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62711A - 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和热风干燥炉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和热风干燥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62711A
CN104662711A CN201280075964.1A CN201280075964A CN104662711A CN 104662711 A CN104662711 A CN 104662711A CN 201280075964 A CN201280075964 A CN 201280075964A CN 104662711 A CN104662711 A CN 1046627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ot blast
nozzle
hot
temperatur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759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62711B (zh
Inventor
土屋宪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62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2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62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627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71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involving thermal treatment, e.g. firing, sintering, backing particulate active material, thermal decomposition, pyrolys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3/00Machines and apparatus for drying fabrics, fibres, yarns, or other materials in long length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 F26B13/10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heating or supporting materials; Controlling movement, tension or position of materia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13/00Machines and apparatus for drying fabrics, fibres, yarns, or other materials in long lengths, with progressive movement
    • F26B13/10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heating or supporting materials; Controlling movement, tension or position of materials
    • F26B13/108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heating or supporting materials; Controlling movement, tension or position of materials using one or more blowing devices, e.g. nozzle bar, the effective area of which is adjustable to the width of the materi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04Nozzle assemblies; Air knives; Air distributors; Blow box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21/00Arrangements or duct systems, e.g. in combination with pallet boxes, for supplying and controlling air or gases for 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 F26B21/06Controlling, e.g. regulating, parameters of gas supply
    • F26B21/10Temperature;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6DRYING
    • F26B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REMOVING LIQUID THEREFROM
    • F26B3/00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 F26B3/02Drying solid materials or objects by processes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heat by convection, i.e. heat being conveyed from a heat source to the materials or objects to be dried by a gas or vapour, e.g. ai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4/0402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 H01M4/0404Methods of deposition of the material by coating on electrode collec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了实现二次电池的成本降低,提供一种与以往相比为低风量、且能够适当维持热风的温度的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和该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热风干燥炉。通过温度传感器(7)测定喷嘴(4)的吹出位置(点A)处的热风温度TA,通过温度传感器(8)测定在热风的流动方向上比点A靠下游侧的点B处的热风温度TB,通过温度传感器(9)测定比点B靠下游侧的点C处的热风温度TC,通过控制装置(5),基于温度TB和温度TC算出由电极用糊料的蒸发潜热引起的点A处的热风的温度下降量dT,对点A处的热风的设定温度TS加上温度下降量dT,算出修正后的热风的设定温度TSn,根据修正后的设定温度TSn和由温度传感器(7)测定到的温度TA的差量dTA,调整向加热器(10)的输出。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和热风干燥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和在该制造方法中使用的热风干燥炉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制造构成二次电池的电极的工序中,包含在电极箔的表面涂敷电极用糊料的工序、使电极用糊料干燥(即,除去溶剂)的工序等,在电极用糊料的干燥中通常使用热风干燥炉。
使用热风干燥炉使电极用糊料干燥的工序的概要在于如下结构:将表面涂敷有电极用糊料的电极箔卷对卷输送到热风干燥炉的内部,在热风干燥炉的内部从喷嘴向电极箔上的电极用糊料吹送热风,使电极用糊料所包含的溶剂(NMP(N-甲基吡咯烷酮)、水等)蒸发,除去溶剂。
