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24545A - 在纺纱或捻线机锭子上夹紧线的夹紧装置及纺纱或捻线机 - Google Patents

在纺纱或捻线机锭子上夹紧线的夹紧装置及纺纱或捻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24545A
CN104724545A CN201410858286.7A CN201410858286A CN104724545A CN 104724545 A CN104724545 A CN 104724545A CN 201410858286 A CN201410858286 A CN 201410858286A CN 104724545 A CN104724545 A CN 1047245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ally displaced
fixing device
spindle
clamping element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582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24545B (zh
Inventor
P·弗雷
迪特尔·哈伯科恩
U·奥斯瓦德
V·沙佛
G·司徒得马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aurer Components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urer Components GmbH filed Critical Saurer Components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47245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245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245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245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5/00Securing material to cores or former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00Spinning or twisting machines in which the product is wound-up continuously
    • D01H1/14Details
    • D01H1/38Arrangements for winding reserve lengths of yarn on take-up packages or spindles, e.g. transfer 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20Force systems, e.g. composition of for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在纺纱或捻线机锭子上夹紧线的夹紧装置及纺纱或捻线机。夹紧装置(1;101;201;301)用于夹紧纺纱机或捻线机的锭子(2;102;202;302)上的线,其包括:相对于锭子(2;102;202;302)固定的夹紧元件(3;103;203;303),和相对于固定的夹紧元件(3;103;203;303)能够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5;105;205;305),其中,能够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5;105;205;305)相对于固定的夹紧元件(3;103;203;303)布置和安装,使得线可被夹紧在夹紧装置(1;101;201;301)的夹紧间隙(12;112;212;312)内。

Description

在纺纱或捻线机锭子上夹紧线的夹紧装置及纺纱或捻线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紧装置,其用于夹紧纺纱机或捻线机锭子上的线,其包括:相对于锭子固定的夹紧元件,和相对于该固定的夹紧元件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其中,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以这样一种方式相对于固定的夹紧元件布置和安装:使得线可被夹紧在夹紧装置的夹紧间隙内。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至少一个锭子的纺纱机或捻线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的夹紧装置和纺纱机或捻线机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在已公开的申请DE 10 2008 058 655 A1中描述了一种夹紧装置,用于将线暂时夹紧在纺纱机或捻线机的锭子上,通过锭子能够易于防止夹紧装置过早地关闭或打开,尤其是,确保了可靠的接线。为了夹紧被引导而通过夹紧装置的夹紧间隙的线,弹簧预加载的夹紧元件通过预加载力压靠在刚性地连接至锭子的夹紧元件上。如果锭子开始旋转,例如在接线过程期间,弹簧预加载的夹紧元件在受径向向外的引力作用的离心配重的辅助下以对抗预加载力的方式轴向移动,从而夹紧间隙打开并且线被释放。问题在于,离心力机构会被灰尘颗粒等污染,并且其功能会被严重干扰,进而损害夹紧过程,尤其是,使不中断的接线过程处于风险之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减少离心力机构被污染的危险。
本发明的目的借助一种夹紧装置实现,其将线夹紧在纺纱机或捻线机的锭子上,该夹紧装置包括:夹紧元件,其相对于锭子固定;以及夹紧元件,其相对于该固定的夹紧元件可轴向移位,其中,该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以这样一种方式相对于固定的夹紧元件固定和安装:使得线可被夹紧在夹紧装置的夹紧间隙中,该夹紧装置具有局部可弹性变形的防尘密封机构,以密封两个夹紧元件之间的中间空间,该防尘密封机构根据锭子的转速在径向方向上可弹性变形。
由于以此方式安装防尘密封机构,使其在锭子相应的转速下在径向方向上能够弹性变形,该防尘密封机构还特别可靠地密封中间空间,在径向方向上发挥作用。
由于目前径向密封的防尘密封机构,例如,为了能够产生相应的紧密性,在夹紧装置的远离夹紧间隙的端部处用于轴向移动夹紧元件的轴向止挡就不需要了。这是尤其有利的,因为该类型的轴向止挡将极大地限制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的轴向自由移动。例如,在清洁过程期间在夹紧间隙的区域内这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由于轴向止挡而不能被移动足够远以确保足够良好地接近夹紧间隙。
由于该防尘密封机构,因而能够密封固定的夹紧元件和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之间的中间空间,尤其是不需要限制性的轴向止挡,从而灰尘颗粒,例如线或纤维颗粒,不能或者仅仅可以忽略地轻微地侵入该中间空间并抵达在此的夹紧装置的离心力机构处。
