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549326B - 高活性高稳定性耐硫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活性高稳定性耐硫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549326B
CN104549326B CN201310481410.8A CN201310481410A CN104549326B CN 104549326 B CN104549326 B CN 104549326B CN 201310481410 A CN201310481410 A CN 201310481410A CN 104549326 B CN104549326 B CN 1045493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talyst
activated carbon
cobalt
solution
nick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814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549326A (zh
Inventor
齐焕东
陈依屏
赵庆鲁
王昊
姜建波
薛红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48141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5493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4549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493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5493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5493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耐硫变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活性高稳定性耐硫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催化剂以镍、钴和钼三元组分作为活性组分;以活性炭作为载体,氧化铝作为载体助剂。本发明采用活性炭作为催化剂的载体主架构,氧化铝作为载体助剂,利用活性炭的大比表面和孔容,为变换反应提供丰富的孔道;利用氧化铝的丰富电荷,将其附着在活性炭孔道内壁上,丰富活性炭表面电荷,增加变换反应活性位的数量及效果;同时配合镍、钴和钼三元活性组分,使催化剂具有优良的活性和活性稳定性,并且在苛刻条件下表现良好,寿命长。

Description

高活性高稳定性耐硫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耐硫变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活性高稳定性耐硫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CO水煤气变换是合成氨、合成甲醇及制氢等工业生产的关键过程,在此过程中,高活性、高稳定性耐硫变换催化剂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钴钼系耐硫变换催化剂因具有适温范围宽、变换活性高、耐硫及抗中毒性能强等特点,在变换过程中的工业应用业绩尤为突出。此类催化剂一般采用共沉淀法、混捏法或浸渍法制得,其活性组分一般选自以钴和钼为代表的Ⅷ族和VIB族金属化合物,助剂一般选自碱金属、碱土金属及稀土金属化合物等,载体组分一般选自Mg、Al、Ti的化合物。
活性炭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炭吸附材料,由于其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巨大的比表面积,稳定的化学性质,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和易再生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工、医疗和环保等众多领域。活性炭材料的主要构成元素是碳,此外还包括氮、氧、氢、硫等其他元素,后面这些元素一般以表面官能团的形式存在。活性炭孔结构可调,可以根据不同反应要求制备出合适孔径分布的催化剂,活性炭较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活性金属组分的分散,同时,提高对硫化氢和水煤气的吸附;此外,活性炭结构较稳定,耐酸碱,生焦倾向低。随着对活性炭功能开发利用的不断深入,结合其特殊的结构优势和吸附性能,将其用于制备耐硫变换催化剂的载体材料,增强催化剂耐低硫及高压高空速高水气比能力,成为提高耐硫变换催化剂综合性能的一个有效途径。
文献《钾改性活性炭负载钴钼基水煤气变换反应催化剂》涉及一种活性炭作载体的耐硫变换催化剂,该催化剂载体活性炭用碱金属钾改性,钴钼为活性组分,用于水煤气变换反应,在250℃时活性最佳。该催化剂不含镍,不含氧化铝,与本专利不同。
专利CN1141363C和专利CN1141364C涉及轻质油品选择性脱硫醇的方法,其中所涉及的催化剂以活性炭为载体,氧化镍或/和氧化钴含量为0.01%~5%,氧化钼或/和氧化钨含量为0.50%~9.5%。不含氧化铝,活性组分含量与本专利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活性高稳定性耐硫变换催化剂,该催化剂成本较低、强度高、孔容和比表面大、活性和活性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适用于高空速、中高温、高负荷的苛刻变换工艺条件,本发明同时提供了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高活性高稳定性耐硫变换催化剂,包括载体和活性组分,该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镍、钴和钼的三元组分;活性炭作为载体,氧化铝作为载体助剂。
