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81597A -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81597A
CN104681597A CN201310625914.2A CN201310625914A CN104681597A CN 104681597 A CN104681597 A CN 104681597A CN 201310625914 A CN201310625914 A CN 201310625914A CN 104681597 A CN104681597 A CN 1046815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stacking
substrate
layer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2591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慧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31062591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81597A/zh
Publication of CN1046815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815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1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 H01L29/423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not carrying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4231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 H01L29/42316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4232Gate electrodes for field effect devices f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 H01L29/42356Disposition, e.g. buried gate electrod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e.g. a PN-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Electrod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401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sulated Gate Type Field-Effect Transistor (AREA)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一示例方法可以包括:在衬底上形成牺牲栅堆叠;在牺牲栅堆叠的侧壁上形成栅侧墙;在衬底上形成层间电介质层,并对其平坦化,以露出牺牲栅堆叠;部分地回蚀牺牲栅堆叠以形成开口;对所得的开口进行扩大,以使开口呈现从靠近衬底一侧向远离衬底一侧逐渐增大的形状;去除剩余的牺牲栅堆叠,并在栅侧墙内侧形成栅堆叠,其中栅堆叠包括栅介质层和栅导体层;部分地回蚀栅导体层;以及在回蚀后的栅导体层上形成应力施加层。

Description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半导体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器件的不断小型化,逐渐采用高K栅介质/金属栅配置代替传统的SiO2/多晶硅栅配置。与之相适应,后栅(gate last)工艺正逐渐替代先栅(gate first)工艺。
在后栅工艺中,先利用牺牲栅堆叠来进行器件制造处理。随后,去除牺牲栅,并代之以真正的栅堆叠。然而,牺牲栅去除之后留下的空间正变得越来越小,因此要在其中填充真正的栅堆叠变得越来越困难。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至少部分地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以改善栅堆叠的填充。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在衬底上形成牺牲栅堆叠;在牺牲栅堆叠的侧壁上形成栅侧墙;在衬底上形成层间电介质层,并对其平坦化,以露出牺牲栅堆叠;
部分地回蚀牺牲栅堆叠以形成开口;对所得的开口进行扩大,以使开口呈现从靠近衬底一侧向远离衬底一侧逐渐增大的形状;去除剩余的牺牲栅堆叠,并在栅侧墙内侧形成栅堆叠,其中栅堆叠包括栅介质层和栅导体层;部分地回蚀栅导体层;以及在回蚀后的栅导体层上形成应力施加层。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该半导体器件可以包括:衬底;在衬底上形成的栅堆叠,栅堆叠包括栅介质层和栅导体层;以及位于栅堆叠侧壁上的栅侧墙,其中,栅侧墙所限定的体积至少在其远离衬底一侧的一部分中呈现从靠近衬底一侧向远离衬底一侧逐渐增大的形状,其中,栅导体层相对于栅侧墙远离衬底一侧的端部凹进,且该半导体器件还包括覆盖栅导体层的应力施加层。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去除牺牲栅堆叠之后,可以通过例如原子或离子轰击,来使栅侧墙内侧的空间至少在其上部扩大,特别是呈现从下向上逐渐增大的形状。这有助于改善随后栅堆叠向该空间中的填充。另外,还可以在栅堆叠上形成应力施加层(stressor),以进一步改善器件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制造半导体器件流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当将一层/元件称作位于另一层/元件“上”时,该层/元件可以直接位于该另一层/元件上,或者它们之间可以存在居中层/元件。另外,如果在一种朝向中一层/元件位于另一层/元件“上”,那么当调转朝向时,该层/元件可以位于该另一层/元件“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该半导体器件可以包括在衬底上形成的栅堆叠以及位于栅堆叠侧壁上的栅侧墙。栅侧墙所限定的体积在其远离衬底处相对于其靠近衬底处扩大。因此,这种形式的栅侧墙(在其内侧)限定了上大下小的空间(在此,将远离衬底一侧称作“上”,将靠近衬底一侧称作“下”)。从而,栅堆叠相对易于填充到这样的空间中。
