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741862A - 在织物上贴标签的方法和适用于该方法的热转移标签 - Google Patents
在织物上贴标签的方法和适用于该方法的热转移标签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741862A CN1741862A CN 200380109186 CN200380109186A CN1741862A CN 1741862 A CN1741862 A CN 1741862A CN 200380109186 CN200380109186 CN 200380109186 CN 200380109186 A CN200380109186 A CN 200380109186A CN 1741862 A CN1741862 A CN 174186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printing
- heat transfer
- ink
- lab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coration By Transfer Pi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服装面料等织物上贴标签的方法、和非常适用于该方法的热转移标签(3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热转移标签(311)包括:(i)支撑部分(313),它包含载体(315)和剥离层(317);(ii)覆盖剥离层(317)的蜡层(319);和(iii)转移部分(321),它包含直接印刷在蜡层(319)上的粘性层(323)和直接印刷在粘性层(323)上的油墨图案层(325)。粘性层(323)和油墨图案层中的每者都包含非交联PVC树脂。油墨图案层可以丝网印刷到粘性层(323)上,或者采用热转印、喷墨印刷或激光印刷技术印刷在粘性层(323)上。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交叉引用
本申请根据35U.S.C.119(e)要求参考文献中于2002年12月2日提交的美国在先专利申请60/430216和于2003年3月11日提交的美国在先专利申请60/453661的优先权。
背景技术
本发明一般涉及在织物上贴标签,更具体地涉及在服装面料上贴标签。
服装或其他完成织物(比如毛巾,床上用品,桌布等)的制造商通常需要在产品上粘贴一个或多个表示各种信息的标签,比如尺寸,纤维成分,注意事项和制造商名称或商标。不同于价格吊牌和类似标签,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之后,不会除掉这些标签,而是使其永久附着在产品上。事实上,这些标签在行业中通常被称为永久提示标签,通常由一小片被直接缝合在产品上的布料构成,所述小布片上具有上述信息。
不幸的是,某些产品上的永久提示标签,比如内衣或者标签直接接触穿戴者皮肤的衣服,会使穿戴者感觉不适。所以不少穿戴者会除掉该永久提示标签,通常是剪掉或者撕掉。但是这种做法显然不仅会丢失标签上的信息,还会在剪去或撕去永久提示标签时损坏衣服本身。
该问题的一个解决办法是,不把上述永久提示标签缝合在衣服上,而是在衣服上应用热转移标签。一种这样的热转移标签结构中包括(a)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包括(i)厚度约为4密尔的聚乙烯薄膜载体;和(ii)被应用于所述载体顶部约3微米的聚丙烯酸酯/酯/硅酮剥离剂;和(b)转移部分,所述转移部分包括(i)直接位于剥离层顶部厚约3.5微米的保护层;(ii)位于保护层顶部厚约5-9微米的一个或多个油墨层;和(iii)位于一个或多个油墨层顶部厚约2密尔,熔点约为102-113℃的热激活聚酯/酯/硅酮粘性层。通常,支撑部分是拉伸织物形式的,间隔分布着大量分立的转移部分。使用时,待贴标签的衣服被固定在心轴上,热转移标签结构是颠倒的,使其一个转移部分的粘性层贴在衣服上。然后在支撑部分顶部用加热压机将转移部分的粘性层按压在衣服上,通过支撑部分加热标签结构。对结构进行加热使贴着衣服的粘性层活化。然后从支撑部分上松开加热压机,使加热的结构在衣服上冷却。充分冷却之后,从转移部分上剥离支撑部分,制成贴过标签的衣服。然后使标签结构向前运动,使另一个转移部分与心轴对准,对另一件衣服重复该过程。
上述热转移方法的一个问题是,被应用于衣服上的转移部分必须能在从支撑部分上被剥离之前冷却下来。如果不给予一段时间使加热的转移部分冷却,则从支撑部分上剥离转移部分就不干净,转移部分就无法完全地转移到衣服上。这是成问题的,因为耗时几秒到几分钟的冷却步骤会延长贴标签的过程,从而限制该过程的处理量。
涉及使用热转移技术在衣服上贴标签的其他文献包括参考文献中的以下美国专利:于2002年7月23日公布的Hare等人的美国专利6423466;于2002年5月7日公布的Hare等人的美国专利6383710;于1998年9月29日公布的Magill等人的美国专利5813772;于1995年5月2日公布的Mahn的美国专利5411783;于1988年11月22日公布的Mahn,Sr.的美国专利4786349;于1981年3月17日公布的Day等人的美国专利4256795;于1976年11月16日公布的Day等人的美国专利3992559;于1976年5月25日公布的Day等人的美国专利3959555;于1975年11月18日公布的Day等人的美国专利3920499;和于1975年9月2日再次公布的Meyer的美国再次公布专利28542。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织物上贴标签的新方法,这种织物包括但并不限于服装面料。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了上述至少部分缺点的、在织物上贴标签的方法。
从上述和其他进一步的目的,或者从下述内容可知,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织物制品例如服装面料上贴标签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热转移标签,所述热转移标签包括:(i)转移部分,该部分包括油墨图案层;(ii)支撑部分,所述转移部分位于支撑部分上,以便在加热加压条件下将转移部分从支撑部分转移到织物制品上,所述支撑部分包括:(A)载体,和(B)位于所述载体上的剥离涂层,所述剥离涂层由非蜡非硅酮的剥离材料制成;和(b)在加热加压条件下,将转移部分从支撑部分转移到织物上。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织物制品例如服装面料上贴标签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热转移标签,所述热转移标签包括:(i)转移部分,所述转移部分包括油墨图案层;(ii)支撑部分,所述转移部分位于支撑部分上,以便在加热加压条件下将转移部分从支撑部分转移到织物上,所述支撑部分包括(A)载体,和(B)沉积在所述载体上的蜡剥离层,所述转移部分位于蜡剥离层上;和(b)在加热加压条件下将转移部分从支撑部分转移到织物上。
本发明还涉及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热转移标签。在一个方面,这种热转移标签包括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热转移标签,所述热转移标签包括(a)载体;(b)位于载体上并与其直接接触的剥离涂层,所述剥离涂层由非蜡非硅酮剥离材料制成;和(c)位于剥离涂层上并与其直接接触的油墨图案层。
又一方面,这种热转移标签包括:(a)载体;(b)位于载体上并与其直接接触的剥离涂层;和(c)位于剥离涂层上的油墨图案层,所述油墨图案层包括聚氯乙烯树脂。
另一方面,这种热转移标签包括:(a)支撑部分;和(b)位于支撑部分上的转移部分,以便在加热加压条件下将转移部分从支撑部分转移到织物上,所述转移部分包括:(i)油墨图案层;和(ii)表面粗糙度不超过约15微米的可被热激活的粘性层;(iii)油墨图案层和可被热激活的粘性层相对于彼此定位,使其中一个位于另一个上面。
再一方面,这种热转移标签包括:(a)支撑部分;和(b)位于支撑部分上的转移部分,在加热加压条件下将转移部分从支撑部分转移到织物上,所述转移部分包括(i)油墨图案层;(ii)可被热激活的粘性层;和(iii)位于油墨图案层和可被热激活的粘性层之间的RFID器件。
本发明还涉及制造热转移标签的方法。在一个方面,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可剥离的支撑体;(b)然后在可剥离支撑体上印刷油墨图案层;(c)然后在油墨图案层上印刷可被热激活的粘性层;和(d)然后在可被热激活的粘性层上直接印刷标记。该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是采用各种印刷技术形成标记,来制造客户标签。油墨图案层可以由热转移标签的制造商施加,可变的标记可以由标签购买者随后在将该标签转移到产品上之前施加。
另一方面,这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提供可剥离支撑体;(b)然后在可剥离支撑体上印刷可被热激活的粘性层;和(c)然后在可被热激活的粘性层上直接印刷第一油墨图案层。该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是采用各种印刷技术形成第一油墨图案层制造客户标签。
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应当理解用“在上面”或“在上方”等术语描述热转移标签的两个或多个层的相对位置时,主要是指这些层在将标签的转移部分转移到物体之前的相对位置,转移之后,层的排列是颠倒的,原来离相关支撑片最远的层现在最接近带标签物体。
其他目的,以及本发明的特征,优点和各方面内容的一部分将在以下说明书中给出,一部分则是从说明书中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了解。在说明书中,需要参考成为其一部分的附图,附图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例证。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充分具体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发明,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其他实施例,可以在不超出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变化。以下具体说明并非限制性的,本发明范围由权利要求进行限定。
附图简要说明
作为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结合说明书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例证,对发明原理进行解释。在附图中使用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似部分:
附图1所示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一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
附图2所示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二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
附图3所示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三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
附图4所示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四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
附图5所示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五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
附图6所示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六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
附图7所示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七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
附图8所示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八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
附图9所示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九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
附图10所示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十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
附图11所示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十一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
附图12所示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十二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
附图13所不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十三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
附图14所示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十四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
附图15所示是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十五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
附图16所示为用于制备附图15热转移标签的次级组合体;
附图17所示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十六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
附图18所示是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十七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
附图19所示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十八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
附图20所示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十九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
附图21所示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二十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
附图22所示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二十一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
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所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一种热转移标签截面图,所述热转移标签按照本发明所述方法制成,用附图标记11表示。
标签11种包括支撑部分13。支撑部分13种包括载体15。载体15可以是纸基片、聚合物涂层的纸基片、或者聚合膜基片。优选载体15是玻璃化转变温度在60到250℃范围内,室温储能模量在1.0×1010到2.0×1010达因/平方厘米范围内,100℃储能模量在5.0×107到1.5×1010达因/平方厘米范围内的聚合膜基片。特别适用于载体15的材料实例包括聚酯膜,特别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和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膜,和取向聚丙烯膜,特别是热稳定的取向聚丙烯膜。原因是,至少与聚乙烯和非取向聚丙烯等其他塑料相比,聚酯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能够制成更好的印刷基片。另外,不同于聚乙烯,聚酯在热转移温度下不会软化和变粘。
