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394C - 无线电远程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远程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6394C CN1046394C CN94101635A CN94101635A CN1046394C CN 1046394 C CN1046394 C CN 1046394C CN 94101635 A CN94101635 A CN 94101635A CN 94101635 A CN94101635 A CN 94101635A CN 1046394 C CN1046394 C CN 1046394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time slot
- frame
- base station
- timeslot nu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6936 Dendrocalamus strict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17 oper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204—Multiple access
- H04B7/212—Tim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电远程通信系统带有无线电信道,每一无线电信道包括按时分产生的多个时隙。该传统包围多个区域,每一区域具有一个在上述时隙中预定的一个时隙内发送第1信号的基地台。若一台便携式装置收到的第1信号的信号质量低于标准,则指定上述时隙中未使用的至少一个时隙。该便携式装置在预定和指定时隙中发送第2信号。
Description
本发明一般涉及用于无线电通信装置,诸如便携式通信装置或移动通信装置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保持该无线电通信装置接收到的信号质量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图18表示一个数字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方块图。该系统包括一连到陆上通信线网络NW的控制台CS。该控制台CS进一步通过陆上通信线路CL1、CL2、CL3连到多个基地台BS1、BS2、BS3……。每个基地台都有其自己的无线电区域E1、E2、E3……。位于一无线电区域内的每一便携式装置都通过无线电信道与该区域内的基地台通信。从而,每个便携式装置可通过基地台BS和控制台CS连到陆上通信线网络NW。
该系统采用时分多址系统(称为TDMA系统)作为一个通信系统。在TDMA系统中,用于一条下行信道和一条上行信道的每个TDMA系统都包含有大量的时帧。每一时帧包含6个时隙。当通信线路在基地台与便携台之间形成时,用于下行信号的一个时隙从下行无线电信道中分配。用于上行信号的一个时隙从上行无线电信道中分配。此后,便携式装置在配给的下行时隙内接收下行信号,并在配给的上行时隙内发送上行信号。图19表示每个下行信道中的下行时隙以及每个上行信道中的上行时隙。参见图18,如果某个便携式装置PS配有TS1作为下行时隙,配有TS1′作为上行时隙,那么该便携式装置即在相应于上行时隙TS1′的时期内将间歇上行信号发送到基地台BS。并且,该便携式装置PS在相应于下行时隙TS1的时期内接收下行信号。于是,上行时隙TS1′定义为发送时隙,下行时隙TS1定义为接收时隙。在相应于下行时隙TS2、TS3、TS4、TS5的时期内,装置PS不向基地台BS发送信号。因此,相应于时隙TS2、TS3、TS4、TS5的时隙均定义为空闲时隙。上述6个时隙TS1-TS6在每一帧里重复出现。然而,如果在基地台与使携式装置之间存在一障碍物,诸如高楼的话,则便携式装置所收到的信号质量将降低。结果,用户就难以听到已译码的话音。在信号由其它建筑物反射,而便携式装置接收该反射信号时就形成这种困境。
因此,本发明针对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它能够对由无线电通信系统所用的无线电通信装置所收到的信号的质量下降进行补偿。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部分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描述,部分将在该说明书中显而可见,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践加以体会。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尤其可以通过以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列举的各种手段及其组合得以完成和实现。
为了达到上述以及其它的目的和优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具有无线电信道的无线电远程通信系统,每一无线电信道包括多个帧,每个帧包括多个时隙,每个时隙按时间顺序设置,并根据所述每个时隙在多个帧的每个帧内的位置被指定一个相应的时隙号,所述多个帧和所述时隙按时分产生,其中,所述系统包围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具有一个基地台,每个基地台在第一时隙传送第一信号,所述第一时隙位于第一帧且具有一预定的第一时隙号,所述第一信号用以与一个无线电远程通信装置通信,所述系统包括:
接收第一时隙内第一信号的装置;
检验收到的第一信号之信号质量的装置;
将该信号质量与标准比较的装置;
当所述信号质量低于标准时,指定第二帧内第二时隙的装置,所述第二时隙具有第二时隙号;
响应于所述指定第二帧内第二时隙的装置,发送第二信号的装置,所述第二信号包括第二帧的第三时隙内的信息,所述第三时隙具有与第一时隙号相同的时隙号,所述发送第二信号的装置还发送包括所述第二时隙内信息的第三信号;
接收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的装置;
检验收到的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的每个信号质量的装置;以及
当收到的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中的一个信号的质量高于另一个信号的质量时,取用收到的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之一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具有无线电信道的无线电远程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通信装置,每个无线电信道包括多个帧,每个帧包括多个时隙,每个时隙按时间连续设置,并根据所述每个时隙在多个帧的每个帧内的位置由一个时隙号所指定,所述多个帧和所述多个时隙按时分产生,其中,所述系统包围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具有一个基地台,它在第一时隙与无线电通信装置传送第一信号,所述第一时隙位于第一帧并具有预定的第一时隙号,所述无线电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第一信号的装置;