根据一示例,栅侧墙所限定的体积至少在其位于远离衬底一侧(例如,上侧)的一部分中,可以从靠近衬底一侧(例如,下侧)向着远离衬底一侧(例如,上侧)尺寸逐渐增大,从而呈现例如上大下小的斗状。这样的栅侧墙易于制造。
栅堆叠可以包括各种合适的配置。例如,栅堆叠可以包括栅介质层(例如,高K栅介质层)和栅导体层(例如,金属栅导体层)的叠层,在它们之间还可以形成功函数调节层。栅堆叠可以用于平面型器件如MOSFET。具体地,栅堆叠可以形成于衬底中的有源区上,从而在有源区中限定沟道区。在沟道区两侧的有源区中,可以形成源区和漏区。另外,栅堆叠可以用于立体型器件如FinFET。具体地,栅堆叠可以与衬底上形成的鳍相交,并因此在鳍中限定沟道区。在沟道区两侧的鳍两端部中,可以形成源区和漏区。
根据一有利示例,栅堆叠没有填充满栅侧墙所限定的体积。例如,栅导体层可以相对于栅侧墙远离衬底一侧的端部(例如,上端部)凹进。凹进的栅导体层上可以覆盖有应力施加层(stressor)。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应力施加层向沟道区施加应力,来改善器件性能。
根据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后栅工艺。根据后栅工艺,可以在衬底上形成牺牲栅堆叠,然后可以利用牺牲栅堆叠进行器件制造(例如,形成源区和漏区)。随后,可以去除牺牲栅堆叠,从而在栅侧墙内侧留下栅槽。代替直接向栅槽中填充真正的栅堆叠,可以对栅侧墙进行处理,使栅槽在其上部增大。这样,可以相对容易地向栅槽中填充栅堆叠。为了在对栅侧墙处理期间保护有源区或鳍,在对栅侧墙处理之前,牺牲栅堆叠可以部分地去除,而在对栅侧墙处理之后,可以去除剩余的牺牲栅堆叠。对栅侧墙的处理例如可以通过原子和/或离子轰击来进行。根据一有利示例,可以采用等离子体溅射。
在对栅槽(特别是,其上部)进行扩大处理之后,可以在其中形成栅堆叠。根据一有利实施例,可以部分地回蚀栅导体层,然后可以在回蚀后的栅导体层上形成应力施加层。
本公开可以各种形式呈现,以下将描述其中一些示例。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半导体器件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半导体器件可以包括在衬底100上形成的栅堆叠。栅堆叠可以包括栅介质层110和栅导体层112。此外,该半导体器件还可以包括在栅堆叠侧壁(该示例中,栅介质层110)上形成的栅侧墙106。栅侧墙106可以被成形为使得其所限定的体积(例如,其内侧的体积,在该示例中,具体地是栅堆叠所占据的体积)在远离衬底处相对于靠近衬底处增大。在该示例中,所述体积在其上部呈现上大下小的斗状。栅导体层112可以凹进,以便在其上部形成应力施加层114。
另外,图7中还示出了衬底100上形成的层间电介质层108。该层间电介质层108的上表面可以与栅堆叠的上表面齐平。
该半导体器件例如可以如下来制造。
具体地,如图1所示,提供衬底100。衬底100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合适衬底,例如体半导体衬底如Si、Ge等,化合物半导体衬底如SiGe、GaAs、GaSb、AlAs、InAs、InP、GaN、SiC、InGaAs、InSb、InGaSb等,绝缘体上半导体衬底(SOI)等。在此,以体硅衬底及硅系材料为例进行描述。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本公开不限于此。
在衬底100上可以形成牺牲栅堆叠。例如,可以通过淀积,依次形成牺牲栅介质层102和牺牲栅导体层104。牺牲栅介质层102可以包括氧化物(例如,SiO2),牺牲栅导体层104可以包括多晶硅。之后,例如通过光刻,可以将牺牲栅介质层102和牺牲栅导体层104构图为牺牲栅堆叠。可以牺牲栅堆叠为掩模,进行晕圈(halo)和延伸区(extension)注入。然后,可以在栅堆叠的侧壁上,形成栅侧墙106。例如,栅侧墙106可以通过在衬底上共形淀积一层氮化物(例如氮化硅),并对该氮化物层进行选择性刻蚀如反应离子刻蚀(RIE)来形成。在图1中,示出了单层的栅侧墙106。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栅侧墙可以包括两层或更多层的配置。随后,可以栅堆叠和栅侧墙106为掩模,进行源/漏注入。还可以进行退火处理,以激活注入的离子,并形成源/漏区(未示出)。
另外,例如,如图1所示,还可以形成另外的材料层116。该材料层116可以淀积在整个器件的表面,并可以包括氮化物。淀积的氮化物的厚度可以为约5-50nm。该材料层116例如可以阻挡上方形成的层间电介质层(参见108)中的杂质、湿气等进入,也可以在对器件进行化学机械抛光(CMP)时作为阻挡层。
然后,可以所得到的结构上形成层间电介质层108。例如,可以通过淀积氧化物,然后进行平坦化如CMP来形成层间电介质层108。淀积的氧化物的厚度可以为约20-100nm。在平坦化时,可以栅侧墙106为停止点,从而可以露出牺牲栅堆叠。于是,材料层116位于牺牲栅堆叠顶面上的部分也被去除。
随后,如图2所示,可以通过选择性刻蚀如RIE,部分地回蚀牺牲栅堆叠(在该示例中,牺牲栅导体层104)。回蚀深度例如为约10nm-60nm。于是,在栅侧墙106内侧形成开口。
