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601242B - 光接收装置和发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接收装置和发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601242B
CN104601242B CN201410521218.1A CN201410521218A CN104601242B CN 104601242 B CN104601242 B CN 104601242B CN 201410521218 A CN201410521218 A CN 201410521218A CN 104601242 B CN104601242 B CN 1046012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line
signal
electric signal
control device
pickup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212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601242A (zh
Inventor
樱元慎
樱元慎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Optical Components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Optical Component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Optical Components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Optical Component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6012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12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6012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6012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60Receivers
    • H04B10/66Non-coherent receivers, e.g. using direct detection
    • H04B10/69Electrical arrangements in the receiver
    • H04B10/693Arrangements for optimizing the preamplifier in the receiver
    • H04B10/6933Offset control of the differential preamplifi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7Arrangements for networking
    • H04B10/272Star-type networks or tree-type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光接收装置和发送装置。该光接收装置包括:转换装置,其将输入的突发光信号转换为正相电信号和负相电信号;放大装置,其放大所述正相电信号和所述负相电信号;第一输出端子,其输出所述正相电信号;第二输出端子,其输出所述负相电信号;第一传输线路,其将所述放大装置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耦合起来,并且传输所述正相电信号;第二传输线路,其将所述放大装置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耦合起来,并且传输所述负相电信号;以及控制装置,其在设置于突发光信号之间的无信号时段内减小所述第一传输线路与所述第二传输线路之间的电势差。

Description

光接收装置和发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文描述的实施方式的某些方面涉及光接收装置和发送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电信需求的增加,诸如PON(无源光网络)这样的光线路取代诸如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这样的金属线路而广泛作为用户的电信线路。PON是基于接入的光网络,其中光终端站装置和多个光终端装置通过对光进行分支的光耦合器(星形耦合器)而彼此耦合,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2009-246537(以下称为文献1)中所公开的。
光终端站装置被称为OLT(光线路终端)等,并且是设置在光电信服务提供商的基站中的发送装置。光终端装置被称为ONU(光网络单元)或ONT(光网络终端)等,并且是设置在光电信服务的用户中的发送装置。从ONU到OLT的传输方向被定义为上行(upbound)方向。从OLT到ONU的传输方向被定义为下行(downbound)方向。
例如,光耦合器将单个OLT与32个ONU耦合起来。因此,光耦合器实现了具有星型拓扑的光网络结构。PON的众多优点中一个优点是,利用星型拓扑结构来减少设置在基站和用户房屋之间的光纤(传输线路)的数量。
OLT和ONU以1.25Gbps等的传输速度在上行方向和下行方向上发送信号。传输速度为1.25Gbps的PON在ITU-T(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建议G.984系列中被规定为G(千兆比特容量)-PON。另一方面,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具有相同传输速率的PON在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802.3ah中被规定为1000BASE-PX20(PX10)。1000BASE-PX20(PX10)的PON被称为GE(千兆以太网)-PON等。
近来,估计电信需求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对如下PON技术进行了开发,该PON技术的上行方向传输速度和下行方向传输速度为2.5Gbps和10Gbps,并实现大容量传输。该技术在ITU-T建议G.987系列中被规定为XG(10千兆比特容量)-PON。另一方面,上行方向为2.5Gbps或10Gbps且下行方向为10Gbps的10GE(10千兆以太网)-PON在IEEE802.3av中被规定。
对从OLT到各ONU的下行信号进行处理,以便通过TDM(时分复用)方法作为连续信号来发送,其中每个ONU的数据是连续排列的。另一方面,对从各ONU到OLT的上行信号进行处理,以便基于被事先从OLT向各ONU指示的各自的发送定时来发送,使得各个信号不发生冲突,因为光耦合器和OLT是通过单个光纤耦合的。
在彼此相邻的上行信号之间设置保护时间(无信号时段)以便抑制上行信号的冲突,该保护时间具有预定长度,并且是根据发射激光器的开关时间来确定的。因此,上行信号被处理以便通过TDMA(时分多址)作为突发光信号来发送。
OLT具有接收从各ONU发送的突发光信号的光接收装置(突发接收装置)。光接收装置中的放大器是彼此耦合的AC(交流)。也就是说,放大器是通过耦合电容器而耦合的。或者,光接收装置通过AC耦合而与后面的重定时电路相耦合。当使用AC耦合时,没有必要调整正相电信号和负相电信号(通过将突发光信号转换到电信号要输出到的装置的输入电平而获得)的输入电压电平,这与DC耦合不同。因此,能够使用通常的电子装置,从而能够降低成本。
对于光接收装置,例如,文献1公开了对突发信号的突发之间的部分进行检测并自动执行偏移补偿的技术。日本专利申请公报第2009-38556号公开了一种技术,该技术对差分放大电路的差分输出信号的DC偏移电压进行调节。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已经做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提高频带效率的光接收装置和发送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接收装置,其包括:转换装置,其将输入的突发光信号转换为正相电信号和负相电信号;放大装置,其放大所述正相电信号和所述负相电信号;第一输出端子,其输出所述正相电信号;第二输出端子,其输出所述负相电信号;第一传输线路,其将所述放大装置与所述第一输出端子耦合起来,并且传输所述正相电信号;第二传输线路,其将所述放大装置与所述第二输出端子耦合起来,并且传输所述负相电信号;以及控制装置,其在设置于突发光信号之间的无信号时段内减小所述第一传输线路与所述第二传输线路之间的电势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接收装置,其包括:转换装置,其将输入的突发光信号转换为正相电信号和负相电信号;放大装置,其放大所述正相电信号和所述负相电信号;第一传输线路,其经由第一电容器将所述转换装置与所述放大装置耦合起来,并且传输所述正相电信号;第二传输线路,其经由第二电容器将所述转换装置与所述放大装置耦合起来,并且传输所述负相电信号;以及控制装置,在设置于突发光信号之间的无信号时段内,所述控制装置减小所述第一传输线路的在所述转换装置和所述第一电容器之间的部分、与所述第二传输线路的在所述转换装置和所述第二电容器之间的部分之间的电势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装置,其包括:转换装置,其将输入的突发光信号转换为正相电信号和负相电信号;放大装置,其放大所述正相电信号和所述负相电信号;信号处理装置,其对由所述放大装置放大的所述正相电信号和所述负相电信号进行处理;第一传输线路,其经由第一电容器将所述放大装置与所述信号处理装置耦合起来,并且传输所述正相电信号;第二传输线路,其经由第二电容器将所述放大装置与所述信号处理装置耦合起来,并且传输所述负相电信号;以及控制装置,在设置于突发光信号之间的无信号时段内,所述控制装置减小所述第一传输线路的在所述放大装置和所述第一电容器之间的部分、与所述第二传输线路的在所述放大装置和所述第二电容器之间的部分之间的电势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送装置,其包括:转换装置,其将输入的突发光信号转换为正相电信号和负相电信号;放大装置,其放大所述正相电信号和所述负相电信号;信号处理装置,其对经过所述放大装置放大的所述正相电信号和所述负相电信号进行处理;第一传输线路,其经由第一电容器将所述转换装置与所述放大装置耦合起来,并且传输所述正相电信号;第二传输线路,其经由第二电容器将所述转换装置与所述放大装置耦合起来,并且传输所述负相电信号;以及控制装置,在设置于突发光信号之间的无信号时段内,所述控制装置减小所述第一传输线路的在所述转换装置和所述第一电容器之间的部分、与所述第二传输线路的在所述转换装置和所述第二电容器之间的部分之间的电势差。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PON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突发光信号的结构图;
图3示出了根据国际标准确定的突发光信号的规格;
图4示出了光终端装置的功能结构;
图5示出了比较例的光接收装置的电路图;
图6示出了光接收装置与重定时电路之间的AC耦合的电路图;
图7A示出了由输出缓冲器输出的正相电信号和负相电信号的波形图;
图7B示出了被输入到重定时电路中的正相电信号和负相电信号的波形图;
图8示出了连续相同数字抗力(consecutive identical digits resistance)相对于接收稳定时间的关系;
图9示出了接收稳定时间相对于ITU-T建议G.987.2的规范的估计值;
图10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的电路图。
图11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的电路图;
图12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信号波形的波形图;
图13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的电路图;
图14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的电路图;
图15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和第四实施方式的信号波形的波形图;
图16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的电路图;
图17示出了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的电路图;
图18示出了第五实施方式和第六实施方式的信号波形的波形图;
图19示出了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的电路图;
图20示出了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的电路图;
图21示出了第七实施方式和第八实施方式的信号波形的波形图;
图22示出了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的电路图;
图23示出了第九实施方式的信号波形的波形图;
图24示出了根据第十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的电路图;