检验收到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的装置;
将该信号质量与标准比较的装置;
当该信号质量低于标准时,接收指定第二帧内第二时隙的指定信号的装置,所述第二时隙具有第二时隙号;
响应于该指定信号,用以传送第二信号的装置,所述第二信号包括所述第二帧内第三时隙内的信息,该第三时隙具有与预定的时隙号相同的一个时隙号,所述传送第二信号的装置还用以在所述基地台与所述无线电通信装置之间传送包括第二时隙内信息的第三信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具有无线电信道的无线电远程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通信基地台,它与无线电通信装置通信,每个无线电信道包括多个帧,每个帧包括多个时隙,每个时隙按时间连续设置,并根据所述每个时隙在多个帧的每个帧内的位置由相应的时隙号所指定,所述多个帧和所述时隙按时分产生,其中,每个基地台在预定的第一时隙内与无线电通信装置传送第一信号,所述第一时隙位于第一帧并具有第一时隙号,所述基地台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时隙内第一信号的装置,
检验收到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的装置;
将所述信号质量与标准比较的装置;
当所述信号质量低于标准时,指定第二帧内第二时隙的装置,所述第二时隙具有第二时隙号;以及
响应于指定第二帧内第二时隙的装置,在所述基地台与所述无线电通信装置之间传送第二信号的装置,所述第二信号包括第三时隙内的信息,所述第三时隙位于所述第二帧内且具有与所述第一时隙号相同的时隙号,并传送包括所述第二时隙内的信息的第三信号。
当然,以上的一般描述以及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典型的和解释性的,它们用以对所要求保护的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其中,附图作为说明书的一部分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并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以阐述本发明的目的,优点以及原理。附图中,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无线电通信装置方框图;
图2是表示第一个实施例的一个纠错码编码器的方框图;
图3表示在第一个实施例的纠错码编码之前和之后的一个时隙的内容;
图4是表示第一个实施例的一个基地台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第一个实施例中一个连接控制操作序列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在图5所示操作步骤之前和之后的各个时隙的方框图;
图7是表示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图5所示的某些步骤之后完成的一个下行信号连接控制操作序列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图5所示的某些步骤之后完成的一个上行信号连接控制操作序列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当信号质量恢复时,用于第一个实施例的一个连接控制操作序列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用于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一个连接控制操作序列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12是表示在第三个实施例的图5所示的某些步骤之后完成的、一个下行信号连接控制操作序列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在第三个实施例中,当信号质量恢复时,一个连接控制操作序列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方框图;
图15是表示一个时间周期的示意图,在该周期内便携式装置根据第四个实施例的TDMA系统进行工作;
图16是表示第四个实施例的一个连接控制操作序列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在另一个实施例的操作之前和之后的时隙的方框图;
图18是表示一个传统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示意图;以及
图19是TDMA系统中从装置至基地台的一个上行信号格式,以及从基地台至装置的一个下行信号格式。
现在将结合附图中所示的例子,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装置(以下称为便携式装置)。
图1表示用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便携式装置。
该便携式装置大致可分为接收部分,发射部分和控制部分。参照号40表示电源,例如电池。发送部分包括话筒11,话音编码器(SPCOD)12,纠错码编码器(CHCOD)13,数字调制器(MOD)14,加法器15,功率放大器(PA)16,高频开关电路(SW)17,以及天线18。
来自话筒11的发送音频信号在话音编码器12进行编码。话音编码器12输出数字发送信号。纠错码编码器13根据该数字发送信号和控制电路30(以下将详细介绍)发出的数字控制信号完成其纠错码编码操作。
数字调制器14产生一个相应于由纠错码编码器13发出的数字发送信号的调制信号。加法器15将来自数字调制器14的调制信号与来自合成器31的载波信号相加,以完成频率变换。功率放大器16将来自加法器15的高频信号放大到一个预定的电平,并提供一个发送信号。
高频开关17仅在相应于由控制电路30分配的发送时隙的时期内才闭合。在该期间,高频开关17接收来自功率放大器16的发射信号,并将它送到天线18。发送信号以无线电发送信号的形式向基地台(未图示)发送。
接收器部分包括接收器(RX)21,数字解调器(DEMOD)22,纠错码译码器(CHDEC)23,话音译码器(SPDEC)24以及扬声器25。
接收器21对从天线收到的经由高频开关17的无线电接收器信号完成变频操作,并输出一个接收信号。数字解调器22对来自接收器21的接收信号完成位与帧同步操作,以获得一个同步信号,并将该同步信号送到控制电路30,将解调信号送到纠错码解码器23。位与帧同步操作被定义为字同步。纠错码译码器23对由数字解调器22收到的数字解调信号完成其纠错码译码操作,以获得一个数字接收信号。
