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5764B - 转子及旋转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转子及旋转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5764B
CN104685764B CN201380049368.0A CN201380049368A CN104685764B CN 104685764 B CN104685764 B CN 104685764B CN 201380049368 A CN201380049368 A CN 201380049368A CN 104685764 B CN104685764 B CN 1046857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permanent magnet
rotor
rotor core
magnet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936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85764A (zh
Inventor
木藤敦之
安田善纪
浅野能成
大泽康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85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57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857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57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02K1/276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having a flux concentration effect
    • H02K1/2773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having a flux concentration effect consisting of tangentially magnetized radial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06Inner rotors
    • H02K1/272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4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53Inn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magnets or groups of magnets arranged with alternating polarity
    • H02K1/27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 H02K1/2766Magnets embedded in the magnetic core, e.g. 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s [IPM] having a flux concentration effec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ermanent Field Magnets Of Synchronous Machinery (AREA)
  • Permanent Magnet Type Synchronous Machine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永久磁铁(100)具有:形成为横切转子铁芯(110)的径向的磁铁本体部(101)、和朝磁化铁本体部(101)的外周面侧折弯,从磁铁本体部(101)的周向两端朝着转子铁芯(110)的外缘延伸的一对磁铁端部(102)。磁铁端部(102)的磁化方向(D2)与磁极中心线(PC)在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侧相交。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相对于磁极中心线(PC)的倾斜角度(θ2)比磁铁本体部(101)的各磁化方向(D1)相对于磁极中心线(PC)的倾斜角度(θ1)大。

Description

转子及旋转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子及旋转电气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转子构造。
背景技术
到目前为止,电动机、发电机等旋转电气设备已被使用(例如专利文献1等)。而且,还知道在这样的旋转电气设备中是通过增加埋设在转子内的永久磁铁的表面积(更具体而言,永久磁铁外周面的面积)来增加永久磁铁的磁通的。特别是,在永久磁铁由粘结磁铁构成的情况下,因为粘结磁铁的残余磁通密度比为稀土类烧结磁铁低,所以靠增加永久磁铁的表面积来增加永久磁铁的磁通这一做法是有效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特许公报2004-3467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即使增加永久磁铁的表面积来增加永久磁铁的磁通,也存在以下可能性:永久磁铁的磁通的一部分不和与该永久磁铁相对的定子齿(以下,表述为对置定子齿)链接,而是漏向与和对置定子齿相邻的其它定子齿(以下,表述为相邻定子齿)。特别是,在线圈通过集中绕组方式缠绕在定子齿上的情况下,存在容易产生从永久磁铁到相邻定子齿的漏磁通的倾向。因为如果永久磁铁的磁通这样漏到相邻定子齿,永久磁铁的链接磁通量(与对置定子齿链接的磁通量)就会下降,所以存在旋转电气设备的工作效率下降的可能性。例如存在旋转电气设备的铜损增加这样的可能性。
于是,该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永久磁铁的链接磁通量降低的转子。
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的发明是一种转子。其包括转子铁芯110和埋设在所述转子铁芯110内的多个永久磁铁100。所述永久磁铁100具有磁铁本体部101和一对磁铁端部102,该磁铁本体部101形成为横切所述转子铁芯110的径向,该一对磁铁端部102朝着该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面侧折弯,从该磁铁本体部101的周向两端朝着该转子铁芯110的外缘延伸。所述永久磁铁100的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与该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在该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侧相交,该永久磁铁100的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与所述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的倾斜角度θ2比该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的各磁化方向D1与该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的倾斜角度θ1大,所述永久磁铁(100)的一对磁铁端部(102)的磁化方向(D2)的交点与该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的磁化方向(D1)的交点相比,位于更靠近所述转子铁芯(110)的旋转中心(0)的位置。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因为永久磁铁100的磁铁端部102的磁通容易在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侧朝着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延伸,所以能够减少永久磁铁100的漏磁通(更具体而言,从永久磁铁100到相邻定子齿的漏磁通)。
