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8514A - 一种进行印刷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进行印刷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08514A
CN104608514A CN201310536114.3A CN201310536114A CN104608514A CN 104608514 A CN104608514 A CN 104608514A CN 201310536114 A CN201310536114 A CN 201310536114A CN 104608514 A CN104608514 A CN 1046085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coating
printing
granularity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3611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尤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53611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08514A/zh
Publication of CN1046085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85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进行印刷的方法,包括:在一底材上通过喷涂形成弹性涂层;在所述弹性涂层上利用颗粒度为第一值的第一种油墨进行印刷,得到第一印刷涂层;在所述第一印刷涂层上利用颗粒度为第二值的第二种油墨进行印刷,得到第二印刷涂层,其中,所述第二值小于所述第一值。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较高,存在在弹性涂层的表面利用光泽度较高的油墨印刷标识时,标识边缘会出现锯齿现象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在弹性涂层的表面利用光泽度较高的油墨印刷标识时,标识边缘不会出现锯齿现象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进行印刷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进行印刷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人们越来越注重电子产品使用时的手感,弹性涂料因其能够提供类似人类皮肤的柔软特性,普遍使用在消费电子产品的外壳上,为了保证舒服的弹性手感,弹性涂层比非弹性涂层厚很多,一般要做到50μm以上。同时,我们需要在产品外壳表面成型一定深度的凹槽,用于容纳粘贴公司和/或品牌的标识。为凸现品牌的识别性,标识一般都需要高亮的效果,比如采用电铸镍材质制作标识就可以达到高亮的效果。
为了保证标识能够准确牢固的粘贴在对应的凹槽中,需要在弹性涂料喷涂的过程中,将假体标识粘贴在凹槽中进行遮蔽,防止喷涂中过多的弹性涂料进入凹槽中,影响后续标识的粘贴。但是,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假体标识作为消耗品,进入凹槽中的涂料也会影响标识的粘贴,从而影响加工时间和良品率。
为了简化制作流程,现有解决方案是将标识印刷在弹性涂层上,替代遮蔽喷漆然后粘贴标识的制作过程。
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由于弹性涂层的的表面粗糙度一般为30-50μm,较高的粗糙度会放大油墨边缘扩散效应,当印刷上去的油墨光泽度较高时,即油墨的颗粒度较小时,标识边缘会出现锯齿现象,导致标识看起来十分粗糙,影响产品的美观和可识别性。可见,现有技术中由于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较高,存在在弹性涂层的表面利用光泽度较高的油墨印刷标识时,标识边缘会出现锯齿现象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进行印刷的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较高,存在在弹性涂层的表面利用光泽度较高的油墨印刷标识时,标识边缘会出现锯齿现象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在弹性涂层的表面利用光泽度较高的油墨印刷标识时,标识边缘不会出现锯齿现象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进行印刷的方法,包括:
在一底材上通过喷涂形成弹性涂层;
在所述弹性涂层上利用颗粒度为第一值的第一种油墨进行印刷,得到第一印刷涂层;
在所述第一印刷涂层上利用颗粒度为第二值的第二种油墨进行印刷,得到第二印刷涂层,其中,所述第二值小于所述第一值。
可选的,在所述得到第二印刷涂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印刷涂层上利用颗粒度为第三值的第三种油墨进行印刷,得到第三印刷涂层,其中,所述第三值小于所述第二值。
可选的,所述第一种油墨、所述第二种油墨和所述第三种油墨均为透明油墨。
可选的,所述第一值为30-50μm。
可选的,所述第二值为5-10μm。
可选的,所述第三种油墨为纳米透明油墨。
可选的,在所述在一底材上通过喷涂形成弹性涂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底材上通过喷涂形成色漆涂层。
可选的,所述在一底材上通过喷涂形成弹性涂层,具体为:
在所述底材的所述色漆涂层上喷涂形成所述弹性涂层。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弹性涂层上利用颗粒度为第一值的第一种油墨进行印刷,得到第一印刷涂层;然后在所述第一印刷涂层上利用颗粒度为第二值的第二种油墨进行印刷,得到第二印刷涂层,其中,所述第二值小于所述第一值。由于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较高,由于第一次印刷的颗粒度小于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第二次印刷的颗粒度小于第一次印刷的颗粒度,因此通过两次印刷,逐渐降低了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因此,当在粗糙度较低的弹性涂层表面,利用光泽度较高的油墨印刷标识时,标识边缘就不会出现锯齿现象。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较高,存在的在弹性涂层的表面利用光泽度较高的油墨印刷标识时,标识边缘会出现锯齿现象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在弹性涂层的表面利用光泽度较高的油墨印刷标识时,标识边缘不会出现锯齿现象的技术效果。
