大致无间隙地内嵌于主干部件4A的内表面的方式构成。头部件32可拆装地安装于主体部件31的上端部,使得能够更换为与要制作的袋状容器1的主干部件4A的形状适合的形状的头部件。
在头部件32的外周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组上下为一组的外周吸附孔33,并且在头部件32的上端附近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向斜上侧开口的空气吹出孔34,在头部件32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上表面吸附孔35。在主体部件31形成有:分别与多组外周吸附孔33连通的多个空气吸入通路36;与各空气吹出孔34连通的多个空气供给通路37;和与上表面吸附孔35连通的一条空气吸入通路38。
在安置工序中,如图11(a)所示,以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a配置于上侧的方式,将主干部件4A倒立状地相对于心轴30外嵌状地装填,使主干部件4A的主体部4d和与其相连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a的边界部L,位于心轴30的头部件32的上端外周缘的折弯用角部32a,为了辅助主干部件4A向心轴30的插入,一边从空气吹出孔34吹出空气,一边将主干部件4A插入,将主干部件4A装填于心轴30。接着,在主干部件4A的内侧装填内侧部件6,并将其载置到心轴30上。其后,将空气吸入通路36、38形成为负压,由外周吸附孔33吸附保持主干部件4A,并且由上表面吸附孔35吸附保持内侧部件6,从而将主干部件4A和内侧部件6固定保持于心轴30。此外,进行主干部件4A和内侧部件6的吸附保持直到对主干部件4A熔接固定外侧部件7,从心轴30卸下主干部件4A。
在折入工序中,如图11(b)所示,夹着主干部件4A的边界部L,使折入部件40的锥面41压接于心轴30的折弯用角部32a,将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a向内侧折入,如图11(c)所示,为了维持该折入状态,使熔接头42内嵌于折入部件40,在熔接头42与心轴30间加热夹持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和内侧部件6,将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和内侧部件6预熔接,从而制作将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预固定成折入状态的主干部件4B。
如图11所示,折入部件40由环状部件构成,在下端内周面形成有随着向下侧去而扩径的锥面41。锥面41以其宽度方向的中途部与心轴30的折弯用角部32a相对的方式,形成为与折弯用角部32a相同的形状且形成为连续的环状。锥面41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θ过大时,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a的折入角度会变浅,倾斜角度θ过小时,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a的端部不会被锥面41向内周侧圆滑地引导,可能发生折入不良的问题,因此倾斜角度θ优选设定为15°~75°。
如图11(c)所示,熔接头42构成为能够大致无间隙地内嵌于折入部件40,且构成为,通过使熔接头42压接于向内侧折入后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的内周部,能够使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的折皱彼此熔接而更容易将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保持为向内侧折入的状态,并且能够将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熔接于内侧部件6,从而能够将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预固定成向内侧折入的状态。此外,在构成主干部件4A的膜部件为刚性弱的膜部件的情况下,在图11(b)所示的工序中,能够由折入部件40进行稳定的暂时固定,因此该图11(c)所示的工序能够省略。
在外侧部件安置工序中,如图12所示,使用能够外嵌于主干部件4B的筒状的导向部件43,即,使用在上部的内周面形成有随着向上侧去而扩径的导向面43a的导向部件43,以将该导向部件43外嵌于安置在心轴30上的主干部件4B的上部的状态,将外侧部件7一边由导向面43a引导一边装填于导向部件43内,将外侧部件7定位安置在主干部件4B上,在这种状态下,将外侧部件7预熔接于内侧部件6或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将外侧部件7定位固定于主干部件4B的适当位置。在使用如图6(a)所示的环状的内侧部件6A作为内侧部件6的情况下,也能够由外周部的上表面吸附孔35吸附保持内侧部件6A,由中央部的上表面吸附孔35吸附保持被送到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上的适当位置的外侧部件7。
在熔接工序中,如图13所示,将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和内侧部件6以及外侧部件7的外周部夹持在心轴30的上端面与熔接板45之间,在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熔接内侧部件6和外侧部件7,并且在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的内侧,将内侧部件6的外周部和外侧部件7的外周部熔接,得到在主干部件4C的下端部熔接有下端封闭部件5的有底的容器主体2A。此外,空气吸入通路36、38在从开始熔接起的例如1秒后恢复到大气压,结束主干部件4A、4B、4C和下端封闭部件5的吸附。从开始熔接到结束吸附的时间能够任意设定,也可在熔接完成以后再结束吸附。
这样,在熔接完成以后,向各空气吹出孔34供给加压空气,将保持于心轴30的容器主体2A取出,移送到下一道排出嘴安装工序。
(排出嘴安装工序)
在排出嘴安装工序中,如图14所示,在容器主体2A的主干部件4C的上端部的内侧配置有排出嘴3的主体部3a的状态下,使用具有适合袋状容器1的主干部件4的主干侧上端接合部4b的形状的一对熔接部46a的熔接板46,由该熔接部46a夹持主干部件4C的上端部,形成将主干部件4C的上端开口封闭的主干侧上端接合部4b,并且由主干部件4C的主干侧上端接合部4b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夹持排出嘴3的主体部3a,将排出嘴3的主体部3a熔接于主干部件4C的上端部,对于主干部件4C安装排出嘴3,得到袋状容器1。
在该制造方法中,由于将安置于心轴30的主干部件4A的主体部4d和与主体部4d的下端部连接设置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a的边界部L,夹持在心轴30的折弯用角部32a与折入部件40的锥面41之间,利用锥面41将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a向内侧折入,因此能够容易且漂亮地将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a向内侧折入。另外,将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预固定以维持向内侧折入后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的折入状态,因此能够稳定性良好且高效地进行熔接工序中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和外侧部件7的外周部的熔接作业,容易使下端封闭部件5相对于主干部件4A的一端部的熔接作业自动化。
此外,在制作具有椭圆形形状或多边形形状的主干部件的袋状容器作为袋状容器1时,心轴30的头部件32、折入部件40和锥面41、熔接头42采用形成为适合主干部件的下端形状的椭圆形形状或多边形形状的结构,由此能够与上述同样地制作袋状容器。
在制作如图8(a)所示的袋状容器1A时,代替所述排出嘴安装工序,设置将经主干部件成形工序和下端封闭工序制作出的容器主体2A的主干部件4C的上端部向外侧折回的工序,和将预先安装有排出嘴12的上端封闭部件11的外周部熔接于主干部件4的折回部分的工序。另外,在制作图8(b)所示的袋状容器1B时,代替所述排出嘴安装工序,设置将经主干部件成形工序和下端封闭工序制作出的容器主体2A的主干部件4C的上端部熔接并且形成注出部的工序。进而,在制作图9(a)、(b)所示的袋状容器1C、1D时,按照与上述主干部件成形工序和下端封闭工序同样的顺序,制作代替下端封闭部件5将上端封闭部件21熔接于主干部件4的容器主体2,在该容器主体2的上端封闭部件21的中央部形成贯通孔21a,将口部12a从下侧插通于贯通孔21a,将排出嘴12安装于上端封闭部件21,其后,在制作袋状容器1C时,将主干部件4的下端部向外侧折回,然后在折回部的下表面熔接下端封闭部件26,在制作袋状容器1D时,将底部件27装填在主干部件4的下端部内,在主干部件4的下端部熔接底部件27。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由一片膜部件构成封闭部件的袋状容器进行说明。
如图15~图18所示,袋状容器51包括:具有筒状的主干部件52和封闭主干部件52的下端开口的下端封闭部件53(这相当于外侧部件)的由软质膜构成的容器主体54;和熔接固定于主干部件52的上端部的排出嘴55,构成为在使用盛装物后,能够将主干部件52和下端封闭部件53折叠或用手压扁而将废弃物减容化(减少体积)。
构成主干部件52的膜部件由能够用手进行减容化的、单层或多层构造的软质膜构成。例如优选采用如下至少三层构造的层压膜:在膜部件的两面,设置通过热封或超声波密封等能够相互熔接的具有聚烯烃类树脂等热塑性合成树脂材料的密封层,在两密封层间,设有例如根据收纳于袋状容器51的盛装物而包含具有阻气性或遮光性等功能的功能性材料的单个或多个基材层。
构成下端封闭部件53的膜部件由单层或多层构造的软质膜构成。例如优选采用如下至少两层构造的层压膜:在膜部件的一外表面,设置通过热封或超声波密封等能够相互熔接的具有聚烯烃类树脂等热塑性合成树脂材料的密封层,且在另一外表面,设有包含具有耐磨损性、阻气性、遮光性等功能的功能性材料的单个或多个基材层。作为构成下端封闭部件53的膜部件,与构成主干部件52的膜部件同样,也能够使用设置包含具有阻气性、遮光性等功能的功能性材料的单个或多个基材层作为基材层,在该基材层的两面形成有密封层的膜部件。此外,作为构成主干部件52和下端封闭部件53的膜部件,只要能够用手进行减容化且膜部件彼此或膜部件和排出嘴55的接合面侧能够相互熔接,就能够采用任意结构的膜部件。另外,主干部件52也能够由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主干部件4同样结构的膜部件构成,另外,下端封闭部件53也能够由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外侧部件7同样结构的膜部件构成。
