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20454A - 电连接箱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20454A
CN104620454A CN201380047149.9A CN201380047149A CN104620454A CN 104620454 A CN104620454 A CN 104620454A CN 201380047149 A CN201380047149 A CN 201380047149A CN 104620454 A CN104620454 A CN 1046204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mponent
calorific value
lower calorific
relay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71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20454B (zh
Inventor
桥仓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20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04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204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2045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3Venting apertur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38Electrical distribution cen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27Natural conv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电连接箱(10)具有:壳体(11);以及继电器(26A),收纳在壳体(11)内,具有继电器外壳(32),并且具有端子部(33),该端子部(33)收纳在继电器外壳(32)中且具有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在壳体(11)内形成有在电流流过继电器(26A)时发热量比继电器(26A)小的低发热量区域(31),继电器(26A)以使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位于低发热量区域(31)侧的姿势配置。

Description

电连接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箱。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在车辆中,作为具有从共同的电源向各种车辆用电气安装件分配控制电力的功能的模块,使用电连接箱,该电连接箱在壳体内收纳继电器或熔断器等各种电气安装件。作为在这种结构的电连接箱中使用的继电器,公知有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继电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086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继电器具有:电气安装件外壳;端子部,收纳在电气安装件外壳内;线圈,连接在端子部;以及金属板,以与上述端子部分开而露出到电气安装件外壳的内外的形状配置。根据这种结构,能够使伴随电气安装件外壳内的线圈的发热而在电气安装件外壳内产生的水蒸气在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时主动地在金属板上结露,由此抑制向端子部具有的接点的结露,从而防止该结露结冰而产生的接点导通不良。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是关于继电器单体而防止由结冰引起的接点导通不良。因此,没有充分考虑收纳在电连接箱内的其他电气安装件的影响。即,存在如下情况:在电连接箱中,除了继电器以外还收纳有大量各种各样的电气安装件,因在这些其他的电气安装件中产生的发热的影响而在继电器上容易产生由结冰引起的接点导通不良的问题。
本发明是基于如上所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抑制收纳在电连接箱内的电气安装件的工作不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一种电连接箱,其特征在于,具有:壳体;以及电气安装件,收纳在所述壳体内,具有电气安装件外壳,并且具有端子部,该端子部收纳在所述电气安装件外壳中且具有接点,在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在电流流过所述电气安装件时发热量比所述电气安装件小的低发热量区域,所述电气安装件以使所述接点位于所述低发热量区域侧的姿势配置。
根据本发明,位于接点附近的电气安装件外壳配置在低发热量区域侧。因此,能够使位于接点附近的电气安装件外壳的温度降低。这样一来,水分相比于接点先在电气安装件外壳上结露,因此很难产生电气安装件外壳内的水分在接点上结露而结冰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电气安装件外壳电气安装件的工作不良。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优选以下的方式。
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内收纳有: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安装有所述电气安装件;以及低发热量基板,配置于所述低发热量区域并且在电流流过所述电气安装件时发热量比所述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小,所述电气安装件以使所述接点位于所述低发热量基板侧的姿势配置。
根据上述方式,能够使位于接点附近的电气安装件外壳的温度进一步降低,因此更难产生电气安装件外壳内的水分在接点上结露而结冰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抑制电气安装件的工作不良。
优选的是,所述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与所述低发热量基板实质上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根据上述方式,关于电连接箱,能够减小与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和低发热量基板的板面交叉的方向的高度尺寸。
优选的是,所述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与所述低发热量基板配置在不同的平面上。
根据上述方式,能够有效地利用壳体的内部的空间而配置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和低发热量基板。
优选的是,所述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与所述低发热量基板至少一部分重叠地配置。
根据上述方式,在与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和低发热量基板重叠的区域相当的长度尺寸上,能够使电连接箱实现小型化。
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上,在所述电气安装件附近的位置形成有连通所述壳体的内部与外部的电气安装件侧通气孔。
根据上述方式,能够使热通过形成在壳体上的电气安装件侧通气孔而逃到壳体的外部,因此能够降低电气安装件外壳的温度。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存在于电气安装件外壳内的水分在接点上结露而结冰的情况。
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连通所述壳体的外部与所述低发热量区域的低发热量侧通气孔。
根据上述方式,由于能够进一步降低低发热量区域的温度,因此能够使位于接点附近的电气安装件外壳的温度进一步降低。由此,更难产生电气安装件外壳内的水分在接点上结露而结冰的情况,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电气安装件的工作不良。
优选的是,所述壳体具有双重壁结构,所述双重壁结构具备内壁部与配置在所述内壁部的外侧的外壁部,在所述内壁部和所述外壁部中的任意一个上,在所述电气安装件附近的位置形成有切口部。