此外,在此所说的“除去”是指包括使溶剂的残留量成为预定的标准值以下的概念,并非仅意味着将溶剂完全除去。
这样,在使用热风干燥炉使电极用糊料干燥的情况下,已知:因溶剂蒸发时产生的蒸发潜热而产生热风的温度下降。
虽然对二次电池用电极设定有关于干燥后的溶剂的残留量的标准值,但已知:若产生了热风的温度下降,则溶剂的残留量会变多。
在以往的热风干燥炉中,构成为通过增多热风的风量来抑制蒸发潜热引起的温度下降的影响,确保溶剂的残留量成为标准值以下的干燥条件。
然而,若增多热风干燥炉中的热风的风量(即,外部气体的导入量),则需要一并增多来自热风干燥炉的排气量。
外部气体导入量的增加会直接导致设置热风干燥炉的区域的空气调节负荷的增大,因此,以往,热风干燥炉的运行成本巨大,也成为了阻碍二次电池的成本降低的要因。
因此,正在讨论各种用于降低热风干燥炉的风量的技术,例如,公知以下所示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的现有技术中,在涂敷电极用糊料之后的干燥工序中,将热风的温度设定为预先考虑了蒸发潜热引起的温度下降量的温度,抵消蒸发潜热引起的温度下降,从而不超过的容许上限温度地削减热风的风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102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锂离子二次电池等的电极用材料所包含的接合剂是树脂成分,所以具备当热风温度超过预定的温度时会发生固化的性质,接合剂的固化会招致二次电池的电池电阻的上升。
并且,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技术中,电极用糊料的热容量小,所以在如干燥工序刚启动那样溶剂的蒸发量少的定时,蒸发潜热引起的温度的下降幅度变小,热风的温度有时会超过接合剂的固化温度。
另一方面,若假设为了防止接合剂的固化而降低了热风的温度,则使溶剂的残留量成为预定的标准值以下需要花费时间(即,干燥效率下降)。
即,以往,在想要降低热风干燥炉中的风量时,难以既将热风的温度切实地调整为预定的温度以下又确保干燥效率。
本发明是鉴于该现状的问题而完成的,为了谋求二次电池的成本降低,以提供一种与以往相比风量较低且能够适当维持热风的温度的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和该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热风干燥炉为目的。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想要解决的问题如上所述,接着,说明用于解决该问题的手段。
即,第一发明是一种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使用热风干燥炉,所述热风干燥炉具备:输送辊,其用于输送涂敷有电极用糊料的电极箔;喷嘴,其用于向所述电极用糊料吹送加热后的气体即热风;供气风扇及供气管道,其用于向所述喷嘴供给热风;加热器,其配置在所述供气管道的中途,用于对向所述喷嘴供给的气体进行加热;控制装置,其用于调整所述加热器的输出;以及排气风扇及排气管道,其用于将吹送到所述电极用糊料之后的热风排出,在所述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中,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测定所述喷嘴的吹出位置即第一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测定第二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所述第二位置是在从所述喷嘴吹出的热风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第一位置靠下游侧的、从所述喷嘴吹出的热风的流场,通过第三温度传感器测定第三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所述第三位置是在从所述喷嘴吹出的热风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第二位置靠下游侧的、从所述喷嘴吹出的热风的流场,通过所述控制装置,基于由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测定到的热风的温度和由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测定到的热风的温度,算出由所述电极用糊料的蒸发潜热引起的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下降量,对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热风的设定温度加上所算出的所述温度下降量,算出所述第一位置处的修正后的热风的设定温度,根据所述修正后的热风的设定温度与由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测定到的热风的温度的差量,调整向所述加热器的输出。
另外,第二发明中,所述控制装置具备映射信息,所述映射信息是预先取得了由所述电极用糊料的蒸发潜热引起的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下降量与所述第二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及所述第三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的相关的信息,所述控制装置基于由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得到的所述第二位置处的热风的测定温度和由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得到的所述第三位置处的热风的测定温度,使用所述映射信息算出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下降量。
另外,第三发明是一种热风干燥炉,具备:输送辊,其用于卷对卷输送涂敷有电极用糊料的状态下的电极箔;喷嘴,其用于放出向所述电极用糊料吹送的加热后的气体即热风;供气风扇及供气管道,其用于向所述喷嘴供给热风;加热器,其配置在所述供气管道的中途,用于使向所述喷嘴供给的气体升温;控制装置,其用于调整所述加热器的输出;以及排气风扇及排气管道,其用于将从所述喷嘴放出的热风排出,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喷嘴的吹出位置即第一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其用于检测第二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所述第二位置是在从所述喷嘴放出的热风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第一位置靠下游侧的、从所述喷嘴放出的热风的流场;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其用于检测第三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所述第三位置是在从所述喷嘴放出的热风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第二位置靠下游侧的、从所述喷嘴放出的热风的流场,并且,在所述控制装置存储有映射信息,所述映射信息是预先取得了由所述电极用糊料的蒸发潜热引起的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下降量与所述第二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及所述第三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之间的相关的信息,所述控制装置基于由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测定到的热风的温度和由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测定到的热风的温度,使用所述映射信息算出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下降量,并且,将算出的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下降量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热风的设定温度相加,算出所述第一位置处的修正后的热风的设定温度,基于所述修正后的热风的设定温度与由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测定到的热风的温度的差量,调整所述加热器的输出,从而控制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
