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83473B - 聚醚聚酰胺纤维 - Google Patents

聚醚聚酰胺纤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83473B
CN104583473B CN201380042907.8A CN201380042907A CN104583473B CN 104583473 B CN104583473 B CN 104583473B CN 201380042907 A CN201380042907 A CN 201380042907A CN 104583473 B CN104583473 B CN 1045834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ether
polyamide
diamine
compound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4290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83473A (zh
Inventor
三田寺淳
武尾真由美
佐藤和哉
津中伸幸
加藤智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7975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88467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797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2010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583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3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83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834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7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c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01F6/82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co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from polyester amides or polyether am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65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from at least two different diamines or at least two different di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2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C08G69/3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amino-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from aromatic diamines and aromatic dicarboxylic acids with both amino and carboxylic groups aromatically bou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9/40Polyamides containing oxygen in the form of ether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7/06Polyamides derived from polyamines and polycarboxylic acid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253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with a non-circular cross section;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28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while mixing different spinning solutions or melts during the spinning operation;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D01D5/30Conjugate filaments;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10Other agents for modifying properti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2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283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synthetic polymer-based, e.g. polyamide or polyester fibr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4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 D04B1/16Other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primarily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thread materials synthetic threa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1/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 D04H1/4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 D04H1/42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staple fibres or like relatively short fibres from fleeces or layers composed of fibres without existing or potential cohesive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ertain kinds of fibres insofar as this use has no preponderant influence on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fleece
    • D04H1/4326Condensation or reaction polymer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6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eth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13Rod, strand, filament or fiber
    • Y10T428/2973Particular cross s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9Coated or structually defined flake, particle, cell, strand, strand portion, rod, filament, macroscopic fiber or mass thereof
    • Y10T428/2913Rod, strand, filament or fiber
    • Y10T428/298Physical dimens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lyamides (AREA)

Abstract

一种聚醚聚酰胺纤维,其含有聚醚聚酰胺,所述聚醚聚酰胺的二胺结构单元来源于特定的聚醚二胺化合物及苯二甲胺,二羧酸结构单元来源于碳数4~20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

Description

聚醚聚酰胺纤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醚聚酰胺纤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模量且柔软性也优异的聚醚聚酰胺纤维。
背景技术
聚酰胺系纤维被用作球拍用线、橡胶增强材料、轮胎帘子线及抄纸用滤布材料等体育用品、工业用资材等。在这些用途中,对作为材料的聚酰胺系纤维要求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等优异的机械强度。
作为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模量的聚酰胺系纤维,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拉伸聚酰胺纤维,其是由包含聚酰胺树脂的树脂得到的,所述聚酰胺树脂是将二胺成分中包含70摩尔%以上的顺式-1,3-双(氨基甲基)环己烷和反式-1,3-双(氨基甲基)环己烷的混合物的二胺与二羧酸成分中包含70摩尔%以上的碳数4~20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的二羧酸进行缩聚而得到的。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拉伸聚酰胺纤维,其包含将作为二胺成分包含70摩尔%以上的间苯二甲胺、作为二羧酸成分包含70摩尔%以上的己二酸的单体聚合而得到的聚酰胺。
另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高收缩性纤维,其由规定重量比率的尼龙MXD6聚合物(由间苯二甲胺与己二酸的聚合反应得到的结晶性聚酰胺)和尼龙6聚合物形成,断裂强度为一定值以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154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24192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267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3中记载的聚酰胺系纤维的柔软性不充分,因此将这些纤维加工成织布等布时,有时呈现僵硬的触感。因而,期望进一步提高聚酰胺系纤维的柔软性。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模量且柔软性也优异的聚醚聚酰胺纤维。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以下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及由该纤维形成的制品。
<1>一种聚醚聚酰胺纤维,其含有聚醚聚酰胺(A1),所述聚醚聚酰胺(A1)的二胺结构单元来源于下述通式(1)表示的聚醚二胺化合物(a1-1)及苯二甲胺(a-2),二羧酸结构单元来源于碳数4~20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
(式中,x1+z1表示1~30,y1表示1~50,R1表示亚丙基。)
<2>一种编物、织物、无纺布及短纤维,其由上述<1>所述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形成。
<3>一种聚醚聚酰胺纤维,其含有聚醚聚酰胺(A2),所述聚醚聚酰胺(A2)的二胺结构单元来源于下述通式(2)表示的聚醚二胺化合物(a2-1)及苯二甲胺(a-2),二羧酸结构单元来源于碳数4~20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
(式中,x2+z2表示1~60,y2表示1~50,R2表示亚丙基。)
<4>一种编物、织物、无纺布及短纤维,其由上述<3>所述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形成。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模量且柔软性也优异。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如上述那样,强度与柔软性的平衡良好,因此可以用于内衣(inner)、贴身衣服、衬料等里衣用途;衬衣和衬衫、运动服、休闲裤等外衣用途;进而床单、被套等床上用品用途等极其广泛的领域。
具体实施方式
[聚醚聚酰胺纤维]
作为第一发明,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含有聚醚聚酰胺(A1),所述聚醚聚酰胺(A1)的二胺结构单元来源于下述通式(1)表示的聚醚二胺化合物(a1-1)及苯二甲胺(a-2),二羧酸结构单元来源于碳数4~20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
(式中,x1+z1表示1~30,y1表示1~50,R1表示亚丙基。)
另外,作为第二发明,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含有聚醚聚酰胺(A2),所述聚醚聚酰胺(A2)的二胺结构单元来源于下述通式(2)表示的聚醚二胺化合物(a2-1)及苯二甲胺(a-2),二羧酸结构单元来源于碳数4~20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
(式中,x2+z2表示1~60,y2表示1~50,R2表示亚丙基。)
<聚醚聚酰胺(A1)及(A2)>
聚醚聚酰胺(A1)的二胺结构单元来源于上述通式(1)表示的聚醚二胺化合物(a1-1)及苯二甲胺(a-2),二羧酸结构单元来源于碳数4~20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另外,聚醚聚酰胺(A2)的二胺结构单元来源于上述通式(2)表示的聚醚二胺化合物(a2-1)及苯二甲胺(a-2),二羧酸结构单元来源于碳数4~20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通过使用该聚醚聚酰胺(A1)或(A2),能够制成柔软性、拉伸断裂伸长率等机械特性优异的聚醚聚酰胺纤维。
(二胺结构单元)
构成聚醚聚酰胺(A1)的二胺结构单元来源于上述通式(1)表示的聚醚二胺化合物(a1-1)及苯二甲胺(a-2)。另外,构成聚醚聚酰胺(A2)的二胺结构单元来源于上述通式(2)表示的聚醚二胺化合物(a2-1)及苯二甲胺(a-2)。
〔聚醚二胺化合物(a1-1)〕
构成聚醚聚酰胺(A1)的二胺结构单元包含来源于上述通式(1)表示的聚醚二胺化合物(a1-1)的结构单元。上述通式(1)中的(x1+z1)为1~30、优选为2~25、更优选为2~20、进一步优选为2~15。另外,y1为1~50、优选为1~40、更优选为1~30、进一步优选为1~20。x1、y1、z1的值大于上述范围时,与熔融聚合的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由苯二甲胺和二羧酸形成的低聚物、聚合物的相容性变低,聚合反应变得难以进行。