2、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通过前两次印刷,逐渐降低了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使得在弹性涂层的表面利用光泽度较高的油墨印刷标识时,标识边缘不会出现锯齿现象,并且,由于油墨的颗粒度影响油墨的流平性和光亮度。如果油墨颗粒小,涂层表面粗糙度必然更小,使得油墨易于流平,进而使得印刷涂层的的光亮度高,即能够获得具有高光效果的印刷标识,使得标识更加美观,且凸现了标识的可识别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进行印刷的主要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第三次印刷后的底材表面的印刷涂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第四次印刷后的底材表面的印刷涂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进行印刷的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较高,存在的在弹性涂层的表面利用光泽度较高的油墨印刷标识时,标识边缘会出现锯齿现象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较高,存在的在弹性涂层的表面利用光泽度较高的油墨印刷标识时,标识边缘会出现锯齿现象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弹性涂层上利用颗粒度为第一值的第一种油墨进行印刷,得到第一印刷涂层;然后在所述第一印刷涂层上利用颗粒度为第二值的第二种油墨进行印刷,得到第二印刷涂层,其中,所述第二值小于所述第一值。由于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较高,由于第一次印刷的颗粒度小于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第二次印刷的颗粒度小于第一次印刷的颗粒度,因此通过两次印刷,逐渐降低了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当在粗糙度较低的弹性涂层表面,利用光泽度较高的油墨印刷标识时,标识边缘就不会出现锯齿现象。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较高,存在在弹性涂层的表面利用光泽度较高的油墨印刷标识时,标识边缘会出现锯齿现象的技术问题。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S101:在一底材上通过喷涂形成弹性涂层;
S102:在所述弹性涂层上利用颗粒度为第一值的第一种油墨进行印刷,得到第一印刷涂层;
S103:在所述第一印刷涂层上利用颗粒度为第二值的第二种油墨进行印刷,得到第二印刷涂层,其中,所述第二值小于所述第一值。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底材可以为任意需要使用高光效果印刷其标识或者图案的产品,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微波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S101之前,即在底材上通过喷涂形成弹性涂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工件准备,即根据底材材质及产品要求对工件进行预处理,例如:打磨,抛光,去脂。
第二步:在所述底材上通过喷涂形成色漆涂层,为了加快色漆涂层干燥,可对色漆涂层进行一定时间和一定温度的烘烤,例如:60°下30分钟。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标识的颜色取决于色漆的颜色,例如:在底材上喷涂蓝色色漆时,最户得到的标识的颜色也为蓝色。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使产品外壳能够提供类似人类皮肤的柔软特性,执行S101:在一底材上通过喷涂形成弹性涂层,即在底材的色漆涂层上喷涂形成弹性涂层。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加快弹性涂层干燥,可对弹性涂层进行一定时间和一定温度的烘烤,例如:60°下30分钟。
由于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较高,为了降低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执行S102:在所述弹性涂层上利用颗粒度为第一值的第一种油墨进行印刷,得到第一印刷涂层。
其中,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不平度。其两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很小(在1mm以下),用肉眼是难以区别的,因此它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越小,则表面越光滑。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对工件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可以用表面粗糙度仪进行检测,并不会对工件产生损伤。