根据上述方式,关于卡定切口部的部分,关于形成有切口部的部分,壳体的内部与外部仅通过内壁部和外壁部中未形成切口部的部分而被隔开。由此,与具有内壁部和外壁部的双重壁结构相比,热容易从电气安装件外壳向壳体的外部逃离。由此,能够使电气安装件外壳的温度降低。这样一来,能够减小电气安装件外壳与具有接点的端子部之间的温度差,因此很难产生存在于电气安装件外壳内的水分在接点上结露而结冰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抑制电气安装件的工作不良。
优选的是,所述电气安装件为继电器,所述端子部至少具有固定接点和相对于所述固定接点接触或脱离的可动接点来作为接点。
根据上述方式,防止电气安装件外壳内的水分在端子部具有的固定接点和可动接点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结露而结冰。由此,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良好地接触,因此能够使继电器具有的开关功能可靠地发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收纳在电连接箱内的电气安装件的工作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连接箱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连接箱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是图2中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和低发热量基板的俯视图。
图6是图3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连接箱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电连接箱的俯视图。
图9是图8中的IX-IX线剖视图。
图10是图8中的X-X线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连接箱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实施方式3的电连接箱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2中的XIII-XIII线剖视图。
图14是图12中的XIV-XIV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参照图1至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10搭载于未图示的车辆而使用。电连接箱10安装在未图示的蓄电池与未图示的各种车载电气安装件之间,执行这些车载电气安装件的通电或断电(非通电)。例如在车辆的发动机室内、车室内等,根据需要将该电连接箱10安装到任意的位置而使用。另外,作为车载电气安装件的具体例,存在各种灯(包含前灯、制动灯、危险警示灯(转向灯)、室内灯等)、空调、电动车窗、动力转向、电动座椅、喇叭、雨刮器、除霜器、座椅加热器、起动器、发动机控制单元、燃油泵、点火器(点火装置)等。另外,在各附图的一部分上示出X轴、Y轴以及Z轴,以各轴方向成为在各附图中所示的方向的方式进行描绘。另外,将图3所示的上侧作为正面侧,将该图下侧作为背面侧。
(壳体11)
如图1和图2所示,电连接箱10形成为作为整体横长的长方形形状。电连接箱10具有:壳体11;收纳在壳体11内的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以及收纳在壳体11内并且与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实质上配置在相同平面上的低发热量基板13(参照图3)。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和低发热量基板13在壳体11内在X轴方向上排列配置。如图1所示,在该电连接箱10上设置有多个连接器罩部23,在该连接器罩部23上嵌合连接有对方侧连接器(未图示),该对方侧连接器设置在与蓄电池和上述各种车载电气安装件电连接的电线(线束)的末端。而且,在电连接箱10上设置有容纳未图示的熔断器并且能够与熔断器连接的多个熔断器安装部24。这些对方侧连接器和熔断器相对于电连接箱10从正面侧沿着Z轴方向插入。另外,使该电连接箱10中的长边方向与各附图所示的X轴方向一致,使短边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使厚度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
壳体11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所示,与电连接箱10同样地形成为长方形形状。壳体11通过组装成正反一对(图3所示的上下一对)的第1壳体部件16和第2壳体部件17而构成。配置于背面侧(该图下侧)的部件成为第1壳体部件16(下部外壳),而配置于正面侧(该图上侧)的部件成为第2壳体部件17(上部外壳)。在组装了第1壳体部件16和第2壳体部件17的状态下,在内部确保预定宽度的空间,能够在此处收纳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和低发热量基板13。第1壳体部件16和第2壳体部件17的组装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第1壳体部件16和第2壳体部件17通过公知的锁定结构而组装为一体。
如图3所示,第1壳体部件16形成为沿着Z轴方向向正面侧(朝向图3所示的上方)开口的箱型。如图3和图4所示,第1壳体部件16由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的板面)延伸的底壁部18和从底壁部18的外周端部沿着Z轴方向向正面侧立起并且形成为大致方筒状的外壁部19构成。在第1壳体部件16的底壁部18上,能够从背面侧支撑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的多个支撑突起20分散配置在底壁部18的面内。
如图3和图4所示,第2壳体部件17形成为沿着Z轴方向向背面侧(朝向图4所示的下方)开口的大致箱型。第2壳体部件17大致由上壁部21和内壁部22构成,所述上壁部21相对于第1壳体部件16的底壁部18呈对置状并且被从正面侧盖在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和低发热量基板13上,所述内壁部22从上壁部21的外周端部向背面侧垂下并且形成为大致方筒状。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壁部21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连接器罩部23和熔断器安装部24。连接器罩部23形成为向正面侧开口的大致方筒状,能够从正面侧嵌合上述对方侧连接器。熔断器安装部24形成为向正面侧开口的大致方筒状,具有多个能够从正面侧分开安装上述多个熔断器的熔断器安装空间。另外,在上壁部21上,在与低发热量基板13相对的区域形成有向低发热量基板13侧凹陷的凹部25。
如图3和图4所示,内壁部22相对于第1壳体部件16的外壁部19嵌合到内侧。换言之,外壁部19在内壁部22的厚度方向上配置在外侧。壳体11通过该内壁部22和外壁部19而具有双重壁结构。
(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
如图5所示,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为呈大致长方形形状的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如图3所示,该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沿着第1壳体部件16的底壁部18的板面延伸并且形成为横跨底壁部18的大致二分之一的大小的横长的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配置在底壁部18中的图3中的大致左半部分的区域。在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的正面和背面的双方或一方通过印刷配线技术形成有导电通路(未图示)。在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上,在其正面侧的板面安装有多个继电器26。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具有与继电器26连接的导电通路,在该导电通路中流过从蓄电池供给的电流。该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是对从蓄电池向各种车载电气安装件的电力供给进行中继的所谓的电力系统电路基板。安装在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上的继电器26执行从蓄电池向各种车载电气安装件的通电或断电。