此外,纠错码译码器23向控制电路30提供一个用于扫描通道和通信的数字控制信号。由纠错码译码器23发出的数字接收信号被送到话音译码器24。话音译码器24对该数字接收信号完成其译码操作,以提供一个模拟接收信号。然后,该模拟接收信号被送到扬声器25。
再者,控制部分包括控制电路30,频率合成器(SYN)31、键盘32、ID-ROM33、RAM34、LCD驱动器36以及LCD37。合成器31在控制电路30的控制下,产生一个与基地台进行无线通信所必需的振荡频率。此外,控制部分还包括所收到的电场强度检测器(RSSI)39,用以检测所接收信号的电场强度。
参照号40表示电池。该电池连接到电池电路41。后者接收一个输出电压,并将该输出电压转变为一个预定电压VCC。该预定电压VCC加到装置中的每一部分。
图2表示纠错码编码器13的一个详细方框图。参见图2,话音编码器12将模拟发送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发送音频信号。共有159位数字音频发送信号和来自控制电路30的数字控制信号。话音编码器12将该159位分成77个一级位和82个二级位。编码器50仅对77个一级位信息完成其纠错码编码操作。编码器50采用电信工业协会于1992年4月在美国华盛顿发表的“蜂窝系统双模式移动台一基地台兼容标准IS-54B”(这里简称为IS-54B)一文中所述的纠错码编码操作,其它实施例可以采用不同的纠错码编码操作。结果,编码器50输出178个纠错编码的一级位。转换器52将178个纠错编码的一级位和82个二级位转换为260位串行信号,并将该串行信号送到调制器14。图3表示这些位在纠错编码之前和之后的内容。参阅图3,在一个时隙内包含了260个位。由于在一个时隙内所包含的位的数目局限于260,故用于纠错编码的位的数目局限于77个一级位。
纠错译码是纠错编码操作的反向操作。即纠错码解码器23对所收到的数字信号的178个纠错编码一类位进行纠错译码。纠错码译码器23决定了被检验位的数目。为了判别,控制电路30将被检验位的数目除以纠错编码的一级位总数即178位。其结果(相当于被检验位的数目/178)被称为误码率(BER)。控制电路判别所接收信号的BER,并且能够根据该BER检验所接收信号的质量。
图4表示基地台的方框图,它包括发送、接收和控制部分。参见图4,发射部分包括混合电路51,话音编码器(SPCOD)52、纠错编码器(CHCOD)53、数字调制器(MOD)54、加法器55、功率放大器(PA)56、双工器57以及天线58。
话音编码器52对来自陆上通信线CL1-CLn的信号进行编码。话音编码器52输出数字发送信号。纠错码编码器53对数字发送信号和控制电路71输出的数字控制信号完成其纠错编码操作。纠错码编码器53以与便携式装置中设置的纠错码编码器13相同的方式操作。
数字调制器54产生一个对应于纠错码编码器53输出的数字发送信号的调制信号。加法器55将来自数字调制器54的调制信号与来自合成器72的载波信号相加,以完成变频。功率放大器56将来自加法器55的高频信号放大到一个预定的电平,并提供一个发送信号。双工器57接收来自功率放大器56的发送信号,并将该信号送到天线58。相应于下行信号的发送信号以无线电发送信号的方式,向多个便携式装置发射。
接收器部分包括接收器(RX)61、数字解调器(DEMOD)62、纠错码译码器(CHDEC)63以及话音译码器(SPDEC)64。
接收器61对由天线收到、通过双工器57的无线电接收器信号完成其变频操作,并输出接收信号。数字解调器62对由接收器61收到的接收信号完成位与帧同步操作,以获得一个同步信号,并将该同步信号送到控制电路71,将解调码信号送到纠错码译码器63。该位与帧同步操作定义为字同步。纠错码译码器63根据从数字解调器22收到的数字解调信号完成其纠错译码操作,并以与便携式装置中设置的纠错码译码器23相同的方式获得一个数字接收信号。
此外,纠错码译码器63还向控制电路71提供一个用于扫描通道和通信的数字控制信号。
从纠错码译码器63输出的数字接收信号被送到话音译码器64。该话音译码器64对数字接收信号完成其译码操作,以提供一个模拟接收信号。然后,再把该模拟接收信号送到混合电路51。
另外,控制部分包括控制电路71、频率合成器(SYS)72、以及一个所接收电场强度检测器(RSSI)73。合成器72在控制电路71的控制下,产生一个与便携式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所必需的振荡频率。所接收电场强度检测器73检测接收到的信号的电场强度。
图5表示便携式装置与基地台的操作。图中所示的步骤是由控制电路30和71完成的。参见图5,便携式装置在下行时隙TS1与基台互通下行信息信号,在上行时隙TS1′互通上行信息信号(步骤100,200)。当与基地台通信时,便携式装置接收来自基地台的包含话音信息和控制信息的下行信息信号。此外,便携式装置检验在下行时隙TS1中(步骤102)所收到的下行信息的BER。此后,便携式装置将BER与标准,例如3%,相比较。如果BER超过标准(步骤104),便携式装置即在上行时隙TS1′发送一个第一检测信号(步骤106)。该信号表示所接收信号的质量是低的。否则,便携式装置就重复检验所收到的下行信息信号的BER。
如果基地台在与便携式装置通信期间收到该第一检测信号(步骤202),则基地台检验在下行信道是否有至少一个未曾使用的时隙,基地台在该下行信道将信息信号发送到便携式装置(步骤204)。如果在该信道内有至少一个未曾使用的时隙,则基地台选择未曾使用的其中一个时隙(步骤206)。
图6表示下行信道内的多个时隙,基地台在该信道上发送下行信息信号。参见图6(a)、可见时隙TS1是一个已使用的时隙,时隙TS2、TS3、TS4、TS5和TS6为未曾使用的时隙。如果所收到的信息信号的BER超过在该状态下的标准,则基地台在步骤206中选择时隙TS4。这里因为时隙TS4与时隙TS1-A以及下一时隙TS1-B隔得较远[参见图6(b)]。因而有可能减少基地台与便携式装置之间的障碍物同时影响两个时隙TS1、TS4内所含信息信号的可能性。
再参见图5,在步骤206后,基地台利用下行时隙TS1发送第一指令信号,它含有表示所选时隙TS4的信息(步骤208)。如果便携式装置在其发送第一检测信号后的一个预定时期内接收第一指令信号(步骤108),则便携式装置利用上行时隙TS1′向基地台发送一个确认信号(步骤110)。否则,便携式装置再次发送第一检测信号。如果基地台在其发送第一指令信号之后收到该确认信号(步骤210),则基地台将信息信号插入所选时隙TS4中去(步骤212),如图7所示。此后,基地台在下行时隙TS1、TS4将信息信号发送到便携式装置(步骤214)。如果便携式装置在发送确认信号后的一个预定时期内,在下行时隙TS1、TS4收到信息信号,则便携式装置检验每个所接收信息信号的每个BER(步骤114)。之后,便携式装置将在下行时隙TS1内收到的信息信号的BER与在上行时隙TS4内收到的信息信号的BER进行比较。便携式装置根据该比较取用BER为较低的信息信号(步骤116)。
