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3654B - 铅蓄电池以及设置于铅蓄电池的极柱的腐蚀抑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铅蓄电池以及设置于铅蓄电池的极柱的腐蚀抑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33654B CN104733654B CN201410638736.1A CN201410638736A CN104733654B CN 104733654 B CN104733654 B CN 104733654B CN 201410638736 A CN201410638736 A CN 201410638736A CN 104733654 B CN104733654 B CN 1047336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lyte
- cell
- bushing
- lead
- acid batt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8151 electrolyte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00978 Pb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QAOWNCQODCNURD-UHFFFAOYSA-N Sulfur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S(O)(=O)=O QAOWNCQODCNUR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49 a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6—Lead-acid accumulators
- H01M10/12—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Filling, Topping-Up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铅蓄电池以及设置于铅蓄电池的极柱的腐蚀抑制方法。使填充于电槽(20)内的电解液(U)的液面的高度成为贯通对上述电槽(20)进行封口的盖部件(50)的衬套(41)的下表面以上的高度,使从上述衬套(41)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上述极柱(45)浸渍于上述电解液(U)中,从而抑制上述极柱(45)的腐蚀。在该方法中,使从衬套(41)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极柱(45)浸渍于电解液(U)中,因此极柱(45)难以与空气接触。因此,能够抑制极柱(45)的腐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抑制铅蓄电池的极柱的腐蚀的技术。
背景技术
例如,用于汽车用等的铅蓄电池具备收纳极板群和电解液的电槽、对电槽进行封口的盖部件、以及端子部。端子部由通过嵌入成型与盖部件一体化的铅合金制的衬套、和在衬套内插通的极柱构成(下述,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填充于电槽内的电解液通常将液面的高度设定在连接体的上端附近,以便成为包含连接体的极板群的整体浸渍于液面下的状态(参照下述专利文献2的图2)。因此,极柱中的、比连接体更靠上侧的部分成为从电解液露出的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94372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67507公报
电解液的液面因振动等而起伏,因此若如上述那样在电槽内极柱的一部分露出,则存在因振动而飞散的电解液附着于极柱的表面的情况。若交替地反复出现表面与电解液接触的状态和与空气接触的状态,则极柱存在容易腐蚀的趋势,因此谋求对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那样的情况完成的,目的在于抑制极柱的腐蚀。
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本发明的铅蓄电池具备:发电元件;电槽,其收纳上述发电元件;电解液,其收纳于上述电槽内;盖部件,其对上述电槽进行封口;筒状的衬套,其埋入于上述盖部件;极柱,其与上述发电元件连接并位于上述衬套的内侧,使上述电槽内的电解液的液面的高度成为上述衬套的下表面以上的高度。
此外,是否满足“电解液的液面是衬套的下表面以上的高度”,在使底壁成为下侧而将电槽放置于水平面上的使用状态(即,电槽不倾斜的状态)下进行判断。即,在使底壁成为下侧而将电槽放置于水平面上的使用状态下,电解液的液面比衬套的下表面更高的情况下,符合本发明的铅蓄电池。
另外,电解液的液面不需要总是维持衬套的下表面以上的高度,一段时间在衬套的下表面以上即可。例如,在制造商出厂时的初始状态、或者补水后的状态下电解液的液面比衬套的下表面更高的情况下,即使由于之后的使用电解液的液面比衬套的下表面下降,也符合本发明的铅蓄电池。
