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503C - 在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基础上进行无线通信的tdd-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在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基础上进行无线通信的tdd-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503C
CN1179503C CNB99805562XA CN99805562A CN1179503C CN 1179503 C CN1179503 C CN 1179503C CN B99805562X A CNB99805562X A CN B99805562XA CN 99805562 A CN99805562 A CN 99805562A CN 1179503 C CN1179503 C CN 1179503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lot
time
multiple access
division multiple
time div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8055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8578A (zh
Inventor
E
E·坎珀施雷尔
U·施瓦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298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85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950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50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18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using hybrid code-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TDM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为了使TDD-通信系统相对于已知的TDD-系统,例如DECT-系统,具有改善的功率(性能)和/或改善的频谱效益(频谱效益),在TDD-模式中在移动的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之间的每个连接可以这样选择时隙副,一个“下行方向”时隙(ZS`DOWN)和一个“上行方向”时隙(ZS`UP),将相同的载波频率或者不同的载波频率分配给“下行方向”时隙和“上行方向”时隙,“下行方向”时隙(ZS`DOWN)和“上行方向”时隙(ZS`UP)之间的距离(AS2…AS5)是时分多址帧(ZMR)长度的一个分数,此时距离是固定的或者可变的。

Description

在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基础 上进行无线通信的TDD-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的TDD-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移动的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是在消息源和消息汇之间具有信息传输路段的专用消息系统,在其中例如为了消息处理和消息传输将基站和移动部件使用作为发送机和接收机和在其中
1)可以在一个优先的传输方向(单向-运行)或者在两个传输方向(双向-运行)进行消息处理和消息传输,
2)消息处理最好是数字式的,
3)经过远距离传输路段的消息传输是无线的在离散的消息传输方法基础上为了多次利用消息传输路段进行FDMA(频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和/或CDMA(码分多址),例如按照无线电标准如DECT(数字增强的(以前:欧洲的)无线通信);见消息技术电子学42(1992)1月/2月第1期,柏林,DE;U.Pilger“DECT-标准的结构“,23至29页与ETSI-出版物ETS 300175-1...9,10月1997,和DECT-出版物DECT-全体会议,2月1997,1至16页相连接),GSM(成组专用移动或者移动通信全球系统;见频谱信息学14(1991)6月,第3号,柏林,DE;A.Mann:“GSM-标准-欧洲移动无线电网络的数字基础”,137至152页与出版物通信实践4/1993,P.Smolka“GSM-无线电接口-元件和功能”,17至24页相连接),