接下来,如图3所示(见其中示出的箭头),可以对图2所示结构的上表面进行原子和/或离子轰击,例如等离子体溅射,优选地用Ar、N等等离子轰击,以将开口扩大。离子轰击的角度可以大致垂直于衬底表面。由于图2所示结构的形貌(中间凹进)以及由此造成的对于原子和/或离子轰击的负载条件,栅侧墙106(以及可选地,材料层116)至少在其上部的表面形成为倾斜,使得该部分倾斜的表面限定出从上向下渐缩(tapered)的空间。当进行基本上竖直的轰击时,扩大的开口可以自对准于剩余的牺牲栅堆叠。因此,较非自对准扩大的开口方法而言,可以节省器件所占面积并减少制造成本。
在此,栅侧墙的高度(在多层配置的情况下,是指多层栅侧墙作为整体的高度)可以变化相对较小或几乎没有改变。即,原子和/或离子轰击可以改变栅侧墙106上端面的形状,而较少地或基本上没有去除栅侧墙106的上端部(在多层配置的情况下,内侧的栅侧墙的上端部可能被去除,而外侧的至少一层或多层的上端部极少地或基本上没有被去除,从而整体上高度几乎不变,且上端面形成为倾斜)。
之后,可以如图4所示,例如通过选择性刻蚀如RIE,进一步去除剩余的栅堆叠(包括剩余的牺牲栅导体层104和牺牲栅介质层102)。于是,就在栅侧墙106内侧留下了由栅侧墙106限定的空间G(也称作“栅槽”)。
在图4的示例中,栅槽G在其上部呈现从下向上逐渐增大的形状。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如果栅侧墙允许的话,则栅槽G甚至可以在其整个高度上从其顶部一直到其底部(即,衬底100的表面)呈渐缩状。另外,栅槽G的尺寸变化也不限于这种逐渐变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只要栅槽G在其上部相对于底部增大,就可以相对容易地向其中填充真正的栅堆叠。此外,栅槽G的上端面不限于图4中所示的直线状倾斜,而是可以包括由于原子和/或离子轰击造成的起伏,甚至可以呈曲线状倾斜。
随后,如图5所示,可以在栅槽G中填充栅堆叠。例如,可以在图4所示的结构上,通过淀积,依次形成栅介质层110和栅导体层112。例如,栅介质层110可以包括高K栅介质如HfO2等,厚度为约0.5-3nm;栅导体层112可以包括金属栅导体如TiAl、TiN等。另外,金属栅导体层112不限于图示的单层结构,也可以包括多层结构。由于栅槽G在其上部尺寸增大,从而栅堆叠向其中的填充可以变得相对容易。
接下来,例如通过平坦化处理如CMP,去除栅介质层110和栅导体层112在栅槽G之外的部分,并因此形成栅堆叠。CMP时,可以层间电介质层为停止点。
在图5的示例中,示出了栅介质层110和栅导体层112将栅槽G完全填满的示例。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金属栅导体层112可以形成为较薄,使得栅槽G并未完全填满。之后,还可以在金属栅导体层112之上例如通过淀积进一步形成多晶硅或金属层等。
根据一示例,还可以在衬底100的表面上通过淀积或热氧化形成界面层(未示出)。界面层可以包括氧化物(例如氧化硅),厚度为约0.3-1.5nm。高K栅介质层可以形成在该界面层上。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以上描述中,对于后栅工艺本身的处理和参数没有进行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想多种合适的处理和参数。
根据一有利示例,在得到图5所示的结构之后,还可以进一步部分地回蚀栅导体层112,如图6所示。例如,回蚀后栅导体层112的高度为约10nm-50nm。然后,可以如图7所示,栅槽G内由于回蚀产生的空间中填充应力施加层114,以覆盖栅导体层112。例如,应力施加层114包括带应力(stressed)的氮化物。对于p型器件,应力施加层114可以带拉应力,而对于n型器件,应力施加层114可以带压应力。应力施加层114可以向沟道施加应力,从而改善器件性能。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图7中将电介质层114示出为位于栅槽G内,但是其也可以延伸到删除G之外从而从层间电介质层108上延伸。
图7中这种结构的另一优点在于可以改善源/漏区接触部的工艺裕度。例如,如图8所示,当在层间电介质层108中形成接触部118时,由于电介质层114的存在,接触部118相对于源/漏区的对准要求可以相对宽松。例如,在图8的示例中,接触部118已经偏移到经过栅侧墙106。
在以上实施例中,描述了平面型器件。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例如,本公开的技术同样可以适用于立体型器件如FinFET。
在以上的描述中,对于各层的构图、刻蚀等技术细节并没有做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形成所需形状的层、区域等。另外,为了形成同一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设计出与以上描述的方法并不完全相同的方法。另外,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限定。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代和修改,这些替代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制造半导体器件的方法,包括:
在衬底上形成牺牲栅堆叠;
在牺牲栅堆叠的侧壁上形成栅侧墙;
在衬底上形成层间电介质层,并对其平坦化,以露出牺牲栅堆叠;
部分地回蚀牺牲栅堆叠以形成开口;
对所得的开口进行扩大,以使开口呈现从靠近衬底一侧向远离衬底一侧逐渐增大的形状;
去除剩余的牺牲栅堆叠,并在栅侧墙内侧形成栅堆叠,其中栅堆叠包括栅介质层和栅导体层;
部分地回蚀栅导体层;以及
在回蚀后的栅导体层上形成应力施加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进行扩大包括:进行原子和/或离子轰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原子和/或离子轰击包括:等离子体溅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扩大后的开口自对准于剩余的牺牲栅堆叠。
5.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