具体的,这些灰尘颗粒从锭盘侧侵入已有的离心力单元的球槽等是存在问题的,但是在当前情况下,能够很好地避免。
术语“中间空间”,在本发明中,描述了夹紧装置上的一个区域,其布置在夹紧装置的远离夹紧间隙的端部上。该中间空间的产生借助以下事实: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除了引导区域,被布置为绕着所述固定的夹紧元件,与固定的夹紧元件沿径向隔开,该固定的夹紧元件静止地固定在锭子上,从而该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也能相对于后者可轴向移位。为了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获得尽可能大的轴向移动路径,离心力单元的离心力配重尽可能大的径向移动是必需的。然而,这需要更大的中间空间,通过中间空间,灰尘颗粒可以到达离心力机构。该中间空间作为两个夹紧元件之间的环形间隙,根据本发明,其可以通过当前的防尘密封机构关闭。
固定的夹紧元件以已知的方式方便地构造为管底卷绕筒管部件,其优选地固定至锭子的驱动锭盘区域。
相应的,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以已知的方式构造为滑管部件,其围绕固定的夹紧元件同心地布置,使其在锭子的长度范围上可轴向移动地安装在固定的夹紧元件上。
由于防尘密封机构是至少局部可弹性变形的,确保了特别可操作地可靠的密封。并且,由于防尘密封机构根据锭子的转速在径向方向上是可弹性变形的,也确保了中间空间尤其可操作地可靠的密封,即使锭子以高转速旋转。
如果离心力单元直接布置在防尘密封机构上方,本发明的防尘密封机构可以结构简单的方式集成在夹紧装置上。理想地,离心力单元座靠在弹簧元件下方,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通过该弹簧元件被弹簧预加载。
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变型也提供了该至少局部可弹性变形的防尘密封机构,其包括可在离心力下被致动的弹性密封元件。尤其是在锭子从特定的最小转速旋转时,通过在离心力下可弹性变形的密封元件确保了中间空间的特别良好的密封,尤其是当密封元件由于离心力而沿径向变形时。
如果弹性密封元件包括封闭的、径向向外可加宽的环形主体部分,具体是O形环,本发明的防尘密封机构可以结构简单的方式提供。
如果弹性密封元件布置在锭子或者相对于锭子固定的夹紧元件上,本发明的防尘密封机构能够以结构简单的方式被释放。
理想的情况是,弹性密封元件绕着锭子或者绕着固定的夹紧元件同心布置。无论弹性密封元件是与锭子或固定的夹紧元件以松弛地沿径向向内被夹紧的方式接触,还是被刚性地连接,这都是不重要的,只要弹性密封元件在锭子相应转速下可以移动、延展或径向向外地移位即可。
由此,如果弹性密封元件布置在支承座中使其可以移动或径向向外地移位,以能够与径向更向外布置的部件相互作用,是有利的,下面将会更详细地描述。
尤其有利的是,弹性密封元件具有径向外部密封面。借助该径向外部密封面,弹性密封元件能够以密封良好的方式与相应的密封面相互作用,该密封面被布置成更加径向向外。有利的,该径向外部密封面是可弹性变形的,从而能够特别紧密地配合在与之相应的密封面上。因此,密封效果可被进一步提高。
一种更加有利的实施方式提供了至少局部可弹性变形的防尘密封机构,其包括密封元件,该密封元件能够与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一起轴向移位,并且布置在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上,使得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的径向内部密封面能够以密封的方式与径向更向内布置的部件相互作用。
如果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与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轴向移位,一旦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以传统的方式在引力向外的离心力配重下轴向移位,以打开夹紧装置上的夹紧间隙,该密封元件可在离心力机构的辅助下结构简单地轴向移位。
本发明的防尘密封机构由此优选地具有两个密封元件,它们相对于彼此移位,称为可弹性变形的密封元件和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
由此,本发明的夹紧装置通过两个密封元件被区分,这两个密封元件在锭子操作期间可以朝着彼此移动,从而在锭子的操作期间,至少通过锭子的特定转速,本发明的防尘密封机构以可操作地可靠的方式密封。
当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比弹性密封元件径向更向外布置地布置时,可以确保防尘密封机构的两个密封元件彼此间非常良好的相互作用。
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在此有利地径向更向外布置,并围绕固定的夹紧装置而同心。在这种情况下,弹性密封元件被布置为比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沿径向更向内地布置。
如果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布置在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的远离夹紧间隙的端部上时,防尘密封机构的两个可移位的密封元件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结构简单的方式来确保。
如果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也完全布置在离心力单元的轴向下方,夹紧装置的直径可以持续保持得小,因为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不会额外增加夹紧装置的直径。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防尘密封机构有利地布置在夹紧装置的离心力单元的下方。
如果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至少局部接合在固定的夹紧元件的下方,其可以非常靠近固定的夹紧元件或锭子的区域,从而,具体的,防尘密封机构的弹性密封元件可以具有细丝类型的结构,从而可以毫无问题地提供好的弹性属性。
如果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利用与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不同的材料来制造的话,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可以被构造为具有低的固有重量。
此外,如果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也以形状锁合(positive)、力锁合(non-positive)或材料粘合方式固定至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该组装结构是非常简单的。