发明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效果,起到以下所示的效果。
第一~第三发明能够既降低用于使电极用糊料干燥的热风的风量,又切实地防止热风的温度超过工件的容许上限温度。
由此,可谋求空气调节负荷的降低而实现二次电池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装置(热风干燥炉)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风干燥炉中的热风的流动的示意图,(a)是立体示意图,(b)是喷嘴周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热风干燥炉所使用的映射信息的一例。
图5是热风干燥炉的控制流程图,(a)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热风干燥炉的情况,(b)是以往的热风干燥炉的情况。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装置(热风干燥炉)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热风干燥炉中的热风的流动的示意图,(a)是立体示意图,(b)是喷嘴周围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示出用于确认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热风干燥炉的应用效果的实验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对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图1,对二次电池的制造工序的概要进行说明。
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各工序成为如图1所示的流程。
即,二次电池经由电极用糊料制作工序(步骤-1)、涂敷工序(步骤-2)、干燥工序(步骤-3)、切断工序(步骤-4)、压制工序(步骤-5)、电极体制造工序(步骤-6)、组装工序(步骤-7)、初充电及老化工序(步骤-8)等各工序而出货(步骤-9)。
电极用糊料制作工序(步骤-1)是制造用于制造正极或负极的糊料(称作电极用糊料)的工序。
正极用的电极用糊料例如通过将作为正极活性物质的镍锰钴酸锂、作为导电材料的乙炔炭黑、作为粘接材料的PVDF与溶剂(例如,NMP)一起混炼、进而稀释等而生成。
另外,负极用的电极用糊料例如通过将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石墨、作为增粘剂的CMC、作为粘接剂的SBR与溶剂(例如,水)一起混炼、进而稀释等而生成。
涂敷工序(步骤-2)是将在电极用糊料制作工序(步骤-1)中生成的正极或负极的电极用糊料涂敷到电极箔的表面的工序,例如,使用模具涂布机(die coater)等设备,以预定的单位面积重量向电极箔的表面涂敷电极用糊料。
干燥工序(步骤-3)是使涂敷于电极箔的表面的电极用糊料干燥来形成合材层的工序,更详细而言,是为了通过加热使电极用糊料所包含的溶剂(NMP、水等)蒸发,使合材层中的溶剂的残留量成为预定的标准值以下而进行的工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干燥工序(步骤-3)使用热风干燥炉来进行。
压制工序(步骤-4)是用于按电极箔对经由干燥工序(步骤-3)形成的合材层进行压制,将合材层的密度提高至预定的密度的工序。
并且,切断工序(步骤-5)是以适于构成电极体的预定的长度和预定的宽度将在长度方向上连续的电极箔和合材层切断的工序。
并且,上述各工序(步骤-1)~(步骤-5)成为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用的电极(正极和负极)的工序(电极制造工序),将在此制造的正极和负极与另外制造的隔板层叠,并且卷绕层叠物来制造电极体(步骤-6)。
接着,在制造的电极体附设端子,并且将该电极体与电解液一起封入壳体,组装成二次电池(步骤-7)。
然后,对组装出的二次电池实施初充电,实施预定的老化处理等(步骤-8),然后将二次电池出货(步骤-9)。
此外,在二次电池的制造工序中,除了图1所示的(步骤-1)~(步骤-9)之外,还存在用于制造隔板的工序、用于制造壳体的工序等其他各种各样的工序,但为了便于说明,在此省略这些说明。
并且,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是涉及前述电极制造工序中的干燥工序(步骤-3)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热风干燥炉在该干燥工序(步骤-3)中用于实现该制造方法。
接着,使用图2~图5,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风干燥炉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风干燥炉1是在制造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各工序中的干燥工序(参照图1)中所使用的装置,构成为具备炉本体2、多个输送辊3、3…、多个喷嘴4、4…、控制装置5、多个温度传感器7、8、9等。
并且,如图3(a)所示,在作为导入到热风干燥炉1的工件的电极箔6的表面以在该电极箔6的长度方向上连续的方式涂敷有预定宽度的电极用糊料6a。
如图3(a)(b)所示,喷嘴4具有能够向热风干燥炉1中的相对于电极箔6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2个方向放出热风的构造。
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5是为了调整导入到热风干燥炉1的电极箔6上的电极用糊料6a(参照图3(a))的干燥状态而控制从喷嘴4放出的热风的温度的装置。
另外,控制装置5构成为与多个(3个系统)的各温度传感器7、8、9连接,被输入各温度传感器7、8、9的温度的测定结果。
另外,热风干燥炉1具备用于向各喷嘴4、4…供给气体的供气设备11和用于将由供气设备11供给的气体从热风干燥炉1排出的排气设备12。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使用空气(外部气体)作为向各喷嘴4、4…供给的“气体”。
此外,在热风干燥炉1中,向各喷嘴4、4…供给的“气体”不限于空气,例如也可以采用惰性气体等空气以外的“气体”。
供气设备11具备供气风扇11a和供气管道11b,在供气管道11b的中途具备用于对供给到热风干燥炉1的气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器10。
此外,以下,将由供气设备11供给并由加热器10加热后的气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空气)称为“热风”。
并且,供气设备11的供气管道11b与在炉本体2的内部设置的分支管道13连接,构成为由该分支管道13将由供气设备11供给的热风分配给各喷嘴4、4…。
另外,排气设备12构成为具备排气风扇12a和排气管道12b,与炉本体2连接,将供给到炉本体2的热风经由排气管道12b排出到炉本体2的外部。
加热器10构成为与控制装置5连接,能够根据从控制装置5输出的信号来调整加热器10的输出。
进而,供气风扇11a和排气风扇12a构成为与控制装置5连接,能够根据从控制装置5输出的信号来变更各风扇11a、12a的风扇转速(更详细而言,变更各风扇11a、12a所具备的各变换器的设定频率),从而调整各风扇11a、12a的风量。
即,在由多个输送辊3、3…进行卷对卷输送的电极箔6的表面上,在涂敷工序(步骤-2)中被涂敷电极用糊料6a,在由输送辊3、3…在炉本体2的内部输送的同时,从多个喷嘴4、4…放出的热风被向电极箔6上的电极用糊料6a吹送。