第二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永久磁铁100由粘结磁铁构成。
在上述第二方面的发明中,使用含有磁铁粉末的熔融树脂利用注塑成型形成永久磁铁100。
第三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永久磁铁100的磁铁端部102的延伸宽度W比该永久磁铁100的磁铁端部102的延伸长度L短。
在上述第三方面的发明中,因为能够使磁铁端部102的宽度方向上的磁阻比磁铁端部102的长度方向上的磁阻低,所以容易将磁铁端部102磁化,以使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与磁铁端部102的长度方向相交。
第四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或第三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形成为朝着所述转子铁芯110的外缘凸状弯曲,所述永久磁铁100的一对磁铁端部102从该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的周向两端连续地朝着所述转子铁芯110的外缘延伸。
在上述第四方面的发明中,通过让磁铁本体部101朝着转子铁芯110的外缘呈凸状地弯曲,便能够使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面和转子铁芯110的外缘之间的对置距离变窄。这样一来,因为容易在永久磁铁100的外周面和转子铁芯110的外缘之间的部分(也就是说,转子铁芯110的外周部)产生磁饱和,所以能够减少转子11的d轴电感。
在上述第四方面的发明中,通过让磁铁本体部101朝着转子铁芯110的外缘呈凸状弯曲,并且让磁铁端部102朝着转子铁芯110的外缘折弯,那么与磁铁本体部101形成为直线状的情况下相比,就能够增加永久磁铁100的外周面(亦即磁极面)的面积。这样一来,就能够增加永久磁铁100的链接磁通量。
在上述第四方面的发明中,通过让磁铁本体部101和一对磁铁端部102形成为一体,则能够抑制在磁铁本体部101和磁铁端部102之间产生漏磁通。这样一来,就能够使永久磁铁100的链接磁通量增加。
这样一来,在上述第四方面的发明中,既能够减少转子11的d轴电感,又能够增加永久磁铁100的链接磁通量,所以能够使链接磁通量与d轴电感之比增加。
第五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四方面的发明中,从所述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面到所述转子铁芯110的外缘的最小径向距离L2比从该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与磁铁端部102的连接点P到该转子铁芯110的外缘的径向距离L1短。
在上述第五方面的发明中,能够让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面接近转子铁芯110的外缘。这样一来,能够进一步缩短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面和转子铁芯110的外缘之间的对置距离。
第六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四或第五方面的发明中,从所述永久磁铁100的磁铁端部102的顶端到所述转子铁芯110的外缘的径向距离L3比从该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面到该转子铁芯110的外缘的最小径向距离L2短。
在上述第六方面的发明中,能够让磁铁端部102的顶端接近转子铁芯110的外缘。这样一来,就能够抑制在彼此相邻的永久磁铁100之间产生漏磁通。
第七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四到第六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永久磁铁100的磁铁端部102沿着所述转子铁芯110的径向延伸。
在上述第七方面的发明中,能够有效地利用磁铁端部102的磁通。也就是说,能够促进磁通在永久磁铁100的磁铁端部102和定子12的对置定子齿部(与永久磁铁100相对的定子齿部212)之间流动,能够抑制磁通在永久磁铁100的磁铁端部102和定子12的相邻定子齿部(与对置定子齿部相邻的其它定子齿部212)之间流动。
第八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四到第七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中,所述永久磁铁100相对于该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对称。
在上述第八方面的发明中,能够确保永久磁铁100的磁通分布的对称性。
第九方面的发明的特征为一种旋转电子转子,其包括上述第一到第八方面任一方面的发明中的一个转子11和供所述转子11插入的定子12。
在上述第九方面的发明中,能够抑制转子11中永久磁铁100的链接磁通量下降。
发明的效果
根据第一方面的发明,因为能够减少永久磁铁100的漏磁通,所以能够抑制永久磁铁100的链接磁通量下降。
根据第二方面的发明,因为能够使用含有磁铁粉末的熔融树脂利用注塑成型形成永久磁铁100,所以与用烧结磁铁形成永久磁铁100的情况相比,很容易将永久磁铁100埋设在转子铁芯110内。
根据第三方面的发明,容易将磁铁端部102磁化,以使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与磁铁端部102的长度方向相交。因此很容易地就能够将永久磁铁100磁化,以使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与磁极中心线PC在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侧相交,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的倾斜角度θ2比磁铁本体部101的各磁化方向D1的倾斜角度θ1大。
根据第四方面的发明,因为能够增加链接磁通量与d轴电感之比所以能够缓和旋转控制(特别是弱磁通控制)下的电流限制。
根据第五方面的发明,因为能够使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面与转子铁芯110的外缘之间的对置距离进一步缩短,所以能够进一步减少转子铁芯110的d轴电感。
根据第六方面的发明,因为能够抑制在彼此相邻的永久磁铁100之间产生漏磁通,所以能够进一步增加永久磁铁100的链接磁通量。
根据第七方面的发明,因为能够有效地利用磁铁端部102的磁通,所以能够进一步增加永久磁铁100的链接磁通量。
根据第八方面的发明,因为能够确保永久磁铁100的磁通分布的对称性,所以能够抑制在转子11被驱动旋转时所产生的转矩波动(torque ripple)。
根据第九方面的发明,因为能够抑制转子11中永久磁铁100的链接磁通量降低,所以能够抑制旋转电气设备10的工作效率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旋转电气设备的结构例的横向截面图。
图2是用于说明旋转电气设备的结构例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转子的结构例的横向剖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旋转电气设备(比较例)的磁通线的磁通线图。
图5是用于说明旋转电气设备(本实施方式)的磁通线的磁通线图。
图6是用于说明转子的变形例1的横向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转子的变形例2的横向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转子的变形例3的横向剖视图。
图9是用于详细地说明图8所示的转子的构造的部分横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用同一符号表示图中相同的部分或者相对应的部分,不再重复说明。