主干部件52形成为将成形为圆筒状的由膜部件构成的主干部件的上端部压成扁平而得的形状,因此下端部形成为大致圆形,形成为随着从下端部向上侧去而前后宽度变窄的扁平的横截面形状,在上端部形成有将前表面侧和后表面侧的膜部件熔接而形成的主干侧上端接合部52a,在主干侧上端接合部52a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的中途部,且在前表面侧与后表面侧的膜部件之间熔接保持有排出嘴55。主干部件52通过将一片膜部件卷成圆筒状,并使两端部重合,然后通过热封或超声波密封等进行接合,而形成为筒状,在主干部件52的后表面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的外侧,遍及高度方向的全长地形成有将膜部件接合而形成的人字形粘贴在一起的主干侧侧部接合部52b。作为构成主干部件52的膜部件,也能够采用通过吹塑成形而形成的筒状的吹塑膜,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制作无主干侧侧部接合部52b的主干部件52。另外,主干侧侧部接合部52b也可以采用搭接粘贴方式的接合。在通过人字形粘贴或搭接粘贴形成主干侧侧部接合部52b时,能够分别得到与通过人字形粘贴或搭接粘贴形成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主干侧侧部接合部4c时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主干侧侧部接合部52b能够形成于主干部件52的周向的任意位置。
下端封闭部件53由适合主干部件52的下端部的圆形膜部件构成。对使用下端封闭部件53的主干部件52的下端封闭构造56进行说明,在主干部件52的下端部,设有通过向内侧折弯而向内方突出的无端环状的凸缘状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在下端封闭部件53的外周部形成有外周接合部53a,下端封闭部件53通过使外周接合部53a与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的下侧重合,并利用热封或超声波密封等将两接合部接合,能够以液密性地封闭主干部件52的下端开口部的方式安装于主干部件52的下端部。
容器主体54将下端封闭部件53的下表面的整体设置为放置面,构成为能够纵向自立。另外,在容器主体54的下端部,设有将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和外周接合部53a熔接而形成的无端环状的厚壁的下端接合部54a,利用下端接合部54a加强容器主体54的底面的外周部,容器主体54的自立稳定性提高。下端接合部54a通过将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和外周接合部53a夹持在一对加热模具之间,对两者的密封层进行加热熔接而形成。
构成主干部件52和下端封闭部件53的软质膜的密封层的厚度设定为10~200μm,使得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和外周接合部53a的熔接密封良好且可靠。另外,下端接合部54a的宽度低于1mm的情况下,不能充分确保下端接合部54a的接合强度,当超过10mm时,将主干部件52的下端部向内侧折弯而形成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时的作业性会下降,因此设定为1~10mm。
如图15、图16、图26所示,排出嘴55由船形排出嘴构成,该船形排出嘴包括:在俯视时形成为中央部最宽且随着向两端部侧去而宽度变窄的具有高度的船形形状的主体部55a;立设于主体部55a的筒状的口部55b;和可拆装地螺合于口部55b的盖体55c。在对容器主体54安装排出嘴55时,如图26所示,在安装排出嘴55前的容器主体54A的主干部件52B安装下端封闭部件53后,在主干部件52B的上端部的内侧配置排出嘴55的主体部55a,在通过热封或超声波密封等熔接主干部件52B的上端部而形成主干侧上端接合部52a时,将主干部件52B的上端部压接于主体部55a进行熔接,液密性地安装于容器主体54A。作为排出嘴55的原材料,只要是能够熔接于主干部件52B且具有作为排出嘴55的强度刚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则能够采用任意的热塑性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能够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等热塑性合成树脂。也可以使用具有如下主体部和立设状地设于主体部的口部的排出嘴来代替排出嘴55,该主体部具有大致无间隙地内嵌于主干部件52B的上端开口部的筒状的侧壁部、或下端部大致无间隙地嵌合于主干部件52B的上端开口部且且随着向上侧去而缩径的侧壁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主干部件52B的上部内嵌上述排出嘴的主体部,将主干部件52B的上部和上述排出嘴的侧壁部熔接,能够制作圆柱状等柱状的袋状容器。
在与主干部件52熔接前,在主体部55a的外周面的高度方向的中途部,形成1个乃至多个环状突部55d(参照图26),在相对于主体部55a的外周面熔接主干部件52时,该环状突部55d熔融而熔接于主干部件52,由此能够良好地确保主体部55a的外周面与主干部件52间的密封性。只要是在主干部件52的上端开口部配置排出嘴55的主体部55a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主体部55a将主干部件52的上端部从侧方压接而进行熔接的结构,也能够采用具有俯视为菱形或十字形的主体部的船形排出嘴以外的排出嘴。
在该袋状容器51中,主干部件52和下端封闭部件53由膜部件构成,因此在盛装物使用后,能够将主干部件52和下端封闭部件53压成扁平,进行袋状容器51的减容化。另外,在主干部件52的下端部设有向内方突出的无端环状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在该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熔接下端封闭部件53的外周部,以封闭主干部件52的一端开口的方式安装有下端封闭部件53,因此,在主干部件52的下端部设有下端封闭部件53时,将下端封闭部件53的整个面设置为放置面,能够稳定性良好地放置容器主体54,能够提高袋状容器51的自立稳定性。进而,由于在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熔接下端封闭部件53的外周部而形成的下端接合部54a不从容器主体54向外方突出,因此能够防止由于下端接合部54a导致袋状容器51的外观设计性下降的问题。
接着,对将上述袋状容器51的结构进行了局部变更后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与上述袋状容器51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主干部件52的下端部形成为圆形,但也能够形成为椭圆形、扁平的圆形、流线型、四边形或六边形等多边形形状。另外,将主干部件52形成为随着从下端部向上侧去而前后宽度变窄的扁平的截面形状,但也能够将主干部件52构成为从下端部到上端部为与主干部件52的下端部同一截面形状的筒状,或者将主干部件52构成为从下端部到上部为与主干部件52的下端部同一截面形状的筒状,仅使主干部件52的上端部缓慢缩径。进而,将主干部件52构成为圆锥台状或棱锥台状,或者在主干部件52的中途部形成缩细部,使得能够方便握持地构成袋状容器51,提高袋状容器51的自立稳定性、功能性、外观设计性。进一步,为了易于折叠主干部件52,也能够在主干部件52的周向的中途部形成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折痕线或形成角撑件。另外,通过将一片膜部件卷成筒状并将其两端部熔接,而将主干部件52构成为筒状,但也能够采用将两片膜部件重合并将其侧部熔接、或将三片以上的膜部件接合而形成的主干部件52。
下端封闭部件53形成为适合主干部件52的下端部的形状,在将主干部件52的下端部形成为椭圆形、扁平的圆形、流线型、四边形或六边形等多边形形状的情况下,下端封闭部件53形成为适合它们的形状。另外,也优选对下端封闭部件53形成折痕线,使得在折叠主干部件52时,下端封闭部件53容易折叠。
另外,关于下端封闭部件53的下端封闭构造56,也能够如图19(a)所示的下端封闭构造56A那样,在下端接合部54a的宽度方向的中途部形成1个乃至多个由遍及下端接合部54a的整周的环状突部构成的密封部54b。另外,也能够如图19(b)所示的下端封闭构造56B那样,设有配置于比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靠容器主体54的内部侧的由软质膜构成的下端封闭部件53B(这相当于内侧部件),将下端封闭部件53B的外周部的外周接合部53Ba熔接于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的内表面侧,利用下端封闭部件53B液密性地封闭主干部件52的下端开口。此外,作为下端封闭部件53B,也能够采用适合设置于主干部件52的下端部内的尺寸的圆板状的部件。另外,下端封闭部件53B也能够由具有与下端封闭部件53、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的密封层的互溶性的、例如聚乙烯(PE)等单层膜构成。另外,该下端封闭部件53B也能够由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内侧部件6同样的膜部件构成。
另外,也可采用船形形状以外的排出嘴作为排出嘴55,其安装构造也能够采用与排出嘴55的形状等相应的适当结构的安装构造。例如,如图20(a)所示的袋状容器51A那样,能够由与上述同样的下端封闭构造56封闭主干部件52的下端部,由如下结构的封闭构造60封闭主干部件52的上端部。即,能够在主干部件52的上端部形成向外方延伸的环状的边沿部52e,设置与下端封闭部件53同样的由软质膜构成的上端封闭部件61,然后将上端封闭部件61的外周接合部61a熔接于边沿部52e的上表面,由上端封闭部件61封闭主干部件52的上端开口。作为排出嘴,使用具有圆筒状的口部62a、从口部62a向外方突出的环状的凸缘部62b和安装于口部62a的盖部件62c的排出嘴62,将口部62a从下侧插入在上端封闭部件61的中央部形成的贯通孔61b中,将凸缘部62b熔接于上端封闭部件61的下表面,由此能够安装排出嘴62。
另外,对于不具有排出嘴55的容器也能够应用本发明。例如,也能够像图20(b)所示的袋状容器51B那样,构成为由与上述同样的下端封闭构造56封闭主干部件52的下端部,在主干部件52的上端部一体形成注出部65,通过重合主干部件52的上缘而进行熔接,形成主干侧上端接合部52Ba,通过切除注出部65的前端部而取出盛装物。
进而,如图21(a)、(b)的袋状容器51C、51D那样,能够由与下端封闭构造56同样的结构的上端封闭构造70将主干部件52的上端部封闭。具体而言,如图21(a)、(b)所示的上端封闭构造70那样,在主干部件52的上端部,形成有通过向内侧折弯而向内方突出的无端环状的凸缘状的主干侧上端接合部52f,且设有与下端封闭部件53同样的由软质膜构成的上端封闭部件71,使上端封闭部件71的外周接合部71a与主干侧上端接合部52f的上侧重合,并利用热封或超声波密封等将两接合部52f、71a接合,由此液密性地封闭主干部件52的上端开口部,与图20(a)的袋状容器51A同样地,将排出嘴62的口部62a从下侧插通于在上端封闭部件71的中央部形成的贯通孔71b中,由此安装排出嘴62。另外,袋状容器51的下端开口部能够如图21(a)的袋状容器51C那样,在主干部件52的下端部形成向外方延伸的环状的边沿部75,且设有将外周部熔接于该环状的边沿部75的下表面、与下端封闭部件53同样的由软质膜构成的下端封闭部件76,或者如图21(b)的袋状容器51D那样,在主干部件52的下端部的内侧熔接公知结构的底部件77。