在实际应用中,当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时,例如:印刷工艺、湿度、温度,油墨的颗粒度越低,利用油墨进行印刷后的印刷涂层的表面粗糙度越低。并且,油墨的颗粒度会影响油墨层的润湿作用从而影响涂料的流平性和光亮度。如果油墨颗粒大,涂层表面必然粗糙,不易润湿,不易流平,导致印刷层的光亮度低。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一般为30-50μm(微米),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当根据不同的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的选择不同颗粒度的油墨。
例如:当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为45μm时,可选择颗粒度在45μm以下的油墨进行第一次印刷,即第一种油墨的第一值可以为35μm,也可以为25μm,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中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和印刷次数进行适当合理的选择,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进行一次印刷不能将印刷涂层的表面粗糙度降低到实际需要的粗糙度时,为了进一步降低印刷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在S102之后,执行S103:在所述第一印刷涂层上利用颗粒度为第二值的第二种油墨进行印刷,得到第二印刷涂层,其中,所述第二值小于所述第一值。
具体的,所述第二值小于所述第一值是指在第二次印刷时,选择的油墨的颗粒度应当小于第一次印刷时选的的油墨的颗粒度,以使印刷涂层表面粗糙度逐渐降低,即第二印刷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小于第一印刷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例如:第一值为35μm时,第二值可以为25μm,或者第一值为25μm时,第二值可以为10μm。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标识和图案都是平面图形,可以选择丝网印刷油墨,利用丝网印刷方式进行印刷。
在进行丝网印刷时,通过刮板的挤压,使油墨通过图文部分的网孔转移到承印物上,形成与原来一样的图文。丝网印刷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印刷、制版简易且成本低廉,适应性强,常用于商品标识的印刷。对应的,在印刷过程中,可以采用丝印油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为了加快油墨干燥,可对印刷涂层进行一定时间和一定温度的烘烤,例如:60°下30分钟,也可以采用60°的热风进行干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S103之后,在得到的第二印刷涂层上利用颗粒度为第三值的第三种油墨进行印刷,得到第三印刷涂层,其中,所述第三值小于所述第二值。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印刷标识或者图案时,可以在第二次印刷得到的第二印刷涂层上进行第三次印刷,由于油墨的颗粒度影响油墨的光亮度,并且在相同条件下,油墨的颗粒度越低,油墨层的光亮度越高,因此,为了获得高亮的效果,第三次印刷的油墨可以选择颗粒度在纳米级别的油墨进行印刷,例如:颗粒度为500nm的油墨。
在实际应用中,最后一次印刷选择的油墨的颗粒度小于上一次印刷时选择的油墨的颗粒度,并且为了获得高亮效果,在最后一次印刷时,通常会采用颗粒度在纳米级别的油墨进行印刷。
由于标识的颜色取决于色漆涂层的颜色,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的油墨均为透明油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实际中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以及印刷品的精细程度进行适当合理的选择。当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较高时,可以进行三次或者三次以上印刷以逐渐降低印刷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不同的印刷过程中选择不同颗粒度的油墨进行印刷,以达到降低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使得最终的印刷品上的标识或者图案的边缘细腻平整,对于具体的数值,本申请不作限制。
例如:当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为31μm时,可选择颗粒度为20μm的油墨进行第一次印刷,再选择颗粒度为6μm的油墨进行第二次印刷,最后使用颗粒度为500nm的油墨进行第三次印刷,这样,通过前两次印刷逐渐降低了印刷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使得第三次采用光泽度较高的油墨进行印刷时,标识边缘不会出现锯齿现象,并且获得了标识高亮的效果。
再例如: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为45μm时,首先,可选择颗粒度为35μm的油墨进行第一次印刷,然后,选择颗粒度为20μm的油墨进行第二次印刷,再选择颗粒度为8μm的油墨进行第三次印刷,最后使用颗粒度为500nm的油墨进行第四次印刷,这样,通过前三次印刷逐渐降低了印刷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使得第四次采用光泽度较高的油墨进行印刷时,标识边缘不会出现锯齿现象,并且获得了标识高亮的效果。
接下来,通过两个完整的实施例来介绍本发明中的进行印刷的方法流程,在实际应用中,印刷次数以及每次印刷使用的油墨的颗粒度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增加,例如:印刷的次数可以为2次,也可以为4次,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实施例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在平板电脑的背面印刷标识为例,进行三次油墨印刷为,三次印刷完成以后,底板表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进行印刷之前,需要根据底材21,即平板电脑的背面的材质及产品要求对工件进行预处理,例如:打磨,抛光,去脂。
