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3370C - 带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内估测传输信道的方法和收发信机 - Google Patents

带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内估测传输信道的方法和收发信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3370C
CN1153370C CNB988106221A CN98810622A CN1153370C CN 1153370 C CN1153370 C CN 1153370C CN B988106221 A CNB988106221 A CN B988106221A CN 98810622 A CN98810622 A CN 98810622A CN 1153370 C CN1153370 C CN 115337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ulse response
channel impulse
transceiver
channel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988106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78376A (zh
Inventor
A
A·克莱恩
M·纳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278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8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37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37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3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pre-detection combining
    • H04B7/0842Weighted combining
    • H04B7/0845Weighted combining per branch equalization, e.g. by an FIR-filter or RAKE receiver per antenna branc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为了改善、简化以及优化通信系统中无线传输信道的估测工作,可采取不同方法利用各个信道脉冲响应的相关性。譬如,利用为其它发信机/收信机所确定的两个信息中的一个来进行信道估测。此外或同时,确定两个信道脉冲响应之间的差值。若该差不超过预定的限制值,则形成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平均值;及/或在每第二个脉冲串中不传输训练信息序列或测试信号。此外或同时,根据“查询”表,可以利用两个信道脉冲响应的相关性来估测用户的速度。

Description

带有无线通信的通信 系统内估测传输信道的方法和收发信机
本发明涉及在无线通信系统内估测传输信道的方法和相应的收发信机。
在带有信息传输链路的通信系统中,信息源与信息汇之间是利用发送及接收设备(发信机与收信机)来处理和传输信息的,其中,
1)信息处理及信息传输可以在一个优选的传输方向上(单工方式)或在两个方向上(双工方式)进行,
2)信息处理为模拟或数字方式,
3)在通过远距离传输线路进行信息传输时,可以为有线连接方式,也可根据各种不同的信息传输方法进行无线连接(如无线传输),这些方法如FDMA(频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及/或CDMA(码分多址)—譬如根据诸如DECT,GSM,WACS或PACS,IS-54,IS-95,PHS,PDC的无线标准等等[参看IEEE通信杂志,1995年1月,第50-57页;D.D.Falconer等人:“用于无线个人通信的时分多址方法”]。
“信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既代表了内容(消息),又代表了物理表象(信号)。尽管信息具有相同的内容一也就是说消息相同一但可以产生不同的信号形式。因此,比如一个对象的有关信息可按如下方式进行传输,
1)以图形的形式,
2)作为话音
3)作为文字
4)作为编码字或图形。
在此,按照(1)...(3)的传输方式其通常特征为连续(模拟)信号,而按照(4)的传输方式常常产生的是非连续信号(如脉冲,数字信号等)。
从通信系统的这种一般定义出发,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带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内估测传输信道的方法,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在带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内用于估测传输信道的收发信机。
对于下述文献描绘和讲述的带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它们展望了全球移动通信系统(UMTS),并被称为将来的第三代无线通信方案,这些文献为(1):通信工程电子学,柏林45,1995年,第1本第10至14页,以及第2本第24至27页;P.Jung,B.Steiner:“用于移动无线第三代的带公共检测的CDMA移动无线系统方案”;(2):通信工程电子学,柏林41,1991年,第6本第223至227页以及第234页;P.W.Baier,P.Jung,A.Klein:“CDMA-一种用于频选时变移动无线信道的有利多址接入法”;(3):有关电子学基本理论的IEICE事项,通信与计算机科学,卷E79-A,第12号,1996年12月,第1930至1937页;P.W.Baier,P.jung:“再探CDMA的神秘与现实”;(4):IEEE个人通信,1995年2月,第38至47页;A.Urie,M.Streeton,C.Mourot:“一种用于UMTS的先进TDMA移动接入系统”;(5):电信实践,1995年5月,第9至14页;P.W.Baier:“扩展频谱技术及CDMA-一种原来的军用技术用在了民用区”;(6):IEEE个人通信,1995年2月,第48至53页;P.G.Andermo,L.M.Ewerbring:“一种基于CDMA的UMTS无线接入设计”;(7):ITG专业报告124(1993),柏林,Offenbach:VDE出版ISBN 3-8007-1965-7,第67至75页;西门子股份公司,Dr.T.Zimmermann:“CDMA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8):电信报告16,(1993),第1本,第38至41页;西门子股份公司,Dr.T.Ketseoglou及西门子股份公司,Dr.T.Zimmermann:“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有效用户联接-CDMA多址接入法使空气接口更加灵活”。
目前,在微观或宏观单元区内,第二代无线通信方案是由基于FDMA/TDMA/FDD传输原理(频分双工)的GSM特有无线通信系统[集群移动通信或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参看(1):信息谱14(1991)6月,第3号,柏林,德国;A.Mann:“GSM标准-欧洲数字移动无线网的基础”,第137至152页;(2):R.Steel:移动无线通信,Pentech出版,1992年(1994年再印),第8章:以GSM著称的泛欧洲数字蜂窝式移动无线系统,第667及其后页;(3):电信实践4/1993,P.Smolka:“GSM无线接口-元件及功能”,第17与24页]来确立的,而在皮氏单元区内,第二代无线通信方案则由基于FDMA/TDMA/FDD传输原理(时分双工)的DECT通信系统[数字放大无线通信(早期为:数字欧洲无线通信);参看(1):通信工程电子学42(1992)1月/2月第1号,柏林,德国;U.Pilger“DECT-标准的结构”,第23至29页,联系参考ETSI出版物ETS 300175-1...9,1992年10月;电信报告16(1993),第1号,J.H.Koch:“无绳通信的数字舒适设备-DECT标准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第26及27页;(3):tec 2/93-阿斯科姆(Ascom)工程杂志“通往全球移动通信之路”,第35至42页;(4):菲利浦通信回顾,第49卷,第3号,1991年9月,R.H.Mulder:“DECT,一种全球无线接入系统”;(5):WO 93/21719(附图1至3及其相关叙述)]来确立。
附图1示出了GSM移动无线系统方案的TCH复帧结构、TDMA帧结构以及TDMA时隙结构,它们可利用通信信道(业务信道TCH)进行有效数据传输,且在如下文献中曾公布过,即“(1):信息谱14(1991)6月,第3号,柏林,德国;A.Mann:“GSM标准-欧洲数字移动无线网的基础”,第137至152页;(2):R.Steel:移动无线通信,Pentech出版,1992年(1994年再印),第8章:泛欧洲数字蜂窝式移动无线系统-GSM,第667及其后页;(3):电信实践4/1993,P.Smolka:“GSM无线接口-元件及功能”,第17与24页”,在此,根据FDD原理,图示结构中所嵌入的数据在频带890MHz-915Hz内在上行链路或上行方向上传输(上行链路;“移动台→基站”的传输),并在频带935MHz-960Hz内在下行链路或下行方向上传输(下行链路;“基站→移动台”的传输)。
附图2示出了文献“通信工程电子学42(1992)1月/2月第1号,柏林,德国;U.Pilger“DECT-标准的结构”,第23至29页”所公布的DECT移动无线方案的复帧结构、TDMA帧结构以及TDMA时隙结构,对此,根据TDD原理,图示结构中所嵌入的数据以时隙0...11而被传输到下行链路或下行方向上(下行链路;“基站→移动台”的传输),并以时隙12...23而被传输到上行链路或上行方向上(上行链路;“移动台→基站”的传输)。
附图3示出了文献“通信工程电子学,柏林45,1995年,第1本第10至14页,以及第2本第24至27页;P.Jung,B.Steiner:‘用于移动无线第三代的带公共检测的CDMA移动无线系统方案’”的一种FDMA/TDMA/CDMA多址接入方法,该方法用来连接带有CDMA-、FDMA-及TDMA-多址接入分量的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上行链路;“移动台→基站”的传输)及下行链路(下行链路;“基站→移动台”的传输),例如,连接一种联合检测CDMA移动无线方案的上行及下行链路等,在此-同GSM系统的情形一样(参看附图1)-根据FDD原理,数据在不同的频带内在上行链路或上行方向(上行链路;“移动台→基站”的传输)以及下行链路或下行方向上(下行链路;“基站→移动台”的传输)传输。
譬如,在一个时隙内同时作用的用户数目为K=8。
根据附图3的多址接入法,附图4示出了一种文献“通信工程电子学,柏林45,1995年,第1本第10至14页,以及第2本第24至27页;P.Jung,B.Steiner:‘用于移动无线第三代的带公共检测的CDMA移动无线系统方案’”公布过的联合检测CDMA移动无线方案的上行链路(上行链路;“移动台→基站”的传输)时隙结构(脉冲串序列),它在该文献的图5中被具体地画了出来。
对于附图4给出的有效数据块,其24个数据信号以一个扩展因数Q=14的用户扩展码被扩展,这样,每个数据信号都包含有14个“码片”形式的数据单元。
典型地,有一种GSM无线方案,它带有两个无线小区,且在两无线小区内排列有基站(基本收发站),第一个基站BTS1(发信机/收信机;收发信机)全方向“照射”出第一个无线小区FZ1,第二个基站BTS2(发信机/收信机;收发信机)则全方向“照射”出第二个无线小区FZ2,附图5以这种无线方案为基础,示出了一种FDMA/TDMA/CDMA无线方案,在此,利用一种为FDMA/TDMA/CDMA无线方案而设计的空气接口,基站BTS1、BTS2可以通过相应传输信道TRC(Transmission Channel)内的无线单向或双向-上行方向UL(Up Link)及/或下行方向DL(Down Link)-通信而同无线小区FZ1、FZ2中的多个移动站MS1...MS5(发信机/收信机;收发信机)连接起来。基站BTS1,BTS2以大家熟知的方法(参看GSM通信系统)同基站控制器BSC(BaseStation Controller)连接起来,在基站的控制范围内,基站控制器起到频率管理及中继转换的作用。基站控制器BSC的一侧在通过移动交换中心MSC(MobileSwitching Center)后接在上一级通信网上,例如,这种通信网为PSTN(公用交换通信网)。移动交换中心MSC为图中通信系统的管理中心。它负责完全的呼叫管理,并与附属的寄存器(没有示出)一起对通信用户进行鉴别,而且还负责网络中的位置监控。
