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58413B - 一种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58413B
CN104558413B CN201310488350.2A CN201310488350A CN104558413B CN 104558413 B CN104558413 B CN 104558413B CN 201310488350 A CN201310488350 A CN 201310488350A CN 104558413 B CN104558413 B CN 1045584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olymerization
reactor
conjugated diene
lithium
mono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883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58413A (zh
Inventor
邰峰
李传清
徐林
解希铭
吕万树
董新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131048835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584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58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84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584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584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单体a、有机溶剂、烷基四氢糠醇醚和有机锂化合物从反应釜的底部中心连续加入反应釜,进行共聚合反应,从反应釜的顶部排出共聚合产物,所述单体a为共轭二烯烃和单乙烯基芳烃;以所述单体a的重量为基准,所述有机锂的用量为170‑240ppm,所述共聚合反应的停留时间为30‑90分钟,所述共聚合反应的温度为65‑105℃,所述反应釜的高度与内径之比为3‑5:1。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由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提高反应的单体转化率,同时获得的共聚物的分子量高且分子量分布宽。

Description

一种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
背景技术
溶聚丁苯橡胶(SSBR)是综合性能介于乳聚丁苯橡胶(ESBR)和顺丁橡胶(BR)之间一种通用橡胶。在加工工艺性能方面,SSBR混炼胶收缩小,挤出物表面光滑,模压流动性好,硫化胶花纹清晰且色彩鲜明,可大量用于轮胎胎面胶、制鞋工业及其它橡胶工业制品。随着高速公路和高性能汽车及高性能轮胎的发展,环保和节能要求的加强,SSBR将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SSBR主要由1,3-丁二烯和苯乙烯共聚物制得的。从胶料性能出发,作为轮胎工业的胎面用胶,聚合物必须具有适宜的基础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Mw/Mn)。实践表明,Mw/Mn宽的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
在已有的聚合方法中,采取烷基锂引发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可以采取单釜连续聚合工艺,或者多釜连续聚合工艺。聚合工艺不同,获得的聚合效果也不同。
多釜连续聚合工艺在多个串联反应釜中进行聚合。该工艺可以获得高的单体转化率,但是聚合反应周期长,生产效率低。另外,该工艺经历的共聚合反应中,单体分子在多个反应釜中具有不同的停留时间,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不存在链终止和链转移反应的情况下,该工艺制备的聚合物的Mw/Mn除了与物料的停留时间有关外,还取决于总反应釜数目和单体在每个反应釜中所达到的转化率。理论上,在单个完全搅拌釜式型反应器(CSTR)中,反应釜出口聚合物的Mw/Mn等于2,且随反应釜数目的增加,反应釜出口聚合物的Mw/Mn逐渐降低。
US20070219316A1公开了一种在至少两个串联反应器存在下进行连续制备统计乙烯基芳烃-共轭二烯无规共聚物的方法。该方法在烃溶剂中,在30-120℃温度以及至少一种引发剂和2-甲氧基乙基四氢呋喃(THFA-乙基)改性剂存在下,通过等温控制,获得的共聚物重均分子量为200,000到800,000,乙烯芳烃含量为15-50重量%。共聚物的Mw/Mn为1.6到2.5。采用这种方法所需的反应器至少需要两个以上,且为CSTR反应器,投资成本高,聚合反应时间长,生产效率不高。
CN101386667A公开了一种高温连续聚合工艺制备高乙烯基溶聚丁苯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烷基四氢糠基醚为极性调节剂,在多釜串联连续聚合工艺中,采用等温聚合工艺条件,在聚合温度80-150℃的条件下,合成乙烯基含量可达30%以上的溶聚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二元共聚物。该发明虽然能够保证高温聚合时所获得聚合物的乙烯基结构,但进行投资成本高,聚合反应时间长,生产效率不高。而且该方法制备得到的丁苯共聚物的Mw/Mn仅为2.0-2.1。