再次参见图5,在基地台接收到确认信号之后(步骤210),该便携式装置利用时隙TS1、TS4,以相同于基地台发送下行信息信号的方式,向基地台发送上行信息信号。在图5步骤110预定时间间隔之后,如图8所示,便携式装置将该信息信号插入选中的上行时隙TS4′和上行时隙TS1′(步骤120)。然后,便携式装置发送上行时隙TS1′、TS4′中的上行信息信号(步骤122)。若基地台接收到上行时隙TS1′、TS4′中的上行信息信号(步骤220),则检查所收到的上行时隙TS1′、TS4′中上行信息信号各自的误码率(步骤222),然后,基地台取用误码率较低的上行信息信号(步骤224)。
图9表示便携式装置利用下行时隙TS1、TS4和上行时隙TS1′、TS4′与基地台进行信息信号通信时恢复信号质量的操作。参见图9,便携式装置检验下行时隙TS1中收到的下行信息信号的误码率(步骤130)。若误码率不高于标准(步骤132),则便携式装置利用上行时隙TS1′、TS4′发送一个第二检测信号(步骤134)。这表明所收到的下行信息信号的质量得到恢复。第二检测信号包含要用下行时隙TS1替代下行时隙TS1、TS4,用上行时隙TS1′替代上行时隙TS1′、TS4′的指示。若误码率高于标准,则该便携式装置重复检验动作。若基地台收到第二检测信号(步骤230),则它利用下行时隙TS1、TS4向便携式装置发送第二指令信号(步骤232)。便携式装置若在其发送第二检测信号之后的预定时间内收到该第二指令信号(步骤136),则利用上行时隙TS1′、TS4′发送确认信号给基地台(步骤138)。若基地台收到确认信号(步骤234),则基地台仅利用下行时隙TS1和上行时隙TS1′与便携式装置进行上、下行信息信号的通信。
根据本实施例,在通信过程中,在便携式装置内检测出信息信号质量的降低。该便携式装置发送检测信号给基地台。基地台检查在其发送信息信号给便携式装置的信道中是否有未使用的时隙。
基地台发送的指令信号包含一个指示,即应采用两个时隙而不是一个时隙。因此,基地台与便携式装置之间用于通信的时隙由一个变为两个。因而,与只利用一个时隙进行信息信号通信的传统系统相比,即使信息信号质量降低,仍可能对降低部分进行弥补。此外,只有当基地台与便携式装置进行通信的信道中存在未使用的时隙时才进行一个时隙至两个时隙的转换,因而这一操作不会打断其它便携式装置与基地台之间的通信。由于有效地利用了还未采用的时隙,故而可以提高无线电信道的利用率。
此外,若在利用下行和上行时隙中分派的两个时隙进行通信的过程中信息信号质量得以恢复,则基地台将所采用的时隙数量从两个减为一个,如图9所示。因而,即使信息信号质量恢复,本实施例仍禁止使用两个时隙。这样,基地台就能有效地分派有限的时隙,从而保持对时隙的高效率使用。
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例。图10表示第二个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在检测信息信号质量方面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参见图10,基地台在上行时隙TS1′中从便携式装置接收一个上行信息信号,并检验其误码率(步骤250)。若误码率超过标准(步骤252),则基地台检查是否至少有一个未使用的时隙(步骤254)。若否,则基地台重复前述操作。若是,则基地台选择一个未使用的时隙(步骤256)。然后利用下行时隙TS1发送一个第1指令信号,信号含有指示所选时隙的信息(步骤258)。如果便携式装置在与基地台的通信中收到第1指令信号(步骤150),则用上行时隙TS1′发送一个确认信号(步骤152)。若收到确认信号(步骤260),则基地台利用下行和上行时隙TS1、TS1′和选中的下行、上行时隙TS4、TS4′,以和第1实施例相同的方式与便携式装置进行通信。
图11示出第3实施例及其与第1实施例的区别。参见图11,在第1实施例中,话音编码器12输出77个1级位和82个2级位。纠错编码只对77个1级位进行。因而,该77个1级位变为178个纠错码1级位。因为分配给一台便携式装置的一个时隙仅有260位,只能容纳178个纠错码1级位和82个非纠错码2级位,所以对82个2级位不进行纠错编码。
相反,在第3实施例中,在图5的步骤210便携式装置分派得到两个时隙,共有520位的这两个时隙不仅可容纳178个纠错码1级位,还可容纳比82个还多的2级位。因而,在第3实施例中,纠错码编码器45不仅对1级位,还对2级位进行纠错编码。对82个2级位所作的纠错操作与对77个1级位所作的相同。
图12表示第3实施例的操作。在图5的步骤210之后,基地台对77个1级位和82个2级位进行纠错编码(步骤262)。然后,基地台将它们插入下行时隙TS1、TS4(步骤264),在此之后,基地台利用时隙TS1、TS4发送对应于纠错码1级位和纠错码2级位的下行信息信号(步骤266)。
若便携式装置收到信息信号(步骤160),则对纠错码1级位和纠错码2级位进行纠错译码(步骤162)。否则,该便携式装置等候接收信息信号。
上行信号与下行信息信号以相同方式工作。
图13示出所收到的信息信号恢复误码率之后的操作。参见图13,在用下行时隙TS1、TS4和上行时隙TS1′、TS4′进行通信时,便携式装置检验下行时隙TS1、TS4中下行信息信号的误码率(步骤164)。若误码率不高于标准(步骤166),则利用上行时隙TS1、TS4′发送第2检测信号(步骤134)。后续操作与图5的相同,因而不必作进一步说明。
便携式装置与基地台之间的阻挡物不是信号质量低的唯一原因。图14示出另一可能因素。参见图14,基地台BS1覆盖区域E1。基地台BS2覆盖区域E2。区域EN为区域E1和E2覆盖。便携式装置PS处于区域EN中。在这一状态下,由于便携式装置远离基地台BS1,来自基地台BS1的下行信号质量降低了。
图15表示便携式装置PS与基地台BS1进行通信的时间。参见图14、15,便携式装置在对应于一个发送时隙的时间间隔T1中向基地台BS1发送一个上行信号a1。
便携式装置PS在对应于一个接收时隙的时间间隔R1中收到来自基地台BS1的下行信号a2。另外,在对应于一个空闲时隙的时间间隔I1中收到来自相邻基地台BS2的信号b。在收到信号b之后,便携式装置PS利用RSSI39检测信号b的电场强度。然后,在时间间隔T2中发送一个包含信号b的电场强度的上行信号a3给基地台BS1。基地台BS1接收该上行信号a3,并将信号b的电场强度存入其存储器中。
在此状态下再次参见图5,步骤100,便携式装置从基地台BS1接收到一个下行信号。若该信号的误码率超过标准,则便携式装置向基地台BS1发送第1检测信号(步骤102、104、106)。基地台BS1接收第1检测信号(步骤202)。图16表示一个第4实施例,它在第1实施例的图5步骤202和204之间插入其它步骤。如果储存起来的相邻基地台BS2发给便携式装置PS的信号b的电场强度低于标准,例如低于-110dBm(步骤270),则基地台BS1执行步骤204以下所示方式的操作。若高于标准,则基地台BS1发送一个信号给相邻的基地台BS2,并从其接收一个信号,以确证在相邻基地台可发送信号的各个信道上是否有未使用的时隙(步骤272)。如果是,则基地台BS1请求控制台CS将要配给便携式装置PS的时隙从TS1改换到相邻基地台BS2能发送信号的信道中经证实未在使用的时隙(步骤274)。若否,则基地台BS1执行与步骤204相同的操作。这种情况下,若基地台BS1从控制台收到一个确认信号(步骤276),则基地台BS1利用下行时隙TS1发送一个指示信号给便携式装置PS(步骤278)。便携式装置PS若收到该指示信号,就利用上行时隙TS1′发送一个确认信号给该基地台(步骤170)。