并且,在热风干燥炉1中,构成为在沿着从喷嘴4吹出的热风流的位置配置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温度传感器7、8、9。
在此,使用图3对各温度传感器7、8、9的配置位置进行说明。
如图3(a)(b)所示,构成为,从喷嘴4放出的热风沿着电极箔6的表面(即,电极用糊料6a)流动,然后,其一部分以绕到电极箔6的背侧的方式流动,然后朝向排气管道12b的连接方向流动。
此外,沿着电极箔6的表面(即,电极用糊料6a)流动的热风的另一部分以与从与喷嘴4相邻的另外的喷嘴4放出的热风碰撞而缭绕上升的方式流动,因此,在炉本体2的内部也存在热风乱流化的部位。
在热风干燥炉1中,构成为由炉本体1的内部的分支管道13将热风分配给多个各喷嘴4、4…,在各喷嘴4、4…中的自加热器10起的流路长度比较短的喷嘴4中,放出温度比较高的热风。
并且,在热风干燥炉1中,选择自加热器10起的流路长度最短的喷嘴4,沿着从该喷嘴4吹出的热风流配置各温度传感器7、8、9。
并且,将从该自加热器10起的流路长度最短的喷嘴4吹出的热风的温度调整为预定的温度以下,从而将热风干燥炉1整体的热风的温度调整为低于不产生合材层的硬化的温度。
在热风干燥炉1中,在作为由温度传感器7检测温度的对象的喷嘴4以外的其他喷嘴4、4…中,从其放出的热风的温度顺其自然。
多个各温度传感器7、8、9中,第一温度传感器7配置在紧邻喷嘴4的下方、即位于喷嘴4的吹出口的点A,构成为由温度传感器7测定该点A处的热风的温度TA
另外,将该点A处的热风的目标温度规定为设定温度TS,由控制装置5(参照图2)调整向加热器10(参照图2)的输出,以使得从喷嘴4吹出的热风的温度在点A处与设定温度TS一致。
该点A处的热风的温度TA受到电极用糊料6a的蒸发潜热的影响而比即将吹出之前的温度低。
具体而言,热风干燥炉1中的点A位于电极箔6的上方5mm的位置,点A处的热风的设定温度TS=150℃。
即,喷嘴4的下面的吹出位置的高度为电极箔6的上方5mm的位置。
另外,第二温度传感器8配置于在从喷嘴4放出的热风的流动方向上比配置第一温度传感器7的点A靠下游的点B,由温度传感器8测定该点B处的热风的温度TB
另外,点B避开热风流因从其他喷嘴4放出的热风等的影响而乱流化的部分,选择比从各喷嘴4、4…放出的热风彼此碰撞的部位靠热风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热风呈层流状流动的位置。
点B处的热风的温度TB在热风沿着电极箔6流动的期间与点A相比更受到电极用糊料6a的蒸发潜热的影响,所以比温度TA低。
具体而言,热风干燥炉1中的点B是从点A朝向热风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而热风的流动路径的长度为200mm的位置,位于电极箔6的上方10mm的位置。
进而,第三温度传感器9配置于在从喷嘴4放出的热风的流动方向上比配置第二温度传感器8的点B靠下游的点C,由温度传感器9测定该点C处的热风的温度TC
另外,点C避开热风流因从其他喷嘴4放出的热风等的影响而乱流化的部分,选择比从各喷嘴4、4…放出的热风合流的部位靠热风的流动方向的上游侧的热风呈层流状流动的位置。
点C处的热风的温度TC在热风沿着电极箔6流动的期间与点B相比更受到电极用糊料6a的蒸发潜热的影响,所以比温度TB低。
具体而言,热风干燥炉1中的点C是从点A朝向热风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而热风的流动路径的长度为500mm的位置,位于电极箔6的下方30mm的位置。
在紧邻喷嘴4下方的点A处,热风温度受到电极用糊料6a的蒸发潜热的影响而下降,但该温度下降量微小,所以难以由配置于点A的温度传感器7高精度地检测该微小的温度下降。
另一方面,测定温度TB和温度TC的各点B、C,流路断面积与点A相比扩大,热风的风速变低,所以相比于伴随微小的温度变化的温度TA能够稳定地进行温度的测定,且由于温度变化量大,所以能够容易地确保温度的检测精度。
因此,通过如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风干燥炉1那样,基于在比点A靠热风的流动方向的下游的位置(点B和点C)检测到的热风的各温度TB和TC,高精度地算出点A处的热风的温度下降量dT,能够提高温度下降量dT的检测精度。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中,构成为温度下降量dT通过比点A靠下游的点B和点C处的热风的各温度(温度TB和温度TC)的相关而求出。
更详细而言,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中,构成为预先通过实验等得到温度TB及温度TC与点A处的温度下降量dT的相关,作为如图4所示的映射信息。
并且,构成为根据测定出的温度TB和温度TC,使用映射信息算出温度下降量dT。
例如,根据图4所示的映射信息,在点B处的热风的温度TB为130℃、点C处的热风的温度TC为120℃时,能够容易地算出点A处的温度下降量dT=18℃。
并且,若知道点A处的温度下降量dT,则可知:若设定温度TS保持现状,则点A处的温度TA会比设定温度TS低18℃。
因此,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中,构成为对设定温度TS加上温度下降量dT,将(TS+18)℃设定为修正后的设定温度TSn
由此,构成为能够防止热风的温度因溶剂的蒸发潜热而比设定温度TS低、干燥效率下降。
另外,映射信息根据电极用糊料6a的单位面积重量、固体含量而变化,所以优选根据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所使用的电极用糊料6a的规格而准备不同的映射信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预先得知表示温度TB和温度TC与点A处的温度下降量dT的相关的映射信息,使用该映射信息算出温度下降量dT,但也可以构成为不使用映射信息而是根据温度TB和温度TC的测定结果直接进行运算,算出温度下降量dT。
在此,使用图5,说明控制装置5的对于加热器10的输出的控制方法。
例如,以往,如图5(b)所示,根据点A处的温度TA与设定温度的差量直接算出控制量dTA,但温度TA的敏感度低,无法高精度地检测由电极用糊料6a的蒸发潜热引起的温度变化,所以加热器10的控制不稳定。
另一方面,在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制造装置的热风干燥炉1中,构成为如图5(a)所示,通过控制装置5,根据点B、C处的各温度TB、TC算出点A处的温度下降量dT。
然后,考虑所算出的温度下降量dT来修正设定温度TS,算出修正后的设定温度TSn,并且根据修正后的设定温度TSn与点A处的温度TA的差量来算出控制量dTA
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能够考虑由电极用糊料6a的蒸发潜热引起的温度变化量dT,所以能够提高加热器10的控制的响应性。
进而,在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制造装置的热风干燥炉1中,构成为使控制装置5预先存储映射信息(参照图4),基于使用该映射信息算出的温度下降量dT,修正设定温度TS
即,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中,构成为将对温度TA的设定温度TS加上温度下降量dT而得到的值(TS+dT)设定为新的设定温度TSn
并且,构成为基于该新的设定温度TSn与点A处的温度TA的差量dTA,通过控制装置5(更详细而言,通过控制装置5所具备的指示调节计)来调整对于作为用于加热热风的单元的加热器10的输出。
接着,使用图6和图7,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装置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装置的热风干燥炉21,是在制造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各工序中的干燥工序(参照图1)所使用的装置,具备炉本体2、多个输送辊3、3…、多个喷嘴24、24…以及控制装置5等。
即,第二实施方式的热风干燥炉2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热风干燥炉1相比,所具备的喷嘴的结构不同,其他结构相同。
如图7(a)(b)所示,喷嘴24具有能够仅向电极箔6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这1个方向放出热风的构造。