一种替换的实施方式变型提供了至少局部弹性的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从而其可以,例如,也保持连接至径向更向内布置的部件,即使是与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一起可轴向移位的。
在本文中这样是有利的: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是至少弹性的,或者仅在其轴向主体范围的方向上。
如果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包括弹性盖帽部件,尤其是轴向移动可以通过可轴向移动的密封元件很好地得以补偿。
例如,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构造为橡胶套筒或类似的类型,其通过相应的连接点固定至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以及固定的夹紧元件或锭子上。
由此,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的径向内部密封面被沿径向固定在锭子的周面上是有利的。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优选固定在相应构造的锭子锭盘区域。
然而,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变型中,当锭子停顿时,间隙存在于弹性密封元件和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之间是有利的,所述间隙比弹性密封元件的直径小。如果间隙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径向延展,则该类型的径向间隙能够毫无问题地以防尘的方式桥接或关闭。
例如,间隙小于0.8mm或者小于0.5mm,优选为0.3mm。
当锭子处于停顿时,该间隙优选大于0.1mm,从而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可以毫无问题地相对于弹性密封元件移位,并且甚至越过弹性密封元件,例如用于清洁目的位于夹紧间隙的区域。
然而,即使不存在该类型的间隙,甚至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和可弹性变形的密封元件具有轻微的径向重叠,这也不是问题,因为在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的手动轴向移位时,弹性密封元件被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压制或者挤压,以获得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足够宽的轴向移位,用于清洁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还通过具有至少一个锭子的纺纱机或捻线机来实现,其通过根据在此描述的任意一个特征的夹紧装置被区分,因为借助在此考虑的夹紧装置,配备该装置的纺纱机或捻线机的操作可靠性得以显著地提高。
借助附图和以下说明,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其它优势、目标和属性,其中,示出并描述了具有不同构造的、局部可弹性变形的防尘密封机构的夹紧机构。
附图说明
图1A示意性地示出了夹紧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该夹紧装置位于线夹紧位置中,具有至少局部可弹性变形的防尘密封机构,该防尘密封机构包括径向弹性的密封元件;
图1B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A夹紧装置处于打开位置的另一剖视图;
图1C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A和图1B处于线夹紧位置下沿着夹紧装置的剖视平面的又一剖视图,该夹紧装置绕着纵向轴向旋转;
图1D示意性地示出图1A至图1C的夹紧装置处于清洁位置的侧视图;
图1E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A至图1C的夹紧装置的分解图;
图1F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A至图1D中承载夹紧装置的锭子的视图;
图2A示意性地示出夹紧装置第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该夹紧装置位于线夹紧位置并具有布置在锭子上、至少局部可弹性变形的防尘密封机构,该防尘密封机构包括径向弹性的密封元件;
图2B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A中的夹紧装置处于打开位置的另一剖视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夹紧装置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该夹紧装置具有至少局部可弹性变形的防尘密封机构,该防尘密封机构完全布置在离心力配重单元的下方;以及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夹紧装置第四实施方式的剖视图,该夹紧装置具有至少局部可弹性变形的防尘密封机构,该防尘密封机构包括密封元件,该密封元件以至少局部具有弹性的盖套元件的形式与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一起可轴向移位。
附图标记列表
1 夹紧装置
2 锭子
2A 锭子上部
3 固定的夹紧元件
4 轴向方向
5 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
6 纵向轴线
7 旋转轴线
8 上端
9 终止部件
10 第一触压面
11 另一触压面
12 夹紧间隙
13 螺旋弹簧
14 箭头方向
15 离心力单元
16 离心配重
17 管底卷绕筒管
18 驱动锭盘
19 螺纹
20 滑管
21 下端
22 中间空间
25 防尘密封机构
26 径向方向
27 弹性密封元件
28 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
29 O形环
30 支承槽
31 径向外部密封面
32 径向内部密封面
33 闭锁凸耳
34 底切部
35 轴
36 细长悬槽
101 夹紧装置
102 锭子
103 固定夹紧元件
105 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
112 夹紧间隙
113 螺旋弹簧
114 箭头方向
115 离心力单元
121 下端
122 中间空间
125 防尘密封机构
127 弹性密封元件
128 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
129 O形环
130 支承槽
131 径向外部密封面
132 径向内部密封面
140 垂直平面
141 倾斜角
142 间隙
201 夹紧装置
202 锭子
203 固定夹紧元件
204 轴向方向
205 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
208 上端
209 终止部件
210 第一触压面