根据本说明书公开的本发明的铅蓄电池,由于极柱浸渍在电解液中因此难以与空气接触。因此,能够抑制极柱的腐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铅蓄电池的立体图。
图2是电槽的俯视图。
图3是铅蓄电池的垂直剖视图(图1中的A-A线剖视图)。
图4是中盖的俯视图。
图5是上盖的俯视图。
图6是上盖的仰视图。
图7是对图4的局部进行放大的图(表示气体的排气通路)。
图8是对图4的局部进行放大的图(表示电解液的回流路径)。
图9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铅蓄电池的垂直剖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铅蓄电池;20…电槽;30…电极群(本发明的“发电元件”的一个例子);41…衬套;45…极柱;50…盖部件;60…中盖;65…台状部(本发明的“突出部”的一个例子);94…气体排气孔;95…回流孔;100…上盖;R…排气通路;U…电解液。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概要)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铅蓄电池的概要进行说明。本铅蓄电池具备发电元件、收纳上述发电元件的电槽、收纳于上述电槽内的电解液、对上述电槽进行封口的盖部件、埋入上述盖部件的筒状的衬套、以及与上述发电元件连接并位于上述衬套的内侧的极柱,使上述电槽内的电解液的液面的高度成为上述衬套的下表面以上的高度。在该结构中,使从衬套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极柱浸渍于电解液中,因此极柱难以与空气接触。因此,能够抑制极柱的腐蚀。
在本铅蓄电池中,上述盖部件包括对上述电槽进行封口的中盖和与上述中盖的上表面重叠安装的上盖,在上述中盖与上述上盖之间形成有将上述电槽内产生的气体向外部排气的排气通路,在上述中盖设置有使上述排气通路内的电解液回流至上述电槽内的回流孔。
为了使极柱浸渍于电解液,需要使电解液的液面比通常提高。若提高液面,则至气体排气孔的距离变近,因此电槽内的电解液的一部分因行驶等的振动而飞散,从而容易从气体排气孔向外部逸出。在该点上,在本结构中,在中盖与上盖之间设置排气通路,并且成为使排气通路内的电解液通过回流孔而返回电槽的构造。因此,例如,即使电槽的电解液的一部分因行驶等的振动而飞散并进入气体排气孔,该电解液也通过排气通路、回流孔而回流至电槽。因此,能够抑制电解液的逸出。
在本铅蓄电池中,上述上盖的上表面位于比上述衬套的上表面更靠上方的位置,上述中盖具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上述排气通路形成于上述突出部。在本结构中,将上盖设置至比衬套高的位置,因此假设金属部件等置于电池上部,也难以与衬套接触,从而能够防止导通。而且,在通过将上盖设置至比衬套高的位置而形成的上部空间配置突出部,并在该突出部内形成排气通路。由此,能够在从电槽向上方离开的位置形成排气通路,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电解液的逸出。
在本铅蓄电池中,具备发电元件、具有外壁并收纳上述发电元件的电槽、收纳于上述电槽内的电解液、对上述电槽进行封口的盖部件、埋入上述盖部件的筒状的衬套、以及与上述发电元件连接并位于上述衬套的内侧的极柱,在上述电槽的上述外壁中的、高度方向上上述衬套的下表面以上的位置设置表示电解液的最高液面位置的最高液面线。在最高液面线处于衬套的下表面以上的情况下,在电解液达到最高液面位置的状态下,电解液的液面比衬套的下表面高。因此,极柱难以与空气接触,从而能够抑制极柱的腐蚀。在本铅蓄电池中,具备发电元件、收纳上述发电元件的电槽、收纳于上述电槽内的电解液、对上述电槽进行封口的盖部件、埋入上述盖部件的筒状的衬套、以及与上述发电元件连接并位于上述衬套的内侧的极柱,上述盖部件具有在上述电槽内注入电解液的注液孔、和设置于上述注液孔的周围并向上述电槽侧延伸的套筒,套筒的下端位置在高度方向上位于上述衬套的下表面以上。套筒是为了确认电解液的液面到达最高液面位置而设置的,下端位置与电解液的最高液面位置对应。因此,在套筒的下端位置处于衬套的下表面以上的情况下,该电池在电解液到达最高液面位置的状态下,电解液的液面比衬套的下表面高。因此,极柱难以与空气接触,从而能够抑制极柱的腐蚀。
<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8对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
1.铅蓄电池10的构造
铅蓄电池10如图1~图3所示,具备电槽20、发电元件亦即极板群30、电解液U、以及盖部件50。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电槽20的宽度方向(端子部40A、40B的并列的方向)作为X方向,将电槽20的高度方向作为Y方向,将进深方向作为Z方向。
电槽20是合成树脂制。电槽20具备四个外壁21和底壁22,并呈上表面开放的箱型。电槽20的内部如图2所示通过隔壁23被分隔为多个电池室25。在电槽20的宽度方向(图2的X方向)设置六个电池室25,在各电池室25收纳有由稀硫酸构成的电解液U以及极板群30。