另外,上述通式(1)中的R1均表示亚丙基。-OR1-表示的氧亚丙基的结构可以为-OCH2CH2CH2-、-OCH(CH3)CH2-、-OCH2CH(CH3)-中的任一者。
聚醚二胺化合物(a1-1)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204~5000、更优选为250~4000、进一步优选为300~3000、更进一步优选为400~2000、更进一步优选为500~1800。聚醚二胺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在上述范围内时,能够获得表现出柔软性的聚合物。
〔聚醚二胺化合物(a2-1)〕
构成聚醚聚酰胺(A2)的二胺结构单元包含来源于上述通式(2)表示的聚醚二胺化合物(a2-1)的结构单元。上述通式(2)中的(x2+z2)为1~60、优选为2~40、更优选为2~30、进一步优选为2~20。另外,y2为1~50、优选为1~40、更优选为1~30、进一步优选为1~20。x2、y2、z2的值大于上述范围时,与熔融聚合的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由苯二甲胺和二羧酸形成的低聚物、聚合物的相容性变低,聚合反应变得难以进行。
另外,上述通式(2)中的R2均表示亚丙基。-OR2-表示的氧亚丙基的结构可以为-OCH2CH2CH2-、-OCH(CH3)CH2-、-OCH2CH(CH3)-中的任一者。
聚醚二胺化合物(a2-1)的数均分子量优选为180~5700、更优选为200~4000、进一步优选为300~3000、更进一步优选为400~2000、更进一步优选为500~1800。聚醚二胺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在上述范围内时,能够获得表现出柔软性及水分的吸放湿性的聚合物。
〔苯二甲胺(a-2)〕
构成聚醚聚酰胺(A1)及(A2)的二胺结构单元包含来源于苯二甲胺(a-2)的结构单元。作为苯二甲胺(a-2),优选为间苯二甲胺、对苯二甲胺或它们的混合物,更优选为间苯二甲胺、或者间苯二甲胺与对苯二甲胺的混合物。
苯二甲胺(a-2)来源于间苯二甲胺时,所得聚醚聚酰胺的柔软性、结晶性、熔融成形性、成形加工性、强韧性优异。
苯二甲胺(a-2)来源于间苯二甲胺与对苯二甲胺的混合物时,所得聚醚聚酰胺的柔软性、结晶性、熔融成形性、成形加工性、强韧性优异,进而显示高耐热性、高弹性模量。
作为苯二甲胺(a-2)而使用间苯二甲胺与对苯二甲胺的混合物时,相对于间苯二甲胺及对苯二甲胺的总量的、对苯二甲胺的比率优选为90摩尔%以下、更优选为1~80摩尔%、进一步优选为5~70摩尔%。对苯二甲胺的比率为上述范围时,所得聚醚聚酰胺的熔点不会近似该聚醚聚酰胺的分解温度,故而优选。
二胺结构单元中的来源于苯二甲胺(a-2)的结构单元的比率、即相对于构成二胺结构单元的聚醚二胺化合物(a1-1)或(a2-1)与苯二甲胺(a-2)的总量的、苯二甲胺(a-2)的比率优选为50~99.8摩尔%、更优选为50~99.5摩尔%、进一步优选为50~99摩尔%。二胺结构单元中的来源于苯二甲胺(a-2)的结构单元的比率在上述范围内时,所得聚醚聚酰胺的熔融成形性优异,进而强度、弹性模量等机械物性优异。
构成聚醚聚酰胺(A1)及(A2)的二胺结构单元如上所述来源于前述通式(1)表示的聚醚二胺化合物(a1-1)及苯二甲胺(a-2)、或者来源于前述通式(2)表示的聚醚二胺化合物(a2-1)及苯二甲胺(a-2),只要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也可以包含来源于其它二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
作为聚醚二胺化合物(a1-1)及苯二甲胺(a-2)、以及聚醚二胺化合物(a2-1)及苯二甲胺(a-2)以外的可构成二胺结构单元的二胺化合物,可例示出四亚甲基二胺、五亚甲基二胺、2-甲基戊二胺、六亚甲基二胺、七亚甲基二胺、八亚甲基二胺、九亚甲基二胺、十亚甲基二胺、十二亚甲基二胺、2,2,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等脂肪族二胺;1,3-双(氨基甲基)环己烷、1,4-双(氨基甲基)环己烷、1,3-二氨基环己烷、1,4-二氨基环己烷、双(4-氨基环己基)甲烷、2,2-双(4-氨基环己基)丙烷、双(氨基甲基)十氢萘、双(氨基甲基)三环癸烷等脂环族二胺;双(4-氨基苯基)醚、对苯二胺、双(氨基甲基)萘等具有芳香环的二胺类等,但不限定于这些。
(二羧酸结构单元)
构成聚醚聚酰胺(A1)及(A2)的二羧酸结构单元来源于碳数4~20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作为碳数4~20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可例示出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1,10-癸烷二羧酸、1,11-十一烷二羧酸、1,12-十二烷二羧酸等,这些之中,从结晶性、高弹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选自己二酸及癸二酸中的至少1种。这些二羧酸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构成聚醚聚酰胺(A1)及(A2)的二羧酸结构单元如上所述来源于碳数4~20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只要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也可以包含来源于其它二羧酸的结构单元。
作为碳数4~20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以外的可构成二羧酸结构单元的二羧酸,可例示出草酸、丙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等芳香族二羧酸类等,但不限定于这些。
作为二羧酸成分,使用碳数4~20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与间苯二甲酸的混合物时,能够提高聚醚聚酰胺(A1)及(A2)的耐热性及成形加工性。碳数4~20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与间苯二甲酸的摩尔比(碳数4~20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间苯二甲酸)优选为50/50~99/1、更优选为70/30~95/5。
(聚醚聚酰胺(A1)及(A2)的物性)
聚醚聚酰胺(A1)及(A2)通过将由苯二甲胺(a-2)与碳数4~20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形成的高结晶性的聚酰胺嵌段作为硬链段,并将来源于聚醚二胺化合物(a1-1)或(a2-1)的聚醚嵌段作为软链段,熔融成形性及成形加工性优异。进而得到的聚醚聚酰胺的强韧性、柔软性、结晶性、耐热性等优异。
聚醚聚酰胺(A1)及(A2)的相对粘度从成形性及与其它树脂的熔融混合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1~3.0的范围、更优选为1.1~2.9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1.1~2.8的范围。该相对粘度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聚醚聚酰胺(A1)的熔点从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70~270℃的范围、更优选为175~27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180~270℃的范围。另外,聚醚聚酰胺(A2)的熔点从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70~270℃的范围、更优选为175~27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180~27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180~260℃的范围。该熔点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聚醚聚酰胺(A1)的拉伸断裂伸长率(测定温度23℃、湿度50%RH)从柔软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1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0%以上。另外,聚醚聚酰胺(A2)的拉伸断裂伸长率(测定温度23℃、湿度50%RH)从柔软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为2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0%以上。该拉伸断裂伸长率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聚醚聚酰胺(A1)的拉伸模量(测定温度23℃、湿度50%RH)从柔软性及机械强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为200MPa以上、更优选为300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0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0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00MPa以上。另外,聚醚聚酰胺(A2)的拉伸模量(测定温度23℃、湿度50%RH)从柔软性及机械强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0MPa以上、更优选为200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0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0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0MPa以上。该拉伸模量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聚醚聚酰胺(A1)及(A2)的制造)
聚醚聚酰胺(A1)及(A2)的制造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利用任意的方法、聚合条件来进行。
例如,通过将由二胺成分(聚醚二胺化合物(a1-1)及苯二甲胺(a-2)等二胺、或者聚醚二胺化合物(a2-1)及苯二甲胺(a-2)等二胺)与二羧酸成分(碳数4~20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等二羧酸)形成的盐在水的存在下以加压状态进行升温,边去除所添加的水及缩合水边以熔融状态进行聚合的方法,可以制造聚醚聚酰胺(A1)及(A2)。
另外,通过将二胺成分(聚醚二胺化合物(a1-1)及苯二甲胺(a-2)等二胺、或者聚醚二胺化合物(a2-1)及苯二甲胺(a-2)等二胺)直接添加至熔融状态的二羧酸成分(碳数4~20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等二羧酸),并在常压下进行缩聚的方法,也能够制造聚醚聚酰胺(A1)及(A2)。此时,为了将反应体系保持为均匀的液态,将二胺成分连续地添加至二羧酸成分,其间以反应温度不低于要生成的低聚酰胺及聚酰胺的熔点的方式边对反应体系进行升温边推进缩聚。
二胺成分(聚醚二胺化合物(a1-1)及苯二甲胺(a-2)等二胺、或者聚醚二胺化合物(a2-1)及苯二甲胺(a-2)等二胺)与二羧酸成分(碳数4~20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等二羧酸)的摩尔比(二胺成分/二羧酸成分)优选为0.9~1.1的范围、更优选为0.93~1.07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95~1.05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97~1.02的范围。摩尔比在上述范围内时,高分子量化变得容易推进。
聚合温度优选为150~300℃、更优选为160~280℃、进一步优选为170~270℃。聚合温度在上述温度范围内时,聚合反应迅速推进。另外,单体、聚合过程中的低聚物、聚合物等难以发生热分解,因此所得聚醚聚酰胺的性状变得良好。
聚合时间从开始滴加二胺成分起通常为1~5小时。通过使聚合时间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充分地提高聚醚聚酰胺(A1)及(A2)的分子量,进而能够抑制所得聚醚聚酰胺的着色。
另外,作为聚醚聚酰胺(A1)及(A2)的制造方法,可以将二胺成分中的聚醚二胺化合物(a1-1)或(a2-1)与二羧酸成分一起预先投入至反应槽内进行加热,从而制成熔融混合物〔工序(1)〕;向所得熔融混合物中添加前述聚醚二胺化合物(a1-1)及(a2-1)以外的苯二甲胺(a-2)等二胺成分〔工序(2)〕。
通过将聚醚二胺化合物(a1-1)或(a2-1)预先投入至反应槽内,能够抑制聚醚二胺化合物(a1-1)及(a2-1)的热劣化。此时也是,为了将反应体系保持为均匀的液体状态,将聚醚二胺化合物(a1-1)及(a2-1)以外的二胺成分连续地添加至熔融混合物,其间以反应温度不低于要生成的低聚酰胺及聚酰胺的熔点的方式边对反应体系进行升温边推进缩聚。
此处,针对上述〔工序(1)〕及〔工序(2)〕进行说明,在该说明中,有时将聚醚聚酰胺(A1)及(A2)称为“聚醚聚酰胺(A)”,另外,有时将聚醚二胺化合物(a1-1)及(a2-1)称为“聚醚二胺化合物(a-1)”。
〔工序(1)〕
工序(1)是将前述聚醚二胺化合物(a-1)与前述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进行混合并加热而制成熔融混合物的工序。
通过经由工序(1),所得聚醚聚酰胺的臭味及着色少,能够制成拉伸断裂伸长率更优异的树脂。可以推测这是因为:通过经由工序(1),聚醚二胺化合物(a-1)与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进行均匀熔融混合,因此在聚醚聚酰胺的合成过程中,在反应容器内的温度达到聚醚二胺化合物(a-1)的分解推进的温度之前,聚醚二胺化合物(a-1)与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进行了缩合(缩聚)而稳定化。即,可以认为是因为:通过经由工序(1),在聚醚聚酰胺的合成过程中,防止聚醚二胺化合物(a-1)因热过程等而劣化,并被高效地组入至聚醚聚酰胺中,其结果,难以产生来源于聚醚二胺化合物(a-1)的分解物。
关于聚醚二胺化合物(a-1)在反应体系内稳定化至何种程度,可以通过求出掺入率来评价。掺入率也取决于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的种类,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中的直链碳数越增加,聚醚二胺化合物(a-1)的掺入率变得越高,通过经由工序(1),其掺入率变得更高。
上述聚醚二胺化合物(a-1)的掺入率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求出。
(1)将所得聚醚聚酰胺(A)0.2g溶解于2ml六氟异丙醇(HFIP)。
(2)将(1)中得到的溶液滴加至100ml甲醇中,进行再沉淀。
(3)将(2)中得到的再沉淀物用网眼为10μm的膜滤器进行过滤。
(4)将(3)中得到的过滤器上的残渣溶解于氘代HFIP(Sigma-Aldrich公司制),利用1H-NMR(BrukerBioSpinK.K.制造的AV400M)进行分析,算出过滤器上的残渣中的聚醚二胺化合物(a-1)与苯二甲胺(a-2)的共聚率(a)。共聚率的计算由来源于苯二甲胺(a-2)的谱峰面积与来源于聚醚二胺化合物(a-1)的谱峰面积的比率来算出。