更优选的载体15是上述光学透明的塑料膜。很容易理解,使用透明材料作为载体15的一个优点是,能够透过载体15看到印刷图像(这时看到的印刷图像与贴上的标签相同),与透过标签粘性层看到的印刷图像(这时看到的印刷图像是所贴标签的镜像)相对,以此检查标签印刷图像的品质。
载体15的厚度优选是约0.5-7密尔,较优选是约0.9-3.0密尔,更优选是约1.4-2密尔。
支撑部分13还包括剥离层或涂层17,涂层优选被直接应用于载体15顶部。涂层17是一种剥离材料,能从下述标签11的转移部分上被干净地剥离,不会以视觉可辨析的程度与标签11的转移部分一起被转移至待贴标签的物体上。(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种,术语“视觉可辨析”是指无辅助或肉眼。)而且,除了干净地从标签11的转移部分上被剥离之外,涂层17还能允许在将转移部分应用于织物上之后,立刻(即几秒钟之内)从涂层17上剥离标签11的转移部分。由于上述相同原因,剥离涂层17也能被干净地从载体15上剥离。
涂层17的厚度优选约为0.01到10微米,较优选约为0.02到1微米,更优选约为0.1微米。
优选对涂层17和载体15进行挑选,使以180度从涂层17上剥离单位宽度压敏粘胶带所需要的剥离力在大约0.5-5.0磅/英寸范围内,较优选约为1.5-3.5镑/英寸,更优选约为2.1-2.4磅/英寸。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按照参考文献中由Pressure Sensitive Tape Council,Northbrook,IL(2000)出版的《压敏粘胶带测试方法》第13版中所述粘性测试方法PSTC-4B,对以180度从涂层17上剥离单位宽度压敏粘胶带所需要的剥离力进行测量。
可以在载体15上施加各种不同的物质形成涂层17。一种这样的物质是除了以下组分之外不含任何蜡或硅酮的烯属材料。(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描述或定义这种物质所形成的剥离层或涂层的术语“非蜡”和“非硅酮”,是指所述剥离层或涂层中除了以下组分之外不含任何蜡和硅酮。)由这些烯属物质所形成涂层的总表面能约为25到35毫牛/米(优选约为30毫牛/米),其极性表面能约为4毫牛/米(优选约为1.3毫牛/米)。用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时,该涂层的碳含量(原子%)约为90到99.9%(优选约为97%),氧含量(原子%)约为0.1到10%(优选约为3%)。包括上述载体15和涂层17的支撑部分13实例可以从DuPont Corp.(Wilmington,DE)购得,比如MylarA701-142胶片和MylarA701-200胶片。从MylarA701-142胶片的涂层上以180度剥离单位宽度压敏粘胶带所需要的剥离力是2.117磅/英寸,从MylarA701-200胶片的涂层上以180度剥离单位宽度压敏粘胶带所需要的剥离力是2.386磅/英寸。
因为通常会把热转移标签的连续材料绕成卷,所以在热转移标签结构中使用上述非蜡非硅酮剥离涂层的优点是,剥离涂层不会使转移部分的粘性层受到蜡或硅酮的沾污。这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将蜡或硅酮残留物转移到粘性层上会影响转移标签时粘性层的粘性。
非蜡剥离涂层优于蜡剥离涂层的另一个优点是,非蜡剥离涂层通常能在更宽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使用,而蜡剥离涂层往往必须被加热至其熔点。
非硅酮剥离涂层优于硅酮剥离涂层的另一个优点是,非硅酮剥离涂层往往具有更好的印刷适应性。
但是除了由以上非蜡非硅酮烯属物质形成之外,剥离涂层17还包括磷酸酯涂层,比如RA-150W剥离涂层(Mayzo,Inc.,Norcross,GA),氨甲酸酯涂层,硅酮涂层,氟碳化物涂层或蜡涂层,比如以下聚乙烯基蜡涂层。
可以作为支撑部分13的其他涂层聚合膜如参考文献中于2001年1月18日公开的PCT申请PCT/US00/17703和于1998年1月21日公开的欧洲专利申请819726中所述。上述这两篇专利申请都指出,涂层膜结构中优选包括:
(i)聚合物,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聚乙烯和聚丙烯等聚烯烃;和聚酰胺;所述聚合物形成聚合膜表面;和
(ii)打底涂层,包括:
(A)含有共聚物的官能化α-烯烃,优选是含有共聚物的酸官能化α-烯烃,选自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2-羟乙酯共聚物;丙烯/丙烯酸共聚物等;和
(B)交联剂,选自氨基甲醛树脂,多价金属盐,异氰酸酯,封端异氰酸酯,环氧树脂和多官能团氮丙啶;
(iii)所述打底涂层作为底漆被应用于聚合膜表面上,优选以其无定形或半取向状态应用,与单轴或双轴拉伸和热定型过程中新生成的聚合膜表面反应。
另一种合适的支撑部分13如参考文献美国专利6423406中所述。
剥离涂层17中可以混入占不含添加剂的涂层固体总重量0到50%的添加剂,比如涂布助剂,润湿助剂,比如表面活性剂(包括硅酮表面活性剂),滑爽剂,抗静电剂。
上述剥离涂层17还可以被应用于聚合载体15的底面上,纺织转移部分的粘性层在将单个支撑部分13上包括多个转移部分的标签组合体绕成卷时被粘贴在载体15的背面上。
标签11还包括转移部分21(即使附图1中略微超过尺寸的支撑部分13上只表示出一个转移部分21,也不需要在每个支撑部分13上安排仅仅一个转移部分21,而是在作为支撑部分13的普通拉伸织物上规则间隔排列大量相同或不同的转移部分21)。转移部分21中优选包括(i)被直接印刷在剥离层17要求位置顶部的保护漆层23,(ii)被直接印刷在漆层23要求位置上的油墨图案层25,(iii)被直接印刷在油墨图案层25,保护漆层23的任何暴露位置和剥离层17的周边区域上的底层26,和(iv)被直接印刷在底层26和剥离层17的周边区域上的热激活粘性层27。
保护漆层23的厚度优选约为0.1密尔,可以由多种不同树脂形成,可以是水基和溶剂基的,只要形成的漆层23具有织物可以接受的耐磨程度即可。可被印刷保护漆层23的一个优选配方中包括高Tg溶剂基苯氧基树脂和低Tg溶剂基聚氨酯树脂的混合,前者比如是PKHH苯氧基树脂(In Chem Corp.,RockHill,SC),后者比如是Estane 5715聚氨酯树脂(Noveon,Inc.,Cleveland,OH),这些树脂优选以1∶3的比例与有机溶剂混合,有机溶剂比如是环己酮和/或二元酸酯(比如己二酸二甲酯)。另外,配方中优选包括一种粘性促进剂,比如NB 80聚合脂肪族异氰酸酯粘性促进剂(Nazdar Ink,Shawnee,KS),从而提高印刷质量,所述粘性促进剂的含量约为0到10重量%,更优选是2到8重量%。在印刷之前,还可以向配方中添加少量(低于1%)表面活性剂,比如Zonyl FSO氟化表面活性剂(DuPont,Wilmington,DE)。
上述低Tg聚氨酯聚合物和高Tg苯氧基聚合物的混合是特别理想的,因为所形成的中等Tg混合物能提供“柔软”触感和恰当的聚合模量,防止在将标签结构制成自绕卷时发生纠结成团的现象。
可被印刷保护漆层23的另一种优选配方中包括100份Nazdar 9627透明套印清漆(Nazdar Ink,Shawnee,KS)和5份NB 80粘性促进剂。
其他适用的保护漆层23如参考文献中的以下专利所述:美国专利5800656;6033763;6083620;和6099944。
形成保护漆层23时,上述漆分散体活溶液被沉积在剥离层17的要求区域上,优选采用丝网印刷、凹版印刷、胶版印刷或类似技术。(关于选择丝网印刷,凹版印刷与胶版印刷中何种技术印刷漆层23等指定层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待印刷组合物的粒径和需要印刷的层厚。丝网印刷最适合于较大粒径(约为100-200微米)的组合物和较厚(约为5-200微米)的层。凹版印刷最适合于较小粒径(不超过1或2微米)的组合物和较薄(约为1-2微米)的层。胶版印刷适合于粒径不超过几微米的组合物和约为1-10微米的薄层。)
在层17的要求位置上沉积漆组合物之后,蒸发组合物中的挥发性组分,只留下非挥发性组分,形成漆层23。
转移部分21的油墨图案层25可以包括单个或多个油墨层,可以由各种不同的油墨形成,只要形成的层25具有保护漆层3和底层26都能接受的粘性即可。比如,保护漆层3包括水基树脂时,可以使用水基油墨,比如Nazdar 2700系列的Aquasafe Gloss P.O.P.水基丝网印刷油墨(Nazdar,Shawnee,KS)。相反,保护漆层23包括溶剂基树脂时,可以使用溶剂基油墨,比如Nazdar 9600系列的聚酯油墨。(使用Nazdar 9600系列的聚酯油墨时,可以在印刷之前用大约5-10%的稀释剂稀释这些油墨,比如Nazdar 9630稀释剂。)油墨配方中优选包括粘性促进剂,比如NB 80粘性促进剂,用于提高印刷质量,所述粘性促进剂的含量约为0到10重量%,更优选是2到8重量%。优选的油墨配方实例中含有100份Nazdar 96PB22蓝色油墨和5份NB 80粘性促进剂。
油墨图案层25的厚度优选约为0.2密尔,由传统的沉积方法形成,优选采用丝网印刷方法,可以在漆层23的一个或多个要求位置上形成上述一种或多种油墨组合物,然后蒸发油墨组合物中的挥发性组分,只留下非挥发性油墨组分形成层25。
应当理解,为了说明的简单,附图1中所示油墨图案层25(以及本申请其他附图中所示)是漆层23上的连续层,但是油墨图案层25通常并非连续形式的,而是由多个分立单元形成的标签要求图像和/或文本。
很容易理解,根据标签的特定应用,油墨图案层25中可以包括用于永久提示标签,普通ID,特别ID等的标记。另外,如下文所具体说明,转移部分21的至少一个层(即,漆层23,油墨图案层25,底层26,粘性层27)中还可以包括“水印”或者用能被特定波长的光或热量激发的颜料所印刷的标记,从而对贴标签产品的安全性进行筛选,比如防伪。
底层26能加强油墨层25和粘性层27之间的粘性,其组成优选与保护层23相同,可以包括单个或者多个底层。优选底层26的厚度约为0.2-0.5密尔。
在不需要通过保护漆层23和底层26来保持转移部分21的结构整体性和粘结性时,可以省略保护漆层23或底层26。
粘性层27的厚度优选约为4-5密尔,其中包括一种或多种热激活树脂,能与织物牢固粘合。适合于形成粘性层27的一种粘性组合物中包括约30克的5184p聚酯粉末粘合剂(Bostik-Findley,Middleton,MA),约60克水,作为粘合剂的约10克PKHW 35水基苯氧基分散体,约1克Dehydran 1620消泡剂(Cognis Corp.,Ambler,PA)和约2-3克Tafigel PUR 61增稠剂(UltraAdditives,Inc.,Clover,SC)。优选上述聚酯粉末粘合剂具有不超过约80微米的粒径,更优选不超过约38-40微米,从而帮助粘性配方的丝网印刷。(如果聚酯粉末粘合剂的粒径太大,则很难对该粘性配方进行丝网印刷。)
在另一种不同于上述组合物的粘性组合物中,用10克Sancure 1601聚氨酯分散体(Noveon Inc.Cleveland,OH)替代PKHW 35水基苯氧基粘合剂;但是,前者组合物是更优选的,因为后者会导致标签在重复水洗之后变黄。据信这种变色情况是聚氨酯粘合剂和水洗条件或环境之间的不利反应所造成的。
优选采用沉积,丝网印刷或类似方法,在(i)底层26或漆层23与油墨层25的任何暴露位置和(ii)剥离涂层17的周边区域上应用上述粘性组合物,然后蒸发组合物中的挥发性组分,只留下非挥发性组分形成粘性层27。
使用标签11时,使粘性层27与服装面料等织物接触,对载体15底部施加足够的热量(比如使用加热的压板),使转移部分21从支撑部分13上发生剥离,热激活粘性层27,与要求物体粘合。标签11可以被应用于各种织物上,包括但并不限于棉,尼龙,聚酯,人造丝,Spandex(一种弹性合成纤维)及其混合。
通过在转移之后立刻从转移部分21上剥离支撑部分13(“热剥离”)产生糙面精整,或者通过在转移之后经过短时间冷却再从转移部分21上剥离支撑部分13产生光泽精整,对贴标签物体上表现出的转移部分21的精整类型进行调节。
发明人注意到,使用标签11装饰织物时,能产生很好的标签附着性和耐磨性。比如,被应用于织物上之后,标签的转移部分能随着相关织物一起被拉伸超出其原始尺寸,经过多次洗涤也不会发生明显的断裂现象或者降低其图像质量。另外,标签11使转移部分21在贴标签的物体上形成平滑表面,而不会在物体上起皱,并使标签产生“柔软”触感。而且,标签11不会在织物上留下视觉可辨析的残留物,从而使贴标签物体产生没有标签的视觉感受。
而且,标签11的优点是,在加热加压条件下将转移部分21应用于织物上之后,能迅速地(即,在几秒或更短时间内)从转移部分21上剥离支撑部分13。因此,使用标签11能进行连续贴标签的工作,从而提供比现有标签结构更大的处理量。
参见附图2所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二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所述热转移标签是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用附图标记111表示。
热转移标签111中包括支撑部分113,支撑部分113种包括载体115和剥离层117。载体115与标签11的载体15相同,剥离层117与标签11的剥离层17相同。
热转移标签111中还包括转移部分121(虽然附图2中略微超出尺寸的支撑部分113上只表示出单个转移部分121,但是每个支撑部分113上并非只存在一个转移部分121,而且在支撑部分113的普通拉伸织物上规则间隔排列有大量相同或不同的转移部分121。)转移部分121中优选包括(i)被直接印刷在剥离层117要求位置上的油墨图案层125,(ii)被直接印刷在油墨图案层125(以及油墨图案层125内的剥离层117的任何暴露位置)和剥离层117的周边区域上的底层126,和(iii)被直接印刷在底层126和剥离层117的周边区域上的热激活粘性层127。
转移部分121的油墨图案层125可以包括单个或者多个油墨层,可以由一种或多种不同油墨形成,只要形成的层125与底层126之间具有可以接受的粘性,而且能很好地从剥离层117上剥离即可。优选使用含有聚氯乙烯(PVC)树脂的幽默印刷油墨图案层125。(在本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术语聚氯乙烯包括氯乙烯的均聚物和共聚物。)一种优选的含PVC油墨中包括100份GNS Bear′s Navy油墨(PolyOne Corporation,Avon Lake,OH),10份Acumist B9蜡(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Morristown,NJ),5份Geon 137PVC树脂(PolyOne Corporation,Avon Lake,OH)和作为交联剂的1份氧化锌(Sigma-Aldrich Co.,Milwaukee,WI)。
油墨图案层125的厚度优选约为0.1到30微米,更优选约为1到20微米,由传统沉积方法形成,优选由丝网印刷方法形成,在剥离层117的一个或多个要求位置上应用一种或多种上述组合物,然后蒸发油墨组合物中的挥发性组分,只留下非挥发性油墨组分形成层125。对于上述含PVC的油墨,没有挥发性组分,但是必须加热印刷层,通常是在IR或UV烘箱中,使该层熔化或者“熟化”。
很容易理解,根据标签的特定应用,油墨图案层125中可以包括用于永久提示标签,普通ID,特定ID等的标记。另外,如下文所具体说明,转移部分121的至少一个层(即,油墨图案层125,底层126,粘性层127)中可以包括“水印”或者由能被特定波长的光或热量激活的颜料印刷的标记,能对贴标签产品的安全性进行筛选,比如防伪。
底层126使转移部分121具有结构整体性,并增加油墨层125和粘性层127之间的粘性,其中可以包括单个或者多个底层。优选使用含有以下至少一种聚合物的底漆组合物印刷底层126:一种或多种聚氨酯聚合物,一种或多种苯氧基聚合物,和一种或多种聚氯乙烯聚合物。一种优选的底漆组合物中包括100份Printable Adhesive PVC底漆塑料溶胶(PolyOne Corporation,Avon Lake,OH)和15份Geon 124 PVC树脂(PolyOne Corporation,Avon Lake,OH)。
底层126的厚度优选约为0.1到50微米,更优选约为1到20微米,由传统沉积方法形成,优选采用丝网印刷,凹版印刷或胶版印刷方法,将上述底漆组合物应用于油墨层125,油墨层125内剥离层117的暴露位置,和包围油墨层125的剥离层117区域上,然后蒸发底漆组合物中的挥发性组分,只留下非挥发性组分形成层126。
粘性层127的厚度优选约为10到200微米,更优选约为20到80微米,其中包括一种或多种热激活树脂,能与织物牢固粘合,粘性层127的熔点优选在大约60到150℃的范围内,更优选是约80到120℃。适合于形成粘性层127的树脂实例包括聚酯树脂,比如HMP 5184 V聚酯粉末粘性树脂(Bostik-Findley,Middleton,MA),和聚酰胺树脂,比如Griltex 2AP1聚酰胺树脂(Griltech,Sumter,SC)。一种适合于形成粘性层127的粘性组合物中包括作为粘合剂的450份HMP 5184 V聚酯粉末树脂(Bostik-Findley,Middleton,MA),作为粘合剂的150份PKHW 35苯氧基分散体(InChem CorD.,Rock Hill,SC),110份Tafigel PUR 61增稠剂(Ultra Additives,Inc.,Clover,SC),12份Dehydran 1620消泡剂(Cognis Corp.,Ambler,PA),6份Zonyl FSA润湿剂(DuPont,Wilmington,DE),和1800份水。
优选采用沉积,丝网印刷或类似方法形成粘性层127,在底层126和剥离涂层117的周边区域上应用上述粘性组合物,然后蒸发组合物中的挥发性组分,只留下非挥发性固体组分形成层127。