衬底;
在衬底上形成的栅堆叠,栅堆叠包括栅介质层和栅导体层;以及
位于栅堆叠侧壁上的栅侧墙,
其中,栅侧墙所限定的体积至少在其远离衬底一侧的一部分中呈现从靠近衬底一侧向远离衬底一侧逐渐增大的形状,
其中,栅导体层相对于栅侧墙远离衬底一侧的端部凹进,且该半导体器件还包括覆盖栅导体层的应力施加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应力施加层包括带应力的氮化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中,所述应力施加层位于栅侧墙限定的空间内。
CN201310625914.2A 2013-11-28 2013-11-28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468159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25914.2A CN104681597A (zh) 2013-11-28 2013-11-28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25914.2A CN104681597A (zh) 2013-11-28 2013-11-28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81597A true CN104681597A (zh) 2015-06-03

Family

ID=53316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25914.2A Pending CN104681597A (zh) 2013-11-28 2013-11-28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8159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9765A (zh) * 2015-07-31 2017-02-15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7126A (zh) * 2006-12-22 2008-06-25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可缩放的应变fe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95647A (zh) * 2008-01-16 2008-10-29 清华大学 增强mos器件沟道区应变的方法
CN101320713A (zh) * 2007-06-05 2008-12-10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方法
CN101419984B (zh) * 2007-10-26 2011-04-20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02034704A (zh) * 2009-09-25 2011-04-27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提高刻蚀硬掩膜氧化层和氮化硅层刻蚀选择比的方法
CN102117808A (zh) * 2009-12-31 2011-07-06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具有改善的载流子迁移率的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及制造方法
US8084346B1 (en) * 2010-10-20 2011-12-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placement metal gate method
CN102299154A (zh) * 2010-06-22 2011-12-28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2376766A (zh) * 2010-08-09 2012-03-14 索尼公司 半导体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US20120286375A1 (en) * 2011-05-09 2012-11-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eserving stress benefits of uv curing in replacement gate transistor fabrication
CN103077969A (zh) * 2011-10-26 2013-05-01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mos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7126A (zh) * 2006-12-22 2008-06-25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可缩放的应变fe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20713A (zh) * 2007-06-05 2008-12-10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方法
CN101419984B (zh) * 2007-10-26 2011-04-20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01295647A (zh) * 2008-01-16 2008-10-29 清华大学 增强mos器件沟道区应变的方法
CN102034704A (zh) * 2009-09-25 2011-04-27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提高刻蚀硬掩膜氧化层和氮化硅层刻蚀选择比的方法