211 另一触压面
212 夹紧间隙
213 螺旋弹簧
214 箭头方向
215 离心力单元
216 离心配重
221 下端
225 防尘密封机构
227 弹性密封元件
228 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
229 O形环
250 上部塑性变形区域
251 下部塑性变形区域
301 夹紧装置
302 锭子
303 固定的夹紧元件
304 轴向方向
305 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
308 上端
312 夹紧间隙
315 离心力单元
321 下端
325 防尘密封机构
326 径向方向
327 弹性密封元件
328 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
360 弹性盖帽部分
361 锭盘集线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到图1E示出的夹紧装置1夹紧锭子2(参见图1F)上的线(未示出),特别是在纺纱机或捻线机的(也未示出)的纺纱或捻线锭子上的线,该夹紧装置1包括:相对于锭子2固定的夹紧元件3;和相对于该固定的夹紧元件3能够在轴向方向4上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5,其能够沿纵向轴线6以已知的方式移动,该纵向轴线6同时也是锭子2的旋转轴线7(参见图1F)。
固定夹紧元件3在其面向筒管的上端8(筒管被置于锭子2上但在这里未示出)具有终止部件9,该终止部件具有第一触压面10。终止部件9优选构造为槽刀。终止部件9被压到锭子2上并保护固定夹紧元件3,尤其防止轴向移动。
第一触压面10和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5的另一触压面11相互作用,形成夹紧装置1的夹紧间隙12,线可在该夹紧间隙12中被夹紧到锭子2上。
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5借助螺旋弹簧13以轴向预加载的方式被安装在固定的夹紧元件3上,使得只要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5不以自动或手动方式借助终止部件9在箭头方向14(参见图1B、图1D)上移动,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5就始终以其触压面11压靠第一触压面10。
为了将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5自动移位,夹紧装置1以已知方式包括离心力单元15,该离心力单元的离心力机构包括多个离心力配重16(仅通过示例计数),当锭子2以特定的最低转速旋转,离心力配重16沿着位于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5上的斜面逐渐沿径向向外移位时,这些离心力配重16使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5在箭头方向14上移位。
因此,夹紧装置1是由离心力致动的,并尤其能够采取两个位置,即:夹紧位置(参见图1A和图1C),在该夹紧位置线被夹紧在夹紧间隙12内,和打开位置(参见图1B),在该打开位置线被喂入或释放并且能够被离心脱出。
这样的离心力单元15与通用的夹紧装置1相结合已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同样从一开始提到的已公开申请DE 10 2008 058 655 A1中公知,目前其结构和功能将不进一步详述。
固定的夹紧元件3被配置为管底卷绕筒管17,其可被旋接到锭子2(参见图1F)的驱动锭盘18的区域内的螺纹19上。然而,固定的夹紧元件3优选在驱动锭盘18的区域内置于锭子2上,并通过压配的终止部件9固定在锭子2上。因此,固定的夹紧元件3以不移动且不旋转的方式固定到锭子2上。
另一方面,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5被构造成滑管20,其同心围绕管底卷绕筒管17。
在这种情形下,在固定的夹紧元件3与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5之间在夹紧装置1的下端21处产生中间空间22,灰尘颗粒通过该中间空间22能够到达离心力单元15。根据污染程度,离心力机构可能被严重干扰,从而会在夹紧装置1处发生故障。例如,夹紧装置1可能会不再在正确的时间打开,从而导致夹入的线在接线过程中不能在正确的时间被释放。
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夹紧装置1包括局部可弹性变形的防尘密封机构25,以便密封两个夹紧元件3和5之间的中间空间22,该防尘密封机构可在径向方向26上根据锭子的转速而弹性变形。
防尘密封机构25基本上由弹性密封元件27构成,因作用于该弹性密封元件上的离心力以及因围绕弹性密封元件27进一步沿径向向外设置的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28,该弹性密封元件27可在径向方向26上弹性延展。
在该实施方式中,弹性密封元件27是O形环29,其在相应地引入的周向支承槽30内座靠在固定的夹紧元件3上。
在这种情况下,O形环29就能径向向外加宽的环形主体部分来说被插入到支承槽30内,使得上部O形环29随着锭子2转速的增加而变宽,并因此越来越强地压靠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28,使得中间空间22完全关闭,所以没有灰尘颗粒能够从外部侵入。在这种情况下,O形环29大部分保持在支承槽30内。
很明显,弹性密封元件27与支承槽30之间的比率以这样的方式选择,使得弹性密封元件27在因作用于其上的离心力而径向向外延展时仍然充分深入地保持在支承槽30内。
弹性密封元件27具有径向外部密封面31,该径向外部密封面借助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5的径向内部密封面32以密封方式相互作用,弹性密封元件27在图1A到图1F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总是靠在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28上,无论夹紧装置1相对于夹紧间隙12处于关闭状态(参见图1A和图1C)还是处于打开状态(参见图1B)。
夹紧装置1以自动方式在关闭状态与打开状态之间变化时(反之亦然),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28沿弹性密封元件27滑动。因此在夹紧装置1的下端25处始终确保足够的紧密性。
在根据图1C的视图中,可以很好地看出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28利用多个闭锁凸耳33闭锁在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5上设置的相应的底切部34内,使得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28与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5之间存在可释放的刚性连接。这里闭锁凸耳33以这样一种方式放置,使得由于离心力它们始终在底切部34后方被挤压,从而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28特别是在锭子处于高转速时被可靠地操作而固定至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5。
