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5246A - 摩擦离合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摩擦离合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5246A
CN104685246A CN201380050984.8A CN201380050984A CN104685246A CN 104685246 A CN104685246 A CN 104685246A CN 201380050984 A CN201380050984 A CN 201380050984A CN 104685246 A CN104685246 A CN 1046852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clutch device
friction clutch
housing
serv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098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85246B (zh
Inventor
F·特雷菲森
C·拉贝尔
M·凯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4685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5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85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52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583Diaphragm-springs, e.g. Belleville
    • F16D13/585Arrangements or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r support of the diaphragm on the clutch on the clutch cover or the pressure pl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5Features relating to adjustment, e.g. slack adjusters
    • F16D13/757Features relating to adjustment, e.g. slack adjusters the adjusting device being located on or inside the clutch cover, e.g. acting on the diaphragm or on the pressure pl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3/00Friction clutches
    • F16D13/58Details
    • F16D13/70Pressure members, e.g. pressure plates, for clutch-plates or lamellae;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pressure members
    • F16D13/71Pressure members, e.g. pressure plates, for clutch-plates or lamellae;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pressure members in which the clutching pressure is produced by spring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擦离合器装置,尤其用于内燃机驱动的机动车辆的动力系,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具有:旋转轴线;壳体(102);为了在接合的操纵位置和分离的操纵位置之间的操纵而能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移动的至少一个挤压板(108);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挤压板加载的第一弹簧(104);和用于减小在磨损状态下的操纵力的第二弹簧(106);其中,第二弹簧(106)在第一直径上直接或间接地支撑在所述壳体(102)上,并且在第二直径上直接或间接地支撑在所述第一弹簧(104)上,其中,所述第一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直径。

Description

摩擦离合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擦离合器装置,尤其用于内燃机驱动的机动车辆的动力系,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具有:一旋转轴线,一壳体,至少一个为了在接合的操纵位置与分离的操纵位置之间的操纵而能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移动的挤压板;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挤压板加载的第一弹簧;和用于减小在磨损状态下的操纵力的第二弹簧。
背景技术
由申请号为10 2011 086 138.6的德国专利申请,已知一种用于摩擦离合器的操纵装置,具有:离合器盖;直接或间接地在离合器盖上、以能关于尤其是环形的枢转区域枢转的方式被支承的碟簧,用于移动挤压板以在挤压板与对压板之间压紧离合器从动盘;直接或间接地支撑在离合器盖上的支撑弹簧,用于提供对向支承件以用于抵消碟簧在枢转区域上产生的力;和,特别是碟簧状构造的、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支撑弹簧与碟簧之间的伺服弹簧,其中,碟簧和伺服弹簧在至少两个在径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贴靠区域中处于彼此贴靠,从而提出下述一种用于摩擦离合器的操纵装置,通过该操纵装置能实现在该摩擦离合器的使用寿命期间用于移动挤压板的操纵力仅小幅上升。
由申请号为10 2011 086 971.9的德国专利申请,已知一种特别是用于内燃驱动的机动车辆的动力系的摩擦离合器装置,具有:旋转轴线;壳体;至少一个为了在接合的操纵位置与分离的操纵位置之间的操纵而能相对于壳体在旋转轴线方向上移动的挤压板;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挤压板加载的第一弹簧;操纵装置;和第二弹簧,具有用于支撑在壳体上的第一支撑区段、用于支撑在第一弹簧上的第二支撑区段、和用于支撑在所述操纵装置上的第三支撑区段,以便在结构和/或功能上改进所述摩擦离合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结构和/或功能上进一步改进前述摩擦离合器装置。特别地,要确保在摩擦离合器装置的寿命期间的更可靠的工作。特别地,不需要单独的调整。特别地,要避免摩擦离合器装置的部件的无意夹紧。特别地,要避免因钻孔造成材料弱化。特别地,要减少单体部件的数目。特别地,要避免公差的积累。特别地,要减小碟簧的弹簧舌部的挠曲的影响。特别地,要减小安装空间要求。特别地,要省去支撑弹簧。特别地,要提供可变化使用的摩擦离合器装置。特别地,要限制最大操纵力。特别地,要不低于预定的压紧力。特别地,伺服弹簧要仅在磨损状态下起作用。特别地,在崭新状态下以及在释放(Abhub)时伺服弹簧不起作用。特别地,摩擦离合器装置中的总公差要维持为小的。特别地,要限制公差偏差对伺服弹簧力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如权利要求1的摩擦离合器装置实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列举。
