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96367C - 基于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的通信系统中的中继 - Google Patents

基于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的通信系统中的中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96367C
CN1196367C CNB998055700A CN99805570A CN1196367C CN 1196367 C CN1196367 C CN 1196367C CN B998055700 A CNB998055700 A CN B998055700A CN 99805570 A CN99805570 A CN 99805570A CN 1196367 C CN1196367 C CN 119636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lot
channel
transfer
time
transmitter rece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980557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98617A (zh
Inventor
E·坎珀施雷尔
U·施瓦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298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98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9636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9636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6Re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in the serving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为了在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基础上在移动的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有可能可靠地将发送机/接收机不同运行模式的“移交”进行显示(移交显示),将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BS)构成为,不仅在TDD模式而且在FDD模式下在复时帧的“空闲的”时分多址帧上将广播信令关闭,在现实的通信时隙副上通过确定干扰功率求出干扰状态,将被测量的干扰值与预先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和如果干扰值大于或等于阈值时,将干扰值登录在“移交”程序的信道选择表上和/或显示“移交”程序的“移交”。

Description

基于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的通信系统中的中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于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的通信系统中的中继。
背景技术
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在移动的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之间在消息源和消息汇之间具有信息传输路段的专用的消息系统,在其中例如为了消息处理和消息传输将基站和移动部件使用作为发送机和接收机和在其中
1〕可以在一个优先的传输方向(单向运行)或者在两个传输方向(双向运行)进行消息处理和消息传输,
2〕消息处理最好是数字式的,
3〕经过远距离传输路段的消息传输是无线的在发散的消息传输方法基础上为了消息传输路段的多次利用进行FDMA(频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和/或CDMA(码分多址),例如按照无线电标准如DECT[数字增强的(以前:欧洲的)无线通信);见消息技术电子学42(1992)1月/2月第1期,柏林,DE;U.Pilger“DECT-标准的结构“,23至28页与ETSI-出版物ETS 300175-1...9,10月1997,1至16页相连接],GSM[成组专门移动的或者移动通信全球系统;见频谱信息学14(1991)6月,第3号,柏林,DE;A.Mann:“GSM-标准-欧洲移动无线电网络的数字基础”,137至152页与出版物通信实践4/1993,P.Smolka“GSM-无线电接口元件和功能”,17至24页相连接],UMTS[万能移动通信系统;见(1):消息技术电子学,柏林45,1995,1卷,10至14页和2卷24至27页;P.Jung,B.Steiner:“第三代具有共同检测的CDMA-移动无线电系统”;(2):消息技术电子学,柏林41,1991,6卷,223至227页和234页;P.W.Baier,P.Jung,A.Klein:“CDMA-一种适合的频率选择和时间变化的移动无线电信道的多次存取方法”;(3):IEICE在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科学基础上的金融交易,卷E79-A,12号,12月1996,1930至1937;P.W.Baier,P.Jung:“CDMA神话和事实上的修正”;(4):IEEE私人通信,2月1995,38至47页;A.Urie,M.Streeton,C.Mourot:“先进的移动访问系统UMTS”;(5):通信实践,5/1995,9至14页;P.W.Baier:“传播-频谱-技术和CDMA一个原本军事技术征服了民用领域”;(6):IEEE私人通信,2月1995,48至53页;P.G.Andermo,L.M.Ewerbring:“UMTS的CDMA基础的无线电访问设计”;(7):ITG专业领域124(1993),柏林,欧芬巴赫:VDE出版社ISBN3-8007-1965-7,67至75页,T.Zimmermann博士,西门子公司:“CDMA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8):通信报道16,(1993),1卷,38至41页,T.Ketseoglou博士,西门子公司和T.Zimmermann博士,西门子公司:“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有效率的用户存取-多次存取方法使空气接口更加柔性化”;(9):无线电一览6/98:“环绕UMTS-接口”,76至81页]WACS或者PACS,IS-54,IS-95,PHS,PDC等。[见IEEE通信杂志,1月1995,50至57页,D.D.Falconer et al:“无线私人通信的时分多址方法”]。
“消息”是一个上位概念,这不仅代表意思内容(信息)而且代表物理对象(信号)。虽然一个信息有同样的意思内容,即同样的信息可以出现不同的信号形式。这样例如消息涉及到一个对象