袋状容器51能够通过将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袋状容器1的制造方法如下所述地进行部分变更来制作得到。
即,在制作具有下端封闭部件53(仅具有外侧部件)的图17、图18所示的袋状容器51时,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主干部件成形工序中,成形由膜部件构成的圆筒状的主干部件4A,但在下端封闭工序中,在主干部件4A的下端部仅熔接外侧部件7而成形下端封闭部件53,其后,在排出嘴安装工序中,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主干部件4A的上端部安装排出嘴55。
因此,在下端封闭工序中,首先,在安置工序中,如图11(a)所示,将主干部件4A外嵌状地安置于心轴30,但不在心轴30的上表面安置内侧部件6,其后,在折入工序中,如图11(b)所示,将主干部件4A的筒状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a折入到内侧而预固定,接着,在外侧部件安置工序中,如图12所示,在折入后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上的适当位置安置外侧部件7,接着,在熔接工序中,如图13所示,将外侧部件7的外周部熔接于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在主干部件4的下端部形成下端封闭部件53。
另外,在制作具有下端封闭部件53B(仅具有内侧部件)的图19(b)所示的袋状容器51时,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主干部件成形工序中,成形由膜部件构成的圆筒状的主干部件4A,但在下端封闭工序中,在主干部件4A的下端部仅熔接内侧部件6而成形下端封闭部件53B,其后,在排出嘴安装工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在主干部件4A的上端部安装排出嘴55。
因此,在下端封闭工序中,首先,在安置工序中,如图11(a)所示,将主干部件4A外嵌状地安置于心轴30,并且在心轴30的上表面安置内侧部件6,其后,在折入工序中,如图11(b)所示,将主干部件4A的筒状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a折入到内侧而预固定,省略外侧部件安置工序,在下一道熔接工序中,如图13所示,将内侧部件6的外周部熔接于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在主干部件4的下端部形成下端封闭部件53B。
接着,对图22、图23所示的具有下端封闭构造的袋状容器51的另一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此外,该袋状容器51除了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a的内周端部在容器主体54内向上侧突出以外,其余结构都与图15、图16、图19图示的袋状容器51相同,因此对同一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该袋状容器51的制造方法包括主干部成形工序、下端封闭工序和排出嘴安装工序。在主干部成形工序中,使用一片主干部膜制作圆筒状的主干部件52A,在下端封闭工序中,对于主干部件52A的下端安装下端封闭部件53,制作由下端封闭部件53和主干部件52A构成的有底的筒状部件,在排出嘴安装工序中,对于容器主体54安装排出嘴55,得到袋状容器51。但是,在不具有排出嘴55的情况下,省略排出嘴安装工序。
<主干部成形工序>
在主干部成形工序中,如图24所示,将一片主干部膜卷成圆筒状,然后使两端部重合,利用热封或超声波密封等将重合部分接合,形成主干侧侧部接合部52b,由此制作出圆筒状的主干部件52A。
<下端封闭工序>
如图25所示,下端封闭工序包括:装填工序、折回工序、熔接工序和修剪工序,使用能够大致无间隙地外嵌于主干部件52A的筒状的安装用工具110,一边输送该安装用工具110,一边在装填工序中,在安装用工具110上外嵌状地装填主干部件52A,在折回工序中,将主干部件52A的下部52Ac向内侧折回,形成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在熔接工序中,在主干部件52B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熔接底部膜53A,在修剪工序中,将下端接合部54a的外侧的底部膜53A的不需要部分修剪掉,得到有底圆筒状的容器主体54A。下面,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在装填工序中,如图25(a)所示,将圆筒状的主干部件52A外嵌状地装填于筒状的安装用工具110。安装用工具110的厚度设定为与下端接合部54a的宽度大致相同或比其稍大。另外,安装用工具110的高度设定为,在安装用工具110上外嵌状地装填有主干部件52A的状态下,构成下端接合部54a的主干部件52A的下部52Ac从安装用工具110向上方突出的高度。安装用工具110形成为适合主干部件52A的横截面形状的横截面形状。
接着,在折回工序中,如图25(b)所示,将从安装用工具110向上侧突出的主干部件52A的下部52Ac,以安装用工具110的上端缘为中心,以使其内外反转的方式向内侧折回,制作在安装用工具110的上侧形成有由折回部构成的无端环状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的主干部件52B。这样,通过将主干部件52A的下端部折回,能够容易且高效地形成具有无端环状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的主干部件52B。此外,在由多片主干部膜构成主干部件52A的情况下,下部52Ac优选以随着向下侧去而缩径的方式构成,当这样构成时,容易进行下部52Ac的折回作业。
接着,在熔接工序中,如图25(c)所示,向主干部件52B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的上侧供给底部膜53A,使用具有比安装用工具110的上表面稍宽的圆环状的加热部111a的加热板111,在该加热板111的加热部111a与安装用工具110之间夹持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和底部膜53A,将底部膜53A熔接于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此外,底部膜53A也能够一片一片地向主干侧下端接合部122c的上侧供给,但优选将长带状的底部膜依序向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的上侧供给。另外,密封部54b通过下述方式形成:作为安装用工具110及加热板111,使用在安装用工具110的上表面形成有环状的嵌合槽或嵌合突部,且在加热板111的加热面形成有与安装用工具110的嵌合槽或嵌合突部进行凹凸嵌合的嵌合突部或嵌合槽的结构,在安装用工具110的上表面与加热板111间加热夹持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和底部膜53A。
接着,在修剪工序中,如图25(d)所示,用修剪刃112的刃部112a,将从安装用工具110向外侧突出的底部膜53A的不需要的部分切除,得到在下端部具有将主干部件52B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和下端封闭部件53的外周部的外周接合部53a熔接而形成的下端接合部54a的有底圆筒状的容器主体54A。
此外,在上述熔接工序中,优选将形成为下端封闭部件53的形状的底部膜作为底部膜53A,一片一片地供给到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的上侧。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省略上述修剪工序。
<排出嘴安装工序>
接着,在排出嘴安装工序中,如图26所示,在容器主体54A的主干部件52B的上端部的内侧配置有排出嘴55的主体部55a的状态下,使用具有适合袋状容器51的主干部件52B的主干侧上端接合部52a的形状的一对加热部113a的加热板113,由该加热部113a夹持主干部件52B的上端部,形成将主干部件52B的上端开口封闭的主干侧上端接合部52a,并且由主干部件52B的主干侧上端接合部52a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夹持排出嘴55的主体部55a,将排出嘴55的主体部55a熔接于主干部件52B的上端部,对于主干部件52B安装排出嘴55,得到袋状容器51。
在该袋状容器51的制造方法中,在安装用工具110外嵌状地装填主干部件52A,且将从安装用工具110向上方突出的主干部件52A的筒状的下部52Ac以安装用工具110的上端缘为中心并以内外反转的方式向内侧折回,从而在安装用工具110的上侧,在主干部件52A形成由无端环状的折回部构成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因此能够在主干部件52的下端部高效地形成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另外,由于这种主干部件52A的折回作业比较容易实现自动化,装填工序、熔接工序、修剪工序也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自动化,因此能够使下端封闭工序整体自动化。进而,由于主干部件52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的宽度为与安装用工具110的上端面的宽度相应的尺寸,因此能够遍及整周地充分确保将主干部件52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和下端封闭部件53的外周部的外周接合部53a熔接接合而形成的下端接合部54a的宽度,能够防止熔接面积局部变小引起的接合强度的下降或液密性的下降。另外,由于下端接合部54a配置于容器主体54的内侧而不向外部突出,因此能够提高袋状容器51的外观设计性。
接着,对将上述袋状容器的结构进行了局部变更的袋状容器121和其制造方法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与图22、图23所示的袋状容器51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27、图28所示,该袋状容器121是如下的袋状容器:使用将主干侧侧部接合部52b配置于内侧的主干部件122来代替图22、图23所示的上述袋状容器51的主干部件52,使用将外周部向内侧折回而形成有外周接合部123a的下端封闭部件123来代替袋状容器51的下端封闭部件53,使用将外周接合部123a接合于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的下表面,并在容器主体124的下端外周部形成有向容器主体124内突出的下端接合部124a的结构来代替下端接合部54a,其它结构与图22、图23所示的上述袋状容器51的结构同样。