第二步:在底材21上通过喷涂形成色漆涂层22,并进行烘干,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银色色漆为例。
第三步:在色漆涂层22上喷涂形成弹性涂层23,并进行烘干,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弹性涂层23为透明涂层。
第四步:在弹性涂层23上利用颗粒度为25μm的透明油墨进行第一次印刷,得到第一印刷涂层24,并进行烘干。
第五步:在第一印刷涂层24上利用颗粒度为6μm的透明油墨进行第二次印刷,得到第二印刷涂层25,并进行烘干。
第六步:在第二印刷涂层25上利用颗粒度为500nm的透明油墨进行第三次印刷,得到第三印刷涂层26,并进行烘干。
至此,进行印刷的过程结束。通过喷涂色漆,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颜色的色漆以改变标识的颜色,然后通过喷涂弹性涂料,使印刷品表面具有弹性手感,最后,通过三次不同颗粒度的油墨的印刷,使印刷品表面具有高亮效果,且由于前两次油墨印刷降低了了印刷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使得第三次利用光泽度高的油墨进行印刷时,标识边缘不会出现锯齿现象。即通过以上步骤,能够在平板电脑的背面获得边缘平整无锯齿的高光银色标记。
实施例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印刷品为智能手机的后盖为例,该款智能手机的标识一直都是采用黑色标识,印刷在后盖的下方居中的位置,并且为了使用智能手机的使用时的弹性手感更佳,该款智能手机采用了在后盖表面喷涂弹性涂层以达到较佳的弹性手感,且通过粗糙度检测仪检测到的弹性分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为46μm,但是人的触感时感觉不出来的。
在实际应用中,假设该款智能手机的一直都使用黑色标识,由于一款智能手机通常具有多种不同颜色的外壳,以智能手机的后盖分别为白色和黑色为例。当将亚光黑色标识印刷在白色后盖上时,标识会显得十分醒目,可识别性很高,但是当亚光黑色标识印刷在黑色后盖上时,标识的识别性会大幅度降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亚光效果无法凸显标识的可识别性,可以使用高光黑色进行印刷,但是,由于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较高,直接在弹性涂料上印刷光泽度较高的油墨时,标识边缘会出现锯齿现象,因此可以采用多次印刷以降低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使得最后在印刷涂层表面印刷颗粒度低的油墨时,标识边缘细腻平整,不会出来锯齿现象。
首先,如图3所示,对用于制造手机后盖的底材31喷涂黑色色漆形成色漆涂层32,并喷涂透明弹性漆形成弹性涂层33,以及烘干等工序都完成之后,确定出印刷油墨的次数,以及每次印刷的油墨的颗粒度,使得印刷完成的标识能够达到预期的细腻屏整的效果,其中,印刷油墨的次数可以为3次,也可以为4次,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然后,在弹性涂层33表面进行印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沿用检测到的智能手机的后盖的弹性涂层33的表面粗糙度为46μm的例子,假设确定的印刷的次数为4次,则根据弹性涂层33的表面粗糙度和印刷次数逐步确定每次印刷油墨的颗粒度。
具体的,当确定的第一次印刷的油墨的颗粒度为35μm时,则可以确定第二次印刷以及第三次印刷的油墨的颗粒度分别为21μm和7μm,在实际应用中,在确定前三次印刷油墨的颗粒度时,还应该考虑最后一次印刷油墨的颗粒度。
例如:第四次印刷采用颗粒度为颗粒度为500μm的纳米油墨时,沿用弹性涂层33的表面粗糙度为46μm的例子,则前三次印刷的油墨的颗粒度可以分别为:35μm,21μm和7μm。
再例如:第四次印刷采用颗粒度为6μm的油墨,就可以达到需要的光泽度效果时,沿用弹性涂层33的表面粗糙度为46μm的例子,则可以确定前三次印刷的油墨的颗粒度可以分别为:35μm,20μm和15μm。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包括以下四次印刷:
第一次:在形成弹性涂层33之后的智能手机后盖上采用颗粒度为35μm的油墨进行第一次印刷,获得第一印刷涂层34,并进行烘干。
第二次:在获得的第一印刷涂层34上利用21μm的油墨进行第二次印刷,获得第二印刷涂层35,并进行烘干。
第三次:在获得的第二印刷涂层35上利用7μm的油墨进行第三次印刷,获得第三印刷涂层36,并进行烘干。
第四次:在获得的第三印刷涂层36上利用500nm的油墨进行第四次印刷,获得第四印刷涂层37,并进行烘干。
至此,就能够获得具有高亮效果的黑色标识,由于标识具有高亮效果,即使印刷在黑色的后盖上,仍然能够凸显手机品牌标识的可识别性。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油墨均为透明油墨。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如下一个或多个技术效果:
1、由于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弹性涂层上利用颗粒度为第一值的第一种油墨进行印刷,得到第一印刷涂层;然后在所述第一印刷涂层上利用颗粒度为第二值的第二种油墨进行印刷,得到第二印刷涂层,其中,所述第二值小于所述第一值。由于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较高,由于第一次印刷的颗粒度小于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第二次印刷的颗粒度小于第一次印刷的颗粒度,因此通过两次印刷,逐渐降低了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因此,当在粗糙度较低的弹性涂层表面,利用光泽度较高的油墨印刷标识时,标识边缘就不会出现锯齿现象。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较高,存在在弹性涂层的表面利用光泽度较高的油墨印刷标识时,标识边缘会出现锯齿现象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在弹性涂层的表面利用光泽度较高的油墨印刷标识时,标识边缘不会出现锯齿现象的技术效果。