UMTS(万能移动通信系统;见(1):消息技术电子学,柏林45,1995,1卷,10至14页和2卷24至27页;P.Jung,B.Steiner:“具有共同检测的第三代CDMA-移动无线电系统草案”;(2):消息技术电子学,柏林41,1991,6卷,223至227页和234页;P.W.Baier,P.Jung,A.Klein:“CDMA-一种适合的频率选择和时间变化的移动无线电信道的多次存取方法”;(3):IEICE在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科学基础上的金融交易,卷E79-A,12号,12月1996,1930至1937页;P.W.Baier,P.Jung:“CDMA神话和事实上的修正”;(4):IEEE私人通信,2月1995,38至47页;A.Urie,M.Streeton,C.Mourot:“UMTS的先进的TDMA移动访问系统”;(5):通信实践,5/1995,9至14页;P.W.Baier:“传播频谱技术和CDMA一个原本军事技术征服了民用领域”;(6):IEEE私人通信,2月1995,48至53页;P.G.Andermo,L.M.Ewerbring:“UMTS的以CDMA为基础的无线电访问设计”;(7):ITG专业领域124(1993),柏林,欧芬巴赫:VDE出版社ISBN 3-8007-1965-7,67至75页,T.Zimmermann博士,西门子公司:“CDMA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8):通信报道16,(1993),1卷,38至41页,T.Ketseoglou博士,西门子公司和T.Zimmermann博士,西门子公司:“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有效率的用户存取-多次存取方法使空气接口更加柔性化”;(9):无线电一览6/98:R.Sietmann“环绕UMTS-接口”,76至81页)WACS或者PACS,IS-54,IS-95,PHS,PDC等。(见IEEE通信杂志,1月1995,50至57页,D.D.Falconeret al:“无线私人通信的时分多址方法”)。
“消息”是一个上位的概念,这不仅代表意思内容(信息)而且代表物理对象(信号)。虽然一个消息有同样的意思内容-即同样的信息-可以出现不同的信号形式。则例如消息涉及到一个对象
(1)以图象形式,
(2)作为说出的字,
(3)作为写出的字,
(4)作为编码的字或图象进行传输。
其中按照(1)...(3)的传输方式一般是通过连续的(模拟的)信号为特征的,而当(4)传输方式时通常出现不连续的信号(例如脉冲,数字信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基本任务是,在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基础上在移动的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之间无线通信的TDD-通信系统中将系统功率(性能)和/或频谱效益相对于已知的TDD-系统进行改进。
本发明的任务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解决的,即
在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基础上的移动的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之间无线通信的时分多址TDD-通信系统的空气接口,具有以下特征:
(a)将通信系统预先规定的载波频率各自分成为一定数目的具有各自预先规定时间周期的时隙的,通信系统可以用时分多址TDD-模式运行,其中每个载波频率的时隙各自构成为一个时分多址帧,
(b)在通信系统的时隙以及频域上在通信系统移动的发送机/接收机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的通信用户之间最多可以同时建立预先规定数目的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的双向通信连接,其中为了可分离性将被传输的用户信号与单独从属于用户的伪随机信号,所谓的编码,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在时分多址TDD-模式中对于每个通信连接可以这样选择时隙对,一个“下行方向”时隙和一个“上行方向”时隙,“下行方向”时隙和“上行方向”时隙之间的距离是时分多址帧长度的一个分数和是可变的,或者是时分多址帧长度的一个分数和是固定的,其中分数大于或小于数值“0.5”,将相同的载波频率分配给“下行方向”时隙和“上行方向”时隙;所述的距离或者是时分多址帧长度的一个分数和是可变的或者是时分多址帧长度的一个分数和是固定的,将不同的载波频率分配给“下行方向”时隙和“上行方向”时隙。以及
在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基础上移动的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之间无线通信的时分多址TDD-通信系统上控制通信连接的方法,
在其中,
(a)将通信系统预先规定的载波频率各自分成具有各自预先规定时间周期的一定数目的时隙的,通信系统可以用时分多址TDD-模式运行,其中每个载波频率的时隙各自构成为一个时分多址帧,
