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37719A - 开关 - Google Patents

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37719A
CN104637719A CN201410645139.1A CN201410645139A CN104637719A CN 104637719 A CN104637719 A CN 104637719A CN 201410645139 A CN201410645139 A CN 201410645139A CN 104637719 A CN104637719 A CN 1046377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or
switch
arm
main body
operating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451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37719B (zh
Inventor
出崎健二郎
浅井一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siden Corp
Rinna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osiden Corp
Rinna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siden Corp, Rinnai Corp filed Critical Hoside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6377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377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377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377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04Cases; Covers
    • H01H21/08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1/22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 H01H21/24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biased to return to normal position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 H01H21/28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biased to return to normal position upon removal of operating force adapted for actuation at a limit or other predetermined position in the path of a body, the relative movement of switch and body being primarily for a purpose other than the actuation of the switch, e.g. door switch, limit switch, floor-levelling switch of a lift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关,其为难以产生触点障碍的构造,与现有技术相比,防尘性、防滴性优异。该开关包括:主体;盖;绝缘性的促动器,其一端与主体卡合,以该一端为中心沿着主体的板面转动自如,另一端向转动半径方向突出,再向转动方向折弯延伸,该折弯的部分被设定为经由形成于盖的上面的开口向外部突出的臂;操作件,其设置于臂的前端;可动触片,其设定为一端侧背连结并固定于促动器,另一端侧可与各触点图形及板面滑接的接触片;弹性偏移装置,其使促动器向该操作件从开口突出的方向弹性偏移,在促动器以在臂的根部的可动触片侧形成槽的方式设置有凸部,该凸部向操作件从开口突出的方向突出。

Description

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适用于位置检测用的微型开关等的开关。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的滑动触点构造的开关公知有专利文献1等的开关。使用图1,说明专利文献1的开关40。开关40具备基板41、促动器43、可动触片42、盖44和扭力螺旋弹簧46。
在基板41上埋入有触点图形51a~53a。在促动器43的一端形成有轴58。轴58轴支承于基板41,促动器43沿着基板41的板面转动自如。促动器43的另一端向转动半径方向突出,再向转动方向折弯延长,其折弯的部分成为经由形成于盖44的上面的开口向外部突出的臂。在该臂的前端一体形成有操作件45。可动触片42以形成大致沿着促动器43的转动方向的圆弧状的方式形成。可动触片42的一端侧固定于促动器43,另一端侧可与各触点图形51a~53a滑接。扭力螺旋弹簧46使促动器43向操作件45从形成于盖44的上面的开口突出的方向弹性偏移。盖44将基板41、促动器43、可动触片42和扭力螺旋弹簧46收纳于其内部。
根据这种结构,可以实现零件数量少,可动触片42上不易施加负荷的滑动触点构造的开关。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9-320397号公报