如图3所示,极板群30由正极板30A、负极板30B、以及将两极板30A、30B隔开的分隔装置30C构成。各极板30A、30B通过在格子体填充活性物质而构成,在上部设置有耳部31A、31B。耳部31A、31B是为了经由带条32而将相同极性的极板30A、30B在电池室25内连结而设置的。
带条32例如是X方向较长的板状,在每个电池室25设置有正极用和负极用的两组。而且,经由形成在带条32上的连接部33将邻接的电池室25的正负的带条32彼此电连接,由此成为使各电池室25的极板群30以串联的方式连接的构造。
盖部件50具备中盖60和上盖100。中盖60是合成树脂制,并形成为能够对电槽20的上表面进行封口的大小。在中盖60的背面与隔壁23对应地形成有盖隔壁(省略图示)。中盖60以与电槽20重叠的方式安装,对电槽20的上面进行封口,并且成为对电槽20内的各电池室25进行气密密封的构造。上盖100与中盖60相同是合成树脂制,并相对于从中盖60的上表面突出形成的台状部65重叠安装。而且,上盖100的上表面100A如图3所示位于比衬套41的上表面更靠上方。此外,台状部65是本发明的“突出部”的一个例子。
在中盖60的台状部65与上盖100之间设置有将产生于电池室25内的气体向外部排气的排气通路R、使排气通路R内的电解液U或水蒸气回流至各电池室25的回流孔95,这些构造将在下面详细说明。
此外,中盖60相对于电槽20热熔敷。另外,上盖100相对于中盖60热熔敷。
另外,在铅蓄电池10设置有正极侧的端子部40A和负极侧的端子部40B。如图1所示,正极侧的端子部40A与负极侧的端子部40B配置于中盖60的X方向两侧。正极侧的端子部40A与负极侧的端子部40B的构造相同,因此以下以正极侧的端子部40A为例对其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正极侧的端子部40A包括衬套41和极柱45。衬套41是铅合金等金属制且呈中空的圆筒状。如图3所示,衬套41贯通相对于中盖60而一体形成的筒型的安装部63,且上半部分从中盖60的上表面突出。衬套41中的、从中盖60的上表面露出的上半部分是端子连接部,用于组装配线端子等连接端子(省略图示)。
此外,中盖60通过向嵌入有衬套41的模具注入树脂而一体成形,因此安装部63与衬套41一体化,并成为无间隙地覆盖衬套41的下部外周的构造。即,衬套41中的、除了从中盖60的上表面突出的上半部以外的部分成为埋入中盖60的安装部63的构造。另外,在安装部63形成有包围衬套41的下表面的底壁64。
极柱45是铅合金等金属制,且呈圆柱形状。极柱45在衬套41的内侧从下方插入。极柱45比衬套41长,极柱45的上部位于衬套41的内侧,下部从衬套41的下表面41A向下突出。极柱45的上端部46相对于衬套41通过焊接接合,极柱45的基端部47与极板群30的带条32接合。
2.电解液U的液面高度
在本实施方式的铅蓄电池10中,如图3所示,将填充于电槽20的各电池室25内的电解液U的液面L设定为与衬套41的下表面41A相同的高度。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在使底壁22成为下侧而在水平面上使用电槽20的状态下,以使液面L成为与衬套41的下表面41A相同的高度的方式设定电解液U相对于电槽20的液量。若使电解液U的液面L成为与衬套41的下表面41A相同的高度,则从衬套41的下表面41A向下方突出的极柱45成为浸渍在电解液U中的状态。若浸渍在电解液U中,则在电槽20内,极柱45的表面不会与空气接触,因此能够抑制极柱45腐蚀。
另外,在将电解液U的液面L设定为与衬套41的下表面41A相同的高度的情况下,覆盖衬套41的外侧的安装部63的下部浸入电解液U,因此存在电解液U在衬套41与安装部63的间隙漫出的担忧。但是,电解液漫出与使电解液U的液面L成为比衬套41的下表面41A低的高度的情况相比是同等的,覆盖衬套41的外侧的安装部63的下部是否浸入电解液U对电解液U漫出的容易程度不产生影响。
3.气体的排气与电解液U的逸出防止构造
图4是从上方观察中盖60的俯视图。在中盖60的上表面中的Z方向里侧(图4的上侧)设置有台状部65。台状部65比中盖60的基部(形成有端子部40A、端子部40B的部位)61高一段,并以横向隔断设置于电槽20的六个电池室25的方式在X方向延伸配置。
如图4所示,在台状部65的上表面65A,与六个电池室25对应地沿X方向形成有六个注液室71和六个排气室81。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在台状部65的上表面65A以包围六个注液室71的周围的方式形成有周壁72。在周壁72的内侧,沿X方向形成有五个隔壁73,将周壁72的内侧的区域分隔为六个注液室71。而且,在各注液室71形成有与各电池室25连通的注液孔75,通过注液孔75,能够将补充液注入各电池室25。
另一方面,各排气室81形成于各注液室71的前方(图4的下侧)。排气室81也与注液室71相同,以包围六个排气室81的方式形成有周壁82,成为通过在X方向形成的五个隔壁83将周壁的内侧区域分隔为六个排气室81的构造。
另外,在各排气室81形成有两个分隔板85、86、和由周壁92分隔的小室91。两个分隔板85、86从在X方向互相面对的左右隔壁83朝向排气室81的内侧相互不同地形成。