〔旋转电气设备〕
图1和图2分别示出实施方式中的旋转电气设备10的横向剖视图和纵向剖视图。例如,旋转电气设备10被作为用于驱动空调装置的压缩机(省略图示)的电动机使用。该例中,旋转电气设备10是埋入型磁铁型马达(IPM马达)。旋转电气设备10包括转子11和定子12,安装在机壳30例如压缩机的机壳内。转子11被固定在驱动轴20上。
在以下说明中,“轴向”指的是驱动轴20轴心也就是说,转子11的旋转中心0的方向,“径向”指的是与驱动轴20的轴向正交的方向,“周向”指的是绕驱动轴20的轴心的方向。“外周侧”指的是离驱动轴20的轴心较远的一侧,“内周侧”指的是离驱动轴20的轴心较近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纵向剖面”指的是沿轴向的剖面,“横向剖面”指的是与轴向正交的剖面。
〈定子〉
转子11插在定子12中且能够旋转。该例中,转子11呈圆柱状,定子12呈圆筒状。具体而言,定子12包括定子铁芯201和线圈202。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省略用剖面线图示定子铁芯201。
(定子铁芯)
定子铁芯201呈圆筒状。具体而言,定子铁芯201包括背轭部211、多个(该例中为六个)定子齿部212、212、…以及多个(该例中为六个)凸缘部213、213、…。还可以按以下所述构成定子铁芯201,例如,利用冲压加工对电磁钢板进行冲压而制作出多个叠层板(圆环状平板),再沿轴向将多个叠层板层叠起来。
背轭部211是成为定子铁芯201的外周部的部分,呈圆筒状。背轭部211的外周固定在机壳30的内表面上。
各个定子齿部212、212、…呈自背轭部211的内周面径向延伸的长方体形状。而且,定子齿部212、212、…彼此留有规定间隔地沿周向排列,定子齿部212、212、…之间形成有用于收放线圈202的线圈用槽S200、S200、…。
凸缘部213、213、…接着定子齿部212、212、…的内周侧而形成。凸缘部213的宽度(周向的长度)比定子齿部212的宽度宽,其内周面呈圆筒面状。凸缘部213的内周面(圆筒面)与转子11的外周面(圆筒面)保持着规定的距离(空气间隙G)而相对。
(线圈)
线圈202利用集中绕组方式缠绕在定子齿部212、212、…上。也就是说,线圈202以每一个定子齿部212为单位缠绕在其上,所缠绕的线圈202被收放在线圈用槽S200内。这样一来,就会在各个定子齿部212、212、…形成电磁铁。
〈转子〉
接下来,参照图1~图3对转子11做说明。转子11具有转子铁芯110和多个(该例中为四个)永久磁铁100、100、…。需要说明的是,图1和图3中,省略用剖面线图示转子铁芯110。
(转子铁芯)
转子铁芯110呈圆柱状。例如,还可以按以下所述构成转子铁芯110,例如,利用冲压加工对电磁钢板进行冲压而制作出多个叠层板圆环状平板,再沿轴向将多个叠层板层叠起来。而且,在转子铁芯110的中心形成有轴孔S120。驱动轴20压入等方法固定在轴孔S120内。
-磁铁槽-
转子铁芯110中,形成有用于收放多个永久磁铁100、100、…的多个(该例中为四个)磁铁槽S110、S110、…。磁铁槽S110、S110、…在转子铁芯110的周向(也就是说,转子11的旋转中心O附近)以规定的间距(该例中,为90度的间距)排列。磁铁槽S110、S110、…沿轴向贯通转子铁芯110。各个磁铁槽S110、S110、…分别具有槽本体部S111和一对槽端部S112、S112。
槽本体部S111形成为横切转子铁芯110的径向。该例中,槽本体部S111相对于被收放在磁铁槽S110内的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对称。也就是说,槽本体部S111以被收放在磁铁槽S110内的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为轴线对称地延伸。具体而言,槽本体部S111形成为与磁极中心线PC正交的直线状。
一对槽端部S112、S112朝着槽本体部S111的外周面(外周侧的壁面)侧折弯,从槽本体部S111的周向两端朝着转子铁芯110的外缘延伸。也就是说,一对槽端部S112、S112,分别相对于槽本体部S111的周向两端的延长线朝着被收放在磁铁槽S110内的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侧倾斜且从槽本体部S111的周向两端朝着转子铁芯110的外缘延伸。该例中,槽端部S112从槽本体部S111的端部朝着转子铁芯110的外缘直线状延伸。该例中,一对槽端部S112、S112紧接着槽本体部S111的周向两端延伸。也就是说,一对槽端部S112、S112与槽本体部S111形成为一体。
(永久磁铁)
永久磁铁100、100、…分别被收放在转子铁芯110的磁铁槽S110、S110、…内。也就是说,永久磁铁100、100、…在转子铁芯110的周向(也就是说,转子11的旋转中心O附近)上以规定的间距(该例中,为90度的间距)排列着埋设在转子铁芯110中。而且,永久磁铁100构成为:外周面(与转子11的外周侧相对的面)和内周面(与旋转中心O相对的面)成为磁极面。也就是说,永久磁铁100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中,一个面构成S极,另一个面构成N极。永久磁铁100、100、…被布置成S极的磁极面和N极的磁极面在转子11的周向上交替存在。
该例中,永久磁铁100,通过将含有磁铁粉末(例如钕铁硼磁铁的粉末、铁氧体磁铁的粉末等)的熔融树脂注射到磁铁槽S110内并使其固化,而形成在磁铁槽S110内,埋设在转子铁芯110内。也就是说,永久磁铁100由粘结磁铁构成。为了使永久磁铁100的磁化方向成为所希望的磁化方向而向磁铁槽S110内注射熔融树脂(或者在向磁铁槽S110内注射完熔融树脂以后),并且进行磁铁槽S110内的粘结磁铁(永久磁铁100)的起磁。需要说明的是,有关永久磁铁100的磁化方向在后面详细叙述。
-永久磁铁的形状-
永久磁铁100、100、…的形状与磁铁槽S110、S110、…的孔形状相对应。也就是说,各个永久磁铁100、100、…具有磁铁本体部101和一对磁铁端部102、102。
磁铁本体部101形成为横切转子铁芯110的径向。该例中,磁铁本体部101形成为相对于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对称。也就是说,磁铁本体部101以磁极中心线PC为轴线对称地延伸。具体而言,磁铁本体部101形成为与磁极中心线PC正交的直线状。
一对磁铁端部102、102朝着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面侧折弯,从磁铁本体部101的周向两端朝着转子铁芯110的外缘延伸。也就是说,一对磁铁端部102、102,分别相对于磁铁本体部101的周向两端的延长线朝着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侧倾斜且从磁铁本体部101的周向两端朝着转子铁芯110的外缘延伸。该例中,磁铁端部102从磁铁本体部101的端部朝着转子铁芯110的外缘直线状延伸。该例中,一对磁铁端部102、102紧接着磁铁本体部101的周向两端延伸。也就是说,一对磁铁端部102、102与磁铁本体部101形成为一体。
-永久磁铁的磁化方向-
永久磁铁100的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与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在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侧相交。永久磁铁100的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相对于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的倾斜角度θ2比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的各磁化方向D1相对于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的倾斜角度θ1大。也就是说,该例中,永久磁铁100被磁化(起磁),而使得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与磁极中心线PC在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侧相交,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相对于磁极中心线PC的倾斜角度θ2比磁铁本体部101的各磁化方向D1相对于磁极中心线PC的倾斜角度θ1大。需要说明的是,该例中,磁化方向D1的倾斜角度θ1为零。也就是说,磁化方向D1与磁极中心线PC平行。