如图7(a)(b)所示,构成为,从喷嘴24放出的热风沿着电极箔6的表面(即,电极用糊料6a)流动,然后,其一部分以绕到电极箔6的背侧的方式流动,然后朝向排气管道12b的连接方向流动。
此外,沿着电极箔6的表面(即,电极用糊料6a)流动的热风的另一部分以与从与喷嘴24相邻的其他喷嘴24放出的热风碰撞而缭绕上升的方式流动,因此,在炉本体2的内部也存在热风乱流化的部位。
在热风干燥炉21中,由于从喷嘴24向1个方向放出热风,所以从喷嘴24放出的热风与从其他喷嘴24放出的热风碰撞为止的距离与热风干燥炉1相比较大。
因此,在热风干燥炉21中,从喷嘴24放出的热风以层流状态流动的部位的范围与热风干燥炉1的情况相比变广,特别是容易确保点A与点B的距离,所以具有能够更高精度地算出点A处的温度下降量dT这一优点。
接着,使用图8,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热风干燥炉的应用效果。
图8示出对使用了以往(风量多)的热风干燥炉的情况和使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风干燥炉1的情况下的干燥后的合材层中的溶剂的残留量进行比较而得到的实验结果。
在该实验中,将以往的热风干燥炉的风量设为25m3/min,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风干燥炉1的风量设为22.5m3/min。
即,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风干燥炉1与以往的热风干燥炉相比,使风量降低了10%。
进而,构成为,在喷嘴4形成的吹出口的狭缝宽度为5mm,通过控制装置5来调整供气风扇11a和排气风扇11b的风量,以使得从喷嘴4吹出的热风的风速成为22.5m/s。
另外,喷嘴4的配置个数为6个。
进而,热风干燥炉1的炉长为6m,其内部的电极箔6的输送速度设为30m/min,干燥时间设为12秒。
即,在热风干燥炉1中构成为,将电极箔6从导入炉本体2起、直到排出位置的时间设定为12秒,在该12秒的期间内,进行干燥以使得电极用糊料6a所包含的溶剂的量成为预定的标准值以下。
另外,说明由热风干燥炉1进行干燥的工件的结构,电极箔6是铜箔,电极用糊料6a使用以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石墨为主材料而生成的糊料。
另外,将电极用糊料6a的固体含量设为50%,将其单位面积重量设为8mg/cm2
另外,在分别使用以往的热风干燥炉和热风干燥炉1使工件干燥之后,利用卡尔〃费休法算出水分率(ppm),评价溶剂(水)的残留量。
另外,对于以往的热风干燥炉和热风干燥炉1,各准备8个(合计16个)样本,将这些各样本的水分率的测定结果总结于图8。
并且,根据图8所示的实验结果,在使用了以往的热风干燥炉的情况和使用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风干燥炉1的情况下,对于干燥后的水分率的平均值和偏差,未确认到有意差。
即,从图8所示的实验结果可确认到:若使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热风干燥炉1,则能够在与以往的热风干燥炉相比实现10%的风量下降的同时,维持与使用了以往的热风干燥炉的情况同等的干燥效率。
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使用各热风干燥炉1、21,所述热风干燥炉1、21具备:输送辊3,其用于卷对卷输送涂敷有电极用糊料6a的状态的电极箔6;喷嘴4、4…或喷嘴24、24…,其用于放出向电极用糊料6a吹送的加热后的气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空气)即热风;供气风扇11a及供气管道11b,其用于向喷嘴4或喷嘴24供给热风;加热器10,其配置在供气管道11b的中途,用于对向喷嘴4或喷嘴24供给的空气进行加热;控制装置5,其用于调整加热器10的输出;以及排气风扇12a及排气管道12b,其用于将从喷嘴4或喷嘴24放出的热风排出,在所述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中,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7测定作为喷嘴4或喷嘴24的吹出位置即第一位置的点A处的热风的温度TA,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8测定作为第二位置的点B处的热风的温度TB,所述第二位置是在从喷嘴4或喷嘴24吹出的热风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比点A靠下游侧的、从喷嘴4或喷嘴24吹出的热风的流场,通过第三温度传感器9测定作为第三位置的点C处的热风的温度TC,所述第三位置是在从喷嘴4或喷嘴24吹出的热风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比点B靠下游侧的、从喷嘴4或喷嘴24吹出的热风的流场,通过控制装置5,基于由第二温度传感器8测定到的温度TB和由第三温度传感器9测定到的温度TC,算出由电极用糊料6a的蒸发潜热引起的点A处的热风的温度下降量dT,对点A处的热风的设定温度TS加上所算出的温度下降量dT,算出点A处的修正后的热风的设定温度TSn,根据修正后的热风的设定温度TSn与由第一温度传感器7测定到的温度TA的差量dTA,调整向加热器10的输出。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中,控制装置5具备映射信息,所述映射信息是预先取得了由电极用糊料6a的蒸发潜热引起的点A处的热风的温度下降量dT与点B处的热风的温度TB和点C处的热风的温度TC的相关的信息,基于由第二温度传感器8测定到的温度TB和由第三温度传感器9测定到的温度TC,使用映射信息算出点A处的热风的温度下降量dT。
进而,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各热风干燥炉1、21具备:输送辊3,其用于卷对卷输送涂覆有电极用糊料6a的状态下的电极箔6;喷嘴4、4…或喷嘴24、24…,其用于放出向电极用糊料6a吹送的加热后的气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空气)即热风;供气风扇11a及供气管道11b,其用于向喷嘴4或喷嘴24供给热风;加热器10,其配置在供气管道11b的中途,使向喷嘴4或喷嘴24供给的空气升温;控制装置5,其用于调整加热器10的输出;以及排气风扇12a及排气管道12b,其用于将从喷嘴4或喷嘴24放出的热风排出,控制装置5连接有:第一温度传感器7,其用于检测作为喷嘴4或喷嘴24的吹出位置即第一位置的点A处的热风的温度TA;第二温度传感器8,其用于检测作为第二位置的点B处的热风的温度TB,所述第二位置是在从喷嘴4或喷嘴24放出的热风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比点A靠下游侧的、从喷嘴4或喷嘴24放出的热风的流场;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9,其用于检测作为第三位置的点C处的热风的温度TC,所述第三位置是在从喷嘴4或喷嘴24放出的热风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比点B靠下游侧的、从喷嘴4或喷嘴24放出的热风的流场,并且,在控制装置5存储有映射信息,所述映射信息是预先取得了由电极用糊料6a的蒸发潜热引起的点A处的热风的温度下降量dT与点B处的热风的温度TB及点C处的热风的温度TC的相关的信息,控制装置5基于由第二温度传感器8测定到的温度TB和由第三温度传感器9测定到的温度TC,使用映射信息算出点A处的热风的温度下降量dT,并且,对算出的点A处的热风的温度下降量dT加上点A处的热风的设定温度TS,算出点A处的修正后的热风的设定温度TSn,基于修正后的热风的设定温度TSn与由第一温度传感器7测定到的温度TA的差量,调整加热器10的输出,从而控制点A处的热风的温度TA
通过这样的结构,既能够减少热风的风量,又能够防止热风的温度TA超过工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电极用糊料6a)的容许上限温度。
另外,由此能够谋求空气调节负荷的降低而实现二次电池的制造成本降低。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不仅能够适用于制造二次电池所使用的热风干燥炉,还能够广泛适用于在使涂敷成膜状的糊料干燥的工序中所使用的热风干燥炉,例如,能够作为用于制造半导体部件等的技术来加以应用。