当采取单釜连续聚合工艺在单个反应釜中进行聚合时,虽然聚合反应时间短,生产效率高,但是普遍存在单体转化率低的问题。另外,由于所有分子在反应釜中的停留时间相同,在不存在链终止和链转移反应的情况下,其合成的聚合物分子量全都相同,最终生成的聚合物的Mw/Mn大约等于2,分子量分布窄,从而影响橡胶加工的性能。因此,当进行单釜连续聚合时,需要采取措施以提高聚合时单体的转化率并使获得的共聚物具有高分子量和宽的Mw/Mn,这样单釜连续聚合工艺不仅生产效率高,而且可以有更好的工业应用意义。
由此可见,当工业上希望采用单釜进行连续聚合以实现高效生产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时,还需要能够同时克服现有技术中单体转化率低、共聚物分子量低和分子量分布窄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当采取单釜连续聚合工艺提高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的生产效率时,存在单体转化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在合理停留时间内具有较高单体转化率的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在克服单釜连续聚合工艺中单体转化率低的问题的同时,提供一种分子量高和分子量分布宽的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单体a、有机溶剂、烷基四氢糠醇醚和有机锂化合物从反应釜的底部中心连续加入反应釜,进行共聚合物反应,从反应釜的顶部排出共聚合产物,所述单体a为共轭二烯烃和单乙烯基芳烃;以所述单体a的重量为基准,所述有机锂的用量为170-240ppm,所述共聚合反应的停留时间为30-90分钟,所述共聚合反应的温度为65-105℃,所述反应釜的高度与内径之比为3-5: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的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实现在采取单釜进行连续聚合反应时,获得高的单体转化率以及分子量高和分子量分布宽的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例如,实施例1中在反应釜的高度与内径比为3.6:1、共聚合反应的停留时间为63±1分钟、共聚合反应的温度为85±1℃、以及有机锂的用量为206ppm的条件下,反应釜顶部出口的苯乙烯和丁二烯的转化率分别为98.1%和99.1%,制得的丁苯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达到2.404,数均分子量为30.5万。而对比例1-6中反应釜的高度与内径之比、有机锂的用量、共聚合反应的温度和共聚合反应的停留时间没有同时选择在本发明的方法范围内,能同时改善聚合反应的单体转化率以及共聚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中,单釜连续共聚合工艺的进出料方式是从反应釜的底部中心加入反应原料,从反应釜的顶部排出共聚合产物。反应釜由下至上依次分为底部、中部和顶部三段,三段的长度相同。“反应釜的底部中心”是指反应釜壳体底部的几何正中心,即反应釜体的中心线与反应釜的底部壳体的相交处。当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的反应釜时,“共聚合反应的温度”是指在反应釜底部的物料的聚合温度。反应釜中部和顶部的聚合温度为单体进行聚合反应自然达到的温度。当使用常规反应釜时,反应釜各处的温度近似于均一,共聚合反应的温度是指反应釜中物料的聚合温度。“共聚合反应的时间”是指物料在反应釜中的平均停留时间。本发明涉及共聚反应,其中共轭二烯烃较容易获得高转化率;而单乙烯基芳烃单体共聚不易获得高的转化率,因此本发明中提高单体的转化率如不特别指出,即为提高单乙烯基芳烃单体的转化率,如使用的单乙烯基芳烃为苯乙烯时即提高苯乙烯单体的转化率。本发明中单体a的重量是指参与共聚合的多种单体的重量之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单体a、有机溶剂、烷基四氢糠醇醚和有机锂化合物从反应釜的底部中心连续加入反应釜,进行共聚合物反应,从反应釜的顶部排出共聚合产物,所述单体a为共轭二烯烃和单乙烯基芳;以所述单体a的重量为基准,所述有机锂的用量为170-240ppm,所述共聚合反应的停留时间为30-90分钟,所述共聚合反应的温度为65-105℃,所述反应釜的高度与内径之比为3-5:1;优选所述有机锂的用量为180-230ppm,所述共聚合反应的停留时间为50-75分钟,所述共聚合反应的温度为85-95℃,所述反应釜的高度与内径之比为3.5-3.7:1。
在单釜连续聚合工艺中,当采用常规的反应釜时,其高度与内径比一般为1-2.5:1,各种物料在反应釜中的流动型态接近于全混流,反应釜中各处的温度近似于均一,不存在明显的温度梯度分布。虽然各处的聚合反应条件稳定,但是获得的聚合物产的分子量分布过窄,进而影响聚合产物的各项性能。而本发明中使用的反应釜的高度与内径之比为3-5:1,优选为3.5-3.7:1。这样在该反应釜有与常规反应釜相同体积的条件下,该反应釜的高度更高。在这种结构的反应釜中,各种物料的流动型态改变,不再是全混流,反应釜内各部分的温度也可以不同,可以沿反应釜轴线方向上形成梯度温度分布,即当聚合物料经过反应釜的顶部、中部和底部时,可以处于不同的聚合温度条件下,可以有利于使最终获得的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变宽。本发明中,使用具有该高度与内径比的反应釜的同时,共聚合反应的温度、共聚合反应的停留时间以及有机锂的用量也选择在上述数值范围内时,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既可以获得分子量高且分子量分布宽的共聚物,又可以提高单釜连续聚合的单体转化率。如果反应釜的高度与内径比、共聚合反应的温度、共聚合反应的时间以及有机锂的用量不同时选择上述数值范围,则或者得到的共聚物的分子量低、或者得到的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窄、或者进行聚合的单体转化率低。