如图5所示,在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的正面安装有配置在连接器罩部23的内部的多个连接器端子27。连接器端子27以向正面侧(Z轴方向)突出的形状配置,并且形成为翼片状。另外,在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上,在正面安装有配置在熔断器安装部24的内部的多个熔断器连接端子28。熔断器连接端子28以向正面侧(Z轴方向)突出的形状配置,并且形成为前端部分成两股状的形状。如图5所示,这些连接器端子27和熔断器连接端子28大致集中配置在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的长边方向的中央部分。
(低发热量基板13)
如图5所示,低发热量基板13为呈大致长方形形状的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制。如图3所示,该低发热量基板13沿着第1壳体部件16的底壁部18的板面延伸,并且形成为横跨底壁部18的大致二分之一的大小的横长的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低发热量基板13配置在底壁部18中的图3中的大致右半部分的区域。上述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与低发热量基板13实质上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实质上配置在同一平面上包含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与低发热量基板13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情况,并且还包含能够评价为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与低发热量基板13配置在不同的平面上的情况、且基本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的情况。
如图5所示,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与低发热量基板13在Y轴方向上形成为大致相同的长度尺寸,在X轴方向上低发热量基板13形成得稍长。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与低发热量基板13通过多个跨接线29而电连接。在低发热量基板13的正面安装有配置在连接器罩部23内部的多个连接器端子27。连接器端子27以向正面侧(Z轴方向)突出的形状配置,并且形成为翼片状。
在低发热量基板13的正面和背面的双方或一方通过印刷配线技术形成有导电通路(未图示)。虽然未详细图示,但是在低发热量基板13上,通过焊接等公知的技术在导电通路上电连接有半导体继电器、半导体熔断器、电阻、电容器、晶体管、微型计算机等各种电子部件。低发热量基板13包含通过所安装的各种电子部件对安装在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上的继电器26等的工作状态(通电或非通电)进行控制的所谓的控制系统电路。另外,并未在低发热量基板13上安装继电器26。
(继电器26)
继电器26是用于控制是否对车载电气安装件供给从蓄电池供给的电力的电气安装件。继电器26与成为通电或断电的控制对象的车载电气安装件对应地进行配置。例如,存在对一个车载电气安装件配置一个继电器26的情况,还存在对一个车载电气安装件配置多个继电器26的情况,还存在对多个车载电气安装件配置一个继电器26的情况,还存在对多个车载电气安装件配置多个继电器26的情况。当继电器26通电时,成为其控制对象的车载电气安装件也成为通电状态。另一方面,当继电器26成为非通电时,成为控制对象的车载电气安装件也成为断电状态。如图5所示,继电器26大致配置在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的端部。
如图6所示,继电器26具有:合成树脂制的继电器外壳32(电气安装件外壳的一例);贯通继电器外壳32的底面地安装且一部分向外部突出的金属制的端子部33;以及收纳在继电器外壳32内的线圈34。继电器外壳32整体沿着Z轴方向细长且形成为块状,在其内部具有端子部33和线圈34的收纳空间。另外,继电器外壳32由具有底面的基部35、被盖在基部35上的大致有底筒状的盖部36构成。
端子部33由在继电器外壳32内分别与线圈34中的绕线的两端部连接的一对线圈端子部37、具有固定接点FC的固定接点端子部38、具有可动接点MC的可动接点端子部39构成。
可动接点端子部39具有通过从线圈34作用的磁场而能够弹性地移位的端子主体40,伴随端子主体40的移位而在其前端部具备的可动接点MC能够相对于固定接点端子部38的固定接点FC接触分离。另外,端子主体40的能够弹性地移位的部分由耐久性等优秀的金属材料构成,而可动接点MC由导电性优秀的金属材料构成。
在该端子主体40上安装有作为磁性体的磁性部件42。磁性部件42由铁等磁性材料构成,以介于端子主体40与线圈34之间的形状配置,能够通过来自线圈34的电磁感应作用而使端子主体40移位。
关于上述继电器26,在线圈34中没有流过电流的状态下,固定接点FC与可动接点MC分离而成为非接触状态,固定接点端子部38与可动接点端子部39之间成为非通电。另一方面,当电流经由线圈端子部37流过线圈34时,伴随磁性部件42通过来自线圈34的电磁感应作用而被吸引到线圈34侧,可动接点端子部39移位而该可动接点MC与固定接点FC接触,从而固定接点端子部38与可动接点端子部39之间成为通电。即,该继电器26成为所谓a接点的接点结构。另外,各端子部37、38、39中的从继电器外壳32的底面突出的部分通过焊料等固定在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上并且与导电通路电连接。
(继电器26A的配置)
如图3所示,在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的图3中的靠右端部的位置配置有继电器26A(电气安装件的一例)。该继电器26A以使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位于后述的低发热量区域31侧的姿势配置。
如图3所示,在壳体11内,收纳了安装有继电器26A的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的区域(图3中的大致左半部分的区域)成为在电流流过继电器26A时通过从继电器26A和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产生的热而变得比较高温的高发热量区域30。另一方面,在壳体11内,收纳有低发热量基板13的区域(图3中的大致右半部分的区域)成为在电流流过继电器26A时发热量比继电器26A小的低发热量区域31。在低发热量区域31配置有低发热量基板13。并未在该低发热量基板13上安装继电器26、26A,因此在电流流过继电器26、26A时,低发热量基板13的发热量比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小。形成于上述上壁部21上的凹部25形成在与低发热量区域31对应的位置。
在继电器26A的继电器外壳32内,继电器26A的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配置在图3中的靠右端的位置。在继电器26A的右方形成有低发热量区域31,在该低发热量区域31配置有低发热量基板13。换言之,继电器26A构成为以使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位于低发热量基板13侧的姿势配置。由此,继电器26A的继电器外壳32中的、位于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的附近的侧壁43的温度比较容易下降。
(散热结构)
如图2所示,在第2壳体部件17的上壁部21上形成有多个通气孔44,多个通气孔44形成为细长地延伸的缝隙状。通过该通气孔44,壳体11的内部与外部连通。
通气孔44中的形成在第2壳体部件17的、图2中的大致下半部分的通气孔成为形成在壳体11内的、与高发热量区域30对应的位置的高发热量侧通气孔44A。在高发热量侧通气孔44A的背面侧配置有继电器26(一并参照图2和图5)。
高发热量侧通气孔44A中的、形成在与上述继电器26A对应的位置的通气孔成为电气安装件侧通气孔44B。通过该电气安装件侧通气孔44B,将壳体11的内部且继电器26A的附近的区域与壳体11的外部连通。
在通气孔44中,形成在第2壳体部件17的、图2中的大致上半部分的通气孔成为形成于壳体11内的、与低发热量区域31对应的位置的低发热量侧通气孔44C。通过该低发热量侧通气孔44C,将低发热量区域31与壳体11的外部连通。
低发热量侧通气孔44C中的、形成在凹部25的通气孔成为凹部通气孔44D。如图3所示,凹部25向低发热量区域31侧凹陷地形成,因此形成为比其他部分更靠近低发热量基板13的状态。在该凹部25上形成有凹部通气孔44D,从而在低发热量区域31或低发热量基板13上产生的热快速地移动到壳体11的外部。