图25示出了第十实施方式的信号波形的波形图;以及
图26示出了根据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当使用AC耦合时,正相电信号与负相电信号的电压电平的基准值由于突发光信号之间的保护时间(无信号时段)的影响而在从光接收开始的给定时间内发生波动。这是因为,在无信号时段内输出电信号的装置的输出电压的直流分量由于耦合电容器的截止频率而从该电信号输入到的电路被截止。并且,直流分量的电压变为装置本身的电压电平。这种波动导致正相电信号和负相电信号的基准值之间的不均衡。
对于电压电平的基准值波动的时段,不可能进行突发光信号的数据识别。因此,在突发光信号的头部提供了长度比稳定时间更长的前导部分。前导部分降低了上行方向的频带效率,以便使用给定的传输频带。
不可能进行数据识别的时段取决于基于传输线的阻抗和耦合电容器的电容值的时间常数。因此,当耦合电容器的电容值减小时,该时段可以缩短,频带效率可以得到提高。
然而,当耦合电容的电容值减小时,增强了突发光信号的连续相同符号数据之间的干扰。因此,会出现接收灵敏度的降低和符号识别的差错,并且传输质量可能会降低。即,频带效率和传输质量在PON的上行方向上存在折衷关系。
以下是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图1示出了PON的结构的示意图。PON是一种基于接入的网络,并具有光终端站装置(OLT)1、多个光终端装置(ONU)2、以及光耦合器(星形耦合器)3。
光终端站装置1是设置在光通信服务提供商的基站中的发送装置。所述多个光终端装置2是设置在光通信服务的用户的房屋#1到#N(例如,N是32)中的发送装置。在该实施方式中,从光终端装置2到光终端站装置1的发送方向被定义为上行方向。从光终端站装置1到光终端装置2的发送方向被定义为下行方向。
光终端站装置1和所述多个光终端装置2经由光纤(传输线路)而耦合到光耦合器3。因此,PON具有星形拓扑结构。光耦合器3是对光信号进行复用或解复用的装置,并且例如设置在靠近每个用户房屋#1到#N的电线杆的工具盒中。因此,每个用户房屋#1到#N的光耦合器3与光终端装置2之间的多个光纤的长度,比光耦合器3与光终端站装置1之间的光纤的长度要大。
光耦合器3与光终端站装置1之间设置的光纤的数量是一。因此,PON中的光纤成本比其中介质转换器一对一地连接到站侧发送装置的网络中的光纤成本要低。
光终端站装置1从接收自骨干网络并发送到每个光终端装置2的数据信号D21到D23中生成下行信号Sd,并将下行信号Sd发送到每个用户房屋#1到#N的光终端装置2。下行信号SD基于TDM方法而被生成为连续信号。
每个用户房屋#1到#N的光终端装置2接收到公共下行信号Sd,基于在下行信号Sd中的数据信号D21到D23中所包含的标识符来提取目的地是光终端装置2的数据信号D21到D23,并处理其它数据信号。例如,用户房屋#1的光终端装置2从下行信号Sd中提取数据信号D21。用户房屋#2的光终端装置2从下行信号Sd中提取数据信号D22。用户房屋#N的光终端装置2从下行信号Sd中提取数据信号D23。
以这种方式,在下行方向,每个用户房屋#1到#N的光终端装置2不仅接收目的地是该光终端装置2的数据信号D21到D23,而且接收目的地是另一个光终端装置2的数据信号D21到D23。因此,光终端站装置1利用AES(高级加密标准)等来加密下行信号Sd,并发送经过加密的下行信号Sd。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用户房屋#1到#N的光终端装置2都从光终端站装置1接收各自的加密密钥。因此,每个用户房屋#1到#N的光终端装置2正常情况下都仅能接收目的地是光终端装置2的数据信号D21到D23。
另一方面,在上行方向,每个用户房屋#1到#N的光终端装置2都基于事先由光终端装置2指示的各自的发送定时来发送从用户网络接收的数据信号D11到D13。因此,基于TDMA方法而被作为突发光信号来发送上行信号Su。
因此,避免了光耦合器3与光终端站装置1之间的各光终端装置2的数据信号D11到D13的冲突。在下面的描述中,包括在上行信号Su中的数据信号D11到D13被称为突发光信号Su。
突发光信号Su的光电平是彼此不同的,因为光终端站装置1和光终端装置2之间的距离是彼此不同的。光终端站装置1将光电平彼此不同的突发光信号Su放大为具有预定电平的电信号。
图2示出了突发光信号Su的结构图。相邻突发光信号(#n和#n+1)之间设置有无信号的时段(被称为保护时间)。保护时间包括光终端装置2的光发送器(突发发送器)的激光输出的上升时间(On时间)Ton和下降时间(Off时间),并且是为了避免突发光信号Su的冲突而设置的。也是考虑因诸如温度变化这样的环境改变导致的突发光信号Su的相变化来确定保护时间的。
突发光信号Su包括前导部分,分隔符部分和数据部分。前导部分保护后述的数据恒定时段,该数据恒定时段是因为保护时间(无信号时段)所引起的突发光信号Su的电压电平的基准值的变化而导致的。前导部分由二进制位的“0”和“1”的交替模式构成。前导部分具有一时间长度来确定接收到的数据代码,该时间长度是接收器稳定时间。前导部分占用了上行频带的部分。因此,接收器稳定时间越长,上行方向的频带效率就越低。
分隔符部分具有用于确定后面的数据部分的前沿的固定模式。数据部分存储用户数据,并具有以太网帧等。
图3示出了按照国际标准确定的突发光信号Su的规范。该国际标准例如是IEEE802.3av、ITU-T建议G.987.2、ITU-T建议G.984.2等。
图3示出了上行比特率、Ton/Toff、保护时间、接收器稳定时间(最大值)、以及由各标准规定的连续相同数字抗力。连续相同数字抗力表示在相同的代码(二进制的“0”或“1”)连续的情况下允许正常接收的比特数。关于Ton/Toff、保护时间和接收器稳定时间,括号内的数值表示基于上行比特率被转换成比特数(比特)的时间。
对于Ton/Toff、保护时间和接收器稳定时间,ITU-T建议G.987.2和ITU-T建议G.984.2的值比IEEE802.3av的值小。因此,参照ITU-T的保护时间和前导部分的时间长度比IEEE的规范短。
关于连续相同数字,ITU-T建议G.987.2和ITU-T建议G.984.2的值比IEEE802.3av的值大。这样,ITU-T的规范比IEEE的严格。下面的实施方式中的光接收装置将连续相同数字抗力保持成等于或大于预定值,以便满足ITU-T建议G.987.2的规范,并减少接收器稳定时间。
接着,将描述光接收装置的结构。图4示出了光终端站装置1的功能结构。
光终端站装置1具有WDM(波分复用)耦合器10、光接收装置11、光发送装置12和信号处理装置13。WDM耦合器10耦合到光纤(传输线路)、光接收装置11和光发送装置12。
WDM耦合器10是将光解复用成具有不同波长的光并且对具有不同波长的光进行复用的光装置。例如,WDM耦合器10将从光纤输入并具有1.31微米波长的突发光信号Su引导至光接收装置11,并将从光发送装置12输入并具有1.49微米波长的突发光信号Su引导至光纤。
光接收装置11接收突发光信号Su,通过光电转换产生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并将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输出给信号处理装置13。信号处理装置13对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进行信号处理。
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被输入到信号处理装置13中的重定时电路131中。重定时电路131利用光终端站装置1的时钟信号使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同步,并输出同步后的电信号。
在光接收装置11与重定时电路131之间,正相电信号Dup的传输线路Rxp具有耦合电容器Cxp,并且负相电信号Dun的传输线路Rxn具有耦合电容器Cxn。即,通过光接收装置11和重定时电路131建立了AC耦合。利用该AC耦合,没有必要使光接收装置11的正相电信号和负相电信号中每一个的电压的输出电平与重定时电路131的输入电平相匹配。因此,能够使用一般的电气组件,由此能够降低成本。
信号处理装置13执行OAM(操作管理和维护)功能的处理,OAM功能例如为信息检测、到光终端装置2的各个发送定时的确定处理等等。信号处理装置13在下行方向根据从骨干网络(例如,城域环网)接收到的数据信号而产生正相电信号Ddp和负相电信号Ddn,加密正相电信号和Ddp负相电信号Ddn,并将加密后的信号输出给光发送装置12。光发送装置12经由WDM耦合器将下行信号Sd输出给光纤。下行信号Sd是通过对正相电信号Ddp和负相电信号Ddn进行光电转换而获得的。
这样,光终端站装置1经由与WDM耦合器10共用的光纤(传输线路)在上行方向接收突发光信号Su,并且发送下行信号Sd。另一方面,光终端装置2经由与WDM耦合器共用的光纤(传输线路)在上行方向发送突发光信号Su,并且接收下行信号Sd,与光终端站装置1的情况相同。因此,PON通过经由单个芯与WDM耦合器执行双向传输而降低了光纤的设施费用。
图5示出了比较例的光接收装置11的电路图。光接收装置11具有转换装置111和放大装置112。转换装置111具有光接收元件111a和前导放大装置111b。转换装置111将输入的突发光信号Su转换成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电信号Dun。
光接收元件111a是APD(雪崩光电二极管)等。光接收元件111a通过光电转换将突发光信号Su转换为电流信号,并将该电流信号输出到前导放大装置111b。前导放大装置111b是跨阻抗放大装置(TIA)等。前导放大装置111b将由光接收元件111a输入的电流信号转换成电压信号。具体地,前导放大装置111b使用差分放大电路来产生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并通过一对输出端子将该电信号输出给放大装置112。
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分别通过传输线路Rip和Rin来传输。传输线路Rip和Rin具有耦合电容器Cp和Cn。也就是说,前导放大装置111b和放大装置112建立了AC耦合。
放大装置112具有放大装置112a和输出缓冲器112b,并且对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进行放大。放大装置112a基于电压电平与阈值之间的比较结果来对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进行编码,并将编码后的信号输出到输出缓冲器112b。输出缓冲器112b是限幅放大器等,输出缓冲器112b使用差分放大电路将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转换成具有预定幅度的电压信号,并经由一对输出端子来输出电压信号。
图6示出了光接收装置11和重定时电路131之间的AC耦合的电路图。具体地,图6示出了输出缓冲器112b与重定时电路131之间的AC耦合。在图6中,仅仅示出了输出缓冲器112b和重定时电路131中的部分。
输出缓冲器112b具有CML(Common Mode Logic,共模逻辑)的差分放大电路。差分放大电路具有电阻器R1和R2、晶体管TR1和TR2以及恒流源IS。
晶体管TR1和TR2的集电极分别耦合到电阻器R1和R2的第一边。电阻器R1和R2的第二边耦合到电源Vcc。
晶体管TR1和TR2的发射极彼此耦合并耦合到恒流源IS的第一边。恒流源IS的第二边耦合到地电势GND。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分别被输入到晶体管TR1和TR2的基极。输出缓冲器112b将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转换为具有预定幅度的电压信号,并分别将该电压信号输出到传输线路Rxp和Rxn。
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分别经由传输线路Rxp和Rxn来传输。传输线路Rxp和Rxn分别经由耦合电容器Cxp和Cxn将输出缓冲器112b耦合至重定时电路131中的输入缓冲器131a。在重定时电路131中,传输线路Rxp和Rxn分别经由电阻器R3和R4耦合到基准电势Vref。
在输出缓冲器112b与输入缓冲器131a之间以50Ω实现阻抗匹配,以便减小正极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的波形的波失真。因此,相对于交流电,从输出缓冲器112b来看的输出阻抗为25Ω。因此,当输入缓冲器131a没有连接时,输出缓冲器112b的输出端子和输入缓冲器131a的输入端子处的电信号Dup和Dun的幅度是由输出缓冲器112b本身输出的幅度的一半。
这样,光接收装置11使用相对于内部传输线路Rip和Rxn和外部传输线路Rxp和Rxn的AC耦合。光接收装置11可以使用仅相对于一对传输线路Rip和Rxn和传输线路Rxp和Rxn的AC耦合。
当使用AC耦合时,如上面提到的,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的电压电平的基准值由于突发光信号Su之间的无信号时段(保护时间)而在给定时间内发生波动。因此,放大装置112和重定时电路131在从接收突发光信号Su开始的给定时间内不能够区分突发光信号的代码。当针对不是发送突发光信号Su而是发送连续信号(诸如下行信号Sd)的传输线路来使用AC耦合时,这种现象就不会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对传输线路的阻抗和耦合电容器的电容值进行选择,从而实现足够的低频截止。
图7A示出了由输出缓冲器112b输出的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的波形图。图7B示出了被输入到重定时电路131中的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的波形图。在图7A和图7B中,示出了突发光信号Su,该突发光信号Su的定时与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的定时一致。在该示例中,将描述输出缓冲器112b和重定时电路131之间的AC耦合。转换装置111与放大装置112之间的AC耦合类似于输出缓冲器112b与重定时电路131之间的AC耦合。