此外,该目的通过下述一种摩擦离合器装置而实现,尤其是用于内燃机驱动的机动车辆的动力系的摩擦离合器装置,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具有:旋转轴线;壳体;为了在接合的操纵位置与分离的操纵位置之间的操纵而能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移动的至少一个挤压板;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挤压板加载的第一弹簧;和用于减小在磨损状态下的操纵力的第二弹簧;其中,所述第二弹簧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壳体与第一弹簧之间。
该动力系可具有内燃机。该动力系可具有扭振减振器。该动力系可具有变速器。该动力系可具有至少一个可驱动的车轮。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可布置在该动力系中。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可布置在内燃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可布置在扭振减振器与变速器之间。
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可具有输入部件。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可具有输出部件。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可具有壳体。该壳体也可称为盖。该摩擦离合器装置的输入部件可被内燃机驱动。借助于所述输出部件可驱动变速器。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可允许启动以及改变变速器速比。
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可具有单离合器。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可具有双离合器。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可具有干式离合器。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可具有湿式离合器。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可具有单片式离合器。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可具有多片式离合器。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可具有自打开式离合器。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可具有自闭合式离合器。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可具有压式离合器。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可具有拉式离合器。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可借助于离合器踏板而被操纵。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可自动化地操纵。
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可从完全分离的操纵位置出发直至完全接合的操纵位置依赖于操纵地实现增大的功率传递,在所述完全分离的操纵位置中在输入部件与输出部件之间基本上不发生功率传递,在所述完全接合的操纵位置中在输入部件与输出部件之间基本上发生完全的功率传递,其中,在输入部件与输出部件之间的功率传递可摩擦锁合式地进行。反之,可从完全接合的操纵位置出发直至完全分离的操纵位置依赖于操纵地实现减小的功率传递,在所述完全接合的操纵位置中在输入部件与输出部件之间基本上发生完全的功率传递,在所述完全分离的操纵位置中在输入部件与输出部件之间基本上不发生功率传递。完全接合的操纵位置可以是闭合的操纵位置。完全分离的工作位置可以是打开的操纵位置。
所述至少一个挤压板和所述壳体可彼此抗扭转地连接。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可具有压板。压板和壳体可彼此固定地连接。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可具有带摩擦衬的离合器从动盘。该离合器从动盘可在压板与至少一个挤压板之间被夹紧。摩擦衬在摩擦离合器装置的工作期间受到磨损。该摩擦离合器装置的输入部件可具有:壳体、压板和至少一个挤压板。该摩擦离合器装置的输出部件可具有离合器从动盘。
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可具有弹簧装置。该弹簧装置可具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一弹簧也可称为离合器弹簧或操纵弹簧。第二弹簧也可称为伺服弹簧。第一弹簧可在图中——其中x轴上标出操纵行程并且y轴上标出操纵力——具有带局部最大值和下降区段的上升特性曲线。第二弹簧的力可定向为相反于第一弹簧的力。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可以在图中——其中x轴上标出操纵行程并且y轴上标出操纵力——具有共同的总体特性曲线。该总体特性曲线可具有带局部最大值和下降区段的上升曲线,其中,由于第二弹簧的力,该总体特性曲线的局部最大值具有相对于第一弹簧的特性曲线的局部最大值而言减小的值,并且该总体特性曲线的下降区段具有相对于第一弹簧的特性曲线的下降区段而言减小的上升。该弹簧装置可对挤压板在闭合方向上预紧地加载。该弹簧装置可对挤压板在打开方向上预紧地加载。
第一弹簧可以是带弹簧舌部的碟簧,并且,第二弹簧可以直接支撑在该弹簧舌部上。第一弹簧可以具有力边缘和弹簧舌部。力边缘可以具有环形盘状的形状。弹簧舌部可以从所述力边缘出发朝向径向内部延伸。第一弹簧可以具有弹簧窗口。弹簧窗口可各自在周向上布置在弹簧舌部之间并且在径向上布置在弹簧舌部与力边缘之间的过渡区域中。弹簧窗口可各自具有液滴状形状。第一弹簧可以具有面向壳体的一侧。第一弹簧可以具有面向挤压板的一侧。第二弹簧可以具有环形盘状形状。第二弹簧可以具有外边缘。第二弹簧可以具有内边缘。第二弹簧可以具有面向壳体的一侧。第二弹簧可以具有面向挤压板的一侧。第二弹簧可以在壳体与第一弹簧之间起作用。第二弹簧可以一方面支撑在壳体上并且另一方面支撑在第一弹簧上。