(1)以图象形式,
(2)作为说出的字,
(3)作为写出的字,
(4)作为编码的字或图象进行传输。
其中按照(1)至(3)的传输方式一般是通过连续的(模拟的)信号为特征的,而当(4)传输方式时通常出现不连续的信号(例如脉冲,数字的信号)。
在UMTS方案(第三代移动无线电以及IMT-2000)中例如有按照文献无线电一览6/98:R.Sietmann“环绕UMTS-接口”,76至81页两个子方案。在第一个子方案中被批准协调的移动无线电是建立在WCDMA-技术基础上的和,如同GSM一样,以FDD模式(频分多址)运行,而在第二个子方案中没有被批准的不协调的移动无线电是建立在TDCDMA技术(时分码分多址)基础上和如DECT一样,以TDD模式(频分多址)运行的。
万能移动通信系统的WCDMA/FDD运行在通信的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的通信系统的空气接口包括有按照文献ETSI STC SMG2 UMTS-L1,TdocSMG2UMTS-L1 163/98:“UTRA FDD部分的物理层分布”0.3版本,1998-05-29各自多个物理信道,其中第一个物理信道,所谓的专用的物理控制信道DPCCH,和第二个物理信道,所谓的专用的物理数据信道DPDCH,是一个三层结构(三层结构),是由720ms长的(TMZR=720ms)复时帧(超时帧)MZR,在附图1和2上表示的10ms长的(TFZR=10ms)时帧(无线电帧)ZR和0.625ms长的(TZS=0.625ms)时隙(时隙)ZS构成的。各个复时帧MZR包括有例如72个时帧ZR,而每个时帧例如又有16个时隙ZS1...ZS16。单个的时隙ZS,ZS1,...ZS16(脉冲)有涉及到第一个物理信道DPCCH作为脉冲结构具有NPILOT比特的先导序列PS用于信道评估,具有NTPC比特的TPC序列TPCS用于功率调节(通信能力控制)和具有NTFCI比特的TFCI序列TFCIS用于传输格式说明(通信格式信道说明)以及涉及到第二个物理信道DPDCH有具有NDATA比特的有用数据序列NDS。
在通信的“下行方向”(通信的下行方向);在ETSI以及ARIB,附图1,的WCDMA/FDD系统从基站到移动站的通信连接中将第一个物理信道[“专用的物理控制信道(DPCCH)]和第二个物理信道[”专用的物理数据信道(DPDCH)]有时构成为复用的,而在“上行方向”(通信的上行方向;从移动站到基站的通信连接),附图2,出现一个I/Q复用,在其中第二个物理信道DPDCH是在I信道上传输的和第一个物理信道DPCCH是在Q信道上传输的。
对于万能移动通信系统的TDCDMA/TDD运行的通信系统的空气接口在通信中的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是建立在按照文献TSG RAN WG1(S1.21):“第三代伙伴项目(3GPP)”0.0.1版本,1999-01还是“三层结构”的基础上,是由附图3表示的所有物理信道,由复时帧MZR,时帧ZR和时隙ZS构成的。各个复时帧又包括例如72个时帧ZR,而每个时帧ZR例如又有16个时隙ZS1...ZS16。单个的时隙ZS、ZS1...ZS16(脉冲)或者按照ARIB建议的第一个时隙结构(脉冲结构)ZSS1,在序列中是由具有NDATA1比特的第一个有用数据序列NDS1,具有NPILOT比特的用于信道评估的先导序列PS,具有NTPC比特的用于功率调节的TPC1序列TPCS,具有NTFCI比特的用于传输格式说明的TFCI序列TFCIS,第二个有用数据序列NDS2和具有NGUARD比特的保护时间区SZZ(保护周期)构成的,或者按照ETSI建议的第二个时隙结构(脉冲结构)ZSS2,在序列中是由第一个有用数据序列NDS1,第一个TFCI序列TFCIS1,用于信道评估的中间部分MIS,第二个TFCI序列TFCIS2,第二个有用数据序列NDS2和保护时间区SZZ构成的。
附图4表示了例如在GSM无线电方案基础上具有例如两个无线电小区和在其中安排有基站(传输基站),其中第一个基站BTS1(发送机/接收机)使第一个无线电小区FZ1和第二个基站(发送机/接收机)使第二个无线电小区FZ2公用直接“照明”,和从附图1和2出发按照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码分多址的无线电方案具有信道多次利用,在其中将基站BTS1,BTS2经过为无线电方案设计的空气接口与多个位于无线电小区FZ1,FZ2中的移动站MS1...MS5(发送机/接收机)通过无线万能的,或者双向的,在上行方向UL(上行方向)和/或下行方向DL(下行方向)的通信在相应的传输信道TRC(传输信道)上相连接以及可以连接。基站BTS1、BTS2是用已知方式(见GSM-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基站控制器BSC(基站控制器)相连接的,基站控制器在基站的控制范围内承担频率管理和交换功能。基站控制器BSC在其一方面经过移动交换站MSC(移动交换中心)与上一级的无线电通信网络,例如PSTN(公用交换通信网络)相连接。移动交换站MSC代表通信系统管理中心。它承担全部的呼叫管理和用分组的集成器(没有表示)识别通信用户以及在网络上的方位监控。
附图5表示了构成为发送机/接收机的基站BTS1、BTS2的原理结构,而附图6表示了同样构成为发送机/接收机的移动站MS1...MS5的原理结构。基站BTS1、BTS2承担从和到移动站MS1...MS5发送和接收无线电消息,而移动站MS1...MS5承担从和到基站BTS1、BTS2发送和接收无线电消息。为此基站有一个发送天线SAN和一个接收天线EAN,而移动站MS1...MS5有一个通过天线转换装置AU可以控制发送和接收的公用天线ANT。在上行方向(接收路径)基站BTS1、BTS2经过接收天线EAN例如至少从其中一个移动站MS1...MS5接收至少一个具有频率/时间/编码成分的无线电消息FN,而移动站MS1...MS5在下行方向(接收路径)通过公用天线ANT例如从至少一个基站BTS1、BTS2接收具有频率/时间/编码成分的至少一个无线电消息FN。其中无线电消息FN是由宽带扩展的具有由数据符号调制组成信息的载波信号。
在无线电接收装置FEE(接收机)上将被接收的载波信号滤波和混合成一个中间频率,这在其一方面继续进行扫描和量化。在模拟/数字转换之后将在无线电路径上由于多路径传播畸变的信号输入给均衡器EQL,将畸变的大部分进行平衡(简称:同步化)。
随后在信道评估器KS中尝试将在其上传输无线电消息FN的传输信道TRC的传输特性进行评估。其中信道的传输特性在时域中是通过信道脉冲响应说明的。如果发送方(在目前情况下从移动站MS1...MS5以及从基站BTS1、BTS2)将一个专门的,构成为训练信息序列的附加信息以所谓的中间部分形式附加分配给以及从属于无线电消息FN时,从而信道脉冲响应是可以评估的。
在随后对所有被接收信号共同检测的数据检测器DD上,将包括在共同信号中的单个移动站专用的信号部分用已知的方法进行修正和分离。在修正和分离之后在符号数据转换器SDW上将目前出现的数据符号转换成二进制数据。在解乘法器DMUX上将单个的时隙分配给正确的逻辑信道和因此也分配给不同的移动站之前,然后在解调器DMOD上从中间频率得到原始的比特流。
在信道编解码器KC上将得到的比特序列用信道方式进行解码。将比特信息根据信道分配给检查时隙和信令时隙或者语言时隙和,如果在基站(附图5)情况下,为了向基站控制器BSC传输将检查数据和信令数据和语言数据共同传输给负责信令和语言编码/语言解码的接口SS,而如果在移动站情况下(附图6),将检查数据和信令数据传输给负责整个信令和移动站控制的控制单元和信令单元STSE和将语言数据传输给为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设计的语言编解码器SPC。