如图4所示,在第2壳体部件17的内壁部22上,在与继电器26A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切开内壁部22而成的切口部4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继电器26A的、位于图4中的右方的内壁部22形成有切口部45。通过形成该切口部45,在继电器26A的附近,壳体11的内部与外部仅通过第1壳体部件16的外壁部19而隔开。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在使车辆处于工作状态时,使用者对搭载于车辆的未图示的点火键或点火开关进行操作。这样一来,对低发热量基板13传送信号,信号经由跨接线29被传送到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这样一来,在作为继电器26A的控制对象的起动器等车载电气安装件中流过电流。由此,搭载于车辆的发动机、电机等被启动,车辆成为能够驾驶的状态。由此,车辆处于工作中,根据使用者的操作从低发热量基板13经由跨接线29向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传送预定的信号,从而各继电器26、26A被通电、或者成为非通电状态。
当车载电气安装件(各种灯、空调、电动车窗、动力转向、电动座椅、喇叭、雨刮器、除霜器、座椅加热器等)被通电时,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和低发热量基板13随着通电而发热,该发热量存在与通电累计时间和所通电的电流量成比例的倾向。在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上安装有继电器26A,因此通过在这些继电器26A上流过电流,继电器26A发热,并且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也发热。这样一来,水分在继电器26A的继电器外壳32的内部蒸发,有时继电器外壳32的内部成为高温多湿的状态。
另一方面,由于并未在低发热量基板13上安装继电器26、26A,因此低发热量基板13的发热量比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小。
这样一来,当发动机或电机等在比较低温的环境下停止,车辆的工作停止时,继电器26A成为非通电状态。这样一来,继电器26A自然冷却。此时,继电器26A的具有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的各端子部33由与构成继电器外壳32的树脂材料相比热导率大的金属材料构成,而且与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的电路图案连接而在低温时产生散热片作用,因此容易促进温度下降。因此,继电器外壳32相对地成为高温,具有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的各端子部33相对地成为低温,在继电器外壳32与端子部33之间容易产生大的温度差。特别是,相比于具有可动接点MC的可动接点端子部39具有与线圈34接触的磁性部件42而通过来自线圈34的传热而存在温度变高的趋势,具有固定接点FC的固定接点端子部38更容易成为低温。
如上所述,有时存在如下情况:在继电器外壳32内,水分通过在通电时产生的发热而成为水蒸气。因此,当具有固定接点FC的固定接点端子部38与继电器外壳32之间产生大的温度差时,存在在固定接点端子部38中的固定接点FC上容易选择性地产生结露,该结露在低温环境下结冰的问题。这样一来,当再次使车辆启动时,端子部33中的固定接点FC与可动接点MC无法接触,继电器26A成为工作不良,存在发动机不工作等无法使车辆启动的可能性。
鉴于上述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1内形成有在电流流过继电器26A时发热量比继电器26A小的低发热量区域31,继电器26A以使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位于低发热量区域31侧的姿势配置。
如上所述,在壳体11内形成有低发热量区域31,由此在壳体11内,低发热量区域31的温度变得比继电器26A和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更低。由此,位于低发热量区域31侧的继电器26A的侧壁43快速地冷却。这样一来,继电器外壳32内部的水蒸气比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先在侧壁43的内表面结露。由此,侧壁43附近区域中的湿度降低。其结果是,在继电器外壳32内配置于低发热量区域31侧的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附近的湿度也降低,因此很难产生水分在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上结露而结冰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继电器26A的工作不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1内收纳有安装了继电器26A的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和配置于低发热量区域31并且在电流流过继电器26A时发热量比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小的低发热量基板13,继电器26A以使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位于低发热量基板13侧的姿势配置。
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位于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附近的继电器外壳32的侧壁43的温度,因此更难产生继电器外壳32内的水分在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上结露而结冰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抑制继电器26A的工作不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1中,在继电器26A附近的位置上形成有连通壳体11的内部与外部的电气安装件侧通气孔44B。由此,继电器外壳32的热能够通过形成在壳体11上的电气安装件侧通气孔44B逃到壳体11的外部,因此能够使继电器外壳32的温度降低。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存在于继电器外壳32内的水分在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上结露而结冰的情况。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继电器26A不同的继电器26附近的位置上也形成有高发热量侧通气孔44A。由此,在电流流过继电器26时从继电器26产生的热能够通过高发热量侧通气孔44A而逃到壳体11的外部。由此,由于能够使高发热量区域30的温度降低,因此能够使继电器26A的继电器外壳32的温度进一步降低。其结果是,由于能够减小继电器外壳32与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之间的温度差,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继电器外壳32内的水分在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上结露而结冰的情况。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继电器26A的工作不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1上形成有连通壳体11的外部与低发热量区域31的低发热量侧通气孔44C。由此,能够进一步降低低发热量区域31的温度,因此能够使位于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附近的继电器外壳32的侧壁43的温度进一步降低。由此,更难产生继电器外壳32内的水分在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上结露而结冰的情况,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继电器26A的工作不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1构成为具有内壁部22和配置在内壁部22的外侧的外壁部19的双重壁结构,在内壁部22和外壁部19的任意一方上,在继电器26A附近的位置形成有切口部45。