但是,现有技术在促动器43动作时,外部的异物(例如,尘埃或液体等)从动作部的间隙侵入开关40的内部的情况(参照图中的侵入路径Y)下,容易产生触点障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其为难以产生触点障碍的构造,与现有技术相比,防尘性、防滴性优异。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第一方式,开关通过对操作件进行按压操作而进行切换动作。开关包括:绝缘性的主体,其至少两个触点图形被埋入板面;盖,其收纳主体;绝缘性的促动器,其一端与主体卡合,以该一端为中心沿着主体的板面转动自如,另一端向转动半径方向突出,再向转动方向折弯延长,该折弯的部分设定为经由形成于盖的上面的开口向外部突出的臂;操作件,其设置于臂的前端;可动触片,其为一端侧被连结并固定于促动器,另一端侧可与各触点图形及板面滑接的接触片;弹性偏移装置,其使促动器向操作件从开口突出的方向弹性偏移,在促动器上以在臂的根部的可动触片侧形成槽的方式设置有凸部,该凸部向操作件从开口突出的方向突出。
根据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提高防尘性、防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的构造的图;
图2是从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的从正面及右侧面观察的立体图;
图3是从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的正面及右侧面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从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的背面及左侧面观察的立体图;
图5是从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的背面及左侧面观察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从主体的正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7是从促动器的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8是图10的VIII-VIII的剖视图;
图9A是可动触片120的后视图,图9B是其右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在促动器上安装了可动触片的状态的图;
图11是盖的立体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开关的切换动作的图。
符号说明
100  开关
110  主体
120  可动触片
130  促动器
140  盖
160  扭力螺旋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用于下面的说明的附图中,对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部附带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100)
下面,为了方便,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100的安装面设为下面(底面),将具有后述的孔148及突起119的面设为背面进行说明。图2表示从第一实施方式的开关100的正面及右侧面观察的立体图,图3表示其分解立体图。图4表示从背面及左侧面观察的立体图,图5表示其分解立体图。该例中,开关100构成为包括:埋入有触点图形的主体110、可动触片120、安装有可动触片120且沿着主体110的板面进行转动的促动器130、盖140、与促动器130一体形成且向盖140的外部突出的操作件135、使促动器130弹性偏移的扭力螺旋弹簧160。下面,首先对各零件的结构进行说明。
(主体110)
图6表示从主体110的正面侧观察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主体110具有基部117、从其基部117立起的板部118。在主体110上嵌入成型有金属端子。该例为3端子构造,主体110以端子51、52及53的各一端侧从基部117的下面突出的方式形成。这些端子51、52及53的各另一端侧埋入板部118的板面,分别形成触点图形51a、52a及53a。
在板部118的上端侧的角部形成有用于轴支承促动器130的轴孔114。在以轴孔114为中心的半径方向,从中心侧起,依次排列配置有触点图形53a、触点图形52a、触点图形51a。在周方向,触点图形53a和触点图形52a相对于触点图形51a而突出。另外,各触点图形51a、52a及53a相互以一定程度(规定量)分离配置。设置于基部117的一对贯通孔115是安装该开关100的螺丝用的孔。
在板部118上,与板部118的板面垂直且一体地突出形成有卡合部111,该卡合部111与通过扭力螺旋弹簧160而弹性偏移的促动器130卡合。另外,在卡合部111的底面,形成有可接纳后述促动器130的凸部139B的凹部113。
另外,在主体110上,在后述的操作件135的按下位置,在后述的促动器130的臂134的根部下方形成有异物收纳部116。
另外,在主体110的基部117形成有用于限制后述的促动器130的转动的第二卡合部117A。
端子51、52及53具有通过与可动触片120的接触及非接触而切换电信号的功能。
(促动器130及操作件135)
图7表示从促动器130的背面侧观察的立体图。促动器130为绝缘性,一端与主体110卡合。促动器130以其一端为中心沿着主体110的板面转动自如。例如,促动器130设定为如图7所示的形状,突部137在成为大致扇形的可动部136的扇的中心侧以一体突出的状态设置。在该突部137,与可动部136的板面垂直地一体突出形成有轴138。该轴138轴支承于上述的主体110的轴孔114,由此,促动器130以轴138为中心沿着主体110的板部118转动自如(可以向正反两方向自如地做圆周运动的状态)。
另外,促动器130的另一端向转动半径方向突出,再向转动方向折弯延长而形成。该折弯的部分设定为经由形成于上述盖的上面的开口向外部突出的臂。例如,如图7所示,在可动部136的外周侧向其转动半径方向(放射方向)一体地突出形成有第二突部139。另外,第二突部139向转动方向(圆周方向)折弯延长,一体形成有臂134。即,折弯的部分为臂134。在臂134的前端设置有操作件135。相对于促动器130向其转动方向突出设置的操作件135,在该例中设定为与促动器130的转动平面平行的面的截面形成大致三角形的前端变细形状,在该三角形的中央部设置有贯通孔131。另外,可动触片120安装用的三个安装轴132在可动部136的板面以突出的状态设置。