基地台BS1若接收到来自便携式装置的确认信号,则向控制台CS发送一个证实信号(步骤280)。然后,控制台CS将分配给便携式装置PS的时隙从TS1转换至经证实未在使用的时隙。结果,便携式装置PS停止与基地台BS1的通信,而开始与基地台BS2通信(步骤190、290)。步骤270至290和步骤170、190的操作称为“转手”(“hand-off”)操作,在IS-54B中有大致说明。
在上述几个实施例中,误码率用于检验所收到信息信号的质量。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几个实施例。也可以用所收到信息信号的电场强度检验信号质量。实际上可以采用任何已知的检验信号质量的方法。
此外,在上述几个实施例中,当信号质量低于标准时,采用的时隙数量由一个转为两个。但是也可以由一个时隙转为两个以上的多个时隙。图17表示时隙从一个转为六个。
再者,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为检测信号质量的降低而设定了一个标准,并且根据检测结果以两步方式改变所用时隙的数量。但是可以为检测信号质量而设定多个标准。所用时隙数量可以根据检测结果以三步或更多步骤方式改变。
Claims (9)
1.一种具有无线电信道的无线电远程通信系统,每一无线电信道包括多个帧,每个帧包括多个时隙,每个时隙按时间顺序设置,并根据所述每个时隙在多个帧的每个帧内的位置被指定一个相应的时隙号,所述多个帧和所述时隙按时分产生,其中,所述系统包围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具有一个基地台,每个基地台在第一时隙传送第一信号,所述第一时隙位于第一帧且具有一预定的第一时隙号,所述第一信号用以与一个无线电远程通信装置通信,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接收第一时隙内第一信号的装置;
检验收到的第一信号之信号质量的装置;
将该信号质量与标准比较的装置;
当所述信号质量低于标准时,指定第二帧内第二时隙的装置,所述第二时隙具有第二时隙号;
响应于所述指定第二帧内第二时隙的装置,发送第二信号的装置,所述第二信号包括第二帧的第三时隙内的信息,所述第三时隙具有与第一时隙号相同的时隙号,所述发送第二信号的装置还发送包括所述第二时隙内信息的第三信号;
接收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的装置;
检验收到的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的每个信号质量的装置;以及
当收到的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中的一个信号的质量高于另一个信号的质量时,取用收到的第二信号和第三信号之一的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远程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收到的第二信号的信号质量与标准进行比较的装置,以及当信号质量不低于标准时在预定时隙中仅发送带有上述信息的第四信号的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远程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收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信号中至少一个信号的质量是将该收到的信号的被纠错位数除以其纠错编码位数的误码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电远程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收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信号中至少一个信号的信号质量是收到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信号之一的电场强度。
5.一种用于具有无线电信道的无线电远程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通信装置,每个无线电信道包括多个帧,每个帧包括多个时隙,每个时隙按时间连续设置,并根据所述每个时隙在多个帧的每个帧内的位置由一个时隙号所指定,所述多个帧和所述多个时隙按时分产生,其中,所述系统包围多个区域,每个区域具有一个基地台,它在第一时隙与无线电通信装置传送第一信号,所述第一时隙位于第一帧并具有预定的第一时隙号,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第一信号的装置;
检验收到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的装置;
将该信号质量与标准比较的装置;
当该信号质量低于标准时,接收指定第二帧内第二时隙的指定信号的装置,所述第二时隙具有第二时隙号;
响应于该指定信号,用以传送第二信号的装置,所述第二信号包括所述第二帧内第三时隙内的信息,该第三时隙具有与预定的时隙号相同的一个时隙号,所述传送第二信号的装置还用以在所述基地台与所述无线电通信装置之间传送包括第二时隙内信息的第三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将第二信号的信号质量与标准进行比较的装置,以及当该信号质量不低于标准时在所述一个基地台与所述无线电通信装置之间仅传送第四时隙内第三信号的装置,所述第四时隙位于第三帧内,并具有与预定的第一时隙号相同的一个时隙号。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中至少一个的信号质量是将收到信号的被纠错位数除以其纠错编码位数而得的误码率。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中至少一个的信号质量是信号之一的电场强度。
9.一种用于具有无线电信道的无线电远程通信系统中的无线电通信基地台,它与无线电通信装置通信,每个无线电信道包括多个帧,每个帧包括多个时隙,每个时隙按时间连续设置,并根据所述每个时隙在多个帧的每个帧内的位置由相应的时隙号所指定,所述多个帧和所述时隙按时分产生,其中,每个基地台在预定的第一时隙内与无线电通信装置传送第一信号,所述第一时隙位于第一帧并具有第一时隙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地台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时隙内第一信号的装置,
检验收到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质量的装置;
将所述信号质量与标准比较的装置;
当所述信号质量低于标准时,指定第二帧内第二时隙的装置,所述第二时隙具有第二时隙号;以及
响应于指定第二帧内第二时隙的装置,在所述基地台与所述无线电通信装置之间传送第二信号的装置,所述第二信号包括第三时隙内的信息,所述第三时隙位于所述第二帧内且具有与所述第一时隙号相同的时隙号,并传送包括所述第二时隙内的信息的第三信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029105/93 | 1993-02-18 | ||