〈永久磁铁间的漏磁通〉
接下来,参照图4、图5对永久磁铁100、100、…的漏磁通做说明。图4是磁通线图,该磁通线图与将转子11的比较例(以下,表述为转子91)的一部分放大后示出的部分横截面图相对应。图5是磁通线图,该磁通线图与该实施方式中的转子11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部分横截面图相对应。需要说明的是,图4、图5中用细线表示磁通线。而且,为便于说明,图4、图5中,省略图示线圈202和轴孔S120,在永久磁铁和定子齿部的符号后面加注了“a”或者“b”。
(比较例)
如图4所示,转子91中,在转子铁芯910内埋设所有多个(该例中,为四个)永久磁铁900、900、…。在各个永久磁铁900、900、…中,一对磁铁端部902、902并没有朝着磁铁本体部901的外周面侧折弯,而是沿着磁铁本体部901的周向两端的延长线朝着转子铁芯910的外缘延伸。在各永久磁铁900、900中,一对磁铁端部902、902的磁化方向与磁铁本体部901的磁化方向平行。
图4所示的转子91中,从永久磁铁900a的磁铁本体部901a的外周面延伸的磁通和与永久磁铁900a相对的定子齿部212a(以下,表述为对置定子齿部212a)链接,之后,经由与对置定子齿部212a相邻的定子齿部212b(以下,表述为相邻定子齿部212b),到达与永久磁铁900a相邻的永久磁铁900b的磁铁本体部901b的外周面。但是,从永久磁铁900a的磁铁端部902a的外周面延伸的磁通不是与对置定子齿部212a链接,而是与相邻定子齿部212b(更具体而言,紧接着相邻定子齿部212b的内周侧形成的凸缘部213)链接,到达永久磁铁900b的磁铁端部902b的外周面。
就这样,在图4所示的转子91中,永久磁铁900a的磁铁端部902a的磁通漏到相邻定子齿部212b去,永久磁铁900a的链接磁通量(与对置定子齿部212a的链接的磁通量就会随着上述漏磁通量而减少。需要说明的是,为增大永久磁铁900的表面积(具体而言,永久磁铁900的外周面的面积),越加长永久磁铁900的全长(横切转子铁芯910的径向延伸的长度)永久磁铁900的磁铁端部902离空气隙G附近就会越近,从永久磁铁900到定子齿部212的漏磁通容易增加。
(本实施方式)
另一方面,在该实施方式的转子11中,在各个永久磁铁100、100、…中,一对磁铁端部102、102朝着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面侧折弯,从磁铁本体部101的周向两端朝着转子铁芯110的外缘延伸。而且,在各个永久磁铁100、100、…中,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与磁极中心线PC在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侧相交,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相对于磁极中心线PC的倾斜角度θ2比磁铁本体部101的各磁化方向D1相对于磁极中心线PC的倾斜角度θ1大。因此,永久磁铁100的磁铁端部102的磁通容易在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侧朝着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延伸。因此,如图5所示,从永久磁铁100a的磁铁端部102a的内侧面(离磁极中心线PC近的一侧的面)延伸的磁通易于和与永久磁铁100a相对的对置定子齿部212a链接,却难以和相邻定子齿部212b链接。例如,从永久磁铁100a的磁铁端部102a的内侧面延伸的磁通,不与相邻定子齿部212b链接,而与对置定子齿部212a链接。之后,经由相邻定子齿212b到达与永久磁铁100a相邻的永久磁铁100b的磁铁端部102b的内侧面。这样就能够减少从永久磁铁100a的磁铁端部102a不经由对置定子齿部212a,而是经由相邻定子齿部212b到达与永久磁铁100a相邻的永久磁铁100b的磁通(亦即漏磁通)。故图5所示的永久磁铁100a的链接磁通量比图4所示的永久磁铁900a的链接磁通量多。
〈实施方式带来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方式中的转子11中,因为永久磁铁100的磁铁端部102的磁通易于在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侧朝着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延伸,所以能够减少永久磁铁100的漏磁通。这样一来就能够抑制永久磁铁100的链接磁通量降低。所以能够抑制旋转电气设备10的工作效率下降(例如旋转电气设备10的铜损增加)。
因为永久磁铁100由粘结磁铁构成(也就是说,能够使用含有磁铁粉末的熔融树脂利用注塑成型形成永久磁铁100),所以与用烧结磁铁构成永久磁铁100的情况相比,很容易地就能够将永久磁铁100埋设在转子铁芯110中。而且还能够减少部件的数量。
各个永久磁铁100、100、…中,通过使磁铁本体部101和一对磁铁端部102、102形成为一体,就能够抑制在磁铁本体部101和磁铁端部102之间产生漏磁通。这样一来就能够增加永久磁铁100的链接磁通量。
〈磁铁端部的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槽端部S112的延伸宽度比槽端部S112的延伸长度短。也就是说,优选磁铁端部102的延伸宽度W比磁铁端部102的延伸长度L短。磁铁端部102的延伸长度指的是磁铁端部102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磁铁端部102的延伸宽度指的是与磁铁端部102的延伸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磁铁端部102的延伸宽度W在从磁铁端部102的基端部到顶端部完全相等。
按以上所述构成永久磁铁以后,就能够使磁铁端部102的宽度方向(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磁阻比磁铁端部102的长度方向(延伸方向)上的磁阻低,所以容易将磁铁端部102磁化(起磁),而使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与磁铁端部102的长度方向交叉。这样一来,很容易地就能够将永久磁铁100磁化(起磁),以使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与磁极中心线PC在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侧相交,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的倾斜角度θ2比磁铁本体部101的各磁化方向D1的倾斜角度θ1大。
〈有关粘结磁铁〉
需要说明的是,在永久磁铁100由粘结磁铁构成的情况下,因为粘结磁铁的残余磁通密度比烧结磁铁(特别是稀土类烧结磁铁)低,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为了增加永久磁铁100的磁通,而增加永久磁铁100的全长(横切转子铁芯110的径向而延伸的长度)来增大永久磁铁100的表面积(更具体而言,增大永久磁铁100的外周面的面积)。也就是说,与由烧结磁铁构成永久磁铁100的情况相比,由粘结磁铁构成永久磁铁100的情况,容易变成易于增加永久磁铁100的漏磁通的形状。因此,在由粘结磁铁构成永久磁铁100的情况下,有效的做法是像图3所示的那样构成永久磁铁100。也就是说,以一对磁铁端部102、102在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面侧折弯,从磁铁本体部101的周向两端朝着转子铁芯110的外缘延伸的方式形成永久磁铁100,将永久磁铁100磁化(起磁),以使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与磁极中心线PC在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侧相交,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相对于磁极中心线PC的倾斜角度θ2比磁铁本体部101的各磁化方向D1相对于磁极中心线PC的倾斜角度θ1大,由此就能够有效地减少粘结磁铁(亦即永久磁铁100)的漏磁通。