小室91形成于分隔板85、86的前方(图4的下侧),内部通过分隔壁93被分隔为两个室。在被分隔的小室91的一方侧形成有气体排出孔94,另一方侧形成有回流孔95。气体排出孔94与回流孔95成为沿上下贯通中盖60并且与电槽20内的各电池室25连通的构造。此外,在周壁92形成有切口92A,小室91成为通过切口92A与排气室81连通的构造。
另外,在位于X方向的两端的排气室81形成有集中排气部97。集中排气部97具备弧状的周壁98,通过切口98A分别与位于X方向的端部的排气室81连通。
另一方面,如图1、图5所示,上盖100与中盖60的台状部65的形状相同,并且以横向隔断设置于电槽20的六个电池室25的方式沿X方向延伸配置。在上盖100的外缘形成有外周壁110。外周壁110向下延伸,并遍及上盖100的整周上形成。
在上盖100的背面,如图6所示,与设置于台状部65的各周壁72、82、各隔壁73、83对应地形成有相同的形状的周壁172、182、各隔壁173、183。因此,通过上盖100的安装,能够对形成在台状部65上的各注液室71和各排气室81的上表面进行封闭。另外,在上盖100的背面与两个分隔板85、86对应地形成有两个分隔板185、186,与形成集中排气部97的周壁98对应地形成有周壁198。而且,与分隔小室91的分隔壁93对应地形成有分隔壁193。在分隔壁193形成有切口部193A,并成为气体、电解液能够在小室91内流通的构造。
如图7所示,各排气室81构成交错状的排气通路R,并成为从气体排出孔94进入小室91的气体,进入排气室81的排气通路R后到达与注液室71的边界部分的构造。
而且,如图6所示,在形成于上盖100的各隔壁183形成有狭缝183A,在与注液室71的边界部分,各排气室81通过各狭缝183A相互连通。根据以上情况,各排气室81的气体如图7所示,经由形成于台状部65的上表面65A的排气通路R而到达与注液室71的边界部分后,通过狭缝183A而朝位于X方向的两侧的集中排气部97被输送。
另外,在上盖100形成有向外周壁110开口的隧道状的排出管道200。排气管道200如图6所示,与集中排气部97的周壁198连通,并成为输送至集中排气部97的气体通过排气管道200从上壁100的外周壁110向外部排气的构造。此外,根据上述内容,实现本发明的“上述排气通路R形成于上述突出部(本例中,台状部65的上表面65A)”。
另外,各排气室81的底面以越靠近回流孔95越低的方式倾斜。因此,能够使气体所包含的电解液U、水蒸气通过回流孔95而回流至各电池室25。即,电池室25所产生的气体中包含的电解液U、水蒸气在气体通过排气通路R时,在排气通路R内结露。其后,结露的电解液U、水蒸气如图8中虚线箭头所示那样,朝向回流孔95流去。因此,能够使气体所包含的电解液U、水蒸气回流至各电池室25。
4.效果说明
在本铅蓄电池10中,由于极柱45浸渍于电解液U中,因此难以与空气接触。因此,能够抑制极柱45的腐蚀。另外,为了使极柱45浸渍于电解液U,需要使电解液U的液面L比通常提高。此外,所谓的通常意味着如图3线“Lo”所示那样使电解液U的液面与连接部33的上端一致的状态。
若提高液面L,则至气体排气孔94的距离变近,因此电池室25内的电解液U的一部分因行驶等的振动而飞散,容易从气体排气孔94向外部逸出。在该点上,在本铅蓄电池10中,在中盖60与上盖100之间设置排气通路R,并且成为使排气通路R内的电解液U通过回流孔95而返回至电池室25的构造。因此,例如,即使电解液U的一部分因行驶等的振动而飞散并进入气体排气孔94,该电解液U也从回流孔95回流至电池室25。因此,能够抑制电解液U的逸出。
另外,上盖100设置至比衬套41高的位置,因此假设将金属部件等放置于电池上部,也难以与衬套41接触,从而能够防止导通。而且,在通过将上盖100设置至比衬套41高的位置而形成的上部空间配置台状部65,并在该台状部65内形成排气通路R。由此,能够在从电槽20向上方离开的位置形成排气通路R,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电解液的逸出。
另外,本铅蓄电池10使极柱45浸渍,因此需要较高地保持电解液U的液面,与极柱45一部分露出的通常的电池相比,需要在电槽20填充较多的电解液U。但是,若电解液U的液面L较高,则能够与其对应较大地设定极板30A、30B的尺寸(Y方向的尺寸)。因此,本铅蓄电池10与极柱45一部分露出的通常的电池相比,能够提高电池性能。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定于根据上述描述以及附图而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那样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电解液U的液面L设定为与衬套41的下表面41A相同的高度,但只要成为电槽20内的极柱45浸渍于电解液U中的状态即可,也可以将电解液U的液面L设定为比衬套41的下表面41A高。
(2)另外,电解液U的液面L不需要总是维持衬套41的下表面41A以上的高度,一段时间在衬套41的下表面41A以上即可。例如,在制造商出厂时的初始状态、或者补水后的状态下电解液U的液面L比衬套41的下表面41A高的情况下,即使通过其后的使用电解液U的液面L比衬套41的下表面41A低,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理由是只要在制造商出厂时的初始状态、补水后等一段时间,若电解液U的液面L比衬套41的下表面41A高,则难以使极柱45与空气接触,从而抑制极柱45的腐蚀。