在第二突部139,以在臂134的根部的可动切片侧形成槽139A的方式设置有凸部139B,凸部139B在臂134的根部周边的上面的可动触片侧向臂134的折弯方向(操作件135从后述的盖140的开口141突出的方向)突出。
图8表示图10的VIII-VIII剖视图。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以凸部139B的宽度(相对于可动部136的板面垂直方向的长度)wl比臂134的根部的宽度w2宽的方式形成有促动器130。
根据这种结构,促动器130具有:(a)通过按压操作,使可动触片120动作,切换电信号的功能;(b)通过按压操作,使扭力螺旋弹簧160弹性变形,产生所希望的动作负载的功能。
(可动触片120)
图9A表示可动触片120的后视图,图9B表示其右侧视图。如图9所示,可动触片120的形状是由板弹簧材料构成的所谓刷子状。在该例中,可动触片120具有一端侧被连结的三个圆弧状的接触片124。这些接触片124的前端侧分别进一步分离成两片,实施弯曲加工形成触点。各接触片124以相对于连结部125以规定的立起角度的方式而折弯。另外,在连结部125形成有三个安装孔126。
可动触片120向促动器130的安装是将安装轴132穿过安装孔126后,通过对安装轴132的头部铆接(压碎)止脱来进行。图10表示其安装状态。另外,在该状态下,可动触片120的各圆弧状接触片124大体沿着促动器130的转动方向R。
通过这种构成,可动触片120具有通过与端子51、52及53的接触及非接触而切换电信号的功能。
(盖140)
图11是盖140的立体图。盖140设定为如图5及图11所示的结构。即,盖140设定为形成一面开放的大致立方体的箱状,在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两侧面144a、144b的各开放端缘分别形成有一对长圆切口147。该切口147是对前述的主体110的基部117的贯通孔115形成部分的避让。另外,在侧面144a的两切口147间形成有方形状的孔148,在另一侧面144b的两切口147间的端缘形成有相对于两切口147稍稍突出的卡止部149。另外,在盖140的上面的一侧形成有操作件135突出用的开口141。
根据这种结构,盖具有覆盖触点部分以使其不露出的功能。
(扭力螺旋弹簧160)
扭力螺旋弹簧160被保持于主体110,使促动器130向操作件135从开口141突出的方向弹性偏移(参照图3及图5),具有在解除按压时使促动器130自动恢复的功能。
(开关100的装配)
接着,对开关100的装配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0所示,在促动器130上安装可动触片120。接着,在促动器130的轴138上安装扭力螺旋弹簧160。之后将轴138插入主体110的轴孔114。这样,主体110转动自如地保持(轴支承)促动器130,保持(固定)端子51~53及可动触片120,在保持游隙的状态下保持扭力螺旋弹簧160。而且,将盖140从主体110的板部118侧盖上。盖140的卡止部149与设置于主体110的基部117的台阶部112卡止。另外,在孔148内卡止有突出设置于板部118的背面的突起119(参照图4及图5)。这样,通过安装盖140,完成开关100。
在盖140内收纳有主体110的板部118、促动器130、可动触片120及扭力螺旋弹簧160。经由盖140的开口141,操作件135向外部突出。另外,扭力螺旋弹簧160的一臂166a被突出设置于促动器130的挡块133按压(参照图7)而与促动器130卡止,另一臂166b与盖140的内壁抵接,与盖140卡止。因此,促动器130通过扭力螺旋弹簧160向操作件135从开口141突出的方向弹性偏移。换句话说,促动器130通过扭力螺旋弹簧160对卡合部111弹性按压。
(切换动作)
安装于促动器130上的可动触片120的各接触片124与埋入有各触点图形51a~53a的板部118的板面弹接(弹性接触),通过促动器130的转动与这些触点图形51a~53a滑接(以滑动状态接触)。在该开关100中,如图12所示,通过对操作件135进行按压操作(通过施加力按压进行的操作)使促动器130转动,首先,可动触片120滑动进行触点切换,触点图形52a和触点图形53a导通。另外,通过对操作件135进行按压操作使促动器130转动,可动触片120滑动进行触点切换,触点图形51a和触点图形52a和触点图形53a导通。另外,此时,实际上成为电流在触点图形51a和触点图形53a之间(触点图形51a和触点图形53a导通)流动的状态。另外,若施加力,促动器130则与主体110的第二卡合部117A碰撞,限制其转动。
另外,图12中,用虚线表示的操作件135的位置表示通过按压操作被压入的位置。通过解除按压,操作件135恢复到实线的位置。另外,在未操作时,以促动器130的臂134的根部周边的上面和主体110的卡合部111的下面面接触的方式形成有促动器130和主体110。因此,可以抑制在未操作时,异物从臂134和主体110之间的间隙侵入。
如前所述,在第二突部139以在臂134的根部的可动切片侧形成槽139A的方式设置有凸部139B,凸部139B在臂134的根部周边的上面的可动触片侧向臂134折弯的方向突出。因此,在按压操作时、解除时,即使在异物从臂134和主体110之间的间隙侵入开关100内部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该凸部139B抑制异物侵入到触点部分(参照图12中的侵入路径X)。
另外,在卡合部111的底面形成有凹部113,因此,可以增高凸部139B的突出高度,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异物侵入到触点部分。
另外,在主体110上,在操作件135的按下位置,在促动器130的臂134的根部的下方形成有异物收纳部116。因此,侵入的异物积存于该异物收纳部116。因此,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异物到侵入到触点部分。另外,可以消除在操作件135的按下位置存在异物而造成的促动器130的按下不良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凸部139B的宽度w1比臂134的根部的宽度w2宽的方式形成有促动器130,因此,被凸部139B挡住的异物通过臂134的根部的两侧被导入到异物收纳部116。因此,可以更有效地抑制异物侵入到触点部分。