〈关于集中绕组方式〉
存在定子齿部212的内周面(更具体而言,凸缘部213的内周面)的面积越大,永久磁铁900的漏磁通就越容易增加这样的倾向。而且,具有以下倾向:利用集中绕组方式将线圈202缠绕在定子齿部212、212、…上的定子12(以下,表述为集中绕组方式的定子12)中定子齿部212的内周面的面积比利用分布绕组方式将线圈202缠绕在定子齿部212、212、…上的定子12(以下表述为分布绕组方式的定子12)的大。也就是说,与分布绕组方式的定子12相比,集中绕组方式的定子12中的永久磁铁100的漏磁通更容易增加。因此,在利用集中绕组方式将线圈202缠绕在定子齿部212、212、…的情况下,特别有效的做法是像图3所示的那样构成永久磁铁100。
〔转子的变形例1〕
还可以如图6所示,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弯曲,朝着转子铁芯110的旋转中心O呈凸状。该例中,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形成为朝着转子铁芯110的旋转中心O呈凸状的“V”字形。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形成为相对于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对称。也就是说,在该例中,磁铁本体部101形成为以磁极中心线PC为轴线对称的V字形(朝着内周侧凸起的“V”字形)。需要说明的是,在该例中,也是永久磁铁100的一对磁铁端部102、102朝着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面侧折弯,紧接着磁铁本体部101的周向两端朝转子铁芯110的外缘延伸。
该例中,永久磁铁100的磁铁端部102形成为:磁铁端部102的延伸宽度W从磁铁端部102的基端部朝着顶端部(也就是说,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逐渐增宽。而且,在该例中,磁铁端部102的延伸宽度W(具体而言,磁铁端部102的顶端面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磁铁端部102的延伸长度L短。需要说明的是,磁铁槽S110的形状(横截面形状)与永久磁铁100的形状(横截面形状)相对应。
在该例中,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的各磁化方向D1被设定为与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在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侧相交。需要说明的是,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相对于磁极中心线PC的倾斜角度θ2比磁铁本体部101的各磁化方向D1相对于磁极中心线PC的倾斜角度θ1大。
〈转子的变形例1带来的效果〉
在按照以上所述构成转子的情况下,也是永久磁铁100的磁铁端部102的磁通易于在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侧朝着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延伸,因此能够减少永久磁铁100的漏磁通。
通过使磁铁端部102的延伸宽度W(具体而言,磁铁端部102的顶端面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磁铁端部102的延伸长度L短,很容易地就能够将永久磁铁100磁化(起磁),以使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与磁极中心线PC在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侧相交,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的倾斜角度θ2比磁铁本体部101的各磁化方向D1的倾斜角度θ1大。
通过让磁铁本体部101朝着转子铁芯110的旋转中心O凸状弯曲且让磁铁端部102朝着转子铁芯110的外缘折弯,就能够使此时的永久磁铁100的外周面(亦即磁极面)的面积比磁铁本体部101形成为直线状的情况(例如图3所示的情况)大。这样一来,就能够增加永久磁铁100的链接磁通量。
〔转子的变形例2〕
还可以如图7所示,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形成为圆弧状,朝着转子铁芯110的旋转中心O呈凸状。该例中,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形成为相对于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对称。也就是说,在该例中,磁铁本体部101形成为以磁极中心线PC为轴线对称的圆弧状(朝着内周侧呈“凸”状)。需要说明的是,在该例中,也是永久磁铁100的一对磁铁端部102、102朝着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面侧折弯,紧接着磁铁本体部101的周向两端朝着转子铁芯110的外缘延伸。也就是说,一对磁铁端部102、102相对于磁铁本体部101的周向两端的延长线(该例中,沿接线方向延伸的延长线)朝着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侧倾斜,且分别从磁铁本体部101的周向两端朝着转子铁芯110的外缘延伸。
该例中,永久磁铁100的磁铁端部102形成为:磁铁端部102的延伸宽度W从磁铁端部102的基端部朝着顶端部(也就是说,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逐渐增宽,磁铁端部102的延伸宽度W(具体而言,磁铁端部102的顶端面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磁铁端部102的延伸长度L短。需要说明的是,磁铁槽S110的形状(横截面形状)与永久磁铁100的形状(横截面形状)相对应。
在该例中,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的各磁化方向D1被设定为与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在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侧相交,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相对于磁极中心线PC的倾斜角度θ2比磁铁本体部101的各磁化方向D1相对于磁极中心线PC的倾斜角度θ1大。
〈转子的变形例2带来的效果〉
在按照以上所述构成转子的情况下,,也是永久磁铁100的磁铁端部102的磁通易于在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侧朝着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延伸,因此能够减少永久磁铁100的漏磁通。
通过使磁铁端部102的延伸宽度W(具体而言,磁铁端部102的顶端面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磁铁端部102的延伸长度L短,很容易地就能够将永久磁铁100磁化(起磁),以使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与磁极中心线PC在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侧相交,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的倾斜角度θ2比磁铁本体部101的各磁化方向D1的倾斜角度θ1大。
通过让磁铁本体部101朝着转子铁芯110的旋转中心O凸状弯曲且让磁铁端部102朝着转子铁芯110的外缘折弯,就能够使此时的永久磁铁100的外周面(亦即磁极面)的面积比磁铁本体部101形成为直线状的情况(例如,图3所示的情况)大。这样一来,就能够增加永久磁铁100的链接磁通量。
〔转子的变形例3〕