可以按照与标签11相同的方法应用标签111。与标签11相同,标签111形成的贴标签物体能承受多次(多达50次)洗涤,不会因此而明显影响图像质量,结构整体性或者标签柔软度。
参见附图3所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三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所述热转移标签是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用附图标记211表示。
热转移标签211种包括支撑部分213,支撑部分213种包括载体215和剥离层217。载体215与标签11的载体15相同,剥离层217与标签11的剥离层17相同。
热转移标签211种还包括蜡层219,蜡层219覆盖支撑部分213的剥离层217。蜡层219起到帮助从支撑部分213上剥离下文具体说明的转移部分的作用,蜡层厚度优选约为1到20微米,更优选约为4到15微米,熔点优选约为60到130℃,更优选约为80到120℃。蜡层219种优选包括聚乙烯基蜡,由含有1350份Acumist D5粉末蜡(Honeywell,Morristown,NJ),450份ME 48040M2蜡乳剂(Michaelman,Cincinnati,OH),300份Tafigel PUR 61增稠剂(Ultra Additive,Clover,SC),36份Dehydran 1620消泡剂(Cognis,Ambler,PA),Zonyl FSA润湿剂(DuPont,Wilmington,DE)和5400份水的组合物印刷(优选采用丝网印刷)而成。
优选使用Hockmeyer混料机(Hockmeyer Equipment Corporation,Elizabeth City,NC)制备上述配方,形成均匀稳定的蜡浆料,在室温条件下能在封闭容器种稳定储存。可以使用250目的筛网以2100印/小时的速度对该配方进行丝网印刷。用Smag press的UV和IR灯(Smag Graphique,Savigny-Sur-Orge Cedex,France)发出的热量对印刷的蜡层进行干燥和熔化。离开加热区域之后,通过强制气冷使蜡固化并结晶。
应当理解,没有必要为了实现从支撑部分213上完美地剥离转移部分而在所有情况下的标签211中包括剥离层217和蜡层219。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标签211中层217和219中的一个。
热转移标签211中还包括转移部分221(虽然附图3中只表示出一个转移部分221,但是每个支撑部分213中并非只有一个转移部分221,而是在支撑部分213的普通拉伸织物上规则间隔排列有大量相同或不同的转移部分221)。转移部分221中优选包括(i)被直接印刷在蜡层219要求位置上的油墨图案层225,(ii)被直接印刷在油墨图案层225(以及油墨图案层225内蜡层219的任何暴露位置)和蜡层219的周边区域上的底层226,和(iii)被直接印刷在底层226和蜡层219的周边区域上的热激活粘性层227。
转移部分221的油墨图案层225中可以包括单个或者多个油墨层。油墨图案层225中优选包括被至少一种交联剂交联的聚氯乙烯(PVC)树脂,所述至少一种交联剂的每个分子中优选具有超过一个官能团,所述官能团是异氰酸酯,氮丙啶,碳化二亚胺,烷氧甲基和羟甲基中至少一个。(不希望受限于本发明如何工作的任何特定理论,发明人相信油墨图案层225中PVC树脂的交联会抑制油墨图案层225中的油墨在热转移时发生扩散。)一种适用于形成油墨图案层225的油墨组合物中包括144份Geon 137 PVC树脂(PolyOneCorporation,Avon Lake,OH),80份CYMEL 303六甲氧基甲基密胺交联剂(CytecCorp.,West Paterson,NJ),54份Santicizer 160酞酸苄基丁酯(Ferro,Cleveland,OH),54份酞酸二辛酯增塑剂(ChemCentral,Bedford Park,IL),25.2份CYCAT 296-9催化剂(Cytec Corp.,West Paterson,NJ),20.08份Violet PC着色剂(PolyOne Corporation,Avon Lake,OH),15.48份Blue PC着色剂(PolyOne Corporation,Avon Lake,OH)和5.04份Bright Yellow PC着色剂(PolyOne Corporation,Avon Lake,OH)。
油墨图案层225的厚度优选约为0.1到30微米,更优选约为1到20微米,由传统沉积方法形成,优选采用丝网印刷,凹版印刷或搅拌印刷方法,在蜡层219的一个或多个要求位置上应用上述一种或多种油墨组合物,然后蒸发油墨组合物中的挥发性组分,只留下非挥发性油墨组分形成层。
很容易理解,根据标签的特定应用,油墨图案层225中可以包括用于永久提示标签,普通ID,特别ID等的标记。另外如下文所具体说明,转移部分221的至少一个层(即,油墨图案层225,底层226,粘性层227)中包括“水印”或者由能被特定波长的光或热量激活的颜料印刷的标记,能够对贴标签产品的安全性进行筛选,比如防伪。
在热转移过程中粘性层227发生软化时,底层226为油墨图案层225提供一定程度的结构支撑(这时会抑制油墨层225的图象发生变形),底层中可以包括单个或者多个底层。底层226中优选包括交联剂和至少一种以下聚合物:一种或多种聚氨酯聚合物,一种或多种苯氧基聚合物,和一种或多种聚氯乙烯聚合物。所述交联剂的每个分子中优选具有超过一个官能团,所述官能团是异氰酸酯,氮丙啶,碳化二亚胺,烷氧甲基和羟甲基中的至少一个。一种优选的底漆组合物中包括100份Geon 137 PVC树脂(PolyOne Corporation,Avon Lake,OH),55份Santicizer 160增塑剂(Ferro,Cleveland,OH),55份酞酸二辛酯增塑剂(ChemCentral,Bedfrod Park,IL),和10.5份NB 80粘性促进剂(Nazdar,Shawnee,KS)。
底层226的厚度优选约为0.1到50微米,更优选约为l到20微米,由传统沉积方法形成,优选采用丝网印刷,凹版印刷或胶版印刷方法,在油墨层225,油墨层225内蜡层219的暴露位置,和包围油墨层225的蜡层219区域上应用上述底漆组合物,然后蒸发底漆组合物中的挥发性组分,只留下非挥发性底漆组分形成层226。
粘性层227的厚度优选约为10到200微米,更优选约为20到80微米,其中包括一种或多种热激活树脂,能与织物牢固粘合,粘性层227的熔点优选在大约60到150℃的范围内,更优选约为80到120℃。适用于形成粘性层227的树脂实例包括聚酯,比如HMP 5184 V聚酯粉末粘性树脂(Bostik-Findley,Middleton,MA),聚酰胺,比如Griltex 4APl聚酰胺树脂(Griltech,Sumter,SC),和聚氯乙烯,比如Geon 137(PolyOne,Avon Lake,OH)。一种适用于形成粘性层227的粘性组合物中包括100份Geon 137PVC树脂(PolyOne,AvonLake,OH),55份Santicizer 160增塑剂(Ferro,Cleveland,OH),55份酞酸二辛酯增塑剂(ChemCentral,Bedford Park,IL)和47份Griltex 4APl粘合剂(Griltech,Sumter,SC)。
优选采用沉积,丝网印刷或类似方法形成粘性层227,在底层226和蜡层219的周边区域上应用上述粘性组合物,然后蒸发组合物中的挥发性组分,只留下非挥发性组分形成层227。
可以按照与标签111相同的方法应用标签211。应当注意到,发明人发现,标签211在热转移之后的印刷品质通常优于标签111。不希望受限于本发明的任何特定理论,据信在油墨层225和底层226中使用交联剂能够防止加热时油墨图像发生扩散。
另外,在粘性层227,底层226和油墨层225中使用PVC树脂作为主要树脂时,转移的标签对重复(多达50次)洗涤之后断裂和其他结构损坏情况的承受能力比含有上述聚酯基粘合剂的标签更强。另外,与含有上述聚酯基粘合剂的标签相比,转移的标签能更好地保持其图像品质,触感更柔软,因此穿戴者感觉更舒适。
最后,应当注意到,不一定为了实现从支撑部分213上完美剥离转移部分221,而必须在所有情况的标签211中包括剥离层217和蜡层219。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标签211中层217和219中的一个。
参见附图4所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四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所述热转移标签是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由附图标记311表示。
热转移标签311中包括支撑部分313,支撑部分313中包括载体315和剥离层317。载体315与标签11的载体15相同,剥离层317与标签11的剥离层17相同。
热转移标签311中还包括蜡层319,蜡层319覆盖支撑部分313的剥离层317。蜡层319与标签211的蜡层219相同,厚度优选约为0.1到20微米,更优选约为1到15微米。
热转移标签311中还包括转移部分321(虽然附图4中只表示了单个转移部分321,但是每个支撑部分313中并非只有一个转移部分321,而是在支撑部分313的普通拉伸织物上规则间隔排列多个相同或不同的转移部分321)。转移部分321中优选包括(i)被直接印刷在蜡层319要求位置上的热激活粘性层323;和(ii)被直接印刷在粘性层323要求位置上的油墨图案层325(油墨图案层325的印记不超过粘性层323)。
粘性层323的厚度优选约为10到200微米,更优选约为20到80微米,熔点在大约60到150℃的范围内,更优选是大约80到120℃,能与织物牢固粘合。另外,粘性层323具有足够平滑的顶面,使其上印刷的油墨图案层325非常清晰。发明人确定,为了获得理想的平滑顶面,粘性层323的表面粗糙度优选不超过约15微米。因此,一种适用的粘性组合物中包括作为粘合剂的450份HMP 5184 V聚酯粉末树脂(Bostik-Findley,Middleton,MA),作为粘合剂的150份PKHW 35苯氧基分散体(InChem Corp.,Rock Hill,SC),110份Tafigel PUR 61增稠剂(Ultra Additives,Inc.,Clover,SC),12份Dehydran1620消泡剂(Cognis Corp.,Ambler,PA),6份Zonyl FSA润湿剂(DuPont,Wilmington,DE),和1800份水。这种含聚酯的粘性组合物能形成表面粗糙度约为6-10微米的粘性层。另一种适用的粘性组合物中包括100份Geon 137PVC树脂(PolyOne,Avon Lake,OH),55份Santicizer 160增塑剂(Ferro,Cleveland,OH)和55份酞酸二辛酯增塑剂(ChemCentral,Bedford Park,IL)。发现这种含PVC的粘性组合物能形成表面粗糙度小于1微米的粘性层。因为由后者组合物形成的含PVC粘性层具有比前者组合物所形成含聚酯粘性层更平滑的顶面,所以这种含PVC的粘性层更适合于印刷小尺寸或要求高分辨率的图像和字母。另外,与含聚酯的粘性层相比,上述含PVC的粘性层对重复洗涤之后出现的断裂现象的承受能力更强。
粘性层323优选是由沉积方法形成的,采用丝网印刷、凹版印刷、胶版印刷或类似技术,在蜡层319上应用上述粘性组合物,然后蒸发组合物中的挥发性组分,只留下非挥发性固体组分形成层323。
转移部分321的油墨图案层325中可以包括单个或多个油墨层。为了保持转移标签的结构整体性,油墨图案层325必须能与粘性层323相容,可以与其具有相似的组成。特别是当粘性层323为含PVC的粘性层时,优选该油墨图案层325是由PVC基油墨形成的。一种适用于形成的油墨图案层325的含PVC油墨组合物中包括720份Geon 137 PVC树脂(PolyOne Corporation,Avon Lake,OH),350份Santicizer 160增塑剂(Ferro,Cleveland,OH),350份酞酸二辛酯增塑剂(ChemCentral,Bedford Park,IL),140.4份Violet PC着色剂(PolyOne Corporation,Avon Lake,OH),77.4份Blue PC着色剂(PolyOneCorporation,Avon Lake,OH)和25.2份Bright Yellow PC着色剂(PolyOneCorporation,Avon Lake,OH)。很容易发现,这种油墨组合物非常类似于上述PVC粘性组合物,油墨图案层325本身能与织物或应用标签311的其他物体发生粘合。
油墨图案层325的厚度优选约为0.1到30微米,更优选约为1到20微米,由传统沉积方法形成,优选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在粘性层323的一个或多个要求位置上应用一种或多种上述油墨组合物,然后蒸发油墨组合物中的挥发性组分,只留下非挥发性油墨组分形成层325。对于上述含PVC的油墨,没有这种挥发性组分,但是必须加热印刷的层,通常是在IR或UV烘箱中,使该层熔化或“熟化”。
很容易理解,根据标签的特定应用,油墨图案层325中可以包括用于永久提示标签,普通ID,特别ID等的标记。另外,如下文所具体说明,油墨图案层325和/或粘性层323中可以包括“水印”或者由能被特定波长的光或热量激活的颜料所印刷的标记,从而对贴标签产品的安全性进行筛选,比如防伪。
可以按照与标签211相同的方法应用标签311。标签311优于标签211的一个优点是,标签311不需要底层。所以,制造标签311的过程没有标签211复杂,降低了原料用量,制造时间和成本。另外,由于标签311不需要底层,所以与标签211相比,其转移部分的厚度或体积缩小,使标签311的转移部分更不容易引起贴标签服装穿戴者皮肤的不适感。
标签311优于标签211的另一个优点是,如果这两种标签的转移部分都是PVC基的,则标签311的油墨图案层中不需要对聚氯乙烯进行交联,因为油墨层位于粘性层上方,而不是粘性层下方,足以防止油墨层中的油墨在热转移时发生扩散。这是很明显的,因为PVC树脂的交联会影响标签的柔软度。换言之,与交联的PVC层相比,非交联的PVC层触感更柔软,更不容易引起穿戴者皮肤的不适感。所以,贴有标签311的服装触感更柔软,引起穿戴者的不适感更轻微。
参见附图5所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五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所述热转移标签是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由附图标记411表示。
热转移标签411非常类似于热转移标签311,两者之间的唯一区别在于,标签411中不包括对应于标签311中蜡层319的层。
参见附图6所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六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所述热转移标签是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由附图标记511表示。
热转移标签511中包括支撑部分513,支撑部分513中包括载体515和剥离层517。载体515与标签11的载体15相同,剥离层517与标签11的剥离层17相同。
热转移标签511中还包括蜡层519,蜡层519覆盖支撑部分513中的剥离层517。蜡层519与标签211的蜡层219相同,厚度优选约为4到20微米,更优选约为40到15微米。
热转移标签511中还包括被直接印刷在蜡层519要求位置上的油墨图案层525(虽然附图6中只表示了单个油墨图案层525,但是每个支撑部分513中并非只有一个转移部分525,而是在支撑部分513的普通拉伸织物上规则间隔排列有大量相同或不同的油墨图案层525)。
油墨图案层525中可以包括单个或多个油墨层。油墨图案层525优选由非交联的PVC基油墨形成。一种适用于形成油墨图案层525的非交联含PVC的油墨组合物中包括720份6eon 137 PVC树脂(PolyOne Corporation,Avon Lake,OH),350份Santicizer 160增塑剂(Ferro,Cleveland,OH),350份酞酸二辛酯增塑剂(ChemCentral,Bedford Park,IL),140.4份Violet PC着色剂(PolyOne Corporation,Avon Lake,OH),77.4份Blue PC着色剂(PolyOneCorporation,Avon Lake,OH)和25.2份Bright Yellow PC着色剂(PolyOneCorporation,Avon Lake,OH)。
油墨图案层525的厚度优选约为0.1到50微米,更优选约为1到30微米,由传统沉积方式形成,优选采用丝网印刷方法,在蜡层519的一个或多个要求位置上应用上述一种或多种油墨组合物,然后蒸发油墨组合物中的挥发性组分,只留下非挥发性油墨组分形成层525。对于上述含PVC的油墨,没有这种挥发性组分,但是必须在IR或UV烘箱中加热印刷层,熔化或“熟化”该层。
很容易理解,根据标签的不同用途,油墨图案层525中可以包括用于永久提示标签,普通ID,特别ID等的标记。另外,如下文进一步所述,油墨图案层525中还可以包括“水印”,或者包括由能被特定波长的光或热量激活的颜料印刷的标记,能对贴标签产品的安全性进行筛选,比如防伪。
可以按照与标签311相同的方法将标签511应用于物体上。标签511优于标签311的一个优点是,标签511中不需要粘性层。所以与标签311相比,标签511的制造过程并不那么复杂,从而减少了材料用量和制造时间与成本。另外,由于标签511不需要粘性层,所以其转移部分的厚度活体积小于标签311,降低了标签511的转移部分对贴标签服装穿戴者的皮肤所造成的不适感。
另一方面,标签511相对标签311的缺点是,油墨图案层525下方没有粘性层会使油墨图案层525的油墨在标签转移过程中发生扩散。结果导致油墨图案层525的图像分辨率比油墨图案层325更差。因此,油墨图案层525不象油墨图案层325那样适用于印刷小尺寸图像或字母。