在壳体侧,一限定的边沿或线材环用作用于第二弹簧的枢转支承。该边沿可以是壳体的边沿。该边沿可以是朝向径向内部定向的边沿。该边沿可以利用壳体端部形成。在壳体与第二弹簧之间,可以布置有中间元件作为用于第二弹簧的枢转支承。该中间元件可以是线材环。第二弹簧可借助其外边缘支撑在第一弹簧上。第二弹簧的内边缘可以朝向径向内部突出于该枢转支承或线材环。第二个弹簧可以在弹簧窗口的区域中作用在第一弹簧上。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之间的有效直径可以具有预定的最小半径。该最小半径可以通过第一弹簧的弹簧舌部的挠曲被确定。第二弹簧可借助其内边缘支撑在第一弹簧上。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一种摩擦离合器装置而实现,尤其是用于内燃机驱动的机动车辆的动力系的摩擦离合器装置,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具有:旋转轴线;壳体;至少一个为了在接合的操纵位置与分离的操纵位置之间的操纵而能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移动的挤压板;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挤压板加载的第一弹簧;用于减小在磨损状态下的操纵力的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施加力以支承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首先由一共同的板材制成,并且随后被彼此枢转支承地连接。
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可以由同一板材坯料制成。第二弹簧可以布置在第三弹簧的径向内部。第二弹簧的外直径可以至少近似地相应于第三弹簧的内直径。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可以借助于线材环被连接。该线材环可形成枢转支承。第二弹簧可以具有:用于与线材环连接的接片式支承区段。这些支承区段可以在径向外部布置在第二弹簧上。第三弹簧可以具有:用于与线材环连接的接片式支承区段。这些支承区段可以在径向内部布置在第三弹簧上。第二弹簧的支承区段和第三弹簧的支承区段可以交替地反向地贴靠在线材环上。
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为了互相连接可各自具有接片式支承区段。第二弹簧可以具有:用于与第三弹簧连接的接片式支承区段。这些支承区段可在径向外部布置在第二弹簧上。第三弹簧可以具有:用于与第二弹簧连接的接片式支承区段。这些支承区段可在径向内部布置在第三弹簧上。第二弹簧的支承区段和第三弹簧的支承区段可以交替地反向地彼此接合。第二弹簧的支承区段和第三弹簧的支承区段可以各自在周向上具有至少近似相同的宽度。第二弹簧的支承区段和/或第三弹簧的支承区段可以各自通过相应弹簧的成形而制成。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可以各自具有六个支承区段。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一种摩擦离合器装置而实现,尤其是用于内燃机驱动的机动车辆的动力系的摩擦离合器装置,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具有:旋转轴线;壳体;至少一个为了在接合的操纵位置与分离的操纵位置之间的操纵而能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移动的挤压板;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挤压板加载的第一弹簧;和用于减小在磨损状态下的操纵力的第二弹簧;其中,第一弹簧是具有力边缘和朝向径向内部定向的弹簧舌部的碟簧,并且,第二弹簧借助于在径向外部布置在所述力边缘上的弹簧元件而形成,其中,所述弹簧元件这样布置,使得在磨损状态下在操纵时所述弹簧元件支撑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弹簧元件可以各自具有弓状的形状。在第一弹簧上可以布置有三个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可以在周向上均匀分布地布置。所述弹簧元件可以具有递减的特性曲线。所述弹簧元件的特性曲线可以至少近似于碟簧的特性曲线。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一种摩擦离合器装置而实现,尤其是用于内燃机驱动的机动车辆的动力系的摩擦离合器装置,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具有:旋转轴线;壳体;至少一个为了在接合的操纵位置与分离的操纵位置之间的操纵而能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移动的挤压板;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挤压板加载的第一弹簧;和用于减小在磨损状态下的操纵力的第二弹簧;其中,第二弹簧借助于布置在壳体上的弹簧元件而形成,其中所述弹簧元件这样布置,使得在磨损状态下在操纵时第一弹簧或挤压板支撑在所述弹簧元件上。所述弹簧元件可以是板簧。在壳体上可以布置有三个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可以在周向上均匀分布地布置。所述弹簧元件可以具有递减的特性曲线。所述弹簧元件的特性曲线可以至少近似于碟簧的特性曲线。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一种摩擦离合器装置而实现,尤其是用于内燃机驱动的机动车辆的动力系的摩擦离合器装置,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具有:旋转轴线;壳体;至少一个为了在接合的操纵位置与分离的操纵位置之间的操纵而能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移动的挤压板;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挤压板加载的第一弹簧;布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固定和支承第一弹簧的间隔栓;布置在第一弹簧的挤压板侧的线材环;和用于减小在磨损状态下的操纵力的第二弹簧;其中,第二弹簧在线材环的挤压板侧以能枢转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间隔栓上。所述间隔栓可以各自具有多台阶式的横截面。所述间隔栓可以各自具有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间隔栓可以各自在第二台阶上具有比在第一台阶上更大的横截面。第一台阶可以用于支承所述线材环。第二台阶可用于支承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可借助其内边缘被支承在间隔栓上。第二弹簧可以在它的内边缘上具有用于所述间隔栓的槽口。所述线材环可以用于无游隙地定位第二弹簧。为了定位第二弹簧,可以设置有弹簧元件,特别是波纹弹簧。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一种摩擦离合器装置而实现,尤其是用于内燃机驱动的机动车辆的动力系的摩擦离合器装置,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具有:旋转轴线;壳体;至少一个为了在接合的操纵位置与分离的操纵位置之间的操纵而能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移动的挤压板;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挤压板加载的第一弹簧;和用于减小在磨损状态下的操纵力的第二弹簧;其中,第二弹簧被设计成带有壳体侧的表面和挤压板侧的表面的碟簧,并且具有在壳体侧的表面上突出的第一凸缘(Sicken)以及在挤压板侧的表面上突出的第二凸缘。第一凸缘可以用于支承第一弹簧。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可以具有:布置在壳体上的、用于固定和支承第一弹簧的间隔栓。第二凸缘可以用于支承在间隔栓上。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可以在周向上交替地布置。