在基站BTS1、BTS2上的接口SS的语言编解码器上将语言数据变成为预先规定的数据流(例如在网络方向为64kbit/s-流以及从网络方向为13kbit/s-流)。
在控制单元STE上进行基站BTS1、BTS2的整个控制。
在下行方向(发送路径)基站BTS1、BTS2经过发送天线SAN例如至少将具有频率/时间/编码成分的一个无线电消息FN发送给至少移动站MS1...MS5中的一个,而移动站MS1...MS5在上行方向(发送路径)经过公用天线ANT例如至少将具有频率/时间/编码成分的一个无线电消息FN发送给至少一个基站BTS1、BTS2。
由此在附图5上发送路径是在基站BTS1、BTS2上开始的,和在信道编解码器KC上将从基站控制器BSC经过接口SS得到的检查数据和信令数据以及语言数据分配给检查时隙和信令时隙或者语言时隙和将这些以信道方式编码成为比特序列。
由此在附图6上发送路径是在移动站MS1...MS5上开始的,和在信道编解码器KC上将从语言编解码器SPC上得到的语言数据和从控制单元和信令单元STSE上得到的检查数据和信令数据分配给检查时隙和信令时隙或者语言时隙和将这些以信道方式编码成为比特序列。
在基站BTS1、BTS2和在移动站MS1...MS5得到的比特序列各自在数据符号转换器DSW上转换成数据符号。然后各自将数据符号在扩展装置SPE上各自用用户特殊的编码进行扩展。在由脉冲组合器BZS和乘法器MUX构成的脉冲发生器BG上,然后在脉冲组合器BZS1上各自将一个训练信息序列以中间部分的形式补充到扩展的数据符号上用于信道评估,和在乘法器MUX上将用这种方法得到的脉冲信息设置在各自正确的时隙上。用这种方法得到的信号作为无线电消息FN经过无线电发送装置FSE(发送机)发射到发送天线SAN以及公用天线ANT之前,最后将得到的脉冲各自在调制器MOD上调制成高频的以及进行数字/模拟转换。
TDD通信系统(时分多址)是通信系统,在其中由多个时隙构成的传输时帧最好在中间被分成为下行传输方向(下行方向)和上行传输方向(上行方向)。
有这种传输时帧的TDD通信系统例如是已知的DECT系统[数字增强(以前:欧洲的)无线通信移动机;见消息技术电子学42(1992)1/2月1卷,柏林,DE;U.PILGER“DECT-标准的结构”,23至29页与ETSI-出版物ETS 300175-1...9,10月1992和DECT-全体会议的DECT-出版物,2月1997,1至16页相联系]。
附图7表示了具有时间周期为10ms的DECT传输时帧,由12个“下行方向”时隙和12个“上行方向”时隙组成。对于任意的双向通信连接在预先规定的频率上在下行传输方向DL(下行方向)和上行传输方向UL(上行方向)按照DECT标准选择具有“下行方向”时隙ZSDOWN和“上行方向”时隙ZSUP的空闲的时隙对,在其中在“下行方向”时隙ZSDOWN和“上行方向”时隙ZSUP之间的距离同样按照DECT标准为DECT传输时帧长度的一半(5ms)。
FDD无线电传输系统(频分多址)是无线电传输系统,在其中由多个时隙组成的时帧,在下行传输方向(下行方向)是在第一个频带上进行传输和在上行传输方向(上行方向)是在第二个频带上进行传输。
将时帧用这种方法传输的FDD通信系统,例如是已知的GSM系统[成组移动或者全球移动通信系统;见信息频谱学14(1991)6月,3号,柏林,DE;A.Mann:“GSM-标准-欧洲数字移动无线电网络基础”,137至152页与出版物通信实践4/1993,P.Smolka“GSM-无线电接口-元件和功能”,17至24页相联系]。
GSM-系统的空气接口认识很多被称为传输路径服务(承载业务)的逻辑信道,例如AGCH信道(准予存取信道),BCCH信道(广播信道),FACCH信道(快速联合控制信道),PCH信道(页面调度信道),RACH信道(随机存取信道)和TCH信道(交通信道),其在空气接口上各自的功能例如叙述在文献信息频谱学14(1991)6月,3号,柏林,DE;A.Mann:“GSM-标准-欧洲数字移动无线电网络基础”,137至152页与出版物通信实践4/1993,P.Smolka“GSM-无线电接口-元件和功能”,17至24页相联系。此外GSM系统有一个帧结构,其上在长度为60ms的每个复帧上将第13个时帧构成为在复帧上的“空闲的”帧。在其上没有有用信息被传输的“空闲的”帧上GSM系统的移动站得到进行发散测量的可能性,特别是对可能的“移交”程序的预同步化(预同步化)的测量。
在具有频率和时间平面的在协调的准许的模式运行的,GSM系统和同样具有频率和时间平面的,在不协调的不准许的模式运行的,GSM系统之间的最大区别是如何将物理资源“信道”分配给各个系统用户以及通信用户的方式和方法。
在协调的准许的通信系统中信道分配是由中央主管机关,网络营销商控制的。这是可能的,因为在基站的无线电领域停留的所有移动站使用同样的时间基准,即同步运行。同步运行允许对时帧边界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因此对不同的通信用户有一个明确的区分。相邻的基站不需要同步运行,因为将相邻无线电小区使用的信道分开一般是通过在频率平面的频率规划进行的。信道分配的这种方式被称为“固定信道分配(FCA)”。
在不协调的不准许的通信系统中,在那里不存在这样的信道分配的中央主管机关,首先动态选择信道“动态信道选择(DCS)”和然后进行分配。此时频率平面/时间平面不仅使用作为“动态信道选择(DCS)”而且还作为平台以及“联营”用于信道分配。在这种系统中移动部分有规律地监控频率平面/时间平面和最后选定频率/时隙组合,在传输信道上很少由于出现的干涉被干扰。因此不协调运行的相邻基站和移动站始终是不同步的,和因此时间基准是相对移动以及相互飘浮的,常常出现一种状态,在那里干扰程度达到不能接受的数值。在这种情况下通信连接的转送-移交-必须在被称为另外的频率/时隙组合的另外的信道上传送以及开始,人们将这种情况称为“内部呼叫移交”。
因为在UMTS方案框架内(第3代移动无线电以及IMT-2000)应该将WCDMA/FDD运行和TDCDMA/TDD运行共同投入使用,除了具有逻辑信道以及传输路径服务(承载处理)的有效环境以外,特别是由于上述原因在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基础上在移动的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之间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中实现一个适当的“移交”程序是不可以放弃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基本任务是,对于在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基础上在移动的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之间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中,在“移交”程序方面规定了一种方法,有可能可靠地显示发送机/接收机不同运行模式的“移交”(移交显示)。