在该袋状容器121中,也与上述袋状容器51同样,能够得到下述方面等的效果:能够将主干部件122和下端封闭部件123压成扁平而进行袋状容器121的减容化;能够将下端封闭部件123的整个面稳定性良好地设置为放置面,并且利用下端接合部124a能够稳定性良好地设置袋状容器121,因此既能够采用薄壁的膜部件作为构成容器主体124的主干部件122和下端封闭部件123的膜部件,又能够提高袋状容器121的自立稳定性;下端接合部124a配置于容器主体124的内侧,因此能够防止由于下端接合部124a导致袋状容器121的外观设计性下降。
接着,对袋状容器12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该袋状容器121的制造方法包括主干部成形工序、下端封闭工序、反转工序和排出嘴安装工序。在主干部成形工序中,与上述袋状容器51的制造方法同样,使用一片主干部膜,制作圆筒状的主干部件52A。在下端封闭工序中,如图24、图25所示,对于主干部件52A的下端安装下端封闭部件123,制作由下端封闭部件123和主干部件122构成的有底圆筒状的筒状部件124A,在反转工序中,使筒状部件124A的内外反转,制作有底圆筒状的容器主体124B,在排出嘴安装工序中,与上述袋状容器51的制造方法同样,对于容器主体124B安装排出嘴55,得到袋状容器121。在不具有排出嘴55的情况下,省略排出嘴安装工序。
<主干部成形工序>
在主干部成形工序中,与上述袋状容器51同样,如图24所示,将一片主干部膜卷成圆筒状,并使两端部重合,然后利用热封或超声波密封等将重合部分接合,由此制作圆筒状的主干部件52A。
<下端封闭工序>
如图29所示,下端封闭工序包括装填工序、折回工序、熔接工序和修剪工序,使用能够大致无间隙地外嵌于主干部件52A的筒状的安装用工具130,一边输送该安装用工具130,一边在装填工序中,在安装用工具130内装填主干部件52A,在折回工序中,将主干部件52A的下部52Ac向外侧折回,形成主干侧下端接合部122c,在熔接工序中,在主干侧下端接合部122c熔接底部膜123A,在修剪工序中,留下下端接合部124a,修剪主干部件52A的下部52Ac和底部膜123A的不需要的部分,得到有底筒状部件124A。下面,进行具体说明。
首先,在装填工序中,如图29(a)所示,将圆筒状的主干部件52A装填于筒状的安装用工具130内。安装用工具130的厚度设定为与下端接合部124a的宽度大致相同或比其稍大。另外,安装用工具130的高度设定为,在安装用工具130内装填有主干部件52A的状态下,主干部件52A的上端部从安装用工具130向上方突出的高度。能够采用横截面形状形成得适合主干部件52A的横截面形状的筒状的安装用工具作为安装用工具130。
接着,在折回工序中,如图29(b)所示,将从安装用工具130向上侧突出的主干部件52A的下部52Ac以安装用工具130的上端缘为中心并以内外反转的方式向外侧折回,制作在安装用工具130的上侧,在主干部件52A形成有由无端环状的折回部构成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122c的主干部件52C。这样,能够将主干部件52A的下部52Ac折回,能够容易且高效地形成无端环状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122c。此外,下部52Ac优选以随着向下侧去而扩径的方式构成,当这样构成时,能够容易地进行下部52Ac的折回作业。
接着,在熔接工序中,如图29(c)所示,向主干部件52C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122c的上侧供给底部膜123A,使用具有比安装用工具130的上表面稍宽的圆环状的加热部131a的加热板131,在该加热板131的加热部131a与安装用工具130间,夹持主干侧下端接合部122c和底部膜123A,将底部膜123A熔接于主干侧下端接合部122c。此外,底部膜123A也可一片一片地供给到主干侧下端接合部122c的上侧,但优选将长带状的底部膜123A依序供给到主干侧下端接合部122c的上侧。另外,在下端接合部124a形成包括突部的密封部54b的情况下,在安装用工具130的上表面形成环状的嵌合槽或嵌合突部,且在熔接工序所使用的加热板131的加热面形成与安装用工具130的嵌合槽或嵌合突部进行凹凸嵌合的嵌合突部或嵌合槽。
接着,在修剪工序中,如图29(d)所示,使修剪刃132的刃部132a与安装用工具130的上表面接触,将从安装用工具130向外侧突出的底部膜123A和主干部件52C的下端部切除,得到在下端部具有将主干部件51C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122c和下端封闭部件123的外周部的外周接合部123a熔接而成的下端接合部124a的筒状部件124A。此外,通过以底部膜123A和主干部件52C的熔接部分的一部分留在不需要的部分一侧的方式构成,能够将主干部件52C的不需要的部分与底部膜123A的不需要的部分一同排出到生产线外,因此优选。
<反转工序>
接着,在反转工序中,如图30所示,例如,将圆筒状的反转工具插入筒状部件124A的内侧,将筒状部件124A和下端封闭部件123的中央部推入反转工具内,使筒状部件124A的内外反转,得到容器主体124B。此外,当使用将下端侧形成为横截面形状比上端侧小的圆锥状或棱锥状的筒状部件作为筒状部件124A时,筒状部件124A的反转作业能够顺利地进行,因此优选。
<排出嘴安装工序>
接着,在排出嘴安装工序中,与图26所示的主干部件52B同样,在容器主体124B的主干部件52C的上端部的内侧配置有排出嘴55的主体部55a的状态下,由加热部113a夹持主干部件52C的上端部,形成将主干部件52C的上端部的上端开口封闭的主干侧上端接合部52a,并且由主干部件52C的主干侧上端接合部52a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夹持排出嘴55的主体部55a,将排出嘴55的主体部55a熔接于主干部件52C的上端部,对于主干部件52C安装排出嘴55,得到袋状容器121。
在该袋状容器121的制造方法中,在安装用工具130内装填主干部件52A,且将从安装用工具110向上方突出的主干部件52A的筒状的下部52Ac以安装用工具130的上端缘为中心并以内外反转的方式向外侧折回,然后在安装用工具130的上侧,在主干部件52A形成由无端环状的折回部构成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122c,因此能够在主干部件52A的下端部高效地形成主干侧下端接合部122c。另外,由于这种主干部件52A的折回作业能够比较容易地自动化,且装填工序、熔接工序、修剪工序也能够比较容易地自动化,因此能够将下端封闭工序整体自动化。进而,由于主干侧下端接合部122c的宽度为与安装用工具130的上端面的宽度相应的尺寸,因此能够遍及整周地充分确保将袋状容器121的主干部件122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122c和下端封闭部件123的外周部熔接接合而成的下端接合部124a的宽度,能够防止熔接面积局部变小引起的接合强度的下降或液密性的下降。另外,由于使筒状部件124A的内外反转,且主干侧侧部接合部122b和下端接合部124a配置于容器主体124的内侧而不向外部突出,因此能够提高袋状容器121的外观设计性。
接着,说明改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与封闭部件间的密封性的密封性改善构造,即袋状容器1、1A、1B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与下端封闭部件5间、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Ca与下端封闭部件5间、袋状容器1C、1D的主干侧上端接合部4f与上端封闭部件21间、袋状容器51、51A、51B的主干侧下端接合部52c与下端封闭部件53、53B间、袋状容器51C~51E的主干侧上端接合部52f与上端封闭部件71间等的密封性改善构造。此外,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包括主干部件4、52的主干部件一起表示为主干部件150,包括主干侧下端接合部4a、4Ca、52c和主干侧上端接合部4f、52f的主干部件的接合部一起表示为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包括下端封闭部件5、53、53B和上端封闭部件21、71的封闭部件一起表示为封闭部件152。另外,横截面为椭圆形的主干部件由主干部件150A表示,椭圆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由端部接合部151A表示,椭圆形的封闭部件由封闭部件152A表示。
作为密封性改善构造,能够采用下述构造:将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产生的折皱所造成的膜部件的重叠片数控制在三片以下、优选两片以下由此提高密封性的构造;将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和封闭部件152局部牢固地熔接由此提高密封性的构造;和将两者组合使用的构造。
作为控制由于折皱而产生的膜部件的重叠片数的密封性改善构造,对于将主干部件150的一端部向内侧折弯之前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事先形成由贯通孔161形成的去皱部、或由切入部162形成的去皱部、或由切口163形成的去皱部、或将它们任意组合而形成去皱部。此外,在使用形成有将膜部件卷成筒状并将两端部人字形粘贴或搭接粘贴而形成的主干侧侧部接合部153的主干部件作为主干部件151的情况下,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的主干侧侧部接合部153即使在无折皱的状态下,也成为两片膜部件重合的状态,与其它部分相比难以形成折皱,另外,当在主干侧侧部接合部153进一步形成折皱时,就会变成三片以上的膜部件重叠,密封性下降,因此优选以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的主干侧侧部接合部153不发生折皱的方式构成,例如,以不形成去皱部的方式构成。
(由贯通孔构成的去皱部)
具体而言,如图31(a)所示,可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的宽度方向的中途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由贯通孔161构成的去皱部。当这样形成贯通孔161时,贯通孔161就会在将主干部件150的一端部折弯而形成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时变形,既能够减少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产生的折皱的个数,又能够减小折皱的尺寸,能够提高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和封闭部件152间的密封性。