在无信号时段,输出缓冲器112b的输出电压的直流分量由于耦合电容器Cxp和Cxn的截止频率而被从重定时电路131中切断。因此,电压电平等于单个输出缓冲器112b的电压电平,即差分放大装置电路的电压电平。也就是说,传输线路Rxp在输出缓冲器112b侧的电压为基准电压Vrefout-α。传输线路Rxn在输出缓冲器112b侧的电压为基准电压Vrefout+α。“α”是由电路设计确定的值。另一方面,重定时电路131的输入电压,即,耦合电容器Cxp和Cxn与重定时电路131之间的传输线路Rxp和Rxn的操作点电压是基准Vrefin。
在这之后,当输入突发光信号Su时,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被输入到重定时电路131中,并且从参考电压Vrefin偏移的Vrefin+α/4和Vrefin-α/4是操作点电压(偏置点)。即,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的参考电压是不平衡的。因此,重定时电路131不能够识别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的代码,是因为发生了波失真和脉冲偏移。
但是,到重定时电路131的输入信号的操作点电压的波动根据由阻抗和截止频率确定的时间常数而收敛。因此,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被输入到重定时电路131中,并且经过预定时间后操作点电压为参考电压Vrefin。由此,重定时电路131能够识别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的代码。
这样,当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被输入到重定时电路131中时,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具有时段TX,在该时段TX中因为无信号时段(保护时间)而不能识别代码。因此,突发光信号Su具有与时段TX对应的前导部分(参照图2)。如上所述,前导部分使用传输频带。因此,前导部分减少了上行方向的频带效率。
不能进行数据识别的时段TX依赖于基于传输线路Rxp和Rxn的阻抗和耦合电容器Cxp和Cxn的电容值的时间常数。因此,当耦合电容器Cxp和Cxn的电容值减小时,时段TX能够缩短,从而能够提高频带效率。
然而,当减小耦合电容器Cxp和Cxn的电容值时,增强了突发光信号Su中连续的相同代码之间的干扰。因此,会出现代码识别的接收灵敏度下降和错误,并且传输质量可能会降低。即,频带效率和传输质量在PON的上行方向上存在折衷关系。即使采用补偿基准电压变化的控制方法,检测高速信号的电压电平变化的电路的结构也是复杂的,并且成本高。因此,这种结构是不切实际的。
图8示出了连续相同数字抗力相对于接收器稳定时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9示出了相对于ITU-T建议G.987.2的规格的接收器稳定时间的估计值。在图9中,“惩罚(penalty)”表示:在连续接收相同代码的情况下,根据连续相同数字比特数目由于操作点电压的变化所引起的光接收装置11的接收灵敏度的下降量。图8的曲线图是通过而如下方式获得:相对于各惩罚来计算连续相同数字抗力相对于接收器稳定时间的变化。
从图8显见,接收器稳定时间和惩罚存在折衷关系。接收器稳定时间和连续相同数字存在比例关系。在ITU-T G987.2的规范中,连续相同数字抗力为72(比特)。因此,在惩罚为0.5dB的情况下,计算出最小需要的接收器稳定时间为4257(比特)。耦合电容器Cxp和Cxn在这种情况下的电容值是5.6nF。
然而,在ITU-T建议G.987.2的规范中,接收器稳定时间的目标值(最大值)为160比特。接收器稳定时间的最差值是1856比特。因此,上述的估计值不满足任何值。在惩罚为1.0dB的情况下的估计值是1577比特。在惩罚为3.0dB的情况下的估计值是250比特。因此,在这些情况下,ITU-T建议G.987.2的规范的最差值是满足的。然而,该规范的目标值不满足。
这样,接收器稳定时间和连续相同数字抗力存在折衷关系。因此,下面的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11通过减少接收器稳定时间而不降低连续相同数字抗力,来有效地提高频带效率。
[第一实施方式]
图10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11的电路图。在图10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添加到与图5相同的部件,并省略了对这些相同部件的说明。图10示出了耦合在光接收装置11的后面的重定时电路131,并示出了将光接收装置11与重定时电路131耦合起来的正相传输线路Rxp和负相传输线路Rxn。
光接收装置11具有转换装置111、放大装置112、控制装置114、信号检测装置115、第一传输线路Rp、第二传输线路Rn、第三传输线路Rip、第四传输线路Rin、第一输出端子Tp、第二输出端子Tn和控制端子Tc。
转换装置111具有光接收元件111a和前导放大装置111b,并将输入的突发光信号Su转换成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分别经由在前导放大装置111b与放大装置112之间的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来发送。第三传输线路Rip具有耦合电容器Cp。第四传输线路Rin具有耦合电容器Cn。
放大装置112具有放大装置112a和输出缓冲器112b,并对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进行放大。第一输出端子Tp将放大后的正相电信号Dup输出给重定时电路131。第二输出端子Tn将放大后的负相电信号Dun输出给重定时电路131。
第一传输线路Rp将放大装置112与第一输出端子在Tp耦合起来。第二传输线路Rn将放大装置112与第二输出端子Tn耦合起来。正相电信号Dup经由第一传输线路Rp被发送到第一输出端子Tp。负相电信号Dun经由第二传输线路Rn被发送到第二输出端子Tn。
正相电信号Dup由第一输出端子Tp输出,之后经由正相传输线路Rxp被输入到重定时电路131中。负相电信号Dun由第二输出端子Tn输出,之后经由负相传输线路Rxn被输入到重定时电路131中。传输线路Rxp具有耦合电容器Cxp。传输线路Rxn具有耦合电容器Cxn。重定时电路131利用光终端站装置1中的时钟信号使由放大装置112放大后的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同步,并将放大后的电信号分别输出为正相数据信号Sxp和负相数据信号Sxn。
信号检测装置115基于由放大装置112a输出给输出缓冲器112b的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的电压电平,来检测突发光信号Su的输入。电信号Dup和Dun的电压的峰值检测或平均值检测等被用作该检测方法。当信号检测装置115检测到突发光信号Su的输入时,信号检测装置115向控制端子Tc和控制装置114输出检测信息信号Sdet1。
控制装置114在突发光信号的Su之间的无信号时段期间减小第一传输线路Rp与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的电压差。控制装置114是开关元件。控制装置114的第一端与第一传输线路Rp耦合。控制装置114的第二端与第二传输线路Rn耦合。根据检测信息信号Sdet1来对控制装置114的开和关进行控制。从控制端子Tc输出的检测信息信号Sdet1被用于信号处理装置13的信号处理。
具体地,当控制装置114的模式在无信号时段内为开时,控制装置114使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短路。当控制装置114的模式在突发光信号被输入的时段内为关时,控制装置114使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开路。因此,在无信号时段内,第一传输线路Rp的电势等于第二传输线路Rn的电势。因此,操作点电压的平衡在第一传输线路Rp与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得以保持。
因此,即使输出缓冲器112b的输出电压的直流分量由于耦合电容器Cxp和Cxn的截止频率而从重定时电路131截止,直流分量也不改变,并且被保持为基准电压Vref(上述Vrefout和Vrefin)。因此,减小了不能进行图7A和图7B的数据检测的时段TX。因此,能够减小前导部分(接收器稳定时间,参照图2)。
另一方面,在突发光信号Su的输入时段内,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的各参考电压通过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而被保持为预定值Vref。也就是说,在无信号时段内和突发光信号的输入时段内,操作点电压(参考电压)Vref的平衡都在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得以保持。
上述操作独立于耦合电容器Cxp和Cxn的电容值。因此,光接收装置11能够保持连续相同数字抗力恒定,缩短接收器稳定时间,并有效地提高频带效率。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用于光接收装置11和重定时电路131之间的AC耦合的耦合电容器Cxp和Cxn分别设置在光接收装置11之外的传输线路Rxp和Rxn上。但是,耦合电容器Cxp和Cxn可以分别设置在光接收装置11中的传输线路Rip和Rin上。
图11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11的电路图。在图1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添加到与图10相同的部件,并且省略对这些部件的说明。
光接收装置11具有转换装置111、放大装置112、控制装置114、信号检测装置115、第一传输线路Rp、第二传输线路Rn、第三传输线路Rip、第四传输线路Rin、第一输出端子Tp、第二输出端子Tn和控制端子Tc。
光接收装置1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用于AC耦合的耦合电容器Cxp和Cxn分别设置在光接收装置11中的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上。即,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分别经由耦合电容器Cxp和Cxn而将放大装置112耦合到第一输出端子Tp和第二输出端子Tn。这样,光接收装置11通过将耦合电容器Cxp和Cxn包含在其中而简化了与重定时电路131的连接。
在无信号时段内,控制装置114减小第一传输线路Rp的在放大装置112与耦合电容器Cxp之间的部分、与第二传输线路Rn的在放大元件112与耦合电容器Cxn之间的部分之间的电势差。具体地,控制装置114在无信号时段内使第一传输线路Rp与第二传输线路Rn的各部分之间短路,并且在突发光信号Su的输入期间的时段内使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的各部分之间开路。
因此,光接收装置11具有与上述功能和效果相同的功能和效果。
图12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信号波形的波形图。图12示出了如下各项的波形:突发光信号Su、放大装置112a和输出缓冲器112b之间的电信号Dup和Dun的组合信号的Idet1、检测信息信号Sdet1、重定时电路131的输入边处的电信号Dup、以及数据信号Sxp。
当在时刻t1输入突发光信号Su时,电信号Dup和Dun的组合信号Idet1的电压电平增加,并且在时刻t2超过了阈值th1。此时,信号检测装置115将检测信息信号Sdet1输出到控制装置114。即,检测信息信号Sdet1的电压电平从低(“L”)变到高(“H”)。
当检测信息信号Sdet1被输入到控制装置114中时,控制装置114的相从开变为关,由此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的模式从短路变为开路。因此,在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中,操作点电压(基准电压Vref)的变化被抑制。因此,缩短了不能进行代码识别的时段。在时刻t2,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被输入到重定时电路131中。在此后的时刻t3,同步后的数据信号Sxp和Sxn被从重定时电路131输出。
当控制装置114在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比突发光信号Su的输入时刻早了预定时间而开路时,操作点电压(基准电压Vref)可以被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当耦合电容器Cxp和Cxn的电容值被调整到较大值时,操作点电压(基准电压Vref)的变化可以被抑制。在这种情况下,减小了耦合电容器Cxp和Cxn的低频截止。因此,相同代码之间的干扰受到抑制。
当突发光信号Su的输入时段在时刻t4终止并且无信号时段(保护时间)开始时,电信号Dup和Dun的组合信号Idet1的电压电平降低,并且小于信号检测装置115的预定阈值th1。在该情况下,信号检测装置115停止向控制装置114输出检测信息信号Sdet1。即,检测信息信号Sdet1的电压电平从高(“H”)变到低(“L”)。