此任务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按照本发明的在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基础上的移动的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之间的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上控制通信连接的中继的方法,其中
(a)将通信系统预先规定的载波频率各自分成为一定数目的具有各自预先规定的时间周期的时隙,使得将通信系统采用TDD模式或者采用FDD模式运行时,其中每个载波频率的时隙各自构成为一个时分多址帧,
(b)在通信系统的时隙以及在通信系统的频域上,在通信系统的移动的发送机/接收机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的通信用户之间最多可以同时建立预先规定数目的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的双向通信连接,其中被传输的用户信号为了可分离性与单独从属于用户的伪随机信号即所谓的编码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
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将广播信令关闭,在复时帧的“空闲的”时分多址帧上,在一个为通信连接在上行和下行方向上使用的时隙的一个现实的通信时隙对上通过确定干扰功率求出干扰状态,将被测量的干扰值与预先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干扰值大于或者等于阈值时,将干扰值登录在“移交”程序的信道选择表上和/或显示“移交”程序的“移交”。
本发明的基本思路是,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其中对于在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基础上在移动的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之间的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中,不仅在TDD模式上而且在FDD模式上一个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BS)在复时帧“空闲的”时分多址帧上将广播信令关闭,在现实的通信时隙对上通过确定干扰功率求出干扰状态,将被测量的干扰值与预先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干扰值大于或者等于阈值时将干扰值登录在“移交”程序的信道选择表上和/或显示“移交”程序的“移交”。
本发明还包括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有利的扩展结构。
附图说明
借助于附图8至10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1在“下行方向”的WCDMA/FDD空气接口的“三层结构”,
附图2在“上行方向”的WCDMA/FDD空气接口的“三层结构”,
附图3TDCDMA/TDD空气接口的“三层结构”,
附图4按照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码分多址具有信道多次利用的无线电方案,
附图5构成发送机/接收机的基站的原理性结构,
附图6同样构成发送机/接收机的移动站的原理性结构,
附图7DECT传输时帧,
附图8相对于附图1至3的时帧和附图7的DECT传输时帧,涉及到时隙数目(改进的)TDD时分多址帧,
附图9在附图8时分多址帧基础上具有频分多址成分、码分多址成分和时分多址成分信道的信道分配表,
附图10“移交”程序的信号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8从附图1至3的时帧和从附图7的DECT传输时帧出发表示了(改进的)TDD时分多址帧ZMR具有8个时隙ZS`1...ZS`8,其中将前四个时隙ZS`1...ZS`4安排用于下行传输方向DL和将后四个时隙ZS`5...ZS`8安排用于上行传输方向UL。只是由于附图9信道分配表的表示原因将时隙的数目按照附图1和3从“16”减少到“8”和对于本发明没有影响。相反时隙数目,如其它的物理资源一样(例如编码,频率等),根据通信系统是可以或多或少地任意变化的。
附图9表示了按照附图8时分多址帧基础上具有频分多址成分、码分多址成分和时分多址成分信道的信道分配表。这个表的时分多址成分包括有按照附图8具有TDD分布的时隙ZS`1...ZS`8。频分多址成分包括有12个频率FR1...FR12,而码分多址成分包括有8个编码(伪随机信号)C1...C8。
在第一个频率FR1上将构成为“承载业务”的传输路径服务,例如通信系统的逻辑信道,如用于信令的控制信道,AGCH信道,BCCH信道,PCH信道,RACH信道,TCH信道和/或FACCH信道,这些在通信系统的下行方向和/或上行方向是需要的,在通过编码C1...C8扩展的编码平面上集合。对于上述通信系统证明这个集合是适当的,因为由此避免了时隙的,即“时间”资源的不必要的占用。
附图9表示了有利的实施形式,按照这个在第一个频率FR1上在下行传输方向的第一个时隙ZS`1上作为固定的预先规定的(协议的)第一个选择时隙,和在上行传输方向的第五个时隙ZS`5上作为固定的预先规定的(协议的)第二个选择时隙,有利的各自将所有编码C1...C8用于上述传输路径服务的集合。当然也有可能少于或者,如果多于八个编码可提供使用时,也可以利用更多的编码。
在附图9上表示的集合中,例如编码C1...C8在第一个时隙ZS`1上是这样分配的,将一个编码用于信令的控制信道和AGCH信道,将一个另外的编码用于BCCH信道和PCH信道以及将余下的六个编码保存以及赠与TCH信道,而编码C1...C8在第五个时隙ZS`5上是这样分配的,将一个编码用于RACH信道,将一个另外的编码用于移交指示的FACCH信道和将余下的六个编码还是保存以及赠与TCH信道。
还可以继续改善频谱效益和/或通信系统的性能,如果如附图9所示对于不同的连接方案,将各自的物理资源“编码,频率,时间”在下行传输方向和上行传输方向部分相同和部分不同的多个双向的TDD通信连接占据第一个连接方案VSZ1,第二个连接方案VSZ2,第三个连接方案VSZ3,第四个连接方案VSZ4和第五个连接方案VSZ5时。例如通信连接用上斜阴影线和下斜阴影线表示的第一组G1和通信连接用下斜阴影线表示的第二组G2从属于每个连接方案VSZ1...VSZ5。其中每个组包括有至少一个双向的通信连接。
在第一个连接方案VSZ1中通信连接的第一组G1在第二个频率FR2上在下行传输方向的第二个时隙ZS`2上占用六个编码-第一个编码C1,第二个编码C2,第三个编码C3,第四个编码C4,第五个编码C5和第六个编码C6-和在下行传输方向的第六个时隙ZS`6上也占用六个编码C1...C6,而通信连接的第二组G2在第二个频率FR2上在下行传输方向的第四个时隙Z`S4上占用第一个编码C1和在上行传输方向的第八个时隙ZS`8上也占用第一个编码C1。
第四个时隙ZS`4和第二个时隙ZS`2是“下行方向”时隙ZSDOWN,而第六个时隙ZS`6和第八个时隙ZS`8是“上行方向”时隙ZSUP
对于在组G1,G2上的每个通信连接在“下行方向”时隙ZSDOWN和“上行方向”时隙ZSUP之间的第一个距离AS1,按照现有技术(见附图7),是半个时分多址帧ZMR的长度。因此距离AS1是时分多址帧ZMR长度的一个分数,此时分数的数值为0.5。