由此,关于卡定切口部45的部分,壳体11的内部与外部仅通过内壁部22和外壁部19中未形成切口部45的部分而被隔开。由此,与具有内壁部22和外壁部19的双重壁结构相比,热容易从继电器外壳32逃到壳体11的外部。由此,能够使继电器外壳32的温度降低。这样一来,能够减小继电器外壳32与具有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的端子部33之间的温度差,因此很难产生存在于继电器外壳32内的水分在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上结露而结冰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抑制继电器26A的工作不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与低发热量基板13实质上配置在同一平面上。由此,关于电连接箱10,能够减小与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和低发热量基板13的板面交叉的方向的高度尺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气安装件为继电器26A,端子部33至少具有固定接点FC和相对于固定接点FC接触或脱离的可动接点MC作为接点。由此,防止继电器外壳32内的水分在端子部33具有的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结露而结冰。由此,可动接点MC良好地与固定接点FC接触,因此能够使继电器26A具有的开关功能可靠地发挥。
<实施方式2>
接着,参照图7至图10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50整体形成为横长的长方形形状。电连接箱50具有:壳体51;收纳在壳体51内的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52;以及收纳在壳体51内并且与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52配置在不同的平面上的低发热量基板53(参照图9和图10)。
(壳体51)
如图9所示,壳体51为合成树脂制,通过组装成正反一对(图9所示的上下一对)的第1壳体部件54和第2壳体部件55而构成。配置于背面侧(该图下侧)的部件为第1壳体部件54(下部外壳),而配置于正面侧(该图上侧)的部件为第2壳体部件55(上部外壳)。
如图9所示,第1壳体部件54形成为沿着Z轴方向向正面侧(朝向图9所示的上方)开口的箱型。如图9和图10所示,第1壳体部件54由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52的板面)延伸的底壁部56和从底壁部56的外周端部沿着Z轴方向向正面侧立起并且形成为大致方筒状的外壁部57构成。
如图9和图10所示,第2壳体部件55形成为沿着Z轴方向向背面侧(朝向图10所示的下方)开口的大致箱型,大致由上壁部58和内壁部59构成,所述上壁部58相对于第1壳体部件54的底壁部56呈对置状并且被从正面侧盖在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52和低发热量基板53上,所述内壁部59从上壁部58的外周端部向背面侧垂下并且形成为大致方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壁部58并未在与低发热量区域31对应的区域向低发热量基板53侧凹陷。
如图9和图10所示,内壁部59在内侧嵌合于第1壳体部件54的外壁部57。换言之,外壁部57在内壁部59的厚度方向上配置在外侧。壳体51通过该内壁部59和外壁部57而具有双重壁结构。
(低发热量基板53)
如图9所示,低发热量基板53沿着第1壳体部件54的底壁部56的板面延伸并且形成为横跨底壁部56的大致二分之一的大小的横长的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低发热量基板53配置在底壁部56中的图9中的大致右半部分的区域。
(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52)
如图9所示,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52从第1壳体部件54的底壁部56的板面稍微分离地配置并且形成为横跨底壁部56的大致二分之一的大小的横长的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在底壁部56中的图9中的大致左半部分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52与低发热量基板53隔开预定的间隔而配置在不同的平面上。另外,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52与低发热量基板53实质上平行地配置。
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52的图9中的右端部相对于低发热量基板53的图9中的左端部在Z轴方向上重叠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低发热量基板53相对于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52在Z轴方向上位于背面侧地配置。
在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52与低发热量基板53重叠的区域中,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52与低发热量基板53通过多个中继端子60而电连接。中继端子60由在正反方向上延伸的棒状的金属构成。中继端子60的一方的端子贯通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52而通过焊接等公知的方法与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52的导电通路电连接。另外,中继端子60的另一方的端子贯通低发热量基板53而通过焊接等公知的方法与低发热量基板53的导电通路电连接。
(继电器26A的配置)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继电器26A在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52的正面避开与中继端子60的干扰,从而配置在比图9中的右端部稍微退到左方的位置。该继电器26A以使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位于后述的低发热量区域63侧的姿势配置。
如图9所示,在壳体51内,收纳安装有继电器26A的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52的区域(图9中的大致左半部分的区域)成为在电流流过继电器26A时通过从继电器26A和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12产生的热而变得比较高温的高发热量区域62。另一方面,在壳体51内,收纳有低发热量基板53的区域(图9中的大致右半部分的区域)成为在电流流过继电器26A时发热量比继电器26A小的低发热量区域63。在低发热量区域63配置有低发热量基板53。并未在该低发热量基板53上安装继电器26、26A,因此在电流流过继电器26、26A时,低发热量基板13的发热量比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52小。
在继电器26A的继电器外壳32内,继电器26A的固定接点FC与可动接点MC配置在图9中的靠右端的位置。在继电器26A的右方形成有低发热量区域63,在该低发热量区域63配置有低发热量基板53。换言之,继电器26A构成为以使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位于低发热量基板53侧的姿势配置。由此,继电器26A的继电器外壳32中的、位于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附近的侧壁43,温度比较容易降低。
(散热结构)
如图10所示,在第2壳体部件55的内壁部59,在与继电器26A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切开内壁部59而成的切口部61。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继电器26A的、位于图10中的右方的内壁部59上形成有切口部61。通过形成该切口部61,在继电器26A的附近,壳体51的内部与外部仅通过第1壳体部件54的外壁部57而隔开。
关于除上述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大致相同,因此对于相同部件标以相同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52与低发热量基板53配置在不同的平面上。由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壳体51的内部空间来配置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52和低发热量基板53。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52与低发热量基板53至少一部分重叠地配置。由此,在与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52和低发热量基板53重叠的区域相当的长度尺寸上,能够使电连接箱50实现小型化。
<实施方式3>
接着,参照图11至图1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70具有:壳体71;收纳在壳体71内的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72;以及收纳在壳体71内并且与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72配置在不同的平面上的低发热量基板73。