还可以如图8所示,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形成为朝着转子铁芯110的外缘凸状弯曲。该例中,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形成朝着转子铁芯110的外缘呈凸状的“V”字形。而且,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形成为相对于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对称。也就是说,在该例中,磁铁本体部101形成为以磁极中心线PC为轴线对称的“V”字形(朝着外周侧凸起的“V”字形)。需要说明的是,在该例中,也是永久磁铁100的一对磁铁端部102、102也是朝着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面侧折弯,紧接着磁铁本体部101的周向两端朝着转子铁芯110的外缘延伸。
该例中,永久磁铁100的磁铁端部102形成为:磁铁端部102的延伸宽度W从磁铁端部102的基端部朝着顶端部(也就是说,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逐渐增宽。而且,在该例中,磁铁端部102的延伸宽度W(具体而言,磁铁端部102的顶端面的宽度方向的长度)比磁铁端部102的延伸长度L短。需要说明的是,磁铁槽S110的形状(横截面形状)与永久磁铁100的形状(横截面形状)相对应。
在该例中,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的各磁化方向被设定为与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或者磁极中心线PC的延长线)在磁铁本体部101的内周侧相交。需要说明的是,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相对于磁极中心线PC的倾斜角度θ2比磁铁本体部101的各磁化方向D1相对于磁极中心线PC的倾斜角度θ1大。
〈转子的详细情况〉
下面,参照图9对图8所示的转子11的构造做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9是将图8所示的转子11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部分横向剖视图。而且,图9中,省略用剖面线图示永久磁铁100和转子铁芯110。
在各个永久磁铁100、100、…中,从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面到转子铁芯110的外缘的最小径向距离L2比从磁铁本体部101和磁铁端部102的连接点P(具体而言,从外周侧的折弯点)到转子铁芯110的外缘的径向距离L1短。该例中,最小径向距离L2是从磁铁本体部101的最外周点Q到转子铁芯110的外缘的径向距离。而且,在各个永久磁铁100、100、…中,从磁铁端部102的顶端(具体而言,磁铁端部102的顶端面中心)到转子铁芯110的外缘的径向距离L3比从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面到转子铁芯110的外缘的最小径向距离L2短。
在各个永久磁铁100、100、…中,磁铁端部102朝着转子铁芯110的径向延伸。具体而言,磁铁端部102的延伸方向X(该例中,磁铁端部102中心线的方向)与转子铁芯110的径向一致。
各个永久磁铁100、100、…形成为相对于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对称,并将磁铁本体部101的最外周点Q设置在磁极中心线PC上。
〈转子的变形例3带来的效果〉
在按照以上所述构成转子的情况下,也是永久磁铁100的磁铁端部102的磁通易于在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侧朝着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延伸,因此能够减少永久磁铁100的漏磁通。
通过使磁铁端部102的延伸宽度W(具体而言,磁铁端部102的顶端面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磁铁端部102的延伸长度L短,很容易地就能够将永久磁铁100磁化(起磁),以使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与磁极中心线PC在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侧相交,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的倾斜角度θ2比磁铁本体部101的各磁化方向D1的倾斜角度θ1大。
在各个永久磁铁100、100、…中,通过让磁铁本体部101朝着转子铁芯110的外缘凸状弯曲,就能够让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面和转子铁芯110的外缘之间的对置距离变窄。这样一来,就易于在永久磁铁100的外周面和转子铁芯110的外缘之间的部分(也就是说,在转子铁芯110的外周部)产生磁饱和。结果是,能够减少转子11的d轴电感。
在各个永久磁铁100、100、…中,通过让磁铁本体部101朝着转子铁芯110的外缘折弯并且让磁铁端部102朝着转子铁芯110的外缘折弯,就能够使此时的永久磁铁100的外周面(亦即磁极面)的面积比磁铁本体部101形成为直线状的情况(例如,图3所示的情况)大。这样一来,就能够增加永久磁铁100的链接磁通量。
在各个永久磁铁100、100、…中,通过让磁铁本体部101和一对磁铁端部102、102形成为一体,就能够抑制在磁铁本体部101和磁铁端部102之间产生漏磁通。这样一来,就能够增加永久磁铁100的链接磁通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控制转子11旋转的时候(特别是进行弱磁通控制时),由永久磁铁100的链接磁通量与转子11的d轴电感之比决定电流限制值(也就是说,能够施加给定子12的线圈200的电流的上限值),永久磁铁100的链接磁通量与转子11的d轴电感之比越小,电流限制值越低。也就是说,永久磁铁100的链接磁通量与转子11的d轴电感之比越小,控制转子11旋转时的电流限制就会越严格。
另一方面,在图8、图9所示的转子11中,因为能够减少转子11的d轴电感,并且能够增加永久磁铁100的链接磁通量,所以能够使链接磁通量与d轴电感之比增加。这样一来,在对控制旋转时(特别是在弱磁通控制时)能够缓和电流的限制,从而能够提高旋转电气设备10的工作性能。
在各个永久磁铁100、100、…中,通过让从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面到转子铁芯110的外缘的最小径向距离L2比从磁铁本体部101与磁铁端部102的连接点P到转子铁芯110的外缘的径向距离L1短,则能够让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面接近转子铁芯110的外缘。这样一来,就能够进一步缩短从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面和转子铁芯110的外缘之间的对置距离,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转子铁芯110的d轴电感。
在各个永久磁铁100、100、…中,通过让从磁铁端部102的顶端到转子铁芯110的外缘的径向距离L3比从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面到转子铁芯110的外缘的最小径向距离L2短,则能够使磁铁端部102的顶端接近转子铁芯110的外缘。这样一来,就能够抑制在彼此相邻的永久磁铁100、100之间产生漏磁通。因此能够进一步增加永久磁铁100的链接磁通量。
在各个永久磁铁100、100、…中,通过让磁铁端部102沿着转子铁芯110的径向延伸,则能够有效地利用磁铁端部102的磁通。也就是说,既能够促进磁通在永久磁铁100的磁铁端部102和定子12的对置定子齿部(与永久磁铁100相对的定子齿部212)之间流动,又能够抑制磁通在永久磁铁100的磁铁端部102和定子12的相邻定子齿部(与对置定子齿部相邻的其它定子齿部212)之间流动。这样一来,就能够进一步增加永久磁铁100的链接磁通量。