而且,细长的悬槽36在固定的夹紧元件3的下端21的区域内、沿该固定的夹紧元件的周向被引入到固定的夹紧元件3内,所述槽允许固定的夹紧元件3可在轴向方向4上在下端21处挠曲。这能够确保固定的夹紧元件3也始终在轴向上紧紧位于锭子2的台阶上或位于压配的终止部件9上。因此,固定的夹紧元件3相对于锭子底座(这里没有明确编号)和压配的终止部件9的隔尘性可以进一步改善。
在根据图1D的视图中,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28被手动地沿箭头方向14向右拉向底部,从而在该清洁位置处的夹紧装置1可以很方便地在其顶端8处进行清洁。有利的是,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5在箭头方向14上的轴向移动不被在此使用的防尘密封机构5所妨碍,因为防尘密封机构5没有轴向限制止挡面,而是仅仅作用在径向方向26上。
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28在其清洁位置被远远地置于弹性密封元件27的下面,这也能够从图1D中清楚看到。
在图1F中以示例的方式示出的纺纱机或捻线机的锭子,具有锭子上部2A,该锭子上部具有金属制成的轴35,用于接收筒管(未示出),线被缠绕在筒管上,以形成管纱。为此,在锭子上部2A上布置纺纱环(未示出),同心环绕在锭子上部2A上,并且钢丝圈在其上转动,将线引导至筒管并缠绕于其上。
驱动锭盘18布置在锭子上部2A,在纺纱机或捻线机的操作期间,锭子上部2A通过该驱动锭盘18被驱动。驱动锭盘18也具有螺纹19,用于固定根据本发明的夹紧装置1,以在生产的管纱的落纱期间夹紧线。
图2A和图2B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下面基本上仅仅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特征。两个实施方式中涉及的特征的附图标记,其已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做过描述,相应地用在这里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只是标号增加100。
图2A和图2B中示出的夹紧装置101与上述夹紧装置1的结构大致相同。在此情况下,针对方面将参考上述的描述。
然而,夹紧装置101具有略不同的防尘密封机构125,其中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128接合在固定的夹紧元件103下方,由此使得处于关闭状态(图2A)和打开状态(图2B)的后者都完全布置在径向内部密封面132上方。
此外,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128通过径向内部密封面132区分,该径向内部密封面132相对于垂直平面140倾斜。该径向内部密封面132相对于垂直平面140以倾斜角141倾斜,由此使得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128朝着布置在锭子102上的弹性密封元件127呈圆锥形地打开。
弹性密封元件127在此也构造为O形环129,但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座靠在被引入锭子102中的支承槽130中。
弹性密封元件127具有径向外部密封面131,当夹紧机构101在打开状态(参见图2B)时,径向外部密封面131能够以密封方式与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128的径向内部密封面132相互作用。这是锭子102以最小转速旋转时的情况,在该转速下,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103在离心力单元115的作用下在箭头方向115上向下移动。O形环128由于离心力可能会稍微径向加宽,从而其径向外部密封面131更加紧密地压靠在径向内部密封面132上。由此,夹紧装置101的下端121处的中间空间122被防尘密封机构125完全且非常可操作地可靠地密封,因此没有灰尘颗粒可以从该侧侵入夹紧装置101中。
如果锭子102不以该最小转速旋转,夹紧装置101(参见图2A)在螺旋弹簧113的弹簧作用下被自动关闭,并且线(未示出)被夹紧在夹紧间隙112中。在此情况下,夹紧装置101处于图2A所示的关闭状态,并且在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128和弹性密封元件127之间产生大约0.3mm的间隙142。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还有利的是,防尘密封机构125绝无可能限制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105可能的移动路径,因其不具有轴向限制止挡。
相反,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128可以在箭头方向114上进一步手动地向下移动越过弹性密封元件127,从而夹紧装置101可以转换到清洁位置(未示出,可参考图1D)。
作为第三实施方式在图3示出的另一夹紧装置201与图1A至图1F示出的第一实施方式结构上基本相同。
夹紧装置201也包括:固定的夹紧装置203,其固定在锭子202上;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205,其借助螺旋弹簧213以已知的方式、以轴向预加载的方式安装在固定的夹紧元件203上。终止部件209,其包括第一触压面210以形成夹紧间隙212,位于夹紧装置201的第一端208。第二接触面211也位于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205上。类似的,夹紧装置201包括离心力单元215,其具有离心力配重216,以在相应的锭子转速下沿箭头方向214在轴向方向204上移动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205。为了保护离心力单元215的离心力机构不被来自下端221的灰尘颗粒污染,夹紧装置201在该区域也具有防尘密封机构225。防尘密封机构225包括构造为O形环229的弹性密封元件227以及与之相应的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228,它们以第一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过的方式相互作用。
此外,夹紧装置201通过可塑性变形区域250和251被区分,其允许塑料在固定的夹紧元件203上所需的变形,由此可补偿制造公差。这些可塑性变形区域250和251连接在夹紧装置201上端208和下端221处对于夹紧装置201剩余功能不关键的区域。制造固定的夹紧元件203的材料的弹性残余力也足以使得固定的夹紧元件203相对于锭子202轴向密封,类似于细长悬槽36相对于夹紧装置1是如何可能的。
对于夹紧装置201剩余的结构和剩余的功能,参考第一实施方式的描述,相同或等同作用的部件通过附图标记识别,附图标记是相同的仅是增加了200。