各组分在催化剂中的质量百分数为:
其中:
镍、钴、钼来自镍、钴、钼的可溶性盐类,优选硝酸镍、硝酸钴、钼酸铵。
氧化铝来自铝的可溶性盐类,优选硝酸铝。
活性炭选自竹质活性炭、椰壳活性炭、煤质活性炭、果壳活性炭等,优选椰壳活性炭,外观为粉状,粒度为180目以上,180目以上指的是比180目更细的活性炭。
活性炭与氧化铝需具有合适配比,活性炭与氧化铝的质量比在10:1~8:1之间,优选9.4:1~8.6:1,在此区间催化剂活性最好,耐苛刻条件能力最佳。
本发明催化剂采用混捏法制备,活性组分、载体原料按照特定方式混合,成型、干燥、焙烧,制得成品催化剂;包括如下步骤:
①溶液的配制:
将一定量的可溶性钼酸铵盐用去离子水溶解,得到溶液A。将一定量的可溶性镍盐和钴盐用去离子水溶解,得到溶液B。将一定量可溶性铝盐用去离子水溶解,得到溶液C。
②催化剂成型:
将一定量的活性炭粉碎过180目筛,放入捏合机中,加入溶液C,捏合30分钟~60分钟;加入溶液A,捏合均匀,自然晾干;粉碎后,加入溶液B,捏合均匀,成型。
③干燥:
成型后的催化剂在室温下放置24~48h自然晾干。
④焙烧:
干燥后的催化剂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焙烧处理,升温过程采用梯度升温的方式,20℃经1h升温至220℃,在200℃下恒温1h,再经1h升温至所需的焙烧温度,焙烧温度为450~560℃,优选500~530℃,焙烧时间为2~6h。
成型可以是挤条、压片、压环等,催化剂外形无限定。
所述的耐硫变换催化剂技术指标:
比表面m2·g-1 120~300m2·g-1,优选180~240m2·g-1
孔容mL·g-1 0.20~0.80mL·g-1,优选0.30~0.60mL·g-1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采用活性炭作为催化剂的载体主架构,氧化铝作为载体助剂,利用活性炭的大比表面和孔容,为变换反应提供丰富的孔道;利用氧化铝的丰富电荷,将其附着在活性炭孔道内壁上,丰富活性炭表面电荷,增加变换反应活性位的数量及效果;同时配合镍、钴和钼三元活性组分,使催化剂具有优良的活性和活性稳定性,并且在苛刻条件(高温、高空速)下表现良好,寿命长。
本发明的催化剂具有大比表面和孔容、成本较低、堆密度低,机械强度高、活性和活性稳定性好,寿命长。能够满足煤化工中变换工段对变换催化剂的要求,尤其满足苛刻条件对催化剂的要求,适用于高空速、中高温、高负荷等苛刻变换工艺条件,同时适用于高负荷长换剂周期条件。
该催化剂采用混捏法制备,其制备过程简单易行,成本较低。活性组分在载体中分散状况好,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浸渍法,既节约了制备用水量,又简化了制备过程及操作工序,成本优势显著,较长的寿命减少了换剂频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催化剂加压活性评价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原料气净化器;2、减压器;3、混合器;4、压力表;5、停工阀;6、加热炉;7、反应管;8、管内热偶管;9、冷凝器;10、分离器;11、排液器;12、湿式流量计;13、汽化器;14、水槽;15、水计量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中催化剂加压活性评价如下:
加压活性评价装置(如图1所示)用于模拟工业条件下,测定原粒度催化剂在不同条件下的CO变换率,评价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等各项性能。采用某合成氨车间变换前工艺气为原料气,配入适量的H2S,按照不同水气比的要求,使高温气化的水蒸气与原料气在反应管中进行反应,反应后尾气用色谱分析。
加压评价条件为:原料气组成,CO47~49%(V/V),CO25~10%(V/V),H2S>0.05%(V/V),余为氢气;空速6000h-1;压力:4.0MPa;催化剂装量:100mL。
CO变换率计算公式为:XCO=(YCO–YCO’)/[YCO(1+YCO’)]×100%
YCO-反应器进口气体CO的摩尔分数(干基)
YCO’-反应器出口气体CO的摩尔分数(干基)
实施例1
将7.4g钼酸铵溶于35.0ml去离子水中,得到钼酸铵溶液A;将15.6g硝酸镍溶于35.0ml去离子水中,将3.9g硝酸钴加入到硝酸镍溶液中,搅拌溶解,得到含镍钴的溶液B,将9.9g硝酸铝溶于40ml去离子水中,得到硝酸铝溶液C。
先将活性炭粉碎过180目筛,称取79.1g粉碎过的活性炭,加入溶液C,捏合60分钟,加入溶液A捏合均匀,自然晾干;粉碎后,加入溶液B,捏合、成型,自然晾干。再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焙烧处理,升温过程采用梯度升温的方式,20℃经1h升温至220℃,在200℃下恒温1h,再经1h升温至530℃焙烧3h后,自然降至室温,即得到耐硫变换催化剂C-1。其强度、孔结构及其加压活性评价结果见表1、2、3。
实施例2
将13.5g钼酸铵溶于35.0ml去离子水中,得到钼酸铵溶液A;将38.9g硝酸镍溶于35.0ml去离子水中,将11.6g硝酸钴加入到硝酸镍溶液中,得到含镍钴的溶液B。将6.9g硝酸铝溶于40ml去离子水中,得到硝酸铝溶液C。
先将活性炭粉碎过180目筛,称取69.1g粉碎过的活性炭,加入溶液C,捏合30分钟,加入溶液A捏合均匀,自然晾干;粉碎后,加入溶液B,捏合、成型,自然晾干,再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焙烧处理,升温过程采用梯度升温的方式,20℃经1h升温至220℃,在200℃下恒温1h,再经1h升温至550℃焙烧3h后,自然降至室温,即得到耐硫变换催化剂C-2。其强度、孔结构及其加压活性评价结果见表1、2、3。
实施例3