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可以在周向上均匀分布地布置。第二弹簧可以在它的内边缘上具有用于间隔栓的槽口。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可以布置在一共同直径上。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可以布置在所述槽口的径向外部。第一凸缘可以在周向上布置在所述槽口之间。第二凸缘可以在周向上布置在所述槽口上。第二弹簧可各具有六个第一凸缘和六个第二凸缘。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一种摩擦离合器装置而实现,尤其是用于内燃机驱动的机动车辆的动力系的摩擦离合器装置,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具有:旋转轴线;壳体;至少一个为了在接合的操纵位置与分离的操纵位置之间的操纵而能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移动的挤压板;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挤压板加载的第一弹簧;布置在第一弹簧的挤压板侧的线材环;和用于减小在磨损状态下的操纵力的第二弹簧;其中,所述线材环波纹状地成形,并且用于支承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线材环可以布置在第二弹簧的挤压板侧。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可以具有:布置在壳体上的、用于固定和支承第一弹簧的间隔栓。所述间隔栓可以各自具有台阶式的横截面。所述间隔栓可以各自具有一个台阶。该台阶可用于支承线材环。所述线材环可以布置在所述间隔栓的径向外侧。第二弹簧可以在它的内边缘上具有用于所述间隔栓的槽口。所述槽口可以各自大于所述间隔栓的最大直径。所述线材环为了支承第一弹簧可穿过第二弹簧的槽口。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一种摩擦离合器装置而实现,尤其是用于内燃机驱动的机动车辆的动力系的摩擦离合器装置,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具有:旋转轴线;壳体;至少一个为了在接合的操纵位置与分离的操纵位置之间的操纵而能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移动的挤压板;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挤压板加载的第一弹簧;和用于减小在磨损状态下的操纵力的第二弹簧;其中,第二弹簧直接布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且在磨损状态下在操纵时支撑在第一弹簧上或在挤压板上。第二弹簧可以具有:用于直接支撑在壳体上的、向径向外部定向的接片式支承区段。所述支承区段可以用于在周向上在壳体上安置第二弹簧。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一种摩擦离合器装置而实现,尤其是用于内燃机驱动的机动车辆的动力系的摩擦离合器装置,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具有:旋转轴线;壳体;至少一个为了在接合的操纵位置与分离的操纵位置之间的操纵而能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移动的挤压板;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挤压板加载的第一弹簧;布置在壳体上、用于固定和支承第一弹簧的间隔栓;和用于减小在磨损状态下的操纵力的第二弹簧;其中,第二弹簧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间隔栓的挤压板侧。因此,第二弹簧可以具有延长的力边缘。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可以具有:用于支承第二弹簧的支承元件。该支承元件可与壳体连接。该支承元件可以与所述间隔栓连接。该支承元件为了与壳体连接可突出穿过第一弹簧的弹簧窗口。为了在第一弹簧与第二弹簧之间的支撑,可设置有中间元件。因此,避免了第二弹簧的过于陡峭的竖起。
通过本发明的摩擦离合器装置,在每一情况下确保使用寿命期间更可靠的工作。不需要单独的调整。避免该摩擦离合器装置的部件的无意夹紧。避免因钻孔造成材料弱化。减少单体部件的数目。避免公差的积累。减小碟簧的弹簧舌部的挠曲的影响。减小安装空间要求。可以省去支撑弹簧。该摩擦离合器装置为可变化使用的。限制了最大操纵力。确保了预定的最小压紧力。伺服弹簧在磨损状态下起作用,并且在崭新状态下以及在释放时不起作用。该摩擦离合器装置中的总公差保持为低。限制了公差偏差对伺服弹簧力的影响。本发明的摩擦离合器装置在每一情况下可实现:在磨损时基本上保持恒定的压紧力、恒定的释放、踏板力的减小和/或小的总公差。根据本发明的摩擦离合器装置的使用可以不多占安装空间地(bauraumneutral)进行。
综上所述及换言之,通过本发明,由此尤其获得一种伺服弹簧离合器。伺服弹簧和支撑弹簧可以由一坯料形成,但彼此被分开。线材环可以承担对伺服弹簧的支承。替代地,可以放弃线材环,并且,伺服弹簧可以直接置于支撑弹簧上。为此,伺服弹簧可转动几度,使得支撑弹簧与伺服弹簧的支承部彼此叠置。递减特性的弹簧元件可由碟簧在力边缘上被成形,所述弹簧元件在工作中抵靠在盖止挡上。所述弹簧元件的形状可以这样选择,使得在偏移时产生类似于碟簧的力特性曲线。在盖中可以安装递减特性的板簧,所述板簧在工作中抵靠在碟簧或挤压板上。板簧的形状可以这样选择,使得在偏移时产生类似于碟簧的力特性曲线。传统离合器的销栓可被这样改变,使得它们可支承伺服弹簧,所述伺服弹簧在离合器的下线材环下穿过。借助于弹簧元件比如波纹弹簧,所述伺服弹簧可以被带入由线材环限定的位置中,由此可同时实现在伺服弹簧紧固区域中无游隙。传统离合器的下线材环可以被去除。其功能可以由伺服弹簧承担,该伺服弹簧可以在线材环直径上交替地在两个方向设置有凸缘。朝下设置的凸缘可以置于销栓上,朝上设置的凸缘可以支承碟簧。波纹式线材环——其可以在Bolo离合器(Bolo-Kupplung)的情况下在销栓或接片之间朝下降低——可以承担下线材环的功能。在此区域内,伺服弹簧可以置于线材环上。伺服弹簧可以安装在盖中,由此伺服弹簧可以在工作中抵靠在碟簧或挤压板上,并且可以直接施加反力。伺服弹簧可以布置在销栓的下方,由此可实现较长的力边缘。将伺服弹簧支撑于其上的构件,可以选择性地被紧固在销栓中或通过碟簧窗口被紧固在盖上。为了碟簧的支撑,可以设置有中间元件,以避免过分陡峭的力边缘直接接触碟簧。
伺服弹簧可以安装在盖与碟簧之间,并且直接作用在碟簧舌部上。在盖上,伺服弹簧在此可在限定的边沿上、比如盖端部或安装的中间元件(例如线材环)上滚动,伺服弹簧可利用外直径置于碟簧上。只要不与其它构件或空间限制发生碰撞,力边缘内直径可以突出超过所述边沿并且被自由选择。为了舌部挠曲不对减小力有太大影响,伺服弹簧可以在窗口附近的点上起作用。一般地,可以借助于舌部挠曲来限定临界直径,伺服弹簧与碟簧之间的接触点不低于该临界直径。装配方向可以是可变的。在离合器中的相应位置情况下,例如在挂钩离合器(Hakenkupplung)中,所述伺服弹簧也可被这样安装,使得该伺服弹簧在内直径上与碟簧接触。
用“可”表示本发明的尤其可选的特征。因此而分别存在本发明的这样的实施例,该实施例具有对应的特征或对应的多个特征。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从该描述得出其它特征和优点。这些实施例的具体特征可代表本发明的一般特征。这些实施例的与其它特征相关联的特征也可代表本发明的单独特征。
附图以示意和举例的方式示出:
图1以局部截面视图示出一离合器,具有布置在壳体与碟簧之间的伺服弹簧;