此外,作为贯通孔161,能够形成圆孔或椭圆孔或方孔等任意形状的贯通孔。另外,当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的宽度方向上的贯通孔161的尺寸过大时,与封闭部件152的熔接面积就会减小,密封性下降,当过小时,不能充分控制折皱的产生,因此优选设定为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的宽度的10~50%。进而,为了高效地防止易发生折皱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的内周侧部分的折皱,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的宽度方向上的贯通孔161的中心位置,优选配置于比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靠内周侧的位置,优选配置于从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的内周缘起的宽度方向上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的全宽的5~50%外侧的位置。另外,当这样构成时,不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的外周侧部分形成贯通孔161,因此能够不会由于贯通孔161而导致中断地将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的外周侧部分和封闭部件152可靠地熔接。
另外,贯通孔161既可以沿周向隔开一定间隔而形成,也可以隔开不同的间隔地形成。例如,如图31(b)所示,在椭圆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A,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A的长径方向的两端部的曲率半径比长径方向的中途部的曲率半径小,在将主干部件150A的一端部折弯而形成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A时,会在长径的两端部产生许多折皱。因此,像椭圆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A那样,优选在具有曲率半径不同的部分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中,将形成于曲率半径小的部分的贯通孔161的配设间距(节距)设定为比形成于曲率半径大的部分的贯通孔161的配设间距小,从而减少折皱的个数。
(由切入部构成的去皱部)
如图32(a)所示,能够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的内周部,沿周向隔开一定间隔地形成多个由切入部162构成的去皱部。当这样构成时,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的内周部就会由切入部162分割为多个接合片151a,在将主干部件150的一端部折弯而形成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时,相邻的接合片151a重合,由此能够防止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的折皱的产生,能够提高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和封闭部件152的密封性,并且即使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向外部露出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折皱造成的外观性下降。
另外,如图32(b)所示,在椭圆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A中,与由上述贯通孔161构成的去皱部同样,优选将形成于曲率半径小的部分的切入部162的配设间距设定为比形成于曲率半径大的部分的切入部162的配设间距小,从而减少折皱的个数。
当切入部162的长度过短时,不能充分地去除折皱,当过长时,密封性就会下降,因此优选设定为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A的宽度的10~70%。另外,当这样构成时,不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的外周侧部分形成切入部162,因此能够不会由于切入部162导致中断地将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的外周侧部分和封闭部件152可靠地熔接。
切入部162也能够形成于与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的内周缘的切线方向正交的方向,但如图33(a)、(b)所示,优选以相对于与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的内周缘的切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在一个方向上带有角度θ1的方式形成。当这样构成时,能够进行控制以尽量减少相邻的接合片151a的重叠片数,防止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的折皱的产生,能够提高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和封闭部件152的密封性,并且即使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在外部露出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折皱造成的袋状容器的外观性下降,并且利用朝向一个方向的规则的切入部162,能够提高袋状容器的外观设计性。另外,也能够构成为在切入部162的基端部(外周侧端部)形成小孔,以防止在切入部162的基端部发生应力集中。此外,当角度θ1过大时,膜的重叠片数会增多,因此优选设定为0°~70°。
(由切口构成的去皱部)
如图34(a)所示,能够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的内周部,沿周向隔开一定间隔地形成多个由V字状的切口163构成的去皱部。当这样构成时,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的内周部被切口163分割为多个接合片151b,在将主干部件150的一端部向内侧折弯而形成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时,相邻的接合片151b向切口163变窄的方向接近,由此能够防止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的折皱的产生,能够提高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与封闭部件152间的密封性,并且即使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在外部露出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折皱造成的袋状容器的外观性下降。此外,图示了连续形成有相邻的切口163,但也可隔开间隔而形成。
另外,如图31(b)所示,在椭圆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A中,与由上述贯通孔161构成的去皱部同样,优选将形成于曲率半径小的部分的切口163的配设间距设定为比形成于曲率半径大的部分的切口163的配设间距小,以减少折皱个数。另外,也能够将形成于曲率半径小的部分的切口163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A的内周缘侧的切口宽度设定为比形成于曲率半径大的部分的切口163的切口宽度大,以减少折皱个数。
作为切口163,能够形成V字状或U字状或方形或等腰梯形形状的切口等。当切口163的深度过浅时,不能充分去除折皱,过深时,密封性就会下降,因此优选设定为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A的宽度的10~70%。另外,当这样构成时,不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的外周侧部分形成切口163,因此能够不会由于切口163导致中断地将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的外周侧部分和封闭部件152可靠地熔接。另外,也能够构成为在切口163的基端部(外周侧端部)形成小孔,以防止在切口163的基端部发生应力集中。
此外,可以像图35(a)所示的那样对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形成切口163和切入部162,也可以像图35(b)所示的那样形成切入部162和贯通孔161等,将贯通孔161、切口163和切入部162任意组合。特别是,在贯通孔161、切入部162和切口163中,切入部162和切口163的折皱降低作用比贯通孔161好,因此优选在易产生折皱的曲率半径小的部分形成切入部162或切口163。
另外,图36表示了如下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使用横截面为椭圆形的主干部件150A和椭圆形的封闭部件152A的情况下,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A和封闭部件152A的椭圆环状的熔接部分中的、椭圆的长径的两端侧部分,形成向与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A相反的一侧的主干部件150A的另一端部侧倾斜的倾斜部164。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倾斜部164的两端部,阶梯性地进行易产生折皱的椭圆长径的两端侧部分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A向内侧的折弯,能够抑制折皱的发生,提高密封性。此外,该倾斜部164形成的去皱构造也能够设为不与贯通孔161、切入部162、切口163形成的去皱部并用,但优选设为并用。
上述实施方式以减少或减小产生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151A的折皱而提高密封性的方式构成,但也能够设置通过将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151A和封闭部件152、152A局部牢固地熔接来提高密封性的密封性改善构造。此外,该密封性改善构造也能够与具有去皱部或去皱构造的上述密封性改善构造一起使用。下面,对在圆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熔接圆板状的封闭部件152的外周部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在椭圆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A熔接椭圆状的封闭部件152A的外周部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同样结构。