在第二个连接方案VSZ2中通信连接的第一组G1在第四个频率FR4上在下行传输方向的第四个时隙ZS`4上占用六个编码C1...C6和在上行传输方向的第七个时隙ZS`6上也占用六个编码C1...C6,而通信连接的第二组G2在第四个频率FR4上在下行传输方向的第二个时隙ZS2上占用编码C1...C4和在上行传输方向的第五个时隙ZS`5上占用第一个编码C1和第二个编码C2。
第四个时隙ZS`4和第二个时隙ZS`2是“下行方向”时隙ZSDOWN,如在第一个连接方案VSZ1上,而第七个时隙ZS`7和第五个时隙ZS`5是“上行方向”时隙ZSUP
对于在组G1、G2上的每个通信连接在“下行方向”时隙ZSDOWN和“上行方向”时隙ZSUP之间的第二个距离AS2的长度是时分多址帧ZMR长度的一个分数(部分的距离),此时分数的大小为大于或者小于数值0.5,第二个距离AS2是固定的。
在第三个连接方案VSZ3上通信连接的第一组G1在下行传输方向在第六个频率FR6上在下行传输方向的第二个时隙ZS`2上占用四个编码C1...C4和在上行传输方向在第五个频率FR5上在第八个时隙ZS`8上占用六个编码C1...C6以及第七个编码C7和第八个编码C8,而通信连接的第二组G2在下行传输方向在第六个频率FR6上在第三个时隙ZS`3上占用编码C1...C3和在上行传输方向在第五个频率FR5上在第五个时隙ZS`5上占用编码C1...C4。
第二个时隙ZS`2和第三个时隙ZS`3是“下行方向”时隙ZSDOWN,而第八个时隙ZS`8和第五个时隙ZS`5是“上行方向”时隙ZSUP
对于在组G1、G2的每个通信连接在“下行方向”时隙ZSDOWN和“上行方向”时隙ZSUP之间的第三个距离AS3为时分多址帧ZMR长度的一个分数(部分距离),此时分数的大小各自为第三个距离AS3是可变的。
在第四个连接方案VSZ4上通信连接的第一组G1在下行传输方向在第八个频率FR8的第四个时隙ZS`4上占用第一个编码C1和在上行传输方向在第九个频率FR9上在下行传输方向的第六个时隙ZS`6上占用七个编码C1...C7,而通信连接的第二组G2在下行传输方向在第八个频率FR8的第三个时隙ZS`3上占用第一个编码C1和在上行传输方向在第九个频率FR9的第五个时隙ZS`5上占用第一个编码C1。
第四个时隙ZS`4和第三个时隙ZS`3是“下行方向”时隙ZSDOWN,而第六个时隙ZS`6和第五个时隙ZS`5是“上行方向”时隙ZSUP
对于在组G1、G2的每个通信连接在“下行方向”时隙ZSDOWN和“上行方向”时隙ZSUP之间的第四个距离AS4为时分多址帧ZMR长度的一个分数(部分的距离),此时分数的大小各自为,第四个距离AS4是固定的。
在第五个连接方案VSZ5上通信连接的第一组G1在第十一个频率FR11上在下行传输方向的第四个时隙ZS`4上占用第一个编码C1和第二个编码C2和在上行传输方向的第五个时隙ZS`5上也占用第一个编码C1和第二个编码C2,而通信连接的第二组G2在下行传输方向在第十一个频率FR11上在下行传输方向的第一个时隙ZS`1上占用编码C1...C5和在上行传输方向的第八个时隙ZS`8上占用编码C1...C3。
第四个时隙ZS`4和第一个时隙ZS`1是“下行方向”时隙ZSDOWN,而第五个时隙ZS`5和第八个时隙ZS`8是“上行方向”时隙ZSUP
对于组G1,G2的每个通信连接在“下行方向”时隙ZSDOWN和“上行方向”时隙ZSUP之间的第五个距离AS5为时分多址帧ZMR长度的一个分数(部分距离),此时分数的大小各自为,第二个距离AS2是可变的。
附图10表示了“移交”程序的信号流程图。“移交”程序原则上是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个阶段被称为显示“移交”(移交显示),第二个阶段被称为引导以及开始“移交”(移交开始),和第三个阶段被称为执行“移交”(移交执行),这些按照叙述的顺序进行。
当准备传输的服务质量[服务质量(QoS)]变坏时,由基站BS显示一个“移交”,即起动“移交”程序的第一个阶段。准备传输的服务质量[服务质量(QoS)]变坏也可能被确定为由于一个移动部分,第一个移动部分MT1,第二个移动部分MT2或者第n个移动部分MTn,然后将这个变坏例如经过FACCH信道通知给基站BS。在这种情况下涉及到“移交”程序时基站BS是“主人”,而移动部分MT1...MTn是“奴隶”。但是也有可能涉及到“移交”程序时移动部分是“主人”,而基站BS是“奴隶”。
通过基站BS显示“移交”的同时,基站借助于信道选择表选定一个“移交”时隙对,在其中准备传输的服务质量比已经存在的通信时隙对好。在“移交”程序的第一个阶段显示“移交”中,“移交”时隙对已经是固定的。
将信道选择表在动态信道选择方法“动态信道选择(DCS)”范围内进行制作。为此基站将BCCH-信道上的信令关闭,在GSM技术规范的“空闲的”帧上通过确定干扰功率求出通信时隙对上的干扰状态,例如通过测量信号场强度,和将被测量的结果(干扰值)存储在信道选择表上。因此现在不是始终将任何一个“移交”程序在信道选择表上进行登录“简称:阻滞效应”,定义一个阈值,这个阈值位于各个现实求出的干扰值与属于“安静的”时隙对的干扰值之间。然后基站BS不应该在信道选择表上进行登录和/或不显示和不开始“移交”,如果各个被求出的干扰值不超过预先规定的阈值时。
“移交”程序的第二个阶段,开始“移交”,基站BS开始在“移交”时隙对的“下行方向”时隙上建立BCCH信道。在“移交”时隙对的这个“下行方向”时隙上用“交通模式”(交通模式)将通信时隙对的“下行方向”时隙上发送的信息(数据服务)同时传输。
在“广播”模式中,在那里用同样方式起动“移交”程序的第二个阶段,与“交通”模式不同,只是不发生信息(数据服务)的同时传输。
在成功地建立BCCH信道之后在“移交”时隙对的“下行方向”时隙上,基站BS将第一个信号“移交清求”M1经过BCCH信道在通信时隙对的“下行方向”时隙上经过这个信道通报给与基站BS相连接的移动部分MT1...MTn。用第一个信号M1将“移交”时隙对的位置通报给移动部分MT1...MTn。传输第一个信号M1之后基站BS将同时传输的信息(数据服务)在通信时隙对和“移交”时隙对的“下行方向”时隙上继续传输和此外将第一个信号M1在通信时隙对的“下行方向”时隙的BCCH信道上进行传输,直到所有与基站BS相连接的移动部分MT1...MTn通过第一个信号M1已经确认“移交”开始。
如果有关的移动部分MT1...MTn必须传输连续的数据时,与基站BS相连接的移动部分MT1...MTn在接收第一个信号M1之后直接由通信时隙对更换到“移交”时隙对上。此时在通信时隙对上的数据传输结束,和在“移交”时隙对上的无线继续。
然而如果有关的移动部分MT1...MTn还必须传输连续的数据时,然后各个移动部分MT1...MTn将第二个“移交确认”信号M2在信令信道上传输给基站BS。
因此基站BS一方面接收在通信时隙对和“移交”时隙对上的共同数据和另一方面接收第二个信号M2。通过第一个信号M1的“移交”开始最后被基站BS看作为确认,如果在开始叙述的情况下,从各个移动部分MT1...MTn在“移交”时隙对的“上行方向”时隙上传输的数据被基站BS无误差地接收,或者如果在第二种叙述的情况下,基站BS接收第二个信号M2。
如果所有移动部分MT1...MTn通过第一个信号M1确认了“移交”开始时,“移交”程序的第二个阶段,开始“移交”,结束。
在所有移动部分MT1...MTn通过第一个信号M1确认了“移交”开始之后,在“移交”程序的第三个阶段,执行“移交”:然后“移交”时隙对则被用作为新的通信时隙对,随后在目前通信时隙对上的传输结束。

Claims (11)

1.在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基础上的移动的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之间的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上控制通信连接的中继的方法,其中