2、由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通过前两次印刷,逐渐降低了弹性涂层的表面粗糙度,使得在弹性涂层的表面利用光泽度较高的油墨印刷标识时,标识边缘不会出现锯齿现象,并且,由于油墨的颗粒度影响油墨的流平性和光亮度。如果油墨颗粒小,涂层表面粗糙度必然更小,使得油墨易于流平,进而使得印刷涂层的的光亮度高,即能够获得具有高光效果的印刷标识,使得标识更加美观,且凸现了标识的可识别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8)

1.一种进行印刷的方法,包括:
在一底材上通过喷涂形成弹性涂层;
在所述弹性涂层上利用颗粒度为第一值的第一种油墨进行印刷,得到第一印刷涂层;
在所述第一印刷涂层上利用颗粒度为第二值的第二种油墨进行印刷,得到第二印刷涂层,其中,所述第二值小于所述第一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得到第二印刷涂层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印刷涂层上利用颗粒度为第三值的第三种油墨进行印刷,得到第三印刷涂层,其中,所述第三值小于所述第二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油墨、所述第二种油墨和所述第三种油墨均为透明油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值为30-50μ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值为5-10μ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种油墨为纳米透明油墨。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权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在一底材上通过喷涂形成弹性涂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底材上通过喷涂形成色漆涂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一底材上通过喷涂形成弹性涂层,具体为:
在所述底材的所述色漆涂层上喷涂形成所述弹性涂层。
CN201310536114.3A 2013-11-01 2013-11-01 一种进行印刷的方法 Pending CN1046085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36114.3A CN104608514A (zh) 2013-11-01 2013-11-01 一种进行印刷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36114.3A CN104608514A (zh) 2013-11-01 2013-11-01 一种进行印刷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8514A true CN104608514A (zh) 2015-05-13

Family

ID=53143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36114.3A Pending CN104608514A (zh) 2013-11-01 2013-11-01 一种进行印刷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0851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4068A (zh) * 2017-06-30 2017-10-24 孙铁宁 水性墨水在户内及户外喷墨打印广告图样的方法
CN107866699A (zh) * 2017-10-12 2018-04-03 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手机后壳表面处理方法
CN115195317A (zh) * 2021-04-12 2022-10-18 浙江兆奕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uv转印工艺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34965A (ja) * 1995-12-18 1997-09-09 Ncr Internatl Inc 熱転写印刷方法および熱転写リボン
JPH11151853A (ja) * 1997-11-21 1999-06-08 Takeuchi Press Ind Co Ltd 容器の印刷方法
US5958564A (en) * 1995-12-27 1999-09-28 Tomoegawa Paper Co., Ltd. Ink jet recording sheet
US6387473B1 (en) * 1999-09-03 2002-05-14 Ferrania S.P.A. Receiving sheet for ink-jet printing comprising a surfactant combination
US6465086B1 (en) * 1997-05-15 2002-10-15 Oji Paper Co., Ltd. Ink jet recording material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CN1488519A (zh) * 2002-06-08 2004-04-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喷墨打印机的打印介质
CN1616241A (zh) * 2004-12-06 2005-05-18 王宇明 金属打印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741862A (zh) * 2002-12-02 2006-03-01 艾弗芮丹尼逊有限公司 在织物上贴标签的方法和适用于该方法的热转移标签
CN101077677A (zh) * 2006-05-23 2007-11-28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凹版胶轮直接转印花纹的金属板
CN101154470A (zh) * 2006-09-29 2008-04-0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外壳