本发明中,所述共聚合反应可以在常规聚合反应压力下进行,优选以绝对压力计,所述共聚合反应的压力为0.6-0.8MPa。
根据本发明,所述共轭二烯烃和所述单乙烯基芳烃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比例关系进行共聚合反应。当所述共轭二烯烃和所述单乙烯基芳烃参与共聚合反应的比例不同时,获得的共聚物中的分子链结构不同,进而该共聚物的性能不同。为了获得更好的综合性能,优选情况下,所述单乙烯基芳烃和所述共轭二烯烃的重量比为1:1-4。
根据本发明,优选情况下,所述共轭二烯烃为1,3-丁二烯、异戊二烯、间戊二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单乙烯基芳烃如式(I)所示,
式I中,R1可以为C6-C2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所述单乙烯基芳烃的具体实例可以但不限于:苯乙烯、乙烯基甲苯、α-甲基苯乙烯、4-叔丁基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3,5-二乙基苯乙烯、3,5-二正丁基苯乙烯、4-正丙基苯乙烯、4-十二烷基苯乙烯。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共轭二烯烃为1,3-丁二烯,所述单乙烯基芳烃为苯乙烯,如此形成的丁苯共聚物特别适用制备轮胎用合成橡胶。
根据本发明,所述有机锂化合物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各种能够引发阴离子聚合的有机锂引发剂,例如,所述有机锂化合物可以是化学式为R2Li的有机锂引发剂,其中,R2为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环烷基和芳基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有机锂化合物可以选自乙基锂、丙基锂、异丙基锂、正丁基锂、仲丁基锂、正戊基锂、正己基锂、环己基锂、苯基锂、甲基苯基锂和萘基锂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正丁基锂和/或仲丁基锂。
本发明中,可以在有机溶剂存在下进行所述共聚合反应,对于所述有机溶剂的用量和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为现有的各种不与反应物和生成物发生作用的有机溶剂,优选情况下,所述共轭二烯烃与所述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0.05-0.27:1。所述有机溶剂可以使用非极性烃类溶剂,例如可以为脂族烃、脂环烃、芳族烃及其混合物,优选为脂族烃和脂环烃的混合物。进一步所述有机溶剂的实例可以包括苯、甲苯、环己烷、甲基环戊烷、丁烷及其异构体、正己烷及其异构体、正辛烷及其异构体、正壬烷及其异构体,以及这些有机溶剂的任意混合物。优选的是,使用环己烷与正己烷的混合物作为所述共聚合反应的有机溶剂,该混合溶剂中环己烷与正己烷的重量比可以为4-9:1。
根据本发明,对所述烷基四氢糠醇醚的用量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情况下,以所述有机溶剂的重量为基准,所述烷基四氢糠醇醚的用量为300-650ppm。
根据本发明,对所述烷基四氢糠醇醚的种类没有特殊要求,优选情况下,所述烷基四氢糠醇醚中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6,所述烷基四氢糠醇醚优选为乙基、正丁基和正己基的四氢糠醇醚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中,空气中的水蒸气能够终止阴离子聚合反应,因此,为了更有利于本发明所进行的共聚合反应,所述共聚合反应优选在惰性气氛中进行。所述惰性气氛指不与反应物和生产物发生化学反应的任意一种气体或气体混合物,如氮气和元素周期表零族气体中的一种或几种。保持惰性气氛的方法可以为向反应体系中通入上述不与反应物和生成物发生化学反应的任意一种气体或气体混合物。优选所述气体为氮气。
本发明中,在共聚合反应结束后,要对共聚物进行处理,以终止活性聚合物,避免其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常用终止剂可以为水或甲醇、乙醇、异丙醇等醇类,优选终止剂为异丙醇。终止剂的用量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终止剂与有机锂的用量的摩尔比为0.1-1:1。另外,通常在所述共聚合反应获得的共聚物胶液脱除溶剂前,需向该共聚物胶液中加入防老剂。该防老剂通常可以为酚类或胺类化合物,优选防老剂为2,6-二叔丁基对甲酚(简称防老剂264)、叔丁基邻苯二酚和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简称防老剂2246)中的至少一种。按照单体的投料量与转化率计算出的共聚物的重量为基准,所述防老剂的加入量优选为共聚物的0.5-2.0重量%,加入方式为本领域常规方法。