(壳体71)
壳体71为合成树脂制,如图13所示,通过组装成正反一对(图13所示的上下一对)的第1壳体部件74与第2壳体部件75而构成。配置于背面侧(该图下侧)的部件为第1壳体部件74(下部外壳),而配置于正面侧(该图上侧)的部件为第2壳体部件75(上部外壳)。
如图13所示,第1壳体部件74形成为沿着Z轴方向向正面侧(朝向图13所示的上方)开口的箱型。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1壳体部件74由沿着X轴方向和Y轴方向(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72的板面)延伸的底壁部76、从底壁部76的外周端部沿着Z轴方向向正面侧立起并且形成为大致方筒状的外壁部77构成。
如图13和图14所示,第2壳体部件75形成为沿着Z轴方向向背面侧(朝向图13所示的下方)开口的大致箱型,大致由上壁部78和内壁部79构成,所述上壁部78相对于第1壳体部件54的底壁部76呈对置状并且被从正面侧盖在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72和低发热量基板73上,所述内壁部79从上壁部78的外周端部向背面侧垂下并且形成为大致方筒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壁部78中的长边方向(X轴方向)上的一方的端部(图12中的上端部)形成有相比于其他部分向正面侧高出一段的鼓出部80。如图13所示,在鼓出部80的内部收纳有低发热量基板73。
如图13和图14所示,内壁部79在内侧嵌合于第1壳体部件74的外壁部77。换言之,外壁部77在内壁部79的厚度方向上配置在外侧。壳体71通过该内壁部79和外壁部77而具有双重壁结构。
(低发热量基板73)
如图13所示,低发热量基板73配置于从第1壳体部件74的底壁部76分离的位置并且形成为横跨底壁部76的大致二分之一的大小的横长的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低发热量基板73配置在底壁部56中的图13中的大致右半部分的区域。
(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72)
如图13所示,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72沿着第1壳体部件54的底壁部56的板面延伸,并且形成为横跨底壁部76的大致整个区域的大小的横长的板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72与低发热量基板73隔开预定的间隔而配置在不同的平面上。另外,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72与低发热量基板73实质上平行地配置。换言之,低发热量基板73相对于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72的图13中的右半部分在Z轴方向的正面侧重叠地配置。
如图13所示,多个中继端子81的一方的端部贯通于低发热量基板73的图13中的靠右端部的位置。该中继端子81的一方的端部通过焊接等公知的方法而与低发热量基板73的导电通路电连接。中继端子81的另一方的端部向Z轴方向的背面侧延伸并且贯通到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72。中继端子81的另一方的端部通过焊接等公知的方法而与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72的导电通路电连接。
(继电器26A的配置)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与中继端子81的干扰,继电器26A配置在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72的正面且中继端子81的图13中的左方的位置。该继电器26A以使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位于后述的低发热量区域83侧的姿势配置。
如图13所示,在壳体71内,安装有继电器26A的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72中的图13中的大致左半部分的区域成为在电流流过继电器26A时通过从继电器26A和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72产生的热而变得比较高温的高发热量区域82。另一方面,在壳体71内,图13中的大致右半部分的区域且鼓出部80的Z轴方向上的背面侧的区域成为在电流流过继电器26A时发热量比继电器26A小的低发热量区域8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低发热量区域83配置有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72的一部分。并未在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72中的配置于低发热量区域83的部分安装继电器26、26A,因此与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72中的配置于高发热量区域82的部分相比,在电流流过继电器26A时发热量比继电器26A小。
由于并未在低发热量基板73上安装继电器26、26A,因此在电流流过继电器26、26A时,低发热量基板73的发热量比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72小。
在继电器26A的继电器外壳32内,继电器26A的固定接点FC与可动接点MC配置在图13中的靠右端的位置。在继电器26A的右方形成有低发热量区域83,在该低发热量区域83上配置有低发热量基板73。换言之,继电器26A构成为以使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位于低发热量基板73侧的姿势配置。由此,继电器26A的继电器外壳32中的、位于固定接点FC和可动接点MC附近的侧壁43,温度比较容易降低。
(散热结构)
如图14所示,在第2壳体部件75的内壁部79,在与继电器26A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切开内壁部79而成的切口部8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继电器26A的、位于图14中的右方的内壁部79上形成有切口部84。通过形成该切口部84,在继电器26A的附近,壳体71的内部与外部仅通过第1壳体部件74的外壁部77而隔开。
关于上述以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大致相同,因此对于相同部件标以相同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72与低发热量基板73至少一部分重叠地配置。由此,在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52与低发热量基板53重叠的区域中,能够使配线密度提高。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定于通过上述描述和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如下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也可以省略低发热量基板13、53、73。
(2)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在内壁部22、59、79形成有切口部45、61、84,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外壁部19、57、77形成有切口部45、61、84。
(3)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在第2壳体部件17、55、75的上壁部21、58、78形成有通气孔44,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通气孔44形成在第1壳体部件16、54、74的底壁部18、56、76。另外,也可以省略通气孔44。
(4)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通气孔44由细长地延伸的多个缝隙排列而形成,但是不限于此,通气孔44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多角形(三角形、五角形等)等根据需要成为任意的形状。
(5)记载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10、50、70在车辆中的设置姿势能够成为使各附图所示的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中的任意一个与铅垂方向或水平方向一致的姿势。另外,也能够以使各附图所示的X轴方向、Y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中的任意一个相对于铅垂方向或水平方向倾斜的姿势将电连接箱10设置于车辆。