将8.6g钼酸铵溶于35.0ml去离子水中,得到钼酸铵溶液A;将25.3g硝酸镍溶于35.0ml去离子水中,将5.8g硝酸钴加入到硝酸镍溶液中,得到含镍钴的溶液B。将8.2g硝酸铝溶于40ml去离子水中,得到硝酸铝溶液C。
先将活性炭粉碎过180目筛,称取76.8g粉碎过的活性炭,加入溶液C,捏合50分钟,加入溶液A,捏合均匀,自然晾干;粉碎后,加入溶液B,捏合、成型,自然晾干,再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焙烧处理,升温过程采用梯度升温的方式,20℃经1h升温至220℃,在200℃下恒温1h,再经1h升温至500℃焙烧3h后,自然降至室温,即得到耐硫变换催化剂C-3。其强度、孔结构及其加压活性评价结果见表1、2、3。
实施例4
将12.3g钼酸铵溶于35.0ml去离子水中,得到钼酸铵溶液A;将35.0g硝酸镍溶于35.0ml去离子水中,将9.7g硝酸钴加入到硝酸镍溶液中,得到含镍钴的溶液B。将7.3g硝酸铝溶于40ml去离子水中,得到硝酸铝溶液C。
先将活性炭粉碎过180目筛,称取71.2g粉碎过的活性炭,加入溶液C,捏合40分钟,加入溶液A,捏合均匀,自然晾干;粉碎后,加入溶液B,捏合、成型,自然晾干,再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焙烧处理,升温过程采用梯度升温的方式,20℃经1h升温至220℃,在200℃下恒温1h,再经1h升温至480℃焙烧3h后,自然降至室温,即得到耐硫变换催化剂C-4。其强度、孔结构及其加压活性评价结果见表1、2、3。
实施例5
将9.8g钼酸铵溶于35.0ml去离子水中,得到钼酸铵溶液A;将31.1g硝酸镍溶于35.0ml去离子水中,将7.8g硝酸钴加入到硝酸镍溶液中,得到含镍钴的溶液B。将8.2g硝酸铝溶于40ml去离子水中,得到硝酸铝溶液C。
先将活性炭粉碎过180目筛,称取73.8g粉碎过的活性炭,加入溶液C,捏合45分钟,加入溶液A,捏合均匀,自然晾干;粉碎后,加入溶液B,捏合、成型,自然晾干,再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焙烧处理,升温过程采用梯度升温的方式,20℃经1h升温至220℃,在200℃下恒温1h,再经1h升温至560℃焙烧3h后,自然降至室温,即得到耐硫变换催化剂C-5。其强度、孔结构及其加压活性评价结果见表1、2、3。
实施例6
将12.3g钼酸铵溶于35.0ml去离子水中,得到钼酸铵溶液A;将38.9g硝酸镍溶于35.0ml去离子水中,将5.8g硝酸钴加入到硝酸镍溶液中,得到含镍钴的溶液B。将8.2g硝酸铝溶于40ml去离子水中,得到硝酸铝溶液C。
先将活性炭粉碎过180目筛,称取70.3g粉碎过的活性炭,加入溶液C,捏合35分钟,加入溶液A,捏合均匀,自然晾干;粉碎后,加入溶液B,捏合、成型,自然晾干,再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焙烧处理,升温过程采用梯度升温的方式,20℃经1h升温至220℃,在200℃下恒温1h,再经1h升温至450℃焙烧3h后,自然降至室温,即得到耐硫变换催化剂C-6。其强度、孔结构及其加压活性评价结果见表1、2、3。
实施例7
将8.6g钼酸铵溶于35.0ml去离子水中,得到钼酸铵溶液A;将35.0g硝酸镍溶于35.0ml去离子水中,将11.6g硝酸钴加入到硝酸镍溶液中,得到含镍钴的溶液B。将8.7g硝酸铝溶于40ml去离子水中,得到硝酸铝溶液C。
先将活性炭粉碎过180目筛,称取72.3g粉碎过的活性炭,加入溶液C,捏合55分钟,加入溶液A,捏合均匀,自然晾干;粉碎后,加入溶液B,捏合、成型,自然晾干,再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焙烧处理,升温过程采用梯度升温的方式,20℃经1h升温至220℃,在200℃下恒温1h,再经1h升温至510℃焙烧3h后,自然降至室温,即得到耐硫变换催化剂C-7。其强度、孔结构及其加压活性评价结果见表1、2、3。
实施例8
重复实施例7,增加实施例7中的活性炭与氧化铝的质量比,活性炭:氧化铝=12:1,在合适范围之外。
将8.6g钼酸铵溶于35.0ml去离子水中,得到钼酸铵溶液A;将35.0g硝酸镍溶于35.0ml去离子水中,将11.6g硝酸钴加入到硝酸镍溶液中,得到含镍钴的溶液B。将45.6g硝酸铝溶于40ml去离子水中,得到硝酸铝溶液C。
先将活性炭粉碎过180目筛,称取74.8g粉碎过的活性炭,加入溶液C,捏合55分钟,加入溶液A,捏合均匀,自然晾干;粉碎后,加入溶液B,捏合、成型,自然晾干,再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焙烧处理,升温过程采用梯度升温的方式,20℃经1h升温至220℃,在200℃下恒温1h,再经1h升温至510℃焙烧3h后,自然降至室温,即得到耐硫变换催化剂C-8。其强度、孔结构及加压活性评价结果见表1、2、3。
实施例9
重复实施例7,降低实施例7中的活性炭与氧化铝的质量比,活性炭:氧化铝=6:1,在合适范围之外。
将8.6g钼酸铵溶于35.0ml去离子水中,得到钼酸铵溶液A;将35.0g硝酸镍溶于35.0ml去离子水中,将11.6g硝酸钴加入到硝酸镍溶液中,得到含镍钴的溶液B。将85.3g硝酸铝溶于40ml去离子水中,得到硝酸铝溶液C。
先将活性炭粉碎过180目筛,称取69.4g粉碎过的活性炭,加入溶液C,捏合55分钟,加入溶液A,捏合均匀,自然晾干;粉碎后,加入溶液B,捏合、成型,自然晾干,再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焙烧处理,升温过程采用梯度升温的方式,20℃经1h升温至220℃,在200℃下恒温1h,再经1h升温至510℃焙烧3h后,自然降至室温,即得到耐硫变换催化剂C-9。其强度、孔结构及加压活性评价结果见表1、2、3。
上述实施例1-9中所述催化剂进行高温高压水热处理,试验条件为:在原粒度加压评价装置上,以氮气和水蒸汽为介质,干气空速:4000h-1;压力:6.0MPa;评价入口温度:350℃;催化剂装量:20.0mL;水汽比为1.8条件下处理100小时。试验结束后取出催化剂烘干,测试催化剂强度变化,结果见表1,水热处理后的催化剂抗水合性能良好,未发现含水合峰的物相结构。
表1催化剂孔容、比表面及强度变化表