当检测信息信号Sdet1的输入停止时,控制装置114的模式从关变为开。并且,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的模式从开路变为短路。由此,第一传输线路Rp的电势等于第二传输线路Rn的电势。操作点电压(参考电压Vref)的平衡在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得以保持。
在如下两个时刻之间存在时间差(延迟):当突发光信号Su的输入时段终止而无信号时段开始时的时刻t4;以及当信号检测装置115的检测信息信号Sdet1的输出停止时的时刻t5。因此,操作点电压(基准电压Vref)可能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当耦合电容器Cxp和Cxn的电容值在满足预定连续相同数字抗力(例如72位)的范围内被调整时,时间常数能够被放大,并且操作点电压(参考电压Vref)的波动能够得到抑制。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考虑整个光终端站装置1,第一传输线路Rp和传输线路Rxp能够被视为单个的第五传输线路,并且第二传输线路Rn和传输线路Rxn能够被视为单个的第六传输线路。在这种情况下,第五传输线路和第六传输线路分别经由耦合电容器Cxp和Cxn将放大装置112耦合到信号处理装置13,并且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被发送。
控制装置114减小第五传输线路的在放大装置112和耦合电容器Cxp之间的部分、与第六传输线路的在放大装置112和耦合电容器Cxn之间的部分之间的电势差。这能够应用到下面的实施方式中的其中耦合电容器Cxp和Cx设置在输出缓冲器112b与重定时电路131之间的结构。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14基于从放大装置112a输出到输出缓冲器112b的电信号Dup和Dun的电压电平,而在无信号时段与突发光信号Su的输入时段之间加以区分。然而,该结构并不限于此。控制装置114可以基于光接收元件111a的输出电流的监视结果,而在无信号时段与突发光信号Su的输入时段之间加以区分。
图13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11的电路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被添加到与图10相同的部件,并且省略对这些部件的说明。
光接收装置11具有转换装置111、放大装置112、控制装置114、信号检测装置116、第一传输线路Rp、第二传输线路Rn、第三传输线路Rip、第四传输线路Rin、第一输出端子Tp、第二输出端子Tn和控制端子Tc。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分别从第一输出端子Tp和第二输出端子Tn输出,之后分别经由正相传输线路Rxp和负相传输线路Rxn而被输入到重定时电路131中。传输线路Rxp和Rxn分别耦合到耦合电容器Cxp和Cxn。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11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信号检测装置116检测光接收元件111a的电流。信号检测装置(检测装置)116具有电流监视电路116a和确定装置116b。
电流监视电路116a监视流入光接收元件111a中的电流,将该电流转换成电压信号Idet2,并且将该电压信号Idet2输出到确定装置116b中。电流监视电路116a检测流入光接收元件111a中的电流的平均值或峰值。
当电压信号Idet2的电压电平超过阈值th2时,确定装置116b确定突发光信号Su的输入时段开始,并且向控制装置114和控制端子Tc输出检测信息信号Sdet2。另一方面,当电压信号Idet2的电压电平小于阈值th2时,确定装置116b确定无信号时段开始,并且停止输出检测信息信号Sdet2。
控制装置114基于检测信息信号Sdet2而使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开路和短路。具体地,当检测信息信号Sdet2被输入时,控制装置114使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开路,而当检测信息信号Sdet2的输入停止时,控制装置114使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短路。
光接收装置11能够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和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14基于设置在放大装置112前面的光接收元件111a的电流,而使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开路和短路。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相比,进一步改进控制定时。
[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用于在光接收装置11和重定时电路131之间的AC耦合的耦合电容器Cxp和Cxn设置在光接收装置11之外的传输线路Rxp和Rxn上。然而,耦合电容器Cxp和Cxn可以设置在光接收装置11中的传输线路Rip和Rin上。
图14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11的电路图。在图14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添加到与图13相同的部件,并且省略了这些部件的说明。
光接收装置11具有转换装置111、放大装置112、控制装置114、信号检测装置116、第一传输线路Rp、第二传输线路Rn、第三传输线路Rip、第四传输线路Rin、第一输出端子Tp、第二输出端子Tn和控制端子Tc。
该光接收装置11与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于AC耦合的耦合电容器Cxp和Cxn设置在光接收装置11中的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上。即,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分别经由耦合电容器Cxp和Cxn将放大装置112耦合到第一输出端子Tp和第二输出端子Tn。这样,光接收装置11通过将耦合电容器Cxp和Cxn包含在其中而能够简化与重定时电路131的连接。
控制装置114减小第一传输线路Rp的朝向放大装置112和耦合电容器Cxp之间延伸的部分、与第二传输线Rn的朝向放大装置112和耦合电容器Cxn之间延伸的部分之间的电势差。具体地,在无信号时段内,控制装置114使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的上述部分之间短路,而在突发光信号Su的输入时段内,控制装置114使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的上述部分之间开路。
因此,光接收装置11能够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操作和效果。
图15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和第四实施方式的波形图。图15示出了如下各项的波形:突发光信号Su、电压信号Idet2、检测信息信号Sdet2、在重定时电路131的输入边处的电信号Dup、以及数据信号Sxp。
当在时刻t1输入突发光信号Su时,从光接收元件111a输出的电流增大。因此,电压信号Idet2的电压电平增加,并且在时刻t2超过阈值th2。在这种情况下,确定装置116b向控制装置114输出检测信息信号Sdet2。即,检测信息信号Sdet2的电压电平从低(“L”)变到高(“H”)。
当检测信息信号Sdet2被输入到控制装置114中时,控制装置114的模式从开变为关,并且第一传输线路Rp与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的模式从短路变为开路。因此,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的操作点电压(参考电压Vref)的波动被抑制,并且缩短不能进行代码识别的时段TX。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在时刻t2被输入到重定时电路131中。之后,同步后的数据信号Sxp和Sxn在时刻t3被从重定时电路131输出。
当控制装置114使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比突发光信号Su的输入时刻t1早超过预定时间开路时,会出现操作点电压(参考电压Vref)的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当耦合电容器Cxp和Cxn的电容值增大时,操作点电压(参考电压Vref)的波动能够被抑制。在这种情况下,耦合电容器Cxp和Cxn的低频截止降低。因此,相同代码之间的干扰被抑制。
当在时刻t4突发光信号Su的输入时段终止并且无信号时段(保护时间)开始时,从光接收元件111a输出的电流减小。因此,电压信号Idet2的电压电平降低,并且在时刻t5小于阈值th2。在这种情况下,确定装置116b停止向控制装置114输出检测信息信号Sdet2。即,检测信息信号Sdet2的电压电平从高(“H”)变到低(“L”)。
当检测信息信号Sdet2的输入停止时,控制装置114的模式从关变为开,并且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的模式从开路变为短路。因此,第一传输线路Rp的电势等于第二传输线路Rn的电势。工作点电压(参考电压Vref)的平衡在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得以保持。
在如下两者之间存在时间差(延迟):突发光信号Su的输入时段终止并且无信号时段开始的时刻t4;与信号检测装置115的检测信息信号Sdet2的输出停止的时刻t5。因此,可能发生操作点电压(参考电压Vref)的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当耦合电容器Cxp和Cxn的电容值在满足给定的连续相同数字抗力(例如72位)的范围内进行调节时,时间常数被放大,并且操作点电压(参考电压Vref)的波动能够被抑制。
[第五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位于转换装置111和放大装置112之间的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经由耦合电容器Cp和Cn而AC耦合。然而,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的各电势不被控制。因此,如果如同控制装置114的情况那样,位于转换装置111和放大装置112之间的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的各电势被控制,则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的操作点电压(参考电压Vref)的波动可以被抑制。
图16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11的电路图。在图16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添加到与图13相同的部件,并且省略对这些部件的说明。
光接收装置11具有转换装置111、放大装置112、控制装置114、信号检测装置116、第一传输线路Rp、第二传输线路Rn、第三传输线路Rip、第四传输线路Rin、第一输出端子Tp、第二输出端子Tn和控制端子Tc。正相电信号Dup被从第一输出端子Tp输出,之后经由正相传输线路Rxp而被输入到重定时电路131中。负相电信号Dun被从第二输出端子Tn输出,之后经由负相传输线路Rxn而被输入到重定时电路131中。传输线路Rxp和Rxn分别具有耦合电容器Cxp和Cxn。第三传输线路Rip经由耦合电容器Cp将放大装置112与转换装置111耦合起来。第四传输线路Rin经由耦合电容器Cn将放大装置112与转换装置111耦合起来。
该光接收装置11与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光接收装置11具有输入侧控制装置117(控制装置),该输入侧控制装置117减小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之间的电势差。具体地,输入侧控制装置117减小第三传输线路Rip的在转换装置111和耦合电容器Cp之间的部分、与第四传输线路Rin的在转换装置111和耦合电容器Cn之间的部分之间的电势差。
输入侧控制装置117是开关元件。输入侧控制装置117的第一边与第三传输线路Rip耦合,第二边与第四传输线路Rin耦合。根据检测信息信号Sdet1来控制输入侧控制装置117的开关模式。从控制端子Tc输出的检测信息信号Sdet1用于信号处理装置13的信号处理。
信号检测装置116将检测信息信号Sdet2输出给控制装置114、输入侧控制装置117以及控制端子Tc。输入侧控制装置117是开关元件。输入侧控制装置117的第一边与第三传输线路Rip耦合,并且输入侧控制装置117的第二边与第四传输线路Rin耦合。与控制装置114类似,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之间的模式根据检测信息信号Sdet2,而在开路和短路之间改变。具体地,当输入检测信息信号Sdet2时,输入侧控制装置117使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之间开路。当检测信息信号Sder2的输入停止时,输入侧控制装置117使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之间短路。