JP02910593A JP3187190B2 (ja) | 1993-02-18 | 1993-02-18 | 移動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とその基地局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5207A CN1095207A (zh) | 1994-11-16 |
CN1046394C true CN1046394C (zh) | 1999-11-10 |
Family
ID=122670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410163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394C (zh) | 1993-02-18 | 1994-02-18 | 无线电远程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436906A (zh) |
EP (1) | EP0612192B1 (zh) |
JP (1) | JP3187190B2 (zh) |
KR (1) | KR0153030B1 (zh) |
CN (1) | CN1046394C (zh) |
AU (1) | AU662674B2 (zh) |
CA (1) | CA2115901C (zh) |
DE (1) | DE69429029T2 (zh) |
FI (1) | FI110827B (zh) |
TW (1) | TW26363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9532572T2 (de) * | 1994-03-11 | 2004-08-05 | Ntt Docomo, Inc. | Zeitdiversity-kommunikationsanordnung |
KR100473076B1 (ko) * | 1994-06-10 | 2005-09-02 |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도코모 | 수신기 |
US5541978A (en) * | 1994-08-18 | 1996-07-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a backup digital control channel within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5761622A (en) * | 1995-05-18 | 1998-06-02 | Ericsson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a portable or mobile battery-operated radios |
US5822693A (en) * | 1996-04-19 | 1998-10-13 | Nokia Mobile Phones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base station utilizing a dual mode mobile station |
US6049532A (en) * | 1997-05-30 | 2000-04-11 | Motorola, Inc. |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a power consumption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
JP3450196B2 (ja) * | 1998-09-09 | 2003-09-2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Tdma無線通信方式 |
US6850740B1 (en) * | 1999-05-17 | 2005-02-0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 Time and frequency diversity in FH/TDD systems |
US6330700B1 (en) * | 1999-05-18 | 2001-12-11 | Omnipoint Corporation | Out-of-band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
US6859444B1 (en) * | 1999-10-06 | 2005-02-22 | Utstarco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in TDMA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
US7027424B1 (en) * | 2000-05-24 | 2006-04-11 | Vtech Communications, Ltd. | Method for avoiding interference in a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3903695B2 (ja) * | 2000-07-12 | 2007-04-11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マルチアプリケーション対応デジタ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その基地局及び移動局 |
US6980540B1 (en) | 2000-08-16 | 2005-12-27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quiring an uplink traffic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JP3821636B2 (ja) | 2000-08-21 | 2006-09-13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通信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EP1263158A1 (en) * | 2001-06-01 | 2002-12-0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Fractional repetition coding |