附图6示出了构造为发信机/收信机(或收发信机)形式的基站BTS1、BTS2的原理结构图,附图7示出了同样构造为发信机/收信机(或收发信机)形式的移动台MS1...MS5的原理结构图。基站BTS1、BTS2用来将无线信息发送给移动台MS1...MS5,并从移动台MS1...MS5处接收无线信息,而移动台MS1...MS5则用来将无线信息发送给基站BTS1、BTS2,并从基站BTS1、BTS2处接收无线信息。对此,基站带有一个发送天线SAN和一个接收天线EAN,移动台MS1...MS5则带有一个共用的天线ANT,该天线ANT可通过天线切换开关进行控制,以用来发送和接收信息。在上行方向(接收路径)上,典型地,基站BTS1、BTS2通过接收天线EAN从至少一个移动台MS1...MS5处接收至少一个带有FDMA/TDMA/CDMA分量的无线信息FN,同时,在下行方向(接收路径)上,移动台MS1...MS5典型地通过共用天线ANT从至少一个基站BTS1、BTS2处接收至少一个带有FDMA/TDMA/CDMA分量的无线信息FN。在此,无线信息FN由一种宽带扩展载波信号组成,该载波信号带有一个由数据信号组合而成的加调制信号。
在无线接收装置FEE中,接收的载波信号在过滤后以一个中间频率进行下混频,该频率在其它地方被用来取样和量化。由于信号在无线线路中经过了多路传播,所以会产生失真,这种失真的信号经过一个模拟/数字转换器后被输至均衡器EQL,由它对失真进行大部分的补偿(调节装置:同步化)。
接着,在信道估测器KS内,对那些传输有无线信息FN的传输信道TRC的传输特性进行试验性估测。在此,信道的传输特性由信道脉冲的时域响应给出。为此,如果在发送侧(此处为移动台MS1...MS5或基站BTS1、BTS2的发送侧)给无线信号FN指定或分配一个以训练信息序列构成的、形式为所谓的中间序列的特定附加信息,便可以估测出信道脉冲响应。
在与其相连的、并为所有连接信号所共用的数据检测器DD中,公共信号含有的各个移动台信号成份以大家熟知的方式被补偿和分离。在补偿与分离之后,当前的数据信号在信号至数据转换器内转换成二进制数据。然后,解调器DMOD内可以按照中间频率获取原始的比特流,接着,各个时隙在多路解调器DMUX内被分配到适当的逻辑信道,并由此被分配给不同的移动台。
在信道编解码器KC内,获得的比特序列以信道方式被解码。比特信息按信道分配给控制及信令时隙,或分配给一个话音时隙,在基站情况下(如附图6),控制及信令数据与话音数据一起被送到接口SS上,该接口SS负责信令与话音编码/解码功能,在移动台情况下(如附图7),控制及信令数据被送到一个负责完全信令和控制移动台的控制与信令单元STSE上,而话音数据则被输至为话音输入输出而设计的话音编解码器SPC中。
在基站BTS1、BTS2其接口SS的话音编解码器中,话音数据变成一种预定的数据流(如64K比特/秒的数据流流进网络方向,或13K比特/秒的数据流流出网络方向)。
基站BTS1、BTS2的完全控制在控制单元STE中实现。
在下行方向(发送路径)上,典型地,基站BTS1、BTS2通过发送天线SAN将至少一个带有FDMA/TDMA/CDMA分量的无线信息FN发送给至少一个移动台MS1...MS5,同时,在上行方向(发送路径)上,移动台MS1...MS5典型地通过共用天线AN将至少一个带有FDMA/TDMA/CDMA分量的无线信息FN发送给至少一个基站BTS1、BTS2。
在附图6所示的基站BTS1、BTS2中,发送路径开始进行如下工作,即在信道编解码器KC内,经过接口SS从基站控制器BSC获取的控制与信令数据,它们与话音数据一起被分配给控制与信令时隙或者话音时隙,并且,这些数据按信道被编码成一个比特序列。
在附图7所示的移动台MS1...MS5中,发送路径开始进行如下工作,即在信道编解码器KC内,从话音编解码器SPC获取的话音数据,以及从控制与信令单元STSE获取的控制与信令数据,它们被分配给控制与信令时隙或者话音时隙,并且,这些数据按信道被编码成一个比特序列。
在基站BTS1、BTS2与移动台MS1...MS5中得出的比特序列均被送进一种数据至信号转换器DSW内,以转换成一个数据信号。紧接着,数据信号被输入一个带用户专用编码的扩展装置SPE中进行扩展。此后,在由脉冲串组合器BZS和多路转换器MUX组成的脉冲串发生器BG中,扩展数据信号在脉冲串组合器BZS内被加上一个中间序列形式的训练信息序列,然后,上述获得的脉冲串信息在多路转换器MUX内被装配到各个适当的时隙上。最后,获得的脉冲串在调制器MOD内进行高频调制和数字/模拟转换,由此得到的信号作为无线信息FN,它通过无线发射装置FSE被发射到发送天线SAN或共用天线ANT上。
在带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中,如附图S所示的移动无线系统,存在大家都熟知的问题(参看:文献(1):通信工程电子学,柏林45,1995年,第1本第10至14页,以及第2本第24至27页;P.Jung,B.Steiner:“用于移动无线第三代的带公共检测的CDMA移动无线系统方案”;(2):通信工程电子学,柏林41,1991年,第6本第223至227页以及第234页;P.W.Baier,P.Jung,A.Klein:“CDMA-一种用于频选时变移动无线信道的有利多址接入法”;(3):有关电子学基本理论的IEICE事项,通信与计算机科学,卷E79-A,第12号,1996年12月,第1930至1937页;P.W.Baier,P.jung:“再探CDMA的神秘与现实”;(4):IEEE个人通信,1995年2月,第38至47页;A.Urie,M.Streeton,C.Mourot:“一种用于UMTS的先进TDMA移动接入系统”;(5):电信实践,1995年5月,第9至14页;P.W.Baier:“扩展频谱技术及CDMA-一种原来的军用技术用在了民用区”;(6):IEEE个人通信,1995年2月,第48至53页;P.G.Andermo,L.M.Ewerbring:“一种基于CDMA的UMTS无线接入设计”;(7):ITG专业报告124(1993),柏林,Offenbach:VDE出版ISBN 3-8007-1965-7,第67至75页;西门子股份公司,Dr.T.Zimmermann:“CDMA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8):电信报告16,(1993),第1本,第38至41页;西门子股份公司,Dr.T.Ketseoglou及西门子股份公司,Dr.T.Zimmermann:“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有效用户联接-CDMA多址接入法使空气接口更加灵活”),就是传输链路、传输信道或移动无线信道的传输特性都是时变的。移动无线信道的传输特性由信道脉冲的时域响应来表征。为此,尤其在基于TDMA的移动无线系统中,人们试图用大家熟知的方法来估测移动无线信道的信道脉冲响应。对此,人们在每个需要发送的信息-在基于TDMA的通信系统中为脉冲-中插入一些训练序列或测试信号,亦即所谓的中间序列。利用训练序列或测试信号产生的接收信号,便可以测试移动无线信道的信道脉冲响应。
DE-195 23 327 A1公开过一种用于改善地估测传输信道的脉冲响应的方法,其中把一个具有已知信息内容的训练信号从发信机传输给收信机。然后分析实际的和所计算的训练信号过程之间的差别。
DE-195 06 117 C1公开过一种用于估测传输信道的脉冲响应的方法和装置,其中在发射侧使用一个扩展码,并在接收侧使用一个相应的相关码。
DE-195 06 109 C1公开过一种用于估测传输信道的脉冲响应的方法和装置,其中在接收侧根据模型参数来模型化随机的进程。
EP 0 535 403 A1公开过一种信道估测方法,其中在接收数字TDMA数据信号期间,考虑第一时隙和与之相邻的第二时隙的、分别包含有用于信道估测的训练序列的符号,以便针对第一时隙来估测第一信道脉冲响应,以及针对第二时隙来估测第二信道脉冲响应。通过线性的内插从两个信道脉冲响应中产生一个位于该两个信道脉冲响应之间的中间脉冲响应。
DE 42 33 222 A1通过结合一个用于检查移动无线信道的测试系统(在其中确定信道脉冲响应)而公开过把直接相随的信道脉冲响应进行累加(积分)。但信道脉冲响应的这种积分只对准静态的信道才有意义,以便避免较大的测试误差。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改善、简化以及优化通信系统中无线传输信道的估测工作。
发明的思想主要在于利用不同信道脉冲响应的相关性。这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来实现,即
(i)可采用一个通信用户[如附图5中移动台MS1...MS5处的系统内部用户,及/或移动台MS1...MS5处的其它系统内部用户(内部连接),或者,上一级PST网络中的系统外部用户(外部连接)]来进行信道估测,该通信用户不但接收为它自己确定的信息(譬如,在基于TDMA的通信系统中,它为一个由TDMA帧的时隙#n所指定的用户),而且还接收为其它用户确定的、通过同一传输方向进行传输的信息(譬如,在基于TDMA的通信系统中,它为一个由TDMA帧的时隙#n-1所指定的其它用户)。由此,可以显著地改善误码率(BitError Rate或级连接性能),该误码率为一个比特能量对噪声功率密度的函数[BER=f(Eb/No)]。
(ii)另外,可以测出两个充分近似的信道脉冲响应,例如可估测出不同(无须相互连续)时隙内的信道脉冲响应,且其偏差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由此可以实现:对于一个要求的误码率BER,所需的Eb/No值要比不采用该信息时小得多。
(iii)另外,在偏差不超过一预定限制值的两个充分近似的信道脉冲响应当中,对于每第n个发送时隙,例如权利要求21或41中为每第2个脉冲串,它们都不传输训练信息序列或测试信号(中间序列)。由此,尤其可提高各用户的数据速率。
(iv)另外,为通信系统的不同载波频率编制一些“查询”表,表中描述了“相关系数←→用户相对于载波频率的速度(绝对速度)”的关系。利用该表可以简化信道估测过程。但是,编制该表的先决条件为:事先必须调查估测信道脉冲响应的相关特性,然后根据它估测出用户的相对速度。如果估测的信道脉冲响应相关,则用户以较慢的相对速度运动。若估测的信道脉冲响应不相关,则用户以更快的相对速度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在无线通信系统内估测传输信道的方法,包括步骤:通过无线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传输信道在该通信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发信机和至少第一个收信机之间发射信息;接收从第一个发信机发给所述的第一个收信机的第一种信息;接收从所述的第一个发信机和/或从另一个发信机经过同一个传输方向被传输到所述的第一个收信机或至少另一个收信机的至少另一种信息;利用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来估测信道脉冲响应,其中所述的训练序列被包含在由所述的第一个收信机所接收的任意一个或多个传输信息之内;以及根据信道脉冲响应的相关性评估所述的至少一个信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在带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内估测传输信道的方法,其中(a)在通信系统的发信机与收信机之间,为时隙分配的信息是通过传输信道进行双向传输的,(b)利用所述信息中分别包含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为时隙估测信道脉冲响应,其特征在于:(c)为第一个收发信机的第一个接收时隙估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d)为第一个收发信机的第二个接收时隙估测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e)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偏离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值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则确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充分相似性,(f)如果所述两个信道脉冲响应充分近似,则形成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平均信道脉冲响应值。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种在带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内估测传输信道的方法,其中(a)在通信系统的发信机与收信机之间,为时隙分配的信息是通过传输信道进行双向传输的,(b)利用所述信息中分别包含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为时隙估测信道脉冲响应,其特征在于:(c)为第一个收发信机的第一个接收时隙估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d)为第一个收发信机的第二个接收时隙估测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e)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偏离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值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则确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充分相似性,(f)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充分近似,那么,对于n>1的、身为第一收发信机对方站的收发信机的每第n个发送时隙,用于估测信道的传输信息中将不传输训练信息序列。