通过形成相对于磁极中心线PC对称的各个永久磁铁100、100、…,则能够确保永久磁铁100的磁通分布的对称性。这样一来,则能够抑制在驱动转子11旋转时所产生的转矩波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各个永久磁铁100、100、…中,从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面到转子铁芯110的外缘的最小径向距离L2可以比从磁铁本体部101和磁铁端部102的连接点P到转子铁芯110的外缘的径向距离L1长,也可以与径向距离L1一样长。从磁铁端部102的顶端到转子铁芯110的外缘的径向距离L3可以比从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面到转子铁芯110的外缘的最小径向距离L2长,还可以与最小径向距离L2一样长。磁铁端部102可以不沿转子铁芯110的径向延伸。而且,各个永久磁铁100、100,可以形成为相对于磁极中心线PC对称。
〔其它实施方式〕
在以上说明中,以永久磁铁100由粘结磁铁构成的情况为例,但是永久磁铁100由烧结磁铁构成也是可以的。例如,通过将成为磁铁本体部101的烧结磁铁和成为磁铁端部102、102的烧结磁铁组合起来并收放在磁铁槽S110内,就能够构成永久磁铁100。也就是说,一对磁铁端部102、102与磁铁本体部101不形成为一体也是可以的。
以利用集中绕组方式将线圈202缠绕在定子齿部212、212、…上的情况为例,但利用分布绕组方式将线圈202缠绕在定子齿部212、212、…上也是可以的。
在转子11的变形例1(图6)、变形例2(图7)、变形例3(图8)中,以各个永久磁铁100、100、…的磁铁本体部101形成为圆弧状或者具有一个顶点的“V”字形的情况为例,但是磁铁本体部101形成为具有多个顶点的波浪状也是可以的。
在转子11的变形例3(图8、图9)中,以各个永久磁铁100、100、…的磁铁本体部101形成为其中的一个顶点成为最外周点Q的V字形的情况为例,但是磁铁本体部101形成为多个顶点中两个以上的顶点成为最外周点Q的波浪状(整体朝着转子铁芯110的外缘呈凸状的波浪状)也是可以的。
以旋转电气设备10构成电动机的情况为例,但是旋转电气设备10构成发动机也是可以的。
可以适当地将以上实施方式组合起来实施。以上实施方式是本质上优选的示例,并没有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适用对象或者本发明的用途范围的意图。
-产业实用性-
综上所述,上述旋转电气设备作为用于驱动空调装置中的压缩机的电动机等很有用。
-符号说明-
10 旋转电气设备
20 驱动轴
30 机壳
11 转子
12 定子
100 永久磁铁
101 磁铁本体部
102 磁铁端部
110 转子铁芯
S110 磁铁槽
PC 磁极中心线
D1、D2 磁化方向
θ1、θ2 倾斜角度
201 定子铁芯
202 线圈
211 背轭部
212 定子齿部
213 凸缘部

Claims (4)

1.一种转子,其包括转子铁芯(110)和埋设在所述转子铁芯(110)内的多个永久磁铁(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永久磁铁(100)具有磁铁本体部(101)和一对磁铁端部(102),该磁铁本体部(101)形成为横切所述转子铁芯(110)的径向而朝向该转子铁芯(110)的旋转中心(0)呈凸状弯曲,该一对磁铁端部(102)朝着该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面侧折弯,从该磁铁本体部(101)的周向两端朝着该转子铁芯(110)的外缘延伸,
设所述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的磁化方向(D1)为与该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在该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侧相交,
所述永久磁铁(100)的磁铁端部(102)的磁化方向(D2)与该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在该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的外周侧相交,
所述永久磁铁(100)的磁铁端部(102)的各磁化方向(D2)相对于该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的倾斜角度(θ2)比该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的各磁化方向(D1)相对于该永久磁铁(100)的磁极中心线(PC)的倾斜角度(θ1)大,
所述永久磁铁(100)的一对磁铁端部(102)的磁化方向(D2)的交点与该永久磁铁(100)的磁铁本体部(101)的磁化方向(D1)的交点相比,位于更靠近所述转子铁芯(110)的旋转中心(0)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永久磁铁(100)由粘结磁铁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永久磁铁(100)的磁铁端部(102)的延伸宽度(W)比该永久磁铁(100)的磁铁端部(102)的延伸长度(L)短。
4.一种旋转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转子(11)和供所述转子(11)插入的定子(12)。
CN201380049368.0A 2012-09-28 2013-09-30 转子及旋转电气设备 Active CN1046857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8294 2012-09-28
JP2012-218294 2012-09-28
PCT/JP2013/005829 WO2014050154A1 (ja) 2012-09-28 2013-09-30 ロータおよび回転電気機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5764A CN104685764A (zh) 2015-06-03
CN104685764B true CN104685764B (zh) 2017-12-01

Family

ID=50387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9368.0A Active CN104685764B (zh) 2012-09-28 2013-09-30 转子及旋转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122231B2 (zh)
EP (1) EP2903138B1 (zh)
JP (2) JP5713075B2 (zh)
CN (1) CN104685764B (zh)
AU (1) AU2013321841B2 (zh)
ES (1) ES2880112T3 (zh)
WO (1) WO201405015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51732B2 (ja) * 2014-08-29 2018-07-0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圧縮機のモータ、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7431393B (zh) 2015-03-03 2019-06-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磁阻电动机、以及在磁阻电动机中使用的转子芯的制造方法
JP6709522B2 (ja) * 2015-09-29 2020-06-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ロータ
WO2017056480A1 (ja) * 2015-10-01 2017-04-0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動機要素、電動機、装置
ES2952947T3 (es) 2017-06-06 2023-11-07 Ge Renewable Tech Wind Bv Módulo de imanes y máquina eléctrica
JP6939736B2 (ja) * 2017-08-01 2021-09-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回転電機駆動システム
EP3836356A4 (en) * 2018-11-09 2021-09-29 Aisin Aw Co., Ltd.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ROTOR CORE