(a)将通信系统预先规定的载波频率(FR1…FR12)各自分成为一定数目的具有各自预先规定的时间周期(TZS)的时隙(ZS`1…ZS`8),使得将通信系统采用TDD模式或者采用FDD模式运行时,其中每个载波频率(FR1…FR12)的时隙(ZS`1…ZS`8)各自构成为一个时分多址帧(ZMR),
(b)在通信系统的时隙(ZS`1…ZS`8)以及在通信系统的频域上,在通信系统的移动的发送机/接收机(MS1…MS5,MT1…MTn)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BS)的通信用户之间最多可以同时建立预先规定数目的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的双向通信连接,其中被传输的用户信号为了可分离性与单独从属于用户的伪随机信号即所谓的编码(C1…C8)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
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BS)将广播信令关闭,在复时帧的“空闲的”时分多址帧上,在一个为通信连接在上行和下行方向上使用的时隙(ZS`1…ZS`8)的一个现实的通信时隙对上通过确定干扰功率求出干扰状态,将被测量的干扰值与预先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干扰值大于或者等于阈值时,将干扰值登录在“移交”程序的信道选择表上和/或显示“移交”程序的“移交”。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确定干扰功率是通过测量场强进行的。
3.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a)当“移交”程序的第一个阶段,显示“移交”时,一个为通信连接在上行和下行方向上使用的时隙(ZS`1…ZS`8)的“移交”时隙对被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BS)求出,
(b)当“移交”程序的第二个阶段,开始“移交”时,
(b1)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BS)将第一个信号“移交请求”(M1)发送给从属于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BS)的移动发送机/接收机(MT1…MTn),通过这个信号,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BS)将“移交”时隙对通报给移动的发送机/接收机(MT1…MTn),
(b2)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BS)将第一个信号“移交请求”(M1)发送给移动的发送机/接收机(MT1…MTn),直到所有从属于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BS)的移动的发送机/接收机(MT1…MTn)通过第一个信号(M1)确认“移交”已经开始,(c)当“移交”程序的第三个阶段时,执行“移交”,将“移交”程序结束。
4.按照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信号(M1)是通过第二个信号(M2)确认的。
5.按照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信号(M1)是这样被确认的,移动的发送机/接收机(MT1…MTn)将准备传输的数据直接传输到“移交”时隙对上。
6.按照权利要求1至5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用于通信系统中的下行方向和/或上行方向的“承载业务”的传输路径服务在由编码(C1…C8)扩展的编码平面上进行集合。
7.按照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至少将通信系统逻辑信道的一部分,包括用于信令的控制信道、AGCH信道、BCCH信道、PCH信道、RACH信道、TCH信道和/或FACCH信道,在编码平面上进行集合以作为传输路径服务。
8.按照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下行方向的第一个选择时隙(ZS`1)上和在上行方向的第二个选择时隙(ZS`5)上进行集合。
9.按照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下行方向的第一个选择时隙(ZS`1)上和在上行方向的第二个选择时隙(ZS`5)上进行集合。
10.按照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时隙(ZS`1…ZS`8)的第一个时隙(ZS`1)是从属于第一个选择时隙(ZS`1)的,时隙(ZS`1…ZS`8)的第五个时隙(ZS`5)是从属于第二个选择时隙(ZS`5)的。
11.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TDD模式中为每个通信连接可以这样选择一个时隙对、一个“下行方向”时隙(ZS`DOWN)和一个“上行方向”时隙(ZS`UP),分配给相同的载波频率(FR1…FR12)或者不同的载波频率(FR1…FR12)的“下行方向”时隙(ZS`DOWN)和“上行方向”时隙(ZS`UP)之间的距离(AS2…AS5)是时分多址帧(ZMR)长度的一个分数,此时距离(AS2…AS5)是固定的或者是可变的。
CNB998055700A 1998-02-27 1999-03-01 基于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的通信系统中的中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636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98103507 1998-02-27
EP98103507.4 1998-02-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98617A CN1298617A (zh) 2001-06-06
CN1196367C true CN1196367C (zh) 2005-04-06

Family

ID=8231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9805570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96367C (zh) 1998-02-27 1999-03-01 基于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的通信系统中的中继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1059011A1 (zh)
JP (1) JP2002505564A (zh)
KR (1) KR100377660B1 (zh)
