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63954A - 一种荔枝核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荔枝核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63954A
CN104663954A CN201410732072.5A CN201410732072A CN104663954A CN 104663954 A CN104663954 A CN 104663954A CN 201410732072 A CN201410732072 A CN 201410732072A CN 104663954 A CN104663954 A CN 104663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en litchi
preparation
water
juice
green t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7320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阎华�
王会
黄升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filed Critical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141073207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63954A/zh
Publication of CN104663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39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荔枝核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述荔枝核茶制备方法操作简便,适合于工业化生产。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荔枝核茶色泽淡绿、气味芳香,既富含荔枝核中蛋白质、纤维、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又有绿茶的提神消疲、生津清热、抗氧化等保健作用,将热带特色水果荔枝核独特的清香味与绿茶的保健作用有机结合,可以满足人们对营养保健双重功效的追求。

Description

一种荔枝核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荔枝核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荔枝核为的荔枝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及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就会得到荔枝核。荔枝核为无患子科植物荔枝的种子。多栽培和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它的性状为种子长圆形或卵圆形,略扁,长1.5~2.2cm,直径1~1.5cm。表面棕红色或紫棕色,平滑,有光泽,略有凹陷及细波纹。味微甘、苦、涩。功能主治于行气散结,祛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本品主入肝经,味辛能行,味苦能泄,性温祛寒,有疏肝理气、行气散结、散寒止痛之功。本品辛行苦泄温通,入肝胃经,有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作用。治肝气郁结、肝胃不和之胃脘久痛。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果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含有水果丰富的营养成分,还要求具备一定的保健功效。目前,市场上果汁的种类繁多,但是大多仅涉及单一的水果汁提取,虽然具有一定的保健或者营养功效,但是不能全面的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营养又保健的荔枝核茶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荔枝核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取成熟、无病害荔枝核消毒洗净,加醋酸水(含有1%醋酸)匀浆10min,加入生物酶混合物在40℃下酶解2h,过滤,弃去残渣,收集荔枝核汁;其中,所述荔枝核与醋酸水、生物酶混合物的重量比为15-20∶75-85∶3-4;
步骤2、称取绿茶,加水和抗坏血酸,在沸水(100度左右)中浸提20min,冷却后过滤,收集绿茶汁;其中,所述绿茶与水、抗坏血酸的重量比为15-20∶80-85∶0.05-0.1;
步骤3、步骤1和步骤2制得的荔枝核汁和绿茶汁混合,加入大豆粉,珍珠粉,抗坏血酸、糖粉、柠檬酸和水,精滤,均质,灌装灭菌即得。
本发明以热带水果荔枝核为原料,结合绿茶的保健作用制备成营养和保健的饮料。
本发明所述步骤1选取荔枝核加入醋酸水匀浆,主要是能够中和荔枝核的碱性物质,保持饮品果汁的酸碱度,匀浆后利用生物酶混合物进行分解,能够充分分解荔枝核的营养物质,使得蛋白质和其他营养元素得以完全分解,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同时有利于后续的澄清,过滤和浓缩。
其中,发明所述制备方法步骤1中荔枝核:醋酸水:生物酶混合物的重量比为15-20∶75-85∶3-4,优选的,按照重量称重比,荔枝核:醋酸水:生物酶混合物为17:80:3.5.
为了保证制备荔枝核茶的荔枝核清洗彻底干净,本发明所述的步骤1所述的荔枝核加水匀浆前还包括消毒步骤:为用10%的酒精溶液浸泡,紫外灯下照射10分钟。
茶饮料一般要求荔枝核汁清澈透明或者有均匀浑浊度,因此在制备中进行充分过滤,以避免制备产品发生混浊和沉淀现象,优选的步骤1所述过滤包括粗滤和细滤步骤,所述粗滤为将酶解后的果浆经过不锈钢滤网目数为200目进行过滤;所述细滤为将粗滤后所得果汁放入离心机,在6000rpm的条件下4度低温离心15min。
本发明专利中绿茶汁制备方法步骤2中将绿茶:水:抗坏血酸混合在沸水中浸提获取绿茶汁,其中所述的沸水温度为100度左右,目的是能够充分获取有效成分。所述绿茶与水、抗坏血酸的重量比为15-20∶80-85∶0.05-0.1。优选的所述绿茶与水、抗坏血酸的重量比为18∶83∶0.08.