在本发明的方法中,所述共聚合反应获得的共聚物胶液可以通过醇化沉淀、离心分离、过滤、倾析、汽提或水蒸汽凝聚等类似方式将有机溶剂脱除。优选共聚物胶液通过水蒸汽凝聚方式脱除有机溶剂得到共聚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得到的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
本发明中,可以将得到的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进一步制成充油橡胶,通过测定该充油橡胶的门尼粘度来评测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获得的共聚物具有更好的加工性能。
本发明中,充油橡胶包含有共聚物和填充油,所述共聚物为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得到的上述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共聚物与填充油的重量比可以为1:0.1-0.5;优选共聚物与填充油的重量比为1:0.2-0.4。
本发明中,填充油可以为芳族化合物蒸馏抽出物(DAE)、处理过的芳族化合物蒸馏抽出物(TDAE)以及温和萃取溶剂化合物(MES)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TDAE。
本发明中,对充油橡胶的制备方法没有特殊要求,可以是将共聚合反应获得的共聚物胶液脱除有机溶剂,直接将填充油加入其中,两者连续混合,然后再将混合得到的混合物脱除有机溶剂得到充油橡胶。其中共聚物胶液与填充油混合得到的混合物,优选通过水蒸汽凝聚方式脱除溶剂。
本发明中,对共聚物胶液与填充油混合的条件没有特别要求,优选地,填充油与共聚物胶液混合的温度为80-140℃,优选为90-110℃;混合的时间为0.15-1.5小时,优选为0.2-0.6小时。
下面借助实施例和对比例详细描述本发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下面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各种性能通过以下方法评价:
(1)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用凝胶渗透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LC-10Atvp系列)在常温下以流动相溶剂为THF测定。分子量分布是指Mw/Mn
(2)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中,苯乙烯含量、乙烯基含量等微观结构(即,共轭二烯烃单体以1,2-聚合方式和3,4-聚合方式形成的结构单元的量、以1,4-聚合方式形成的结构单元的量)的微观结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法测定。采用AVANCE DRX400MHz核磁共振仪(瑞士Bruker公司)在常温下以氘代氯仿为溶剂测定。其中,St重量%表示丁苯共聚物中的苯乙烯含量,Bv重量%是指丁苯共聚物中的1,3-丁二烯以1,2-聚合而产生乙烯基侧基占总的1,3-丁二烯的百分含量。
(3)门尼粘度按GB/T1232-92的方法,采用SHIMADZU SMV-300(日本SHIMADZU)测试仪测定。
本发明中,转化率计算公式如下:
St(%)为苯乙烯单体的转化率;Bd(%)为总1,3-丁二烯单体的转化率。反应釜出口的单体质量采用差重法测量。
除非特殊说明,下列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用物质均可以通过商购得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1)共聚合反应:在1个16升反应釜中进行。反应釜的高度与内径比为3.6:1。在高纯氮气保护气氛下,反应釜内压力控制在0.7±0.1MPa(绝压),加入2140g环己烷与正己烷的混合溶剂(环己烷和正己烷,重量比为88:12)至反应釜。加热反应釜至80℃后,从反应釜的底部中心连续加入1,3-丁二烯单体、苯乙烯单体、15℃的环己烷与正己烷的混合溶剂(环己烷和正己烷,重量比为88:12)、乙基四氢糠基醚和正丁基锂,各种反应原料的进料速度为:环己烷与正己烷的混合溶剂8160g/h、1,3-丁二烯1367g/h、苯乙烯673g/h、乙基四氢糠基醚2.856g/h、正丁基锂0.4212g/h。进行共聚合反应,控制共聚合反应的压力为0.6-0.8MPa,共聚合反应的温度为85±1℃,共聚合反应的时间为63±1分钟。
在反应釜顶部的出料口以进料速度为0.736g/h加入终止剂异丙醇和以进料速度为11.98g/h加入防老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进行终止反应,得到丁苯共聚物胶液。取1000g丁苯共聚物胶液经过蒸汽凝聚脱溶剂后得到丁苯共聚物用于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微观结构。数据结果见表1。
(2)制备充油橡胶。以765g/h的进料速度将橡胶填充油TDAE与共聚合反应得到的丁苯共聚物胶液混合,混合的温度为90℃,混合的时间为30分钟。将得到的混合物经水蒸汽凝聚后,再经脱水挤压干燥机和膨胀挤压干燥机干燥后得到充油橡胶。按照GB/T1232-92的方法测定得到的充油橡胶的门尼粘度,数据结果见表1。
计算单体转化率,数据结果见表1。
实施例2