作为另一实施方式在图4中示出的夹紧装置301也大致包括:夹紧装置303,其相对于锭子302固定;以及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305。暂时夹紧线(未示出)的夹紧间隙212在夹紧装置301的上端308处实施。为了更好地保护用于轴向移动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305的离心力单元315的离心力机构不被污染(该污染可从夹紧装置301的下端321侵入),该夹紧装置301在该下端321也配备有防尘密封机构325。在该另一实施方式中的防尘密封机构325包括弹性盖帽部分360,其一方面被刚性地固定在固定的夹紧装置303下面,以驱动锭子302的集线部分361,另一方面还被刚性地固定至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305上。由此该防尘密封机构325的特殊特征在于,其不仅弹性得作用在径向方向326上,还弹性作用在轴向方向304上。由此,离心力产生的变形以及由于防尘密封机构325的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305的轴向移动导致的变形可以通过弹性盖帽部分360补偿,而不会在锭盘集线单元361处或者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305处翘起,因而始终保证了完全的密封性,换句话说在夹紧装置301的每个操作状态。相反,盖帽部分360以此构造,使得不会阻碍夹紧装置301的打开和关闭,而是以这样的方式辅助,例如,增加了滞后。在该防尘密封机构325中,弹性密封元件327和可轴向移位的密封元件328以弹性盖帽部分360的形式形成为单件。
盖帽部分360可以,例如,也包括轴密封,其部分地包括刚性材料,并可选地借助弹性套筒在锭盘集线部分361或可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305上移动。
为了完整起见,也应该被提及的,夹紧装置301与上面已经描述过的夹紧装置1、101和201功能相同,因此从这个角度考虑,参考上述描述,以避免重复。
在此应明确指出的是,以上描述的解决方案或者权利要求和/或附图的特征也可以可选地组合,从而能够以相应累加的方式执行或实现所述的特征、效果和优势。
很明显,上面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根据本发明的夹紧装置的第一结构。因此,本发明的结构不限制于这些实施方式。
在申请文件中公开的所有特征对于本发明而言是必要的,因为这些特征单独地或者组合式地相比于现有技术是新颖的。

Claims (16)

1.一种夹紧装置(1;101;201;301),该夹紧装置用于夹紧纺纱机或捻线机的锭子(2;102;202;302)上的线,该夹紧装置包括:相对于所述锭子(2;102;202;302)固定的夹紧元件(3;103;203;303),以及相对于所述固定的夹紧元件(3;103;203;303)能够轴向移位的夹紧元件(5;105;205;305),其中,能够轴向移位的所述夹紧元件(5;105;205;305)相对于所述固定的夹紧元件(3;103;203;303)被布置和安装成,使得所述线能够被夹紧在所述夹紧装置(1;101;201;301)的夹紧间隙(12;112;212;312)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1;101;201;301)具有用于密封上述两种夹紧元件(3,5;103,105;203,205;303,305)之间的中间空间(22;122)的局部可弹性变形的防尘密封机构(25;125;225;325),该防尘密封机构根据所述锭子的转速能够在径向方向(26;326)上弹性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紧装置(1;101;201;301),其特征在于,至少局部可弹性变形的所述防尘密封机构(25;125;225;325)包括弹性密封元件(27;127;227;327),该弹性密封元件能够由离心力致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紧装置(1;101;201;30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元件(27;127;227;327)包括封闭的、能够径向向外加宽的环形主体部分,尤其是O形环(29;129;229)。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夹紧装置(1;101;201;30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元件(27;127;227;327)布置在所述锭子(2;102;202;302)上或布置在相对于所述锭子(2;102;202;302)固定的所述夹紧元件(3;103;203;303)上。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夹紧装置(1;101;201;30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元件(27;127;227)布置在支承座(30;130)内,使得该弹性密封元件能够沿径向向外移动,从而能够与径向更靠外布置的部件相互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夹紧装置(1;101;201;301),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元件(27;127;227;327)具有径向外部密封面(31;13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夹紧装置(1;101;201;301),其特征在于,至少局部可弹性变形的所述防尘密封机构(25;125;225;325)包括密封元件(28;128;228;328),该密封元件(28;128;228;328)能够与能够轴向移位的所述夹紧元件(5;105;205;305)一起轴向移位,能够轴向移位的所述夹紧元件布置在能够轴向移位的所述密封元件(28)上,使得能够轴向移位的所述密封元件(28)的径向内部密封面(32)能够以密封方式与径向更靠内布置的部件相互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紧装置(1;101;201;301),其特征在于,能够轴向移位的所述密封元件(28;128;228)布置成比所述弹性密封元件(27;127;227)在径向上更靠外。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夹紧装置(1;101;201;301),其特征在于,能够轴向移位的所述密封元件(28;128;228;328)布置在能够轴向移位的所述夹紧元件(5;105;205;305)的远离所述夹紧间隙(12;112;212;312)的端部(21;121;221;321)上,并且尤其是完全布置在离心力单元(15;115;215;315)的轴向上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夹紧装置(1;101;201;301),其特征在于,能够轴向移位的所述密封元件(28;128;228;328)至少局部接合在所述固定的夹紧元件(3;103;203;303)的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夹紧装置(1;101;201;301),其特征在于,能够轴向移位的所述密封元件(28)由与能够轴向移位的所述夹紧元件(5;105;205;305)不同的材料制成,并且特别是,以形状锁合、力锁合或以材料粘合的方式固定至能够轴向移位的所述夹紧元件(5;105;205;305)。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夹紧装置(1;101;201;301),其特征在于,能够轴向移位的所述密封元件(328)至少局部是弹性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夹紧装置(1;101;201;301),其特征在于,能够轴向移位的所述密封元件(328)包括弹性盖帽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7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夹紧装置(1;101;201;301),其特征在于,能够轴向移位的所述密封元件(328)的径向内部密封面(32;132)沿径向座靠在所述锭子(302)的外周面上。