标号说明
1 热风干燥炉(第一实施方式)
4 喷嘴(第一实施方式)
5 控制装置
6 电极箔
6a 电极用糊料
7 温度传感器
8 温度传感器
9 温度传感器
10 加热器
11a 供气风扇
11b 供气管道
21 热风干燥炉(第二实施方式)
24 喷嘴(第二实施方式)

Claims (3)

1.一种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使用热风干燥炉,所述热风干燥炉具备:
输送辊,其用于输送涂敷有电极用糊料的电极箔;
喷嘴,其用于向所述电极用糊料吹送加热后的气体即热风;
供气风扇及供气管道,其用于向所述喷嘴供给热风;
加热器,其配置在所述供气管道的中途,用于对向所述喷嘴供给的气体进行加热;
控制装置,其用于调整所述加热器的输出;以及
排气风扇及排气管道,其用于将吹送到所述电极用糊料之后的热风排出,
所述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测定所述喷嘴的吹出位置即第一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
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测定第二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所述第二位置是在从所述喷嘴吹出的热风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第一位置靠下游侧的、从所述喷嘴吹出的热风的流场,
通过第三温度传感器测定第三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所述第三位置是在从所述喷嘴吹出的热风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第二位置靠下游侧的、从所述喷嘴吹出的热风的流场,
通过所述控制装置,
基于由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测定到的热风的温度和由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测定到的热风的温度,算出由所述电极用糊料的蒸发潜热引起的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下降量,
对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热风的设定温度加上所算出的所述温度下降量,算出所述第一位置处的修正后的热风的设定温度,
根据所述修正后的热风的设定温度与由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测定到的热风的温度的差量,调整向所述加热器的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具备映射信息,所述映射信息是预先取得了由所述电极用糊料的蒸发潜热引起的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下降量与所述第二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及所述第三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之间的相关的信息,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由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得到的所述第二位置处的热风的测定温度和由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得到的所述第三位置处的热风的测定温度,使用所述映射信息算出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下降量。
3.一种热风干燥炉,具备:
输送辊,其用于卷对卷输送涂敷有电极用糊料的状态下的电极箔;
喷嘴,其用于放出向所述电极用糊料吹送的加热后的气体即热风;
供气风扇及供气管道,其用于向所述喷嘴供给热风;
加热器,其配置在所述供气管道的中途,用于使向所述喷嘴供给的气体升温;
控制装置,其用于调整所述加热器的输出;以及
排气风扇及排气管道,其用于将从所述喷嘴放出的热风排出,
所述热风干燥炉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有:
第一温度传感器,其用于检测所述喷嘴的吹出位置即第一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其用于检测第二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所述第二位置是在从所述喷嘴放出的热风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第一位置靠下游侧的、从所述喷嘴放出的热风的流场;以及
第三温度传感器,其用于检测第三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所述第三位置是在从所述喷嘴放出的热风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比所述第二位置靠下游侧的、从所述喷嘴放出的热风的流场,并且
在所述控制装置存储有映射信息,所述映射信息是预先取得了由所述电极用糊料的蒸发潜热引起的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下降量与所述第二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及所述第三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之间的相关的信息,
所述控制装置,
基于由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测定到的热风的温度和由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测定到的热风的温度,使用所述映射信息算出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下降量,并且,
将所算出的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下降量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热风的设定温度相加,算出所述第一位置处的修正后的热风的设定温度,
基于所述修正后的热风的设定温度与由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测定到的热风的温度的差量,调整所述加热器的输出,
从而控制所述第一位置处的热风的温度。
CN201280075964.1A 2012-09-25 2012-09-25 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和热风干燥炉 Active CN1046627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74584 WO2014049692A1 (ja) 2012-09-25 2012-09-25 二次電池用電極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熱風乾燥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62711A true CN104662711A (zh) 2015-05-27
CN104662711B CN104662711B (zh) 2017-04-05

Family

ID=50387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75964.1A Active CN104662711B (zh) 2012-09-25 2012-09-25 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和热风干燥炉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76857B2 (zh)
JP (1) JP5954599B2 (zh)
KR (1) KR101867659B1 (zh)
CN (1) CN104662711B (zh)