(b)在通信系统的时隙以及频域上在通信系统的移动的发送机/接收机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的通信用户之间最多可以同时建立预先规定数目的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的双向通信连接,其中为了可分离性将被传输的用户信号与单独从属于用户的伪随机信号,所谓的编码,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在时分多址TDD-模式中对于在移动的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之间的每个连接可以这样选择时隙对、一个“下行方向”时隙和一个“上行方向”时隙,“下行方向”时隙和“上行方向”时隙(ZS`UP)之间的距离是时分多址帧长度的一个分数和是可变的,或者是时分多址帧长度的一个分数和是固定的,其中分数大于或小于数值“0.5”,将相同的载波频率分配给“下行方向”时隙和“上行方向”时隙;所说的距离或者是时分多址帧长度的一个分数和是可变的或者是时分多址帧长度的一个分数和是固定的,将不同的载波频率分配给“下行方向”时隙和“上行方向”时隙。
本发明的基本思路是,在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基础上在移动的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之间的无线通信的TDD-通信系统中,在其中TDD-模式对于在移动的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之间的每个连接可以这样选择预先规定数目时隙的时隙对,一个“下行方向”时隙和一个“上行方向”时隙,将相同的载波频率或者不同的载波频率分配给“下行方向”时隙和“上行方向”时隙,“下行方向”时隙和“上行方向”时隙之间的距离是时分多址帧长度的一个分数,其中距离是固定的或者是可变的,TDD-通信系统的性能和频谱效益的一部分显著地得到改善。
附图描述
下面的附图1至7表示:
附图1在“下行方向”的WCDMA/FDD空气接口的“三层结构”,
附图2在“上行方向”的WCDMA/FDD空气接口的“三层结构”,
附图3TDCDMA/TDD空气接口的“三层结构”,
附图4按照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码分多址具有信道多次利用的无线电方案,
附图5构成发送机/接收机的基站的原理性结构,
附图6同样构成发送机/接收机的移动站的原理性结构,
附图7DECT-传输时帧。
附图8是对应于附图1至3的时帧和对应于附图7的DECT-传输时帧在时隙数量上(改进的)TDD-时分多址帧。
附图9是在时分多址帧基础上按照附图8具有频分多址成分、码分多址成分和时分多址成分的信道的信道分配表。
具体实施方式
在UMTS-方案(第三代移动无线电通信以及IMT-2000)中例如按照文献无线电一览6/98:R.Sietmann“环绕UMTS-接口”,76至81页有两个子方案。在第一个子方案中被批准协调的移动无线电是建立在WCDMA-技术基础上的和,如同GSM一样,用FDD-模式(频分多址)运行的,而在第二个子方案中没有被批准的不协调的移动无线电是建立在TD-CDMA-技术(时分-码分多址)基础上和如DECT一样,用TDD-模式(频分多址)运行的。
万能移动通信系统的WCDMA/FDD-运行在通信的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的通信系统的空气接口包括有按照文献ETSI STC SMG2 UMTS-L1,Tdoc SMG2 UMTS-L1 163/98:“UTRA物理层分布FDD部分”0.3版本,1998-05-29各自多个物理信道,其中第一个物理信道,所谓的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和第二个物理信道,所谓的专用物理数据信道DPDCH,是一个三层结构(三层结构),是由720ms长的(TMZR=720ms)复时帧(超时帧)MZR,在附图1和2上表示的10ms长的(TFZR=10ms)时帧(无线电帧)ZR和0.625ms长的(TZS=0.625ms)时隙(时隙)ZS。各个复时帧MZR包括有例如72个时帧ZR,而每个时帧ZR例如又有16个时隙ZS1...ZS16。涉及到第一个物理信道DPCCH作为脉冲结构的单个的时隙ZS、ZS1...ZS16(脉冲串)有具有NPILOT比特的先导-序列PS用于信道评估,具有NTPC-比特的TPC-序列TPCS用于功率调节(通信能力控制)和具有NTFCI-比特的TFCI-序列TFCIS用于传输格式说明(通信格式信道说明)以及涉及到第二个物理信道DPDCH有具有NDATA-比特的有用数据序列NDS。
在ETSI以及ARIB的WCDMA/FDD系统的“下行方向”(通信的下行方向;从基站到移动站的通信连接),附图1,将第一个物理信道(专用的物理控制信道(DPCCH))和第二个物理信道(专用的物理数据信道(DPDCH))有时构成为多工的,而在“上行方向”(通信的上行方向;从移动站到基站的通信连接),附图2,出现一个I/Q多工,在其中第二个物理信道DPDCH是在I-信道上传输和第一个物理信道DPCCH是在Q-信道上传输。