JP3999567B2 (ja) | 2002-05-23 | 2007-10-31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端末、無線基地局、制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US7693488B2 (en) * | 2004-09-30 | 2010-04-06 | Vtech Telecommunications Limi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ymmetric enhanced mode operation in a digital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8396041B2 (en) | 2005-11-08 | 2013-03-12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Adapting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to varying conditions |
US8381047B2 (en) * | 2005-11-30 | 2013-02-19 | Microsoft Corporation | Predicting degradation of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below a threshold based on data transmission errors |
JP2006344232A (ja) * | 2006-07-21 | 2006-12-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移動体識別装置、質問器、応答器 |
JP5080860B2 (ja) * | 2007-05-28 | 2012-11-2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音声伝送システム |
JP5423840B2 (ja) * | 2012-06-06 | 2014-02-19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
US20150095726A1 (en) * | 2013-09-29 | 2015-04-02 | Broadcom Corporation | SNR margin determination based on FEC code and/or ECC decoding statistics |
JP5958784B1 (ja) * | 2015-08-06 | 2016-08-02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テレビドアホン装置 |
US10080000B2 (en) | 2015-08-06 | 2018-09-18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Intercom system |
JP7314740B2 (ja) * | 2019-09-24 | 2023-07-26 |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 送信装置、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72506A (en) * | 1988-03-15 | 1990-11-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son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information in a mobile,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1992021214A1 (en) * | 1991-05-17 | 1992-11-26 | Motorola, Inc. | Channel acquisi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549303A (en) * | 1983-12-27 | 1985-10-22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 Multichannel time division multiplexed trunk transmission link |
EP0214319B1 (de) * | 1985-09-02 | 1989-08-02 | ANT Nachrichtentechnik GmbH | Verfahren zum Weiterreichen einer Mobilstation von einer Funkzelle zu einer anderen |
JPH07123314B2 (ja) * | 1986-05-09 | 1995-12-25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 |
US4797947A (en) * | 1987-05-01 | 1989-01-10 | Motorola, Inc. | Microcellular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ing macrodiversity |
FI86352C (fi) * | 1989-11-14 | 1992-08-10 | Nokia Oy Ab | Digitaliskt radiolaenksystem och foerfarande foer reglering av en saendingseffekt i ett digitaliskt radiolaenksystem. |
DE4105267A1 (de) * | 1990-02-27 | 1991-08-29 | Motorola Inc | Verbesserte synchronisationstechnik |
JPH0494228A (ja) * | 1990-08-09 | 1992-03-2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ダイナミックチャネル割当方法 |
JP2679442B2 (ja) * | 1991-04-17 | 1997-11-1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ディジタル移動通信方式 |
JP2701626B2 (ja) * | 1991-10-25 | 1998-01-21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接続方式 |
-
1993
- 1993-02-18 JP JP02910593A patent/JP318719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4