参见附图7所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七种热转移标签,所述热转移标签是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用附图标记611表示。
热转移标签611非常类似于热转移标签511,这两种标签之间唯一的区别是,标签611中没有对应于标签511中蜡层519的层。
可以按照与热转移标签511相同的方法,将热转移标签611应用于物体上。
参见附图8所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八种热转移标签,所述热转移标签是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用附图标记711表示。
标签711中包括支撑部分713,支撑部分713中包括载体715和剥离层717。载体715与标签11的载体15相同,剥离层717与标签11的剥离层17相同。
热转移标签711中还包括蜡层719,蜡层719覆盖支撑部分713的剥离层717。蜡层719与标签211的蜡层219相同,优选厚度约为4到20微米,更优选约为4到15微米。
热转移标签711中还包括转移部分721(即使附图8中只表示了单个转移部分721,但是每个支撑部分713中并非只有一个转移部分721,而是在支撑部分713的普通拉伸织物上规则间隔排列大量相同或不同的转移部分721)。转移部分721中优选包括(i)被直接印刷在蜡层719指定位置上的拉伸层722;(ii)被直接印刷在拉伸层722指定位置上的热激活粘性层723(粘性层723的印记不超出拉伸层722);和(iii)被直接印刷在粘性层723指定位置上的油墨图案层725(油墨图案层725的印记不超出粘性层723)。
拉伸层722使转移部分721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使转移部分721能更好地承受固定部分721的织物拉伸),拉伸层的厚度优选约为5到100微米,更优选约为10到80微米。优选拉伸层722中包括至少一种聚酯嵌段共聚物,比如Hytrel(DuPont,Wilmington,DE),聚脲聚合物,和聚氨酯聚合物,比如Estane(Noveon,Cleveland,OH),Sancure(Noveon,Cleveland,OH)或NeoRez(NeoResins,Wilmington,MA)。一种适用于制造拉伸层722的组合物中包括50份Sancure 835(Noveon,Cleveland,OH),2份Tafigel PUR 61增稠剂(Ultra Additives,Inc.,Clover,SC)和0.2份Dehydran 1620消泡剂(Cognis Corp.,Ambler,PA)。
优选由沉积方法形成拉伸层722,采用丝网印刷、凹版印刷、胶版印刷或类似技术,在蜡层719上应用上述拉伸组合物,然后蒸发组合物中的挥发性组分,只留下非挥发性固体组分形成层722。
如以下实施例所讨论,可以改进拉伸层722,使其包括安全特征,比如RFID特征或者由活性油墨形成的标记。
粘性层723与标签311的粘性层323相同。
转移部分721的油墨图案层725中可以包括单个或多个油墨层。为了保持转移后标签的结构整体性,油墨图案层725必须与粘性层723相容,可以具有类似组成。特别是当粘性层723为含PVC的粘性层时,优选用PVC基油墨形成油墨图案层725。一种适用于制造油墨图案层725的含PVC油墨组合物中包括40.6份Geon 137 PVC树脂(PolyOne Corporation,Avon Lake,OH),22.3份Santicizer 160增塑剂(Ferro,Cleveland,OH),22.3份酞酸二辛酯增塑剂(ChemCentral,Bedford Park,IL),5.5份Violet PC着色剂(PolyOneCorporation,Avon Lake,OH),4.4份Light Brown PC着色剂(PolyOneCorporation,Avon Lake,OH)和4.1份Bright Blue PC着色剂(PolyOneCorporation,Avon Lake,OH)。
油墨图案层725的优选厚度约为0.1到30微米,更优选约为1到20微米,是由传统沉积方法形成的,优选采用丝网印刷方法,在粘性层723的一个或多个要求位置上应用上述一种或多种组合物,然后蒸发油墨组合物的挥发性组分,只留下非挥发性油墨组分形成曾725。对于上述含PVC的油墨,没有这种挥发性组分,但是必须在IR或UV烘箱中加热印刷层,熔化或“熟化”该层。
很容易理解,根据标签的特定应用,油墨图案层725可以包括用于永久提示标签,普通ID,特别ID等的标记。另外,如下文进一步所述,转移部分721的至少一个层(即,油墨图案层725,粘性层723,拉伸层722)中还可以包括“水印”,或者包括由能被特定波长的光或热量激活的颜料印刷的标记,能对铁标签产品的安全性进行筛选,比如防伪。
可以按照与标签311相同的方法将标签711应用于物体上。
参见附图9所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九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所述热转移标签是按照本发明方法制成的,用附图标记811表示。
热转移标签811中包括支撑部分813,支撑部分813中包括载体815和剥离层817。载体815与标签311的载体315相同,剥离层817与标签311的剥离层317相同。
热转移标签811还包括蜡层819,蜡层819与蜡层319相同,覆盖支撑部分813的剥离层817。
热转移标签811中还包括转移部分821(即使附图9中只表示出单个转移部分821,但是每个支撑部分813中并非只有一个转移部分821,而是在支撑部分813的普通拉伸织物上规则间隔排列有大量相同或不同的转移部分821)。转移部分821包括被直接印刷在蜡层819上的粘性层823,和被直接印刷在粘性层823上的油墨图案层825,粘性层823与标签311的粘性层323相同,油墨图案层825与标签311的粘性层325相同。应当注意到,油墨图案层825不能与粘性层823一起延伸。所以粘性层823中有一个或多个区域或者称为“窗口”是暴露的,或者说没有被油墨图案层825覆盖。
热转移标签811中还包括标记827,标记827被印刷在一个上述未被油墨图案层825覆盖的粘性层823窗口上。(虽然这里把油墨图案层825和标记827表示和描述成粘性层823上的分立单元,但是很容易理解,它们共同起到在粘性层823上形成整个设计的作用。)
很容易理解,标签811中可以包括大量类似于827的标记。而且,可以在标签811中完全省略油墨图案层825,使标记827中包括希望在标签811中表示的所有信息,图像等。
目前使用油墨图案层825传达对大量转移部件821都是相同的信息,使用标记827传达对每个转移部分821各不相同的信息。比如,可以用油墨图案层825传达服装的注意事项或商标,而用标记827传达指定标签或系列标签的特定信息。标记827中可以包括可读信息和/或机读信息,比如条形码。各种标记827中可以包括的信息是:(a)唯一确定每个标签的序列号;(b)产品特征,比如服装尺寸(比如S,M,L等),款式,纤维种类等;(c)价格信息;(d)制造商或分销商的名称或地址;和(e)真实性信息。或者可以省略油墨图案层825,用标记827传达通常用油墨图案层825表示的固定信息和上述可变信息。
油墨图案层825通常是由标签制造者应用的,标记827是随后由标签的工业使用者(有时被称为标签转贴者;比如服装制造者)在转移标签之前应用的。这时,可以制造客户定制标签,这样就能显著减少制造商储存的标签量。但是更常见的是,可以在流水线商与标记827一起印刷油墨图案层825;可以使用不同的印刷流水线在相同位置商印刷标记827,形成油墨图案层825;或者由不同的制造商在不同位置上印刷油墨图案层825和标记827。
优选采用不同的印刷技术形成标记827,比如热转印(优选是近边缘热转印机),喷墨打印,激光打印,或类似技术,能按照要求制造客户定制标签。(也可以采用其他印刷技术制造标记827,比如凹版印刷,丝网印刷和胶版印刷,但是这些技术在印刷不同信息时并不方便。)很容易理解,可以把热转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或类似设备与计算机相连,用打印机打印计算机生成或挑选的数字图像。这种计算机可以是独立的个人电脑,或者是通过主线或互联网与网络相连的电脑。
从以上标签311的相关内容注意到,在粘性层823上印刷图像的清晰度主要是粘性层823粗糙度的函数。因此,如果粘性层823的印刷表面具有大于约15微米的表面粗糙度,则印刷质量很差。(使用热转印或类似技术会加重这种清晰度的问题,因为采用这些技术制得的标记厚度未1微米左右。)所以,粘性层823的表面粗糙度优选不超过约10微米,希望印刷图形(与文本相对)或小字母文本时更优选约未5微米。因此,对于要求高分辨率的应用,优选使用标签311的上述PVC基粘合剂,所述PVC基粘合剂具有小于1微米的表面粗糙度。相反,如果不需要高分辨率,则可以使用标签311的上述聚酯基粘合剂,所述聚酯基粘合剂具有约为6-10微米的表面粗糙度。
还应当注意到,采用热转印技术制造标记827时,发现树脂基转印色带产生的标记具有由于树脂和蜡基转印色带的分辨率,而树脂的蜡基转印色带产生的标记具有优于树脂基转印色带的对比度(即颜色深度)。因此,可以根据更好分辨率或更好对比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转印色带。
虽然上文所述的标记827位于粘性层823的窗口中,但是也可以使标记827与部分或全部油墨图案层825对齐,形成真实性证明标记或类似标记。
可以按照与标签311相同的方法将标签811应用于物体上。
与上述标签811类似,标签711中也包括被直接印刷在粘性层723上的标记(优选由热转印,喷墨打印,激光打印或类似方法形成)。
参见附图10所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十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所述热转移标签是按照本发明方法制成的,用附图标记851表示。
热转移标签851在大多数方面与热转移标签211类似,这两种标签之间的主要区别是,热转移标签851中还包括被直接印刷在粘性层227上对准油墨图案层225开口区域的位置上的标记853。优选采用与标签811中标记827相同的方法形成标记853。
很容易理解,标签851中可以包括大量类似于标记853的标记。而且,可以从标签851中整体省略油墨图案层225,标记853中包含希望由标签851体现的所有信息,图形等。
而且,虽然这里所述的标记853与油墨图案层225的开口区域对准,但是也可以将标记853与部分或全部油墨图案层225对准,形成真实性证明或类似物。
可以按照与标签211相同的方法在物体上应用标签851。
很容易理解,在上述热转移标签中结合安全特征(比如,防盗,防伪,反平行进口等),用于跟踪存货或类似目的的特征是有利的。根据本发明所述,达到该目的的一种方法是在热转移标签中结合RFID(射频识别)器件。RFID器件中可以包括安全信息和/或多种其他信息。RFID器件中的信息实例包括:(a)唯一表示每个RFID标签的序列号;(b)产品特征,比如每件衣服的尺寸(S,M,L),款式,纤维种类等;(c)价格信息;(d)制造商或分销商名称或地址;和(e)真实性信息。
参见附图11所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十一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所述热转移标签是按照本发明方法制成的,用附图标记911表示。
热转移标签911在大多数方面与标签211类似,这两种标签之间的主要区别是,标签911中还包括具有内置式天线912的RFID集成电路,RFID集成电路912被夹在底层226和粘性层227之间。优选RFID集成电路912非常薄,以减小标签911的体积。一种适合于作为RFID集成电路912的具有内置式天线的RFID集成电路实力是从Hitachi,Ltd.购得的。“mu-chip”RFID IC尺寸为0.4毫米×0.4毫米,工作时的射频为2.45千兆赫,具有128位ROM。在底层226上沉积RFID集成电路912(在干燥底层226之前),然后在RFID集成电路912和底层226上印刷粘性层227,从而在底层226和粘性层227之间固定RFID集成电路912。
可以按照与标签211相同的方法在物体上应用标签911。
另一种包括具有内置式天线的RFID集成电路的热转移标签如附图12中所示,所述热转移标签是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用附图标记1011表示。热转移标签1011在大多数方面与标签111类似,区别于标签111之处是,标签1011中还包括位于粘性层127和底层126之间的RFID集成电路1012,RFID集成电路1012与RFID集成电路912相同。
虽然没有表示出来,但是应当理解可以将类似于RFID集成电路912或RFID集成电路1012的RFID集成电路以类似方式插入热转移标签11中。或者可以将类似于RFID IC 912或RFID IC 1012的RFID IC插入每个标签311,411和711的油墨图案层与粘性层之间。
参见附图13所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十三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所述热转移标签是按照本发明方法制成的,用附图标记1111表示。
热转移标签1111在大多数方面与标签911类似,这两种标签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标签1111中用RFID带1113替代RFID IC 912,RFID带被插入粘性层227和底层226之间。“RFID带”中包括RFID芯片和导线的组合。RFID带的实例公开在参考文献的以下专利和专利申请中:名为“RFID标签技术”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2003/0136503,发明人Green等,公开日2003年7月24日;名为“射频识别器件和方法”的美国专利申请10/214066,发明人Liu等,于2002年8月7日提交;名为“RFID器件检测系统和方法”的美国专利申请10/406702,发明人Forster,于2003年4月3日提交;名为“具有可变性质的RFID器件”的美国专利申请60/485313,发明人Forster等,于2003年7月7日提交;和名为“具有加强可读性的RFID标签”的美国专利申请60/517155,发明人Forster,于2003年11月4日提交。另外,从Philips Electronics(Netherlands)购买RFID带作为“I连接”RFID带。
按照与标签911相同的方法在物体上应用标签1111。
虽然没有表示出来,但是应当理解可以将类似于RFID带1113的RFID带以类似方法插入热转移标签11中。或者,将类似于RFID带1113的RFID带插入每个标签311,411和711的油墨图案层与粘性层之间。
应当注意到,无线RFID和RFID带的读取距离非常小,约为1英寸。因此,当读取器位置非常接近时,能够读取标签911,1011和1111中的RFID信息。为了实现长距离读取,RFID器件中优选包括天线。
参见附图14所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十四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所述热转移标签是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用附图标记1211表示。
热转移标签1211中包括支撑部分1213,支撑部分1213中包括载体1215和剥离层1217。载体1215与标签11的载体15相同,剥离层1217与标签11的剥离层17相同。
热转移标签1211中还包括覆盖支撑部分1213中剥离层1217的蜡层1219,蜡层1219与蜡层219相同。
热转移标签1211中还包括转移部分1221(虽然附图14中只表示了单个转移部分1221,但是每个支撑部分1213中并非只有一个转移部分1221,而是在支撑部分1213的普通拉伸织物上规则间隔排列大量相同或不同的转移部分1221)。转移部分1221包括(i)被直接印刷在蜡层1219要求位置上的油墨图案层1225,油墨图案层1225优选与标签211的油墨图案层225相同,(ii)被直接印刷在油墨图案层1225(以及油墨图案层1225中蜡层1219的任何暴露位置)和蜡层1219周边区域上的标记层1226,标记层1226优选与标签211的油墨图案层225类似,但是具有不透明性,在标签转移之后,无法看到以下RFID器件,(iii)被直接印刷在标记层1226上的底层1227,底层1227优选与标签211的底层226相同;(iv)被直接印刷在底层1227上的天线1228,采用标准印刷技术用银油墨印刷天线1228,比如丝网印刷或胶版印刷;(v)采用传统芯片固定技术和普通粘合剂与天线1228结合的RFID芯片1229,粘合剂比如是各向异性导电浆或膜;和(vi)被直接印刷在RFID芯片1229,天线1228和底层1227的暴露位置,和蜡层1219周边区域上的热激活粘性层227。
可以采用与标签1111相同的方法在物体上应用标签1211。
参见附图15所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十五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所述热转移标签是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用附图标记1311表示。
热转移标签1311中包括支撑部分1313,支撑部分1313中包括载体1315和剥离层1317。载体1315与标签11的载体15相同,剥离层1317与标签11的剥离层17相同。