CN (1) CN1196367C (zh)
AU (1) AU3031299A (zh)
RU (1) RU2216127C2 (zh)
WO (1) WO19990443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E518204C2 (sv) 1999-12-30 2002-09-1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Åtgärder för att motverka Rayleigh-fädning i ett cellulärt radiokommunikationssystem
CN1157096C (zh) * 2000-01-18 2004-07-07 西门子公司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散地管理测试结果的方法和系统
GB2376607B (en) * 2001-06-15 2003-06-18 Motorola Inc A method for reducing interference to communications in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D) mode between a TDD mobile and a TDD base station
US7068618B2 (en) 2001-08-10 2006-06-27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 Dynamic link adaption for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US6591109B2 (en) * 2001-08-17 2003-07-08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Cross cell user equipment interference reduction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KR100418393B1 (ko) * 2001-09-20 2004-02-11 주식회사 제토스 무선 원격계측 시스템에 있어서 의사잡음코드를 시분할공유하는 다중 접속 방법
US7853260B2 (en) 2002-04-29 2010-12-14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ell identification for uplink interference avoidance using inter-frequency measurements
CN100364240C (zh) * 2003-08-20 2008-01-23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于无线通讯系统的增益控制方法与系统
GB0322270D0 (en) * 2003-09-23 2003-10-22 British Telecomm Channel selection
KR100589000B1 (ko) * 2004-03-18 2006-06-1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버스용 소화기의 고정구조
CN1801997A (zh) * 2004-12-31 2006-07-12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Td-s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确定波束成形起始点的方法
CN1909533B (zh) * 2005-08-05 2010-10-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模式下基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帧的生成方法
KR101108055B1 (ko) * 2005-12-13 2012-01-2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데이터 전송 중계 방법
BRPI0620674A2 (pt) 2005-12-13 2011-11-22 Lg Electronics Inc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usando estação retransmissora em 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móvel
CN101374011B (zh) * 2007-08-20 2012-1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两种不同通信系统间临频共存的方法及物理层帧结构
CN101374012B (zh) * 2007-08-20 2013-02-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正交频分复用系统无线传输方法及物理层帧结构
FR2921222A1 (fr) * 2007-09-14 2009-03-20 France Telecom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de donnees dans un reseau cellulaire cooperatif, dispositif, et produit programme d'ordinateur correspondants
JP5138427B2 (ja) * 2008-03-06 2013-02-06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
CN102187592B (zh) * 2008-10-17 2014-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信方法和设备
WO2010043087A1 (en) * 2008-10-17 2010-04-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elecommunications
RU2463736C2 (ru) * 2009-05-27 2012-10-10 Алекс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Галицын Способ групповой обработки каналов внутризоновых корреспондентов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радиотелефонной сети с кодовым разделением каналов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реализации