(5)由下式算出聚醚二胺化合物(a-1)的掺入率。
聚醚二胺化合物(a-1)的掺入率=a/b×100(%)
a:利用(4)算出的过滤器上的残渣的来源于聚醚二胺化合物(a-1)的结构单元相对于全部二胺结构单元的共聚率
b:由聚合时的投入量算出的来源于聚醚二胺化合物(a-1)的结构单元相对于全部二胺结构单元的共聚率。
首先,在工序(1)中,预先向反应容器内投入聚醚二胺化合物(a-1)和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将熔融状态的聚醚二胺化合物(a-1)与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进行混合。
为了将聚醚二胺化合物(a-1)及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制成熔融状态:
(i)可以将固体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液体或固体的聚醚二胺化合物(a-1)投入至反应容器,其后,加热至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的熔点以上而使其熔融;
(ii)也可以向投入有液体或固体的聚醚二胺化合物(a-1)的反应容器内投入已熔融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
(iii)也可以向投入有熔融状态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的反应容器内投入液体或固体的聚醚二胺化合物(a-1);
(iv)还可以将已熔融的聚醚二胺化合物(a-1)及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预先混合而成的混合物投入至反应容器内。
在上述(i)~(iv)中,向反应容器内投入聚醚二胺化合物(a-1)和/或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时,可以溶解或分散于适当的溶剂中。作为此时的溶剂,可列举出水等。
另外,从制造着色少的聚醚聚酰胺的观点出发,在向反应容器中投入聚醚二胺化合物(a-1)及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时,优选将反应容器内用非活性气体充分地置换。
在上述(i)的情况下,优选在使其熔融之前用非活性气体进行置换,在上述(ii)或(iii)的情况下,优选在投入已熔融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之前将反应容器内用非活性气体进行置换,在上述(iv)的情况下,优选在投入上述混合物之前将反应容器内用非活性气体进行置换。
接着,在工序(1)中,加热上述已混合的熔融状态的聚醚二胺化合物(a-1)及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的混合物。
加热上述混合物时的加热温度优选为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的熔点以上,更优选为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的熔点~熔点+40℃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的熔点~熔点+30℃的范围。
另外,工序(1)结束时的加热温度优选为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的熔点~熔点+50℃。该温度为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的熔点以上时,聚醚二胺化合物(a-1)与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的混合状态变得均匀,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本发明的效果。另外,该温度为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的熔点+50℃以下时,不用担心聚醚二胺化合物(a-1)及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进行热分解。
需要说明的是,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的熔点可以使用差示扫描量热测定(DSC)等来测定。
工序(1)中的加热时间通常为15~120分钟左右。通过使加热时间在上述范围内,能够使聚醚二胺化合物(a-1)与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的混合状态充分地均匀,不用担心进行热分解。
在工序(1)中,如上所述,能够获得熔融状态的聚醚二胺化合物(a-1)及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均匀混合而成的熔融混合物。另外,另一方面,在工序(1)中,优选的是,所投入的全部聚醚二胺化合物(a-1)中的氨基的30~100摩尔%与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进行缩合(缩聚),从而形成低聚物或聚合物。由此,工序(1)所得到的上述熔融混合物中有时还包含已熔融的上述低聚物及聚合物。
工序(1)中的、上述聚醚二胺化合物(a-1)与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的缩合(缩聚)的程度因聚醚二胺化合物(a-1)与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的组合、其混合比、混合时的反应容器的温度、混合时间而异,优选的是,在添加聚醚二胺化合物(a-1)以外的二胺成分的工序(2)之前,所投入的全部聚醚二胺化合物(a-1)中的氨基的30摩尔%以上与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进行了缩合(缩聚),更优选的是,所投入的全部聚醚二胺化合物(a-1)中的氨基的50摩尔%以上与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进行了缩合(缩聚),进一步优选的是,所投入的全部聚醚二胺化合物(a-1)中的氨基的70摩尔%以上与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进行了缩合(缩聚)。
该全部聚醚二胺化合物中的氨基的反应率可以通过以下式子来算出。
氨基的反应率=(1-[NH2,工序(1)]/[NH2,a-1])×100
[NH2,a-1]:所投入的全部聚醚二胺化合物(a-1)与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未发生反应时算出的氨基末端基团浓度
[NH2,工序(1)]:工序(1)中的混合物的氨基末端基团浓度
另外,在工序(1)中,向反应容器内投入聚醚二胺化合物(a-1)、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时,可以添加后述的含磷原子化合物及碱金属化合物。
〔工序(2)〕
工序(2)是向工序(1)所得到的熔融混合物中添加前述聚醚二胺化合物(a-1)以外的苯二甲胺(a-2)等二胺成分(以下,有时简称为“苯二甲胺(a-2)等”)的工序。
在工序(2)中,添加苯二甲胺(a-2)等时的反应容器内的温度优选为要生成的聚醚酰胺低聚物的熔点以上~熔点+30℃的温度。添加苯二甲胺(a-2)等时的反应容器内的温度只要为由聚醚二胺化合物(a-1)与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化合物的熔融混合物及苯二甲胺(a-2)等形成的聚醚酰胺低聚物的熔点以上~熔点+30℃的温度,则反应混合物不可能在反应容器内发生固化,反应混合物的劣化的可能性变小,故而优选。
作为上述添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优选的是,在上述温度范围内边控制反应容器内的温度边连续地滴加苯二甲胺(a-2)等,更优选的是,随着苯二甲胺(a-2)等的滴加量的增加,使反应容器内的温度连续地升温。
另外,苯二甲胺(a-2)等二胺成分全部添加完成时的反应容器内的温度优选达到要制造的聚醚聚酰胺的熔点~熔点+30℃。苯二甲胺(a-2)等的添加完成时的反应容器内的温度只要是所得聚醚酰胺(A)的熔点以上~熔点+30℃的温度,则反应混合物不可能在反应容器内发生固化,反应混合物的劣化的可能性变低,故而优选。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聚醚酰胺低聚物或聚醚聚酰胺的熔点可以如下确认:预先将聚醚二胺化合物(a-1)、苯二甲胺(a-2)等与二羧酸化合物以规定的摩尔比进行混合,在氮气气流下在混合物熔融的程度的加热条件下进行至少1小时左右的熔融混合,使用DSC等对由此得到的产物进行确认。
其间,反应容器内优选用氮气进行了置换。另外,其间,优选的是,反应容器内用搅拌叶片进行混合而使反应容器内成为均匀的流动状态。
苯二甲胺(a-2)等的添加速度如下选择:考虑酰胺化反应的生成热、缩合生成水的蒸馏去除要消耗的热量、由热介质通过反应容器壁而供给至反应混合物的热量、用于分离缩合生成水与原料化合物的部分的结构等,以反应体系保持均匀的熔融状态的方式来选择。
添加苯二甲胺(a-2)等所需的时间因反应容器的规模而变化,通常在0.5~5小时的范围内,更优选为1~3小时的范围。在该范围内时,能够抑制反应容器内生成的聚醚酰胺低聚物和聚醚聚酰胺(A)的固化,并且能够抑制由反应体系的热过程导致的着色。
添加苯二甲胺(a-2)等的过程中,随着反应的推进而生成的缩合水被蒸馏去除至反应体系外。需要说明的是,飞散的二胺化合物、二羧酸化合物等原料与缩合水分离而返回至反应容器,其量是可控的,例如可以通过将回流塔的温度控制为最佳的范围或将填充塔的填充物、所谓拉西环或勒辛环、鞍形环等控制为适当的形状、填充量,从而能够控制。对于原料与缩合水的分离而言,分凝器是适合的,优选的是,缩合水通过全凝器而蒸馏去除。
上述工序(2)中的反应容器内部的压力优选为0.1~0.6MPa,更优选为0.15~0.5MPa。通过使反应容器内部的压力为0.1MPa以上,能够抑制未反应的苯二甲胺(a-2)等及二羧酸化合物随着缩合水一起飞散至体系外。为了防止未反应的苯二甲胺(a-2)等、二羧酸化合物分散至体系外,能够通过提高反应容器内部的压力来抑制,但利用0.6MPa以下的压力即可充分地抑制。使反应容器内的压力高于0.6MPa时,缩合水的沸点变高,有可能需要利用分凝器来流通高温的热介质等,为了将缩合水蒸馏去除至反应体系外,需要更多的能量,故不优选。
进行加压时,可以利用氮气等非活性气体来加压,也可以利用反应中生成的缩合水的蒸气来进行。进行了加压时,在苯二甲胺(a-2)等的添加结束后,减压至达到常压为止。
〔工序(3)〕
工序(2)结束后,可以结束缩聚反应,也可以进行在常压或负压下进一步持续一定时间的缩聚反应的工序(3)。
在负压下进一步持续缩聚反应时,优选的是,将反应体系的压力最终减压至0.08MPa以下。从苯二甲胺(a-2)等的添加结束起至减压开始为止的时间没有特别限定,优选的是,在添加结束后的30分钟以内开始减压。减压速度要选择未反应的苯二甲胺(a-2)等在减压过程中不会随着水一起蒸馏去除至体系外的速度,例如从0.1~1MPa/小时的范围中选择。降低减压速度不仅会增加制造所需的时间,减压也需要时间,因此有时会导致所得聚醚聚酰胺(A)的热劣化,故不优选。
工序(3)中的反应容器的温度优选为所得聚醚聚酰胺(A)不会固化的温度、即所得聚醚聚酰胺(A)的熔点~熔点+30℃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聚醚聚酰胺的熔点可以通过使用DSC等来确认。
工序(3)中的缩聚反应时间通常为120分钟以下。通过使聚合时间在上述范围内,能够充分地提高聚醚聚酰胺(A)的分子量,进而能够抑制所得聚合物的着色。
结束缩聚反应后,将聚醚聚酰胺(A)从反应容器中取出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从生产率和其后的处理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边通过加热至聚醚聚酰胺(A)的熔点~熔点+50℃的温度的线料模头以线料的方式取出,边用水槽冷却熔融树脂的线料后,用造粒机进行切割来获得粒料的方法、或者所谓的热切割、水中切割等。此时,为了源自线料模头的聚醚聚酰胺(A)的喷出速度的高速化、稳定化等,可以对反应容器内进行加压。进行加压时,为了抑制聚醚聚酰胺(A)的劣化,优选使用非活性气体。
聚醚聚酰胺(A1)及(A2)优选添加含磷原子化合物并利用熔融缩聚(熔融聚合)法来制造。作为熔融缩聚法,优选的是,在常压下向已熔融的二羧酸成分中滴加二胺成分,边去除缩合水边在熔融状态使其聚合的方法。
在聚醚聚酰胺(A1)及(A2)的缩聚体系内,在不损害其特性的范围内,可以添加含磷原子化合物。作为可添加的含磷原子化合物,可列举出二甲基次膦酸(phosphinicacid)、苯基甲基次膦酸、次磷酸(hypophosphorousacid)、次磷酸钠、次磷酸钾、次磷酸锂、次磷酸乙酯、苯基亚膦酸(phosphonousacid)、苯基亚膦酸钠、苯基亚膦酸钾、苯基亚膦酸锂、苯基亚膦酸乙酯、苯基膦酸、乙基膦酸、苯基膦酸钠、苯基膦酸钾、苯基膦酸锂、苯基膦酸二乙酯、乙基膦酸钠、乙基膦酸钾、亚磷酸、亚磷酸氢钠、亚磷酸钠、亚磷酸三乙酯、亚磷酸三苯酯、焦亚磷酸等,这些之中,尤其是次磷酸钠、次磷酸钾、次磷酸锂等次磷酸金属盐促进酰胺化反应的效果高、且抗着色效果也优异,故而优选使用,特别优选为次磷酸钠。本发明中可使用的含磷原子化合物不限定于这些化合物。向缩聚体系内添加的含磷原子化合物的添加量从良好的外观及成形加工性的观点出发以聚醚聚酰胺(A1)及(A2)中的磷原子浓度换算计优选为1~1000ppm、更优选为5~1000ppm、进一步优选为10~1000ppm。
另外,聚醚聚酰胺(A1)及(A2)的缩聚体系内,优选与含磷原子化合物组合使用而添加碱金属化合物。为了防止缩聚中的聚合物的着色,需要使含磷原子化合物存在充分的量,有时有可能导致聚合物的凝胶化,因此为了调整酰胺化反应速度,还优选共存有碱金属化合物。作为碱金属化合物,优选为碱金属氢氧化物、碱金属醋酸盐。作为本发明中可使用的碱金属化合物,可列举出氢氧化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铷、氢氧化铯、醋酸锂、醋酸钠、醋酸钾、醋酸铷、醋酸铯等,可不限定于这些化合物地使用。在缩聚体系内添加碱金属化合物时,将该化合物的摩尔数除以含磷原子化合物的摩尔数得到的值优选达到0.5~1,更优选为0.55~0.95,进一步优选为0.6~0.9。在上述范围内时,存在适度地抑制含磷原子化合物的酰胺化反应促进的效果,能够避免由于过度抑制反应而使缩聚反应速度降低、聚合物的热过程增加、聚合物的凝胶化增大。
聚醚聚酰胺(A1)及(A2)的硫原子浓度优选为1~200ppm、更优选为10~150ppm、进一步优选为20~100ppm。为上述范围时,不仅能够抑制制造时聚醚聚酰胺的黄色指数(YI值)的增加,还能够抑制将聚醚聚酰胺进行熔融成形时的YI值的增加,能够降低所得聚醚聚酰胺纤维的YI值。
进而,使用癸二酸作为二羧酸时,其硫原子浓度优选为1~500ppm、更优选为1~200ppm、进一步优选为10~150ppm、特别优选为20~100ppm。为上述范围时,能够抑制将聚醚聚酰胺聚合时及熔融成形时的YI值的增加,能够降低所得聚醚聚酰胺纤维的YI值。
同样地,使用癸二酸作为二羧酸时,其钠原子浓度优选为1~500ppm、更优选为10~300ppm、进一步优选为20~200ppm。为上述范围时,合成聚醚聚酰胺时的反应性良好,容易控制成适当的分子量范围,进而能够减少为了调整前述酰胺化反应速度而配混的碱金属化合物的用量。另外,将聚醚聚酰胺进行熔融成形时能够抑制粘度的增加,成形性变得良好,并且在成形加工时能够抑制焦化的发生,因此存在所得聚醚聚酰胺纤维的品质提高的倾向。
这样的癸二酸优选源自植物。源自植物的癸二酸中作为杂质而含有硫化合物、钠化合物,因此以来源于源自植物的癸二酸的单元作为结构单元的聚醚聚酰胺即使不添加抗氧化剂其YI值也低,另外,所得聚醚聚酰胺纤维的YI值也低。另外,源自植物的癸二酸优选不过度精制杂质而使用。由于不需要过度精制,因此在成本方面也占优势。
源自植物时的癸二酸的纯度优选为99~100质量%、更优选为99.5~10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99.6~100质量%。为该范围时,所得聚醚聚酰胺的品质变得良好、不会影响聚合,故而优选。