表2催化剂加压活性评价表
表3催化剂运行400h后加压活性评价表
由表2、表3可见,该发明耐硫变换催化剂(C1~C7)空速6000h-1条件下中高温活性良好,并且运行200h后稳定性良好,能够适应高温、高空速苛刻变换工艺条件,寿命较长。活性炭与氧化铝配比在合适范围之外的催化剂(C8~C9)活性及活性稳定性低于配比在合适范围内的催化剂(C1~C7)。

Claims (9)

1.一种高活性高稳定性耐硫变换催化剂,包括载体和活性组分,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以镍、钴和钼三元组分作为活性组分;以活性炭作为载体,氧化铝作为载体助剂;
各组分在催化剂中的质量百分数如下:
镍,以NiO计 含量为4.0~10.0%
钴,以CoO计 含量为1~3%
钼,以MoO3计 含量为6.0~11.0%
活性炭、氧化铝 余量;
其中,活性炭与氧化铝的质量比为10:1~8: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活性高稳定性耐硫变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镍、钴、钼来自镍、钴、钼相应的可溶性盐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活性高稳定性耐硫变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镍、钴、钼相应的可溶性盐类,分别为硝酸镍、硝酸钴、钼酸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活性高稳定性耐硫变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铝来自铝的可溶性盐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活性高稳定性耐硫变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铝的可溶性盐类为硝酸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活性高稳定性耐硫变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炭为竹质活性炭、煤质活性炭或椰壳活性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活性高稳定性耐硫变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炭为椰壳活性炭,外观为粉状,粒度为180目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活性高稳定性耐硫变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硫变换催化剂技术指标:比表面积为120~300 m2·g-1 ;孔容为0.20~0.80 cm3·g-1
9.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活性高稳定性耐硫变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溶液的配制:
将可溶性钼盐用去离子水溶解,得到溶液A;将可溶性镍盐和钴盐用去离子水溶解,得到溶液B;将可溶性铝盐用去离子水溶解,得到溶液C;
(2)催化剂成型:
将活性炭粉碎过180目筛,放入捏合机中,加入溶液C,捏合30~60分钟;再加入溶液A,捏合均匀,自然晾干;粉碎后,最后加入溶液B,捏合均匀,成型;
(3)干燥:
成型后的催化剂在室温下放置24~48h自然晾干;
(4)焙烧:
干燥后的催化剂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焙烧处理,升温过程采用梯度升温的方式,从20℃经1h升温至220℃,在200℃下恒温1h,再经1h升温至450~560℃,焙烧2~6h制得。
CN201310481410.8A 2013-10-15 2013-10-15 高活性高稳定性耐硫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5493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81410.8A CN104549326B (zh) 2013-10-15 2013-10-15 高活性高稳定性耐硫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81410.8A CN104549326B (zh) 2013-10-15 2013-10-15 高活性高稳定性耐硫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49326A CN104549326A (zh) 2015-04-29
CN104549326B true CN104549326B (zh) 2016-08-17

Family

ID=530670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81410.8A Active CN104549326B (zh) 2013-10-15 2013-10-15 高活性高稳定性耐硫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5493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2061A (zh) * 2016-06-30 2018-01-0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活性炭基耐硫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74268B (zh) * 2016-08-29 2020-07-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活性炭基脱硫剂回收利用的方法