图2以局部截面视图示出带伺服弹簧的离合器,所述伺服弹簧以其内边缘支撑在碟簧上;
图3以俯视图和立体细节图示出伺服弹簧和支撑弹簧,它们借助于线材环而彼此枢转支承地连接;
图4示出伺服弹簧和支撑弹簧,它们借助于接片式支承区段而相互枢转支承地连接;
图5以俯视图和局部立体图示出一碟簧,该碟簧带有布置在径向外部的弹簧元件用于形成伺服弹簧;
图6以示意图和局部立体图示出一离合器,该离合器带有布置在壳体上的弹簧元件用于形成伺服弹簧;
图7以局部截面视图示出带有伺服弹簧的离合器,该伺服弹簧在线材环的挤压板侧被支承在间隔栓上,并且以细节图示出该伺服弹簧;
图8以局部截面视图中示出带有伺服弹簧的离合器,该伺服弹簧具有凸缘,并且以细节图示出该伺服弹簧;
图9以局部截面视图和细节图示出具有用于既支承碟簧又支承伺服弹簧的波纹线材环的离合器;
图10以局部截面视图示出带有伺服弹簧的离合器,该伺服弹簧直接布置在壳体上;
图11以局部截面视图示出一离合器,该离合器带有布置在间隔栓的挤压板侧的伺服弹簧;以及
图12示出通过图1至图11所示的伺服弹簧的优选设计,压紧力和分离力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以局部截面视图示出离合器100,该离合器100带有布置在壳体102与碟簧104之间的伺服弹簧106。离合器100是摩擦离合器。离合器100是单片干式离合器。离合器100可在机动车辆的动力系中布置在内燃机与变速器之间。在内燃机与离合器100之间可布置扭振减振器,特别是双质量飞轮。离合器100具有输入部件和输出部件。输入部件具有:壳体102、与壳体102固定连接的压板、和在轴向上相对于壳体108受限地可移动的挤压板108。输入部件可与内燃机驱动式连接。输出部件具有带摩擦衬的离合器从动盘。离合器从动盘可在压板与挤压板108之间被夹紧,以实现输入部件与输出部件之间的摩擦锁合式功率传递。输出部件可与变速器驱动式连接。离合器100具有操纵装置。借助于该操纵装置,挤压板108可移动。
操纵装置具有碟簧104和伺服弹簧106。借助于碟簧104的力,挤压板108在闭合方向上被预紧地加载。借助于该操纵装置,可以施加用于打开离合器100的操纵力。操纵力被定向成相反于碟簧104的力。伺服弹簧106依赖于离合器100——特别是离合器从动盘的摩擦衬——的磨损而起作用。伺服弹簧106的力定向成相反于碟簧104的力。因此,伺服弹簧106的力与磨损相关地在打开方向上辅助离合器100的操纵。伺服弹簧106一方面支撑在壳体102上,另一方面支撑在碟簧104上或挤压板108上。
碟簧104具有力边缘110和弹簧舌部112。力边缘110具有带外边缘的环形盘状形状。弹簧舌部112从力边缘110出发向径向内部延伸。在弹簧舌部112之间分别存在扩展到力边缘110的间隙。所述间隙的扩展区段也称为弹簧窗口。伺服弹簧106具有带内边缘114和外边缘116的环形盘状形状。
碟簧104以其力边缘110支撑在挤压板108上。碟簧104在壳体102上可枢转地被支承,即,借助于枢转支承以能倾翻的方式被支撑。间隔栓118用于碟簧104在壳体102上的支承。间隔栓118各自具有:带第一台阶120和第二台阶122的多台阶式横截面。间隔栓118各自在第二台阶122上具有比在第一台阶120上更大的横截面。间隔栓118各自被紧固在壳体102上并且向内朝挤压板108的方向延伸。为了碟簧104的可枢转式支承,第一线材环124布置在壳体102与碟簧104之间,并且第二线材环126布置在碟簧104的挤压板侧。第二线材环126置于间隔栓118的第二台阶122上。第一线材环124和第二线材环126在径向外侧贴靠在间隔栓118上。
伺服弹簧106以可枢转的方式被支承在壳体102上。壳体102的边沿128或线材环130用于伺服弹簧106的可枢转式支承。伺服弹簧106以其外边缘116支撑在碟簧104上。外边缘116以倒圆实施,以支持滚动。伺服弹簧106的内边缘114在轴向方向上超出边沿128或线材环130而在壳体102的方向上伸出。伺服弹簧106在间隔栓118的径向内侧在弹簧窗口区域中支撑在碟簧104上。借助于间隔栓118的第一台阶120,形成用于伺服弹簧106的自由空间。
此外,优选环状的、优选具有锥形表面区段的伺服弹簧106在第一直径上直接或间接地支撑在壳体102上,并且在第二直径上直接或间接地支撑在碟簧104上。在此,第一直径小于第二直径。此外,伺服弹簧106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壳体102与碟簧104之间。伺服弹簧106在壳体102上和/或在碟簧104上的间接支撑,可通过至少一个线材环130来实现。类似地,伺服弹簧106在壳体102上和/或在碟簧104上的直接支撑,可以通过至少一个壳体侧的和/或弹簧侧的倒圆或凸缘来实现。
伺服弹簧106在弹簧舌部112的区域中支撑在碟簧104上。第二直径——其上执行碟簧侧的支撑——布置在枢转支承118,124,126的径向内部。此外,伺服弹簧106在径向上相对于壳体102的开口的内边沿128进一步向内延伸。
代替常接合式离合器100的碟簧104,可在未示出的常分离式离合器的情况下设置杠杆弹簧。伺服弹簧106尤其是环形的,并且可被构造为碟簧。
图2以局部截面视图示出带伺服弹簧202的离合器200,该伺服弹簧202以其内边缘204支撑在碟簧206上。该支撑也可以经由在内边缘204和/或外边缘208附近的一个或多个凸缘/压纹来实现,由此该支撑不必直接在内边缘204或外边缘208的边沿上实行。伺服弹簧202以其外边缘208支撑在壳体210上。伺服弹簧202具有波纹式横截面。由此形成用于壳体210的支承和用于碟簧206的支承。其余方面补充地尤其参考图1以及所属的描述。
图3以俯视图和立体细节图示出支撑弹簧300和伺服弹簧302,它们借助于线材环304而彼此枢转支承地连接。上述碟簧置于伺服弹簧302上,而支承弹簧300被支撑在壳体侧,例如在盖侧的接片或间隔栓上。支撑弹簧300和伺服弹簧302由同一板材例如在一冲压工艺中制成。支撑弹簧300的外直径大致相应于伺服弹簧302的内直径。支撑弹簧300布置在伺服弹簧302的径向内部。支撑弹簧300具有朝径向外部定向的突起306。伺服弹簧302应在设计支撑弹簧300时被考虑。伺服弹簧302具有朝径向内部定向的突起308。线材环304在径向上布置在支撑弹簧300与伺服弹簧302之间。突起306,308各自适配于线材环304而被成形。支撑弹簧300的突起306和伺服弹簧302的突起308分别彼此交替地包握线材环304。其余方面补充地尤其参考图1以及所属的描述。
图4示出支撑弹簧400和伺服弹簧402,它们借助于接片式支承区段404,406而相互枢转支承地连接。支撑弹簧400的支承区段404置于伺服弹簧的内边缘402上。伺服弹簧402的支承区段406置于支撑弹簧400的外边缘上。支撑弹簧400的支承区段404和伺服弹簧402的支承区段406分别彼此交替地布置。支承区段404,406各自借助于成形的接片而形成。其余方面补充地尤其参考图1和图3以及所属的描述。
图5以俯视图和局部立体图示出碟簧500,碟簧500带有布置在径向外部的弹簧元件502,504,506用于形成伺服弹簧的。碟簧500具有当前的三个弹簧元件502,504,506。弹簧元件502,504和506在径向外部布置在碟簧500的力边缘508上。弹簧元件502各自具有:带有弹簧区段510和两个接头区段512的弓形形状。在磨损状态下,在操纵离合器时弹簧元件502,504和506支撑在壳体的止挡区段上。弹簧元件502,504,506具有递减的特性曲线。弹簧元件502,504,506具有的特性曲线类似于碟簧的特性曲线。其余方面补充地尤其参考图1以及所属的描述。
图6以示意图和局部立体图示出离合器600,离合器600带有布置在壳体602上的弹簧元件604用于形成伺服弹簧。弹簧元件604被构成为板簧。在磨损状态下,在操纵离合器600时弹簧元件604分别支撑在碟簧606上或在挤压板608上。为弹簧元件604的布置,壳体602具有接收区段610。如果设置为在磨损状态下在操纵离合器600时弹簧元件604支撑在碟簧606上,则碟簧606具有用于支撑弹簧元件604的贴靠区段612。贴靠区段612在径向外部布置在碟簧606上。如果设置为在磨损状态下在操纵离合器600时弹簧元件604支撑在挤压板608上,则挤压板608具有用于支撑弹簧元件604的贴靠区段614。贴靠区段614在径向外部布置在挤压板608上。弹簧元件604具有递减的特性曲线。弹簧元件604具有的特性曲线类似于碟簧的特性曲线。其余方面补充地尤其参考图1以及所属的描述。