具体而言,如图37所示,将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和封闭部件152的外周部的熔接部分的内周侧部分的熔接部165以比外周侧部分的熔接部166更高的高温高压进行熔接。此时,在将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和封闭部件152加热熔接时,例如,如图37(b)所示,作为加热板,使用由内外一对的环状的加热板168A、168B构成的加热板,在心轴167上外嵌主干部件150,将主干部件150的一端部向内侧折弯,在心轴167的上表面配置有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和封闭部件152的状态下,能够将内周侧的加热板168A在比外周侧的加热板168B更高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向心轴167侧按压,在加热板168A、168B与心轴167间,夹持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和封闭部件152的外周部,将两者熔接。当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和封闭部件152以高温高压进行熔接时,密封性升高,但构成它们的膜部件无论如何都易因热量而劣化,因此通过像这样以比外周侧部分更高的高温高压将形成大折皱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的内周侧部分熔接于封闭部件152,既能够尽量防止熔接时的膜部件的热劣化,又能够充分确保密封性。
另外,作为通过将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和封闭部件152局部牢固地熔接来提高密封性的密封性改善构造的另一构造,以下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9(a)所示,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和封闭部件152的外周部的熔接部分的宽度方向的中途部,形成由1个乃至多个突部构成的环状的密封部54b,或者如图37所示,在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和封闭部件152的外周部的熔接部分,形成由突部构成的栅格状的密封部169。在这种情况下,如图38(b)所示,在将主干侧端部接合部151和封闭部件152加热熔接的加热板170的下表面和与其相对的心轴171的上表面,形成与密封部54b或密封部169相对应地进行凹凸嵌合的突部172和槽部173。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上述的实施方式任何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变更其结构,这是不言而喻的。
附图标记说明
1:袋状容器
2:容器主体
3:排出嘴
3a:主体部
3b:口部
3c:盖体
4:主干部件
4a:主干侧下端接合部
4b:主干侧上端接合部
4c:主干侧侧部接合部
4d:主体部
5:下端封闭部件
6:内侧部件
6a:内侧熔接部
7:外侧部件
7a:外侧熔接部
8:下端封闭构造
8A:下端封闭构造
6A:内侧部件
8B:下端封闭构造
7B:外侧部件
8C:下端封闭构造
4Ca:主干侧下端接合部
4Cb:内折部
4Cc:外折部
1A:袋状容器
4e:边沿部
10:封闭构造
11:上端封闭部件
11a:外周接合部
11b:贯通孔
12:排出嘴
12a:口部
12b:凸缘部
12c:盖部件
1B:袋状容器
4Ba:主干侧上端接合部
15:注出部
1C:袋状容器
4f:主干侧上端接合部
20:上端封闭构造
21:上端封闭部件
21a:贯通孔
22:内侧部件
23:外侧部件
25:边沿部
26:下端封闭部件
1D:袋状容器
27:底部件
4A:主干部件
4Aa:主干侧下端接合部
4B:主干部件
30:心轴
31:主体部件
32:头部件
32a:折弯用角部
33:外周吸附孔
34:空气吹出孔
35:上表面吸附孔
36:空气吸入通路
37:空气供给通路
38:空气吸入通路
40:折入部件
41:锥面
42:熔接头
43:导向部件
43a:导向面
45:熔接板
2A:容器主体
4C:主干部件
46:熔接板
46a:熔接部
51:袋状容器
52:主干部件
52a:主干侧上端接合部
52b:主干侧侧部接合部
52c:主干侧下端接合部
52d:主体部
52e:边沿部
52f:主干侧上端接合部
53:下端封闭部件
53a:外周接合部
54:容器主体
54a:下端接合部
54b:密封部
55:排出嘴
55a:主体部
55b:口部
55c:盖体
55d:环状突部
56:下端封闭构造
56A:下端封闭构造
53B:下端封闭部件
53Ba:外周接合部
56B:下端封闭构造
51A:袋状容器
60:封闭构造
61:上端封闭部件
61a:外周接合部
61b:贯通孔
62:排出嘴
62a:口部
62b:凸缘部
62c:盖部件
51B:袋状容器
52Ba:主干侧上端接合部
65:注出部
51C:袋状容器
70:上端封闭构造
71:上端封闭部件
71a:外周接合部
71b:贯通孔
75:边沿部
76:下端封闭部件
51D:袋状容器
77:底部件
52A:主干部件
52Ac:下部
52B:主干部件
53A:底部膜
54A:容器主体
110:安装用工具
111:加热板
111a:加热部
112:修剪刃
112a:刃部
113:加热板
113a:加热部
121:袋状容器
122:主干部件
122b:主干侧侧部接合部
122c:主干侧下端接合部
123:下端封闭部件
123a:外周接合部
124:容器主体
124a:下端接合部
52C:主干部件
123A:底部膜
124A:筒状部件
124B:容器主体
130:安装用工具
131:加热板
131a:加热部
132:修剪刃
150:主干部件
151:主干侧端部接合部
152:封闭部件
153:主干侧侧部接合部
151a:接合片
151b:接合片
150A:主干部件
151A:主干侧端部接合部
152A:封闭部件
161:贯通孔
162:切入部
163:切口
164:倾斜部
165:熔接部
166:熔接部
167:心轴
168A:加热板
168B:加热板
169:密封部
170:加热板
171:心轴
172:突部
173:槽部
L:边界部
W1:宽度
W2:宽度
θ:倾斜角度
θ1:角度。

Claims (22)

1.一种能够自立的袋状容器,其包括:由膜部件构成的主干部件;和液密性地封闭所述主干部件的一端开口部的由膜部件构成的封闭部件,该袋状容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干部件的一端部形成向内侧折弯而成的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
作为所述封闭部件,设置有熔接于所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容器外表面侧的外侧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状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干部件由利用粘接剂的层压法或共挤出法形成的多层膜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袋状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部件由利用粘接剂的层压法或共挤出法形成的多层膜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袋状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闭部件包括所述外侧部件和熔接于所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容器内表面侧的内侧部件,所述内侧部件由单层膜或共挤出法形成的多层膜构成,利用所述内侧部件以使得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内周缘不在容器内露出的方式进行区域划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袋状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部件的膜部件的厚度设定成比所述外侧部件的膜部件的厚度薄,由所述外侧部件封闭主干部件的一端开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袋状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部件和内侧部件的一方由能够封闭所述主干部件的一端开口部的膜部件构成,所述外侧部件和内侧部件的另一方由熔接于所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以及所述外侧部件和内侧部件中的一方的环状的膜部件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袋状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通过在将所述主干部件的一端部向外侧折回后,将由于该折回而内外反转的部分和配置于其内侧的部分向内侧折弯而形成为环状。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袋状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干部件具有将构成它的膜部件卷成筒状后将其两端人字形粘贴而形成的主干侧侧部接合部。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袋状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干部件具有将构成它的膜部件卷起后将两端搭接粘贴而形成的主干侧侧部接合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袋状容器,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主干部件的膜部件由具有设于两面的密封层和设于两密封层间的1个到多个基材层的多层构造的膜部件构成,构成所述封闭部件的膜部件由具有设于至少一侧的外侧面的密封层和层叠状地设于该密封层的基材层的多层构造的膜部件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袋状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干部件和封闭部件的熔接面侧的密封层的厚度设定为10~200μm。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袋状容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在所述主干部件的内表面间熔接保持着主体部的排出嘴。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袋状容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改善所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间的密封性的密封性改善构造。