15.根据权利要求7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夹紧装置(1;101;201;301),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锭子处于停顿状态时,所述弹性密封元件(127)与能够轴向移位的所述密封元件(128)之间存在间隙(142),所述间隙比所述弹性密封元件(127)的直径小。
16.一种具有至少一个锭子(2;102;202;302)的纺纱机或捻线机,其特征在于具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夹紧装置(1;101;201;301)。
CN201410858286.7A 2013-12-03 2014-12-01 在纺纱或捻线机锭子上夹紧线的夹紧装置及纺纱或捻线机 Active CN1047245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020470.4A DE102013020470A1 (de) 2013-12-03 2013-12-03 Klemmvorrichtung zum Klemmen eines Fadens an einer Spindel einer Spinn- oder Zwirnmaschine und Spinn- oder Zwirnmaschine
DE102013020470.4 2013-12-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24545A true CN104724545A (zh) 2015-06-24
CN104724545B CN104724545B (zh) 2018-12-04

Family

ID=52146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58286.7A Active CN104724545B (zh) 2013-12-03 2014-12-01 在纺纱或捻线机锭子上夹紧线的夹紧装置及纺纱或捻线机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2881351B1 (zh)
JP (1) JP6422753B2 (zh)
KR (1) KR102241067B1 (zh)
CN (1) CN104724545B (zh)
DE (1) DE102013020470A1 (zh)
ES (1) ES2615882T3 (zh)
IN (1) IN2014MU03692A (zh)
TW (1) TW20153293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87664A (zh) * 2016-06-09 2017-12-19 索若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夹线装置
CN108138385A (zh) * 2015-11-06 2018-06-08 Ate私有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卷绕中的夹紧装置及其夹紧纱线的方法
CN115135823A (zh) * 2020-02-21 2022-09-30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支承转杯纺纱机的纺纱转杯的轴轴承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007041A1 (de) * 2016-06-09 2017-12-14 Saurer Components Gmbh Fadenklemmvorrichtung
ES2916467T3 (es) 2019-01-25 2022-07-01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 Kg Unidad de carga y descarga para un dispositivo sujetahilo y dispositivo sujetahilo
CN113968522B (zh) * 2020-07-23 2024-05-03 Ykk株式会社 线状体尾线保持夹具
DE102021110888A1 (de) * 2021-04-28 2022-11-03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 Kg Fadenklemmvorrichtung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28826A1 (de) * 1996-07-17 1998-01-22 Lieser Gmbh Beteiligungsgesell Klemmvorrichtung für Fäden
CN1201084A (zh) * 1997-05-06 1998-12-09 里特机械公司 纺纱装置
US6085511A (en) * 1998-04-09 2000-07-11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Underwinding-thread clamp for a ring-spinning or ring-twisting machine
CN101437741A (zh) * 2006-05-13 2009-05-20 欧瑞康阿库泰斯泰斯博斯德国公司 夹持装置
CN101654825A (zh) * 2008-08-23 2010-02-24 欧瑞康纺织部件公司 夹持装置
CN101899730A (zh) * 2009-05-25 2010-12-01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纺纱机或捻线机的锭子的夹纱装置
CN101899729A (zh) * 2008-11-22 2010-12-01 欧瑞康纺织部件公司 夹持装置
CN201713156U (zh) * 2008-12-15 2011-01-19 拉卡什米机械厂有限公司 纺织纺纱和捻线机中的管底卷绕夹紧装置
WO2012138245A1 (ru) * 2011-04-07 2012-10-11 Kurkov Vladimir Vasilievich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фиксации нити на веретене перед съёмом