另外,操作件135的压入在该例中通过相对于盖140的上面的垂直方向(箭头A)的按压操作及平行方向(箭头B)的按压操作哪一个都可以进行。即,在该例中,操作件135设定为截面大致三角形形状,因此,即使是箭头B方向的操作,通过倾斜面135A受到该力,操作件135也会被压入而使促动器130转动。
(效果)
根据这种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难以产生触点障碍,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实现防尘性、防滴性优异的开关。
(其它变形例)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采用了三端子构造,但也可以采用二端子构造,例如,没有端子52(触点图形52a)或没有端子51(触点图形51a)的构造。操作件135通过设定为该例所示的形状,即使通过图12中所示的箭头B方向的操作也可以使促动器130良好地转动,即,可以使开关100良好地动作,因此,适合这种使用状态所要求的情况。另外,例如,在通过箭头A方向的操作来使用的情况下,操作件135也可以采用没有倾斜面135A的其它形状。即,只要将操作件135适宜地变更为接受按压操作的形状即可。
另外,在该例中,在主体110上设有轴孔114,在促动器130上形成轴支承于该轴孔114的轴138。作为其它结构,例如,也可以将轴以突出的状态设置在主体110,在促动器130上形成轴孔。
作为触点图形可以使用公知的图形。例如,也可以如专利文献1,在以该轴孔54为中心的半径方向,在中心侧配置有触点图形53a、在其外侧沿周方向排列配置有触点图形51a和触点图形52a。作为这种结构,触点图形51a和触点图形53a经由可动触片120,在未操作时总是导通着,通过对操作件135进行按压操作使促动器130转动,可动触片120滑动进行触点切换,触点图形52a和触点图形53a导通。另外,对于触点图形51a及触点图形52a的形状,如果按照在促动器130转动时存在这些触点图形经由可动触片120的接触片124导通的时间的方式来选定,则可以实现短路(shorting)切换,另一方面,如果按照不导通的方式来选定,则成为非短路(no-shorting)切换。即,可以简易地制造非短路品及短路品的任一种。
卡合部111或凹部113也可以不设在主体110而设置在盖140上。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及变形例。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宜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可以用于按压式或滑动式的开关,例如,可以用于煤气炉用开关等。

Claims (7)

1.一种开关,通过对操作件进行按压操作而进行切换动作,并包括:
绝缘性的主体,其至少两个触点图形被埋入板面;
盖,其收纳所述主体;
绝缘性的促动器,其一端与所述主体卡合,以该一端为中心沿着所述主体的板面转动自如,另一端向所述转动半径方向突出,再向所述转动方向折弯延伸,该折弯的部分设定为经由形成于所述盖的上面的开口向外部突出的臂;
所述操作件,其设置于所述臂的前端;
可动触片,其设定为一端侧被连结并固定于所述促动器,另一端侧可与所述各触点图形及所述板面滑接的接触片;
弹性偏移装置,其使所述促动器向该操作件从所述开口突出的方向弹性偏移,
在所述促动器以在所述臂的根部的可动触片侧形成槽的方式设置有凸部,该凸部向所述操作件从所述开口突出的方向突出。
2.如权利要求1的开关,其中,
在所述主体上形成有卡合部,该卡合部与通过所述弹性偏移装置而弹性偏移的促动器卡合,在该卡合部形成有可接纳所述凸部的凹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促动器以所述凸部的宽度比所述臂的根部的宽度宽的方式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其中,
所述促动器以所述凸部的宽度比所述臂的根部的宽度宽的方式形成。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中,
在所述主体上,在所述操作件的按下位置,在所述臂的根部下方形成有异物收纳部。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中,
在未操作时,所述臂的根部周边与所述主体面接触。
7.如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其中,
在未操作时,所述臂的根部周边与所述主体面接触。
CN201410645139.1A 2013-11-11 2014-11-10 开关 Active CN1046377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32800 2013-11-11
JP2013232800A JP6180289B2 (ja) 2013-11-11 2013-11-11 スイッ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37719A true CN104637719A (zh) 2015-05-20
CN104637719B CN104637719B (zh) 2017-12-12

Family

ID=53197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45139.1A Active CN104637719B (zh) 2013-11-11 2014-11-10 开关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180289B2 (zh)
KR (1) KR102224396B1 (zh)
CN (1) CN1046377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40490B2 (ja) * 2020-04-15 2023-09-07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ベルト着脱検出スイッチ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35038U (zh) * 1981-02-18 1982-08-23