为了保证果汁饮品的口味,步骤3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荔枝核汁20-25%、绿茶汁50-60%、大豆粉5-10%,珍珠粉0.1-0.2%,抗坏血酸0.05-0.08%、糖粉10-15%、柠檬酸0.05-0.1%,余量为水。优选的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荔枝核汁22%、绿茶汁53%、大豆粉7%,珍珠粉0.15%,抗坏血酸0.06%、糖粉12%、柠檬酸0.08%,水5.71%。
为了避免制备产品发生混浊和沉淀现象,步骤3所述精滤为经过4000rpm离心机离心10分钟。为了保证制备的火龙果茶饮料的品质,本发明步骤3进行了均质和灭菌,所述均质压力是16-20兆帕,优选为18兆帕,灭菌采用高温瞬间灭菌温度是90-100度,时间是3-5分钟,优选灭菌温度95度,时间4分钟。
对本发明提供的荔枝核茶进行理化指标检测,各项主要指标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市场调查表明,大多数人喜欢或十分喜欢本发明提供的荔枝核茶。
本发明所述荔枝核茶制备方法,操作简便,适合于工业化生产。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荔枝核茶色泽淡绿、气味芳香,既富含荔枝核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又有绿茶的提神消疲、生津清热、解毒、抗氧化等保健作用,将热带特色水果荔枝核独特的清香味与绿茶的保健作用有机结合,可以满足人们对营养保健双重功效的追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荔枝核茶及其制备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1一种荔枝核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取成熟、无病害荔枝核消毒洗净,加醋酸水(含有1%醋酸)匀浆10min,加入生物酶混合物在40℃下酶解2h,过滤,弃去残渣,收集荔枝核汁;其中,所述荔枝核与醋酸水、生物酶混合物的重量比为15∶75∶3;
步骤2、称取绿茶,加水和抗坏血酸,在沸水(100度左右)中浸提20min,冷却后过滤,收集绿茶汁;其中,所述绿茶与水、抗坏血酸的重量比为15∶80∶0.05;
步骤3、步骤1和步骤2制得的荔枝核汁和绿茶汁混合,加入大豆粉,珍珠粉,抗坏血酸、糖粉、柠檬酸和水,精滤,均质,灌装灭菌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荔枝核加醋酸水匀浆前还包括消毒步骤,为用10%的酒精溶液浸泡,紫外灯下照射10分钟。生物酶混合物为重量比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1:0.5: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过滤包括粗滤和细滤步骤,所述粗滤为将酶解后的果浆经过不锈钢滤网目数为200目进行过滤;所述细滤为将粗滤后所得果汁放入离心机,在6000rpm的条件下4度低温离心15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过滤为将浸提的茶汁经过不锈钢滤网目数为400目进行过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荔枝核汁20%、绿茶汁50%、大豆粉5%,珍珠粉0.1%,抗坏血酸0.05%、糖粉10%、柠檬酸0.05%,水14.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精滤为经过4000rpm离心机离心10分钟。所述均质压力为16兆帕,灭菌采用高温瞬间灭菌优选灭菌温度90度,时间3分钟。
实施例2:
1一种荔枝核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取成熟、无病害荔枝核消毒洗净,加醋酸水(含有1%醋酸)匀浆10min,加入生物酶混合物在40℃下酶解2h,过滤,弃去残渣,收集荔枝核汁;其中,所述荔枝核与醋酸水、生物酶混合物的重量比为17∶80∶3.5;
步骤2、称取绿茶,加水和抗坏血酸,在沸水(100度左右)中浸提20min,冷却后过滤,收集绿茶汁;其中,所述绿茶与水、抗坏血酸的重量比为18∶83∶0.08;
步骤3、步骤1和步骤2制得的荔枝核汁和绿茶汁混合,加入大豆粉,珍珠粉,抗坏血酸、糖粉、柠檬酸和水,精滤,均质,灌装灭菌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荔枝核加醋酸水匀浆前还包括消毒步骤,为用10%的酒精溶液浸泡,紫外灯下照射10分钟。生物酶混合物为重量比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1:0.5: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过滤包括粗滤和细滤步骤,所述粗滤为将酶解后的果浆经过不锈钢滤网目数为200目进行过滤;所述细滤为将粗滤后所得果汁放入离心机,在6000rpm的条件下4度低温离心15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过滤为将浸提的茶汁经过不锈钢滤网目数为400目进行过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荔枝核汁22%、绿茶汁53%、大豆粉7%,珍珠粉0.15%,抗坏血酸0.06%、糖粉12%、柠檬酸0.08%,水5.7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精滤为经过4000rpm离心机离心10分钟。所述均质压力为18兆帕,灭菌采用高温瞬间灭菌优选灭菌温度95度,时间4分钟。