例如,癸二酸中包含的其它二羧酸(1,10-十亚甲基二羧酸等)优选为0~1质量%、更优选为0~0.7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0.6质量%。为该范围时,所得聚醚聚酰胺的品质变得良好、不会影响聚合,故而优选。
另外,癸二酸中包含的单羧酸(辛酸、壬酸、十一烷酸等)优选为0~1质量%、更优选为0~0.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0.4质量%。为该范围时,所得聚醚聚酰胺的品质变得良好、不会影响聚合,故而优选。
癸二酸的色相(APHA)优选为100以下、更优选为7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为该范围时,所得聚醚聚酰胺的YI值低,故而优选。需要说明的是,APHA可以通过日本油化学会(JapanOilChemist’sSociety)的基准油脂分析试验法(StandardMethodsfortheAnalysisofFats,OilsandRelatedMaterials)来测定。
利用熔融缩聚得到的聚醚聚酰胺(A1)及(A2)先被取出并粒料化后,进行干燥来使用。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聚合度,也可以进行固相聚合。作为干燥或者固相聚合中可使用的加热装置,可适当使用连续式的加热干燥装置;被称为转鼓式干燥机、锥形干燥机、旋转干燥机等的转鼓式加热装置;以及,被称为垂直螺旋混合机的内部具备旋转叶片的圆锥型加热装置,但不限定于这些,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装置。
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至少含有上述聚醚聚酰胺(A1)或(A2)即可,也可以将聚醚聚酰胺(A1)或(A2)直接制成纤维形状。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中的聚醚聚酰胺(A1)及(A2)的含量优选为1~100质量%、更优选为10~10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50~100质量%、更进一步优选实质上为100质量%。
另外,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可以是由含有聚醚聚酰胺(A1)或(A2)进而配混有分子链延长剂(B)的组合物形成的纤维、或者是将聚醚聚酰胺(A1)或(A2)与该聚醚聚酰胺(A1)及(A2)以外的热塑性树脂(C)复合而成的复合纤维。以下,针对分子链延长剂(B)及热塑性树脂(C)进行说明。
<分子链延长剂(B)>
本发明中可使用的分子链延长剂(B)是能够与聚醚聚酰胺(A1)或(A2)发生反应来延长其分子链的化合物,优选为选自碳二亚胺化合物及分子内含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
向前述聚醚聚酰胺(A1)或(A2)中配混分子链延长剂(B)时,在熔融混炼时分子链延长剂(B)的一部分或全部与前述聚醚聚酰胺(A1)或(A2)发生反应,能够获得耐热老化性高、即使分子量低其伸长率也高的聚醚聚酰胺纤维。
(碳二亚胺化合物)
本发明中作为分子链延长剂(B)使用的碳二亚胺化合物是在分子内具有1个以上碳二亚胺基的化合物。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碳二亚胺化合物,可列举出芳香族、脂肪族的碳二亚胺化合物。这些之中,从耐热老化性及伸长率的提高效果的表现程度、挤出时的熔融混炼性、以及所得薄膜的透明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脂肪族碳二亚胺化合物,更优选使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碳二亚胺基的脂肪族聚碳二亚胺化合物,进一步优选使用由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制造的聚碳二亚胺。作为由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制造的聚碳二亚胺,可列举出NisshinboHoldingsInc.制造的“CARBODILITELA-1”等。
作为上述碳二亚胺化合物中包含的、分子内具有1个碳二亚胺基的单碳二亚胺化合物,可例示出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二异丙基碳二亚胺、二甲基碳二亚胺、二异丁基碳二亚胺、二辛基碳二亚胺、叔丁基异丙基碳二亚胺、二苯基碳二亚胺、二叔丁基碳二亚胺、二-β-萘基碳二亚胺等,这些之中,尤其是从工业上容易获取的观点出发,适合的是二环己基碳二亚胺、二异丙基碳二亚胺。
作为上述碳二亚胺化合物中包含的、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碳二亚胺基的聚碳二亚胺化合物,可以使用利用各种方法制造的聚碳二亚胺化合物,基本来说,可以使用利用现有的聚碳二亚胺的制造方法制造的聚碳二亚胺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如下方法:在碳二亚胺化催化剂的存在下将各种有机二异氰酸酯在约70℃以上的温度下在不活性溶剂中、或者不使用溶剂,进行脱羧缩合反应,从而进行合成的方法等。
作为上述聚碳二亚胺化合物的合成原料即有机二异氰酸酯,例如可以使用芳香族二异氰酸酯、脂肪族二异氰酸酯等各种有机二异氰酸酯、它们的混合物。作为有机二异氰酸酯,具体而言,可例示出1,5-萘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二甲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3-亚苯基二异氰酸酯、1,4-亚苯基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环己烷-1,4-二异氰酸酯、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二异氰酸酯、四甲基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2,6-二异丙基苯基异氰酸酯、1,3,5-三异丙基苯-2,4-二异氰酸酯等。这些之中,从所得聚碳二亚胺的挤出时的熔融混炼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脂肪族二异氰酸酯,更优选为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
为了封闭上述聚碳二亚胺化合物的末端并控制其聚合度,可以使用单异氰酸酯等封端剂。作为单异氰酸酯,例如可列举出苯基异氰酸酯、甲苯基异氰酸酯、二甲基苯基异氰酸酯、环己基异氰酸酯、丁基异氰酸酯、萘基异氰酸酯等。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封端剂,不限定于上述单异氰酸酯,只要是能够与异氰酸酯发生反应的活性氢化合物即可。作为这样的活性氢化合物,可例示出在脂肪族、芳香族的化合物之中具备-OH基的甲醇、乙醇、苯酚、环己醇、N-甲基乙醇胺、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丙二醇单甲醚、二乙胺、二环己胺等仲胺;丁胺、环己胺等伯胺;琥珀酸、苯甲酸、环己烷羧酸等羧酸;乙基硫醇、烯丙基硫醇、硫代苯酚等硫醇类;具有环氧基的化合物等。
作为碳二亚胺化催化剂,例如可以使用1-苯基-2-磷杂环戊烯-1-氧化物、3-甲基-1-苯基-2-磷杂环戊烯-1-氧化物、1-乙基-2-磷杂环戊烯-1-氧化物、3-甲基-2-磷杂环戊烯-1-氧化物及这些3-磷杂环戊烯异构体等磷杂环戊烯氧化物等;钛酸四丁酯等金属催化剂等,这些之中,从反应性的方面出发,适合的是3-甲基-1-苯基-2-磷杂环戊烯-1-氧化物。
关于本发明中使用的碳二亚胺化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从在聚醚聚酰胺(A1)及(A2)中的分散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0~40,000的范围、更优选为100~30,000的范围。数均分子量(Mn)为40,000以下时,在聚醚聚酰胺(A1)及(A2)中的分散性良好,能够充分地获得本发明的效果。
(分子内含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化合物)
本发明中作为分子链延长剂(B)使用的、分子内含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化合物(以下也简称为“含环氧基化合物”)只要是含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化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定,单体、低聚物、聚合物均可以使用。
含环氧基化合物为聚合物时,从耐热老化性及伸长率的提高效果优异、不易凝胶化、处理性优异的观点出发,其重均分子量优选为2,000~1,000,000、更优选为3,000~500,000、进一步优选为4,000~250,000。
作为上述含环氧基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含有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含有环氧基的聚苯乙烯、环氧化植物油、聚缩水甘油醚等。
其中,从耐热老化性及伸长率的提高效果优异、不易凝胶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含有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聚缩水甘油醚。另外,从耐久性、耐热老化性及伸长率的提高效果优异、不易凝胶化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为含有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含有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特别优选为在常温下是固体的聚合物。
以下针对含有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进行说明。作为分子链延长剂(B)的含有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只要是主链为(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且分子内含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聚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甲基)丙烯酸类表示丙烯酸类及甲基丙烯酸类中的一者或两者。
作为主链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可以是均聚物及共聚物中的任一种。作为含有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等。
其中,从耐热老化性及伸长率的提高效果优异、不易凝胶化、处理性优异的观点出发,含有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优选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
从耐热老化性及伸长率的提高效果优异、不易凝胶化、处理性优异的观点出发,含有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3,000~300,000,更优选为4,000~250,000。
以下针对聚缩水甘油醚进行说明。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含环氧基化合物的聚缩水甘油醚只要是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缩水甘油氧基的化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聚缩水甘油醚,例如可列举出加成有0~1摩尔甘油·环氧氯丙烷的聚缩水甘油醚、加成有0~2摩尔乙二醇-环氧氯丙烷的聚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三羟甲基丙烷-聚缩水甘油醚等。
从耐热老化性及伸长率的提高效果优异、不易凝胶化的观点出发,本发明中使用的含环氧基化合物的环氧当量优选为170~3300g/当量,更优选为200~2000g/当量。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含环氧基化合物,可以使用市售品。
作为含有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市售品,例如可列举出JoncrylADR-4368(丙烯酸系聚合物、粉体、重均分子量为6,800、环氧当量为285g/当量、BASF公司制)、MAPROOFG-0150M(丙烯酸系聚合物、粉体、重均分子量为8,000~10,000、环氧当量为310g/当量、NOFCorporation制)、MAPROOFG-2050M(丙烯酸系聚合物、粉体、重均分子量为200,000~250,000、环氧当量为340g/当量、NOFCorporation制)。
作为含有环氧基的聚苯乙烯的市售品,例如可列举出MAPROOFG-1010S(苯乙烯系聚合物、粉体、重均分子量为100,000、环氧当量为1,700g/当量、NOFCorporation制)。
作为环氧化植物油的市售品,例如可列举出作为环氧化大豆油的NewSizer510R(NOFCorporation制)等。
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中,分子链延长剂(B)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两种以上使用。
从耐热老化性及伸长率的提高效果优异、不易凝胶化的观点出发,分子链延长剂(B)的配混量相对于聚醚聚酰胺(A1)或(A2)100质量份优选为0.01~15质量份、更优选为0.05~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5~2质量份。
上述配混量为0.01质量份以上时,能够充分地发挥聚醚聚酰胺纤维的耐热老化性及伸长率的改善效果,通过使配混量为15质量份以下,能够避免在制造时产生急剧的增稠。
<热塑性树脂(C)>
另外,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可以是由聚醚聚酰胺(A1)或(A2)与该聚醚聚酰胺(A1)或(A2)以外的热塑性树脂(C)(以下,也简称为“热塑性树脂(C)”)复合而成的复合纤维。通过使聚醚聚酰胺(A1)或(A2)与热塑性树脂(C)进行复合,能够对纤维赋予仅用聚醚聚酰胺(A1)或(A2)时无法发挥的物性、手感,或者能够制成线圈状卷缩丝等。另外,通过将组合熔点不同的树脂而成的复合纤维加热至熔点低的树脂的熔点以上的温度,从而仅使一种树脂发生熔融,使纤维彼此融合而能够加工成布状。
作为热塑性树脂(C),可列举出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烯烃树脂及丙烯酸类等。从其与聚醚聚酰胺(A1)及(A2)的粘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聚酰胺树脂,从手感变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聚酯树脂、聚烯烃树脂、及丙烯酸类树脂。