因此,光接收装置11不仅保持了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的操作点电压(基准电压Vref)的平衡,而且还保持了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之间的操作点电压(参考电压Vref0)的平衡。
[第六实施方式]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用于光接收装置11和重定时电路131之间的AC耦合的耦合电容器Cxp和Cxn分别设置在光接收装置11之外的传输线路Rxp和Rxn上。然而,耦合电容器Cxp和Cxn可以分别设置在光接收装置11中的传输线路Rip和Rin上。
图17示出了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11的电路图。在图17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添加到与图16相同的部件,并省略了这些部件的说明。
光接收装置11具有转换装置111、放大装置112、控制装置114、输入侧控制装置117、信号检测装置116、第一传输线路Rp、第二传输线路Rn、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光接收装置11具有第一输出端子Tp、第二输出端子Tn和控制端子Tc。
光接收装置11与第五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光接收装置11中的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分别具有用于AC耦合的耦合电容器Cxp和Cxn。即,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分别经由耦合电容器Cxp和Cxn而将放大装置112耦合到第一输出端子Tp和第二输出端子Tn。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11通过将耦合电容器Cxp和Cxn包含在其中而能够简化与重定时电路131的连接。
在无信号时段内,控制装置114减小第一传输线路Rp的在放大装置112和耦合电容器Cxp之间的部分、与第二传输线路Rn的在放大装置112和耦合电容器Cxn之间的部分之间的电势差。具体地,在无信号时段期间,控制装置114使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的上述部分之间短路,而在输入突发光信号的时段内,控制装置114使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的上述部分之间开路。
输入侧控制装置117减小第三传输线路Rip的在前导放大装置111b和耦合电容器Cp之间的部分、与第四传输线路Rin的在前导放大装置111b和耦合电容器Cn之间的部分之间的电势差。具体地,在无信号时段期间,输入侧控制装置117使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的上述部分之间短路,而在输入突发光信号Su的时段内,输入侧控制装置117使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的上述部分之间开路。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11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和效果。
图18示出了第五实施方式和第六实施方式的信号波形的波形图。在图18中,示出了如下各项的波形:突发光信号Su、电压信号Idet2和检测信息信号Sder2。图18中,示出了如下各项的波形:放大装置112a的输入边处的电信号Dup、重定时电路131的输入边的电信号Dup和数据信号Sxp。
当在时刻t1输入突发光信号Su时,从光接收元件111a输出的电流增大。因此,电压信号Idet2的电压电平增大,并且在时刻t2超过阈值th2。在这种情况下,确定装置116b将检测信息信号Sder2输出给控制装置114和输入侧控制装置117。也就是,检测信息信号Sdet2的电压电平从低(“L”)变为高(“H”)。
当输入检测信息信号Sdet2时,输入侧控制装置117的模式从开变为关,并且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之间的模式从短路变为开路。当输入检测信息信号Sder2时,控制装置114的模式从开变为关,并且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的模式从短路变为开路。
因此,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的操作点电压(参考电压Vref)的波动在如下各项中被抑制:第一传输线路Rp、第二传输线路Rn、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并且缩短了不能进行代码识别的时段TX。在时刻t2,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被输入到放大装置112a中。之后,在时刻t23,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被输入到重定时电路131中。在时刻t3,同步后的数据信号Sxp和Sxn从重定时电路131输出。
当在时刻t4突发光信号Su的输入时段终止并且无信号时段(保护时间)开始时,从光接收元件部111a输出的电流减小。因此,电压信号Idet2的电压电平减小并在时刻t5小于阈值th2。在这种情况下,确定装置116b停止将检测信息信号Sdet2输出给控制装置114和输入侧控制装置117。也就是,检测信息信号Sdet2的电压电平从高(“H”)变到低(“L”)。
当检测信息信号Sdet2的输入停止时,输入侧控制装置117的模式从关变为开,并且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之间的模式从开路变为短路。因此,第三传输线路Rip的电势等于第四传输线路Rin的电势。并且,操作点电压(基准电压Vref)的平衡在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之间得以保持。
当检测信息信号Sdet2的输入停止时,控制装置114的模式从关变为开,并且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的模式从开路变为短路。因此,第一传输线路Rp的电势等于第二传输线路Rn的电势。并且,操作点电压(基准电压Vref)的平衡在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得以保持。
[第七实施方式]
在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14和输入侧控制装置117基于信号检测装置115和116的检测信息信号Sdet1和Sdet2,来减小如下的电势差:第一传输线路Rp与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的电势差;以及第三传输线路Rip与第四传输线路Rip的电势差。但是,控制装置114和输入侧控制装置117可以基于从外部输入的控制信号而非检测信息信号Sdet1和Sdet2,来执行对电势差的控制。
图19示出了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11的电路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被添加给与图16相同的部件,并省略了对这些部件的说明。
光接收装置11具有转换装置111、放大装置112、控制装置114、输入侧控制装置117、第一传输线路Rp、第二传输线路Rn、第三传输线路Rip、第四传输线路Rin、第一输出端子Tp、第二输出端子Tn和输入端Tin。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分别从第一输出端子Tp和第二输出端子Tn输出,之后分别经由正相传输线路Rxp和负相传输线路Rxn而被输入到重定时电路131中。传输线路Rxp和Rxn分别具有耦合电容器Cxp和Cxn。
光接收装置11与第五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来自外部的控制信号CNT经由输入端Tin被输入到控制装置114和输入侧控制装置117中。控制装置114基于控制信号CNT来控制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的电势差。输入侧控制装置117根据控制信号CNT来控制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p之间的电势差。
具体地,当输入控制信号CNT,即,控制信号CNT的电压为高电平时,控制装置114使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短路。当控制信号CNT的输入停止,即,控制信号CNT的电压为低电平时,控制装置114使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开路。当输入控制信号CNT时,输入侧控制装置117使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之间短路。当控制信号CNT的输入停止时,输入侧控制装置117使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之间开路。
例如,信号处理装置13产生控制信号CNT,并将控制信号CNT输入到光接收装置11中。信号处理装置13基于指示给各光终端装置2的各自的发送定时,来预测各光终端装置2的突发光信号Su到达光接收装置11的时间,并基于所预测的时间来生成控制信号CNT。
因此,光接收装置11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和效果。光接收装置11基于从外部输入的控制信号CNT来控制电势差。因此,光接收装置11可以缺少信号检测装置115和116。因此,可以简化光接收装置11的结构。
[第八实施方式]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用于光接收装置11和重定时电路131之间的AC耦合的耦合电容器Cxp和Cxn分别设置在位于光接收装置11外部的传输线路Rxp和传输线路Rxn上。然而,耦合电容器Cxp和Cxn可以设置在光接收装置11中的传输线路Rip和Rin上。
图20示出了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11的电路图。在图20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添加到与图19相同的部件,并省略了对这些部件的说明。
光接收装置11具有转换装置111、放大装置112、控制装置114、输入侧控制装置117、第一传输线路Rp、第二传输线路Rn、第三传输线路Rip、第四传输线路Rin、第一输出端子Tp、第二输出端子Tn和输入端Tin。
该光接收装置11与第七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于AC耦合的耦合电容器Cxp和Cxn分别设置在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上。即,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分别经由耦合电容器Cxp和Cxn而将放大装置112耦合到第一输出端子Tp和第二输出端子Tn。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11通过将耦合电容器Cxp和Cxn包含在其中而能够简化与重定时电路131的连接。
控制装置114减小第一传输线路Rp的在放大装置112和耦合电容器Cxp之间的部分、与第二传输线路Rn的在放大装置112和耦合电容器Cxn之间的部分之间的电势差。具体地,在无信号时段内,控制装置114使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的上述部分之间短路,而在输入突发光信号Su的时段内,控制装置114使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的上述部分之间开路。
在无信号时段内,输入侧控制装置117减小第三传输线路Rip的在前导放大装置111b和耦合电容器Cp之间的部分、与第四传输线路Rin的在前导放大装置111b和耦合电容器Cn之间的部分之间的电势差。具体地,在无信号时段内,输入侧控制装置117使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的上述部分之间短路,而在输入突发光信号Su的时段内,输入侧控制装置117使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的上述部分之间开路。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11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和效果。
图21示出了第七实施方式和第八实施方式的信号波形的波形图。图21示出了突发光信号Su和控制信号CNT的波形。在图18中,示出了如下各项的波形:放大装置112a的输入边处的电信号Dup、重定时电路131的输入边处的电信号Dup、以及数据信号Sxp。