JPH09320397A (ja) * 1996-05-24 1997-12-12 Hosiden Corp スイッチ
JP2001307584A (ja) * 2000-04-19 2001-11-02 Kenwood Corp フックツマミの取り付け構造
CN1490580A (zh) * 2002-09-03 2004-04-21 欧姆龙株式会社 转动开关以及电冰箱用门开关
CN2643465Y (zh) * 2003-09-22 2004-09-22 崧腾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防尘及防水的切换开关
US20050287856A1 (en) * 2004-06-28 2005-12-29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Push switch
CN1819090A (zh) * 2004-12-03 2006-08-16 美格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杠杆开关
CN2916900Y (zh) * 2006-06-20 2007-06-27 张家港华捷电子有限公司 按钮开关的密封结构
JP2008147127A (ja) * 2006-12-13 2008-06-26 Omron Corp リーフスイッチ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52329U (zh) * 1990-09-07 1992-05-01
JP2000306468A (ja) * 1999-02-15 2000-11-0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押釦スイッチ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35038U (zh) * 1981-02-18 1982-08-23
JPH09320397A (ja) * 1996-05-24 1997-12-12 Hosiden Corp スイッチ
JP2001307584A (ja) * 2000-04-19 2001-11-02 Kenwood Corp フックツマミの取り付け構造
CN1490580A (zh) * 2002-09-03 2004-04-21 欧姆龙株式会社 转动开关以及电冰箱用门开关
CN2643465Y (zh) * 2003-09-22 2004-09-22 崧腾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防尘及防水的切换开关
US20050287856A1 (en) * 2004-06-28 2005-12-29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Push switch
CN1819090A (zh) * 2004-12-03 2006-08-16 美格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杠杆开关
CN2916900Y (zh) * 2006-06-20 2007-06-27 张家港华捷电子有限公司 按钮开关的密封结构
JP2008147127A (ja) * 2006-12-13 2008-06-26 Omron Corp リーフスイッ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54653A (ko) 2015-05-20
JP2015095303A (ja) 2015-05-18
JP6180289B2 (ja) 2017-08-16
CN104637719B (zh) 2017-12-12
KR102224396B1 (ko) 2021-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72037B2 (ja) レバー嵌合式電源回路遮断装置
JP4446925B2 (ja) スライド操作式スイッチ
KR100875862B1 (ko) 방진성이 향상된 커넥터
WO2010106891A1 (ja) 回転型スイッチ
US9640342B2 (en) System comprising electronics housing and grounding contact assembly
KR101897357B1 (ko) 전기 커넥터
CN102376485A (zh) 滑动移位接触开关
CN104205272A (zh) 开关
CA2961724A1 (en) Rotating contact apparatus for a switch
US20120048705A1 (en) Switching device
WO2007068136A3 (de) Schaltelement zum betätigen einer einstellgrösse
KR101451532B1 (ko) 전기 커넥터
EP1583123B1 (en) Safety switch assembly
CN104637719A (zh) 开关
US6559393B2 (en) Switch having a seesaw type movable contact blade
JP5846586B2 (ja) 電子部品用ソケット
JP2007328974A (ja) 回転型電気部品
EP3217479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limiter structure of wire connection terminal
US4399336A (en) Miniature rotary sip switch for mounting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104157498A (zh) 旋转式开关的转动机构及旋转式开关
JP6388341B2 (ja) スイッチおよびスイッチユニット
CN103219186B (zh) 开关装置
CN201402904Y (zh) 可旋转的电插头连接器
JP4361361B2 (ja) リミットスイッチ
KR101055951B1 (ko) 접속이 안정적인 전류전환장치를 구비하는 전동공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