KR101305585B1 (ko) * 2011-12-30 2013-09-09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다중 사용자 다운링크 릴레이 네트워크에서 급변하는 사용자 요구 통신품질에 대한 만족도 개선방법
CN106685513B (zh) * 2017-01-05 2020-05-15 清华大学 空间信息网络中时隙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88949B (en) * 1994-04-22 1998-04-08 Motorola Ltd Communications system
FI97660C (fi) * 1994-07-20 1997-01-27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netelmä radiojärjestelmän tukiasemaympäristön häiriötason mittaamiseksi, sekä solukkoradiojärjestelm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2505564A (ja) 2002-02-19
AU3031299A (en) 1999-09-15
KR100377660B1 (ko) 2003-03-26
WO1999044384A1 (de) 1999-09-02
EP1059011A1 (de) 2000-12-13
CN1298617A (zh) 2001-06-06
RU2216127C2 (ru) 2003-11-10
KR20010041392A (ko) 2001-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96367C (zh) 基于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的通信系统中的中继
CN1173491C (zh) 具有无线的基于码分复用和时分多址通信的通信系统
KR100377661B1 (ko) 코드 및 시분할 멀티플렉스를 기초로 하는 이동 및/또는고정 송수신 장치간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JP4309117B2 (ja) Umtsシステムにおけるhs−scchの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US6810019B2 (en) Reducing interference in inter-frequency measurement
CN1164044C (zh) 移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基站扇区间切换时的正向链路基站功率电平的同步
US878726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shared sub-packet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892312B1 (ko)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공유제어채널 전력 제어 방법
RU2198473C2 (ru) Воздушный интерфейс для систем телекоммуникации с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ью между мобильными и/или стационарными приемопередающими устройствами
US759933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shared sub-packet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Rahnema UMTS network planning, optimization, and inter-operation with GSM
JP2004514320A (ja) 非同期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ダウンリンク共有チャネルに使用される送信形式結合指示器の伝送装置及び方法
CN101990779A (zh) 用于在td-scdma切换的过程中在上行链路同步化中校正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179503C (zh) 在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基础上进行无线通信的tdd-通信系统
CN1214545C (zh) 在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基础上在移动的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之间进行无线电通信的通信系统
JP4402831B2 (ja) Cdma、fdma、およびtdma多元接続構成要素での電気通信のための電気通信システム
RU2475970C2 (ru) Управление помехами с применением частичного повторно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кодов
CN1406010A (zh) 移动无线系统中管理处理资源的方法
Chan et al. Introduction to UMTS Networks
Islam et al. Study of Wireless Data Services in UM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HEJIANG LINYA CRAFTWORK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AO NIANGAO

Effective date: 2010110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17005 ZHEJIANG LINYA CRAFTWORK CO., LTD., ZHONGJIE VILLAGE, DONGCHENG TOWN, LINHAI CITY, ZHEJIANG PROVINCE TO: 317005 ZHONGJIE VILLAGE, DONGCHENG TOWN, LINHAI CITY, ZHEJIA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1108

Address after: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after: Siemens AG

Address before: Munich,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Siemens AG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5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