作为聚酰胺树脂,可以使用聚己内酰胺(尼龙6)、聚十一酰胺(尼龙11)、聚十二酰胺(尼龙12)、聚己二酰丁二胺(尼龙46)、聚己二酰己二胺(尼龙66)、聚壬二酰己二胺(尼龙69)、聚癸二酰己二胺(尼龙610)、聚己二酰十一胺(尼龙116)、聚十二酰己二胺(尼龙612)、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尼龙6T(T表示对苯二甲酸成分单元。以下相同))、聚间苯二甲酰己二胺(尼龙6I(I表示间苯二甲酸成分单元。以下相同))、聚对苯二甲酰/间苯二甲酰-己二胺(尼龙6TI)、聚对苯二甲酰庚二胺(尼龙9T)、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尼龙MXD6(MXD表示间苯二甲胺成分单元。以下相同))、聚癸二酰间苯二甲胺(尼龙MXD10)、聚癸二酰对苯二甲胺(尼龙PXD10(PXD表示对苯二甲胺成分单元。))、1,3-双(氨基甲基)环己烷或1,4-双(氨基甲基)环己烷与己二酸缩聚而得到的聚酰胺树脂(尼龙1,3-BAC6/1,4-BAC6(BAC表示双(氨基甲基)环己烷成分单元。))以及它们的共聚酰胺等。
作为聚酯树脂,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树脂、聚-1,4-环己烷二亚甲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树脂、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2,6-萘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树脂、聚对苯二甲酸酯/4,4’-联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树脂、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等。作为更优选的聚酯树脂,可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共聚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及聚-2,6-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树脂。
作为聚烯烃树脂,可列举出低密度聚乙烯(LDPE)、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LLDPE)、超低密度聚乙烯(V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聚乙烯;丙烯均聚物、丙烯与乙烯或α-烯烃的无规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等聚丙烯;它们的2种以上的混合物等。聚乙烯大多为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物。另外,聚烯烃树脂中包含被少量的丙烯酸、马来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富马酸、衣康酸等含羧基单体进行了改性的改性聚烯烃树脂。改性通常通过共聚或接枝改性来进行。
作为丙烯酸类树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酯的均聚物、2种以上的不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共聚物、或者(甲基)丙烯酸酯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具体而言,可列举出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丙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等的包含(甲基)丙烯酸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形成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
聚醚聚酰胺(A1)及(A2)中复合有上述热塑性树脂(C)时,热塑性树脂(C)的用量根据复合纤维所要求的物性来决定即可。例如,在重视聚醚聚酰胺(A1)及(A2)的物性的情况下,可以以聚醚聚酰胺纤维中的热塑性树脂(C)优选达到1~50质量%、更优选达到5~30质量%、进一步优选达到10~20质量%的方式进行复合。另一方面,在重视热塑性树脂(C)的物性的情况下,可以以聚醚聚酰胺纤维中的热塑性树脂(C)优选达到50~99质量%、更优选达到55~95质量%、进一步优选达到60~90质量%的方式进行复合。
<其它成分>
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中,在不损害其特性的范围内,可以根据需要配混消光剂、紫外线吸收剂、成核剂、增塑剂、阻燃剂、抗静电剂、抗着色剂、抗凝胶化剂等添加剂。
另外,在不损害聚醚聚酰胺纤维的特性的范围内,也可以将与前述热塑性树脂(C)相同的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烯烃树脂、丙烯酸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配混至聚醚聚酰胺(A1)或(A2)后用于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由此,能够获得强韧性、柔软性、拉伸断裂伸长率等优异的纤维。
<聚醚聚酰胺纤维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出如下方法:向前述聚醚聚酰胺(A1)或(A2)中根据需要配混分子链延长剂(B)、热塑性树脂(C)和其它成分,使用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对其进行熔融混炼来制备组合物,接着通过喷丝头进行纺出,拉取至位于喷丝头面的下方的冷却介质浴中或空气中从而得到未拉伸丝,然后进行拉伸。
作为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可以任意地使用通常使用的各种挤出机,也可以利用真空排出口、开放排出口边去除低分子量成分或水分边挤出。未拉伸丝的拉伸可以将未拉伸丝在同一工序中直接加热边以多个拉伸倍率改变步骤来进行,也可以在其它工序中加热后以多个拉伸倍率来进行。通过改变拉伸倍率而以多个工序进行拉伸,能够提高纤维的强度,故而优选。此时的拉伸倍率优选随着每个拉伸工序而减少,例如可以设成第一工序为2~8倍左右、第二工序为1.3~1.8倍左右、第三工序为1.2倍左右、第四工序为1.1倍左右。
使用分子链延长剂(B)、热塑性树脂(C)时,对它们的配混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在反应槽内向熔融状态的聚醚聚酰胺(A1)或(A2)中配混分子链延长剂(B)、热塑性树脂(C)的方法;相对于聚醚聚酰胺(A1)或(A2)干混分子链延长剂(B)、热塑性树脂(C),并进行熔融混炼的方法等。另外,可列举出在挤出时干混分子链延长剂(B)的母料的方法等。
上述熔融混炼温度优选设定为聚醚聚酰胺(A1)或(A2)的熔点以上~比熔点高50℃的温度范围,更优选设定为比该(A1)或(A2)成分的熔点高10~30℃的温度范围。通过将熔融混炼温度设定为聚醚聚酰胺(A1)或(A2)的熔点以上,能够抑制该(A1)或(A2)成分的固化,通过设定为比熔点高50℃的温度以下,能够抑制该(A1)或(A2)成分的热劣化。
本发明中,制作单丝时的牵伸比(纺丝机的喷丝头截面积AD与从纺丝机挤出后在冷却槽中冷却而得到的未拉伸丝的截面积AM之比AD/AM)优选为1.0~3.0。通过使牵伸比为1.0以上,能够制作拉伸丝。另外,通过使牵伸比为3.0以下,挤出、冷却条件对未拉伸丝造成的影响变少。
另外,本发明中,从上述纺丝机中挤出后在冷却槽中冷却而得到的未拉伸丝的截面积AM通过下式来规定。
AM(cm2)=G/(L×ρ)
此处,G(g)表示密度ρ(g/cm3)的未拉伸丝的长度L(cm)的重量。
另外,本发明中制作单丝时,优选的是为了防止丝急速冷却而在纺丝机的熔融组合物喷出口与冷却用冷却介质浴面之间夹设空气层。通过在其间实质上存在空气层,能够规避发生熔融树脂接触冷却介质时由冷却介质的沸腾导致的丝摇动、或者由于丝被急速冷却而产生真空泡等问题。从这样的观点出发,上述空气层的厚度、即纺丝机的熔融组合物喷出口与冷却用冷却介质浴面之间的距离(以下称为“空气隙”)实用上为10~150mm、优选为10~110mm。通过使空气隙为10mm以上,能够规避发生上述丝摇动或真空泡等问题,通过使空气层为上述110mm以下,能够规避熔融组合物的垂伸(drawdown)等。
<聚醚聚酰胺纤维的形状>
上述那样操作而得到的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的纤度(dtex)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在能够纺丝的范围内适当选择。另外,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可以是由1根纤丝形成的单丝或者由2根以上的纤丝形成的复丝中的任一者。
聚醚聚酰胺纤维为单丝时,优选具有50~12,000dtex的纤度,该纤度更优选为100~10,000dtex。
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为复丝时,优选具有1~10,000dtex的纤度,该纤度更优选为10~5,000dtex、进一步优选为20~2,000dtex。纤丝数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500根、更优选为4~300根、进一步优选为8~200根、更进一步优选为12~150根。
另外,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可以是优选具有0.001~1dtex、更优选具有0.005~0.15dtex的纤度的微纤维。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为微纤维时会表现出速干性,因此用于服装等时穿着舒适性优异。
上述聚醚聚酰胺纤维的纤度具体而言通过JISL0101来规定,利用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另外,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正圆形也可以是异形截面形状,从手感等的观点出发,优选使表面积增加、具有异形截面形状。作为异形截面形状,可列举出X形、三角形、星形、五角形等多角形。
<聚醚聚酰胺纤维的物性>
在以下的物性说明中,“聚醚聚酰胺纤维”在没有特别限定的情况下,表示包含聚醚聚酰胺(A1)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及包含聚醚聚酰胺(A2)的聚醚聚酰胺纤维。
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的拉伸强度(测定温度23℃、湿度50%RH)从柔软性及机械强度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cN/dtex以上、更优选为2cN/dtex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cN/dtex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5cN/dtex以上。
另外,关于将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制成薄膜形状时的拉伸模量(测定温度23℃、湿度50%RH),从柔软性及机械强度的观点出发,在包含聚醚聚酰胺(A1)的聚醚聚酰胺纤维的情况下,优选为100MPa以上、更优选为200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0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0MPa以上。另外,在包含聚醚聚酰胺(A2)的聚醚聚酰胺纤维的情况下,优选为100MPa以上、更优选为200M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0MPa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350MPa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400MPa以上。该拉伸模量具体而言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关于将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制成薄膜形状时的拉伸断裂伸长率(测定温度23℃、湿度50%RH),从柔软性的观点出发,在包含聚醚聚酰胺(A1)的聚醚聚酰胺纤维的情况下,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为2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0%以上。另外,在包含聚醚聚酰胺(A2)的聚醚聚酰胺纤维的情况下,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为2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0%以上。该拉伸断裂伸长率具体而言通过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另外,包含聚醚聚酰胺(A1)的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的在23℃、80%RH下保持时的饱和吸湿率优选为5%以下、更优选为3%以下、进一步优选不足2%,饱和吸湿率低者良好。饱和吸湿率越低,则水分的吸收量越少、聚醚聚酰胺纤维的物性越稳定。
将包含聚醚聚酰胺(A2)的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的在23℃、80%RH下保持时的饱和吸湿率作为100%进行标准化时,在23℃、80%RH的环境下保持至吸湿率达到饱和状态后,进一步在23℃、50%RH的环境下保持60分钟后的标准化吸湿率优选为1~50%、更优选为1~45%、进一步优选为1~20%。60分钟后的标准化吸湿率越低,则表示水分的释放量越多、放湿速度越高。60分钟后的标准化吸湿率在上述数值范围内时,放湿速度高,故而优选。
另外,在23℃、80%RH下保持时的包含聚醚聚酰胺(A2)的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的饱和吸湿率优选为2%以上、更优选为3%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以上。饱和吸湿率越高,则表示水分的吸收量越多、吸湿速度越高。饱和吸湿率为2%以上时,吸湿速度高,故而优选。饱和吸湿率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越高越优选,例如为50%以下,另外,只要在10%以下就是充分的。此处,饱和吸湿率利用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来测定。
[由聚醚聚酰胺纤维形成的制品]
本发明还提供由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形成的编物、织物、无纺布及短纤维。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的强度与柔软性的平衡良好,因此可以用于内衣、贴身衣服、衬料等里衣用途;衬衣和衬衫、运动服、休闲裤等外衣用途;进而床单、被套等床上用品用等极其广泛的领域。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各种测定通过以下方法来进行。
1)相对粘度(ηr)
精密称量0.2g试样,以20~30℃搅拌溶解在96%硫酸20ml中。完全溶解后,迅速向坎农-芬克斯型粘度计中量取溶液5ml,在25℃的恒温漕中放置10分钟后,测定下落时间(t)。另外,还同样地测定96%硫酸自身的下落时间(t0)。由t及t0通过下式来算出相对粘度。
相对粘度=t/t0
2)数均分子量(Mn)
首先,使试样分别溶解于苯酚/乙醇混合溶剂、以及苄醇溶剂中,通过盐酸及氢氧化钠水溶液的中和滴定来求出羧基末端基团浓度和氨基末端基团浓度。数均分子量由氨基末端基团浓度及羧基末端基团浓度的定量值通过下式来求出。
数均分子量=2×1,000,000/([NH2]+[COOH])
[NH2]:氨基末端基团浓度(μeq/g)
[COOH]:羧基末端基团浓度(μeq/g)