根据本发明的再一种在带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内估测传输信道的方法,其中,在通信系统的发信机与收信机之间,为时隙分配的信息是通过传输信道进行双向传输的,其特征在于,(a)利用在频带内传输的每个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固定收发信机的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b)利用在频带内传输的每个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固定收发信机的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c)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偏离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值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则确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充分相似性,(d)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充分近似,那么,与移动收发信机每个频带有关的速度被定义为慢速,(e)为“相关系数与速度”的关系编制一个“查询”表,(f)根据“查询”表,对固定收发信机所估测的预定数目的后随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根据本发明的在无线通信系统内估测传输信道的收发信机,包括:发信机,用于通过无线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传输信道在该收发信机和一个或多个另外的收发信机之间发射信息;收信机,用于接收从第一个发信机发给该收发信机的第一种信息,以及接收从所述的第一个发信机和/或从另一个发信机经过同一个传输方向被传输到该收发信机或至少另一个收发信机的至少另一种信息;第一信道脉冲响应估测装置,用于利用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来估测信道脉冲响应,其中所述的训练序列分别被包含在由该收发信机所接收的一个或多个传输信息之内;以及信道评估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信道脉冲响应的相关性评估所述的至少一个信道。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在带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内估测传输信道的收发信机,其中,分配给时隙的信息是通过至少一个传输信道而在通信系统的该收发信机与一个连接在该至少一个信道上的对方收发信机之间进行传输的,所述的每个信息中分别包含有具体的附加信息,该具体的附加信息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该收发信机包括:(a)第一信道脉冲响应估测装置,用于为第一个接收时隙估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b)第二信道脉冲响应估测装置,用于为第二个接收时隙估测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c)差值确定装置,用于确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偏离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值是否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d)相关性确定装置,如果所述的差值不超过预定的限制值,则由该相关性确定装置形成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相关性以便评估所述的至少一个信道。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种在带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内估测传输信道的收发信机,其中,分配给时隙的信息是通过至少一个传输信道而在该收发信机与一个连接在该至少一个传输信道上的对方收发信机之间进行传输的,所述信息中分别包含有具体的附加信息,该具体的附加信息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该收发信机包括:(a)第一信道脉冲响应估测装置,用于为第一个接收时隙估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b)第二信道脉冲响应估测装置,用于为第二个接收时隙估测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c)一个确定装置,用于确定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偏离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值是否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其中,如果所述的差值不超过预定的限制值则对于n>1的对方收发信机的每第n个发送时隙,用于估测信道的相应传输信息中将不传输训练信息序列。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种在带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内估测传输信道的收发信机,其中,信息是通过至少一个传输信道而在频带内在该收发信机与一个连接在该至少一个传输信道上的对方收发信机之间进行双向传输的,所述信息中分别包含有具体的附加信息,该具体的附加信息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该收发信机包括:(a)第一信道脉冲响应估测装置,用于利用传输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b)第二信道脉冲响应估测装置,用于利用传输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c)差值确定装置,用于确定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偏离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值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d)速度确定装置,用于确定连接在所述至少一个传输信道上的移动收发信机和对方收发信机的速度,(e)查询表提供装置,用于根据所确定的对方收发信机速度而提供一个查询表,以便指示出“相关系数与速度”的关系,(f)估测装置,用于根据查询表对所述的确定装置所评估的预定数目的后随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以及(g)确定所估测的信道脉冲响应的相关性以便评估与该收发信机相连的信道。
下面借助附图8与14来详细阐述本发明的实施范例。其中:
附图1示出了GSM移动无线系统的TCH复帧结构、TDMA帧结构以及TDMA时隙结构,
附图2示出了上述文献“通信工程电子学42(1992)1月/2月第1号,柏林,德国;U.Pilger“DECT-标准的结构”,第23至29页”所公布的DECT移动无线方案的复帧结构、TDMA帧结构以及TDMA时隙结构,
附图3示出了上述文献“通信工程电子学,柏林45,1995年,第1本第10至14页,以及第2本第24至27页;P.Jung,B.Steiner:‘用于移动无线第三代的带公共检测的CDMA移动无线系统方案,”的一种FDMA/TDMA/CDMA多址接入方法,
附图4示出了上述文献“通信工程电子学,柏林45,1995年,第1本第10至14页,以及第2本第24至27页;P.Jung,B.Steiner:‘用于移动无线第三代的带公共检测的CDMA移动无线系统方案’”公布过的联合检测CDMA移动无线方案的上行链路(上行链路;“移动台→基站”的传输)时隙结构,
附图5示出了一种FDMA/TDMA/CDMA无线方案,
附图6示出了构造为发信机/收信机(或收发信机)形式的基站BTS1、BTS2的原理结构图,
附图7示出了同样构造为发信机/收信机(或收发信机)形式的移动台MS1...MS5的原理结构图,
附图8基于图6示出了第一种实施范例的基站原理结构图,
附图9基于图7示出了第一种实施范例的移动台原理结构图,
附图10基于图6示出了第二种实施范例的基站原理结构图,
附图11基于图7示出了第二种实施范例的移动台原理结构图,
附图12基于图6示出了第三种实施范例的基站原理结构图,
附图13基于图7示出了第三种实施范例的移动台原理结构图,
附图14基于图6示出了第四种实施范例的基站原理结构图。
附图1-7已在前文叙述过。
附图8与9从附图6与7出发,示出了第一种实施范例的基站BTS1、BTS2(附图8)及移动台MS1...MS5(附图9)的原理结构图。附图6与8结构图之间,以及附图7与9结构图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附图8与9中的结构采用了一种改进过的信道估测器KS′。这种信道估测器KS′按如下方式进行构造,例如,从附图5出发,可采用一个位于移动台MS1...MS5处的系统内部用户,及/或一个位于移动台MS1...MS5处的其它系统内部用户(内部连接),或者采用一个上一级PST网络中的系统外部用户(外部连接)来进行信道估测,该通信用户不但接收为它自己确定的信息(譬如,在基于TDMA的通信系统中,它为一个由TDMA帧的时隙“n”所指定的用户),而且还接收为其它用户确定的、通过同一传输方向进行传输的信息(譬如,在基于TDMA的通信系统中,它为一个由TDMA帧的时隙“n-1”所指定的其它用户)。由此,可以显著地改善误码率(Bit Error Rate或级连接性能),该误码率为一个比特能量对噪声功率密度的函数[BER=f(Eb/No)]。
附图10与11从附图6与7出发,示出了第二种实施范例的基站BTS1、BTS2(附图10)及移动台MS1...MS5(附图11)的原理结构图。附图6与10结构图之间,以及附图7与11结构图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附图10与11所示的结构带有一个分析装置AWE。该分析装置AWE被双向分配给信道估测器KS、控制单元STE或控制与信令单元STSE,并且同这些设备连接起来,与它们一起形成一个特殊的信道估测装置。该信道估测装置与各信道估测器不相同的地方在于,通过控制单元STE或控制与信令单元STSE对分析装置AWE的控制,由该分析装置来测量各个信道估测器KS所提供的两个充分近似的信道脉冲响应,譬如,该信道脉冲响应在不同(无须相互连续)的时隙内估测出,且其偏差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为此,分析装置AWE包含一个用于求平均值的计算模块和一个比较器。譬如,预定的限制值由控制单元STE或控制与信令单元STSE进行支配。由此可以实现,对于一个要求的误码率BER,所需的Eb/No值要比不采用该信息时小得多。
附图12与13从附图6与7出发,示出了第三种实施范例的基站BTS1、BTS2(附图12)及移动台MS1...MS5(附图13)的原理结构图。附图6与12结构图之间,以及附图7与13结构图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附图12与13中的结构没有采用附图10中的分析装置AWE,而是一种改进过的分析装置KS′。该分析装置AWE′也被双向分配给信道估测器KS、控制单元STE或控制与信令单元STSE,并且同这些设备连接起来,与它们一起形成一个特殊的信道估测装置。该信道估测装置与各信道估测器不相同的地方在于,通过控制单元STE或控制与信令单元STSE对分析装置AWE′的控制,各个信道估测器KS提供的两个充分近似的信道脉冲响应对于每第n个发送时隙-如每第2个脉冲串-都不传输训练信息序列或测试信号(中间序列),譬如,该信道脉冲响应在不同(无须相互连续)的时隙内估测出,且其偏差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为此,分析装置AWE′包含一个比较器。预定的限制值也典型地由控制单元STE或控制与信令单元STSE进行支配。由此,可尤其提高各个用户的数据速率。
附图12与13从附图6出发,示出了第四种实施范例的基站BTS1、BTS2的原理结构图。附图6与14结构图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附图14的结构图中提供有一个由控制单元STE管理的存储器SP,它与信道估测器KS及控制单元STE一起构成一个信道估测装置,该存储器中可存储“查询”表。这些“查询”表是优选地为通信系统的不同载波频率而编制的。它们描述了“相关系数←→用户相对于载波频率的速度(绝对速度)”的关系。利用该表可以简化信道估测过程。但是,编制该表的先决条件为:事先必须调查估测信道脉冲响应的相关特性,然后根据它估测出用户的相对速度。如果估测的信道脉冲响应相关,则用户以较慢的相对速度运动。若估测的信道脉冲响应不相关,则用户以更快的相对速度运动。