热转移标签1311中还包括转移部分1321(虽然附图15中只表示了单个转移部分1321,但是每个支持部分1313中并非只有一个转移部分1321,而是在支撑部分1313的普通拉伸织物上规则间隔排列有大量相同或不同的转移部分1321)。转移部分1321中包括被直接印刷在蜡层1319要求位置上的油墨图案层1325,油墨图案层1325优选与标签211的油墨图案层225相同。
转移部分1321中还包括标记层1326,标记层1326被直接印刷在油墨图案层1325(以及油墨图案层1325内蜡层1319的任何暴露区域)和蜡层1319的周边区域上。标记层1326优选与标签211的油墨图案层225类似,但是具有不透明性质,标签转移之后无法看到下述RFID器件。
转移部分1321中还包括被直接印刷在标记层1326上的底层1327,底层1327优选与标签211的底层226相同。
转移部分1321中还包括压敏粘合剂1328,RFID芯片1329和天线1330的次级组合,所述次级组合是由以下方法形成的(参见附图16):首先采用银油墨和传统天线印刷技术在剥离衬垫1331上印刷天线1330。随后采用传统芯片粘合技术,在天线1330上固定RFID芯片1329。然后在天线1330,芯片1329和剥离衬垫1331上印刷压敏粘合剂1328。这样形成的次级组合是颠倒的,压敏粘合剂1328接触底层1327。随后从天线1330和压敏粘合剂1328上除去剥离衬垫1331。最后,在暴露的天线1330和压敏粘合剂1328上以及蜡层1319的周边区域上直接印刷热激活粘合剂1332。
可以采用与标签1211相同的方法在物体上应用标签1311。
考虑到保密的因素,使RFID器件在被出售给贴有RFID器件的服装消费者之后变得很快无法使用是有利的。使RFID器件变得无法使用的一种方法是用水溶性油墨印刷RFID天线。以这种方法进行操作时,天线会在洗涤服装时溶解,导致RFID器件无法使用。另一种方法是在保留RFID器件的标签区域(但是并非保留标签图形的区域)中使用水溶性粘合剂。这时,粘合剂会在洗涤服装时溶解,从标签中洗掉RFID器件。
使上述各种热转移标签获得安全特征(防盗,防伪,反平行进口)或者存货控制能力的另一种方法是在标签中混入一种或多种安全物质(比如油墨和添加剂)。安全物质可以包括或者被添加入单层标签(比如油墨层或粘性层),或者可以包括多层标签,相互作用提供安全指示。相比隐蔽安全性,很容易发现(或者“明显”)的安全指示通常是优选的。
保密油墨包括但并不限于IR激活油墨,UV激活油墨,可见光激活油墨,热激活油墨,电激活油墨,磁激活油墨,化学激活油墨,湿气激活油墨,压力激活油墨,二向色性油墨,时间控制油墨。
安全性添加剂包括,比如可以被混入热转移标签粘性层中的显微示踪颗粒(或“标记物质”)。某些分子可以通过其物理物质组成,颜色,α-数字字符和其他方法进行编码。可以使用电子读取器来验证热转移标签中的分子组成。
关于保密油墨的实例,参见附图17所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十六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所述热转移标签是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用附图标记1411表示。
热转移标签1411在大多数方面与热转移标签311类似,这两种标签之间的主要区别是,标签1411用包括传统油墨图案1423,热变色油墨图案1425和标记1427的油墨层来替代油墨层325。传统油墨图案1423以相同方式被印刷在粘性层323上,使用与油墨层325相同的油墨。以类似于传统油墨图案1423的方式,将热变色油墨图案1425印刷在粘性层323上,区别在于使用热变色油墨替代非热变色油墨。热变色油墨图案1425可以作为安全性特征,比如产品标识形式的真实性证明。加热对象(比如使用手持式加热器)时,产品标识的外观会变色,从而表示产品是真的或者被授权出售。一种适用于印刷油墨层1425的热变色油墨是从Matsui Internationa1(Gardena,CA)购得的Chromicolor Fast蓝色油墨。
可以采用相同方式在粘性层323上印刷标记1427,使用与标记827相同的油墨,用来表示与标记827相同的信息,比如可变印刷信息。
可以按照与标签311相同的方法在物体上应用标签1411。
参见附图18所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十七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所述热转移标签是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用附图标记1511表示。
标签1511在大多数方面类似于标签311,这两种标签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标签1511用粘性层1523替代粘性层323。粘性层1523与层323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中还包括光激活颜料。因此,层1523起到安全(防伪)层的作用,在被特定波长的光激活时能发出信号颜色的光。一种适合于制造层1523的粘性组合物种包括100份Geon 137(PolyOne,Cleveland,OH),55份Santicizer160增塑剂(Ferro,Cleveland,OH),55份酞酸二辛酯(ChemCentral,BedfordPark,IL)和21份LumiNova BG-300M磷光颜料(UMC,Lyndhurst,NJ)。
或者,可以用Photopia紫色UV敏化油墨(Matsui International,Gardena,CA)印刷的油墨层替代粘性层1523。
可以按照与标签311相同的方法在物体上应用标签1511。
参见附图19所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十八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所述热转移标签是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用附图标记1611表示。
热转移标签1611在许多方面类似于热转移标签1311,这两种标签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标签1611中还包括被直接印刷在油墨图案层325上的第二油墨图案层1613,选择合适的层1613和325,使其覆盖区域不同于非覆盖区域(比如颜色不同)。比如,层325中可以包括黄色水平条纹,层1613中可以包括蓝色垂直条纹;因此,当黄色和蓝色条纹相交时,出现绿色区域。目前已知标签制造者可以在第一位置处印刷层325,服装制造者(贴标签者)在第二位置处印刷层1613,采用热转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或者类似机器完成。贴标签者能够采用这种方法选择性地“激活”标签。
应当理解,层1613和325可以在彼此重叠时发生化学反应,而不是以上述方式相互作用而发生物理颜色变化。
可以采用与标签311相同的方法在物体上应用标签1611。
参见附图20所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十九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所述热转印标签是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用附图标记1651表示。
热转移标签1651在许多方面类似于热转移标签211,这两种标签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标签1651中还包括被直接印刷在粘性层227上的第二油墨图案层1653,选择合适的层1653和225,使其重叠区域不同于非重叠区域(比如颜色不同)。比如,层225中可以包括黄色水平条纹,层1653中可以包括蓝色垂直条纹;因此当黄色和蓝色条纹相交时,会出现绿色区域。目前已知标签制造者可以在第一位置处印刷层225,而服装制造者在第二位置处印刷层1653,采用热转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或类似机器完成。制造者可以采用这种方法选择性地“激活”标签。
可以采用与标签211相同的方法在物体上应用标签1651。
参见附图21所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二十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所述热转移标签是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用附图标记1711表示。
热转移标签1711在大多数方面类似于标签211,这两种标签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标签1711中还包括被直接印刷在粘性层227上的油墨图案层1725。优选采用热转印或类似数字印刷技术形成的油墨图案层1725,包括以图形像素基质中固定位置像素体现的数字编码信息的图像。数字编码不太容易被肉眼看见,但是能被数字读取程序读取,从而检测到其中蕴涵的数字编码。
可以采用与标签211相同的方法在物体上应用热转移标签1711。
参见附图22所示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第二十一种热转移标签的截面图,所述热转移标签是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制成的,用附图标记1751表示。
热转移标签1751在大多数方面类似于标签311,这两种标签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标签1751种包括优选由热转印或类似数字印刷技术形成的油墨图案层1753,包括以图形像素基质中固定位置像素体现的数字编码信息的图像。数字编码不太容易被肉眼看见,但是能被数字读取程序读取,从而检测到其中蕴涵的数字编码。
可以采用与标签311相同的方法在物体上应用热转移标签1751。
这里所述实施例只是例证,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超出发明原理的条件下进行各种变化和改进。比如,应当理解可以直接或者通过透层迁移,向上述“非蜡”和“非硅酮”剥离层中添加痕量或不产生影响的少量蜡或硅酮,这并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因此,这里用术语“非蜡”和“非硅酮”表示包括这种可能性。所有这些变化和改进都属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范围内。
Claims (156)
1.在织物上贴标签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热转移标签,所述热转移标签包括:
(i)转移部分,所述转移部分包括油墨图案层;
(ii)支撑部分,所述支撑部分位于支撑部分上,在加热和加压条件下能将转移部分从支撑部分转移到织物上,所述支撑部分包括
(A)载体,和
(B)位于载体上的剥离涂层,所述剥离涂层由非蜡,非硅酮的剥离材料制成;和
在加热和加压条件下将转移部分从支撑部分转移到织物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剥离涂层能从转移部分上被干净地剥离,不会有视觉可辨析的剥离涂层随着转移部分被转移到物体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转移步骤耗时不超过10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撑部分的特征是,按照粘性测试方法PSTC-4B以180度从剥离涂层上剥离单位宽度压敏胶带所需要的剥离力在大约0.5-5.0磅/英寸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撑部分的特征是,按照粘性测试方法PSTC-4B以180度从剥离涂层上剥离单位宽度压敏胶带所需要的剥离力在大约1.5-3.5磅/英寸的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支撑部分的特征是,按照粘性测试方法PSTC-4B以180度从剥离涂层上剥离单位宽度压敏胶带所需要的剥离力在大约2.1-2.4磅/英寸的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剥离涂层的总表面能约为25到35毫牛/米,极性表面能约为0.1到4毫牛/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剥离涂层的总表面能约为30毫牛/米,极性表面能约为1.3毫牛/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剥离涂层与转移部分直接接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剥离涂层的厚度约为0.01到10微米。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剥离涂层的厚度约为0.02到1微米。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剥离涂层的厚度约为0.1微米。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X射线光电子光谱测得剥离涂层的碳含量(原子%)约为90到99.9%,氧含量(原子%)约为0.1到10%。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X射线光电子光谱测得剥离涂层的碳含量(原子%)约为97%,氧含量(原子%)约为3%。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剥离涂层是烯属的。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载体是聚合膜,玻璃化转变温度在大约60到250℃的范围内,室温下的储能模量在1.0×1010到2.0×1010达因/平方厘米的范围内,100℃储能模量在5.0×107到1.5×1010达因/平方厘米的范围内。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载体选自聚酯膜和取向聚丙烯膜。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载体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和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膜。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载体厚度约为0.5到7.0密尔。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载体厚度约为0.9到3.0密尔。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载体厚度约为0.9到2.0密尔。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剥离涂层的形成方法是:(i)在载体上应用无定形或半取向状态的组合物,包括(a)含共聚物的官能化α-烯烃和(b)交联剂;和(ii)在单轴或双轴拉伸和热定型过程中使组合物与载体反应。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含共聚物的官能化α-烯烃是含共聚物的酸官能化α-烯烃。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含共聚物的官能化α-烯烃选自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酰胺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二甲基氨乙基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2-羟乙酯共聚物;和丙烯/丙烯酸共聚物。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交联剂选自氨基甲醛树脂,多价金属盐,异氰酸酯,封端异氰酸酯,环氧树脂和多官能化氮丙啶。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载体和剥离涂层可选是透明的。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织物是服装面料。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服装面料包括选自棉,尼龙,聚酯,人造丝,斯潘德克司(一种弹性纤维)及其混合的材料。
2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热转移标签中还包括位于转移部分和支撑部分之间的蜡层。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油墨图案层是由聚氯乙烯基油墨形成的。
3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转移部分中还包括热激活粘性层,油墨图案层位于热激活粘性层上。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热转移标签中还包括位于转移部分和支撑部分之间的蜡层。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之后和步骤(b)之前,还包括采用热转印,喷墨打印和激光打印中至少一种方法在热激活粘性层上印刷标记的步骤。