14.一种能够自立的袋状容器,其包括:由膜部件构成的主干部件;和液密性地封闭所述主干部件的一端开口部的由膜部件构成的封闭部件,该能够自立的袋状容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干部件的一端部形成有向内侧折弯而成的环状的主干侧端部接合部,
作为所述封闭部件,具有熔接于所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容器外表面侧的外侧部件和/或熔接于所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容器内表面侧的内侧部件,
设置有改善所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间的密封性的密封性改善构造。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袋状容器,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密封性改善构造,在所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的熔接部分形成有由环状的突部形成的密封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袋状容器,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密封性改善构造,在所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的熔接部分栅格状地形成有密封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袋状容器,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密封性改善构造,在所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宽度方向的中途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由贯通孔形成的多个去皱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袋状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由贯通孔形成的去皱部的中心配置于比所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靠内周侧的位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3~18中任一项所述的袋状容器,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密封性改善构造,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由从所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的宽度方向的中途部延伸到内周缘的切入部形成的多个去皱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7~19中任一项所述的袋状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通过曲率半径不同的多个圆弧的组合形成为环状,曲率半径小的部分的去皱部的配设节距设定成小于曲率半径大的部分的去皱部的配设节距。
21.根据权利要求13~20中任一项所述的袋状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性改善构造,由所述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和封闭部件的熔接部分的内周侧部分的熔接部相比于外周侧部分的熔接部在更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熔接而形成的熔接部构成。
22.一种袋状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干部件成形工序,成形由膜部件构成的主干部件;和端部封闭工序,将主干部件的一端部向内侧折回,形成主干侧端部接合部,将由膜部件构成的封闭部件的外周部熔接于主干侧端部接合部,以将所述主干部件的一端开口液密性地封闭的方式在所述主干部件的一端部安装封闭部件。
CN201380052221.7A 2012-10-03 2013-10-03 袋状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364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21054 2012-10-03
JP2012-221054 2012-10-03
JP2013067223A JP6111784B2 (ja) 2013-03-27 2013-03-27 パウチ容器の製造方法
JP2013-067223 2013-03-27
JP2013-122064 2013-06-10
JP2013122064 2013-06-10
PCT/JP2013/077000 WO2014054760A1 (ja) 2012-10-03 2013-10-03 パウチ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6446A true CN104736446A (zh) 2015-06-24
CN104736446B CN104736446B (zh) 2016-03-30

Family

ID=50435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222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36446B (zh) 2012-10-03 2013-10-03 袋状容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84145A1 (zh)
EP (1) EP2910486A4 (zh)
CN (1) CN104736446B (zh)
WO (1) WO201405476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72185A1 (de) * 2015-10-27 2017-05-04 Alpla Werke Alwin Lehner Gmbh & Co. Kg Extrusionsblasgeformter behälter
CN113412223A (zh) * 2019-02-11 2021-09-17 格拉德产品公司 具有双重密封的热塑性袋
CN114051478A (zh) * 2019-07-02 2022-02-15 藤森工业株式会社 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442582B1 (en) 2018-08-14 2019-10-15 Phoenix Closures, Inc. Spout fitment apparatus for a flexible container
US11377267B2 (en) 2019-05-15 2022-07-05 Phoenix Closures, Inc. Choke-resistant closure
JP2021054478A (ja) * 2019-09-30 2021-04-0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電子レンジ用紙カップの製造方法
JP2021054477A (ja) * 2019-09-30 2021-04-0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電子レンジ用紙カップ
US20230320933A1 (en) * 2022-04-07 2023-10-12 Cryoport, Inc.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transporting biomaterial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586740A1 (de) * 1967-09-28 1970-06-25 Inst Milchforschung Schlauchflasche als Einwegverpackung fuer fliessfaehige Gueter,vorzugsweise Fluessigkeiten
JP2001240083A (ja) * 2000-02-29 2001-09-04 Fuji Seal Inc スパウト付き容器におけるスパウト装着方法及びスパウト
US20050236428A1 (en) * 2004-04-26 2005-10-27 Paige Poulos Communications Portable beverage container
WO2007022825A1 (de) * 2005-08-23 2007-03-01 Huhtamaki Ronsberg, Zweigniederlassung Der Huhtamaki Deutschland Gmbh & Co. Kg Schlauchbeutel und verfahren zur befüllung desselben
EP1362797B1 (de) * 2002-05-14 2010-05-05 Huhtamaki Ronsberg, Zweigniederlassung der Huhtamaki Deutschland GmbH & Co. KG Schlauchförmiger Beutel für Flüssigkeiten
CN201458069U (zh) * 2009-07-21 2010-05-12 戚国林 一种自立式密封包装袋
CN102089216A (zh) * 2008-07-11 2011-06-08 株式会社悠心 具有止回功能倒出嘴的挠性包装袋和液态物填充包装结构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32815A (en) * 1933-01-09 1936-03-03 Beach & Arthur Inc Cup construction
US2115745A (en) * 1933-10-30 1938-05-03 President And Directors Of The Container
US2172179A (en) * 1937-12-20 1939-09-05 Sutherland Paper Co Container
DE1723470U (de) * 1956-02-25 1956-05-30 Bebo Plastik G M B H Kunststoffpackung, insbesondere sogenannte stehpackung, mit eingeschweisstem boden.