(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电气安装件虽然例示了继电器26A,但是本发明还能够应用到使用继电器26A以外的、端子部具有接点的接点型电气安装件来作为电气安装件的结构。另外,作为电气安装件使用的继电器26A的接点结构除了a接点结构以外,也可以是b接点结构、c接点结构。
(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相比于具有与线圈34接触的磁性部件42的可动接点端子部39,不具有磁性部件42的固定接点端子部38更容易成为低温的结构的继电器26A,但是本发明还能够应用到使用了通过例如外部环境的影响等而可动接点端子部39与固定接点端子部38成为相同温度的继电器的结构,此时能够防止对于可动接点MC和固定接点FC双方的结露和结冰。另外,本发明还能够应用到使用了通过外部环境的影响等而可动接点端子部39比固定接点端子部38容易变成低温的继电器的结构,此时能够防止对于可动接点MC的结露和结冰。
(8)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52、72也可以构成为配置在低发热量基板53、72的背面侧。
(9)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构成为继电器26A的继电器外壳32中的侧壁43的温度快速冷却,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继电器外壳32的上壁或底壁快速冷却。
标号说明
10、50、70:电连接箱;
11、51、71:壳体;
12、52、72: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
13、53、73:低发热量基板;
19、57、77:外壁部;
22、59、79:内壁部;
26A:继电器(电气安装件);
31、63、83:低发热量区域;
32:继电器外壳(电气安装件外壳);
38:固定接点端子部(端子部33);
39:可动接点端子部(端子部33);
44B:电气安装件侧通气孔;
44C:低发热量侧通气孔;
45、61、84:切口部;
FC:固定接点(接点);
MC:可动接点(接点)。

Claims (9)

1.一种电连接箱,其特征在于,
具有:壳体;以及
电气安装件,收纳在所述壳体内,具有电气安装件外壳,并且具有端子部,该端子部收纳在所述电气安装件外壳中且具有接点,
在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在电流流过所述电气安装件时发热量比所述电气安装件小的低发热量区域,
所述电气安装件以使所述接点位于所述低发热量区域侧的姿势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
在所述壳体内收纳有: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安装有所述电气安装件;以及低发热量基板,配置于所述低发热量区域并且在电流流过所述电气安装件时发热量比所述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小,
所述电气安装件以使所述接点位于所述低发热量基板侧的姿势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
所述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与所述低发热量基板实质上配置在同一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
所述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与所述低发热量基板配置在不同的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
所述电气安装件安装基板与所述低发热量基板至少一部分重叠地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
在所述壳体上,在所述电气安装件附近的位置形成有连通所述壳体的内部与外部的电气安装件侧通气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
在所述壳体上形成有连通所述壳体的外部与所述低发热量区域的低发热量侧通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双重壁结构,所述双重壁结构具备内壁部与配置在所述内壁部的外侧的外壁部,
在所述内壁部和所述外壁部中的任意一个上,在所述电气安装件附近的位置形成有切口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箱,其中,
所述电气安装件为继电器,
所述端子部至少具有固定接点和相对于所述固定接点接触或脱离的可动接点来作为接点。
CN201380047149.9A 2012-09-11 2013-09-06 电连接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204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9350 2012-09-11
JP2012199350A JP5831408B2 (ja) 2012-09-11 2012-09-11 電気接続箱
PCT/JP2013/074098 WO2014042095A1 (ja) 2012-09-11 2013-09-06 電気接続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0454A true CN104620454A (zh) 2015-05-13
CN104620454B CN104620454B (zh) 2017-07-11

Family

ID=50278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714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20454B (zh) 2012-09-11 2013-09-06 电连接箱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02324B2 (zh)
EP (1) EP2879256B1 (zh)
JP (1) JP5831408B2 (zh)
CN (1) CN104620454B (zh)
WO (1) WO201404209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2373A (zh) * 2013-11-29 2015-06-03 欧姆龙株式会社 防逆流装置
CN111480273A (zh) * 2017-12-28 2020-07-3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连接箱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93698B1 (ja) * 2013-12-05 2015-04-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子制御装置
JP6349159B2 (ja) * 2014-06-06 2018-06-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ユニット
JP6252871B2 (ja) * 2015-01-16 2017-12-2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回路構成体及び電気接続箱
JP6354600B2 (ja) * 2015-01-16 2018-07-1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回路構成体、電気接続箱及び回路構成体の製造方法
US10194557B2 (en) * 2015-02-12 2019-01-29 Cisco Technology, Inc.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JP6252873B2 (ja) 2015-03-27 2017-12-2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車載配電基板、電気接続箱および充放電コントローラ
JP6663563B2 (ja) * 2016-03-22 2020-03-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回路基板
US9627785B1 (en) * 2016-06-22 2017-04-18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Electrical distribution center