控制信号CNT的电平在时段tH中为高(H),然后在时刻t0变为低(L)。在这种情况下,输入侧控制装置117的模式从开变为关,并且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之间的模式从短路变为开路。控制装置114的模式从开变为关。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的模式从短路变为开路。并且,在时刻t1输入突发光信号Su。
因此,在第一传输线路Rp、第二传输线路Rn、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中,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的操作点电压(基准电压Vref0和Vref)的波动被抑制。并且缩短了不能进行代码识别的时段TX。在时刻t2,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被输入到放大装置112a中。之后,在时刻t23,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被输入到重定时电路131中。并且,在时刻t3,同步后的数据信号Sxp和Sxn被从重定时电路131输出。
在时刻t4,突发光信号Su的输入时段终止,并且无信号时段(保护时间)开始。控制信号CNT的电平在时段tL中为低(L),并且在时刻t5变为高(H)。控制信号CNT的电平变为高的时刻t5在突发光信号Su的输入时段终止的时刻t4之后。
当控制信号CNT的电平变为高时,输入侧控制装置117的模式从关变为开,并且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之间的模式从开变到关。因此,第三传输线路Rip的电势等于第四传输线路Rin的电势。操作点电压(基准Vref0)的平衡在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之间得以保持。
当控制信号CNT的电平变为高时,控制装置114的模式从关变为开,并且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的模式从开路变为短路。因此,第一传输线路Rp的电势等于第二传输线路Rn的电势。并且,操作点电压(基准电压Vref)的平衡在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得以保持。
[第九实施方式]
第一至第八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11与重定时电路131进行AC耦合。然而,该结构不限与此。光接收装置11可以与重定时电路131进行DC耦合。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的操作点电压(基准电压Vref)不会波动。因此,没有使用控制装置114。
图22示出了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11的电路图。在图22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添加到与图16相同的部件,并省略对这些部件的说明。
光接收装置11具有转换装置111、放大装置112、信号检测装置116、输入侧控制装置117、第一传输线路Rp、第二传输线路Rn、第三传输线路Rip、第四传输线路Rin、第一输出端子Tp、第二输出端子Tn和控制端子Tc。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分别从第一输出端子Tp和第二输出端子Tn输出,之后分别经由正相传输线路Rxp和负相传输线路Rxn而被输入到重定时电路131中。传输线路Rxp和Rxn分别具有耦合电容器Cxp和Cxn。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分别经由耦合电容器Cp和Cn将放大装置112与转换装置111耦合起来。
本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11与第一至第八实施方式不同,并且和重定时电路131进行DC耦合。即,光接收装置11和重定时电路131之间的传输线路Rxp和Rxn没有耦合电容器。输出缓冲器112b与第一输出端子TP和第二输出端子Tn之间的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没有耦合电容器。因此,根据重定时电路131的输入电压电平来调整输出缓冲器112b的输出电压电平。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光接收装置11和重定时电路131之间使用了DC耦合。因此,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的操作点电压(参考电压Vref)的波动不会发生。
另一方面,转换装置111与放大装置112进行AC耦合。即,前导放大装置111b和放大装置112a之间的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分别具有耦合电容器Cp和Cn。因此,如上所述,在无信号时段内,输入侧控制装置117减小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之间的电势差。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11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和效果。
图23示出了第九实施方式的信号波形的信号波形图。图23中示出了突发光信号Su、电压信号Idet2、检测信息信号Sdet2的波形。图23示出了如下各项的波形:放大装置112a的输入边处的电信号Dup、重定时电路131的输入边处的电信号Dup、以及数据信号Sxp。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接收装置11与重定时电路131进行DC耦合。因此,重定时电路131的输入边处的电信号Dup的基准电势为地电势GND。
当在时刻t1输入突发光信号Su时,从光接收元件111a输出的电流增大。因此,电压信号Idet2的电压电平增大,并且在时刻t2超过阈值th2。在这种情况下,确定装置116b向控制装置114和输入侧控制装置117输出检测信息信号Sdet2。也就是,检测信息信号Sdet2的电压电平从低(L)变为高(H)。
当输入检测信息信号Sdet2时,输入侧控制装置117的模式从开变为关。并且,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之间的模式从短路变为开路。
因此,在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上,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的操作点电压(参考电压Vref)的波动被抑制。并且缩短了不能进行代码识别的时段TX。在时刻t2,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被输入到放大装置112a中。之后,在时刻t23,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被输入到重定时电路131中。并且在时刻t3,同步后的数据信号Sxp和Sxn被从重定时电路131输出。
当在时刻t4突发光信号Su的输入时段终止并且无信号时段(保护时间)开始时,从光接收元件111a输出的电流减小。因此,电压信号Idet2的电压电平降低,并且在时刻t5小于阈值th2。在这种情况下,确定装置116b停止向控制装置114和输入侧控制装置117输出检测信息信号Sdet2。也就是,检测信息信号Sdet2的电压电平从高(H)变为低(L)。
当检测信息信号Sdet2的输入停止时,输入侧控制装置117的模式从关变为开。并且,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之间的模式从开路变为短路。因此,第三传输线路Rip的电势等于第四传输线路Rin的电势。因此,操作点电压(基准电压Vref0)的平衡在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之间得以保持。
[第十实施方式]
在第九实施方式中,输入侧控制装置117基于信号检测装置116的检测信息信号Sder2来减小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之间的电势差。然而,输入侧控制装置117可以基于从外部输入的控制信号而不是信号检测装置116的检测信息信号Sdet2,来执行对电势差的控制。
图24示出了根据第十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11的电路图。在图24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添加到与图22相同的部件,并省略这些部件的说明。
光接收装置11具有转换装置111、放大装置112、输入侧控制装置117、第一传输线路Rp、第二传输线路Rn、第三传输线路Rip、第四传输线路Rin、第一输出端子Tp、第二输出端子Tn和控制端子Tc。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分别从第一输出端子Tp和第二输出端子Tn输出,之后分别经由正相传输线路Rxp和负相传输线路Rxn被输入到重定时电路131中。传输线路Rxp和Rxn分别具有耦合电容器Cxp和Cxn。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分别经由耦合电容器Cp和Cn将放大装置112与转换装置111耦合起来。
光接收装置11与第九实施方式的区别之处在于,控制信号CNT经由输入端Tin从外部被输入到输入侧控制装置117中。输入侧控制装置117基于控制信号CNT来控制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之间的电势差。具体地,当输入控制信号CNT时,输入侧控制装置117使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之间短路。当控制信号CNT的输入停止时,输入侧控制装置117使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之间开路。在第七实施方式中描述了控制信号CNT。
因此,该光接收装置11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和效果。
图25示出了第十实施方式的信号波形的波形图。在图25中,示出了突发光信号Su和控制信号CNT的波形。在图25中,示出了如下各项的波形:放大装置112a的输入边处的电信号Dup、重定时电路131的输入边处的电信号Dup、以及数据信号Sxp。在本实施方式中,光接收装置11与重定时电路131进行DC耦合。因此,重定时电路131的输入边处的电信号Dup的基准电势为地电势GND。
控制信号CNT的电平在时段tH中为高(H)。之后,在时刻t0,控制信号CNT的电平变为低(L)。在这种情况下,输入侧控制装置117的模式从开变为关。并且,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之间的模式从短路变为开路。并且,在时刻t1,输入突发光信号Su。
因此,在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上,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的操作点电压(参考电压Vref0)的波动被抑制。并且,缩短了不能进行代码识别的时段。在时刻t2,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被输入到放大装置112a中。之后,在时刻t23,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被输入到重定时电路131中。在时刻t3,同步后的数据信号Sxp和Sxn被从重定时电路131输出。
在时刻t4,突发光信号Su的输入时段终止,并且无信号时段(保护时间)开始。控制信号CNT的电平在时段tL中为低(L),之后在时刻t5变为高(H)。控制信号CNT的电平变为高的时刻t5在突发光信号Su的输入时段终止的时刻t4之后。
当控制信号CNT的电平变为高时,输入侧控制装置117的模式从关变为开。并且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之间的模式从开路变为短路。因此,第三传输线路Rip的电势等于第四传输线路Rin的电势。操作点电压(基准电压Vref0)的平衡在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之间得以保持。
[第十一实施方式]
在第一至第十实施方式中,在无信号时段内,控制装置114和输入侧控制装置117通过使传输线路Rp、Rn、Rip和Rin之间短路,来减小传输线路Rp、Rn、Rip和Rin之间的电势差。然而,该结构不限于此。控制装置114和输入侧控制装置117可以通过向传输线路Rp、Rn、Rip和Rin施加偏置电压,来减小传输线路Rp、Rn、Rip和Rin之间的电势差。
图26示出了根据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11的电路图。在图26中,示出了与第八实施方式的输入侧控制装置117对应的控制装置118和输出缓冲器112b的电路。在图26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被添加到与图6相同的部件,并且省略这些部件的说明。
控制装置118具有第一开关元件SW1、第二开关元件SW2、第一恒流源ISx1和第二恒流源ISx2。第一开关元件SW1例如为晶体管。第一开关元件SW1的第一边与第一传输线路Rp耦合,并且第一开关元件SW1的第二边经由第一恒流源ISx1而与基准电势GND耦合。第二开关元件SW2例如为晶体管。第二开关元件SW2的第一边与第二传输线路Rn耦合,并且第二开关元件SW2的第二边经由第二恒流源ISx2而与电源Vcc耦合。