对于万能移动通信系统的TDCDMA/TDD-运行的通信系统的空气接口在通信的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是建立在按照文献TSG RAN WGI(S1.21):“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0.0.1版本,1999-01还是“三层结构”基础上,是由附图3表示的所有物理信道的复时帧MZR,时帧ZR和时隙ZS构成的。各个复时帧又包括例如72个时帧ZR,而每个时帧ZR例如又有16个时隙ZS1...ZS16。单个的时隙ZS、ZS1...ZS16(脉冲)或者按照ARIB-建议的第一个时隙结构(脉冲结构)ZSS1,在序列中是由具有NDATA1-比特的第一个有用数据序列NDS1,具有NPILOT比特的用于信道评估的先导-序列PS,具有NTPC-比特的用于功率调节的TPC-序列TPCS,具有NTFCI-比特的用于传输格式说明的TFCI-序列TFCIS,第二个有用数据序列NDS2和具有NGUARD-比特的保护时间区SZZ(保护周期),或者按照ETSI-建议的第二个时隙结构(脉冲结构)ZSS2,在序列中是由第一个有用数据序列NDS1,第一个TFCI-序列TFCIS1,用于信道评估的中间部分-序列MIS,第二个TFCI-序列TFCIS2,第二个有用数据序列NDS2和保护时间区SZZ构成的。
附图4表示了例如在GSM无线电方案基础上具有例如两个无线电小区和在其中安排有基站(传输基站),其中第一个基站BTS1(发送机/接收机)使第一个无线电小区FZ1和第二个基站(发送机/接收机)使第二个无线电小区FZ2公用直接“照明”,和从附图1和2出发按照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码分多址的无线电方案具有信道-多次利用,在其中将基站BTS1、BTS2经过为无线电方案设计的空气接口与多个位于无线电小区FZ1、FZ2中的移动站MS1...MS5(发送机/接收机)通过无线万能的,或者双向的,在上行方向UL(上行方向)和/或下行方向DL(下行方向)的通信在相应的传输信道TRC(传输信道)上相连接以及是可以连接的。基站BTS1、BTS2用已知的方法(见GSM-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基站控制器BSC(基站控制器)相连接,基站控制器在基站的控制范围内承担频率管理和交换功能。基站控制器BSC在其一方面经过移动交换站MSC(移动交换中心)与上一级的通信网络,例如PSTN(公用交换通信网络)相连接。移动交换站MSC是被表示的通信系统的管理中心。它承担全部的呼叫管理和具有分组的集成器(没有表示)识别通信用户以及在网络上的方位监控。
附图5表示了构成为发送机/接收机的基站BTS1、BTS2的原理结构,而附图6表示了同样构成为发送机/接收机的移动站MS1...MS5的原理结构。基站BTS1、BTS2承担从和到移动站MS1...MS5发送和接收无线电消息,而移动站MS1...MS5承担从和到基站BTS1,BTS2发送和接收无线电消息。为此基站有一个发送天线SAN和一个接收天线EAN,而移动站MS1...MS5有通过天线转换装置AU可以控制发送和接收的公用天线ANT。在上行方向(接收路径)基站BTS1、BTS2经过接收天线EAN例如至少从其中一个移动站MS1...MS5接收至少一个具有频率/时间/编码成分的无线电消息FN,而移动站MS1…MS5在下行方向(接收路径)通过公用天线ANT例如从至少一个基站BTS1,BTS2接收具有频率/时间/编码成分的至少一个无线电消息FN。其中无线电消息FN是由宽带扩展的由数据符号调制组成信息的载波信号构成的。
在无线电接收装置FEE(接收机)上将被接收的载波信号滤波和混合成一个中间频率,在其一方面继续进行扫描和量化。在模拟/数字转换之后将在无线电路径上由于多路径传播畸变的信号输入给均衡器EQL,将畸变的大部分进行平衡(简称:同步化)。
随后在信道评估器KS中尝试将在其上传输无线电消息FN的传输信道TRC的传输特性进行评估。其中信道的传输特性在时域中是通过信道脉冲响应说明的。如果发送方(在目前情况下从移动站MS1...MS5以及从基站BTS1、BTS2)将一个专门的,构成为训练信息序列的附加信息以所谓的中间部分形式附加分配给以及从属于无线电消息FN时,从而信道脉冲响应是可以评估的。
在随后对所有被接收的信号共同检测的数据检测器DD上,将包括在共同信号中的单个移动站专用的信号部分用已知的方法进行修正和分离。在修正和分离之后在符号数据转换器SDW上将目前出现的数据符号转换成二进制数据。在解复用器DMUX上将单个时隙分配给正确的逻辑信道和由此也分配给不同的移动站之前,然后在解调器DMOD上从中间频率得到原始的比特流。
在信道-编码解码器KC上将得到的比特序列用信道方式进行解码。根据信道将比特信息分配给检查时隙和信令时隙或者语言时隙和,如果在基站(附图5)情况下,为了向基站控制器BSC传输将检查数据和信令数据和语言数据共同传输给负责信令和语言编码/语言解码的接口SS,而,如果在移动站情况下(附图6),将检查数据和信令数据传输给负责整个信令和移动站控制的控制-和信令单元STSE和将语言数据传输给为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设计的语言编码器SPC。
在基站BTS1、BTS2上的接口SS的语言编码器上将语言数据变成为预先规定的数据流(例如在网络方向64kbit/s-流以及从网络方向13kbit/s-流)。
在控制单元STE上进行基站BTS1、BTS2的整个控制。
在下行方向(发送路径)基站BTS1、BTS2经过发送天线SAN例如至少将具有频率/时间/编码成分的无线电消息FN发送给至少移动站MS1...MS5中的一个,而移动站MS1...MS5在上行方向(发送路径)经过公用天线ANT例如至少将具有频率/时间/编码成分的无线电消息FN发送给至少一个基站BTS1、BTS2。
由此在附图5上发送路径是在基站BTS1、BTS2上开始的,在信道编码解码器KC上将从基站控制器BSC经过接口SS得到的检查数据和信令数据以及语言数据分配给检查时隙和信令时隙或者语言时隙和将这些以信道方式编码成为比特序列。