US10424528B2 (en) * 2018-02-07 2019-09-24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Layered cooling structure including insulative layer and multiple metallization layers
JP7151360B2 (ja) * 2018-10-12 2022-10-1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US11387632B2 (en) * 2020-06-24 2022-07-12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ower distribution box with vent
JP7180704B2 (ja) * 2021-02-05 2022-11-30 株式会社明電舎 電気装置
CN115985725A (zh) * 2023-02-22 2023-04-18 浙江巨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框架断路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17438A (ja) * 1993-01-18 1994-08-05 Yazaki Corp 箱体内の放熱方法
US20010015887A1 (en) * 2000-02-23 2001-08-23 Kazuya Sanada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having connector positioned between two circuit substrates
JP2001298290A (ja) * 2000-04-13 2001-10-26 Yazaki Corp 電子ユニットボックスの放熱構造
JP2003031095A (ja) * 2001-07-10 2003-01-31 Anden 電磁リレー
JP2007312539A (ja) * 2006-05-19 2007-11-29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電気接続箱
CN101197496A (zh) * 2006-12-05 2008-06-1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连接盒
CN101616557A (zh) * 2008-06-27 2009-12-30 国产电机株式会社 车载电力控制装置
JP2010118492A (ja) * 2008-11-13 2010-05-27 Omron Corp 電力制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15133C1 (de) * 1994-04-29 1995-06-01 Siemens Ag Steuergerät für ein automatisches Getriebe
US5590026A (en) * 1995-07-31 1996-12-31 Borg-Warner Automotive, Inc. Apparatus for dissipating heat from an integrated circuit
JP3494360B2 (ja) * 1999-06-15 2004-02-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
JP2001196770A (ja) * 2000-01-12 2001-07-19 Omron Corp コントロールユニット
DE102004061818A1 (de) * 2004-12-22 2006-07-06 Robert Bosch Gmbh Steuermodul
JP4585980B2 (ja) * 2005-10-14 2010-11-2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電気接続箱
DE102007061116A1 (de) * 2007-12-19 2009-06-25 Robert Bosch Gmbh Steuergerätegehäuse
JP4826619B2 (ja) 2008-10-28 2011-11-30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電磁継電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17438A (ja) * 1993-01-18 1994-08-05 Yazaki Corp 箱体内の放熱方法
US20010015887A1 (en) * 2000-02-23 2001-08-23 Kazuya Sanada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having connector positioned between two circuit substrates
JP2001298290A (ja) * 2000-04-13 2001-10-26 Yazaki Corp 電子ユニットボックスの放熱構造
JP2003031095A (ja) * 2001-07-10 2003-01-31 Anden 電磁リレー
JP2007312539A (ja) * 2006-05-19 2007-11-29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電気接続箱
CN101197496A (zh) * 2006-12-05 2008-06-1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连接盒
CN101616557A (zh) * 2008-06-27 2009-12-30 国产电机株式会社 车载电力控制装置
JP2010118492A (ja) * 2008-11-13 2010-05-27 Omron Corp 電力制御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2373A (zh) * 2013-11-29 2015-06-03 欧姆龙株式会社 防逆流装置
CN104682373B (zh) * 2013-11-29 2017-11-17 欧姆龙株式会社 防逆流装置
CN111480273A (zh) * 2017-12-28 2020-07-3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连接箱
CN111480273B (zh) * 2017-12-28 2021-05-0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连接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230352A1 (en) 2015-08-13
JP5831408B2 (ja) 2015-12-09
JP2014057390A (ja) 2014-03-27
EP2879256A1 (en) 2015-06-03
CN104620454B (zh) 2017-07-11
US9402324B2 (en) 2016-07-26
EP2879256B1 (en) 2018-01-17
EP2879256A4 (en) 2015-09-23
WO2014042095A1 (ja) 2014-03-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20454A (zh) 电连接箱
CN103828501B (zh) 电接线盒
EP2779337B1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JP4885693B2 (ja) 電気接続箱
JP5150291B2 (ja) 電気接続箱
US735765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CN104023464B (zh) 电子部件和电子控制单元
JP2006320147A (ja) 電気接続箱
JP4950871B2 (ja) 電磁スイッチ装置
JP2003189460A (ja) 過電流保護回路
JP4826619B2 (ja) 電磁継電器
US8654528B2 (en)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JP2007312539A (ja) 電気接続箱
US7201616B2 (en) Fuse linked relay
KR20100005581A (ko) Pwm 제어 고용량 피티씨 히터
JP2008021488A (ja) ヒューズ
KR100958022B1 (ko) Pwm 제어 고용량 피티씨 히터
JP3918470B2 (ja) 電磁リレー
US20020006742A1 (en) Terminal box
JP5201395B2 (ja) 電気接続箱
JP5773203B2 (ja) 電気接続箱
JP5741351B2 (ja) 電気接続箱
JP2024001753A (ja) リレー
JP2023113059A (ja) 車両用電気接続箱
JP2006062599A (ja) 電装品制御システム及び電気接続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