该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1)共聚合反应:在1个16升反应釜中进行。反应釜的高度与内径比为3.7:1。在高纯氮气保护气氛下,反应釜内压力控制在0.7±0.1MPa(绝压),加入2140g环己烷与正己烷的混合溶剂(环己烷和正己烷,重量比为88:12)至反应釜。加热反应釜至80℃后,从反应釜的底部中心连续加入1,3-丁二烯单体、苯乙烯单体、15℃的环己烷与正己烷的混合溶剂(环己烷和正己烷,重量比为88:12)、乙基四氢糠基醚和正丁基锂,各种反应原料的进料速度为:环己烷与正己烷的混合溶剂8160g/h、1,3-丁二烯1367g/h、苯乙烯673g/h、乙基四氢糠基醚2.856g/h、正丁基锂0.4212g/h。进行共聚合反应,控制共聚合反应的压力为0.6-0.8MPa,共聚合反应的温度为95±1℃,共聚合反应的时间为63±1分钟。
在反应釜顶部的出料口以进料速度为0.736g/h加入终止剂异丙醇和以进料速度为11.98g/h加入防老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进行终止反应,得到丁苯共聚物胶液。取1000g丁苯共聚物胶液经过蒸汽凝聚脱溶剂后得到丁苯共聚物用于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微观结构。数据结果见表1。
(2)制备充油橡胶。以765g/h的进料速度将橡胶填充油TDAE与共聚合反应得到的丁苯共聚物胶液混合,混合的温度为90℃,混合的时间为30分钟。将得到的混合物经水蒸汽凝聚后,再经脱水挤压干燥机和膨胀挤压干燥机干燥后得到充油橡胶。按照GB/T1232-92的方法测定得到的充油橡胶的门尼粘度,数据结果见表1。
计算单体转化率,数据结果见表1。
实施例3
该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1)共聚合反应:在1个16升反应釜中进行。反应釜的高度与内径比为3.5:1。在高纯氮气保护气氛下,反应釜内压力控制在0.7±0.1MPa(绝压),加入2140g环己烷与正己烷的混合溶剂(环己烷和正己烷,重量比为88:12)至反应釜。加热反应釜至80℃后,从反应釜的底部中心连续加入1,3-丁二烯单体、苯乙烯单体、15℃的环己烷与正己烷的混合溶剂(环己烷和正己烷,重量比为88:12)、乙基四氢糠基醚和正丁基锂,各种反应原料的进料速度为:环己烷与正己烷的混合溶剂8160g/h、1,3-丁二烯1367g/h、苯乙烯673g/h、乙基四氢糠基醚2.856g/h、正丁基锂0.3730g/h。进行共聚合反应,控制共聚合反应的压力为0.6-0.8MPa,共聚合反应的温度为95±1℃,共聚合反应的时间为63±1分钟。
在反应釜顶部的出料口以进料速度为0.736g/h加入终止剂异丙醇和以进料速度为11.98g/h加入防老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进行终止反应,得到丁苯共聚物胶液。取1000g丁苯共聚物胶液经过蒸汽凝聚脱溶剂后得到丁苯共聚物用于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微观结构。数据结果见表1。
(2)制备充油橡胶。以765g/h的进料速度将橡胶填充油TDAE与共聚合反应得到的丁苯共聚物胶液混合,混合的温度为90℃,混合的时间为30分钟。将得到的混合物经水蒸汽凝聚后,再经脱水挤压干燥机和膨胀挤压干燥机干燥后得到充油橡胶。按照GB/T1232-92的方法测定得到的充油橡胶的门尼粘度,数据结果见表1。
计算单体转化率,数据结果见表1。
实施例4
该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1)共聚合反应:在1个16升反应釜中进行。反应釜的高度与内径比为3.6:1。在高纯氮气保护气氛下,反应釜内压力控制在0.7±0.1MPa(绝压),加入2140g环己烷与正己烷的混合溶剂(环己烷和正己烷,重量比为88:12)至反应釜。加热反应釜至80℃后,从反应釜的底部中心连续加入1,3-丁二烯单体、苯乙烯单体、15℃的环己烷与正己烷的混合溶剂(环己烷和正己烷,重量比为88:12)、乙基四氢糠基醚和正丁基锂,各种反应原料的进料速度为:环己烷与正己烷的混合溶剂8160g/h、1,3-丁二烯1367g/h、苯乙烯673g/h、乙基四氢糠基醚2.856g/h、正丁基锂0.4212g/h。进行共聚合反应,控制共聚合反应的压力为0.6-0.8MPa,共聚合反应的温度为95±1℃,共聚合反应的时间为30±1分钟。
在反应釜顶部的出料口以进料速度为0.736g/h加入终止剂异丙醇和以进料速度为11.98g/h加入防老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进行终止反应,得到丁苯共聚物胶液。取1000g丁苯共聚物胶液经过蒸汽凝聚脱溶剂后得到丁苯共聚物用于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微观结构。数据结果见表1。
(2)制备充油橡胶。以765g/h的进料速度将橡胶填充油TDAE与共聚合反应得到的丁苯共聚物胶液混合,混合的温度为90℃,混合的时间为30分钟。将得到的混合物经水蒸汽凝聚后,再经脱水挤压干燥机和膨胀挤压干燥机干燥后得到充油橡胶。按照GB/T1232-92的方法测定得到的充油橡胶的门尼粘度,数据结果见表1。
计算单体转化率,数据结果见表1。
实施例5
该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1)共聚合反应:在1个16升反应釜中进行。反应釜的高度与内径比为3.6:1。在高纯氮气保护气氛下,反应釜内压力控制在0.7±0.1(绝压),加入2140g环己烷与正己烷的混合溶剂(环己烷和正己烷,重量比为88:12)至反应釜。加热反应釜至80℃后,从反应釜的底部中心连续加入1,3-丁二烯单体、苯乙烯单体、15℃的环己烷与正己烷的混合溶剂(环己烷和正己烷,重量比为88:12)、乙基四氢糠基醚和正丁基锂,各种反应原料的进料速度为:环己烷与正己烷的混合溶剂5709g/h、1,3-丁二烯956g/h、苯乙烯471g/h、乙基四氢糠基醚1.998g/h、正丁基锂0.3044g/h。进行共聚合反应,控制共聚合反应的压力为0.6-0.8MPa,共聚合反应的温度为85±1℃,共聚合反应的时间为90±1分钟。