(3)另外,在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中也包括以下铅蓄电池410,如图9所示,设置于电槽420的外壁421的最高液面线ULV的位置在高度方向(Y方向)上位于衬套41的下表面41A以上。其用途是:在制造商制造时或者使用时补水,对电解液U进行液量调整而使其液面L达到最高液面线ULV。因此,在表示电解液U的最高液面位置的最高液面线ULV处于衬套41的下表面41A以上的情况下,该铅蓄电池410在电解液U的液面L比衬套41的下表面41A更高的状态下被使用,其结果使极柱45难以与空气接触,从而能够抑制极柱45的腐蚀。
此外,在图9中,附图标记“LLV”表示电解液的最低液面线。另外,图9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铅蓄电池共用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图9是为了容易明白地显示最高液面线ULV与最低液面线LLV而省略电解液U的图。
(4)另外,例如,在相对于盖部件450设置了圆形的注液孔463与套筒465的铅蓄电池410中,如图9所示,即使套筒465的下端465A的位置在高度方向(Y方向)上处于衬套41的下表面41A以上的情况下,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套筒465设置于注液孔463的周围,并从注液孔463的孔缘朝向电槽420延伸。套筒465是在周侧面设置了狭缝467的筒型,是为了确认电解液U的液面L的高度而设置的。即,若电解液U到达套筒465的下端,则电解液中的极板30A、30B看起来歪斜,因此通过套筒465而确认极板30A、30B,从而能够确认电解液U的液面L是否到达套筒465的下端、即最高液面位置。而且,通过制造商出厂时、或补水,对电解液U进行液量调整而使其液面L达到套筒465的下端465A。因此,在套筒465的下端465A的位置处于衬套41的下表面41A以上的情况下,该铅蓄电池410在电解液U的液面L比衬套41的下表面41A更高的状态下被使用,其结果使极柱45难以与空气接触,从而能够抑制极柱45的腐蚀。
此外,在图9的例子中,使盖部件450成为具有中盖460与上盖470的双重构造,并在对电槽420的上表面进行封口的中盖460侧,与各电池室25对应地分别设置有注液孔463和套筒465。另外,在上盖470,与中盖460侧的各注液孔463对应地设置各注液孔473,并成为通过上盖470的注液孔473、中盖469的注液孔463、套筒465而向电槽420内的各电池室25补充电解液U的构造。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盖部件50成为具有中盖60与上盖100的双重盖构造,并在两者之间设置气体的排气通路R、和使排气通路R内的电解液U回流至电池室25的回流孔95,并不是必须需要设置使电解液U回流的构造。即,也可以使盖部件成为一个盖构造,而取消使电解液U回流的构造。
此外,在取消使电解液U回流的构造的情况下,与电槽内产生的气体混杂而容易使水蒸气、电解液U向外部排出,因此通过充放电反应,使电解液U的液面容易变动。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电解液U的“相当于下限的最低液面位置”设定为比衬套41的下表面41A高。
另外,若将电解液U的“相当于下限的最低液面位置”设定为比衬套41的下表面41A高,则在相当于上限的最高液面位置侧,至盖部件50的距离变近,从而存在电解液U容易向外部逸出的情况。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电解液U的“相当于上限的最高液面位置”设定为与衬套41的下表面41A相同的高度,从而确保从液面至盖部件50的距离。此外,若使电解液U的“相当于上限的最高液面位置”成为与衬套41的下表面41A相同的高度,则在液面下降时,极柱45的一部分从液面露出,但电解液U的液面总归通过补充液的补充返回至“相当于上限最高液面位置”。因此,极柱45的一部分露出的时期比以往短,因此能够使极柱45的腐蚀的进程变慢。
Claims (6)
1.一种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电元件;
电槽,其收纳所述发电元件;
电解液,其收纳于所述电槽内;
盖部件,其对所述电槽进行封口;
筒状的金属制的衬套,其埋入于所述盖部件;以及
极柱,其与所述发电元件连接并位于所述衬套的内侧,
所述电槽内的电解液的液面的高度为所述衬套的下表面以上的高度,
所述衬套与所述极柱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包括:
中盖,其对所述电槽进行封口;和
上盖,其与所述中盖的上表面重叠地安装于所述中盖,
在所述中盖与所述上盖之间形成有将所述电槽内产生的气体向外部排气的排气通路,
在所述中盖设置有使所述排气通路内的电解液回流至所述电槽内的回流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盖的上表面位于比所述衬套的上表面更靠上方的位置,
所述中盖具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排气通路形成于所述突出部。
4.一种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电元件;