34.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油墨图案层被直接印刷在热激活粘性层上。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热激活粘性层的表面粗糙度不超过约15微米。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热激活粘性层的表面粗糙度不超过约10微米。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热激活粘性层的表面粗糙度不超过约5微米。
38.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丝网印刷,凹版印刷和胶版印刷中的一种方法印刷油墨图案层。
39.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油墨图案层是采用热转印,喷墨打印和激光打印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印刷的。
40.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转移部分中还包括拉伸层,使转移部分具有提高的弹性,热激活粘性层位于拉伸层上,拉伸层位于蜡剥离层上。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之后和步骤(b)之前,还包括采用热转印,喷墨打印和激光打印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在热激活粘性层上印刷标记的步骤。
42.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拉伸层的厚度约为5到100微米,包括至少一种聚酯嵌段共聚物,聚脲聚合物和聚氨酯聚合物。
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转移部分中还包括热激活粘性层,热激活粘性层位于油墨图案层上。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转移部分中还包括底层,底层位于油墨图案层和热激活粘性层之间。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热转移标签中还包括蜡层,蜡层直接位于剥离涂层上,油墨图案层直接位于蜡层上。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之后和步骤(b)之前,还包括采用热转印,喷墨打印和激光打印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在热激活粘性层上印刷标记的步骤。
47.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转移部分中还包括保护漆层,油墨图案层位于保护漆层上。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转移部分中还包括底层,底层位于油墨图案层和热激活粘性层之间。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之后和步骤(b)之前,还包括采用热转印,喷墨打印和激光打印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在热激活粘性层上印刷标记的步骤。
50.在织物上贴标签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热转移标签,所述热转移标签包括:
(i)转移部分,所述转移部分包括油墨图案层;
(ii)支撑部分,所述转移部分位于支撑部分上,在加热加压条件下能将转移部分从支撑部分转移到织物上,所述支撑部分包括
(A)载体,和
(B)蜡剥离层,所述蜡剥离层沉积在载体上,转移部分沉积在蜡剥离层上;和
(b)在加热加压条件下将转移部分从支撑部分转移到织物上。
5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载体选自纸,聚合物涂层纸,和聚合膜。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载体是聚合膜。
53.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大约60到250℃的范围内,室温下的储能模量在1.0×1010到2.0×1010达因/平方厘米的范围内,100℃的储能模量在5.0×107到1.5×1010达因/平方厘米的范围内。
54.如权利要求5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载体选自聚酯膜和取向聚丙烯膜。
55.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载体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和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膜。
56.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载体厚度约为0.5到7.0密尔。
57.如权利要求5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载体厚度约为0.9到3.0密尔。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载体厚度约为0.9到2.0密尔。
59.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蜡剥离层厚度约为0.1到20微米,包括聚乙烯基蜡。
60.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油墨图案层是由聚氯乙烯基油墨形成的。
61.如权利要求5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转移部分中还包括热激活粘性层,油墨图案层位于热激活粘性层上。
62.如权利要求6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油墨图案层被直接印刷在热激活粘性层上。
63.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热激活粘性层的表面粗糙度不超过约15微米。
64.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热激活粘性层的表面粗糙度不超过约5微米。
65.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丝网印刷,凹版印刷和胶版印刷中的一种方法印刷油墨图案层。
66.如权利要求6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油墨图案层由热转印,喷墨打印和激光打印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印刷。
67.如权利要求6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转移部分中还包括拉伸层,使转移部分具有提高的弹性,热激活粘性层位于拉伸层上,拉伸层位于蜡剥离层上。
68.如权利要求6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之后和步骤(b)之前,还包括采用热转印,喷墨印刷和激光印刷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在热激活粘性层上印刷标记的步骤。
69.如权利要求6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拉伸层厚度约为5到100微米,包括至少一种聚酯嵌段共聚物,聚脲聚合物和聚氨酯聚合物。
70.如权利要求6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转移部分中还包括热激活粘性层,热激活粘性层位于油墨图案层上。
71.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之后和步骤(b)之前,还包括采用热转印,喷墨打印和激光打印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在热激活粘性层上印刷标记的步骤。
72.如权利要求7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转移部分中还包括底层,底层位于油墨图案层和热激活粘性层之间。
73.如权利要求7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之后和步骤(b)之前,还包括采用热转印,喷墨打印和激光打印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在热激活粘性层上印刷标记的步骤。
74.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热转移标签,所述热转移标签包括:
(a)载体;
(b)位于载体上并与其直接接触的剥离涂层,剥离涂层由非蜡,非硅酮的剥离材料制成;和
(c)油墨图案层,所述油墨图案层位于剥离涂层上并与其直接接触。
75.如权利要求74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载体是聚合膜,玻璃化转变温度在大约60到250℃的范围内,室温下的储能模量在1.0×1010到2.0×1010达因/平方厘米的范围内,100℃的储能模量在5.0×107到1.5×1010达因/平方厘米的范围内。
76.如权利要求74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聚合膜选自聚酯膜和取向聚丙烯膜。
77.如权利要求76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聚合膜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和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膜。
78.如权利要求75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载体厚度约为0.5到7.0密尔。
79.如权利要求78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载体厚度约为0.9到3.0密尔。
80.如权利要求79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载体厚度约为0.9到2.0密尔。
81.如权利要求74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剥离涂层是烯属涂层,由X射线光电子光谱测得的碳含量(原子%)约为90到99.9%,氧含量(原子%)约为0.1到10%,厚度约为0.01到10微米,总表面能约为25到35毫牛/米,极性表面能约为0.1到4毫牛/米。
82.如权利要求74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载体和剥离涂层可选是透明的。
83.如权利要求74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油墨图案层厚度约为0.1到50微米,是采用非交联的聚氯乙烯油墨印刷的。
84.如权利要求74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油墨图案层是用保密油墨印刷的。
85.如权利要求84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保密油墨选自IR激活油墨,UV激活油墨,可见光激活油墨,热激活油墨,电激活油墨,磁激活油墨,化学激活油墨,湿气激活油墨,压力激活油墨,二向色性油墨和时间控制油墨。
86.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热转移标签,所述热转移标签包括:
(a)载体;
(b)位于载体上并且与其直接接触的剥离涂层;和
(c)油墨图案层,所述油墨图案层位于剥离涂层上,油墨图案层包括聚氯乙烯树脂。
87.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剥离涂层是蜡剥离层,油墨图案层直接接触蜡剥离层。
88.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剥离涂层由非蜡,非硅酮的剥离材料制成,油墨图案层直接接触蜡剥离层。
89.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蜡剥离层,蜡剥离层在组成不同于剥离涂层,油墨图案层位于蜡剥离层上并与其直接接触,蜡剥离层位于剥离涂层上并与其直接接触。
90.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油墨图案层包括非交联的聚氯乙烯树脂。
91.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油墨图案层包括交联的聚氯乙烯树脂。
92.如权利要求86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层和热激活粘性层,底层位于油墨图案层上,热激活粘性层位于底层上。
93.如权利要求92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油墨图案层厚度约为0.1到30微米,底层厚度约为0.1到50微米,热激活油墨层厚度约为10到200微米。
94.如权利要求93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油墨图案层包括交联的聚氯乙烯树脂,底层包括交联的聚氨酯聚合树脂,交联的苯氧聚合树脂和交联的聚氯乙烯聚合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95.如权利要求94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底层包括交联的聚氯乙烯聚合树脂。
96.如权利要求95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热激活粘性层包括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和聚氯乙烯树脂中的一种。
97.如权利要求96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热激活粘性层包括聚氯乙烯树脂。
98.如权利要求96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热激活粘性层的表面粗糙度不超过15微米。
99.如权利要求97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热激活粘性层的表面粗糙度不超过5微米。
100.如权利要求92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被直接印刷在热激活粘性层上的标记。
101.如权利要求100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采用热转印,喷墨打印和激光打印中的一种方法印刷标记。
102.如权利要求92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漆层,保护漆层位于剥离涂层和油墨图案层之间。
103.如权利要求102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保护漆层厚度约为0.1密尔,包括苯氧树脂和聚氨酯树脂的3∶1混合物。
104.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热转移标签,包括:
(a)支撑部分;和
(b)转移部分,所述转移部分位于支撑部分上,在加热加压条件下能将转移部分从支撑部分转移到织物上,转移部分包括:
(i)油墨图案层;和
(ii)热激活粘性层,所述热激活粘性层的表面粗糙度不超过约15微米;
(iii)其特征在于油墨图案层和热激活粘性层彼此相邻排列,使油墨图案层和热激活粘性层彼此重叠。
105.如权利要求104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热激活粘性层的表面粗糙度不超过约10微米。
106.如权利要求105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热激活粘性层的表面粗糙度不超过约5微米。
107.如权利要求104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热激活粘性层包括聚酯粘性树脂,聚酰胺树脂和聚氯乙烯粘性树脂中的一种。
108.如权利要求107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热激活粘性层包括聚酯粘性树脂。
109.如权利要求107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热激活粘性层包括聚氯乙烯粘性树脂。