WO (1) WO201404969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6177A (zh) * 2017-08-30 2018-01-12 周维求 一种皮革纤维烘干装置
CN109910431A (zh) * 2019-03-05 2019-06-21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不同油墨下单片机控制的风嘴可调的烘干装置
CN112269414A (zh) * 2020-09-16 2021-01-26 浙江中科玖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固化装置的气体温度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3899194A (zh) * 2020-07-06 2022-01-07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电极极板干燥方法及干燥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52083B2 (ja) * 2013-07-12 2016-12-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乾燥装置、乾燥方法、及び電池の製造方法
KR20150034973A (ko) * 2013-09-27 2015-04-06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건조장치 및 건조방법
JP6444082B2 (ja) * 2014-07-23 2018-12-26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スタビライザ製造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US10403880B2 (en) * 2015-09-11 2019-09-03 Iftikhar Ahma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battery electrodes
KR102003704B1 (ko) * 2015-10-08 2019-07-2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특정 방향에서 진공을 인가하여 전극 슬러리를 건조하는 과정을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용 전극을 제조하는 방법
KR102170893B1 (ko) * 2016-02-12 2020-10-2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 제조용 전극 건조 오븐
KR102075098B1 (ko) 2017-01-03 2020-02-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스크레치 테스터를 구비하는 이차전지용 전극 제조 시스템
CN109737717B (zh) * 2018-12-21 2020-10-16 浙江协和陶瓷有限公司 一种冷轧钢板快速烘干系统及烘干方法
JP7241576B2 (ja) 2019-03-13 2023-03-17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ウェブ乾燥装置およびウェブ乾燥方法
WO2021118141A1 (ko) * 2019-12-09 2021-06-17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극 활물질 슬러리 도포 전 시트형 집전체의 열처리를 위한 열처리부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용 전극 제조장치, 및 열처리 과정을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용 전극 제조방법
KR20210128721A (ko) 2020-04-17 2021-10-27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이차전지 전극 극판 과건조 불량 개선을 위한 플렉시블 급기 댐퍼링 시스템
JP7396207B2 (ja) * 2020-06-03 2023-12-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極板乾燥装置
KR20220067839A (ko) * 2020-11-18 2022-05-25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유량 분배용 가림막을 포함하는 전극 기재 건조 설비 및 방법
KR20230016577A (ko) * 2021-07-26 2023-02-02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극 건조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극 제조 시스템, 그리고 전극을 제조하는 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전극
KR20230055873A (ko) 2021-10-19 2023-04-26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극 건조 장치
KR20230160562A (ko) 2022-05-17 2023-11-24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극 시트 건조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극 제조 시스템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3776A (zh) * 2004-08-31 2006-03-08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热风干燥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及热风干燥装置
CN101012615A (zh) * 2006-02-01 2007-08-08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经纱上浆装置中使用的热风干燥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
CN101775481A (zh) * 2009-01-13 2010-07-14 中外炉工业株式会社 带材处理装置
JP2010155203A (ja) * 2008-12-26 2010-07-15 Fujifilm Corp 塗布膜の乾燥方法及び装置
JP2011080718A (ja) * 2009-10-09 2011-04-21 Panasonic Corp 塗布膜の乾燥方法と乾燥装置
CN102113151A (zh) * 2008-08-04 2011-06-29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干燥电极材料的方法和设备
CN102476095A (zh) * 2010-11-26 2012-05-30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可充电电池的电极板的干燥器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39206A1 (de) * 1970-08-06 1972-02-10 Agfa Gevaert Ag Filmtrockner
JPH0622473Y2 (ja) * 1987-12-16 1994-06-15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熱風式乾燥炉
JPH0566087A (ja) * 1991-09-06 1993-03-19 Iseki & Co Ltd 穀粒乾燥機の燃焼制御方式
JP3881272B2 (ja) 2002-03-29 2007-02-14 富士フイルム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加熱乾燥装置