在反应釜顶部的出料口以进料速度为0.5152g/h加入终止剂异丙醇和以进料速度为8.40g/h加入防老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进行终止反应,得到丁苯共聚物胶液。取1000g丁苯共聚物胶液经过蒸汽凝聚脱溶剂后得到丁苯共聚物用于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微观结构。数据结果见表1。
(2)制备充油橡胶。以535g/h的橡胶填充油TDAE与共聚合反应得到的丁苯共聚物胶液混合,混合的温度为90℃,混合的时间为30分钟。将得到的混合物经水蒸汽凝聚后,再经脱水挤压干燥机和膨胀挤压干燥机干燥后得到充油橡胶。按照GB/T1232-92的方法测定得到的充油橡胶的门尼粘度,数据结果见表1。
计算单体转化率,数据结果见表1。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不同的是,用“共聚合反应的温度为115±1℃”替代“共聚合反应的温度为85±1℃”。
测定的数据结果见表1。
对比例2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不同的是,用“共聚合反应的停留时间为20±1分钟”替代“共聚合反应的停留时间为63±1分钟”。
测定的数据结果见表1。
对比例3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不同的是,用“正丁基锂0.3167g/h”替代“正丁基锂0.4212g/h”。
测定的数据结果见表1。
对比例4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不同的是,用“正丁基锂0.5222g/h”替代“正丁基锂0.4212g/h”。
测定的数据结果见表1。
对比例5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不同的是,用“聚合釜高度与内径比2.1:1”替代“聚合釜高度与内径比3.6:1”。
测定的数据结果见表1。
对比例6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不同的是,用“共聚合反应的温度为104±1℃”和“聚合釜高度与内径比2.1:1”替代“共聚合反应的温度为85±1℃”和“聚合釜高度与直径比3.6:1”。
表1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选择反应釜的高度与内径之比、有机锂的用量、共聚合反应的温度和共聚合反应的停留时间在特定的范围,进行共聚合反应制备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可以有高的单体转化率,其中苯乙烯的转化率在96%以上,同时获得分子量高以及分子量分布宽的共聚物。而对比例中不能既获得高的单体转化率又制备分子量高且分子量分布宽的共聚物。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相比,仅将共聚合反应的温度由85±1℃升高到115±1℃,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变宽,但是苯乙烯的转化率下降,仅为90.6%,单体的转化率低;对比例2与实施例1相比,仅将共聚合反应的停留时间由63±1min减少至20±1min,苯乙烯的转化率仅为94.5%,单体的转化率低;对比例3与实施例1相比,仅将正丁基锂的加入量由0.4212g/h减少至0.3167g/h,共聚物的分子量由30.5万升至40.4万,但是苯乙烯的转化率仅为93.3%,单体的转化率低。对比例4与实施例1相比,将正丁基锂的加入量增加至0.5222g/h,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仅为25.1万,共聚物的分子量低。对比例5与实施例1相比,仅将反应釜的高度与内径比由3.6:1下降至2.1:1即常规反应釜,反应釜内没有温度梯度,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变窄为2.104。对比例6与实施例1相比,将共聚合反应的温度升高且反应釜的高度与内径比为2.1:1即常规反应釜,但苯乙烯单体的转化率仅为93.1%,单体转化率低。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转化率在聚合反应中是首要考虑的目标,在有烷基四氢糠醇醚存在的条件下,当温度超过104℃后,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转化率是下降的,而正丁基锂加入量的降低以及停留时间的减少,也都使单体转化率出现下降。本发明中,虽然仅降低共聚合反应的温度对单体转化率没有太多影响,但考虑到降低温度需要加大冷却水的用量,增加生产成本,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Claims (13)

1.一种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单体a、有机溶剂、烷基四氢糠醇醚和有机锂化合物从反应釜的底部中心连续加入反应釜,进行共聚合反应,从反应釜的顶部排出共聚合产物,所述单体a为共轭二烯烃和单乙烯基芳烃;以所述单体a的重量为基准,所述有机锂的用量为170-240ppm,所述共聚合反应的停留时间为30-90分钟,所述共聚合反应的温度为65-105℃,所述反应釜的高度与内径之比为3.5-3.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共聚合反应的停留时间为50-75分钟,所述共聚合反应的温度为85-9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以所述单体a的重量为基准,所述有机锂的用量为180-230pp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单乙烯基芳烃和所述共轭二烯烃的重量比为1:1-4;所述共轭二烯烃与所述有机溶剂的重量比为0.05-0.27:1。