DE102019107452A1 (de) * 2019-03-22 2020-09-24 Feaam Gmbh Rotor und elektrische Maschine
JP6639761B1 (ja) * 2019-07-11 2020-02-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US11710994B2 (en) * 2020-02-25 2023-07-25 Tdk Corporatio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US20220311294A1 (en) * 2021-03-25 2022-09-29 Nidec Motor Corporation Rotor with arcuate magnets
JP7090773B1 (ja) * 2021-04-01 2022-06-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WO2024072384A1 (en) * 2022-09-28 2024-04-04 Nidec Motor Corporation Rotor with arcuate magne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8415A (ja) * 1992-07-22 1994-02-10 Hitachi Metals Ltd 永久磁石式ロータ
JPH10304610A (ja) 1997-04-22 1998-11-13 Toshiba Corp 永久磁石回転子及び永久磁石回転子用抜き板の製造方法
KR100263445B1 (ko) 1997-11-13 2000-08-01 윤종용 브러시리스 dc모터용 회전자
JP4089072B2 (ja) * 1998-10-23 2008-05-2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永久磁石埋込み形モータ
JP2002044889A (ja) * 2000-05-17 2002-02-08 Hitachi Metals Ltd 3軸異方性一体形永久磁石および回転機
JP2002078259A (ja) * 2000-08-31 2002-03-15 Yamaha Motor Co Ltd 永久磁石回転子
JP2003032926A (ja) * 2001-07-10 2003-01-31 Teijin Seiki Co Ltd 永久磁石型モータ
EP1471621A3 (de) * 2003-04-24 2005-12-14 Minebea Co., Ltd. Rotorkörper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JP2004346757A (ja) 2003-05-20 2004-12-09 Daikin Ind Ltd 圧縮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JP2004357489A (ja) * 2003-05-28 2004-12-16 Akira Chiba 単方向着磁の永久磁石モータ
JP2005020991A (ja) * 2003-06-04 2005-01-20 Hitachi Metals Ltd 回転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224412B (en) 2003-07-30 2004-11-21 Ming-Tsung Chu Rotor structure of line-start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WO2005101614A1 (ja) * 2004-04-06 2005-10-27 Hitachi Metals, Ltd. 回転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74297B2 (ja) * 2004-09-13 2010-11-04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ロータ
US7598645B2 (en) * 2007-05-09 2009-10-06 Uqm Technologies, Inc. Stress distributing permanent magnet rotor geometry for electric machines
TWM330677U (en) * 2007-08-10 2008-04-11 Rechi Prec Co Ltd Improved structure of permanent magnet motor
JP5468215B2 (ja) * 2008-06-09 2014-04-0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及び空気調和機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03138B1 (en) 2021-06-16
ES2880112T3 (es) 2021-11-23
CN104685764A (zh) 2015-06-03
JP2014082928A (ja) 2014-05-08
AU2013321841A1 (en) 2015-05-14
EP2903138A4 (en) 2016-06-01
JP2014082927A (ja) 2014-05-08
US10122231B2 (en) 2018-11-06
JP5713075B2 (ja) 2015-05-07
AU2013321841B2 (en) 2016-02-25
US20150372547A1 (en) 2015-12-24
EP2903138A1 (en) 2015-08-05
WO2014050154A1 (ja) 2014-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85764B (zh) 转子及旋转电气设备
US9906083B2 (en) Rotors with segmented magnet configurations and related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and compressors
US9083219B2 (en) Rotor and motor
CN106953440A (zh) 旋转电机、转子铁心的制造方法
CN103493338B (zh) 永磁铁式旋转电机
CN103872824B (zh) 磁铁埋入式同步电动机的转子以及磁铁埋入式同步电动机
CN105375715B (zh) 少稀土类宽调速混合永磁磁通切换双定子电机
JP2011223742A (ja)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US10566859B2 (en) Rotor
CN106169822A (zh) 电机及其转子结构
CN103872815B (zh) 马达
US20160308409A1 (en) Rotor for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EP2768118A2 (en) Magnet embedded r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magnet embedded rotor
JP2013251977A (ja) 永久磁石回転電機
CN102761187A (zh) 电动机转子及内置式永磁电动机
CN103460557A (zh) 电动机的定子及电动机
CN206077099U (zh) 电机及其转子结构
CN203219034U (zh) 转子以及同步电动机
JP6121914B2 (ja) 同期電動機
CN104247213A (zh) 永磁电机
JP2008136352A (ja) 永久磁石形電動機の回転子及び永久磁石形電動機の回転子の製造方法及び永久磁石形電動機及び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
CN103975505A (zh) 永久磁铁嵌入式电动机
CN107046352B (zh) 内部永磁电机
CN106063085B (zh) 转子
CN104067483B (zh) 同步电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