实施例3:
1一种荔枝核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取成熟、无病害荔枝核消毒洗净,加醋酸水(含有1%醋酸)匀浆10min,加入生物酶混合物在40℃下酶解2h,过滤,弃去残渣,收集荔枝核汁;其中,所述荔枝核与醋酸水、生物酶混合物的重量比为20∶85∶4;
步骤2、称取绿茶,加水和抗坏血酸,在沸水(100度左右)中浸提20min,冷却后过滤,收集绿茶汁;其中,所述绿茶与水、抗坏血酸的重量比为20∶85∶0.1;
步骤3、步骤1和步骤2制得的荔枝核汁和绿茶汁混合,加入大豆粉,珍珠粉,抗坏血酸、糖粉、柠檬酸和水,精滤,均质,灌装灭菌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荔枝核加醋酸水匀浆前还包括消毒步骤,为用10%的酒精溶液浸泡,紫外灯下照射10分钟。生物酶混合物为重量比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1:0.5: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过滤包括粗滤和细滤步骤,所述粗滤为将酶解后的果浆经过不锈钢滤网目数为200目进行过滤;所述细滤为将粗滤后所得果汁放入离心机,在6000rpm的条件下4度低温离心15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过滤为将浸提的茶汁经过不锈钢滤网目数为400目进行过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荔枝核汁25%、绿茶汁50%、大豆粉10%,珍珠粉0.2%,抗坏血酸0.08%、糖粉10%、柠檬酸0.1%,水4.6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精滤为经过4000rpm离心机离心10分钟。所述均质压力为20兆帕,灭菌采用高温瞬间灭菌优选灭菌温度100度,时间5分钟。
实施例4:荔枝核茶各项理化指标的检测
取实施例1~3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荔枝核茶,按GB/T1234.1、GB/47892-1994、GB/47893-1994、GB/T5009.11-1996、GB/T7500899112-1996、GB/T5009.13-1996检测标准比较各项指标,结果见表1。
表1荔枝核茶各项指标
由表1结果可见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3方法制备的荔枝核茶各项主要指标均满足国家标准要求。
实施例5:
分别在广州、武汉,上海3个城市各随机调研100人,分别对实施例2制备的荔枝核茶的色泽、香味和口感进行评分评价:十分非常喜欢为5分,喜欢为4分,一般为3分,不喜欢为2分,十分不喜欢为1分。统计结果为90%的人喜欢或十分喜欢所述荔枝核茶的色泽;92%的人喜欢或十分喜欢所述荔枝核茶的香味;95%的人喜欢或十分喜欢所述荔枝核茶的口感。
另外,在广州的100人中,93%喜欢或十分喜欢所述荔枝核茶的整体风味;在武汉的100人中,93%喜欢或十分喜欢所述荔枝核茶的整体风味;在上海的100人中,90%喜欢或十分喜欢所述荔枝核茶的整体风味。由此可见,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荔枝核茶在国内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均获得了良好的评价。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荔枝核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取成熟、无病害荔枝核消毒洗净,加醋酸水(含有1%醋酸)匀浆10min,加入生物酶混合物在40℃下酶解2h,过滤,弃去残渣,收集荔枝核汁;其中,所述荔枝核与醋酸水、生物酶混合物的重量比为15-20∶75-85∶3-4;
  步骤2、称取绿茶,加水和抗坏血酸,在沸水(100度左右)中浸提20min,冷却后过滤,收集绿茶汁;其中,所述绿茶与水、抗坏血酸的重量比为15-20∶80-85∶0.05-0.1;
  步骤3、步骤1和步骤2制得的荔枝核汁和绿茶汁混合,加入大豆粉,珍珠粉,抗坏血酸、糖粉、柠檬酸和水,精滤,均质,灌装灭菌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荔枝核加醋酸水匀浆前还包括消毒步骤,为用10%的酒精溶液浸泡,紫外灯下照射10分钟,生物酶混合物为重量比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淀粉酶=1:0.5: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过滤包括粗滤和细滤步骤,所述粗滤为将酶解后的果浆经过不锈钢滤网目数为200目进行过滤;所述细滤为将粗滤后所得果汁放入离心机,在6000rpm的条件下4度低温离心15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过滤为将浸提的茶汁经过不锈钢滤网目数为400目进行过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荔枝核汁20-25%、绿茶汁50-60%、大豆粉5-10%,珍珠粉0.1-0.2%,抗坏血酸0.05-0.08%、糖粉10-15%、柠檬酸0.05-0.1%,余量为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精滤为经过4000rpm离心机离心10分钟,所述均质压力为16-20兆帕,灭菌采用高温瞬间灭菌优选灭菌温度90-100度,时间3-5分钟。