电槽,其具有外壁,并收纳所述发电元件;
电解液,其收纳于所述电槽内;
盖部件,其对所述电槽进行封口;
筒状的金属制的衬套,其埋入于所述盖部件;以及
极柱,其与所述发电元件连接并位于所述衬套的内侧,
在所述电槽的所述外壁中的、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衬套的下表面以上的位置,设有表示电解液的最高液面位置的最高液面线,
所述衬套与所述极柱电连接。
5.一种铅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具备:
发电元件;
电槽,其收纳所述发电元件;
电解液,其收纳于所述电槽内;
盖部件,其对所述电槽进行封口;
筒状的金属制的衬套,其埋入于所述盖部件;以及
极柱,其与所述发电元件连接并位于所述衬套的内侧,
所述盖部件具有:
注液孔,其向所述电槽内注入电解液;和
套筒,其设置于所述注液孔的周围并向所述电槽侧延伸,
套筒的下端位置在高度方向上在所述衬套的下表面以上,
所述衬套与所述极柱电连接。
6.一种腐蚀抑制方法,抑制设于铅蓄电池的极柱的腐蚀,该腐蚀抑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使填充于电槽内的电解液的液面的高度为在对所述电槽进行封口的盖部件设置的金属制的衬套的下表面以上的高度,使从所述衬套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所述极柱浸渍于所述电解液中,从而抑制所述极柱的腐蚀,
所述衬套与所述极柱电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261556 | 2013-12-18 | ||
JP2013261556 | 2013-12-18 | ||
JP2014-204558 | 2014-10-03 | ||
JP2014204558A JP6646353B2 (ja) | 2013-12-18 | 2014-10-03 | 鉛蓄電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33654A CN104733654A (zh) | 2015-06-24 |
CN104733654B true CN104733654B (zh) | 2020-05-26 |
Family
ID=5256790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638736.1A Active CN104733654B (zh) | 2013-12-18 | 2014-11-07 | 铅蓄电池以及设置于铅蓄电池的极柱的腐蚀抑制方法 |
CN201420679941.8U Active CN204179121U (zh) | 2013-12-18 | 2014-11-07 | 铅蓄电池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679941.8U Active CN204179121U (zh) | 2013-12-18 | 2014-11-07 | 铅蓄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0473365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33654B (zh) * | 2013-12-18 | 2020-05-26 |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 铅蓄电池以及设置于铅蓄电池的极柱的腐蚀抑制方法 |
JP6657644B2 (ja) * | 2015-08-04 | 2020-03-04 |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 鉛蓄電池 |
JP6756093B2 (ja) * | 2015-09-01 | 2020-09-16 |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 鉛蓄電池 |
JPWO2020129154A1 (ja) * | 2018-12-18 | 2021-10-28 | 昭和電工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 ブッシュ、鉛蓄電池及び組電池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43139A (ja) * | 1987-11-27 | 1989-06-05 | Shin Kobe Electric Mach Co Ltd | 蓄電池 |
JP2003045411A (ja) * | 2001-08-02 | 2003-02-14 | Shin Kobe Electric Mach Co Ltd | 鉛蓄電池 |
CN201072778Y (zh) * | 2007-07-24 | 2008-06-11 | 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蓄电池极柱保护结构 |
JP2012094372A (ja) * | 2010-10-27 | 2012-05-17 | Miyagawa Kasei Ind Co Ltd | 蓄電池の蓋、蓄電池の筐体および蓄電池 |