US2969901A (en) * 1956-10-31 1961-01-31 American Can Co Flat bottom paper container
DE1745508U (de) * 1956-12-15 1957-05-23 Eugenie Nittel Rundbodensack aus thermoplastischer folie mit ueberlappter bodenschweissnaht.
US3583624A (en) * 1969-02-04 1971-06-08 Phillips Petroleum Co Container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US4505423A (en) * 1982-11-12 1985-03-19 International Paper Company Non-round liquid-tight paper board container
DE3305144A1 (de) * 1983-02-15 1984-08-16 Hoechst Ag, 6230 Frankfurt Innendruckbelastbare verpackung aus flexiblem material fuer fuellgueter, vorzugsweise fluessigkeite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befuellten verpackung und verwendung der verpackung
SE513572C2 (sv) * 1997-01-29 2000-10-02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Sätt att tillverka en förpackningsbehållare
JPH11115948A (ja) * 1997-08-14 1999-04-27 Hosokawa Yoko:Kk 自立形固体および粉粒体用容器
JP2001206385A (ja) * 1999-10-20 2001-07-3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サイドガセット平底袋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1270534A (ja) * 2000-03-23 2001-10-02 Fuji Seal Inc ボトム付き袋状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74807B2 (ja) 2000-07-12 2010-11-04 株式会社フジシール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ボトム付き袋状容器
ATE466786T1 (de) * 2002-05-14 2010-05-15 Huhtamaki Ronsberg Schlauchförmiger beutel für flüssigkeiten
JP2003335366A (ja) * 2002-05-17 2003-11-25 Nisshin Sansho Kk 内装容器
US20040052987A1 (en) * 2002-09-12 2004-03-18 Shetty Shankara R. Paper based retortable can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7543990B2 (en) * 2004-05-27 2009-06-09 Zweigniederlassung Der Huhtamaki Deutschland Tubular bag
US7364047B2 (en) * 2004-05-27 2008-04-29 Zweigniederlassung Der Huhtamaki Deutschaland, Gmbh & Co. Kg Tubular, especially can-shaped, receptacle for the accommodation of fluids, a method of manufacture, and use
JP5124085B2 (ja) * 2005-08-24 2013-01-23 押尾産業株式会社 自立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70211967A1 (en) * 2006-03-07 2007-09-13 Ppi Technologies, Inc. Flexible pouch for an alcoholic beverage and method of forming
WO2007106891A2 (en) * 2006-03-15 2007-09-20 Ppi Technologies, Inc. Package with integrated track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manufacture
JP5178140B2 (ja) 2006-10-20 2013-04-10 日新産商株式会社 外装容器に用いられる内装袋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外装容器
WO2008096392A1 (ja) 2007-02-07 2008-08-14 Fuji Seal International, Inc. スパウト付きパウチ容器の製造方法
JP5401369B2 (ja) * 2010-03-19 2014-01-29 株式会社細川洋行 自立袋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内容物入り自立袋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586740A1 (de) * 1967-09-28 1970-06-25 Inst Milchforschung Schlauchflasche als Einwegverpackung fuer fliessfaehige Gueter,vorzugsweise Fluessigkeiten
JP2001240083A (ja) * 2000-02-29 2001-09-04 Fuji Seal Inc スパウト付き容器におけるスパウト装着方法及びスパウト
EP1362797B1 (de) * 2002-05-14 2010-05-05 Huhtamaki Ronsberg, Zweigniederlassung der Huhtamaki Deutschland GmbH & Co. KG Schlauchförmiger Beutel für Flüssigkeiten
US20050236428A1 (en) * 2004-04-26 2005-10-27 Paige Poulos Communications Portable beverage container
WO2007022825A1 (de) * 2005-08-23 2007-03-01 Huhtamaki Ronsberg, Zweigniederlassung Der Huhtamaki Deutschland Gmbh & Co. Kg Schlauchbeutel und verfahren zur befüllung desselben
CN102089216A (zh) * 2008-07-11 2011-06-08 株式会社悠心 具有止回功能倒出嘴的挠性包装袋和液态物填充包装结构体
CN201458069U (zh) * 2009-07-21 2010-05-12 戚国林 一种自立式密封包装袋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72185A1 (de) * 2015-10-27 2017-05-04 Alpla Werke Alwin Lehner Gmbh & Co. Kg Extrusionsblasgeformter behälter
CN113412223A (zh) * 2019-02-11 2021-09-17 格拉德产品公司 具有双重密封的热塑性袋
US11891213B2 (en) 2019-02-11 2024-02-06 The Glad Products Company Thermoplastic bags with duplicative seals
CN114051478A (zh) * 2019-07-02 2022-02-15 藤森工业株式会社 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84145A1 (en) 2015-10-08
EP2910486A4 (en) 2016-06-08
CN104736446B (zh) 2016-03-30
EP2910486A1 (en) 2015-08-26
WO2014054760A1 (ja) 2014-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6446B (zh) 袋状容器
JP5625408B2 (ja) 複合容器
US8857655B2 (en) Container having an inner bag
CN206766540U (zh) 包装套筒以及包装件
WO2017043598A1 (ja) シート材容器
JP5462565B2 (ja) 自立袋および自立袋の製造方法
CN102186731B (zh) 具有袋衬里的柔性的包装容器
JP2015532154A (ja) 取っ手付きバッグ
CN110382220B (zh) 软包装材料容器用中间件、容器和容器包装体的制造方法
WO2015012011A1 (ja) パウチ容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925178B2 (ja) スパウト付包装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内容物入りスパウト付包装袋
JP2009029514A (ja) パウチ容器
TWI538855B (zh) A seamless bag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15016908A (ja) パウチ容器
JP2013244974A (ja) パウチ容器
JP2005178843A (ja) 自立袋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079095A (ja) パウチ容器
CN102985335A (zh) 折叠式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15196513A (ja) パウチ容器、及びパウチ容器の製造方法
JP2014198581A (ja) パウチ容器
JP2010001030A (ja) 円筒パウチ用注出口および注出口付きパウチ
JP2018039569A (ja) スパウト付きガゼット袋形成用のガゼット袋体の製造方法
WO2022202787A1 (ja) 流体充填式袋状容器
JP2017007694A (ja) 容器用シート材および該容器用シート材によって構成される容器
JP6111784B2 (ja) パウチ容器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Termination date: 2018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