Claims (77)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内估测传输信道的方法,包括步骤:
通过无线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传输信道在该通信系统的一个或多个发信机和至少第一个收信机之间发射信息;
接收从第一个发信机发给所述的第一个收信机的第一种信息;
接收从所述的第一个发信机和/或从另一个发信机经过同一个传输方向被传输到所述的第一个收信机或至少另一个收信机的至少另一种信息;
利用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来估测信道脉冲响应,其中所述的训练序列被包含在由所述的第一个收信机所接收的任意一个或多个传输信息之内;以及
根据信道脉冲响应的相关性评估所述的至少一个信道。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信系统为一种基于TDMA多址接入方法的通信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a)信息被分配给时隙,
(b)利用所述信息中分别包含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为时隙估测信道脉冲响应,
(c)为第一个收发信机的第一个接收时隙估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
(d)为第一个收发信机的第二个接收时隙估测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
(e)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偏离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值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则确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充分相似性,
(f)如果所述两个信道脉冲响应充分近似,则形成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平均信道脉冲响应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a)信息被分配给时隙,
(b)利用所述信息中分别包含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为时隙估测信道脉冲响应,
(c)为第一个收发信机的第一个接收时隙估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
(d)为第一个收发信机的第二个接收时隙估测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
(e)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偏离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值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则确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充分相似性,
(f)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充分近似,那么,对于n>1的、身为第一收发信机对方站的收发信机的每第n个发送时隙,用于估测信道的传输信息中将不传输训练信息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a)利用在频带内传输的每个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固定收发信机(BTS1,BTS2)的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b)利用在频带内传输的每个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固定收发信机(BTS1,BTS2)的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c)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偏离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值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则确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充分相似性,
(d)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充分近似,那么,与移动收发信机(MS1...MS5)每个频带有关的速度被定义为慢速,
(e)为“相关系数与速度”的关系编制一个“查询”表,
(f)根据“查询”表,对固定收发信机(BTS1,BTS2)所估测的预定数目的后随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6.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信系统为一种基于TDMA/CDMA多址接入法的通信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信系统为一种JD-CDMA通信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收发信机为一种基站。
9.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收发信机为一种移动台。
10.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接收时隙与第二个接收时隙是直接相随的。
11.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接收时隙与第二个接收时隙位于一个TDMA帧内。
12.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接收时隙与第二个接收时隙位于不同的TDMA帧内。
13.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n”的数目等于2。
14.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a)利用在频带内传输的每个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固定收发信机(BTS1,BTS2)的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b)利用在频带内传输的每个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固定收发信机(BTS1,BTS2)的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c)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偏离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值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则确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充分相似性,
(d)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充分近似,那么,与移动收发信机(MS1...MS5)每个频带有关的速度被定义为慢速,
(e)为“相关系数与速度”的关系编制一个“查询”表,
(f)根据“查询”表,对固定收发信机(BTS1,BTS2)所估测的预定数目的后随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发信机为一种移动台,第一个收信机为一种基站。
1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a)利用在频带内传输的每个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固定收发信机(BTS1,BTS2)的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b)利用在频带内传输的每个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固定收发信机(BTS1,BTS2)的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c)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偏离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值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则确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充分相似性,
(d)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充分近似,那么,与移动收发信机(MS1..MS5)每个频带有关的速度被定义为慢速,
(e)为“相关系数与速度”的关系编制一个“查询”表,
(f)根据“查询”表,对固定收发信机(BTS1,BTS2)所估测的预定数目的后随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17.一种在带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内估测传输信道的方法,其中,
(a)在通信系统的发信机与收信机之间,为时隙分配的信息是通过传输信道(TRC)进行双向传输的,
(b)利用所述信息中分别包含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为时隙估测信道脉冲响应,
其特征在于,
(c)为第一个收发信机的第一个接收时隙估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
(d)为第一个收发信机的第二个接收时隙估测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
(e)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偏离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值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则确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充分相似性,
(f)如果所述两个信道脉冲响应充分近似,则形成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平均信道脉冲响应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充分近似,那么,对于n>1的、身为第一收发信机对方站的收发信机的每第n个发送时隙,用于估测信道的传输信息中将不传输训练信息序列。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a)利用在频带内传输的每个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固定收发信机(BTS1,BTS2)的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b)利用在频带内传输的每个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固定收发信机(BTS1,BTS2)的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c)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偏离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值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则确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充分相似性,
(d)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充分近似,那么,与移动收发信机(MS1...MS5)每个频带有关的速度被定义为慢速,
(e)为“相关系数与速度”的关系编制一个“查询”表,