CN202339940U (zh) * | 2011-11-16 | 2012-07-18 | 武汉长光电源有限公司 | 铅酸蓄电池极柱整体式密封用密封组件 |
CN204179121U (zh) * | 2013-12-18 | 2015-02-25 |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 铅蓄电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29222B2 (ja) * | 1997-02-07 | 2008-01-09 | 株式会社ジーエス・ユアサ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鉛蓄電池の製造方法 |
EP2320494B1 (en) * | 2008-08-08 | 2018-04-11 |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 Lead storage battery |
-
2014
- 2014-11-07 CN CN201410638736.1A patent/CN104733654B/zh active Active
- 2014-11-07 CN CN201420679941.8U patent/CN204179121U/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43139A (ja) * | 1987-11-27 | 1989-06-05 | Shin Kobe Electric Mach Co Ltd | 蓄電池 |
JP2003045411A (ja) * | 2001-08-02 | 2003-02-14 | Shin Kobe Electric Mach Co Ltd | 鉛蓄電池 |
CN201072778Y (zh) * | 2007-07-24 | 2008-06-11 | 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蓄电池极柱保护结构 |
JP2012094372A (ja) * | 2010-10-27 | 2012-05-17 | Miyagawa Kasei Ind Co Ltd | 蓄電池の蓋、蓄電池の筐体および蓄電池 |
CN202339940U (zh) * | 2011-11-16 | 2012-07-18 | 武汉长光电源有限公司 | 铅酸蓄电池极柱整体式密封用密封组件 |
CN204179121U (zh) * | 2013-12-18 | 2015-02-25 |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 铅蓄电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179121U (zh) | 2015-02-25 |
CN104733654A (zh) | 2015-06-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86616B (zh) | 铅蓄电池 | |
CN104733654B (zh) | 铅蓄电池以及设置于铅蓄电池的极柱的腐蚀抑制方法 | |
JP2020017461A (ja) | 鉛蓄電池 | |
JP6697699B2 (ja) | 鉛蓄電池 | |
JP2015050113A (ja) | 蓄電池用液口栓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蓄電池 | |
CN219998358U (zh) |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模组和储能设备 | |
JP4246600B2 (ja) | 蓄電池排気構造 | |
CN111512470B (zh) | 铅蓄电池 | |
JP2015153678A (ja) | 鉛蓄電池 | |
JP4698153B2 (ja) | 蓄電池排気構造 | |
JP7327454B2 (ja) | 鉛蓄電池 | |
CN113782879A (zh) | 电池包及电动车 | |
JP2022085707A (ja) | 液式鉛蓄電池 | |
US11424507B2 (en) | Lead-acid battery having container,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lid, communication chamber, exhaust hole, and vent hole | |
JP7151080B2 (ja) | 鉛蓄電池 | |
WO2024181076A1 (ja) | 鉛蓄電池の製造方法 | |
KR200272509Y1 (ko) | 자동차용 배터리 | |
JP2023060640A (ja) | 電池モジュール | |
JP2018041596A (ja) | 二次電池 | |
JP2015216069A (ja) | 鉛蓄電池 | |
JP2001068091A (ja) | 蓄電池用液栓及び蓄電池 | |
JP2010033993A (ja) | 蓄電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