图7以局部截面视图示出带有伺服弹簧702的离合器700,该伺服弹簧702在线材环704的挤压板侧被支承在间隔栓706上,并且以细节视图示出该伺服弹簧702。借助于被支承在间隔栓上的弹簧元件比如波纹弹簧,伺服弹簧702被带入一限定的位置。伺服弹簧702布置在线材环704的挤压板侧,线材环704就它而言布置在碟簧708的挤压板侧。伺服弹簧702以其内边缘710支撑在间隔栓706的台阶712上。为此,伺服弹簧702在其内边缘710上具有槽口714,所述槽口714相应于间隔栓706的支撑直径。线材环704也用来限定和无游隙地定位伺服弹簧702。伺服弹簧702的外边缘716为了碟簧708的可枢转式支承而倒圆地实施。其余方面补充地尤其参考图1以及所属的描述。
图8以局部截面视图示出带有伺服弹簧802的离合器800,伺服弹簧802具有凸缘804,806,并且以细节视图示出该伺服弹簧802。伺服弹簧802具有面向碟簧808的表面810。凸缘804关于该表面810凸出。凸缘804形成用于碟簧808的支承。伺服弹簧802具有面向挤压板812的表面814。凸缘806关于该表面814凸出。伺服弹簧800利用凸缘806置于间隔栓816上。凸缘804和凸缘806在周向上分别交替布置。凸缘804在周向上布置在槽口818之间。凸缘806在周向上布置在槽口818上。凸缘804,806布置在槽口818的径向外部。其余方面补充地尤其参考图1和图7以及所属的描述。
图9以局部截面视图和细节视图示出具有用于既支撑碟簧904又支撑伺服弹簧906的波纹线材环902的离合器900。线材环902布置在伺服弹簧906的挤压板侧。伺服弹簧906具有用于间隔栓910的在径向内侧的槽口908。槽口908各自大于间隔栓910的最大横截面。线材环902在碟簧904的方向上具有波纹区段912,该波纹区段912穿过槽口908伸出到碟簧904。区段912置于间隔栓910的台阶上。线材环902因而用来既支承伺服弹簧906又支承碟簧904。其余方面补充地尤其参考图1以及所属的描述。
图10以局部截面视图示出带有伺服弹簧1002的离合器1000,该伺服弹簧1002直接布置在壳体1004上。伺服弹簧1002在其外边缘上具有突起1006,突起1006配合在壳体1004的对应槽口中并且支撑在壳体1004的支承区段1008上。在磨损状态下在操纵离合器1000时伺服弹簧1002的内边缘支撑在碟簧1010的力边缘上。其余方面补充地尤其参考图1以及所属的描述。
图11以局部截面视图示出离合器1100,离合器1100带有布置在间隔栓1102的挤压板侧的伺服弹簧1104。伺服弹簧1104借助于保持元件1106而被支承。保持元件1106与间隔栓1102相连接,并且因而与壳体1108相连接。伺服弹簧1104具有延长的力边缘。其余方面补充地尤其参考图1以及所属的描述。
图12示出通过前述实施例中描述的伺服弹簧106,202,302,402,702,802,906,1002,1104或相应弹簧元件502,504,506,604的优选设计所得的压紧力(上方)和分离力(下方)的曲线图。
附图标记APKoS表示无伺服弹簧时的压紧力特性曲线。当存在离合器磨损时,即当挤压板必须进一步朝着对压板运动以将离合器从动盘的变得更薄的摩擦衬摩擦锁合地夹紧时,特性曲线APKoS上升,因为在该图中由工作点BP出发向左移动。
附图标记APKmS表示具有伺服弹簧时的压紧力特性曲线,而附图标记S表示伺服弹簧特性曲线。附图标记BF表示离合器从动盘的摩擦片弹簧装置的特性曲线。伺服弹簧特性曲线S被这样设计,使得在崭新状态下和在磨损状态下特性曲线APKmS以及相应的分离力特性曲线ARKn,ARKv形成为基本上平坦的、必要时稍有上升或下降,即,在离合器的崭新状态下的工作点BP与离合器的磨损状态下的磨损点VP之间在恒定的、即基本保持不变的力水平上延伸。
伺服弹簧在前述实施例中优选被构成为:保持在由碟簧所产生的压紧力的最小值、即特性曲线APKoS的最小值。伺服弹簧抵抗碟簧作用,并且通过它的优选构型负责:特性曲线APKmS在工作点BP与磨损点VP之间不落于该最小值下方。因此,使其在离合器的使用寿命期间例如在离合器踏板上或在离合器致动器上产生保持不变的力水平,因为仅分离行程延长但分离力保持恒定。
附图标记列表
100   离合器
102   壳体
104   碟簧
106   伺服弹簧
108   挤压板
110   力边缘
112   弹簧舌部
114   内边缘
116   外边缘
118   间隔栓
120   第一台阶
122   第二台阶
124   第一线材环
126   第二线材环
128   边沿
130   线材环
200   离合器
202   伺服弹簧
204   内边缘
206   碟簧
208   外边缘
210   壳体
300   支撑弹簧
302   伺服弹簧
304   线材环
306   突起
308   突起
400   支撑弹簧
402   伺服弹簧
404   支承区段
406   支承区段
500   碟簧
502   弹簧元件
504   弹簧元件
506   弹簧元件
508   力边缘
510   弹簧段
512   接头区段
600   离合器
602   壳体
604   弹簧元件
606   碟簧
608   挤压板
610   接收区段
612   贴靠区段
614   贴靠区段
700   离合器
702   伺服弹簧
704   线材环
706   间隔栓
708   碟簧
710   内边缘
712   台阶
714   槽口
716   外边缘
800   离合器
802   伺服弹簧
804   凸缘
806   凸缘
808   碟簧
810   表面
812   挤压板
814   表面
816   间隔栓
818   槽口
900   离合器
902   线材环
904   碟簧
906   伺服弹簧
908   槽口
910   间隔栓
912   区段
1000  离合器
1002  伺服弹簧
1004  壳体
1006  突起
1008  支承区段
1010  碟簧
1100  离合器
1102  间隔栓
1104  伺服弹簧
1106  保持元件
1108  壳体
BP    工作点
VP    磨损点
APKoS 无伺服弹簧时的压紧力特性曲线
APKmS 有伺服弹簧时的压紧力特性曲线
BF    摩擦片弹簧装置的特性曲线
S     伺服弹簧特性曲线
ARKn  崭新状态下的分离力特性曲线
ARKv  磨损状态下的分离力特性曲线

Claims (10)

1.摩擦离合器装置(100),尤其用于内燃机驱动的机动车辆的动力系,该摩擦离合器装置具有:旋转轴线;壳体(102);为了在接合的操纵位置与分离的操纵位置之间的操纵而能相对于所述壳体(102)在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移动的至少一个挤压板(108);用于对所述至少一个挤压板(108)加载的第一弹簧(104);和用于减小在磨损状态下的操纵力的第二弹簧(106),其中,所述第二弹簧(106)在第一直径上直接地或间接地支撑在所述壳体(102)上并且在第二直径上直接地或间接地支撑在所述第一弹簧(104)上,其中,所述第一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直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离合器装置(100),其中,所述第二弹簧(106)在轴向方向上布置在所述壳体(102)与所述第一弹簧(104)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擦离合器装置(100),其中,所述第二弹簧(106)在所述壳体(102)上的和/或在所述第一弹簧(104)上的间接支撑通过至少一个线材环(130)进行。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装置(100),其中,所述第二弹簧(106)在所述壳体(102)上的和/或在所述第一弹簧(104)上的直接支撑通过至少一个壳体侧的和/或弹簧侧的倒圆或凸缘进行。