根据经由输入端Tin从外部输入的控制信号CNT,来控制第一开关元件SW1和第二开关元件SW2的开关。在第七实施方式中描述了控制信号CNT。
控制装置118向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施加偏置电压,使得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的电势差减小。具体地,在无信号时段内,第一开关元件SW1和第二开关元件SW2的模式根据控制信号CNT为开。因此,第一传输线路Rp与第二恒流源ISx2耦合,并且第二传输线路Rn与第一恒流源ISx1耦合。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恒流源ISx1提取在无信号时段中从输出缓冲器112b的反相端子流向控制装置118的电流的一半。第二恒流源ISx2将在无信号时段中流动的电流的一半提供给输出缓冲器112b的正相端子。第一恒流源ISx1和第二恒流源ISx2并没有限制。也可以提供另一个实现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的操作点电压(基准电压Vref0)的平衡的电流值。
另一方面,控制装置118在输入突发光信号Su时段内停止向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施加偏置电压。具体地,在突发光信号Su的输入时段内,第一开关元件SW1和第二开关元件SW2的模式根据控制信号CNT为关。因此,第一传输线路Rp与第一恒流源ISx1电分离。第二传输线路Rn与第二恒流源ISx2电分离。
这样,在无信号时段内,控制装置118通过向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施加偏置电压,来减小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的电势差。因此,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的操作点电压(基准电压Vref0)被高精度地保持平衡。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11能够获得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和效果。控制装置118的结构不仅能够应用到控制装置114,而且能够应用到输入侧控制装置117。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11具有转换装置111、放大装置112、第一输出端子Tp、第二输出端子Tn、第一传输线路Rp、第二传输线路Rn和控制装置114。转换装置111将输入的突发光信号Su转换为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放大装置112放大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
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分别从第一输出端子Tp和第二输出端子Tn输出。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分别将放大装置112耦合到第一输出端子Tp和第二输出端子Tn。分别经由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来传输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控制装置114通过设置在突发光信号之间的无信号时段,来减小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的电势差。
转换装置111将输入的突发光信号Su转换为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放大装置112放大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分别经由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来传输,并且分别从第一输出端子Tp和第二输出端子Tn输出。因此,突发光信号Su被输出到位于光接收装置11后面的另一电路并被处理。
控制装置114减小了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之间的在无信号时段(设置于突发光信号之间)内的电势差。因此,即使耦合电容器Cxp和Cxn分别设置在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上或者设置在第一输出端子Tp和第二输出端子Tn与另一电路之间的传输线路Rxp和Rxn上,第一传输线路Rp和第二传输线路Rn的各电压电平也得以保持平衡。
因此,当输入突发光信号Su时,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的电压电平的基准值波动并且是不平衡的。因此,缩短了不能识别突发光信号的数据的时段TX。因此,能够减少突发光信号Su中的前导部分,并提高频带效率。在这种情况下,不调整耦合电容器Cxp和Cxn的电容值。因此,能够以给定水平获得频带效率和传输质量两者。
因此,光接收装置11能够有效地获得频带效率。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光接收装置11具有转换装置111、放大装置112、第三传输线路Rip、第四传输线路Rin和控制装置(输入侧控制装置)117。转换装置111将输入的突发光信号Su转换为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放大装置112放大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
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n分别经由耦合电容器Cp和Cn将放大装置112与转换装置111耦合起来。分别经由第三传输线路Rip和第四传输线路Rip来传输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在无信号时段内,输入侧控制装置117减小第三传输线路Rip的在转换装置111和电容器Cp之间的部分、与第四传输线路Rin的在转换装置111和电容器Cn之间的部分之间电势差。
该光接收装置11具有与上述光接收装置11相同的结构,从而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效果。
发送装置(光终端站装置)1具有转换装置111、放大装置112、第五传输线路Rp和Rxp、第六传输线路Rn和Rxn、控制装置114和信号处理装置13。转换装置111将输入的突发光信号Su转换为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放大装置112放大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
信号处理装置13对由放大装置112放大的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信号进行处理。第五传输线路Rp和Rxp以及第六传输线路Rn和Rxn分别经由耦合电容器Cxp和Cxn,而将放大装置112与信号处理装置13耦合起来。经由第五传输线路Rp和Rxp以及第六传输线路Rn和Rxn来传输正相电信号Dup和负相电信号Dun。
在设置于突发光信号Su之间的无信号时段中,控制装置114减小第五传输线路Rp和Rxp的在放大装置112和电容器Cxp之间的部分、与第六传输线路Rn和Rxn的在放大装置112与电容器Cxp之间的部分之间的电势差。
发送装置1具有与光接收装置11相同的结构,从而具有相同的功能和效果。
本文引用的所有实施例和条件性语言都旨在是教导目的,以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和由发明人贡献的概念从而促进现有技术,并且应当被解释为不限于这些具体引用的实施例和条件,也不限于在说明书中的与本发明的优势和劣势的展示有关的这种实施例。虽然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应当理解的是,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化、替换和变更。

Claims (6)

1.一种光接收装置,该光接收装置包括:
转换装置,其将输入的突发光信号转换为正相电信号和负相电信号;
放大装置,其放大所述正相电信号和所述负相电信号;
第一输出端子,其经由第一电容器向信号处理装置输出来自所述放大装置的所述正相电信号;
第二输出端子,其经由第二电容器向所述信号处理装置输出来自所述放大装置的所述负相电信号,所述信号处理装置处理所述正相电信号和所述负相电信号;
第一传输线路,其将所述放大装置与所述第一电容器耦合起来,并且传输所述正相电信号;
第二传输线路,其将所述放大装置与所述第二电容器耦合起来,并且传输所述负相电信号;
控制装置,其在设置于突发光信号之间的无信号时段内减小所述第一传输线路与所述第二传输线路之间的电势差;以及
检测装置,其检测当输入所述突发光信号时从所述转换装置输出的电流,并且向所述控制装置输出检测信号,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传输线路耦合,
所述控制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传输线路耦合,并且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检测信号来减小所述第一传输线路与所述第二传输线路之间的电势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接收装置,其中,
在所述无信号时段内,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第一传输线路与所述第二传输线路之间短路,
并且在输入所述突发光信号的时段内,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第一传输线路与所述第二传输线路之间开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接收装置,其中,
在所述无信号时段内,所述控制装置向所述第一传输线路和所述第二传输线路施加偏置电压,使得所述第一传输线路与所述第二传输线路之间的电势差减小,
并且在输入所述突发光信号的时段期间,所述控制装置停止向所述第一传输线路和所述第二传输线路施加所述偏置电压。
4.一种发送装置,该发送装置包括:
转换装置,其将输入的突发光信号转换为正相电信号和负相电信号;
放大装置,其放大所述正相电信号和所述负相电信号;
信号处理装置,其对由所述放大装置放大的所述正相电信号和所述负相电信号进行处理;
第一传输线路,其经由第一电容器将所述放大装置与所述信号处理装置耦合起来,并且传输所述正相电信号;
第二传输线路,其经由第二电容器将所述放大装置与所述信号处理装置耦合起来,并且传输所述负相电信号;
控制装置,在设置于突发光信号之间的无信号时段内,所述控制装置减小所述第一传输线路的在所述放大装置和所述第一电容器之间的部分、与所述第二传输线路的在所述放大装置和所述第二电容器之间的部分之间的电势差;
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检测当输入所述突发光信号时从所述转换装置输出的电流,并且向所述控制装置输出检测信号,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传输线路耦合,
所述控制装置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传输线路耦合,
所述控制装置基于所述检测信号来减小所述第一传输线路的在所述放大装置和所述第一电容器之间的部分、与所述第二传输线路的在所述放大装置和所述第二电容器之间的部分之间的电势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在所述无信号时段内,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第一传输线路的在所述放大装置和所述第一电容器之间的部分、与所述第二传输线路的在所述放大装置和所述第二电容器之间的部分之间短路,
并且在输入所述突发光信号的时段内,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部分之间开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送装置,其中,
在所述无信号时段内,所述控制装置向所述第一传输线路的在所述放大装置和所述第一电容器之间的部分以及所述第二传输线路的在所述放大装置和所述第二电容器之间的部分施加偏置电压,使得所述部分之间的电势差减小,
并且在输入所述突发光信号的时段内,所述控制装置停止向所述部分施加所述偏置电压。
CN201410521218.1A 2013-10-31 2014-09-30 光接收装置和发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012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27626A JP2015089047A (ja) 2013-10-31 2013-10-31 光受信装置及び伝送装置
JP2013-227626 2013-10-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01242A CN104601242A (zh) 2015-05-06
CN104601242B true CN104601242B (zh) 2018-03-16

Family