(f)根据“查询”表,对固定收发信机(BTS1,BTS2)所估测的预定数目的后随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20.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信系统为一种基于TDMA/CDMA多址接入法的通信系统。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信系统为一种JD-CDMA通信系统。
22.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收发信机为一种基站。
23.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收发信机为一种移动台。
24.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固定收发信机(BTS1,BTS2)为一种基站,而移动收发信机(MS1...MS5)为一种移动台。
25.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接收时隙与第二个接收时隙是直接相随的。
26.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接收时隙与第二个接收时隙位于一个TDMA帧内。
27.根据权利要求1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接收时隙与第二个接收时隙位于不同的TDMA帧内。
28.一种在带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内估测传输信道的方法,其中,
(a)在通信系统的发信机与收信机之间,为时隙分配的信息是通过传输信道(TRC)进行双向传输的,
(b)利用所述信息中分别包含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
加信息为时隙估测信道脉冲响应,
其特征在于,
(c)为第一个收发信机的第一个接收时隙估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
(d)为第一个收发信机的第二个接收时隙估测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
(e)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偏离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值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则确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充分相似性,
(f)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充分近似,那么,对于n>1的、身为第一收发信机对方站的收发信机的每第n个发送时隙,用于估测信道的传输信息中将不传输训练信息序列。
29.根据权利要求2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a)利用在频带内传输的每个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固定收发信机(BTS1,BTS2)的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b)利用在频带内传输的每个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固定收发信机(BTS1,BTS2)的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c)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偏离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值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则确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充分相似性,
(d)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充分近似,那么,与移动收发信机(MS1...MS5)每个频带有关的速度被定义为慢速,
(e)为“相关系数与速度”的关系编制一个“查询”表,
(f)根据“查询”表,对固定收发信机(BTS1,BTS2)所估测的预定数目的后随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30.根据权利要求18或29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n”的数目等于2。
31.一种在带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内估测传输信道的方法,其中,在通信系统的发信机与收信机之间,为时隙分配的信息是通过传输信道(TRC)进行双向传输的,
其特征在于,
(a)利用在频带内传输的每个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固定收发信机(BTS1,BTS2)的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b)利用在频带内传输的每个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固定收发信机(BTS1,BTS2)的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c)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偏离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值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则确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充分相似性,
(d)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充分近似,那么,与移动收发信机(MS1...MS5)每个频带有关的速度被定义为慢速,
(e)为“相关系数与速度”的关系编制一个“查询”表,
(f)根据“查询”表,对固定收发信机(BTS1,BTS2)所估测的预定数目的后随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32.根据权利要求1,3,5,14,16-18,28,29,31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信系统为一种基于TDMA/CDMA多址接入法的通信系统。
33.根据权利要求3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信系统为一种JD-CDMA通信系统。
34.根据权利要求3,5,14,16-18,28,29,31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收发信机为一种基站。
35.根据权利要求3,5,14,16-18,28,29,31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收发信机为一种移动台。
36.根据权利要求5,14,16,29或3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固定收发信机(BTS1,BTS2)为一种基站,而移动收发信机(MS1...MS5)为一种移动台。
37.根据权利要求3,5,14,16-18,28,29,31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接收时隙与第二个接收时隙是直接相随的。
38.根据权利要求3,5,14,16-18,28,29,31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接收时隙与第二个接收时隙位于一个TDMA帧内。
39.根据权利要求3,5,14,16-18,28,29,31之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接收时隙与第二个接收时隙位于不同的TDMA帧内。
40.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内估测传输信道的收发信机,包括:
发信机,用于通过无线通信系统的至少一个传输信道在该收发信机和一个或多个另外的收发信机之间发射信息;
收信机,用于接收从第一个发信机发给该收发信机的第一种信息,以及接收从所述的第一个发信机和/或从另一个发信机经过同一个传输方向被传输到该收发信机或至少另一个收发信机的至少另一种信息;
第一信道脉冲响应估测装置,用于利用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来估测信道脉冲响应,其中所述的训练序列分别被包含在由该收发信机所接收的一个或多个传输信息之内;以及
信道评估装置,用于根据所述信道脉冲响应的相关性评估所述的至少一个信道。
41.根据权利要求40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
通信系统为一种基于TDMA多址接入法的通信系统。
42.根据权利要求41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信息被分配给时隙,且信道估测装置(KS)按如下形式(STE,STSE,AWE)构成,即
(a)利用所述信息中分别包含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为时隙估测信道脉冲响应,
(b)为第一个接收时隙估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
(c)为第二个接收时隙估测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
(d)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偏离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值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则确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充分相似性,
(e)如果所述两个信道脉冲响应充分近似,则形成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平均信道脉冲响应值。
43.根据权利要求41或42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信息被分配给时隙,且信道估测装置(KS)按如下形式(STE,STSE,AWE′)构成,即
(a)利用所述信息中分别包含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为时隙估测信道脉冲响应,
(b)为第一个接收时隙估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
(c)为的第二个接收时隙估测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
(d)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偏离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值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则确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充分相似性,
(e)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充分近似,那么,对于n>1的对方站的每第n个发送时隙,用于估测信道的传输信息中将不传输训练信息序列。
44.根据权利要求43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信道估测装置(KS)按如下形式(STE,SP)构成,即
(a)利用在频带内传输的每个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b)利用在频带内传输的每个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c)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偏离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值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则确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充分相似性,