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装置(100),其中,所述第一弹簧(104)被构造为常接合式摩擦离合器装置的碟簧,或被构造为常分离式摩擦离合器装置的杠杆弹簧。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装置(100),其中,所述第一弹簧(104)具有弹簧舌部(112),并且,所述第二弹簧(106)在所述弹簧舌部(112)的区域中支撑在所述第一弹簧(104)上。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装置(100),其中,所述第一弹簧(104)通过枢转支承(118,124,126)以能倾翻的方式被支撑在所述壳体(102)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擦离合器装置(100),其中,所述第二直径布置在所述枢转支承(118,124,126)的径向内部。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装置(100),其中,所述第二弹簧(106)环状地构成,优选地构造为碟簧。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擦离合器装置(100),其中,所述第二弹簧(106)相对于所述壳体(102)的开口的内边沿(128)在径向上进一步向内延伸。
CN201380050984.8A 2012-10-09 2013-08-14 摩擦离合器装置 Active CN1046852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2218383.3 2012-10-09
DE102012218383 2012-10-09
DE102012219608 2012-10-26
DE102012219608.0 2012-10-26
DE102012220463.6 2012-11-09
DE102012220463 2012-11-09
DE102012222124.7 2012-12-04
DE102012222124 2012-12-04
PCT/DE2013/200125 WO2014056495A1 (de) 2012-10-09 2013-08-14 Reibungskupplungsein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5246A true CN104685246A (zh) 2015-06-03
CN104685246B CN104685246B (zh) 2017-09-05

Family

ID=49225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0984.8A Active CN104685246B (zh) 2012-10-09 2013-08-14 摩擦离合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906846B1 (zh)
KR (1) KR102126268B1 (zh)
CN (1) CN104685246B (zh)
DE (2) DE102013216065A1 (zh)
WO (1) WO201405649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1605A (zh) * 2017-01-03 2019-08-13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摩擦离合器
CN110998116A (zh) * 2017-08-08 2020-04-10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具有板簧的自增强摩擦离合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214372A1 (de) 2013-07-23 2015-01-2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Reibungskupplungseinrichtung
CN106460955B (zh) * 2014-05-20 2018-12-18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摩擦离合器的弹簧组件
DE102014216197A1 (de) 2014-08-14 2016-02-1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Kupplung mit einer zwischen dem Tellerfederkraftrand und der Druckplatte angeordneten Zusatzfeder zur Reduzierung des Drop-Offs
DE102014216315A1 (de) * 2014-08-18 2016-02-1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eckelbaugruppe für eine Kupplung mit einem axial vorgespannten Drahtring sowie Kupplung mit solcher Deckelbaugruppe
DE102014220210A1 (de) 2014-10-07 2016-04-0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Tellerfederanordnung für eine Reibungskupplung
DE102015207389A1 (de) 2015-04-23 2016-10-2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Tellerfeder mit integrierten Stützfederabschnitten
DE102015214947B3 (de) * 2015-08-05 2016-09-2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eibungskupplungseinrichtung
FR3050782B1 (fr) * 2016-04-27 2019-08-23 Valeo Embrayages Ensemble pour un dispositif d'embrayage, notam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FR3080658A1 (fr) * 2018-04-26 2019-11-01 Valeo Embrayages Couvercle d'embrayage destine a un double embrayag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20329A (en) * 1982-04-15 1983-11-30 Daikin Mfg Co Ltd Clutch cover assembly
DE4132349A1 (de) * 1990-09-28 1992-04-23 Aisin Seiki Kupplungsdeckelanordnung
DE4326501A1 (de) * 1992-08-07 1994-02-10 Daikin Seisakusho Osaka Kk Kupplungsabdeckungsausbildung
CN1275685A (zh) * 1999-05-31 2000-12-06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有限公司 摩擦离合器
DE4013186C2 (de) * 1989-04-27 2001-08-30 Exedy Corp Kupplungsabdeckungsausbildung