110.如权利要求104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热激活粘性层位于油墨图案层上。
111.如权利要求110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转移部分中还包括被直接印刷在热激活粘性层上的标记。
112.如权利要求111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标记厚度小于约15微米。
113.如权利要求111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标记是由热转印,喷墨打印和激光打印中的一种方法形成的。
114.如权利要求111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油墨图案层,热激活粘性层和标记是用保密油墨印刷的。
115.如权利要求114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保密油墨选自IR激活油墨,UV激活油墨,可见光激活油墨,热激活油墨,电激活油墨,磁激活油墨,化学激活油墨,湿气激活油墨,压力激活油墨,二向色性油墨和时间控制油墨。
116.如权利要求110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转移部分中还包括底层,底层位于油墨图案层和热激活粘性层之间。
117.如权利要求116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油墨图案层包括交联的聚氯乙烯树脂,底层包括交联的聚氨酯聚合树脂,交联的苯氧聚合树脂和交联的聚氯乙烯聚合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118.如权利要求117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底层包括交联的聚氯乙烯聚合树脂。
119.如权利要求118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热激活粘性层包括聚氯乙烯粘性树脂。
120.如权利要求119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支撑部分包括载体和直接位于载体上的剥离涂层,剥离涂层由非蜡,非硅酮的剥离材料制成,热转移标签中还包括位于剥离涂层和转移部分之间的蜡层。
121.如权利要求120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每个油墨图案层,底层和热激活粘性层都具有外沿,底层的外沿超出油墨图案层的外沿,热激活粘性层的外沿超出底层的外沿。
122.如权利要求104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油墨图案层位于热激活粘性层上,油墨图案层的外沿不超出热激活粘性层的外沿。
123.如权利要求122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油墨图案层是由热转印,喷墨打印和激光打印中的一种方法印刷的。
124.如权利要求122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油墨图案层是由丝网印刷、凹版印刷和胶版印刷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印刷的,第二部分油墨图案层是由热转印,喷墨打印和激光打印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印刷的。
125.如权利要求122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油墨图案层和热激活粘性层是用保密油墨印刷的。
126.如权利要求125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保密油墨选自IR激活油墨,UV激活油墨,可见光激活油墨,热激活油墨,电激活油墨,磁激活油墨,化学激活油墨,湿气激活油墨,压力激活油墨,二向色性油墨和时间控制油墨。
127.如权利要求122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转移部分中还包括拉伸层,使转移部分具有提高的弹性,粘性层位于拉伸层上。
128.如权利要求127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拉伸层厚度约为5到100微米,包括聚酯嵌段共聚物,聚脲聚合物和聚氨酯聚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129.如权利要求122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热激活粘性层包括非交联的聚氯乙烯树脂,至少部分油墨图案层是用聚氯乙烯油墨印刷的。
130.如权利要求129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支撑部分包括载体和直接位于载体上的剥离涂层,剥离涂层由非蜡,非硅酮的剥离材料制成。
131.如权利要求130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热转移标签中还包括位于剥离涂层和转移部分之间的蜡层。
132.制造热转移标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可剥离支撑部分;
(b)然后在可剥离支撑部分上印刷油墨图案层;
(c)然后在油墨图案层上印刷热激活粘性层;和
(d)然后在热激活粘性层上直接印刷标记。
133.如权利要求1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之后和步骤(c)之前,还包括在油墨图案层上直接印刷底层的步骤,热激活粘性层被直接印刷在底层上。
134.如权利要求1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之后和步骤(b)之前,还包括在可剥离支撑部分上直接印刷蜡层的步骤,油墨图案层被直接印刷在可剥离支撑部分上。
135.如权利要求1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印刷标记的步骤是采用热转印机,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中的一种机器完成的。
136.如权利要求13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热激活粘性层的表面粗糙度小于约15微米。
137.如权利要求1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标记包括数字编码信息,数字编码可以由数字读取器读取,但是对肉眼是不明显的。
138.如权利要求13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到(c)是在第一位置处完成的,步骤(d)是在第二位置处完成的,第二位置远离第一位置。
139.制造热转移标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提供可剥离的支撑部分;
(b)然后在可剥离的支撑部分上印刷热激活粘性层;和
(c)然后在热激活粘性层上直接印刷第一油墨图案层。
140.如权利要求1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热激活粘性层的表面粗糙度不超过约15微米。
141.如权利要求1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热激活粘性层的表面粗糙度不超过约10微米。
142.如权利要求1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热激活粘性层的表面粗糙度不超过约5微米。
143.如权利要求14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第一油墨图案层是由热转印机,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中的一种机器印刷的。
144.如权利要求1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油墨图案层的第一部分是由丝网印刷、凹版印刷和胶版印刷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印刷的,第一油墨图案层的第二部分是由热转印,喷墨打印和激光打印中的至少一种方法印刷的。
145.如权利要求1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和(b)是在第一位置处完成的,第一油墨图案层是由热转印,喷墨打印和激光打印中的一种方法印刷的,第二位置不同于第一位置。
146.如权利要求1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之后和步骤(b)之前,还包括在可剥离的支撑部分上直接印刷蜡层的步骤,热激活粘性层被直接印刷的可剥离的支撑部分上。
147.如权利要求1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热激活粘性层被直接印刷在可剥离的支撑部分上。
148.如权利要求1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c)之后,还包括印刷第二油墨图案层的步骤,至少部分第二油墨图案层覆盖并且接触第一油墨图案层,以激活标签。
149.非常适用于在织物上贴标签的热转移标签,包括:
(a)支撑部分;和
(b)转移部分,所述转移部分位于支撑部分上,在加热加压条件下能将转移部分从支撑部分转移到织物上,转移部分包括:
(i)油墨图案层;
(ii)热激活粘性层;和
(iii)RFID器件。
150.如权利要求149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RFID器件位于油墨图案层和热激活粘性层之间。
151.如权利要求149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RFID器件是具有内置式天线的RFID IC。
152.如权利要求149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RFID器件是RFID带。
153.如权利要求149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RFID器件包括天线和与天线相连的RFID芯片。
154.如权利要求149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RFID器件位于油墨图案层和热激活粘性层之间,转移部分中还包括位于油墨图案层上的底层,RFID器件位于底层之上,位于热激活粘性层之下。
155.如权利要求154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转移部分中还包括掩蔽层,掩蔽层被夹在底层和油墨图案层之间。
156.如权利要求153所述的热转移标签,其特征在于转移部分中还包括压敏粘性层,被夹在油墨图案层和RFID器件之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43021602P | 2002-12-02 | 2002-12-02 | |
US60/430,216 | 2002-12-02 | ||
US60/453,661 | 2003-03-1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741862A true CN1741862A (zh) | 2006-03-01 |
CN100389888C CN100389888C (zh) | 2008-05-28 |
Family
ID=360939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38010918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89888C (zh) | 2002-12-02 | 2003-12-02 | 在织物上贴标签的方法和适用于该方法的热转移标签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0389888C (zh) |
Cited By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08866A (zh) * | 2010-07-23 | 2010-12-08 | 应达利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表面贴装石英晶体谐振器和振荡器外盖印刷方法 |
CN102300717A (zh) * | 2009-01-27 | 2011-12-28 | 静冈县 | 激光标记方法 |
CN102380994A (zh) * | 2011-08-18 | 2012-03-21 | 深圳市天朗紫微文教科技有限公司 | 多孔织物及其印制方法 |
CN102439649A (zh) * | 2009-04-21 | 2012-05-02 | Upm拉弗拉塔克公司 | 向制品施加收缩标签的方法、收缩标签和收缩标签材料 |
CN102950924A (zh) * | 2012-11-22 | 2013-03-06 | 福州艾瑞数码影像有限公司 | 电脑切割热转印膜 |
CN103020690A (zh) * | 2011-09-26 | 2013-04-03 | 晶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防伪功能的rfid标签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CN103080992A (zh) * | 2010-08-13 | 2013-05-01 | 许克制膜有限公司 | 带有篡改证明的安全标签或胶带 |
CN103106838A (zh) * | 2012-12-10 | 2013-05-15 | 大连圣锋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复合丝网印刷镭射标签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140624A (zh) * | 2010-08-10 | 2013-06-05 | 艾利丹尼森公司 | 透气性热转印标签 |
CN103237855A (zh) * | 2010-12-03 | 2013-08-07 | 3M创新有限公司 | 可挤出的聚氨酯剥离涂层 |
CN104608514A (zh) * | 2013-11-01 | 2015-05-1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进行印刷的方法 |
CN104680224A (zh) * | 2015-03-09 | 2015-06-03 | 中山金利宝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植有rfid芯片的标贴纸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963242A (zh) * | 2015-05-28 | 2015-10-07 | 上海美声服饰辅料有限公司 | 一种上蜡纸及其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
CN105051287A (zh) * | 2012-11-08 | 2015-11-11 | W·D·格里尔二世 | 物质导入非均质材料的系统和方法 |
CN105899370A (zh) * | 2014-01-06 | 2016-08-24 | 艾利丹尼森零售信息服务公司 | 在性能织物上具有最小转印标志的热转印 |
CN105931564A (zh) * | 2016-06-14 | 2016-09-07 | 上海鸿元展印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数码、丝网、可变单色多色追溯防伪二维码、金属色结合布料转印标签及其制作方法 |
CN106457859A (zh) * | 2014-05-19 | 2017-02-22 | 艾利丹尼森零售信息服务公司 | 具有可扫描标记的合成图像热转印物 |
US9892398B2 (en) | 2011-11-02 | 2018-02-13 |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 Distributed point of sale, 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 and product informat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
CN107710308A (zh) * | 2015-06-02 | 2018-02-16 | 艾利丹尼森零售信息服务公司 | 数字印刷热转印标签 |
CN108556466A (zh) * | 2018-03-28 | 2018-09-21 | 安徽富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医疗纱布二维码标签的印刷方法 |