(d)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充分近似,那么,对于构造为收发信机形式的移动对方站(MS1...MS5),与其每个频带有关的速度被定义为慢速,
(e)为“相关系数与速度”的关系编制一个“查询”表,
(f)根据“查询”表,对所估测的预定数目的后随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45.根据权利要求43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
通信系统为一种基于TDMA/CDMA多址接入法的通信系统。
46.根据权利要求45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
通信系统为一种JD-CDMA通信系统。
47.根据权利要求43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
其是一个基站或一个移动台。
48.根据权利要求43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
构造为收发信机形式的对方站为基站或移动台。
49.根据权利要求43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接收时隙与第二个接收时隙是直接相随的。
50.根据权利要求43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接收时隙与第二个接收时隙位于一个TDMA帧内。
51.根据权利要求4 3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接收时隙与第二个接收时隙位于不同的TDMA帧内。
52.根据权利要求43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
“n”的数目等于2。
53.根据权利要求42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信道估测装置(KS)按如下形式(STE,SP)构成,即
(a)利用在频带内传输的每个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b)利用在频带内传输的每个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c)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偏离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值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则确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充分相似性,
(d)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充分近似,那么,对于构造为收发信机形式的移动对方站(MS1...MS5),与其每个频带有关的速度被定义为慢速,
(e)为“相关系数与速度”的关系编制一个“查询”表,
(f)根据“查询”表,对所估测的预定数目的后随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54.根据权利要求40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信道估测装置(KS)按如下形式(STE,SP)构成,即
(a)利用在频带内传输的每个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b)利用在频带内传输的每个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c)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偏离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值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则确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充分相似性,
(d)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充分近似,那么,对于构造为收发信机形式的移动对方站(MS1...MS5),与其每个频带有关的速度被定义为慢速,
(e)为“相关系数与速度”的关系编制一个“查询”表,
(f)根据“查询”表,对所估测的预定数目的后随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55.一种在带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内估测传输信道的收发信机,其中,分配给时隙的信息是通过至少一个传输信道而在通信系统的该收发信机与一个连接在该至少一个信道上的对方收发信机之间进行传输的,所述的每个信息中分别包含有具体的附加信息,该具体的附加信息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该收发信机包括:
(a)第一信道脉冲响应估测装置,用于为第一个接收时隙估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
(b)第二信道脉冲响应估测装置,用于为第二个接收时隙估测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
(c)差值确定装置,用于确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偏离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值是否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
(d)相关性确定装置,如果所述的差值不超过预定的限制值,则由该相关性确定装置形成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相关性以便评估所述的至少一个信道。
56.根据权利要求55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信道估测装置(KS)按如下形式(STE,STSB,AWE′)构成,即
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充分近似,那么,对于n>1的对方站的每第n个发送时隙,用于估测信道的传输信息中将不传输训练信息序列。
57.根据权利要求55或56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信道估测装置(KS)按如下形式(STE,SP)构成,即
(a)利用在频带内传输的每个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b)利用在频带内传输的每个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c)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偏离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值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则确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充分相似性,
(d)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充分近似,那么,对于构造为收发信机形式的移动对方站(MS1...MS5),与其每个频带有关的速度被定义为慢速,
(e)为“相关系数与速度”的关系编制一个“查询”表,
(f)根据“查询”表,对所估测的预定数目的后随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58.根据权利要求57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
其是一个基站或一个移动台。
59.根据权利要求57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
通信系统为一种基于TDMA/CDMA多址接入法的通信系统。
60.根据权利要求59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
通信系统为一种JD-CDMA通信系统。
61.根据权利要求57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
构造为收发信机形式的对方站为基站或移动台。
62.根据权利要求57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
收发信机为一种基站,而构造为收发信机形式的移动对方站为一种移动台。
63.根据权利要求57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接收时隙与第二个接收时隙是直接相随的。
64.根据权利要求57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接收时隙与第二个接收时隙位于一个TDMA帧内。
65.根据权利要求57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接收时隙与第二个接收时隙位于不同的TDMA帧内。
66.一种在带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内估测传输信道的收发信机,其中,分配给时隙的信息是通过至少一个传输信道而在该收发信机与一个连接在该至少一个传输信道上的对方收发信机之间进行传输的,所述信息中分别包含有具体的附加信息,该具体的附加信息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
该收发信机包括:
(a)第一信道脉冲响应估测装置,用于为第一个接收时隙估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
(b)第二信道脉冲响应估测装置,用于为第二个接收时隙估测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
(c)一个确定装置,用于确定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偏离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值是否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其中,如果所述的差值不超过预定的限制值则对于n>1的对方收发信机的每第n个发送时隙,用于估测信道的相应传输信息中将不传输训练信息序列。
67.根据权利要求66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信道估测装置(KS)按如下形式(STE,SP)构成,即
(a)利用在频带内传输的每个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b)利用在频带内传输的每个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c)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偏离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值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则确立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充分相似性,
(d)如果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与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充分近似,那么,对于构造为收发信机形式的移动对方站(MS1...MS5),与其每个频带有关的速度被定义为慢速,
(e)为“相关系数与速度”的关系编制一个“查询”表,
(f)根据“查询”表,对所估测的预定数目的后随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68.根据权利要求56或66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
“n”的数目等于2。
69.一种在带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内估测传输信道的收发信机,其中,信息是通过至少一个传输信道而在频带内在该收发信机与一个连接在该至少一个传输信道上的对方收发信机之间进行双向传输的,所述信息中分别包含有具体的附加信息,该具体的附加信息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该收发信机包括:(a)第一信道脉冲响应估测装置,用于利用传输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b)第二信道脉冲响应估测装置,用于利用传输信息所含有的、被构造为训练信息序列的具体附加信息而对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