ID=52995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2121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601242B (zh) 2013-10-31 2014-09-30 光接收装置和发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716556B2 (zh)
JP (1) JP2015089047A (zh)
CN (1) CN1046012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89047A (ja) * 2013-10-31 2015-05-07 富士通オプティカルコンポーネンツ株式会社 光受信装置及び伝送装置
CN105119658B (zh) * 2015-09-08 2017-06-16 上海嘉强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ECATPON主从一体的EtherCAT无源光网络星型拓扑结构
ES2714387T3 (es) * 2016-09-15 2019-05-28 Knowledge Dev For Pof Sl Amplificador de transimpedancia para comunicaciones ópticas de alta velocidad basadas en modulaciones lineales
WO2018058523A1 (zh) * 2016-09-30 2018-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处理装置、光线路终端和通信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8724A (zh) * 2007-09-10 2009-03-1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光信号传输装置、光信号传输器件和光信号接收器件
WO2012102300A1 (ja) * 2011-01-25 2012-08-0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信号検出回路および光受信器
CN103297124A (zh) * 2012-02-29 2013-09-11 富士通光器件株式会社 传输装置和传输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18368A (ja) * 1985-03-20 1986-09-27 Murata Mfg Co Ltd 安定化高圧電源
US4883987A (en) * 1988-05-04 1989-11-2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Comparator circuit having a fast recovery time
DE69227027T2 (de) * 1991-03-29 1999-04-15 Ericsson Raynet Empfänger mit klemmschaltung und entsprechendes optisches kommunikationsnetz
JPH08279718A (ja) * 1995-04-07 1996-10-22 Nec Corp オフセット除去増幅回路
EP0792012B1 (en) * 1996-02-23 2003-05-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mplifier for burst signal and optical receiving circuit
US6232842B1 (en) * 1998-03-13 2001-05-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mplifying circuit and optical receiver comprising the same
JP3674753B2 (ja) * 1999-03-09 2005-07-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バースト信号検出回路
JP2000357957A (ja) * 1999-06-15 2000-12-26 Sharp Corp 光受信回路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伝送装置
JP2001077640A (ja) * 1999-09-07 2001-03-23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演算増幅装置
JP3910832B2 (ja) * 2001-11-20 2007-04-25 シリンクス株式会社 増幅回路及び光電スイッチ装置
JP2004235730A (ja) * 2003-01-28 2004-08-19 Denso Corp チョッパ型コンパレータおよびa/d変換器
JP4131679B2 (ja) * 2003-05-20 2008-08-13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レベルシフト回路
JP4307906B2 (ja) * 2003-05-22 2009-08-05 Okiセミコンダクタ株式会社 復調回路および光受信回路
JP2005175596A (ja) * 2003-12-08 2005-06-30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受信回路および光受信モジュール
US7394996B2 (en) * 2004-06-16 2008-07-0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Burst mode optical receiver and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US7746150B2 (en) * 2006-07-25 2010-06-29 Micrel, Incorporated Circuit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fail-safe differential receiver
WO2008065762A1 (fr) * 2006-11-30 2008-06-05 Panasonic Corporation Amplificateur opérationnel
CN101563843B (zh) * 2006-12-21 2012-05-0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光接收器
JP4576408B2 (ja) 2007-08-01 2010-11-10 Ntt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リミッタアンプ回路
WO2009069814A1 (ja) * 2007-11-30 2009-06-04 Nec Corporation 光受信回路および信号処理方法
JP4838279B2 (ja) * 2008-03-28 2011-12-1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増幅回路
JP5272686B2 (ja) * 2008-11-28 2013-08-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受信器、光受信回路および光受信方法
CN102257749B (zh) * 2009-01-19 2014-04-30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跨阻抗放大器及pon系统
CN103477575A (zh) * 2011-04-20 2013-12-25 富士通光器件株式会社 检测装置、光接收装置、检测方法以及光接收方法
JP2012235376A (ja) * 2011-05-06 2012-11-2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電子回路及び光受光回路
JP5861363B2 (ja) * 2011-09-30 2016-02-1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増幅装置
US8861584B2 (en) * 2012-04-23 2014-10-14 Micrel, Inc. Noise discriminator for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burst mode receiver
JP5811955B2 (ja) * 2012-06-05 2015-11-1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バースト信号の受信装置及び方法、ponの局側装置、ponシステム
JP2015089047A (ja) * 2013-10-31 2015-05-07 富士通オプティカルコンポーネンツ株式会社 光受信装置及び伝送装置
JP6484936B2 (ja) * 2014-06-24 2019-03-20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インピーダンス増幅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8724A (zh) * 2007-09-10 2009-03-1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光信号传输装置、光信号传输器件和光信号接收器件
WO2012102300A1 (ja) * 2011-01-25 2012-08-02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信号検出回路および光受信器
CN103297124A (zh) * 2012-02-29 2013-09-11 富士通光器件株式会社 传输装置和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089047A (ja) 2015-05-07
US9716556B2 (en) 2017-07-25
CN104601242A (zh) 2015-05-06
US20150117863A1 (en) 2015-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20880B2 (ja) 局側終端装置
US7076177B1 (en) Bit-rate independent optical receiver and method thereof
JP5028179B2 (ja) Ponシステム
CN104601242B (zh) 光接收装置和发送装置
US8660439B2 (en) Digital automatic gain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burst mode optical receiver
EP2421280A2 (en) Cost effective multi-rate upstream for 10GEPON based on high efficiency coding
JP5172046B1 (ja) 親局側装置
CN102804701A (zh) 光多路复用终端装置、波分多路复用无源光网络系统、下行波长发送方法
KR101854054B1 (ko) 전류 전압 변환 회로, 광 수신기 및 광 종단 장치
CN102332955A (zh) 一种用于pon的光中继器
JP4315165B2 (ja) 局側装置及び光受信回路
JP6365349B2 (ja) データ受信装置
CN102202245B (zh) 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538266B2 (e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optical bit interleaving in a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using multi-level signals
JP5420435B2 (ja) 局側装置
US10484096B2 (en) Relay apparatus and relay method for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KR101063012B1 (ko) 시분할 다중접속 방식의 수동 광가입자망을 구성하는 광 회선 단말 및 광 회선 단말의 연속모드 수신기
JP5588814B2 (ja) バースト受信機,バースト受信制御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01741501A (zh)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JP5684344B2 (ja) 局側装置
WO2017179241A1 (ja) 光信号中継装置および中継方法
KR101023813B1 (ko) 신규 광망 종단 장치 등록 방법
CA2423625C (en)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KR20130093827A (ko) 광 네트워크 시스템 및 상기 광 네트워크 시스템을 제어하는 방법
JP2007189356A (ja) バーストビット同期回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6

Termination date: 201909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