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以所述有机溶剂的重量为基准,所述烷基四氢糠醇醚的用量为300-650ppm。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锂的化学式为R2Li,其中,R2为直链或支链的烷基、环烷基或芳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锂选自乙基锂、丙基锂、异丙基锂、正丁基锂、仲丁基锂、正戊基锂、正己基锂、环己基锂、苯基锂、甲基苯基锂和萘基锂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有机锂为正丁基锂和/或仲丁基锂。
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共轭二烯烃为1,3-丁二烯、异戊二烯和间戊二烯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单乙烯基芳烃如式(I)所示,
式I中,R1为C6-C2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共轭二烯烃为1,3-丁二烯,所述单乙烯基芳烃为苯乙烯。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烷基四氢糠醇醚中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6。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烷基四氢糠醇醚选自乙基、丁基和己基的四氢糠醇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13.由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的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
CN201310488350.2A 2013-10-17 2013-10-17 一种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5584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88350.2A CN104558413B (zh) 2013-10-17 2013-10-17 一种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88350.2A CN104558413B (zh) 2013-10-17 2013-10-17 一种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58413A CN104558413A (zh) 2015-04-29
CN104558413B true CN104558413B (zh) 2017-05-31

Family

ID=53075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88350.2A Active CN104558413B (zh) 2013-10-17 2013-10-17 一种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584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10040B (zh) * 2019-07-09 2024-01-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宽分布聚丁二烯-异戊二烯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6667A (zh) * 2008-10-11 2009-03-18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采用高温连续聚合工艺制备高乙烯基溶聚丁苯的方法
CN101962423A (zh) * 2009-07-22 2011-02-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元共聚橡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101902A (zh) * 2009-12-21 2011-06-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共轭二烯烃与单乙烯基芳烃无规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2127190A (zh) * 2011-01-20 2011-07-20 周铁生 一种制备中高乙烯基无嵌段溶聚丁苯的方法及其产品
CN102344529A (zh) * 2010-08-05 2012-02-0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宽分子量分布的星型溶聚丁苯橡胶的制备方法
CN102558737A (zh) * 2010-12-30 2012-07-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sbs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6667A (zh) * 2008-10-11 2009-03-18 大连海事大学 一种采用高温连续聚合工艺制备高乙烯基溶聚丁苯的方法