CN102117808A (zh) * 2009-12-31 2011-07-06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具有改善的载流子迁移率的场效应晶体管器件及制造方法
CN102299154A (zh) * 2010-06-22 2011-12-28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2376766A (zh) * 2010-08-09 2012-03-14 索尼公司 半导体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US8084346B1 (en) * 2010-10-20 2011-12-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Replacement metal gate method
US20120286375A1 (en) * 2011-05-09 2012-11-1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Preserving stress benefits of uv curing in replacement gate transistor fabrication
CN103077969A (zh) * 2011-10-26 2013-05-01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一种mos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达道安主编: "《空间真空技术》", 30 September 1995, 宇航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9765A (zh) * 2015-07-31 2017-02-15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CN106409765B (zh) * 2015-07-31 2020-03-10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90486B2 (en) Integrated circuits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integrated circuits with reduced parasitic capacitance
KR101960574B1 (ko)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0566331B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TWI620317B (zh) 場效電晶體之具有基腳之閘極結構
US9825135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006067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ong the same
US10192746B1 (en) STI inner spacer to mitigate SDB loading
US20110316080A1 (en) Fin transis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110298050A1 (en) Fin transis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9202894B1 (en) Methods for forming semiconductor fin support structures
TW201436241A (zh) 具有源極-汲極側壁間隔物並降低高度的鰭式場效電晶體
US8936979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improved gate height uniformity and methods for fabricating same
US11107812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stacked semiconductor device
CN103855011A (zh) FinFET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60358A (zh) 用置换金属栅极工艺形成用于晶体管的无边沿接触体
CN108695382B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1948844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4681597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4681563A (zh)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11315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TWI618224B (zh) 記憶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N103985750A (zh) 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03517B (zh) FinFET及其制造方法
CN110729245A (zh) 一种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20491891U (zh) 半导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