由此在附图6上发送路径是在移动站MS1...MS5上开始的,在信道编码解码器KC上将从语言-编码解码器SPC上得到的语言数据和从控制-和信令单元STSE上得到的检查数据和信令数据分配给检查时隙和信令时隙或者语言时隙和将这些以信道方式编码成为比特序列。
在基站BTS1、BTS2和在移动站MS1...MS5得到的比特序列各自在数据符号转换器DSW上转换成数据符号。然后各自将数据符号在扩展装置SPE上各自用用户特殊的编码进行扩展。在由脉冲组合器BZS和复用器MUX构成的脉冲发生器BG上,然后在脉冲组合器BZS上各自将一个训练信息序列以中间部分的形式补充到扩展的数据符号上用于信道评估,和在复用器MUX上将用这种方法得到的脉冲信息设置在各自正确的时隙上。最后将得到的脉冲各自在调制器MOD上调制成高频的以及进行数字/模拟转换,用这种方法得到的信号作为无线电消息FN经过无线电发送装置FSE(发送机)发射到发送天线SAN以及公用天线ANT上。
TDD-通信系统(时分多址)是通信系统,在其中由多个时隙构成的传输时帧最好在中间被分成下行传输方向(下行方向)和上行传输方向(上行方向)。
有这种传输时帧的TDD-通信系统例如是已知的DECT-系统(数字增强(以前:欧洲的)无线通信;见消息技术电子学42(1992)1/2月1卷,柏林,DE;U.Pilger“DECT-标准的结构”,23至29页与ETSI-出版物ETS 300175-1...9,10月1992和DECT-全体会议的DECT-出版物,2月1997,1至16页相联系)。
附图7表示了具有时间周期为10ms的DECT-传输时帧,由12个“下行方向”时隙和12个“上行方向”时隙组成。对于任意的双向通信连接在预先规定的频率上在下行传输方向DL(下行方向)和上行传输方向UL(上行方向)按照ECT-标准选择具有“下行方向”时隙ZSDOWN和“上行方向”时隙ZSUP的空闲的时隙对,在其中在“下行方向”时隙ZSDOWN和“上行方向”时隙ZSUP之间的距离同样按照DECT标准为DEC-传输时帧长度的一半(5ms)。
借助于附图8和9叙述本发明的四个实施例。
附图8从附图1至3的时帧和从附图7的DECT-传输时帧出发表示了(改进的)TDD-时分多址帧ZMR具有8时隙ZS`1...ZS`8,其中将前四个时隙ZS`1...ZS`4安排用于下行传输方向DL和将后四个时隙ZS`5…ZS`8安排用于上行传输方向UL。只是由于附图9信道分配表的表示原因将时隙的数目按照附图1和3从“16”减少到“8”和对于本发明没有影响。相反时隙数目,如其它的物理资源一样(例如编码,频率等),根据通信系统是可以任意改变的。
附图9表示了按照附图8时分多址帧基础上具有频分多址成分,码分多址成分和时分多址成分的信道的信道分配表。这个表的时分多址成分按照附图8包括有具有TDD-分布的时隙ZS`1...ZS`8。频分多址成分包括有12频率FR1…FR12,而码分多址成分包括有8编码(伪随机信号)C1...C8。
在附图9上对于不同的连接方案,各自将多个双向TDD-通信连接,对于这些各自的物理资源“编码、频率、时间”在下行传输方向和上行传输方向部分相同和部分不同地占据第一个连接方案VSZ1、第二个连接方案VSZ2(第一个实施例)、第三个连接方案VSZ3(第二个实施例)、第四个连接方案VSZ4(第三个实施例)和第五个连接方案VSZ5(第四个实施例)。例如通信连接的用上斜阴影线和下斜阴影线表示的第一组G1和通信连接的用下斜阴影线表示的第二组G2从属于每个连接方案VSZ1...VSZ5。其中每个组包括至少一个双向的通信连接。
在第一个连接方案VSZ1中通信连接的第一组G1在第二个频率FR2上在下行传输方向的第二个时隙ZS`2上占用六个编码,第一个编码C1、第二个编码C2、第三个编码C3、第四个编码C4、第五个编码C5和第六个编码C6,和在下行传输方向的第六个时隙ZS`6上也占用六个编码C1...C6,而通信连接的第二组G2在第二个频率FR2上在下行传输方向的第四个时隙Z`S4上占用第一个编码C1和在上行传输方向的第八个时隙ZS`8上也占用第一个编码C1。
第四个时隙ZS`4和第二个时隙ZS`2是“下行方向”时隙ZSDOWN,而第六个时隙ZS`6和第八个时隙ZS`8是“上行方向”时隙ZSUP
对于在组G1、G2上的每个通信连接在“下行方向”时隙ZSDOWN和“上行方向”时隙ZSUP之间的第一个距离AS1,按照现有技术(见附图7),是半个时分多址帧ZMR的长度。因此距离AS1是时分多址帧ZMR长度的一个分数,此时分数的数值为0.5。
在第二个连接方案VSZ2中通信连接的第一组G1在第四个频率FR4上在下行传输方向的第四个时隙ZS`4上占用六个编码C1...C6和在上行传输方向的第七个时隙ZS`6上也占用六个编码C1...C6,而通信连接的第二组G2在第四个频率FR4上在下行传输方向的第二个时隙ZS2上占用编码C1...C4和在上行传输方向的第五个时隙ZS`5上占用第一个编码C1和第二个编码C2。
第四个时隙ZS`4和第二个时隙ZS`2是“下行方向”时隙ZSDOWN,如第一个连接方案VSZ1,而第七个时隙ZS`7和第五个时隙ZS`5是“上行方向”时隙ZSUP
对于在组G1、G2上的每个通信连接在“下行方向”时隙ZSDOWN和“上行方向”时隙ZSUP之间的第二个距离AS2的长度是时分多址帧ZMR长度的一个分数(部分距离),此时分数的大小为大于或小于数值0.5,第二个距离AS2是固定的。
在第三个连接方案VSZ3上通信连接的第一组G1在下行传输方向在第六个频率FR6上在下行传输方向的第二个时隙ZS`2上占用四个编码C1...C4和在上行传输方向在第五个频率FR5上在第八个时隙ZS`8上占用六个编码C1...C6以及第七个编码C7和第八个编码C8,而通信连接的第二组G2在下行传输方向在第六个频率FR6上在第三个时隙ZS`3上占用编码C1...C3和在上行传输方向在第五个频率FR5上在第五个时隙ZS`5上占用编码C1...C4。