CN201410732072.5A 2014-12-06 2014-12-06 一种荔枝核茶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6639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32072.5A CN104663954A (zh) 2014-12-06 2014-12-06 一种荔枝核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732072.5A CN104663954A (zh) 2014-12-06 2014-12-06 一种荔枝核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3954A true CN104663954A (zh) 2015-06-03

Family

ID=53299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732072.5A Pending CN104663954A (zh) 2014-12-06 2014-12-06 一种荔枝核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63954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19A (zh) * 1994-05-31 1995-12-27 夏睦友 液体珍珠茶及制备方法
CN1486633A (zh) * 2003-06-08 2004-04-07 李卓君 珍珠系列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19A (zh) * 1994-05-31 1995-12-27 夏睦友 液体珍珠茶及制备方法
CN1486633A (zh) * 2003-06-08 2004-04-07 李卓君 珍珠系列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慎等: "《糖尿病中药妙治彩色图本》", 30 June 2012 *
樊振江等: "《食品加工技术》", 28 February 2013 *
汤建萍: "《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1 December 2008 *
汤建萍: "中药荔枝核活性成分的分离制备新工艺及其药效活性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 *
阮美娟等: "《饮料工艺学》", 31 January 2013 *
陈野等: "《食品工艺学 第三版》", 31 March 20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25660B (zh) 黄秋葵糯米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92917B (zh) 一种蓝莓洛神花茶酒及其加工方法
CN101507459B (zh) 一种橄榄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63945B (zh) 一种火龙果皮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08974B (zh) 一种含大豆异黄酮的黑米酒的制备方法
CN104172095B (zh) 一种虎杖酱油
CN103549014B (zh) 一种蓝莓奶茶饮料的制备方法
CN101461385B (zh) 一种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的抑菌剂及其应用
CN105670897A (zh) 一种增强免疫力的青枣醋饮料
CN102599591A (zh) 菊花饮料
Sukenti et al. Ethnobotany of Sasak traditional beverages as functional foods
CN107418860B (zh) 一种用野生果叶直接萃取植物醋的方法
CN103989221B (zh) 一种海藻蓝莓复合饮料及其加工方法
CN106135969A (zh) 一种钙果西番莲蜂蜜饮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6497722B (zh) 一种核桃花石榴果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79246A (zh) 一种车厘子醋饮料
CN105029149A (zh) 一种姜粉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5838A (zh) 一种雪莲果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40076A (zh) 辣木酱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09674A (zh) 一种薄荷枸杞奶茶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43109A (zh) 一种多肽无花果叶保健红茶
CN104663954A (zh) 一种荔枝核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54882A (zh) 红薯叶枸杞玫瑰清酒及其酿造方法
CN107373245B (zh) 一种乳酸菌发酵圣女果汁及其制备方法
KR101103035B1 (ko) 흑마늘과 천년초를 이용한 식음료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0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