JP2009300720A (ja) * 2008-06-13 2009-12-24 Kyocera Mita Corp トナー担持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817267A (zh) * 2009-12-11 2010-09-0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在不同底色上进行油墨叠加的印刷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34965A (ja) * 1995-12-18 1997-09-09 Ncr Internatl Inc 熱転写印刷方法および熱転写リボン
US5958564A (en) * 1995-12-27 1999-09-28 Tomoegawa Paper Co., Ltd. Ink jet recording sheet
US6465086B1 (en) * 1997-05-15 2002-10-15 Oji Paper Co., Ltd. Ink jet recording material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same
JPH11151853A (ja) * 1997-11-21 1999-06-08 Takeuchi Press Ind Co Ltd 容器の印刷方法
US6387473B1 (en) * 1999-09-03 2002-05-14 Ferrania S.P.A. Receiving sheet for ink-jet printing comprising a surfactant combination
CN1488519A (zh) * 2002-06-08 2004-04-1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喷墨打印机的打印介质
CN1741862A (zh) * 2002-12-02 2006-03-01 艾弗芮丹尼逊有限公司 在织物上贴标签的方法和适用于该方法的热转移标签
CN1616241A (zh) * 2004-12-06 2005-05-18 王宇明 金属打印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1077677A (zh) * 2006-05-23 2007-11-28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凹版胶轮直接转印花纹的金属板
CN101154470A (zh) * 2006-09-29 2008-04-02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外壳
JP2009300720A (ja) * 2008-06-13 2009-12-24 Kyocera Mita Corp トナー担持体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01817267A (zh) * 2009-12-11 2010-09-0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在不同底色上进行油墨叠加的印刷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4068A (zh) * 2017-06-30 2017-10-24 孙铁宁 水性墨水在户内及户外喷墨打印广告图样的方法
CN107284068B (zh) * 2017-06-30 2019-08-09 孙铁宁 水性墨水在户内及户外喷墨打印广告图样的方法
CN107866699A (zh) * 2017-10-12 2018-04-03 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手机后壳表面处理方法
CN115195317A (zh) * 2021-04-12 2022-10-18 浙江兆奕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uv转印工艺
CN115195317B (zh) * 2021-04-12 2024-02-13 浙江兆奕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uv转印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50310B (zh) 一种辊涂反应与逆向上光组合工艺
CN205890061U (zh) 电子产品的外壳
CN102033650B (zh) 激光蚀刻银浆铟锡氧化物薄膜的方法
CN207216640U (zh) 一种带Logo的Cover指纹模组
CN107599660B (zh) 一种在纸张上印刷出触觉肌理效果的方法
CN103171355A (zh) 具有图案的壳体及其图案印刷方法
CN102871334A (zh) 闪光指甲贴及其制造方法
CN110588196B (zh) 一种塑胶外壳uv印刷工艺
CN106218302A (zh) 一种具有隐形视窗的彩色微结构纹理装饰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05946409U (zh) 装饰外壳
CN105955527A (zh) 一种触摸屏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4608514A (zh) 一种进行印刷的方法
CN212528973U (zh) 一种光学革
CN102146640A (zh) 一种镭射包装纸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204451577U (zh) 一种双面显色电化铝烫印箔
KR101559793B1 (ko) 가전제품의 외면에 부착되는 장식부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279786A (zh) Rfid电子标签天线的制作方法、其产品及应用
CN206475657U (zh) 一种具有隐形视窗的彩色微结构纹理装饰面板
CN101656033A (zh) 壳体及其制造方法与其应用的电子装置
CN106817859A (zh) 一种外壳及其制备方法
JP5504906B2 (ja) 印刷物
CN101722785A (zh) 图案化透明基板及其制法
CN107526459A (zh) 采用全银浆图案印刷制程实现触控屏功能的制作方法
CN106808898A (zh) 一种板材及其制作方法
CN201634950U (zh) 一种镭射包装纸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