第二个时隙ZS`2和第三个时隙ZS`3是“下行方向”时隙ZSDOWN,而第八个时隙ZS`8和第五个时隙ZS`5是“上行方向”时隙ZSUP
对于在组G1,G2的每个通信连接在“下行方向”时隙ZSDOWN和“上行方向”时隙ZSUP之间的第三个距离AS3为时分多址帧ZMR长度的一个分数(部分距离),此时分数的大小各自为,第三个距离AS3是可变的。
在第四个连接方案VSZ4上通信连接的第一组G1在下行传输方向在第八个频率FR8上在第四个时隙ZS`4上占用第一个编码C1和在上行传输方向在第九个频率FR9上在第六个时隙ZS`6上占用七个编码C1...C7,而通信连接的第二组G2在下行传输方向在第八个频率FR8上在第三个时隙ZS`3上占用第一个编码C1和在上行传输方向在第九个频率FR9上在第五个时隙ZS`5上占用第一个编码C1。
第四个时隙ZS`4和第三个时隙ZS`3是“下行方向”时隙ZSDOWN,而第六个时隙ZS`6和第五个时隙ZS`5是“上行方向”时隙ZSUP
对于在组G1、G2的每个通信连接在“下行方向”时隙ZSDOWN和“上行方向”时隙ZSUP之间的第四个距离AS4为时分多址帧ZMR长度的一个分数(部分距离),此时分数的大小各自为,第四个距离AS4是固定的。
在第五个连接方案VSZ5上通信连接的第一组G1在第十一个频率FR11上在下行传输方向的第四个时隙ZS`4上占用第一个编码C1和第二个编码C2和在上行传输方向的第五个时隙ZS`5上也占用第一个编码C1和第二个编码C2,而通信连接的第二组G2在下行传输方向在第十一个频率FR11上在下行传输方向的第一个时隙ZS`1上占用编码C1...C5和在上行传输方向的第八个时隙ZS`8上占用编码C1...C3。
第四个时隙ZS`4和第一个时隙ZS`1是“下行方向”时隙ZSDOWN,而第五个时隙ZS`5和第八个时隙ZS`8是“上行方向”时隙ZSUP
对于G1、G2组中的每个通信连接在“下行方向”时隙ZSDOWN和“上行方向”时隙ZSUP之间的第五个距离AS5为时分多址帧ZMR长度的一个分数(部分距离),此时分数的大小如此测量,第二个距离AS2是可变的。

Claims (2)

1.在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基础上的移动的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之间无线通信的时分多址TDD-通信系统的空气接口,具有以下特征:
(a)将通信系统预先规定的载波频率(FR1...FR12)各自分成为一定数目的具有各自预先规定时间周期(TZS)的时隙(ZS`1...ZS`8)的,通信系统可以用时分多址TDD-模式运行,其中每个载波频率(FR1...FR12)的时隙(ZS`1...ZS`8)各自构成为一个时分多址帧(ZMR),
(b)在通信系统的时隙(ZS`1...ZS`8)以及频域上在通信系统移动的发送机/接收机(MS1...MS5)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BTS1,BTS2)的通信用户之间最多可以同时建立预先规定数目的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的双向通信连接,其中为了可分离性将被传输的用户信号与单独从属于用户的伪随机信号代码(C1...C8),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
在时分多址TDD-模式中对于每个通信连接可以这样选择时隙对,即一个“下行方向”时隙(ZS`DOWN)和一个“上行方向”时隙(ZS`UP),“下行方向”时隙(ZS`DOWN)和“上行方向”时隙(ZS`UP)之间的距离(AS5,AS2,AS3,AS4)是时分多址帧(ZMR)长度的一个分数且是可变的,或者是时分多址帧(ZMR)长度的一个分数且是固定的,其中分数大于或小于数值“0.5”并将相同的载波频率(FR1...FR12)分配给“下行方向”时隙和“上行方向”时隙;或所说的距离或者是时分多址帧(ZMR)长度的一个分数且是可变的或者是时分多址帧(ZMR)长度的一个分数且是固定的,其中将不同的载波频率(FR1...FR12)分配给“下行方向”时隙和“上行方向”时隙。
2.在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基础上移动的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之间无线通信的时分多址TDD-通信系统上控制通信连接的方法,
在其中,
(a)将通信系统预先规定的载波频率(FR1...FR12)各自分成具有各自预先规定时间周期(TZS)的一定数目的时隙(ZS`1...ZS`8)的,通信系统可以用时分多址TDD-模式运行,其中每个载波频率(FR1...FR12)的时隙(ZS`1...ZS`8)各自构成为一个时分多址帧(ZMR),
(b)在通信系统的时隙(ZS`1...ZS`8)以及频域上在通信系统的移动的发送机/接收机(MS1...MS5)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BTS1,BTS2)的通信用户之间最多可以同时建立预先规定数目的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的双向通信连接,其中为了可分离性将被传输的用户信号与单独从属于用户的伪随机信号代码(C1...C8),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