- 1994-02-17 DE DE69429029T patent/DE69429029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4-02-17 US US08/197,981 patent/US5436906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4-02-17 EP EP94301135A patent/EP0612192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4-02-17 CA CA002115901A patent/CA2115901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4-02-17 TW TW083101283A patent/TW263635B/zh active
- 1994-02-18 AU AU55222/94A patent/AU662674B2/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4-02-18 CN CN94101635A patent/CN1046394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4-02-18 KR KR1019940002866A patent/KR0153030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4-02-18 FI FI940780A patent/FI110827B/fi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72506A (en) * | 1988-03-15 | 1990-11-20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son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data information in a mobile, cellula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1992021214A1 (en) * | 1991-05-17 | 1992-11-26 | Motorola, Inc. | Channel acquisi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69429029D1 (de) | 2001-12-20 |
KR0153030B1 (ko) | 1998-11-16 |
CA2115901A1 (en) | 1994-08-19 |
AU662674B2 (en) | 1995-09-07 |
DE69429029T2 (de) | 2002-07-11 |
FI940780A0 (fi) | 1994-02-18 |
CN1095207A (zh) | 1994-11-16 |
FI110827B (fi) | 2003-03-31 |
US5436906A (en) | 1995-07-25 |
EP0612192A1 (en) | 1994-08-24 |
KR940020720A (ko) | 1994-09-16 |
CA2115901C (en) | 1999-02-23 |
JP3187190B2 (ja) | 2001-07-11 |
FI940780A (fi) | 1994-08-19 |
TW263635B (zh) | 1995-11-21 |
AU5522294A (en) | 1994-09-01 |
JPH06244791A (ja) | 1994-09-02 |
EP0612192B1 (en) | 2001-1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394C (zh) | 无线电远程通信系统 | |
CN1109477C (zh) | 使用功率限制的信道分配方法 | |
CN1136742C (zh) | 连接建立方法、用户终端设备以及无线电系统 | |
CN1173491C (zh) | 具有无线的基于码分复用和时分多址通信的通信系统 | |
CN1153378C (zh) | 具有专用控制信道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数据通信装置和方法 | |
CN1094703C (zh) | 移动通信方法及系统 | |
CN1164131C (zh) | 有线线路数据传输的方法、基站设备和移动台设备 | |
CN1288926C (zh) | 数据分组多路接入通信方法及其发射和接收设备 | |
CN1178545C (zh) | 通信系统的信道结构 | |
CN1126407C (zh) | 通信方法、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基站和终端 | |
CN1208314A (zh) | 用于从移动站发送不连续传输低状态信息给基站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96367C (zh) | 基于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的通信系统中的中继 | |
CN1200228A (zh) | 在无线电通信环境中进行切换和漫游的方法 | |
CN1398058A (zh) | 移动通信系统时隙指配方法与信号传送方法并无线基地台控制装置以及无线基地台与移动台 | |
CN1116888A (zh) |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的第2层协议 | |
CN1449637A (zh) | 使配置成接收广播数据突发消息的远程站中待机时间最大的方法和装置 | |
CN1283378A (zh) | 通信系统 | |
CN101039238A (zh) |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装置以及无线电通信方法 | |
CN1433603A (zh) | 码分多址通信系统中的选通发送设备和方法 | |
CN1304594A (zh) | 在带有短同步信道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实现越区切换的装置和方法 | |
CN101031098A (zh) | 一种td-scdma中支持大量中低速数据用户的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的方法 | |
CN1310897A (zh) | 移动通信系统中支持多种数据速率的公共信道通信设备和方法 | |
CN1623347A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基站、无线通信方法和移动台 | |
CN1179503C (zh) | 在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基础上进行无线通信的tdd-通信系统 | |
CN1185802C (zh) | 从多个基站发送信号到一个移动台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