CN102808246A (zh) * 2011-05-31 2012-12-05 里特机械公司 纺纱锭子或捻线锭子的线束夹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57180U (zh) * 1988-04-20 1989-10-30
IT1299011B1 (it) * 1997-06-06 2000-02-07 Novibra Gmbh Fuso per un filatoio o torcitoio ad anelli
JPH11279857A (ja) * 1998-03-24 1999-10-12 Howa Mach Ltd 紡機のリングレール高さ位置決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28826A1 (de) * 1996-07-17 1998-01-22 Lieser Gmbh Beteiligungsgesell Klemmvorrichtung für Fäden
CN1201084A (zh) * 1997-05-06 1998-12-09 里特机械公司 纺纱装置
US6085511A (en) * 1998-04-09 2000-07-11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Underwinding-thread clamp for a ring-spinning or ring-twisting machine
CN101437741A (zh) * 2006-05-13 2009-05-20 欧瑞康阿库泰斯泰斯博斯德国公司 夹持装置
CN101654825A (zh) * 2008-08-23 2010-02-24 欧瑞康纺织部件公司 夹持装置
CN101899729A (zh) * 2008-11-22 2010-12-01 欧瑞康纺织部件公司 夹持装置
CN201713156U (zh) * 2008-12-15 2011-01-19 拉卡什米机械厂有限公司 纺织纺纱和捻线机中的管底卷绕夹紧装置
CN101899730A (zh) * 2009-05-25 2010-12-01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纺纱机或捻线机的锭子的夹纱装置
WO2012138245A1 (ru) * 2011-04-07 2012-10-11 Kurkov Vladimir Vasilievich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фиксации нити на веретене перед съёмом
CN102808246A (zh) * 2011-05-31 2012-12-05 里特机械公司 纺纱锭子或捻线锭子的线束夹紧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38385A (zh) * 2015-11-06 2018-06-08 Ate私有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卷绕中的夹紧装置及其夹紧纱线的方法
CN108138385B (zh) * 2015-11-06 2020-12-04 Ate私有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卷绕中的夹紧装置及其夹紧纱线的方法
CN107487664A (zh) * 2016-06-09 2017-12-19 索若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夹线装置
CN107487664B (zh) * 2016-06-09 2020-07-17 索若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夹线装置
CN115135823A (zh) * 2020-02-21 2022-09-30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支承转杯纺纱机的纺纱转杯的轴轴承件
CN115135823B (zh) * 2020-02-21 2023-08-15 卓郎纺织解决方案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支承转杯纺纱机的纺纱转杯的轴轴承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81351A1 (de) 2015-06-10
KR102241067B1 (ko) 2021-04-19
ES2615882T3 (es) 2017-06-08
JP2015108212A (ja) 2015-06-11
KR20150064705A (ko) 2015-06-11
TW201532933A (zh) 2015-09-01
CN104724545B (zh) 2018-12-04
DE102013020470A1 (de) 2015-06-03
EP2881351B1 (de) 2017-02-08
JP6422753B2 (ja) 2018-11-14
IN2014MU03692A (zh) 2015-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24545A (zh) 在纺纱或捻线机锭子上夹紧线的夹紧装置及纺纱或捻线机
CN102808246B (zh) 纺纱锭子或捻线锭子的线束夹紧装置
CN102171437B (zh) 卡扣式水传感器
JP5128579B2 (ja) 容器のための閉鎖システム
US20090039009A1 (en) Distributor plates for composite pressure vessel assemblies and methods
CN101688388B (zh) 用于食物垃圾处理器的安装系统
JP5242778B2 (ja) 可調整取付け具
CN1869494A (zh) 两个待连接流体导管的配有同轴端段的连接装置
US5111651A (en) Open-end spinning device
CN102126641A (zh) 加压辊
CA2693975A1 (en) Closure for the metered dispensing of adhesive from a container
CN111051208A (zh) 封盖
US5391004A (en) Hub seal assembly
CN101942717B (zh) 用于环锭纺纱机的锭子轴颈轴承
CN101622189B (zh) 用于封盖的开瓶器以及包括盖和所述开瓶器的封口组件
CN108138385B (zh) 卷绕中的夹紧装置及其夹紧纱线的方法
CN103801738B (zh) 钻卡头
US11617973B2 (en) Filter element
KR100918461B1 (ko) 자동캐핑장치
CN102282322A (zh) 排水阀组件
US2610871A (en) Rotating shaft seal
US20050243555A1 (en) Protective tubular light with multi-part covers
KR102301537B1 (ko) 실 클램핑 장치
US10046490B2 (en) Snap-over spout fitment and manufacture methods
JP7267574B2 (ja) 密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