在时分多址TDD-模式中对于在移动的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之间的每个连接可以这样选择时隙对,即一个“下行方向”时隙(ZS`DOWN)和一个“上行方向”时隙(ZS`UP),“下行方向”时隙(ZS`DOWN)和“上行方向”时隙(ZS`UP)之间的距离(AS5,AS2,AS3,AS4)是时分多址帧(ZMR)长度的一个分数且是可变的,或者是时分多址帧(ZMR)长度的一个分数且是固定的,其中分数大于或小于数值“0.5”,将相同的载波频率(FR1...FR12)分配给“下行方向”时隙和“上行方向”时隙;或所说的距离或者是时分多址帧(ZMR)长度的一个分数且是可变的或者是时分多址帧(ZMR)长度的一个分数且是固定的,其中将不同的载波频率(FR1...FR12)分配给“下行方向”时隙和“上行方向”时隙。
CNB99805562XA 1998-02-27 1999-03-01 在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基础上进行无线通信的tdd-通信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950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98103521 1998-02-27
EP98103521.5 1998-0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8578A CN1298578A (zh) 2001-06-06
CN1179503C true CN1179503C (zh) 2004-12-08

Family

ID=8231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05562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9503C (zh) 1998-02-27 1999-03-01 在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基础上进行无线通信的tdd-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1058975B1 (zh)
JP (1) JP2002505545A (zh)
KR (1) KR100381932B1 (zh)
CN (1) CN1179503C (zh)
AU (1) AU2931299A (zh)
DE (1) DE59906681D1 (zh)
RU (1) RU2193280C2 (zh)
WO (1) WO19990443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76602B (en) * 2001-06-15 2003-06-18 Motorola Inc A method for providing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in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D) mode between a TDD mobile and a TDD base station
JP4311100B2 (ja) * 2003-07-10 2009-08-1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ロットダイバシティ対応無線通信装置
CN1716816B (zh) * 2004-06-30 2011-04-20 诺基亚西门子通信系统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多载波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系统中的物理信道分配方法
CN1764093B (zh) * 2004-10-20 2010-09-01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Td-scdma射频系统发射部分性能监测方法
US7701922B2 (en) 2005-04-29 2010-04-20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AC multiplexing and TFC selection procedure for enhanced uplink
US8116292B2 (en) * 2005-04-29 2012-02-14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AC multiplexing and TFC selection procedure for enhanced uplink
US7957327B2 (en) 2005-05-18 2011-06-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Efficient support for TDD beamforming via constrained hopping and on-demand pilot