3)差示扫描量热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温度及熔点)
差示扫描量热的测定按照JISK7121、K7122来进行。使用差示扫描量热计(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制、商品名:DSC-60),将各试样投入至DSC测定锅中,在氮气气氛下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升温至300℃,进行急速冷却的前处理,之后进行测定。测定条件为:升温速度为10℃/分钟,以300℃保持5分钟后,以-5℃/分钟的降温速度降温至100℃,进行测定,求出玻璃化转变温度Tg、结晶温度Tch及熔点Tm。
4)拉伸试验(拉伸模量及拉伸断裂伸长率)
拉伸模量及拉伸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按照JISK7161来进行。将测定用试样(构成聚醚聚酰胺纤维或聚酰胺纤维的材料)加工成厚度100μm的薄膜,切出10mm×100mm而制成试验片。使用拉伸试验机(株式会社东洋精机制作所制、Strograph),在测定温度23℃、湿度50%RH、卡盘间距离50mm、拉伸速度50mm/分钟的条件下实施拉伸试验,求出拉伸模量及拉伸断裂伸长率。
5)纤度
测定所得纤维的长度为100m的质量(g),将其换算成平均1km长度的纤维的质量A(g/km),由下述式求出纤度(dtex)。需要说明的是,将n=3的平均值作为本实施例及比较例的纤度的值。
纤度(dtex)=10×A(g/km)
6)硫原子浓度
将各例中使用的癸二酸用加压机进行片剂成形,并实施荧光X射线分析(XRF)。使用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RIGAKUCorporation制、商品名:ZSXPrimus),管球使用了Rh管球(4kw)。分析窗用薄膜使用聚丙烯薄膜,在真空气氛下在的照射区域中实施了EZ扫描。
7)光学物性评价(YI)
YI值的测定按照JISK7105来进行。制作包含聚醚聚酰胺或聚酰胺的粒料,将其作为测定用试样。测定装置使用了雾度值测定装置(日本电色工业株式会社制、型号:COH-300A)。
8)吸放湿性
(吸湿率、饱和吸湿率)
将测定用试样(构成聚醚聚酰胺纤维或聚酰胺纤维的材料)加工成厚度100μm的薄膜,加工成50mm×50mm的形状后,迅速测定薄膜质量,作为绝对干燥状态的质量。接着,在23℃80%RH的环境下保存3天,使水分达到饱和,求出饱和吸湿率。接着,将前述试样在23℃、50%RH的环境下静置,经过一定时间后(5分钟后、10分钟后、20分钟后、40分钟后及60分钟后),测定试样的质量,测定质量变化。由该测定结果使用以下式子算出23℃、50%RH下的吸湿率。
吸湿率(%)=[{(在23℃、50%RH下经过规定时间后的质量)-(绝对干燥时的质量)}/绝对干燥时的质量]×100
(标准化吸湿率)
进而,对于在23℃、50%RH的条件下静置规定时间时的吸湿率的值,使用以下式子,以23℃、80%RH的饱和吸湿率(即经时时间为0分钟时的吸湿率)作为100%,进行标准化。
标准化吸湿率(%)=〔在23℃、50%RH下经过规定时间后的吸水率/经时时间为0分钟时的吸湿率〕×100
制造例1-1(聚醚聚酰胺A1-1的制造)
在具备搅拌机、氮气导入口、缩合水排出口的容积约为3L的反应容器中,投入己二酸584.60g、次磷酸钠一水合物0.6832g及醋酸钠0.4759g,将容器内充分地进行氮气置换后,边以20ml/分钟供给氮气边以170℃进行熔融。边缓慢地升温至260℃,边向其中滴加间苯二甲胺(MXDA)(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490.32g与聚醚二胺(美国HUNTSMAN公司制、商品名:XTJ-542。基于美国HUNTSMAN公司的商品目录,前述通式(1)中的x1+z1的概数为6.0、y1的概数为9.0、数均分子量为1000。)400.00g的混合液,进行约2小时的聚合,得到聚醚聚酰胺A1-1。ηr=1.38、[COOH]=110.17μeq/g、[NH2]=59.57μeq/g、Mn=11783、Tg=71.7℃、Tch=108.3℃、Tm=232.8℃。
制造例1-2(聚醚聚酰胺A1-2的制造)
在具备搅拌机、氮气导入口、缩合水排出口的容积约为3L的反应容器中,投入己二酸555.37g、次磷酸钠一水合物0.6490g及醋酸钠0.4521g,将容器内充分地进行氮气置换后,边以20ml/分钟供给氮气边以170℃进行熔融。边缓慢地升温至270℃,边向其中滴加间苯二甲胺(MXDA)(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326.06g与对苯二甲胺(PXDA)(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139.74g(摩尔比(MXDA/PXDA=70/30))以及聚醚二胺(美国HUNTSMAN公司制、商品名:XTJ-542)380.00g的混合液,进行约2小时的聚合,得到聚醚聚酰胺A1-2。ηr=1.36、[COOH]=64.82μeq/g、[NH2]=100.70μeq/g、Mn=12083、Tg=79.3℃、Tch=107.1℃、Tm=251.4℃。
制造例1-3(聚醚聚酰胺A1-3的制造)
在具备搅拌机、氮气导入口、缩合水排出口的容积约为3L的反应容器中,投入癸二酸667.4g、次磷酸钠一水合物0.6587g及醋酸钠0.4588g,将容器内充分地进行氮气置换后,边以20ml/分钟供给氮气边以170℃进行熔融。边缓慢地升温至260℃,边向其中滴加间苯二甲胺(MXDA)(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404.51g与聚醚二胺(美国HUNTSMAN公司制、商品名:XTJ-542)330.00g的混合液,进行约2小时的聚合,得到聚醚聚酰胺A1-3。ηr=1.29、[COOH]=100.8μeq/g、[NH2]=38.4μeq/g、Mn=14368、Tg=29.2℃、Tch=58.0℃、Tm=185.0℃。
制造例1-4(聚醚聚酰胺A1-4的制造)
在具备搅拌机、氮气导入口、缩合水排出口的容积约为3L的反应容器中,投入癸二酸667.43g、次磷酸钠一水合物0.6587g及醋酸钠0.4588g,将容器内充分地进行氮气置换后,边以20ml/分钟供给氮气边以170℃进行熔融。边缓慢地升温至260℃,边向其中滴加间苯二甲胺(MXDA)(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283.16g与对苯二甲胺(PXDA)(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121.35g(摩尔比(MXDA/PXDA=70/30))以及聚醚二胺(美国HUNTSMAN公司制、商品名:XTJ-542)330.00g的混合液,进行约2小时的聚合,得到聚醚聚酰胺A1-4。ηr=1.31、[COOH]=81.62μeq/g、[NH2]=68.95μeq/g、Mn=13283、Tg=12.9℃、Tch=69.5℃、Tm=204.5℃。
比较制造例1-1(聚酰胺1-1的制造)
在具备搅拌机、氮气导入口、缩合水排出口的容积约为3L的反应容器中,投入己二酸584.5g、次磷酸钠一水合物0.6210g及醋酸钠0.4325g,将容器内充分地进行氮气置换后,边以20ml/分钟供给氮气边以170℃进行熔融。边缓慢地升温至260℃,边向其中滴加间苯二甲胺(MXDA)(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544.80g,进行约2小时的聚合,得到聚酰胺1-1。ηr=2.10、[COOH]=104.30μeq/g、[NH2]=24.58μeq/g、Mn=15500、Tg=86.1℃、Tch=153.0℃、Tm=239.8℃。
比较制造例1-2(聚酰胺1-2的制造)
在具备搅拌机、氮气导入口、缩合水排出口的容积约为3L的反应容器中,投入己二酸730.8g、次磷酸钠一水合物0.6322g及醋酸钠0.4404g,将容器内充分地进行氮气置换后,边以20ml/分钟供给氮气边以170℃进行熔融。边缓慢地升温至275℃,边向其中滴加间苯二甲胺(MXDA)(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476.70g与对苯二甲胺(PXDA)(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204.30g(摩尔比(MXDA/PXDA=70/30))的混合液,进行约2小时的聚合,得到聚酰胺1-2。ηr=2.07、[COOH]=55.70μeq/g、[NH2]=64.58μeq/g、Mn=16623、Tg=89.0℃、Tch=135.0℃、Tm=257.0℃。
比较制造例1-3(聚酰胺1-3的制造)
在具备搅拌机、氮气导入口、缩合水排出口的容积约为3L的反应容器中,投入癸二酸(硫原子浓度为0ppm)809.0g、次磷酸钠一水合物0.6210g及醋酸钠0.4325g,将容器内充分地进行氮气置换后,边以20ml/分钟供给氮气边以170℃进行熔融。边缓慢地升温至260℃,边向其中滴加间苯二甲胺(MXDA)(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544.80g,进行约2小时的聚合,得到聚酰胺1-3。ηr=1.80、[COOH]=88.5μeq/g、[NH2]=26.7μeq/g、Mn=17300、Tg=61.2℃、Tch=114.1℃、Tm=191.5℃。
比较制造例1-4(聚酰胺1-4的制造)
除了使用癸二酸的硫原子浓度为70ppm的物质之外,与比较制造例1-3同样地进行聚合,得到聚酰胺1-4。ηr=1.80、[COOH]=88.5μeq/g、[NH2]=26.7μeq/g、Mn=17300、Tg=61.2℃、Tch=114.1℃、Tm=191.5℃。
比较制造例1-5(聚酰胺1-5的制造)
在具备搅拌机、氮气导入口、缩合水排出口的容积约为3L的反应容器中,投入癸二酸829.2g、次磷酸钠一水合物0.6365g及醋酸钠0.4434g,将容器内充分地进行氮气置换后,边以20ml/分钟供给氮气边以170℃进行熔融。边缓慢地升温至260℃,边向其中滴加间苯二甲胺(MXDA)(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390.89g与对苯二甲胺(PXDA)(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167.53g(摩尔比(MXDA/PXDA=70/30))的混合液,进行约2小时的聚合,得到聚酰胺1-5。ηr=2.20、[COOH]=81.8μeq/g、[NH2]=26.9μeq/g、Mn=18400、Tg=65.9℃、Tch=100.1℃、Tm=213.8℃。
实施例1-1
将相对于制造例1-1中得到的聚醚聚酰胺A1-1100质量份添加了0.02质量份的褐煤酸钠盐(ClariantJapanK.K.制、商品名:HOSTAMONTNaV101)的材料使用单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将纺丝温度设定为255℃并通过喷丝头纺出该组合物,在牵伸比2.6、空气隙10mm的条件下牵引至温度为80℃的水浴中,连续拉伸而不先卷取。拉伸通过两阶段拉伸、一阶段热固定来实施,作为拉伸手段,在第1段拉伸区域使用温度145℃的干热空气浴、在第2段拉伸区域使用温度185℃的干热空气浴、在热固定区域使用200℃的干热空气浴,作为拉伸条件,将第一工序(第1段)的拉伸倍率设定为5.0倍、第二工序(第2段)的拉伸倍率设定为1.4倍、松弛率设定为10%、制造速度设定为77m/分钟,从而得到纤度为1500dtex的单丝。
使用聚醚聚酰胺A1-1及所得聚醚聚酰胺纤维,进行前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2
将相对于制造例1-2中得到的聚醚聚酰胺A1-2100质量份配混了作为分子链延长剂的脂肪族聚碳二亚胺化合物(B1)(NisshinboHoldingsInc.制、商品名:CARBODILITELA-1)0.2质量份的组合物使用单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将纺丝温度设定为280℃并通过喷丝头纺出该组合物,在温度20℃的空气中进行牵引,连续拉伸而不先卷取。拉伸通过三阶段拉伸、一阶段热固定来实施,作为拉伸手段,在第1~3段拉伸区域分别使用温度65℃的干热空气浴、在热固定区域使用温度200℃的干热空气浴,从而得到纤度为200dtex、纤丝数为34根的复丝。
使用聚醚聚酰胺组合物及所得聚醚聚酰胺纤维,进行前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3
使用制造例1-3中得到的聚醚聚酰胺A1-3来代替制造例1-2中得到的聚醚聚酰胺A1-2,将相对于聚醚聚酰胺A1-3100质量份配混了作为分子链延长剂的含环氧基化合物(B2)(含有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BASF公司制、商品名:JoncrylADR-4368、重均分子量6,800、环氧当量285g/当量)0.2质量份的组合物使用单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将纺丝温度设定为21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制造复丝。
使用聚醚聚酰胺组合物及所得聚醚聚酰胺纤维,进行前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4
使用制造例1-4中得到的聚醚聚酰胺A1-4来代替制造例1-2中得到的聚醚聚酰胺A1-2,将纺丝温度设定为23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2同样地制造复丝。
使用聚醚聚酰胺组合物及所得聚醚聚酰胺纤维,进行前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5
实施例1-3中,不使用分子链延长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3同样地制造复丝。
使用聚醚聚酰胺A1-3及所得聚醚聚酰胺纤维,进行前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6
实施例1-4中,不使用分子链延长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4同样地制造复丝。
使用聚醚聚酰胺A1-4及所得聚醚聚酰胺纤维,进行前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7
使用单螺杆挤出机将制造例1-2中得到的聚醚聚酰胺A1-2进行熔融,另外,使用另外的单螺杆挤出机将聚酯作为热塑性树脂(C)使用来进行熔融。将熔融了的聚醚聚酰胺A1-2及聚酯用270℃的喷丝头进行合流并挤出后,在温度20℃的空气中进行牵引,连续拉伸而不先卷取。拉伸通过三阶段拉伸、一阶段热固定来实施,作为拉伸手段,在第1~3段拉伸区域分别使用温度65℃的干热空气浴、在热固定区域使用温度200℃的干热空气浴,从而得到纤度为200dtex、纤丝数为34根的复丝。所得纤丝具有独特的手感。
比较例1-1
除了使用比较制造例1-1中得到的聚酰胺1-1来代替制造例1-1中得到的聚醚聚酰胺A1-1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1相同的方法来制造聚酰胺纤维。
使用聚酰胺1-1及所得聚酰胺纤维,进行前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2
实施例1-2中,使用比较制造例1-2中得到的聚酰胺1-2来代替制造例1-2中得到的聚醚聚酰胺A1-2,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2相同的方法来制造聚酰胺纤维。
使用聚酰胺组合物及所得聚酰胺纤维,进行前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3
实施例1-3中,使用比较制造例1-3中得到的聚酰胺1-3来代替制造例1-3中得到的聚醚聚酰胺A1-3,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3相同的方法来制造聚酰胺纤维。
使用聚酰胺组合物及所得聚酰胺纤维,进行前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4