CN109387596B (zh) * 2017-08-02 2022-04-0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耐硫变换催化剂小型评价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2403482B (zh) * 2020-11-30 2022-09-23 青岛联信催化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钴钼系co耐硫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511424A (ja) * 2002-12-20 2006-04-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水素生成用白金―アルカリ/アルカリ土類触媒配合物
CN101722005B (zh) * 2009-12-01 2012-08-15 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铝酸镁为载体的高压耐硫变换催化剂无污染制备工艺
CN102225339B (zh) * 2011-03-31 2013-03-13 昌邑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耐油co耐硫变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549326A (zh) 2015-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49336B (zh) 活性炭基耐硫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69116B (zh) 耐硫变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4549326B (zh) 高活性高稳定性耐硫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52637B (zh) 钴钼系低温耐硫变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3182311B (zh) 一种耐硫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载体的制备方法
CN102451701B (zh) 高浓度co合成气耐硫变换预变换处理方法
CN103933994B (zh) 一种用于co和co2与氢气反应制取甲烷的高温甲烷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1757941A (zh) 一种新型钴钼系耐硫变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4084212A (zh) 天然纳米材料凹凸棒土负载Cu-Fe基多组分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低碳醇合成中的应用
CN104248961A (zh) 耐硫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71763A (zh) 一种基于sba-16的耐硫甲烷化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sng制备中的应用
CN102114425A (zh) 煤制气甲烷化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15927A (zh) 一种高分散的负载型磷化镍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2950007B (zh) 一种低成本耐硫变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2350355A (zh) 铁系水煤气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23171B (zh) 一种用于催化甲醇合成反应的Ni/Cu/M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49324B (zh) 镁铝炭复合载体耐硫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56617B (zh) 一种用于富氢气氛中的铁基无铬高温水煤气变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1332428B (zh) 生物质气化焦油水蒸气转化制氢催化剂和制备方法
CN104815662A (zh) 用于合成气甲烷化的低温高活性纳米复合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00386A (zh) 一种铈镍复合氧化物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949285B (zh) 一种以杂多酸为前驱物制备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的方法
CN105478131A (zh) Co中高压低温耐硫预变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Wang et al. The effect of CuO crystallite size on the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CuZnAl catalyst for mixed alcohols synthesis from syngas
CN109603837A (zh) 一种用于糠醛液相加氢的Cu/Ce/Co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