ATE546897T1 (de) * 2006-04-19 2012-03-15 Motorola Mobility Inc Verfahren zur mehrfachzeitschlitzigen paket- datenübertragung
ES2356692T3 (es) 2006-07-06 2011-04-12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étodo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para seleccionar una combinación de formatos de transporte de enlace ascendente mejorado ajustando una carga de información útil de concesión de programación temporal en la carga de información útil más alta que puede ser transmitida.
CN101159472B (zh) * 2007-11-16 2012-10-03 北京北方烽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td-scdma精确时隙功率测量的方法及直放系统
RU2477921C1 (ru) * 2011-06-29 2013-03-2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Концерн "Созвездие" Способ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и в многоуровневой сети связи, сеть связи и узел сети
WO2017120803A1 (en) * 2016-01-13 2017-07-20 Lenovo Innovations Limited (Hong Kong) Bidirectional subframe communic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10041391A (ko) 2001-05-15
CN1298578A (zh) 2001-06-06
JP2002505545A (ja) 2002-02-19
AU2931299A (en) 1999-09-15
EP1058975A1 (de) 2000-12-13
RU2193280C2 (ru) 2002-11-20
WO1999044315A1 (de) 1999-09-02
EP1058975B1 (de) 2003-08-20
DE59906681D1 (de) 2003-09-25
KR100381932B1 (ko) 2003-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3491C (zh) 具有无线的基于码分复用和时分多址通信的通信系统
CN1196367C (zh) 基于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的通信系统中的中继
US10313086B2 (en) Sending full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reports on TDM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829135B (zh) 无线电信的电信系统用的控制方法、发送/接收设备
CN1153370C (zh) 带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内估测传输信道的方法和收发信机
KR100377661B1 (ko) 코드 및 시분할 멀티플렉스를 기초로 하는 이동 및/또는고정 송수신 장치간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CN1179503C (zh) 在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基础上进行无线通信的tdd-通信系统
CN1314035A (zh) 数据传输方法,无线网络子系统,以及用户设备
CN1214545C (zh) 在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基础上在移动的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之间进行无线电通信的通信系统
JP4402831B2 (ja) Cdma、fdma、およびtdma多元接続構成要素での電気通信のための電気通信システム
CN1298580A (zh) 具有无线的基于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通信的归属通信系统的空气接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208

Termination date: 20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