实施例1-5中,使用比较制造例1-4中得到的聚酰胺1-4来代替制造例1-3中得到的聚醚聚酰胺A1-3,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5相同的方法来制造聚酰胺纤维。
使用聚酰胺1-4及所得聚酰胺纤维,进行前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5
实施例1-6中,使用比较制造例1-5中得到的聚酰胺1-5来代替制造例1-4中得到的聚醚聚酰胺A1-4,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6相同的方法来制造聚酰胺纤维。
使用聚酰胺1-5及所得聚酰胺纤维,进行前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表1]
由表1的结果可知: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是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模量且柔软性也优异的材料。
制造例2-1(聚醚聚酰胺A2-1的制造)
在具备搅拌机、氮气导入口、缩合水排出口的容积约为3L的反应容器中,投入己二酸584.60g、次磷酸钠一水合物0.6613g及醋酸钠0.4606g,将容器内充分地进行氮气置换后,边以20ml/分钟供给氮气边以170℃进行熔融。边缓慢地升温至260℃,边向其中滴加间苯二甲胺(MXDA)(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489.34g与聚醚二胺(美国HUNTSMAN公司制、商品名:ED-900。基于美国HUNTSMAN公司的商品目录,前述通式(2)中的x2+z2的概数为6.0、y2的概数为12.5、数均分子量为900。)359.28g的混合液,进行约2小时的聚合,得到聚醚聚酰胺A2-1。ηr=1.35、[COOH]=73.24μeq/g、[NH2]=45.92μeq/g、Mn=16784、Tg=42.1℃、Tch=89.7℃、Tm=227.5℃。
制造例2-2(聚醚聚酰胺A2-2的制造)
在具备搅拌机、氮气导入口、缩合水排出口的容积约为3L的反应容器中,投入己二酸584.60g、次磷酸钠一水合物0.6626g及醋酸钠0.4616g,将容器内充分地进行氮气置换后,边以20ml/分钟供给氮气边以170℃进行熔融。边缓慢地升温至260℃,边向其中滴加间苯二甲胺(MXDA)(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343.22g与对苯二甲胺(PXDA)(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147.10g(摩尔比(MXDA/PXDA=70/30))以及聚醚二胺(美国HUNTSMAN公司制、商品名:ED-900)360.00g的混合液,进行约2小时的聚合,得到聚醚聚酰胺A2-2。ηr=1.34、[COOH]=75.95μeq/g、[NH2]=61.83μeq/g、Mn=14516、Tg=33.2℃、Tch=73.9℃、Tm=246.2℃。
制造例2-3(聚醚聚酰胺A2-3的制造)
在具备搅拌机、氮气导入口、缩合水排出口的容积约为3L的反应容器中,投入癸二酸687.65g、次磷酸钠一水合物0.6612g及醋酸钠0.4605g,将容器内充分地进行氮气置换后,边以20ml/分钟供给氮气边以170℃进行熔融。边缓慢地升温至260℃,边向其中滴加间苯二甲胺(MXDA)(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416.77g与聚醚二胺(美国HUNTSMAN公司制、商品名:ED-900)306.00g的混合液,进行约2小时的聚合,得到聚醚聚酰胺A2-3。ηr=1.33、[COOH]=96.88μeq/g、[NH2]=37.00μeq/g、Mn=14939、Tg=22.2℃、Tch=43.0℃、Tm=182.8℃。
制造例2-4(聚醚聚酰胺A2-4的制造)
在具备搅拌机、氮气导入口、缩合水排出口的容积约为3L的反应容器中,投入癸二酸687.65g、次磷酸钠一水合物0.6612g及醋酸钠0.4605g,将容器内充分地进行氮气置换后,边以20ml/分钟供给氮气边以170℃进行熔融。边缓慢地升温至260℃,边向其中滴加间苯二甲胺(MXDA)(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291.74g与对苯二甲胺(PXDA)(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125.03g(摩尔比(MXDA/PXDA=70/30))以及聚醚二胺(美国HUNTSMAN公司制、商品名:ED-900)306.00g的混合液,进行约2小时的聚合,得到聚醚聚酰胺A2-4。ηr=1.36、[COOH]=66.35μeq/g、[NH2]=74.13μeq/g、Mn=14237、Tg=16.9℃、Tch=52.9℃、Tm=201.9℃。
比较制造例2-1(聚酰胺2-1的制造)
在具备搅拌机、氮气导入口、缩合水排出口的容积约为3L的反应容器中,投入己二酸584.5g、次磷酸钠一水合物0.6210g及醋酸钠0.4325g,将容器内充分地进行氮气置换后,边以20ml/分钟供给氮气边以170℃进行熔融。边缓慢地升温至260℃,边向其中滴加间苯二甲胺(MXDA)(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544.80g,进行约2小时的聚合,得到聚酰胺2-1。ηr=2.10、[COOH]=104.30μeq/g、[NH2]=24.58μeq/g、Mn=15500、Tg=86.1℃、Tch=153.0℃、Tm=239.8℃。
比较制造例2-2(聚酰胺2-2的制造)
在具备搅拌机、氮气导入口、缩合水排出口的容积约为3L的反应容器中,投入己二酸730.8g、次磷酸钠一水合物0.6322g及醋酸钠0.4404g,将容器内充分地进行氮气置换后,边以20ml/分钟供给氮气边以170℃进行熔融。边缓慢地升温至275℃,边向其中滴加间苯二甲胺(MXDA)(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476.70g与对苯二甲胺(PXDA)(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204.30g(摩尔比(MXDA/PXDA=70/30))的混合液,进行约2小时的聚合,得到聚酰胺2-2。ηr=2.07、[COOH]=55.70μeq/g、[NH2]=64.58μeq/g、Mn=16623、Tg=89.0℃、Tch=135.0℃、Tm=257.0℃。
比较制造例2-3(聚酰胺2-3的制造)
在具备搅拌机、氮气导入口、缩合水排出口的容积约为3L的反应容器中,投入癸二酸(硫原子浓度为0ppm)809.0g、次磷酸钠一水合物0.6210g及醋酸钠0.4325g,将容器内充分地进行氮气置换后,边以20ml/分钟供给氮气边以170℃进行熔融。边缓慢地升温至260℃,边向其中滴加间苯二甲胺(MXDA)(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544.80g,进行约2小时的聚合,得到聚酰胺2-3。ηr=1.80、[COOH]=88.5μeq/g、[NH2]=26.7μeq/g、Mn=17300、Tg=61.2℃、Tch=114.1℃、Tm=191.5℃。
比较制造例2-4(聚酰胺2-4的制造)
除了使用癸二酸的硫原子浓度为70ppm的物质之外,与比较制造例2-3同样地进行聚合,得到聚酰胺2-4。ηr=1.80、[COOH]=88.5μeq/g、[NH2]=26.7μeq/g、Mn=17300、Tg=61.2℃、Tch=114.1℃、Tm=191.5℃。
比较制造例2-5(聚酰胺2-5的制造)
在具备搅拌机、氮气导入口、缩合水排出口的容积约为3L的反应容器中,投入癸二酸829.2g、次磷酸钠一水合物0.6365g及醋酸钠0.4434g,将容器内充分地进行氮气置换后,边以20ml/分钟供给氮气边以170℃进行熔融。边缓慢地升温至260℃,边向其中滴加间苯二甲胺(MXDA)(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390.89g与对苯二甲胺(PXDA)(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制)167.53g(摩尔比(MXDA/PXDA=70/30))的混合液,进行约2小时的聚合,得到聚酰胺2-5。ηr=2.20、[COOH]=81.8μeq/g、[NH2]=26.9μeq/g、Mn=18400、Tg=65.9℃、Tch=100.1℃、Tm=213.8℃。
实施例2-1
将相对于制造例2-1中得到的聚醚聚酰胺A2-1100质量份配混了0.02质量份的褐煤酸钠盐(ClariantJapanK.K.制、商品名:HOSTAMONTNaV101)的组合物使用单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将纺丝温度设为250℃并通过喷丝头纺出该组合物,在牵伸比2.6、空气隙10mm的条件下牵引至温度80℃的水浴中,连续拉伸而不先卷取。拉伸通过两阶段拉伸、一阶段热固定来实施,作为拉伸手段,在第1段拉伸区域使用温度145℃的干热空气浴、在第2段拉伸区域使用温度185℃的干热空气浴、在热固定区域使用200℃的干热空气浴,作为拉伸条件,将第一工序(第1段)的拉伸倍率设定为5.0倍、第二工序(第2段)的拉伸倍率设定为1.4倍、松弛率设定为10%、制造速度设定为77m/分钟,从而得到纤度为1500dtex的单丝。
使用聚醚聚酰胺A2-1及所得聚醚聚酰胺纤维,进行前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2-2
将相对于制造例2-2中得到的聚醚聚酰胺A2-2100质量份配混了作为分子链延长剂的脂肪族聚碳二亚胺化合物(B1)(NisshinboHoldingsInc.制、商品名:CARBODILITELA-1)0.2质量份的组合物使用单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将纺丝温度设定为260℃并通过喷丝头纺出该组合物,在温度20℃的空气中进行牵引,连续拉伸而不先卷取。拉伸通过三阶段拉伸、一阶段热固定来实施,作为拉伸手段,在第1~3段拉伸区域分别使用温度65℃的干热空气浴、在热固定区域使用温度200℃的干热空气浴,从而得到纤度为200dtex、纤丝数为34根的复丝。
使用聚醚聚酰胺组合物及所得聚醚聚酰胺纤维,进行前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2-3
使用制造例2-3中得到的聚醚聚酰胺A2-3来代替制造例2-2中得到的聚醚聚酰胺A2-2,将相对于聚醚聚酰胺A2-3100质量份配混了作为分子链延长剂的含环氧基化合物(B2)(含有环氧基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BASF公司制、商品名:JoncrylADR-4368、重均分子量6,800、环氧当量285g/当量)0.2质量份的组合物使用单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将纺丝温度设定为21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2同样地制造复丝。
使用聚醚聚酰胺组合物及所得聚醚聚酰胺纤维,进行前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2-4
使用制造例2-4中得到的聚醚聚酰胺A2-4来代替制造例2-2中得到的聚醚聚酰胺A2-2,将纺丝温度设定为220℃,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2同样地制造复丝。
使用聚醚聚酰胺组合物及所得聚醚聚酰胺纤维,进行前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2-5
实施例2-3中,不使用分子链延长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3同样地制造复丝。
使用聚醚聚酰胺A2-3及所得聚醚聚酰胺纤维,进行前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2-6
实施例2-4中,不使用分子链延长剂,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4同样地制造复丝。
使用聚醚聚酰胺A2-4及所得聚醚聚酰胺纤维,进行前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实施例2-7
使用单螺杆挤出机将制造例2-2中得到的聚醚聚酰胺A2-2进行熔融,另外,使用另外的单螺杆挤出机将聚酯作为热塑性树脂(C)使用来进行熔融。将熔融了的聚醚聚酰胺A2-2及聚酯用270℃的喷丝头进行合流并挤出后,在温度20℃的空气中进行牵引,连续拉伸而不先卷取。拉伸通过三阶段拉伸、一阶段热固定来实施,作为拉伸手段,在第1~3段拉伸区域分别使用温度65℃的干热空气浴、在热固定区域使用温度200℃的干热空气浴,从而得到纤度为200dtex、纤丝数为34根的复丝。所得纤丝具有独特的手感。
比较例2-1
实施例2-1中,使用比较制造例2-1中得到的聚酰胺2-1来代替制造例2-1中得到的聚醚聚酰胺A2-1,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1相同的方法来制造聚酰胺纤维。
使用聚酰胺2-1及所得聚酰胺纤维,进行前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2-2
实施例2-2中,使用比较制造例2-2中得到的聚酰胺2-2来代替制造例2-2中得到的聚醚聚酰胺A2-2,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2相同的方法来制造聚酰胺纤维。
使用聚酰胺组合物及所得聚酰胺纤维,进行前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2-3
实施例2-3中,使用比较制造例2-3中得到的聚酰胺2-3来代替制造例2-3中得到的聚醚聚酰胺A2-3,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3相同的方法来制造聚酰胺纤维。
使用聚酰胺组合物及所得聚酰胺纤维,进行前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2-4
实施例2-5中,使用比较制造例2-4中得到的聚酰胺2-4来代替制造例2-3中得到的聚醚聚酰胺A2-3,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5相同的方法来制造聚酰胺纤维。
使用聚酰胺2-4及所得聚酰胺纤维,进行前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比较例2-5
实施例2-6中,使用比较制造例2-5中得到的聚酰胺2-5来代替制造例2-4中得到的聚醚聚酰胺A2-4,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2-6相同的方法来制造聚酰胺纤维。
使用聚酰胺2-5及所得聚酰胺纤维,进行前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2。
[表2]
另外,使用构成实施例2-5~2-6、比较例2-4~2-5的纤维的材料(聚醚聚酰胺或聚酰胺),进行前述吸放湿性的测定。将结果示于表3及表4。
[表3]
表3
[表4]
表4
由表4的结果可知: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显示出水分的吸湿和放湿特性,并且吸湿速度及放湿速度高。具体而言,实施例2-5~2-6的聚醚聚酰胺纤维的在23℃、50%RH的环境下保持60分钟后的标准化吸湿率为50%以下,放湿速度高。另外,由表3的结果可知:实施例2-5~2-6的聚醚聚酰胺纤维的在23℃、80%RH下保持时的饱和吸湿率(即经时时间为0分钟时的吸湿率)为2%以上,吸湿速度也高。
由表2~4的结果可知: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是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模量且水分的吸放湿性及柔软性优异的材料。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具有高强度、高弹性模量,柔软性也优异。因此,强度与柔软性的平衡良好,能够用于内衣、贴身衣服、衬料等里衣用途;衬衣和衬衫、运动服、休闲裤等外衣用途;以及床单、被套等床上用品用途等极其广泛的领域。