CN109304955A (zh) * | 2017-07-26 | 2019-02-05 | 大勤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 转印膜结构及其制法与立体转印品及其制法 |
CN109840573A (zh) * | 2017-11-29 | 2019-06-04 | 深圳德睿康科技有限公司 | 在纺织品上制备二维码标签的方法 |
CN110028230A (zh) * | 2019-04-23 | 2019-07-19 | 重庆立玻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曲面玻璃加工方法 |
CN111021036A (zh) * | 2019-12-26 | 2020-04-17 | 杭州萧山东达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验布机 |
CN111183470A (zh) * | 2017-08-18 | 2020-05-19 | 艾利丹尼森零售信息服务公司 | 耐久rfid印刷织物标签 |
CN111295292A (zh) * | 2017-09-26 | 2020-06-16 | 艾利丹尼森零售信息服务公司 | 热转移标签 |
CN112533766A (zh) * | 2018-06-12 | 2021-03-19 |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 环保型热转印标签 |
US10970496B2 (en) | 2012-11-19 | 2021-04-06 |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 NFC tags with proximity detection |
US10977969B2 (en) | 2010-01-29 | 2021-04-13 |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 RFID/NFC panel and/or array used in smart signage applications and method of using |
US10977965B2 (en) | 2010-01-29 | 2021-04-13 |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 Smart sign box using electronic interactions |
CN113165306A (zh) * | 2017-10-20 | 2021-07-23 | 狮子兄弟公司 | 用于软商品的数字印刷热转印图形 |
CN113462304A (zh) * | 2020-03-31 | 2021-10-01 | 科德宝两合公司 | 可热成形的装饰材料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54970B1 (en) * | 1998-10-08 | 2001-07-03 | International Playing Card & Label Co. | Substrates for heat transfer labels |
US6423406B1 (en) * | 1999-06-25 | 2002-07-23 |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 Heat-transfer label including non-wax release layer |
US6537651B2 (en) * | 2001-01-19 | 2003-03-25 | Avery Dennison Corporation | Heat-transfer label assembly |
-
2003
- 2003-12-02 CN CNB2003801091864A patent/CN10038988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00717A (zh) * | 2009-01-27 | 2011-12-28 | 静冈县 | 激光标记方法 |
US9415463B2 (en) | 2009-01-27 | 2016-08-16 | Shizuoka Prefecture | Laser marking method |
CN102300717B (zh) * | 2009-01-27 | 2015-09-30 | 静冈县 | 激光标记方法 |
CN102439649A (zh) * | 2009-04-21 | 2012-05-02 | Upm拉弗拉塔克公司 | 向制品施加收缩标签的方法、收缩标签和收缩标签材料 |
US10977969B2 (en) | 2010-01-29 | 2021-04-13 |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 RFID/NFC panel and/or array used in smart signage applications and method of using |
US10977965B2 (en) | 2010-01-29 | 2021-04-13 |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 Smart sign box using electronic interactions |
CN101908866A (zh) * | 2010-07-23 | 2010-12-08 | 应达利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表面贴装石英晶体谐振器和振荡器外盖印刷方法 |
CN101908866B (zh) * | 2010-07-23 | 2016-06-08 | 应达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表面贴装石英晶体谐振器和振荡器外盖印刷方法 |
US9842518B2 (en) | 2010-08-10 | 2017-12-12 |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 Breathable heat transfer labels |
CN103140624B (zh) * | 2010-08-10 | 2016-08-24 | 艾利丹尼森公司 | 透气性热转印标签 |
CN103140624A (zh) * | 2010-08-10 | 2013-06-05 | 艾利丹尼森公司 | 透气性热转印标签 |
CN103080992A (zh) * | 2010-08-13 | 2013-05-01 | 许克制膜有限公司 | 带有篡改证明的安全标签或胶带 |
CN103080992B (zh) * | 2010-08-13 | 2016-08-03 | 许克制膜有限公司 | 带有篡改证明的安全标签或胶带 |
CN103237855A (zh) * | 2010-12-03 | 2013-08-07 | 3M创新有限公司 | 可挤出的聚氨酯剥离涂层 |
CN103237855B (zh) * | 2010-12-03 | 2017-05-24 | 3M创新有限公司 | 可挤出的聚氨酯剥离涂层 |
CN102380994B (zh) * | 2011-08-18 | 2015-11-18 | 深圳市天朗紫微文教科技有限公司 | 多孔织物及其印制方法 |
CN102380994A (zh) * | 2011-08-18 | 2012-03-21 | 深圳市天朗紫微文教科技有限公司 | 多孔织物及其印制方法 |
CN103020690A (zh) * | 2011-09-26 | 2013-04-03 | 晶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防伪功能的rfid标签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US9892398B2 (en) | 2011-11-02 | 2018-02-13 |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 Distributed point of sale, electronic article surveillance, and product informatio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
CN105051287A (zh) * | 2012-11-08 | 2015-11-11 | W·D·格里尔二世 | 物质导入非均质材料的系统和方法 |
US10970496B2 (en) | 2012-11-19 | 2021-04-06 |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 NFC tags with proximity detection |
CN102950924B (zh) * | 2012-11-22 | 2015-05-06 | 福州艾瑞数码影像有限公司 | 电脑切割热转印膜及其制作工艺 |
CN102950924A (zh) * | 2012-11-22 | 2013-03-06 | 福州艾瑞数码影像有限公司 | 电脑切割热转印膜 |
CN103106838A (zh) * | 2012-12-10 | 2013-05-15 | 大连圣锋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多层复合丝网印刷镭射标签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608514A (zh) * | 2013-11-01 | 2015-05-1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进行印刷的方法 |
CN105899370A (zh) * | 2014-01-06 | 2016-08-24 | 艾利丹尼森零售信息服务公司 | 在性能织物上具有最小转印标志的热转印 |
CN115359714A (zh) * | 2014-01-06 | 2022-11-18 | 艾利丹尼森零售信息服务公司 | 在性能织物上具有最小转印标志的热转印 |
US11298929B2 (en) | 2014-05-19 | 2022-04-12 |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 Composite image heat transfer with scannable mark |
CN106457859A (zh) * | 2014-05-19 | 2017-02-22 | 艾利丹尼森零售信息服务公司 | 具有可扫描标记的合成图像热转印物 |
US11931994B2 (en) | 2014-05-19 | 2024-03-19 |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 Composite image heat transfer with scannable mark |
US10399317B2 (en) | 2014-05-19 | 2019-09-03 |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 Composite image heat transfer with scannable mark |
CN104680224A (zh) * | 2015-03-09 | 2015-06-03 | 中山金利宝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植有rfid芯片的标贴纸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963242A (zh) * | 2015-05-28 | 2015-10-07 | 上海美声服饰辅料有限公司 | 一种上蜡纸及其制作方法和使用方法 |
CN107710308A (zh) * | 2015-06-02 | 2018-02-16 | 艾利丹尼森零售信息服务公司 | 数字印刷热转印标签 |
CN105931564A (zh) * | 2016-06-14 | 2016-09-07 | 上海鸿元展印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数码、丝网、可变单色多色追溯防伪二维码、金属色结合布料转印标签及其制作方法 |
CN109304955A (zh) * | 2017-07-26 | 2019-02-05 | 大勤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 转印膜结构及其制法与立体转印品及其制法 |
CN109304955B (zh) * | 2017-07-26 | 2020-05-12 | 大勤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 转印膜结构及其制法与立体转印品及其制法 |
CN111183470A (zh) * | 2017-08-18 | 2020-05-19 | 艾利丹尼森零售信息服务公司 | 耐久rfid印刷织物标签 |
CN111183470B (zh) * | 2017-08-18 | 2022-08-30 | 艾利丹尼森零售信息服务公司 | 耐久rfid印刷织物标签 |
US11738586B2 (en) | 2017-09-26 | 2023-08-29 |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 Heat transfer label |
CN111295292A (zh) * | 2017-09-26 | 2020-06-16 | 艾利丹尼森零售信息服务公司 | 热转移标签 |
US11312169B2 (en) | 2017-09-26 | 2022-04-26 | Avery Dennison Retail Information Services Llc | Heat transfer label |
CN113165306A (zh) * | 2017-10-20 | 2021-07-23 | 狮子兄弟公司 | 用于软商品的数字印刷热转印图形 |
CN113165306B (zh) * | 2017-10-20 | 2023-09-05 | 狮子兄弟公司 | 用于软商品的数字印刷热转印图形 |
CN109840573A (zh) * | 2017-11-29 | 2019-06-04 | 深圳德睿康科技有限公司 | 在纺织品上制备二维码标签的方法 |
CN108556466A (zh) * | 2018-03-28 | 2018-09-21 | 安徽富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医疗纱布二维码标签的印刷方法 |
US11217121B2 (en) | 2018-06-12 | 2022-01-04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heat transfer label |
CN112533766A (zh) * | 2018-06-12 | 2021-03-19 |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 环保型热转印标签 |
CN110028230A (zh) * | 2019-04-23 | 2019-07-19 | 重庆立玻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曲面玻璃加工方法 |
CN111021036A (zh) * | 2019-12-26 | 2020-04-17 | 杭州萧山东达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验布机 |
CN113462304A (zh) * | 2020-03-31 | 2021-10-01 | 科德宝两合公司 | 可热成形的装饰材料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0389888C (zh) | 2008-05-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741862A (zh) | 在织物上贴标签的方法和适用于该方法的热转移标签 | |
JP5409661B2 (ja) | 熱転写ラベル及び転写方法 | |
CN1922644A (zh) | 标签组件及其使用方法 | |
CN1266331C (zh) | 底材涂料、处理用于喷墨打印底材的方法以及从中生产的制品 | |
US6786994B2 (en) | Heat-setting label sheet | |
US8398804B2 (en) | Pressure sensitive textile adhesive | |
US7160411B2 (en) | Heat-setting label sheet | |
JPH09509373A (ja) | 図形転写物品 | |
CN107031263A (zh) | 用于冷转移方法的压敏标签和其制作方法 | |
EP1218201B1 (en) | Printable heat-setting label sheet | |
JP4883484B2 (ja) | カード用転写フィル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8737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8737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28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