DE4430249C2 (de) * 1993-08-25 2002-06-13 Exedy Corp Kupplungsabdeckungsausbildung mit einer Tellerfeder
FR2896841A1 (fr) * 2006-01-27 2007-08-03 Valeo Embrayages Embrayage a diaphragme pousse
CN102434597A (zh) * 2011-12-12 2012-05-02 湖北三环离合器有限公司 一种力补偿离合器压盖总成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119667B1 (es) * 1994-12-24 1999-04-01 Fichtel & Sachs Ag Embrague de friccion con muelle auxiliar para asistir a la fuerza de desembragado.
JP2006283943A (ja) * 2005-04-05 2006-10-19 Exedy Corp トルク伝達装置、クラッチ装置及びトルクリミッタ装置
JP4754958B2 (ja) * 2005-12-09 2011-08-24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クラッチカバー組立体
DE102012218876A1 (de) 2011-11-11 2013-05-1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Reibungskupplung und Reibungskupplung
DE102012219711A1 (de) 2011-11-23 2013-05-23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Reibungskupplungsein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20329A (en) * 1982-04-15 1983-11-30 Daikin Mfg Co Ltd Clutch cover assembly
DE4013186C2 (de) * 1989-04-27 2001-08-30 Exedy Corp Kupplungsabdeckungsausbildung
DE4132349A1 (de) * 1990-09-28 1992-04-23 Aisin Seiki Kupplungsdeckelanordnung
DE4326501A1 (de) * 1992-08-07 1994-02-10 Daikin Seisakusho Osaka Kk Kupplungsabdeckungsausbildung
DE4430249C2 (de) * 1993-08-25 2002-06-13 Exedy Corp Kupplungsabdeckungsausbildung mit einer Tellerfeder
CN1275685A (zh) * 1999-05-31 2000-12-06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有限公司 摩擦离合器
FR2896841A1 (fr) * 2006-01-27 2007-08-03 Valeo Embrayages Embrayage a diaphragme pousse
CN102434597A (zh) * 2011-12-12 2012-05-02 湖北三环离合器有限公司 一种力补偿离合器压盖总成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1605A (zh) * 2017-01-03 2019-08-13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摩擦离合器
CN110998116A (zh) * 2017-08-08 2020-04-10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具有板簧的自增强摩擦离合器
CN110998116B (zh) * 2017-08-08 2021-08-17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具有板簧的自增强摩擦离合器
US11125279B2 (en) 2017-08-08 2021-09-2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elf-reinforcing friction clutch having leaf spring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3004943A5 (de) 2015-09-03
EP2906846B1 (de) 2019-07-03
DE102013216065A1 (de) 2014-04-10
EP2906846A1 (de) 2015-08-19
CN104685246B (zh) 2017-09-05
KR20150068980A (ko) 2015-06-22
KR102126268B1 (ko) 2020-06-24
WO2014056495A1 (de) 2014-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85246A (zh) 摩擦离合器装置
CN102549287B (zh) 离合器装置
US4828083A (en) Friction clutch utilizing a progressive engagement action
JP7032156B2 (ja) バネを用いてクラッチおよびブレーキの抗力を低減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16537581A (ja) 摩擦クラッチ
JP2019515206A (ja) 部分的な倍力のためのトルクフロー分割形態を備えたクラッチ
CN105346372B (zh) 混合动力模块和具有它的汽车传动系
US20070131510A1 (en) Clutch cover assembly
US10180165B2 (en) Wear liner and improved friction disks for use in a standard clutch basket
CN218787268U (zh) 一种具有扭矩限制器的动力总成
WO2012053281A1 (ja) クラッチ装置
US6260684B1 (en) Clutch mechanism for friction clutch
CN107850132B (zh) 用于多盘式离合器的摩擦片装置
CN104641136A (zh) 具有操作装置的摩擦离合器
JP5781489B2 (ja) クラッチディスク組立体
CN107850133B (zh) 摩擦离合器装置
CN104220777A (zh) 扭矩变动吸收装置和变速器
CN101408231A (zh) 离合器机构,尤其是用于机动车辆的离合器机构
WO1997028383A1 (en) Controlled force actuator system
US8689959B2 (en) Clutch assembly for hybrid transmission
WO1997028383A9 (en) Controlled force actuator system
US5906257A (en) Clutch cover assembly
US7954618B2 (en) Starting clutch, particularly for racing and sports vehicles
CN105518328A (zh) 摩擦离合器装置
US7017725B2 (en) Centrifugal clut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