(c)差值确定装置,用于确定第一个信道脉冲响应偏离第二个信道脉冲响应的差值不超过一个预定的限制值,
(d)速度确定装置,用于确定连接在所述至少一个传输信道上的移动收发信机和对方收发信机的速度,
(e)查询表提供装置,用于根据所确定的对方收发信机速度而提供一个查询表,以便指示出“相关系数与速度”的关系,
(f)估测装置,用于根据查询表对所述的确定装置所评估的预定数目的后随信道脉冲响应进行估测,以及
(g)确定所估测的信道脉冲响应的相关性以便评估与该收发信机相连的信道。
70.根据权利要求40,42,44,53-56,66,67,69之一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
通信系统为一种基于TDMA/CDMA多址接入法的通信系统。
71.根据权利要求70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
通信系统为一种JD-CDMA通信系统。
72.根据权利要求42,44,53-56,66,67,69之一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
其是一个基站或一个移动台。
73.根据权利要求42,44,53-56,66,67,69之一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
构造为收发信机形式的对方站为基站或移动台。
74.根据权利要求44,53,54,67,69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
收发信机为一种基站,而构造为收发信机形式的移动对方站为一种移动台。
75.根据权利要求42,44,53-56,66,67,69之一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接收时隙与第二个接收时隙是直接相随的。
76.根据权利要求42,44,53-56,66,67,69之一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接收时隙与第二个接收时隙位于一个TDMA帧内。
77.根据权利要求42,44,53-56,66,67,69之一的收发信机,其特征在于,
第一个接收时隙与第二个接收时隙位于不同的TDMA帧内。
CNB988106221A 1997-10-27 1998-09-30 带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内估测传输信道的方法和收发信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337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9747369.5 1997-10-27
DE19747369A DE19747369A1 (de) 1997-10-27 1997-10-27 Übertragungskanalschätzung in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en mit drahtloser Telekommunik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78376A CN1278376A (zh) 2000-12-27
CN1153370C true CN1153370C (zh) 2004-06-09

Family

ID=7846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881062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3370C (zh) 1997-10-27 1998-09-30 带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内估测传输信道的方法和收发信机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1) US6795427B1 (zh)
EP (1) EP1038359A2 (zh)
JP (1) JP2001522157A (zh)
KR (1) KR20010031509A (zh)
CN (1) CN1153370C (zh)
AU (1) AU1223899A (zh)
BR (1) BR9813306A (zh)
CA (1) CA2308026A1 (zh)
DE (1) DE19747369A1 (zh)
RU (1) RU2235430C2 (zh)
WO (1) WO1999022454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17334A1 (de) * 1999-04-16 2000-10-26 Siemens Ag Mittambelstruktur für TD-CDMA-Mobilfunksysteme
EP1091533B1 (en) * 1999-10-07 2006-10-04 Robert Bosch Gmbh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channel estima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particularly in a mobile phone
AUPQ883200A0 (en) 2000-07-18 2000-08-1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protocol information
JP5085833B2 (ja) 2000-10-13 2012-11-28 アイピーコム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ウント コンパニー コマンディートゲゼルシャフト データ伝送方法
DE10115583B4 (de) * 2001-03-29 2012-07-12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ildung eines Ähnlichkeitsmaßesund Kanalschätzung mittels Ähnlichkeitsmaß
US20020183010A1 (en) * 2001-06-05 2002-12-05 Catreux Severine 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adaptive channelization and link adaptation
US7068631B2 (en) * 2001-08-06 2006-06-2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Training sequence hopping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346126B2 (en) 2001-11-28 2008-03-1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plural channels
US7042857B2 (en) 2002-10-29 2006-05-09 Qualcom, Incorporated Uplink pilot and signaling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7039001B2 (en) 2002-10-29 2006-05-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40114681A1 (en) * 2002-12-17 2004-06-17 Ron Rotstein Method f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wireless systems at high speeds
CN1698332B (zh) * 2003-03-03 2010-04-2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用于捕获一个接收到的脉冲无线电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US7177297B2 (en) 2003-05-12 2007-02-13 Qualcomm Incorporated Fast frequency hopping with a code division multiplexed pilot in an OFDMA system
JP2005135032A (ja) * 2003-10-28 2005-05-26 Toshiba Corp ネットワーク情報設定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ならびに通信端末装置
US8611283B2 (en) 2004-01-28 2013-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using a single channel to provide acknowledgement and assignment messages
US8891349B2 (en) 2004-07-23 2014-11-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of optimizing portions of a frame
US8238923B2 (en) 2004-12-22 2012-08-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of using shared resources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831115B2 (en) 2004-12-22 2014-09-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C-CDMA multiplexing in an orthogonal uplink
US8175123B2 (en) * 2005-03-10 2012-05-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llection window positioning using time tracking information
RU2286025C1 (ru) * 2005-06-15 2006-10-20 Игорь Борисович Дунаев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 и приема сигналов квадратурной амплитудной модуляци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машиночитаемый носитель и применение способа для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и приема сигналов квадратурной амплитудной модуляции
US8619884B2 (en) 2005-09-02 2013-12-3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mmunic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CN1980103B (zh) * 2005-12-08 2012-0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收发信机指标的测试装置及系统
EP1816813A1 (en) * 2006-01-23 2007-08-08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stimation of length of channel impulse response
US8681810B2 (en) 2006-04-13 2014-03-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ynamic carrier sensing thresholds
KR101098053B1 (ko) 2006-04-17 2011-12-26 콸콤 인코포레이티드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잡음 추정
US7974360B2 (en) 2006-05-24 2011-07-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 input multi output (MIMO)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428197B2 (en) 2006-06-01 2013-04-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receiver