Claims (15)

1.一种聚醚聚酰胺纤维,其含有聚醚聚酰胺(A1)或聚醚聚酰胺(A2),所述聚醚聚酰胺(A1)的二胺结构单元来源于下述通式(1)表示的聚醚二胺化合物(a1-1)及苯二甲胺(a-2),二羧酸结构单元来源于碳数4~20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所述聚醚聚酰胺(A2)的二胺结构单元来源于下述通式(2)表示的聚醚二胺化合物(a2-1)及苯二甲胺(a-2),二羧酸结构单元来源于碳数4~20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
式(1)中,x1+z1表示1~30,y1表示1~50,R1表示亚丙基,
式(2)中,x2+z2表示1~60,y2表示1~50,R2表示亚丙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其为具有50~12,000dtex的纤度的单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其为具有1~10,000dtex的纤度的复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其为具有0.001~1dtex的纤度的微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其中,碳数4~20的α,ω-直链脂肪族二羧酸为选自己二酸及癸二酸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其中,苯二甲胺(a-2)为间苯二甲胺、对苯二甲胺或它们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其中,苯二甲胺(a-2)为间苯二甲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其中,苯二甲胺(a-2)为间苯二甲胺与对苯二甲胺的混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其中,相对于间苯二甲胺及对苯二甲胺的总量的、对苯二甲胺的比率为90摩尔%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其中,二胺结构单元中的来源于苯二甲胺(a-2)的结构单元的比率为50~99.8摩尔%。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其由含有聚醚聚酰胺(A1)或聚醚聚酰胺(A2)、并进而配混有分子链延长剂(B)的组合物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其中,分子链延长剂(B)为选自碳二亚胺化合物及分子内含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其为聚醚聚酰胺(A1)或聚醚聚酰胺(A2)、与该聚醚聚酰胺(A1)和聚醚聚酰胺(A2)以外的热塑性树脂(C)复合而成的复合纤维。
14.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其具有异形截面形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醚聚酰胺纤维,其包含所述聚醚聚酰胺(A2),并且聚醚聚酰胺纤维在23℃、80%RH下保持时的饱和吸湿率为2%以上。
CN201380042907.8A 2012-08-14 2013-08-12 聚醚聚酰胺纤维 Active CN1045834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9758 2012-08-14
JP2012179759A JP5884676B2 (ja) 2012-08-14 2012-08-14 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アミド繊維
JP2012179758A JP5920103B2 (ja) 2012-08-14 2012-08-14 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アミド繊維
JP2012-179759 2012-08-14
PCT/JP2013/071836 WO2014027648A1 (ja) 2012-08-14 2013-08-12 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アミド繊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83473A CN104583473A (zh) 2015-04-29
CN104583473B true CN104583473B (zh) 2016-02-24

Family

ID=506855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42907.8A Active CN104583473B (zh) 2012-08-14 2013-08-12 聚醚聚酰胺纤维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18731A1 (zh)
EP (1) EP2886687A4 (zh)
KR (1) KR20150042194A (zh)
CN (1) CN104583473B (zh)
TW (1) TWI580830B (zh)
WO (1) WO20140276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07665B2 (ja) * 2012-08-14 2016-10-12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吸放湿性材料
CN104583321B (zh) 2012-08-14 2016-07-06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聚醚聚酰胺组合物
JP6227873B2 (ja) * 2013-01-21 2017-11-08 日清紡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
JP6055319B2 (ja) 2013-01-21 2016-12-27 日清紡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US10000637B2 (en) * 2013-06-06 2018-06-19 Basf Se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for making fine denier polyamide fiber
US10059808B2 (en) 2014-10-01 2018-08-28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Tire skeleton and tire
EP3323914B1 (en) * 2015-07-16 2020-01-01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olyamide resin fiber, production method for polyamide resin fiber, polyamide resin composition, woven fabric, and knitted fabric
WO2017146018A1 (ja) * 2016-02-23 2017-08-31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アミド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並びにこれよりなる繊維及び成形体
CN105839220B (zh) * 2016-04-26 2019-01-11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aabb型长碳链聚醚酰胺弹性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915839A (zh) * 2016-10-11 2018-04-17 东丽先端材料研究开发(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聚酰胺及其制备方法
FR3073848B1 (fr) * 2017-11-17 2020-11-13 Arkema France Copolymere a blocs presentant des resistances ameliorees a l'abrasion et a la dechirure
FR3073867B1 (fr) * 2017-11-17 2019-11-08 Arkema France Materiau textile souple etirable et anti-bouloches a base de copolymere a blocs
CN111041592B (zh) * 2019-11-06 2022-07-08 浙江恒逸石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半芳香族聚醚酰胺弹性体纤维的制备方法
FR3114098B1 (fr) * 2020-09-15 2023-07-14 Arkema France Composition comprenant un copolymère à blocs polyamides et à blocs polyéthers
CN114622299B (zh) * 2022-01-21 2024-03-08 浙江恒逸石化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含磷自阻燃聚醚酰胺弹性体纤维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32234C2 (de) * 1979-08-09 1982-01-28 Chemische Werke Hüls AG, 4370 Marl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olyether(ester)amiden
JPS60158221A (ja) * 1984-01-27 1985-08-19 Ube Ind Ltd ポリエ−テルアミドの製法
US5053484A (en) * 1990-04-10 1991-10-01 Texaco Chemical Company Polyether amide from mixture of polyether diamine
JP3738794B2 (ja) 1995-12-26 2006-01-25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延伸ポリアミド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8221C (zh) * 1998-04-24 2002-01-23 聚隆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聚醚酯酰胺弹性体及弹性纤维的制造方法
JPH11315419A (ja) 1998-04-28 1999-11-16 Mitsubishi Gas Chem Co Inc 延伸ポリアミド繊維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824246B1 (ko) * 2004-01-22 2008-04-24 로디아 쉬미 부직면의 제조 방법
EP2036939A1 (en) * 2006-06-16 2009-03-18 Ube Industries, Ltd. Polyether polyamide elastomer
JP2011515522A (ja) * 2008-03-18 2011-05-19 ビーエーエスエフ ソシエタス・ヨーロピア 超分岐ポリエーテルアミンとのポリアミド−ナノ複合材料
JP2009255489A (ja) * 2008-03-27 2009-11-05 Ube Ind Ltd 多層構造体
JP2010222396A (ja) * 2009-03-19 2010-10-07 Ube Ind Ltd ポリエーテルアミドエラストマー組成物
BRPI1012847A2 (pt) * 2009-05-28 2018-06-19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resina de poliamida
KR101796967B1 (ko) * 2010-07-08 2017-11-13 미쯔비시 가스 케미칼 컴파니, 인코포레이티드 폴리아미드 수지 조성물
JP2011026762A (ja) 2010-11-08 2011-02-10 Kb Seiren Ltd 高収縮繊維
EP2676988B1 (en) * 2011-02-14 2019-12-18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olyether polyamide elastomer
US9206288B2 (en) * 2011-02-14 2015-12-08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Polyether polyamide elastomer
JP6024671B2 (ja) * 2012-01-12 2016-11-16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アミドエラストマ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86687A1 (en) 2015-06-24
TW201410930A (zh) 2014-03-16
US20150218731A1 (en) 2015-08-06
EP2886687A4 (en) 2016-03-30
KR20150042194A (ko) 2015-04-20
TWI580830B (zh) 2017-05-01
WO2014027648A1 (ja) 2014-02-20
CN104583473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83473B (zh) 聚醚聚酰胺纤维
JP6430385B2 (ja) ポリアミド衣料の織編用糸及び生地、並びにそれから作られた衣類
JP5884676B2 (ja) 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アミド繊維
CN107735514B (zh) 聚酰胺树脂纤维、聚酰胺树脂纤维的制造方法、聚酰胺树脂组合物、织物和编织物
CN105026627A (zh) 复合纤维、纺织物、编织物和复合材料
CN104024305A (zh) 聚醚聚酰胺弹性体
JP6736839B2 (ja) モノフィラメント
CN104583321B (zh) 聚醚聚酰胺组合物
JP5920103B2 (ja) 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アミド繊維
US20220349093A1 (en) Filament and fishing line
JP6921078B2 (ja) 改善されたポリマー調製
US10858481B2 (en) Process for suppressing foam formation in the manufacture of hydrophilic polyamides
CN104508045A (zh) 聚醚聚酰胺组合物
CN105102506A (zh) 充气轮胎用气密层
CN105121551A (zh) 聚酰胺树脂组合物和使用其的成型品
CN104540877B (zh) 吸放湿性材料
JP5929623B2 (ja) 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アミド組成物
JP5929622B2 (ja) ポリエーテルポリアミド組成物
JP2015151657A (ja) 産業資材用繊維製品
JP2014218550A (ja) ポリアミド樹脂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