JP3953911B2 (ja) 2002-08-08 2007-08-08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塗膜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US8196312B2 (en) * 2006-05-18 2012-06-12 Fujifilm Corporation Dry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rying object
JP2010185649A (ja) * 2009-01-15 2010-08-26 Omron Corp 熱風供給装置および熱風供給方法
JP2010203751A (ja) 2009-03-06 2010-09-16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塗膜の乾燥方法及び乾燥装置
JP5180133B2 (ja) * 2009-03-31 2013-04-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塗布方法、塗布装置、及び平版印刷版の製造方法
JP4795474B2 (ja) 2010-03-19 2011-10-19 気高電機株式会社 乾燥装置
JP5929190B2 (ja) * 2011-12-28 2016-06-0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極乾燥方法および電極乾燥装置
JP5768744B2 (ja) * 2012-03-08 2015-08-2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乾燥装置,溶剤回収装置,溶剤回収システム,溶剤蒸気量信号の出力方法,および溶剤回収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3776A (zh) * 2004-08-31 2006-03-08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热风干燥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及热风干燥装置
CN101012615A (zh) * 2006-02-01 2007-08-08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经纱上浆装置中使用的热风干燥装置的温度控制方法
CN102113151A (zh) * 2008-08-04 2011-06-29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干燥电极材料的方法和设备
JP2010155203A (ja) * 2008-12-26 2010-07-15 Fujifilm Corp 塗布膜の乾燥方法及び装置
CN101775481A (zh) * 2009-01-13 2010-07-14 中外炉工业株式会社 带材处理装置
JP2011080718A (ja) * 2009-10-09 2011-04-21 Panasonic Corp 塗布膜の乾燥方法と乾燥装置
CN102476095A (zh) * 2010-11-26 2012-05-30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可充电电池的电极板的干燥器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76177A (zh) * 2017-08-30 2018-01-12 周维求 一种皮革纤维烘干装置
CN109910431A (zh) * 2019-03-05 2019-06-21 西安理工大学 一种不同油墨下单片机控制的风嘴可调的烘干装置
CN113899194A (zh) * 2020-07-06 2022-01-07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电极极板干燥方法及干燥系统
CN113899194B (zh) * 2020-07-06 2023-10-03 Sk新能源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电极极板干燥方法及干燥系统
CN112269414A (zh) * 2020-09-16 2021-01-26 浙江中科玖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固化装置的气体温度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2269414B (zh) * 2020-09-16 2021-09-14 浙江中科玖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固化装置的气体温度控制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276857B2 (en) 2019-04-30
CN104662711B (zh) 2017-04-05
WO2014049692A1 (ja) 2014-04-03
KR101867659B1 (ko) 2018-06-15
JPWO2014049692A1 (ja) 2016-08-22
KR20150058351A (ko) 2015-05-28
JP5954599B2 (ja) 2016-07-20
US20150255780A1 (en) 2015-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62711A (zh) 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和热风干燥炉
KR101467640B1 (ko) 전극 건조 방법 및 전극 건조 장치
JP5655769B2 (ja) 電極の製造方法
KR101475429B1 (ko) 이차전지 제조용 전극 건조 오븐 자동 급기 유량 제어 장치
KR101550487B1 (ko) 전극 건조 방법 및 전극 건조 장치
CN103168379B (zh) 涂敷装置以及涂敷膜形成系统
JP4904782B2 (ja) 電極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JP2008103098A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用電極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装置
WO2014103786A1 (ja) 電池用電極塗膜の乾燥方法及び乾燥炉
US20120295037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s
CN104040275A (zh) 干燥装置和干燥方法
CN107014072A (zh) 一种自动控温式智能热风枪
JP2010177152A (ja) 鉛蓄電池用極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鉛蓄電池用極板の乾燥装置
CN105449157B (zh) 烘干装置、涂敷膜形成装置以及烘干方法
JP6011478B2 (ja) 電池用電極板の製造装置及び電池用電極板の製造方法
CN105098134B (zh) 用于干燥电极板的方法和装置
JP5581850B2 (ja) 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極製造装置
JP5751235B2 (ja) 電池用電極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6425574B2 (ja) 塗装設備
KR101931018B1 (ko) 전극의 제조 방법 및 전극의 제조 장치
JP2014127438A (ja) 電極の製造方法及び乾燥装置
KR102257677B1 (ko) 전극판 건조 장치 및 전극판 건조 방법
JP2003178752A (ja) シート状電極の乾燥評価方法
US20240072236A1 (en) Electrode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15235620U (zh) 干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