US8477593B2 (en) 2006-07-28 2013-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signaling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085873B2 (en) 2007-01-02 2011-1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ed channel esti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913695B2 (en) 2007-03-12 2014-1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pilot configuration
US9071414B2 (en) 2007-03-23 2015-06-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inguishing broadcast messages in wireless signals
CN101222274B (zh) 2008-01-25 2013-02-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时分双工系统中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1795491A (zh) * 2010-02-01 2010-08-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估计终端速度的方法及装置、终端和基站
CN101808070A (zh) * 2010-04-13 2010-08-18 北京大学 一种ofdm系统接收机及其移动速度估计方法
CN102238569B (zh) * 2010-04-22 2014-08-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估计终端移动速度的方法和装置
CN102025680A (zh) * 2010-12-15 2011-04-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速度估计方法和装置
US9078205B2 (en) 2012-03-09 2015-07-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non-destaggered channel estimation
US9274912B2 (en) * 2014-05-16 2016-03-01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imulating burst errors in mobile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level simulations
DE102014226141B4 (de) 2014-12-16 2016-08-25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Verfahren zum Empfang von Rundfunksignalen in einem Empfangsgerät und Empfangsgerät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48743B2 (ja) 1991-10-01 1998-05-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データ受信方式
EP0635185A1 (de) 1992-04-09 1995-01-2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strukturierung eines b-feld formates im dect-standard
DE4233222C2 (de) 1992-10-02 1995-07-20 Siemens Ag Meßsystem (Channel Sounder) zur Untersuchung von Mobilfunkkanälen
FR2700086B1 (fr) * 1992-12-30 1995-04-28 Alcatel Radiotelephone Procédé de transmission d'informations à débit élevé par allocation multiple de blocs, procédé de réception associé et dispositif de réception pour sa mise en Óoeuvre.
FI108975B (fi) * 1993-03-09 2002-04-30 Nokia Corp Opetusjakso digitaalisessa solukkopuhelinjärjestelmässä
FR2724084B1 (fr) * 1994-08-31 1997-01-03 Alcatel Mobile Comm France Systeme de transmission d'informations par un canal de transmission variant dans le temps, et equipements d'emission et de reception correspondants
DE19506117C1 (de) * 1995-02-22 1996-08-08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Schätzung der Impulsantwort eines Übertragungskanals
DE19506109C1 (de) * 1995-02-22 1996-06-05 Siemens Ag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r Schätzung der Impulsantwort eines Übertragungskanals
CN1085019C (zh) * 1995-05-31 2002-05-15 西门子公司 蜂窝式无线电信系统的移动无线电接收设备
WO1996038990A2 (de) * 1995-05-31 1996-12-0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Zellulares schnurlos-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mit isdn-anschluss
DE19523327C2 (de) * 1995-06-27 2000-08-24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verbesserten Schätzung der Impulsantwort eines Übertragungskanals
EP0767543A3 (de) * 1995-10-06 2000-07-26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Kodemultiplexnachrichtenübertragung mit Interferenzunterdrückung
DE19616829C1 (de) * 1996-04-26 1997-04-24 Siemens Ag System zur Funkübertragung digitaler Signale zwischen mehreren Teilnehmerstationen und einer Basisstation
AU6900400A (en) * 1999-08-10 2001-03-05 Airnet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Translating repeater system with improved backhaul efficienc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1223899A (en) 1999-05-17
BR9813306A (pt) 2000-11-28
US6795427B1 (en) 2004-09-21
EP1038359A2 (de) 2000-09-27
RU2235430C2 (ru) 2004-08-27
JP2001522157A (ja) 2001-11-13
CN1278376A (zh) 2000-12-27
WO1999022454A3 (de) 1999-10-07
KR20010031509A (ko) 2001-04-16
DE19747369A1 (de) 1999-05-06
WO1999022454A2 (de) 1999-05-06
CA2308026A1 (en) 1999-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3370C (zh) 带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内估测传输信道的方法和收发信机
CN1829135B (zh) 无线电信的电信系统用的控制方法、发送/接收设备
CN1117440C (zh) 用于改善无线通信链路余量的方法和设备
KR100381933B1 (ko) 코드 및 시분할 멀티플렉스를 기초로 하는 통신 시스템
CN1139203C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无线电站
CN1116475A (zh) 码分多址系统的快速正向链路功率控制
EP1009174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alizing TFCI for multiservic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78425C (zh) 通过无线接口在一个无线通信系统中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63942B (zh) 用于跨越通信网络发射超帧的方法和装置
KR20010006287A (ko) 코드 분할 다중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핸드오프 결정을 돕기 위해 프레임을 비우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79503C (zh) 在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基础上进行无线通信的tdd-通信系统
US20060209780A1 (en) Data transfer in TDMA system
KR100888582B1 (ko) 하이 데이터 레이트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음성 및 데이터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39213C (zh) 利用cdma、fdma及tdma的多址接入分量的无线通信方法
CN1350725A (zh) 在移动及/或静态发信/收信机之间具有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内、尤其是在第三代移动无线系统内利用“前后跟踪”在“耙或”收信机内控制存储器访问的方法
CN1214545C (zh) 在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基础上在移动的和/或固定的发送机/接收机之间进行无线电通信的通信系统
CN101388716B (zh) 一种无线子帧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30044C (zh) 对多个用户的数据进行数字无线传输的方法
JPH09261118A (ja) スペクトル拡散通信装置
CN1298580A (zh) 具有无线的基于码分多址和时分多址通信的归属通信系统的空气接口
CN1101624C (zh) 一种数据发送方法和一个蜂窝无线系统
CN1282471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无线电站
JP2004538713A (ja) Cdma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可変データレートをサポート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214685C (zh)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发送信息信令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03379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609

Termination date: 201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