CN101962423A (zh) * 2009-07-22 2011-02-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元共聚橡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101902A (zh) * 2009-12-21 2011-06-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共轭二烯烃与单乙烯基芳烃无规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2344529A (zh) * 2010-08-05 2012-02-08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宽分子量分布的星型溶聚丁苯橡胶的制备方法
CN102558737A (zh) * 2010-12-30 2012-07-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备sbs热塑性弹性体的合成方法
CN102127190A (zh) * 2011-01-20 2011-07-20 周铁生 一种制备中高乙烯基无嵌段溶聚丁苯的方法及其产品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高温条件下SSBR聚合反应、结构与性能研究;陶晓伟;《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20090916;第15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58413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7911B (zh) 由异戊二烯、丁二烯和苯乙烯形成的星型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087363B (zh) 一种液体聚异戊二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558413B (zh) 一种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87009C (zh) 采用复合调节体系合成中乙烯基溶聚丁戊橡胶的方法
CN100415776C (zh) 用于控制丁二烯均聚物和共聚物微观结构的方法
CN103804736B (zh) 一种环保型充油溶聚丁苯橡胶的制备方法
CN104098726B (zh) 一种聚丁二烯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58411B (zh) 一种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28415A (zh) 复合偶联剂及应用和单乙烯基芳烃-共轭二烯烃共聚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轮胎
CN104628918B (zh) 一种共轭二烯烃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22785B (zh) 一种复合偶联剂及应用和一种单乙烯基芳烃‑共轭二烯烃偶联共聚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255203B (zh) 在共轭二烯和单乙烯芳烃无规共聚物的制备工艺中抑制凝胶的方法
CN110357997A (zh) 共轭二烯烃与单乙烯基芳烃无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58328A (zh) 一种聚丁二烯橡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充油橡胶
CN107337754A (zh) 共轭二烯烃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聚丁二烯及聚异戊二烯
CN103374109A (zh) 一种异戊二烯-苯乙烯星型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28606B (zh) 嵌段共聚物和嵌段共聚物组合物和硫化橡胶及其应用和嵌段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4628896B (zh) 一种提高溶聚丁苯橡胶偶联效率的方法
CN109749011B (zh) 三元无规共聚物和三元无规共聚物组合物及其应用以及阴离子聚合方法
CN106146734A (zh) 一种偶联剂及其应用以及丁苯无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28404B (zh) 单乙烯基芳烃-共轭二烯烃共聚物及制备方法和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和轮胎
CN103374103B (zh) 共轭二烯烃/单乙烯基芳烃共聚物及其连续聚合的生产方法和充油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56843B (zh) 一种烯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628951B (zh) 一种阴离子聚合用结构调节剂和一种阴离子聚合方法
CN112521554B (zh) 溶聚丁苯橡胶的合成方法和低生热溶聚丁苯橡胶及汽车轮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